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

一、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思维(论文文献综述)

肖楠[1](2021)在《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杜晓静[2](2021)在《基于问题情境的生物学教学对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和核心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这场科技竞争的马拉松长跑比赛中,创新的速度、耐力、持续性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保证国家充沛的创新活力,需高度重视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分是发散思维。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学生应该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思维的发展应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者沉浸于问题情境中深入思考,解决问题,发展思维,建构新知。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为发散思维培养策略的研究开拓新思路。首先,本研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及资料,明确发散思维和问题情境教学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并开展高中生发散思维现状和问题情境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其次,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掌握高中生的发散思维水平、发散思维培养的难题与不足以及问题情境教学实施的困境,并对其进行归因分析。最后,结合问题情境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案并开展教学实践研究。选择两个适宜的班级分别实施常规教学和问题情境教学,利用量表检测学生实验前后的发散思维水平并进行数据分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发散思维意识和思维的流畅性,同时,教师对问题情境教学有一定的了解,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但对如何通过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则缺乏实践。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实施问题情境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促进学生成绩的进步,同时总结出基于问题情境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教学原则和注意事项。

郑丹溪[3](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情境创设研究》文中认为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2017年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把问题情境创设编写入课程基本理念中,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提倡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以问题情境作为载体连接教学内容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可行之策。基于此,对高中思政课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研究,能进一步丰富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情境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教学提供参考。学界目前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情境教学”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并且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宏观层面进行阐述,没有系统的对高中思政课问题情境创设的模式、程序、呈现方式等整体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为了更准确将问题情境创设的概念确定,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的综述,厘清了“情境教学法”“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的概念,并对研究中涉及的相关理论借鉴进行说明。紧接着,从打牢“铸魂育人”的教学支撑、思想政治学科性质的内在要求、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符合学生学习认知发展规律四个方面阐释高中思政课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分析出高中思政课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依据。在梳理理论层面的内容后,为了更真实地呈现当前高中思政课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本研究选取广西某示范性高中作为调查对象,向216名学生样本发放调查问卷,与校内的6位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访谈,以上流程结束后,在整理汇总问卷发放的数据、录入教师访谈内容基础上,从高中思政课问题情境创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为何存在析出原因:高中思政课问题情境的创设有着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在操作上也存在着问题设置不当、创设环节断节、教师引导不足、选择资源欠佳的问题,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将应试与问题情境教学对立且对问题情境创设相关理论掌握不够,教学素材选取和建构能力有限等。针对以上的调查结果,本研究从基本程序、呈现方式、整体思路三个具体的操作层面尝试提出了高中思政课问题情境创设的优化策略,并将相关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陪同听课的老师和授课教师的听课小结对教学进行评价和反思,根据实践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整理出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情境创设应注意事项,从一般性的角度提出适用于高中思政课问题情境创设的可行之策。本研究在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调查和实际操作案例,在高中思政课问题情境创设研究上做了更具体的论述,聚焦创设的呈现方式,细化操作框架,提出问题情境创设优化策略,同时探寻问题情境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协调之策,以期最大限度优化教学成效。

简乐怡[4](2021)在《基于图像识读的高中美术鉴赏问题情境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AI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时代变革的浪潮席卷全球。为了能融合时代,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的变革,教育领域提出“核心素养”的教育方针,促进个人和社会的更好发展。中国在应对国际“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中,迅速结合国情凝练出符合我国的“核心素养”。对于不同学科,凝练各学科特点,分化出不同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在美术学科中,图像识读作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之首,与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共同组成了核心素养体系。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指明了详细的培养目标与教学指导,这是我国从宏观角度对美术学科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具体化与细节化。美术鉴赏作为高中美术九大模块的必修课程,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观察、体验、联想、鉴别和评价,获得审美经验,提高艺术品位的美术活动。而“图像识读”素养作为美术学科的基础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以获得美术知识和有益信息为目的的对图像的观看、识别和解读。