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等三个国家茶叶市场拓展工作总结

俄罗斯等三个国家茶叶市场拓展工作总结

一、赴俄罗斯等三国茶叶市场拓展工作总结(论文文献综述)

王嫣婕[1](2021)在《留苏预备部 ——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人才的基地》文中研究表明

顾超[2](2020)在《西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就近代世界历史而言,伴随着民族运动和民族国家的兴起,民族主义成为一种具有世界性的意识形态,并从欧洲蔓延至全球。仅仅在20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就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民族主义浪潮。也正是在这一进程中,中华民族从一个自在民族走向了自觉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开始以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参与到国际事务之中,中华民族开始具备了国族的身份和象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提出了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对内来说,是以共同体的形式把握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不断凝聚起中华民族应对危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对外来说,通过区域共同体实践的外溢效应和示范效应,进而迈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从古至今,西北地区由于其历史、区域和自然条件等因素,不论是在王朝国家,还是在现代民族国家之中,都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带一路”倡议下,西北地区的现实任务和战略地位日益突出。研究西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问题,既是回应党和国家重大的、宏观问题的现实需求,也体现了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针对性。作为理论命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及其意识的研究,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重要问题。一方面,从理论与实践的溯源来看,充分考量近代以来关于中华民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以及逐步确立起的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框架。又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西方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深处,挖掘出多语境、复杂态下的共同体形式。并且将中华民族与共同体思想有机结合统一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实践中。另一方面,从核心概念的分析来看,提出从政治国家共同体、历史文化共同体、社会生活共同体、精神命运共同体四个维度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行系统把握。同时,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向度。第一重是从物质决定意识的决定向度上,提出民族意识是对民族本体的客观反映;第二重是从意识的历史性生成向度上,分析不同时代条件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表现;第三重是从意识的能动性向度上,从理论层面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价值性考量。再者,在当代中国的现实语境下,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较大程度上理解为一种认同,从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五个方面勾勒出认同视角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谱系。作为现实命题的西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进一步聚焦和把握西北地区的特殊性,提出西北地区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势、机遇、劣势和挑战。从优势上看,西北地区在历史上进行着各民族间频繁的交往交流交融,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既有中华民族的共性文化,也有各民族独有的特色文化,还有与异质文化、文明的往来。同时,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与西北各族人民一道进行民族救亡图存、追求团结统一的伟大斗争中,一方面产生和奠定了西北民族地区治理的政策基础,另一方面塑造和涵养了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红色文化基因。从机遇上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机遇下,形塑和奠定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实施了惠及西北各族人民的现实举措。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机遇中,拓展了西北地区的发展空间和动力。在西北边疆治理的现实机遇中,深入推进依法治边、依法治疆进程中,提供了稳定的内外环境。从劣势上看,经济方面的差距无疑是明显且深刻的,同时在民族与宗教问题上的复杂性、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以及语言多样性可能带来的沟通不畅等,在增强个体、族群意识的同时,淡化了共同体意识。从挑战上看,存在着诸多外部威胁与干扰。一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一思潮由来已久,作用于客观历史和人们的历史观念,消解着西北地区的历史传承与史学研究;二是多元文化主义,主张每一种文化都必须有其身份和定位,看似合理实则潜藏着以多元分离和分解主流的风险;三是“三股势力”,其中暗含在民族主义基础上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以西北边疆为重点渗透区域,并有向全国蔓延的趋势,威胁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稳定和总体国家安全。结合以上理论与现实的分析,在发挥优势、抓住机遇、规避劣势、应对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北地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路径。首先要有一些最为基本的遵循来保证前进的方向,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妥善解决好宗教的因素,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西北地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其次,在宏观方略的建构上,作为共同体的中华民族建设及其意识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立足西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整体,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法治六个方面进行系统谋划和宏观安排。最后,实践的生命力和效度体现在落小、落细之上,作为教育活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最终要从教育的主体内容、关键环节、心理引导、语言桥梁、现实载体、实际效果和人才队伍等方面具体下功夫。

宋俊[3](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城市外交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城市在一国对外交往中的作用和必要性日益凸显。城市外交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外交活动的有益补充,从而受到日益增多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城市外交活动获得了长足发展。国际友城数量位居西部城市前列,而且在南亚东南亚的友城数量更是位居全国首位,昆明的友城格局逐渐拓展。昆明开展城市外交活动的主动性不断增强,从结交国际友好城市起步,逐步发展到加入城市国际组织、创立城市国际组织等不同形式。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澜湄等合作机制下,昆明的城市外交获得了日益平稳的机制性平台。昆明的城市外交实践,既促进了自身发展,又带动了边疆地区的进步,还践行了我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从而能够发挥服务中国总体外交的作用。昆明有着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丰富的外交资源,随着互联互通建设的推进,区位优势的作用将会不断凸显,外交资源也将得到更大限度的开发,“一带一路”也为昆明推进城市外交带来了巨大机遇。但昆明的城市外交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为友好城市交往的民间参与不足、实质性合作有待提升等不同方面。与此同时,缺乏有辨识度的城市品牌、多边城市外交较为落后也是昆明城市外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上述问题与昆明的国际化水平较低、国内地方政府的竞争和国家间关系波动一同阻碍了昆明开展城市外交。但结合昆明所具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提出积极参与澜湄合作、完善人才培养、创新友城工作机制等一系列政策建议以期能消除这些阻碍。受到“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调动,昆明的城市外交大有可为。未来昆明要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城市外交活动中,并塑造国际化的城市品牌。城市外交的发展,将为昆明发展带来宝贵机遇。

