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海狗油对高脂饮料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天然海狗油对高脂饮料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一、天然海狗油对高脂饮料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段素素[1](2021)在《纯火麻仁汁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采用单纯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通过观察纯火麻仁汁(pure Cannabis sativa L.juice,CSJ)对模型动物体重、肝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明确其降脂作用;通过观察CSJ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含量和肝脏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SREB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receptorγ,PPARγ)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 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纯火麻仁汁的降脂作用机制。【方法】1.CSJ的成分分析采用甲醇超声提取的方法制备CSJ样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CSJ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其中的四氢大麻酚、大麻二酚及氨基酸含量。2.CSJ降脂作用的实验研究采用自制高脂饲料喂养雄性SD大鼠16周,建立高脂血症模型。60只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辛伐他汀)、CSJ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造模的同时进行灌胃给药,每周测量1次动物体重。造模成功后,处死动物,取出完整肝脏并称重,计算肝指数,取出肝右叶放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改变;取肝左内侧叶进行油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脂质蓄积。同时,通过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TC、TG、LDL-C、HDL-C、FFA、ALT和AST的含量。3.CSJ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脂作用机制的研究采用ELISA法或微板法测定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中IL-6、TNF-α、MDA、GSH及SOD的含量变化。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SREBP-1、HMGCR和PPARγ的蛋白表达。【结果】1.CSJ的成分分析CSJ中大麻二酚含量为0.51μg/m L,并含有粗蛋白(0.75~0.99%)及16种氨基酸类成分。2.CSJ降脂作用的研究各组大鼠体重均增长,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CSJ中剂量组大鼠肝指数明显下降(P<0.05),CSJ高、低剂量组大鼠的肝指数有降低的趋势(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HDL-C含量降低(P<0.01),FFA含量也有增高趋势(P>0.05),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CSJ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含量下降(P<0.05),HDL-C含量升高(P<0.05),CSJ中剂量组TG含量降低(P<0.05)。CSJ低、中、高剂量有降低LDL-C及FFA含量的趋势(P>0.05)。HE染色: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浊肿变性,可见水肿、脂肪变性、气球样变,炎症浸润明显。与模型组比较,CSJ治疗后,大鼠肝组织病变减轻,肝索结构较为清晰,肝细胞脂肪样变程度明显改善,空泡数量及炎症反应减轻。油红染色: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肝组织脂滴在肝组织中均有密集分布,表明模型组大鼠肝脏存在明显脂质聚集。与模型组比较,CSJ治疗后,肝组织脂滴分布与数量均有所减少,表明CSJ对于肝组织的脂质聚积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含量和AST/ALT值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CSJ低、中、高剂量组ALT和AST含量明显下降(P<0.01),AST/ALT值显着降低(P<0.01,P<0.05,P<0.01),提示CSJ能改善高脂血症大鼠的肝脏功能。3.CSJ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脂作用机制的研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TNF-α含量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CSJ低、中、高剂量组IL-6、TNF-α含量显着下降(P<0.05,P<0.01),提示CSJ可抑制高脂血症所致的炎症反应。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MDA含量升高(P<0.01),GSH含量降低(P<0.01),同时,SOD的含量也有降低趋势(P>0.05)。与模型组比较,CSJ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此外,CSJ低、中、高剂量组SOD含量有上升趋势(P>0.05),提示CSJ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内SREBP-1、HMGCR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PARγ表达有增加趋势(P>0.05)。与模型组比较,CSJ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SREBP-1表达降低(P<0.05),CSJ中、低剂量组HMGCR蛋白表达减少(P<0.05),大鼠肝脏PPARγ蛋白表达在CSJ低、中、高剂量组无显着变化(P>0.05)。【结论】1.CSJ可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TC、TG水平,提高HDL-C含量,并能改善肝脏病理形态,降低血清中ALT、AST含量,具有降脂和保肝作用。2.CSJ的降脂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高脂模型大鼠体内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下调肝组织中SREBP-1和HMGCR蛋白,进而抑制体内脂质的产生和积累有关。

蒋一苇[2](2021)在《蓝靛果籽油提取工艺及体外生物活性初步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蓝靛果是生长在我国东北部的一种可食用野生浆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对蓝靛果的开发以果汁和果酒为主,含有果籽、纤维、蛋白质等成分的果渣被废弃,造成了蓝靛果资源的浪费。植物种子都有不同含量的油脂,现阶段对蓝靛果籽油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蓝靛果果渣中的果籽为原料,对蓝靛果籽油进行了提取、分析与检测。以出油率为指标,利用水酶-微波提取法对蓝靛果籽的油脂进行提取,并优化了提取工艺。利用GC-MS技术分析了蓝靛果籽油的脂肪组成及相对含量,测定了油脂的理化参数,考察了其热稳定性与氧化稳定性。最后对蓝靛果籽油的体外生物活性进行了评价,其中包括抗氧化活性、细胞毒性、降脂活性以及护肝作用。本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优化了水酶-微波提取法提取蓝靛果籽油的工艺,最佳的工艺为:选用碱性蛋白酶,配制成浓度为2%的溶液,先将其与蓝靛果籽粉末在最适条件下(pH 10,水浴50℃)酶解反应2 h,再以无水乙醇为提取溶剂进行微波提取,液固比为20 mL/g、微波功率为500 W、微波温度为51℃和微波时间为20 min,此时,最佳出油率为29.67±0.04%。本方法优化后的出油率接近索氏提取法的出油率,而且具有绿色提取的优点。2.对蓝靛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与测定,索氏提取法与水酶-微波提取法的蓝靛果籽油脂肪酸主要成分均为共轭亚油酸,即9,顺-11,反-十八碳二烯酸和10,反-12,顺-十八碳二烯酸,且含量都超过45%。通过对比两种提取方法油脂的理化指标,发现水酶-微波提取法提取的蓝靛果籽油的酸值与过氧化值低于索氏提取法,碘值和皂化值的测定结果与索氏提取法相比差异不大。二者的热重分析表明热稳定性无显着差异,氧化稳定性试验发现水酶-微波提取法的籽油在测试时间内的共轭二烯值与过氧化值相对更加稳定。因此,水酶-微波提取法提取的蓝靛果籽油品质高于索氏提取法。3.对蓝靛果籽油的体外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体外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可以得出其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对人肝细胞L02在100 μg/mL浓度范围内无细胞毒性,在40 μg/mL浓度下体现出降脂活性,可以抑制油酸钠诱导的HepG2细胞成脂,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也具有肝保护作用,能使HepG2细胞中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含量降低。综上,本研究建立了水酶-微波提取蓝靛果籽油的高效绿色提取方法。与传统的索氏提取相比,本方法提取的籽油品质较好,稳定性较强。并且蓝靛果籽油安全无毒,具有抗氧化活性、降脂活性和护肝功效。本研究为蓝靛果资源的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蓝靛果果籽中得到的具有功能性保健型油脂,具有产业化开发的潜力。