由此可见美术鉴赏与图像识读的关联十分密切,那如何提升高中生的图像识读素养是美术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第三条:“创设问题情境,倡导探究式美术学习”,鼓励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以自主、合作与探究等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创意和见解,学会用美术及跨学科的方式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由此看来,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占据不可磨灭的地位。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往往只重视训练学生解答已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解题模式去反复强化训练,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下,基于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在美术鉴赏模块中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素养的教学研究十分薄弱,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笔者对问题情境教学促进美术学科图像识读素养的研究比较感兴趣,在问题情境教学中通过实践研究,尝试对问题情境教学做探讨,旨在有效的美术鉴赏教学中实践,提升学生图像识读素养。本文的核心内容体现在文章的第一章至第五章,在理论方面,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创设问题情境”和本文研究的促进学生图像识读素养的问题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探索问题情境教学在美术鉴赏模块中图像识读素养提升方面的可操作空间。笔者在美术鉴赏课程中选用《礼仪与教化(青铜篇)》《图像与眼睛》作为实践的研究课例,对基于图像识读的高中美术鉴赏问题教学研究开展教学设计,探索研究其对图像识读素养的实用策略。最后,在文章末尾进行总结与展望。本论文主要利用“好问题”活化学生思维,发掘问题情境教学对美术学科教育的不确定性、生成性与丰富性,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以及基于问题的深度学习,体现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素养的培养”的文章特点。通过问题情境教学的四个策略开展对培养学生美术学科图像识读素养的教学研究,以促进高中美术鉴赏模块课程内容的组织和生成,以富有逻辑的问题情境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掌握识读基础能力,发展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图像识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梁芳芳[5](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求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塑造品格及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同时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中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要求:“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强调以问题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旨在使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的引导下,通过探究与解决问题以获得相关知识。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运用却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使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本文借助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及实证研究方法,从四个部分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运用:第一部分,在梳理导论部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概念、特征、理论依据及实施流程。第二部分,阐释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第三部分,采用课堂观察、课堂教学实施和问卷调查方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有所提升,但也存在情境创设脱离学生、提问方式、提问对象及类型较为固定、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缺乏有效性引导与针对性评价的问题。第四部分,紧紧围绕情境创设、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反馈这几个环节提出:贴近学生生活,创设多样化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实现问答双向“发声”;优化问题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提升课堂引导能力,做好课堂引导者;完善评价机制,开展有针对性评价的有效运用路径。本文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将理论分析和实践教学案例相结合,真实有效地打造一堂以问题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真正动起来、乐起来。

冀瑜琼[6](2021)在《基于劳动实践培养高中生物理课堂提问能力的研究》文中指出发现并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首要步骤,也是培养高中生创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第一要素。在物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堂提问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而劳动教育在发展人的认识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7月由教育部研究制定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在各学科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学生要面对真实的劳动情境,亲历劳动过程,注重手脑并用,善于观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有机融合劳动教育,基于劳动实践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本论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劳动教育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策略的相关研究,陈述了培养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理论基础,并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提出了基于劳动实践培养高中生课堂提问能力需遵循的原则:一是劳动中产生疑问的原则;二是劳动中主动探究的原则;三是劳动中产生问题情境的原则;四是依据教学安排劳动的原则;五是整合资源开展劳动的原则。同时,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五条培养策略,分别为融合劳动教育,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科学指导劳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调动劳动体验,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多样劳动,深化学生逻辑思维;再现劳动过程,引导学生科学表达问题。之后,依据策略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课堂观察和访谈结果表明: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参与度高;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明显增多,可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由此可以说明,真实的劳动体验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提问能力。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一线中学教师做一些参考。

