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应该为拆迁买单?

谁应该为拆迁买单?

一、拆除费用该谁付?(论文文献综述)

肖苗苗[1](2021)在《基于格里·斯托克治理理论的C县违法建筑治理研究》文中提出

岳璐[2](2020)在《基于农业城市主义的哈尔滨市香坊区老旧社区更新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而老旧社区出现了物质性老化、结构及功能性衰退等一系列问题,呈现出的环境破败、公共设施老化、社区活力缺失等现状亟需改善。同时注意到近年来社区居民自发的农业种植现象普遍,他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和田园生活的向往,使其对农业种植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在此背景下,为解决老旧社区更新问题,考虑将城市农业融入老旧社区的规划、设计、管理各方面,构建基于农业城市主义的老旧社区更新的理论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探索老旧社区的更新策略。首先,本研究对国内外有关农业城市主义、社区更新以及社区尺度的城市农业的发展历程及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对国内外社区尺度的城市农业实践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可借鉴的经验;针对哈尔滨市香坊区老旧社区进行实地调研,总结社区存在的现状物质空间、农业种植及社区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了解居民对于城市农业融入老旧社区的态度和看法,以上研究为更新策略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及实践基础。其次,从我国相关政策法规支持、城市可持续性发展趋势、老旧社区价值多样性体现、城市农业功能效益显着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得出老旧社区更新引入城市农业具有可行性。最后,在对农业城市主义理论应用解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农业城市主义的老旧社区更新框架,采用“融合”的更新方式,从规划、设计、技术、管理层面分别提出单元空间融合、系统空间融合、循环技术融合、多方机制融合的老旧社区更新策略,并在策略的指导下以哈尔滨市锅炉厂片区为例进行社区系统空间更新规划,以哈锅二新区及东兴市场为例进行社区单元环境提升的更新设计,提出社区单元物质循环系统更新的构想,给出多方机制参与的实施建议。本研究尝试通过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立体交融,探索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老旧社区更新融合城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老旧社区的全面更新和整体提升,进而使其重新融入现代化城市环境中。通过改善物质空间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管理制度等维持社区的自我有序发展;利用城市农业创造良好的社区户外活动空间,激活社区的生机与活力;采用农业城市主义的理念,维持与延续老旧社区的特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希望本研究对指导城市老旧社区的更新、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推动我国城市老旧社区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及实践参考。

傅静芸[3](2020)在《基于流程牵引理论的建设项目全过程实施流程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建设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建筑行业“内忧外患”,面临着市场增速放缓、政策宏观调控、企业管理问题突出等客观生存现状,处于规模庞大、复杂性强、动态性高、风险增大的运营管理环境,其项目管理控制水平、实施效率不尽如人意。此外,随着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一系列新技术及PPP、BIM等一系列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和发展,标准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要把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要素有序、紧密、合理的组织起来,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获得更佳的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标准化流程体系构建是关键的实施途径,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则显现出一定的落后性和不适应性。因此,加强对项目管理的顶层设计,构建以“全过程、全主体、全职责、全方位、全功能、全要素”为核心的建设项目全过程实施流程体系,实现对项目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的管控,以帮助建筑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提高自身项目管理水平和实施效率势在必行。本研究首先从工程哲学层次出发,分析了流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评述了流程体系构建现状;其次研究了集成管理、流程牵引、全寿命周期等相关理论,探索了流程牵引理论与项目全寿命理论的耦合效果;再次详细阐述了流程体系构建的具体方法,明确了流程绘制要求;从次构建了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流程体系,包含实施主体(流程型组织)、体系主体内容(战略、操作、职能、自善流程)、体系运行要点等内容;最后基于实际项目进行施工安全管理流程体系细化研究,验证了流程体系的科学有效性和可实施性。通过工程实证,本研究成果可以根据项目实施阶段的具体需求进行流程体系细化,构建标准化管理平台能够有效解决项目管理混乱、管理不规范、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同时对提高建设项目实施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赵学军[4](2019)在《“失踪”的刑事法律定位及死亡认定释解》文中研究指明因"失踪"不是刑事法律规定的危害结果,实践中对致人失踪案件形成了不同的刑事处理方式,原因是对"失踪"的刑事法律定位和死亡认定方法存在误解。实际上,"失踪"仅仅是事实的"待查明"状态,并非案件事实。除了失踪人死亡得到确认的"失踪"具有刑事法律意义以外,"失踪"本身及其引起的经济损失和搜救费用不能引起刑事法律后果。死亡认定也无需"死要见尸",应当通过刑事推论的方法,在法律思维方式下按照证据规则和逻辑法则推论死亡事实是否成立。

