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纸学会新闻纸专业委员会2000年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中国造纸学会新闻纸专业委员会2000年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一、中国造纸学会新闻纸专业委员会2000年学术年会圆满结束(论文文献综述)

詹怀宇[1](2011)在《中国造纸学会新闻纸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广东省造纸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文中指出中国造纸学会新闻纸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广东省造纸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于2010年12月1~3日在广州市番禺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造纸和相关行业的代表140多人参加了此次学术年会。俄

姜琳[2](2001)在《中国造纸学会新闻纸专业委员会2000年学术年会圆满结束》文中研究表明

姜琳[3](2001)在《中国造纸学会新闻纸专业委员会2000年学术年会圆满结束》文中研究表明 中国造纸学会新闻纸专业委员会2000年学术年会于2000年11月14~17日在广州番禹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教授、专家、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共67名,其中海外专家9名,会上发表论文22篇。

夏华林[4](2013)在《加强技术创新和行业间合作应对新形势的挑战》文中提出我国的造纸工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十年,2001~2011年十年期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年均增长达到11.99%,消费量年均增长达到10.23%,十年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成为了世界纸和纸板的生产和消费大国。造纸工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民营大型造纸骨干企业的兴起与发展、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及世界顶级的先进造纸装备的大批引进和投产等因素的综合因素的作用,促进了我

本刊采编部[5](2009)在《中国制浆造纸工业六十年60个第一》文中研究说明1首个造纸专业全能管理机构成立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组建轻工业部,成为全国造纸工业的归口主管部门。首任部长由政务院副总理黄炎培(1878~1965)兼任,主管造纸工业的副部长是王新元

中国造纸学会[6](2009)在《中国造纸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要点》文中研究表明中国造纸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2008年中国造纸学会在中国科协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领导下,在各地方学会、广大会员和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对1年来的工作分5个方面总结如下:

陈思亮[7](2004)在《回眸中国造纸学会的发展历程——纪念中国造纸学会成立40周年》文中研究说明全面回顾了中国造纸学会成立的过程和学会40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做好新时期学会工作提出了要求。

周志艺[8](2009)在《一水相望海峡情,两岸纸业共前行》文中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迎来了祖国大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促进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与腾飞。各行各业都在解放思想创新业,更上层楼谱新篇。

姚惠芳[9](2008)在《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工业化进程中,造纸等重污染行业还将持续发展。中国造纸工业的现代化已不具备西方工业化初期的发展环境,造纸工业所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挑战比任何一个西方大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形势都更加严峻。因此,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发展机遇,应当彻底转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实施以“低采伐、高利用、低排放”为特征,以“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闭环式流程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循环经济被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从而成为席卷世界的潮流。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循环经济作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代表了世界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必然趋势。造纸工业要有效地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相关问题。本研究正是基于这一目标而开展的。本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以大量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对中国的总体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同时指出,造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中国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解决造纸工业环境问题的基本出路;2)系统地考察了中国造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历程,对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领域,主流的林浆纸一体化模式和具有现实意义的苇浆纸一体化模式等领域,以及造纸工业循环经济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评述与总结;3)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Paper Industry Circular Economy System,简称PICES)是一个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复合系统,其各子系统之间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复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本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工业生态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环境伦理学、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等高度,从复合系统的角度对PICES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系统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和设计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4)从层次结构、循环结构、核心体、价值链及松散层等诸多方面对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进行了总体框架设计和具体设计,为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5)研究并构建了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管理控制体系,为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高效管理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思路和有效的管理方法;6)从法律、政策、社会及科技等层面研究和构建了比较完善的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支撑体系,为实施和推进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战略提供了必要的保障;7)通过对江苏苏北沿海苇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系统的应用研究,在实践层面验证了本研究针对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所做的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为造纸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及指导。本研究将系统工程及信息系统开发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之中,揭示了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动态性、多样性、拓展性等特征,并提出了PICES的四种基本模式,即:①立足造纸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系统(P-Ⅰ);②以纸业纵向一体化为基础的循环经济系统(P-Ⅱ);③以纸业为核心的横向一体化基础上的循环经济系统(P-Ⅲ);④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循环经济系统(P-Ⅳ)。同时,还进一步指出这四种基本模式的复杂程度是逐级递增的。立足于造纸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系统相对简单,而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循环经济系统则要复杂得多,甚至不便再用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PICES)来命名。本研究有助于为造纸工业的发展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为其它相类似的区域、行业和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提供有益的借鉴。

