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自然非实验班教学探索

小学自然非实验班教学探索

一、小学自然非实验课教学的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周月华[1](2021)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在学校层面的贯彻与落实。近年来,国家颁布的许多政策文件中针对义务阶段课堂教学这一方面,都提出要进一步发挥课堂这一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随着科学教育的发展,小学科学这门学科也越来越被重视,尤其在2017年新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出了许多要求。因此,这也需要提高当前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对于小学科学学科授课的水平。拥有一个较好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促进科学课程的发展,对于学校领导和小学科学教师检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较为匮乏,因此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在专家和一线教师的意见整合下,采用文献法、问卷法、专家咨询法、观察法等方法构建一个信效度良好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在对有关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中,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构想;把初建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两次专家意见的收集,经过修改整合,最终建立具有专家效度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小学科学教师对每个指标重要性的观点,并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信效度检验;采用专家排序法建立小学科学课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体系;将已构建好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去,一方面检验该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进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并且在实践应用中具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可为小学科学课提供借鉴性意见,更好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石桐歌[2](2021)在《STEAM教育视域下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赋予教育新使命,人工智能时代要求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从根本上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兴国。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做出了新的规划部署,作为“人工智能+教育”的有效载体,机器人教育已经步入了我国中小学课堂。机器人教育强调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塑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调研和文献梳理发现,我国机器人教育研究发展迅速,理论和应用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具体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如学科教学多以竞赛促学的形式呈现、缺少对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学科交叉融合的机器人教学设计等困难。因此选择符合机器人教育特性的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设计满足教学中师生具体需求的灵活高效的教学活动模型,来解决教学中具体存在的问题是机器人教育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STEAM教育和机器人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厘清STEAM教育理念和机器人教育特性中的契合点,为后续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当前大连市小学机器人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总结出当前大连市小学机器人教学中师生的具体需求,然后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从做中学”教育理论等为理论支撑,构建了STEAM教育视域下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设计模型。该模型分为前期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五个部分,其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与三维教学目标融合,重视学科交叉性,关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价的设计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保证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与积极性,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最后,将该教学活动模型应用于大连市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具体展示并分析三个不同阶段的教学案例,通过分析学生学习前后的创造力倾向和学科知识学习态度变化,进而验证该教学活动设计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设计的STEAM教育视域下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契合了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机器人教育课堂教学质量,为基础教育阶段机器人教育教学创新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温慧[3](2021)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有效教学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验是小学科学课堂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小学教师在科学课堂上忽视了科学实验课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研究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已有理论研究及日常教学实践,为小学科学实验课有效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及教学模式和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首先查阅文献对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与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了解小学科学实验课有效教学的研究现状,并梳理出小学科学实验课有效教学的概念及相关内容概念界定,然后通过课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来收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领域所存之问题,解读原因,并为其设计有效教学的行动方案,构建了“听一听,议一议,做一做,评一评,用一用”五环节教学模式,实施了两轮科学实验课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在第一轮行动研究后,发现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完成操作、学生缺乏分工合作差、课堂纪律差等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完善策略:设计好教学情境,建立小组长负责制,实验设计方面利用放手法,对每个环节的学习限定时间等。利用新方案进行第二轮行动研究,最后总结出小学科学实验课有效教学在五环节教学模式基础上的可行性建议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运用多种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提出问题;二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依靠逻辑推理作出假设;三是解决学生准备材料困难的方法;四是帮扶学习法提高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等,以便小学科学老师可以根据可行的策略方法进行科学实验课,令教学工作变得更加有效,使教学质量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使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率获得提高。

