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气浮/生物接触氧化联合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

混凝-气浮/生物接触氧化联合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

一、混凝气浮/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治理豆制品废水(论文文献综述)

刘春晓,朱守超,陈华,江成,杨成方[1](2022)在《气浮-ABR-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文中研究指明以200 t/d的豆制品废水处理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气浮-ABR-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8 409~14 501 mg/L、BOD5为3 246~6 894 mg/L、NH4+-N为41~111 mg/L、TN为187~365 mg/L、TP为21~39 mg/L时,组合工艺出水水质达到了当地污水处理厂纳管标准。该组合工艺对COD、BOD、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8.31%、98.30%、91.23%和95.36%。该组合工艺具有工程费用低、运行费用少、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

王延林[2](2021)在《厌氧/好氧生物流化床联合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示范工程运行特性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工业废水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工业废水包含高浓度废水和难降解废水两类,前者COD高,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良好,p H低;后者可生化性差,水中污染物极难被微生物降解。传统的处理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上述废水的处理,但都或多或少存在如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差、投资成本高、产生污泥多、产生二次污染等缺点,故亟需开发新型水处理技术。本文分别以豆制品废水和聚丙烯酸酯废水为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对象,采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以SSSAB(螺旋对称流厌氧反应器)和AFB(气升式外循环涡旋强化生物脱氮流化床反应器)为主体的厌氧/好氧生物流化床联合处理技术,进行生产性工程示范试验研究,从反应器启动、运行特性、有机组份降解途径和厌氧颗粒污泥菌群结构变化等方面研究示范工程的运行性能,以期为进一步工程示范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厌氧/好氧生物流化床联合处理聚丙烯酸酯废水(1)SSSAB的启动与运行特性:历时30 d启动成功,进水中聚丙烯酸酯废水比例为37.5%;稳定运行期间进水平均COD浓度为1559 mg/L,COD平均去除率为36.4%,最高可达40.2%;出水p H稳定在7.49左右,低于进水;能够经受容积负荷为1.11~2.18kg COD/(m3·d)的冲击。(2)SSSAB进出水有机组份变化:进水中含有42种有机物,出水中有机物种类少于进水,出现醇类,氨基酸类、烯类、芳香脂类和醚类物质;出水中小分子有机物相对含量上升。(3)AFB的启动与运行特性:历时12 d启动完成;稳定运行期间进水平均COD浓度为979 mg/L,出水平均COD浓度135 mg/L,COD平均去除率86.0%;出水平均氨氮浓度为0.7 mg/L,氨氮去除率接近100%;出水p H较进水有所上升,保持在7.8左右。(4)厌氧/好氧生物流化床联合处理效果:厌氧段HRT=2 d,平均OLR为0.83 kg COD/(m3·d),好氧段HRT=3 d,平均OLR为0.31kg COD/(m3·d);系统平均COD去除率为91.0%,厌氧段贡献率为41%,好氧段贡献率为59%。2、厌氧/好氧生物流化床联合处理豆制品废水(1)SSSAB启动与运行特性:历时60 d启动成功;稳定运行时反应器平均OLR为13.33 kg COD/(m3·d),进水为3158~5409 mg/L,出水降低至450~1043 mg/L,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4.7%。(2)AFB的启动与运行特性:历时10 d启动完成,进水平均COD浓度670 mg/L,COD平均去除率为83.0%;进水平均氨氮浓度179 mg/L,平均去除率为96%。(3)厌氧/好氧生物流化床联合处理效果:厌氧段HRT=7.2 h,平均OLR为13.33 kg COD/(m3·d),好氧段HRT=12 h,平均OLR为0.31 kg COD/(m3·d);COD平均去除率为97.0%,厌氧段贡献率为84%,好氧段贡献率为16%;最终出水平均氨氮浓度为3.1 mg/L,平均去除率为96.0%;厌氧进水平均p H为5.08,厌氧出水平均p H为7.1,经过好氧处理,平均p H降低至6.71,运行稳定;与其他处理工艺相比,该处理系统厌氧段的容积负荷具有明显优势。(4)长期运行特征:7个月内该系统出水COD稳定在47~329mg/L之间,其COD去除率一直在90.0%以上,系统运行稳定,效果良好。3、厌氧颗粒污泥群落结构演变研究(1)细菌群落结构演变:与接种厌氧颗粒污泥相比,处理聚丙烯酸酯废水的污泥中细菌种类减少,群落结构简化,各细菌种群相对丰度变化较小,有增有减;处理豆制品废水的污泥中细菌种类增多,群落结构复杂程度增加,除了Bacteroidetes_vadin HA17,其他属的细菌相对丰度都呈上升趋势。(2)古菌群落结构演变:与接种厌氧颗粒污泥相比,处理两种废水后的污泥都呈现出古菌种类减少,种间数量差距增大的趋势;优势种群变化一致,其中,门分类层面上Euryarchaeota是优势种群,属分类层面上,优势种群由Methanobacterium变成Methanosaeta。