孔令波[10](2013)在《纸页干燥过程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以节能减排作为出发点,概述了国内外造纸工业的节能研究现状和相关的节能技术,包括已有商业化节能技术与新兴节能技术;探讨了造纸工业中常用的能效对标与能源审计等节能潜力评估方法,并对其应用做了综述;就此还以某造纸企业为例开展了全面的能源审计,找出了约14%的节能潜力。分析发现纸页干燥是造纸流程中脱水量最少,但能耗与成本却最高,且节能机会最多的单元操作之一,纸页干燥过程性能的优劣对于造纸过程的总能效水平有极大影响,故以纸页干燥过程作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落脚点。首先,本论文对纸机干燥部能量系统进行了诊断分析,应用本课题组设计的系统分析方法以及关键状态参数测试方法,以某瓦楞纸机为例,对其干燥部的运行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诊断出了影响干燥能耗的主要问题所在,提出了有效的节能改造建议。另外,还探讨了能量分析与分析相结合的纸机热回收系统分析方法,以某涂布纸机热回收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余热联合利用的节能措施,预计可使能源利用率提高7.3%。干燥过程节能诊断与热回收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应用实例对于指导纸机干燥部节能降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次,基于质量与能量守恒原则,以烘缸组为建模单元,采用序贯模块法构建了符合纸页干燥工艺规程的静态能量模型和模拟系统。该模拟系统共由八个基本功能模块构成,包含了干燥部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某新闻纸机为例,根据其工艺规程搭建了干燥静态能量模型和模拟系统,并在MATLAB上实现了静态模拟,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较准确的仿真实际纸页干燥过程。此外,还模拟了进纸温度和干度、送风温度、排风湿度以及环境温湿度对干燥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与工程经验基本相符。该静态模拟系统不仅可以从宏观上模拟干燥过程的物流和能流信息,还可用来分析某些关键操作参数对纸页干燥性能的影响,有助于加深对纸页干燥全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且对于指导实际纸机干燥过程中的节能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随后,根据纸页中水分的不同存在形态及其各自的蒸发机制,分别给出了描述自由水和吸着水传质速率的基本方程。选取纸页接触干燥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其传热传质解析性数学模型的建立,并采用数值技术开展了干燥动力学模拟,得到了纸页温度与含水率以及蒸发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基本符合文献中对纸页理论干燥过程的定性描述。此外,还数值研究了初始纸页干度、热源温度与空气流速对干燥速率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初始纸页干度可降低干燥时间和能耗;提高热源温度不仅会降低干燥时间和能耗,还会改善干燥效率;而空气流速的增加除令干燥时间缩短外,可能会影响干燥效率。该解析数学模型以及所提出的纸页干燥数值研究方法可以作为对现行纸页理论干燥曲线定性描述的补充,且对于进一步开发实际纸机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机理数学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最后,基于静态能量模型对干燥部的整体性理解以及纸页接触干燥传热传质模型对干燥机理的描述,对纸页在纸机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解析性数学模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与初步模拟。对此,分别选取纸页微元体和与其耦合的烘缸微元体作为建模单元,由局部到整体地建立了描述纸页干燥全过程的较为完整的解析数学模型。根据纸页在贴缸干燥区与对流干燥区以及纤维饱和点前后截然不同的传热传质机理对纸页质量和能量方程中的自由项进行了逐一论述,并考虑了不同情况下烘缸能量方程的边界条件。该解析数学模型对纸页干燥过程的描述最终表现为一个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与一个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相耦合的问题。对此问题涉及的计算区域,采用数值方法进行了网格划分,并对纸页和烘缸控制方程及其边界条件进行了离散化处理,得到了纸页运行方向上和烘缸弦向与径向上各离散单元的有限差分格式。然后,在利用MATLAB编程对构成所有节点的差分方程组采用迭代法逐一节点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了整个纸页干燥计算域内的数值解。模拟结果显示:计算得到的干燥过程曲线与理论过程和实际经验趋势基本吻合,尤其是在干燥的前端和末端,但还需深入完善该模型及其计算过程,尤其是模型所涉及的各类传热传质系数和过渡区不同形态水分同时蒸发的机理,才能使其更加接近于工程实际,以达到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指导的终极目标。

