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政扶贫资金风险成因分析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风险成因分析

一、农村政策性扶贫金融资金风险成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程士强[1](2021)在《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的模式选择》文中研究说明公益性小额信贷是致力于扶贫和促进社会发展,而非以营利为目的的小额信贷活动。广义上讲,该领域最着名的格莱珉模式、对格莱珉模式进行改造后的本土化模式、基于社区合作的资金互助社模式和政策性的扶贫小额贷款都是具有扶贫扶弱性质的公益性小额信贷。公益性小额信贷在中国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程,但目前该领域在核心业务模式上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从信贷服务的深度、广度、可持续性和综合性四个维度对不同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模式进行系统的比较与评估。研究发现,在四个维度上有较好效果的模式具有两个核心特征:一是能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在保持商业机构与社区自组织独立性的前提下最大化地争取来自政府的支持;二是从客户需求和社区实际出发,而不是只从模式本身出发,即把制度模式、客户需求和社区实际三者相结合,从而能低成本、可持续地为穷人和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贷服务。

王利霞[2](2021)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视野下的包头市固阳县扶贫工作研究》文中指出贫困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最大敌人,消除贫困、摆脱贫困状态是古往今来人类的共同目标,也是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性挑战。而消除贫困、摆脱贫困状态的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从诞生之日起就为欧洲的贫困问题提供了理论的指引,但它的理论价值不只是止步于20世纪。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帮助了包括苏维埃政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内的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反贫困斗争。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的减贫事业就在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并结合中国各时期具体国情社情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和探索。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格外注重我国扶贫工作,制定了最严格的脱贫目标,做出了最全面的部署。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减贫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向全世界展现了东方魅力,也向世人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当代价值所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包头市域正北方的郊区式城市固阳县历经25年的扶贫奋斗史,扶贫成效显着,“贫困帽”成功摘除。该县域指导扶贫工作形成的理论及具体实施的扶贫实践即为本文的研究内容。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视野下研究固阳县扶贫工作。全文以贫困和扶贫相关概念为切入口,首先阐述了固阳县扶贫工作中政策制定与扶贫实践的理论来源和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和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梳理并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和他们的继承者列宁、斯大林的扶贫理论以及中国历代领导人的扶贫理论;进而具体论述了固阳县扶贫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包括该地的贫困县情、扶贫开发历程及扶贫主要举措,列举扶贫成效,挖掘宝贵经验。最后根据固阳县当前面临的扶贫困境为固阳县下一步的扶贫工作提出作工建议: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保障、全面提升扶贫队伍建设及推进参与式扶贫,旨在帮助固阳县更加顺利、圆满地完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目标及任务。本文在研究固阳县扶贫工作时,紧密结合固阳县贫困特征,如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形复杂,全域土地面积内低缓的丘陵就占领四成,高山峻岭占据二分之一,只有一成的份额留给了平川和河滩;气温低、温差大、降雨少、水资源严重不足,干旱是主要的气候特征;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所占比例小,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大规模扶贫开发开始的时间晚等去分析和把握扶贫工作政策与实践。

