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竹产业发展迅速

浙江竹产业发展迅速

一、浙江竹业迅猛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车宇星[1](2020)在《个体异质性视角下三明市竹农的议价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初级竹产品的最终成交价格不仅取决于市场供求,更与交易主体的讨价还价能力密不可分。长期以来,初级竹产品交易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结构,致使竹农在交易过程中缺少定价权,损害了其经济利益。此外,作为基本的经营决策单元,改革开放后农户不断分化,行为特征也出现较大不同。分化带来的异质性也进一步影响了竹农的议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户的发展。因此,测算初级竹产品交易过程中竹农的议价能力,并分析影响不同类型竹农议价能力的因素,有利于保障初级竹产品的公平交易,完善交易市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为合理测度竹农在初级竹产品交易市场中的议价能力,本文对三明市55个村的236户竹农进行了调查,运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对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测度初级竹产品的基准价格,分析比较竹农与收购商所获得的剩余,从而得出竹农的议价能力。进一步对异质性农户获得的剩余进行方差分析,研究其行为约束与目标,从而得出提升异质性竹农市场地位的策略。研究发现:(1)交易双方的议价能力是初级竹产品交易价格波动的来源之一。在交易市场中,竹农虽具有一定的讨价还价能力,但整体由于受到区域初级竹产品供求关系和销售市场发育情况的影响,处于弱势地位。竹农议价能力较弱导致初级竹产品的成交价格比基准价格偏低9.1%。(2)个体竹农生计来源的异质性对自身议价能力存在一定影响。在初级竹产品交易过程中,纯竹农的议价能力显着高于兼业农户。(3)竹林地经营的差异也会影响个体竹农的议价能力。竹林地出材类型的多样化程度越高,竹农的议价能力越强。(4)有效的毛竹合作组织可以提升个体竹农的议价能力。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提升三明市竹农议价能力的策略:(1)培育初级竹产品交易市场,提升竹农整体的议价能力;(2)扩充竹农的信息来源,提升竹农的自身素质;(3)提升竹农的经营水平,合理收获初级竹产品;(4)优化竹农的组织形式,提升竹农在市场中的集中度。

江斓[2](2020)在《手工艺分工视角下的非遗保护方法研究 ——以竹编为例》文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人民生活、文化习俗的产物,蕴涵着中华人民的智慧与汗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软实力成为综合国力重要评价标准的当下,对非遗保护方法进行研究具有深远意义。竹编不仅是一种复杂而精细的手工技艺,也是典型的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艺术性精髓。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大众审美的转变,竹编面临着产品销售能力下降、传承人缺乏等具有非遗代表性的困境,是非遗保护研究的好案例。竹编作为一种手工技艺,符合手工艺发展的规律,笔者根据对手工艺生产形态的研究,从劳动分工这个切入点展开此次竹编保护研究课题,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本论文首先对竹编文化进行了概述,对竹编行业的现状与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而后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竹编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运用劳动分工理论寻找提升竹编制作效益的方法,围绕如何保护非遗竹编展开讨论。首先,对竹编文化与竹编行业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从竹编艺人、竹编企业、竹编工作室以及政府对竹编行业的扶持等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而后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竹编行业进行利益相关者的界定、评分以及复杂网络图的分析总结出竹编行业面临的现状与困境,从而为分工视角下的竹编保护奠定基础。其次,结合竹编制作流程的调研与劳动分工理论,对竹编制作中的各技艺步骤进行初步分工,而后对竹编产业进行劳动分工研究,并根据竹编产业链要素等因素对各分工环节进行可行性分析,再结合分工前后的利益相关者网络图变化及分工后竹编原真性情况对竹编产业分工方案进行评估,得出较优策略。最后,提出手工艺分工视角下的竹编保护策略。从竹编保护、竹编发展、竹编文化传播三个大类展开,主要通过提高竹编产业效益、培养创新型传承人、促进竹乡经济发展及拓宽竹编产品销售渠道与竹编文化传播方式等方面提出一个较为整体的竹编保护策略。从人文、技术、经济效益、人才培养、绿色发展等角度活化竹编产业,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

谢伟[3](2020)在《纳溪区竹产业的产业融合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竹产业作为公认的朝阳产业、绿色循环产业,且兼具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的发展,四川省委省政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制定了《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意见》,提出要以泸州市纳溪区、叙永县等14县(区)为重点,着力打造要素聚集、三产融合、竞争力强的川南竹产业集群,这为纳溪区竹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助推纳溪区竹产业融合发展,本文在参阅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竹产业融合动因、融合主要方式和融合效应进行了分析。从融合动因的分析,本研究认为国内外市场对竹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增长,极大地推动了竹产业的融合;竹产业属于复合型产业,涵盖了采伐、运输、加工等环节,这说明竹产业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紧密,这一自身特性有助于产业融合;技术创新和进步,有助于改变原有竹产品市场特点,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扩大产业融合市场规模;竹产业与关联产业之间的合作竞争,有助于竹类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推动产业间的融合。从融合的方式分析,本研究认为主要存在技术渗透型融合、产业链延伸型融合、内部重组型融合和功能扩展型融合等主要方式。从融合的效益分析,本研究认为竹产业融合有利于促进竹产业的创新优化和发展,有利于增强竹产业市场的竞争合作,有利于提升竹产业的竞争力。在深入纳溪区调研的基础上,对纳溪区竹产业发展现状、融合情况以及劣势进行了分析。在竹产业发展现状方面,重点对竹产业涉及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在竹产业融合方面,重点对竹产业与第一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现状进行分析;在分析劣势方面,归纳总结了纳溪区竹产业存在规模小、产业基础薄弱、竹产品品种少、科技含量低、研发能力弱、产业链条短等劣势。在竹产业融合度测评方面,本研究选取了2009-2018年纳溪区竹产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工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旅游业等产业的产值数据,引入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模型,对纳溪区竹产业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度进行测值。