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WINSOCK实现网络编程的几个关键技术

使用WINSOCK实现网络编程的几个关键技术

一、利用WINSOCK实现网络编程的几个关键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金达凤[1](2021)在《基于物联网的钨矿破碎设备润滑监控管理系统》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生产向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相应的生产设备需安全可靠且连续运转,其中设备润滑是影响生产设备安全可靠及连续运转的关键因素之一。设备的传统润滑方式是由人工定时巡检与加注润滑剂完成,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四化”发展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设备润滑也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目前设备的自动润滑有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形式,集中式自动润滑适合于润滑点位置相对集中且润滑要求相近的设备润滑场合,该润滑形式的技术较成熟;分布式自动润滑是针对生产线设备及其润滑点分散、各润滑点润滑机制及周期等区别较大的设备润滑场合。目前分布式润滑装备、状态监控及其智能化已成为研究热点,但技术仍不够成熟。本文以钨矿破碎生产线设备的分布式自动润滑系统为对象,研究基于物联网的钨矿破碎设备自动润滑器及其监控技术与系统,主要的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第一,分析了钨矿破碎生产线设备的润滑工艺及其功能需求,归纳总结出了该产线设备的润滑类别、润滑状态监控及管理功能,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钨矿破碎生产线设备的分布式自动润滑监控系统架构及总体方案。第二,本文针对钨矿破碎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分析各设备润滑点的具体润滑需求,包括润滑油脂种类、润滑周期以及油脂用量,同时提出了根据润滑点温度,基于模糊控制原理进行润滑周期修正的策略,以获得更合适的润滑周期。第三,开发了新型的具有智能终端特点的自动润滑器,该自动润滑器在基本的定时定量加注润滑油脂外,添加了电量、余脂量以及润滑点温度采集的功能,并能够通过GPRS模块进行无线通信,实现状态信息的上传与控制命令的接收。润滑器的机械结构分为了可分离的上下两部分,上端弹簧连接挡板挤压着润滑脂袋,下端使用控制器驱动电机旋转,经减速齿轮结构、蜗轮蜗杆、连杆运动传递,最终转化为柱塞泵柱塞的往复运动,实现润滑器的吸脂注脂操作。在软件上,对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选型与软件实现流程做出说明,基于Keil开发环境与stm32固件库完成软件编写。第四,开发了润滑状态监控管理系统,完成了界面设计,其中包括系统登录、用户密码修改、网络端口、润滑器状态监控以及润滑器信息设置窗口。基于winsock建立服务器接收多个润滑器的网络连接,集成access数据库做数据保存。最终实现润滑器ID、部署位置、使用油脂类型的登记,润滑器剩余脂量、剩余电量、润滑点温度、最近工作时间的监控,以及润滑器润滑周期、单次润滑用量的设置。

刘明[2](2019)在《油井工况远程监控无线网络系统的构建》文中认为石油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油田开发后,巡回检查油井工作状态成为采油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工作,目前国外已基本实现油井巡查的自动化,而国内主要采用人工的巡井方式,采油工人需要走遍整个矿区,检查设备的工作状况,记录采油过程的主要数据,这种方式效率低下,更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工作故障。为了提高油田自动化管理水平,提高采油效率,本文以大庆采油六厂为研究背景,设计一套基于嵌入式技术和无线网桥技术的新型油井工况远程监控无线网络系统,这套系统可以替代人工巡井,实现远程电压、电流等电参数数据的采集,并能实现远程视频实时监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油田自动化监控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几种无线传输技术的特点,讨论了嵌入式技术在工业监控领域的优势,选择嵌入式技术与无线网桥技术结合的方式构建工况监控系统,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方案,完成了软硬件的设计,最后搭建了系统的测试平台,对系统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测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首先,本文对油井工况监控无线网络系统的总体方案进行设计,分析技术难点和系统的关键技术。对远距多节点无线网络构建和高并发服务器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了分组无线网的拓扑结构、路由协议和信道接入技术,对本系统的网络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基于线程池和select技术对高并发服务器进行了设计,解决了无线网络传输距离远、节点多、多个网络节点同时连接服务器等难点问题。然后,本文对系统的总体硬件方案进行了设计,为了保证可靠性与稳定性,基于工业标准对多个功能模块进行了筛选,对嵌入式核心控制板的主要电路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完成了单井数据采集箱的设计,保证了系统在硬件层面能安全稳定地工作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其次,本文完成了系统软件总体方案的设计。分析了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的构建过程,完成了Linux系统的移植和交叉环境的建立。在分析了网络编程模型和设计了应用层协议后,对高并发服务器的程序进行了设计。对上位机程序和下位机程序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实现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到监控的全过程。