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仪器汉字库的快速生成方法

一种仪器汉字库的快速生成方法

一、一种快速生成仪表汉字库的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尹维考[1](2020)在《基于Kinect的非接触式汉字书写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人机交互方式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类重要的课题。其中基于人机交互的手写汉字是一个相当热门的研究方向。而传统的汉字输入方式大都依赖于诸如鼠标、写字板等硬件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应用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而得益于近些年智能设备的飞速发展,更加智能化的非接触式汉字书写已经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利用Kinect设备,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的汉字书写方式。在使用这种人机交互方式时,只需要使用Kinect,实时采集使用者的图像信息,而不需要依赖其他的硬件设备,就能实现一种非接触式的汉字书写。这种人机交互方式能够给使用者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与自由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Kinect的非接触汉字书写的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首先通过Kinect获取原始的深度图像和彩色图像,对原始深度图像进行滤波处理,然后对得到的滤波后的深度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和特征提取,来获取手掌的轮廓图。再对获取到的手掌的轮廓图进行指尖的检测与识别。(2)针对诸如Mean Shift和卡尔曼滤波等现有的目标跟踪方法,在跟踪指尖小目标物体时存在准确性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监督环节的指尖实时跟踪方法。通过将指尖的检测结果与卡尔曼滤波的结果进行相似度匹配来获得稳定的指尖初始位置,并通过具有监督环节的指尖实时跟踪算法,实现对指尖运动的实时稳定跟踪。(3)在汉字识别方面,针对现有方法在准确性方面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在决策层信息融合机制下的汉字识别方法。首先利用Kinect提供的深度图像数据和彩色图像数据,得到手写汉字图像和汉字笔画轨迹图,对汉字图像进行预处理操作以及从汉字笔画轨迹图中提取出汉字的8-方向特征图,并分别将它们输入到基于汉字图像的识别网络中和基于汉字笔画的识别网络中,再在决策层信息融合机制下利用加权投票法对两个分类结果进行综合决策,从而得到最终的识别结果。(4)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Kinect的非接触式汉字书写方法。首先对深度图像进行滤波处理和阈值分割以及特征提取,实现指尖的检测与识别。再通过将检测结果与卡尔曼滤波结果进行相似度匹配,得到指尖的稳定初始状态,并通过具有监督环节的跟踪算法实现对指尖运动的实时稳定跟踪。然后将获取到的汉字图像以及汉字笔画特征图分别输入到基于汉字图像的识别网络中和基于汉字笔画的识别网络中,最后在决策层信息融合机制下利用加权投票法对得到的两个分类结果进行综合决策,得到最终的识别结果。

刘阳[2](2019)在《医药仓储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医疗及保健系统在中国改革力度的加大,医药经营企业和大型医院对药品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也变得更加迫切。药库是每个医院保障其药品供应的重要部门,其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的管理效率。药库中药品种类繁多,药品出入库数量庞大,统计药品信息十分麻烦,并且要求数据统计准确、及时,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管理药品,如何高效方便地管理药库中的药品,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药品仓储智能管理系统,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结构。系统下位机以单片机为核心,采用多个温度、质量传感器为采集元件,实时采集药房内药品信息并传输至上位机,由上位机完成对信息数据的存储、记录和处理。系统上位机选用Visual Studio.NET为集成应用开发环境,使用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同时采用C#编程语言,利用ADO.NET数据库连接技术,完成对医药仓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包括库存管理模块、出库管理模块、入库管理模块和系统设置模块,通过以上模块,实现了对仓库药品信息的实时统计和分析,使信息处理更快速、准确、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有效解决了传统药品管理工作模式中所存在的工作强度大、差错率高等诸多问题,为医院药品仓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提供了借鉴思路。

赵晓萌[3](2017)在《电力负荷参数监测与预测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电力负荷参数监测与预测是电力企业安全运行、调度和用电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负荷参数监测与预测准确度的高低是衡量当今社会电力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电力负荷参数进行监测和预测,是电力系统现代化管理手段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能够有效地提高电网企业的安全运行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论文重点在于电力负荷监测与预测系统的设计,并应用BP神经网络对佳木斯部分地区的短期用电量预测进行了。本文阐述了电能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各种测量方法的特点,介绍了一种由硬件构成和软件实现两大部分组成的实时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对核心硬件测量模块芯片ADE7878和ARM920T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设计了对电流、电压、功率、频率和相位等电能参数的测量电路,实现了电力线上的在线精确测量和超载报警,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移植、测量软件和通信软件的设计。论文还阐述了负荷预测的相关概念,研究和分析了负荷的特点以及负荷预测的原理,重点分析了BP神经网络预测算法和改进方法,并对佳木斯部分地区的负荷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最后编写了佳木斯部分地区短期负荷预测程序。电力负荷参数监测与预测系统通过ARM嵌入式系统和计量芯片共同完成电量采集和处理;把经过统计处理的电量参数,传送到上位计算机后,由上位机的负荷预测系统软件进行短期用电量的预测,实现对该地区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监测的同时,还对用电量进行预测。