毛文慧[3](2021)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青海省农村金融扶贫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青海60%以上地区为农村,当前青海农村经济整体欠发达、产业培育发展不足,尽管2020年我国已经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青海的生态环境恶劣,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农民抗风险的韧性尤其凸显不足,青海有些脱贫村落仍然存在着返贫的风险。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产业的兴旺,而产业发展则无法脱离金融资本的扶持,农村金融扶贫的可持续性也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点所在。在我国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背景下,农村金融扶贫可持续性是否必要,以及如何开展才能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民,值得深思与探究。基于以上思考,本论文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思想,依据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以及反贫困理论,利用问卷调研、深度访谈,梳理了青海省农村金融扶贫政策、工作实施情况及工作成效,对青海省农村金融扶贫存在问题以及原因进行了深入调研,全面剖析。借鉴国内外农村金融扶贫成功案例,有针对性地提出适于青海农村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本研究结论如下:(1)青海省农村金融扶贫工作在脱贫攻坚中成效显着,消除贫困人口53.9万人,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明显提高,部分贫困群体通过金融扶贫实现了全面脱贫。(2)青海省农村金融扶贫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金融扶贫贷款期限较短,农村金融扶贫群体参与度低,商业金融扶贫资源供应不足,金融机构服务成本和信用风险高等。(3)青海省农村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化政府引导扶持作用,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力度,加大金融机构服务力度,加强农村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信贷技术创新,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推进金融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对接。本论文为农村低收入群体持续性服务,科学发展可持续性的普惠金融提供实践指导,也为青海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

石维[4](2020)在《利用互联网小额信贷促进广西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文中指出2016年3月中央联合发布《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鼓励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结合互联网模式,推动互联网小额贷款与精准扶贫战略有效结合。广西脱贫工作成效显着,截止2019年10月整体贫困人口仅有105万,贫困发生率5.2%,但各项扶贫要素资源投入产出边际收益逐年递减,以往的粗放式扶贫政策较容易引发指标反弹、贫困人口返贫现象,以及形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利益扶贫等腐败现象。本文将依据贫困循环理论、金融排斥理论和金融非中介化理论,表述互联网小额信贷基本模式和特点、精准扶贫的基本内涵,引出互联网小额信贷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优势、必然性,论述互联网小额信贷与精准扶贫之间的效应与作用机理,表明具有市场经济特征的互联网小额信贷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中的一种新融资工具,也是对政府财政性货币扶贫、政策性金融扶贫的有力补充。其次从广西小额信贷精准扶贫发展现状分析,总结出广西区小额信贷扶贫服务基础薄弱、信贷扶贫市场化运营程度低、人文教育及队伍素质滞后等存在的现实问题,说明广西需要创新小额信贷扶贫模式。再从国外小额信贷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国内成功的互联网小额信贷精准扶贫案例中学习借鉴,提出“互联网小额信贷+女性发展组织+个体农牧商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科技+龙头企业+保险公司+贫困户”、“农资供应链信息平台+小额信贷+个体经营发展”等新型的互联网小额信贷精准扶贫模式。最后在具有公益性特征的广西精准扶贫事业中引入互联网运作机制,强化广西互联网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的内部环境建设,优化广西互联网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的外部环境建设,建立政府部门、承办机构、市场经营主体、贫困户个体之间具有公益性、有效率、共发展的精准扶贫生态圈,增添符合广西区实际情况的融资融智融资源的精准扶贫新内容。

李国正[5](2020)在《农地抵押贷款的运行模式与参与主体的行动逻辑——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L村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L村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考察发现:(1)土地专业合作社可以降低农户交易成本并协助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及抵押物难以处置问题;(2)以农地作为抵押品申请贷款只能部分满足农户融资需求,相比之下,政策性扶贫贷款的融资效果更好。基于"意愿—行动—效果"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1)由于农户分化,经营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农户普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问题,具有强烈的融资需求;(2)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以追求政治晋升和权力为中心的地方政府缺乏政策执行力;(3)由于农地并非合意抵押品,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商业性银行对于农地抵押贷款缺乏执行积极性。未来应该着重从调动地方政府能动性、激发金融机构积极性、提高农村居民组织性三个方面优化农地抵押贷款机制。

