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60例临床报告分析

人工髋关节置换60例临床报告分析

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0例临床报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施腾彬[1](2021)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 ——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Failed Internal Fixation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ITF)后的关节置换相比初次关节置换较为困难,其中股骨柄的选择存在许多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多中心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FIF-ITF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柄的疗效差异,并探讨此类病人的治疗策略。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并分析2010.12-2019.12期间来自于福建省多个骨科中心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FIF-ITF患者资料,纳入标准:既往因外伤致ITF行内固定治疗,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内固定失败,并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排除标准:年龄<18岁,随访时间<1年的;患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脏及肾脏等器官或系统疾病者;精神状态异常,或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者;合并肿瘤、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无法获取与本研究内容相关的详细人口学资料及理化检查资料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至少进行1次随访,并使用Harris评分、VAS评分、髋关节ROM、下肢长度差异等进行临床评估,采用主观问卷调查其满意度。结果:共纳入53例患者,男24例,女29例,原内固定包括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37例,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7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Femur Anatomic Locking Plate,PF-ALP)8例,空心钉1例。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31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术(Hemiarthroplasty,HA)22例。内固定至关节置换间隔时间6天-62月,中位时间6月,关节置换时平均年龄75.64±11.58岁。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37.35(70~30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75.39(200~1600)m L。术中出现6例医源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其中1例并发假体周围感染,术后出现1例远端螺钉孔骨折、2例脱位,1例骨水泥渗漏。本研究根据股骨柄的长度进行分组,其中,标准柄组20例,长柄组33例。长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标准柄组均较高(P<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4.11±30.39(12~120)月,两组Harris评分、VAS评分、髋关节ROM、下肢长度差异未见明显区别(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理想选择,但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并非所有病例都需使用长柄,而长柄的使用时机及所需要的股骨柄长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倪胜辉[2](2021)在《hsa-circ-0005232/hsa-miR-21-3p/ULK1轴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种有效治疗髋关节晚期疾病的手术手段,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能有效缓解髋部疼痛等症状,并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程序相对固定,已经被作为常规手术各地广泛开展。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发生无菌性松动是它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治疗,公认的有效治疗措施是髋关节假体翻修手术。但是由于翻修手术不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而且手术相对复杂,治疗费用昂贵,最重要的是翻修手术术后效果通常并不是特别理想。如果阐明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病理机制,对预防和治疗假体松动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普遍认为假体无菌性松动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假体磨损颗粒,即“颗粒病理论”。此以外还有多种因素参与无菌性松动的发生,比如假体微动、关节液体压力变化、应力遮挡及内毒素等。虽然无菌性松动发生的诱导因素复杂多样,但无菌性松动的发生根本上是由假体周围骨溶解。研究表明生物型髋关节假体早期的稳定性主要靠假体与骨骼之间的压配,而远期稳定性主要靠假体表面的骨长入。假体植入后多种细胞因子释放,诱导成骨细胞分化成熟。成骨细胞在假体表面形成新的骨组织,从而使假体得到坚强的固定。当假体周围成骨细胞活性被抑制,新骨无法形成于假体表面,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就会引起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最终引起假体无菌性松动。但是调控成骨细胞活性和成熟的机制复杂多样,如果能明确假体无菌性松动过程中成骨细胞活性和成熟的具体调控机制,则能为无菌松动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目前研究表明circRNA与骨科多种疾病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等。并且有研究表明circRNA具有调控成骨细胞活性的功能,因此我们推测circRNA与无菌性髋关节假体松动可能出在密切的联系。我们进而对髋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筛查差异表达circRNAs,并进行相关功能及机制研究。本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circRNAs在髋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中差异表达情况及ceRNA调控网目的:本研究收集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无菌性松动的假体周围组织,以及6例初次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髋关节滑膜组织。对收集的临床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筛选出在无菌性松动组织中表达明显差异的circRNAs。进一步通过qRT-PCR验证确定本研究的目标circRNA,同时构建ceRNA调控轴,为髋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方法:收集临床样本,提取收集的组织中总的RNA,然后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统计学手段对测序产生的数据进一步分析,找出差异表达明显的circRNA。在DAVID网站对差异表达明显的circRNAs的宿主基因和靶基因分别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包括GO及KEGG。对差异表达最明显发的10个circRNAs进行qRT-PCR验证,基于Target Scan及miRanda数据库预测目标circRNA的靶向miRNA及mRNA,并构建ceRNA调控轴。结果:我们测序一共筛选出257个circRNAs在无菌性松动组织中表达具有明显差异,表达明显上调的circRNAs共有171个,表达明显下调的circRNAs共有86个。无菌性松动组织中上调的mRNA有1789,下调的mRNA有2142个。KEGG富集分析结果提示差异表达明显的circRNAs宿主基因富集的通路主要是上皮细胞的细菌入侵、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控、加压素调节的水重吸收、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Rap1信号通路、前列腺癌、自噬、皮质醇合成和分泌、心肌细胞中的肾上腺素能信号通路等。KEGG分析结果显示6个PCR验证阳性的circRNAs的靶基因富集的通路主要是癌症的转录调控失调、卡波西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趋化因子信号通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上皮细胞的细菌入侵、原发性免疫缺陷、甲状腺癌、粘附连接、甲状腺激素合成等信号通路。根据qRT-PCR验证结果,我们确定了hsa-circ-0005232为本研究余下部分的目标circRNA,并且进一步构建了hsa-circ-0005232/hsa-miR-21-3p/ULK1调控轴。