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民族文化大区,获奖歌曲入选

建设民族文化大区,获奖歌曲入选

一、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征歌获奖歌曲选登(论文文献综述)

孙国军[1](2019)在《建国以来新疆音乐文化发展巡礼》文中认为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一个崭新的中国就此屹立于东方。位于祖国西部的新疆,也在1949年9月25日和平解放,并在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疆音乐文化事业虽然历

欧文静[2](2018)在《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70年发展流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草原歌曲的广泛传播使其歌词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草原音乐文化现象,它以自身独特的语言美、意象美、地域美等而成为传承草原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对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70年与中国当代歌词发展百余年关系、其在蒙古族音乐史中的地位和在内蒙古自治区文艺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分析;对中国现代歌词与歌曲,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与蒙古族民歌,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与爬山调、漫翰调的概念辨析;对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历史分期以及每个时期歌词创作情况、特点、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审美特征的阐述;对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在草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的书写,向读者展示了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70年的发展流变,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歌词理论研究的领域和广度。

韦杰[3](2016)在《音乐期刊的乐谱传播对音乐生产的推动》文中研究表明围绕音乐作品乐谱的刊登,音乐期刊通过多种方式来推动音乐作品的创作,并由此带动作品传播、人才培养,形成良好的音乐生产推动机制。其主要方式有:开辟专门的音乐创作辅导栏目,开办歌曲创作学习班、培训、系列讲座,组织歌曲创作笔会,举办音乐作品评奖、征集活动,组织新作品的试唱、演出和录制出版,等等。这些或许对我们思考各类音乐期刊如何参与、推动音乐生产,以及在当下如何整合资源、进行功能拓展等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於骏洁[4](2016)在《音乐期刊《江苏音乐》栏目设置研究》文中认为《江苏音乐》是一本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南京分会创办的地方性音乐期刊。该刊以推动群众音乐生活为主要任务,因而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江苏省的音乐文化发展状况。作为一本主要面向音乐工作者和爱好者的期刊,《江苏音乐》以发表创作歌曲为主要内容,在读者中取得了较高的认可度。按照刊物的版本进程,《江苏音乐》可以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从创刊至休刊为第一阶段(1958年1月至1959年6月),从复刊至停刊为第二阶段(1980年1月至1993年6月)。刊物的栏目设置深受社会政治背景和音乐文化环境的影响,这在“大跃进”和改革开放之后的两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基于这一规律,本文在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末和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音乐背景的基础上,对《江苏音乐》两个阶段的栏目设置进行了分类考察,就各类栏目的刊载情况、栏目特点和传播功能展开了论述,并针对栏目设置的总体情况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进行了评价,最后从栏目设置的视角出发,对《江苏音乐》的历史意义进行了总结。

本刊编辑部[5](2016)在《《民族音乐》十年大事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族音乐》自2006年改刊以来,已经走过整整十个年头。十年根植云岭高原,执着坚守,如稚嫩的幼苗破土而出,历经十年茁壮成长,终枝繁叶茂。回眸《民族音乐》十年发展历程,之所以在万木丛中屹立挺拔,在百花争艳中显露风采,在千帆竞渡中争得上游,这与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作者、读者的深情厚爱以及编辑部门同仁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十年来,《民族音乐》不仅发表了许多学术性、艺术性俱佳的好文章,同时也凝聚了高水平、颇具影响力的国内外作者群体,并以其全新的办刊理念赢得了广大