杨兵[3](2020)在《拐枣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结构解析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而引起机体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并以持续高血糖为典型特征的一种综合症。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以下四类: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e,T1DM)、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e,T2DM)、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和其他糖尿病。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统计,2019年全球约有4.63亿糖尿病患者,而我国糖尿病患者约为1.16亿,居全球首位。以目前趋势推测,到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到7亿。目前,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途径为注射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但大多数口服降糖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寻找方便易行、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或副作用很小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天然药物显得十分重要。拐枣(Hovenia dulcis)是一种鼠李科枳椇属植物,其可食部分为拐枣果梗。拐枣中富含植物多糖、黄酮类、三萜皂苷类和生物碱等活性成分。近年来,拐枣在营养和保健功效方面的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有关拐枣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拐枣种子(枳椇子)方面,对其可食部分(拐枣果梗)的研究较少,一般为利用拐枣果梗开发拐枣果醋、果酒和果汁等产品。同时,也有少量研究报道了拐枣果梗中小分子活性物质(如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功能方面的研究。可见,由于对拐枣果梗活性成分研究的不深入,造成其工业化产品附加值低,进而导致资源浪费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提高拐枣资源开发的附加值,减少资源浪费已成为拐枣产业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实验以拐枣(果梗)为研究对象,瞄准其活性成分拐枣多糖,采用三种提取工艺提取拐枣多糖,筛选出体外降血糖活性最高的拐枣多糖样品;并对拐枣多糖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解析;以及探讨拐枣多糖纯化组分对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三种提取工艺对拐枣多糖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及生物活性的影响采用热水提取(Hot water extraction,HWE)、快速溶剂萃取(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ASE)和超声辅助提取(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UAE)三种提取工艺提取拐枣多糖,分别命名为:HWE-HDPs、ASE-HDPs和UAE-HDPs,探讨三种提取工艺对拐枣多糖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以及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提取工艺的拐枣多糖基本化学组成成分具有显着性差异;拐枣多糖HWE-HDPs的平均分子量显着高于拐枣多糖ASE-HDPs和UAE-HDPs;拐枣多糖HWE-HDPs的单糖组成以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和阿拉伯糖为主,拐枣多糖ASE-HDPs和UAE-HDPs的单糖组成以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为主;三种提取工艺的拐枣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潜在降血糖活性,其中拐枣多糖HWE-HDPs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和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效果均显着高于拐枣多糖ASE-HDPs和UAE-HDPs。(2)拐枣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结构解析采用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法对拐枣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拐枣多糖的纯化组分,对其进行纯度鉴定并测定其分子量分布,最后结合化学分析法和现代仪器分析法对多糖的纯化组分进行结构解析。结果显示:采用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得到三个拐枣多糖组分(HDPs-1,HDPs-2和HDPs-3),其中HDPs-2的纯化得率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最高;进而对HDPs-2进行Sephadex G-100柱层析,得到单一多糖组分HDPs-2A,其得率为粗多糖HDPs的19.63%;HDPs-2A平均分子量为372.91 k Da,其总糖含量为84.22%,糖醛酸含量为5.35%,不含蛋白质;HDPs-2A的单糖组成主要包括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等,摩尔百分比分别为:3.64%、1.41%、4.67%、5.16%、3.01%、60.02%和22.09%;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表明,HDPs-2A是由α-L-Araf-(1→、→3,5)-α-L-Araf-(1→、→3)-α-L-Araf-(1→、→3,6)-β-D-Manp-(1→、→3)-β-D-Galp A-(1→、→6)-β-D-Galp-(1→、α-D-Glcp A-(1→和→6)-α-D-Glcp-(1→等8种糖苷键组成;原子力显微镜结果表明,HDPs-2A在水中呈不规则的聚合物颗粒形态;X-RD结果表明,HDPs-2A呈单晶体结构存在。(3)拐枣多糖HDPs-2A对1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机制研究以拐枣多糖HDPs-2A为研究材料,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构建T1DM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NG)、模型组(DM)、阳性对照组(MET)、拐枣多糖HDPs-2A低(L-PA)、中(M-PA)、高(H-PA)剂量组,分别灌胃干预4周。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的拐枣多糖HDPs-2A可提高T1DM大鼠的体重、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肝糖原水平,降低T1DM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并改善其口服葡萄糖耐量能力;此外,中、高剂量的拐枣多糖HDPs-2A还能部分修复胰岛β-细胞损伤,减轻胰腺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清促炎因子水平;高剂量的拐枣多糖HDPs-2A对T1DM大鼠的降糖效果与MET组无显着性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1)中、高剂量的拐枣多糖HDPs-2A可显着上调胰腺中PDX-1的表达,激活并上调IRS2的表达,以调控胰岛β-细胞的凋亡和再生,达到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作用,此外,中、高剂量的拐枣多糖HDPs-2A也可上调胰腺GK和GLUT2的表达,以提高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能力,最终改善T1DM大鼠的糖代谢紊乱;2)中、高剂量的拐枣多糖HDPs-2A可显着上调肝脏中GK的表达,显着下调G6Pase的表达,以提高肝糖原合成能力,抑制肝脏糖异生作用,最终改善T1DM大鼠的肝脏糖代谢紊乱。综上,拐枣多糖HDPs-2A对T1DM的降糖机制可能为:通过上调胰腺PDX-1、IRS2、GK和GLUT2等信号分子的表达,以调控胰岛β-细胞的凋亡和再生,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也可通过上调肝脏GK的表达和下调G6Pase的表达,来改善肝脏糖代谢紊乱,最终达到改善T1DM的作用。(4)拐枣多糖HDPs-2A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机制研究以拐枣多糖HDPs-2A为研究材料,采用高脂高糖结合小剂量STZ诱导构建T2DM大鼠模型,分组与T1DM的降血糖实验一致,灌胃干预4周。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的拐枣多糖HDPs-2A可提高T2DM大鼠的体重和肝糖原水平,降低T2DM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并改善其口服葡萄糖耐量能力,提高胰岛素的利用和降低胰岛素抵抗,此外,中、高剂量的拐枣多糖HDPs-2A还可部分修复肝脏组织损伤,减轻肝脏氧化应激反应,并提高T1DM大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高剂量的拐枣多糖HDPs-2A对T2DM大鼠的降糖效果与MET组无显着性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1)中、高剂量的拐枣多糖HDPs-2A可显着上调T2DM大鼠肝脏中Ins R和IRS2的表达,激活PI3K,进一步激活并上调PI3K下游关键信号分子Akt的表达,从而上调肝脏中GLUT4的表达,以促进T2DM大鼠肝脏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同时提高肝脏的胰岛素敏感性,最终降低肝脏胰岛素抵抗;2)中、高剂量的拐枣多糖HDPs-2A可显着上调T2DM大鼠肝脏p-AMPK的表达,激活AMPK途径,进而下调AMPK途径介导的糖异生关键酶G6Pase与PEPCK的表达,以抑制肝脏糖异生作用,最终改善肝脏糖代谢紊乱;3)中、高剂量的拐枣多糖HDPs-2A可显着下调T2DM大鼠肝脏中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的表达,并上调糖原合成酶GS的表达,以促进肝糖原合成,还可显着下调肝脏糖异生关键调控因子Fox O1的表达,以抑制肝脏糖异生作用,减少肝糖输出,最终改善肝脏糖代谢紊乱并降低肝脏胰岛素抵抗;4)中、高剂量的拐枣多糖HDPs-2A可显着上调T2DM大鼠肝脏中PPARγ和PGC-1α的表达,激活PPARγ/PGC-1α信号通路,进而上调PI3K-p85和GLUT4的表达,以及激活AMPK途径和调控与糖代谢相关激酶的表达,以提高葡萄糖的转运,促进肝糖原合成,最终改善肝脏糖代谢紊乱并降低肝脏胰岛素抵抗。综上,拐枣多糖HDPs-2A对T2DM的降糖机制可能为:通过激活胰岛素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上下游相关信号分子,降低肝脏胰岛素抵抗;另外,通过激活AMPK途径和糖代谢相关酶,改善肝脏糖代谢紊乱;同时,也可通过调控GS/SGK-3β信号通路和下调Fox O1的表达,改善肝脏糖代谢紊乱并降低胰岛素抵抗;还可通过调控PPARγ/PGC-1α信号通路,进而调控其他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改善肝脏糖代谢紊乱并降低胰岛素抵抗。因此,拐枣多糖HDPs-2A可改善肝脏糖代谢紊乱并降低肝脏胰岛素抵抗,且两种机制相互调节,共同改善T2DM。结论:本实验以拐枣多糖的降血糖活性为出发点,首先对拐枣多糖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解析,然后探讨拐枣多糖HDPs-2A对1型/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机制。实验结论为:采用三种提取工艺提取拐枣多糖,其中HWE-HDPs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改善作用;以HWE-HDPs为研究材料,经分离纯化得到拐枣多糖纯化组分HDPs-2A,其主要含α-L-Araf-(1→、→3,5)-α-L-Araf-(1→、→3)-α-L-Araf-(1→、→3,6)-β-D-Manp-(1→、→3)-β-D-Galp A-(1→、→6)-β-D-Galp-(1→、α-D-Glcp A-(1→和→6)-α-D-Glcp-(1→等8种糖苷键;然后以拐枣多糖HDPs-2A为研究材料,发现拐枣多糖HDPs-2A对T1DM的降糖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T1DM大鼠胰腺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控胰岛β-细胞的凋亡和再生以及促进胰岛素分泌,还可通过调控肝脏糖代谢相关酶的表达,以改善T1DM大鼠肝脏糖代谢紊乱,最终达到改善T1DM的作用;拐枣多糖HDPs-2A对T2DM的降糖机制可能为:通过激活胰岛素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以及肝脏糖代谢相关的通路和信号分子的表达,以改善肝脏糖代谢紊乱并降低肝脏胰岛素抵抗,最终改善T2DM。