结论:本研究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周围组织及正常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发现257个circRNAs差异表达明显,hsa-circ-0005232在这些circRNA中下调显着,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构建了hsa-circ-0005232/hsa-miR-21-3p/ULK1调控轴。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无菌性松动发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第二部分hsa-circ-0005232对成骨细胞活性和成熟的调控作用目的:在第一部分中发现hsa-circ-0005232在假体无菌性松动过程中显着下调,并有研究表明hsa-circ-0005232与多种骨病相关。我们通过细胞模型,检测hsa-circ-0005232对成骨细胞活性和成熟的影响。研究方法:首先我们构建高表达和敲低hsa-circ-0005232慢病毒,然后转染人成骨细胞中。采用qRT-PCR方法检测成骨细胞中hsa-circ-0005232及ULK1 mRNA的各自表达情况。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成骨细胞自噬体形成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成骨细胞内LC3 Ⅱ、LC3 Ⅰ及ULK1蛋白表达情况。同时检测成骨细胞成熟的标志蛋白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及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以及钙结节的形成情况。结果:当hsa-circ-0005232过表达时ULK1表达相应升高,当hsa-circ-0005232低表达时ULK1表达相应降低。电镜结果显示,过表达hsa-circ-0005232转染的成骨细胞中,自噬体的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然而敲降hsa-circ-0005232转染后,自噬体的数目与对照组细胞明显减少,我们的实验结果提示hsa-circ-0005232可以显着增加成骨细胞中的自噬体数量。在hsa-circ-0005232过表达组中,LC3 Ⅱ/LC3 Ⅰ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ULK1蛋白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然而,hsa-circ-0005232敲降组与对照组相比LC3 Ⅱ/LC3 Ⅰ比值降低明显,ULK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也显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碱性磷酸酶在hsa-circ-0005232过表达组中明显升高,而hsa-circ-0005232敲降组中碱性磷酸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hsa-circ-0005232过表达组中骨钙素分泌量明显升高,而在hsa-circ-0005232敲降组中则明显降低。hsa-circ-0005232过表达组中Ⅰ型胶原含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hsa-circ-0005232敲降组中Ⅰ型胶原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sa-circ-0005232过表达组钙结节形成明显多于对照组,而hsa-circ-0005232敲降组的钙结节形成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hsa-circ-0005232可明显增强成骨细胞的细胞活性和促进成骨细胞的成熟。结论:hsa-circ-0005232能够通过调控ULK1表达影响细胞自噬,从而调控成骨细胞活性和成熟。表明hsa-circ-0005232可通过调控假体表面骨长入,参与无菌性松动发生发展。第三部分hsa-circ-0005232通过竞争性抑制hsa-miR-21-3p调控ULK1的表达目的:我们已经确定hsa-circ-0005232在无菌性髋关节假体松动中明显下调,并构建了hsa-circ-0005232/hsa-miR-21-3p/ULK1调控轴,第二部分研究表明hsa-circ-0005232可以通过ULK1调节自噬影响成骨细胞活性。但hsa-circ-0005232对ULK1的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研究方法:我们构建含有hsa-circ-0005232及ULK1与hsa-miR-21-3p结合位点序列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然后将以上质粒分别与过表达hsa-miR-21-3p质粒一起到转染到293T细胞中。来验证hsa-circ-0005232与hsa-miR-21-3p的结合性,以及ULK1与hsa-miR-21-3p的结合性。我们构建hsa-circ-0005232及hsa-miR-21-3p过表达慢病毒,转染成骨细胞,qRT-PCR验证靶基因ULK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其他组相比荧光素酶活性度在hsa-circ-0005232野生型+hsa-miR-21-3p过表达组明显降低,而hsa-circ-0005232突变型+hsa-miR-21-3p过表达共转染组的荧光素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ULK1野生型与hsa-miR-21-3p过表达共转染组荧光素酶活性度显着降低,而对照组相比荧光素酶活性在ULK1突变型和hsa-miR-21-3p过表达共转染组无明显改变。表明hsa-circ-0005232及ULK1均可以与hsa-miR-21-3p直接结合。当hsa-circ-0005232过表达时ULK1 mRNA表达明显升高,而hsa-miR-21-3p过表达时ULK1表达显着降低。而hsa-miR-21-3p对ULK1表达的抑制作用可以被hsa-circ-0005232过表达逆转。表明hsa-circ-0005232是通过竞争性抑制hsa-miR-21-3p间接调控靶基因ULK1的表达。结论:hsa-circ-0005232是通过竞争性抑制hsa-miR-21-3p间接调控靶基因ULK1的表达,发挥ceRNA作用。

雷铮[3](2020)在《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DFNF)是老年人骨折的常见类型,临床上可以通过骨折内固定术、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Hemiarthroplasty,HA)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等术式进行手术治疗。但是哪种手术方式对治疗DFNF疗效更佳,临床医生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对HA与THA这两种术式疗效进行系统的Meta分析。方法:通过在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Embase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获取发表时间自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的HA与THA治疗DFNF的临床对照试验。按照Meta分析的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行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使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表示计数资料,权重的均值(weight mean difference)表示计量资料,两者表达均用95%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设置假设性检验水平P=0.05。结果:最终共纳入32项研究,共计3470例患者。采用THA治疗的患者1671例,HA治疗的患者1799例。Meta分析结果:HA和THA治疗DFNF疗效相比较,在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术后1年Harri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组的术后并发症比THA组高[RR=1.33,95%CI(1.10,1.62),P=0.003];THA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HA[SMD=-2.43,95%CI(-3.05,-1.81),P<0.001];THA组术中失血量更多[SMD=-2.51,95%CI为(-3.23,-1.79),P<0.001];THA组术后引流量更多[SMD=-1.53,95%CI为(-2.23,-0.83),P<0.001];THA组输血量更多[SMD=-1.79,95%CI为(-3.01,-0.57),P=0.004];THA组住院费用更多[SMD=-4.19,95%CI为(-5.98,-2.39),P<0.001]。结论:根据Meta分析结果,两种术式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无差异,但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组术后髋关节疼痛患者较多。由此本文建议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时,术前应对患者疼痛敏感度进行评估,对于不能耐受疼痛的患者应首选全髋关节置换。由于本文纳入的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有限,仍需大量的临床实践及高质量系统评价对本文的结论进行验证。

