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一、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浩军,景兰,孟根花[1](2020)在《4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糖代谢及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4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糖代谢及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四组,每组患者分别采用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以及喹硫平进行治疗,分析不同药物对患者血脂、血糖以及催乳素的影响。结果喹硫平组患者治疗后血脂TG、HDL高于治疗前(P<0.05),氯氮平组患者血脂HDL、LDL、载脂蛋白B(ApoB)高于治疗前(P<0.05),利培酮组患者血脂TC、TG、HDL、LDL、载脂蛋白A(ApoA)以及ApoB高于治疗前(P<0.05),奥氮平组患者血脂TC、TG、HDL、LDL、ApoA以及ApoB高于治疗前(P<0.05)。喹硫平组患者治疗后FINS、HbA1c均高于治疗前(P<0.05),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低于治疗前(P<0.05);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2 h餐后血糖(2 h PG)、FINS以及HbA1c均高于治疗前(P<0.05),2 h INS低于治疗前(P<0.05);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FINS以及HbA1c均高于治疗前(P<0.05),2 h INS低于治疗前(P<0.05);奥氮平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FINS以及HbA1c均高于治疗前(P<0.05),2 h INS低于治疗前(P<0.05)。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后催乳素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氯氮平组、喹硫平组以及奥氮平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催乳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本次研究所选用的四种抗精神病药物均会对精神分裂患者的血糖、血脂产生影响,其中喹硫平的影响程度较小;对患者血清催乳素产生影响的药物为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以及喹硫平基本不会对催乳素产生影响。

郑财济[2](2020)在《精神分裂症及抗精神病药治疗对患者血栓形成相关指标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测定血栓形成的相关指标:血栓前体蛋白(Tp P)、P选择素(s P)、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一氧化氮(NO),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未用药组治疗前后、病程≥5年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阐明精神分裂症疾病进程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血栓形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深圳市康宁医院门诊或病区住院的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首发病例组,选取精神分裂症病程≥5年同期在院治疗作为慢性病例组。同时以首发病例组年龄、性别作为匹配,从深圳市康宁医院职工中筛选出无精神疾病且直系血亲中无精神病史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对象在入组后的第二日凌晨进行空腹静脉血的采集,由检验科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凝血四项、血糖及血脂等指标,另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入组对象的血栓前体蛋白、P选择素、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一氧化氮等指标。首发病例组入院后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逐渐增至有效剂量。治疗4周后也进行相关指标测定。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所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病例组与健康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病例组治疗前、后各参数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两组间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比较以双侧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采用例数所占百分比表示。结果1、首发病例组血浆Tp P、s P、NO、PAI-1和PAI-1/t-PA比值中位数(15.61、2.78、89.35、28.61和3.12)高于健康对照组(5.59、1.18、50.70、15.69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发病例组血浆t-PA和v WF中位数(9.59和383.18)低于健康对照组中位数(10.20和403.33),无统计学差异(p>0.05)。2、病例治疗后组血浆Tp P、s P、NO、t-PA和v WF中位数(10.54、1.87、68.16、5.83和291.08)低于首发病例组(15.61、2.78、89.35、9.59和38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治疗后组血浆PAI-1和D-二聚体中位数(21.99和300.00)低于首发病例组中位数(28.61和340.00),病例治疗后组血浆PAI-1/t-PA比值中位数(3.47)高于首发病例组中位数(3.12),无统计学差异(p>0.05)。3、慢性病例组Tp P、s P、D-D、NO和PAI-1中位数(13.13、2.53、270、83.16和25.78)低于首发病例组(15.61、2.78、340、89.35和28.61);慢性病例组t-PA和v WF中位数(12.34和471.45)高于首发病例组(9.59和383.18),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病例组PAI-1/t-PA比值中位数(2.32)低于首发病例组比值(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慢性病例组Tp P、NO和PAI-1中位数(13.13、83.16和25.78)高于病例治疗后组(10.54、68.16和21.99);慢性病例组血浆D-D中位数(270)低于病例治疗后组(300),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病例组s P、t-PA和v WF中位数(2.53、12.34和471.45)高于病例治疗后组(1.87、5.83和291.08);慢性病例组血浆PAI-1/t-PA比值中位数(2.32)低于病例治疗后组(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健康组相比,精神分裂症首发未经治疗组血浆Tp P、s P、NO、PAI-1和PAI-1/t-PA含量升高,提示疾病本身会导致血栓形成相关指标的变化。2、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短期治疗后,血浆Tp P、s P、NO、t-PA和v WF降低,提示短期抗精神病药治疗会影响血栓形成相关指标。3、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治疗后血浆s P、t-PA和v WF高于病例组治疗后,提示疾病病程和药物治疗都会影响血栓形成相关指标水平。