刘珣[4](2018)在《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研究》文中指出俄罗斯一直非常注重对东部地区的开发,经历了俄国、苏联及俄罗斯三个不同的开发时期。本文从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以及人口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视角研究不同时期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动因,分析不同时期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开发政策与措施,总结不同时期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成就与教训。在此基础上,探寻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对俄罗斯东部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预测,目的是进一步推进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探寻中俄合作新的突破点,夯实中俄区域合作的基础条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开发史做了系统的划分,即按照俄罗斯历史的三个阶段,把东部地区的开发史提炼为初步基础性开发、计划拓展性开发和战略选择性开发三个开发时期。尽管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三个时期不同,但开发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十分明显。相同点在于:不同时期东部地区开发的主体都是政府;不同时期的政府都是为了巩固国家政治统治,发展国家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而开发东部地区;鼓励移民、发展农业、促进工业发展及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成为政府的主要开发政策;不可否认由政府主导的开发促进了东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加剧了这一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各部门发展的不平衡。而不同之处主要为开发诉求不同;开发政策不同;开发方式不同;开发重点不同。当前,俄罗斯对东部地区开发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历史高点,东部地区的开发不仅仅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诉求,也是其地缘政治和国家战略重点转移的重要体现,因此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开发政策与措施,总结不同时期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成就与教训,进而把握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规律和特点,为创新中俄区域合作方式和领域提供依据。

