DNA损伤谱的模拟与分析

DNA损伤谱的模拟与分析

一、DNA损伤谱的模拟和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任全,陈文斐,周肖飞,杜嘉峰,郭宁[1](2021)在《基于损伤等效原理的商用车蓄电池箱耐久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蓄电池箱载荷信号,基于损伤等效原理对加速度载荷谱进行信号处理,输出与原始信号损伤一致的PSD信号。建立蓄电池箱总成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频率响应分析,得到输入激励与响应应力的传递函数。对蓄电池箱进行随机振动疲劳仿真分析,得出箱体疲劳损伤结果,并与强化路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最后根据仿真结果对原方案进行结构优化,对新方案进行第二轮疲劳分析与强化路试验验证,并成功达到试验目标里程,从而完成蓄电池箱体方案整改。

高博,张忠,王帅,钟嫄,李海波[2](2021)在《疲劳损伤谱时域、频域计算方法及其等效性验证》文中认为目的验证疲劳损伤谱时域计算方法与频域计算方法的等效性。方法将疲劳损伤谱的时域方法与频域方法编写为MATLAB程序,以典型载荷加速度功率谱为例,反推其加速度时程,分别用加速度功率谱、加速度时程数据通过频域及时域方法计算疲劳损伤谱,对比疲劳损伤谱曲线,从而验证时域算法与频域算法的等效性。结果疲劳损伤谱的低频部分,时域方法得到的疲劳损伤大于频域结果;高频部分,时域算法与频域算法得到的曲线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疲劳损伤谱的时域算法与频域算法具有等效性。

雷丽妃[3](2021)在《履带式挖掘机加速疲劳强化试验路面构建及油箱疲劳耐久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履带式挖掘机作为一种全地形作业的工程机械,路面激励种类繁杂、作业状态变化无常,其零部件长期承受各种复杂多变的载荷,极易出现疲劳失效现象,影响挖掘机正常作业,严重时可能引起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为提高挖掘机零部件安全可靠性,解决挖掘机用户作业工况数据及加速疲劳试验方法缺乏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作业工况的履带式挖掘机加速疲劳强化试验路面的构建方法,并在此路面激励下对挖掘机零部件进行了疲劳寿命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挖掘机燃油箱为研究对象,通过用户工况调研与数据反馈,结合采石场现有条件和挖掘机开发经验,构建了平路行走等9种采石场测试工况。通过采石场实车测试,提取燃油箱在这9种作业工况激励下的加速度时间历程数据,并基于振动疲劳理论,计算获得燃油箱在全寿命周期下的目标总损伤谱和冲击响应最大包络线。(2)基于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构建挖掘机动力学仿真模型及虚拟强化路面模型,并通过实车测试验证模型的精确性。(3)以强化路面凸块间距及挖掘机行驶速度为变量,构建了24种强化路面-速度工况,分别在各工况激励下对挖掘机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提取燃油箱加速度时域数据,并基于振动疲劳理论,计算获得燃油箱在不同强化路面-速度工况下的疲劳损伤谱和冲击响应谱。(4)采用最优对数拟合的方法,以强化路面组合工况疲劳损伤谱和用户实际作业工况目标总损伤谱的接近程度为拟合目标,获取不同强化路面组合工况信息。通过强化系数计算得各组合工况强化系数,结果表明,0.3m凸块间距1档、2m凸块间距1档和15m凸块间距1档3种工况所构成的强化路面组合工况最优,强化系数为15.1,可指导加速疲劳强化试验路面的构建。(5)利用ANSYS Workbench对燃油箱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取燃油箱在单位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结合疲劳寿命分析理论、材料S-N曲线和最优强化路面组合工况激励下的载荷时间历程,在n Code Design Life疲劳分析软件中对燃油箱进行寿命预测。结果表明,在最优强化路面组合工况激励下,燃油箱疲劳寿命为1102h,与实际作业工况激励下的燃油箱有效寿命14400h相比,试验时间成本缩短为1/13。

唐菁[4](2020)在《质子诱导DNA集簇性损伤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文中提出电离辐射致生物体的辐射损伤及其防护一直是生命科学,特别是辐射生物学、放射医学和放射治疗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细胞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辐射损伤会影响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转录,如果不能及时修复损伤,则会引起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细胞失活等严重的生物学后果。科学家们一方面通过分离辐射细胞DNA进行DNA碎片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并评估DNA链断裂产额;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硬件和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利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辐射细胞DNA分子损伤的模拟,完成DNA链断裂产额的计算,日趋成为生物剂量测定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机模拟高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质子的低剂量辐射,揭示细胞核DNA产生的集簇性损伤变化规律,特别是由化学过程产生的间接DNA集簇性损伤。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采用细胞核的原子几何模型模拟DNA分子损伤存在着计算时间长、收敛速度慢等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损伤概率密度函数的几何模型:即对物理过程中的能量沉积点和化学过程中的羟自由基(·OH)位点进行条件采样,通过采样概率参数确定落在DNA链敏感区域的能量沉积点和·OH位点数据集;然后利用不同的损伤发生概率函数计算得到DNA损伤点的空间分布数据集;最后依据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确定调节因子,以考虑组蛋白及压缩DNA分子对损伤点数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几何模型不影响损伤点的空间分布,与其他实验和模拟方法结果一致。2.针对间接损伤点数据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含噪声密度聚类算法(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确定损伤点密度,计算DNA链断裂产额。改进KD-tree算法以适于进行损伤点邻域搜索,降低计算时间复杂度,加速计算DNA链断裂产额的模拟流程。实验结果表明:平均加速两倍,平均减少计算时间10天。3.间接作用诱导的DNA链断裂在DNA早期辐射损伤中占主导地位,鉴于目前缺乏对间接DNA集簇性损伤规律的研究,本文在利用DBSCAN计算DNA链断裂中,提出了一种分别计算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的方法,即利用能量沉积产生的损伤点和·OH产生损伤点计算DNA链断裂产额。因此,对间接损伤的DNA链断裂的产额和复杂性都有了完整的量化评估。并细化了不同的单链断裂(single strand break,SSB)和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DSB)链断裂分类,具体为SSB+、DSB+和DSB++,以反映链断裂复杂性。实验结果表明:·OH间接作用对SSB和DSB产额增加有着显着贡献。随着LET的增加,间接作用SSB产额逐渐降低,DSB产额先降低后升高;DSB簇的多重性(每个DSB包含的损伤点)及其产额随着LET的增加而增加,证实了DNA碎片不是随机分布这一分子生物学检测结论。因此本文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快速获得质子辐射致DNA集簇性损伤更为精细的信息,为辐射生物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和有力的研究手段。