根据测值结果,竹产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林业、旅游业、农业(种植业)、工业、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并将测值结果与纳溪竹产业融合现状相结合,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了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模型对产业融合测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研究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泸州竹产业园区电子商务中心“互联网+竹”融合案例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互联网+竹产业人才体系建设”、“云竹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竹产品创客中心、竹产业孵化器建设等项目情况,得到了产业融合必须坚持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高新技术的研发为支撑三个重要启示。最后,本研究基于对纳溪竹产业融合现状的分析,从实施竹林基地提升行动、竹产品加工提升行动、竹文旅融合提升行动和强化政策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促进纳溪区竹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张健,张宏亮,谢锦忠,翁甫金,王欣欣,胡可易,张爱良,董敦义[4](2019)在《浙江省竹产业发展瓶颈及对策建议》文中指出基于浙江省竹产业面临发展瓶颈大课题,通过对全省竹产业重点县区调研,厘清当前制约浙江省竹产业发展瓶颈的若干问题,分析问题存在原因,汲取安吉在破解竹产业发展瓶颈方面的经验做法,针对性的提出了高质量推进全省竹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许汪[5](2019)在《益阳小郁竹艺家具创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灿烂的中华文化,延续数千年。竹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独树一帜的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情感、品性与向往。本文研究益阳的小郁竹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宏扬中国几千年的丰富的竹文化,追溯悠久的竹文化历史。以益阳小郁竹艺为研究对象,挖掘小郁竹艺文化的深刻内涵,用小郁竹艺家具设计为切入点,用以展现传统竹文化的闪光点,达到保护传统非物资文化遗产的目的。以益阳小郁竹艺发展的历史,益阳小郁竹艺的特点、制作工艺,小郁竹艺家具创新设计,传承和发展小郁竹艺产业所需要做的工作和努力方向与举措为研究脉络,通过走访小郁竹艺作坊、竹艺传承人、亲自参加小郁竹艺家具的设计制作等方式,为本次研究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提炼、加工、整理作为小郁竹艺家具设计研究元素。在研究中发现,目前小郁竹艺的加工制作工艺比较完善,能基本满足现在家具的加工要求,而造成小郁竹艺产业萎缩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的设计脱离了现代消费使用习惯,要传承和创新小郁竹艺传统产业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一是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入手。非遗工作不是写在纸上,而是落在实处。政府要给予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落实保护措施。传承的匠人要作为一种神圣的天职全力投入。同时要营造一种大的竹艺文化氛围,引导人们植竹、用竹、爱竹,使之成为竹文化振兴的土壤。义务教育要把竹文化引入课堂,职业教育要把竹家具创新设计引入专业设置,承担起传承与发展的主要职责。二是从激活传统产业的生机与活力上入手。如今益阳的小郁竹艺文化已经萎缩、衰落,振兴和激活是最好的传承保护形式。比如传统手工制作与智能数码机械加工相结合;传统单一竹材料与其他材料相结合;传统的艺术设计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师徒作坊传授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等。三是从创新改造传统小郁竹艺的层面入手。在生产模式上创新,从小作坊过渡到企业规模化生产,形成公司加农户的联营模式。在营销模式上创新,构建小郁竹艺的网络销售平台,并持续开展相关的竹艺交流活动,推动小郁竹艺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赖伟景[6](2018)在《宁海县竹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新时代背景下,宁海县竹产业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出现竹林质量下降,传统产品市场低迷,竹产业链不完整等诸多问题。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从竹林资源,培育生产,开发利用,融合发展等方面切入,通过对宁海县竹产业发展现状各方面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宁海县竹产业发展中存在产业发展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竹林经营培育水平低下,竹产业链发展水平低,竹产业融合发展有待提高等问题。结合安吉县竹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明确宁海县竹产业“提升质量,转型升级,品牌建设,集聚发展”的发展思路,提出增强政府政策引导,保障产业发展,加强竹林经营管理,提升竹林资源质量,加快发展竹产业链,发挥资源综合效益,加强融合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发展对策,以期为宁海县竹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为农村农民增收增效,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张秋依[7](2018)在《蕉岭县毛竹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蕉岭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闽粤赣交界处,独特的山地地势、气候使其成为重要的毛竹产地。近年来,因为政府对于供给体系的改革不断深入,推动了毛竹产业的不断发展,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开拓了旅游市场,有利于新农村的改革和建设。蕉岭县不断推进毛竹产业化的发展,毛竹产量不断增加,竹深加工产品不断扩展、毛竹观光旅游日益拓展,毛竹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蕉岭县不断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得该地区的毛竹产业朝着优质高效推进。毛竹产业的兴起带动了经济增长,成为了促进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展途径,推进了蕉岭县“长寿之乡”的建设。不过要提高该地区毛竹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科学性,在原有发展基础上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任重而道远,面临着许多问题。