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环网中光旁路的价值

分组环网中光旁路的价值

一、Value of Optical Bypass in Packet Ring Networks(论文文献综述)

肖玉明[1](2021)在《移动接入网中光与无线资源协同优化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第五代及超五代(5G/B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网络将支持更为庞大的用户群以及更为多元的业务场景,大幅提升互联网业务体验,全面支持物联网感知应用。移动接入网作为万物互联的最前端,在网络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光网络因其大容量、低时延等技术优势被引入以承担基站与核心网间的数据传输任务,进而推动移动接入网向着光与无线融合的方向演进,其资源形态也将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然而,当前移动接入网中面临着资源利用效率不理想、网络部署成本/能耗偏高等问题,究其本质是由于光与无线资源的协同能力不足所引起。因此,如何实现光与无线资源的高效适配及协同优化是当前移动接入网络所面临的关键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围绕“无线传输”、“基带处理”与“光传输”等资源维度,开展多维资源协同优化的理论研究,聚焦解决“无线与光传输资源间的高效适配”与“无线基带与光传输资源的联合优化”两项难点,从而提升移动接入网综合资源效率,降低网络部署成本/能耗。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如下:(1)提出一种面向mMIMO波束赋形的弹性前传组网与资源联合优化技术。针对大规模 MIMO(mMIMO,Massive Multi-Input Multi-Output)波束赋形系统与光网络结合中存在的异构资源协同与传输可靠性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灵活弹性的前传组网架构,该架构能够支持各天线与光波长间的弹性映射与灵活切换,从而显着提升网络的故障抗性;其次,针对波束赋形下的组播业务场景,提出一种面向无线天线、无线资源块、及光波长的联合优化策略,该策略通过调配各波束组中的组播业务类型,从而显着减少前传光带宽消耗。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前传架构在部分光波长发生故障时,仍能保证较高水平的用户服务率;在大规模用户场景下(用户≥200),所提出的优化策略能够以增加少量无线资源为代价(增加量≤10%),显着减少前传光带宽的需求(减少量≥50%)。(2)提出一种基于细粒度分割的基带功能部署与光传送机制。针对移动接入网中存在的基带处理集中化与传输带宽优化难以兼顾的矛盾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细粒度分割的基带功能部署与光传送机制。该机制将传统基带处理单元(BBU,Baseband Unit)重新划分为更细粒度的功能单元(FU,Fine-grained Unit),通过建立面向光传输与无线基带处理的统一资源模型,设计灵活高效的FU部署与光传送策略,从而减少网络中的处理池数(即集中化)、光带宽、传送时延、及网络部署成本。仿真结果表明,对比于传统C-RAN(Centralized Radio Access Network)与 5G 采用的 NG-RAN(Next-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架构,本文所提 出的细粒度分割可有效提升基带处理的集中增益、减少光带宽消耗(30%~50%)与网络部署成本(5%~20%),但会因分布式的功能处理与频繁的数据交换而引入额外的传送时延。该研究能够为5G/B5G移动接入网络的设计与构建提供一定的技术思路及理论基础。(3)提出一种高能效的DU-CU部署与光路配置策略。针对多元业务驱动下的NG-RAN能耗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高能效的DU-C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部署与光路配置策略。该策略通过建立面向光传输及基带处理的统一能耗模型,根据各业务需求决策DU-CU部署位置与光路配置方案,实现传输/处理设备的按需启用,从而减少网络运维能耗。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实现多元业务场景下的网络能耗优化。此外,本文所提策略可优性应对时变流量场景,在大规模网络场景下(即120个基站),相比于传统静态部署方式可显着降低网络能耗(降低量≥10%)。该研究所提出的模型及分析结论,能够为构建绿色5G/B5G网络提供一定程度的理论参考。

李元[2](2017)在《基于FDL和ROADM的弹性光组播交换节点结构及调度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云计算、高清视频会议、远程应用等新兴网络应用的出现,使得用户对网络容量、传输质量、传输速率等要求越来越高。组播技术能为上述应用提供很好的支持。组播技术能够实现透明传输,具有高速率、高带宽容量以及良好的健壮性。然而,网络中业务量的迅速增加,加重了交换节点的负担。光组播业务在节点进行复制和转发,导致交换节点处资源紧缺,造成组播业务竞争加剧的现象,进而引发光交换节点处吞吐量的降低。同时,在基于全光无色无向无冲突灵活的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的(Colorless,Directionless and Contentionless Flexible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s,CDC-F ROADM)弹性光交换网络中,组播业务的持续增长以及光层设备的大量使用,使得网络能耗进一步增加。因此,设计良好的光组播调度算法,提高交换节点的吞吐能力是弹性光组播交换的关键技术。此外,在保证业务成功传输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全光网络能效十分有必要。因此,本文从两个方面出发对弹性光组播交换网络中单一节点和全网性能的提升做了一些研究。首先从提高节点的吞吐性能方面出发,在论文第3章结合基于光纤延迟线(Fiber Delay Lines,FDLs)的反馈共享缓存和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网络编码的优点,设计一种新型弹性光组播交换节点结构。该结构通过配置分光器实现组播功能,使用反馈共享FDLs缓存模块解决时域业务冲突,输出共享全光OFDM网络编码模块用于频域业务的冲突解决。为了进一步提升节点的吞吐量,提出一种时频域联合调度的调度算法,首先使用最大权重独立集算法从冲突的光组播业务中选择无频谱重叠的业务直接输出,剩余的冲突业务进入全光OFDM网络编码模块,使用全光异或门电路在频域网络编码。如果网络编码不能成功解决冲突的业务,就进入反馈共享的FDLs进行时域的冲突解决调度。仿真分析表明,本章所提的节点结构和调度算法相比于现有的节点结构及调度算法能够在低时延下降低节点阻塞率,提升交换节点的冲突解决的性能。其次从提升全光组播网络性能的角度出发,论文第4章在基于高效光谱分辨率处理器的CDC-F ROADM的弹性光组播交换节点中,提出一种能效调度算法。在算法的路由阶段,设计基于最小代价路径树算法来构建组播光树,首先综合考虑能耗和链路资源使用情况对网络的影响设计代价函数,并利用代价函数为源节点到某一目的节点计算一条最小代价的路径,并将该路径加入光树中,随后删除该目的节点,然后依次为剩下的目的节点计算该目的节点到光树的最小代价路径,并将该路径加入光树,随后依次删除这些目的节点,最终所得到代价最小的光树作为业务路由路径。在资源调度阶段,首先统计光树中所有链路的频谱资源使用情况,当链路上有满足业务传输的可用频谱资源但不满足频谱一致性约束时,业务可通过相应的节点进行频谱转换,并为业务分配合适的频谱资源。仿真分析表明,本章所提算法能够有效提升网络能效,降低业务带宽阻塞率。