石迎春[7](2021)在《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模式建构》文中认为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缺乏“过程”的教育,具有极强的“结果导向”;二是对“归纳教学”重视不够,忽视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学习。小学数学学科,学习内容具有“先验性、抽象性”,儿童掌握这种先于经验、脱离具体情境、经过多次抽象之后的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儿童学习的心理机制要求儿童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应浓缩再现人类数学发展的过程,要经历动手操作、实践探索,要亲历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有过程的归纳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旨在回应上述的诉求,变革儿童的学习方式、促进儿童知识的理解与智慧的生成。“有过程的归纳教学”已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立足实际,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以归纳性教学理论的生成路径为指引,从“宏观的理论阐释——中观的模式建构——微观的教学实践”三个层面对“有过程的归纳教学”做纵深的探查与研究。以“设计本位”研究为研究范式,构建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教学模式,探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本研究围绕三个研究问题:1.什么是“有过程的归纳教学”?2.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模式原型是什么?3.如何修订和完善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模式原型?具体展开了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本研究从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对“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立论基础进行分析,并基于对国内外关于“过程及过程教学”“归纳及归纳教学”文献的分析,在结合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对“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内涵、典型特征及其条件系统进行了阐述。之后以设计本位研究为研究范式,通过三轮的教学迭代对“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理论进行了回应,并对典型特征及其实现条件进行了完善。其次,本研究以“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理论为指引,利用视频图像分析法对小学数学10节典型的“关注过程、注重归纳”的教学课例的典型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注重过程的归纳式教学”课堂样态是怎样的,之后确定了“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模式原型建构的五个核心要素:“类特征”的学习主题、“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探究性”的操作活动、“贯穿性”的归纳建构、“嵌入式”的学习评价,并以上述研究为基础初步构建了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教学模式(Mode of Procedural Inductive Teaching,以下简称“P-I”教学模式)原型,并从指导思想、功能目标、操作流程和实现条件四个方面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初步构建的“P-I”教学模式具体的操作流程主要有:确立学习目标——设置问题情境——探索新知、建构意义——归纳新知——应用巩固这五个环节。最后,将“P-I”教学模式的原型与小学数学学科的典型案例结合进行具象化,展开了三轮的教学迭代。一方面是将教学理念转化成了实践,另一方面是对教学模式进行检验和修正,同时也对“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意义、价值、内涵等进行回应。第一轮教学研究是尝试和探索阶段,按照之前构建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对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的考察。通过第一轮的教学实践,本研究对“P-I”教学模式原型的操作流程进行了优化,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了“P-I”教学模式的变式。第二轮是调整和改进的阶段,在第一轮的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对“P-I”教学模式进行中观的调整。进一步将教学模式的原型及其变式的操作流程进行优化,并增加了“P-I”教学模式的师生行为指南。第三轮是提升和应用的阶段,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对教学模式的细节进行打造,最终将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优化为:“确立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探索新知、建构意义”、“回顾反思”、“应用巩固,拓展延伸”五个环节,并将学生的学习评价嵌入到整个模式之中。至此,经过三轮的教学迭代,本研究构建了与“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相互匹配的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P-I”教学模式原型、变式及其师生行为指南。本研究最终构建了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教学模式(“P-I”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1.立足我国当前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设计本位研究为研究范式,尝试给出来自实践的探索;2.“P-I”教学模式很好地将“过程教育”与“归纳教学”思想结合起来;3.将“P-I”教学模式做变式的处理,以此来增加模式的灵活性;4.将学生的学习评价嵌入到整个模式之中。另外,本研究在教学实践研究中,对“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进行了提炼。“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设计策略主要有:“聚焦‘核心内容’,确定类特征学习主题”“整体分析学习内容、把握知识本质”“剖析学生前概念、定位学习起点”“形成以‘单元’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实施策略主要有:“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实现多种形式的对话”“经历多种思维的沉思,实现新知的归纳”“对归纳的结论进行辨思,处理好‘或然与必然’的关系”“介入真实情境和任务,实行多元性教育评价”。

朱霞[8](2021)在《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课堂情境创设现状研究 ——以上海P小学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新一轮课程深化改革的开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的培养重点,而其中关于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成为了新的研究重点。有学者认为,数学核心素养并非通过简单的教授就能获得,它是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本研究认为要实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的目的,应以情境为载体,考察情境创设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况。本文首先运用文献法搜集和整理数学核心素养和情境创设的相关文献,为全文提供理论基础。然后通过课堂观察法深入小学课堂,收集12节沪教版小学课堂实录,同时使用访谈法访谈6位数学教师,并从情境创设的认识、情境创设的类型、情境创设的素材和情境创设的呈现这四大方面来分析当前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中对核心素养的培育现状,得出结论如下:情境创设的认识与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情境创设重要性被认可;核心素养在新授阶段的情境中缺乏重视;纯数学情境对核心素养培养作用较小。情境创设的类型与核心素养培养方面:情境碎片化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单一情境难以帮助学生感知并建立数学模型。情境创设的素材与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素材针对性较强,真实性有待加强;素材缺乏时代性,不够新颖;素材的值性不够,深度不足。情境创设的呈现与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呈现形式丰富且广泛;情境问题呈现规范性和指向明确性较强;情境问题呈现缺乏层次性和主体性;情境呈现以合作探究形式呈现情况较少。最后,根据分析出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相关策略具体如下:提升教师自身素养,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情境创设的“质”,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创设问题链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想问题;重视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