二、中国造纸学会新闻纸专业委员会2000年学术年会圆满结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造纸学会新闻纸专业委员会2000年学术年会圆满结束(论文提纲范文)

(5)中国制浆造纸工业六十年60个第一(论文提纲范文)

1 首个造纸专业全能管理机构成立
2 首次全国纸张会议确定木浆为主的原料结构方针
3 首套非木原料碱回收装置
4 首次高等教育院系调整
5 首个制浆造纸专业工程设计机构
6 苏联援建我国造纸工业规模最大的新建项目
7 首批新产品开发试制
8 轻工业出版社在北京成立
9 首个专业科学研究单位
10 首次发行的专业期刊——《造纸工业》
11 首部《制浆造纸工作者手册》出版
12 首次引进的5台大型造纸机
13 首次自行设计并制造的3150长网新闻纸机
14 首个硫酸盐法商品苇浆厂——江苏镇江纸浆厂
15 首家专业化工业纸板厂——辽阳工业纸板厂
16 首次试制成功钞票纸
17 首家造纸厂自办林场
18 中国造纸学会首次全国代表大会及首届学术年会
19 首座大型的带有完整碱回收系统的硫酸盐本色浆制浆造纸厂——福建青州造纸厂
20 自行开发设计和制造的首台碱回收喷射炉
21 首个用硫酸盐法荻苇浆生产印刷纸的工厂
22 进口的首套横管式连续蒸煮器生产草类纸浆
23 首次试制成功塑料造纸网
24 首次获奖最多的大会
25 首获国家最高产品质量奖
26 引进首套废纸脱墨系统
27 排放标准首次增加AOX、色度等指标限值
28 首家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大型造纸企业
29 首次建立国家级造纸工业质量检测中心站
30 承包国有企业的第一人——马胜利
31 首批博士生导师——王宗和、隆言泉
32 首批用进口废纸生产牛皮箱纸板的工厂
33 首家国家二级企业造纸厂
34 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35 台湾纸业界人士首次来大陆洽谈贸易
36 首个引进全流程设备技术的合资企业
37 首个造纸化学品技术开发中心
38 首台多长网纸板机
39 首套国产大型碱回收系统
40 首家被停产关闭的较大型的国有造纸企业
41 在中国大陆投资数额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
42 中国造纸协会成立
43 首个国家级纸张纸浆交易市场
44 纸业股市第一股
45 首例新闻纸反倾销调查案
46 首例铜版纸反倾销调查案
47 国产首台最大的纸板机投产
48 造纸行业的第一个驰名商标品牌
49 造纸行业首位院士
50 首个国家环保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
51 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造纸企业
52 宣纸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3 纸业商会成立
54 首位女富豪——张茵
55 首次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56 首部《造纸产业发展政策》
57 首次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
58 首个最高层次的研发基地
59 首次超越美国,中国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60 全球产能最大的纸机生产线

(6)中国造纸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造纸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
    1 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2 圆满完成学会改选换届工作
    3 积极开展科普工作
    4 继续做好编辑出版工作
    5加强政治学习搞好学会机关的建设
中国造纸学会2009年工作要点

(8)一水相望海峡情,两岸纸业共前行(论文提纲范文)