袁静[6](2020)在《共享发展理念下的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牟艳娥[7](2020)在《恩施州扶贫小额贷款违约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全国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进入冲刺攻坚阶段,伴随全面迈入小康社会,大量扶贫政策也将集中到期。根据国家战略规划,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工作重点将转移到乡村振兴战略上,在战略规划转移的大背景下,必须巩固好现有脱贫成果,因此研究扶贫小额贷款为主的扶贫政策到期后存在的风险以及提出对策和建议,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扶贫小额贷款违约风险,同时能够有效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对金融机构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和改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扶贫小额贷款政策的违约风险,按照《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投入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要求,扶贫小额贷款是通过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放的“不超过5万、3年内、信用免担保、基准利率、财政贴息、县级风险补偿金政策”的贷款。截至2019年4月底,我国扶贫小额贷款放贷总额达到5622亿元,还贷总额为3074亿元,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贷款通过率由2014年的2%提高到了2018年的46%,全国累计有142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过这项扶贫政策。由此可见扶贫小额贷款在精准扶贫的战略中发挥了其重要作用。但同时另一方面,从近几年扶贫信贷的实践情况来看,由于发放对象是贫困农户,信用意识较弱,涉及行业主要是农业,受自然和市场的双重影响,未来收益不确定性较大,随着扶贫小额贷款的陆续到期,违约风险相对其他贷款普遍较高,后阶段还款压力形成的贫困户逾期、不良较为突出,已经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笔者所研究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成立最晚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在2017年前全州8县市均为贫困县市,属于全域贫困地区,各家金融机构在政府组织、社会责任以及自身发展推动下发放有大量扶贫贷款,其中2020年前后到期规模最大。在对恩施州315户存量扶贫小额贷款贫困户开展调查问卷后发现,选择不会按时还款的比例高达20.1%,笔者结合恩施州的扶贫现状以及银行和政府的专业意见,站在贫困户自身、金融机构以及地方政府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同时采用计量模型筛选了年龄、婚姻、学历、健康、金额、用途、灾害及疫情、产业发展等8个要素建立了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发现,无婚姻存续、重大疾病、贷款非本人使用以及灾害疫情等四个方面对贫困户违约造成影响较为显着,其他要素影响也基本符合预期。本文最后结合违约成因及模型结果,从贫困户、金融机构及地方政府三个层面提出政策建议,主要包括贫困户提升内生动力,提高信用意识;金融机构加强用途审核、建立更加有效的信用评级模型、强化风险监管;地方政府需要精细分类、分担风险、完善补偿、健全机制等措施,为构建扶贫小额贷款长效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和建议。

闵艳玲[8](2020)在《A县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产业扶贫信贷通”业务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是关键一年,一方面,精准扶贫进入收尾阶段,另一方面,是2020—2035年缩小城乡差距,走向共同富裕,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始年。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将社会各方连接起来的经济纽带,具有调节和配置资源、资金的重要功能,应该要有更大的作为,来保证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全部顺利脱贫,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资金。然而一方面由于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农村金融的高风险性,另一方面由于金融机构的商业性、逐利性,金融支持难以深入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为探析金融支持该如何深入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本人实地调研A县,A县曾是一个贫困农业县,在2019年4月28号江西省省扶贫办批示A县脱贫摘帽。以“产业扶贫信贷通”为研究对象,发现“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给带动贫困户的新型农业市场经营主体,通过将授信额度与新型农业市场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数量相挂钩,实现贫困户与新型农业市场经营主体相联结,给贫困户提供脱贫新选择、新方向,发展农村产业,给农村“造血”,推动产业扶贫和金融扶贫的有效融合,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同时,贷款给贫困户和贫困边缘户,为其发展创收提供资金保障。