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特种棉新系列玉棉688

优质特种棉新系列玉棉688

一、优质专用棉花新品系豫棉688(论文文献综述)

李娟[1](2021)在《基于关联分析定位与陆地棉脱叶剂敏感性相关位点》文中提出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检测与陆地棉脱叶剂敏感性显着相关的SNP位点,筛选出与脱叶剂敏感性相关的候选基因,为机采棉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由334份陆地棉种质资源构成的自然群体为研究材料,通过高通量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开发SNP位点,对该自然群体进行群体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同时分2年2点(2018年和2019年,新疆石河子市和新疆五家渠市)对脱叶剂敏感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利用R3.6.1软件对19个表型性状在4环境的稳定性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运用EMMAX软件基于MLM(P+K)模型对脱叶剂敏感性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合基因功能注释和SNP单倍型分析,进而筛选出与脱叶剂敏感性相关的候选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测序数据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共检测到2366003个SNP和137361个In Del,每1 kb平均有1.06个SNP,每1 kb平均有0.07个In Del,其中SNP数目最多的是A08染色体,为256991个;SNP数目最少的是D04染色体,为32644个。共有37108个SNPs和822个In Del位于基因编码区,其中造成非同义突变的SNPs有17560个,造成移码突变的In Del 816有个,造成编码丢失或编码终止等重大影响的变异有542个。大约有82%的突变发生在基因间区,仅有14%的突变发生在基因上游或下游。2.基于2366003个SNP进行群体结构及亲缘关系分析,将334份陆地棉品种(系)分成2个亚群。3.基于19个表型性状在4环境下BLUP的表型数据综合分析,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02%-1.88%;遗传力的变化范围为0.00-0.89。其中7个与脱叶剂敏感性相关的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0.14%-1.88%,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00-0.69。4.通过GWAS分析,在p=3.99×10-6阈值条件下,从A08、A09和D11号染色体上共鉴定到3个与脱叶剂敏感性相关的基因,即Ghi_A08G14871、Ghi_A09G11721和Ghi_D11G05221。对这3个与脱叶剂敏感性相关基因分别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3个基因的不同单倍型脱叶剂敏感性之间存在极显着差异,Ghi_A08G14871中包含非同义突变8_125084770_SNV(T/A),携带AA(突变)基因型的材料,其吐絮率极显着高于携带TT(参考)基因型的材料;Ghi_A09G11721中包含非同义突变9_79668969_SNV(TA/T),携带TT(突变)基因型的材料,其吐絮率极显着高于携带TATA(参考)基因型的材料;Ghi_D11G05221中包含非同义突变24_9433534_SNV(T/C),携带CA(突变)基因型的材料,其脱叶率极显着高于携带TC(参考)基因型的材料。结合基因功能注释发现,Ghi_A08G14871的拟南芥同源基因是AtGC1,与高尔基体形成有关;Ghi_A09G11721的拟南芥同源基因是AtASPG1,在拟南芥中,AtASPG1基因参与脱落酸(ABA)介导的胁迫响应,在拟南芥中ABA诱导ASPG1基因的表达;Ghi_D11G05221拟南芥同源基因是AtCYSC1,它不但是编码-氰丙氨酸合成酶,还是氰化物解毒途径的一部分,氰化物是乙烯合成途径的副产物,在拟南芥中,AtCYSC1基因参响应生物胁迫调节自身表达量,该基因突变会导致无根毛的表型。