最后,本文搭建了系统的测试平台,并对无线网桥通信、数据采集、视频监控、高并发服务器模型等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完成了系统总体功能与性能的测试,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实验表明,本系统能实现远距离多节点油井工况的远程监控,能有效的替代人工巡井,提高油田自动化管理效率,并且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实用性强,对于油田自动化监测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刘彩虹[3](2016)在《计算机网络编程中VB编程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VB编程语言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VB编程语言中的Winsock控件和Active X组件在计算机网络编程中的应用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计算机网络编程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王龙[4](2016)在《盾构机刀盘维修机器人焊接虚拟现实监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盾构机是一个完成挖掘、出土和隧道支护等工作的大型专用工程机械,近几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迅速,使用盾构机的工程越来越多。刀盘是盾构机的关键部件,决定了掘进工程能否顺利完成。盾构机刀盘直接与地下土层接触,工作环境复杂,未知因素很多,其经常发生严重的磨损,以致不能继续掘进。因此,盾构机刀盘修复技术显得格外重要。在实际工程当中,通常使用带压进舱法在地下进行刀盘修复,该方法不会对地面环境造成任何影响,总体修复速度快。但是,由于需要操作人员在高压环境下进行焊接作业,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活动空间很小并且有一定塌方危险。针对此问题,使用机器人来代替人来进行高压环境下的焊接工作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本文将虚拟现实技术与远程操作机器人技术结合起来,用于盾构机刀盘焊接维修过程,这样操作人员只需要在安全的控制室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就可以如同在焊接现场一样进行修复作业。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盾构机刀盘机器人焊接维修方案,分析盾构机结构、刀盘在高压环境下的维修技术原理。方案中机器人本体位于远端作业现场也就是工作舱内,虚拟现实监视子系统位于本地操作端也就是控制室内,而其他设备位于过渡舱内,操作人员不需要在工作舱中进行焊接作业。机器人控制柜、焊接电源等其他设备位于过渡舱内,该过渡舱用于连接工作舱和减压舱的舱体。2、搭建模拟盾构机刀盘维修过程的机器人焊接维修虚拟现实监视系统实验平台。采用六轴工业机器人与数字化焊接电源进行机器人焊接,利用二轴变位机模拟盾构机刀盘维修广泛应用的横焊与立焊等典型焊接位置,通过弧焊信息分析仪与数据采集卡采集焊接电压与焊接电流的采集,此外,还利用摄像头采集焊接现场视频信息。操作人员可以利用此实验平台来模拟刀盘焊接维修的过程。3、实现虚拟现实监视程序与机器人控制程序之间的网络通信。通信程序使用C++语言编写,基于TCP/IP协议,使用客户端/服务器结构。针对本虚拟现实监视程序的特点,完成了网络通讯的代码编写和调试,实现了虚拟现实监视系统与机器人的准确、及时的数据传输。4、在虚拟现实监视程序中建立虚拟环境与虚拟机器人的三维模型。模型与真实物体的尺寸一致,比例1:1,通过观察模型操作人员可以得到可靠的视觉参考;完成了虚拟场景的创建,并按照特定层级装配模型、添加灯光、设置用于碰撞检测的包围盒。5、使用C#语言,基于Unity引擎完成虚拟现实监视系统的开发。通过与机器人控制程序的通信,虚拟机器人能够与实际机器人完全同步,并且具备碰撞检测功能,通过图形用户界面将机器人运行信息进行反馈。操作人员通过该系统完成对机器人焊接过程的监视与控制。6、使用C++语言,基于Qt完成数据采集系统的程序实现。程序具备焊接电压电流采集与绘制波形图,摄像机捕捉现场画面并展示给操作人员,以及数据存储、摄像机控制、截图和保存等功能。7、进行盾构机刀盘机器人焊接维修虚拟现实监视系统试验;使用MIG焊,以盾构机刀盘常用的Q345为母材,通过模拟盾构机刀盘维修时的横焊与立焊等典型焊接位置进行焊接试验。实验表明,虚拟现实监视系统具备同步功能、碰撞检测功能和焊接参数监测功能,并能够给操作人员以良好的临场感。操作人员利用该虚拟现实监视系统,通过观察虚拟现实系统与摄像头画面就可以在远距离完成机器人的示教过程并监视焊接过程,焊接实验表明该虚拟现实系统在技术上具备应用于盾构机刀盘机器人焊接维修的可行性。

王嘉伦[5](2016)在《差分卫星导航定位数据在互联网中传输的研究与改进》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差分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快速发展,诸如实时动态载波相位技术、网络动态载波相位技术等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基于网络动态载波相位技术的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在世界各国快速发展,该领域的理论技术成果在实际生活、生产应用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卫星导航定位的精确度,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中传送的差分定位数据主要以RTCM(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for Maritime services,国际海运事业无线电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差分定位信号数据格式)协议的规则进行编码,并基于 Ntrip(Networked Transport of RTCM via Internet Protocol,通过互联网进行RTCM网络传输的协议)协议在互联网中传送、共享数据信息。如何正确的保存差分定位数据,对其正确的编码、解码,并且在互联网中高效、正确的传送,对于实际应用尤为关键。本文在深入研究了 RTCM协议的具体内容、Ntrip协议的基本原理与通信过程后,作出了以下几点工作成果:(1)完成RTCM协议的解码算法,设计新电文类型。根据RTCM的编码规则,研究解码过程。在预留空白电文处结合实际应用设计新电文类型,得到一般化的设计方法。(2)实现Ntrip协议的通信过程。在深入分析Ntrip协议原理、组成元素、通信过程的基础上,利用WinSock(Windows Socket,Windows系统平台套接字编程)网络编程技术实现该协议的通信过程,实现协议中要求的功能。(3)根据理论模型进行了网络仿真测试。参照排队论中的经典模型,利用网络编程技术,完成通信网络模型的搭建,根据实验中得到的“顾客”停留在系统中的时间,验证模型与理论情况的内在联系。