曹乙清[4](2021)在《探究微视频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影响 ——以四川省武胜县石盘初级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下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资源均等化的大环境中,受到地方财政、地域差异等情况的影响,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学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教育资源匮乏、教学课时分配不标准的农村学校,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生物实验操作技能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成为了学科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验微视频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解决当下农村学校所面临的教学现状。由此,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制作并开展了实验微视频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影响的探究,为探索提高生物学科的有效教学方式提供参考。本文主要从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现状、方法、理论基础、课例设计、具体应用、结果分析等章节,选取所在学校的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对象,一个班为对照班,另一个为实验班,利用文献分析法、归纳分析法、行动研究法、课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实验微视频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影响。利用实验微视频辅助实验教学的课堂实例,由实验前后的问卷分析显示,在利用实验微视频辅助教学后,学生学习实验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对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不断增大,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微视频在辅助教学时与教材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联系紧密,学生在进行实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考点与之对应起来,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对五次实验后学生成绩统计分析,得出微视频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有作用,但不显着的结论。最后通过访问得出,学生喜爱实验微视频的教学方式,对微视频辅助教学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心态且期望值较高。

孙显航[5](2021)在《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及管理对策研究 ——以青岛市Y镇为例》文中认为伴随着国家振兴乡村战略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小学科学课程就显得更为重要,其中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身处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当地教育力量薄弱、教育观念落后、生长环境不利等因素的影响,对农村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每一个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并有针对性的给出相关管理对策。此次调查对象选取的是非常传统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青岛市Y镇内的农村小学,本地区的小学具有显着的农村小学的特点,本次调研重点分析了当今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在课程开设、师资力量、硬件配备、组织形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现状及相应对策。因此,全文分为六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问题的提出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第三部分对青岛市Y镇农村小学的师生调查后,从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教师基本情况、相关硬件配备、认识情况、开展情况、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分析当今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第四部分主要通过前面的现状找出了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综合分析了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出现相关问题的原因;第六部分整理总结出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管理对策。只有政府重视并加大投入、学校重视、师生重视、家长重视,农村小学就能从源头上解决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综上所述,可以发现青岛市Y镇农村小学在实施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方面已经具备了不错的硬件基础,学校能够开齐课程,但存在师生重视不够、课程落实不到位、实验器材补充不及时、评价体系也不完善等问题。结合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思想和杜威的五步教学法相关理论,提出管理者应从提高师资水平、强化硬件配备、提高认识、提高学科地位、开发教学内容、建立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进而将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实施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农村学生的科学素养。

邢颖[6](2020)在《5E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乌海市某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前全世界对教育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相关专家在不断地研究适合促进学生学习的各种教学模式,5E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之一。5E教学模式即指5个以“E”为首字母开头的教学环节,其分别是:引入(Engage)、探究(Explore)、解释(Explain)、迁移(Elaborate)和评价(Evaluate)。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广大一线生物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新部署: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渗透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教育,在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上要多用探究性学习等等。而5E教学模式的特点完全符合新课标的新增要求。从“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可知,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实验教学。因此我们将5E教学模式,融入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针对5E教学模式与常规教学模式的不同,提出适用于5E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启发性、探究性、自主性、实际性、顺序性、全面性。同时提出5E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筛选教材,确定内容;研读课标,明确目标;依托课标,编写教案;根据教案,开展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逐次设计修改完善实验方案,最终建构新概念);总结升华,完善反思。设计并实施了本研究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内蒙古乌海市某中学七年级组两个平行班为例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其中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采用5E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另一个与之平行班级作为对照,通过常规教学模式完成实验教学。通过对比两班学生实验题笔试成绩、调查问卷、所在实习地区教师访谈等方法得出如下结果:(1)在期末测试中,实验班学生实验题目平均分为17.25分,对照班平均分为14.39分,P=0.044<0.05,实验班与对照班有显着性差异。(2)5E教学模式用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可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的学习兴趣。实验后实验班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平均得分为21.87分,对照班为20.00分,P=0.037<0.05,实验班与对照班有显着性差异。