因为如此,“产业扶贫信贷通”这个业务于当前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就具有典型意义,对农村金融如何做实做优支持三农工作更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该信贷业务由政府主导,通过政府财政部门筹资设立“产业扶贫信贷通”风险补偿金,地方合作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在A县合作金融机构:A县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A支行、邮储银行A支行、赣州银行A支行、A银座村镇银行,根据调研发现A县农村商业银行存贷款数额位于全县第一,涉农贷款高达80%,可以说支农力度最大,而且“产业扶贫信贷通”的放贷数额最多,因此本文选择A县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产业扶贫信贷通”的实践主体来撰写,通过分析A县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产业扶贫信贷通”取得的成效,以及取得成效的关键性因素,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探析金融机构该如何深入农村、破解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的困境。同时,因为政绩要求、“户贷企还”模式监管不足、贫困户名单的动态变化和风险补偿政策偏差等原因,使得“产业扶贫信贷通”在风险防范上面临困境。对于风险防范的不足之处,给出改进建议,首先,政府积极行动,利用自身庞大的组织体系,在风险防范的各个环节做好“补位”工作;取消信贷指导任务,通过奖励机制激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其次,为解决“户贷企用”隐含的风险,加大对实际用款者新型农户经营主体的监管力度。再次,进一步完善风险补偿金机制,引入社会捐赠资金,减轻财政资金压力;优化风险补偿金审批流程,及时补偿金融机构风险损失;调整风险补偿金的代偿责任,避免银行部门利益最大化。最后,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加强农户职业技能培训,从根本上加强农户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间接减轻了“产业扶贫信贷通”的违约风险。

沈秋雨[9](2020)在《商业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实践问题研究 ——以W农商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即将进入“解决遗留贫困户,防止返贫与新增贫困户”的攻坚克难的后扶贫时代,商业银行是金融精准扶贫的主体,基于公共管理视角发现其在精准扶贫中的实践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的作用效应。首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有关金融精准扶贫和金融机构参与金融精准扶贫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对精准扶贫、金融精准扶贫进行概念界定,对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协同治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进行阐述。然后,运用案例研究法,以W农商行为例,进行了商业银行金融精准扶贫的实践现状、问题与成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W农商行金融精准扶贫实践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银行扶贫贷款风险管理有待改进;二是银行扶贫资金来源、产品与方式的可持续较差;三是贫困户对银行精准扶贫工作的满意度不高;四是识别贫困户的精准性不高;五是金融精准扶贫各方协同合作较为薄弱。深入分析,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为:外部因素方面,政策与配套法律法规环境不健全,贫困区域网点布局等物理环境建设不完善,贫困区域现有信用担保体系有效性较差;内部因素方面,考核激励较为薄弱,扶贫队伍力量不足,缺乏有效沟通机制。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策略:一是改进银行扶贫贷款风险管理;二是注重银行扶贫资金来源、产品与方式的可持续性发展;三是提高贫困户对于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满意度;四是提高贫困户精准识别度;五是加强融扶贫各方协同合作。针对问题的成因,提出了改进策略的实施保障:外部环境保障方面,健全政策与法律法规环境,通过互联网金融完善物理环境建设,完善贫困区域信用担保体系;银行内部机制保障方面,考核激励保障,扶贫人才队伍保障,沟通机制保障。

许曌[10](2020)在《Z农商行不良贷款成因及防范处置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加速攀升。2019年5月包商银行出现严重信用风险,被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依法接管,其中“严重信用风险”也是指该行出现的巨额不良贷款和远超监管红线的不良贷款率。截至2019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2.4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6%。其中,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6155亿元,占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的25.54%,不良贷款率高达3.9%,远高于其他类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水平。农商行均由农信社改制而来,扎根基层、点多面广,是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地方经济、支持民营小微的主力军。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较为落后,农商行业务品种单一、现代管理理念缺失、经营发展简单粗放,资产也主要集中于信贷资产。当前农商行不良贷款不断积聚,信贷资产质量问题凸显,成为新时期发展与改革的瓶颈。在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关键时期,防范和处置农商行不良贷款,对服务地方经济和三农发展、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农商行的不良贷款问题进行探讨,从五个部分开展相关研究。首先梳理了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概况,在此背景下提出农商行不良贷款问题的研究意义、方法和技术路线,梳理了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综述。