朱超[6](2013)在《考试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考试是检验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考试方式不断的变革,已经进入无纸化考试阶段。当前的无纸化考试系统主要是B/S构架,学生使用浏览器登录考试页面,进入考试系统;此时需要对学生使用的客户机的网络通讯进行限制,只允许其和考试用服务器通讯;并且限制学生使用USB接口的移动存储设备。本文阐述的方案,网络通讯过滤原理是使用Microsoft Windows WinSock应用程序网络编程接口,过滤客户机每个应用程序的网络通讯,主要用到WinSock2SPI及分层服务提供者LSP (Layered Service Provider);LSP的过滤规则和相关信息从共享内存中获得;浏览器使用ActiveX控件向共享内存中写入控制信息;控制LSP模块的工作行为。禁用USB移动存储设备原理是:ActiveX控件在开始考试后,枚举系统中所有的USB设备,并禁用所有是存储类型的USB设备,以达到在考试中,学生无法使用USB存储设备。本文的具体设计和实现包含以下几个技术方面:1、IE/ActiveX控件开发。2、Winsock2SPI技术。3、Windows共享内存技术。4、Windows USB设备的管理。

张法帅[7](2012)在《DIS系统中数据采集与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基于SOCKET网络编程技术实现了DIS中实时数据采集与离线文件传输。DIS全称是数字信息系统(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是新一代数字教学实验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DIS中数据采集与通信关键技术实现的现状,及用SOCKET网络编程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与离线文件传输的意义。分析了数据采集与通信关键技术实现的总体架构及网络传输的硬件电路设计,重点介绍了下位机和上位机程序实现。DIS系统中数据采集与通信关键技术支持数字数据的实时采集和离线文件传输。深入研究了SOCKET网络编程技术原理及TCP/IP协议,下位机在u cTCP/IP协议栈的基础上实现了客户机(发送端)和服务器(接收端),上位机在WinSock基础上实现了离线文件传输和实时数据采集。最后显示了整个系统的采集效果,并讲述了本项目的设计思路。将SOCKET网络编程应用到DIS中,可以用网线实现了DIS局域网的建立,相比于USB通信技术,在稳定性、高速数据传输和多DIS远程数据采集和通信方面优点更为突出。

张伟[8](2012)在《基于GPS和移动互联网的城市公交监管系统设计与研发》文中认为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智能公交系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课题。智能化的公交系统不但极大缓解了交通压力,而且推动了城市公交监管的数字信息化进程。本论文结合前期与湖南省新亚胜公司合作研发的多功能电子站台,以湖南省高校产业化项目为支撑,提出了一种基于GPS、GPRS和GIS技术的城市公交监管系统。该系统利用GPS定位技术,及时、准确地获取车辆的位置、速度和行驶方向等信息,并采用GPRS移动通信平台结合GIS技术将车辆行驶信息准确地在电子地图进行显示,从而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实时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1)对比和分析了系统研发过程中的定位系统、无线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VC环境下构建了MapX和Winsock网络通信的开发环境,实现了GPS定位、无线GPRS传输、GIS系统、数据库和网络通信与数据处理等技术在城市智能公交监管系统中的集成运用,在整体技术上具有集成创新的特色。(2)根据系统的总体需求分析和设计原则进行了公交监管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从我国城市公交现状出发,在分析、归纳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整个系统划分为智能车载终端子系统、多功能电子站台子系统和监管中心子系统,并对各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阐述。(3)详细探讨了监管中心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在分析软件平台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研究了监管中心软件平台的逻辑框架,构建了基于GIS的实时公交监控平台的研发,实现了车辆实时显示、自动报站、车辆跟踪、轨迹回放、远程配置、车辆远程控制和报警处理等功能。(4)利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将监管中心的功能结构划分为四大功能模块:远程数据通信模块、数据库信息管理模块、GIS功能模块和车辆实时监控模块,并完成了各功能模块的软件研发工作,主要包括:在VC平台上运用Winsock网络编程技术完成了系统通信协议的设计和远程数据通信功能的实现;采用SQLServer2005进行了数据库设计,并利用VC平台上的ADO数据库访问技术获取了对数据库的访问;使用基于VC平台上实现的MapX开发环境实现了地图匹配算法、自动报站算法以及GIS模块基本功能的研发。(5)采用了GPS定位和地图匹配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修正了车载终端采集的GPS信息,提高了车辆的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监管中心和车载终端相结合的自动报站算法,利用监管中心软件平台完成复杂的自动报站算法运算并控制车载终端进行报站,既减轻了车载终端的负载,又能充分利用监管中心的资源。(6)在VC平台上利用文档/视图结构完成了监管中心软件平台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有助于用户对公交车辆的实时监控和公交运营信息的管理。(7)对监管中心软件平台研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调试并解决,确保了软件平台正常、稳定运行。并以某省会城市“旅游1线”为例,对监管中心软件平台实现的功能进行了测试,确保达到项目验收标准。