谢卫强[4](2020)在《生物翻修柄在初次髋关节置换中应用于Dorr C型股骨髓腔的近期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一组异常粗大Dorr C型股骨髓腔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以及股骨髓腔成因和形态分布特点;Dorr C型髓腔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时选择Wagner SL生物型股骨柄假体,研究探讨股骨柄假体与髓腔充填率及匹配性,通过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来分析比较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假体骨长入时间和近期随访期间假体柄松动、下沉等情况;研究探讨Dorr C型髓腔患者初次髋关节置换时选择Wagner SL生物型股骨柄假体的可靠性和临床疗效,为关节外科医师在选择股骨柄假体和治疗方案时提供临床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8.12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原兰州军区总医院)90例94髋Dorr C型股骨“烟囱状”异常粗大髓腔患者,采用Wagner SL生物型股骨柄假体行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分析本组患者的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原发病因和股骨髓腔大小以及形态分布特点。通过术前X线片确定股骨近段髓腔形态均为Dorr C型,以及术后影像学分析包括术后即刻X线片检查,通过测量股骨柄假体在髓腔内的位置和充填率来判断假体与异常粗大髓腔的匹配性,近期随访X线片了解骨-假体界面骨长入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股骨柄假体松动、下沉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功能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研究结果:1.手术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1)本组病例手术时间为60160 min,平均(100.7±8.3)min;术中出血量为50900 ml,平均(239.2±20.6)ml;术后引流量为20500ml,平均(170.9±33.4)ml;显性失血量平均(410.1±23.6)ml;隐性失血量平均(726.1±32.8)ml;下地时间为13d,平均(1.8±0.3)d;住院时间为427d,平均(10.9±1.3)d;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随访期内无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髋关节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2)本组研究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手术时间逐渐递减,可能与老年患者较瘦、手术耐受能力较差,术者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有关,随之术中出血量也呈递减趋势,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和住院时间相差无几,而下地时间呈递增趋势,可能与老年患者骨质较差,延缓下地时间有关;绝大多数患者46周后可以弃拐恢复正常行走,23个月后可以基本无障碍行走。2.术后大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本组研究对象术后大腿痛呈明显降低的趋势,由术前平均(7.95±0.46)分降为术后3月平均(3.49±0.32)分,术后大腿痛可能与该柄柄体较长以及柄体直径较为粗大对股骨髓腔内壁骨皮质干扰较重有关。随访术后6个月平均(2.44±0.41)分、术后12个月平均(1.86±0.32)分、末次随访平均(1.55±0.32)分,末次随访2例患者出现轻度大腿隐痛,行走时间过长时出现,休息时消失。3.术后髋关节功能评估临床评估手术前、后90例患者94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呈显着增高,由术前平均(44.5±4.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1.2±3.4)分,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术后即刻X线检查(1)本组患者术后下肢肢体长度基本恢复正常,其中72例(74髋)术后双下肢等长,约占80%;13例(15髋)术后患肢出现12cm(平均1.5cm)增长,约占14.5%;5例(5髋)术后出现0.51cm(平均0.76cm)短缩,约占5.5%。(2)本组患者术后股骨柄假体在髓腔内的初始固定效果均为优良,运用Kim三点固定法测量假体柄在髓腔内的充填率,即刻X线正位片上假体柄的髓腔填充率平均为93.4±2.1%,侧位片上充填率平均为82.3±2.5%。(3)术后即刻X线片示90例患者94髋关节股骨柄假体在髓腔内均呈中立位固定,术后6例髋关节出现轻度内翻畸形,α角为2.12.8°(平均2.4±0.2°),但均≤3°,均在正常范围内,无外翻畸形患者。(4)本组患者术后股骨偏心距均在正常范围内,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偏心距为4556mm,(平均52±2.4mm),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偏心距为4655mm,(平均51±3.5mm)。5.随访期X线检查(1)本组患者术后12个月X线片上根据Engh骨长入标准,骨长入固定67髋,稳定的纤维固定27髋,假体松动0髋;末次随访骨长入固定71髋,稳定的纤维固定23髋,假体松动0髋。(2)本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56髋伴有不同程度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性骨吸收,其中,Ⅰ度(股骨距密度低,且变圆钝)41髋,Ⅱ度(累及小转子)9髋,6髋假体柄和股骨之间出现透亮区,但宽度均<1 mm;末次随访Ⅰ度(股骨距密度低,且变圆钝)63髋,Ⅱ度(累及小转子)15髋。(3)本组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21髋股骨柄假体下沉区间为16mm,平均2.8mm,末次随访X线片显示26髋股骨柄假体下沉28mm,平均4.5mm。(4)本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38例髋关节出现异位骨化,其中,I级27例,II级9例,III级2例,髋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末次随访63例髋关节出现异位骨化,其中,I级43例,II级12例,III级8例,2例患者髋关节行走时出现轻度活动受限。(5)运用Kim三点固定法测量假体柄在髓腔内的充填率,正位X片上>80%,侧位X片上>70%,即匹配满意,术后6月随访假体柄在髓腔内正位X片上的填充率平均为96.3±1.5%,侧位X线片上充填率平均为83.3±2.3%;术后12月正位X片上填充率平均为97.6±1.4%,侧位片上充填率平均为84.4±1.6%,末次随访正位X片上填充率平均为98.2±1.2%,侧位片上充填率平均为84.8±1.5%。(6)所有患者随访期内均未出现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折、髋关节感染性松动等并发症。研究结论:1.圆锥形Wagner SL生物型股骨柄假体可良好地匹配异常粗大的Dorr C型“烟囱状”股骨髓腔,术后股骨柄假体在髓腔内具有充填率较高、匹配性良好、并发症较少等优点。2.Wagner SL生物型股骨柄假体2°锥度设计、8条侧棱嵴、金刚砂粗糙面全涂层处理、柄体和颈部的一体化设计可保证有效的生物力学固定效果,并可有效避免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对中老年患者心血管带来的潜在危险,降低相关临床不良因素。3.Dorr C型股骨髓腔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时,初次选择Wagner SL生物型股骨柄假体的近期临床疗效良好,可帮助和指导关节外科医师在选择治疗方案和假体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薛巧云[5](2020)在《新疆某三甲医院DDH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DDH患者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住院费用及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全面测量其疾病经济负担,为降低DDH患者疾病经济负担提供可行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DDH患者病史和既往诊疗情况、治疗前残疾失能水平和家庭经济负担情况,掌握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功能恢复情况和康复期间的误工天数以及家庭经济负担水平。建立通径分析模型探索影响DDH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通过生存分析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影响DDH患者功能恢复的因素;运用直接法测算患者直接经济负担,运用人力资本法和YLD相结合的方式测算间接经济负担。结果:(1)本研究基线共调查853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失访87例,最终完成调查共766例,失访率11.36%。(2)患者的确诊机构主要为三级医院(42.95%)和二级医院(37.34%),患者首次就诊最常见的原因为步态异常(51.43%),平均治疗延迟时间为11.70年,中位数为4年;在基线调查时有53.61%的患者未采取任何措施进行治疗,最主要的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31.78%);有28.85%的患者治疗前有正规残疾评级;治疗前Crowe分型为Ⅱ型患者占比最高(36.95%)。(3)2015-2019年DDH患者人均年就诊次数为3次;不同文化程度、就业情况、患者来源、就诊时间的患者过去3个月门诊就诊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2019年DDH患者年平均住院率为17.10%;不同年龄、就业情况、医疗保险、治疗延迟年、就诊时间的患者过去12个月住院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药品费、手术费和材料费三部分之和占患者住院总费用的75%以上。