林丽[4](2014)在《信息屏信息的在线修改方法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信息屏作为信息显示终端,广泛应用于商贩经销店、银行、中小型企业等门头,以及公交车、出租车等移动设备。信息屏系统通常由控制终端、传输介质及显示终端三部分组成,控制终端多为PC机或嵌入式装置,不仅成本高,而且PC机作为控制终端时体积大、便携性差,整个信息屏系统的信息实时修改性能不足。传输方式多用有线式或无线式,RS232/RS485有线式传输布线繁琐、安装不便,而以U盘为传输介质的传输方式信息无法实时修改,以GSM短消息或GPRS网络实现的无线传输方式又增加了信息屏系统的安装和使用成本。诸多原因,导致信息屏的普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针对现行信息屏系统存在的不足,本课题首先提出了以集信息编辑、处理与发送为一体的集成式装置为基础,结合具有信息接收与显示功能的显示终端,实现信息屏信息实时修改的方法。通过该方法提高控制终端便携性,实现信息实时修改,降低信息屏使用成本,解决现有信息屏系统使用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基于信息屏信息实时修改方法,设计并制作了由控制终端、显示终端构成的信息屏信息在线修改系统。控制终端采用便携式手持装置结构形式,硬件方面上进行了以单片机为核心,连接flash芯片、连接小型LCD屏及小型键盘、连接无线模块的电路设计,软件方面进行了字库存储、信息编辑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及信息发送模块四部分的程序设计与编写,实现了信息编辑与发送功能;显示终端硬件部分以单片机为核心,进行了连接无线模块和连接信息屏的电路设计,软件部分进行了信息接收模块以及信息显示模块两部分的程序设计与编写,实现了信息的接收与显示功能;控制终端和显示终端之间的信息传输采用一对多无线式传输,实现了单一控制终端可修改多个显示终端显示信息的功能。最后对设计制作的信息屏信息在线修改系统进行了组装,获得了尺寸约为22cm*l Ocm*4cm的控制终端以及两个显示终端;基于该系统进行了实际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信息屏信息在线修改系统能够利用便携式手持控制终端,实现信息的编辑、发送功能;两个显示终端均能分别正确判断、正确接收、正确显示来自控制终端的对应信息;控制终端能够分别对两个显示终端进行对应信息的实时修改。从而验证了本课题提出的信息屏信息在线修改方法的可行性,相比于现行信息屏系统,所获得系统的成本、便携性、信息、修改的实时性得到了明显的改盖

申辉[5](2012)在《纸币清分机中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研究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嵌入式系统已然成为当前软件开发领域最热的焦点之一。ARM凭借其高性能低功耗等特征,正在逐渐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32位嵌入式处理器。其中,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的纸币清分机系统,是嵌入式系统在实际应用领域中的典型代表。它的主要工作流程包括了:图像传感器采集纸币图像得到模拟信号,然后经过放大、A/D转换和FPGA协调之后得到数字图像,再经由缓存后进入到主CPU-S3C2416,通过图像识别原理,实现其对面向、面值、新旧分级、破损程度等特征的一系列识别,最后将结果送至控制CPU,用来对识别结果进行相应的显示和清分。嵌入式Linux是按照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要求而设计的一种小型操作系统,它是由Kernel及一些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定制的系统模块组成,即使加上其它必需的模块和应用程序,最终所需的存储空间也很小。与其它类型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相比,Linux的内核源代码是开放的,其中linux-2.6版本的内核还包含许多新的特性,同时还充分利用了NANDFlash闪存容量高、成本低的特点,使用NANDFlash作为主要存储设备,从而为其能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嵌入式领域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ARM9平台上研究并实现基于Linux-2.6版本内核的嵌入式Linux系统,首先从嵌入式系统软件的交叉开发与调试入手,阐述了目标平台并提出移植方案,然后再为本次移植工作建立交叉开发环境,制作交叉开发工具链。接着分析了系统引导程序U-Boot的原理和linux-2.6版本内核的体系结构及设备驱动的设计,并将Linux-2.6版本内核中与系统移植相关的部分和体系结构无关的部分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系统引导程序U-Boot、Linux-2.6版本内核及矩阵按键驱动程序向目标平台移植的方法,并针对目标平台的特点完成了Yaffs根文件系统构建。最后对本论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以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李申[6](2012)在《三维飞行视景仿真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飞行视景仿真在对飞行员进行飞行训练、空战的战术演练、飞行器的动态特性与飞行品质分析评估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设计并实现基于Vega Prime环境的三维视景仿真系统,实现动态再现战机飞行运动全过程,为研究战机飞行运动规律提供直观的事实根据。论文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背景、意义及研究现状,然后从仿真系统的目的和任务出发,提出了设计思想,确定了仿真系统结构,并给出了仿真实现的软件构成。在建模方面,阐述了Creator建模方法并为三维视景仿真系统构造了主要的实体模型,通过运用CTS软件构建了大地形模型,通过运用GL Studio软件构建了典型的座舱仪表模型。在场景驱动方面,在Lynx Prime中配置虚拟场景和建立仿真环境,通过Vega Prime的交互函数完成了战机飞行的视景仿真融合和驱动,达到了很好的仿真效果,有真实感。在仿真界面方面,利用Visual Studio2003的开发环境为三维视景仿真系统开发了界面部分,并提供按钮对虚拟场景进行控制,分析了脱离Vega Prime环境的过程,并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最后进行了实时的仿真验证和演示,验证了三维视景仿真系统的功能,结果表明所完成的视景仿真系统工作稳定,性能可靠,具有画面逼真、显示图符清晰、画面实时性好等效果。