刘金凤[9](2012)在《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兴起和蓬勃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多媒体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本系统针对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已初具规模,机房、局域网已初步形成,为节省开支,在不增加任何硬件设备的基础之上,通过设计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软件实现学校多媒体电子教室的建设。首先,介绍了系统所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的,对国内外的多媒体电子教室的研究现状作出了分析;接着给出了系统中所使用的主要关键技术和基础知识。其次,分析了多媒体电子教室的多种功能,给出了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系统的功能框架和系统相应的数据流向图,说明了系统的网络环境和网络体系结构。最后,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系统在开发中采用了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WinSock网络编程方法。系统采用多线程缓冲技术传输控制指令、采用IP组播技术广播传输大量的多媒体数据。系统使用屏幕图像先压缩再传输,接收端解压并绘制屏幕等机制,完整地实现了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系统的广播教学、文件传输、远程监控、电子举手等功能。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在局域网范围内构建了一个具有多种辅助教学管理功能的教学环境,加强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对信息的获取与控制。

赵玲[10](2011)在《基于Winsock网络通信的远程屏幕锁定技术》文中认为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人们对监控性工具软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屏幕锁定系统是一个基于C/S模式的网络监控软件,能够实现主机行为的实时监控、异常分析及日志跟踪等功能,它能够为网络管理带来很大方便。本文以屏幕锁定系统为依托,论述了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平台下运行的屏幕锁定软件的设计思路与开发技术。利用VB中的Winsock控件编写服务器端及客户端通信程序并使得计算机间取得通信连接;通过调用API函数达到查找客户端实时运行进程、屏蔽系统热键、锁定窗口处于最上方等功能,进而实现客户端的屏幕锁定。给出了典型机制的设计流程图以及基本程序代码。本技术的作品能应用到微机机房、网吧和公司内的主机行为监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二、利用WINSOCK实现网络编程的几个关键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WINSOCK实现网络编程的几个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的钨矿破碎设备润滑监控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自动润滑器研究现状
    1.3 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
    1.4 论文的内容结构安排
第二章 钨矿破碎设备分布式润滑系统方案设计
    2.1 钨矿破碎生产线
    2.2 润滑系统功能需求
    2.3 润滑系统结构总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润滑工艺及其运维计划
    3.1 润滑脂的选择
    3.2 润滑脂用量的确定
    3.3 润滑周期修正策略
        3.3.1 一般润滑周期
        3.3.2 模糊控制原理与设计
        3.3.3 输入量的模糊化处理
        3.3.4 模糊控制规则
        3.3.5 模糊推理与反模糊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润滑器总体方案及其硬件设计
    4.1 润滑器总方案
    4.2 机械结构与工作原理
    4.3 机械部件的设计
        4.3.1 驱动电机与齿轮减速机构
        4.3.2 蜗轮与蜗杆
        4.3.3 润滑泵
    4.4 主控制器模块
        4.4.1 控制器选型与介绍
        4.4.2 主控制器外围电路
    4.5 通信模块
    4.6 电源模块
        4.6.1 主电路供电
        4.6.2 实时时钟供电
    4.7 信息采集模块
        4.7.1 脂存量检测
        4.7.2 电量采集
        4.7.3 温度采集
    4.8 其它模块
        4.8.1 电机驱动
        4.8.2 显示模块
        4.8.3 独立按键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润滑器软件设计
    5.1 润滑器软件构成
    5.2 开发环境简介
    5.3 GPRS通信软件设计
        5.3.1 AT指令
        5.3.2 GPRS数据发送与接收
    5.4 数据采集
        5.4.1 电量采集软件设计
        5.4.2 脂量检测软件设计
    5.5 其它功能设计
        5.5.1 实时时钟软件设计
        5.5.2 OLED软件设计
        5.5.3 复位程序软件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润滑状态监控管理系统
    6.1 润滑状态监控管理系统总设计
    6.2 系统界面设计
        6.2.1 Visual Basic简介
        6.2.2 界面设计
    6.3 网络通信设计
        6.3.1 TCP/IP协议与套接字
        6.3.2 winsock控件
        6.3.3 TCP连接的建立与数据收发
        6.3.4 数据的解析
    6.4 数据库设计
        6.4.1 数据库简介
        6.4.2 VB连接数据库
        6.4.3 数据库表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油井工况远程监控无线网络系统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油田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1.2.2 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现状
        1.2.3 嵌入式技术在监控领域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工况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1 系统总体方案
        2.1.1 系统的需求分析