陈保玲[4](2020)在《杜仲花粉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人类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血症(HLP)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干预,将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与生活质量。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是杜仲科(Eucommiaceae)杜仲属植物,杜仲花粉为我国重要的花粉资源,因其本身有效成分含量多而颇受欢迎,市场上销售的杜仲雄花茶等新型保健品宣传其具有降三高、保护肝脏等功效,非常畅销且价格昂贵。查询文献发现,杜仲花粉中富含黄酮、多酚等多种降血脂、抗氧化成分,但有关杜仲花粉降血脂的报道较少,且没有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所以本研究采用杜仲花粉灌胃给予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观察杜仲花粉对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分别从生化指标检测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研究,旨在为杜仲花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1.杜仲花粉对高脂血症大鼠体重与肝脏的影响分析大鼠体重变化与肝脏系数,结果显示杜仲花粉可以有效缓减大鼠体重增长,但无显着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杜仲花粉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系数显着降低(P<0.05),杜仲花粉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大鼠肝脏系数无显着性差异。HE染色结果显示,洛伐他汀组与杜仲花粉高剂量组均可减少大鼠肝脏脂肪空泡数,杜仲花粉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均有减少脂肪空泡的趋势。测定血清中肝脏指标ALT、AST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杜仲花粉高剂量组能够减少大鼠血清中ALT(P<0.01)、AST的含量(P<0.05),杜仲花粉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对其含量变化均无显着性影响。2.杜仲花粉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与抗氧化因子的影响杜仲花粉高剂量组显着降低血清中TC(P<0.001)、TG(P<0.01)含量,升高HDL-C含量(P<0.05),对LDL-C含量无显着性影响;杜仲花粉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无显着性影响;表明杜仲花粉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杜仲花粉高剂量组能够显着升高血清中SOD的含量(P<0.05),降低MDA的含量(P<0.01),但对GSH-PX的含量无显着性影响;杜仲花粉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对上述三种抗氧化因子的含量变化均无显着性影响;表明杜仲花粉具有增强机体抗氧化的能力。3.杜仲花粉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作用机制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杜仲花粉高剂量组可以降低与胆固醇合成相关因子HMGCR(P<0.01)、SREBP-2(P<0.001)的蛋白表达,杜仲花粉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对高脂血症大鼠上述因子的蛋白表达无显着性影响;RT-PCR检测结果显示,杜仲花粉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大鼠肝脏中SREBP-2、HMGCR的基因表达显着下调(P<0.05),杜仲花粉低剂量组作用效果无显着性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杜仲花粉高剂量组可以显着降低HMGCR在肝脏组织中的阳性表达(P<0.05),具有降低ACAT2在大鼠肝脏组织中表达的作用趋势,但无显着性差异。结论:杜仲花粉可以减缓大鼠体重增长,降低肝脏系数,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下调胆固醇合成与代谢相关因子的表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的血脂水平,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

王涵[5](2020)在《大白菜化学成分及降血脂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大白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s)植物。是国内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蔬菜作物之一,在我国蔬菜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元代食疗专着《饮膳正要》以及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均有药用记载。目前大白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育种、栽培、存储和加工等方面。近年来,对大白菜的化学研究逐渐增多,但化学组成还有待深入研究和阐明。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了大白菜具有抗氧化、抗癌和抗炎等生物活性。民间也流传食用大白菜可达到保肝降脂的目的,但迄今为止,未见大白菜提取物降血脂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文献也报道了与中叶与内叶比较,大白菜外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为阐明大白菜的化学组成,揭示大白菜的营养及功效成分,本论文在综述大白菜研究进展等基础上,开展了大白菜外叶的化学成分和降血脂活性的研究,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大白菜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重结晶和TLC等方法,从大白菜外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5个成分,利用理化性质和NMR技术鉴定了其中17个化合物:β-谷甾醇(1)、5-羟甲基糠醛(2)、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3)、(6S,9S)-长寿花糖苷(4)、尿嘧啶核糖核苷(5)、琥珀酸(6)、琥珀酸二甲酯(7)、对羟基肉桂酸(8)、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焦谷氨酸正丁酯(10)、环(酪氨酸-亮氨酸)(11)、环(L-脯氨酸-D-亮氨酸)(12)、氯代正十六烷(13)、油酸酰胺(14)、豆甾烷-3,6-二酮(15)、环(L-亮氨酸-L-异亮氨酸)(16)、(2S)-(3-羟基-4-甲氧基-2-氧代吲哚)-3-乙酰胺(17)。除化合物2外,其余16个成分均为首次从大白菜中分离鉴定,且化合物3、6-17等13个成分为首次从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中分离鉴定。该部分研究丰富了大白菜以及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的化学组成,为阐明大白菜的化学成分提供了科学数据。2、大白菜降血脂作用的研究首次开展了大白菜外叶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n-BuOH extract,BE)和水层留余物(water residue part,WRP)对高脂乳剂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灌胃给予高脂血症大鼠水层留余物(WRP)高、低剂量(1.5、0.75g/kg)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大鼠血清中TC(总胆固醇)和LDLC(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以及AST(谷草转氨酶)和ALT(谷丙转氨酶)水平;提高肝脏中LPL(脂蛋白脂酶)、HL(肝脂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GSH(谷胱甘肽)的活力,以及降低MDA(丙二醛)的含量;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肝脏系数以及改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水层留余物高剂量组(1.5 g/kg)还显着升高血清中HDLC(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表明,水层留余物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活性,且以高剂量活性较好。灌胃给予高脂血症大鼠正丁醇萃取物(BE)高、低剂量(1.5、0.75g/kg)均可显着提高大鼠肝脏中SOD、GSH的活性,降低MDA水平,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作用。该部分研究明确了大白菜的降血脂活性和其功效成分,为扩大大白菜的应用范围提供了理论支持。3、大白菜降血脂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首次对大白菜外叶95%乙醇提取物水层留余物(WRP)降血脂作用进行了代谢组学研究。在大鼠肝脏和血清中鉴定了26个潜在生物标记物:L-色氨酸、甘油磷酸胆碱、牛磺胆酸、前列腺素G2、牛磺脱氧胆酸、甘氨胆酸、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植物鞘氨醇、前列腺素H2、粪甾烷酸、鞘氨醇、3α,7α,12α-三羟基-5β-胆固醇、鹅脱氧胆酸、11,12-DiHETrE、1-磷酸鞘氨醇、3-脱氢鞘氨酸、5,6-DHET、LysoPC(18:1(9Z)/0:0)、硬脂酸、视黄酯、α-亚麻酸、7α,27-二羟基胆固醇、7α,26-二羟基-4-胆固醇、花生四烯酸、PA(16:0/16:0)。以上各潜在生物标记物主要参与了7条代谢途径: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鞘脂代谢、α-亚麻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以及视黄醇代谢。代谢组学研究表明,水层留余物可能通过调节以上7条代谢途径而发挥降血脂的活性。探讨了大白菜水层留余物发挥降血脂活性的作用机制。综上所述,本论文对大白菜外叶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讨论,研究成果丰富了大白菜的化学成分研究、确证了大白菜的降血脂药理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大白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王苗[6](2020)在《不同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的干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肥胖的发病率飞速增加,肥胖问题日益严峻,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药物治疗肥胖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外科手术治疗肥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会给人们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情绪。