王宁[2](2021)在《基于产量、品质性状的陆地棉优异种质筛选》文中认为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主要的纺织工业原材料。棉纤维约占全球使用纤维的35%,提高棉花产量与纤维品质是主要的棉花育种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内棉纺织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进一步基于产量和品质性状鉴定与评价陆地棉种质资源是当前棉花育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来自中国、哥斯达黎加、巴基斯坦、保加利亚、澳大利亚、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乌兹别克斯坦、法国、吉尔吉斯斯坦、墨西哥、马里和肯尼亚13个国家的978份棉花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对铃重、子指、衣分、纤维长度、整齐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短纤维率等8个性状进行了鉴定与评价,最终筛选出产量相关性状和品质性状优异的种质资源材料22份,可作为今后棉花育种工作的亲本资源。主要结果如下:1、由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得出,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子指(15.00%),其次是铃重(13.93%),衣分的变异系数最小(11.70%)。表明在产量相关性状中改良潜力最大的是子指;在品质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短纤维率(13.31%),其次是断裂比强度(10.20%),第三是马克隆值(8.79%),再次是纤维长度(6.53%),最后是整齐度(1.72%),说明短纤维率改良潜力最大。2、相关分析表明:铃重与子指、纤维长度、整齐度和断裂比强度呈极显着正相关;衣分与马克隆值之间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子指与纤维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呈极显着正相关;纤维长度与整齐度和断裂比强度呈极显着正相关;整齐度与断裂比强度之间都呈极显着的正相关性;断裂比强度与铃重、子指、纤维长度、整齐度都呈极显着的正相关性;短纤维率与马克隆值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90.24%。3、利用离差平方和聚类法构建聚类树状图,根据8个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将978份种质资源划分为6个类群,其中前三个类群包含了大部分种质。第Ⅰ类群是最大的类群,共有793份种质,典型特征是衣分均值最高。第Ⅱ类群共有51份种质,各个性状的平均值都较低,属于产量相关性状和品质性状较差的类群,但是铃重、衣分的变异系数较大;第Ⅲ类群有131份种质,表现特征为长纤维、大铃、断裂比强度较高,马克隆值较好,是各性状表现最好的类群。4、共鉴定出铃重大于6.2g的种质113份;衣分在40%以上的有109份;纤维长度在30 mm以上的有480份;断裂比强度在30 cN/tex以上的有466份;马克隆值达到A级标准的有25份。综合性状较好的22份种质分别为:中R014121、中棉所14号、MSCO-12、鲁无16、中0548、哥利格35-W、布哈拉6号、河大65-125、波棉3号(“1”式)、无酚1号、石无107、无极一枝花、冀91-28、孝2168、河无309、黑山棉1号、宁棉18号(华东6555)、70-24、八农212、中无268、苏棉11号、辽无354。基于以上结果,得出本试验结论:基于表型性状为棉花新品种选育提供优异亲本;产量相关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本研究共筛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优异种质22份,对棉花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权月伟,唐光雷,米换房,翟雷霞,李继军,李文蕾[3](2016)在《河北省低酚棉育种研究进展及综合利用》文中指出通过对棉花育种行业的了解和查阅有关资料,回顾了国内外低酚棉育种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河北省低酚棉育种的发展优势及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低酚棉在饲料、食品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情况。目的是促进河北省低酚棉新品种的推广,以应对河北省棉花种植结构调整。