刘慕娴[3](2017)在《电力通信光网络路由优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力通信光网络中承载的业务种类不断增加,并日趋大颗粒化及IP化,对现在的电力通信光网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电力通信光网络中承载的业务大都关乎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问题,如果发生故障将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有效的策略对电力通信光网络中承载的各类业务路由采取优化措施,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是实现电网信息的有效传输,保障电网安稳运行的必要方式。本文在针对电力通信光网络的现状、光网络关键技术以及路由优化问题的分析基础上,首先对电力通信光网络上承载的业务特性进行分析,对各类业务的可靠性要求、QoS要求等方面指标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分层拓扑图的区分业务的动态路由优化算法,算法根据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对物理网络进行建模,构建分层拓扑图,动态定义网络中的节点负载及链路负载。根据各业务等级不同要求,使用基于O/E/O转换次数限制的K-最短路径算法(K shortest paths,KSP)算法为相应业务选择备选路由集合,同时定义路径智选因子从备选路由中选出能实现网络资源优化分配的最佳路由。同时,基于对网络的生存性问题的考虑,研究光网络的保护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共享风险链路组(Shared Risk Link Groups,SRLG)限制的区分业务的路由优化算法。该算法根据各业务等级的相应需求,综合考虑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分别为业务计算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保护路径的计算基于SRLG,提高网络资源效率。在基于O/E/O转换限制求得的K条备选路径中,采用该路径的O/E/O转换次数与所经过的SRLG标识数目的比值作为备选路径的选择权重,为业务选择在满足时延要求基础上,经过SRLG段少的路由,以实现网络中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李娅[4](2014)在《面向云计算的能效优先智能路由与管理协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相连接,利用开放的技术和标准把硬件和软件抽象为动态的资源,对外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数据中心作为云计算平台的基础依托设施,正在云计算技术的推动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扩张;然而,数据中心的高能耗、低资源利用率、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一直以来极大的制约着数据中心的发展。云计算使存储和计算功能迁移到远程资源,如虚拟服务和存储系统大多承载在数据中心(Data Center, DC)。这种迁移可以带来显着的节能,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将减少信息、通信和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4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因此,云服务供应需要谨慎处理传输网络和数据中心这两者带来的能量消耗。本文重新审视云计算背景下的能耗问题,研究云服务配置时的能效智能路由与管理问题:将综合考虑数据中心和传输网络的能耗,重新制定能耗模型。支持云的网络需要以快速、可靠的方式传送大量数据,鉴于基于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技术的光网络具有高数据速率和低延迟的性能,选择光网络作为传输网是非常合适的。因此本文把注意力放在减少光网络和IT基础设施的整体能量消耗上。首先,介绍了云计算的概念以及数据中心的概念,针对传统数据中心的不足,着重介绍了云计算数据中心具备的特点。详细分析了数据中心网络结构的绿色节能问题。为解决传输网络的能耗问题,引进了IP over WDM网络,并讨论了IP over WDM网络的节能策略。其次,基于云服务配置特有的anycast原理,智能的为用户选择合适的数据中心并进行路由,来提高云服务的能效。针对数据中心和IP over WDM网络的能耗特点,从集中式的角度研究面向云计算的能效优先智能路由与管理协同机制,建立最小能耗MILP模型,目的是通过关闭数据中心和传输网络中不用的资源,来最小化总能耗。由于MILP模型在大规模网络求解方面的复杂性,本文提出了基于进化博弈论的能效优先智能路由光旁路启发式算法,不但考虑尽可能减少虚链路中耗能较大的IP路由器的使用,也考虑关闭数据中心中闲置的服务器,以最小化对某服务传输和处理的总能耗。最后,研究分布式的面向云计算的能效智能路由与管理的联合设计方法,提出能效蚁群算法,通过利用人工蚂蚁实时存放的信息素,及时获知当前不断变化的网络状态,构建分布式的、灵活的、实时的云计算网络能效路由与管理协同机制,联合控制层面与数据层面的网络性能和流量感知,构建高能效的云计算网络智能协同算法。它不使用任何监督,只是让输入流量参照累积的信息素和流量中心性原则流动。然后,输入流量被自动地汇聚在特定链路,且未使用的链路通过数据流逐渐显现。通过关闭未使用的链路实现节能的目的。同时为方便管理,还采用了路由器卡休眠策略,为进一步节能又对路由器端口的分配方式进行研究。通过仿真实验比较分析,本文所提出的两种算法能高效的解决面向云计算的能效路由与管理问题,而且这两种算法在提高网络和IT资源的整体能效、降低能源浪费及提高云服务质量方面体现出了优越性。

