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对肿瘤患者的影响及保护

化疗对肿瘤患者的影响及保护

一、化疗对肿瘤患者的影响及防护(论文文献综述)

王超,李小芳[1](2021)在《医院肿瘤内科药物管理质量提升的实践与思考》文中提出化疗是肿瘤内科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也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化疗治疗时需接触多种化疗药物,给自身健康造成极大影响。随着肿瘤内科收治患者数量的增加,护理人员在护理和操作过程中接触的化疗药物也随之增加。因化疗药物不仅对肿瘤细胞有杀灭作用,还会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有一定伤害,因此积极做好肿瘤内科药物管理不仅可提升药物治疗效果,还可较好的保障护理人员人身安全。文章通过从化疗药物对身体的危害和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途径等方面入手,探讨合理与有效的肿瘤内科药物管理方式。

黄超[2](2021)在《职业接触抗癌药物护士免疫功能现状评估》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职业接触抗癌药物(Antineoplastic Drugs,ADs)护士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合血常规监测数据,评估在目前职业接触剂量下,ADs对接触护士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分析ADs接触年限、防护水平和个人防护装备使用与护士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之间的关联性,探讨在职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有效防护措施并改善职业环境,以及将ADs职业接触人群纳入职业病重点监测对象的决策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深圳市3家公立医院肿瘤相关科室职业接触ADs至少一年的护士181名作为接触组,同时选取181名无ADs接触史的护士作为非接触组。以问卷方式获取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工作中接触ADs的情况、职业接触ADs的日常工作和风险认知情况、个人安全防护装备使用、健康自评症状等信息。分别采集接触组和非接触组研究对象的清晨空腹外周肘静脉血标本2m L,采用流式细胞仪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亚群进行检测,同时结合血常规监测数据,以评估ADs接触对护士免疫功能的影响。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相关研究数据,连续性变量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分类资料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单因素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用于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ADs接触年限的关系采用偏相关分析。所有资料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参与本次研究的接触组181人,年龄范围20-53岁,平均年龄28.93±5.72岁;非接触组181人,年龄范围20-55岁,平均年龄30.23±6.93岁,两组在年龄、BMI、有无被动吸烟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问卷结果显示,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在职业接触ADs后出现掉发增多、月经失调紊乱、口腔炎和口腔溃疡、皮肤问题、便秘、持续头痛、眼部灼烧感、持续恶心或呕吐等健康自评症状。(3)接触组与非接触组血常规结果各指标水平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年龄、BMI、被动吸烟等混杂因素后,未发现职业接触ADs对血常规结果的显着性影响(P>0.05)。(4)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接触组护士CD3+T细胞百分比显着低于非接触组,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显着高于非接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年龄、BMI、被动吸烟等混杂因素后,职业接触ADs对CD3+T细胞百分比、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影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5)不同防护水平医院护士的CD3+T细胞、CD8+T细胞以及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6)非肿瘤专科护士CD3+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显着低于肿瘤专科护士,非肿瘤专科护士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显着高于肿瘤专科护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不同ADs接触年限护士的CD3+T细胞、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与ADs接触年限存在相关关系(r=0.163,P<0.05)。(8)处理ADs时是否按规范穿防护服对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影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职业接触ADs潜在影响护士的免疫功能水平,且与ADs接触年限可能存在相关关系。(2)通过加强医院防护硬件设施配备,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职业防护依从性,对降低ADs的职业暴露风险可能起到一定防护作用,有利于为进一步的干预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T、B、NK淋巴细胞亚群对于评价职业暴露免疫功能水平具有可参考价值,可考虑将其作为评价ADs职业暴露损伤的生物效应标志物之一,并将其纳入职业病体检范围且定期对重点人群进行监测。

