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督导的认识与思考

对教育督导的认识与思考

一、关于教育督导的认识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韦兰明[1](2021)在《新时代教育督导若干问题再探》文中认为教育督导的性质决定了教育督导具有独立性,其独立性与权威性是一种正比关系,现实教育督导的独立性缺失主要是体制机制惯性所造成。教育督导专业性是区别于教育行政管理和其他行政监督的内在属性,而且是其赖以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内生活力,由于认识不足、科研不力,导致教育督导专业性缺失、队伍专业弱化。当前,我国教育督导仍存在职能履行不到位、不充分的问题,无法可依与有法不依并存、有位无为与想为无为并存、督导职能失灵与督导者被督缺失并存的现象。

宋美萤[2](2021)在《地方高校教学督导队伍建设研究 ——以X大学为例》文中指出

金兰[3](2021)在《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体系初探》文中提出在我国,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的时间并不长,从最早的1991年教育部门颁布《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到现在,已近30年。在这期间,虽然教育部在各种有关教育督导评估的政策文件中屡次提及要建立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然而,这一要求既未在理论层面得到实现,更未在现实层面得到实施。上海虽然在2005年以政府教育督导室名义正式推出有关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文件,但令人惋惜的是,这一宝贵尝试并未持续下去:2006年微调后的十五年里,相关的督导评估框架体系既未得到更新,实践层面上的德育专项督导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实质性进展,这一现象令人关注与深思。基于对我国中小学督导评估历史演变的回顾和现状反思,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之所以迟迟未能从综合性督导评估中分化出来,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在于,有关中小学德育督导评估的基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而这一现实又深深地植根于“德育”本身的复杂性与挑战性。为了推进中小学德育督导评估的专业化,提升德育督导评估的质量,有必要强化德育督导评估的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多年来,人们一直指责或抱怨,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不高。这与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未能建立和发展起来是有密切关系的。论文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中小学德育督导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并结合现状反思与分析,探讨了建立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的必要性,并重点阐述了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理论依据,尝试回答为什么要建立和如何建立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接着,论文以包括国家和上海市区两级总共16套有关德育督导评估的文本为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结合专家访谈法,对现有的德育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方法体系进行实证性调查与分析,进而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与不足。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评估指标、标准与方法三个维度,提出建立中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的对策与建议。论文研究发现,现有评估指标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评估指标未能将反映德育成效的结果类指标,与体现德育实施的过程类指标区分开来;不同层级指标之间既没有保持逻辑上的同一性,又未能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不断分化原则;同级指标之间的划分既没有保持逻辑上的同一性,又没有保持逻辑上的相对独立性;某些指标的用词与表述比较随意,缺乏清晰的界定;不同文本之间同一指标的表述差异较大。现有评估标准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结果类评估标准未能有效反映学生德育发展的目标与要求;部分过程类评估标准未能充分反映学校德育实施与保障方面的重要要求;部分评估标准未能充分涵盖对应指标的核心要素,具体表述存在较大差异,与对应指标的匹配性较低。现有评估方法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德育督导评估方法与工具的受重视程度明显不足;部分督导评估方法与工具的有效性未得到检验;德育督导评估方法与工具的种类较少,并且与评估内容的适配性不足。针对以上这些问题,论文采用“总结与反思实践经验”“统合德育政策与法规要求”“吸收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相结合的方法论,尝试改进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体系。本研究建构了一套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它是包括“结果性指标”“过程性指标”“保障性指标”的三级指标体系。接着,论文采用呈现典型案例的方式,介绍了上述三类指标评估标准的研制过程与结果。最后,本研究主张借助专业力量研发德育专项督导评估工具,建立相应的“质检”体系,吸纳现有德育督导评估方法与工具的“精华”,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德育督导评估方法体系。