        2.1.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3 技术难点和关键技术分析
    2.2 远距多节点无线网络系统的构建技术研究
        2.2.1 分组无线网拓扑结构研究
        2.2.2 分组无线网路由协议研究
        2.2.3 分组无线网信道接入协议研究
        2.2.4 远距多节点无线网络系统设计
    2.3 高并发服务器的研究与设计
        2.3.1 TCP服务器
        2.3.2 线程池技术
        2.3.3 操作系统I/O复用技术
        2.3.4 基于线程池和select技术的高并发服务器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油井工况系统硬件方案与电路设计
    3.1 系统硬件总体方案
        3.1.1 硬件方案设计
        3.1.2 硬件方案实现
    3.2 嵌入式核心控制板的设计
        3.2.1 FLASH与SDRAM电路设计
        3.2.2 USB、RS485接口电路设计
        3.2.3 网络接口设计
    3.3 单井数据采集箱的硬件方案设计
        3.3.1 485总线方案设计
        3.3.2 供电方案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况远程监控网络系统软件设计
    4.1 监控系统软件总体方案
    4.2 嵌入式Linux开发平台的建立
        4.2.1 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4.2.2 Bootloader的移植
        4.2.3 Linux内核的移植
        4.2.4 嵌入式开发工具的调试与使用
    4.3 高并发服务器程序设计
        4.3.1 基于socket的C/S网络编程模型
        4.3.2 服务器应用层传输协议设计
        4.3.3 基于LabWindows/CVI的服务器程序设计
    4.4 下位机软件设计
        4.4.1 工况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4.2 基于V4L2的视频采集程序设计
        4.4.3 网络传输程序设计
    4.5 上位机软件设计
        4.5.1 监控软件界面设计
        4.5.2 数据处理与报警功能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功能验证及性能评估
    5.1 系统测试平台的搭建和功能模块的测试
        5.1.1 无线网桥通讯测试
        5.1.2 数据采集功能测试
        5.1.3 视频采集功能测试
        5.1.4 高并发服务器模型测试
    5.2 系统总体功能测试与性能分析
        5.2.1 总体功能测试
        5.2.2 系统性能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盾构机刀盘维修机器人焊接虚拟现实监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基于虚拟现实的机器人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盾构机刀盘维修方案及虚拟现实监视系统实验平台设计
    2.1 盾构机结构
    2.2 盾构机刀盘在掘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
        2.2.1 刀盘结泥饼
        2.2.2 刀盘刀具的磨损与刀具的脱落
    2.3 盾构机刀盘高压环境下的维修技术原理
    2.4 盾构机刀盘机器人焊接维修方案设计
    2.5 机器人焊接维修虚拟现实监视系统实验平台硬件设计
        2.5.1 机器人焊接维修虚拟现实监视系统实验平台总体构成
        2.5.2 六轴机器人
        2.5.3 虚拟现实监视子系统
    2.6 机器人焊接维修虚拟现实监视系统实验平台软件设计
        2.6.1 虚拟现实监视软件
        2.6.2 数据与视频采集软件
    2.7 本章总结
第三章 虚拟现实系统网络通信
    3.1 虚拟现实系统通信协议分析
        3.1.1 TCP/IP协议
        3.1.2 TCP与 UDP协议的选择
    3.2 网络通信的程序实现
        3.2.1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3.2.2 Socket套接字
        3.2.3 通信数据定义
        3.2.4 网络编程的实现
    3.3 本章总结
第四章 虚拟现实系统机器人与环境建模
    4.1 虚拟现实系统模型创建与导入
        4.1.1 建模方案的选择
        4.1.2 SolidWorks中的模型创建
        4.1.3 模型的导出
    4.2 虚拟现实系统中的机器人与虚拟场景的加载
        4.2.1 虚拟机器人模型与实际机器人的对应关系
        4.2.2 虚拟现实环境中的光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Unity的虚拟现实系统程序设计
    5.1 虚拟现实系统程序设计规划
    5.2 虚拟现实系统程序实现
        5.2.1 读取机器人数据的实现
        5.2.2 同步机器人姿态的实现
        5.2.3 检测机器人与环境中物体碰撞的程序实现
        5.2.4 程序中人机交互界面的实现
        5.2.5 程序中摄像机的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6.1 数据采集系统开发工具选择
    6.2 数据采集系统Qt编程核心技术模块
        6.2.1 Qt元对象
        6.2.2 Qt信号与槽机制
        6.2.3 Qt Designer的使用
        6.2.4 QWT的使用
    6.3 系统所使用的数据采集模块
    6.4 数据采集系统的程序实现
        6.4.1 程序界面设计
        6.4.2 焊接电压电流的采集与波形绘制
        6.4.3 视频图像的程序实现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盾构机刀盘机器人焊接维修虚拟现实监视系统试验
    7.1 盾构机刀盘焊接维修焊缝特点分析
    7.2 机器人焊接虚拟现实监视系统实验平台
    7.3 基于虚拟现实监视系统的机器人焊接试验
        7.3.1 试验目的
        7.3.2 试验设备
        7.3.3 试验方法
        7.3.4 试验用材料及性能
        7.3.5 机器人焊接试验步骤