张辰[6](2015)在《音乐期刊中民间音乐的传播现状分析及研究 ——以《广播歌选》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民间音乐是人们世代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音乐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音乐的体裁与形式,调性与风格都呈现着多彩的面貌;音乐创作、理论阐述、以及创作和表演的艺术经验等,具有浓厚文化底蕴。音乐期刊作为传统纸媒在传播民间音乐、推广音乐资讯、普及音乐知识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之一。《广播歌选》作为国内最早立足民间音乐、凸显民族原生态音乐文化的特色音乐期刊。通过借鉴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并根据搜集、采访到的第一手珍贵音乐资料编辑成稿,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不论从期刊的办刊风格还是刊物内容的立意,都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由以下内容:绪论部分旨在介绍本次研究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目的及方法、研究范围和概念界定、相关文献综述,并阐明本次研究的必要性。第一章主要对音乐期刊进行简要概述,界定音乐期刊概念及近代中国音乐期刊发展历程,并将国内现有音乐期刊依照各自特点归为学术性、大众性及科技类三类,加以举例说明阐释。结合现阶段文化传播环境对音乐期刊的传播影响,特别对以民间音乐为主要传播内容的音乐期刊其传播价值进行分析说明。第二章主要介绍《广播歌选》的内容定位及期刊的主要栏目设置,分析改版后期刊的版式及栏目变化。对“对话音乐人”、“原生态民歌”、“原创词曲”、“音乐博物馆”、“音乐论坛”五个品牌栏目进行了详细的栏目数据分析。通过足迹、视野、范围、近况、践行五大方向对已发行60期期刊内容进行梳理总结。第三章笔者基于在田野调查中的所见、所闻,结合期刊内容分别从民间音乐传承现状及媒体融合形势下音乐期刊的发展两方面阐述自身所感。提出民间音乐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民间音乐传承人传承中所面临压力等具有现实意义的议题,以及民间音乐期刊如何抓住自身传播内容优势,怎样坚持“内容为王”理念,顺应新媒体传播环境、站稳脚跟的建设性建议。使人们留住文化的记忆,让民间音乐可以更好的在传播中得以传承。

张赛寒[7](2014)在《呼格吉夫蒙古族儿童歌曲创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呼格吉夫先生,蒙古族,1939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地区。1958年,呼格吉夫毕业于王府中学,在刚成立的喀喇沁旗组建的文化队(后改为乌兰牧骑)工作。在喀喇沁旗20年的积累与锻炼后考取了沈阳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回首在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呼格吉夫的创作深深根植于赤峰这一片沃土上。赤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两条塞外名川,滋生哺育了红山诸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及蒙元文化为代表的北方草原文明。驰骋中外的红山文化,被史学家们称为中国原始社会的顶峰,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并成为中华龙文化的初光之地。着名考古学家郭大顺先生也曾为此留下“日出红山后,龙兴黄水源”的名句。本文以呼格吉夫先生的儿童歌曲为研究对象,从音乐鉴赏和审美的意义出发探讨了呼格吉夫先生的儿歌作品的主要创作手法、表现特征及创作风格特点等方面。揭示了儿童音乐创作中的各方面要素及其重要性,儿童音乐是其他音乐体裁创作的基础,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美感的认知等各方面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几十年来,我国在各种音乐体裁的创作中,儿童歌曲是薄弱环节,优秀的儿童歌曲则更是寥寥无几。符合儿童心灵成长的儿歌作品不能满足当今儿童的需求。呼格吉夫充实了儿童音乐创作儿歌作品不足的现况。对蒙古族儿童歌曲作曲家的研究有助于开拓歌曲创作的新视野,也具有对以往的研究的补充作用。同时通过对呼格吉夫儿童音乐创作的研究,可以展开对儿童音乐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规律等一些问题和关注和研究。呼格吉夫的作品反映了当今蒙古族地区的文化生活底蕴,并把民族性、艺术性和对象性融为一体,体现了作曲家独特的创作风格特点,同时他将蒙古族风格的旋律同儿童音乐形式相结合,为具有蒙古族特色的儿童歌曲创作进行了探索,为蒙古族儿童音乐的创作做出贡献。本文赏析了他代表性的蒙古族儿童歌曲,从若干角度进行分析,涉及了音乐美学、儿童心理学、音乐学等学科进行了研究。儿童音乐在创作上是比较复杂的,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每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呼格吉夫儿童音乐的创作在多方面因素综合的整体意义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贾忠[8](2013)在《晋陕移民文化背景下的内蒙古河套地区创作歌曲》文中研究表明内蒙古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满族、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朝鲜等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方,历来以歌海舞乡着称。其中,随着以汉族为绝大多数的晋陕移民于明代中期少量迁徙和清朝末年的大量涌入,在带来农耕技术的同时,也把当地的文化艺术及风俗习惯带入了内蒙古草原,并逐渐与草原游牧文化交流、融合、渗透,经过几百年来的繁衍生息,形成了一种新的民歌品种。本文试图从晋陕移民经过西口到长城以外的内蒙古河套地区谋生的这一社会历史实践活动出发,在追溯走西口现象从农业、商业特别是艺术等方面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探索移民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用生态学、音乐学、艺术人类学、艺术美学、历史、民俗及人文学等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方法,着手对其创作风格、艺术特色及与晋陕原生态民歌的渊源关系、如何促进和发展该类风格歌曲创作进行研究,找出内蒙古地区晋陕移民文化艺术与蒙古族原生艺术文化的融合点。充分论证晋陕民歌音乐对内蒙古河套地区歌曲创作的影响。所以,既有从民俗学方面研究的理论意义,也有从促进不同风格歌曲创作的现实意义。本文第一章论述晋陕移民历史背景及其文化对当地民歌的影响。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内蒙古河套地区创作歌曲作曲家及其作品。第三章则重点论述晋陕地区原生民歌的音乐风格及体裁特征。第四章重点分析晋陕地区原生民歌对内蒙古河套地区创作歌曲的影响。第五章介绍了内蒙古河套地区创作歌曲的类型及演唱风格。最后是结语。