周娴[7](2011)在《基于Nano-X图形引擎的研究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嵌入式产品已经深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同时人们对产品的应用性和使用友好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已成为一个产品成败的关键。因此,越来越多的嵌入式产品加入嵌入式图形引擎系统。本文对嵌入式图形引擎——Nano-X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对Nano-X系统的整个结构分析:该系统采用C/S模式,并且系统结构采用分层设计,包括设备驱动层、图形引擎层和应用接口层。Nano-x系统稳定,且具有良好的可裁剪以及可移植性。但Nano-X系统仍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归纳如下:1) Nano-X开发侧重底层,图形功能比较欠缺。2) Nano-X系统中存在许多低效绘图算法,且没有任何图形优化算法处理。例如,在绘制直线或者圆弧的函数中,存在低效的逐点判断剪切的问题。3)图形引擎中未采用任何反走样算法,图形存在较严重的反走样现象。因此,本文在Wu反走样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的新的快速反走样算法,并且在Nano-X系统中应用。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不仅绘图效果良好,明显减少走样现象;而且该算法效率高,实时性高。针对Nano-X系统图形元件少的问题,在Nano-X系统上增加工业及汽车电子领域的图形库,同时与上位机组态软件通过XML配置文件相连接,组成一个嵌入式组态软件。最后在优化的Nano-X系统上,设计一个汽车参数监控软件,并且是通过嵌入式组态软件实现。

郭琪[8](2010)在《便携式航空发动机综合测试仪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某型航空发动机性能测试中存在的诸如效率低、精度差、非智能化等问题,提高检测效率、有效节约资源,课题研制成功了一套适合部队一线环境使用的便携式航空发动机综合测试仪。论文介绍了该测试仪的研制需求和总体设计方案;详细说明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其中硬件部分包括系统的装配结构、待测信号的调理、核心处理组件的搭建及元器件的选型等,软件部分则包括扩展内存的使用、图形模式编程及模块化设计所完成的功能、流程等内容;对系统研制过程中遇到的部分难点问题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解决方案。该测试仪综合运用自动测试、人工智能和模糊识别、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及面向对象编程等技术,依据相关技术资料和实际测试需求,通过对模拟量、开关量和频率量等的采集处理,实现了对发动机的起动性能、加速和减速性能、慢车状态性能、最大状态性能及加力状态性能等的综合判定,构建了适用于多型号航空发动机性能自动测试的综合化通用平台。系统具有操作方便灵活、测量精度高、智能化程度高、可靠性好等优点,实现了可视化的“在线”和“离线”性能测试与分析,为内、外场检查和调整发动机参数、排除发动机故障提供了可靠依据。应用结果表明,测试仪的使用有效减少了人力消耗和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损耗,战时可大大提高飞机的滞空率,在航空一线检测设备的测试模式选取上具有较大的进步性,其推广应用将产生显着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许晓娜[9](2010)在《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汽车向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的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目前,车载电子系统的研制已成为汽车电子产品开发中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单片机在汽车电子产品上的应用极为普遍,多数车载电子系统都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在新型电子产品上推广使用单片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进行技术创新,寻求和确定我国汽车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使得汽车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车载电子产品的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和开发研制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现实意义。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技术的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方案,对系统进行了合理的模块划分,并详细介绍了各个模块的结构和功能。本课题设计的车载信息显示系统适用于个人车辆上,由一个单片机系统和一个安装到用户PC机上的客户端应用软件组成。单片机系统采用PIC18F4550型号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主要包括LCD显示模块、键盘扫描模块、LED显示模块和USB接口模块。系统内存储的信息显示在LCD上,司机可以通过按键选择一条信息,并将其显示到车辆外的LED显示屏上。将单片机系统通过USB接口与PC机相连,用户可以使用客户端应用软件修改单片机内存储的信息。实践结果证明该系统的研制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帮助用户准确地传达信息,为车主与路上行人及其他司机之间进行交流提供了方便,很好地适应了汽车电子产品市场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但要达到实用,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方恒耀[10](2007)在《基于GUI技术的汽车仪表开发平台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汽车仪表是驾驶员与汽车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对汽车的安全与经济行驶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发展,对人机界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嵌入式GUI作为人机界面的软件系统,已经被汽车仪表系统所采用。