孙自谦[3](2019)在《玉米深加工废水处理工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玉米深加工产品遍布食品、制药、化工等各个领域,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中地位十分重要。同时该行业也是一个用水大户,往往伴随有大量的生产废水产生。作者所在团队以安徽某玉米深加工企业生产基地为研究对象,寻求一种高效经济的处理工艺集中处理该基地各、类生产废水。本文通过实验室小试来确定工艺的可行性和最佳运行参数,为项目实际运行提供参考。并对该工艺在实际项目中的调试及运行进行跟踪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在实验室使用UASB对玉米深加工废水进行厌氧小试,在经过启动及负荷提升后,UASB进入稳定运行阶段时,进水pH为5-6.2,水力停留时间为18h,进水的容积负荷为9-l0kgCOD/(m3·d),COD去除率维持在80%以上,出水COD浓度在1200mg/L以下。实验结果表明厌氧处理对于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实验室使用气升环流反应器(ALR)小试装置处理UASB出水,试验结果表明,控制曝气时溶解氧为2-4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d,此时反应器的进水COD浓度为800-1200mg/L,NH3-N浓度为300-340mg/L。试验的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NH3-N去除率可达90%以上。出水的COD浓度在200mg/L以下,NH3-N浓度在20mg/L以下。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使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铁(PAFC)三种化学药剂对气升环流反应器试验出水进行混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加药量下,三种混凝剂的除磷效果为PFS>PAFC>PAC。对PFS进行不同pH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FS在pH为6时,除磷效果最佳,达到92.2%。当pH在5.5-8.5之间,PFS对总磷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对PFS进行搅拌时间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搅拌时间大于6min后,去除率均在85%以上。当搅拌时间超过6min时,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双层气箱UASB(DUASB)+气升环流反应器(HTO)+混凝沉淀的工艺处理玉米深加工废水,最终运行结果表明,最终出水的COD<200mg/L、NH3-N<20mg/L、TN<50mg/L、TP<3mg/L、pH在7~8,各项指标均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管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的排放标准。该项目吨水处理费用为1.91元,该项目具备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刘天禄[4](2019)在《生物强化载体流化床生物膜处理炼化废水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对象为某大型综合性炼化企业废水处理场的废水,该废水污染物来源多、成分复杂,CODcr、氨氮、油类等浓度变化幅度大,经“隔油-气浮-生化”工艺处理后,排水各项指标已不能满足国家废水排放标准的要求。针对载体流化床生物膜工艺(Carrier fluidized biofilm Reactor,CFBR)进行了工业化规模的现场实验,研究了好氧过程短程硝化反硝化作用(Shortcut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SCND)和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SND)强化脱氮机理,对废水中特征污染物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4-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Dimethyl Ester,DMT)的生物降解进行了研究,筛选出5株DMT生物降解菌种,构建了优势菌群。设计了固定床膜生物反应器(Fixed-bed Membrane Bioreactor,FBMBR),分析了膜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机理,对废水处理场排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探索部分回用处理场出水的可能性。研究结论如下:(1)CFBR工艺废水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活性污泥法工艺(Actived Sluge technology,AS),生物脱氮效果良好,适用于废水处理场的改造,具有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废水处理场出水能够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GB8978-1996),石油类小于5mg/L、CODcr小于60mg/L、氨氮小于15mg/L。(2)CFBR工艺可以强化SCND作用,同步实现SND作用。系统SCND的NO2--N积累率可以达到80%以上,SND的NOx--N饱和常数为5.33,SND反硝化作用效果明显提高,TN去除率能够达到80%以上。CFBR工艺最佳运行参数为DO为2.0~3.0mg/L,pH为7.5~8.0,温度为30~35℃,HRT为10~12h,吨废水耗碱量为20g/m3。(3)采用DMT逐量分批驯化方法,筛选分离得到5株DMT高效降解菌。经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分别为多杀巴斯德氏菌,蜡状芽孢杆菌,为嗜中温甲基杆菌,食酸菌属和少动鞘氨醇单胞菌。菌株DMT降解条件优化实验表明,DMT降解细菌适宜条件为:温度在28℃~36℃之间,pH值为7.5~8.0,菌种投加比例为5%。(4)在HRT为1.25h、气水比为0.5:1、选择填料A的条件下,FBMBR工艺装置出水CODcr小于35mg/L、BOD5小于5mg/L、氨氮小于3mg/L、悬浮物小于5mg/L、浊度小于5 NTU,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工业循环水补水指标要求。(5)FBMBR装置膜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混合液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混合液的比阻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影响可以忽略。装置的结构设计能有效缓解SMP对膜的污染,降低超滤膜的跨膜压差,延长超滤膜的清洗周期与使用寿命。