张寒毓[4](2021)在《X市幼儿园教育督查工作的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投入和期望越来越高,各地政府也不断统筹各方面力量,逐年加大对教育方面的投入与支持。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园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主体教育,质量的提效升级是重点。为了解决教育工作中一些落实不及时、不到位问题,教育督查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手段。在新形势下,如何把握好教育管理,关键在于构建科学高效的督查机制。教育督查工作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督促各项教育任务的全面实施,并且保证任务的全面落实,这对于提升政府执政能力、推进地区教育工作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构建教育督查制度是适应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升依法教育水平的有力措施。它是实现教育科学管理的必然途径,是强化统筹各级教育部门管理的高效途径,构建完善的教育督查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这里对地方政府在幼儿园教育督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研究,为提高工作机制效能选择优化督查措施和督查方法,追求更高效率,推进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力上的提升提速,进而推动教育工作发展,及时惠及百姓。本文系统研究了政务督查的一个方面,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以X市教育督查工作为实例,阐述了X市幼儿园教育督查工作的概况,运用公共治理理论、目标管理理论等公共管理方面的知识,分析现有督查机制的效果情况,并进行深入研究,对现有地方政府在教育督查领域的共性问题进行剖析,梳理出了督查机构设置不完善、人员队伍结构需优化、督查内容不健全、督查结果运用不充分等四方面问题和原因。针对存在问题和原因,从而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应该从机构设置、队伍建设、督查流程、工作制度四个方面构建完善督查体系,不断提升督查效能。本文以提升政府执行力为目的,分析现有幼儿园教育督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相关理论,为探索构建教育督查工作机制新模式提出建议,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提出了较为新颖的改进教育监督的对策建议,形成了“两建设两优化”的教育督导发展模式,致力于不断完善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优化督查流程和工作模式,以促进X市幼儿园教育督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

杜帮琼[5](2021)在《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研究 ——以上海市M区为例》文中提出2020年,伴随着国家《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相关文件的印发,有关督导结果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基于当下的政策背景、学校现状,本研究以反映教育督导结果的综合督导报告为研究对象,从上海市M区公布的25份教育督导报告出发,通过文献分析、内容分析、问卷调查、选取个案进行实地访谈等方法,从督学视角研究综合督导报告的实践现状,了解综合督导报告的整个形成流程、内容结构、撰写依据等,探究综合督导报告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提出相对清晰且合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本论文的研究问题聚焦为:1.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是什么?其整个实施过程如何?撰写依据有哪些?2.综合督导报告的内容结构要素有哪些?要素之间有何关联?3.在实践过程中,相关人员对其的了解度、认可度如何?4.综合督导报告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上述问题,论文首先呈现全文的研究依据、研究总思路,对本研究使用到的三种研究途径进行研究设计。包括对25份综合督导报告进行分析、对M区A校相关人员进行调查与访谈、参考教育督导指标体系。其次,从本研究的题目出发,以办学水平切入学校的自评与他评视角,从综合督导报告的撰写依据、形成流程、内容结构来阐释综合督导报告的形成及内涵。再次,根据第二章的研究设计,进行研究结果分析,得出M区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问题主要集中于:1.撰写报告的实施过程规范性还可深化;2.相关参与人员对报告了解和认可不深;3.督导报告的撰写依据在实践中单一且趋同;4.报告内容没能很好的反映出督导结果。最后,总结出综合督导报告的特点,针对第四章的主要问题讨论,从加强综合督导报告的专门研究、聚合学校相关人员的教育需求、培养撰写督导报告的专业人才、发挥督导报告使用的最优价值、完善针对督导报告的质量评价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田若怡[6](2021)在《基于个人生活史的专职督学的专业发展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教育督导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出台将教育督导的地位提升到了新高度,也对教育督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学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发挥着提升教育质量和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督学的专业化对于督导效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但当前国内学者对于督学专业化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对于督学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以上海市专职督学为例,采用个人生活史的研究方法,邀请六位具有校长背景、科研员背景以及公务员背景且工龄跨度较大的督学作为研究对象,透过个案督学专业发展的生活史叙说,探寻不同类型的专职督学的专业成长阶段以及在各个阶段的成长变化。旨在通过对督学的成长经历与职业生涯进行动情的描述,充分表达督学在专业发展上的困惑和诉求,为督学“发声”,既体现了对督学命运的人文关怀,也可以唤醒更多督学提高专业发展的意识,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对访谈和观察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本文将督学专业发展分为三个关键时期:前督学时期、督学适应期、督学成长期。研究发现,前督学时期的背景与后期成为督学有直接关联,且不同背景的督学在前督学时期都对督导存在刻板印象。在督学适应期和成长期,这一印象被打破,三种类型的督学均意识到督导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不同背景的督学开始产生不同的职业困惑和诉求。校长背景的督学意识到,督导报告背后的支撑性素养是他们较为缺乏的。科研背景的督学发现,缺乏实践经验是专业成长的最大阻碍。公务员背景的督学感知到,摆脱行政意识,变督导机构为专业学术组织是面临的重要难题。本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背景的督学既存在相似的成长变化,也有各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也说明了督学队伍需要不同背景的人员相互补充,发挥合力,共同促进督导队伍的建设。