目前,科学的膳食搭配加上适当的运动量是目前较有效地维持和减轻体重的健康方法。研究表明,益生菌是一类能以一定量定植在人类肠道中对机体发挥多种生理功效,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缓解某些疾病的微生物。因此,含有益生菌的食物被人们广泛关注,比如饮料以及膳食补充剂等。本论文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模型,探讨干酪乳杆菌NCU011054、发酵乳酸杆菌NCU0413、嗜酸乳酸杆菌NCU433、鼠李糖乳酸杆菌NCU2217、副干酪乳酸杆菌NCU622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干预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45%高脂饲料D12451(Research DietsInc.)诱导雄性C57BL/6J小鼠肥胖形成,经9周造模成功。五株乳酸杆菌分别干预由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小鼠9周以后,结果显示肥胖小鼠的体重增长趋势得到很好抑制,以及体重增量明显降低、Lee’s指数均降低、体脂、体脂率均显着降低(p<0.05),肥胖小鼠的空腹血糖也明显降低,另外,肥胖小鼠血清TC、TG、LDL也呈现显着降低趋势(p<0.05),HDL显着升高(p<0.05),表明五株乳酸杆菌可以有效调控血清血脂及胆固醇的紊乱。在以上结果的研究基础上,测定了 LC、LA组小鼠血清瘦素和脂联素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乳酸杆菌的干预作用后,LC低中高剂量组血清LEP含量均显着低于HFD组(p<0.05),LAM组血清LEP含量低于HFD组,但无显着性,而LAL、LAH组则显着低于HFD组(p<0.05)。此外,HFD组小鼠的血清ADPN水平低于其他各组,显着低于LCH、LAL、LAM、LAH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LC、LA这两株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综上结果表明,这五株乳酸杆菌具有抗肥胖作用。(2)考察五株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机体功能组织的影响,对肝功能和肾功能基本指标进行测定,研究发现五株乳酸杆菌能有效降低对肝脏和肾脏指数,且对其他ALT、AST、CREA-J、UA等评价肝肾功能的指标有轻微改善作用。这表明五株乳酸杆菌对由高脂膳食引起的肝脏和肾脏功能紊乱产生积极的调控作用,其中LP的效果较其他四株乳酸杆菌较好。此外,五株乳酸杆菌能够改善由高脂膳食诱导肥胖小鼠的肝脏肿大,结合肝脏的HE染色结果发现,这五株乳酸杆菌能够改善长期高脂膳食引起的肝脏的脂肪性病变,其中LC、LA、LP这三株乳酸杆菌的效果较LF、LR好,且LP最优,LF最次。从肥胖小鼠肝脏中TC、TG的含量结果来看,这五株乳酸杆菌能够明显下调高脂膳食肥胖小鼠肝脏中TC、TG的水平,TG被改善程度更显着,这较好的抑制了肝脏中脂质的积聚,从五株乳酸杆菌的效果来看,LC组乳酸杆菌效果一般,LA乳酸杆菌的效果最好。对小鼠肝脏抗氧化能力的测定,这五株乳酸杆菌能够升高肝脏抗氧化酶GSH-Px、T-SOD、CAT的水平,这对机体清除过多的自由基有促进作用,此外,经过五株乳酸杆菌的干预,肝脏的MDA水平降低,T-AOC水平提高。表明五株乳酸杆菌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可以抑制由肥胖引起的肝脏氧化损伤。通过观察脂肪组织的病理切片得出,LCM、LCH、LFH、LAM、LAH、LRM、LRH、LPM、LPH组的脂肪细胞排列整齐,少数细胞体积偏大,出现充脂分化的现象,整体细胞与ND组细胞大小相似,甚至同视野下细胞数目比ND组更少。与此同时,还测定了LR、LP组小鼠脂肪组织中促炎症因子LEP、TNF-α、IL-6、IL-1β和抗炎症因子ADPN、IL-10的含量,结果表明LR、LP这两株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的促炎症因子LEP、TNF-α、IL-6、IL-1β以及抗炎症因子ADPN、IL-10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综上结果,这五株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机体组织有改善作用。(3)进一步考察肥胖小鼠肠道健康状况:结肠组织的HE染色结果显示,这五株乳酸杆菌能够改善长期高脂膳食造成的肠道微炎症情况,灌胃乳酸杆菌的小鼠结肠粘膜层隐窝结构排列相对HFD组更整齐,杯状细胞较完整,炎症细胞浸润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乳酸杆菌对肠道粘膜产生保护作用,对肠道环境起到了一定的健康促进作用。LC、LA这两株乳酸杆菌效果较好。灌胃乳酸杆菌组的小鼠结肠内容物中SCFAs浓度除了 LRL组出现了高于HFD组的情况外,其余各个组的乙酸、丙酸均低于HFD组;正丁酸略低于HFD组,这可能是由于灌胃了乳酸杆菌株引起了肠道环境中其他代谢产物的代偿性变化,间接提高了肠道里面其他代谢物的水平,这值得的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综上所述,本论文初步探讨了五株乳酸杆菌对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症状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五株乳酸杆菌能够较好抑制小鼠的肥胖症状。这些结果将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一定的前期基础。

韩凯[7](2020)在《奇亚籽降血脂、抗氧化研究及饮料研制》文中认为奇亚籽作为一种新型食品原料,为更好地开发其营养价值,本文用国标的方法分别测定了黑、白奇亚籽的基本营养成分,并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氨基酸及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黑奇亚籽中粗蛋白质、粗脂肪、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16.40%、28.32%和34.67%,白奇亚籽中分别为29.10%、30.48%和26.65%;二者水分、灰分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小于10%。氨基酸种类齐全,共含有16种氨基酸,包括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黑奇亚籽中谷氨酸含量丰富,达到4.66 g/100 g,而白奇亚籽中精氨酸含量尤为突出,达到3.34 g/100 g。根据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可知,黑、白奇亚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胱氨酸。黑、白奇亚籽油中共检出5种主要脂肪酸,二者多不饱和脂肪酸均以亚麻酸为主,含量达到63.18%68.37%,是一种潜在的新型功能油脂且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基于白奇亚籽油中丰富的亚麻酸含量,本课题以高脂饮食喂养的高脂血症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来研究奇亚籽油(Chia seed oil,CSO)对高脂血症小鼠血症异常和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HFD组相比,SIMV组和H-CSO组小鼠的体重、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脂肪系数均显着降低,而肾脏指数在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2.检测小鼠血清血脂四项结果显示: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血清TC含量和AI极显着升高,HDL-C含量显着降低,TG、LDL-C含量无显着性差异;与HFD组相比,SIMV、M-CSO、H-CSO组小鼠血清TC、TG、LDL-C和AI均降低,HDL-C含量升高。3.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显示: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血清SOD含量无显着差异,血清GSH-PX含量显着降低,血清MDA含量显着升高;较HFD组相比,给予SIMV和不同剂量CSO小鼠氧化应激情况均有所改善。同理,小鼠肝脏氧化应激结果与测得的血清结果一致。4.肝脏组织HE、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与ND组相比,HFD组出现大小数量不等的脂肪空泡和大量脂滴沉积;与HFD组相比,SIMV和不同剂量CSO组呈剂量-依赖性方式改善肝脏脂质变性。脂肪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与ND组相比,HFD组脂肪细胞明显扩大且数量减少;然而给予SIMV和不同剂量CSO后,较HFD组相比,呈剂量-依赖性方式减少脂肪变性。5.肝脏组织蛋白分析结果显示:与ND组相比,HFD组小鼠PPARα和CPT1a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较HFD组相比,SIMV和H-CSO组小鼠PPARα和CPT1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上调。基于黑奇亚籽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含量,本课题研制了奇亚籽柠檬汁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出饮料最佳工艺配比:10%浓缩柠檬汁、14%麦芽糖醇、0.15%结冷胶、3%奇亚籽和0.02%甜蜜素。在此条件下饮料感官评分为88.5±0.71,制得的奇亚籽柠檬汁饮料具有口感好、色泽明亮、体系稳定均一的特征。综上所述,本课题分别对奇亚籽营养成分、功能活性以及饮料研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奇亚籽营养价值丰富,且奇亚籽油可降低小鼠体重和脏器指数,并改善血脂异常、氧化应激水平和肝脏脂肪变性,以及上调肝脏PPARα和CPT1a蛋白的表达,从而达到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此外,基于奇亚籽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吸水膨胀呈胶状物质,能产生饱腹感,研制了奇亚籽柠檬汁饮料。以上实验结果均为奇亚籽的深加工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温奎申[8](2020)在《沙棘提取物的产品研究与开发及质量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沙棘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其中含有丰富的资源性成分,具有很高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本论文将沙棘提取,浓缩,干燥制备提取物,并以提取物总黄酮、水分等含量对提取物进行质量控制,且通过沙棘网络药理学研究沙棘中涉及降血脂的成分,分析这些成分所对应的靶点、通路等,构建沙棘降血脂成分-靶点-通路的网络图,并用沙棘中降血脂的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的模拟对接验证网络药理学的准确性。而后将沙棘提取物制备成分散片和压片糖果等产品并进行质量评价。通过上述研究为沙棘资源的综合利用及产业链延伸提供科学支撑。方法1.按照药典方法对所采集的沙棘进行检查,包括外观性状、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总黄酮、异鼠李素等,经过这些检查可以确定所采集的沙棘是否符合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对沙棘的要求。2.对符合药典规定的沙棘进行提取,提取液进行浓缩得到浸膏,用三种不同的干燥方式对浸膏进行干燥,并测定三种干燥物中总黄酮和水分的含量,确定最佳的干燥方式,将所得干燥的提取物粉碎过筛备用。3.应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沙棘中降血脂的成分进行分析,沙棘中与降血脂相关成分、靶点、通路,利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出沙棘降血脂成分-靶点-通路的网络图,利用GOLD软件将沙棘中有效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网络药理学准确性。