朱玉芳[5](2018)在《多级接触氧化工艺除碳脱氮机制及其在涂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涂装废水已成为工业污染治理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涂装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工业废水,具有排放量变化大、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组成成分复杂、可生化性低等特点。为了满足越来严格的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需要对汽车涂装废水处理工艺进行重点研究和优化,最大限度地进行节能减排,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汽车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水环境保护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先提出采用多级生物接触氧化系统对模拟的工业废水进行小试试验,考察了多级接触氧化系统在启动和运行过程中除碳脱氮的规律并对其进行了机制分析。然后采用多级接触氧化系统对实际的汽车涂装废水进行二级生化处理小试试验,在多级接触氧化反应器负荷启动运行过程中,考察并分析了生化系统对COD、TN和NH4+-N的去除效果,并对多级接触氧化系统在处理涂装废水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抗冲击特性和除碳脱氮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在进水流量从80 L/d逐步增加到240 L/d过程中,生化池内每段生化槽之间已形成非常明显的有机物浓度差,随着废水的流动方向,有机物浓度在生化池内逐级降低,进水COD的平均值为1214mg/L,经过生化处理后的最终出水有机物浓度可始终稳定地达到内部控制排放标准,即COD<500mg/L。多级接触氧化系统前段对COD的平均去除率约占55%,贡献力最大,且前段对COD去除率受进水流量变化影响波动最大,后段波动最小基本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24h、16h、12h、8h的条件下,生化系统对COD总去除率的平均值分别为81%、86%、84%和83%;TN去除率的平均值分别是77%、76%、76%和65%;NH4+-N去除率的平均值分别是97%、96%、94%和 86%。进入多级接触氧化系统的涂装废水可生化性较低,其B/C仅约为0.15,较难被生物降解。经过生化系统处理后,废水的BOD以及B/C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多级接触氧化工艺在改善废水可生化性的同时又可实现稳定高效的有机物去除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多级接触氧化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剩余污泥产量,平均污泥产率约为0.03 gTSS/gCOD去除,仅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1/10左右,是传统生物膜法的1/5左右。生化系统对废水中的悬浮固体可实现较高的去除率,当水力停留时间为8 h时,生化系统对SS的平均去除率为82.8%。根据污泥减量化的原理,本研究从四个方面对于多级接触氧化系统可实现污泥减量化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处理实际的汽车涂装废水小试试验中,探究了三个重要的工艺运行参数(溶解氧浓度、温度、有机负荷)对多级接触氧化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运行条件。当水力停留时间为8h,水温为25~30℃,pH为6.5~7.5,生化系统前段DO浓度保持在0.5~1 mg/L,中段和后段DO浓度保持在2~3 mg/L,进水有机物浓度COD保持在5000 mg/L以下时,生化系统对COD的总去除率可保持在90%左右,NH4+-N总去除率可保持在86.4%~92.5%之间,TN的总去除率可保持70.1%~85.6%。建立了多级接触氧化系统对有机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描述了出水有机物浓度和进水流量、进水有机物浓度、填料体积、填料比表面积以及动力学参数等之间的关系,可应用于多级接触氧化系统的设计和计算,为多级接触氧化工艺的工程推广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在小试规模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放大到工程应用研究上,通过工程实例进一步研究本工艺系统的经济可行性,并对多级接触氧化系统在实现工程应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工艺流程、设备安装、工艺调试、工艺运行效果、改进措施、项目效益及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地探讨和分析,为本工艺技术进行工程示范以及相应的升级改造研发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分析种群丰度及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差异性及相似性、群落结构多样性组成等,揭示多级接触氧化系统在不同运行阶段和其不同位置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和动态演替规律。从微生物学角度探讨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生化系统污染物去除效能、可生化性改善、污泥减量化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机制。