仓萍萍[5](2019)在《环境友好视角下大菱鲆养殖模式转型的经济研究》文中提出自1992年中国开创“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以来,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北到辽宁省南到福建省,尤其在黄渤海地区有了大规模养殖,其中山东、辽宁两省集聚程度较高。2018年山东、辽宁两省大菱鲆养殖年产量4.17万吨,占养殖总产量83.73%。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以流水养殖为主,养殖水体占养殖总水体99%,养殖产量占总养殖量94.5%,循环水养殖不足1%,养殖产量占总养殖量5.5%。工厂化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主要区别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污染排放方面。基于物料平衡法,养殖一千克大菱鲆,流水养殖的氮排放量为0.136千克,磷排放量为0.018千克。以2018年山东、辽宁两省大菱鲆年养殖量4.17万吨计,氮磷量排放量分别5660吨和749吨。该估算结果基于全程投喂配合饵料的假设。实际情况是冰鲜饵料投喂量是配合饵料的3.5倍左右,故上述氮磷排放的估算值小于实际值。冰鲜饵料能导致更高的“二次污染”。2019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会同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配合饲料替代冰鲜杂鱼,严格限制冰鲜杂鱼等直接投喂。大菱鲆循环水养殖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虽然目前多数循环水养殖水处理设备性能还不太完善,不能做到完全“零排放”,但污染物排放低。第二是资源消耗方面。流水养殖资源消耗大。山东、辽宁两省大菱鲆流水养殖,水资源消耗分别30立方米/千克和17立方米/千克。2018年山东、辽宁两省大菱鲆流水养殖年用水量8.29×108立方米。假设采用循环水养殖,用水总量2.52×107立方米,水资源耗用前者是后者33倍。随着竞争加剧,养殖规模扩大,工厂化流水养殖对环境造成的负外部性主要表现为:(1)资源高开采低使用。地下水资源无序开采,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低;(2)污染高排放低治理。养殖尾水排放缺乏标准,集约化大规模养殖造成局部水域氮磷污染超标,“二次污染”的水源对养殖产生严重危害。大菱鲆流水养殖属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线性养殖,产业发展前景堪忧。鉴于此,本文以大菱鲆养殖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选择“环境友好视角下大菱鲆养殖模式转型的经济研究”为研究课题。采用完全成本法、数据包络法分析大菱鲆流水养殖负外性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之后用生态足迹指数法论讨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对生态造成的影响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实物期权定价理论验证生态足迹指数法的研究结论,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总结并提出转型机制和进一步研究方向。全文共分八章,各章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技术路线,论文的观点和创新点等。第二章文献述评。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及评价启示。第三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相关概念的界定,基础理论和经济模型。第四章中国大菱鲆养殖业发展现状。阐述中国大菱鲆养殖业发展具备的优势,养殖规模布局及主要问题,环境友好型大菱鲆养殖模式推广存在的主要障碍。第五章中国大菱鲆流水养殖环境负外部性原因分析。从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其一,负外部性外因分析,核算体系需优化,资源环境要素未纳入传统成本核算体系,水产品价格未体现所有要素的价值,低估成本高估收益,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其二,负外部性内因分析,大菱鲆流水养殖效率需提高,饵料、人工、设备等要素投入过多,降低了经济效益,饵料过度投入会加重“二次污染”。第六章中国大菱鲆不同养殖模式的环境效益比较分析。采用生态足迹指数法对中国大菱鲆循环水养殖和流水养殖的可持续性展开评价,结论认为循环水养殖环境压力相对较小,为弱可持续发展,流水养殖已超出生物容量,环境压力较大,表现为生态赤字。在此基础上用实物期权定价理论验证上述结论,结论一致。本章节研究为养殖模式转型提供理论依据,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完全成本和效率问题的研究旨在说明流水养殖的不足和转型的必要,定性说明流水养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接着用生态足迹指数法定量研究,说明流水养殖环境压力较大,呈生态赤字,不可持续,大菱鲆流水养殖转型势在必行,之后基于实物期权定价理论,进行数值模拟仿真,进一步验证上述研究结论,结论一致,循环水养殖是未来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第七章转型机制与主要结论。