姚梦竹[9](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了我国教育改革新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正式提出“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物理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方面,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核心素养需要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去落实,教学模式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真实性、生动性的“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通过以“境”促“情”,情境交融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物理核心素养”和“情境教学”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关于“情境教学”、“核心素养”与“物理核心素养”研究的基础上,就目前高中物理师生对二者的认知和实施情况展开了调查与分析,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科学性、诱导性、主体性、真实性的实施原则和实施策略,该策略包括:创设形成物理观念的情境教学策略、创设激活科学思维的情境教学策略、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教学策略,科学态度与责任渗透在以上策略中。根据实施策略进行了案例设计与分析。最后对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希望本研究能够为一线物理教师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供参考。

教育部[10](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二、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思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问题情境的生物学教学对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发散思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问题情境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发散思维
        2.1.1 发散思维的概念
        2.1.2 发散思维的特征
        2.1.3 发散思维发展的影响因素
    2.2 问题情境教学
        2.2.1 问题
        2.2.2 问题情境教学
    2.3 理论依据
        2.3.1 吉尔福特创造力理论
        2.3.2 沃拉斯的“四阶段模型”
        2.3.3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2.3.4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3 高中生发散思维现状及问题情境教学现状调查
    3.1 学生发散思维现状问卷调查
        3.1.1 调查目的及对象
        3.1.2 问卷设计
        3.1.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2 问题情境教学与发散思维培养现状问卷调查
        3.2.1 调查目的及对象
        3.2.2 问卷设计
        3.2.3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 基于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情境教学研究
    4.1 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
        4.1.1 紧贴教学内容和目标
        4.1.2 内容真实、科学、探究化
        4.1.3 形式多样、趣味化
        4.1.4 呈现清晰、精练、层次化
        4.1.5 情境延伸、拓展、应用化
    4.2 教学实施策略
    4.3 典型教学案例
        4.3.1 案例分析一新授课(一例贯穿型)
        4.3.2 案例分析二实验课(多例突破型)
        4.3.3 案例分析三复习课(一例贯穿型)
5 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5.1 实验目的与实验假设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假设
    5.2 教学实验设计
        5.2.1 实验对象
        5.2.2 实验变量
        5.2.3 实验工具
        5.2.4 实验过程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实验前测
        5.3.2 实验后测
6 结论、建议、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的结论
    6.2 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6.2.1 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原则
        6.2.2 利用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注意事项
    6.3 教学建议
    6.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高中生发散思维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高中生物学问题情境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三:《吉尔福特创造力测验》生物改编版
    附录四:《中学生物发散思维测量量表》
    附录五:新授课教学案例(一例贯穿型)
    附录六:实验课教学案例(多例突破型)
    附录七:复习课教学案例(一例贯穿型)
致谢

(3)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情境创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课题的来源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访谈法
        3.问卷调查法
        4.观察法
    (五)可能创新之处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情境教学法
        2.问题情境
        3.问题情境创设
    (二)理论基础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建构主义理论
        3.情境认知理论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情境创设的依据
    (一)高中思政课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打牢“铸魂育人”的教学支撑
        2.思想政治学科性质的内在要求
        3.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4.符合学生学习认知发展规律
    (二)问题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2.互动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开放性原则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情境创设取得的成效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情境创设存在的不足
        1.问题设置不当,缺乏问题情境价值
        2.创设环节断节,影响逻辑思维建构
        3.教师引导不足,情境作用发挥有限
        4.选择资源欠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四)原因分析
        1.受制于应试影响课堂创设问题情境时间有限
        2.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相关理论掌握不够
        3.教师对教学素材选取和建构能力有限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情境创设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问题情境创设的整体思路
        1.学习内容“问题化”
        2.问题提出“情境化"
        3.教学方法“多元化”
    (二)优化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程序
        1.明确教学目标,研究教学内容
        2.深入了解学生,准确析出学情