刘冬萌[9](2013)在《呼格吉夫草原儿童歌曲音乐创作特色研究》文中认为呼格吉夫先生是近四十余年来活跃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蒙古族国家一级作曲家。其创作领域广泛,涉及少年儿童歌曲、各种体裁声乐作品、蒙古族风格民族器乐曲、舞蹈音乐、电视剧音乐、蒙古剧音乐以及戏剧音乐等多种体裁。在其创作生涯中,作品曾多次获奖,并在中国北方草原上乃至全国流传开来,得到作曲界及各民族群众的高度评价及赞誉。其中,儿童歌曲创作成就更为突出,特色鲜明,影响广泛,为蒙古族草原儿童歌曲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呼格吉夫的作品反应了当今蒙古族地区的文化生活一隅,尤其是他的草原儿童歌曲及小型蒙古族风格器乐合奏,地域色彩浓厚、音乐形象鲜明,他的创作不仅运用了西方作曲技法,更注重如何注入民族风格、舞台表演性和群众接受能力,把艺术性、民族性和群众性统一起来,具有作曲家独特的风格与个性,同时他将少数民族儿童音乐思维融入蒙古族风格的旋律中,为中国北方草原儿童歌曲的创作进行了成功的探索。本文以他的若干首草原儿童歌曲为研究对象,从草原儿童歌曲音乐主题的创作特色、旋律发展手法、对歌词的理解与加工、整体风格等作曲技术与作曲技术理论方面来分析、研究呼格吉夫在草原儿童歌曲方面的创作,力求探求出其创作上成功的经验,归纳出儿童歌曲创作的学理性规律以及审美价值等。