(3)在短期内运用5E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没有显着优势。数据表明,在实验后测中,两班学生有关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得分分别为39.97分、40.13分,P=0.91>0.05,虽后测均值高于前测均值,但无显着性差异。(4)5E教学模式用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实验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探究能力平均得分为20.08分,对照班探究能力得分为17.68分,P=0.003<0.01,实验班和对照班有极显着性差异。综合实验结果得出如下结论:运用5E教学进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可行的,虽然在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上没有明显改变,但有益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培养探究能力,有助于生物实验课任课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吴苏惠[7](2020)在《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现状研究 ——以C市某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对于自己国家的科学教育课程格外重视,并且对科学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希望通过科学课程改革来不断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来使得本国的科技水平得到更好的发展。自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1995年江泽民提出“科教兴国”这一基本国策以来,我国对于国民科学素养的提升越加重视,我国自2001年新课改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后,陆续又推出了许多政策来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然而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平均水平依然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差距。我国于2017年发布了最新修订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并在其中提出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的教学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以C市某小学为例,该小学办学质量较高,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我们选择该校作为研究的个案学校。通过梳理大量的相关理论文献,对小学科学课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方面的特点进行充分了解。观察该小学科学课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情况,从探究问题、探究互动、探究方式、探究资源问题等主要维度进行认真观察,根据课堂观察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师进行聚焦、深入访谈进一步了解小学科学课程探究式教学法的现状,对通过课堂观察发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解释。我们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师、学校、社会和家长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1.教师方面(1)教师应自觉努力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2)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2.学校方面(1)加强学校层面对科学课的重视(2)学校聘用足够的科学课任课教师(3)充分投入、合理分配课程资源;3.社会、家长方面(1)呼吁人们更加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2)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课外科学活动中。

林玉兰[8](2020)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统计与概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为应对时代发展所促使的人才需求转变,世界各国对于人才培养的模式作出了相应的变革,我国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要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为我国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但当前我国教育的表现乏力,学生承受着应试教育以及分科教育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体现在数学教育方面,学生学习的是脱离情境的抽象数学概念、性质及技能,训练的是解题的方法与技巧,难以实现迁移应用以及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当前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及创新创造能力的STEAM教育正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潮流,应用STEAM教育理念于数学课程的研发,有助于推进落实数学课程的深化改革创新,弥补当前数学教育所带来的缺陷。基于此,研究对STEAM教育理念与初中数学教育的融合进行思考,应用STEAM教育理念于初中数学课程设计,并开展相关的实践研究。研究的开展主要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两个方面。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理论思辨与经验相总结的方法,首先,通过已有的文献资料梳理,对STEAM教育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包括STEAM教育的引介、以及其在实施研究、应用研究、课程研究与学科研究四个方面的内容。其次,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思辨,选取STEAM教育理念融入初中数学课程设计的可借鉴路径,涉及STEAM课程设计模式、STEAM课程内容设计流程以及STEAM教育评价等研究内容。然后,基于现代课程设计理论,立足于课程设计的微观层面,对STEAM教育理念融入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理念进行明确,对初中数学课程进行整体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实施的设计以及课程评价的方式四个方面,以“统计与概率”为例,对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设计进行思考与展开。最后,结合实践经验,围绕课程设计内容的四个方面,提出四项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设计策略,即目标设计策略、内容设计策略、教学设计策略以及评价设计策略。在实践研究方面,通过实验研究与课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为检验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设计的教学可行性,设计具体的课题“从统计图中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进行教学实验。其次,及时收集并记录自身在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纰漏,形成自我反思材料。然后,通过调查法、访谈法收集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反馈意见,结合自我反思材料进行分析,形成初步的实践经验结论,即应用STEAM教育理念于初中数学课程的尝试是可行的,但还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实施探索。最后,综合应用理论思辨与经验相总结形成的设计策略,开展课例研究进行实践探索,通过与常规教学的对比分析以及学生反馈、自我反思与专家点评的方式,对融入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设计继续进行优化思考。通过研究发现,STEAM教育与数学教育的有效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科之间的限制,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创造力。但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开发中,面临着整合学科知识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指导水平、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应用能力、教学内容中问题或项目的难易程度等众多因素的制约,这是今后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随着STEAM教育理念正被教育工作者广泛地获知与研究,相信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数学教育领域的研究亦将更为广泛与深入。