杜雪萍[3](2020)在《奥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研究及比较》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各组数据比较分析,探讨奥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的影响,并进行量化比较,从而为临床调整抗精神病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广济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2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实验需求分为6组,分别为奥氮平10mg组(30例)、奥氮平15mg组(36例)、奥氮平20mg组(40例)、利培酮3mg组(35例)、利培酮4mg组(45例)、空白组(35例)。总疗程为3个月。通过各组数据分析,比较观察血清学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电图(心律失常、ST-T异常,QT间期延长);心脏彩色多普勒(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等检查结果。结果:1.血清学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比较:奥氮平10mg组、奥氮平15mg组、奥氮平20mg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15mg组、奥氮平20mg组高于利培酮3mg组、利培酮4mg组、空白组;奥氮平20mg组高于奥氮平1O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奥氮平10mg组、奥氮平15mg组、奥氮平20mg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10mg组、奥氮平15mg组、奥氮平20mg组高于利培酮3mg组、利培酮4mg组、空白组;奥氮平20mg组亦高于奥氮平10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学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磷酸肌酸激酶(CK)比值、血清学肌钙蛋白I(cTnI)比较:6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心电图比较:奥氮平10mg组、奥氮平15mg组、奥氮平20mg组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利培酮3mg组、利培酮4mg组、空白组;奥氮平20mg组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奥氮平10mg组;利培酮3mg组、利培酮4mg组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比较:奥氮平1Omg组、奥氮平15mg组、奥氮平20mg组、利培酮3mg组、利培酮4mg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奥氮平20mg组与奥氮平1Omg组、利培酮3mg、利培酮4mg组、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和利培酮这两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上都能获得较理想的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奥氮平对患者血清学中AST、LDH、NT-proBNP、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均有影响,且随着奥氮平的剂量增加对心血管安全性的影响增大。利培酮对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亦有影响。相比之下,奥氮平比利培酮对心血管的影响较大。故临床应准确把握给药剂量与疗程,坚持合理用药,保证患者治疗安全。对于心血管风险较大的患者,不建议大剂量使用奥氮平。

高慧敏[4](2020)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比较7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患者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50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病程、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及入院时、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心电图和心肌酶等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组(氯氮平组、奥氮平组、利培酮组、喹硫平组、阿立哌唑组、氨磺必利组和齐拉西酮组)均出现心电图异常,其中以缺血性变化(ST-T改变、T波改变、ST段改变)最为常见,其次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QTc间期延长和心律不齐。氯氮平组心率在2周末升高,奥氮平组、阿立哌唑组在4周末开始升高,一直持续到8周(F=5.841,P=0.003;F=4.195,P=0.009;F=3.108,P=0.017);利培酮组和氨磺必利组患者心率自2周末出现降低,一直持续到8周末(F=7.256,P=0.001;F=8.293,P=0.000);奥氮平组、喹硫平组、齐拉西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患者心率无明显变化。氯氮平组、氨磺必利组、喹硫平组和齐拉西酮组患者,QTc间期自2周末出现延长,一直持续到8周末(F=3.582,P=0.014;F=6.115,P=0.000;F=5.865,P=0.001;F=9.043,P=0.000)。氯氮平组出现缺血性改变的几率最高,阿立哌唑组最低,其它依次是奥氮平组>利培酮组>齐拉西酮组>喹硫平组>氨磺必利组(χ2=149.261,P=0.000)。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易发生缺血性改变(χ2=6.973,P=0.008),55岁以上较55岁以下患者容易发生缺血性改变(χ2=4.419,P=0.035)。氯氮平组、利培酮组和氨磺必利组CK值2周末、4周末轻度升高(F=2.629,P=0.032;F=3.673,P=0.009;F=3.293,P=0.012),6周末恢复正常水平;氨磺必利组HBDH 2周末、4周末升高,6周末恢复正常(F=3.593,P=0.012);奥氮平组AST 4周末开始增高,一直到8周末(F=6.779,P=0.000)。氯氮平组、奥氮平组、利培酮组和氨磺必利组较喹硫平组、阿立哌唑组、齐拉西酮组出现心肌酶异常几率高(χ2=48.04,P=0.000);男性和女性之间发生心肌酶异常无明显差别(χ2=0.776,P=0.378);年龄≥55岁患者容易发生心肌酶异常(χ2=8.854,P=0.002)。病程无论长短,缺血性改变、心肌酶异常发生几率无显着差别(χ2=0.896,P=0.573;χ2=1.296,P=0.227)。结论:7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缺血性改变最为常见,其次是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QTc延长和心律不齐。其中,氯氮平最易引起心动过速和缺血性改变,利培酮、氨磺必利最易引起心动过缓;齐拉西酮、氨磺必利、喹硫平、氯氮平最易引起QTc间期延长。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氨磺必利对心肌酶有一定影响,其中氯氮平、利培酮、氨磺必利对心肌酶影响具有可逆性,而奥氮平在观察期间对心肌酶的影响是持续性的;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对心肌酶无明显影响。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易发生心电图异常,55岁以上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电图和心肌酶异常,病程对心电图和心肌酶无明显影响。