1 业内两岸交流
2 台商西进祖国大陆, 投资设厂
●相关链接●
    台湾纸业发展历程

(9)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关于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综述
        1.2.2 关于林浆纸一体化、苇浆纸一体化的研究进展综述
        1.2.3 关于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研究综述
        1.2.4 总结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中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
    2.1 中国造纸工业的地位及发展前景分析
        2.1.1 造纸工业的地位
        2.1.2 造纸工业的发展前景
    2.2 中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2.2.1 中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2.2.2 中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2.3 中国造纸工业的环境状况分析
        2.3.1 中国的总体环境状况
        2.3.2 中国造纸工业的基本环境状况
        2.3.3 解决造纸工业环境问题的基本出路
第3章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
    3.1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结构分析
        3.1.1 造纸工业的循环经济特征分析
        3.1.2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特征及模式分析
        3.1.3 影响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结构的因素分析
    3.2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环境分析
    3.3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目标分析
        3.3.1 总目标
        3.3.2 具体目标
    3.4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物流分析
    3.5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价值链分析
        3.5.1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价值链的特征
        3.5.2 循环经济条件下造纸行业价值链分析
第4章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系统设计
    4.1 系统层次结构的设计
    4.2 系统循环结构的设计
    4.3 系统核心体的设计
    4.4 系统价值链的设计
    4.5 系统松散层的设计
第5章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管理控制体系的构建
    5.1 系统管理与运作的基本原则及任务
    5.2 循环经济系统的管理组织机构
    5.3 循环经济系统的管理控制结构
    5.4 循环经济系统核心体的管理
    5.5 循环经济系统价值链的管理
    5.6 循环经济系统松散层的管理
        5.6.1 对循环经济系统松散层的总体调控
        5.6.2 针对松散层的具体管理与控制
第6章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支撑体系的构建
    6.1 支撑体系概述
    6.2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法律支撑体系
    6.3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政策支撑体系
    6.4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社会支撑体系
    6.5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的科技支撑体系
第7章 应用研究——江苏苏北沿海苇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系统的设计
    7.1 应用背景
    7.2 苇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7.3 苇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7.3.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7.3.2 企业发展的外部驱动力
        7.3.3 中国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7.3.4 市场前景分析
        7.3.5 资源供应分析
        7.3.6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7.4 苇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系统的运作方式
    7.5 苇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系统的总体评价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
    8.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详细摘要