归纳总结上述章节研究的主要结论,对大菱鲆养殖模式的转型机制提出思路。第八章总结与展望。总结当前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后续科学研究提出设想和展望。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地域养殖优势存在差异。电力成本方面:辽宁省4.45元/千克,山东省6.00元/千克,辽宁是山东的74.17%;水资源耗用方面:辽宁省17立方米/千克,山东省30立方米/千克,辽宁是山东56.67%,辽宁省资源使用效率高于山东省。山东、辽宁两省地下水资源价值分别:0.08 RMB/m3,0.11 RMB/m3,资源价值不等,体现了资源稀缺性。按传统成本核算,大菱鲆流水养殖成本山东省略低于辽宁省,纳入资源环境因素之后,大菱鲆流水养殖成本山东省比辽宁省高2.35元/千克。说明:考虑资源环境要素后,辽宁省大菱鲆养殖存在较强优势。(2)不同养殖模式资源消耗存在差异。工厂化半封闭循环水养殖一千克大菱鲆水资源耗用量2.52立方米,工厂化全封闭循环水养殖一千克大菱鲆水养殖耗用量0.6立方米。工厂化流水养殖一千克大菱鲆水资源耗用量17立方米以上。不同养殖模式水资源耗用差异较大,流水养殖是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用水量近7倍,是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用水量近30倍。半封闭循环水是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用水量4倍。(3)流水养殖规模不经济。虽然有些养殖户生产规模较大,但距规模经济仍有差距。诸多资源利用不充分,如,流水养殖面积均值4116平方米,有效养殖面积3636平方米,养殖水域投入过度,饵料过度投放、人工使用不足、固定资产部分闲置,距离帕累托最优有一定差距,有较大改进空间。(4)循环水养殖优势逐步显着。随着对养殖资源环境逐步重视,水土资源成本和污染处理成本不可回避,当外部成本引入成本核算体系后水产养殖成本会有显着提高。另外,随着科技进步,工艺完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运营成本与目前相比会进一步下降。两者成本差距逐步缩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优势逐步突显。循环水养殖优势主要表现为:一是资产使用率高。养殖周期缩短,各项资产周转速度快;二是养殖风险低。盈亏平衡结果显示,大菱鲆循环水养殖安全边际率39.23%,流水养殖安全边际率26.27%,说明循环水养殖经营风险低于流水养殖。因为水质稳定,管理科学,鱼病发生率低,养殖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三是食品安全性高。科学监控养殖环境,严格消毒、清池等环节,产品质量达标品质好,食品安全风险降低;四是有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资源低消耗,环境低污染,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要求,有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平衡水产养殖结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较少受自然资源约束,可以平衡水产养殖结构性问题,满足消费者需求。(5)中国大菱鲆循环水养殖属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循环水养殖生态足迹指数(EFI=13%),属于弱可持续养殖。饲料、能源、基建生态足迹指数贡献最大,循环水养殖能有效降低饵料系数,既降低养殖经济成本又降低生态足迹,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大菱鲆不同规模养殖效率的对比研究未有涉及,本研究丰富了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大菱鲆产业经济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大菱鲆养殖业的发展,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较丰硕成果。研究内容集中在大菱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市场贸易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经济收益及效率研究等方面。对不同规模养殖效率的对比研究未有涉及。(2)养殖水资源的价值研究鲜有涉及,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养殖水资源的定价问题研究。资源定价研究主要集中在煤、石油、天然气、矿石等自然资源,水资源作为水产养殖重要的生产要素有必要纳入成本核算体系,促进资源有效利用。(3)大菱鲆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环境压力的定量研究未有涉及,本研究丰富了生态足迹小尺度领域研究。2011年,近十年前有学者倡议大菱鲆养殖转型,但没有展开这方面的定量研究。大菱鲆流水养殖和循环水养殖的环境压力有多大?有没有超出生态承载范围?有没有可持续性?可持续性达到什么程度?尚未有定量研究。