随着更好的人机交流,基于图形化界面的汽车仪表可以使驾驶员更方便了解整车目前的状态,准确地处理各种信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分析了GUI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嵌入式GUI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几个主流的嵌入式GUI系统,如MiniGUI、MieroWindows、OpenGUI、μC/GUI等,并从组成结构、系统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介绍了μC/GUI的可靠性、效率性等一般需求和可移植性、可裁减性等特殊性需求,并从图形子系统、事件子系统以及对象子系统三个方面详细描述其开发流程,归纳出了利用μC/GUI开发应用程序的步骤。在基于μC/GUI的基础上,根据仪表用户软件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的总体框架,研究了汽车仪表开发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硬件配置包括控制器和液晶显示屏的选择,软件框架包括数据的处理与显示以及RS485总线通讯。仪表开发平台的总体设计包括软件的自动生成系统和参数代码的传输。研究了仪表开发平台实现过程中的几项关键技术,如图形用户界面的2-D图形库、位图转换器、汉字的输出等。同时,还对开发平台的两个以下创新点:利用图形化界面软件μC/GUI设计仪表和利用开发平台的思想设计仪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二、一种快速生成仪表汉字库的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快速生成仪表汉字库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Kinect的非接触式汉字书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非接触式手写汉字识别现状
        1.2.2 基于深度学习的手写汉字识别
    1.3 手写汉字识别所面临的难点
    1.4 本文章节安排及研究内容
第2章 指尖的检测与识别
    2.1 深度图像滤波
        2.1.1 原始深度信息图
        2.1.2 深度图像滤波
    2.2 手掌轮廓提取
        2.2.1 手掌区域分割
        2.2.2 手掌轮廓提取
    2.3 指尖检测与识别
        2.3.1 凸包检测
        2.3.2 指尖检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具有监督环节的指尖跟踪算法
    3.1 指尖稳定状态的获取
    3.2 具有监督环节的FDSST跟踪算法
        3.2.1 FDSST跟踪算法
        3.2.2 具有监督环节的FDSST跟踪算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基于深度信息的卡尔曼滤波实验
        3.3.2 指尖实时追踪实验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汉字图像库与汉字笔画特征提取
    4.1 汉字图像库
        4.1.1 CASIA-HWDB汉字图像库
        4.1.2 CASIA-OLHWDB汉字库
    4.2 基于汉字笔画的特征提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手写汉字识别
    5.1 卷积神经网络
        5.1.1 前馈运算
        5.1.2 反馈运算
        5.1.3 卷积层
        5.1.4 池化层
        5.1.5 全连接层
        5.1.6 Softmax层
        5.1.7 损失函数
    5.2 基于汉字图像的手写汉字识别网络
    5.3 基于汉字笔画的手写汉字识别网络
    5.4 决策层信息融合机制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1 基于汉字图像的识别实验与分析
        5.5.2 基于汉字笔画的识别实验与分析
        5.5.3 决策层信息融合机制下的汉字识别实验与分析
        5.5.4 手写汉字识别实验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医药仓储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总体方案分析
    2.1 系统要求分析
        2.1.1 实用性要求
        2.1.2 实时性要求
        2.1.3 安全性要求
        2.1.4 稳定性要求
        2.1.5 经济性要求
        2.1.6 可维护性要求
    2.2 总方案的设计
        2.2.1 下位机设计
        2.2.2 上位机设计
        2.2.3 总方案流程
    2.3 可行性分析
        2.3.1 技术可行性
        2.3.2 经济可行性
        2.3.3 操作可行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STM32 控制器
        3.1.1 STM32F103ZET6 单片机介绍
        3.1.2 电源模块设计
        3.1.3 时钟系统
        3.1.4 复位电路设计
    3.2 传感器模块
        3.2.1 压力传感器模块
        3.2.2 温度传感器模块
    3.3 A/D转换模块
    3.4 LCD液晶显示模块
    3.5 RS485 通讯模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4.1 下位机系统介绍
        4.1.1 下位机系统工作流程
        4.1.2 下位机系统开发软件介绍
    4.2 称重传感器模块
        4.2.1 GPIO口配置
        4.2.2 HX711 芯片串口通讯
    4.3 温度传感器模块
    4.4 液晶显示模块
        4.4.1 液晶模块控制器
        4.4.2 ILI9341 控制器重要指令
        4.4.3 TFTLCD模块的使用流程
        4.4.4 TFTLCD模块的汉字显示
    4.5 串口通信模块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上位机设计