        7.3.6 机器人焊接试验结果记录与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及导师简介

(5)差分卫星导航定位数据在互联网中传输的研究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导航系统发展现状
        1.2.1 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
        1.2.2 欧洲的GALILEO系统
        1.2.3 中国的BDS系统
    1.3 差分GPS技术
        1.3.1 RTK技术
        1.3.2 CORS系统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安排
第二章 RTCM协议的研究与实现
    2.1 RTCM协议简介与发展历史
        2.1.1 RTCM协议的简要介绍
        2.1.2 RTCM协议的发展历史
    2.2 RTCM协议的具体内容
        2.2.1 RTCM协议的具体内容与通用电文类型的格式
        2.2.2 RTCM协议的主要电文类型
    2.3 RTCM协议的解码过程
    2.4 RTCM协议的奇偶校验算法分析与介绍
    2.5 RTCM协议解码算法的具体实现
    2.6 RTCM协议电文的扩充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trip协议的研究与实现
    3.1 HTTP协议的简要介绍
        3.1.1 计算机网络的简要介绍
        3.1.2 HTTP协议
    3.2 Ntrip协议的基本内容
        3.2.1 Ntrip协议的背景
        3.2.2 Ntrip协议的系统概念
        3.2.3 Ntrip协议各组件的功能与作用
    3.3 Ntrip协议各组件间通信的过程与消息格式
        3.3.1 服务器消息
        3.3.2 客户消息
        3.3.3 NMEA请求消息
    3.4 Ntrip协议的资源列表
    3.5 Ntrip协议通信过程的实现
        3.5.1 WinSock网络编程介绍
        3.5.2 WinSock网络编程的常用模式
        3.5.3 基于TCP/IP协议的通信协议的WinSock实现基本流程
        3.5.4 Ntrip协议通信过程的实现过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网络编程的网络模型分析
    4.1 WinSock网络编程的多种I/O模型
    4.2 多线程编程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4.3 排队论的基本内容
    4.4 网络模型的搭建、测试与理论分析
        4.4.1 排队模型的搭建
        4.4.2 实际的模型测试方法
        4.4.3 测试结果
        4.4.4 测试结果的理论分析与对实际应用的参考意义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成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考试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2 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本文解决的问题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概述
    2.1 编译环境介绍
    2.2 VC++语言介绍
    2.3 ActiveX 控件概述
    2.4 Winsock2 SPI 技术
    2.5 共享内存
    2.6 Windows USB 设备的管理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考试环境调研
    3.2 可行性分析
    3.3 系统功能需求
    3.4 环境及性能需求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设计原理
        4.2.1 通讯过滤设计原理
        4.2.2 移动存储类设备管理设计原理
    4.3 系统总体模块设计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登录界面实现
    5.2 USB 存储类设备管理实现
        5.2.1 USB 设备的枚举和状态描述
        5.2.2 USB 设备的判断和禁用启用
    5.3 网络通讯过滤
        5.3.1 层服务提供者(LSP)的实现
        5.3.2 分层服务提供者(LSP)的安装和移除
    5.4 ActiveX 控件实现
        5.4.1 VS 解决方案中控件项目实现
        5.4.2 ActiveX 控件功能实现
        5.4.3 ActiveX 控件的证书及签名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评价优化
    6.1 系统测试
        6.1.1 测试环境说明
        6.1.2 测试过程及结果
    6.2 评价及优化
        6.2.1 评价
        6.2.2 优化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7)DIS系统中数据采集与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DIS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的现状
    1.2 基于SOCKET网络编程实现的DIS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的意义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及以太网硬件部分实现
    2.1 系统的设计要求
    2.2 系统硬件的整体架构
    2.3 系统通信的软件架构
    2.4 以太网硬件部分实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编程
    3.1 网络编程概述
        3.1.1 编程模式
        3.1.2 编程接口
    3.2 WinSock
        3.2.1 SOCKET概念
        3.2.2 WinSock的初始化和终止
        3.2.2.1 WSAStartup()
        3.2.2.2 WSACleanup()
        3.2.2.3 错误检查和控制
    3.3 基于TCP协议的SOCKET编程
        3.3.1 创建和释放套接字
        3.3.1.1 Socket()函数
        3.3.1.2 closesocket()函数
        3.3.2 基于TCP协议的套接字编程