文化程度、患者家庭月平均收入以及治疗方式不仅是影响DDH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同时也是影响DDH患者住院天数的因素,并且会通过住院天数间接影响其住院费用,治疗方式和住院天数影响DDH患者的总效应大小分别为0.906和0.265。(5)治疗前不同年龄组、治疗方式、Crowe分型的DDH患者在疼痛、活动度和畸形、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四个维度评分以及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及以上,不同年龄组的患者在除活动度和畸形外的三个维度评分以及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rowe分型和治疗方式的患者在疼痛维度评分以及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医疗保险、患者来源、治疗方式、治疗前Crowe分型、治疗延迟年、家庭月平均收入的DDH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随访时间下,60岁以上的患者功能恢复至正常的可能是24岁患者的0.116倍(P<0.05),家庭月平均收入5000元及以上的患者功能恢复正常的可能高于家庭月平均收入为1000元以下患者(P<0.05)。(7)DDH患者例均总疾病经济负担为388630.03元,例均直接经济负担为43001.62元,例均间接经济负担为345628.41元。治疗前Crowe分型四种分型中Ⅰ型患者的例均总疾病经济负担最低为74326.12元;治疗方式为闭合复位术的患者例均总疾病经济负担低于截骨矫形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微博19829.32元。结论:(1)DDH患者治疗延迟时间较长,家庭经济困难和医院服务能力有限是治疗延迟的重要原因,治疗延迟导致DDH成年患者治疗前残疾率高。DDH患者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率高,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平均收入会影响其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2)药品费、手术费和材料费是DDH患者住院总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影响DDH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是治疗方式、住院天数、年龄、家庭月平均收入和文化程度。(3)DDH患者治疗后下肢功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治疗3个月后Harris评分明显提高。治疗后恢复时间相同的情况下,24岁和家庭月平均收入高于5000元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较好。(4)DDH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沉重,且主要来源于伤残损失生命年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损失。患者治疗前Crowe分型等级越高、治疗方式越复杂其疾病经济负担越沉重。早诊早治是降低DDH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有效方式。

郭子坤[6](2020)在《基于有限元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Vancouver B3型假体周围骨折治疗效果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通过运用有限元技术构建Vancouver B3型假体周围骨折的模型,并构建M/L Taper假体、不同长度Wagner SL假体、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及锁定加压钢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2.运用有限元分析比较翻修假体合并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对治疗Vancouver B3型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1.采集30位中老年健康志愿者左侧股骨CT数据,并将其保存为D ICOM格式。将已保存的DICOM格式的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处理,通过计算机制作出相应的股骨3D模型。2.利用三坐标测量仪及Geomagic Studio软件采集同种异体皮质骨板、M/L Taper假体、不同长度Wagner SL假体和锁定加压钢板外形数据。3.将所采集的数据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建立Vancouver B3型假体周围骨折的模型,并模拟四组手术方式治疗Vancouver B3型骨折。四组手术方式分别采用不同长度的翻修假体并结合不同的内固定方式进行:组1采用225mm Wagner SL假体+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并使用钛缆固定;组2采用265mm Wagner SL假体+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并使用钛缆固定;组3采用225mm Wagner SL假体+同种异体皮质骨板+锁定加压钢板并使用螺钉和钛缆固定;组4采用265mm Wagner SL假体+同种异体皮质骨板+锁定加压钢板并使用螺钉和钛缆固定。4.模拟部分负重及完全负重情况下的载荷,采集四组手术方式在不同载荷下的骨折端位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模拟部分负重和完全负重的条件下,即垂直向下的压力为500N和2300N,扭转力为5Nm的载荷下,各组骨折端位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两两比较可知,组1与组2、组1与组4间骨折端位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1与组3间骨折端位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2与组3间骨折端位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2与组4间骨折端位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3与组4间骨折端位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Wagner SL翻修假体合并同种异体皮质骨板捆绑固定可以治疗Vancouver B3型假体周围骨折。利用Wagner SL翻修假体替换原有的M/L Taper假体,翻修假体应延伸经过骨折部位至少两个股骨直径,从而在内部为骨折部位提供稳定性;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做为一种骨移植物,在提供额外的结构支撑同时具有改善骨量的作用。在Wagner SL翻修假体合并同种异体皮质骨板捆绑固定的基础上,添加锁定板固定并不能取得更好的内固定效果。从成本/效果比的角度考虑,对于治疗Vancouver B3型假体周围骨折,只使用Wagner SL翻修假体合并同种异体皮质骨板捆绑固定治疗即能取得良好的内固定的效果。

赵成礼[7](2019)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势与不足》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由于社会步入老龄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亦呈现上升趋势,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积极手术治疗、早期下地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是目前基本的治疗原则,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两大类,人工关节置换目前仅用于严重粉碎性骨折伴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近年来国内外开始尝试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但疗效与安全性仍存在诸多争议。人工关节置换作为其中的一种治疗方法,随着它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逐渐受到临床骨科医师的关注。目的:通过对国内外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体会进行综述,为骨科医师在临床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提供选择。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8年10月PubMed数据库、Webofscience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the elderly,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fracture treatment";中文检索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人,人工关节置换,骨折治疗"。结果与结论:①共检索到75篇相关文献,6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②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短期疗效令人满意,但是术前必须明确人工置换的适应证及禁忌证;③国内外文献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手段上并未达成一致,目前开展的临床治疗较少,缺少多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王成龙[8](2019)在《尿路感染及无症状性菌尿与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相关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许多骨科医生担心无症状性菌尿(ASB)可能是假体关节感染(PJI)的危险因素。