徐冯峰[5](2020)在《商用车驾驶室道路模拟试验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道路模拟试验是验证车辆耐久和疲劳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加快车辆研发速度、提高车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以某款新开发的商用车驾驶室为例,开展了关于室内道路模拟试验方法的研究。首先,对市场上用户车辆的使用生命周期进行调研,确定驾驶室的B10寿命设计指标,同时构建用户使用工况的道路类型分布模型,并且以驾驶室四个悬置上点的加速度信号为采集目标,在用户路面和试验场路面完成载荷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然后,根据等效损伤理论,对用户路面和试验场道路的载荷数据进行伪损伤计算,获得二者之间的当量关系;通过RDS相对损伤关联模型,以用户路面B10寿命目标为设计目标,将用户路面与试验场各类路面的载荷数据进行关联匹配,获得用户路面模型和试验场8类不同特征路面之间的等效匹配关系。最后,根据用户路面和试验场路面的当量关系和匹配结果,制定了台架的道路模拟加速试验方案,在六自由度振动台上完成驾驶室道路模拟验证。将台架试验与实车试验场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的失效位置和失效里程基本吻合,台架试验的时间效率相比传统整车试验场试验提高3.14倍。本文提出的驾驶室道路模拟试验方法,既能反映用户真实的道路使用工况,又能缩短驾驶室的开发周期,节省开发成本,对企业开展相关的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王洁[6](2020)在《考虑非比例阻尼和滞回耗能的基础隔震结构损伤谱研究》文中认为损伤谱综合考虑了结构的首次超越破坏、低周疲劳破坏及滞回耗能的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实际破坏程度,具有便捷性和直观性,因而备受关注。近几年,国内学者开始对隔震结构损伤谱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考虑压-剪相关性及拉效应的隔震支座损伤模型,但对于隔震结构损伤谱理论体系的研究目前尚不完善。隔震结构的损伤谱理论体系,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此时着手建立适合长周期和考虑隔震结构非比例阻尼情况下的损伤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建立表征隔震结构损伤谱的计算公式,研究损伤谱的变化趋势,以便服务于工程实践。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建立表征隔震结构的三种分析模型。包括单质点模型、双质点模型及有限元模型。(2)建立基于Bouc-Wen模型的非线性单质点损伤谱的计算公式,并用增量Newmark-β法推导了求解过程,利用MATLAB编程求解。(3)非线性单质点损伤谱研究及计算公式的验证。选取El-centro波、Taft波、Northrige波和Kobe波,研究?=0.05时拟加速度谱值(Preso)与加速度谱值(Abs)两种谱的差异性对非线性单质点体系损伤谱的影响,并选用Northrige波和Kobe波对特定周期的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将得出的结构损伤值与基于Bouc-Wen模型非线性单质点损伤谱评估得到的损伤值进行比较,发现其值吻合较好,验证了非线性单质点损伤谱计算公式的准确性与合理性。(4)非线性双质点损伤谱的建立。采用分区瑞利阻尼模型,给出考虑非比例阻尼的双质点隔震体系线性反应谱计算公式;利用滞变阻尼模型建立表征隔震结构的非线性双质点损伤谱的计算公式;用状态空间法表示动力方程并采用MATLAB编程,Runge-Kutta法求解,得到基础隔震结构损伤谱。(5)隔震结构双质点模型损伤谱的研究。采用大数据统计法,考虑地震记录的随机性,研究了四类场地近场脉冲地震下双质点损伤谱的变化趋势。并得出结论:四类场地条件下,损伤谱的谱形规律都是相似的,均为下降的趋势,且在4s前,场地类别对结构的损伤谱产生明显的影响,响应随着周期的增加而减小,在4s后逐渐趋于平缓,损伤值最终皆趋向于某一定值。

高山[7](2019)在《海洋工程结构物的非高斯响应极值与疲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相对于陆上结构,海洋结构物的服役环境更为恶劣,其遭受的环境荷载更加复杂。为确保海洋结构物在服役期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在设计阶段对结构物的响应进行准确的极值预报和疲劳损伤评估。相较于时域分析方法,基于功率谱的频域分析方法更为快捷,能满足实际工程中需要对诸多工况进行快速预报的要求。然而,面对海洋工程研究设计中无可避免的诸多非线性问题,以及结构响应呈现出的宽带特性和非高斯统计特征,现阶段的频域分析方法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基于此,本文先后开展了以下的时-频域研究工作:无论是非高斯过程的极值预报还是疲劳损伤评估,若采用频域或概率方法,都绕不开对非高斯随机过程的显式公式化描述。因此,本文对工程上常用于描述非线性系统的Hermite变换模型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同时基于中心矩和线性矩的复合Hermite变换模型,有效地将Hermite变换模型的应用从三阶拓展到四阶,以处理强非高斯问题。本文以对数正态模型作为假想的非线性系统,对比分析了在解析条件下和在样本数据条件下,各类Hermite变换模型与传统的Gumbel法以及平均条件穿越率(ACER)法在非高斯极值预报中的表现。结果表明,对于大偏度强非高斯随机过程的极值预报,复合Hermite模型不仅在解析条件下较为准确,在小样本条件下也最为可靠。针对双模态高斯随机过程和三模态高斯随机过程的疲劳损伤评估,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谱分析方法——模态耦合分析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基于概率论的谱分析方法,该方法从分割功率谱的角度出发,将功率谱分割成很多份极窄的频带。每个频带所造成的疲劳损伤可以使用窄带假设单独计算,而任意两个频率模态间的耦合效应则通过引入一个耦合系数ζ进行计算。这些窄频带造成的疲劳损伤和模态耦合造成的疲劳损伤之和,即是总的疲劳损伤。大量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对比于其它主流疲劳损伤谱分析方法,本文提出的高斯过程模态耦合法不仅物理意义明确,还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对于时域模拟,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四阶、五阶Hermite变换的强非高斯随机过程的同源繁衍方法,推导了这些高阶Hermite变换模型中底层高斯随机过程与目标非高斯随机过程间的自相关函数关系。使用该方法,可以从目标非高斯功率谱直接解析推导出底层高斯功率谱,而其他方法则需要反复迭代更新来找寻底层高斯功率谱。本方法生成的非高斯随机过程与目标过程有着相同的功率谱和十分接近的统计特性(相同的统计矩)。本文对莫里森拖曳力、自升式平台的波浪荷载和漂浮式风机的塔柱应力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拟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生成可用于极值预报和疲劳损伤评估的强非高斯随机过程。基于上述的非高斯过程时域模拟方法,本文还对宽带非高斯随机过程的疲劳损伤进行了研究与讨论。而后通过非高斯疲劳修正因子,分别讨论了带宽和非高斯性对疲劳损伤的影响,指出了现阶段的谱分析方法在结合Hermite变换法进行宽带非高斯疲劳损伤评估存在的不足。使用谱分析方法和非高斯疲劳修正因子对双模态中、弱非高斯过程的疲劳损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高斯过程模态耦合法配合非高斯疲劳修正因子可以对双模态的中、弱非高斯随机过程进行最为精确的疲劳损伤计算。