苏娅萌[9](2020)在《铜川市初中生物学与小学科学“生命世界”部分教学衔接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是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的关键学科。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学“生命世界”内容后,对生命世界的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学生升入初中会继续学习更专业、更完整的分科课程生物学。小学科学“生命世界”部分为初中生物学奠定了基础,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的启蒙课程,两者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但是经过实践教学发现:铜川市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学衔接现象并不乐观,出现衔接间断现象,若能改善目前的衔接现状,将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效率。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整理出与本研究有关的重要概念和理论,吸取有关学者的成功经验。再利用问卷调查法对铜川市教学衔接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最后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比两者课程标准和教材,最后针对当地衔接现状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科学教师与初中生物学教师的专业率较低,相比之下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率以及学历都要低于当地初中生物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都能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忽略了学生由小学阶段过渡到初中阶段是否能适应的问题,存在教法间断现象。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生物学遇到各种不适应情况时,只有很少教师及时进行系统的学法指导。生物教师和科学教师都认为科学知识对后阶段生物学知识有奠基性作用,但是很少有教师对两阶段的课程标准以及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和交流学习,总之两阶段教师的教学衔接意识有待加强。同时通过学生调查问卷还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学在内容上存在关联,初中生物学趣味性与难度有所增加,很多学生不能适应这变化,这就需要两阶段教师重视教育衔接问题,防止学生对生物学产生畏难心理。从两者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比来看,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学都属于基础性课程,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促进探究性学习方式。但每阶段的学习都有自己的重点,小学科学更加重视保持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要求学生知道和认识生命现象,学习的知识内容浅显易懂,实验方法多以观察和模仿为主;而初中生物学知识难度增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总之小学科学“生命世界”知识分布看似松散,其实遵循了“个体特征、变化特征到系统”的逻辑顺序,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构建学生知识体系,与初中生物学教材内容相对应,存在着循序渐进的关系。最后,为顺利完成铜川市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之间的教学衔接,在进行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教师需要加强教学衔接意识;实现两学段间教学方法的衔接;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关知识的衔接;教育部门搭建平台,增进教师交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盛艺[10](2020)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情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 ——以牡丹江市第二高中为例》文中认为实验课是高中生掌握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合作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情境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实验课注重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又对情感和兴趣方面有了一定的培养。由于研究现状,新课标、实验课情境教学在学校针对性研究的需要,为了提高高中生物实验课课堂质量,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以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为例,把牡丹江市第二中学实施的“五化教学”模式(目标精准化,内容层次化,过程情境化,方法多样化,评价多元化)的过程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校生物实验课的情境创设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情况在教师和学生方面存在一些客观或主观现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4个情境教学案例,分别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在4个案例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情境,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后测,结果实验班的成绩显着高于对照班,并且对实验班自身也进行了前后测对照,后测成绩也明显高于前测成绩,可以看出在生物实验课中运用恰当的情境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本文根据学校现状,对生物实验课情境创设提出可实施的建议,总结出高中生物实验适合创设的情境类型,最后提出创设教学情境思路:创设教学情境引入实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原理→交流总结呼应情境。

二、小学自然非实验课教学的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学自然非实验课教学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三)研究对象与目的
        1.研究对象
        2.研究目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理论阐释
    (一)核心概念界定
        1.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质量评价
        3.评价指标体系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与依据
        1.构建依据
        2.构建原则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想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内涵分析
        1.教师教学指标内涵分析
        2.学生学习指标内涵分析
        3.课堂环境设置指标内涵分析
三、基于专家咨询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第一次专家咨询问卷结果分析
        1.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意见分析
        2.各项指标及评分标准的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3.专家意见统计分析
    (四)第二次专家咨询问卷结果分析
        1.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意见分析
        2.各项指标及评分标准的统计结果与意见分析
        3.专家意见统计分析
        4.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概览
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信效度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分析
        1.信度分析
        2.效度分析
五、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指标权重构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1.一级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2.二级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3.三级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4.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预览