王兵[10](2012)在《大连音乐文化生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西方“四色文明”碰撞、交融,南北夏夷八方诸族文化汇聚、共生,共同孕育形成了时空二维交汇下的大连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以“闯关东”为主体人群而行成的“海南丢”文化,虽然文本文化的积淀厚度相对单薄贫弱,但却拥有并创造了属于“海南丢”文化人群所特有的丰富、多姿、多彩的口传音乐文化。承载着历史的沉重与民族艰难的“海南丢”们,在大连这样一个特殊的“四色文明”时空二维场域之中,变艰辛为安适,化苦痛为力量,以微笑面对苦难,载歌载舞,尽情狂欢,使得儒家礼乐文化濡染、浸润、教化下而蛰伏的音乐性(“缪斯的本能”),被滋养着、哺育着,被唤醒,焕发出审美超越的光芒,彰显出人性复归的原始生命魅力,凝结成大连人“苞米面肚子,料子裤子”的审美理想,形成了对审美人生的自觉追求,完成对物质和生命的有限性的审美超越和复归的统一。在大连这方视听文化和口传文化肥沃丰厚的土地上,在“现在”、“现成”的审美时空场域之中,审美主体感知“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之“显现真实”的在场之美,使得精神得到了解放,情绪得到了渲泄,情感得到了高扬,感受“华奕照耀”,体验“动人无际”的音乐艺术审美。优良的口传文化视听艺术氛围,肥沃的群众文化艺术土壤,形成了大连良好的音乐教育文化生态环境和群众社会艺术氛围,为孕育、培养与造就铁源、秦咏诚、谷建芬、徐沛东、潘兆和与郑冰等优秀大连作曲家以及大批的演唱家和演奏家奠定了最初的音乐文化基因生态环境的基础,并使之成为了“艺术重镇”和孕育音乐家的摇篮。大连场域之外广阔的自然地理与社会人文环境所营造的文化生态环境和艺术氛围的熏染与濡化,是使这些大连音乐“雏鹰”逐渐蜕变,化蛹成蝶,并最终成长为展翅翱翔天宇的音乐“雄鹰”的充分的外部环境。

二、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征歌获奖歌曲选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征歌获奖歌曲选登(论文提纲范文)

(1)建国以来新疆音乐文化发展巡礼(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国初期
    (一)社会音乐发展情况
    (二)创作表演的作品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一)社会音乐发展情况
    (二)演出活动
    (三)音乐交流活动
    (四)木卡姆音乐与学校音乐发展情况
三、文革时期(1966-1976年)
四、改革开放以后
    (一)音乐创作方面
    (二)音乐文化出版情况
    (三)各级各类演出活动
    (四)各级各类音乐比赛
    (五)合唱方面发展情况
    (六)社会音乐发展情况
    (七)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情况
    (八)其他各类音乐发展情况
        1、十二木卡姆
        2、《玛纳斯》
        3、花儿

(2)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70年发展流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70年的发展前提
    (一) 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70年是中国当代歌词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70年是蒙古族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70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的概念辨析
    (一) 中国现代歌词与歌曲
    (二) 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
        1. 内蒙古草原歌曲
        2. 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与蒙古族民歌歌词
        3. 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与爬山调、漫翰调歌词
三、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70年的历史分期
    (一)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至新中国成立时期的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
    (二)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
        1. 这一时期歌词的创作情况
        2. 这一时期歌词创作的主要特点
    (三)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的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
        1. 这一时期歌词的创作情况及创作特点
        2. 这一时期歌词的审美特征
四、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在草原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3)音乐期刊的乐谱传播对音乐生产的推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辟专门的音乐创作辅导栏目
二、开办歌曲创作学习班、培训、系列讲座
三、组织歌曲创作笔会
四、举办音乐作品评奖、征集活动
五、组织新作品的试唱、演出和录制出版
    (一) 组织新作品的试唱
    (二) 组织新作品的正式演出、音乐会和歌咏比赛
    (三) 组织新作品的录制、出版和在大众媒体中的播放