张李昂[5](2018)在《俄罗斯东部发展新战略与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文中认为俄罗斯东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世界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宝藏之称。从苏联时期到“梅普组合”时期、再到现在的新普京时期,长期以来,俄罗斯东部地区一直是俄联邦政府关注的焦点,受到了俄联邦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促进东部地区发展,俄联邦政府先后出台并实施了《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2013年前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规划》、《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等战略规划纲要,明确了俄罗斯东部发展战略的主体框架和主要目标。为了进一步加快远东地区的发展,俄罗斯联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与法律法规:普京于2013年提出建设远东经济超前发展区的非常规决策;2014年12月29日俄罗斯出台了《俄罗斯社会经济超前发展区联邦法》及相关的法律制度;2015年7月13日普京签署了《关于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的联邦法律》,对税法典第二部分和部分法律进行修订,为实现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了良好的投资环境。2015年5月,中俄两国共同发表了《中俄两国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和《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强化了中俄区域合作问题,提升并充实了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内容。在“丝路基金”和“亚投行”先后建立的基础上,出台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中国“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由于“一带一路”建设思想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开发思路存在诸多的契合点,所以俄罗斯政府愿意积极的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俄双方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中俄对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达成共识,并愿意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对接,提出共同建设“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方案,同时,会在未来共同合作建设与“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呼应的“北极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而形成“海上环形丝绸之路经济带”。因此,在西方经济制裁的大背景下,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新形势下,中俄两国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俄罗斯东部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在满足当地基本生活的情况下,又能形成一定规模的资源出口。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俄罗斯东部地区也积极参与到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来,俄联邦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并鼓励东部地区与东北亚(主要是中国)的经济合作,为中俄两国更深、更广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俄罗斯东部地区与我国毗邻,这种优越的地缘经济条件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新战略研究,积极探讨中俄区域经济的合作模式和发展策略,进而准确把握中俄能源合作的战略契机,对深化中俄互惠共赢格局、建立中国能源安全体系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俄罗斯东部地区同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互动创造了机遇,实现两者的有效对接。本研究将基于地缘经济学、区域经济一体化、要素禀赋等理论体系,利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的研究方法,研究和分析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新战略和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本研究共8章,根据不同的研究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第1章和第2章。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及研究意义,在对国内外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了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介绍了开展本研究的思路、方法与研究内容,提出了本研究的创新点;第2章阐述了本研究相关的一些概念与理论,为下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包括第3章和第4章。第3章主要介绍俄罗斯东部发展新战略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影响因素,包括有利因素和阻碍因素;第4章对俄罗斯东部发展新战略的实施过程展开了讨论与分析。第三部分包括第5章和第6章。第5章阐述和分析了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第6章分析和讨论了新形势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第四部分为第7章和第8章。其中第7章从中俄两国的贸易合作视角对中俄两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研究,通过对中俄贸易合作的发展历程的阐述和分析,进一步总结了中俄贸易合作的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引力模型对中俄两国的贸易合作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给出相应的结论;第8章为结论部分,本章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王卓[6](2018)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路径选择 ——以CPTPP、AIIB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历了战后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与G7、G20等模式之后,全球经济治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与全球经济治理有何种关系?国际开发性金融与全球经济治理及国际经济秩序形成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新成立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运作过程和项目分析,为以亚投行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治理路径的成功奠定理论基础是本文目的之所在。本文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三大理论和最新前沿分析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与CPTPP、AIIB。第一章导论引出了标题的问题,文献综述厘清了相关定义,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说明。首次整理了国际政治经济学三大经典和最新前沿对全球经济治理的论述,对新成立的CPTPP、AIIB进行分析。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虽有波折,不会停滞,更不会逆转。经济全球化加速,对全球治理提出了更加强烈的需求。而已往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导、以WTO、IMF等多边机制为中心的全球治理体系,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从而导致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全球性问题日趋严重,直至引发“逆全球化”一时暗流涌动。顺应全球化大势,避免全球化问题,必须变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这是本论文第二章探讨的主要内容。从多边体制到区域框架,是全球治理变革的重要趋向。大国在此过程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也要在此过程中实现各自利益和诉求最大化,从而引发了主要大国,尤其是美国、欧盟、日本与中国围绕全球治理变革路径的战略博弈。这是本论文第三章探讨的主要内容。其中重点分析围绕全球治理变革路径,美国的历史与现实、欧盟的传统与变革、日本的跟进与进取,以及中国的贡献与超越。而有关大国围绕全球治理变革路径的战略博弈,则以TPP/CPTPP和AIIB为案例,在第四和第五章中展开。中国与美国、日本关于全球治理变革路径的博弈,主要是围绕TPP/CPTPP展开的。或者说,围绕TPP/CPTPP的战略进退,集中体现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在全球治理变革路径选择层面的战略博弈。美国奥巴马政府全力推进TPP,很大程度上是在其以往依靠两大多边机制(WTO、IMF)越来越难以维持其对全球经济治理的操控甚至霸权之后,把希望寄托在了包括TPP在内的“两洋战略”上。为此,也要求日本跟进,从而促使日本在全球治理变革的路径选择上,最初采取了在国内利益集团强烈反对的背景下,被动跟进美国参与TPP的战略。但在特朗普上台第一天,即宣布美国退出了以往由其全力主导的TPP,并在其他全球治理机制中,也开始推行“退出”战略。在此背景下,日本又一改以往跟随美国的战略,联合其他10个TPP成员,全力推进没有美国的TPP11,即所谓CPTPP。对于美国和日本的这种战略态势,中国如何应对?显然成为重要战略议题。这也是本论文第四章探讨的核心议题。面对全球治理变革的世界大势和历史潮流,中国的最重要抉择是提出并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倡议的大框架下,迄今取得的最大进展,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AIIB)的成功启动和平稳运转。一带一路的主体内容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其中的设施联通、资金融通和贸易畅通,AIIB显然都能发挥重要作用。更加重要的是,目前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核心领域在多边国际金融机构的变革,AIIB显然直指核心。而美国、日本与欧洲大国在对待中国全力推进AIIB,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战略应对。欧洲大国宣布作为发起国参加,成为AIIB启动过程的重要转折,而美国和日本迄今仍未明确表示加入甚至抵制的态势。AIIB仍将是中国与美日在变革全球治理的路径选择上展开战略博弈的重要领域。本论文第五章主要围绕这一领域展开。上述探讨得出的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将在第六章“结语”中予以简要概括总结。

董经纬[7](2018)在《中国边境城市外事管理研究 ——以黑龙江省鹤岗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陆地边界绵长,沿边境线坐落着众多边境城市,黑龙江省鹤岗市是中国东北部中俄边境城市。受地缘因素影响,边境城市外事管理具有以口岸经济为主、区域内交通集散、对外开放窗口及受政治因素影响大等特殊性。黑龙江省鹤岗市外事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身份认定,归侨、侨眷、外侨事务管理,边境事务管理和对外往来交流管理,主要履行外事调研和外事接待等职能。在实践中兼具原则性和灵活性、充分发掘地方特色和更加深入践行“外事为民”理念是边境城市外事管理的主要特点,边境城市作为对外交往的前沿,在双边乃至多边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窗口和纽带作用。