许鸿越[4](2014)在《棉属栽培种棕色棉遗传多样性和表型性状关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利用来源于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37份陆地棉、13份海岛棉以及27份亚洲棉等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种质资源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并利用170对SSR引物对不同彩色棉品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对群体结构进行分析,对农艺性状与分子标记进行关联分析。对三个栽培棉种比较可发现,纤维品质性状的差异各有不同。海岛棉马克隆值变异大,陆地棉比强度变异较大,而亚洲棉的伸长率变异很大。黄萎病发病率在三个栽培种中都呈现很大的差异,而色泽度的三个指标中R+G/B的差异最大。根据材料农艺性状分析可划分为七大类,其中亚洲棉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包括江苏太仓羊毛光子三个品种。第二大类江宁紫花光子、安徽阜阳紫色小花等24的品种。海岛棉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包括E24-33891、E24-33892等均来自国外。第二大类包含Ⅱ15-3460,等九个品种。陆地棉分为六个大类:第一大类包括苏棉9号等80个品种;第二大类包括石河子H216等四个品种;第三大类包括红叶棕绒棉等六个品种;第四大类包括长德184等17个材料;第五大类只有一个品种;第六大类包括紫红叶绿籽、紫色美棉等28个品种。在包含彩色棉的三大栽培棉群体实验材料中,利用170对多态性位点共检测到1036个等位基因变异,其中有多态性的等位基因923个,平均每个SSR位点有5.43个,变化范围为1-10。其中多态性等位基因数为6的SSR位点较多,有29个。位点多态性信息量(PIC)的变化范围为0.56-0.93,PIC在0.85以上的多态性SSR位点为122个。对所有材料进行SS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亚洲棉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分为二小类第一小类均为棕色亚洲棉,耐盐性比较差。第二小类共4个品种,其中三个个品种是来自贵州的棕色棉。第二大类分为两小类:第一小类,均来自贵州附近的地区,具有良好的耐旱性。第二小类是产自山东与河北的棕絮小笨花,石系亚1号,这两个品种同样具有良好的耐旱性。第三大类源产于美国的鸡脚叶棉,抗倒伏性好。海岛棉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七个品种,分别来源于中国江苏与俄罗斯。第二大类有E24-33891等4个品种。第三大类两个品种,来自俄罗斯以及新疆巴音郭楞州。陆地棉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有3个品种,分别产自俄罗斯、巴基斯坦和美国,这三个品种衣分较其他国内彩色棉高。第二大类共133个品种,可分为两小类。其中第一小类7个品种;第二小类分为A、B两类。使用TASSEL软件中的混合线性模型(MLM)在P<1×10-2水平,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LM)进行的相关分析中,在陆地棉中得到与11个性状相关联的标记23个,其中与断裂比强度相关的标记3个,与果枝数和铃数相关的标记分别为2个和3个,与马克隆值、伸长率、整齐度和株高相关的标记各有1个,与发病率相关的标记有3个,发现与色泽度相关的标记1个;在海岛棉群体得到与5个性状关联的17个标记,其中与发病率相关的标记有9个,与衣分相关的标记1个,与色泽度相关的标记有4个;在亚洲棉中中检测到与8个性状关联的15个标记位点,发现色泽度、发病率、马克隆值各有1个标记与之相关,衣分与株高各有2个相关标记,比强度与籽棉重各有3个相关标记。在三个群体中与彩色棉纤维色泽度相关的标记位点一共发现有6个,分别是CIR51-4、 BNL1421-2、 BNL2656-2、DPL570-2、 GH268-6和TMB131-1。可见关联分析对研究彩色棉色泽度等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可以为深入了解彩色棉相关功能基因打下基础,而且对彩色棉育种工作也有一定意义。

孔永波[5](2012)在《河南省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中共中央、国务院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明确指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去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体系,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发展,用现代可发展思想引领农业。可见,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努力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粮食生产在全国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河南省又是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占河南省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难题。河南省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河南省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粮食增产难度大、产业体系结构不合理、现代农业建设缓慢、科技水平低等挑战和问题。2011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原经济建设区,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集中力量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巩固提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建设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从河南的现实而言,农业产业体系不够优化问题突出,是制约“三农”问题的最大症结,也是经济社会诸多矛盾最突出的聚焦点。本文在研究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构成、特征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农业产业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在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用调查分析、比较研究、综合分析等方法,阐述了河南农业产业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传统农区不断改造主导产业,城市周边积极探索新型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推广“龙头带动、政府撬动、农民行动”的“三动”模式,以及从鼓励农业生产规模化,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等方面优化河南省农业产业体系。本文研究结果对河南省优化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作用。

宋建中,姜艳丽,解翠萍,皇甫张龙,胡晓丽[6](2010)在《短季棉品种的遗传改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我国选育的不同时期、不同生态型的典型短季棉品种,在黄河流域棉区夏直播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比较,研究我国短季棉品种的遗传改良效果及进展,并研究不同生态型品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我国短季棉品种的遗传改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品种的早熟性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丰产性、抗病性、抗虫性、纤维品质等都有很大的提高和改良,育种的技术也不断进步,促使了短季棉品种的遗传改良,而一些性状仍需加以改进和提高,尤其是品种的适应性。春播型品种在夏直播的条件下,生态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进行"一种两用"夏直播时,要予以注意。同时指出,今后短季棉育种要注重新种质的应用及开拓研究应用新的育种技术。