刘欣[3](2020)在《基于核心能力的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测评,指导建立适用于肿瘤专科医院的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为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岗前培训及资格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法,选取国内10所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10名分管教学培训的护理管理者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式、个人深度访谈,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对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制度进行深入调查,明确我国现阶段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现状。以核心能力为理论框架,对肿瘤专科医院10名护理管理者、6名临床带教老师及6名学生进行质性访谈,调查不同对象对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需求,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合文献分析,形成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初始指标,并以核心能力指导建立了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初始大纲,经小组讨论形成第一轮函询问卷,通过对20名护理专家进行两轮Delphi专家咨询,最终形成了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指标及基于核心能力制定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结果本研究对国内10所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制度进行现状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肿瘤专科医院针对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管理欠规范,无统一的资格准入流程、认证方法及规范化师资培训方案且培训目标不明确,需建立适用于肿瘤专科医院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体系。通过2轮Delphi专家函询,对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测评。20位专家年龄40岁以上者占85%,副高及以上职称占95%,工作年限20年及以上占75%,两轮专家咨询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两轮专家提出意见的比率分别为50%和15%,可见专家们参与本研究有较高的积极性。专家对函询内容的判断系数(Ca)为0.960,熟悉程度(Cs)为0.870,权威系数(Cr)为0.910,专家权威程度高。两轮函询后,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一级指标协调系数是0.490,二级指标协调系是0.435,三级指标协调系数是0.452,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专家对函询内容的意见有相对较高的协调程度。核心能力一级指标的赋值均数为4.800-5.000分之间,变异系数在0%-10.082%之间;二级指标赋值均数为4.600-5.000分之间,变异系数在0%-16.390%之间;三级指标的赋值均数为4.600-5.000分之间,变异系数在0%-21.249%之间,核心能力指标重要性均数均≥3.500,变异系数≤5%,符合指标筛选条件,最终形成包括: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75个三级指标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指标体系。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指标协调系数为0.437,P值小于0.05,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在4.700-5.000分之间,变异系数在0%-19.168%之间,最终形成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包括7个培训模块,31个模块主题,73项培训课程及21项技术操作培训项目,总课程共75学时(40分钟/每学时),培训时间4周,培训方式:半天脱产。结论1.国内肿瘤专科医院在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无统一的资格准入流程、认证方法及培训目标明确的规范化师资培训方案。应建立完善的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资格管理体系,对于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进行规范化师资培训,保证临床带教队伍的质量及其稳定性,提高临床带教的教学水平。2.本研究构建了适用于肿瘤专科医院的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指标及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研究方法科学严谨、指标及课程大纲内容全面、研究结果合理可靠,能够为我国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安妮[4](2020)在《抑制Rac1减轻小鼠放射性肺损伤并增敏肺癌放疗的作用与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放疗(radiation therapy,RT)至今仍是多种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其目标是彻底消除肿瘤或在降低肿瘤负荷的同时保留正常组织。40%的肿瘤患者会接受RT,用于治愈、局部控瘤或缓解症状。肺脏是胸部放疗最易损伤的器官之一,胸部放疗容易引起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RILI),成为限制肿瘤患者胸部照射剂量的主要因素,是胸部放疗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之一。RILI显着影响肺癌、乳腺癌、淋巴瘤或骨髓移植全身放疗患者的治疗,降低肿瘤控制概率(tumor control probability,TCP)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肺纤维化,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得益于高精度放疗技术的进步、对RILI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以及预防与治疗药物的不断发现,RILI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缺乏对RILI安全有效的防治手段。而且,许多针对RILI的防护药物往往也对肿瘤产生辐射防护的效果,限制了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理想的辐射防护剂应对正常组织具有辐射防护作用,同时又不影响放射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甚至能增加肿瘤的辐射敏感性。因此,能否找到这种具有“双向”作用的辐射防护剂或分子靶点也成为提高肿瘤放疗效果的关键所在。Ras相关C3肉毒毒素底物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1,Rac1),属于小分子鸟苷三磷酸酶(guanosine triphosphatases,GTPases)Rho家族。既往研究表明,Rac1参与氧化应激与DNA损伤过程、与TGF-β通路关系密切、参与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以上生物学过程均为放射性损伤的重要机制。因此,Rac1可能是介导放射性损伤的重要分子,抑制Rac1可能对放射性肺损伤存在保护效应。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多种肿瘤细胞存在Rac1过表达或突变,Rac1存在癌症相关功能获得性(gain-of-function,GOF)突变,不仅参与肿瘤形成、进展、侵袭及血管形成等多个方面,还介导肿瘤细胞对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的抗性。抑制Rac1可抑制肿瘤生长、恢复许多病例对靶向治疗的敏感性。综上,Rac1可能在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又对肺癌放疗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抑制Rac1可能同时具有对正常组织的辐射防护潜力,还可抑制肿瘤生长、增加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是非常有前景的理想辐射防护分子靶点,这一研究国内外均无相关报道。本文一方面针对Rac1在胸部放疗所致肺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从动物和细胞两个水平观察抑制Rac1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效果,另一方面验证其对肿瘤放疗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筛选并验证Rac1下游的作用分子,从而阐明Rac1与放射性肺损伤及肿瘤放疗关系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探索抑制Rac1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制,验证抑制Rac1对正常肺组织与肿瘤细胞的差异效应,探索介导该差异效应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使用60Co放射源,构建放射性肺损伤小鼠模型,使用Rac1特异性抑制剂NSC23766和H&E染色、Masson染色方法,研究抑制Rac1对模型小鼠照射后肺组织肺炎、肺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抑制Rac1对模型小鼠照射后肺组织DNA损伤标志物磷酸化H2AX(γ-H2AX)、放射损伤标志物TGF-β和EMT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影响。使用小鼠正常肺上皮细胞系MLE-12,使用Rac1特异性抑制剂NSC23766及构建Rac1敲除细胞系的方式,通过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研究放射后凋亡相关蛋白、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及DNA损伤相关蛋白表达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PI/RNase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Ed U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从细胞水平上验证抑制Rac1对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效应。通过转录组测序寻找抑制Rac1引起的差异基因表达,筛选抑制Rac1介导其效应的可能通路,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PCR)法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从细胞水平上研究介导Rac1差异作用的分子机制。进一步利用小鼠肺癌细胞系LLC研究抑制/敲除Rac1对肿瘤细胞的辐射增敏效应。最后,构建裸鼠皮下荷瘤模型、小鼠肺部原位荷瘤模型,结合使用Rac1抑制剂NSC23766,进一步在体验证抑制Rac1对正常肺组织与肿瘤细胞的双向作用。研究结果:(1)Rac1抑制剂NSC23766可减轻小鼠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2)抑制或敲除Rac1对MLE-12细胞的增殖活力无明显影响,可减少MLE-12细胞照射后凋亡、逆转MLE-12细胞照射后G2/M期阻滞、减轻MLE-12细胞照射后DNA损伤;(3)敲除Rac1可下调肿瘤蛋白p53诱导核蛋白1(Tumor protein p53-inducible nuclear protein 1,Trp53inp1),过表达Trp53inp1可部分逆转敲除Rac1对MLE-12的辐射防护效应;(4)抑制或敲除Rac1可显着抑制LLC细胞增殖活力、增加LLC细胞照射后凋亡,对LLC细胞照射后周期阻滞无明显影响;(5)过表达Trp53inp1可协同敲除Rac1的促LLC凋亡效应,对小鼠肺癌细胞周期及增殖活力无明显影响;(6)肿瘤细胞LLC的Rac1表达显着高于正常肺上皮细胞MLE-12,且存在Rac1插入突变;(7)肿瘤细胞LLC的Trp53inp1表达显着低于正常肺上皮细胞MLE-12;(8)裸鼠皮下荷瘤及小鼠肺部原位荷瘤模型在体验证表明,抑制Rac1可显着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同时对正常肺组织存在辐射防护效应。研究结论:抑制Rac1可减轻放射性肺损伤小鼠模型的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减少正常肺上皮细胞照射后凋亡、逆转照射引起的正常肺上皮细胞周期阻滞、减轻放射性DNA损伤,该效应部分通过下调Trp53inp1介导,过表达Trp53inp1可部分逆转抑制Rac1对正常肺上皮细胞的辐射防护效应。此外,抑制Rac1可显着增加小鼠肺癌细胞LLC对放射损伤的敏感性、显着抑制小鼠肺癌细胞生长。与正常肺上皮细胞相比,小鼠肺癌细胞Rac1过表达且突变、Trp53inp1表达显着降低,可能是介导抑制Rac1对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差异效应的原因。

于博[5](2020)在《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文中提出肿瘤科护士对于自身防护不足,医院对护理人员的防护没有采取合理措施,防护制度建设不完善,防护管理意识不强,所以肿瘤科护士还暴露在危险中。该文分析肿瘤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职业防护现状,提出完善对策及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建立规范管理制度,重视管理;硬件配套设施配备完善;实行人性化管理措施,完善对肿瘤科护士保护。

易芬[6](2020)在《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近期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主要旨在通过观察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记物变化、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否以及相关副作用,探讨该技术应用于临床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是采用的回顾性分析。本研究共纳入51名男性患者与14名女性患者总共65例,所有的患者均经病理学活检明确诊断为肺部恶性肿瘤,平均年龄为65.26±8.826岁;其中有9名患者为小细胞肺癌,肺鳞癌患者36名,腺癌患者15名,其他非小细胞肺癌5名。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以及KPS评分等,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平扫+增强CT检查,然后将所得的CT图像输入TPS治疗计划系统,确定患者预计植入的粒子总数目、预先设计最佳的植入通路。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至少6个月的定期随访,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第2、4、6个月肿瘤大小、血清肿瘤标记物数值水平、KPS评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统计。结果:1、近期疗效:本研究按照RECⅠST1.1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术后6个月患者CR 11例,PR 28例,SD 16例,PD 10例,有效率60.0%,局部控制率84.6%。经统计学分析表明:SCLC与NSCLC两组之间局部控制率及有效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NSCLC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治疗2、4、6个月后的局部控制率及有效率进行比较,表明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疗效均无显着性差异。2、肿瘤标记物: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后复查的肿瘤标记物整体均呈下降趋势,术后2月复查的CEA、NSE、CYFRA21-1水平较术前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月CEA、NSE水平较术前有差异,术后6月CEA下降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病理类型CEA、NSE、CYFRA21-1术前术后情况:腺癌组患者术后2、4、6月血清CEA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小细胞肺癌组患者术后2、4、6月的NSE较术前均有下降,且术后2月、4月下降显着(P<0.05);鳞癌组术后2、4、6月及腺癌组术后4月、6月的CYFRA21-1水平较术前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前后KPS评分:本研究对65例肺癌患者行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前及术后6月KPS评分,通过统计学分析提示术后6月KP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z=-2.873,P=0.004<0.05)。4、疗效相关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是否联合化疗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联合化疗的患者术后疗效更显着(P=0.038<0.05,回归系数:-1.243,OR=0.289,95%CⅠ:0.089-0.931)。5、不良反应:所有病人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现并发症病人共11例:其中气胸发生率13.8%,皮下积气的发生率7.7%,咯血为6.2%,胸痛为3.1%,胸腔积液发生率为4.6%,放射性肺炎和粒子迁移的发生率均为1.5%。所有并发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后均逐渐缓解。结论:1、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其并发症轻微,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之间近期疗效无显着差异。2、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短期内能够有效的降低多种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且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术前术后CEA、NSE及CYFRA21-1下降水平差异不一致。3、是否联合化疗是影响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疗效的危险因素,联合化疗的患者术后疗效更加显着。