薛佳妮[5](2014)在《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我国电力系统发展一直处于一种“重发电、轻供电”的模式,因此,在供电系统中,配电网的角色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电力用户对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配电网自动化作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城市智能配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通信网络是智能配电网的神经系统,上行传输配电终端所采集现场设备的实况信息,向下传达调度控制中心的操作命令。具备双向、实时、高速通信能力的通信网络是实现智能配电网的基础条件和重要环节,其性能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智能配电网系统的优劣。因此,如何高效规划组建通信网络成为当前配电网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智能配电网通信发展概况,从配电网业务角度,分析了配电自动化和计量自动化的通信需求;然后结合配电网通信需求特点,对光纤通信、中低压载波通信、无线公网通信、无线宽带专网通信等四类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根据配电网的电网特性,给出了配电网通信平台体系架构即配电网由骨干层通信和接入层通信组成,结合四类技术对比结果分别给出了四种接入层通信解决方案;接着针对不同地区用电情况,规划五类区域建设标准,并通过对四类技术的多方面对比分析,给出了骨干层通信网和接入层通信网不同区域的具体建设模式。文章最后通过研究分析某市配电网特点及发展趋势,从工程实践角度给出了适合自身条件的配电网建设模式,同时重点讨论基于TD-LTE技术配电通信网的规划组建方案,并测试验证了该技术在配电网通信中的可靠性能。该方案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施工周期短等优点,旨在为某市配电网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提供高效、实用的通信网络传输平台。

刘玲[6](2014)在《POTN网络规划及生存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PTN技术和OTN技术的应用推广,为了实现分组业务的高效处理和业务的大容量传送,分组光传送网(Packet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POTN)则应运而生。现今,POTN网络规划这方面的研究内容还不是很多。而对POTN网络进行规划与优化,不仅能够减少网络的投资成本和降低网络的能耗,提高网络的效率,而且对于提高网络的可靠性也有一定的意义。因此,POTN网络的规划与优化将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与掌握POTN网络中所使用的技术,也为了能够在运营商有目标性地规划网络时给出有效的建议,本文结合国内某大型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通过研究多层融合网络的规划与优化技术,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基于POTN多层网络规划与优化的软件系统。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POTN网络规划与优化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的一些相关技术,然后再描述了POTN网络规划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和规划流程,以及具体的实现方法。最后,对POTN网络业务路径规划和生存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研究。POTN网络规划与优化软件系统,作为一个实用型的软件系统,其规划流程可以分为若干模块。本文简要描述了各个模块的功能特性。与此同时,本文详细阐述了场景规划这一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该规划模块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业务基于不同规划目标的路径规划,另一方面则指的是保护算法的设计。通过对POTN网络规划的探讨与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规划目标的业务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能够规划出满足用户需求的路径,以达到降低网络成本或者能耗的目的。本文最后一章对POTN网络的生存性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设计了一种ODUk环构建和容量规划方法。同时在FRR保护和ODUK环规划过程中,本文设计了“人机交互”这一方法,即用户在规划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不断调整规划结果。最后,根据恢复机制的特点和POTN网络的多层融合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带有消息反馈机制的多层协调恢复机制,在提高网络的恢复效率方面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刘麒楠,霍吉良[7](2008)在《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通信网络》文中指出介绍了控制通信网络的现状及其应用FDDI的优点,分析了FDDI主要设备的特点,提出FDDI应采用具有可用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等优点的双环树拓扑结构,指出构筑合理的FDDI网络结构应考虑的问题。

任娜[8](2008)在《基于群体智能的光网络通信量疏导机制研究与仿真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光网络中通信量的疏导是光网络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也是一个科技含量和商业价值并重的研究课题。通信量的高效疏导能有效的降低网络的建造成本和费用,因而一直倍受研究人员的关注。随着网络通信量的爆炸性增长以及高性能的光网络设备的出现,智能光网络中每个波长上传输的通信速率越来越高。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每个通信量的通信速率往往远远低于一个波长的最高传输速率,因而需要研究如何有效的为这些低速通信量建立连接。通信量疏导是一种将低速通信流组合到高速波长信道上的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Internet的带宽资源利用率。通信量疏导问题已证明是NP难解问题,需要采用启发式算法或智能优化算法来解决。针对静态通信量疏导,本文把服务质量QoS的概念引入到通信量疏导中来,以最小化网络资源占用率和最大化用户整体QoS满意度为目标,基于博弈论和分层图的思想,建立了可应用智能优化算法的通用框架结构,并在该框架中应用量子免疫算法,对该问题进行求解。量子免疫算法采用量子位的编码方式来表达种群中的抗体,针对这种编码方式采用量子旋转门和动态调整旋转角度策略对抗体进行演化,加速原有免疫算子的收敛;引入浓度调节操作和优质串保留策略,提高种群的多样性防止早熟。针对动态通信量疏导问题,文章研究了网络节点具有光收发器数目限制及不具有波长变换能力时的动态业务下的选路与波长分配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分层图模型的量子粒子群算法的通信量疏导算法,为新到达的通信量分配带宽等网络资源和请求路由,在考虑用户QoS满意度的同时最小化满足该通信量请求的网络费用。为了评价本文设计算法的性能,用VC++6.0开发了仿真软件,并基于多种拓扑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通信量疏导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光网络中智能通信量疏导问题,具有良好的性能。