本论文在参考和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农业产业化相关理论对农业产业化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竹产业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同时结合对蕉岭县目前毛竹产业的发展及资源使用情况展开深入调查分析,从开发问题入手,可见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投人少,竹林管理粗放、竹类加工不发达,产业化程度低、科技支撑能力低、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等一系列难题。同时提出蕉岭县要科学合理地发展了竹产业必须依靠当地的资源,突出寿乡品牌这一独有的标志,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兼顾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把提高农村收入水平建立在共享、绿色、开放、创新的发展基石上;坚持进行恰当、科学的布局与规划;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品牌意识,开发拓展市场,推动和毛竹产业相关的笋竹产品等的开发,同时发展旅游业;借助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当地政府加强合作,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平台,制定可行性方案,进一步提高当地毛竹产业在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张新[8](2018)在《我国竹产业生态化研究 ——以安徽省广德县为例》文中认为在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消耗增加、生态问题突出的今天,生态文明建设愈发的受到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树立社会主义生态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美丽中国四大举措;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因此在国家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实现产业的生态化成为我国人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同时又由于竹产业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以及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竹产业生态化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实现竹产业生态化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结合国内外对竹产业的研究情况,运用文献分析法、系统研究法、比较与综合分析法等方法,以生态学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我国竹产业的发展概况,即发展历史、地位和作用。接着分析了当今我国竹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三个方面剖析制约竹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因素。最后着眼于广德县的竹产业生态化发展,以当地多家竹产业相关企业为具体例证,对竹产业应当如何发展提出了措施。笔者期望通过研究能给我国竹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提供一些新的视角。本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目前竹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生态化发展水平仍然不高。提高生态化发展水平面临着竹林培育中的生态失衡问题,竹材加工中污染的问题和竹林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造成我国竹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不高的制约因素为相关机制不健全,群众生态意识缺乏,部分企业忽视生态效益。针对我国当前竹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现状,应当从推动竹林培育生态化、竹材加工生态化、竹林资源旅游开发生态化三个方面的措施来提高我国竹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水平,从而促进产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陈艳君[9](2018)在《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研究(1877—1937)》文中指出悠久的社会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发达的商品经济和传统手工业为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奠定了历史基础。清末民国时期,人地矛盾造成的生存压力及政府的提倡推动了皖南手工业在传统基础上向近代转型。本文综合运用历史文献学方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及历史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分析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的历史基础与驱动因素,考察技术转型、组织形式的近代化、结构变革、转型的特征、有限突破,客观总结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力图复原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的历史图景,为皖南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历史借鉴。皖南手工业的技术转型主要包含技术科学化和科学技术化两个方面。手工业由经验型技术向科学型技术转型的技术科学化不仅表现为手工业文本数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文本中科技含量的增加方面,尤其以制茶业、纺织业和文房四宝业最为显着。随着手工业技术逐渐由经验型上升为科学理论型,其技术传承方式和操作方式都发生了转变,主要体现为新式职业技术教育的兴起和生产设备的革新。新式职业技术教育在学科设置上不断细化,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生产设备的革新以安庆土布业的生产工具改良、芜湖碾米业的新式动力设备引进及向机器生产的转化最为引人注目。生产工具的改良、新式动力机器的引进以及向机器生产的转化,使皖南手工业在生产力形态上与传统手工业区别开来。皖南手工业的组织形式转型主要包括生产组织形式和行业组织形式两个方面。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以家庭手工业、手工作坊和工场以及合作制最为突出。家庭手工业在近代皖南尤其是乡村地区广泛存在,并逐渐改变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状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家庭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作坊、工场手工业大量涌现,行业分布广泛,大多规模较小,小本经营,内部分工明确,促进了手工业的专业化发展。在合作制手工业方面,祁门茶叶合作社是典型代表。然而,由于在实际业务的进行过程中过多注重“运”、“销”环节,对“产”、“制”环节的关注明显不足,银行和洋商趁机取巧图利,成为最终受益者,忽视了最底层的茶农的利益,也就不可能改良茶叶品质,更不可能复兴红茶。在手工业行业组织形式方面,传统行会逐渐被新兴同业公会及工会代替。在劳资纠纷中,代表雇主的同业公会与代表雇工的工会的团体谈判,大多能达成团体协议。