(10)纸页干燥过程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造纸工业节能概况
    1.2 造纸工业节能技术
    1.3 造纸过程节能潜力评估
    1.4 纸页干燥概述及研究现状
        1.4.1 纸页干燥概述
        1.4.2 纸页干燥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标
    1.6 论文提纲
第二章 纸页干燥过程节能诊断与分析
    2.1 纸机干燥部构成及干燥工艺流程
    2.2 干燥部性能测试与分析方法
        2.2.1 干燥部测试方法
        2.2.2 水分蒸发速率计算方法
        2.2.3 热回收系统分析方法
    2.3 干燥过程诊断与分析
        2.3.1 案例介绍
        2.3.2 干燥过程现状分析
        2.3.3 干燥过程诊断与讨论
    2.4 热回收系统节能分析
        2.4.1 案例介绍
        2.4.2 热回收系统节能分析
        2.4.3 热回收系统节能效果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纸页干燥静态能量模型的建立与模拟
    3.1 纸页干燥相关的质量与能量平衡方程
        3.1.1 质量平衡方程
        3.1.2 能量平衡方程
    3.2 纸页干燥性能评价指标
        3.2.1 干燥能源强度
        3.2.2 干燥热效率
    3.3 纸页干燥静态能量模型的建立与模拟方法
        3.3.1 纸页干燥静态能量模型的建立方法
        3.3.2 纸页干燥过程静态模拟的实现
    3.4 纸页干燥静态数学模型的建立
        3.4.1 烘缸组功能模块
        3.4.2 汽水分离功能模块
        3.4.3 表面冷凝功能模块
        3.4.4 风机功能模块
        3.4.5 热回收功能模块
        3.4.6 空气加热功能模块
        3.4.7 纸页功能模块
        3.4.8 气罩功能模块
    3.5 纸页干燥静态能量模型的应用
        3.5.1 PM1 干燥部概况及模拟条件
        3.5.2 PM1 干燥部功能模块划分及其静态模型
        3.5.3 模拟结果
        3.5.4 结果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纸页接触干燥数学模型的推导及其分析
    4.1 纸页干燥物理基础
        4.1.1 纸页中水分存在形式
        4.1.2 纸页中水分蒸发机制
        4.1.3 纸页的吸附解吸现象
    4.2 纸页干燥规律
    4.3 纸页接触干燥数学模型的推导
        4.3.1 简化假设
        4.3.2 数学模型的推导
    4.4 纸页接触干燥数学模型的数值求解
        4.4.1 差分格式
        4.4.2 数值求解
    4.5 纸页接触干燥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
        4.5.1 已知条件
        4.5.2 干燥曲线
        4.5.3 干燥能耗
    4.6 结果讨论
        4.6.1 初始纸页干度对干燥速率和能耗的影响
        4.6.2 热源温度对干燥速率和能耗的影响
        4.6.3 风速对干燥速率和能耗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纸页干燥传热传质模型的建立
    5.1 几何关系
        5.1.1 单挂式烘缸组各干燥阶段长度计算
        5.1.2 双挂式烘缸组各干燥阶段长度计算
    5.2 建立控制方程前的简化假设
    5.3 纸页干燥的控制方程
        5.3.1 纸页质量控制方程
        5.3.2 纸页能量控制方程
        5.3.3 烘缸能量控制方程
    5.4 定解条件
        5.4.1 纸页质量方程的自由项及初始条件
        5.4.2 纸页能量方程的自由项及初始条件
        5.4.3 烘缸能量方程的边界条件
        5.4.4 相关传热传质系数
        5.4.5 相关物理条件
    5.5 纸页干燥传热传质数学模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纸页干燥传热传质模型的数值求解
    6.1 前言
    6.2 网格划分
        6.2.1 纸页计算区域的离散化
        6.2.2 烘缸计算区域的离散化
    6.3 纸页传热传质模型的差分格式
        6.3.1 纸页含水率的差分方程
        6.3.2 纸页温度的差分方程
        6.3.3 烘缸温度的差分方程
    6.4 ODE 初值问题与 PDE 边值问题的耦合求解
        6.4.1 湿端干燥的差分格式
        6.4.2 干端干燥的差分格式
        6.4.3 数值求解步骤
    6.5 计算结果与讨论
        6.5.1 已知条件
        6.5.2 结果与讨论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四、中国造纸学会新闻纸专业委员会2000年学术年会圆满结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造纸学会新闻纸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广东省造纸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J]. 詹怀宇.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1(01)
  • [2]中国造纸学会新闻纸专业委员会2000年学术年会圆满结束[J]. 姜琳. 中国造纸, 2001(01)
  • [3]中国造纸学会新闻纸专业委员会2000年学术年会圆满结束[J]. 姜琳. 造纸信息, 2001(01)
  • [4]加强技术创新和行业间合作应对新形势的挑战[A]. 夏华林. 华东七省市造纸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暨山东造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3
  • [5]中国制浆造纸工业六十年60个第一[J]. 本刊采编部. 中华纸业, 2009(21)
  • [6]中国造纸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要点[J]. 中国造纸学会. 造纸信息, 2009(04)
  • [7]回眸中国造纸学会的发展历程——纪念中国造纸学会成立40周年[J]. 陈思亮. 纸和造纸, 2004(06)
  • [8]一水相望海峡情,两岸纸业共前行[J]. 周志艺. 中华纸业, 2009(21)
  • [9]中国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系统研究[D]. 姚惠芳. 南京林业大学, 2008(10)
  • [10]纸页干燥过程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的研究[D]. 孔令波.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中国造纸学会新闻纸专业委员会2000年学术年会圆满落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