燕景龙[7](2021)在《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常道直(1897-1975),江苏江宁人,20世纪中国教育学界的知名学者,他以丰硕的学术贡献,影响着中国教育学的建设进程。常道直的教育思想在比较教育的基础上,广泛涉猎了教育行政、社会教育、师范教育等多个方面。本研究围绕常道直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思想展开,系统呈现其学术化、专业化、合理化的教育行政思想,为现实的教育行政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以常道直具有代表性的教育行政着作《增订教育行政大纲》《教育制度改进论》《教育行政》和相关文章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充分关注他在教育行政方面的丰富实践和理论探索,开展系统深入地研究。对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探究和阐明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的形成过程。首先阐述教育思潮对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的影响,展开分析了平民主义和国家主义思潮与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的关联性。第二部分以常道直的教育行政实践为主线,对相关着作、文章进行分析,总结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的形成过程及特征。第二章呈现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体系,提出了以学术化、专业化、合理化为核心的教育行政思想。教育行政学术化起源于对教育行政独立的思考,构建以审议、执行、视导三部门为核心的教育行政体制,充分展现学术化特征;教育行政专业化由教育专业化思想延伸而出,要求限定教育行政人员的专业资格,健全教育行政人事制度;教育行政合理化思想旨在以理性的态度提出解决教育行政中诸多弊病,提出了学制合理化、教育经费合理化、教育立法合理化的具体原则和方法。第三章结合教育行政的现实情况,阐述由常道直教育行政理论引发的一些思考。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启示我们,教育行政要和学术发展相互促进,建设学术化的教育行政生态;健全教育行政人事管理机制,不断促进教育行政的专业化;持续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同时还要借鉴常道直为教育行政研究提供的思路,以问题解决为教育行政研究的导向,对外国经验进行理性的本土化研究,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顾娇妮[8](2020)在《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研究》文中认为在英国,教育督导被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视为最优先考虑的事项,因为它是教育治理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改进的动力源头,也是衡量国家教育先进性的主要标杆。本研究聚焦于英国教育标准局(the 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Children’s Services and Skills,为了论述方便,下文中简称为Ofsted)的学校督导制度,并建立起学校督导制度的分析框架,对学校督导制度的发展轨迹、形态特征、功能作用展开了深入研究。本研究涉及到三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教育督导、学校督导和学校改进。对三个概念的界定和相互之间逻辑关系的解释,是本研究首先要阐释的基本问题。本研究的理论线索有两条,一条线索是宏观的理论思潮,另一条线索是微观的理论基础。宏观的理论思潮主要是指对督导实施的主体——Ofsted的组建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和社会的背景思潮,其中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教育监管改革浪潮是推动英国督导制度变革的最核心的两大因素。另一条微观的理论基础是影响Ofsted学校督导政策制定和体系建设的背景理念,以CIPP模式评价理论和发展性评价理论为核心,作用于督导的流程设计、指标框架和现场实施等环节,成为学校督导制度的灵魂。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Ofsted的指向改进的学校督导制度,围绕这一内容研究者设计了两条研究主线:一是对Ofsted的研究,它是制定政策和实施督导的主体;二是对英国学校督导制度的研究,它的目标设定、内容发展和实施策略都会影响到学校改进的过程和结果。对Ofsted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它的发展历程和当代形态。Ofsted的当代形态包含了宏观职能与愿景、组织任务、内部构架和各类督学的管理等几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保证一个非内阁组织有效运作的主要元件。研究者通过对Ofsted职能与愿景的解读,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更加深层次的分析了Ofsted存在的价值。研究者从系统论的角度阐释了Ofsted为学校改进服务的运作机制。督学的质量是保证督导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Ofsted十分注重对督学的遴选和培训。研究者对这六类督学的任职资格、职责内容、在职培训等方面做了较全面地分析,尤其是督学在新时期不断变换的角色定位,正是决定了指向学校改进的督导能顺利发挥作用的时代特征。研究者对Ofsted学校督导系统的剖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督导流程、框架指标和学校自评,三元素构成了学校督导的核心内容。在CIPP督导模式框架下,深入分析引领学校变革改进的督导流程,督导前、督导中和督导后几个阶段的任务与CIPP模式的背景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理念一一对应,充分说明了督导流程的合理性。在对Ofsted的框架指标分析中,研究者使用了因素分析法,深入探究指标框架的逻辑体系、指标内容、观测手段等。不仅阐明学校督导指标体系“是什么”的问题,更探究它之所以呈现出这种样态的背后机理,解释“为什么”的问题。学校自我评价作为Ofsted外部督导的补充形式,具有一套完整的自洽的运行机制。研究者从原则、要素和改进逻辑三个方面切入,阐释了它的自循环逻辑以及发挥的改进学校的作用和效果。最后,研究者深入分析了Ofsted学校督导经验与启示。这是对Ofsted学校督导的再次解剖和重构。在分析中,研究者反思了前文中所描述的督导涉及到的组织、人员、技能、财物、对象、方法等各个要素,这些要素通过合理的组织与科学的实践,达到了改进学校的效果,为中国的督导工作找到新的思路和方法,加强督导的实效性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价值。