王奕庆,张琦,史东风[5](2020)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8例,按照给药情况分为氯氮平组(n=54)和利培酮组(n=54),用药1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1)两组患者FPG、TC、TG、LDL-c和ApoB水平显着升高(P<0.05),HDL-c和ApoAl水平显着降低(P<0.05);且利培酮组患者血糖和血脂变化情况与氯氮平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2)两组患者认知情况和记忆情况评分显着提高(P<0.05);且利培酮组患者认知情况和记忆情况评分较氯氮平组显着提高(P<0.05);(3)利培酮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显着高于氯氮平组(P<0.05)。结论利培酮和氯氮平两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显着临床疗效,但利培酮对糖脂代谢的影响较轻,能显着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谢锐君[6](2019)在《超声评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结合体重和糖脂代谢指标以及心电图的变化,主要利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心结构与功能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心脏损害提供指标和依据。方法:纳入2017年09月至2019年3月入住本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112例为研究对象,按服药时间分短期服用(2个月)和长期服用(1年),分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短期服药共纳入69例,按药物类别不同分利培酮组(20例)、奥氮平组(23例)、齐拉西酮组(14例)、氯氮平组(12例)共四组,选择健康人群25例为对照组;长期服药组纳入38例,为连续服用药物1年患者(持续服药1年,上述四种药物可相互切换使用,各种药物的服用时间不限),选择健康人群35例为对照组。用药前比较入组患者与对照组的心脏功能,用药后对比患者体重、糖脂代谢指标、心电图、心脏大小、功能和心肌应变参数与用药前有无差异。结果:1.评估短期(2个月)用药对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影响:(1)用药前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体重及糖脂代谢指标比较:氯氮平、奥氮平和利培酮组用药后体重、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均高于用药前(P<0.05),齐拉西酮组用药后各上述检测指标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心电图变化: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和齐拉西酮组用药后心电图总异常发生率为(27.5%)。四组组间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常规心脏超声参数及2D-STI参数的比较:四组在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左室整体圆周应变(GCs)用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评估长期(1年)用药对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影响:(1)用药前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体重及糖脂代谢指标比较:体重、FPG、TG和TC均较用药前升高(P<0.05)。(3)心电图变化:心电图总异常率为28.9%。长期服药患者与短期服药患者(四组患者合计)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常规心脏超声参数及2D-STI参数的比较:用药后E/A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LVED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参数中GLs下降(P<0.05),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短期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增重、血糖、血脂升高及增加心电图异常率等副作用,尚未造成超声左心结构及功能指标的改变,提示在定期检测各项指标前提下,可以安全使用。2、长期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在左心结构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未发生明显变化时,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已可检测到左心舒张及长轴收缩功能指标降低,可为临床早期干预、防止心功能进一步损害,提供客观定量的信息。