接着对不良贷款定义、分类方法进行了简述,介绍了信用论、金融脆弱性理论、贷款风险管理等关于不良贷款产生、控制的研究理论。第三部分选取了Z农商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分析了Z农商行不良贷款现状,从变化趋势、五级分类、分布情况、化解处置等方面概况了风险特征。第四部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了Z农商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内、外部因素。第五部分提出了金融监管持续发力、加强信贷风险预判、引导客户履债诚信、创新不良处置方式、精准施策多点发力等防范和处置不良贷款的对策建议。本文对Z农商行不良贷款问题开展研究,对现阶段不良贷款风险管理、不良贷款化解处置存在的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这将进一步促进Z农商行合规、稳健、可持续发展,同时为相同类型的机构在不良贷款防控工作上提供经验参考。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下,鼓励农商行这类金融群体提升信贷资产质量和风险防范能力,对于其合规稳健发展、促进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政策性扶贫金融资金风险成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政策性扶贫金融资金风险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的模式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二公益性小额信贷的代表性模式
    (一)政策性扶贫小额贷款模式
    (二)格莱珉模式
    (三)对格莱珉模式进行改造后的本土化模式
    (四)社区合作金融模式
三不同模式的比较评估
四结论

(2)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视野下的包头市固阳县扶贫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四)创新和不足
一、扶贫相关概念
    (一)贫困的界定
        1.贫困概念
        2.致贫原因
        3.贫困类别
    (二)对扶贫的认识
        1.扶贫概念
        2.扶贫划分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与我国的反贫困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反贫困的论述
        2.列宁、斯大林关于反贫困的论述
    (二)我国历代领导人的反贫困理论
        1.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人民共同富裕思想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的“共同富裕”及“先富带后富”思想
        3.新旧世纪交汇期:江泽民和胡锦涛的扶贫开发理论
        4.新时代: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三、包头市固阳县扶贫工作研究
    (一)固阳县贫困概况
        1.固阳县贫困现状
        2.固阳县贫困成因分析
    (二)固阳县扶贫工作政策与实践
        1.固阳县扶贫开发治理历程
        2.固阳县扶贫开发治理的主要举措
        3.固阳县扶贫开发治理成效及经验总结
    (三)固阳县扶贫开发治理面临的困境
        1.存在的问题
        2.原因分析
    (四)推进固阳县扶贫开发治理的对策建议
        1.完善扶贫开发政策保障
        2.全面提升扶贫工作质量
        3.推进参与式扶贫,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青海省农村金融扶贫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农村金融
        二、金融扶贫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反贫困理论
        二、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
        四、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青海省农村金融扶贫现状分析
    第一节 青海省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现状
        一、青海省农村金融扶贫政策
        二、青海省农村金融扶贫工作实践
        三、青海省农村金融扶贫工作成效
    第二节 青海省发展农村金融扶贫可持续调查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调研
        三、数据信度与效度
        四、问卷基础信息
第四章 青海省农村金融扶贫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扶贫贷款期限较短
        二、农村金融扶贫群体参与度低
        三、商业金融扶贫资源供应不足
        四、金融机构服务成本和信用风险高
    第二节 青海省农村金融扶贫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二、贫困群体相关金融知识匮乏
        三、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薄弱
        四、信息不对称
第五章 青海省农村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对策
    第一节 国内外发展农村金融扶贫的经验与启示
        一、国外发展农村金融扶贫的经验
        二、国内发展农村金融扶贫的经验
        三、国内外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的启示
    第二节 青海省农村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引导扶持作用
        二、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力度