谭晓玲[8](2017)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工程”)是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实施的一项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实施工程十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力量的坚持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普遍的认可,巩固了马克思主义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进一步繁荣发展了哲学社会科学,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可靠的保障。本论文以工程实施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过程,详细阐述工程实施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整体客观评价工程实施状况,从中总结经验与不足,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实施有所启示。论文共分10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选题的研究述评,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思路、方法及基本框架,并对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做了说明。第一章主要分析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分析工程实施的社会历史背景基础上,重点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巩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章主要是整体介绍实施工程建立的组织机构和形成的运行机制情况。具体从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课题组等四个层面阐述组织机构的建立,并从项目、基地、团队这三方面的建设揭示工程所形成的运行机制。第三章主要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进程。根据工程实施过程中党中央召开的具有标志性的相关会议,着重从实施工程的提出部署、全面展开、全面推进及深入推进四个阶段对其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第四章至第八章全面系统具体阐述实施工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其中,第四章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及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两方面,阐述了实施工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五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学科建设依托机构、学科建设情况调研、学科高端学术平台、学科领航与支撑等五个方面,全面阐述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第六章从总体部署、编写成果、出版及使用、编写特点四个方面阐述工程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形成;第七章从举办高层次报告会、开展学术研讨会、开展国情调研、进行国外考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第八章从理论读物和主流媒体平台两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宣传。第九章论述了十多年来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本章主要通过调查问卷中所体现出来的信息,在总结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工程实施中存在的转化运用、宣传普及不够等不足及原因,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工作提供借鉴。结束语部分主要是对进一步推进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索性思考,即从保持工程的常态化、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引领“四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思考。

季艳玲[9](2017)在《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具有资源禀赋互补性与天然的地缘优势,二者间农业合作潜力巨大。近年来,黑龙江省对俄农业投资规模与领域虽均有扩大,但合作潜力并未得到完全开发。农业合作规模与潜力不符是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乌克兰危机引发的经济制裁与反制裁、俄罗斯超前经济社会发展区与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的建立以及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等作为影响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开发的新因素,为双方农业合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本文对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梳理双方合作脉络,就现有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旨在为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扫除障碍献计献策。

刘泓泉[10](2016)在《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文中研究表明濒江临海的南通自古便有着较为丰厚的渔业资源与发展渔业的独特优势。进入近代以来,虽然张謇于清末开启了南通及我国渔业现代化的进程,但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包括南通在内的我国渔业仍多以传统渔业为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后至2000年间,南通渔业现代化则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这其中,既经历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也经历了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渔业的恢复与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及一定发展,更有改革开放后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发展。在这一历程中,南通的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之发展逐渐迈向现代化。渔业生产方面,南通渔业生产的渔船与网具在传承基础上逐步得到了改进与革新。改革开放后,现代渔船与网具的生产更是呈现出了规模化之势;捕捞渔业在经历了兴盛、受阻、恢复、发展、产业调整及转型等后,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养殖渔业历经兴起、发展、推进、快速与产业化发展后,不断彰显了其日益现代化的程度与水平;水产品的保鲜与加工则在传承中实现了创新与规模化发展;水产品的销售与贸易也渐次由鱼行主导化、国营化走向现代市场化。渔民方面,解放前南通渔民困窘的生活处境、受损的权益、薄弱的教育及卑微的社会地位等在解放后均发生了巨变。渔民生活逐渐改善并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富裕,权益受到了切实的维护与保障,教育获得了持续的注重和提高,社会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渔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及信仰也渐渐变迁与移风易俗。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上,解放前,南京国民政府对渔村与渔港的建设虽有关注,但渔村除了衰败根本无建设,渔港建设也进展甚微。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南通渔村进行了整治与初步建设,渔港的建设提上日程并正式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渔村(区)与渔港的建设发展和推进的步伐加快。在南通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渐行向现代化推进的同时,对其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渔业管理也日渐现代化。其中,渔业生产管理除不断注重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外,还通过渔业指导与合作、渔业集体生产与计划调控、渔业生产承包与渔政管理及目标管理等不断推进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渔民与渔村的管理也由钳制渔民的保甲制向民主化等管理方式嬗变。改革开放后,现代渔民与渔村(港)的管理则在改革中继续推进。作为近现代我国渔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典型,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历程折射出了渐进的我国渔业现代化之曲折与不易。南通渔业现代化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渔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其举足轻重之地位倍显,并较好地发挥了自身的示范引领与促进作用。而南通渔业现代化在其发展与推进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且为我国渔业现代化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这无疑对我们今天继续推进渔业现代化有着较好的借鉴。