林宇[7](2020)在《安罗替尼联合高氧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对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采用安罗替尼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改善非小细胞肺癌的乏氧微环境,再结合Carbogen气体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再联合同时结合现代放疗技术,研究其对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作用于裸鼠成瘤模型后,利用小动物PET-CT的乏氧探针进行检测其肿瘤区域氧合状态的变化,并联合放射治疗作用于裸鼠成瘤模型,然后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乏氧因子和凋亡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在细胞水平通过低氧和常氧联合安罗替尼和放射治疗作用后检测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和凋亡水平的变化;在临床试验中,安罗替尼和Carbogen共同作用联合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评价疗效,最终明确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是否能够增加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凋亡进而提高放疗敏感性。研究结论:安罗替尼结合Carbogen可以改善肿瘤微环境,并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引起HIF-1表达下降,并导致凋亡因子Bcl-2表达下降和Caspase3表达升高,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提升放疗敏感性;三者联合可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敏感性,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临床上患者可以耐受,可以安全用于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第一部分安罗替尼结合Carbogen吸入对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放射治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及其联合放射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成瘤模型中的协同作用。研究方法利用A549细胞株构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成瘤模型,联合安罗替尼和Carbogen作用后,通过微型PET检测裸鼠模型肿瘤组织的乏氧改善情况,并对肿瘤组织中乏氧区域进行免疫荧光和放射自显影检测,明确乏氧标记物哌莫硝唑和GULT-1的表达变化,同时在裸鼠成瘤模型安罗替尼和Carbogen联合放疗作用后,制备肺癌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标本中HIF-1a、Ki-67、凋亡因子Caspase3和Bcl-2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本研究成功构建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成瘤模型,经18F-FDG微型PET检查,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作用组中裸鼠肺癌组织中对于18F-FDG的摄取显着低于空气吸入组(P=0.02),单纯Carbogen吸入组中裸鼠肺癌组织对18F-FDG的摄取也显着低于空气吸入组(P=0.03),而在裸鼠正常组织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于18F-FDG的摄取几乎没有影响;2.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单纯空气吸入后,裸鼠肺癌肿瘤组织区域内乏氧探针哌莫硝唑和GULT-1表达升高,组织乏氧区域显示清晰,而在实验组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吸入组和单纯Carbogen吸入组中,乏氧区域内则出现哌莫硝唑表达下降和GLUT-1表达升高,说明之前的乏氧区域在联合作用和单纯Carbogen作用后,均已经处于氧合状态;3.在放射自显影研究中,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吸入后,裸鼠成瘤模型肿瘤组织中检测18F-FDG的摄取,其摄取量(4.19±1.32%)显着低于空气吸入组的摄取量(9.67±4.35,n=5 mice,P<0.01)。并且,在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组中,肿瘤组织GLUT-1表达高的区域中哌莫硝唑表达降低;4.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则显示,在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协同放射治疗组中HIF-1a、Ki-67和Bcl-2的表达水平比单纯放疗组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而凋亡因子Caspase3的表达水平则明显下降。研究结论1.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成瘤模型中,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作用后能够提升肿瘤乏氧区域氧合状态,可以改善乏氧微环境。2.非小细胞肺癌裸鼠成瘤模型中,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并给与放射治疗后,肿瘤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下降,Ki-67表达下降,凋亡因子Bcl-2表达下降和Caspase3表达升高,肿瘤的增殖水平明显减低,放射敏感性得到提升。第二部分安罗替尼结合高氧联合放射治疗对A549肺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为了明确安罗替尼改善乏氧微环境后,不同氧浓度条件培养下的A549细胞株射线敏感性改变的机制。研究方法在A549细胞株低氧培养联合放疗和常氧培养联合放疗,并同时加入安罗替尼作用后,通过MTS和划痕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HIF-1a、Ki-67、凋亡因子Caspase3和Bcl-2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MTS检测结果显示,在常氧24h+放疗4Gy+安罗替尼组的细胞增殖水平最低,而在单纯低氧组的细胞增殖水平最高(P=0.01);2.在划痕实验中,结果发现与常氧24h+放疗4Gy+安罗替尼组相比较,对照组低氧24h的细胞划痕生长速度最快,而常氧24h+放疗4Gy细胞划痕生长速度也快于常氧24h+放疗4Gy+安罗替尼组;3.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氧24h+放疗4Gy+安罗替尼组细胞的凋亡水平相比较,常氧24h+放疗4Gy+安罗替尼组的晚期凋亡率显着增高(P<0.05);4.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常氧24h+放疗4Gy+安罗替尼组中Caspase3表达降升高,HIF-1a、Ki-67和Bcl-2的表达水平均下降。研究结论安罗替尼和高氧联合使A549细胞放射治疗敏感性提高机制之一,可能是二者相互作用改善肿瘤微环境后,使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HIF-1表达下降,并导致凋亡因子Bcl-2表达下降和Caspase3表达升高,导致增殖能力下降。第三部分安罗替尼结合Carbogen联合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研究目的本临床研究,拟观察安罗替尼结合Carbogen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是否能够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局控率和近期疗效。研究方法50例病理确诊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安罗替尼结合Carbogen联合放疗)和对照组(Carbogen联合放疗)。两组患者均接收处方剂量:60-66Gy/30-33次,相同标准的三维适形放疗,并且自放射治疗计划开始实施起,每次放射治疗前5min开始给予Carbogen气体吸入,至放射治疗结束停止,吸入时间为15±6min,设置气体流量10L/mi。安罗替尼用法:实验组患者按照推荐剂量12mg/次,每日1次,早餐前口服,连续服药2周,停药1周。研究结果所有入组患者全部完成预定治疗及随访。在治疗结束3个月、和6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CR分别是52%和24%,60%和32%(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4%和48%,84%和56%(p<0.05)。本研究得出Carbogen联合放疗PR增敏比为1.35,CR增敏比1.2。实验组在30-40Gy之间,两组的消退率相差不大,但50-60Gy时,二者的消退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的局控率更好。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未见明显的肝、肾和神经毒性反应,心脏毒性未观察到Ⅲ级及以上反应,临床未观察到Ⅳ级不良放疗反应。血压升高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但经加强降压治疗,继续完成放疗;手足综合征在对照组未出现。胃肠道反应两组相似。研究结论1.安罗替尼和Carbogen联合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提高局控率、PR率和CR率,提示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敏感性。2.安罗替尼结合Carbogen联合放射治疗临床应用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时,安罗替尼自身副作用高血压及手足综合征经过积极处理可以耐受,但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