唐中杰[7](2009)在《河南省棉花生产与品种遗传改良研究》文中提出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植棉大省,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符合棉花生长发育要求,利于棉花生长。河南棉花生产一直稳步发展,面积虽有起伏,但一直稳定在70万公顷左右,占全国棉花播种面积的1/6,皮棉总产接近100万吨。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有关棉花生产和品种改良的基础上,以河南省棉花生产发展历程着手,对我省棉花生产发展优势及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指出河南省棉花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在曲折中前进,呈波浪式发展,生产布局不断集中、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不断增加。优良品种的推广对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河南省棉花生产发展历程表明,品种改良是我省棉花生产从低水平到跻身国内先进行列的支撑点。1、产量性状遗传改良河南省近30年棉花品种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均有稳定的上升趋势,分别以每年18.8773kg/hm2/year、5.2671 kg/hm2/year和6.8239 kg/hm2/year的年增长率提高,其中籽棉产量年增长达显着水平,三个棉花产量组分性状的贡献大小依次是:株铃数>衣分>铃重,株铃数的贡献率最高。2、抗病性遗传改良河南省近30年棉花品种枯萎病指以每年0.2480的显着速度增加,黄萎病指以每年0.9679的速度增加,枯黄萎病在河南省棉花生产上的危害依然严峻。主要是近年来一些棉花新品种的抗病性差和棉农的一些不良耕作习惯所致。3、纤维品质遗传改良河南省近30年棉花品种绒长、比强度、马克隆值分别以每年0.0136mm、0.1159 cN/tex和0.0161的速度增长,其中纤维比强度和细度的变化达显着水平;品种改良应重视纤维品质各主要指标的协调,兼顾品质与产量、品质与早熟性之间的关系。4、棉花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霜前花率、株铃数、铃重、衣分、株高和果枝数与皮棉产量之间成极显着正相关,影响力大小为:株铃数>果枝数>霜前花率>衣分≥株高>铃重,提高霜前花率、株铃数、铃重、衣分、株高和果枝数,可有效增加棉花皮棉产量;生育期、子指以及密度与皮棉产量成负相关,生育期长、子指和密度大不利于皮棉产量的提高。为进一步促进我省棉花育种工作的发展,带动我省棉花生产步出困境,必须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对常规育种技术进行改造升级,集成一套高产、优质、抗病虫和抗逆的棉花综合育种技术体系,创造各种类型的优异新材料,培育高产、优质、广适性棉花新品种,才能整体促进我省棉花生产的发展。

张东林[8](2007)在《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与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也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棉花年生产能力在500万吨以上,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20%以上,棉花消费量占世界的25%。同时我国又是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创汇大国,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4.7%。说明我国是棉花大国,纺织大国,但从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来看,与棉花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其实质性问题是棉花质量,质量是提高棉花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加入WTO后我国棉花生产所面临就是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棉花市场,对棉花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纺织工业对棉花质量和棉纤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为了不断提高棉花产量,增加棉花经济效益作出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显着成效。我国棉花质量也经不断努力也有较大提高,有的指标处在世界中上水平,但目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三丝”、高品质棉缺乏、霜后花比重较大等,对棉纺工业的影响越来越大,难以满足棉纺工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面临着全面提高棉花质量的重大任务,应在不断提高产量的同时,促进优质棉花生产,全面提高我国棉花品质。开封市地处中原,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符合棉花生长发育要求,利于棉花生长,是全国棉花生产优势区域之一。2006年播种面积达到了126.6万亩,占开封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1.48%。多年来,发展优质棉花生产,全面提高了开封市优质棉花质量,增强了优质棉花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棉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以国内外棉花生产特别是我国优质棉花生产状况为背景,对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的种植历史、种植布局、品种状况及品质状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指出了当前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棉花品种多、乱、杂问题比较严重;二是棉农植棉规模小,形不成区域化种植;三是优质难于优价;四是农技配套措施难以到位、棉花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五是群众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优质棉生产认识不够;六是棉花生产投资力度减弱,生产后劲不足。并就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稳步发展的对策措施:一是制定扶持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生产后劲;二是抓好关键环节,提升棉花质量;三是恢复棉花面积、优化区域布局;四是积极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逐步扩大经营规模;五是抓好服务创新,提高系统管理能力。文章强调要提高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棉花生产、采摘、收购、加工等五一节上采取系统的、综合的配套措施,全面促进开封市优质棉花可持续发展。