        三、加大金融机构服务力度
        四、加强农村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五、持续推进信贷技术创新
        六、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七、推进金融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对接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利用互联网小额信贷促进广西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问题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互联网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的理论依据与作用机理
    2.1 互联网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的相关概念
        2.1.1 精准扶贫的内涵与实践要求
        2.1.2 互联网小额信贷模式与特点
    2.2 互联网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的理论依据
        2.2.1 贫困循环理论
        2.2.2 金融排斥理论
        2.2.3 金融非中介化理论
    2.3 互联网小额信贷与精准扶贫结合的理论必然性
    2.4 互联网小额信贷支持精准扶贫的效应与作用机理
        2.4.1 互联网小额信贷支持精准扶贫的效应
        2.4.2 互联网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的作用机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额信贷在广西精准扶贫中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广西小额信贷在精准扶贫中的发展现状
        3.1.1 广西小额信贷扶贫文件发布晚更新快
        3.1.2 广西小额信贷扶贫资金增速快缺口大
        3.1.3 广西农行小额信贷扶贫特色农业发展
        3.1.4 广西工行小额信贷扶贫农村基础建设
        3.1.5 广西人行小额信贷扶贫信息系统建设
    3.2 广西小额信贷在精准扶贫中的问题分析
        3.2.1 贫困地区小额信贷服务基础薄弱
        3.2.2 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市场化程度低
        3.2.3 小额信贷对贫困个体画像不准确
        3.2.4 贫困地区教育不足守信意识不强
        3.2.5 小额信贷扶贫队伍专业素质滞后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互联网小额信贷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经验与借鉴
    4.1 国外小额信贷助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
        4.1.1 法国经济创业组织与法国沛丰协会
        4.1.2 美国KIVA在线小额信贷平台
        4.1.3 格莱珉银行与印尼村部银行
    4.2 国内互联网小额信贷支持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案例
        4.2.1 陕西西乡互联网小额信贷精准扶贫
        4.2.2 河南濮阳互联网小额信贷精准扶贫
        4.2.3 可溯平台互联网小额信贷精准扶贫
    4.3 利用互联网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的启示与借鉴
        4.3.1 明确扶贫目标,创新互联网小额信贷扶贫服务
        4.3.2 构建扶贫主体信用体系,农村内生性约束机制
        4.3.3 结合地方优势产业,与区外优质资源平台合作
        4.3.4 延伸精准扶贫服务长度,提高贫困户技能水准
        4.3.5 坚定精准扶贫公益性,防范小额信贷过度泛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利用互联网小额信贷促进广西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5.1 应用互联网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的多种合作模式
        5.1.1 互联网小额信贷平台+女性发展组织+个体农牧商业模式
        5.1.2 互联网电子商务科技+龙头企业+保险公司+贫困户模式
        5.1.3 农资供应链信息平台+小额信贷+个体经营模式
    5.2 强化广西互联网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的内部环境建设
        5.2.1 加强一线数据收集建立标准数据库
        5.2.2 推行移动互联网技术点对点精准扶贫
        5.2.3 搭建互联网信息化数据风险验证系统
        5.2.4 设计广西区特色精准扶贫信贷产品
        5.2.5 建立放款量化管理与人员激励措施
        5.2.6 完善互联网小额信贷内部风险管理
    5.3 优化广西互联网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的外部环境建设
        5.3.1 营造互联网小额信贷扶贫的诚信氛围
        5.3.2 扩宽广西扶贫资金供给渠道的多元化
        5.3.3 组建信贷员与扶贫专员统一工作团队
        5.3.4 加快与企业开展互联网精准扶贫合作
        5.3.5 优化互联网小额信贷扶贫风险共担机制
        5.3.6 运用社会系统治理广西区的道德风险
    5.4 促进广西互联网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的内外部环境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5)农地抵押贷款的运行模式与参与主体的行动逻辑——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L村种养结合家庭农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农地抵押与正规信贷可得性:理论分析框架