张稳[6](2016)在《豆制品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与调试》文中指出本论文主要对豆制品废水的处理进行了工程设计和运行调试,第已部分是工程设计,第二部分是运行调试。对马鞍山市百素园食品有限公司新增豆制品生产线废水处理进行了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80m3/d,进水水质为:CODcr =9000mg/L, BOD5=3000mg/L, SS=300mg/L, NH3-N=75mg/L, TP=4mg/L,该废水BOD/COD>0.3,可生化性良好,废水处理采用厌氧+好氧联合工艺。厌氧部分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好氧部分采用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CASS工艺。豆制品与该公司现有的小菜废水混合处理,设计出水水质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该工艺操作简单,投资较省。对马鞍山市采石矶食品有限公司豆制品废水处理站进行了调试运行,该废水处理站同样采用厌氧+好氧相结合处理工艺,厌氧部分应用UASB反应器,好氧部分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用马鞍山市蒙牛乳业公司废水处理站的厌氧活性污泥和好氧污泥,对其进行接种和驯化,分别进行了厌氧和好氧的生物培养。进行了UASB和SBR反应池单元调试,并进行全系统联合运行。调试工作历经三个月,成功运行后,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徐正启[7](2016)在《喷水织造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喷水织机作为当前中国纺织业中应用最广泛的织造设备之一,其优点是产量高、质量好、织造费用低,但是要消耗大量的新鲜水源,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喷水织机35.5万台,年用水量达到4.5亿吨。因为织造过程中会使用润滑脂和浆料,所以导致出水的COD、SS较高,如果不能有效的对喷水织造废水进行处理,循环利用,则会导致巨大的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和各地水质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纺织行业废水的有效治理和回用事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喷水织造废水的处理和中水回用势在必行。论文详细剖析了岜山织造公司现有规模为3000m3/d的喷水织造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并对该工程案例展开了经济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工程案例的关键技术瓶颈,并针对关键技术进行了物化法和生化法的试验研究。(1)工程案例:采用了絮凝气浮+深层过滤+钠离子交换+电渗析为主体的工艺流程。主要的出水指标COD、NH4+-N、SS、油类的去除是在絮凝气浮工段,去除率分别为70.9%、87.3%、86.7%、90.6%。硬度的降低主要是在钠离子交换机工段,钠离子交换机工段的进水硬度为51.2mg/L,出水硬度为5.3mg/L,该工段对硬度的去除率达到89.6%。电渗析工段进水电导率为820μs/cm,出水电导率为206μs/cm,该工段对电导率的去除率达到了74.8%。回用水硬度小于60mg/L、电导率小于500μs/cm、COD≤30mg/L,可以满足喷水织造用水要求。(2)工程案例经济性分析表明:该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日回用水量为1820m3左右,每年可以节约水费269.04万元,财务净现值为342.3万元,财务内部回收率为23.14%,静态回收期为6.23年。由此可见,该中水回用工程不仅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3)聚丙烯酸酯浆料废水的物化法和生化法的对比研究:聚丙烯酸酯浆料的有效治理已成为岜山织造公司现有的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本论文探索了喷水织造的准备过程中产生的上浆废水的处理方法,考察了絮凝法、次氯酸钠法、厌氧生物法对浆料废水的处理效果,相应的COD去除率分别为11.7%、10.4%、30%,显然厌氧生物法效果更好。(4)高效厌氧反应器处理聚丙烯酸酯浆料废水的运行研究:SSSAB反应器在HRT为3d、温度为25℃,进水p H为7.58.2的条件下,两个月后启动完成,螺旋对称流厌氧反应器对稀释后浆料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58%,从而验证了厌氧生物法处理浆料废水的可行性。

晁雷,王健,尤涛,李晓东,张巍,李亚峰[8](2016)在《辽河上游地区农副产品加工废水污染现状及对策》文中指出为了对减少污染物向辽河的排放,通过对辽河上游铁岭地区工业企业排水水质的调查,农副产品加工废水COD排放量为3 304.99t,占所有工业废水中COD总含量的79.63%,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排入到清河中的COD为980.66t,远高于其它工业的160.67t,说明农副产品废水对当地水质造成很大污染。并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国内外处理实例简述了农副产品加工废水的处理工艺。对比国内外的处理对策,认为将氮磷重新归入土壤系统的资源回收再利用是我国农副产品废水处理科研方面今后重点研究方向。

池勇志,丁然,张昱,杨敏[9](2015)在《污泥颗粒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以厌氧颗粒污泥为代表的污泥颗粒化技术具有容积负荷高、节省沉淀分离空间、节能减排、单位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在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好氧和缺氧颗粒污泥技术也受到关注,在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同时还可实现对氮磷的同步去除,其中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已在国外实现了工业应用。文章从厌氧、好氧和缺氧颗粒污泥的起源和发展、运行条件对颗粒形成的影响、废水处理反应器和工程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和总结,分析了目前颗粒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污泥颗粒化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于磊娟,吕映辉,杨小姣[10](2012)在《大豆蛋白废水处理现状浅析》文中研究表明现用的处理大豆蛋白废水的方法不尽相同,少量企业将其稀释后直接排放,部分企业采用活化煤歼石等为吸附材料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还有企业采用物化法处理等。但是,该废水目前的主要处理方法是直接将其进行多级生物处理,利用厌氧和好氧法降低废水中的COD及BOD值,运用此技术处理的废水虽然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此法考虑的仅仅是处理,而废水中可回收并极具经济价值的大量低聚糖、可溶性蛋白却被浪费。现将当前处理大豆蛋白废水的技术进行浅析,以期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二、混凝气浮/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治理豆制品废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混凝气浮/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治理豆制品废水(论文提纲范文)

(1)气浮-ABR-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工艺流程和特点
    1.2 研究方法
    1.3 进出水水质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COD、BOD5的去除效果
    2.2 氮素污染物去除效果
    2.3 总磷污染物去除效果
    2.4 SS去除效果
    2.5 讨论
3 结论

