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瓶肉干出口加工工艺

大瓶肉干出口加工工艺

一、出口大瓶螺肉干的加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卢雪凝[1](2019)在《福寿螺螺壳、螺肉及螺卵的资源化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外来入侵种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Lamarck)是亚洲许多地区危害农业生产的物种,各种防控方法均有其优缺点,特别是化学防控,对水生生物毒性大,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本论文以福寿螺壳、螺肉及螺卵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源化利用研究,转被动防控为主动利用,从而控制福寿螺的入侵和扩散。本论文包括两个方面的试验:(1)福寿螺螺粉对酸性土壤的改良,设置六个水平(0.5,1.0,2.5,25,50,100 g·kg-1)的螺粉、螺壳粉、螺肉粉,分别添加到弱酸性土壤中,培养120天后,测定反应土壤的修复效果的相关指标,同时添加石灰和空白作为对照;(2)螺肉和螺卵中提取卵磷脂,采用Folch方法,通过控制氯仿、甲醇和水分的比例,提升卵磷脂的提取效率。在利用福寿螺螺粉对酸性土壤的改良试验中,在低水平添加量(0,1,2.5 g·kg-1)中,相比空白对照,添加螺肉粉可使土壤p H值由6.37降低至5.13,土壤NO3-N由3.78升高至11.85 mg kg-1、NH4-N由1.82升高至6.55 mg·kg-1、TOC由16.04升高至18.46 g·kg-1;添加螺壳粉可使土壤p H值由6.37提高至7.43,但土壤养分变化不显着;但若添加福寿螺粉(螺肉与螺壳的混合物),既可以使土壤p H值从6.37提高至7.28,也可使土壤NO3-N从3.78增加至9.66 mg·kg-1,NH4-N从1.82增加至2.26 mg·kg-1;添加石灰可使土壤p H由6.37升高至7.90,但土壤养分未达到显着差异。同时,采用16S r RNA分析了39个土壤试验样本,生成并分类了2016767条优质16S r RNA基因序列。alpha多样性估计结果表明,福寿螺粉和石灰添加均能在低水平添加中增加细菌多样性,而在高水平添加中呈降低细菌多样性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发现的细菌群落在添加螺粉下比添加石灰有更为丰富并且有更多特异的门,样品中以变形杆菌、厚壁菌门、氯细菌门、放线菌门、酸细菌门、双歧杆菌门、蓝藻门和拟杆菌门为主。在添加螺粉处理中,优势菌群与土壤理化性质(包括土壤p H值和养分)呈显着相关,而石灰处理中土壤p H值是细菌群落组成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低水平石灰处理和福寿螺粉处理,提高了细胞外酶活性,而高水平石灰处理降低了细胞外酶活性。这些结果表明,在低水平添加条件下,螺粉的添加与石灰添加作用相似,都能够改善土壤p H并显着增加细菌多样性,而添加高浓度的螺粉后却显着降低细菌多样性,这是因为高浓度的添加福寿螺粉使得土壤养分急剧增加,形成优势单一微生物群落。添加螺粉处理下,除土壤p H值外,土壤养分与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福寿螺粉碎后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并增加了土壤p H值、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养分循环,缓解土壤的酸化和退化。在螺肉和螺卵提取卵磷脂试验中,采用Folch法对螺肉、螺卵中卵磷脂进行提取,其中,氯仿、甲醇和水最佳比例应为2:1:0.8。螺肉的粗磷脂提取率为12.38~20.10%,卵磷脂有效成分磷脂酰胆碱(PC)提取率为0.24~0.54%;螺卵的粗磷脂提取率为5.61~8.23%,卵磷脂的有效成分PC提取率为0.06~0.08%。相比螺卵,螺肉卵磷脂提取率更高。综上,福寿螺螺壳、螺粉和螺肉可以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缓解土壤酸性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螺肉组织可以作为卵磷脂提取的良好原料,且由于福寿螺分布广泛容易获取,作为原料,其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因此,通过对福寿螺进行资源化利用,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增强农民收集和利用福寿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以用促防”,达到间接控制福寿螺入侵的目的。