    5.1 上位机系统开发环境及关键技术
        5.1.1 C#语言
        5.1.2 ADO.NET介绍
    5.2 上位机系统的架构设计
        5.2.1 上位机系统的功能架构设计
        5.2.2 上位机系统的软件架构设计
    5.3 上位机系统数据库设计
        5.3.1 SQL SERVER数据库介绍
        5.3.2 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
    5.4 上位机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4.1 用户登录模块
        5.4.2 药品历史记录模块
        5.4.3 查看修改药品信息模块
        5.4.4 缺药信息模块
        5.4.5 添加新药模块
        5.4.6 出入库盘点模块
        5.4.7 退药信息和报废药品信息统计模块
        5.4.8 更新下位机参数模块
        5.4.9 串口通讯模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模拟实验平台的搭建
    6.2 系统测试方法
    6.3 下位机系统测试
    6.4 上位机系统测试
        6.4.1 查找修改药品信息测试
        6.4.2 更新药品信息功能测试
        6.4.3 缺药信息显示及其打印功能测试
        6.4.4 出入库盘点功能测试
        6.4.5 更新下位机参数功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电力负荷参数监测与预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任务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电力参数测量原理和方法
    2.1 交流电流、交流电压的有效值测量
    2.2 功率测量
    2.3 功率因数计算
    2.4 频率测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参数监测与预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基于ADE7878计量芯片测量电路设计
        3.1.1 ADE7878芯片基本介绍
        3.1.2 ADE7878内部结构框图
        3.1.3 电流通道
        3.1.4 电压通道
        3.1.5 模拟量/数字量(A/D)转换
        3.1.6 计量芯片ADE7878电路设计
    3.2 基于嵌入式S3C2440A电路设计
        3.2.1 嵌入式S3C2440A最小硬件系统
        3.2.2 复位电路设计
        3.2.3 时钟模块
        3.2.4 JTAG调试接口模块
        3.2.5 通信接口模块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参数监测与预测系统的测量软件设计
    4.1 ARM实时操作系统
        4.1.1 ARM-UC/OS-II在三星的嵌入式S3C2440A处理器上的移植
    4.2 ARM图形用户界面(GUI)
        4.2.1 ARM_UC/GUI简介
        4.2.2 ARM_UC/GUI的移植
        4.2.3 在ARM_uC/GUI中加入对汉字的支持
        4.2.4 UC/GUI在电力参数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4.3 电力参数监测软件设计
        4.3.1 主程序设计
        4.3.2 参数采集程序设计
        4.3.3 数据处理及报警程序设计
        4.3.4 通信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力负荷预测软件设计
    5.1 电力负荷预测的基本步骤
    5.2 BP神经网络
        5.2.1 标准BP算法
        5.2.2 BP算法在电力负荷预测中存在的问题
        5.2.3 BP算法的改进
    5.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软件设计
        5.3.1 开发系统软件简介
        5.3.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软件设计
    5.4 预测数据和结果分析
        5.4.1 确定学习样本和目标样本
        5.4.2 预测仿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信息屏信息的在线修改方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课题主要工作
第2章 信息屏信息在线修改方法研究
    2.1 信息屏信息的在线修改方法
    2.2 信息屏信息在线修改系统总体方案
    2.3 字模数据存储
    2.4 信息编辑模块
    2.5 信息处理模块
    2.6 信息传输模块
    2.7 信息显示模块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字模数据的存储
    3.1 硬件汉字库电路设计
        3.1.1 单片机引脚分配
        3.1.2 RS232串口连接电路设计
        3.1.3 AT45DB041连接电路设计
    3.2 字模数据存储软件设计
        3.2.1 PC机读取字模数据并发送
        3.2.2 单片机接收字模数据并写入flash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息的编辑与处理
    4.1 信息编辑硬件电路设计
        4.1.1 C8051F020单片机与LCD12864连接电路设计
        4.1.2 C8051F020单片机与4~*4阵列键盘连接电路设计
    4.2 信息编辑软件设计
        4.2.1 信息的提取及显示
        4.2.2 信息的修改
    4.3 信息处理软件设计
        4.3.1 输入信息的字模数据的提取
        4.3.2 输入信息的存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息的传输
    5.1 C8051F020单片机与KLY-610无线模块连接电路设计
    5.2 字模数据发送软件设计
    5.3 字模数据接收软件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信息的显示
    6.1 C8051F020单片机与信息屏连接电路设计
    6.2 信息显示软件设计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系统装配与测试
    7.1 系统总体电路设计及PCB设计与制作
    7.2 系统装配
    7.3 系统测试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工作总结