刘彩霞[6](2018)在《政府委托下的第三方治理模式 ——以南平市延平区环境污染治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我国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模式,现实对这一模式寄予了厚望,环保领域的第三方治理将是大势所趋。但目前理论界对于第三方治理的研究多局限于困境探讨、路径优化等实践性内容,对于理论的深入梳理较为缺乏,关于政府委托模式的针对性研究更是空白。因此,本文以政府委托下的第三方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理论及实践层面的探讨。首先,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形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其次,在理论解释部分,在分析了政府委托下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委托下第三方治理模式的运行机制,并分析这一模式的优势所在;再次,在案例研究部分,本文以南平市延平区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和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延平区实施第三方治理的背景、运行过程以及取得的积极成效,并基于案例的分析,思考政府委托下第三方治理模式的不足;最后,针对这一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在政府委托下的第三方治理模式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仍是政府,虽然通过引入第三方,促进了政府的职能转变,需要政府主动让渡其权力和空间,但放权并不意味着责任的完全放任。实际上,要使得第三方治理顺利运行,政府的作为仍旧是是根本所在。理论上来说,本文为第三方治理的学术研究扩充思路、提供参考,丰富了学术界对于政府委托这一模式的研究;实践上,为政府委托下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推广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助力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美丽”新目标的早日实现。