葛胜晗,周阿容,黄晨楹,郑宝东,曾绍校,林少玲[2](2018)在《红茶对海螺肉去腥和保鲜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提高海螺肉的经济价值,文章进行了红茶对海螺肉去腥和保鲜作用的研究,实验以海螺肉为原料,研究了红茶浓度、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对其感官分值的影响,并对红茶脱腥处理前后海螺肉中挥发性成分和品质特性进行了分析。实验采用中心组合设计优化感官分值,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研究了腥味物质的成分变化,并以菌落总数、TBA值、pH值为指标分析了红茶脱腥处理对海螺肉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螺肉感官分值最佳的工艺条件为:红茶浓度为0.9g/L,浸泡时间为44min,浸泡温度为34℃,此条件下制得的海螺肉感官分值为7.80±0.42。最优条件处理后,海螺肉腥味物质成分得到了有效降低。此外,经过红茶处理后的海螺肉菌落总数和TBA值较未处理前都明显降低了,pH值也较为稳定。综上所述,红茶处理海螺肉不仅可以除去腥味,提高感官分值,更具有抑菌、保鲜的作用。

谢焱[3](2011)在《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技术基石,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产品。作为一项公共事业,绿色食品依据标准认证,通过21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尤其在引领和推动我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因而,在新的质量安全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使其做到与时俱进,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针对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对保障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依据绿色食品的概念和基本理念,回顾了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发展的历程,总结了标准体系在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了今后需要继续坚持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制修订原则,为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论文通过收集、分析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以及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为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了借鉴。另外,本文通过将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与国内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标准体系对比,得出了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优势和劣势,为如何发挥优势、改进不足提供了数据支持。论文还专门就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如农药)、污染物、产品质量等标准与发达国家做了比对分析,指出了现有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充分分析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后,论文提出了今后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所应坚持的原则;将标准体系框架进行了完善;搭建了绿色食品产品标准体系框架,弥补了现有体系的重大缺陷。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标准的具体制修订方向和原则,并做了充分论证。论文所研究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有关内容,以及提出的标准发展方向,制修订具体建议,对提高绿色食品标准整体水平,促进绿色食品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吴鸾玉[4](2007)在《杀螺剂对螺类的影响和福寿螺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5%梅塔颗粒剂和6%密达颗粒剂两种常用的杀螺剂为染毒物质,采用急性毒性方法,研究了福寿螺化学防治对与其同一生长环境中的铜锈环棱螺的影响。通过比较两种贝类的在同一时间段同种浓度药处理下的死亡率和半致死浓度,确定福寿螺的化学防治对与其同一生长环境中的其他贝类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杀螺剂对铜锈环棱螺的毒害超过了对福寿螺的毒性,表明福寿螺化学防治对水生生物影响和对环境的污染。初步测定福寿螺血清的抗菌活性及血清中的一些免疫指标酶(酚氧化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目的是了解福寿螺机体免疫水平,为开发利用免疫酶、提取抗菌活性物质提供新的材料来源。结果表明,福寿螺血清抗菌活性和酶活性很强,说明福寿螺体内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物质存在。通过不同溶剂:环己烷、丙酮、石油醚、乙醇、乙酸乙脂、甲醇:甲苯(3:1)对福寿螺的软体匀浆物进行浸泡提取,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两种菌对提取物进行抗菌效果检测,从中筛选出抗菌效果较好的提取剂。结果表明乙酸乙脂提取物抗菌效果最好。用乙酸乙脂对福寿螺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部位体内的抗菌物质进行浸泡提取,采用纸片扩散抑菌方法对11种细菌进行抗菌检测。用柱色谱层析和薄层层析(TLC)对福寿螺个发育阶段和不同部位的抗菌物质进行分离纯化,最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福寿螺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部位提取的抗菌物质抗菌活性和化学成分均有差异。

孙碧桂,沈忠明[5](2003)在《大瓶螺的加工技术》文中研究表明 大瓶螺(Ampullaria gigas)又名南美螺、苹果螺、苹果蜗牛,台湾地区又称福寿螺、雪螺、金宝螺。该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在分类学上属软体动物门,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这种螺具有生长繁殖快、食性杂、抗逆性强、易于养殖且成本低、肉味鲜美等优点,是一种大型优质,经济效益好的淡水养殖螺类。该螺在广东、广西等地野生分布量大。大瓶螺有冰冻螺肉、盐渍螺肉、无盐干制和含盐干制等4种主要的加工方法,加工出口和内地销售大瓶螺肉有利于我国大瓶螺资源的利用和养殖业的发展。