即便不能达成一致,在第三方的调处下,也能减少对抗,促进纠纷解决,有利于手工业生产的稳定与发展。但同业公会及工会处在政府的严密监管中,只是披上了新式行业组织的外衣,传统行业组织的积习依然存在。在洋货以及国产机制品的冲击下,皖南手工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行业结构变革加剧。首先,纺纱业、染料业、炼钢业、制丝业等传统行业在机器工业的冲击下逐渐衰落。其次,机器工业对传统手工业的冲击具有局部性和复杂性,织布业、榨油业、造纸业、制烟业等传统行业在机器工业的冲击下守住部分市场份额而继续艰难发展;铁、铜、锡器制造业,竹木加工业,砖瓦业,石业,陶瓷业等传统行业未受到机器工业的冲击而徘徊于固有轨道;徽墨业、宣纸业、舒簟业及罗经业等传统特色行业在时代的变迁中勉力维持。再次,皖南手工业获得了发展的新机遇,以祁红为代表的出口型手工业深受国际市场主导和影响;针织、铅石印刷、皂烛、火柴、化妆品等新兴行业从国外引进后与皖南实际相结合而改用手工生产。因此,除少数传统行业走向衰落,近代皖南手工业还是有所发展的,一些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设备、生产原料及产品品种等进行了改良和革新,不断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各地出现了一些新的行业,出现了某些近代因素。皖南手工业的近代转型彰显出总体发展迟缓及不平衡的特征。首先,皖南手工业的近代转型在技术科学化、技术传承方式、技术操作方式等方面均明显滞后于苏南地区,苏南在文本数量及科技含量、实业教育及职业教育、机器化或半机器化的规模及程度等方面相对于皖南占据优势。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区位与交通条件、社会力量的推动、基础电力工业的支持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其次,具体到皖南区域内部,鲜明地显现出转型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既表现在地域和行业上,也表现在生产者身份的主体化与技术的边缘化、外贸优势与内销不足等方面。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取得了一些突破,主要体现在手工业功能的拓展,即手工业对农业的较强的后向联系效应及满足多元消费需求。但皖南手工业在近代转型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障碍,包括交逼而来的天灾人祸,苛捐杂税的暴敛、商业资本的压榨等多方盘剥,管理主体及生产主体的观念制约,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导致的教育不振。由于众多障碍性因素的掣肘,皖南手工业的近代转型取得的突破十分有限。

谢佳[10](2015)在《永安市竹业科技园规划与建设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永安市竹林资源、旅游资源丰富,竹产业发展势态好,发展竹子生态旅游及竹子文化活动都具有相当的优势,但永安市在竹产业科技研发,以及竹产业科技与文化、生态、资源等的充分融合方面尚显不足。而竹业科技园区是一个集合了竹业的科技研发、竹种培育、竹子生产、产品开发,并可结合生态旅游、休闲娱乐等多项功能与一体的现代竹产业科技发展园区,对促进竹产业的科技进步、成果转化、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竹产业和竹业科技园的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相关资料,对项目区的自然概况及优势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对园区竹林培育现状、竹加工产业现状等进行评价;然后研究了相关政策法规与规范标准等文件,分析了已有竹业科技园规划案例,同时从管理、政策、技术、资金和服务的角度出发,对各项保障措施进行系统的研究,最后提出竹业科技园规划建设方案,以促进永安竹产业科技进步、生态保护、竹产业文化。

二、浙江竹业迅猛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浙江竹业迅猛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个体异质性视角下三明市竹农的议价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假设
    1.4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4.1 研究思路
        1.4.2 结构安排
        1.4.3 技术路线图
2 相关理论及研究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初级竹产品
        2.1.2 竹农异质性
        2.1.3 议价能力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国内外对议价能力的研究
        2.2.2 国内外对农户异质性的研究
        2.2.3 研究述评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2 农户行为理论
        2.3.3 价格形成理论
3 研究区域概况及竹农参与竹产业现状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研究区域简介
        3.1.2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简介
    3.2 数据来源
        3.2.1 数据调研过程
        3.2.2 调研问卷构成
        3.2.3 数据搜集情况
    3.3 三明市竹农参与竹产业现状
        3.3.1 竹产业从业人数较多
        3.3.2 竹产业对竹农的增收作用明显
        3.3.3 竹农种植毛竹积极性有待提高
    3.4 本章小结
4 三明市竹农议价能力测度
    4.1 双边随机边界模型的构建
        4.1.1 竹产品基准价格模型构建
        4.1.2 交易双方议价能力的测度
    4.2 变量选取
        4.2.1 因变量选取
        4.2.2 自变量选取
    4.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4 模型估计结果
        4.4.1 数据检验
        4.4.2 初级竹产品基准价格形成及估计
        4.4.3 整体竹农议价能力测度
    4.5 本章小结
5 异质性竹农分类及议价能力比较
    5.1 异质性竹农划分方法
        5.1.1 生计依赖分化
        5.1.2 竹林地经营分化
        5.1.3 组织形式分化
    5.2 异质性竹农议价能力比较
        5.2.1 生计依赖异质性比较
        5.2.2 竹林地经营异质性比较
        5.2.3 组织形式异质性比较
    5.3 本章小结
6 三明市竹农议价能力提升策略分析
    6.1 培育产品交易市场,提升整体议价能力
    6.2 扩充信息搜集渠道,提升竹农自身素质
    6.3 提升毛竹经营水平,合理收获毛竹产品
    6.4 优化竹农组织形式,提升市场集中程度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三明市竹农议价能力农户调查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2)手工艺分工视角下的非遗保护方法研究 ——以竹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方案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研究综述
        2.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2.1.2 竹编研究综述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2 劳动分工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竹编现状分析
    3.1 竹产业调研
        3.1.1 竹产业发展情况
        3.1.2 政府对竹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3.2 竹编行业现状分析