    8.2 研究展望
附录A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5)纸币清分机中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研究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概述
        1.2.1 嵌入式 Linux 的概述
        1.2.2 嵌入式 Linux 开发环境
    1.3 纸币清分机在国际和国内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3.1 国际现状
        1.3.2 国内现状
    1.4 论文主要工作内容
2.纸币清分机的总体硬件系统架构
    2.1 纸币清分机的硬件架构设计
    2.2 S3C2416 清分机控制板介绍
        2.2.1 功能特色
3.构建嵌入式 LINUX 系统
    3.1 交叉开发环境的建立
        3.1.1 交叉开发环境介绍
        3.1.2 主机开发环境的配置
        3.1.3 制作交叉编译器
        3.1.4 制作交叉调试器
    3.2 S3C2416 清分机控制板的 BOOTLOADER
        3.2.1 BootLoader 的介绍
        3.2.2 U-Boot 启动流程分析
        3.2.3 U-Boot 在 S3C2416 清分机控制板上的移植
    3.3 LINUX 内核在 S3C2416 清分机控制板上的移植
        3.3.1 Linux 2.6 内核结构特点
        3.3.2 配置编译内核源码
    3.4 YAFFS 根文件系统的制作
        3.4.1 嵌入式根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
        3.4.2 建立根文件系统目录
        3.4.3 建立动态链接库
        3.4.4 Busybox 的配置、编译和安装
        3.4.5 根文件系统的制作
4.烧写 LINUX 到 S3C2416 清分机控制板
    4.1 烧写镜像文件
        4.1.1 烧写 u-boot-movi.bin 至 SD 卡
    4.2 设置 U-BOOT 环境变量
    4.3 通过 TFTP 传输并写入映像文件
        4.3.1 通过 tftp 传输并写入映像文件
5.LINUX 设备驱动程序
    5.1 设备驱动和文件系统之间的关系
    5.2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接口
    5.3 LINUX 驱动程序的加载
    5.4 基于 ARM9 的矩阵按键驱动程序的设计
        5.4.1 中断编程原理
        5.4.2 矩阵按键工作原理
        5.4.3 驱动测试
    5.5 设备驱动测试
        5.5.1 以太网口设备驱动测试(ping)
        5.5.2 MMC 卡设备驱动测试
        5.5.3 主 USB 接口设备驱动测试
6.系统启动测试
    6.1 汉字库加载与显示
        6.1.1 汉字信息显示的编码原理
    6.2 汉字库系统启动加载
    6.3 系统启动
7.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矩阵按键驱动测试程序
附录 B 汉字库显示汉字程序
致谢
作者简介

(6)三维飞行视景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视景仿真技术的概述
    1.2 视景仿真发展动态
    1.3 几种常见视景仿真开发平台比较
    1.4 开发环境
    1.5 拟解决问题
第二章 三维视景仿真总体设计
    2.1 系统设计要求
    2.2 模型构造模块设计
    2.3 飞行仿真场景模块设计
    2.4 界面模块设计
    2.5 三维视景仿真系统目录结构设计
    2.6 小结
第三章 三维视景仿真建模技术
    3.1 模型的构造
        3.1.1 Creator建模环境
        3.1.2 Open Flight(*.flt)数据库格式
        3.1.3 实体建模
    3.2 大地形建模
        3.2.1 纹理创建
        3.2.2 地形创建
        3.2.3 地面人文特征的创建
        3.2.4 生成MFT数据库
    3.3 座舱仪表的创建
        3.3.1 GL Studio简介和特点
        3.3.2 GL Studio开发方法
        3.3.3 GL Studio类库
        3.3.4 座舱仪表的开发
    3.4 小结
第四章 三维视景仿真系统的实现
    4.1 Vega Prime视景仿真环境
    4.2 Vega Prime开发过程
    4.3 系统的初始化配置
    4.4 仿真场景的建立
        4.4.1 添加地形模型
        4.4.2 添加模型
        4.4.3 添加运动方式
        4.4.4 添加飞行路径
        4.4.5 添加飞行驱动
        4.4.6 添加多窗口和多通道
        4.4.7 添加多视点观察者
        4.4.8 添加座舱仪表
        4.4.9 添加碰撞检测
        4.4.10 添加场景特效
        4.4.11 仿真环境的设定
        4.4.12 添加字体显示
        4.4.13 检查文件路径
    4.5 小结
第五章 三维视景仿真编译环境及演示系统
    5.1 GL Studio与Visual Studio 2003相结合
        5.1.1 Visual Studio 2003工程的创建
        5.1.2 GL Studio与Vega Prime相结合
    5.2 Vega Prime对界面需求研究
    5.3 MFC下的系统界面设计
    5.4 脱离Vega Prime运行
    5.5 系统仿真结果
    5.6 小结
第六章 展望与小结
    6.1 研究工作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Nano-X图形引擎的研究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Qt/Embedded
        1.1.2 OpenGUI
        1.1.3 MiniGUI
        1.1.4 Nano-X
    1.2 国内外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反走样算法分析
    2.1 走样原因及现象
    2.2 反走样方法
        2.2.1 增加分辨率
        2.2.2 区域采样
        2.2.3 过滤技术
        2.2.4 点取样
        2.2.5 像素移相
    2.3 一种基于Wu 反走样的快速反走样算法
        2.3.1 Wu 反走样算法
        2.3.2 快速反走样算法原理