孙碧桂,沈忠明[6](2003)在《大瓶螺的加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沈忠明[7](2002)在《出口大瓶螺肉干的加工技术》文中研究说明详细介绍了出口无盐大瓶螺肉干和含盐大瓶螺肉干的加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对破壳方法、蒸煮和烘烤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以及自然干燥工艺作了探讨。

沈忠明,姚文,钟显华[8](2001)在《出口大瓶螺肉干营养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沈忠明,李露[9](2001)在《出口褐云玛瑙螺肉干的加工工艺》文中指出加工褐云玛瑙螺 (蜗牛 )肉干出口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的褐云玛瑙螺资源和促进养殖业发展。出口1t褐云玛瑙螺肉干相当于活运出口 2 5t鲜壳螺 ,6 2 5t冰鲜螺肉 ,4 5t盐渍螺肉。生产成肉干是加工褐云玛瑙螺的最佳方法

二、出口大瓶螺肉干的加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出口大瓶螺肉干的加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福寿螺螺壳、螺肉及螺卵的资源化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1.1 福寿螺入侵及防控概况
        1.1.1 福寿螺的入侵及分布
        1.1.2 福寿螺的繁殖与生存特性
        1.1.3 福寿螺防治及其存在的问题
    1.2 福寿螺的开发利用
        1.2.1 福寿螺肉的开发应用
        1.2.2 福寿螺卵的开发应用
        1.2.3 福寿螺壳的开发应用
    1.3 酸性土壤改良剂的开发利用
        1.3.1 土壤酸化的现状和危害
        1.3.2 酸性土壤改良剂的研究现状
    1.4 卵磷脂的开发利用
        1.4.1 卵磷脂的应用
        1.4.2 磷脂的提取和提纯方法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土壤养分指标分析方法
    2.4 土壤胞外酶的测定方法
    2.5 PLFA的测定方法
    2.6 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方法
    2.7 福寿螺肉卵磷脂的提取方法
    2.8 福寿螺卵磷脂的纯化与检测
        2.8.1 试剂
        2.8.2 提取条件的优化
        2.8.3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条件
        2.8.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9 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添加福寿螺粉对土壤pH值的影响
    3.2 添加福寿螺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3.3 添加福寿螺粉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3.4 添加福寿螺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5 各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3.6 添加福寿螺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3.7 土壤特性与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相关性
    3.8 福寿螺肉卵磷脂的提取效率
        3.8.1 磷脂质的性质
        3.8.2 福寿螺肉卵磷脂的提取率
4 讨论
    4.1 福寿螺粉对土壤pH的影响
    4.2 福寿螺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3 福寿螺粉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4.4 福寿螺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5 福寿螺粉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6 福寿螺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7 福寿螺提取卵磷脂的效率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红茶对海螺肉去腥和保鲜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红茶浸泡温度对海螺肉异味的影响
        1.2.1 中心组合试验
        1.2.2 感官评定
        1.2.3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1.3 红茶脱腥处理对海螺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1.3.1 菌落总数测定
        1.3.2 pH测定
        1.3.3 TBA值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心组合试验结果
    2.2 交互作用分析
        2.2.1 最优工艺验证试验
        2.2.2 海螺肉脱腥前后腥味成分分析
    2.3 红茶脱腥处理对海螺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2.3.1 红茶脱腥处理对海螺肉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变化的影响
        2.3.2 红茶脱腥处理对海螺肉贮藏过程中pH变化的影响
        2.3.3 红茶脱腥处理对海螺肉贮藏过程中TBA值变化的影响
3 结论