然而,证明ASB与PJI有明显相关性的现有证据是非常有限的。尿路感染(UTI)在一般人群中非常常见,但尚不清楚UTI是否是PJI的危险因素。我们的目的是:(1)研究ASB是否是PJI的一个危险因素;(2)关节置换术前抗生素治疗ASB是否有益处;(3)研究UTI是否是关节置换后PJI的危险因素;(4)研究导致PJI和UTI的微生物是否相同。方法:我们系统地搜索了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知网和维普网等主要数据库。时间限定为最初时间到2018年6月发表的期刊论文。两位作者使用九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两种变量资料用来计算RR值,两种变量取可信区间95%。所有P值均为双侧,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异质性的程度是由I2来评估,假如P<0.1或I2>50%被认为是明显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来降低异质性,否者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为了评估我们的结果的稳健性,在敏感性分析中使用“逐一删除文章”的方法。此外,通过漏斗图和Egger测试评估发表偏倚。所有统计使用STATA(版本12.0)进行分析。结果:目的1和2(ASB和PJI)最终纳入了5项研究,其中包括3588例关节置换术,441例ASB患者(ASB总发生率为12.3%)。这些出版物的日期为1987年至2015年。但是,其中一项研究仅只有女性患者。这五项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从5到9颗星不等。五项纳入研究比较了ASB组和对照组之间PJI发生风险。未观察到显着的异质性(I2=39.5%,P=0.175);因此,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来汇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JI在ASB组中更为常见(RR=2.87;95%CI,1.65-5.00)。五项研究中有三项研究报告了抗生素在关节置换术前治疗ASB,并有对照组即未治疗的ASB组。因为在研究之间未观察到显着的异质性(I2=0%,P=0.40),因此,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来汇总结果,治疗的ASB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RR=0.89;95%CI 0.36-2.20)。目的3和4(UTI和PJI)目的3最后,纳入了符合标准的五项研究,包含关节置换术21 819例,PJI 237例(总发生率1.1%),围手术期UTI 1144例(总发生率5.2%)。这些出版物的日期为1992年至2018年。纳入的文章包括1028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17959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和181例初次半髋关节置换术(HA),2651例髋关节置换术无法具体区分THA和HA例数。一项研究报告了0例PJI。四项研究未报告从UTI分离的微生物。五项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从7到9颗星不等。因为研究之间没有观察到异质性(I2=0%,P=0.425),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来汇总结果。UTI组中PJI风险明显着高于对照组(RR=3.17;95%CI,2.19-4.59)。目的4最后纳入了符合标准的四项研究。这些出版物的日期为1976年至2009年,包括髋关节置换术和膝关节置换术。在9例中,围手术期UTI和PJI的微生物在同一患者中是相同的,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假单胞菌。结论:1、无症状性菌尿增加了假体感染的风险。2、目前现有的证据不支持在关节置换术前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和筛查无症状性菌尿。3、尿路感染与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显着相关。4、尿路感染的病原微生物通过血源性途径最终导致假体感染发生这个理论可能成立。目前现有的证据建议对关节置换术前的尿路感染患者推迟手术并对尿路感染进行治疗。

徐效昆[9](2019)在《电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研究及中药预防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导致栓塞肺动脉,引起患者死亡,因此对本病的防治十分重要。然而,现代西医学对于本病的防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故需要去探索更为有效、安全的防治手段。DVT在中医学中属于“股肿”、“脉痹”等范畴,“气滞血瘀”为此病的基本病机,活血化瘀为防治此病的一般论治法则。中药治疗和针刺治疗作为中医学中最主要的两种治疗手段,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方剂预防THA术后的DVT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仍缺乏循证依据;使用针刺的方法预防其他疾病所引起的DVT可见少数临床报道,但针对THA术后DVT发生的预防尚未见一例报道。因此,为中药对THA术后DVT的防治作用提供循证依据,并探索针刺对THA术后DVT的防治作用,对于评价中医学在预防THA术后DVT的治疗效果、拓宽中医学在预防THA术后DVT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循证研究:目的:为了给中药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防治作用提供循证依据,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应用中药方剂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选取使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与补阳还五汤加减方的临床研究,以探讨中药方剂与西药相比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有效性。方法:全面检索以DVT发生率为主要观察指标、中医活血方剂为主要干预措施来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DVT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标准并按流程来筛选形成纳入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和相关观察指标数据,同时按照cochrane标准评估文献方法学质量。对文献的疗效指标进行Meta分析,分析处理各指标异质性,并借助漏斗图了解发表偏倚。结果:基于中医活血方剂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系统评价:共纳入14个RCT,受试者共1147例,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普遍不佳。中医活血方剂组相比西药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DVT的发病率(P<0.05),降低术后患者血液中fib水平(P<0.05),临床安全性良好。通过亚组分析,发现补阳还五汤加减组相比西药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DVT的发病率(P<0.05),降低术后患者血液中DDi水平(P<0.05),桃红四物汤加减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DVT的发病率上效果与西药相当(P>0.05),相比较西药组而言,桃红四物汤加减组够更加有效地降低术后患者血液中Fib水平(P<0.05)。结论:基于DVT的发病率为主要指标,中医活血方剂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然而受研究方法学质量、异质性、样本量等限制原因,中医活血方剂对DVT的预防作用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以及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临床研究:目的:为了探索针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防治作用,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了电针对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的预防效果,以及部分的治疗机理。方法:选取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骨科病房所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94例,使用区组随机化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7例。由于治疗组有两例脱落,故最终收治病例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7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即术后使用弹力袜,早期指导患者系统合理髋关节功能锻炼,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在术后1-7天予电针治疗,取双侧合谷穴、太冲穴,患侧梁丘穴、外丘穴、金门穴,常规消毒进针,深度为25mm左右,得气后再将电针输出导线夹在患者患肢穴位之毫针上,采用频率为2/100Hz的疏密波刺激30分钟,输出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治疗组术后1-7天同时服用利伐沙班,每日10mg。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仅在术后1-7天服用利伐沙班,每日10mg。