庞旭[8](2020)在《125I粒子植入放疗辅助治疗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横纹肌肉瘤的组织分化来源于原始间充质干细胞,在所有儿童恶性肿瘤肿约占5%,是儿童患者中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而眼眶横纹肌肉瘤是儿童最常见的眶内原发性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目前手术切除、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已经成为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案。放疗应用于治疗眼眶横纹肌肉瘤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从最初的传统照射模式经历了不断的改进,三维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疗、图像引导放疗及质子放疗等外照射技术相继应用于临床。虽然眼眶横纹肌肉瘤患儿的5年生存率在逐步提高,目前的外照射放疗技术也很大程度地减轻了给眼眶横纹肌肉瘤患儿带来的放疗并发症,但引起的眼眶和面部发育畸形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存质量。125I粒子植入放疗基于其独特的内照射放疗模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但是针对眼眶横纹肌肉瘤的治疗报道较少,而有关眼部的并发症的记录甚少。本研究旨在观察以125I粒子植入放疗综合治疗眼眶横纹肌肉瘤的疗效及产生的放疗并发症,为临床上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放疗在眼眶横纹肌肉瘤患儿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眼科确诊为眼眶横纹肌肉瘤的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这些患儿均未在其他医院确诊。纳入标准为:①不超过14岁的儿童患者;②眼眶为原发灶,且肿物未侵犯眼眶周围组织及颅脑;③未接受规范的治疗(手术、化疗及放疗)。排除标准为:①超过14岁的非儿童患者;②眼眶为非原发灶部位,或肿物已侵犯眼眶周围组织及颅脑;③已接受规范的治疗(手术、化疗及放疗)。本研究遵循《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中的要求,并经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粒子植入手术的实施均取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2治疗方法2.1 综合治疗所有患儿术前均行相关检查评估眼部病情:如眼前节、视力、眼底检查等眼科检查和B超、眼眶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术:肿瘤如能完全切除则先行手术切除;如不能,则先行活检术,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横纹肌肉瘤后先转至儿科进行化疗,待病变缩小便于手术时再行手术切除。根据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OG)制定的危险度分组标准进行相应的化疗。化疗总周期数≥8个周期(治疗+巩固)。化疗结束的判定标准:在化疗期间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对肿瘤控制情况进行评估,若无肿瘤残余迹象,则继续进行4个周期的巩固化疗。125I粒子植入手术时机选择在肿瘤切除术后的1个月左右进行。根据术前眼眶CT检查规划粒子的排布。术后行CT验证粒子植入是否达到预期,如粒子植入不到位,或随访期间发现肿瘤局部(可疑)复发,可行粒子补种。2.2 随访及并发症观察门诊复诊时间安排:肿瘤切除术后6个月内和(或)125I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内每隔1隔月复查1次;6个月至3年期间每隔3个月复查1次;第4年中需复查2次;5年以上者则每年复查1次。影像学检查复检时间安排: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眼眶CT或MRI;1~4年期间每6个月复查1次眼眶CT或MRI;5年以上者则每年复查1次眼眶CT或MRI。125I粒子植入放疗相关的并发症包括:粒子植入术中的穿刺并发症、术后的早期放疗并发症(≤6个月)及晚期放疗并发症(>6个月)。结果1 研究对象本组共8例患儿,其中男、女各4例,发病年龄平均为7.5岁(3个月~12岁)。所有患儿均于我科行手术切除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横纹肌肉瘤。IRSG分期:IRS-Ⅰ期1例、IRS-Ⅱ期3例、IRS-Ⅲ期4例。病理组织学分型:胚胎型6例、腺泡型2例。危险度分组:低危组6例,中危组2例。2治疗情况手术情况:4例肿瘤肉眼切除干净,另4例肿瘤因边界不清晰肉眼未切除干净。化疗情况:7例患儿均完成各自预期制定的化疗方案,1例患儿未完成:其中低危组6例,采用VCP(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顺铂)及IEV(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长春新碱)交替化疗的方案;中危组2例,采用AVCP(阿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顺铂)及IEV交替化疗的方案。放疗情况:4例按照原计划于术后1个月左右行粒子植入治疗;另4例最初未接受粒子植入治疗,而在随访期间局部复发时要求行粒子植入放疗。有5例患儿仅行1次粒子植入使肿瘤得到稳定控制,其中1例局部控制,但因脑转移死亡;有2例患儿接受2次粒子植入;1例患儿接受3次粒子植入。7例患儿完成了综合性治疗,其4年无瘤生存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37~66个月)。1例未完成综合性治疗,虽眼眶局部稳定控制,但最终因脑转移死亡。3并发症情况穿刺并发症:穿刺道出血1例。早期放疗并发症(≤6个月):角膜刺激征5例、睫毛脱失5例、局部皮肤色素沉着2例;晚期放疗并发症(>6个月):视力下降5例、眼表新生血管性病变5例、皮下组织萎缩及硬化4例、局部皮肤色素沉着3例、角膜刺激征3例,睫毛脱失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角膜溃疡及穿孔1例。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放射性白内障、视网膜缺血性病变、眼球萎缩、眼眶及周围面骨发育不全。在这存活的7例患儿中,6例眼球得到保留,3例视力不受影响。结论125I粒子植入放疗治疗儿童原发性眼眶横纹肌肉瘤有较好的疗效,不影响眼眶及周围面骨的发育,非常适合高发于儿童的眼眶横纹肌肉瘤,但易引起新生血管性病变,尤其对年龄较小、植入粒子数目较多的患儿易造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仍需进一步的观察。