彭云峰[9](2007)在《组播光网络的节点结构和路由及流量疏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各种宽带数据应用层出不穷,迫切需要数据传送网络提供有效的数据流组播能力。下一代数据光传送网络将是能够自适应地直接在光域透明地传送包含IP数据流在内的各种封装格式和编码格式的数据流,直接在光域以组播方式传送数据流量将是较普遍的技术需求。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面向光路(Lightpath)交换的光传送网中的光组播技术。具体研究内容涵盖组播节点结构设计、考虑传输损伤的组播光网络组网方案及传输损伤约束的组播路由方案设计、WDM环网光组播实现方案设计、光组播流量疏导问题。在第一章,首先简要评述新一代宽带业务的组播需求和业务特征;接着比较IP组播和光组播;然后简述光组播相关问题及其研究进展和现状。第二章研究光组播节点结构,涉及到组播光交叉连接(Multicast-Capable Optical Cross-Connect, MC-OXC)和组播光分插复用器(Multicast-Cap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MC-OADM)。相对于单播光交叉连接( Optical Cross-Connects, OXCs),组播光交叉连接不仅要完成光端口之间的光路连接的交叉还要实现光信号的复制。通常使用无源的分光器实现组播信号光域复制,这种方式结构简单器件造价低,但不具有波长变换能力。另外,近年来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各种波长变换机制实现的多波长变换器研制已有所突破。多波长变换器能将一个输入波长信号同时复制到多个不同的输出波长。但多波长变换器使用成本居高且变换、扇出(fanout)能力亦有限,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使用分光器和多波长变换器的联合组播光交叉连接(joint Multicast-Capable Optical Cross-Connect, jMC-OXC)结构并借助离散事件仿真模型分析其动态网络性能。文中还以有源垂直耦合器件为例探讨了利用平面光波导电路(PLC)技术实现信号复制和交换集成以构造集成MC-OXC的方案。此外,本章还提出了一

温海波[10](2004)在《WDM网状网中的业务量疏导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业务量的爆炸性增长以及高性能的光网络设备(如光交叉连接器OXC、光分插复用器OADM)的出现,波分复用技术成为下一代骨干网络的核心技术。网络业务不但对网络带宽产生高的需求,而且由于IP等业务量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要求光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各种带宽粒度的服务和应用,即对网络带宽的动态分配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能够自动完成网络连接的具有独立控制面的智能光传送网应运而生。在智能光网络中每个波长上传输的通信速率越来越高,例如OC-48、OC-192、OC-768(对应的速度为2.5Gb/s、10Gb/s、40Gb/s),此时光网络提供的速率(或带宽)是粗粒度。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每个业务的通信速率往往远远低于一个波长的最高传输速率,例如OC-1、OC-3、OC-12(51.84Mb/s、155.52Mb/s、622.08Mb/s)。显然,为每个业务提供一个专用波长,资源利用率低且不经济。并且由于光纤中波长数目的限制、网络节点中光收发器数目的限制等,不可能为每个业务建立端到端的独立光路连接。显然,在WDM光网络中,需要研究如何有效地为这些低速业务建立连接。业务量疏导是将多个低速业务连接聚合起来用一个光路传输,可以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本文研究使用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作为控制平面的智能光网络中的优化设计问题,主要研究WDM网状网中的业务量疏导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静态业务量疏导、动态业务量疏导以及业务量疏导网络的生存性问题。静态业务量疏导可用于WDM业务量疏导网络的规划设计或者网络中较大周期的虚拓扑重配置中。本文第二章从两个方面研究了静态业务量疏导问题:(1)考虑具有波长数目限制的情况,首次提出了一种以最大化网络吞吐量为第一优化目标、以业务连接端到端时延尽可能短为第二优化目标的业务量疏导算法——平面构造法(PCA)。PCA算法使用固定路由方式构造波长平面,在虚拓扑的剩余资源上使用自适应路由算法进行业务量疏导。PCA算法能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的吞吐量。(2)在光纤波长数目受限、网络节点光收发器数目受限的情况下,研究WDM网状网中具有抗毁能力(防止单链路失效)的静态业务量疏导设计问题,基于固定-备份路由和自适应路由分别提出了几种共享通路保护式算法,并在NSFNET和5×5的格型环网模型中进行性能仿真分析。仿真表明基于最大化资源利用率的TGAR-MRU和TGFA-MRU相对于其他算法能提供更高的网络吞吐量,具有更好的性能。这些研究对于WDM业务量疏导网络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在实际运行的网络中业务动态到达动态离开。针对网络节点不具有光域内的波长变换能力并且节点处的光收发器数目和光纤中的波长数目受限等情况,本文第三章研究了动态业务量疏导问题。首先提出了三种疏导策略,定义了三种用于业务量疏导的选路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种自适应业务量疏导算法:TLRA、<WP=9>SLRA和JRA。仿真数据表明JRA具有更好的性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种新颖的疏导图模型(Grooming Graph Model, GGM)用以解决动态业务量疏导问题。所提的疏导图模型包含了每个节点可用光收发器数目信息,以及光纤上波长通道信息以及每个波长带宽使用信息。基于GGM模型,我们提出了新颖的综合疏导算法IGA。仿真表明IGA算法能具有比JRA更好的性能。由于光网络中每一条光路上都承载了大量业务,任何链路或者节点的失效将导致巨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在光网络中引入有效的生存性机制。保护是一种重要抗毁机制,专用保护和共享保护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环境。因此有必要研究业务量疏导网络中的生存性问题,在第二章已研究了静态业务量疏导中的生存性问题,在第四、五章我们将研究动态业务量疏导的生存性问题。第四章研究了WDM网状网中的动态专用通路保护业务量疏导问题,分为三个方面:(1)不考虑网络节点处光收发器限制,基于分层图的概念提出了三种使用不用疏导选路策略的专用通路保护业务量疏导算法。在进行专用保护业务量疏导的同时,考虑了如何通过调整链路代价函数达到网络负载均衡。(2)针对节点不具有光域波长变换能力以及光收发器数目受限WDM网状网,基于疏导图模型和综合疏导算法,提出了两种抗毁业务量疏导算法:光路保护业务量疏导算法(PPL)和连接保护业务量疏导算法(PPC)。PPL算法是为工作光路提供保护光路,即提供光路级的保护,而PPC是为每个连接提供端到端的保护。(3)在光网络中为了提高网络的抗毁能力,IETF引入了共享风险链路组和共享风险组(Shared-Risk Links Group/Shared-Risk Group, SRLG/SRG)概念,基于共享风险链路组SRLG约束的路径对计算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解决SRLG分离且低费用的路径对的查找问题的路由算法LPSD(Low-cost Pair of SRLG-Disjoint Paths Algorithm)。该算法也可以很好地扩展到具有业务量疏导能力的网络中基于SRLG/SRG分离的专用通路保护业务量疏导算法。第五章从三个方面研究了共享保护相关的业务量疏导问题:(1)基于分层图模型提出了一种有效的业务量疏导共享通路保护算法SPPTG,该算法根据网络拓扑信息、资源使用情况和到达的业务连接请求动态调整链路的代价,自适应地为每个低速连接请求寻找链路分离的工作通路、保护通路,同时使保护通路尽量共享保护资源。(