王举金[8](2019)在《多轴随机振动疲劳预测与加速疲劳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铁路运营环境复杂多变,列车运行速度日益提高,使得车辆悬挂设备承受的多轴随机振动载荷急剧增加,发生疲劳失效的可能性日益增大,严重危害乘客与行车安全。因此,准确高效地预测随机振动疲劳寿命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目前较为常用的两种预测结构疲劳寿命的方法为疲劳试验与仿真分析,本文以地铁车辆天线支架结构为例,分别从试验和仿真两个方面进行随机振动疲劳寿命预测。首先,根据地铁车辆的实际运行情况,设计地铁车辆中两种不同天线支架结构的线路试验方案,分别测得两种结构的线路运行加速度与动应力数据,计算危险测点的疲劳损伤,发现原始结构寿命较低,不能满足运行要求,结构改进后即满足设计要求。其次,为验证天线支架改进结构的疲劳可靠性,处理线路测试数据并设计台架试验。根据线路测得加速度数据,在时域内采用时域多通道损伤关联法,得到适用于台架试验的道路模拟试验谱,加速效率达到46.38%;在频域内基于疲劳损伤等效原则,计算各工况下的疲劳损伤谱,得到结构在服役寿命内的累积疲劳损伤谱,等效加速为5小时的加速试验谱。然后,在振动台上依次进行各轴向扫频试验、道路模拟试验、标准谱试验、加速谱试验。通过扫频试验得到结构共振频率及模态阻尼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并为仿真分析提供真实阻尼参数;通过道路模拟试验与线路试验结果对比发现,时域缩减载荷谱未改变结构频域内应力分布特性,应力时间历程的RMS值增大,满足加速要求;通过三轴向依次进行标准谱5小时试验,验证了改进结构满足30年运营要求;通过标准谱与加速谱试验结果对比发现,振动激励的量级相较于频率范围对结构疲劳寿命影响更大,采用标准谱预测疲劳寿命也更加保守。最后,对天线支架结构进行仿真分析,采用目前较为常用的随机振动谱分析、谐响应分析以及基于最大主应力和剪应力准则的临界面法预测单轴和多轴疲劳寿命。对比计算结果发现:仿真计算结果均大于试验结果,偏于保守;单轴随机振动谱分析更接近试验结果;多轴基于绝对值最大主应力准则获得的等效应力功率谱与基于临界面法计算的等效应力功率谱基本一致,但将由Dirlik经验公式计算的概率密度函数代入疲劳寿命公式算得的疲劳损伤,由于采用材料疲劳性能参数过于单一,往往过于保守。

王蕴楠[9](2017)在《质子辐射致DNA链断裂损伤的模拟研究》文中指出DNA是辐射作用于生物组织的最主要靶分子,研究Bragg峰附近的能量质子与DNA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质子在临床放射治疗肿瘤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细胞可以近似看作一个由水和DNA、蛋白质等大分子组成的溶液环境,电离辐射对DNA的损伤通常分为将能量直接转移给生物大分子的直接作用,和通过辐解水产生高活性自由基造成生物分子损伤的间接作用。本论文分别模拟了Bragg峰附近的能量质子辐照造成的DNA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计算单个质子导致的损伤点数、单链断裂产额、双链断裂产额,并分析两者DNA损伤机制以及直接、间接损伤的作用比例。同时,应用改进后的直接、间接总损伤模拟方法,比较相同传能线密度的质子与α粒子诱导的链断裂产额、相对生物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两种类型辐射对人体造成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对于DNA直接、间接总损伤模拟,本论文对Francis等研究的DNA无定形随机分布模拟方法做了改进,使其在低能域和高能域的模拟都符合真实的DNA损伤机制;对于DNA直接损伤模拟,本论文简化了DNA几何模型,提高了模拟效率,并且可以区分研究SSSB、CSSB、SDSB、CDSB四种损伤类型。通过比较质子辐照导致的DNA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模拟情况,发现水溶液环境下,自由基对DNA分子链断裂的发生起了主导作用,能量沉积直接损伤只造成了少量单链断裂和双链断裂。并且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诱发的链断裂比额与入射粒子的传能线密度和细胞含水量有关;通过分析不同能量质子辐照导致的链断裂产额变化,发现DNA链断裂主要以容易修复的SSB为主,但低能质子能更多地诱发DNA分子发生双链断裂;通过应用改进后的直接、间接总损伤模拟方法,比较相同传能线密度的质子与α粒子诱导的DNA损伤结果,发现α粒子产生的难以修复的DSB产额比质子多,造成的DNA双链断裂生物效应也更严重。