潘烽,刘晋宏[7](2017)在《宏江这十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楔子经历十年铺垫,宏江上路了。回首曾经的过往,来自心底澎湃的热血,会成为无限的推动力!凝聚所有的真情,让这股暖流在每个人心间徜徉,汇成洪流,奔涌向前。第一篇翻越一座山宿舍是原来的库房改造的,不少窗户还缺玻璃,用铁皮、纸壳和塑料布顶替着。一百二十多人,集中到大俱乐部开会。从那天开始,这伙人有一个挺长的称呼,叫"农民季节合同工"。

饶才金[8](2016)在《基于博弈论的建筑垃圾再生企业发展机制研究 ——以龙岗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作为城市土地资源非常匮乏的深圳市,城市更新就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而城市更新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如何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也变成了城市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本文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方面具有代表意义的深圳市龙岗区为例,分析了目前龙岗区建筑垃圾产生的特点和存在问题,从博弈论的角度提出科学的解决深圳市龙岗区建筑垃圾的对策和建议,并加以实例分析。本文首先通过实地的调查得到该地区建筑垃圾的排放来源、总量、特点和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目前龙岗区的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行业进行博弈分析,分析在产业中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影响。研究表明,建筑垃圾回用产业链的健康运行不只关系到生产企业,而且受到政府管理、政策制定以及民众等相关方面共同的影响。用博弈论分析得到,仅仅依靠市场调节,建筑垃圾再生企业并不能主动的进行建筑垃圾再生生产,而是会以利益为导向进行偷排,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对行业进行规范。因此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与建筑垃圾回用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发现,罚款规范建筑垃圾回用企业进行生产的可靠手段,而过高的补贴则会增加企业不执行生产转而偷排的概率。最后本文以实际的案例对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验证,针对建筑垃圾回用企业,当偷排罚款数额为90万元时,监督率为41.2%,其执行率可以达到65.8%。但当优惠补贴过大时,则会使执行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补贴保持在10%是一个相对合理的值。