二、Value of Optical Bypass in Packet Ring Network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alue of Optical Bypass in Packet Ring Networks(论文提纲范文)

(1)移动接入网中光与无线资源协同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移动接入网络的演进趋势及光承载技术
        1.1.1 移动接入网络的演进趋势
        1.1.2 面向移动接入的光承载技术
    1.2 光与无线融合面临的重要挑战及关键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面向光与无线协同的接入网组网技术
        1.3.2 面向光与无线协同的资源优化技术
        1.3.3 面向光与无线协同的时延调控技术
        1.3.4 面向光与无线协同的网络控管技术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面向mMIMO波束赋形的弹性前传组网与资源联合优化技术研究
    2.1 面向mMIMO波束赋形的弹性前传组网与资源优化问题的提出
    2.2 面向mMIMO波束赋形组播应用的前传组网设计
        2.2.1 天线-ONU固定连接模式下的前传组网设计
        2.2.2 天线-ONU灵活连接模式下的前传组网设计
    2.3 面向波束赋形中组播业务场景的前传带宽优化NLP模型
    2.4 面向波束赋形中组播业务场景的前传带宽优化算法
    2.5 仿真与结果分析
        2.5.1 可靠性仿真及分析
        2.5.2 资源优化仿真及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细粒度分割的基带功能部署与光传送机制研究
    3.1 基于细粒度分割的基带功能部署与光传送问题的提出
    3.2 网络架构及功能分割模型
        3.2.1 网络架构描述
        3.2.2 功能分割模型
    3.3 基于细粒度分割的基带功能部署与光传送机制
        3.3.1 基带功能部署准则
        3.3.2 传送时延模型
    3.4 基于细粒度分割的基带功能部署与光传送ILP模型
        3.4.1 基带功能部署与光传送ILP模型
        3.4.2 集中化增益与分割粒度的关系分析
    3.5 仿真及结果分析
        3.5.1 仿真设置
        3.5.2 仿真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能效的DU-CU部署与光路配置策略研究
    4.1 高能效的DU-CU部署与光路配置问题的引出
    4.2 网络架构与能耗建模
        4.2.1 网络架构描述
        4.2.2 能耗模型构建
    4.3 高能效的DU-CU部署与光路配置优化ILP模型
    4.4 高能效的DU-CU部署与光路配置优化算法
    4.5 仿真及结果分析
        4.5.1 仿真设置
        4.5.2 仿真及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基于FDL和ROADM的弹性光组播交换节点结构及调度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弹性光交换网络概述
        1.1.1 弹性光网络发展背景
        1.1.2 弹性光组播交换技术
    1.2 弹性光交换冲突解决研究现状
    1.3 弹性光交换网络的ROADM技术及节能技术
        1.3.1 ROADM技术研究现状
        1.3.2 弹性光交换网络的节能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工作安排
第2章 弹性光交换网络节点调度及节能调度策略分析
    2.1 基于FDL的弹性光交换节点调度算法
        2.1.1 FDL光缓存结构配置
        2.1.2 基于FDL的业务调度策略及排队模型
    2.2 基于频谱转换的弹性光交换节点调度算法
    2.3 基于ROADM的节点结构及网络资源调度策略
    2.4 弹性光交换网络的节能调度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时频域联合调度的弹性光交换组播冲突解决策略
    3.1 研究背景
    3.2 弹性光组播业务冲突问题描述
    3.3 基于时频域联合调度的弹性光组播冲突解决机制
        3.3.1 网络编码与FDL反馈共享节点结构设计
        3.3.2 组播业务调度策略设计与分析
    3.4 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
        3.4.1 仿真条件及评价指标
        3.4.2 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CDC-F ROADM节点的全光组播网络节能调度策略
    4.1 研究背景
    4.2 基于HSR的CDC-F ROADM全光节点结构及组播传输能耗模型
        4.2.1 基于HSR的CDC-F ROADM节点结构
        4.2.2 基于HSR的全光上下路和频谱转换模块
        4.2.3 组播传输能耗模型
    4.3 基于HSR的CDC-F ROADM节点的全光组播网络节能调度策略
        4.3.1 全光组播网络节能调度分析
        4.3.2 基于HSR的CDC-F ROADM节点的全光组播节能调度策略
    4.4 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
        4.4.1 仿真环境及评价指标
        4.4.2 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3)电力通信光网络路由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电力通信光网络研究现状
        1.2.2 电力通信网路由优化问题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2章 电力通信网现状及光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2.1 电力通信网现状分析
    2.2 骨干通信光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2.2.1 OTN
        2.2.2 PTN
        2.2.3 ASON
    2.3 光网络路由优化问题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区分业务的电力通信光网络路由优化算法
    3.1 电力通信网业务分析
        3.1.1 业务分类
        3.1.2 业务需求
    3.2 问题建模
        3.2.1 分层虚拓扑
        3.2.2 节点负载模型
        3.2.3 链路负载
        3.2.4 网络负载均衡度
    3.3 算法描述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SRLG的路由优化算法
    4.1 生存性问题研究
        4.1.1 基于保护的生存性机制
        4.1.2 共享风险链路组
    4.2 基于SRLG的路由优化算法
        4.2.1 问题建模
        4.2.2 算法描述
        4.2.3 性能评价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4)面向云计算的能效优先智能路由与管理协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课题来源
第2章 能效网络概述
    2.1 云计算概述
        2.1.1 云计算的定义
        2.1.2 云计算的特点
        2.1.3 云计算的三层架构
        2.1.4 云计算的能耗
    2.2 数据中心概述
        2.2.1 数据中心的概念
        2.2.2 数据中心的分类与等级
        2.2.3 数据中心能耗建模
    2.3 IP OVER WDM网络
        2.3.1 IP over WDM网络及其特点
        2.3.2 IP over WDM网络能耗模型
    2.4 仿真数据来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集中式的能效优先智能路由与管理协同机制
    3.1 面向云计算的能效模型
    3.2 基于进化博弈论的能效优先智能路由光旁路启发式算法
        3.2.1 进化博弈论
        3.2.2 光旁路技术
        3.2.3 基于进化博弈论的能效优先智能路由光旁路启发式算法实现
        3.2.4 基于进化博弈论的能效优先智能路由光旁路启发式算法步骤和流程图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3.3.1 仿真环境及数据