二、赴俄罗斯等三国茶叶市场拓展工作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赴俄罗斯等三国茶叶市场拓展工作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2)西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和研究现状
        (一)国外关于民族与民族主义相关研究
        (二)国内中华民族共同体及其意识研究
        (三)国内关于西北地区的相关问题研究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
        (一)基本思路的推进
        (二)研究方法的设定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中华民族”理论与实践的流变
        (一)传统“天下观”的继承与扬弃
        (二)近代民族主义冲击下的概念流变
        (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准备与确立
    二、共同体思想的继承与借鉴
        (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西方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借鉴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化实践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
        (二)列宁斯大林的民族理论与实践
        (三)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内涵
        (一)中华民族是政治国家共同体
        (二)中华民族是历史文化共同体
        (三)中华民族是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中华民族是精神命运共同体
    二、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理路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体论认知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性锻造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性考量
    三、认同视角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谱系
        (一)主体内容: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二)核心要素: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三)深层基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四)领导力量: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五)动力保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第三章 西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优势与机遇
    一、西北地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势分析
        (一)西北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传统
        (二)西北地区各民族优秀文化交汇的丰富滋养
        (三)西北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的政策基础
        (四)西北地区爱国主义和红色文化的教育资源
    二、西北地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遇分析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机遇
        (二)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机遇
        (三)西北边疆地区社会治理的现实机遇
第四章 西北地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劣势与挑战
    一、西北地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劣势分析
        (一)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客观性
        (二)西北地区民族宗教问题交织的复杂性
        (三)西北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现实性
        (四)西北地区语言多元性与沟通的不顺畅
    二、西北地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挑战分析
        (一)历史虚无主义消解着西北地区的历史传承与研究
        (二)多元文化主义冲击着西北地区的主流文化与制度
        (三)“三股势力”严重威胁着西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第五章 西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路径研究
    一、西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基本遵循
        (一)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
        (二)以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为根本
        (三)以宗教与社会主义适应为原则
        (四)以思想政治工作的介入为平台
    二、西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宏观方略
        (一)政治: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二)经济:把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三)文化:构筑西北地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家园
        (四)社会:改善民生与推进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建设
        (五)生态:建设西北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六)法治:保障西北各族公民权利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三、西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具体举措
        (一)以“五个认同”教育为主线,不断强化意识培育的主体内容
        (二)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意识培育的关键环节
        (三)遵循认知、情感和意志发生规律,掌握意识培育的心理过程
        (四)实现通用语言与民族语言统一,搭建各民族沟通的有效桥梁
        (五)科学统筹网上网下两个阵地,不断创新意识培育的现实载体
        (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增强民族交往交融的实际效果
        (七)坚持以“三个特别”为标准,培养民族地区发展的人才队伍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城市外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城市外交的概念界定
    (四) 研究方法与全文结构
一、昆明城市外交的发展概况
    (一) 广结国际友好城市
    (二) 积极加入城市国际组织
    (三) 创立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
    (四) 在区域合作机制下的城市外交
    (五) 广泛开展对外经济与文体交往
二、昆明开展城市外交的作用
    (一) 对昆明城市发展的作用
    (二) 对边疆发展的作用
    (三) 对国家总体外交的服务作用
三、昆明城市外交存在的问题
    (一) 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存在较多问题
    (二) 城市特色不鲜明
    (三) 多边城市外交较为落后
四、推进昆明城市外交的SWOT分析
    (一) 优势:对外开放资源丰富
    (二) 劣势:城市国际化水平低
    (三) 机遇:“一带一路”倡议
    (四) 挑战:国内竞争和国家间关系波动
五、推进昆明城市外交的对策
    (一) 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提升城市外交能力
    (二) 利用友城资源,开展互利互惠合作
    (三) 了解城市优势,城市发展精准定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基本理论
    第一节 地缘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地缘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国对东部地区的初步基础性开发
    第一节 俄国占领及开发东部地区的动因
    第二节 俄国对东部地区的移民开发
    第三节 俄国对东部地区的农业及工业开发
    第四节 俄国在东部地区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
    第五节 对俄国开发东部地区的历史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苏联对东部地区的计划拓展性开发
    第一节 苏联开发东部地区的动因
    第二节 苏联对东部地区的工业开发
    第三节 苏联对东部地区的农业开发
    第四节 苏联对东部地区的移民和交通基础设施开发
    第五节 对苏联开发东部地区的历史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罗斯对东部地区的战略选择性开发
    第一节 俄罗斯开发东部地区的动因
    第二节 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分析
    第三节 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领导与协调专门机构分析
    第四节 俄罗斯东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的实施
    第五节 对俄罗斯东部大开发的历史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中的国际合作
    第一节 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展国际合作的动因
    第二节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历程
    第三节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进展
    第四节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第五节 俄罗斯东部地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5)俄罗斯东部发展新战略与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俄罗斯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1.5 本文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区域经济合作
        2.1.2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2.1.3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
    2.2 相关理论
        2.2.1 地缘理论
        2.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2.2.3 要素禀赋理论
        2.2.4 博弈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俄罗斯东部发展新战略的进程与影响因素
    3.1 俄罗斯东部发展战略历史进程分析
        3.1.1 叶利钦时期
        3.1.2 普京时期
        3.1.3 “梅普组合”时期
        3.1.4 新普京时期
    3.2 俄罗斯实施东部发展新战略的有利因素
        3.2.1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3.2.2 具备领先的科学技术水平
        3.2.3 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3.3 俄罗斯实施东部发展新战略的阻碍因素
        3.3.1 自然条件恶劣
        3.3.2 交通基础设施落后
        3.3.3 劳动力资源匮乏
        3.3.4 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低
        3.3.5 软环境建设疲软
        3.3.6 经济结构不合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俄罗斯东部发展新战略政策的实施过程
    4.1 建设远东超前发展区
        4.1.1 建设远东超前发展区的目的
        4.1.2 建设远东超前发展区的法律支撑
        4.1.3 开展远东超前发展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4.1.4 远东超前发展区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2 建立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
        4.2.1 建立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的法律支撑
        4.2.2 建立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的有利条件
        4.2.3 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发展面临的机遇
    4.3 充分发挥对东部地区的政府调节作用
        4.3.1 俄联邦政府加大对东部地区的财政补贴
        4.3.2 俄联邦政府加大对东部地区的税收调整
        4.3.3 俄联邦政府设立联邦预算稳定基金
    4.4 重点开发东部地区油气资源
    4.5 改善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
        4.5.1 改善交通基础设施
        4.5.2 改善居住设施
        4.5.3 改善电力供应
    4.6 人口迁移至东部的政策
    4.7 俄罗斯东部地区特大城市的建设
    4.8 实施东部地区强区战略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
    5.1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
        5.1.1 中俄区域能源合作发展现状
        5.1.2 中俄区域农业合作发展现状
        5.1.3 中俄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现状
    5.2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因素
        5.2.1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因素
        5.2.2 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阻碍因素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形势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6.1 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与俄罗斯东部开发战略的合理对接
        6.1.1 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与俄罗斯东部开发战略对接合作的内容
        6.1.2 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与俄罗斯东部开发战略对接的意义
    6.2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对接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6.2.1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
        6.2.2 “欧亚经济联盟”战略
        6.2.3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的对接
    6.3 俄罗斯经济“向东看”给中国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6.3.1 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
        6.3.2 俄罗斯“向东看”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俄经济合作的实证研究——基于贸易合作的视角
    7.1 中俄贸易合作发展历程分析
        7.1.1 快速短暂发展阶段(1992-1995)
        7.1.2 徘徊上升发展阶段(1996-2000)
        7.1.3 稳定快速发展阶段(2001-2012)
        7.1.4 新发展阶段(2013至今)
    7.2 中俄贸易合作发展的特点
        7.2.1 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有所变化
        7.2.2 新产品有助于提高中俄贸易的经济增长
        7.2.3 中俄贸易状态不平衡
        7.2.4 中俄两国相互贸易地位有所下降
    7.3 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
        7.3.1 引力模型构建
        7.3.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7.3.3 实证分析及结果
    7.4 实证结论与结果分析
        7.4.1 实证结论
        7.4.2 实证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
致谢