邢宏宜[9](2005)在《优质多抗高产棉花新品种选育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主要研究了①杂种世代不同环境压力胁迫下的选择效应;②杂种后代稳定材料大群体高强度选择压力下的连续选择效果;③复交转育抗虫基因方法与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世代材料,在各环境因素的组合压力胁迫下,即最佳微生态环境和多因素逆境的交替胁迫下,在丰富的遗传背景下,连续选择大群体,使各类潜伏基因得到充分表达,最终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基因型。本试验独创的“优生境——逆境”交替选择的方法,通过田间实践育成优质多抗高产棉花品种陕4080,全国区试(黄河流域含新疆棉区共8省、区,20点次)结果,比对照中12超产霜前皮棉23.0%,抗枯萎、耐黄萎、耐旱碱、中抗棉铃虫,2000年通过陕西省审定。将陕4080在病圃连续种植、大强度棉铃虫压力下选择,育成抗病、虫品种陕2365,将中抗棉铃虫、耐黄萎病提高到高抗棉铃虫,抗黄萎,2005年通过陕西省审定。 通过转基因材料和陕4080杂交,F1再与优质种质中206复交的方法,连续大群体进行标记基因的卡那霉素测定,育成转基因抗虫棉品系陕204,品质超过国家农业部2003-2007年育种目标,陕西省区试霜前皮棉产量比对照美棉33B超产23.16%,居试验首位,协调了抗虫、抗病、抗逆、优质、丰产的关系,实现转基因抗虫棉的遗传改良。2005年3月已报农业部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办公室,申请在陕西省的生产应用。

马玄,金山[10](2004)在《新疆棉花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文中提出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围绕畜牧业的发展,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形势下,通过对棉花生产现状的概述,深入分析了新疆棉花生产及产业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新疆棉花产业的建议。

二、优质专用棉花新品系豫棉688(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优质专用棉花新品系豫棉688(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关联分析定位与陆地棉脱叶剂敏感性相关位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机采棉产生背景以及推广应用现状
        1.2.2 机采棉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3 脱叶剂在机采棉中的应用
        1.2.4 不同棉花品种对脱叶剂敏感性差异研究进展
        1.2.5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挖掘棉花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应用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田间试验设计
    2.3 研究方法
        2.3.1 表型性状鉴定及统计分析
        2.3.2 全基因组重测序检测SNP及基因型分析
        2.3.3 群体结构与亲缘关系分析
        2.3.4 脱叶剂敏感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3.5 候选基因单倍型分析
        2.3.6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表型数据结果与分析
        3.1.1 脱叶剂敏感性及重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变异及遗传力分析
        3.1.2 重要农艺性状在多环境的变化趋势
        3.1.3 脱叶剂敏感性及重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3.1.4 脱叶剂敏感性及重要农艺性状环境间的相关性分析
    3.2 基因型数据分析
        3.2.1 基因型数据分析及变异鉴定
        3.2.2 群体结构与主成分分析
    3.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单倍型分析
        3.3.1 脱叶剂敏感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3.2 候选基因单倍型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表型性状的鉴定
    4.2 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增加了标记密度以及定位的精度
    4.3 群体结构的分析方法
    4.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2)基于产量、品质性状的陆地棉优异种质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陆地棉产量性状研究进展
    1.2 陆地棉品质性状研究进展
    1.3 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1.4 陆地棉种质资源的研究
        1.4.1 陆地棉种质资源的概述
        1.4.2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
        1.4.3 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1.4.4 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1.5 陆地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1.5.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1.5.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田间试验设计
    2.3 统计分析方法
        2.3.1 描述性统计
        2.3.2 基于欧式距离的聚类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试验材料主要产量、品质性状表现和分析
        3.1.1 主要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3.1.2 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3.2 试验材料主要产量、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2.1 试验材料主要产量、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
        3.2.2 试验材料主要产量、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2.3 试验材料主要产量、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2.4 试验材料主要产量、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3.3 试验材料主要产量、品质性状的优异种质筛选
        3.3.1 根据主要产量相关性状进行筛选的结果
        3.3.2 基于主要品质性状的优异种质筛选
        3.3.3 基于主要产量、品质性状的优异种质筛选
        3.3.4 综合鉴定、筛选优异种质结果
4 讨论
    4.1 基于表型性状为棉花新品种选育提供优异亲本
    4.2 产量相关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
    4.3 本研究对棉花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4.4 对于未来陆地棉种质资源研究的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
致谢