        3.3.2.1 bind()函数
        3.3.2.2 listen()函数
        3.3.2.3 accept()函数
        3.3.2.4 connect()函数
        3.3.2.5 send()函数
        3.3.2.6 recv()函数
    3.4 μC TCP/IP
        3.4.1 概述
        3.4.2 μCTCP/IP体系结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下位机通信编程的实现
    4.1 下位机开发环境
        4.1.1 IAR Embedded Workbench IDE简介
    4.2 下位机服务器端的代码实现
        4.2.1 服务器端接收上位机指令的数据结构
        4.2.2 服务器端的实现
    4.3 下位机客户端的代码实现
        4.3.1 客户端发送数据的数据结构
        4.3.2 下位机客户端实现的源程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位机通信编程的实现
    5.1 上位机开发环境
        5.1.1 Microsoft Visual C++简介
        5.1.2 Microsoft Visual C++2008的特点
    5.2 上位机的离线文件传输功能
        5.2.1 上位机离线文件传输程序用到的数据结构类型
        5.2.1.1 文件名数据包
        5.2.1.2 文件内容数据包
        5.2.1.3 发送给下位机的命令包
        5.2.1.4 上位机请求命令码及下位机响应码
        5.2.2 上位机离线文件上传的主要函数
        5.2.2.1 消息响应函数OnConnect()
        5.2.2.2 静态函数CheckPacket(TPacket_Data tBuffer,BYTE bExpectFlag)
        5.2.2.3 静态函数FilenameRequest(SOCKET sockConn)
        5.2.2.4 消息响应函数OnUploadFileName0
        5.2.2.5 静态函数FileRequest(int index,SOCKET sockConn,SOCKETsockClient)
        5.2.2.6 静态函数UploadFile(SOCKET sockConn,SOCKET sockClient)
        5.2.2.7 消息响应函数OnBtnUploadData()
    5.3 上位机的实时数据采集功能
        5.3.1 上位机实时数据采集程序用到的数据结构类型
        5.3.1.1 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包
        5.3.1.2 发送给下位机的命令包
        5.3.1.3 上位机请求命令码及下位机响应码
        5.3.2 上位机实时数据采集的主要函数
        5.3.2.1 类成员函数ProcessDataSocket(Packet_Data_TCSocket&paketData_TimeSocket,int num)
        5.3.2.2 类成员函数NormalExecute()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测试、总结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GPS和移动互联网的城市公交监管系统设计与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发现状
    1.4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课题的提出
        1.4.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与安排
第二章 公交监管系统中主要技术的分析与对比
    2.1 GPS定位技术
        2.1.1 GPS构成
        2.1.2 GPS定位原理
        2.1.3 GPS技术在智能化公交监管系统中的应用
    2.2 公交监管系统中无线数据传输技术
        2.2.1 常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
        2.2.2 蜂窝式移动通信方式
        2.2.3 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
    2.3 GIS系统及相关技术分析
        2.3.1 地理信息系统
        2.3.2 GIS在智能公交监管系统中的应用
        2.3.3 GIS系统的开发
        2.3.3.1 开发方式的选择
        2.3.3.2 开发工具及其选择
        2.3.4 MapX技术分析
    2.4 Windows Sockets网络编程分析
        2.4.1 Windows Sockets网络通信
        2.4.2 基于流式套接字的Winsock通信原理
        2.4.3 VC平台Winsock网络通信的实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交监管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3.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1 系统需求分析
        3.1.2 系统设计原则
        3.1.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1.4 系统工作原理
    3.2 各子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分析
        3.2.1 智能车载终端子系统
        3.2.2 多功能电子站台子系统
        3.2.3 监管中心软件平台子系统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监管中心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平台逻辑框架的研究
    4.2 监管中心软件平台的实现
        4.2.1 开发环境
        4.2.2 远程数据通信模块
        4.2.2.1 开发工具
        4.2.2.2 通信协议设计
        4.2.2.3 远程数据通信模块的功能分析及实现
        4.2.3 数据库信息管理模块
        4.2.3.1 开发工具
        4.2.3.2 VC平台ADO数据库访问技术的实现
        4.2.3.3 监控中心软件平台的数据库设计
        4.2.4 GIS模块
        4.2.4.1 开发工具