李晓红[9](2020)在《升陷汤干预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效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初步论证升陷汤不同剂量组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及增殖的效应,并选择复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移植瘤裸鼠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升陷汤不同给药剂量对肺腺癌生长抑制率之间的量效关系及影响效应相关的部分生物学因子,从而拓宽升陷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中药复方干预肺腺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升陷汤含药血清干预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研究:选择A549肺腺癌细胞株,培养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SD大鼠含药血清,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及增殖情况。2.升陷汤干预肺腺癌细胞A549裸鼠移植瘤生长的研究:于裸鼠右腋窝靠近背侧部位的皮下接种0.2ml人肺腺癌A549细胞悬液,其浓度为1x106/ml,构建A549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细胞生长的增殖的情况,当为肉眼可见瘤体时即造模成功。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形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并将造模成功25只裸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组别为:空白对照组(MG)、顺铂(DDP)组、升陷汤高剂量组(SXT-H)、升陷汤中剂量组(SXT-M)、升陷汤低剂量组(SXT-L)。观察当皮下肿物的平均直径达到约5mm时,随即开始给药。连续给药21天后解剖取瘤。绘制移植瘤裸鼠体重变化曲线、移植瘤生长曲线,计算各组药物对移植瘤的抑制率,并通过HE染色观察裸鼠移植瘤的病理学情况。3.升陷汤干预肺腺癌移植瘤裸鼠肺、脾组织情况及其与调节血清TNF-α、HIF-1α的关系:上述模型连续给药21天后取裸鼠肺、脾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肺、脾脏的病理学情况;并用ELISA法检测裸鼠血清中TNF-α及HIF-1α的情况,探究升陷汤干预肺腺癌的相关生物学效应。【结果】(1)通过MTT法检测显示:升陷汤含药血清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24h、48h、72h增殖作用得出抑制率,即:24h SXT-H、SXT-M、SXT-L各组A549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6.37%,13.61%,5.35%;48h抑制率分别为27.23%,24.44%,15.94%;72h抑制率分别为35.01%,30.98%,24.69%。因此,升陷汤含药血清对肺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与时间和剂量均成正相关性,即随着时间推移,浓度越高,抑制率越高。(2)人肺腺癌A549移植瘤裸鼠模型构建成功,成瘤率为100%。移植瘤均位于裸鼠的右腋窝靠近背侧部位的皮下处,可扪及小米粒样突起状肿物,移植瘤肉眼可见小结节,质地较硬,瘤体形状规则,边界清楚,活动度较差,包膜较完整,少部分会有粘连。取材时观察到,瘤体呈鱼肉样红色,质地较为坚硬。取移植瘤组织HE染色植瘤组织HE染色镜下均可查见肿瘤细胞生长旺盛,肿瘤细胞排列较为密集,部分胞质内含圆形脂滴,细胞间可见多个嗜碱性渗出点,细胞核大小不一,异型性较小,核仁明显,病理性核分裂相可见,未见明显变性坏死区域。通过对升陷汤高、中、低剂量组裸鼠增殖作用得出抑制率,表中可以观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顺铂组对A549裸鼠移植瘤抑制率逐渐升高,且抑瘤率分别为9.17%、23.15%、35.48%、38.63%、42.47%、53.57%和57.36%;相比顺铂组而言,升陷汤高、中低剂量组也随时间的推移抑制率逐渐增强,相对同一时间顺铂组对裸鼠移植瘤抑制率较弱;升陷汤各剂量组中,升陷汤中剂量组对裸鼠移植瘤抑制要优于升陷汤高剂量和升陷汤低剂量组,而升陷汤高剂量组优于升陷汤低剂量组。结果显示,升陷汤对裸鼠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率与时间成正相关性,也就是说随着时间推移,抑制率越高,升陷汤中剂量效应优于其他剂量组。(3)升陷汤干预肺腺癌移植瘤裸鼠的肺、脾组织HE染色未查见肿瘤,与模型组相比,顺铂组,升陷汤高、中剂量组移植瘤裸鼠血清中HIF-1α水平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升陷汤低剂量组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顺铂组相比,升陷汤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A549移植瘤裸鼠血清中HIF-1α水平差异明显,升陷汤中剂量组无明显差异。结果显示,升陷汤高中低剂量组对模型裸鼠HIF-1α有抑制作用,其中升陷汤中剂量抑制效应比较明显。与模型组相比,顺铂组、升陷汤高、中剂量组的A549移植瘤裸鼠血清TNF-α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者P<0.05),升陷汤低剂量组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与顺铂组相比,升陷汤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的A549移植瘤裸鼠血清TNF-α水平差异明显,升陷汤中剂量组无明显差异。结果显示,升陷汤高、中、低剂量组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移植瘤裸鼠血清TNF-α有抑制作用,其中升陷汤中剂量抑制效应比较明显。【结论】升陷汤能够有效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生长和增殖,其效应可能与其降低模型裸鼠血清中TNF-α和HIF-1α水平,影响肺腺癌低氧微环境,诱导肿瘤细胞坏死,可能是阻延肺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之一。