(4)棉属栽培种棕色棉遗传多样性和表型性状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彩色棉种质资源类型及其遗传多样性
        1.1.1 彩色棉简介
        1.1.2 彩色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1.1.3 国外彩色棉的研究情况
        1.1.4 国内彩棉的研究状况
    1.2 分子标记技术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2.1 分子标记技术
        1.2.2 不同的分子标记方法及其特点
        1.2.3 SSR 分子标记在彩色棉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
    1.3 关联分析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1.3.1 关联分析的基础---连锁不平衡
        1.3.2 连锁不平衡衰减
        1.3.3 关联分析简介
        1.3.4 关联分析的基本方法
        1.3.5 关联分析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设计
    2.2 农艺性状调查与数据统计标准
    2.3 SSR 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2.3.1 使用的 SSR 引物
        2.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3 DNA 的提取与检测
        2.3.4 引物的筛选
        2.3.5 PCR 扩增反应
        2.3.6 SSR- PCR 反应产物的检测
        2.3.7 SSR 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2.4 表型性状与 SSR 标记的关联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栽培种彩色棉种质表型性状分析
        3.1.1 实验材料的表型差异
        3.1.2 基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3.1.3 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2 彩色棉种质资源 SSR 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3.2.1 SSR 标记多态性分析
        3.2.2 不同栽培种种质间的 SSR 遗传差异比较
        3.2.3 SSR 聚类分析
    3.3 彩色棉表型性状与 SSR 标记的关联分析
        3.3.1 群体结构分析
        3.3.2 关联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彩色棉的表型多样性
    4.2 彩色棉的 SSR 标记多样性
    4.3 彩色棉表型性状与 SSR 标记的关联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5)河南省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成与特征
    2.1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内涵
    2.2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成
    2.3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特征
3 河南省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的背景与现状
    3.1 河南省农业概况
    3.2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农业的发展方向
    3.3 河南省农业产业体系的状况分析
4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4.1 提升的思路
    4.2 鼓励农业生产规模化
    4.3 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4.4 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
    4.5 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4.6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河南省棉花生产与品种遗传改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棉花生产概述
        1.1.1 世界棉花生产
        1.1.2 我国棉花生产
    1.2 我国棉花品种遗传改良状况
        1.2.1 棉花产量性状改良研究进展
        1.2.2 棉花品质性状改良研究进展
        1.2.3 棉花产量与品质性状间关系的演变研究
        1.2.4 棉花抗病性改良研究进展
        1.2.5 转基因抗虫棉研究进展
    1.3 我国棉花品种遗传改良的成就和不足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河南省棉花生产形势研究
    2.1 河南省棉花生产在全国的位置和比重
    2.2 河南省棉花的生产优势
        2.2.1 河南是全国棉花生产优势区域之一
        2.2.2 植棉历史悠久,棉花生产相对稳定
        2.2.3 人力资源优势明显,植棉比较效益高
        2.2.4 河南省具有信息区位优势
        2.2.5 河南省具有产业化基础
    2.3 河南省棉花生产发展历程
        2.3.1 第一个快速发展和稳定阶段(1949~1960年)
        2.3.2 波动剧烈的时期(1961~1981年)
        2.3.3 波动中快速发展的阶段(1982~1992年)
        2.3.4 稳步递减阶段(1993~2000年)
        2.3.5 恢复性增长阶段(2000~2007年)
        2.3.6 滑坡阶段(2007年至今)
    2.4 河南省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
        2.4.1 生产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
        2.4.2 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
        2.4.3 生产波动大,总产徘徊不前
        2.4.4 品质结构单一,质量问题突出
        2.4.5 枯黄萎病发生依然严重,次生害虫危害逐年增大
        2.4.6 国家缺乏对棉花的优惠政策,植棉比较效益差
        2.4.7 科研经费和人才严重短缺,生产技术的老化
        2.4.8 资源制约发展,增产难度加大
        2.4.9 棉田污染加重,环保压力增大
        2.4.10 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削弱了棉花生产的发展
    2.5 品种改良对河南省棉花生产的促进作用
        2.5.1 不同历史时期河南省棉花研究进展及其成就
        2.5.2 近期河南省棉花生产代表品种介绍
    2.6 小结与讨论
3 河南省棉花品种遗传改良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河南省棉花审定品种概况
        3.2.2 产量遗传性状改良
        3.2.3 抗病性研究
        3.2.4 纤维品质遗传改良研究
        3.2.5 综合农艺性状遗传改良研究
    3.3 小结与讨论
        3.3.1 提高棉花产量,集成配套生产技术
        3.3.2 加强抗病育种、综合防治
        3.3.3 创新棉花资源,提升纤维品质
        3.3.4 合理配置棉花综合农艺性状
4 河南省棉花发展展望
    4.1 河南省棉花生产形势展望
        4.1.1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棉花生产质量和效益
        4.1.2 调优区域布局,提升棉花产品档次
        4.1.3 加强政策扶持,建立长期稳定发展的机制
        4.1.4 加强市场监管,保护棉花产业健康发展
        4.1.5 建立产业合作机制,推进棉花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4.2 河南省棉花品种遗传改良展望
        4.2.1 选育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
        4.2.2 满足纤维品质的多元化需求,进行品质改良
        4.2.3 继续加强抗黄萎病育种
5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表1 近30年来河南省已审棉花品种的系谱来源、应用面积及获奖情况
附表2 近30年河南审定棉花品种性状一览表