刘玮[10](2017)在《电磁辐射中低能电子诱导的DNA簇损伤及其与能量沉积的关联性研究》文中提出在辐射生物效应的研究中,探索DNA损伤与效应之间的关联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DNA损伤与效应之间的关联,将辐射生物效应的机理指向了原初的DNA损伤信息,而探索本源的损伤机理,在DNA分子水平上建立细致的损伤信息与辐射终点效应的关联,将具有根本的索源意义。早期基于靶理论提出的L-Q模型建立了一个初略的辐射所致DNA双链断裂数与细胞存活的关联,该模型本质上反映的是剂量和效应的关联。细胞响应阈值模型建立了靶元中能量沉积与辐射终点效应的关联,该模型仍是反映剂量和效应的关联。显然,以上两类关联模型没有将损伤的机理指向原初的DNA损伤谱,不能揭示基本的DNA损伤信息与终点效应的关联性。因此,研究DNA损伤谱与靶元能量沉积的关联性,是搭建辐射生物效应和原初损伤关联的重要环节,是理论上解释辐射生物效应机理的关键,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实验和理论研究已表明,几乎所有类型的电离辐射都会产生大量的低能电子(能量低于几keV),也称"δ射线",它们会进一步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使之激发或电离。而DNA分子作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最重要的生物靶分子,DNA损伤,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细胞死亡以及其他严重的生物学后果。因此,低能电子诱导的DNA损伤一直是辐射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获得DNA损伤谱是对辐射生物效应机理解释并预测生物效应的第一步。低能电子辐照DNA时,会产生大量不同类型的DNA损伤,包括单链断裂(SSB)、双链断裂(DSB)、碱基损伤以及链断裂与碱基损伤结合形成的簇损伤。DNA簇损伤是辐射所致细胞死亡和突变的关键损伤,被认为是难以修复且对细胞是致命的。因此,DNA簇损伤谱分布的研究具有更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然而,由于实验条件和理论计算的局限性,目前有关的研究基本上是针对高能粒子所诱导的简单DNA簇损伤,未能给出各种不同复杂类型DNA簇损伤的定量分析。本文应用Monte Carlo径迹结构模拟法,对包括亚电离电子作用的低能电子诱导的DNA簇损伤及其与DNA靶元和核小体靶元能量沉积的关联性作系统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更为严格的低能电子在液态水中的径迹结构模拟方法,计算了低能电子诱导的DNA直接损伤谱,定量分析了不同初始能量下,亚电离电子对于DNA单链断裂、双链断裂以及碱基损伤产额的贡献,研究不同类型DNA簇损伤以及核小体DNA损伤与靶元能量沉积的关联性。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和结果:1、论文的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低能电子诱导DNA损伤与能量沉积关联性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2、论文的第二章,描述了低能电子与液态水相互作用的两个弹性散射的模型,即Tan模型和Champion模型。前者主要应用基于解相对论性Dirac方程的Mott模型的平均散射截面方法,后者使用解非相对论性Schrodinger方程的分波法,并考虑了液态水的凝聚态相效应。应用Emfietzoglou等发展的基于介电响应理论的光学数据模型计算低能电子在液态水中的非弹性散射,比较研究了基于两个弹性散射模型的低能电子在液态水中径迹结构的模拟,计算分析了液态水凝聚态相效应对表征径迹结构的能量沉积和非弹性散射事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态水凝聚态相效应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较低的电子能量。基于此,并由于电子能量较高时Mott模型考虑了电子的相对论效应,提出并建立了一个更为严格的低能电子在液态水中径迹结构模拟方法。本章建立的模型可为辐射诱导DNA损伤的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电子径迹结构。3、论文的第三章,建立了一个计及亚电离电子作用的低能电子诱导DNA直接损伤谱的模拟方法。尤其,这一方法中对低能电子与DNA各组分(四个碱基:腺嘌呤-Adenine(A)、胸腺嘧啶-Thymine(T)、鸟嘌呤-Guanine(G)、胞嘧啶-Cytosine(C),糖环-sugar moiety和磷酸基团-phosphate group)之间的弹性相互作用,使用了最新的理论计算截面。基于建立的模拟方法,系统地模拟研究了计及亚电离电子作用的低能电子诱导DNA碱基损伤、DNA链断裂及相应的簇损伤,定量分析了亚电离电子对不同复杂类型DNA链断裂和碱基损伤产额的贡献。结果表明:亚电离电子对DNA链断裂产额的贡献约为40-70%,且SSB为最主要的链断裂类型,随着初始能量的增高,SSB的相对产额逐渐增大;双链断裂类型的链断裂所占比重较小,并随着初始能量的升高而减小;亚电离电子诱导的DSB产额比相应的SSB产额要小约230-290%;亚电离电子对DNA碱基损伤产额的贡献约为20-40%,且A-T碱基对的损伤产额要比G-C碱基对的明显的高;由亚电离电子诱导的SSB和A-T碱基对损伤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本章的结果,尤其是亚电离电子的贡献,为辐射生物效应的研究提供了原初的损伤信息,是研究低能电子诱导的各类DNA簇损伤与能量沉积关联性研究的基础。4、论文的第四章,提出并建立确定六种类型的DNA簇损伤靶单元的方法,将DNA簇损伤分为简单簇损伤和复杂簇损伤两类,前者由每种类型的单链断裂与邻近碱基损伤结合构成,后者包括每种类型的双链断裂与邻近碱基损伤的结合。应用Monte Carlo径迹结构模拟法,系统地模拟不同初始能量下低能电子诱导的DNA簇损伤谱,定量研究简单簇损伤和复杂簇损伤关联的能量沉积分布特征,定量研究能量沉积与DNA簇损伤的关联规律。本章的研究获得了如下的结果:(1)不同初始能量下,总的簇损伤相对产额随能量沉积的变化规律一致,约90%簇损伤的能量沉积分布在约低于150 eV的范围,简单簇损伤为最主要的簇损伤,约占全部簇损伤的90%;(2)不同初始能量下,简单簇损伤的能量沉积分布规律相似,能量沉积主要分布在约低于150 eV的范围,峰值出现在约50 eV处;(3)在考虑的电子初始能量范围内(≤4.5keV),SSB+BD(单链断裂与邻近的碱基损伤结合)簇损伤谱由1个单链断裂分别结合1到5个碱基损伤构成,SSB+BD类型的簇损伤约占简单簇损伤的75-90%。随着碱基损伤数目的增加,SSB+BD簇损伤靶元内的平均能量沉积逐渐增大。碱基损伤数一定,不同初始能量下的SSB+BD簇损伤靶元内的平均能量沉积变化不大,即靶元内的能量沉积主要取决于DNA损伤的复杂性,对初始能量的依赖很小,这是DNA靶元能量沉积与DNA簇损伤关联的一个重要特征。此外,1个单链断裂结合1个碱基损伤是最主要的SSB+BD簇损伤,约占SSB+BD簇损伤总产额的80%,SSB+BD簇损伤复杂性越高,能量沉积越大。(4)在复杂簇损伤中,DSB+BD(双链断裂与邻近的碱基损伤结合)簇损伤占主导地位。在考虑的电子初始能量范围,DSB+BD损伤谱由1个双链断裂分别结合1到5个碱基损伤构成。其中,1个双链链断裂结合1个碱基损伤构成的DSB+BD是最主要的复杂簇损伤,约占全部DSB+BD簇损伤的83%,其平均能量沉积约为106 eV。随着复杂性增加,能量沉积逐渐增大,平均能量沉积亦明显的大,但很难形成。然而,尽管复杂簇损伤的产额很小,但它们的生物效应不可忽略。本章的工作定量地研究了不同复杂性DNA簇损伤与DNA靶元能量沉积的关联性,揭示了相应的关联特征,为辐射生物效应和原初损伤的关联搭建起关键的环节,从而使辐射生物效应机理的研究能够指向原初的损伤谱。5、论文的第五章,建立了核小体的体积模型以及模拟核小体DNA损伤谱的Monte Carlo方法,并提出DNA链断裂关联损伤的概念。应用建立的Monte Carlo方法,模拟获得了核小体靶元中的DNA链断裂关联损伤和DNA簇损伤谱,定量研究了核小体靶元能量沉积与其上的DNA损伤的关联规律,获得了如下的结果:(1)不同初始能量下,核小体靶元DNA链断裂关联损伤的相对产额随靶元能量沉积的变化规律一致,具有DNA链断裂关联损伤的核小体靶元中90%的能量沉积分布在约低于180 eV的范围。(2)简单的单链断裂SSB,是核小体DNA中最主要的链断裂类型,约占全部链断裂产额的80-90%。不同初始能量下,SSB关联损伤的能量沉积分布规律相似,主要分布在约低于180eV的范围,且SSB关联损伤的谱分布峰值出现在约30 eV处。SSB关联损伤中,碱基损伤数为0和1的SSB关联损伤是核小体DNA的SSB关联损伤最主要的损伤类型,约分别占全部核小体DNA的SSB关联损伤的70-90%和10-20%。(3)DSB是核小体DNA最主要的双链断裂类型,约占全部双链断裂产额的85-95%。在所考虑的初始能量范围(≤3keV),核小体DNA发生DSB关联损伤时,结合的碱基损伤数从0到3,所对应的核小体靶元内的平均能量沉积分别为101.86 eV、122.79 eV、159.80 eV和229.28 eV。这表明了结合的碱基损伤数越多,损伤复杂性越高,能量沉积越大。其中,碱基损伤数为0的核小体DSB关联损伤是最主要的DSB关联损伤类型,约占全部核小体DSB链断裂关联损伤的 70-80%。(4)簇损伤是复杂性较高的链断裂关联损伤,其产额很小,占核小体DNA链断裂关联损伤的12.48%。不同初始能量下,SSB+BD簇损伤是最主要的DNA簇损伤。在核小体靶元中,当DNA分别发生简单簇损伤和复杂簇损伤时,核小体靶元的平均能量沉积约分别为112.68 eV和170.88 eV,明显高于相应的链断裂关联损伤的平均能量沉积。本章对于核小体DNA损伤谱与相应靶元能量沉积的关联性研究,为辐射生物效应机理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参考。