王海军[10](2020)在《仿生响应性纳米载药体系用于肿瘤精准诊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恶性肿瘤作为全球最凶狠的杀手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响应性纳米载体用于肿瘤精准诊疗集药物靶向输送、诊断和治疗于一体,克服了传统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特异性差、毒副作用大、治疗不彻底等局限性,为人类战胜肿瘤的愿景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常规方法制备的纳米剂,由于是体外制备,所用材料往往不是体内本身存在的,当其应用到体内时,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响应,进而被视为异物由巨噬细胞捕获,这大大降低了治疗效果。近年来,生物仿生技术,尤其是细胞膜仿生伪装的纳米载体,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有效避免了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以及网状内皮系统对其的捕获,使得载体能够在体内长效循环,便于通过增强渗透与滞留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EPR)被动靶向富集到肿瘤部位。并且,一些功能性细胞的趋化性,例如:激活态血小板对受损血管及一些癌细胞膜蛋白的特异性粘附作用,白细胞对肿瘤炎症部位的趋化性,基于这些细胞膜包裹的纳米载体具备主动进攻到病灶处的能力,从而实现对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因此,通过生物仿生技术伪装的TME响应性药物载体,有望提高体系的生物相容性,降低免疫原性,进而实现以荧光、磁共振成像等为诊断手段引导的对肿瘤被动、主动靶向治疗。本论文的第一章是综述部分,简明阐述了TME的特征、TME响应性纳米体系的构建、研究现状、挑战以及近些年生物仿生技术用于对肿瘤及相关疾病的靶向诊疗取得的进展,第二章到第四章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具体如下:(1)设计了血小板膜仿生包裹的PLGA基纳米颗粒用于抗肿瘤药物靶向递送。传统纳米载体,尽管具备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但是并不代表同时具备良好的免疫相容性,本部分(第二章)旨在设计兼有低免疫原性和主动靶向性的纳米载体。首先,通过EDC键合的方法将水溶性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S)接枝到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分子链上,得到CS-PLGA;然后经纳米沉淀方法制备了载有化疗药物蟾毒灵(Bufalin,Bu)表面多孔并且带正电荷的纳米颗粒CS-pPLGA/Bu NPs;最后将提取的鼠源带负电的血小板膜(Platelet membrane,PLTM)在超声和挤压的协助下经层层自组装包裹在纳米颗粒表面,最终得到PLTM-CS-pPLGA/Bu NPs。该纳米颗粒水动态粒径为192 nm左右,能够在各种缓冲液中稳定存在,并且保留了PLTM关键的免疫调节蛋白CD47(降低免疫原性)和鼠源肝癌细胞(H22)特异性粘附蛋白P-选择素(特异性结合H22细胞表面的CD44受体)。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相对未经PLTM包裹的CS-pPLGA/Bu NPs,PLTM-CS-pPLGA/Bu NPs被H22细胞摄取的量显着提高,相反,巨噬细胞RAW264.7对PLTM-CS-pPLGA/Bu NPs几乎不摄取。细胞毒性实验证明了PLTM-CS-pPLGA/Bu NPs对H22具备很强的杀伤力。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表明Cy5.5标记的PLTM-CS-pPLGA NPs在肿瘤部位的富集量显着高于Cy5.5-CS-pPLGA NPs。在H22肿瘤模型中,此血小板膜仿生的载药体系表现出显着的抗肿瘤活性。综上表明,血小板膜仿生的纳米载体集低免疫原性和主动靶向性于一体,提高了抗肿瘤活性,对肿瘤的靶向治疗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2)构建了血小板膜仿生伪装的载药中空二氧化锰纳米颗粒用于肿瘤磁共振成像引导的化学/化学动力结合治疗。第二章,我们证实了血小板膜仿生技术赋予载体的低免疫原性和主动靶向性,在此基础上,第三章我们又设计了肿瘤微环境(TME)响应性的纳米药物输送体系,兼具诊断和结合治疗功能。近些年来,二氧化锰(MnO2)纳米载体同时兼备TME响应,磁共振(MR)成像以及用作化学动力治疗剂而被广泛研究。然而,已发表的工作中制备的MnO2纳米剂存在反应速率不可控、制备工艺复杂、颗粒形貌不规则等局限性。本部分旨在采用“绿色化学”的理念制备具有中空结构的MnO2(Hollow MnO2,HMnO2)纳米颗粒,将其用作药物载体,实现对肿瘤的精准诊疗一体化。首先,以FDA批准的PLGA为基材构建的表面多孔PLGA(Porous PLGA,pPLGA)纳米颗粒为模板,原位还原高锰酸钾(KMnO4)在其表面生长一层MnO2,经丙酮刻蚀掉PLGA核后,便可获得表面多孔的HMnO2 NPs。装载化疗药物(Bufalin)后用血小板膜(PLTM)对其仿生包裹,得到最终产物PLTM-Bu@HMnO2纳米颗粒。经一系列的理化表征,证明了PLTM-Bu@HMnO2纳米载药颗粒的成功制备。该载体能够响应谷胱甘肽(GSH)和酸性的TME实现药物快速释放,同时所得反应产物Mn2+可作为磁共振(MR)造影剂,并且可与肿瘤内源H2O2发生类芬顿反应产生活性氧(HO·),展现出了对癌细胞高效的化学动力治疗效果。在PLTM的伪装下,载体在肿瘤部位具有明显的富集,呈现出了明显的MR成像信号。相对free bufalin和PLTM-HMnO2 NPs组,PLTM-Bu@HMnO2 NPs展现出了极强的肿瘤抑制效果,且对小鼠的主要器官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本章研究提供了一种绿色制备HMnO2纳米颗粒的方法,在对肿瘤MRI引导的精准结合治疗上发挥出了巨大的潜力。(3)Her2特异性亲合体修饰的靶向纳米载药体系用于肿瘤放化疗研究。放射治疗(Radiotherapy,RT)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起到的作用和占据的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方式之一。然而,RT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肿瘤乏氧问题。这是因为RT破坏的肿瘤细胞DNA在乏氧环境下,更有利于自我修复,从而使得实体瘤对RT产生抵抗性。通过提高实体瘤内O2含量进行RT增敏是提高对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MnO2,除了第三章介绍的三重作用外,另一个非常出色的作用是其能够催化肿瘤内源H2O2分解产生O2,缓解肿瘤乏氧,从而实现RT增敏。在本章工作中,首先通过纳米乳液组装法制备了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仿生性材料介孔聚多巴胺(Mesoporous polydopamine,mPDA)纳米颗粒,对临床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简写为Pt)装载后,再在其表面原位还原KMnO4生长一层MnO2,随后又在MnO2层表面聚合了一层PDA,得到Pt@mPDA/MnO2/PDA NPs。其中,载体最外层PDA的设计不仅为了提高载体整体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基于PDA含有丰富的活性基团便于后续的功能化修饰。接着,通过基因工程表达并纯化了特异性结合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二聚亲合体(ZHer2),经迈克尔加成或席夫碱反应偶联到了载体表面,从而赋予载体主动靶向进攻Her2阳性表达的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能力。凝胶电泳结果验证了ZHer2亲合体的成功表达。理化表征证实了具有三明治结构的Pt@mPDA/MnO2/PDA-ZHer2 NPs的制备成功,在模拟TME下,该载体可生物降解并实现了药物特异性快速释放。细胞摄取实验证明了ZHer2赋予载体靶向结合SKOV-3细胞的作用。荷瘤小鼠MR成像结果表明,相对非靶材料Pt@mPDA/MnO2/PDA NPs,靶向材料Pt@mPDA/MnO2/PDA-ZHer2 NPs在肿瘤部位呈现更强的MR信号。肿瘤组织免疫荧光分析结果表明,ZHer2对荧光标记的载药体系功能化修饰后,显着提高了载体在肿瘤内的富集量。对荷瘤小鼠的化疗结果验证了ZHer2亲合体赋予载体对肿瘤的靶向性,靶向材料对肿瘤的抑制效果显着高于非靶材料。靶向载药体系中MnO2的存在极大地增强了放疗效果,肿瘤的体积得到了显着性抑制,且显着降低了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经治疗后的小鼠肝功和肾功指标均正常,与PBS对照组小鼠没有显着性差异,从而证明了仿生性载体具备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综上,本章构建的纳米载体结合了药物靶向输送、放疗增敏、诊断以及结合治疗,展现出了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增强放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生物仿生的方法,构建了兼具低免疫原性、肿瘤主动靶向性和响应TME的纳米诊疗体系。该体系整合了化疗、化学动力治疗及放疗手段,在恶性肿瘤的精准诊疗上取得了可观的效果,这为指导临床转化,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放化疗疗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化疗对肿瘤患者的影响及防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化疗对肿瘤患者的影响及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1)医院肿瘤内科药物管理质量提升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肿瘤内科化疗药物对人体的危害
2 肿瘤内科化疗药物防护状况
3 肿瘤内科职业暴露途径
4 肿瘤内科药物防护管理措施