        3.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3.3.2.1 不同时刻的总能耗与能效分析
        3.3.2.2 进化博弈论的效果分析
        3.3.2.3 DC中服务器关闭/开启粒度对能耗的影响
        3.3.2.4 光旁路技术对能耗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布式的能效优先智能路由与管理协同机制
    4.1 概述
        4.1.1 群集智能的概念及特点
        4.1.2 蚁群算法的概念
    4.2 基于蚁群的能效路由算法
        4.2.1 路由器卡休眠策略
        4.2.1.1 基于路由器卡休眠策略的能效模型
        4.2.1.2 路由器端口分配策略
        4.2.2 基于蚁群的能效路由算法原理
        4.2.2.1 基于蚁群的能效路由算法的逻辑
        4.2.2.2 控制层面
        4.2.2.3 数据层面
        4.2.3 基于蚁群的能效路由算法步骤和流程图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4.3.1 仿真环境及数据
        4.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3.2.1 路由器卡与路由器端口的能耗比较
        4.3.2.2 路由器端口分配策略对能耗影响的仿真分析
        4.3.2.3 路由器卡上端口个数对能耗影响的仿真分析
        4.3.2.4 平均链路利用率的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5)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智能配电网概况
    1.2 智能配电网通信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发展现状
        1.2.2 存在问题分析
        1.2.3 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安排
第二章 智能配电网通信需求分析
    2.1 智能配电网通信用户分析
    2.2 智能配电网业务分析
        2.2.1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需求
        2.2.2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业务特点
        2.2.3 计量自动化通信需求
        2.2.4 计量自动化通信业务特点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配电网通信解决方案
    3.1 配电网通信技术分析
        3.1.1 光纤通信
        3.1.2 中低压载波通信
        3.1.3 无线公网通信
        3.1.4 无线专网通信
    3.2 配电网通信组网解决方案
        3.2.1 配电网通信平台体系结构
        3.2.2 骨干层通信解决方案
        3.2.3 接入层通信解决方案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配电网通信建设模式
    4.1 骨干网络建设模式
    4.2 接入网络建设模式
        4.2.1 区域标准划分
        4.2.2 技术应用对比分析
        4.2.3 建设模式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某市配电网通信组网实例
    5.1 某市配电网概况及组网问题分析
    5.2 某市配电网通信解决方案
    5.3 通信测试
        5.3.1 测试背景及目的
        5.3.2 测试内容
        5.3.3 系统无线性能测试
        5.3.4 系统业务功能测试
    5.4 测试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6)POTN网络规划及生存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状况
    1.4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5 论文结构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POTN网络规划与优化相关技术
    2.1 POTN应用场景分析和设备功能特征
        2.1.1 POTN应用场景分析
        2.1.2 POTN设备功能特征
    2.2 业务情况和OTN的复用层次分析
        2.2.1 业务属性
        2.2.2 业务封装
        2.2.3 OTN的复用层次分析
    2.3 通道属性
        2.3.1 LSP属性
        2.3.1.1 LSP类型
        2.3.1.2 LSP复用
        2.3.1.3 LSP标签分配
        2.3.2 ODUk通道属性
        2.3.3 OCH通道属性
    2.4 光损耗模型
    2.5 保护技术
        2.5.1 线性保护技术
        2.5.2 环形保护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OTN网络规划与优化系统架构设计
    3.1 POTN软件系统概述
        3.1.1 网络规划场景
        3.1.2 网络规划层次
        3.1.3 网络规划流程
    3.2 POTN软件系统模块设计
        3.2.1 软件系统模块分析
        3.2.2 软件系统各模块的关系
    3.3 软件系统接.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OTN网络基于不同规划目标的业务路径规划设计
    4.1 研究背景
    4.2 问题描述
    4.3 基于不同规划目标的业务路径规划算法
        4.3.1 系统模型
        4.3.2 算法参数
        4.3.3 算法描述
        4.3.4 虚拟链路选择问题
        4.3.5 POTN网络中各设备能耗参数取值
        4.3.6 能耗计算方法
    4.4 仿真实验和算法分析
        4.4.1 能耗消耗对比
        4.4.2 各设备使用数目对比
        4.4.3 波长使用数对比
    4.5 实例分析
        4.5.1 网络资源及业务请求
        4.5.2 具体步骤
        4.5.3 规划之后的结果显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OTN网络生存性研究
    5.1 研究背景
    5.2 问题描述
    5.3 POTN网络保护机制
        5.3.1 分组层保护机制
        5.3.1.1 分组层线性保护
        5.3.1.2 FRR保护
        5.3.2 OTN层保护机制
        5.3.2.1 OTN线性保护
        5.3.2.2 ODUk环网保护
        5.3.3 WDM层保护机制
        5.3.4 各种保护方案比较
    5.4 POTN网络恢复机制
        5.4.1 已有的网络恢复方法
        5.4.1.1 最高层恢复机制
        5.4.1.2 最底层恢复机制
        5.4.1.3 多层协调恢复机制
        5.4.2 带有消息反馈机制的多层协调恢复方法
        5.4.2.1 恢复机制具体描述
        5.4.2.2 恢复机制流程
        5.4.2.3 恢复机制实验仿真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POTN规划与优化软件系统实现与应用演示
    6.1 软件系统主界面
    6.2 网络拓扑创建
    6.3 业务创建
    6.4 多目标业务路径规划
    6.5 网络故障模拟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7)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通信网络(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FDDI网络概况
    2.1 特点
    2.2 在DCS系统中的应用
3 FDDI网络主要设备
    3.1 集中器
    3.2 站点设备
        3.2.1 DAS
        3.2.2 SAS
    3.3 互连设备
        3.3.1 网桥
        3.3.2 路由器
4 FDDI网络拓扑结构
    4.1 可用性
    4.2 灵活性
    4.3 可维护性
5 FDDI网络的构筑
    5.1 网上用户布局
    5.2 系统发展
    5.3 资源共享
    5.4 网络负载
    5.5 系统互连
6 结束语