(2)厌氧/好氧生物流化床联合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示范工程运行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
        1.2.1 豆制品废水特点
        1.2.3 豆制品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1.3 难降解废水处理
        1.3.1 喷水织造废水概述
        1.3.2 浆料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1.4 高效厌氧反应器研究进展
        1.4.1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机理
        1.4.2 高效厌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发展历程
        1.4.3 螺旋对称流厌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1.5 好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1.5.1 好氧生物处理
        1.5.2 好氧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5.3 气升式外循环涡旋强化生物脱氮流化床反应器
    1.6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1.7 课题来源——产学研项目
    1.8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1.8.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8.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厌氧/好氧生物流化床联合处理聚丙烯酸酯废水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及装置
        2.2.1 试验废水
        2.2.2 试验接种污泥
        2.2.3 工艺流程及方法
        2.2.4 检测项目与方法
    2.3 SSSAB的启动与运行特性
        2.3.1 SSSAB的启动
        2.3.2 SSSAB的运行特性
        2.3.3 有机物厌氧降解机理分析
    2.4 AFB的启动与运行特性
        2.4.1 AFB的启动
        2.4.2 AFB的运行特性
    2.5 厌氧/好氧生物流化床联合处理聚丙烯酸酯废水运行性能
    2.6 小结
第三章 厌氧/好氧生物流化床联合处理豆制品废水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及装置
    3.3 SSSAB的启动与运行特性
        3.3.1 SSSAB的启动
        3.3.2 SSSAB的运行特性
    3.4 AFB的启动与运行特性
        3.4.1 AFB的启动
        3.4.2 AFB的运行特性
    3.5 厌氧/好氧生物流化床联合处理豆制品废水的运行特性
        3.5.1 处理效果分析
        3.5.2 长期运行稳定性
    3.6 同类型处理工艺对比分析
    3.7 小结
第四章 厌氧颗粒污泥群落结构演变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方法
    4.3 厌氧颗粒污泥中细菌菌群结构演变分析
        4.3.1 细菌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度分析
        4.3.2 门分类层面上细菌微生物群落分析
        4.3.3 属分类水平上细菌微生物群落分析
    4.4 厌氧颗粒污泥中古菌菌群结构演变分析
        4.4.1 古菌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度分析
        4.4.2 门分类层面上古菌微生物群落分析
        4.4.3 属分类水平上古菌微生物群落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总结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学术成果
致谢

(3)玉米深加工废水处理工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玉米深加工行业概述
    1.2 课题背景
        1.2.1 依托企业背景
        1.2.2 依托企业的生产产品及工艺
        1.2.3 该生产基地生产废水来源及特点
    1.3 玉米深加工废水的主要处理工艺
        1.3.1 物理化学法
        1.3.2 生物处理法
    1.4 UASB厌氧反应器技术简介
        1.4.1 厌氧反应机理
        1.4.2 厌氧反应的影响因素
        1.4.3 UASB技术简介
    1.5 气升环流式反应器技术简介
        1.5.1 气升环流反应器的原理
        1.5.2 气升环流反应器的应用研究
    1.6 除磷工艺简介
        1.6.1 生物除磷
        1.6.2 化学混凝除磷
    1.7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7.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论文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试验的材料、装置及分析方法
    2.1 废水来源
    2.2 UASB试验装置及材料
        2.2.1 UASB实验装置
        2.2.2 试验接种污泥
    2.3 气升环流反应器试验装置及材料
        2.3.1 试验装置
        2.3.2 试验接种污泥
        2.3.3 试验废水
    2.4 化学除磷试验装置及材料
        2.4.1 试验仪器
        2.4.2 试验混凝药剂
        2.4.3 试验废水
    2.5 水质分析方法及药品
        2.5.1 水质的分析方法
        2.5.2 水质分析主要药品及仪器
第三章 UASB反应器厌氧小试试验研究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3.2.1 污泥驯化期
        3.2.2 负荷提升期
        3.2.3 稳定运行期
        3.2.4 中温厌氧试验中的pH问题
        3.2.5 UASB试验中氨氮的变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气升环流反应器好氧小试试验研究
    4.1 试验目的
    4.2 试验进水水质
    4.3 试验结果与讨论
        4.3.1 污泥适应期
        4.3.2 负荷提升阶段
        4.3.3 稳定运行阶段
        4.3.4 除磷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凝除磷试验
    5.1 试验目的
    5.2 试验准备和内容
        5.2.1 试验废水及药剂
        5.2.2 试验内容
    5.3 试验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混凝剂除磷效果的分析
        5.3.2 PFS混凝的影响因素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设计应用
    6.1 工程背景简介
    6.2 工艺选取
        6.2.1 工艺基本要求
        6.2.2 厌氧工艺的选择
        6.2.3 好氧工艺的选择
        6.2.4 除磷工艺的选择
    6.3 工艺流程
    6.4 主体构筑物设计
        6.4.1 调节罐
        6.4.2 高效DUASB反应器
        6.4.3 HTO好氧反应器
        6.4.4 二沉池
        6.4.5 三沉池
        6.4.6 污泥压滤系统
    6.5 污水处理系统的指标检测及检测点
        6.5.1 废水指标的检测方法
        6.5.2 废水处理系统的监测点分布
    6.6 系统的调试与运行
        6.6.1 厌氧系统的调试
        6.6.2 HTO的启动及数据分析
        6.6.3 混凝除磷系统的运行调试
        6.6.4 运行效果分析
        6.6.5 经济效益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图表附录
致谢
附录