雷竞[9](2020)在《福建省基础教育督导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文中认为我国的基础教育督导事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逐步恢复和发展,它对基础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基础教育督导是基础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基础教育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地方基础教育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机制。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基础教育督导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成果日渐丰富,但针对省域基础教育督导方面的研究明显薄弱,还不能完全适应省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本文以福建省基础教育督导的历史脉络为出发点,通过文献资料梳理、实地调研和访谈,对福建省基础教育督导的现状做了相关研究,比较深入地探讨了福建省基础教育督导的基本格局,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了在政府、学校、社会和督导队伍建设等四个层面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教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福建省基础教育的持续、协调发展,推动基础教育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本文共有四章内容。第一章主要是对福建省基础教育督导的历史脉络进行考察,旨在把握古代、近代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省基础教育督导的发展概况;第二章主要是对福建省基础教育督导的基本格局进行总体考察,内容包括“三位一体”督导体系的构建、督学队伍的建立以及督导行政规章的颁行。第三章重点探讨的是福建省基础教育督导的现实困境。第四章提出福建省基础教育督导的优化策略。

王彦冰[10](2020)在《“报喜”抑或“报忧”: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考评中的角色冲突》文中研究说明地方政府教育履职情况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公平的促进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提升。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考评旨在“以评促建”,是推动地方政府积极履行教育职责和加强教育监管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考评实践中却存在“报喜”抑或“报忧”的角色冲突现象。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考评实质上是以跨部门协作机构——教育督导机构作为实际责任主体的体制内绩效评价。在跨部门机构设置特殊、管理双重和功能重叠的影响下,一方面,责任主体代表教育督导委员会,作为重要协调机构,需要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暴露矛盾,形成横向压力,驱动部门协同,“报忧”为其理性选择;另一方面,责任主体代表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作为职能部门,需要突出反映部门绩效和成绩,力争考评排名靠前,“报喜”为其内在逻辑。具体而言,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考评中的角色冲突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财力资源、学校规划建设三大方面,冲突的实质即为“报喜”与“报忧”两种反向力量同时作用于考评中同一个考评指标上的结果。从制度型塑、机构桎梏、技术障碍、文化束缚四个角度出发,责任主体遵循两大相反行为逻辑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制机制及保障制度的缺憾、跨部门协作机构设置的弊端、绩效考评体系构建的局限和传统绩效考评文化的影响。而角色冲突的影响主要包括绩效信息收集低效、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形式化、地方政府教育政策失败和地方政府公信力危机。相应地,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实现评价目的,可从健全与完善制度机制、调整与优化跨部门协作机构设置、构建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评价体系和提高责任主体思想素养四大方面着手来有效平衡角色冲突,化解角色冲突矛盾,有效提高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本研究尝试在选题、视角和内容方面有所创新性。一是聚焦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评价这一新兴研究主题,研究选题是国家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的重点关注问题。二是从被评对象角度出发,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绩效评价中责任主体视角研究的空白。三是研究内容突破简单描述与片面分析,同时也是对中国特色的跨部门协作机构在政府绩效评价情境下的精细化探索。

二、关于教育督导的认识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教育督导的认识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教育督导若干问题再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育督导独立性探析
    (一)独立性:教育督导的性质决定
    (二)体制惯性:教育督导独立性缺失的主要归因
    (三)规律性:独立性与权威性的正比关系
二、教育督导职能探究
    (一)依或是不依:无法可依与有法不依并存
    (二)为或是不为:有位无为与想为无为并存
    (三)督或是被督:督导职能失灵与督导者被督缺失并存
三、教育督导专业性探讨
    (一)专业缺失:教育督导专业的系统性未健全
    (二)研发滞后:教育督导学科专业发展未全面
    (三)队伍弱化:督导队伍专业性未彰显