(8)基于群体智能的光网络通信量疏导机制研究与仿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
        1.1.1 从点到点传输系统到DWDM智能光网络
        1.1.2 国内外智能光网络发展现状及分析
        1.1.3 通信量疏导问题的概念及其意义
        1.1.4 复用技术在通信量疏导中的作用
    1.2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
    1.3 课题来源
第二章 通信量疏导
    2.1 狭义通信量疏导与广义通信量疏导
        2.1.1 狭义通信量疏导
        2.1.2 广义通信量疏导
    2.2 静态通信量疏导与动态通信量疏导
    2.3 通信量疏导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3.1 静态通信量疏导研究
        2.3.2 动态流量疏导的研究
    2.4 IP/DWDM光Internet中通信量疏导问题中的其他研究方向
        2.4.1 网络设计和规划
        2.4.2 有保护需求的疏导
        2.4.3 组播疏导
    2.5 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三章 静态通信量疏导机制的设计
    3.1 模型定义和数学描述
        3.1.1 网络模型
        3.1.2 数学模型
        3.1.3 问题描述
    3.2 构造分层图
        3.2.1 分层图结构
        3.2.2 生成分层图
        3.2.3 分层图中边的权重
    3.3 通信量疏导机制通用框架
        3.3.1 博弈论的产生及发展
        3.3.2 博弈论中的基本概念
        3.3.3 Nash均衡和Pareto最优
        3.3.4 通信量疏导通用框架
    3.4 基于博弈和量子免疫算法的静态通信量疏导机制
        3.4.1 概念及研究现状
        3.4.2 量子免疫算法静态通信量疏导机制设计
第四章 动态通信量疏导机制的设计
    4.1 网络模型
        4.1.1 物理拓扑
        4.1.2 疏导策略
    4.2 构造改进的分层图
    4.3 基于量子粒子群算法的智能QoS动态通信量疏导机制设计
        4.3.1 标准PSO
        4.3.2 PSO的改进
        4.3.3 量子粒子群算法设计
        4.3.4 算法描述
第五章 仿真实现与性能评价
    5.1 静态通信量疏导机制仿真实现
        5.1.1 仿真目标
        5.1.2 仿真拓扑
        5.1.3 仿真程序界面及功能
        5.1.4 仿真实现
        5.1.5 性能评价
    5.2 动态通信量疏导机制仿真实现
        5.2.1 仿真目标
        5.2.2 仿真程序界面及功能
        5.2.3 仿真实现
        5.2.4 性能评价
        5.2.5 建立光路数
        5.2.6 与经典算法的比较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组播光网络的节点结构和路由及流量疏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组播业务和IP 组播
        1.1.1 单播、广播、组播和任播
        1.1.2 组播业务特征
        1.1.3 IP 层组播
        1.1.4 多层组播
    1.2 组播光网络
        1.2.1 完全组播和光树
        1.2.2 稀疏组播和光森林
    1.3 光组播节点技术
        1.3.1 光信号复制:分光器和多波长变换器
        1.3.2 光信号副本交换:光开关技术
        1.3.3 集成组播(任播)光交换
    1.4 光组播路由
        1.4.1 静态光组播路由
        1.4.2 动态光组播路由
        1.4.3 稀疏组播光网络中的路由
        1.4.4 传输损伤约束的光组播路由
    1.5 光组播流量疏导
    1.6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新型光组播节点结构
    2.1 引言
    2.2 联合组播光交叉连接结构
        2.2.1 基于分光器的组播光交叉连接
        2.2.2 基于多波长变换器的组播光交叉连接
        2.2.3 联合组播光交叉连接
    2.3 联合组播光交叉连接动态网络性能仿真评估
    2.4 半透明组播光交叉连接
    2.5 组播OADM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传输损伤约束的光组播路由
    3.1 引言
    3.2 光纤光网络中的主要传输损伤
    3.3 相关研究
        3.3.1 半透明单播光网络
        3.3.2 功率损耗约束的光组播
    3.4 半透明组播光网络
    3.5 基于再生域的传输伤约束的光组播路由
    3.6 仿真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目的冗余光组播流量疏导
    4.1 引言
    4.2 相关研究
        4.2.1 光单播流量疏导
        4.2.2 光组播流量疏导
    4.3 目的冗余光组播流量疏导
    4.4 仿真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WDM 环网光组播
    5.1 引言
    5.2 利用MC-OADM 实现环网光组播
    5.3 环网光组播路由
    5.4 仿真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束语
    一. 关于光组播交换节点结构
    二.关于受传输损伤约束的光组播路由
    三.关于光组播流量疏导
    四.关于 WDM 环网光组播
附录A 多功能光交换试验床硬件系统
附录B 英文缩写对照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科研实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录用和发表的论文