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七、研究结论、反思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信度和效度良好
        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可行性检验
    (二)研究反思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调查问卷(专家咨询第一次)
    附录二 第一次专家咨询意见分析
    附录三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调查问卷(专家咨询第二次)
    附录四 第二次专家咨询意见分析
    附录五 小学科学教师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重要性的观点调查问卷
    附录六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体系构建调查问卷
致谢

(2)STEAM教育视域下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STEAM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机器人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机器人教育与教育机器人
        2.1.2 STEAM教育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杜威“从做中学”教育理论
        2.2.3 活动理论
        2.2.4 协作学习理论
3 辽宁省大连市小学机器人教学现状调研
    3.1 问卷发放及数据分析
        3.1.1 开展机器人教学的基本信息方面
        3.1.2 教学培养目标方面
        3.1.3 机器人教学方式方面
        3.1.4 机器人教学实施中遇到的困难
    3.2 大连市小学机器人教学现状分析
        3.2.1 校内小学阶段机器人教学开展情况
        3.2.2 校外小学阶段机器人教学开展情况
        3.2.3 机器人竞赛开展情况
        3.2.4 小结
4 STEAM教育视域下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模型设计与实践
    4.1 STEAM教育视域下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模型设计
        4.1.1 前期分析
        4.1.2 教学目标设计
        4.1.3 教学内容设计
        4.1.4 教学过程设计
        4.1.5 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4.2 STEAM教育视域下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实践案例
        4.2.1 基础实验课《太空漫游器》教学活动案例设计与实践
        4.2.2 综合实验课《坚固的建筑结构》教学活动案例设计与实践
        4.2.3 创新实验课《海洋垃圾清理》教学活动案例设计与实践
    4.3 STEAM教育视域下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实践效果分析
        4.3.1 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态度变化分析
        4.3.2 学生创造力倾向分析
        4.3.3 教师访谈内容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学生日常表现评估表
附录 B:活动成果展示交流评价表
附录 C:学生自我评估表
附录 D:威廉斯创造力倾向表
附录 E: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小学科学实验课有效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要求
        1.1.2 国内教育改革的现状
        1.1.3 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有效教学的研究
        1.3.2 小学科学教学的研究
        1.3.3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行动研究概述
        1.4.2 资料搜集与处理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科学实验
        1.5.2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1.5.3 有效教学
第二章 行动研究前:拟定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的确定
        2.1.1 研究方法的选择
        2.1.2 研究过程
    2.2 研究对象的选择
        2.2.1 研究现场
        2.2.2 研究对象
        2.2.3 行动研究者
第三章 行动过程
    3.1 行动研究前
        3.1.1 被试前测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3.1.2 教师对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现状的访谈整理
        3.1.3 现状总结与分析
    3.2 第一轮小学科学实验课有效教学行动研究具体过程
        3.2.1 研究方案
        3.2.2 第一轮小学科学实验课有效教学的实施(《根和茎》为例)
        3.2.3 第一轮行动研究教学效果
        3.2.4 第一轮行动研究问题反思
    3.3 第二轮小学科学实验课有效教学行动研究具体过程
        3.3.1 新研究方案
        3.3.2 第二轮小学科学实验课有效教学的实施(《冷热和温度》为例)
        3.3.3 第二轮行动研究教学效果
        3.3.4 第二轮行动研究问题反思
第四章 行动研究后:结论、建议与反思
    4.1 行动研究结论
        4.1.1 问卷前测与后测调查统计的对比分析
        4.1.2 学生学业测试成绩情况
        4.1.3 五环节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
        4.1.4 五环节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4.2 实施建议:行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2.1 对于“学生不善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4.2.2 对于“学生不会作出假设”的解决办法
        4.2.3 对于“学生准备材料困难”的解决办法
        4.2.4 对于“学生缺乏自主设计实验能力”的解决办法
        4.2.5 对于“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解决办法
    4.3 行动研究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探究微视频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影响 ——以四川省武胜县石盘初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
        1.1.2 教学信息技术化与学科教学的结合
        1.1.3 “微”时代的发展为实验教学带来契机
        1.1.4 目前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的意义
        1.3.1 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
        1.3.2 教师专业技能持续发展的需要
        1.3.3 丰富课堂教学的需要
    1.4 研究现状
        1.4.1 微视频教学在国外研究现状
        1.4.2 微视频教学在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对象、技术路线
        1.5.1 研究对象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分析法
        1.6.2 归纳分析法
        1.6.3 行动研究法
        1.6.4 问卷调查法
        1.6.5 教育实验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初中生物(Junior biology)
        2.1.2 实验教学(Experiment teaching)
        2.1.3 微视频(Micro video)
        2.1.4 微视频教学(Micro-video teaching)
    2.2 理论基础
        2.2.1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2.2 教育传播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4 视听教育理论
        2.2.5 数字化学习理论
        2.2.6 微学习理论
第3章 微视频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设计衔接及自制
    3.1 基于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进行设计
    3.2 基于初中生物学科(济南版)内容的特点设计
    3.3 基于本校现阶段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设计
    3.4 基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
    3.5 实验微视频的自制
        3.5.1 实验微视频的制作原则
        3.5.2 制作实验微视频工具
        3.5.3 实验微视频的制作流程