        3.2.1 竹编企业与竹编艺人现状分析
        3.2.2 竹编行业存在的问题
    3.3 竹编行业利益相关者分析
        3.3.1 竹编行业利益相关者界定与评分
        3.3.2 竹编行业利益相关者网络图分析
        3.3.3 竹编工艺文创设计活动案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竹编分工方法研究
    4.1 竹编企业制作流程调研
        4.1.1 以东阳何红兵竹编工作室为例
        4.1.2 以孝丰溢宁竹制工艺品厂为例
        4.1.3 以安吉丽娜竹制品有限公司为例
    4.2 竹编制作流程与分工方法分析
        4.2.1 竹编制作流程分析与初步分工
        4.2.2 竹编分工方法分析
    4.3 竹编分工方法可行性分析
        4.3.1 竹编产业链要素分析
        4.3.2 原材料加工厂环节分工可行性分析
        4.3.3 编织及外包环节分工可行性分析
        4.3.4 销售及文化传播环节分工可行性分析
    4.4 竹编分工后的利益相关者网络分析
        4.4.1 分工前后竹编产业利益相关者网络对比分析
        4.4.2 分工后整体竹编行业利益相关者网络分析
        4.4.3 分工后竹编原真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竹编保护与发展策略
    5.1 竹编保护策略
        5.1.1 优化政府扶持方式,建立符合传统技艺传承的利益机制
        5.1.2 依托多种渠道,建立创新型传承人培养机制
    5.2 竹编发展策略
        5.2.1 改善企业经营模式,促进企业集群发展
        5.2.2 促进竹编产业外包及其绿色发展
        5.2.3 扩展竹编产品销售模式及完善企业管理模式
    5.3 竹编文化传播策略
        5.3.1 商场环境下的竹编产品销售与竹编文化传播方法
        5.3.2 竹编乡村的竹编产品销售与竹编文化传播方法
        5.3.3 博物馆场景下的竹编产品销售与竹编文化传播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纳溪区竹产业的产业融合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竹产业研究综述
        1.2.2 国内外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1.2.3 竹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资料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竹产业
        2.1.2 竹产品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融合理论
        2.2.2 产业链理论
        2.2.3 产业结构理论
第3章 竹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分析
    3.1 竹产业融合的动因分析
        3.1.1 竹产品需求的发展
        3.1.2 竹产业的自身特性
        3.1.3 技术创新和进步
        3.1.4 合作竞争
    3.2 竹产业融合的主要方式分析
        3.2.1 高新技术渗透型融合
        3.2.2 竹产业链延伸型融合
        3.2.3 内部重组型融合
        3.2.4 功能扩展型融合
    3.3 竹产业融合的效应分析
        3.3.1 促进竹产业的创新优化和发展
        3.3.2 增强竹产业市场的竞争合作
        3.3.3 提升竹产业的竞争力
第4章 纳溪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1 纳溪竹产业发展概况
    4.2 纳溪竹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情况
        4.2.1 竹产业与一产的融合
        4.2.2 竹产业与工业的融合
        4.2.3 竹产业与三产的融合
    4.3 融合视角下纳溪竹产业发展的劣势
        4.3.1 竹产业起步晚,产业规模小
        4.3.2 产业基础薄弱,竹产品品种少
        4.3.3 科技含量低,研发能力弱
        4.3.4 产业链条短、融合成效不明显
第5章 纳溪竹产业融合程度测评及分析
    5.1 纳溪区竹产业融合程度测评方法
        5.1.1 层次分析法
        5.1.2 灰色关联分析法
    5.2 纳溪竹产业融合程度测评
        5.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5.2.2 建立灰色关联分析体系
    5.3 纳溪竹产业融合发展分析
        5.3.1 纳溪农林牧产业与竹产业融合分析
        5.3.2 纳溪工业与竹产业融合分析
        5.3.3 纳溪旅游业与竹产业融合分析
        5.3.4 纳溪相关产业与竹产业融合分析
第6章 产业融合案例分析
    6.1 泸州竹产业园区电子商务中心概况
    6.2 发展目标
    6.3 主要建设任务
        6.3.1 推进互联网+竹产业人才体系建设
        6.3.2 搭建“云竹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6.3.3 建设竹产品创客中心
        6.3.4 推动竹产业孵化器建设
        6.3.5 其他建设项目
    6.4 启示
        6.4.1 坚持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6.4.2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
        6.4.3 坚持以高新技术的研发为支撑
第7章 纳溪区竹产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实施竹林基地提升行动,夯实产业融合基础
        7.1.1 加快竹林基地质量提升
        7.1.2 加快优质竹林景观培育
        7.1.3 加快竹下生态种养推广
        7.1.4 加快竹区基础设施建设
    7.2 实施竹产品加工提升行动,推动与二产融合
        7.2.1 加快推进西部国际高新林竹产业园建设
        7.2.2 加快推进现有竹产品精深加工转型升级
        7.2.3 加快推进竹产品就地初加工转化
    7.3 实施竹文旅融合提升行动,推动与三产融合
        7.3.1 加快竹文化创意产业培育
        7.3.2 加快竹生态旅游发展
        7.3.3 加快竹景区提档升级
    7.4 强化政策保障,推动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
        7.4.1 加强组织领导
        7.4.2 优化政策扶持
        7.4.3 加大技术支持
        7.4.4 强化经费保障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纳溪竹产业融合程度测评指标权重分配咨询表

(4)浙江省竹产业发展瓶颈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浙江省竹产业资源状况及现状
2 浙江省竹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产业经济比重下滑,政府支持力度减弱
    2.2 行业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研发速度缓慢
    2.3 初加工行业整治,竹材价格持续走低
    2.4 竹材经营利润下滑,竹林可持续发展堪忧
3 对策建议
    3.1 高度重视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3.2 加快推动竹加工行业转型提升
        3.2.1 大力支持竹、笋初级加工小微园建设
        3.2.2 大力支持产业集聚集群