二、DNA损伤谱的模拟和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NA损伤谱的模拟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疲劳损伤谱时域、频域计算方法及其等效性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1.1 响应谱
    1.2 疲劳损伤谱
2 疲劳损伤谱机理研究
    2.1 疲劳损伤谱时域计算方法
        2.1.1 加速度时程的获取——去趋势项
        2.2.2 振子的伪速度响应计算
        2.2.3 雨流循环计数
        2.2.4 计算累计损伤
    2.2疲劳损伤谱频域计算方法
3 时域、频域算法等效性验证
4 结语

(3)履带式挖掘机加速疲劳强化试验路面构建及油箱疲劳耐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挖掘机作业工况
        1.2.2 挖掘机零部件疲劳分析
        1.2.3 强化路面与加速疲劳研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加速振动疲劳理论的试验路面构建流程
    2.1 加速振动疲劳理论
        2.1.1 冲击响应谱
        2.1.2 疲劳损伤谱
    2.2 加速疲劳强化试验路面构建流程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用户调研数据的采石场作业工况测试与目标总损伤计算
    3.1 用户调研
    3.2 测试工况确定
    3.3 采石测试及数据采集
    3.4 数据的分析处理
    3.5 燃油箱总损伤计算
    3.6 本章小结
4 挖掘机动力学模型及虚拟试验路面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4.1 UM简介
    4.2 履带式挖掘机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4.2.1 挖掘机工作装置及机体部分建模
        4.2.2 挖掘机底盘部分建模
        4.2.3 构建挖掘机整车虚拟样机
    4.3 虚拟强化路面的构建
    4.4 模型的校验
        4.4.1 动力学仿真
        4.4.2 实车测试
        4.4.3 模型的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加速疲劳强化试验路面构建
    5.1 强化路面工况构建及仿真
    5.2 强化系数计算
    5.3 强化路面最优组合计算
    5.4 本章小结
6 油箱疲劳分析
    6.1 疲劳分析基本理论
        6.1.1 线性疲劳损伤理论
        6.1.2 材料的S-N曲线
        6.1.3 平均应力修正方法
    6.2 基于nCode DesignLife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6.2.1 油箱有限元分析
        6.2.2 油箱S-N曲线
        6.2.3 载荷谱的输入
    6.3 油箱疲劳寿命分析结果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和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创新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质子诱导DNA集簇性损伤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检测DNA链断裂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1.2.2 蒙特卡罗模拟计算DNA链断裂产额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2 DNA集簇性损伤机理和蒙特卡罗模拟方法
    2.1 直接损伤及物理模型
        2.1.1 直接损伤的定义
        2.1.2 Geant4-DNA的蒙特卡罗物理模型
    2.2 间接损伤及化学模型
        2.2.1 间接损伤的定义
        2.2.2 ·OH自由基诱导的间接作用
        2.2.3 Geant4-DNA的蒙特卡罗化学模型
    2.3 高LET的物理特性及质子LET的计算方法
        2.3.1 高LET粒子的物理特性
        2.3.2 质子LET的计算方法
    2.4 DNA集簇性损伤
        2.4.1 DNA集簇性损伤的概念
        2.4.2 DNA双链断裂模型
        2.4.3 DNA链断裂分类方法
    2.5 蒙特卡罗径迹结构方法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损伤概率密度函数优化几何模型
    3.1 细胞原子几何模型
        3.1.1 DNA靶元模型
        3.1.2 细胞核几何模型
    3.2 基于原子几何模型的模拟方法
    3.3 基于几何优化模型的模拟方法
        3.3.1 位置点采样概率参数
        3.3.2 电离作用的直接损伤概率
        3.3.3 ·OH诱导的间接损伤概率
    3.4 DNA链断裂模拟流程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加速模拟方法
    4.1 数据挖掘的应用
        4.1.1 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
        4.1.2 数据挖掘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4.2 含噪声密度聚类算法的基本理论
    4.3 基于KD- tree的含噪声密度聚类改进算法
        4.3.1 KD-tree算法工作原理
        4.3.2 基于KD-tree的含噪声密度聚类算法工作原理
        4.3.3 两种含噪声密度聚类算法时间复杂度的对比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间接作用DNA集簇性损伤的模拟与验证
    5.1 化学阶段模拟时间的模拟评估方法
    5.2 间接作用损伤效应的模拟评估方法
    5.3 模拟结果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对比方案
    5.4 DNA集簇性损伤评估方法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1 实验结果
        5.5.2 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与项目情况
致谢