(3)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体系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与背景
        (一)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永恒主题
        (二)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成为老大难
        (三)提升德育实效亟需专项督导评估
    二、相关研究述评
        (一)德育督导
        (二)德育评估
        (三)对已有相关研究的评价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的思路
        (三)研究的方法
        (四)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章 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意义与依据
    一、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意义
        (一)从历史的角度看
        (二)从现实的角度看
    二、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依据
        (一)学理依据
        (二)政策与法规依据
第三章 中小学校德育督导评估框架体系现状调查
    一、德育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现状调查
        (一)对结果类指标的调查与分析
        (二)对过程和保障类指标的调查与分析
    二、德育督导评估的标准体系现状调查
        (一)对结果类评估标准的调查与分析
        (二)对过程与保障类评估标准的调查与分析
    三、德育督导评估的方法体系现状调查
        (一)对现状的描述与呈现
        (二)对现状的分析与判断
第四章 改进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探索与尝试
    一、改进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指标的探索与尝试
        (一)改进的思路与方法
        (二)改进后的指标体系及阐释
    二、改进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标准的探索与尝试
        (一)改进的思路与方法
        (二)三个典型的改进尝试
    三、改进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方法的探索与尝试
        (一)改进的思路与方法
        (二)改进的初步尝试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的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X市幼儿园教育督查工作的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学前教育
        2.1.2 教育督导
        2.1.3 督查工作机制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治理理论
        2.2.2 目标管理理论
第三章 X市幼儿园教育督查工作的现状及效果
    3.1 X市幼儿园教育督查工作发展历程
    3.2 X市幼儿园教育督查工作发展现状
        3.2.1 制定了较全面的教育督查事项
        3.2.2 确定了较完善的教育督查评价指标
        3.2.3 构建了多样化的督查形式
        3.2.4 形成了多部门协同督查机制
    3.3 X市幼儿园教育督查工作的效果
        3.3.1 幼儿园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3.3.2 幼儿园教育规范性不断强化
        3.3.3 幼儿园教育满意度得到提升
    3.4 一次幼儿园督查工作实例
        3.4.1 任务来源
        3.4.2 督查方案的制定
        3.4.3 督查工作成效
        3.4.4 经验启示
第四章 X市幼儿园教育督查工作中存在问题
    4.1 督查机构设置不完善
    4.2 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4.3 督查内容不健全
    4.4 督查结果运用不充分
第五章 完善X市幼儿园教育督查工作的对策
    5.1 完善机构建设,增加三方评估
    5.2 侧重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
    5.3 强化责任分工,优化督查流程
        5.3.1 科学确定目标,细化督查事项
        5.3.2 优化督查流程,推进全程督查
    5.4 创新评估理念,优化工作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幼儿园督查工作开展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2 幼儿园督查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3 满意度调查问卷
致谢

(5)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研究 ——以上海市M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及缘由
        (二)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综合督导
        (二)督导报告
        (三)办学水平
    四、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五、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开展的依据
        (一)研究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政策依据
    二、研究总思路
    三、研究途径选择及实施设计
        (一)途径一:分析25 份综合督导报告文本
        (二)途径二:对A校相关人员开展调查
        (三)途径三:参考上海15 个区督导评估指标
第三章 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形成及内涵
    一、顺应办学水平评估的需要
        (一)办学水平评估:自评与他评
        (二)自评报告与督评报告
    二、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形成
        (一)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撰写依据
        (二)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形成流程