张荻娅[7](2019)在《加用自拟珠母导痰汤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自拟珠母导痰汤切入探究中药方剂在精神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在目前精神分裂症没有理想治法的条件下,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1)观察中药组方自拟珠母导痰汤联合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SGAs)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并对自拟珠母导痰汤进行配伍分析。(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通过梳理珠母导痰汤各味药物所包含的化学成分、产生作用的靶标及精神分裂症相关的疾病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究珠母导痰汤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物质基础与分子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期间(最迟入院时间2018年9月)在院的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根据患者主管医师中医和西医执业类别的不同,分为中医执业医师观察组40例,西医执业医师对照组40例,在同一病房住院治疗观察。观察组予以中药组方自拟珠母导痰汤联合SGAs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SGAs口服。患者入院时间有先后差异,但住院治疗观察均满20周。采用权威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疗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使用国际认可并普通应用的精神分裂症症状评估工具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疗效、BPRS评分、血脂四项水平的变化。统计相关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对自拟珠母导痰汤进行配伍分析。(2)综合检索TCMSP、Pub Chem等在线数据库系统,收集珠母导痰汤10味中药对应的化学成分,并利用收集到的有效化学成分找出对应的作用靶标,构建多成分-多靶标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在OMIM、CTD数据库中利用精神分裂症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评分较高的基因数据。运用Cytoscape3.2.1软件,将疾病基因与成分作用靶点基因进行映射,得到珠母导痰汤-精神分裂症核心作用靶点。结果:(1)证候有效率比较:治疗20周后,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观察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72.5%,观察组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RS总评分比较:治疗20周后,对两组BPRS总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治疗前总评分35.21±5.718,20周后总评分28.54±5.758;对照组:治疗前总评分35.13±5.832,20周后总评分30.79±5.639),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评分,提示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BPRS分类评分比较:治疗20周后,对两组BPRS分类评分进行比较,在敌对性指标评分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变化幅度相当;在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四项指标评分中,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四项水平比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治疗前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仅观察组甘油三酯水平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自拟珠母导痰汤具有改善血脂水平的作用。(2)珠母导痰汤共计包含珍珠母、甘草、陈皮、茯苓、法半夏等10味中药材,收集到520种化学成分,可作用于8257个靶标,包含肿瘤坏死因子(TNF)、炎症反应因子IL6、IL13、IL8、IL2、多巴胺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2A receptor、谷氨酸受体等653种不同类型的靶点;对成分-靶点网络进行分析,取degree值大于30作为筛选条件,得到核心靶点;成分靶标与疾病基因映射,得到98个相关靶点基因。结论:(1)自拟珠母导痰汤联合SGAs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可提高BPRS量表评分变化幅度,减轻临床症状,改善临床证候,减轻脂代谢异常。(2)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与文献研究报道内容基本一致,目前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靶点以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最多,其次为5-HT2受体拮抗剂、钠离子通道(SLC6A4)、肾上腺素受体、GABA受体、NMDA受体等也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关键靶标。本研究选取珠母导痰汤各种有效化学成分作为物质基础,拟阐明其通过作用相应的靶点通路,从而起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为后续进行探索性研究提供基础。(3)目前本病诊断及评估尚无器官、细胞、分子及基因水平方面的公认指标,本研究在各项检验报告中亦未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除BPRS量表外客观指标的特异性改变。

杜彬[8](2019)在《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安定医院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住院治疗的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53例,采用氨磺必利药物系统治疗联合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45例,单纯采取氨磺必利药物治疗。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严重程度,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认知功能,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量表(MCCB);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社会支持水平,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对疗法前后患者状态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改善、对焦虑与抑郁情绪影响等。结果:(1)治疗前,两组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总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量表阴性症状、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2)治疗后研究组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MCCB)量表各项指标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3)治疗前,两组ITAQ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两组ITAQ评分均增高,但研究组增高程度更显着,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4)治疗前,两组社会支持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支持评分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显着,两组改善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5)研究组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6)研究组治疗满意度(96.23%)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7)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8)治疗前,两组HAMD、HAMA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HAMA评分有所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最显着,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阴性症状,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治疗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可行性较高,值得使用。

李明月[9](2019)在《六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精神分裂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其关注度逐渐加大。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有药物治疗,但其副作用较多,特别是一些抗精神病药物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心电图校正QT(corrected QT,QTc)间期的改变,从而引起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 de Pointes,TdP),这是一种很严重的心脏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猝死,应当引起关注。目的探讨六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同时间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探讨六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探讨影响心电图QTc间期的因素。方法收集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4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及心电图QTc间期等资料。收集并整理资料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所有检验为双侧检验。结果1.氯氮平组、喹硫平组及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后心电图QTc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奥氮平组及阿立哌唑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后心电图QTc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氯氮平组、利培酮组、奥氮平组、喹硫平组、氨磺必利组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QTc间期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不同年龄段的患者QTc间期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氯氮平组中,男性患者治疗6周末、女性患者治疗2周末、4周末及6周末心电图QTc间期与基线心电图QTc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中,男性患者治疗2周末、女性患者治疗4周末心电图QTc间期与基线心电图QTc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喹硫平组和氨磺必利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治疗4周末及6周末心电图QTc间期与基线心电图QTc间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治疗1周末、2周末、4周末及6周末心电图QTc间期与基线心电图QTc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氯氮平组治疗4周末不同性别患者心电图QTc间期与基线心电图QTc间期的减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心电图QTc间期延长显着大于男性;而利培酮组、奥氮平组、喹硫平组、阿立哌唑组和氨磺必利组不同性别患者的QTc间期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喹硫平剂量与心电图QTc间期呈正相关(r=0.611,P=0.03),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和氨磺必利剂量与心电图QTc间期均无明显相关(P>0.05)。6.性别和病程是影响6周末心电图QTc间期的因素(P<0.05)。结论1.氯氮平、喹硫平、氨磺必利影响心脏传导,延长心电图QTc间期。2.喹硫平剂量越大,对心电图QTc间期影响越大。