(4)音乐期刊《江苏音乐》栏目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源起
    二、研究现状
        (一)音乐期刊史料整理研究
        (二)音乐期刊“整体”研究
        (三)音乐期刊“个案”研究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江苏音乐》概述
    第一节 《江苏音乐》办刊时期的社会音乐环境
        一、“大跃进”时期的社会音乐环境
        (一)音乐创作的“大跃进”
        (二)新民歌运动
        (三)社会主义群众歌咏运动
        二、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音乐环境
        (一)音乐领域的拨乱反正
        (二)歌曲创作蓬勃发展
    第二节 《江苏音乐》办刊时期的音乐期刊出版情况
        一、“大跃进”时期及其前后的音乐期刊出版情况
        (一)中国音乐期刊总体情况
        (二)音协系统下的音乐期刊
        二、改革开放之后的音乐期刊出版情况
    第三节 《江苏音乐》的创办情况
        一、《江苏音乐》第一阶段的创办情况
        (一)创刊背景
        (二)期刊宗旨
        (三)期刊定位
        二、《江苏音乐》第二阶段的创办情况
        (一)文化市场定位
        (二)传播内容定位
第二章 《江苏音乐》栏目设置分类研究
    第一节 《江苏音乐》第一阶段栏目分类研究
        一、乐谱类栏目
        (一)新作展示类栏目
        (二)少年儿童教育类栏目
        (三)民间音乐推广类栏目
        (四)群众歌咏类栏目
        (五)其他类栏目
        二、非乐谱类栏目
        (一)歌词展示类栏目
        (二)音乐简讯推送类栏目
        (三)音乐知识普及类栏目
        (四)音乐评论类栏目
        (五)受众反馈类栏目
    第二节 《江苏音乐》第二阶段栏目分类研究
        一、乐谱类栏目
        (一)新作展示类栏目
        (二)少年儿童教育类栏目
        (三)民间音乐推广类栏目
        (四)群众歌咏类栏目
        (五)大众传媒时代的歌曲欣赏与学唱类栏目
        (六)其他类栏目
        二、非乐谱类栏目
        (一)歌词展示类栏目
        (二)音乐简讯推送类栏目
        (三)音乐理论(知识)普及类栏目
        (四)受众反馈类栏目
第三章 《江苏音乐》栏目设置评价
    第一节 《江苏音乐》第一阶段栏目设置评价
        一、栏目设置的优点
        (一)栏目架构的稳定性
        (二)栏目种类的多样性
        二、栏目设置的不足
        (一)栏目名称的随意性
        (二)栏目界限的模糊性
    第二节 《江苏音乐》第二阶段栏目设置评价
        一、栏目设置的优点
        (一)栏目架构的稳定性
        (二)栏目种类的时兴性与灵活性
        二、栏目设置的不足
        (一)栏目名称含义不清,缺乏连贯性
        (二)栏目范围缺乏均衡性
        (三)栏目编排缺乏规范性
第四章 从《江苏音乐》的栏目设置窥视其历史意义
    第一节 对于音乐创作的意义
        一、对音乐创作成果的记录和保存
        二、对民间音乐作品的传承与发扬
    第二节 对于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对学校音乐教育的辅助与补充
        二、对社会音乐教育的提高与引领
    第三节 对于大众传媒及流行音乐的意义
        一、作为大众传媒本身的兴衰起落
        二、对流行音乐信息的选择与加工
结语
致谢
附录一、参考文献
附录二、表格目录
附录三、《江苏音乐》第一阶段出版信息明细表
附录四、《江苏音乐》第二阶段出版信息明细表
附录五、《江苏音乐》部分刊期封面图
作者简介