    3.6 获取实验微视频资源的其他途径
    3.7 微视频辅助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案例
        3.7.1 《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教学设计
        3.7.2 《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教学设计
        3.7.3 《观察叶片的结构》教学设计
        3.7.4 《观察花的结构》教学设计
        3.7.5 《观察鸟卵的结构》教学设计
        3.7.6 实验微视频制作
第4章 实验微视频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4.1 实验微视频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4.2 课堂实录
第5章 初中生物实验微视频有关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5.1 试验前的问卷调查
        5.1.1 调查对象
        5.1.2 问卷回收情况
    5.2 试验后的问卷调查
        5.2.1 调查对象
        5.2.2 问卷回收情况
    5.3 试验前、后的问卷结果分析
第6章 微视频教学应用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结果分析
    6.1 实施时间
    6.2 实施对象
    6.3 学生实验后成绩的统计分析
第7章 总结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1.1 实验微视频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科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7.1.2 微视频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有作用,但不显着
        7.1.3 学生喜爱实验微视频的教学方式
    7.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四川省二O一九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生物实验考试评分表
    附录 B:实验微视频二维码
    附录 C:问卷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致谢

(5)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及管理对策研究 ——以青岛市Y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小学科学课程实验课是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城乡差距的因素
        (三)个人教学实践的思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小学科学课课程教学特点研究
        2、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基本情况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价值研究
        2、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研究
        3、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问题研究
        4、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
        (三)国内外文献启示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农村小学
        (二)实验教学
    四、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研究工具
    五、研究过程
第二章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三、问卷设计
    四、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一)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基本情况的统计结果分析
        (二)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相关硬件的统计结果分析
        (三)对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认识统计结果分析
        1、学生对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认识
        2、教师对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认识
        (四)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开展情况的统计结果分析
        1、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
        2、在学校的科学课程实验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教学
        (五)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相关内容的统计结果分析
        (六)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评价方式的统计结果分析
        1、教师在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时的评价方式
        2、学校对教师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
第三章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师资水平较低
        (一)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师以兼职为主
        (二)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师专业性不强
    二、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硬件配备不足
        (一)科学实验室内仪器设备陈旧老化
        (二)科学实验室内的实验损耗用品补充不及时
    三、学生对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认识不足
        (一)认为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就是玩仪器
        (二)认为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就是背实验
    四、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不被重视
        (一)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课的课时难以保证
        (二)小学科学课程不受学生家长的重视
    五、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一)实验内容来源于陈旧的科学课本
        (二)缺少与周围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内容
    六、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评价机制缺失
        (一)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缺失
        (二)学校对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方面的评价方式缺失
        (三)教师对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实验学习的评价方式缺失
第四章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师配备不足
        (一)城镇化进程导致农村小学师生流失严重
        (二)每年新招聘教师中科学课程教师比重很小
        (三)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教师的专项培训缺少
    二、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资金投入不足
        (一)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室使用率极低
        (二)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缺少专项资金支持
    三、学校缺少在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方面的正确引导
        (一)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课堂氛围过于轻松
        (二)小学科学课程笔试考试对实验原理的要求
    四、农村学生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太大
        (一)应试教育对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影响
        (二)小学科学课程地位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保证