4.将沙棘提取物制备成分散片和压片糖果,设计单因素实验方法筛选分散片和压片糖果的处方,并对分散片和压片糖果按照药典规定片剂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结果1.沙棘按照药典的方法进行的各项检查均符合药典规定,所采集的沙棘可以用来进行后续实验。2.将沙棘以60%乙醇为溶剂,按1:8的料液比投料,80℃超声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得到沙棘提取物,这样的提取方法下沙棘的提取物得率可达到20%-25%。3.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得出沙棘中7个与降血脂相关的成分,这7个成分对应24个靶点,44条通路,构建了沙棘降血脂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找到3个关键靶点,用沙棘中的7个降血脂成分与这3个靶点进行模拟对接,以VMD软件处理结果得到成分与蛋白相结合的图片。4.将沙棘提取物制备成分散片和压片糖果,得到分散片的处方:35%沙棘提取物、50%MCC、10%PVPP、2%硬脂酸镁、3%矫味剂。压片糖果处方:30%沙棘提取物、10%蛋白糖、15%MCC、43%异麦芽糖酮醇、2%硬脂酸镁。按照处方制备的沙棘提取物分散片符合药典对分散片的要求,且溶出速度显着高于普通片,压片糖果符合药典对片剂的要求。结论自宁夏隆德县采集的沙棘果实,烘干后得到的沙棘干燥果实经检查符合药典要求。对沙棘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沙棘中降血脂的成分靶点通路与文献报道基本保持一致。将沙棘提取物按单因素实验筛选的处方制备成分散片和压片糖果,均符合药典规定,该论文对沙棘资源的综合利用及产业链延伸提供了科学数据。

谢雨婷[9](2019)在《樟树籽仁油改善营养性肥胖小鼠甘油三酯代谢及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与机制》文中指出肥胖易引发各种慢性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中碳链脂肪酸可降低营养性肥胖小鼠血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改善脂代谢。肝脏是合成脂肪和降解胆固醇的主要器官,维持机体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代谢稳态。胆汁酸由胆固醇降解,被分泌到小肠中发挥作用,除重吸收回肝外,小部分被排出体外。中碳链脂肪酸可增加粪便胆固醇及胆汁酸的排出,降低血清胆固醇。樟树籽仁油是中碳链脂肪酸的天然来源,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实验构建了营养性肥胖小鼠模型,对肥胖小鼠分别喂以100%樟树籽仁油、50%樟树籽仁油替代高脂饲料,以猪油组和基础饲料组作对照。通过分析小鼠体重体长、体脂、血脂、脏器指标及粪便胆固醇和胆汁酸含量,探究樟树籽仁油改善营养性肥胖小鼠甘油三酯代谢和降低其血清胆固醇的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技术,以肝脏和小肠为对象,探究樟树籽仁油改善肥胖小鼠甘油三酯代谢及降低其血清胆固醇的机制。结果表明,樟树籽仁油降低肥胖小鼠体重、腹部脂肪和血清TG、TC、LDL-C、LDL-C/HDL-C、AST和ALT水平,减少ET入血,提高心、脾、肺和肾指数,降低肝指数,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减轻肝和肺损伤;樟树籽仁油增加总胆汁酸、CA、DCA、LCA、CDCA、UDCA、GDCA 和 TLCA 随粪排出,减少胆固醇蓄积,降低血清胆固醇。樟树籽仁油下调肝脏ACC1和FAS的mRNA表达,减少脂肪酸从头合成;上调肝LPL的mRNA表达,促进体内脂肪分解;樟树籽仁油上调小肠FIAF的mRNA表达,抑制肠LPL的mRNA表达,减少脂质沉积,改善甘油三酯代谢。樟树籽仁油上调肝脏中ABCG8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促进其转运过多胆固醇向胆汁排泄,减少胆固醇蓄积。樟树籽仁油上调肝脏LXR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抑制SHP的mRNA表达,从而促进CYP7A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加强胆汁酸合成。樟树籽仁油上调小肠TGR5的mRNA表达,从而可能保护肠黏膜以减少内毒素入血,可能促进肠蠕动以加速胆汁酸排出;同时有下调IBABP的mRNA表达的趋势,减少小肠胆汁酸重吸收,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

陈新宇[10](2019)在《小米对小鼠降血脂功效的研究》文中指出以SPF级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维持饲料(maintenance feed,MF)或高脂模型饲料(high fat model feed,HFMF)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小米组分,研究小米对高脂饮食条件下高脂血症形成的影响以及对高脂血症血脂水平的影响及辅助治疗功效。试验内容和结果如下:1、小米对高脂血症小鼠辅助治疗作用:用维持饲料做阳性对照,分别用40%、60%和80%比例小米替代维持饲料,辅助阿托伐他汀药物灌胃治疗高血脂模型小鼠。同时以健康小鼠饲喂维持饲料结合生理盐水灌胃做空白对照。试验期28 d。试验表明,阳性对照组小鼠TC水平在试验期第28天恢复正常状态(表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小米试验组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在试验第7天已无显着性差异(P>0.05);60%小米试验组TC、HDL-C、LDL-C水平在试验第14天无显着性差异(P>0.05);80%小米试验组TC、TG和LDL-C水平在第28天无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表明:当小鼠维持饲料中小米比例为40%时,可使阿托伐他汀对高血脂小鼠的治疗时间从28天缩短至7天。表明小米具有良好的辅助降血脂功效。2、高脂饮食条件下,小米对小鼠高脂血症形成的作用:用维持饲料做空白对照,高脂模型饲料做阳性对照,分别用20%、40%、60%、80%、100%比例小米替代高脂模型饲料配方中的维持饲料组分,饲喂昆明小鼠21 d,检测各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rotein-cholesterol,HDL-C)的含量。试验证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TC和HDL-C水平均显着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添加不同比例的小米组分TC和HDL-C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肝脏病理切片均出现高血脂特征。试验表明:小米不能抑制高脂饮食条件下小鼠血脂指标的升高。3、小米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作用:用维持饲料做阳性对照,分别用40%、60%和80%比例小米替代维持饲料,饲喂高血脂模型小鼠。同时以健康小鼠饲喂维持饲料做空白对照,试验期28 d。试验表明,各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TC水平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不同比例的小米试验组TC水平均无显着差异(P<0.05)。试验表明:各试验组小鼠血脂指标均维持在高血脂水平,小米对高血脂小鼠血脂水平没有影响效果。

二、天然海狗油对高脂饮料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然海狗油对高脂饮料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纯火麻仁汁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技术路线
第一章 CSJ降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CSJ的成分分析
        2.2 高脂饲料的制作
        2.3 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2.4 CSJ对高脂血症大鼠体重及肝指数的影响
        2.5 CSJ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2.6 CSJ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2.7 CSJ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ALT、AST含量的影响
        2.8 数据统计及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CSJ的成分分析
        3.2 CSJ对高脂血症大鼠体重和肝指数的影响
        3.3 CSJ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3.4 CSJ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3.5 CSJ对大鼠血清 ALT、AST的影响
    4 讨论
        4.1 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选择
        4.2 CSJ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
        4.3 CSJ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肝保护作用
        4.4 小结
第二章 CSJ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脂作用机制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CSJ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的影响
        2.2 CSJ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氧化应激因子MDA、GSH、SOD的影响
        2.3 CSJ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
        2.4 数据统计及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CSJ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的影响
        3.2 CSJ对高脂血症大鼠氧化应激因子MDA、GSH、SOD的影响
        3.3 CSJ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蛋白SREBP-1、HMGCR、PPARγ表达的调控作用
    4 讨论
        4.1 CSJ对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6、TNF-α的影响
        4.2 CSJ对大鼠血清氧化应激因子MDA、GSH、SOD的影响
        4.3 CSJ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蛋白SREBP-1、HMGCR、PPARγ表达的调控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火麻仁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蓝靛果籽油提取工艺及体外生物活性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蓝靛果概况及研究进展
        1.1.1 蓝靛果分布情况
        1.1.2 蓝靛果生物学特征
        1.1.3 蓝靛果的营养价值
        1.1.4 蓝靛果的药用价值
        1.1.5 蓝靛果的应用现状