(6)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路径选择 ——以CPTPP、AIIB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Summary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概念厘定
    五、研究框架
    六、若干难点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治理
    一、经济全球化:动因与趋势
    二、全球经济治理:需求强化
    三、治理体系缺陷与供给不足
    四、治理问题恶化与逆全球化
    五、从逆全球化到新全球化
    六、变革全球经济治理势在必然
第三章 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路径博弈
    一、全球经济治理新趋向:从多边到区域
    二、大国主导全球经济治理:理论与实践
    三、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美国:自由与霸权
    四、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欧盟:区域与多边
    五、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日本:跟进与进取
    六、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中国:贡献与超越
第四章 CPTPP:美国进退、日本进取与中国应对
    一、战后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美国主导
    二、多边治理框架的困境与两洋战略
    三、TPP:美国进退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四、从TPP到CPTPP:日本的战略进取
    五、从TPP到CPTPP:中国的战略应对
第五章 AIIB对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影响
    一、全球经济治理中的金融体系与基础设施
    二、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中国方案与“一带一路”
    三、“一带一路”框架下的AIIB:地位与影响
    四、AIIB引发的战略博弈:美日、欧洲及其他
    五、AIIB产生的战略影响:优化全球金融治理
    六、AIIB需要的战略应对:完善内部治理绩效
第六章 结论
    一、几点逻辑结论
    二、若干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答谢