    五、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师没有开发实验教学内容
        (一)实验教学的内容主要依赖于课本中的例子
        (二)没有充分挖掘农村随处可见的有价值的资源
    六、农村小学没有完善的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二)评价不全面,忽视学生能力评价
第五章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管理对策
    一、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师资水平
        (一)引进专业的小学科学课程教师
        (二)加强对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化培训
        (三)增进不同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四)合并学校优化师资配比
    二、强化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硬件配备
        (一)设立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专项资金
        (二)利用身边资源制作实验器材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三、提高农村小学生对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认识
        (一)教师对学生进行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思想引导
        (二)提高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在学生综合评价时的占比
        (三)利用家长会转变家长对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认识
    四、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学科地位
        (一)保证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充足的课时量
        (二)加强对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考核
    五、开发和创新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
        (一)结合当地农村特点,丰富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
        (二)合力进行创客教育,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建立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的评价机制
        (一)实验操作与理论测验相结合
        (二)过程评价与期末检查相结合
        (三)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教学主管领导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介

(6)5E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乌海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5E教学模式研究进展
        1.2.2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教学模式
        2.1.2 5E教学模式
        2.1.3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
        2.1.4探究性实验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有意义学习理论
        2.2.3 认知发现说
        2.2.4 概念转变理论
3 课题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分析
        3.2.2 问卷调查
        3.2.3 访谈
        3.2.4等组实验
        3.2.5 案例研究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内容
4 5E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4.1 实践研究所在学校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4.2 实践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方法、探究能力调查
        4.2.1 学习兴趣调查
        4.2.2 学习态度和方法调查
        4.2.3 探究能力调查
    4.3 研究过程
        4.3.1 5E教学模式与常规教学模式的主要区别
        4.3.2 5E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验教学的教学原则
        4.3.3 5E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验教学的教学流程
        4.3.4 5E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验教学的教学策略
        4.3.5 教学案例
        4.3.5.1 教学案例一: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4.3.5.2 教学案例二: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4.3.5.3 教学案例三: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4.4 教学实践结果
        4.4.1 两班成绩对比
        4.4.2 两班学习兴趣对比
        4.4.3 两班学习态度与方法对比
        4.4.4 两班探究能力对比
    4.5 教师访谈
5 研究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现状研究 ——以C市某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课程标准要求科学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
        2.目前关于小学科学教师探究式教学的相关实证研究有待丰富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四)核心概念界定
        1.科学课程
        2.小学科学课
        3.科学探究
        4.探究式教学
    (五)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1.国外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2.我国对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课堂观察法
        2.访谈法
        3.文献法
二、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现状的研究
    (一)个案学校的基本情况
    (二)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探究互动:教师意识到学生参与的重要性,但学生课堂参与度仍然不足
        2.探究方式:形成了初步的师生互动,但方式相对单一
        3.探究问题:绝大部分由教师提出
        4.探究资源:资源投入不足
三、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中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二)科学教师的教学专业素质不足
        1.教师队伍相对薄弱
        2.科学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合理
        3.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
    (三)课程资源不充分
        1.课程资源投入不足
        2.学校资源分配不均
四、改进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现状问题的策略
    (一)教师方面
        1.教师应自觉努力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2.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二)学校方面
        1.加强学校层面对科学课的重视
        2.学校聘用足够的科学课任课教师
        3.充分投入、合理分配课程资源
    (三)社会、家长方面
        1.呼吁人们更加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2.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课外科学活动中
五、小结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科学课课堂观察情况记录表
附录B 课堂观察记录表(学生)
附录C 课堂观察记录表(教师)
附录D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访谈提纲
致谢

(8)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统计与概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1.研究背景