(4)生物强化载体流化床生物膜处理炼化废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水资源和循环利用现状
    1.2 炼化污水污染和治理技术
        1.2.1 炼化废水来源及特点
        1.2.2 炼化废水预处理方法
        1.2.3 生物法原理
        1.2.4 常规生物法工艺
        1.2.5 载体流化床生物膜法
        1.2.6 膜生物反应器
        1.2.7 废水回用技术及工程
    1.3 废水处理场水质及原工艺处理效果
    1.4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意义
        1.4.3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废水特征污染物分析
        2.1.2 实验药品
        2.1.3 分析仪器
        2.1.4 接种污泥
    2.2 实验方法
        2.2.1 污染物及分析方法
        2.2.2 微生物代谢产物分析
        2.2.3 活性污泥指标
        2.2.4 活性污泥镜检指标
    2.3 计算方法
        2.3.1 SND率公式
        2.3.2 NO_2~--N积累率公式
        2.3.3 SND动力学模型
        2.3.4 膜过滤阻力
第3章 CFBR工艺处理炼化废水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用水及水量测量
    3.3 生物膜载体选择及特点
    3.4 实验工艺
        3.4.1 工艺流程及设备选型
        3.4.2 CFBR工艺特点
        3.4.3 工艺影响因素及要求
    3.5 结果与讨论
        3.5.1 生物膜培养
        3.5.2 短程硝化反硝化实验
        3.5.3 同步硝化反硝化实验
        3.5.4 稳定运行实验
        3.5.5 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3.5.6 工艺技术经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物难降解污染物及菌群优选
    4.1 引言
    4.2 生物难降解污染物研究
        4.2.1 炼化废水中生物难降解污染物
        4.2.2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生物降解
    4.3 菌种筛选与混合菌群
        4.3.1 菌种筛选
        4.3.2 混合菌群构建
        4.3.3 混合菌群接种量的配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固定床膜生物反应器水回用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废水及回用标准
        5.2.1 实验废水
        5.2.2 废水回用方向
        5.2.3 废水回用标准
    5.3 研究内容
    5.4 固定床膜生物反应器
    5.5 生物膜填料
    5.6 生物膜的培养
    5.7 运行参数研究
        5.7.1 运行参数优化
        5.7.2 稳定运行实验
        5.7.3 FBMBR各段的作用
        5.7.4 高浓度废水影响
    5.8 膜污染研究
        5.8.1 TMP变化和膜过滤阻力
        5.8.2 膜污染的成因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多级接触氧化工艺除碳脱氮机制及其在涂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检索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汽车涂装废水的来源及特征
        1.2.1 涂装废水来源
        1.2.2 涂装废水特征
    1.3 汽车涂装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1.3.1 汽车涂装废水物化法处理
        1.3.2 汽车涂装废水物化-生化法处理
    1.4 生物接触氧化法现状及进展
        1.4.1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发展
        1.4.2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工作原理
        1.4.3 生物接触氧化法特点
        1.4.4 生物接触氧化法发展方向
    1.5 多级接触氧化法研究现状及进展
        1.5.1 多级接触氧化法工作原理及特点
        1.5.2 多级接触氧化法的应用
    1.6 高通量技术应用情况
    1.7 课题的提出
    1.8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装置系统
    2.2 实验材料
        2.2.1 接种污泥
        2.2.2 实验用水
    2.3 分析项目及方法
        2.3.1 常规水质指标分析及方法
        2.3.2 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
第3章 多级接触氧化系统除碳脱氮机制及实验研究
    3.1 模拟工业废水处理过程除碳脱氮机制研究
        3.1.1 实验启动及驯化过程
        3.1.2 启动过程生化系统除碳脱氮规律分析
        3.1.3 运行过程生化系统除碳脱氮规律分析
    3.2 汽车涂装废水处理实验分析及机制研究
        3.2.1 实验启动及驯化过程
        3.2.2 多级接触氧化系统的除碳脱氮效果及稳定性分析
        3.2.3 可生化性改善分析及机制研究
        3.2.4 污泥减量化分析及机制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级接触氧化系统工艺优化及动力学模型
    4.1 溶解氧浓度对多级接触氧化系统的影响研究
        4.1.1 有机物去除效能
        4.1.2 生物脱氮效能
        4.1.3 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溶解氧浓度
    4.2 温度对多级接触氧化系统的影响研究
    4.3 进水有机负荷对多级接触氧化系统的影响研究
    4.4 多级接触氧化系统有机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
        4.4.1 多级接触氧化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4.2 多级接触氧化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求解及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级接触氧化系统工程应用研究
    5.1 工程背景
        5.1.1 企业概况
        5.1.2 企业涂装废水特征
        5.1.3 涂装废水处理的物化工艺
        5.1.4 工艺处理存在的问题
    5.2 涂装废水处理工艺的工程改造
        5.2.1 工艺流程的确定
        5.2.2 工艺设备的安装
        5.2.3 工艺流程处理单元
        5.2.4 主要辅助设备及仪表
        5.2.5 电控系统
    5.3 工艺调试过程研究
        5.3.1 接种挂膜
        5.3.2 负荷启动
        5.3.3 运行效果分析
        5.3.4 改进措施分析
    5.4 项目效益及评价
        5.4.1 日运行成本
        5.4.2 工程效益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多级接触氧化系统处理涂装废水的微生物特性研究
    6.1 高通量测序分析
    6.2 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分析
        6.2.1 不同时期和不同位置的物种丰富度比较分析
        6.2.2 不同时期和不同位置的的物种多样性比较分析
        6.2.3 不同时期和不同位置的微生物测序结果评价
    6.3 微生物群落相似性分析
        6.3.1 Venn图分析
        6.3.2 PCA分析
        6.3.3 Heatmap图分析
    6.4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分析
        6.4.1 调试阶段与对照组的比较分析
        6.4.2 稳定运行阶段与对照组的比较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简历