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检查双下肢静脉彩超,并在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5天分别予以检查PT、APTT、Fib、DDi、PLT、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7日双下肢血管彩超结果及下肢DVT发生率,患者术肢的血肿、肿胀情况,以及相关血液指标的变化。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性统计学分析,二组间分类资料的分布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间连续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临床结果指标的比较主要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检验水准定为0.05,小于0.05认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对照组DVT发生数为7例,未发生数为40例,发生率为14.9%,试验组DVT发生数为1例,未发生数为44例,发生率为2.2%,经卡方检验,可以认为两组的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下肢血肿的发生数为5例,未发生数为42例,发生率为7.6%,试验组患者下肢血肿的发生数为2例,未发生数为43例,发生率为4.4%,经卡方检验,认为两组的下肢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下肢瘀斑的发生数为4例,未发生数为43例,发生率为4.3%,试验组患者下肢瘀斑的发生数为0例,未发生数为45例,发生率为0%,经卡方检验,认为两组的下肢瘀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5天PLT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Fib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5天治疗组DDi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两组均未发生出血、肺栓塞等不良事件。结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电针联合西药组相比较于单纯西药组能够显着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此外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通过比较患者的一些血液指标发现,电针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并能够改善血液的纤溶状态,降低D-二聚体的含量,然而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该结论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赵志岩[10](2019)在《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不同术式疗效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HA,Total Hip Arthyoplasty)、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FHR,Bipola Femerai Head Replacement)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术(HSIF,Hollow Screw Internal Fixation)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的疗效。并探讨患者术后解剖参数的变化情况及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是否产生影响。方法收集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严格按照筛选标准筛选,剩余105例有效病例。对这10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影像学检查及住院的诊疗经过进行详细的整理,并进行统计和回顾性对比分析。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三组,36名患者(THA组)接受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男11例(29.4%),女25例(70.6%);年龄6579岁,平均(70.29±0.99)岁;左股骨颈骨折21例,右股骨颈骨折15例;Garden分型:Ⅲ型22例,Ⅳ型14例。有35名患者(BFHR组)接受了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男9例(30.8%),女26例(69.2%);年龄6580岁,平均(71.21±0.75)岁;左股骨颈骨折22例,右股骨颈骨折13例。Garden分型:Ⅲ型20例,Ⅳ型15例。有34例患者(HSIF组)接受了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男16例,女18例;年龄6578岁,平均(69.76±0.75)岁;左股骨颈骨折15例,右股骨颈骨折19例。Garden分型:Ⅲ型26例,Ⅳ型8例。对三组患者术后的围手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测量的解剖参数进行整理,并应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花费、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Merle D’Aubign and 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HA组所用手术时间为(101.85±9.40)min,BFHR组手术所用时间为(85.09±8.61)min,HSIF组手术所用时间为(63.44±3.89)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12.89,P<0.05)。THA组术中出血量为(326.21±28.25)ml,BFHR组术中出血量为(268.89±21.59)ml,HSIF组术中出血量为(107.79±10.6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49.37,P<0.05)。THA组住院花费为(60437.17±3190.96)元,BFHR组住院花费为(48187.05±4109.68)元,HSIF组住院花费为(23280.74±2066.74)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66.66,P<0.05)。TH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93.21±7.45)分,BFHR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7.97±7.42)分,HSIF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2.94±7.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08,P<0.05)。THA组Merle D’Aubign and Postel功能评分为(16.56±2.52)分,BFHR组Merle D’Aubign and Postel功能评分为(14.50±3.04)分,HSIF组Merle D’Aubign and Postel功能评分为(12.38±4.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26,P<0.05)。THA组股骨偏心距术后为(37.87±4.79)mm,复查为(35.81±4.3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67,P<0.05)。BFHR组股骨偏心距术后为(39.48±4.93)mm,复查为(36.69±4.6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09,P<0.05)。HSIF组前倾角术后为(14.03±5.45)度,复查为(12.59±1.02)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95,P<0.05)。THA术后短期内偏心距的变化和患者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5.024,P>0.05)。BFHR术后短期内偏心距的变化和患者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091,P>0.05)。HSIF术后短期内前倾角的变化和患者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094,P>0.05)。结论1短期内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病人的髋关节功能优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短期内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的髋关节功能优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术。3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短期内有股骨偏心距值的减小,但对髋关节的功能无影响。4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短期内有股骨前倾角值的减小,但对髋关节的功能无影响。图16幅;表13个;参79篇。

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0例临床报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0例临床报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 ——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释义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