        3.2.3 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3.2.4 大力支持竹材应用市场推广
        3.2.5 大力支持智能制造
        3.2.6 大力支持产业结构拓展提升
        3.2.7 大力支持竹产品品牌创建力度
    3.3 扎实推进竹资源提质增效
        3.3.1 加快培育规模新型经营主体
        3.3.2 积极实施竹林分类经营措施
        3.3.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3.3.4 加快推进竹林专业化经营
        3.3.5 创新探索毛竹价格指数保险
    3.4 大力推动竹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3.4.1 培育竹文化创意产业
        3.4.2 大力发展竹林康养旅游[4-6]

(5)益阳小郁竹艺家具创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人才匮乏
        1.2.2 规模狭小
        1.2.3 创新乏力
        1.2.4 附加值低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2 益阳小郁竹艺家具文化解读
    2.1 益阳竹文化与历史
    2.2 益阳竹文化与小郁竹艺家具的关系
        2.2.1 提供了丰富题材
        2.2.2 营造了创新氛围
        2.2.3 拓展了使用空间
        2.2.4 提供了创新保障
        2.2.5 奠定了材料基础
    2.3 传统文化对小郁竹艺家具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益阳小郁竹艺家具制作工艺分析
    3.1 益阳小郁竹艺家具历史概况
    3.2 益阳小郁竹艺家具设计特征
        3.2.1 审美特征
        3.2.2 材料特征
        3.2.3 郁制工具特征
        3.2.4 工艺技术特征
        3.2.5 题材内容特征
    3.3 本章小结
4 益阳小郁竹艺家具创新设计
    4.1 益阳小郁竹艺家具设计的传承
    4.2 益阳小郁竹艺的家具设计的发展
        4.2.1 构建益阳小郁竹艺的发展平台
        4.2.2 益阳小郁竹艺家具现代消费市场分析
        4.2.3 益阳传统小郁竹艺家具制约性分析
    4.3 益阳小郁竹艺家具创新设计实践
        4.3.1 益阳小郁竹艺家具设计的原则
        4.3.2 益阳小郁竹艺家具的设计方法
    4.4 益阳小郁竹艺家具工艺和材料的创新设计
        4.4.1 小郁竹艺家具的自然特性
        4.4.2 小郁竹艺家具的加工特性
        4.4.3 小郁竹艺家具材料和工艺在设计中的创新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研究的结果与发展方向
    5.1 把握市场定位
    5.2 构建发展平台
    5.3 更新发展思路
    5.4 倡导校企合作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益阳小郁竹艺家具设计的调查问卷
致谢

(6)宁海县竹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竹产业
        1.3.2 竹产业链
        1.3.3 竹产业融合
    1.4 相关理论概述
        1.4.1 现代林业理论
        1.4.2 可持续发展理论
        1.4.3 产业结构理论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线路
2 宁海县竹产业发展现状
    2.1 宁海县基本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条件
        2.1.3 林业现状
        2.1.4 社会经济现状
    2.2 竹林资源现状
        2.2.1 竹林资源分布情况
        2.2.2 竹林资源发展情况
        2.2.3 产业发展水平概况
    2.3 竹产业管理现状
        2.3.1 竹产业管理人员现状
        2.3.2 竹产业资金投入现状
    2.4 竹林生产经营管理现状
        2.4.1 竹林经营主体现状
        2.4.2 竹林经营管理现状
        2.4.3 竹林道建设现状
        2.4.4 竹林培育现状
        2.4.5 林下经济经营现状
    2.5 竹产业链发展现状
        2.5.1 竹材加工产业现状
        2.5.2 竹笋加工产业现状
        2.5.3 竹林旅游现状
        2.5.4 竹产品品牌建设现状
3 宁海县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发展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3.1.1 政府部门对竹产业发展的引导重视不够
        3.1.2 竹林经营主体缺乏有效培育
    3.2 竹林经营培育水平不高
        3.2.1 竹林经营管理粗放
        3.2.2 竹林培育水平有待加强
        3.2.3 竹林林下经济有待创新
    3.3 竹产业链发展水平低
        3.3.1 竹加工企业规模小
        3.3.2 竹企业发展融资难
        3.3.3 竹林旅游资源有待开发
        3.3.4 品牌建设
    3.4 竹产业融合发展有待提高
4 安吉县竹产业典型分析
    4.1 安吉县竹产业发展历程
    4.2 安吉竹产业发展经验总结
        4.2.1 发挥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
        4.2.2 加强竹林资源的培育
        4.2.3 促进竹加工产业化发展
        4.2.4 推动竹业三产融合发展
    4.3 安吉竹产业发展对宁海县竹产业的启示
5 宁海县竹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5.1 增强政府政策引导,保障产业发展
        5.1.1 加强政府引导,明确发展思路
        5.1.2 加强主体培育,鼓励创新发展
    5.2 加强竹林经营管理,提升竹林资源质量
        5.2.1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提升管理水平
        5.2.2 提升笋竹培育水平
        5.2.3 积极探索复合经营模式
    5.3 加快发展竹产业链,发挥资源综合效益
        5.3.1 加强竹加工企业培育
        5.3.2 探索竹企业减税融资新途径
        5.3.3 推进发展竹文化旅游
        5.3.4 加强宣传,实施品牌战略
    5.4 加强融合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5.4.1 推进综合体建设,打造示范点
        5.4.2 结合“互联网+”,推进转型升级
        5.4.3 强化生态保护,推进持续发展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1:宁海县竹林经营现状调査问卷
附表2:宁海县竹加工企业调査表

(7)蕉岭县毛竹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沿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毛竹产业是无污染的绿色经济有利于发展蕉岭的健康长寿产业
        1.2.2 推动蕉岭山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蕉岭农民收入
        1.2.3 毛竹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有利于优化蕉岭的宜居环境
        1.2.4 竹观光旅游产业形成有利于推动蕉岭旅游产业
    1.3 主要研究内容、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准备