(6)音乐期刊中民间音乐的传播现状分析及研究 ——以《广播歌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选题意义
        一、民间音乐在音乐期刊中传播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民间音乐在传播中传承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民间音乐
        二、音乐期刊
        三、广播歌选
        四、音乐传播与传承
    第五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民间音乐概念及学术探讨研究
        二、关于中国民间音乐在传播方面的研究探讨
        三、关于音乐期刊在传播方面的研究探讨
第一章 音乐期刊概述
    第一节 音乐期刊的界定与分类
        一、音乐期刊的概念界定及近代中国音乐期刊发展
        二、音乐期刊的分类
        (一) 学术性音乐期刊
        (二) 大众性音乐期刊
        (三) 科技类音乐期刊
    第二节 音乐期刊的传播特点及现状分析
        一、音乐期刊传播特点
        (一) 拒绝“粗枝烂叶”的制作
        (二) “私人化”独特定位
        (三) 做读者的“信息管家”
        (四) 除了深度,还是深度
        (五) 有人情味和故事性的音乐期刊
        (六) 面向受众,彰显专业视野
        二、以民间音乐为传播内容的音乐期刊价值体现及传播现状分析
        (一) 以民间音乐为内容的音乐期刊传播价值体现
        (二) 以民间音乐为内容的音乐期刊传播现状分析
第二章 《广播歌选》发展沿革及栏目、内容、版式变化分析
    第一节 《广播歌选》发展沿革
        一、孕育诞生与早期成长
        二、成长路上的艰辛摸索
        三、而立之年的坚守不渝
    第二节 《广播歌选》定位及期刊主要栏目设置介绍分析
        一、《广播歌选》定位
        (一) 广纳民族音乐精粹
        (二) 播传华夏经典神韵
        (三) 歌聚四海流行之声
        (四) 选载时代人文强音
        二、《广播歌选》版式及栏目变化
        (一) 《广播歌选》版式变化
        (二) 《广播歌选》栏目设置变化
        三、《广播歌选》具体栏目分析
        (一) “对话音乐人”栏目分析
        (二) “原生态民歌”栏目分析
        (三) “音乐博物馆”栏目分析
        (四) “音乐论坛”栏目分析
        (五) “原创词曲”栏目分析
        四、《广播歌选》刊登内容分析
第三章 民间音乐在传播中传承的思考与探索
    第一节 从《广播歌选》采访个案谈民间音乐传承现状
        一、当民间音乐戴上“非遗”的帽子
        二、民间音乐传承人肩上的“担子”
        三、让民间音乐有“温度”
        四、民间音乐地区的文化“空心化”现象
    第二节 媒体融合形势下音乐期刊的发展探索
        一、“微时代”下音乐期刊的传播策略
        二、坚持“内容为王”理念,提升音乐期刊编辑水平
        三、明确自身定位,搭建数字传播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呼格吉夫蒙古族儿童歌曲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意义
一、呼格吉夫(汪景仁)艺术生涯
    (一)声乐作品
        1. 儿童歌曲
        2. 抒情歌曲
    (二) 器乐作品
        1. 民族器乐
        2. 民族器乐作品
    (三) 戏剧与舞蹈音乐
        1. 蒙古剧音乐
        2. 戏剧音乐
        3. 舞蹈音乐
二、呼格吉夫儿童音乐主要创作手法
    (一) 主题动机类型与特点
        1. 动机中大跳式进行
        2. 动机中小跳式进行
    (二)旋律整体特点
        1. 重复、模进发展手法
        2. 对比性发展手法的运用
    (三)词曲融合
        1. 儿童歌曲词曲结合的节奏关系
        2. 词曲的风格关系
        3. 与衬词的搭配
三、儿童歌曲的表现特征
    (一)音乐语言的风格特点
        1. 体现强弱对比的力度关系
        2. 激动与平静的变化的速度要素关系
    (二)内在情感的表现
        1. 赞美草原、家乡风情类
        2. 表现生活与集体活动类
        3. 表现鲜明艺术形象类
    (三)儿歌的蒙古族音乐元素
    (四)儿童心理要素及其特点
    (五)艺术形象的塑造
        1. 人物形象的塑造
        2. 模仿儿童心理特征
        3. 空间感的塑造
    (六)儿童歌曲创作的形式
四、呼格吉夫儿歌创作的风格特点及意义
    (一)蒙古族风格的儿歌创新与发展
    (二)儿童歌曲的创作及其教育意义
        1. 儿童情感与想象力的培养
        2. 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
        3. 儿童心智和品格的培养
        4. 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目录