(6)豆制品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与调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项目背景
    1.2 国内外豆制品工业现状及对豆制品废水处理的研究
        1.2.1 国内外豆制品工业现状
        1.2.2 国内外豆制品废水处理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设计概况
    2.1 生产工艺
        2.1.1 小菜生产工艺
        2.1.2 豆制品生产工艺
    2.2 工程概况
        2.2.1 工程名称
        2.2.2 工程规模
        2.2.3 工程建设内容
        2.2.4 废水处理站地址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4 设计概况
    2.5 进水水质
    2.6 出水水质
    2.7 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2.8 工艺流程
        2.8.1 工艺流程确定
        2.8.2 豆制品废水处理工艺
        2.8.3 工艺流程选择
        2.8.4 工艺流程图及简述
第三章 废水处理系统设计计算
    3.1 废水处理效率
    3.2 调节池
        3.2.1 调节池的作用
        3.2.2 调节池的设计参数
        3.2.3 调节池的设计计算
    3.3 水解酸化池
        3.3.1 水解酸化池的作用
        3.3.2 水解酸化池的设计参数
        3.3.3 水解酸化池的进出水水质
        3.3.4 水解酸化池设计计算
    3.4 厌氧反应池(UASB反应器)
        3.4.1 UASB反应器的作用
        3.4.2 UASB反应器的设计参数
        3.4.3 UASB反应器的进出水水质
        3.4.4 UASB反应器的设计计算
        3.4.5 UASB反应器布水系统设计
        3.4.6 UASB反应器三相分离器设计
        3.4.7 气液分离器设计计算
        3.4.8 出水系统设计
    3.5 CASS反应池
        3.5.1 CASS反应池的设置及作用
        3.5.2 CASS反应池的设计参数
        3.5.3 CASS反应池进出水水质
        3.5.4 CASS反应池的设计计算
        3.5.5 CASS池污泥量计算
        3.5.6 CASS池曝气量设计
        3.5.7 CASS池布气系统设计
        3.5.8 鼓风机供气压力计算
        3.5.9 CASS反应池连通孔及排出口高度设置
        3.5.10 设备选型
    3.6 二沉池
        3.6.1 二沉池的设置及作用
        3.6.2 设计参数
        3.6.3 二沉池进出水水质
        3.6.4 二沉池设计计算
第四章 污泥处理系统设计计算
    4.1 污泥处理设计说明
        4.1.1 污泥水分去除意义
        4.1.2 水分去除目的
        4.1.3 污泥水分去除的方法
        4.1.4 污泥处理的原则要求
        4.1.5 污泥处理方法的选择
    4.2 污泥浓缩池
        4.2.1 设计参数
        4.2.2 污泥浓缩池尺寸计算
        4.2.3 污泥浓缩池出泥、出水计算
    4.3 污泥泵及脱水机房
        4.3.1 污泥泵
        4.3.2 污泥脱水间
第五章 总平面及高程布置
    5.1 平面布置
        5.1.1 布置原则
        5.1.2 平面布置特点
        5.1.3 管线设计
    5.2 高程布置
        5.2.1 高程布置的任务
        5.2.2 高程布置的原则
        5.2.3 高程水力计算
        5.2.4 污泥管道水力计算
        5.2.5 废水处理站高程布置
    5.3 废水提升泵
    5.4 泵的选型
    5.5 设计汇总
第六章 经济分析
    6.1 劳动定员
        6.1.1 定员原则
        6.1.2 废水处理站定员
    6.2 工程概况
    6.3 工程概算
        6.3.1 编制依据
        6.3.2 基本建设投资估算
        6.3.3 生产成本分析计算
第二部分 豆制品废水处理工程调试
    1 概述
    2 废水组分及废水水质
        2.1 废水组分
        2.2 废水水质
    3 工程设计
        3.1 工艺流程
        3.2 处理构筑物及工艺参数
    4 运行调试
        4.1 系统调试
        4.2 生物培养
    5 各构筑物运行效果
        5.1 水解酸化池
        5.2 UASB反应器
        5.3 SBR反应池
        5.4 絮凝沉淀池
    6 结论
第三部分 结论和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喷水织造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淡水之源短缺现状
        1.1.2 淡水资源污染现状
        1.1.3 纺织废水
    1.2 喷水织造废水
        1.2.1 喷水织机
        1.2.2 喷水织造废水特性
        1.2.3 喷水织机浆料
    1.3 中水回用现状
        1.3.1 国外中水回用现状
        1.3.2 国内中水回用现状
    1.4 浆料废水处理工艺概况
        1.4.1 Fenton氧化法
        1.4.2 超滤回收法
        1.4.3 絮凝法
    1.5 厌氧生物法
        1.5.1 厌氧生物法原理
        1.5.2 高效厌氧反应器
        1.5.3 厌氧生物处理浆料废水的相关研究
        1.5.4 厌氧反应器的启动条件控制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6.2 研究方法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喷水织造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案例
    2.1 基本信息
        2.1.1 厂区地理位置
        2.1.2 河流水文状况
        2.1.3 公司概况
    2.2 喷水织造废水处理及回用的必要性
    2.3 工程概况
        2.3.1 水质水量
        2.3.2 工艺流程及主体设备
        2.3.3 主要工艺单元效能分析
    2.4 经济可行性分析
        2.4.1 工程投资
        2.4.2 运行成本分析
        2.4.3 盈利能力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丙烯酸酯浆料废水处理方法的试验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水样
        3.1.2 测试项目和方法
        3.1.3 药剂和仪器
        3.1.4 试验条件
        3.1.5 试验过程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絮凝法
        3.2.2 次氯酸钠法
        3.2.3 厌氧生物法
    3.3 小结
第四章 高效厌氧反应器处理浆料废水的运行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水样和接种污泥
        4.1.2 测试项目和方法
        4.1.3 测试仪器
        4.1.4 试验装置
    4.2 启动过程
    4.3 启动过程分析
        4.3.1 COD去除效果分析
        4.3.2 pH值的变化
        4.3.3 碱度的变化
    4.4 稳定运行阶段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8)辽河上游地区农副产品加工废水污染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辽河上游地区农副产品加工废水污染现状
    1.1 铁岭农副产品加工业废水现状
    1.2 辽河上游地区农副产品加工行业污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2 农副产品加工废水处理工艺
    2.1 屠宰与肉类加工废水处理工艺
    2.2 酿造废水处理工艺
    2.3 乳制品加工废水处理工艺
    2.4 淀粉废水处理工艺
3 结论与展望