王韵[10](2019)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勃起功能障碍(ED),即为阴茎不可以达到和不能足以得到满意度性交的勃起。由于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所导致的ED较为常见;关于ED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AP)的关系说法不一。本论文主要是针对处于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的男性患者进行研究,对比较常见的影响勃起功能的八种AAP进行探讨分析,同时对其血催乳素(PRL)水平和临床特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研究方法以第十版的《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所列的诊断标准为基本依据,以访谈问卷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问卷主要通过国际神经精神科简氏访谈的形式。为了更好地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选取样本数据为240例,样本范围为医学院附属的精神门诊中在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之间的处于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的患者,并且针对常用的八种药物各选取30例患者,具体的八种药物主要包括:阿立哌唑、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氨磺必利、奥氮平、帕利哌酮和齐拉西酮。主要对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之前和现在依靠抗精神病药物(APS)的病情控制治疗状况,具体包括服用药物的类型、服用药物的最高剂量、最高药量的服用时间以及总的服药时间等详细信息,进行资料的收集;评估的量表中根据精神科症状量表(PANSS)分为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同时根据国际勃起功能评分5(IIEF-5)来对患者的勃起功能进行评定,得出患者的性功能状况;针对于勃起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及其性伴侣进行治疗的满意度(TSS)的评定;对患者的性功能的状况进行定性评估采用的是亚利桑那州性经验量表(ASEX-5);对患者的情绪抑郁程度进行量化评估采用的是以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并排除由于情绪问题所导致的性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服用药物的依从性进行定性评估采用的服药依从性评价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进行评估采用的是生活质量及其满意程度的问卷(Q-LES-Q-SF)。于每日清晨8点,对患者进行肘静脉血的空腹采集,并将采集的血液存储在5ml的抗凝真空管中选取分离血浆,用来进行血浆催乳素的测定,保存环境为-70℃冷冻。为了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对催乳素产生的影响,以及连带的催乳素对于勃起功能的影响,我们通过放射免疫法对血浆的催乳素进行检测。通过运用SAS统计软件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计量统计的资料显示,采取独立样本t对实验的两组数据进行检验;采用方差或协方差的数学分析方法对不同组间使用的药物进行比较;在两组间的post hoc我们选用Bonferroni来进行检验;而针对于组间的数据比较则采用χ2来进行检验;并通过Pearson法来分析研究数据的相关性。结果氨磺必利组的ED发生率明显比氯氮平组的ED发生率要高,也高于阿立哌唑组与喹硫平组(P均<0.001),而阿立哌唑组的实验结果ED发生率比利培酮组要低(P均<0.01)。齐拉西酮组、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的血浆PRL水平值比喹硫平组、氯氮平组、阿立哌唑组和奥氮平组表现出来要高(P均<0.001);分析还发现帕利哌酮组的ED发生率比阿立哌唑组要高很多(P<0.001)。针对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我们发现,IIEF-5的评分与全部患者、帕利哌酮组患者、氨磺必利组患者以及齐拉西酮组患者的血浆PRL水平表现为正相关(P均<0.001)。结论在导致ED方面,AAP中氨磺必利居于首位,其次是利培酮;并且研究发现齐拉西酮、氨磺必利和利培酮都有可能使得血浆PRL的水平出现增高的现象。