张燕,朱敏,韩勇[9](2014)在《工程项目的劳务承包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工程项目业主也变得更加专业化,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建筑企业都有增强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需求,专业化的趋势不可避免,这种趋势将使企业压缩规模,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将更多使用外包的形式,利用更有效率的资源完成任务。现代项目管理有着很强的整合能力,对完成有外包参与的任务有着很强的管理能力。在从大包模式向劳务清包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工程项目的劳务承包模式,这是建筑领域总承包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合适的劳务分包模式,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何培斌,张点[10](2014)在《偶然性保护——历史建筑保护的理性之路》文中研究指明如何客观地评判历史建筑和街区并作出合理的保护决策是历史建筑保护的一个重要议题。近年来历史建筑保护在香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多方努力下保护成为了对待历史街区和建筑的一项明确方针,许多历史建筑得到保护或活化。然而保护的原因和措施伴随着随机偶然性。如何确定保护对象?如何制定保护标准?这些标准如何影响历史建筑保护和适应性再利用的策略?这些项目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建筑学和历史价值并同时服务于新功能方面有多成功?文章将考察香港的一些近期项目以探究偶然性保护这一问题,亦将讨论通向更客观与合理的建筑保护途径的可能性。

二、拆除费用该谁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拆除费用该谁付?(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农业城市主义的哈尔滨市香坊区老旧社区更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老旧社区环境问题
        1.1.2 食物相关问题
        1.1.3 社区农业种植的兴起
        1.1.4 “田园情结”心理需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1.3.1 社区
        1.3.2 老旧社区
        1.3.3 社区更新
        1.3.4 社区农业
        1.3.5 城市农业
        1.3.6 农业城市主义
    1.4 国内外有关农业城市主义的研究进展
        1.4.1 国外研究进展
        1.4.2 国内研究进展
    1.5 国内外有关社区更新的研究进展
        1.5.1 国外研究进展
        1.5.2 国内研究进展
    1.6 国内外有关社区尺度的城市农业研究进展
        1.6.1 国外研究进展
        1.6.2 国内研究进展
    1.7 研究内容与方法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方法
    1.8 研究技术框架与创新点
        1.8.1 研究技术框架
        1.8.2 研究创新点
    1.9 本章小结
2 国内外社区尺度的城市农业实践案例
    2.1 国外实践案例
        2.1.1 西雅图P-patch社区农园
        2.1.2 荷兰奥古斯都别墅的厨房菜园
        2.1.3 芝加哥盖瑞康莫尔青少年中心的屋顶农园
        2.1.4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可食街道”
    2.2 国内实践案例
        2.2.1 上海创智农园
        2.2.2 上海百草园
        2.2.3 上海“天空菜园”
        2.2.4 北京褐石公寓阳台花园
    2.3 国内外案例总结
    2.4 本章小结
3 哈尔滨市香坊区老旧社区现状调研分析
    3.1 调研相关内容
        3.1.1 研究地概况
        3.1.2 调研时间与方法
        3.1.3 调研对象与地点
        3.1.4 调研具体内容
    3.2 老旧社区现状实地调研结果分析
        3.2.1 物质空间环境现状分析
        3.2.2 农业种植现状分析
        3.2.3 社区管理现状分析
        3.2.4 实地调研分析总结
    3.3 关于将城市农业引入老旧社区的问卷设计及调查结果分析
        3.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3.3.2 受访者基本情况分析
        3.3.3 居民对社区环境现状满意度分析
        3.3.4 居民对老旧社区引入城市农业的态度及偏好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老旧社区更新引入城市农业的可行性分析
    4.1 我国相关政策法规支持
        4.1.1 国家性政策法规
        4.1.2 其他相关政策法规
    4.2 符合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趋势
        4.2.1 城市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4.2.2 城市社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4.3 老旧社区价值多样性体现
        4.3.1 历史价值
        4.3.2 文化价值
        4.3.3 艺术价值
        4.3.4 经济价值
    4.4 城市农业功能效益显着
        4.4.1 生产功能和经济效益
        4.4.2 景观功能和生态效益
        4.4.3 生活功能和社会效益
    4.5 老旧社区发展城市农业的可行性总结
        4.5.1 老旧社区具备农业生产所需资源