    1.2 植物籽油的提取方法
        1.2.1 压榨法
        1.2.2 索氏提取法
        1.2.3 微波辅助提取法
        1.2.4 水酶提取法
        1.2.5 其他提取方法
    1.3 籽油的生物活性
        1.3.1 细胞毒性
        1.3.2 抗氧化活性
        1.3.3 降脂活性
        1.3.4 护肝作用
    1.4 籽油的应用现状
    1.5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2 蓝靛果籽油的提取工艺优化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蓝靛果籽油提取溶剂的选择
        2.2.2 水酶-微波提取法的单因素试验优化
        2.2.3 水酶-微波提取法的响应面优化
        2.2.4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提取溶剂对籽油出油率的影响
        2.3.2 酶对籽油出油率的影响
        2.3.3 微波提取对籽油出油率的影响
        2.3.4 蓝靛果籽油提取工艺的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分析
        2.3.5 不同提取方法油脂提取率比较
    2.4 本章小结
3 蓝靛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与理化性质分析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蓝靛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测定
        3.2.2 蓝靛果籽油的理化指标测定
        3.2.3 蓝靛果籽油的热稳定性测定
        3.2.4 蓝靛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蓝靛果籽油的GC-MS分析
        3.3.2 理化指标分析
        3.3.3 蓝靛果籽油的TG分析
        3.3.4 蓝靛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蓝靛果籽油的生物活性探究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1.3 溶液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4.2.2 细胞培养
        4.2.3 MIT细胞活力测定
        4.2.4 降脂活性测定
        4.2.5 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蓝靛果籽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4.3.2 蓝靛果籽油的细胞毒性(MTT)分析
        4.3.3 蓝靛果籽油的降脂活性分析
        4.3.4 蓝靛果籽油对肝细胞转氨酶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3)拐枣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结构解析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拐枣概述
        1.1.1 拐枣资源概况
        1.1.2 拐枣的营养与药用价值
        1.1.3 拐枣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 拐枣多糖研究进展
        1.2.1 拐枣多糖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1.2.2 拐枣多糖的结构解析
        1.2.3 拐枣多糖的生物活性
    1.3 植物多糖研究进展
        1.3.1 植物多糖简介
        1.3.2 植物多糖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1.3.3 植物多糖的结构解析
    1.4 糖尿病概述
        1.4.1 糖尿病的分类
        1.4.2 糖尿病并发症
        1.4.3 糖尿病的治疗现状
        1.4.4 植物多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1.5 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5.1 糖尿病的研究模型
        1.5.2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1.5.3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1.6 立题背景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2章 三种提取工艺对拐枣多糖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1.4 实验方法
    2.2 分析方法
        2.2.1 拐枣多糖样品总糖含量的测定
        2.2.2 拐枣多糖样品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2.3 拐枣多糖样品糖醛酸含量的测定
        2.2.4 拐枣多糖样品结构性质的测定
        2.2.5 拐枣多糖样品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测定
        2.2.6 拐枣多糖样品对Hep-G2胰岛素抵抗细胞葡萄糖摄取的测定
        2.2.7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三种提取工艺对拐枣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
        2.3.2 三种提取工艺对拐枣多糖化学成分组成的影响
        2.3.3 三种提取工艺对拐枣多糖的单糖组成的影响
        2.3.4 三种提取工艺对拐枣多糖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2.3.5 三种提取工艺对拐枣多糖红外光谱的影响
        2.3.6 三种提取工艺对拐枣多糖热稳定性的影响
        2.3.7 三种提取工艺对拐枣多糖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
        2.3.8 三种提取工艺对拐枣多糖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摄取的影响
    2.4 讨论
    2.5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3章 拐枣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结构解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3.1.4 实验方法
    3.2 分析方法
        3.2.1 拐枣多糖纯化组分的纯度鉴定及分子量测定
        3.2.2 理化性质分析
        3.2.3 单糖组成分析
        3.2.4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3.2.5 紫外光谱分析
        3.2.6 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
        3.2.7 甲基化分析
        3.2.8 核磁共振波谱(NMR)分析
        3.2.9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3.2.10 X衍射(XRD)分析
        3.2.11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拐枣多糖的分离纯化
        3.3.2 拐枣多糖纯化组分HDPs-2A的纯度鉴定及其分子量测定
        3.3.3 拐枣多糖纯化组分HDPs-2A的化学组成分析
        3.3.4 拐枣多糖纯化组分HDPs-2A的溶解性分析
        3.3.5 拐枣多糖纯化组分HDPs-2A的单糖组成分析
        3.3.6 拐枣多糖纯化组分HDPs-2A的红外光谱分析
        3.3.7 拐枣多糖纯化组分HDPs-2A的紫外光谱分析
        3.3.8 拐枣多糖纯化组分HDPs-2A的高碘酸氧化
        3.3.9 拐枣多糖纯化组分HDPs-2A的 Smith降解
        3.3.10 拐枣多糖纯化组分HDPs-2A的甲基化分析
        3.3.11 拐枣多糖纯化组分HDPs-2A的核磁共振分析
        3.3.12 拐枣多糖纯化组分HDPs-2A的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3.3.13 拐枣多糖纯化组分HDPs-2A的 X衍射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4章 拐枣多糖HDPs-2A对1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机制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与动物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设备与仪器
        4.1.4 实验方法
    4.2 分析方法
        4.2.1 糖尿病大鼠血清指标测定
        4.2.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
        4.2.3 肝糖原水平的测定
        4.2.4 胰腺组织相关指标的测定
        4.2.5 RNA提取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
        4.2.6 Western blotting实验
        4.2.7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拐枣多糖HDPs-2A对1型糖尿病大鼠体重的影响
        4.3.2 拐枣多糖HDPs-2A对1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调节作用
        4.3.3 拐枣多糖HDPs-2A对1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血脂水平的影响
        4.3.4 拐枣多糖HDPs-2A对1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相关指标的影响
        4.3.5 拐枣多糖HDPs-2A对1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4.3.6 拐枣多糖HDPs-2A对1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相关基因及蛋白的影响
        4.3.7 拐枣多糖HDPs-2A对1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糖代谢相关基因及蛋白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5章 拐枣多糖HDPs-2A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机制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与动物
        5.1.2 实验试剂
        5.1.3 实验设备与仪器
        5.1.4 实验方法
    5.2 分析方法
        5.2.1 糖尿病大鼠血清指标测定
        5.2.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
        5.2.3 肝脏相关指标的测定
        5.2.4 粪便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水平的测定