(10)大豆蛋白废水处理现状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豆制品废水来源
2 大豆蛋白的废水特点
3 大豆蛋白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3.1 大豆蛋白废水处理技术
        (1) 物理法
        (2) 物理化学法
        (3) 生物化学法
        ①厌氧处理
        ②好氧处理
        ③厌氧-好氧结合
    3.2 资源化与利用
4 SCP生产现状
5 结论

四、混凝气浮/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治理豆制品废水(论文参考文献)

  • [1]气浮-ABR-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J]. 刘春晓,朱守超,陈华,江成,杨成方. 水处理技术, 2022
  • [2]厌氧/好氧生物流化床联合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示范工程运行特性研究[D]. 王延林. 东华大学, 2021(01)
  • [3]玉米深加工废水处理工艺与应用研究[D]. 孙自谦.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 [4]生物强化载体流化床生物膜处理炼化废水研究[D]. 刘天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5]多级接触氧化工艺除碳脱氮机制及其在涂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朱玉芳. 东北大学, 2018
  • [6]豆制品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与调试[D]. 张稳. 安徽工业大学, 2016(03)
  • [7]喷水织造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与关键技术研究[D]. 徐正启. 东华大学, 2016(02)
  • [8]辽河上游地区农副产品加工废水污染现状及对策[J]. 晁雷,王健,尤涛,李晓东,张巍,李亚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4)
  • [9]污泥颗粒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池勇志,丁然,张昱,杨敏. 生物产业技术, 2015(03)
  • [10]大豆蛋白废水处理现状浅析[J]. 于磊娟,吕映辉,杨小姣.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标签:;  ;  ;  ;  ;  

混凝-气浮/生物接触氧化联合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