        3.搜集情境素材,保留关键信息
        4.系统优化设计,构建情境结构
        5.课前模拟授课,拟好问题预案
        6.实施课堂教学,及时总结反思
    (三)优化问题情境创设的呈现方式
        1.创设实用型问题情境
        2.创设矛盾型问题情境
        3.创设阶梯型问题情境
        4.创设争论型问题情境
五、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案例及评价反思
    (一)《企业的经营》实践案例
        1. 《企业的经营》教学设计
        2.《企业的经营》教学总结与反思
    (二)《征税和纳税》实践案例
        1. 《征税和纳税》教学设计
        2.《征税和纳税》教学总结与反思
六、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情境创设应注意问题
    (一)关于教师课堂掌控
        1.语言表达注意明确具体
        2.问题提出注意对象和时间
        3.有目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二)关于吸引学生持续探究兴趣
        1.问题设计避免“大”而“空”
        2.问题情境创设不能抽象简单化
        3.创设情境避免牵强附会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基于图像识读的高中美术鉴赏问题情境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三)文献综述
        1.国外关于相关的研究概述
        2.国内关于相关的研究概述
一、图像识读素养与问题情境教学
    (一)图像识读素养的解读
    (二)问题情境教学的剖析
    (三)问题情境教学有助于图像识读素养的提升
二、基于图像识读的高中美术鉴赏问题情境教学的意义
    (一)落实新课标对美术鉴赏课程的要求
    (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促进学生美术图像识读的发展
        1.赏析图像形象,感知美的形式
        2.创设识读思维,增进创新思维
        3.体悟人文多样,促进文化理解
三、基于图像识读的高中美术鉴赏问题情境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二)调查的方法和对象
    (三)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四)教师访谈内容分析
    (五)随堂听课内容分析
    (六)调查结果总结
四、基于图像识读的高中美术鉴赏问题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与策略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基于图像识读的高中美术鉴赏问题情境教学的策略
        1.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调动识读意识
        2.分析质疑式问题情境,激活识读思维
        3.提出矛盾式问题情境,发挥识读能力
        4.检验开放式问题情境,帮助识读迁移
五、基于图像识读的高中美术鉴赏问题情境教学的案例
    (一)案例一《礼仪与教化-青铜篇》
        1.《礼仪与教化-青铜篇》教材分析
        2.《礼仪与教化-青铜篇》教学设计
    (二)案例二《图像与眼睛》
        1.《图像与眼睛》教材分析
        2.《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三)教学案例实践小结
六、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基于图像识读的高中美术鉴赏问题情境教学现状调查调研
附录二:基于图像识读的高中美术鉴赏问题情境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报告
附录三:《礼仪与教化-青铜篇》教学PPT
附录四:《图像与眼睛》教学PPT
附录五:《礼仪与教化-青铜篇》课程学生自我评量表
附录六:《图像与眼睛》课程学生自我评量表
附录七:随堂听课记录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概述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内涵及特征
        1.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内涵
        2.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特征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2.发现学习理论
        3.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实施流程
        1.情境创设
        2.提出问题
        3.探究问题
        4.解决问题
        5.评价反馈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的必要性
        1.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手段
        2.改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式的必然要求
        3.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现实需要
    (二)高中思想政治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的可行性
        1.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自身特点提供了可行性
        2.问题引导式教学法适应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特性
        3.网络技术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现状分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现状调查
        1.调查的准备
        2.调查的实施
        3.调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取得的成效
        1.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2.学生学习目标变得更加明确
        3.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1.情境创设:部分情境创设脱离学生生活
        2.提出问题:提问方式、对象及类型较为固定
        3.探究问题:部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4.解决问题:部分教师缺乏有效性引导
        5.评价反馈:部分教师缺乏针对性评价
    (四)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难度较大
        2.学生问题意识薄弱
        3.教师课堂提问能力不足
        4.教师课堂引导意识不强
        5.既有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有效运用路径探寻
    (一)贴近学生生活,创设多样化情境
        1.直观型情境
        2.探究型情境
        3.启发型情境
        4.合作型情境
    (二)培养问题意识,实现师生问答双向“发声”
        1.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想问”提供动力
        2.给予思考时间,为学生“能问”提供保障
        3.保护求知欲,为学生“敢问”提供支撑
        4.营造提问氛围,为学生“会问”提供条件
    (三)优化问题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参与
        1.优化课前导入环节的问题设计
        2.优化新课讲授环节的问题设计
        3.优化课堂小结环节的问题设计
    (四)提升课堂引导能力,做好课堂引导者
        1.转变教师角色
        2.提升专业素养
        3.加强教学反思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开展多元化评价
        1.评价主体多元化
        2.评价标准多元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调査问卷(教师卷)
附录2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研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3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基于劳动实践培养高中生物理课堂提问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劳动教育的全面展开
        1.1.2 新课改的要求
        1.1.3 高中物理课堂中学生提问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劳动教育的现状