(3)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历程及现状
        1.2.1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历程
        1.2.2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建设现状
    1.3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所发挥的作用
        1.3.1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引导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
        1.3.2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奠定了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技术基础
        1.3.3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提高了农业及食品加工业生产技术水平
        1.3.4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维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权益
    1.4 国内外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研究现状
        1.4.2 存在的问题
    1.5 国内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与无公害、有机标准体系比较
    2.1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与无公害食品标准的比较
        2.1.1 标准体系比较
        2.1.2 产地环境标准比较
        2.1.3 生产过程标准比较
        2.1.4 产品标准比较
    2.2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与有机食品标准的比较
        2.2.1 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生产过程标准基本原则的异同比较
        2.2.2 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标准体系比较
        2.2.3 小结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部分绿色食品标准与国内外相关标准的比对分析
    3.1 产地环境标准中土壤标准的比较分析
        3.1.1 绿色食品土壤标准比国家标准优化、严格
        3.1.2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土壤标准监测项目少,未设有机污染物指标
        3.1.3 限量指标的设定
    3.2 农药使用和残留标准的比较分析
    3.3 食品添加剂标准的比较分析
    3.4 污染物限量标准的比较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4.1 标准体系不完善
        4.1.1 生产过程标准不全、技术规程类标准比较薄弱
        4.1.2 产品标准分类过粗、涵盖范围过大且有交叉
        4.1.3 基础研究工作比较薄弱,与国家标准体系较难协调
    4.2 标准定位不明确
    4.3 单项标准自身各自存在问题
        4.3.1 农药标准的问题
        4.3.2 兽药标准的问题
        4.3.3 食品添加剂标准的问题
        4.3.4 产品标准中如何体现优质的问题
第五章 建立科学完善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5.1 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基本原则
        5.1.1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1.2 遵循全程质量控制原则
        5.1.3 遵循安全、优质的原则
        5.1.4 遵循动态开放性的原则
    5.2 调整确立绿色食品标准定位
        5.2.1 安全与优质并重,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5.2.2 严于国家标准,逐步与发达国家标准接轨
        5.2.3 体现农业生产的前瞻性
    5.3 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框架
    5.4 完善绿色食品产品标准体系框架
        5.4.1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体系框架
        5.4.2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体系具体内容
    5.5 绿色食品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建议
        5.5.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制定原则
        5.5.2.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和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5.5.3 绿色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的制定原则
        5.5.4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的制定原则和要求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杀螺剂对螺类的影响和福寿螺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软体动物血清抗菌和部分免疫指标酶的研究进展
        1.1.1 酚氧化酶
        1.1.2 溶菌酶
        1.1.3 超氧化物歧化酶
        1.1.4 血清抗菌
    1.2 福寿螺的研究进展
        1.2.1 福寿螺的危害
        1.2.2 福寿螺化学防治及其负面效应
        1.2.3 福寿螺的开发利用现状
        1.2.3.1 福寿螺体内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
        1.2.3.2 福寿螺作为饲用动物蛋白的开发利用
        1.2.3.3 福寿螺作为食品的开发利用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福寿螺的化学防治对其他贝类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1.1 实验材料
        2.2.1.2 供试药剂
        2.2.2 方法
        2.2.2.1 预备试验
        2.2.2.2 正式试验