(8)晋陕移民文化背景下的内蒙古河套地区创作歌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论题的可行性分析
    三、基础名词说明
第一章 晋陕移民历史背景及其文化影响
    1.1 晋陕移民历史背景
    1.2 晋陕移民对河套地区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 河套地区歌曲作家及其作品
    2.1 巴彦淖尔地区
    2.2 鄂尔多斯地区
    2.3 土默特地区
第三章 晋陕原生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
    3.1 山西原生民歌的体裁风格特征
        3.1.1 从题材看山西民歌的特征
        3.1.2 从体裁看山西民歌的特征
    3.2 陕北原生民歌的体裁风格特征
        3.2.1 从题材看陕北民歌的特征
        3.2.2 从体裁看陕北民歌的特征
        3.2.3 “爬山调”和晋陕民歌的异同
第四章 晋陕原生民歌对河套地区创作歌曲的影响
    4.1 调式调性方面的传承
    4.2 旋律形态特征方面的共同性
    4.3 节奏与结构方面的影响
第五章 河套地区创作歌曲的类型及演唱风格
    5.1 从题材内容上划分的类型
        5.1.1 歌颂赞美家乡秀美风光
        5.1.2 介绍风情,歌唱美好生活
        5.1.3 表达爱情的对唱情歌
    5.2 从体裁形式上划分类型
        5.2.1 独唱类歌曲
        5.2.2 重唱对唱类歌曲
        5.2.3 领唱合唱类歌曲
    5.3 从演唱风格上划分类型
        5.3.1 结合二人台、爬山调等方式的演唱特点
        5.3.2 结合民声美声发声方法的演唱特点
        5.3.3 结合蒙古族长调、短调民歌风格的演唱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呼格吉夫草原儿童歌曲音乐创作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意义
    二、课题研究对象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选题研究意义
第一章 作曲家呼格吉夫及其艺术成就
    1.1 声乐作品创作
        1.1.1 儿童歌曲作品
        1.1.2 抒情歌曲作品
    1.2 器乐作品创作
        1.2.1 八首蒙古族风格民族器乐作品
        1.2.2 其他器乐作品
    1.3 其他体裁的作品
        1.3.1 舞蹈音乐
        1.3.2 电视剧音乐
        1.3.3 蒙古剧音乐
        1.3.4 戏剧音乐
    小结
第二章 草原儿童歌曲音乐主题的创作特色
    2.1 草原儿童形象的音乐化塑造
    2.2 个性化的主题旋律创作
    小结
第三章 草原儿童歌曲的旋律发展手法
    3.1 重复类发展手法的运用
    3.2 模进类发展手法的运用
    3.3 展开类发展手段的运用
        3.3.1 节奏型贯穿
        3.3.2 音调承递
        3.3.3 音程扩展
        3.3.4 综合发展
    3.4 对比性发展手法的运用
        3.4.1 节奏对比
        3.4.2 音区对比
        3.4.3 音色对比
        3.4.4 速度对比
        3.4.5 力度对比
        3.4.6 调性对比
    小结
第四章 草原儿童歌曲的其他创作特色
    4.1 对歌词的理解与加工
    4.2 儿化的词曲结合处理
    4.3 民族化衬词的运用与拓展
        4.3.1 蒙语衬词的运用
        4.3.2 风格性虚词的拓展
    4.4 腔词的结合方式与特色
    4.5 儿歌的结构安排特点
    小结
第五章 呼格吉夫儿歌创作的意义与特色
    5.1 传承草原儿歌文化
        5.1.1 民间儿歌传统
        5.1.2 民间儿歌功能的拓展
        5.1.3 民间儿歌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5.2 总体创作特色与追求
    5.3 创作上的审美体现
        5.3.1 融汇于自然之美
        5.3.2 天真纯朴之美
        5.3.3 草原旋律之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大连音乐文化生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论文研究缘起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技术路线、实施方案
    五、本论文希望得到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第一章 大连自然环境与人文素描
    第一节 大连自然环境素描
    第二节 大连文化与城市精神速写
    第三节 大连音乐文化素描
第二章 大连历史与文化精神认知解读
    第一节 大连历史发展概述
    第二节 大连文化类型
        一、四色文明