    (一)农地抵押的正规信贷可得性
    (二)农地抵押贷款的理论分析框架
三、个案选择与L村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概况
    (一)个案选择
    (二)L村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概况
四、农地抵押贷款的运行模式与融资效果
    (一)L村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农地抵押贷款的运行模式
        1.中央政府:政策制定者与政策监督者。
        2.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者。
        3.金融机构:贷款供给者。
        4.土地专业合作社:农户与金融机构交易中介。
    (二)L村农地抵押贷款融资效果:基于扶贫贷款政策效果的对比分析
五、农地抵押贷款参与主体的行动逻辑与问题呈现
    (一)融资需求规模较大、自有资金不足,农户融资意愿比较强烈
    (二)农地规模有限、农业生产资料投资收益率低,金融机构缺乏借贷意愿
    (三)农地抵押贷款考核机制不健全,地方政府选择性执行政策
六、农地抵押贷款机制的优化策略
    1.完善地方政府执行农地抵押贷款政策的考核机制。
    2.培育农户互助合作意识促进农村居民组织化程度。
    3.加强监督考核和贷款激励重塑金融机构执行力场。
七、研究结论及建议

(7)恩施州扶贫小额贷款违约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三)文献研究
    三、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可能的研究创新点
    五、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恩施州扶贫小额贷款发展现状
    第一节 恩施州精准扶贫工作现状
        一、恩施州精准扶贫工作成效
        二、恩施州精准扶贫工作难点
    第二节 恩施州扶贫小额贷款实践探索
        一、恩施州出台系列扶贫小额贷款政策
        二、恩施州扶贫贷款主要运作模式
        三、恩施州扶贫小额贷款投放情况
    第三节 恩施州扶贫小额贷款违约现状
        一、恩施州扶贫小额贷款逾期率分析
        二、恩施州扶贫小额贷款代偿率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恩施州扶贫小额贷款违约成因分析
    第一节 扶贫小额贷款违约风险的理论框架
        一、扶贫小额贷款违约风险的内涵
        二、扶贫小额贷款参与主体及传导机制
        三、扶贫小额贷款的违约风险特征
    第二节 恩施州扶贫小额贷款违约风险内因分析
        一、贫困户自身主导的违约风险成因分析
        二、金融机构主导的违约风险成因分析
        三、政府部门主导的违约风险成因分析
    第三节 恩施州扶贫小额贷款违约风险外因分析
        一、市场调节的影响
        二、外部环境的影响
        三、其他不可控因素影响
    第四节 违约风险差异原因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恩施州扶贫小额贷款的违约风险实证分析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情况
        一、数据来源
        二、样本基本情况
    第二节 计量模型构建
        一、变量选取
        二、模型选择
        三、模型输出结果
    第三节 模型分析与结果解读
        一、模型有效性检验
        二、模型结果解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策建议
    一、贷款贫困户层面
        (一)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
        (二)培养贫困户信用意识
    二、金融机构层面
        (一)重视贷款真实用途
        (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三)强化内部问责机制
    三、地方政府层面
        (一)加强重视程度,提升风险处置能力
        (二)拓宽资金渠道,完善风险补偿机制
        (三)发挥协作合力,保障政策持续稳定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恩施州扶贫小额贷款还款情况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A县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产业扶贫信贷通”业务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论文创新及不足之处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农村金融基础理论
        2.1.1 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农业补贴论
        2.1.2 农村金融市场论
        2.1.3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小额信贷的概念、类型的相关研究
        2.2.2 农村小额信贷的经济社会效益
        2.2.3 农村小额信贷风险问题
    2.3 文献评述
3 “产业扶贫信贷通”的基本介绍
    3.1 “产业扶贫信贷通”的实践主体
    3.2 “产业扶贫信贷通”的业务介绍
        3.2.1 “产业扶贫信贷通”的业务说明
        3.2.2 “产业扶贫信贷通”的业务流程解析
    3.3 “产业扶贫信贷通”的风险补偿机制
4 “产业扶贫信贷通”取得的效果分析
    4.1 “产业扶贫信贷通”所取得的效果
        4.1.1 扶持贫困人口,实现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4.1.2 提升银行社会形象,扩大业务份额
        4.1.3 扩展贫困农户的收入空间
    4.2 “产业扶贫信贷通”取得效果的成因
        4.2.1 覆盖全县的金融服务网,使金融服务触手可得
        4.2.2 整村推进金融服务,降低“产业扶贫信贷通”的固定成本
        4.2.3 开办金融夜校,加强农户金融知识
    4.3 “产业扶贫信贷通”所暴露的风险
        4.3.1 政绩要求增加信贷风险