    2.纳入与排除标准
    3.围手术期过程
    4.随访过程
    5.资料记录
    6.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纳入病例关节置换术前基本情况
    2.转子间骨折分型(表1)
    3.内固定方式及内固定失效信息
    4.关节置换手术信息
    5.随访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人工髋关节置换
    参考文献
致谢

(2)hsa-circ-0005232/hsa-miR-21-3p/ULK1轴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circRNAs在髋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中差异表达情况及ceRNA调控网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资料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
        2.4 高通量测序
        2.4.1 文库构建
        2.4.2 文库质检
        2.4.3 上机测序
        2.4.4 数据质控与转录组文库质量评估
        2.4.5 转录组组装与circRNA预测
        2.4.6 基因表达谱构建
        2.5 数据分析
        2.5.1 差异circRNA及mRNA筛选
        2.5.2 差异基因功能富集
        2.5.3 差异基因ceRNA网络分析
        2.6 实验方法
        2.6.1 总RNA提取
        2.6.2 RNA逆转录
        2.6.3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
    3 结果
        3.1 纳入病例特点
        3.2 测序结果及数据分析
        3.2.1 原始数据质控
        3.2.2 参考基因组比对结果统计
        3.2.3 结果汇总与统计
        3.2.4 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2.5 差异转录本及差异基因筛选筛选
        3.2.6 差异circRNA宿主基因富集分析
        3.3 qRT-PCR验证结果
        3.4 ceRNA调控网络构建及靶基因富集分析
        3.4.1 ceRNA调控网络
        3.4.2 靶基因基因富集分析
        3.5 构建hsa-circ-0005232/hsa-miR-21-3p/ULK1调控轴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hsa-circ-0005232对成骨细胞活性和成熟的调控作用
    6 前言
    7 材料与方法
        7.1 主要试剂和仪器
        7.1.1 试剂
        7.1.2 仪器
        7.2 实验方法
        7.2.1 成骨细胞培养
        7.2.2 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
        7.2.3 hsa-circ-0005232过表达及干扰慢病毒稳定转染
        7.2.4 蛋白印记实验(Western blot)
        7.2.5 总RNA提取
        7.2.6 RNA逆转录
        7.2.7 qRT-PCR
        7.2.8 透射电镜
        7.2.9 碱性磷酸酶(ALP)表达测定
        7.2.10 骨钙素(OCN)与Ⅰ型胶原含量测定
        7.2.11 茜素红染染色
        7.3 实验分组
        7.4 统计学分析
    8 结果
        8.1 成骨细胞的细胞增殖情况
        8.2 hsa-circ-0005232调控ULK1 mRNA表达
        8.3 hsa-circ-0005232促进自噬体形成
        8.4 hsa-circ-0005232促进自噬相关蛋白表达
        8.5 hsa-circ-0005232对碱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
        8.6 hsa-circ-0005232对骨钙素分泌的影响
        8.7 hsa-circ-0005232对Ⅰ型胶原含量的影响
        8.8 hsa-circ-0005232对钙结节形成的影响
    9 讨论
    10 结论
第三部分:hsa-circ-0005232通过竞争性抑制hsa-miR-21-3p调控ULK1的表达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12.1.1 主要试剂
        12.1.2 主要仪器
        12.2 实验方法
        12.2.1 hsa-circ-0005232过表达慢病毒稳定转染
        12.2.2 hsa-miR-21-3p过表达细胞转染
        12.2.3 双荧光素酶报告
        12.2.4 总RNA提取
        12.2.5 circRNA逆转录
        12.2.6 qRT-PCR
        12.3 研究对象和分组
        12.3.1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组
        12.3.2 ceRNA机制验证分组
        12.4 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hsa-miR-21-3p可与hsa-circ-0005232直接结合
        13.2 hsa-miR-21-3p可与ULK1 mRNA直接结合
        13.3 hsa-circ-0005232与hsa-miR-21-3p表达影响ULK1的表达
    14 讨论
    1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文献检索
        2.1.1 实验设计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干预措施
        2.1.5 结局指标
    2.2 检索策略
        2.2.1 文献检索
        2.2.2 检索词
    2.3 文献筛选与质量评价
        2.3.1 文献筛选
        2.3.2 质量评价
    2.4 统计分析
        2.4.1 异质性检验
        2.4.2 统计模型选择
        2.4.3 敏感性分析
        2.4.4 发表偏倚
第三章 结果
    3.1 检索结果
    3.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3.3 META分析结果
        3.3.1 年龄
        3.3.2 基础疾病
        3.3.3 Harris评分
        3.3.4 手术时间
        3.3.5 术中失血量
        3.3.6 术后引流量
        3.3.7 输血量
        3.3.8 住院时间
        3.3.9 住院费用
        3.3.10 术后并发症
    3.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3.5 敏感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疗效分析
        4.1.1 自身情况
        4.1.2 手术情况
        4.1.3 术后情况
    4.2 本项研究的局限性
        4.2.1 文献的数量有限
        4.2.2 随访时间有限
        4.2.3 随访偏倚
        4.2.4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股骨颈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生物翻修柄在初次髋关节置换中应用于Dorr C型股骨髓腔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一、资料与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治疗方法
四、疗效评价
五、研究结果
六、研究结论
七、典型病例
八、讨论
九、研究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研期间学术成果

(5)新疆某三甲医院DDH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研究对象
    3.研究内容
    4.研究方法
    5.统计方法
    6.质量控制
    7.技术路线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基于有限元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Vancouver B3型假体周围骨折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Vancouver B3型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势与不足(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资料来源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质量评估
    1.5 数据的提取
2 结果Results
    2.1 转子间骨折
        2.1.1 转子间骨折特点
        2.1.2 转子间骨折分型各分型的特点见表1。
    2.2转子间骨折的人工关节治疗
        2.2.1 转子间骨折行人工关节臵换术的指征
        2.2.2 国内外使用人工关节臵换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展
    2.3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进展