    三、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内涵阐释
        (一)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内涵
        (二)M区综合督导报告的内容结构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针对综合督导报告文本的分析
        (一)文本主题、节点与字数统计分析
        (二)内容结构的编码分析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二)访谈调查的结果分析
    三、问题讨论及困境
        (一)综合督导报告的规范性方面还可深化
        (二)相关参与人员对报告了解和认可不深
        (三)督导报告的撰写依据在实践中单一且趋同
        (四)报告内容没能很好的反映出督导结果
第五章 总结及建议
    一、关于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总结
    二、完善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综合督导报告的专门研究
        (二)聚合学校相关人员的教育需求
        (三)培养撰写督导报告的专业人才
        (四)发挥督导报告使用的最优价值
        (五)完善针对督导报告的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B “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研究”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个人生活史的专职督学的专业发展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教育变革对于督学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二)教育督导制度的变化对于督学发展的新要求
        (三)目前专业发展和队伍建设的瓶颈和困难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教育督导
        (二)专职督学
        (三)督学专业素养
        (四)督学专业发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对于督导队伍建设的研究
        (一)督导队伍的现状研究
        (二)加强督导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二、对于督学素养要求的研究
    三、对于督学专业发展的研究
        (一)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二)有关校长专业发展的研究
        (三)对教育人员生活史的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理论框架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
    三、研究对象的确定
    四、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一)资料的收集
        (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第四章 前督学时期
    一、校长
        (一)经验丰富的老校长:“想来督导室躲清闲”
        (二)年轻有为的新校长:“组织的安排我服从”
    二、科研人员
        (一)教育专业的研究生:“督导室的年轻血液”
        (二)研究政策的科研员:“督导工作的业务需要”
    三、行政官员
        (一)多岗位经历的公务员:“水到渠成的职级调动”
        (二)半路转编的公务员:“提升督导权威的需要”
    四、小结
第五章 督学适应期
    一、从办学走向督学
        (一)“督导原来是个专业技术的活儿”
        (二)“问题把握不准,人家要跳起来的!”
        (三)报告写作背后的支撑性素养
    二、从研究走向实践
        (一)按规矩办事
        (二)“得不到认可”
        (三)成为学校里“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者”
    三、从行政走向另一行政
        (一)“居高临下的钦差大臣”
        (二)让督导室有所作为
        (三)成为具有政策意识的专业领导者
    四、小结
第六章 督学成长期
    一、走向“校长的校长”
        (一)形成内在、整体的督学观
        (二)知识技能的局限性凸显
        (三)扩大督学培训范围
    二、研究型督学
        (一)用接地气的研究支持督学工作
        (二)职业发展受阻
        (三)形成与各方的沟通能力
    三、成为督学中的领导者
        (一)形成督学话语体系
        (二)督导体制机制不健全
        (三)形成督学队伍持续发展的领导力
    四、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1.丰富常道直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
        2.扩充民国教育行政理论的研究
        3.对当前教育行政具有特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整体研究
        (二)比较教育思想
        (三)师范教育思想
        (四)教育管理思想
        (五)其他方面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历史研究法
    四、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教育行政
        (二)教育行政思想
第一章 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的形成
    一、教育思潮的影响
        (一)平民主义教育思想
        (二)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二、教育行政实践和研究的积累
        (一)教育行政实践和研究相结合
        (二)教育行政研究内容不断扩展
第二章 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体系
    一、教育行政学术化理论及方法
        (一)对教育行政独立实验的思考
        (二)从教育行政独立到教育行政学术化
        (三)学术化的教育行政机构
    二、教育行政专业化理论及方法
        (一)对教育专业化的思考
        (二)从教育专业化到教育行政专业化
        (三)教育行政专业化的具体实施
    三、教育行政合理化理论及方法
        (一)对“合理化”的思考
        (二)教育合理化到教育行政合理化
        (三)教育行政合理化的具体实施