        2.3.3 快速反走样算法的实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ano-X 系统分析及绘图算法改进
    3.1 Nano-X 系统(采用Nano-X API)分析
        3.1.1 Nano-X 系统流程
        3.1.2 Nano-X 分层模块
    3.2 Nano-X 图形引擎算法优化
        3.2.1 直线快速反走样实现
        3.2.2 圆形快速反走样实现
        3.2.3 快速反走样算法分析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Nano-X 的图形库设计
    4.1 图形库概述
    4.2 图形库总体设计
    4.3 图形库接口层
    4.4 图形库图形API 层
    4.5 图形库解析层
    4.6 数据库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应用
    5.1 硬件平台
    5.2 嵌入式系统软件平台
        5.2.1 Bootloader
        5.2.2 嵌入式操作系统
        5.2.3 图形用户界面
    5.3 系统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图形库头文件gauge.h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8)便携式航空发动机综合测试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制现状及需求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测试仪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2 接口控制方案
    2.3 仪器特点及主要技术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测试仪的硬件部分设计
    3.1 装配结构
        3.1.1 操作平台的搭建
        3.1.2 系统的电气连接和供电
    3.2 待测信号的调理
        3.2.1 压力和温度信号
        3.2.2 状态操纵盒和转速操纵盒开关信号
        3.2.3 发动机转速信号
        3.2.4 信号调理板和键盘接口板的设计
    3.3 数据处理组件的选型
        3.3.1 主计算机板
        3.3.2 模拟量采样板
        3.3.3 转速采集板
    3.4 测试结果的输出
        3.4.1 结果显示
        3.4.2 数据存储
        3.4.3 串行通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测试仪的软件部分设计
    4.1 基本设计思路
        4.1.1 主流程设计
        4.1.2 主操作界面设计
    4.2 扩展内存的使用
        4.2.1 基本思路
        4.2.2 实现步骤
    4.3 图形模式的应用
        4.3.1 需求分析及初始化
        4.3.2 图形模式下的汉字显示
    4.4 系统软件的模块化设计
        4.4.1 系统自检模块
        4.4.2 参数设置模块
        4.4.3 传感器校验模块
        4.4.4 发动机性能测试模块
        4.4.5 检查调整模块
        4.4.6 数据上传模块
        4.4.7 使用说明模块
    4.5 系统软件的特点
        4.5.1 稳定性好
        4.5.2 维护方便
        4.5.3 易于升级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制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5.1 发动机状态的智能判断
        5.1.1 模糊识别基本原理
        5.1.2 状态识别的实现
    5.2 发动机转速的准确测量
        5.2.1 信号的锁相倍频和周期测量
        5.2.2 数字滤波
    5.3 图形化编程
        5.3.1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5.3.2 试车曲线的实时显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本课题的主要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3 发展趋势
    1.4 与市场上同类产品的比较
    1.5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背景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
2 本课题的开发平台
    2.1 PROTEUS软件
    2.2 MPLAB软件
    2.3 Visual C++软件
3 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系统的总体架构
    3.2 系统的主要功能
        3.2.1 单片机系统的主要功能
        3.2.2 客户端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
    3.3 系统的开发步骤
        3.3.1 单片机系统硬件部分的开发步骤
        3.3.2 单片机系统软件部分的开发步骤
        3.3.3 客户端应用软件的开发步骤
4 单片机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微处理器的选择
        4.1.1 PIC18F2455/2550/4455/4550系列单片机的特点
        4.1.2 PIC18F4550芯片简介
    4.2 LCD显示模块的硬件设计
    4.3 键盘扫描模块的硬件设计
    4.4 LED显示模块的硬件设计
        4.4.1 LED显示模块的总体结构设计
        4.4.2 LED点阵显示屏的硬件设计
        4.4.3 列驱动电路的硬件设计
        4.4.4 行驱动电路的硬件设计
    4.5 USB接口模块的硬件设计
        4.5.1 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通信
        4.5.2 USB简介
        4.5.3 安装虚拟USB设备
        4.5.4 PIC18F4550单片机USB外设概述
        4.5.5 USB接口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
    4.6 复位模块的硬件设计
5 单片机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汇编部分主程序的设计
        5.1.1 主程序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5.1.2 汇编部分的主程序