        2.2.3 数据处理
    2.3 试验结果
        2.3.1 观察指标
        2.3.2 梅塔和密达对福寿螺和铜锈环棱螺的急性毒性影响
    2.4 讨论
第3章 福寿螺血清抗菌及部分免疫指标酶的测定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1.1 实验对象
        3.2.1.2 受试菌种
        3.2.1.3 试剂
        3.2.1.4 主要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2.1 福寿螺血淋巴的采集
        3.2.2.2 菌悬液的制备
        3.2.2.3 福寿螺血清的抑菌实验
        3.2.2.4 福寿螺血清溶菌酶(LZM)的测定
        3.2.2.5 福寿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
        3.2.2.6 福寿螺血清酚氧化酶(PO)的测定
        3.2.2.7 温度和pH对福寿螺溶菌酶、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福寿螺血清的抑菌结果
        3.3.2 福寿螺血清三种酶活力测定结果
        3.3.3 福寿螺血清三种酶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
        3.3.3.1 温度对福寿螺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3.3.3.2 pH对福寿螺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3.3.3.3 温度对福寿螺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3.3.3.4 pH对福寿螺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3.3.3.5 温度对福寿螺血清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3.3.6 pH对福寿螺血清酚氧化活性的影响
    3.4 讨论
        3.4.1 福寿螺血清抗菌
        3.4.2 福寿螺血清溶菌酶的活性及稳定性
        3.4.3 福寿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及稳定性
        3.4.4 福寿螺血清酚氧化酶的活性及稳定性
第4章 福寿螺脂类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材料
        4.2.1.1 实验材料
        4.2.1.2 受试菌种
        4.2.1.3 实验试剂
        4.2.1.4 实验仪器
        4.2.1.5 微生物培养基
        4.2.2 实验方法
        4.2.2.1 提取溶剂的筛选
        4.2.2.2 福寿螺不同发育阶段的抗菌实验
        4.2.2.3 福寿螺不同部位的抗菌实验
        4.2.2.4 受试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溶剂提取物筛选的结果
        4.3.2 福寿螺不同发育阶段提取物的抗菌结果
        4.3.2.1 福寿螺各发育阶段提取物粗品的抗菌结果
        4.3.2.2 福寿螺各发育阶段抗菌活性物质的不同极性组分的抗菌结果
        4.3.2.3 福寿螺不同发育阶段乙醇洗脱组分最低抑菌浓度的比较
        4.3.2.4 福寿螺各发育阶段乙醇洗脱组分薄层层析分离条带的抗细菌结果
        4.3.2.5 福寿螺各发育阶段薄层层析后抗菌活性较强条带的化学成份鉴定
        4.3.3 福寿螺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菌结果
        4.3.3.1 福寿螺不同部位提取物粗品的抗菌结果
        4.3.3.2 福寿螺不同部位不同极性洗脱组分的抗菌结果
        4.3.3.3 福寿螺不同部位乙醇洗脱组分最低抑菌浓度的结果
        4.3.3.4 福寿螺不同部位乙醇洗脱组分薄层层析分离的条带的抗菌结果
        4.3.3.5 福寿螺不同部位薄层层析后抗菌活性较强条带化学成分鉴定的结果
        4.3.4 受试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结果
    4.4 讨论
        4.4.1 福寿螺不同溶剂提取物抗菌效果和得率的差异
        4.4.2 福寿螺不同发育阶段提取物粗品的抗菌差异
        4.4.3 福寿螺不同极性洗脱组分的抗菌差异
        4.4.4 福寿螺不同发育阶段抗菌活性物质化学成分的差异
        4.4.5 福寿螺不同部位抗菌活性物质的活性及化学成分的差异
        4.4.6 抗生素对照实验说明的问题
结论
    一.本实验取得的进展和创新点
    二.展望
附录 福寿螺脂类抗菌实验的结果图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出口褐云玛瑙螺肉干的加工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工工艺流程
2 操作要点
    2.1 收购及保存
        2.1.1 收购及保存新鲜褐云玛瑙螺是生产的重点。
        2.1.2 鲜螺要用筐装, 按30kg/筐且分层堆放, 若平铺地面时不能超过25cm。
    2.2 破壳及分离
    2.3 清洗及分离
    2.4 切剪及分离
    2.5 验收及清洗
    2.6 蒸煮
        2.6.1 待蒸煮的褐云玛瑙螺肉必须在3h内蒸煮完, 若超过6h质量下降。
        2.6.2 出锅的螺肉冷却要快速, 要求在1.5min左右完成。
    2.7 清洗
    2.8 烘烤干燥
    2.9 包装运输出口

四、出口大瓶螺肉干的加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寿螺螺壳、螺肉及螺卵的资源化利用研究[D]. 卢雪凝.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2]红茶对海螺肉去腥和保鲜作用的研究[J]. 葛胜晗,周阿容,黄晨楹,郑宝东,曾绍校,林少玲. 中国调味品, 2018(12)
  • [3]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研究[D]. 谢焱.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07)
  • [4]杀螺剂对螺类的影响和福寿螺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D]. 吴鸾玉. 福建师范大学, 2007(01)
  • [5]大瓶螺的加工技术[J]. 孙碧桂,沈忠明. 水产养殖, 2003(06)
  • [6]大瓶螺的加工技术[J]. 孙碧桂,沈忠明. 中国水产, 2003(10)
  • [7]出口大瓶螺肉干的加工技术[J]. 沈忠明. 齐鲁渔业, 2002(01)
  • [8]出口大瓶螺肉干营养成分的研究[J]. 沈忠明,姚文,钟显华. 内陆水产, 2001(08)
  • [9]出口褐云玛瑙螺肉干的加工工艺[J]. 沈忠明,李露. 肉类工业, 2001(08)

标签:;  ;  ;  ;  ;  

大瓶肉干出口加工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