        4.2.4.2 GIS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5 车辆实时监控模块
    4.3 地图匹配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4.3.1 地图匹配算法设计
        4.3.2 地图匹配算法实现
        4.3.3 算法有效性分析
    4.4 车辆自动报站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4.4.1 算法设计
        4.4.2 公交车辆行驶状态分析
        4.4.3 算法关键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4.4.4 车辆运行状态判定及其报站实现
        4.4.5 自动报站算法的可靠性验证
    4.5 车辆与站点间距离的计算算法研究
        4.5.1 地球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4.5.2 算法的可靠性检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监管中心软件平台的调试及功能展示
    5.1 监管中心软件平台的调试
        5.1.1 通信功能调试
        5.1.1.1 通信连接建立调试
        5.1.1.2 通信异常中断自动重连调试
        5.1.1.3 数据帧长度问题
        5.1.1.4 通信功能调试结果
        5.1.2 GIS模块开发与调试过程
        5.1.2.1 VC++平台上MapX开发环境建立调试
        5.1.2.2 地图加载
        5.1.2.3 鹰眼功能
        5.1.2.4 内存泄漏问题调试
        5.1.3 车辆实时显示功能调试
    5.2 监管中心软件平台的功能展示
        5.2.1 软件平台监管过程展示
        5.2.2 软件平台其他功能展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9)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多媒体电子教室的研究背景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多媒体电子教室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系统相关的技术分析
    2.1 网络通信基础
        2.1.1 TCP/IP 协议
        2.1.2 C/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2.1.3 网络通信模式
    2.2 WINSOCK 网络编程接口
    2.3 VISUAL C++ 6.0 开发平台简介
    2.4 其他技术
        2.4.1 多点通信技术
        2.4.2 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
        2.4.3 多线程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的系统分析
    3.1 多媒体电子教室概述
    3.2 多媒体电子教室的功能
    3.3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与设计
    3.4 分析多媒体信息流向图
    3.5 多媒体电子教室的网络环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广播教学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1 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体系结构
    4.2 教师机学生机建立连接
        4.2.1 IP 组播技术
        4.2.2 Windows Sockets 编程
        4.2.3 Visual C++对网络通信的支持
        4.2.4 教师机和学生机建立通信的实现
    4.3 多媒体电子教室广播教学功能的实施
        4.3.1 抓取屏幕
        4.3.2 屏幕压缩
        4.3.3 屏幕图像的网络传输
        4.3.4 数据解压和屏幕显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其它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5.1 文件传输功能的实现
    5.2 远程监控功能的实现
    5.3 电子举手功能的实现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四、利用WINSOCK实现网络编程的几个关键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的钨矿破碎设备润滑监控管理系统[D]. 金达凤.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2]油井工况远程监控无线网络系统的构建[D]. 刘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3]计算机网络编程中VB编程的运用研究[J]. 刘彩虹.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6(20)
  • [4]盾构机刀盘维修机器人焊接虚拟现实监视技术研究[D]. 王龙.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2016(05)
  • [5]差分卫星导航定位数据在互联网中传输的研究与改进[D]. 王嘉伦. 北京邮电大学, 2016(04)
  • [6]考试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朱超. 苏州大学, 2013(S2)
  • [7]DIS系统中数据采集与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D]. 张法帅. 南京大学, 2012(12)
  • [8]基于GPS和移动互联网的城市公交监管系统设计与研发[D]. 张伟. 湖南师范大学, 2012(01)
  • [9]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刘金凤. 燕山大学, 2012(06)
  • [10]基于Winsock网络通信的远程屏幕锁定技术[A]. 赵玲. 2011年亚太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2), 2011

标签:;  ;  ;  ;  ;  

使用WINSOCK实现网络编程的几个关键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