        4.5.2 老旧社区具备农业生产的特殊优势
        4.5.3 老旧社区具备农业活动的实践基础
        4.5.4 老旧社区发展城市农业的劣势与风险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农业城市主义的老旧社区更新策略构建
    5.1 农业城市主义相关理论应用解析
        5.1.1 连贯式生产性城市景观理论
        5.1.2 农业城市主义理论
        5.1.3 食物都市主义理论
        5.1.4 食物敏感型规划与城市设计理论
    5.2 基于农业城市主义的老旧社区更新框架制定
        5.2.1 更新原则
        5.2.2 更新方法
        5.2.3 更新框架
    5.3 规划层面:系统空间融合——社区-农业空间系统构建的更新策略
        5.3.1 农业生产系统空间构建
        5.3.2 加工-运输-分配-消费空间构建
        5.3.3 废弃物处理与回收空间构建
    5.4 设计层面:单元空间融合——社区-农业环境提升的更新策略
        5.4.1 农业生产空间更新
        5.4.2 加工-运输-分配-消费空间更新
        5.4.3 废弃物处理与回收空间更新
    5.5 技术层面:循环技术融合——社区农业实施技术保障的更新策略
        5.5.1 水分循环技术
        5.5.2 养分循环技术
    5.6 管理层面:多方机制融合——社区农业管理运行保障的更新策略
        5.6.1 政府层面
        5.6.2 企业层面
        5.6.3 社区层面
        5.6.4 居民层面
    5.7 本章小结
6 更新策略应用研究——以锅炉厂片区为例的哈尔滨市老旧社区更新规划设计
    6.1 基地概况
        6.1.1 基地位置及条件
        6.1.2 基地历史沿革及现状
        6.1.3 更新目标
    6.2 规划层面:社区系统空间的更新规划
        6.2.1 生产空间规划
        6.2.2 加工-运输-分配-消费空间规划
        6.2.3 废弃物处理与回收空间规划
    6.3 设计层面:社区环境提升的更新设计
        6.3.1 农业生产空间更新设计
        6.3.2 加工-运输-分配-消费空间更新设计
        6.3.3 废弃物处理与回收空间更新设计
    6.4 技术层面:社区物质循环系统更新构想
        6.4.1 水分循环技术实施
        6.4.2 养分循环技术实施
    6.5 管理层面:多方机制参与的实施建议
        6.5.1 政府层面建议
        6.5.2 企业层面建议
        6.5.3 社区层面建议
        6.5.4 居民层面建议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基于流程牵引理论的建设项目全过程实施流程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流程管理的发展
        1.3.2 流程体系的构建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逻辑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特点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研究难点及解决思路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集成管理理论
        2.1.1 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2.1.2 理论概述
        2.1.3 理论运行要素简述
    2.2 流程牵引理论
        2.2.1 流程及流程体系
        2.2.2 流程牵引的理论表达
        2.2.3 流程牵引“L模式”法
        2.2.4 流程牵引理论的优点
    2.3 全寿命周期理论
        2.3.1 全寿命周期理论概述
        2.3.2 “9阶12段”划分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建设项目全过程实施流程体系构建
    3.1 流程体系构建方法
        3.1.1 构建原则
        3.1.2 构建依据
        3.1.3 构建流程
        3.1.4 总体框架
    3.2 流程绘制要求
        3.2.1 流程边界
        3.2.2 流程表达
        3.2.3 流程绘制
    3.3 流程型组织
    3.4 战略流程
    3.5 建设项目全过程操作流程
        3.5.1 城市规划阶段
        3.5.2 土地管理阶段
        3.5.3 投资与决策阶段
        3.5.4 融资采购阶段
        3.5.5 勘察设计阶段
        3.5.6 施工营建阶段
        3.5.7 运营维护阶段
        3.5.8 审计评价阶段
        3.5.9 拆除复用阶段
    3.6 项目职能管理流程
        3.6.1 项目进度管理
        3.6.2 项目技术管理
        3.6.3 项目质量管理
        3.6.4 项目成本管理
        3.6.5 项目合同管理
        3.6.6 项目信息管理
        3.6.7 项目安全管理
    3.7 自善流程
    3.8 流程体系运行要点
        3.8.1 任务要素管理
        3.8.2 沟通管理
        3.8.3 信息化平台建设
    3.9 本章小结
4 工程实证
    4.1 项目概况
        4.1.1 项目背景
        4.1.2 项目实况
    4.2 流程体系的应用
        4.2.1 安全管理依据
        4.2.2 安全管理实施主体
        4.2.3 安全管理流程细化
        4.2.4 钻孔灌注桩实施流程
        4.2.5 安全资料管理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不足
    5.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研究成果
致谢