(5)商用车驾驶室道路模拟试验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国外道路模拟技术发展
        1.2.2 国内道路模拟技术发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
第二章 道路模拟试验相关理论
    2.1 结构疲劳特性
    2.2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2.3 随机振动理论
        2.3.1 随机过程
        2.3.2 功率谱密度函数
    2.4 道路模拟台架试验基本原理
        2.4.1 频率响应函数
        2.4.2 道路模拟迭代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载荷谱采集
    3.1 用户路况使用调查
    3.2 传感器选择与布置
    3.3 数据采集
        3.3.1 试验道路的选择
        3.3.2 信号采集前准备工作
    3.4 数据预处理
        3.4.1 毛刺信号处理
        3.4.2 漂移信号处理
        3.4.3 试验场和用户路面载荷谱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用户关联试验场道路载荷谱编制
    4.1 构建用户路面数据
    4.2 用户路面与试验场路面当量计算
        4.2.1 试验场与用户道路的损伤分析
        4.2.2 当量计算
    4.3 试验场道路和用户道路关联性模型建立
        4.3.1 基于载荷频率的相对损伤关联模型
        4.3.2 载荷信号的频率分析
    4.4 用户道路与试验道路关联匹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道路模拟试验验证
    5.1 道路模拟试验介绍
        5.1.1 道路模拟试验技术
        5.1.2 道路模拟试验台架
        5.1.3 驾驶室安装
    5.2 道路模拟台架试验方案设计
    5.3 道路模拟系统识别流程
        5.3.1 激励信号的确认
        5.3.2 系统识别质量的判断
    5.4 道路模拟迭代
        5.4.1 迭代过程中的误差判断
        5.4.2 迭代结果
    5.5 道路模拟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5.6 台架验证试验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6)考虑非比例阻尼和滞回耗能的基础隔震结构损伤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非比例阻尼的研究现状
        1.2.2 损伤模型的研究现状
        1.2.3 损伤谱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础隔震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
    2.1 引言
    2.2 基础隔震结构简化力学模型
    2.3 隔震支座力学模型
        2.3.1 结构的非线性滞回模型—Bouc-Wen模型
        2.3.2 Bouc-Wen模型的等效线性化
    2.4 本文基础隔震结构简化表征模型
        2.4.1 隔震结构模式图及功能介绍
        2.4.2 单质点模型
        2.4.3 双质点模型
    2.5 PERFORM-3D模型的建立
        2.5.1 工程概况
        2.5.2 隔震层参数及橡胶隔震支座
        2.5.3 空间几何模型的建立
        2.5.4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
        2.5.5 钢筋混凝土构件性能评估
        2.5.6 梁、柱单元模拟
        2.5.7 PERFORM-3D中的梁柱单元定义
        2.5.8 隔震单元的本构关系及模拟
        2.5.9 模型正确性校验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Bouc-Wen模型非线性单质点损伤谱的建立
    3.1 引言
    3.2 损伤模型的选取
    3.3 计算模型的建立
        3.3.1 建立单质点延性需求谱动力方程
        3.3.2 基于Bouc-Wen模型单质点非线性能量谱的建立
        3.3.3 基于Bouc-Wen模型单质点累积延性比谱的建立
    3.4 Newmark-β法求解动力微分方程
        3.4.1 基本原理
        3.4.2 本文求解过程
    3.5 单质点非线性损伤谱的建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质点损伤谱合理性的验证
    4.1 引言
    4.2 基础隔震结构模型
    4.3 时程分析地震波
    4.4 弹性加速度真谱与拟谱对比
    4.5 弹性加速度真谱与拟谱值误差对比
    4.6 真谱与拟谱值下损伤谱对比
    4.7 不同强度折减系数对单质点损伤谱的影响
    4.8 单质点损伤谱计算公式合理性验证
    4.9 初始周期对损伤谱的影响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Bouc-Wen模型非线性双质点损伤谱的建立
    5.1 引言
    5.2 隔震结构损伤模型的建立
        5.2.1 隔震支座损伤模型
        5.2.2 隔震层损伤模型
        5.2.3 楼层损伤模型
        5.2.4 隔震结构整体损伤模型
    5.3 基本假定
    5.4 阻尼模型
        5.4.1 分区瑞利阻尼模型
        5.4.2 瑞利阻尼模型
    5.5 双质点隔震体系线性反应谱计算模型的建立
        5.5.1 基于非比例阻尼双质点隔震体系线性反应谱动力方程
        5.5.2 状态空间法表征动力方程
    5.6 本章计算模型的建立
        5.6.1 建立双质点延性需求谱动力方程
        5.6.2 状态空间法表征动力方程
        5.6.3 基于Bouc-Wen模型双质点非线性能量谱的建立
        5.6.4 双质点非线性谱的建立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近场脉冲地震下双质点损伤谱研究
    6.1 引言
    6.2 场地类别及近场脉冲地震动的选取情况
    6.3 本章基础隔震结构分析模型
    6.4 计算参数的确定
    6.5 隔震结构非比例阻尼特性的验证
    6.6 近场脉冲下双质点损伤谱分析
    6.7 场地类别对整体结构损伤谱的影响分析
    6.8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课题及项目
附录B Model_Group.txt文件