        4.3.2 “户贷企用”模式隐含风险
        4.3.3 贫困户的动态变化存在风险隐患
        4.3.4 风险补偿政策偏差不利于风险防范
5 启示与对策建议
    5.1 启示
        5.1.1 建立农村征信体系
        5.1.2 强化农村地区的金融知识素养
        5.1.3 构建风险共担与风险补偿金机制
    5.2 对策建议
        5.2.1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管理作用
        5.2.2 加大对“户贷企用”扶贫项目的监查力度
        5.2.3 进一步完善风险补偿金机制
        5.2.4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商业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实践问题研究 ——以W农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研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
3 W农商行金融精准扶贫实践现状、问题与成因分析
    3.1 W农商行金融精准扶贫实践现状
    3.2 W农商行金融精准扶贫实践问题分析
    3.3 W农商行金融精准扶贫实践问题的成因分析
4 W农商行金融精准扶贫实践改进策略与实施保障
    4.1 W农商行金融精准扶贫实践改进策略
    4.2 W农商行金融精准扶贫实践改进策略的实施保障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W农商行精准扶贫情况调查问卷(工作人员版)
附录二 :W农商行精准扶贫情况调查问卷(贫困户版)

(10)Z农商行不良贷款成因及防范处置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不良贷款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不良贷款的定义
    2.2 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
    2.3 不良贷款的理论基础
        2.3.1 信用论
        2.3.2 金融脆弱性理论
        2.3.3 贷款风险管理理论
        2.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3章 Z农商行现状及不良贷款风险特征
    3.1 Z农商行概况及经营现状
        3.1.1 Z农商行概况
        3.1.2 Z农商行经营现状
    3.2 Z农商行不良贷款现状
        3.2.1 信贷风险逐步加速暴露
        3.2.2 指标劣变下滑风险加大
        3.2.3 处置进展缓慢效果不佳
    3.3 Z农商行不良贷款风险特征
        3.3.1 关注贷款下迁压力较大
        3.3.2 不良贷款分布集中度高
        3.3.3 风险高于本地平均水平
        3.3.4 账面腾挪掩盖不良贷款
第4章 Z农商行不良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4.1 不良贷款形成的外部因素分析
        4.1.1 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4.1.2 企业客户经营不善
        4.1.3 政府干预监管趋严
        4.1.4 外部风险传导压力
        4.1.5 金融生态环境恶化
    4.2 不良贷款形成的内部因素分析
        4.2.1 信贷管理制度落实不严
        4.2.2 缺乏科学风险管理体系
        4.2.3 垒大户导致贷款集中度高
        4.2.4 不良贷款应对能力不足
        4.2.5 历史不良贷款包袱沉重
第5章 防范和处置不良贷款的对策建议
    5.1 优化外部信贷环境
        5.1.1 金融监管持续发力
        5.1.2 助力优化金融生态
        5.1.3 引导客户履债诚信
    5.2 强化内部信贷管控
        5.2.1 加强信贷风险预判
        5.2.2 优化信贷流程管理
        5.2.3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
    5.3 提升不良处置效率
        5.3.1 加强外部沟通联系
        5.3.2 提升不良处置能力
        5.3.3 创新不良处置方式
        5.3.4 科技赋能不良处置
        5.3.5 精准施策多点发力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农村政策性扶贫金融资金风险成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的模式选择[J]. 程士强. 金融与社会, 2021(00)
  • [2]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视野下的包头市固阳县扶贫工作研究[D]. 王利霞.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青海省农村金融扶贫问题研究[D]. 毛文慧.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4]利用互联网小额信贷促进广西精准扶贫的对策研究[D]. 石维. 广西大学, 2020(07)
  • [5]农地抵押贷款的运行模式与参与主体的行动逻辑——基于宁夏回族自治区L村种养结合家庭农场[J]. 李国正. 农业经济问题, 2020(07)
  • [6]共享发展理念下的扶贫资金管理机制研究[D]. 袁静. 东南大学, 2020
  • [7]恩施州扶贫小额贷款违约风险研究[D]. 牟艳娥.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8]A县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产业扶贫信贷通”业务的调查与分析[D]. 闵艳玲.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9]商业银行金融精准扶贫实践问题研究 ——以W农商行为例[D]. 沈秋雨. 三峡大学, 2020(06)
  • [10]Z农商行不良贷款成因及防范处置策略研究[D]. 许曌.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风险成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