(4)“失踪”的刑事法律定位及死亡认定释解(论文提纲范文)

一、致人失踪案件的刑事司法现状
二、“失踪”的刑事法律定位
    (一)“失踪”的刑事法律地位
    (二)“失踪”的刑事法律意义
        1. 确认失踪人死亡的“失踪”具有刑事法律意义。
        2.“失踪”引起的经济损失不具有刑事法律意义。
        3.“失踪”引起的搜救费用不具有刑事法律意义。
三、“失踪”死亡认定释解
    (一)现有死亡认定方法的局限
        1. 传统死亡认定方式不符合法律思维。
        2. 宣告死亡方式不符合刑事证明要求。
        3. 刑事推定方式不适用于死亡事实认定。
    (二)“失踪”的死亡认定方法
结语

(5)环境友好视角下大菱鲆养殖模式转型的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内容
        1.1.4 研究方法
    1.2 研究思路及结构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结构
    1.3 论文观点及创新
        1.3.1 论文观点
        1.3.2 论文创新
第2章 文献述评
    2.1 文献回顾
        2.1.1 水产养殖成本收益研究
        2.1.2 水产养殖生产效率研究
        2.1.3 水产养殖生态经济研究
    2.2 评价与启示
第3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
    3.2 基础理论
        3.2.1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
        3.2.2 农业生态系统理论
        3.2.3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3.3 经济模型
        3.3.1 自然资源定价理论及运用
        3.3.2 生产效率理论及运用
        3.3.3 生态足迹理论及运用
        3.3.4 实物期权定价理论及运用
第4章 中国大菱鲆养殖业发展现状
    4.1 大菱鲆养殖业发展具备的优势
    4.2 大菱鲆养殖规模布局及主要问题
        4.2.1 规模布局
        4.2.2 主要问题
    4.3 环境友好型大菱鲆养殖的障碍
    4.4 本章结语
第5章 大菱鲆流水养殖环境负外部性原因分析
    5.1 环境负外部性外因分析-基于完全成本分析
        5.1.1 数据来源及其说明
        5.1.2 研究方法
        5.1.3 研究结果
        5.1.4 研究结论
        5.1.5 讨论
    5.2 环境负外部性内因分析-基于DEA分析
        5.2.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5.2.2 研究结果
        5.2.3 研究结论
        5.2.4 讨论
    5.3 本章结语
第6章 大菱鲆不同养殖模式的环境效益比较分析
    6.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6.1.1 数据来源
        6.1.2 研究方法
    6.2 研究结果
    6.3 研究结论及验证
        6.3.1 研究结论
        6.3.2 结论验证
    6.4 本章结语
第7章 主要结论与转型机制
    7.1 主要结论
    7.2 转型机制
    7.3 本章结语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研究展望
附件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6)政府委托下的第三方治理模式 ——以南平市延平区环境污染治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及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二、政府委托下第三方治理模式的理论解释
    (一) 政府委托下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二) 政府委托下第三方治理模式的运行机制
    (三) 政府委托下第三方治理模式的优势分析
三、政府委托下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实践应用:南平市延平区环境污染治理的案例研究
    (一) 延平区政府委托下第三方治理的背景
    (二) 延平区政府委托下第三方治理的运行
    (三) 延平区政府委托下第三方治理的成效
    (四) 政府委托下第三方治理模式的不足
四、政府委托下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改进
    (一) 政府委托下第三方治理运行机制的调整
    (二) 完善政府委托下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对策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博弈论的建筑垃圾再生企业发展机制研究 ——以龙岗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3.1 建筑垃圾回用产业研究现状
        1.3.2 博弈论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论文研究框架
        1.4.2 论文逻辑结构图
第二章 深圳市龙岗区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分析
    2.1 龙岗区建筑废弃物产生与处理现状
        2.1.1 龙岗区建筑废弃物的主要排放源及排放量
        2.1.2 龙岗区建筑废弃物处理现状
    2.2 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前景
    2.3 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现行做法与途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行业中各方利益的博弈分析
    3.1 博弈论的概念
        3.1.1 博弈论的定义
        3.1.2 博弈论的基本要素
    3.2 主要博弈主体的利益及行为分析
        3.2.1 博弈过程中政府的主要权益和相关行为分析
        3.2.2 博弈模型中的建筑垃圾再生企业
        3.2.3 博弈模型中的公众的利益
    3.3 本章小节及政策建议
第四章 建筑垃圾再生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4.1 博弈模型参数选择和假设
    4.2 博弈模型的构建及求解
        4.2.1 模型构建
        4.2.2 求解模型
    4.3 博弈模型分析
        4.3.1 罚款对于模型的影响
        4.3.2 优惠补贴的影响
        4.3.3 环境效益的影响
        4.3.4 声誉成本对博弈模型的影响
        4.3.5 监管激励的影响
        4.3.6 惩罚地方政府规避监督的影响
        4.3.7 寻租因素于模型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策执行与案例分析
    5.1 案例分析企业简介
    5.2 模型参数
    5.3 案例分析企业与当地政府的博弈模型
    5.4 影响建筑垃圾回用生产执行的因素分析
        5.4.1 罚款的分析及优化
        5.4.2 优惠补贴对模型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及政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工程项目的劳务承包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劳务分包
    1.1 劳务分包的法律特征
    1.2 劳务分包与专业工程分包的区别
    1.3“包清工”的几种形式
2 几种劳务承包模式的分析
    2.1 自有劳务
    2.2 选取成建制的劳务公司进行合作
        2.2.1 工程项目规模比较小的情况 (例如:面积≤10 000 m2)
        2.2.2 工程项目规模比较大的情况
    2.3 零散的劳务施工
    2.4 共性问题
3 结语

(10)偶然性保护——历史建筑保护的理性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遗产价值评估
二历史街区的保护
三建筑保护中的敌或友
四历史建筑的活化
五前方的路

四、拆除费用该谁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格里·斯托克治理理论的C县违法建筑治理研究[D]. 肖苗苗. 湖南工业大学, 2021
  • [2]基于农业城市主义的哈尔滨市香坊区老旧社区更新研究[D]. 岳璐.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3]基于流程牵引理论的建设项目全过程实施流程体系构建研究[D]. 傅静芸. 绍兴文理学院, 2020(03)
  • [4]“失踪”的刑事法律定位及死亡认定释解[J]. 赵学军. 法律适用, 2019(12)
  • [5]环境友好视角下大菱鲆养殖模式转型的经济研究[D]. 仓萍萍.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6]政府委托下的第三方治理模式 ——以南平市延平区环境污染治理为例[D]. 刘彩霞. 厦门大学, 2018(07)
  • [7]宏江这十年[J]. 潘烽,刘晋宏. 参花(下), 2017(01)
  • [8]基于博弈论的建筑垃圾再生企业发展机制研究 ——以龙岗区为例[D]. 饶才金. 天津大学, 2016(02)
  • [9]工程项目的劳务承包模式研究[J]. 张燕,朱敏,韩勇. 工业建筑, 2014(S1)
  • [10]偶然性保护——历史建筑保护的理性之路[J]. 何培斌,张点. 新建筑, 2014(03)

标签:;  ;  ;  ;  ;  

谁应该为拆迁买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