    2.4人工关节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足
3 讨论Discussion

(8)尿路感染及无症状性菌尿与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相关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假体感染及表面切口感染定义
    1.2 尿路感染
    1.3 无症状性菌尿
    1.4 研究目的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
    2.1 数据库选择
    2.2 目的1与目的2(无症状性菌尿与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
    2.3 目的4(UTI是否是关节置换术后PJI的危险因素)
    2.4 目的5(引起PJI和UTI的微生物是否是一致)
    2.5 文献质量评价
    2.6 统计分析
    2.7 相关疾病的定义及诊断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文献质量评价
    3.3 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
    3.4 统计分析
    3.5 敏感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无症状性菌尿与假体感染(目的1、2)
    4.2 尿路感染与假体感染(目的3、4)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电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研究及中药预防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一、前言
        二、DVT发病机制
        三、DVT的高危因素
        四、DVT的诊断
        五、DVT的预防性措施
        六、DVT的治疗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
        一、病名及其特点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病机
        三、治则治法
        四、DVT中医辨治及疗效评价
    第三节 针刺活血化瘀的理论探源
        一、前言
        二、《黄帝内经内经》及后世各代医家对针刺活血化瘀的认识
        三、针刺活血化瘀的原理
        四、针刺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现代医学研究
        五、针刺对微循环影响的现代医学研究
第二章 中药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循证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中医活血方剂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系统评价
        一、引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三章 电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临床试验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一般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选择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关于盲法
        三、样本量估算
        四、治疗方法
        五、取穴、操作方法及器材
        六、疗效评定指标
        七、试验流程图
        八、临床资料的统计学处理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基本情况资料比较
        二、疗效指标比较
    第五节 讨论
        一、疗效分析
        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的流行病学研究
        三、DVT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发病机制探讨
        四、利伐沙班的药理学及应用
        五、取穴依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详细摘要

(10)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不同术式疗效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与筛选标准
        1.1.3 分组情况
        1.1.4 术前准备
        1.1.5 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
        1.1.6 观测指标及临床疗效的评价
        1.1.7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三组研究对象围手术期指标及功能评分的比较
        1.2.2 三组研究对象围手术期指标及功能评分的多重比较
        1.2.3 三组研究对象解剖参数变化情况的比较
    1.3 典型病例
        1.3.1 病例1
        1.3.2 病例2
        1.3.3 病例3
    1.4 讨论
        1.4.1 股骨颈在髋部的作用与意义
        1.4.2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优点与不足
        1.4.3 三种手术方式的结果对比与分析
        1.4.4 三种手术方式的经验总结
        1.4.5 三种手术方式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1.4.6 研究不足与展望
    1.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2.1 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特点
        2.1.1 发病机制
        2.1.2 流行病学特点
    2.2 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
        2.2.1 颈干角与前倾角
        2.2.2 骨小梁系统及生物力学
        2.2.3 股骨头颈的血运来源
    2.3 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诊断
    2.4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
        2.4.1 Psuwels分型
        2.4.2 AO分型
        2.4.3 解剖位置分型
        2.4.4 Garden分型
    2.5 治疗方式
        2.5.1 保守治疗
        2.5.2 内固定术
        2.5.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2.6 结语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
附录B 偏心距、颈干角和前倾角的测量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0例临床报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 ——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D]. 施腾彬.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hsa-circ-0005232/hsa-miR-21-3p/ULK1轴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D]. 倪胜辉.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D]. 雷铮. 延边大学, 2020(05)
  • [4]生物翻修柄在初次髋关节置换中应用于Dorr C型股骨髓腔的近期疗效观察[D]. 谢卫强.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新疆某三甲医院DDH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研究[D]. 薛巧云.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基于有限元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Vancouver B3型假体周围骨折治疗效果的研究[D]. 郭子坤.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7]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势与不足[J]. 赵成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24)
  • [8]尿路感染及无症状性菌尿与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相关性的Meta分析[D]. 王成龙.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电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研究及中药预防的系统评价[D]. 徐效昆.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老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不同术式疗效的回顾性分析[D]. 赵志岩.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人工髋关节置换60例临床报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