        5.2.5 RNA提取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
        5.2.6 Western blotting实验
        5.2.7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拐枣多糖HDPs-2A对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的影响
        5.3.2 拐枣多糖HDPs-2A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调节作用
        5.3.3 拐枣多糖HDPs-2A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血脂水平的调节
        5.3.4 拐枣多糖HDPs-2A对2 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和相关指数及血清GLP-1 的影响
        5.3.5 拐枣多糖HDPs-2A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相关指标的影响
        5.3.6 拐枣多糖HDPs-2A对2 型糖尿病大鼠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
        5.3.7 拐枣多糖HDPs-2A对2 型糖尿病大鼠肝脏PI3K/Akt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5.3.8 拐枣多糖HDPs-2A对2 型糖尿病大鼠肝脏AMPK介导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5.3.9 拐枣多糖HDPs-2A对2 型糖尿病大鼠肝脏GS/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
        5.3.10 拐枣多糖HDPs-2A对2 型糖尿病大鼠肝脏Fox O1 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5.3.11 拐枣多糖HDPs-2A对2 型糖尿病大鼠肝脏PPARγ/PGC-1α信号通路的影响
    5.4 讨论
    5.5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退修文章

(4)杜仲花粉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杜仲的研究现状
        1.1.1 杜仲的简介
        1.1.2 杜仲的药理作用
        1.1.3 杜仲雄花粉的简介
    1.2 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1.2.1 高脂血症的简介
        1.2.2 高脂血症与氧化性损伤的关系
        1.2.3 高脂血症对肝脏与体重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建立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动物饲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杜仲花粉对高脂血症大鼠体重与肝脏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药物的制备
        3.1.3 实验仪器与耗材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3.2.2 血样标本及肝脏的收集方法
        3.2.3 ALT、AST检测方法
        3.2.4 HE染色实验方法
        3.2.5 统计学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大鼠体重与肝脏系数
        3.3.2 ALT、AST检测结果与分析
        3.3.3 HE染色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杜仲花粉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与抗氧化因子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所用试剂盒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血脂含量的检测
        4.2.2 抗氧化因子含量的检测
        4.2.3 统计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血脂含量检测结果与分析
        4.3.2 抗氧化因子含量检测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杜仲花粉降血脂的作用机制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试剂与耗材
        5.1.2 实验仪器
        5.1.3 实验所用抗体
        5.1.4 引物序列
        5.1.5 主要溶液的配置
    5.2 实验方法
        5.2.1 Western blot实验方法
        5.2.2 RT-PCR实验方法
        5.2.3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
        5.2.4 统计学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分析
        5.3.2 RT-PCR检测结果与分析
        5.3.3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5)大白菜化学成分及降血脂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大白菜的研究进展
    1.2 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概述
    1.3 具有降血脂功能食品的研究现状
    1.4 代谢组学技术简介
    1.5 立题依据与研究思路
    1.6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第2章 大白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4 讨论
    2.5 结论
第3章 大白菜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第4章 大白菜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奖励
致谢

(6)不同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肥胖
        1.1.1 肥胖及其研究现状
        1.1.2 肥胖类型
        1.1.3 肥胖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1.4 目前治疗肥胖的方式方法
    1.2 益生菌概况
    1.3 益生菌与肥胖
    1.4 研究内容及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基础生理指标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动物实验设计与分组
        2.3.2 肥胖基础性指标的测定
        2.3.3 小鼠空腹血糖的测定
        2.3.4 血清血脂的测定
        2.3.5 血清瘦素和脂联素含量的测定
        2.3.6 统计学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五株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体重的影响
        2.4.2 五株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Lee's指数的影响
        2.4.3 五株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体脂的影响
        2.4.4 五株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2.4.5 五株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血清TC、TG、LDL、HDL的影响
        2.4.6 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血清瘦素和脂联素含量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机体组织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动物实验设计与分组
        3.3.2 小鼠肝功能和肾功能评价
        3.3.3 肝脏和脂肪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3.3.4 肝脏组织中TC和TG的测定
        3.3.5 肝脏抗氧化能力测定
        3.3.6 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含量的测定
        3.3.7 统计学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肝功能和肾功能初步评价
        3.4.2 五株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肝脏重量和肝脏脂肪性病变的影响
        3.4.3 五株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肝脏TC、TG含量的影响
        3.4.4 五株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肝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3.4.5 脂肪组织HE染色观察
        3.4.6 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肠道健康状况的作用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动物实验设计与分组
        4.3.2 结肠HE染色
        4.3.3 结肠内容物中SCFAs的测定
        4.3.4 统计学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结肠HE染色观察
        4.4.2 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结肠内容物SCFAs水平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奇亚籽降血脂、抗氧化研究及饮料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0.1 奇亚籽概述
        0.1.1 奇亚籽的营养价值
        0.1.2 奇亚籽的保健功能
    0.2 奇亚籽毒理学评价
    0.3 奇亚籽产品开发
        0.3.1 奇亚籽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0.3.2 奇亚籽在保健品开发中的应用
        0.3.3 奇亚籽在化妆品开发中的应用
    0.4 奇亚籽国内外研究进展
    0.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1章 奇亚籽营养成分分析
    1.1 材料与仪器
        1.1.1 材料与试剂
        1.1.2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样品处理
        1.2.2 基本营养成分分析方法
        1.2.3 氨基酸组成
        1.2.4 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
        1.2.5 脂肪酸组成
        1.2.6 统计学方法
    1.3 实验结果
        1.3.1 黑、白奇亚籽基本营养成分分析
        1.3.2 黑、白奇亚籽氨基酸组成