(7)中国边境城市外事管理研究 ——以黑龙江省鹤岗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边境城市外事管理的特殊性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城市、边境与边境城市
        二、外事与外事管理
    第二节 边境城市外事管理的特殊性
        一、黑龙江省鹤岗市——中国东北部中俄边境城市
        二、边境城市外事管理的特殊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黑龙江省鹤岗市外事管理机构和内容
    第一节 黑龙江省鹤岗市外事管理机构
        一、外事管理机构演变及归属
        二、外事管理人员设置
        三、外事管理机构职能
    第二节 黑龙江省鹤岗市外事管理内容
        一、身份认定——外国人入中国籍
        二、归侨、侨眷、外侨事务
        三、边境事务管理
        四、对外往来交流管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边境城市外事管理的特点及作用
    第一节 边境城市外事管理的特点
        一、在实践中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
        二、充分发掘地方特色
        三、更加深入践行“外事为民”理念
    第二节 边境城市外事管理在国家对外交往中的作用分析
        一、经济上,推动国家间战略对接
        二、政治上,增强国家间战略互信
        三、文化上,讲好中国故事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拟创新之处
    六、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大举措
        (一) 抵御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渗透
        (二)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中之重
        (一) 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
        (二)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石
        (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二) 实施工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一) 实践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二) 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五、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
        (一)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根本所在
        (二) 实施工程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然
第二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一、组织机构
        (一)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
        (二) 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
        (三) 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
        (四) 课题组
    二、运行机制
        (一) 项目建设
        (二) 基地建设
        (三) 团队建设
第三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历史考察
    一、工程的提出和部署
        (一) 实施工程的提出
        (二) 实施工程的全面部署
    二、工程的全面展开
        (一) 工程多项具体工作先后启动
        (二) 深化对工程的认识
        (三) 工程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工程的全面推进
        (一) 工程实施四年的工作总结和随后五年工作设想
        (二) 工程成果丰硕
        (三) 工程实施八年的工作总结和继续推进
    四、十八大以来工程深入推进
        (一) 深入实施工程的战略部署
        (二) 深入实施工程的重要举措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和研究
        (一) 经典着作编译
        (二) 经典着作基本观点研究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研究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初步设立和逐步完善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简介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点布局
        (四) 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一) 建设概况
        (二)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调研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调研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年度报告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端学术平台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坛
        (二)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
        (三)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
        (四) 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
        (五)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协同创新中心
        (六)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刊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和支撑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发展
        (二)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支撑作用
第六章 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
    一、总体部署
        (一) 工程教材编写总要求
        (二) 成立教材编写课题组
        (三) 工程教材编写规划
    二、工程教材编写成果
        (一) 基础理论教材
        (二) 重点学科教材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四) 其他重点教材
    三、工程教材出版及使用
        (一) 统一规范工程教材编辑出版
        (二) 重点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出版和使用
    四、工程教材编写特点
        (一) 教材编写按照意识形态强弱先后顺序进行
        (二) 工程教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
    一、学术交流
        (一) 举办高层次报告会
        (二) 开展学术研讨会
    二、人才培养
        (一) 开展国情调研
        (二) 进行国外考察
        (三) 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
        (四) “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
        (五)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
        (七) 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
第八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宣传普及
    一、理论读物
        (一) 学习读本
        (二) 编写通俗理论读物
    二、主流媒体平台宣传
        (一) 报刊
        (二) 电视
        (三) 网络
        (四) 微式宣传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
    一、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
        (一) 工程实施取得突出成绩,达到预期效果
        (二) 工程实施十多年的基本经验
    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一) 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二) 工程实施中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结束语 进一步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
    一、保持工程的常态化,重点推进工程成果的学习转化运用
        (一)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大众化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
        (三) 加快教材优势向教学优势发展
        (四) 加强高端人才与教学一线教师深度培养
    二、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一) 扩大宣传范围
        (二) 丰富宣传形式
        (三) 加强理论宣传力度
    三、引领“四大平台”建设,形成工程工作合力
        (一) “四大平台”建设
        (二) 充分发挥工程在思想理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
        (一) 健全学科体系
        (二) 完善教材体系
        (三) 构建人才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2年——2015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教师名单及课题立项表
附录二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教师卷)(学生卷)(宣传部门卷)(共同卷)