二、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2)精神分裂症及抗精神病药治疗对患者血栓形成相关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精神分裂症
    1.2 血栓栓塞性疾病
    1.3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技术流程图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人口学资料及代谢相关指标
    3.2 病例组治疗后与慢性病例组用药情况
    3.3 首发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栓形成指标的比较
    3.4 首发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栓形成指标的比较
    3.5 首发病例组与慢性病例组血栓形成指标的比较
    3.6 首发病例治疗后组与慢性病例组血栓形成指标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精神分裂症Tp P、s P和 DD指标结果分析
    4.2 精神分裂症t-PA和 PAI-1 指标结果分析
    4.3 精神分裂症NO和v WF指标结果分析
    4.4 精神分裂症血栓指标异常
    4.5 抗精神病药物与早期血栓指标异常
    4.6 精神分裂症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高危因素
    4.7 抗精神病药物影响血栓栓塞性疾病
    4.8 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影响血栓栓塞性疾病特点
    4.9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预防措施
    4.10 本研究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和血栓栓塞性疾病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3)奥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研究及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背景
    参考文献
一.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二. 结果
    2.1 血清学指标结果
    2.2 各组心电图检查结果
    2.3 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
三. 讨论
四. 缺点与不足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抗精神病药物心血管安全性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4)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给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和血脂指标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指标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指标情况比较
3 讨论

(6)超声评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短期服用药物研究对象和服药方案
    2.2 长期服用药物研究对象与用药方案
3 结果
    3.1 短期(2个月)用药前后各指标参数比较的结果
    3.2 长期(1年)用药前后各指标参数比较的结果
4 讨论
    4.1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4.2 临床长期用药时的心脏功能监测:ECG与超声心动图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加用自拟珠母导痰汤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纳入、排除及终止试验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终止试验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治疗方法
    4.2 网络药理学数据收集方法
    4.3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处理
6 临床资料分析
7 研究结果
    7.1 中医证候标准有效率比较
    7.2 BPRS量表总分评分比较
    7.3 BPRS量表分类评分比较
    7.4 两组血脂四项治疗前比较
    7.5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四项比较
    7.6 观察组患者案例举隅
    7.7 珠母导痰汤-精神分裂症作用靶点
8 讨论
    8.1 精神分裂症中医诊治
    8.2 自拟珠母导痰汤药物组成分析
    8.3 精神分裂症西医诊断
    8.4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分析
    8.5 服药依从性分析
    8.6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标准(北京海斯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监制)
    观察组患者案例举隅相关检查报告
主要缩略词表
综述 精神分裂症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入组对象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治疗方法
        1.2.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2.4 统计方法
        1.2.5 质量控制
二、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结果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的对比结果
    2.3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对比结果
    2.4 两组治疗前后ITAQ评分的对比结果
    2.5 两组治疗前后社会支持评分的对比结果
    2.6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结果
    2.7 两组治疗满意度的对比结果
    2.8 两组治前后疗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对比结果
    2.9 两组治疗后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情况的对比结果
    2.10 两组治疗后服药依从性的对比结果
三、讨论
    3.1 氨磺必利的临床应用
    3.2 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应用
    3.3 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影响结果
        3.3.1 临床症状
        3.3.2 认知功能
        3.3.3 自知力与治疗态度
        3.3.4 社会支持
        3.3.5 治疗效果
        3.3.6 治疗满意度
        3.3.7 生活质量
        3.3.8 焦虑、抑郁情绪
        3.3.9 服药依从性
    3.4 小结
四、结论
    4.1 研究创新性
    4.2 研究可行性
    4.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六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抗精神病药物与猝死研究现况
    参考文献
附表:QTc 间期临床资料收集表
致谢
个人简历

(10)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全文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工具
        2.2.2 血液标本采集
        2.2.3 研究流程图
    2.3 血样处理
        2.3.1 血样采集及预处理
        2.3.2 仪器设备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创新点与局限性
7 展望
8 参考文献
9 综述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四、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4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糖代谢及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J]. 李浩军,景兰,孟根花. 中国医师杂志, 2020(08)
  • [2]精神分裂症及抗精神病药治疗对患者血栓形成相关指标的影响[D]. 郑财济. 汕头大学, 2020(02)
  • [3]奥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研究及比较[D]. 杜雪萍. 苏州大学, 2020(02)
  • [4]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影响[D]. 高慧敏. 济宁医学院, 2020(03)
  • [5]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 王奕庆,张琦,史东风.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0(03)
  • [6]超声评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影响[D]. 谢锐君. 广州医科大学, 2019(01)
  • [7]加用自拟珠母导痰汤治疗痰气郁结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D]. 张荻娅.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氨磺必利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疗效研究[D]. 杜彬.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9]六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心电图QTc间期的影响[D]. 李明月.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10]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D]. 王韵.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