(7)海洋工程结构物的非高斯响应极值与疲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非高斯随机过程的极值预报方法研究现状
        1.2.1 非高斯过程极值预报的概率方法
        1.2.2 非高斯过程极值预报的非线性变换方法
    1.3 高斯疲劳损伤的谱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3.1 常用的宽带高斯疲劳损伤的谱分析方法
        1.3.2 双模态高斯疲劳损伤的谱分析方法
        1.3.3 三模态高斯疲劳损伤的谱分析方法
    1.4 平稳非高斯随机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现状
    1.5 非高斯疲劳损伤的谱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Hermite变换的非高斯极值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中心矩和线性矩
        2.2.1 中心矩
        2.2.2 线性矩
    2.3 三阶C-Hermite变换模型
        2.3.1 超高斯随机过程的三阶Hermite变换模型
        2.3.2 亚高斯随机过程的三阶Hermite变换模型
    2.4 超高斯三阶L-Hermite变换模型
    2.5 超高斯四阶Hermite变换模型
        2.5.1 超高斯随机过程的四阶C-Hermite变换模型
        2.5.2 超高斯随机过程的四阶L-Hermite变换模型
        2.5.3 超高斯四阶Hermite变换模型的单调性
    2.6 复合Hermite模型
    2.7 短期极值预报
        2.7.1 Hermite变换法
        2.7.2 使用解析统计矩的极值预报
        2.7.3 四阶Hermite模型的单调性讨论
        2.7.4 使用样本统计矩的极值估计:60段3-hr模拟数据
        2.7.5 使用样本统计矩的极值预报:10段1-hr模拟数据
    2.8 本章小结
3. 双模态高斯随机过程疲劳损伤的谱分析
    3.1 引言
    3.2 谱矩以及谱宽系数
    3.3 窄带高斯随机过程疲劳频域分析理论
    3.4 常用的宽带高斯随机过程的疲劳谱分析方法
        3.4.1 Wirsching-Light(WL)法
        3.4.2 Dirlik(DK)法
        3.4.3 Tovo-Benasciutti(TB)法
        3.4.4 单矩(Single-Moment,SM)法
    3.5 双模态高斯随机过程
    3.6 针对于双模态高斯随机过程的疲劳谱分析方法
        3.6.1 Jiao-Moan(JM)法
        3.6.2 LOW法
    3.7 基于功率谱分割思想的模态耦合法
        3.7.1 功率谱分割思想
        3.7.2 双模态高斯过程疲劳分析中的模态耦合效应
        3.7.3 模态耦合法
        3.7.4 模态耦合系数ξ的确定
        3.7.5 高频模态为窄带的双模态算例
    3.8 模态耦合法在宽带高频情形下的应用
        3.8.1 高频模态为宽带的双模态算例
        3.8.2 高频子模态数M的确定
    3.9 本章小结
4. 三模态高斯随机过程疲劳损伤频域分析
    4.1 引言
    4.2 三模态高斯随机过程
    4.3 高频为窄带的三模态高斯过程的模态耦合法
    4.4 高频为宽带的三模态高斯过程的模态耦合法
    4.5 算例讨论
        4.5.1 理想三模态随机过程
        4.5.2 低频模态与中频模态是宽带的三模态随机过程
        4.5.3 高频模态是宽带的三模态随机过程
        4.5.4 海洋工程中的一个实际三模态谱
    4.6 本章小结
5. 强超高斯随机过程的时域同源繁衍方法
    5.1 引言
    5.2 高斯随机过程的模拟
    5.3 Grigoriu非线性变换理论
    5.4 强超高斯过程的同源繁衍方法
        5.4.1 方法简介
        5.4.2 底层标准高斯随机过程的功率谱求解
        5.4.3 去除高斯功率谱中存在的负值
    5.5 同源繁衍方法在极值预报和疲劳分析上的应用
        5.5.1 算例5-1:莫里森拖曳力
        5.5.2 算例5-2:自升式平台的波浪力极值估计
        5.5.3 算例5-3:近海风机的疲劳损伤评估
    5.6 本章小结
6. 双模态的中弱超高斯随机疲劳谱分析
    6.1 引言
    6.2 非高斯疲劳修正因子的时域分析
        6.2.1 单模态非高斯随机过程
        6.2.2 双模态非高斯随机过程
    6.3 基于三阶Hermite变换的非高斯疲劳修正因子
        6.3.1 Winterstein(WT)非高斯疲劳修正因子
        6.3.2 Dirlik非高斯疲劳修正因子
        6.3.3 Tovo-Benasciutti非高斯疲劳修正因子
    6.4 非高斯疲劳修正因子对比
        6.4.1 单模态非高斯疲劳修正因子对比
        6.4.2 双模态非高斯疲劳修正因子对比
    6.5 双模态非高斯疲劳损伤估计
        6.5.1 算例6-1
        6.5.2 算例6-2
        6.5.3 算例6-3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摘要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多轴随机振动疲劳预测与加速疲劳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疲劳理论研究进展
        1.2.1 单轴向疲劳分析方法
        1.2.2 多轴向疲劳分析方法
        1.2.3 临界面法的研究现状
    1.3 振动疲劳试验研究进展
        1.3.1 单轴向振动试验研究
        1.3.2 多轴向振动试验研究
    1.4 载荷谱编辑研究进展
        1.4.1 时域内载荷谱编辑
        1.4.2 频域内载荷谱编辑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随机振动理论与加速试验谱编制方法
    2.1 随机过程基础理论
        2.1.1 随机过程
        2.1.2 平稳随机过程功率谱密度函数
    2.2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2.3 材料疲劳性能
    2.4 加速试验谱编制方法
        2.4.1 时域缩减方法
        2.4.2 频域加速方法
    2.5 多轴随机振动疲劳分析方法
        2.5.1 时域分析方法
        2.5.2 频域分析方法
    2.6 基于临界面法的多轴频域疲劳预测
        2.6.1 临界面位置
        2.6.2 基于临界面的多轴疲劳失效准则
        2.6.3 最大方差法确定临界面位置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轴随机振动加速试验研究
    3.1 线路试验研究
        3.1.1 试验设计
        3.1.2 处理采集数据
        3.1.3 结果分析
    3.2 载荷谱编辑
        3.2.1 时域多通道损伤关联编辑
        3.2.2 频域合成加速试验谱
    3.3 台架试验研究
        3.3.1 试验设计
        3.3.2 扫频试验
        3.3.3 道路模拟试验
        3.3.4 模拟长寿命标准谱试验
        3.3.5 模拟长寿命加速谱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线支架疲劳寿命计算分析
    4.1 天线支架结构
        4.1.1 有限元模型
        4.1.2 材料机械性能
    4.2 模态分析
    4.3 频域疲劳寿命预测
        4.3.1 单轴加载激励谱计算频域累积损伤
        4.3.2 单轴谐响应分析计算频域累积损伤
        4.3.3 多轴加载激励谱计算多轴疲劳损伤
        4.3.4 基于临界面法计算频域多轴疲劳损伤
    4.4 试验与仿真疲劳损伤对比
        4.4.1 单轴向疲劳损伤对比
        4.4.2 单轴损伤累积与多轴损伤对比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结论与贡献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1.发表的论文
    2.参加的科研项目