        1.3.3 黑、白奇亚籽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
        1.3.4 黑、白奇亚籽油主要脂肪酸组成
    1.4 讨论
第2章 奇亚籽油降血脂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与饲料
        2.2.2 动物建模与分组
        2.2.3 小鼠血清及组织的分离
        2.2.4 体重及脏器指数的测定
        2.2.5 血脂的测定
        2.2.6 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2.2.7 组织切片染色方法
        2.2.8 蛋白质免疫印迹反应
        2.2.9 统计学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奇亚籽油对高脂血症小鼠体重的影响
        2.3.2 奇亚籽油对高脂血症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2.3.3 奇亚籽油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含量的影响
        2.3.4 奇亚籽油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G含量的影响
        2.3.5 奇亚籽油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HDL-C含量的影响
        2.3.6 奇亚籽油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LDL-C含量的影响
        2.3.7 奇亚籽油对高脂血症小鼠AI的影响
        2.3.8 奇亚籽油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和肝脏SOD活力的影响
        2.3.9 奇亚籽油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和肝脏GSH-PX活力的影响
        2.3.10 奇亚籽油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和肝脏MDA含量的影响
        2.3.11 奇亚籽油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组织HE染色的影响
        2.3.12 奇亚籽油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组织油红O染色的影响
        2.3.13 奇亚籽油对高脂血症小鼠脂肪组织HE染色的影响
        2.3.14 奇亚籽油对高脂血症小鼠肝脏组织PPARα和CPT1a表达量的影响
    2.4 讨论
第3章 奇亚籽柠檬汁饮料研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奇亚籽柠檬汁饮料生产工艺
        3.2.2 奇亚籽柠檬汁饮料试验设计
        3.2.3 奇亚籽柠檬汁饮料感官评定方法
        3.2.4 统计学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奇亚籽柠檬汁饮料单因素试验结果
        3.3.2 奇亚籽柠檬汁饮料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3.4 讨论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8)沙棘提取物的产品研究与开发及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沙棘提取物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第一节 沙棘的采集与检查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和讨论
    第二节 沙棘提取物的制备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与讨论
        1.提取方法干燥方式的确定
    第三节 沙棘提取物的质量标准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与讨论
第二章 基于沙棘降血脂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材料和方法
        1.网络药理学网站和软件
        2.方法
    结果与讨论
        1.沙棘网络药理学结果
        2.分子对接蛋白及对接位点的选择
第三章 沙棘提取物的产品开发与研究
    第一节 沙棘提取物的分散片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结果与讨论
        1.处方筛选结果
        2 沙棘提取物分散片质量检查结果
        3.讨论
    第二节 沙棘提取物压片糖果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沙棘提取物压片糖果质量评价
        结果与讨论
        1.压片糖果的处方筛选结果
        2 压片糖果的片重差异和脆碎度检查
        3 压片糖果的包衣工艺
沙棘综述
    1.沙棘的地理分布及药用历史沿革
    2.化学成分
    3.沙棘中化学成分含量评价
    4.沙棘的药理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9)樟树籽仁油改善营养性肥胖小鼠甘油三酯代谢及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中碳链甘油三酯研究进展
        1.1.1 中碳链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
        1.1.2 中碳链甘油三酯的代谢特点
        1.1.3 中碳链甘油三酯的开发利用
    1.2 樟树籽仁油研究进展
        1.2.1 樟树籽仁油的理化性质
        1.2.2 樟树籽仁油的开发利用
    1.3 脂代谢紊乱表现及肥胖机制
        1.3.1 脂代谢紊乱表现
        1.3.2 引发肥胖的机制
    1.4 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选题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点
第2章 樟树籽仁油对营养性肥胖小鼠体重、体脂和血脂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及器材
        2.2.1 实验动物及饲料
        2.2.2 实验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动物实验方案
        2.3.2 指标计算公式及方法
    2.4 实验结果
        2.4.1 樟树籽仁油对营养性肥胖小鼠体重、体长及BMI的影响
        2.4.2 樟树籽仁油对营养性肥胖小鼠体脂的影响
        2.4.3 樟树籽仁油对营养性肥胖小鼠血脂及肝功能的影响
        2.4.4 樟树籽仁油对营养性肥胖小鼠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
        2.4.5 樟树籽仁油对营养性肥胖小鼠主要脏器指数的影响
        2.4.6 樟树籽仁油对营养性肥胖小鼠主要脏器HE切片的影响
    2.5 结论
第3章 樟树籽仁油对营养性肥胖小鼠粪便胆固醇和胆汁酸含量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及器材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粪便总胆固醇的测定
        3.3.2 粪便总胆汁酸的测定
        3.3.3 粪便胆汁酸种类及含量的测定
    3.4 实验结果
        3.4.1 樟树籽仁油对营养性肥胖小鼠粪便总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3.4.2 樟树籽仁油对营养性肥胖小鼠粪便总胆汁酸含量的影响
        3.4.3 樟树籽仁油对营养性肥胖小鼠粪便不同种类胆汁酸含量的影响
    3.5 结论
第4章 樟树籽仁油改善营养性肥胖小鼠甘油三酯代谢及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机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及器材
        4.2.1 主要仪器
        4.2.2 主要试剂和耗材
    4.3 实验方法
        4.3.1 实时荧光定量PCR
        4.3.2 蛋白免疫印迹
        4.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樟树籽仁油对营养性肥胖小鼠甘油三酯代谢相关因子的m RNA表达的影响
        4.4.2 樟树籽仁油对营养性肥胖小鼠胆固醇代谢相关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4.5 结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实验研究结论
        5.1.1 结论归纳
        5.1.2 作用与机制图示
    5.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小米对小鼠降血脂功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第一章 前言
    1.1 高脂血症及其危害
    1.2 杂粮降血脂功效的研究进展
    1.3 其他食品中具有调节血脂作用活性成分研究概况
    1.4 小米的特性
    1.5 小米的营养保健功能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和主要试剂
    2.2 试验仪器设备
    2.3 试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小米对高脂血症小鼠辅助治疗试验
    3.2 小米对高脂饮食条件下高脂血症形成的作用
    3.3 小米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天然海狗油对高脂饮料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纯火麻仁汁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及机制研究[D]. 段素素.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2]蓝靛果籽油提取工艺及体外生物活性初步评价[D]. 蒋一苇.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 [3]拐枣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结构解析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D]. 杨兵. 西南大学, 2020(04)
  • [4]杜仲花粉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陈保玲. 河南大学, 2020(02)
  • [5]大白菜化学成分及降血脂作用的研究[D]. 王涵. 吉林大学, 2020(08)
  • [6]不同乳酸杆菌对肥胖小鼠的干预作用[D]. 王苗. 南昌大学, 2020(01)
  • [7]奇亚籽降血脂、抗氧化研究及饮料研制[D]. 韩凯. 辽宁大学, 2020(01)
  • [8]沙棘提取物的产品研究与开发及质量评价[D]. 温奎申.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9]樟树籽仁油改善营养性肥胖小鼠甘油三酯代谢及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与机制[D]. 谢雨婷. 南昌大学, 2019(02)
  • [10]小米对小鼠降血脂功效的研究[D]. 陈新宇. 河北北方学院, 2019(01)

标签:;  ;  ;  ;  ;  

天然海狗油对高脂饮料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