附录三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分析表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9)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第一章 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的基础与状况
    第一节 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的基础
        一、土地资源互补
        二、农业生产资料互补
        三、农产品结构互补
        四、农业技术互补
        五、劳动力资源互补
        六、区位优势
    第二节 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现状
        一、农业合作平台充足
        二、农业合作规模扩大
        三、农业合作领域扩大
        四、农业开发主体众多、开发模式多样
        五、合作机制日益成熟
        六、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中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俄罗斯的制约因素
        一、俄罗斯投资环境欠佳
        二、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消极影响
        三、乌克兰危机的消极影响
        四、民族主义情绪引发的疑虑
    第二节 黑龙江省的制约因素
        一、开发资金短缺
        二、风险保障制度缺失
        三、对俄农业合作缺乏统筹管理
        四、在俄生产粮食返销难
        五、营销网络缺失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机遇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第一节 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的机遇
        一、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
        二、乌克兰危机的积极影响
        三、俄罗斯经济社会超前发展区的建立
        四、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的建立
        五、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
    第二节 关于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一、以俄罗斯入世为契机,创建银行在俄分支机构
        二、入驻经济社会超前发展区,推动农业合作升级
        三、借助自由港建立契机,构建营销网络
        四、以龙江丝路带为机遇,打造黑龙江省对俄物流中心
        五、建立中俄经贸B2B网站,下设农贸板块
        六、发挥对俄农业产业协会作用
        七、增强政府服务意识
        八、以企业集团化模式进行在俄农业开发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架构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历史进程
    第一节 传统渔业在南通
        一、远古至明代以前的南通渔业
        二、明清时期的南通渔业
        三、民初北洋政府时期的南通渔业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
        一、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1927~1937)
        二、渔业现代化的被迫中断(1938~1945)
        三、渔业现代化的被迫搁浅(1946~1949)
    第三节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与发展
        一、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1949~1965)
        二、渔业现代化的一定发展(1966~1978)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
        一、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1979~1986)
        二、渔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1987~2000)
第二章 渔业生产的现代化
    第一节 张謇与我国近现代渔业生产的开启
        一、张謇与南通吕四渔业公司
        二、张謇与江浙渔业公司
        三、张謇为渔业生产现代化所作的其它努力
    第二节 近现代渔业生产工具的使用与革新
        一、渔船的使用与革新
        二、渔网具的使用与革新
    第三节 捕捞产业之兴衰与现代转型
        一、捕捞渔业的兴盛与困境
        二、捕捞渔业发展的受阻
        三、捕捞渔业的恢复与初步发展
        四、海洋捕捞的继续推进与淡水捕捞的下滑
        五、捕捞渔业的产业化发展与调整
        六、捕捞产业的加速发展与转型
    第四节 养殖渔业的兴起与产业化
        一、淡水养殖渔业的兴起
        二、淡水养殖的恢复发展与海水养殖的起步
        三、养殖渔业的整体推进
        四、养殖渔业的突飞猛进
        五、养殖渔业发展的产业化
    第五节 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之演进
        一、传统的水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二、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在传承中的新进展
        三、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第六节 水产品销售与贸易方式的嬗变
        一、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鱼行主导化
        二、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国营化
        三、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市场化
第三章 渔民生活与观念的变化
    第一节 渔民的生活
        一、渔民生活处境的变迁
        二、渔民权益维护与保障的“虚实之变”
    第二节 渔民的教育与社会地位
        一、渔民教育的注重与提升
        二、渔民社会地位的变迁
    第三节 渔民的习俗与信仰
        一、渔民的生产习俗及变化
        二、渔民的生活习俗及变化
        三、渔民的信仰及变化
第四章 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无实质性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一、对渔村的关注
        二、渔港建设进展甚微
    第二节 党和政府正式启动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一、对旧时渔村的整治与初步建设
        二、渔港建设的正式启动与初具规模
    第三节 现代渔村与渔港建设的加速
        一、现代渔村(区)建设的迅猛推进
        二、现代渔港建设的加速
第五章 渔业管理的现代迈进
    第一节 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迈进
        一、渔业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的演变与完善
        二、渔业生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三、渔业生产管理的运作模式变迁
        四、渔业生产管理中相关问题研究
    第二节 渔民与渔村管理的现代迈进
        一、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四甲制”
        二、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保甲制
        三、渔民与渔村管理方式的嬗变及渔港管理的起步
        四、渔民与渔村(港)管理的改革及推进
第六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评价
    第一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与作用
        一、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
        二、南通渔业现代化的作用
    第二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所呈现的特点与经验
        一、特点
        二、经验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着目录
后记

四、赴俄罗斯等三国茶叶市场拓展工作总结(论文参考文献)

  • [1]留苏预备部 ——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人才的基地[D]. 王嫣婕.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
  • [2]西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D]. 顾超. 兰州大学, 2020(01)
  • [3]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城市外交研究[D]. 宋俊.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4]俄罗斯东部地区开发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研究[D]. 刘珣. 黑龙江大学, 2018(12)
  • [5]俄罗斯东部发展新战略与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 张李昂. 吉林大学, 2018(12)
  • [6]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路径选择 ——以CPTPP、AIIB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D]. 王卓. 外交学院, 2018(12)
  • [7]中国边境城市外事管理研究 ——以黑龙江省鹤岗市为例[D]. 董经纬. 外交学院, 2018(11)
  • [8]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D]. 谭晓玲. 武汉大学, 2017(06)
  • [9]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合作问题研究[D]. 季艳玲. 黑龙江大学, 2017(07)
  • [10]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D]. 刘泓泉. 苏州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俄罗斯等三个国家茶叶市场拓展工作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