(9)质子辐射致DNA链断裂损伤的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质子在放射医学的应用
        1.1.2 DNA生物结构
        1.1.3 DNA链断裂损伤的产生
        1.1.4 DNA链断裂损伤的类型及判断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2章 Geant4与DBSCAN算法介绍
    2.1 Geant4-DNA物理模型概述
    2.2 DBSCAN算法简介
        2.2.1 基本概念介绍
        2.2.2 DBSCAN算法流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DNA链断裂总损伤研究
    3.1 DNA总损伤建模
        3.1.1 DNA几何模型设置
        3.1.2 入射粒子源设置
    3.2 DNA链断裂损伤点
    3.3 DNA链断裂损伤类型分布
    3.4 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相同LET的α粒子、质子所致DNA总损伤
    4.1 质子、α粒子的传能线密度
    4.2 α粒子辐射诱导的DNA链断裂损伤
    4.3 α粒子、质子辐射产生的相对生物效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DNA链断裂直接损伤研究
    5.1 DNA直接损伤建模
        5.1.1 DNA几何模型设置
        5.1.2 入射粒子源设置
    5.2 DNA链断裂损伤点
        5.2.1 磷酸糖全局坐标的转换
        5.2.2 DNA链断裂损伤点判断
    5.3 DNA链断裂损伤类型分布
        5.3.1 损伤点三维坐标的自定义
        5.3.2 DNA链断裂损伤类型分布统计
    5.4 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电磁辐射中低能电子诱导的DNA簇损伤及其与能量沉积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DNA损伤与能量沉积关联性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低能电子在液态水中的径迹结构模拟
    2.1 液态水与生物体的关系
    2.2 低能电子在液态水中的径迹结构
        2.2.1 弹性散射
        2.2.2 非弹性散射
    2.3 低能电子在液体水中径迹结构的模拟方法
    2.4 液态水凝聚态相效应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计及解离电子吸附机制的低能电子诱导DNA直接损伤谱模拟
    3.1 DNA的分子结构
    3.2 DNA的体积模型
    3.3 低能电子与DNA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3.3.1 弹性散射
        3.3.2 非弹性散射
    3.4 模拟方法
    3.5 DNA链断裂类型的分类及碱基损伤的计算
        3.5.1 DNA链断裂类型的分类
        3.5.2 碱基损伤判断标准
    3.6 DNA直接损伤谱的模拟结果及讨论
        3.6.1 链断裂的产额
        3.6.2 碱基损伤的产额
        3.6.3 链断裂与碱基损伤之间的关联性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能电子诱导的DNA簇损伤与能量沉积关联性研究
    4.1 簇损伤及其分类
    4.2 簇损伤靶单元长度的确定
    4.3 DNA簇损伤谱分布及其与能量沉积的关联性
        4.3.1 简单簇损伤
        4.3.2 复杂簇损伤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能电子诱导的核小体DNA损伤与能量沉积的关联性研究
    5.1 核小体的结构
    5.2 核小体的体积模型
    5.3 模拟方法
    5.4 核小体DNA损伤谱分布及其与能量沉积关联性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成果和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DNA损伤谱的模拟和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损伤等效原理的商用车蓄电池箱耐久性分析[J]. 任全,陈文斐,周肖飞,杜嘉峰,郭宁. 汽车实用技术, 2021(23)
  • [2]疲劳损伤谱时域、频域计算方法及其等效性验证[J]. 高博,张忠,王帅,钟嫄,李海波. 装备环境工程, 2021(10)
  • [3]履带式挖掘机加速疲劳强化试验路面构建及油箱疲劳耐久分析[D]. 雷丽妃. 西华大学, 2021(02)
  • [4]质子诱导DNA集簇性损伤的蒙特卡罗模拟研究[D]. 唐菁. 中北大学, 2020(03)
  • [5]商用车驾驶室道路模拟试验方法研究[D]. 徐冯峰. 西京学院, 2020(05)
  • [6]考虑非比例阻尼和滞回耗能的基础隔震结构损伤谱研究[D]. 王洁.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7]海洋工程结构物的非高斯响应极值与疲劳研究[D]. 高山.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8]多轴随机振动疲劳预测与加速疲劳试验研究[D]. 王举金.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9]质子辐射致DNA链断裂损伤的模拟研究[D]. 王蕴楠.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06)
  • [10]电磁辐射中低能电子诱导的DNA簇损伤及其与能量沉积的关联性研究[D]. 刘玮. 山东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DNA损伤谱的模拟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