    2.1 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基本概念与主要模式
        2.1.1 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
        2.1.2 基本概念
        2.1.3 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的研究
    2.2 国内外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现状
    2.3 毛竹产业的国内外研究评述
    2.4 小结
3 蕉岭县毛竹产业发展现状
    3.1 蕉岭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3.1.1 蕉岭县的基本情况
        3.1.2 蕉岭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3.1.3 蕉岭县产业发展定位
    3.2 蕉岭县毛竹产业化发展面临主要机遇和存在优势
        3.2.1 蕉岭县毛竹产业化主要机遇
        3.2.2 蕉岭县毛竹产业化存在的优势
    3.3 蕉岭县对于毛竹产业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
    3.4 蕉岭县毛竹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绩效
4 蕉岭县毛竹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蕉岭县的交通状况落后
    4.2 毛竹资源开发力不够产品初级加工科技技术运用水平较低
    4.3 没有形成品牌意识市场占有率不高影响力不够
    4.4 龙头企业规模不够大带头作用不明显
    4.5 资金短缺专业人员缺乏
5 经验借鉴:安吉县竹产业发展的启示
    5.1 安吉县竹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5.2 安吉县竹业发展历程
    5.3 安吉县竹产业发展主要经验
        5.3.1 以资源孕育品牌效果促进竹产业工业规模化
        5.3.2 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效发展
        5.3.3 公共服务配套工作卓有成效
        5.3.4 休闲经济呈现多元发展
    5.4 安吉县竹产业对蕉岭县竹产业的启示
6 蕉岭县毛竹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环境
        6.1.1 完善政策支持
        6.1.2 健全服务体系
        6.1.3 统一规划和分类指导相结合
    6.2 立足资源优势夯实竹林资源基础
        6.2.1 强化基础建设力度
        6.2.2 强化资金投入
        6.2.3 重视管理,提升单产
        6.2.4 引进高科技人才,强化科技支撑
    6.3 充分利用资源进行多元化开发
    6.4 培育壮大毛竹产业发展凸显“龙头”企业优势
        6.4.1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6.4.2 积极培植龙头企业
        6.4.3 发展精深加工
        6.4.4 开展标准化生产
        6.4.5 强化品牌意识
        6.4.6 建立展销平台和营销网络
    6.5 结合国家的政策助推蕉岭县竹产业发展
7 研究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2 讨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我国竹产业生态化研究 ——以安徽省广德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第二章 竹产业的发展概况和理论基础
    2.1 竹产业的发展概况
    2.2 竹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竹产业生态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竹林培育中的生态失衡问题
    3.2 竹材加工中污染的问题
    3.3 竹林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第四章 竹产业生态化发展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相关机制不健全
    4.2 群众生态意识缺乏
    4.3 部分企业忽视生态效益
第五章 推进竹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措施
    5.1 竹林培育生态化
    5.2 竹材加工生态化
    5.3 竹林资源旅游开发生态化
结语
参考文献

(9)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研究(1877—193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历史基础与驱动因素
    第一节 历史地理概况
        一、社会历史概况
        二、地理资源概况
        三、商品经济概况
    第二节 前近代皖南手工业概况
        一、制茶业
        二、纺织业
        三、文房四宝业
        四、其他行业
    第三节 驱动因素
        一、人地矛盾与生存压力
        二、地方政府的提倡
    小结
第二章 技术转型
    第一节 技术的科学化
        一、手工业文本的增长
        二、制茶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趋势
        三、纺织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趋势
        四、文房四宝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趋势
    第二节 技术传承方式的转变
        一、传统学徒制概况
        二、实业教育
        三、职业教育
        四、私立静仁职业学校个案研究
    第三节 生产设备的革新
        一、传统生产工具的改良
        二、新式动力设备的引进
        三、向机器生产的转化
    小结
第三章 组织形式的近代化
    第一节 生产组织形式的多元化
        一、家庭手工业
        二、作坊、工场手工业
        三、合作制手工业——以祁门茶叶合作社为中心
    第二节 行业组织的演变
        一、行会
        二、同业公会
        三、工会
    小结
第四章 结构变革
    第一节 机器工业冲击下逐渐衰落的行业
        一、纺纱业
        二、染料业
        三、炼钢业
        四、制丝业
    第二节 被侵占部分市场而继续发展的行业
        一、织布业
        二、榨油业
        三、造纸业
        四、制烟业
    第三节 未受到机器工业冲击而徘徊于固有轨道的行业
        一、概况
        二、铁、铜、锡器制造业
        三、竹木加工业
        四、砖瓦业
        五、陶瓷业
    第四节 勉力维持的传统特色行业
        一、徽墨业
        二、宣纸业
        三、舒簟业
        四、罗经业
    第五节 国际市场影响下的出口型手工业——以祁红为对象的考察
    第六节 新兴手工业
        一、针织业
        二、铅石印刷业
        三、皂烛业
        四、火柴业
        五、化妆品业
    小结
第五章 近代转型的特征
    第一节 转型的迟缓——基于皖南与苏南的比较
        一、差距之比较分析
        二、原因之比较分析
    第二节 近代转型的不平衡
        一、地域的不平衡
        二、行业的不平衡
        三、生产者身份主体化与技术边缘化
        四、外贸优势与内销不足
    小结
第六章 有限突破与多重障碍