第三章 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对教育行政实践的启示
        (一)建设学术化的教育行政生态
        (二)由“人治”向教育行政专业化转变
        (三)完善督导制度,落实“督学”作用
    二、为教育行政研究提供思路
        (一)以“问题解决”为目标
        (二)国外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三)坚持“客观性”原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缘起
        1.1.1 教育督导是教育治理的重要手段
        1.1.2 教育督导是学校改进的动力源头
        1.1.3 英国教育督导是保障教育质量与标准的标杆示范
        1.1.4 指向学校改进的督导模式是我国学校督导改革的必然趋势
    1.2 研究价值及意义
        1.2.1 理论与实践价值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述评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教育督导
        2.1.2 学校督导
        2.1.3 学校改进
    2.2 相关研究述评
        2.2.1 国内对英国教育督导的研究
        2.2.2 国外对英国教育督导的研究
        2.2.3 国内外对英国Ofsted的研究
        2.2.4 国内对英国学校改进的研究
        2.2.5 国外对英国学校改进的研究
第3章 Ofsted督导改革的背景思潮及理论基础
    3.1 教育督导制度变革的背景思潮
        3.1.1 新公共管理运动
        3.1.2 教育监管改革浪潮
    3.2 教育督导模式发展的理论基础
        3.2.1 CIPP模式
        3.2.2 发展性评价模式
        3.2.3 理论运用浅析
第4章 Ofsted发展历程审视与当代形态
    4.1 Ofsted的成立
        4.1.1 成立背景
        4.1.2 改革举措
    4.2 Ofsted的历史沿革
        4.2.1 正规化与统一化:保守党政府时期的学校督导
        4.2.2 精致化与完善化:工党政府时期的学校督导
        4.2.3 多样化与简洁化:联合政府时期的学校督导
    4.3 Ofsted的当代形态
        4.3.1 宏观职能与愿景
        4.3.2 具体任务及内容
        4.3.3 内部组织与架构
        4.3.4 督学遴选与职责
    4.4 发展特征与流变规律
        4.4.1 从权威走向合作:学校改进的合伙人
        4.4.2 从问责走向改善:学校改进的协助者
        4.4.3 从他评走向自评:学校改进的助推者
第5章 Ofsted学校督导系统剖析
    5.1 督导系统和流程引领学校改进方向
        5.1.1 督导前的准备——CIPP模式的背景评价
        5.1.2 督导实施阶段——CIPP模式的过程评价
        5.1.3 督导反馈阶段——CIPP模式的结果评价
        5.1.4 对Ofsted督导流程的评价
    5.2 督导框架和指标体系聚焦学校改进要件
        5.2.1 贴近教育本质的指导思想
        5.2.2 构建分级分类的指标体系
        5.2.3 对框架和指标的深度反思
    5.3 Ofsted指导下的自我评价开拓学校改进手段
        5.3.1 自我评价的基本原则
        5.3.2 自我评价的核心要素
        5.3.3 自我评价的主要特点
第6章 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经验与启示
    6.1 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经验分析
        6.1.1 督导人员的专业性是助力学校改进的灵魂
        6.1.2 督导设计的合理性是推动学校改进的支柱
        6.1.3 督导实践的科学性是推动学校改进的航标
        6.1.4 督导循证的有效性是推动学校改进的关键
        6.1.5 督导研究的近地性是推动学校改进的保障
    6.2 对我国学校督导的启示
        6.2.1 强调循证原则,为教育研究建立督导的大数据库
        6.2.2 注重服务功能,为社会和民众提供信息
        6.2.3 加强改进职能,从以督政为主向督政与督学并重转变
        6.2.4 增进指导功能,推动学校自评体制建设
        6.2.5 加强公正客观,尝试第三方评估机构建设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福建省基础教育督导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的意义
    三、相关研究综述
    四、相关概念的梳理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六、研究新意
第一章 福建省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脉络
    第一节 古代福建教育的发展与督学
    第二节 近代福建教育视导制度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福建基础教育督导
第二章 福建省基础教育督导的基本格局
    第一节 福建基础教育概况
    第二节 福建省基础教育“三位一体”督导体系的构建
    第三节 “二元”督学队伍的建设
    第四节 督导行政规章的颁行
第三章 福建省基础教育督导的现实困境
    第一节 政府督政职能有待规范
    第二节 学校督学有待加强
    第三节 评估监测有待完善
    第四节 督导队伍有待提高
第四章 福建省基础教育督导的优化策略
    第一节 推动政府履行教育职责
    第二节 促进学校规范办学行为
    第三节 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第四节 推进教育督导队伍建设
结语
附录1 针对督导人员及政府工作人员的访谈提纲
附录2 针对基础教育学校教师的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10)“报喜”抑或“报忧”: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考评中的角色冲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一)选题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
        (一)地方政府教育履职
        (二)责任主体与教育督导机构
        (三)政府绩效评价
        (四)角色冲突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研究
        (二)关于教育督导和教育督导评价研究
        (三)关于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评价研究
        (四)关于政府绩效评价冲突研究