        二、军旅文化
    第三节 大连文化特征概略
    第四节 大连音乐文化生态成因概论
第三章 “海南丢”文化语境下的大连音乐文化生态
    第一节 “海南丢”文化的形成与特征
        一、“海南丢”的形成
        二、“海南丢”文化的特征
    第二节 “海南丢”境域下的大连音乐文化
        一、不甚丰富的文本文化
        二、丰富多彩的口传文化
    第三节 “海南丢”音乐文化中“黄色文明”音乐基因的投射
        一、铁源
        二、郑建春
        三、穆传永
第四章 海洋性文明语境下的大连音乐文化生态
    第一节 古希腊地理环境概略与民族性格及其文艺精神
        一、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概貌
        二、古希腊民族性格和文化精神
    第二节 海洋性文明影响下的大连文艺精神
        一、大连自然区位及其历史角色的变换
        二、海洋化文明影响塑造的大连艺术精神
    第三节 1945年以前大连音乐文化受容生态
    第四节 1945年以来大连的音乐文化生态
第五章 文化地理学语境下的大连音乐文化
    第一节 审美活动时空二维性
    第二节 客观自然地理环境对审美活动的作用与影响
    第三节 东北地域环境下的大连音乐文化
        一、东北地域文化构成
        二、东北地域文化成因及其特征
        三、东北地域语境下的大连音乐文化
第六章 民族音乐学语境中的大连音乐文化生态
    第一节 巴赫金狂欢理论认知解读
    第二节 “人、乐、场、器、文、语”理论中的大连音乐文化
    第三节 海洋文化场域中的大连音乐生态文化
        一、作为大连音乐“场”中的大海
        二、大连作曲家视域下的大海
第七章 音乐教育视域下的大连音乐文化生态
    第一节 大连社会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活动
        一、东北文工团等文艺团体在大连的社会音乐教育活动
        二、旅大公安部队文工团时期铁源的音乐学习
        三、大连歌舞团
        四、大连市少年宫
    第二节 大连学校音乐教育
        一、大连艺术学校音乐教育概述
        二、艺校音乐教育环境中成长的郑冰
    第三节 大连群众音乐文化生态
        一、群众音乐文艺活动
        二、群众音乐文化机构和团体
        三、群众音乐文艺创作
第八章 审美语境下的大连音乐文化生态
    第一节 音乐是感情直陈的口传文化
        一、音乐是口传文化
        二、音乐是语言表现的直觉艺术
        三、禅理儒学中的口传文化
    第二节 蛰伏与唤醒
    第三节 审美在场 一触即觉
        一、审美活动是体验
        二、现量的三重意义
        三、审美活动是现量
第九章 作茧成蛹 化蛹成蝶
    第一节 心理学语境中的大连音乐文化生态认知与解读
        一、听觉规律下的音乐认知
        二、音乐是音响与听觉的艺术
        三、谷建芬的艺术生平与音乐创作特征
    第二节、文化生态学视域下的大连音乐人文生态
        一、文化生态学
        二、音乐文化生态
        三、文化生态学视域下徐沛东的音乐创作
    第三节 文化遗传学环境下的大连音乐文化生态
        一、遗传基因
        二、生物遗传与文化遗传
        三、化蛹成蝶:从雏鹰到雄鹰
结语
附录一:1949年以来大连音乐获奖名录(国家级以上奖励/项)
附录二:大连合唱团与乐团
附录三:日占时期的大连文艺组织(1905年—1945年)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征歌获奖歌曲选登(论文参考文献)

  • [1]建国以来新疆音乐文化发展巡礼[J]. 孙国军. 新疆艺术(汉文), 2019(04)
  • [2]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70年发展流变研究[J]. 欧文静. 职大学报, 2018(06)
  • [3]音乐期刊的乐谱传播对音乐生产的推动[J]. 韦杰. 音乐传播, 2016(04)
  • [4]音乐期刊《江苏音乐》栏目设置研究[D]. 於骏洁. 南京艺术学院, 2016(02)
  • [5]《民族音乐》十年大事记[J]. 本刊编辑部. 民族音乐, 2016(01)
  • [6]音乐期刊中民间音乐的传播现状分析及研究 ——以《广播歌选》为例[D]. 张辰. 中央民族大学, 2015(02)
  • [7]呼格吉夫蒙古族儿童歌曲创作研究[D]. 张赛寒.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02)
  • [8]晋陕移民文化背景下的内蒙古河套地区创作歌曲[D]. 贾忠. 内蒙古大学, 2013(01)
  • [9]呼格吉夫草原儿童歌曲音乐创作特色研究[D]. 刘冬萌. 内蒙古大学, 2013(01)
  • [10]大连音乐文化生态研究[D]. 王兵.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建设民族文化大区,获奖歌曲入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