(8)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与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棉花生产状况
        1.1.1 世界棉花生产状况
        1.1.2 中国棉花生产情况
    1.2 优质棉花的概念、评价及影响因素
        1.2.1 优质棉花的概念
        1.2.2 棉花纤维品质的评价
        纤维长度
        纤维整齐度
        纤维细度
        纤维强度
        纤维成熟度
        1.2.3 棉花纤维的发育过程
        1.2.4 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的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气候条件
        栽培措施
        其它
    1.3 我国优质棉花生产状况
        1.3.1 我国优质棉花品质状况
        1.3.2 我国优质棉花生产状况
2 引言
    2.1 发展优质棉花生产可促进棉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2 纺织工业对棉花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2.3 发展优质棉花生产是棉花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 研究方法
4 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现状
    4.1 开封市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4.1.1 自然条件
        4.1.2 农民、技术条件
    4.2 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现状
        4.2.1 开封市棉花种植情况
        4.2.2 开封市优质棉花种植布局及品种状况
        4.2.3 开封市优质棉花纤维品质状况
        4.2.4 开封市发展优质棉花生产的主要做法
5 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5.1 棉花品种多、乱、杂问题比较严重
    5.2 棉农植棉规模小,形不成区域化种植
    5.3 优质难以优价
    5.4 栽培技术没有新的突破,农技配套措施难以到位
    5.5 棉花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5.6 棉农对优质棉生产认识不够
    5.7 投资力度减弱,生产后劲不足
6 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发展的策略
    6.1 制定扶持政策,调动棉农种植优质棉花积极性
    6.2 开展优质棉区划,实现区域化种植
    6.3 积极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逐步扩大经营规模
    6.4 培育优质良种,建立原、良种繁育基地
    6.5 搞好棉田基本建设,改善棉花生产条件
    6.6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棉农科技素质
    6.7 加大关键技术推广力度,整体提高棉花品质
    6.8 建立新的收购制度上来控制原棉质量
7 结语与结论
    7.1 开封市有发展优质棉生产的优势
    7.2 开封市发展优质棉花生产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9)优质多抗高产棉花新品种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棉花枯、黄萎病及其遗传
        1.1.1 棉花枯萎病及其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1.2 棉花黄萎病致病力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1.3 棉花枯萎病抗性遗传
        1.1.4 棉花黄萎病抗性遗传
    1.2 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
        1.2.1 四川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
        1.2.2 辽宁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
        1.2.3 陕西棉花抗枯、黄萎病育种