        (五)文献评述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总体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论文技术路线
    五、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六、研究特点及创新
第二章 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考评中的角色冲突:理论与分析视角
    一、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理论渊源
        (一)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缘起与发展
        (二)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理论主张
    二、跨部门协作的理论渊源
        (一)跨部门协作的缘起及其发展
        (二)跨部门协作的理论主张
    三、角色冲突的理论渊源
        (一)角色理论的内涵及其发展
        (二)角色冲突的理论主张
    四、本项研究的视角及分析框架
        (一)研究涉及的主体关系
        (二)研究涉及的相关部门职责
        (三)本文分析框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考评中的角色冲突:表现与特征
    一、“报喜”的表现
        (一)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二)介绍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三)展示教育财力资源投入
        (四)突出学校规划建设进展
        (五)其他方面的成绩展示
    二、“报忧”的表现
        (一)大体指出教育发展整体性现状
        (二)具体展现教育履职局部性问题
    三、冲突的表现
        (一)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门与编办部门的博弈
        (二)教育财力资源:教育部门与财政部门的博弈
        (三)学校规划建设:教育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的博弈
        (四)教育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博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考评中的角色冲突:诠释与影响
    一、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考评的角色冲突的诠释
        (一)制度型塑:体制机制及保障制度的缺憾
        (二)机构桎梏:跨部门协作机构设置的弊端
        (三)技术障碍:绩效考评体系构建的局限性
        (四)文化束缚:传统绩效考评文化的影响
    二、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考评的角色冲突的影响
        (一)绩效信息收集过程低效率
        (二)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形式化
        (三)政府决策与教育政策失败
        (四)政府面临公众信任危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考评中的角色冲突:平衡与化解
    一、健全与完善保障性制度和问责机制
        (一)完善地方政府教育履职保障制度
        (二)强化地方政府教育履职问责机制
    二、调整与优化跨部门协作机构设置
        (一)厘清跨部门协作机构设置的功能与涵义
        (二)保障跨部门协作机构设置的相对独立性
        (三)强化跨部门协作机构中各部门权责配置
    三、完善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评价体系
        (一)重视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评价的理念体系
        (二)健全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评价的组织体系
        (三)规范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评价的技术体系
        (四)完善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评价的内容体系
    四、提高责任主体思想意识及履职素养
        (一)坚持绩效导向理念
        (二)强调公共价值取向
        (三)谨记以人为本责任
        (四)提高主体能力素养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关于教育督导的认识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教育督导若干问题再探[J]. 韦兰明. 教育导刊, 2021(12)
  • [2]地方高校教学督导队伍建设研究 ——以X大学为例[D]. 宋美萤.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3]中小学校德育专项督导评估框架体系初探[D]. 金兰.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X市幼儿园教育督查工作的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D]. 张寒毓. 河北大学, 2021(02)
  • [5]中小学综合督导报告研究 ——以上海市M区为例[D]. 杜帮琼.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基于个人生活史的专职督学的专业发展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D]. 田若怡.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常道直教育行政思想研究[D]. 燕景龙.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8]指向改进的英国学校督导研究[D]. 顾娇妮.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2)
  • [9]福建省基础教育督导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D]. 雷竞.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10]“报喜”抑或“报忧”:地方政府教育履职绩效考评中的角色冲突[D]. 王彦冰.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对教育督导的认识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