        1.2.2 关于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策略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劳动实践
        2.1.2 劳动教育
        2.1.3 提问
        2.1.4 课堂提问
        2.1.5 提问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2.2.2 动机理论与需要层次理论
        2.2.3 建构主义理论
        2.2.4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3 基于劳动实践培养高中生课堂提问能力的原则与策略
    3.1 基于劳动实践培养高中生课堂提问能力的原则
        3.1.1 劳动中产生疑问的原则
        3.1.2 劳动中主动探究的原则
        3.1.3 劳动中产生问题情境的原则
        3.1.4 依据教学安排劳动的原则
        3.1.5 整合资源开展劳动的原则
    3.2 基于劳动实践培养高中生课堂提问能力的策略
        3.2.1 融合劳动教育,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3.2.2 科学指导劳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3.2.3 调动劳动体验,创设问题情境
        3.2.4 开展多样劳动,深化学生逻辑思维
        3.2.5 再现劳动过程,引导学生科学表达问题
4 基于劳动实践培养高中生课堂提问能力的实践与效果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对象
        4.1.3 实验变量
        4.1.4 实验时间
        4.1.5 研究方法及评价细则
    4.2 实践案例的基本思路与流程
        4.2.1 课前布置劳动的思路与流程
        4.2.2 课中实施劳动的思路与流程
        4.2.3 课后实践性作业的思路与流程
    4.3 教学案例及课堂观察效果
        4.3.1 课前布置劳动教学案例及效果
        4.3.2 课中实施劳动教学案例及效果
        4.3.3 课后实践性作业案例及效果
    4.4 访谈调查效果分析
        4.4.1 教师访谈效果分析
        4.4.2 学生访谈效果分析
    4.5 实践结论
5 总结
    5.1 总结
    5.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模式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时代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召唤“过程的、归纳的”教学
        (二)教育改革诉求“注重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三)知识的“先验性”和儿童学习心理机制呼唤“有过程的归纳教学”
        (四)对“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模式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研究问题
        (一)“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理论阐释
        (二)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模式构建
        (三)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模式修正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价值
    四、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过程”及“过程教学”的研究
        (一)“过程教育”涵义及价值
        (二)课程中的“过程目标”
        (三)关于“过程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二、关于“归纳”及“归纳教学”的研究
        (一)“归纳推理”涵义及价值
        (二)数学课程中的“推理能力”
        (三)关于“归纳式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三、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教学模式的涵义
        (二)几种典型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四、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阶段
        (三)研究框架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一)研究的学校
        (二)研究的学科
        (三)典型课例的选取
        (四)实践研究的教师和学生
    三、研究方法的确定
        (一)文献分析
        (二)视频图像分析
        (三)课堂观察
        (四)访谈
        (五)作品分析
    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教学模式理论阐释阶段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二)教学模式原型构建阶段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三)教学模式实践修订阶段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五、研究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第四章 “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理论阐释
    一、“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立论基础
        (一)“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理论基础
        (二)“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现实基础
    二、“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基本内涵
        (一)归纳式教学
        (二)过程性教学
        (三)有过程的归纳教学
    三、“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典型特征
        (一)情境性
        (二)过程性
        (三)建构性
    四、“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条件系统
        (一)教学的情境性条件
        (二)教学的过程性条件
        (三)教学的建构性条件
    五、小结
第五章 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模式原型构建
    一、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结构
        (三)教学方式
    二、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模式原型的核心要素
        (一)“类特征”的学习主题
        (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三)“探究性”的操作活动
        (四)“贯穿性”的归纳建构
        (五)“嵌入式”的学习评价
    三、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模式原型的设计
        (一)指导思想
        (二)功能目标
        (三)操作流程
        (四)实现条件
    四、小结
第六章 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教学迭代
    一、模式的第一轮运用:宏观的尝试和探索
        (一)第一轮实践研究的问题
        (二)第一轮教学模式具身化的过程
        (三)第一轮教学效果的微观分析
        (四)第一轮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调整
    二、模式的第二轮运用:中观的调整与改进
        (一)第二轮实践研究的问题
        (二)第二轮教学模式具身化的过程
        (三)第二轮教学效果的微观分析
        (四)第二轮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调整
    三、模式的第三轮运用:微观的提升与应用
        (一)第三轮实践研究的问题
        (二)第三轮教学模式具身化的过程
        (三)第三轮教学效果的微观分析
        (四)第三轮教学模式的反思与调整
    四、三轮教学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一)三轮迭代教学研究概述
        (二)对三轮迭代教学研究的评鉴
        (三)对“P-I”教学模式的讨论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对研究问题的回应
        (一)什么是“有过程的归纳教学”