(10)WDM网状网中的业务量疏导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简略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WDM光网络发展概述
        1.1.1 从点到点传输系统到WDM智能光网络
        1.1.2 国内外光网络研究概况
        1.1.3 智能光网络标准化进展
    1.2 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
        1.2.1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简介
        1.2.2 GMPLS的几个关键技术
        1.2.3 网络的结构模型
    1.3 WDM光网络中的业务量疏导问题
        1.3.1 疏导技术
        1.3.2 业务量疏导定义
        1.3.3 与业务量疏导相关的光交叉连接器OXC
        1.3.4 业务量疏导研究现状
        1.3.5 业务量疏导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WDM网状网中的静态业务量疏导研究[W5,W7,W
    2.1 研究背景
    2.2 基于平面构造的静态业务量疏导算法
        2.2.1 问题分析
        2.2.2 PCA算法描述
        2.2.3 仿真分析
    2.3 基于共享通路保护的静态业务量疏导算法
        2.3.1 问题分析
        2.3.2 几种启发式算法
        2.3.3 算法仿真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WDM网状网中的动态业务量疏导研究[W1,W2,W
    3.1 研究背景
    3.2 网络模型
    3.3 疏导策略
    3.4 联合路由疏导算法(JRA)
        3.4.1 问题分析
        3.4.2 自适应业务量疏导算法
        3.4.3 JRA算法描述
        3.4.4 仿真及数据分析
    3.5 综合疏导算法(IGA)
        3.5.1 问题分析
        3.5.2 疏导图模型(GGM)定义
        3.5.3 IGA算法描述
        3.5.4 IGA算法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WDM网状网中的动态专用通路保护业务量疏导研究[W1,W2,W4,W
    4.1 研究背景
    4.2 支持低速多粒度带宽的GRWA专用保护算法
        4.2.1 网络模型
        4.2.2 链路权值的确定
        4.2.3 算法描述
        4.2.4 仿真及数据分析
    4.3 基于GGM模型的专用通路保护业务量疏导算法
        4.3.1 连接保护业务量疏导算法PPC
        4.3.2 光路保护业务量疏导算法PPL
        4.3.3 性能仿真分析
    4.4 可用于专用通路保护业务量疏导的SRLG分离算法
        4.4.1 研究背景
        4.4.2 网络模型
        4.4.3 SRLG分离的低费用双路径选路算法
        4.4.4 算法特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WDM网状网中的动态共享保护业务量疏导研究[W3,W6,W
    5.1 研究背景
    5.2 一种动态共享通路保护业务量疏导算法
        5.2.1 网络模型
        5.2.2 波长通道中保护通路带宽问题
        5.2.3 动态调整波长通道代价
        5.2.4 SPPTG算法描述
        5.2.5 性能分析与仿真
    5.3 支持不同可靠性要求的WDM网状网业务量疏导算法
        5.3.1 问题描述
        5.3.2 波长通道中保护通路带宽
        5.3.3 链路代价函数的确定
        5.3.4 MRTG算法描述
        5.3.5 仿真及性能分析
    5.4 共享子通路保护业务量疏导算法
        5.4.1 波长平面图模型
        5.4.2 基于WPG模型的子通路保护
        5.4.3 算法描述
        5.4.4 仿真及数据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业务量疏导算法的仿真实现
    6.1 概述
    6.2 业务量疏导仿真软件的总体框架
    6.3 业务量疏导仿真软件的实现
        6.3.1 仿真软件模块构成
        6.3.2 重要数据结构
        6.3.3 重要伪码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本文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和投出的文章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

四、Value of Optical Bypass in Packet Ring Networks(论文参考文献)

  • [1]移动接入网中光与无线资源协同优化技术研究[D]. 肖玉明.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基于FDL和ROADM的弹性光组播交换节点结构及调度算法研究[D]. 李元. 重庆邮电大学, 2017(04)
  • [3]电力通信光网络路由优化问题研究[D]. 刘慕娴.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4]面向云计算的能效优先智能路由与管理协同机制研究[D]. 李娅. 东北大学, 2014(08)
  • [5]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模式研究[D]. 薛佳妮.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6]POTN网络规划及生存性研究[D]. 刘玲.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7]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通信网络[J]. 刘麒楠,霍吉良. 河北电力技术, 2008(05)
  • [8]基于群体智能的光网络通信量疏导机制研究与仿真实现[D]. 任娜. 东北大学, 2008(03)
  • [9]组播光网络的节点结构和路由及流量疏导研究[D]. 彭云峰.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6)
  • [10]WDM网状网中的业务量疏导算法研究[D]. 温海波. 电子科技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分组环网中光旁路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