    第一节 手工业功能的拓展
        一、后向联系农业
        二、满足多元消费
    第二节 多重障碍
        一、天灾人祸
        二、多方盘剥
        三、观念制约
        四、教育不振
    小结
余论
    一、手工业近代转型的最大瓶颈
    二、近代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三、近代手工业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后记

(10)永安市竹业科技园规划与建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个案研究法
        1.3.3 实地调查研究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竹产业、竹科技园的研究现状
        1.4.2 国内竹产业、竹科技园的研究现状
        1.4.3 国内已建园区案例研究
2 永安市竹业科技园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 永安市竹业科技园建设的必要性
        2.1.1 促进笋竹产业规模化及产业化,提高林农收入的需要
        2.1.2 笋竹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2.1.3 竹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
        2.1.4 永安市在福建省率先建设现代林业需要
        2.1.5 竹产业人才培养和对企业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永安竹产业科技整体水平的需要
    2.2 永安市竹业科技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3 园区建设条件
    3.1 园区自然概况及优势条件分析
        3.1.1 明显的区位优势
        3.1.2 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3.1.3 良好的气候环境
        3.1.4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3.1.5 基础建设比较完善
    3.2 园区竹林培育现状及评价
    3.3 园区竹加工产业现状及评价
        3.3.1 产业开发已形成规模
        3.3.2 市场运销较为发达
        3.3.3 竹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聚
        3.3.4 闽台竹业产业合作日益加强
    3.4 园区保障支撑体系建设现状与评价
        3.4.1 在政策支撑方面
        3.4.2 在科技支撑方面
        3.4.3 在金融支撑方面
4 园区建设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4.1 指导思想
    4.2 发展目标
    4.4 功能定位
        4.4.1 产业导向功能
        4.4.2 品牌示范功能
        4.4.3 信息集散功能
5 园区规划布局与功能区建设
    5.1 规划布局
    5.2 功能区建设
        5.2.1 “一集群”:即以竹材精深加工、森林食品加工、循环经济示范为主的现代竹业加工产业群
        5.2.2 循环经济示范加工
        5.2.3 森林食品加工
    5.3 “三区”:即笋竹资源生态培育区、永安种质资源收集区、永安笋竹生态文化特色旅游区
        5.3.1 永安竹子种质资源收集区
        5.3.2 笋竹资源生态培育区
        5.3.3 永安笋竹生态文化特色旅游区
        5.3.4 “一支撑体系”:即包括各类研发中心、孵化器及特派员制度
6 园区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6.1 组织机构
    6.2 运行机制
        6.2.1 实行政府宏观指导,企业化运行机制
        6.2.2 激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
        6.2.3 建立连接农户合同机制
        6.2.4 建立以企业投资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6.2.5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技术培训机制
7 园区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7.1 投资估算
    7.2 资金筹措
        7.2.1 核心区资金筹措
        7.2.2 示范区资金筹措
    7.3 效益分析
        7.3.1 经济效益
        7.3.2 生态效益
        7.3.3 社会效益
8 园区建设的政策建议与保障体系
    8.1 园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8.1.1 制定企业入园的标准和行政审批程序
        8.1.2 对入园的企业在给予扶持与奖励
    8.2 园区管理保障
    8.3 园区技术保障
        8.3.1 加强农村信息化和林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
        8.3.2 加强科技宣传培训,加强技术咨询服务工作
        8.3.3 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笋竹产业,提高笋竹产业化水平
    8.4 园区资金保障
    8.5 园区服务保障
        8.5.1 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
        8.5.2 加强社会化服务,改善林业发展的软环境
        8.5.3 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浙江竹业迅猛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个体异质性视角下三明市竹农的议价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D]. 车宇星.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2]手工艺分工视角下的非遗保护方法研究 ——以竹编为例[D]. 江斓.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3]纳溪区竹产业的产业融合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D]. 谢伟. 西南大学, 2020(01)
  • [4]浙江省竹产业发展瓶颈及对策建议[J]. 张健,张宏亮,谢锦忠,翁甫金,王欣欣,胡可易,张爱良,董敦义. 竹子学报, 2019(02)
  • [5]益阳小郁竹艺家具创新设计研究[D]. 许汪.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6]宁海县竹产业发展研究[D]. 赖伟景.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1)
  • [7]蕉岭县毛竹产业化发展研究[D]. 张秋依.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8]我国竹产业生态化研究 ——以安徽省广德县为例[D]. 张新. 南京林业大学, 2018(05)
  • [9]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研究(1877—1937)[D]. 陈艳君. 苏州大学, 2018(01)
  • [10]永安市竹业科技园规划与建设的研究[D]. 谢佳.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8)

标签:;  ;  ;  ;  

浙江竹产业发展迅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