        (二)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模式原型
        (三)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模式的修订与完善
    二、研究结论
        (一)“P-I”教学模式阐释
        (二)“P-I”教学模式的特色与创新
        (三)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设计策略
        (四)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实施策略
    三、研究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反思
        (二)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课堂情境创设现状研究 ——以上海P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改的主要研究方向
        (二)新课程标准对情境创设的要求
        (三)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四)情境创设对培养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有重要价值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数学情境
        (二)数学情境创设
        (三)数学核心素养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和培养途径
        (三)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
    二、关于情境创设的研究
        (一)情境创设的教学实践研究
        (二)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研究
        (三)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创设研究
    四、研究评价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结构体系
    二、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三、研究维度的确认
        (一)情境创设的认识
        (二)情境创设的类型
        (三)情境创设的素材
        (四)情境创设的呈现
    四、研究样本选取
        (一)课例的选取
        (二)访谈对象的选取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情境创设的认识与核心素养培养
        (一)情境创设重要性被认可
        (二)核心素养在新授阶段的情境中缺乏重视
        (三)纯数学情境对核心素养培养作用较小
    二、情境创设的类型与核心素养培养
        (一)情境碎片化不利于核心素养培养
        (二)单一情境难以帮助学生感知并建立数学模型
    三、情境创设的素材与核心素养培养
        (一)素材针对性较强,真实性有待加强
        (二)素材缺乏时代性,不够新颖
        (三)素材的价值性不够,深度不足
    四、情境创设的呈现与核心素养培养
        (一)呈现形式丰富且广泛
        (二)情境问题呈现规范性和指向性较强
        (三)情境问题呈现缺乏层次性和主体性
        (四)情境呈现以合作探究形式呈现情况较少
第五章 策略与建议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养,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开展专项培训学习活动
        (二)组织教师进行整体性反思
    二、重视情境创设的“质”,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数学抽象素养
        (二)创设直观的情境,培养直观想象素养
        (三)选取有价值性的素材,综合性地培养核心素养
    三、创设问题链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想问题
        (一)设计层次性问题链,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二)在情境中融合算理和算法,有效培养数学运算素养
    四、重视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
        (一)选用恰当数量情境,引导学生数据分析构建数学模型
        (二)设计合作探究的主题化情境,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基本结论
    二、研究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访谈提纲
附录 B 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课堂情境创设观察表
致谢

(9)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核心素养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物理与高中物理
        3.情境与情境教学
    (二)理论基础
        1.情境学习理论
        2.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3.建构主义理论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目的与实施过程
    (二)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1.学生调查问卷与结果分析
        2.教师调查问卷与结果分析
        3.调查结果总结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实施原则
        1.科学性
        2.诱导性
        3.主体性
        4.真实性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1.创设形成物理观念的情境教学策略
        2.创设激活科学思维的情境教学策略
        3.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教学策略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案例设计
    (一)案例1:“自由落体运动”
        1.基于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设计
        2.基于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分析
    (二)案例2:“牛顿第一定律”
        1.基于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设计
        2.基于核心素养的情境教学分析
六、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
    (二)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B 教师调查问卷
致谢

四、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研究[D]. 肖楠.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问题情境的生物学教学对高中生发散思维的影响研究[D]. 杜晓静.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0)
  • [3]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情境创设研究[D]. 郑丹溪.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基于图像识读的高中美术鉴赏问题情境教学研究[D]. 简乐怡.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运用研究[D]. 梁芳芳.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6]基于劳动实践培养高中生物理课堂提问能力的研究[D]. 冀瑜琼.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7]小学数学“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模式建构[D]. 石迎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8]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课堂情境创设现状研究 ——以上海P小学为例[D]. 朱霞.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9]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研究[D]. 姚梦竹.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10]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标签:;  ;  ;  ;  ;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