        5.1.3 添加各功能模块的主程序文件
    5.2 信息存储模块的软件设计
        5.2.1 读写单片机闪存程序存储器
        5.2.2 读写单片机内部数据EEPROM存储器
    5.3 LCD显示模块的软件设计
        5.3.1 LCD显示器的驱动程序
        5.3.2 获取信息明细
        5.3.3 LCD信息显示程序
    5.4 键盘扫描模块的软件设计
        5.4.1 键盘扫描程序
        5.4.2 按键查询子程序
        5.4.3 “mode”键处理子程序
        5.4.4 “up”键处理子程序
        5.4.5 “down”键处理子程序
        5.4.6 “ok”键处理子程序
    5.5 LED显示模块的软件设计
        5.5.1 移位寄存器接收一个数据子程序
        5.5.2 LED清屏子程序
        5.5.3 LED显示完整信息子程序
        5.5.4 LED显示一幕信息子程序
    5.6 USB接口模块的软件设计
        5.6.1 USB接口模块的主要功能
        5.6.2 USB CDC类
        5.6.3 USB接口模块的固件设计
        5.6.4 将修改后的信息的相关数据写入内部数据EEPROM
        5.6.5 将修改后的信息的字模点阵数据写入闪存程序存储器
6 客户端应用软件的设计
    6.1 客户端应用软件的总体设计
        6.1.1 客户端应用软件的窗体设计
        6.1.2 客户端应用软件中的成员变量及成员函数
    6.2 信息显示模块的设计
        6.2.1 信息显示模块的界面设计
        6.2.2 存放信息列表的文件
        6.2.3 信息显示模块的程序设计
    6.3 删除模块的设计
    6.4 修改模块的设计
    6.5 添加模块的设计
    6.6 恢复出厂设置模块的设计
    6.7 保存模块的设计
        6.7.1 保存模块的总体设计
        6.7.2 更新信息列表文件
        6.7.3 生成汉字字模点阵数据
        6.7.4 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串口通信
7 结论
8 展望
9 参考文献
10 论文发表情况
11 致谢

(10)基于GUI技术的汽车仪表开发平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嵌入式GUI的概况
    2.1 概述
        2.1.1 GUI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地位
        2.1.2 嵌入式GUI的基本特征
    2.2 几种主流的嵌入式GUI
    2.3 各种嵌入式GUI系统的比较
    2.4 汽车仪表开发平台的需求特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嵌入式μC/GUI的配置需求和开发流程
    3.1 嵌入式μC/GUI的配置需求
        3.1.1 嵌入式系统的一般需求
        3.1.2 嵌入式μC/GUI的特殊需求
    3.2 嵌入式μC/GUI的开发流程
        3.2.1 功能子系统划分及其关系
        3.2.2 图形子系统的设计
        3.2.3 事件子系统的设计
        3.2.4 对象子系统的设计
        3.2.5 利用μC/GUI开发应用程序的步骤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仪表开发平台的总体设计
    4.1 仪表系统用户软件的硬件配置
        4.1.1 控制器的选择
        4.1.2 液晶显示屏的选择
    4.2 仪表系统用户软件的总体框架
        4.2.1 仪表系统界面的分析
        4.3.2 数据的处理与显示
        4.3.3 RS485总线的原理与应用
    4.3 仪表开发平台的软件设计
        4.3.1 设计思想
        4.3.2 菜单设计
        4.3.3 用户软件的自动生成系统
        4.3.4 系统参数代码的串行传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仪表开发平台的关键技术
    5.1 图形的输出
        5.1.1 颜色
        5.1.2 2-D图形库
        5.1.3 位图转换器
        5.1.4 视窗管理器
    5.2 汉字的输出
        5.2.1 点阵汉字的显示原理
        5.2.2 字库的建立及其原理
        5.2.3 应用程序中进行汉字显示的处理
        5.2.4 在μC/GUI中加入汉字显示的方法
    5.3 仪表用户软件的效果图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心得体会
    6.3 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一种快速生成仪表汉字库的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Kinect的非接触式汉字书写的研究[D]. 尹维考.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2]医药仓储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D]. 刘阳.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3]电力负荷参数监测与预测系统的设计[D]. 赵晓萌. 黑龙江大学, 2017(04)
  • [4]信息屏信息的在线修改方法研究与实现[D]. 林丽.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1)
  • [5]纸币清分机中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研究与优化[D]. 申辉. 辽宁科技大学, 2012(04)
  • [6]三维飞行视景仿真技术研究[D]. 李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3)
  • [7]基于Nano-X图形引擎的研究与优化[D]. 周娴. 电子科技大学, 2011(12)
  • [8]便携式航空发动机综合测试仪的研制[D]. 郭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7)
  • [9]车载信息显示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许晓娜. 天津科技大学, 2010(01)
  • [10]基于GUI技术的汽车仪表开发平台的研究[D]. 方恒耀.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一种仪器汉字库的快速生成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