(2)职业接触抗癌药物护士免疫功能现状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抗癌药物对护士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管理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核心能力的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能力的概念:
    2.2 国内外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的研究现状
    2.3 国内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的探讨
    2.4 国外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的探讨
    2.5 国内外临床护理教师岗前规范化师资培训现状
    2.6 国内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现状
    2.7 小结
第三章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现状调查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资料收集
    3.4 资料分析方法
    3.5 伦理原则
    3.6 结果
        3.6.1 临床带教老师管理构架不同
        3.6.2 选拔方法及准入标准有差异
        3.6.3 资格认证方式不同
        3.6.4 培训方法及内容有差异
        3.6.5 考核方法及内容不同
    3.7 小结
第四章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初始指标建立
    4.1 文献研究
    4.2 质性研究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方法
        4.2.3 资料收集
        4.2.4 资料分析
        4.2.5 质性访谈研究结果
第五章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初始大纲建立
    5.1 研究方法
        5.1.1 课程内容
        5.1.2 培训时间及方式
    5.2 研究结果
第六章 基于核心能力的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的建立
    6.1 研究方法
        6.1.1 专家的遴选
        6.1.2 函询表内容
        6.1.3 预调查
        6.1.4 专家函询过程
        6.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6.1.6 伦理原则
    6.2 研究结果
        6.2.1 专家的基本情况
        6.2.2 专家积极程度
        6.2.3 专家权威程度
        6.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6.3 专家意见整理
        6.3.1 核心能力第一轮专家咨询
        6.3.2 培训课程大纲第一轮咨询结果
        6.3.3 第二轮专家咨询
第七章 讨论
    7.1 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分析
    7.2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指标结果分析
        7.2.1 核心能力指标的选取特点及优势
        7.2.2 核心能力指标内容分析
    7.3 肿瘤专科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规范化师资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结果分析
        7.3.1 培训课程大纲的内容分析
        7.3.2 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意义
第八章 小结
    8.1 主要结论
    8.2 本研究的创新性
    8.3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抑制Rac1减轻小鼠放射性肺损伤并增敏肺癌放疗的作用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一、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率不容忽视,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二、Rac1可能参与放射性损伤的主要发病机制
        (一)Rac1参与调控氧化应激过程
        (二)Rac1与TGF-β关系密切
        (三)Rac1与DNA损伤修复有关
    三、Rac1参与肿瘤形成与进展的多个方面,参与肿瘤治疗抗性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一)实验动物
        (二)实验细胞系
        (三)放射源
        (四)试剂
        (五)仪器
    二、方法
        (一)动物实验
        1、动物基本处理
        2、放射性肺损伤小鼠模型
        3、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
        4、Masson染色
        5、TUNEL染色
        6、裸鼠皮下荷瘤
        7、小鼠肺部原位荷瘤
        (二)细胞实验
        1、细胞常规处理
        2、CCK-8细胞增殖活力检测
        3、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检测
        4、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检测
        5、流式细胞仪EDU法细胞增殖检测
        6、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
        7、Rac1敲除细胞系构建
        8、Trp53inp1 过表达细胞系构建
        9、转录组测序
实验结果
    一、抑制Rac1减轻小鼠放射性肺损伤
    二、抑制/敲除Rac1可保护正常肺上皮细胞的放射性损伤
        (一)抑制Rac1减轻正常肺上皮细胞放射性损伤
        1、抑制Rac1 对小鼠肺上皮细胞系MLE-12 的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
        2、抑制Rac1 减少MLE-12 细胞放射后凋亡
        (二)敲除Rac1 与药物抑制相似,可减轻MLE-12 细胞照射后损伤
        1、Rac1 慢病毒干扰sh RNA载体构建与干扰效率筛选
        2、敲除Rac1 可减少MLE-12 照射后细胞凋亡
        3、敲除Rac1 可逆转照射引起的MLE-12 细胞周期阻滞
        4、敲除Rac1 减轻MLE-12 细胞照射后DNA损伤
        (三)敲除Rac1相关差异基因筛选
        1、敲除Rac1 与阴性对照组的有参转录组测序(RNA-seq)
        2、Rac1相关差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四)过表达Trp53inp1 可部分逆转敲除Rac1对MLE-12 的辐射保护作用
        1、过表达Trp53inp1 可部分逆转敲除Rac1对MLE-12 照射后细胞凋亡的减少
        2、Trp53inp1 过表达对MLE-12 细胞周期的影响
        3、Trp53inp1 过表达对MLE-12 照射后DNA损伤的影响
    三、抑制/敲除Rac1可增敏放射对小鼠肺癌细胞的损伤
        (一)抑制Rac1可增敏放射引起的小鼠肺癌细胞损伤
        1、抑制Rac1促进小鼠肺癌细胞照射后凋亡
        2、敲除Rac1 与给药相似,可增敏放射对LLC细胞的损伤效应
        (二)过表达Trp53inp1 对小鼠肺癌细胞的影响
        1、过表达Trp53inp1 可协同敲除Rac1 的促凋亡效应,对小鼠肺癌细胞周期及增殖活力无明显影响
        2、过表达Trp53inp1对LLC凋亡及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
    四、抑制/敲除Rac1对正常肺上皮细胞与肺癌细胞差异作用的机制探讨
        (一)小鼠肺癌细胞Rac1过表达
        (二)小鼠肺癌细胞Rac1突变
        (三)肿瘤细胞Trp53inp1 表达量显着低于正常肺上皮细胞
    五、在体验证抑制/敲除Rac1对肿瘤及正常肺组织的影响
        (一)敲除Rac1显着抑制裸鼠皮下荷瘤的肿瘤生长
        (二)敲除Rac1显着抑制小鼠肺部原位荷瘤的肿瘤质量
        (三)抑制Rac1可减轻未荷瘤对侧肺的放射性损伤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放射性肺损伤研究进展及与Rac1的关系
    一、放射性肺损伤研究进展
        (一)简介
        (二)RILI的病理生理过程
        (三)RILI的病理生理机制
        (四)RILI的危险因素
        (五)RILI的临床诊断
        (六)RILI的干预手段与防治措施
    二、Rac1用于防治放射性损伤的前景
        (一)Rac1可能参与放射性损伤的主要发病机制
        (二)Rac1参与肿瘤形成、进展及治疗抗性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5)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
2 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现状和问题
    2.1 防护知识淡薄
    2.2 管理者对管理和重视不足
    2.3 硬件配套设施不完善
    2.4 肿瘤科室工作过度,护士压力大
3 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完善对策
    3.1 职业安全教育及培训
    3.2 建立规范管理制度,重视管理
    3.3 硬件配套设施配备完善
    3.4 实行人性化管理措施
4 结论

(6)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近期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情况
    3.2 近期疗效判定
    3.3 ~(125)Ⅰ粒子植入术前后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
    3.4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术后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变化情况
    3.5 治疗前后 KPS 评分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
    3.6 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3.7 并发症统计
    3.8 典型病例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本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论着发表及获奖情况
致谢