        1.2.4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抗病品种的选育
        1.2.5 棉花枯萎病抗性定向培育法
    1.3 棉花抗虫性及棉花抗虫育种
        1.3.1 棉花抗虫机制
        1.3.2 棉花抗虫育种
        1.3.3 转基因棉花的安全性评价
    1.4 棉花品质改良
        1.4.1 纺织工业与原棉品质
        1.4.2 高品质棉遗传育种
        1.4.3 品种改良在提升品质中的作用
    1.5 耐旱碱品种的选育
    1.6 棉花高产育种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设计
        2.2.1 育种目标
        2.2.2 建立病圃
        2.2.3 选配杂交组合
        2.2.4 抗病性鉴定标准与时期
        2.2.5 田间选择压力设计
        2.2.6 田间选择方法
        2.2.7 品质、抗性鉴定
    2.3 选育过程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产量结果
        3.1.1 区试结果
        3.1.2 生产试验结果
        3.1.3 多点示范结果
        3.1.4 国家区试结果
    3.2 纤维品质分析结果
    3.3 抗性鉴定结果
    3.4 植株性状
    3.5 连续病地抗病虫性选择结果
        3.5.1 产量
        3.5.2 抗病性
        3.5.3 品质
    3.6 转育Bt抗虫基因结果
第四章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新疆棉花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疆棉花生产基本情况
2 当前新疆棉花生产上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问题
    2.2 生产和品种、品质问题
    2.3 质量问题
    2.4 管理体制、流通环节上的问题
    2.5 涉棉企业多, 产品档次低, 缺乏规模优势
3 发展建议
    3.1 调优结构, 合理安排棉花生产布局
    3.2 大力实施科技兴棉战略
    3.3 强化品种管理力度
    3.4 强化财政支持
    3.5 用足“黄箱”政策
    3.6 很抓棉花质量管理工作, 确实提高棉花整体质量
    3.7 加快棉花产业化经营进程
    3.8 加强宏观管理和服务, 促进棉花产业发展

四、优质专用棉花新品系豫棉688(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关联分析定位与陆地棉脱叶剂敏感性相关位点[D]. 李娟. 塔里木大学, 2021
  • [2]基于产量、品质性状的陆地棉优异种质筛选[D]. 王宁.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6)
  • [3]河北省低酚棉育种研究进展及综合利用[J]. 权月伟,唐光雷,米换房,翟雷霞,李继军,李文蕾. 棉花科学, 2016(06)
  • [4]棉属栽培种棕色棉遗传多样性和表型性状关联分析[D]. 许鸿越.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10)
  • [5]河南省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分析[D]. 孔永波. 河南农业大学, 2012(05)
  • [6]短季棉品种的遗传改良研究[A]. 宋建中,姜艳丽,解翠萍,皇甫张龙,胡晓丽. 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 2010
  • [7]河南省棉花生产与品种遗传改良研究[D]. 唐中杰.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3)
  • [8]开封市优质棉花生产与发展策略研究[D]. 张东林. 河南农业大学, 2007(10)
  • [9]优质多抗高产棉花新品种选育研究[D]. 邢宏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5)
  • [10]新疆棉花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马玄,金山.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4(S1)

标签:;  ;  ;  ;  ;  

优质特种棉新系列玉棉688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