(7)安罗替尼联合高氧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对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研究背景
    二、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实验设计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安罗替尼和Carbogen联和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裸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
    三、实验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六、结论
    References
第二部分 安罗替尼和高氧联合放射治疗对A549肺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三、实验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六、结论
    References
第三部分 安罗替尼联合Carbogen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临床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二、临床资料与设备材料
    三、临床研究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六、结论
    References
总结和展望
    一、主要成果
    二、创新点
    三、不足之处
    四、展望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乏氧微环境与放疗敏感性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编专着等情况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8)125I粒子植入放疗辅助治疗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眼眶横纹肌肉瘤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9)升陷汤干预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一览表
引言
实验研究
技术路线图
实验一 升陷汤含药血清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1.实验材料
        1.1 细胞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药物
        1.4 主要实验试剂
        1.5 主要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药液配置与剂量计算
        2.2 细胞培养
        2.3 含药血清的制备
        2.4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3.结果
    4.小结
实验二 升陷汤干预人肺腺癌A549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
    1.实验材料
        1.1 细胞
        1.2 实验动物
        1.3 实验药品
        1.4 主要试剂及配置方法
        1.5 实验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移植瘤裸鼠模型构建方法
        2.3 分组方法及给药方法
        2.4 实验取材
        2.5 观察指标与方法
    3.统计方法
    4.结果
        4.1 一般情况观察
        4.2 裸鼠体重变化情况
        4.3 成瘤情况观察
        4.4 肿瘤生长情况
        4.5 瘤体病理组织学观察
        4.6 裸鼠血清样本中TNF-α及HIF-1α的测定
    5.小结
        5.1 成瘤情况
        5.2 升陷汤干预A549裸鼠及移植瘤情况
讨论
    1.对肺腺癌实验模型的探讨
    2.升陷汤干预肺腺癌的有效性
        2.1 升陷汤中单味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2.2 升陷汤干预肺腺癌的有效性评价
    3.对肺腺癌的中医认识
        3.1 析研肺癌的中医病理生理
        3.2 大气下陷是肺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
        3.3 升陷汤对肺腺癌的因机证治
    4.升陷汤干预肺腺癌细胞增殖的科学性
        4.1 升陷汤含药血清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抑制作用
        4.2 升陷汤对人肺腺癌A549裸鼠移植瘤的抑制效应
        4.3 升陷汤干预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增殖的相关因子
    5.从大气下陷理论探析肺腺癌的临床运用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肺癌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1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仿生响应性纳米载药体系用于肿瘤精准诊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肿瘤微环境特征及对肿瘤治疗的指导
        1.2.1 肿瘤乏氧及血管再生
        1.2.2 肿瘤酸性微环境
        1.2.2.1 pH敏感性键断裂型载体
        1.2.2.2 pH响应构象变化型载体
        1.2.2.3 pH响应表面电位转变型载体
        1.2.3 肿瘤微环境氧化还原态
        1.2.4 肿瘤间质
        1.2.5 肿瘤特异性蛋白的表达
    1.3 生物仿生纳米体系
        1.3.1 红细胞膜仿生体系
        1.3.2 血小板膜仿生体系
        1.3.2.1 血小板膜仿生用于受损血管的特异性粘附
        1.3.2.2 血小板膜仿生纳米载体用于抗肿瘤药物靶向递送
        1.3.2.3 血小板膜仿生体系用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靶向治疗
        1.3.3 白细胞膜仿生体系
        1.3.3.1 中性粒细胞膜仿生体系
        1.3.3.2 巨噬细胞仿生体系
        1.3.3.3 NK细胞仿生体系
        1.3.4 其他细胞膜仿生体系
        1.3.5 聚多巴胺仿生纳米体系
    1.4 本论文课题的提出、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课题的提出
        1.4.2 研究内容
        1.4.3 本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血小板膜仿生包裹的PLGA基纳米颗粒用于抗肿瘤药物靶向递送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2 CS-PLGA的合成
        2.2.3 CS-pPLGA/Bu NPs的制备和表征
        2.2.4 PLTM的提取
        2.2.5 PLTM-CS-pPLGA/Bu NPs的制备与纳米载体表征
        2.2.6 免疫蛋白质印迹检测
        2.2.7 体外药物释放
        2.2.8 MTT分析
        2.2.9 细胞摄取实验
        2.2.10 血液相容性分析
        2.2.11 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
        2.2.12 小动物活体成像
        2.2.13 免疫荧光分析
        2.2.14 体内抗肿瘤实验及生物安全性考察
        2.2.15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S-PLGA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3.2 PLTM仿生包裹纳米载体
        2.3.3 载药及药物释放
        2.3.4 MTT分析
        2.3.5 细胞摄取实验
        2.3.6 血液相容性分析
        2.3.7 材料在荷瘤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2.3.8 体内抗肿瘤作用
        2.3.9 生物安全性考察
        2.3.10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血小板膜仿生伪装的载药中空MnO_2纳米颗粒用于肿瘤磁共振成像引导的化学/化学动力结合治疗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2 PLTM-Bu@HMnO_2 NPs的制备
        3.2.3 分析与表征
        3.2.4 载体响应pH和GSH降解和体外药物释放性能研究
        3.2.5 载体介导类芬顿反应的发生及对GSH的消耗
        3.2.6 体外磁共振成像
        3.2.7 胞内HO·检测
        3.2.8 细胞毒性分析
        3.2.9 PLTM-HMnO_2 NPs的胞内摄取考察
        3.2.10 血液相容性分析
        3.2.11 肿瘤模型的建立
        3.2.12 体内MR成像
        3.2.13 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生物分布分析
        3.2.14 免疫荧光分析
        3.2.15 体内抗肿瘤效果和生物安全性评价
        3.2.16 数据统计
    3.3 结果与讨论
        3.3.1 Bu@HMnO_2 NPs的制备与表征
        3.3.2 PLTM仿生包裹纳米载体
        3.3.3 体外降解和药物释放实验
        3.3.4 类芬顿反应介导HO·的产生及体外MR成像考察
        3.3.5 胞内ROS检测
        3.3.6 细胞对载体的摄取评价
        3.3.7 细胞毒性分析
        3.3.8 血液相容性分析
        3.3.9 体内MR成像
        3.3.10 药物代谢动力学和体内组织分布评估
        3.3.11 免疫荧光分析
        3.3.12 体内化学/化学动力结合治疗
        3.3.13 生物安全性考察
        3.3.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Her2特异性亲合体修饰的靶向纳米载药体系用于肿瘤放化疗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4.2.2 介孔聚多巴胺纳米颗粒(m PDA NPs)的制备及药物负载
        4.2.3 Pt@mPDA/MnO_2/PDA三明治结构纳米颗粒的制备
        4.2.4 Her2 特异性亲合体Z_(Her2) 的制备
        4.2.4.1 重组亲合体Z_(Her2)的表达质粒pQE30-Z_(Her2)及表达菌株M15-pQE30-Z_(Her2)构建
        4.2.4.2 亲合体Z_(Her2)的表达
        4.2.4.3 Z_(Her2)的纯化
        4.2.4.4 FAM对 Z_(Her2) 的荧光标记
        4.2.5 Z_(Her2)对Pt@mPDA/MnO_2/PDA NPs的靶向修饰
        4.2.6 测试与表征
        4.2.7 载体响应GSH和H2O_2降解和药物释放性能研究
        4.2.8 体外溶解氧检测
        4.2.9 细胞摄取实验分析
        4.2.10 细胞毒性分析
        4.2.11 肿瘤模型的建立
        4.2.12 体内MR成像和组织分布分析
        4.2.13 免疫荧光分析和生物电镜观察
        4.2.14 体内化疗对肿瘤的抑制
        4.2.15 化学-放射结合治疗
        4.2.16 HIF-1α染色
        4.2.17 数据统计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t@mPDA/MnO_2/PDA NPs的制备与表征
        4.3.2 体外生物响应性降解及药物释放
        4.3.3 Z_(Her2)的表达纯化及理化性质
        4.3.4 Z_(Her2)与Her2 阳性表达细胞的特异性结合及介导癌细胞对载体增强摄取作用
        4.3.5 细胞毒性分析
        4.3.6 体内MR成像和体内组织分布
        4.3.7 免疫荧光分析和肿瘤组织生物电镜观察
        4.3.8 体内靶向化疗
        4.3.9 化学-放射结合治疗
        4.3.10 HIF-1α染色
        4.3.11 生物安全性考察
        4.3.12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附录 :论文主要缩写词
致谢

四、化疗对肿瘤患者的影响及防护(论文参考文献)

  • [1]医院肿瘤内科药物管理质量提升的实践与思考[J]. 王超,李小芳.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14)
  • [2]职业接触抗癌药物护士免疫功能现状评估[D]. 黄超.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核心能力的肿瘤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大纲的研究[D]. 刘欣. 山东大学, 2020(04)
  • [4]抑制Rac1减轻小鼠放射性肺损伤并增敏肺癌放疗的作用与机制[D]. 安妮.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5]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J]. 于博. 中国卫生产业, 2020(16)
  • [6]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近期疗效比较[D]. 易芬.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安罗替尼联合高氧改善肿瘤乏氧微环境对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研究[D]. 林宇. 苏州大学, 2020(06)
  • [8]125I粒子植入放疗辅助治疗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观察[D]. 庞旭. 郑州大学, 2020(02)
  • [9]升陷汤干预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效应研究[D]. 李晓红.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仿生响应性纳米载药体系用于肿瘤精准诊疗研究[D]. 王海军. 东华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化疗对肿瘤患者的影响及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