        2.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第二章 相关研究的概述及思考
    (一)STEAM教育的引介概述
        1.STEAM教育的概念界定
        2.STEAM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3.STEAM教育的内涵、框架与核心思想
    (二)STEAM教育的相关研究概述
        1.STEAM教育的实施研究
        2.STEAM教育的应用研究
        3.STEAM教育的课程研究
        4.STEAM教育与学科教育
    (三)启示与思考
第三章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整体设计
    (一)理论基础
        1.课程设计的概念
        2.课程设计的模式
        3.课程设计的方法
        4.STEAM课程的设计模式
    (二)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
        1.课程性质
        2.课程理念
    (三)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设计内容
        1.课程目标的确定
        2.课程内容的选取
        3.课程实施的设计
        4.课程评价的方法
第四章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实验
    (一)实验方案设计
        1.实验目的
        2.实验方法
        3.实验对象
        4.实验材料
        5.实验安排
    (二)实验课例介绍
        1.课例设计
        2.教学实录对比及分析
    (三)实验效果分析
        1.前测分析
        2.后测分析
        3.前后测对比分析
        4.学生反馈分析
        5.教师反馈分析
    (四)实验结果讨论
        1.设计方面
        2.教师方面
        3.学生方面
第五章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设计策略
    (一)目标设计策略
        1.切学生之需为中心
        2.授知识之本为重心
        3.育素养之长为初心
        4.促情感之悦为本心
    (二)内容设计策略
        1.合理整合学科,设计内容情境
        2.有效融入技术,帮促内容解决
        3.外化体现思维,提升内容效用
    (三)教学设计策略
        1.合情分析,合理预设
        2.适当点拨,适时深入
        3.注意观察,注重导向
    (四)评价设计策略
        1.及时评价促反思
        2.长期评价促发展
        3.多元评价促全面
第六章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例设计研究
    (一)课例一《统计图的选择》的设计与分析
        1.课例设计
        2.教学实录对比及分析
    (二)课例二《用树状图或表格求概率(3)》的设计与分析
        1.课例设计
        2.教学实录对比及分析
    (三)课例反思评品
        1.学生反馈
        2.自我反思
        3.专家点评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1.设计方面
        2.实验方面
        3.教学方面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验前测试卷
附录2 实验后测试卷
附录3 实验调查问卷
附录4 实验访谈提纲
附录5 实验教学探究活动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9)铜川市初中生物学与小学科学“生命世界”部分教学衔接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1.3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衔接、学段衔接与教学衔接
        1.2.2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系统论
    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3 螺旋上升理论
    2.4 认知发展理论
第三章 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
    3.4 铜川市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3.4.1 教师基本情况
        3.4.2 教法使用和学法指导具体情况
        3.4.3 实验课教学情况
        3.4.4 教师主观思想调查
    3.5 铜川市学生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3.5.1 认为小初学习内容的关联性
        3.5.2 对小初知识难易程度的认识
        3.5.3 学生学习方式的比较
        3.5.4 学生学习兴趣的比较
    3.6 调查结论
        3.6.1 教师问卷调查结论
        3.6.2 学生问卷调查结论
第四章 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比较分析
    4.1 课程标准的比较
        4.1.1 从课程性质分析关联性
        4.1.2 从课程理念分析关联性
        4.1.3 从课程目标分析关联性
        4.1.4 从内容标准分析关联性
    4.2 教材的比较
        4.2.1 从教材主题分布分析
        4.2.2 从教材知识内容分析
        4.2.3 从教材实验活动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学衔接的建议
    5.1 教师方面
        5.1.1 加强教师教学衔接意识
        5.1.2 实现教学方法的衔接
        5.1.3 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5.1.4 发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作用
    5.2 教育大环境方面
        5.2.1 搭建平台增大交流
        5.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和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 铜川市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学衔接情况(小学教师版)
附录B 铜川市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学衔接情况(初中教师版)
附录C 铜川市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学衔接情况(学生版)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高中生物实验课中情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 ——以牡丹江市第二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研究现状
    1.2 国外研究现状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2.1 实验课中的教学情境分类
    2.2 卢梭的“自然教学”理论
    2.3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论
    2.4 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五化教学”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3.3 研究方案
第4章 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生物实验课情境教学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对象及方法
    4.2 调查结果与分析
    4.3 调查总结
第5章 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5.1 案例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5.2 案例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5.3 案例三: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5.4 案例四: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5.5 成绩比较
第6章 调研结论与反思
    6.1 结论及建议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小学自然非实验课教学的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 周月华.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STEAM教育视域下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设计研究[D]. 石桐歌.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小学科学实验课有效教学行动研究[D]. 温慧. 山西大学, 2021
  • [4]探究微视频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影响 ——以四川省武胜县石盘初级中学为例[D]. 曹乙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验教学及管理对策研究 ——以青岛市Y镇为例[D]. 孙显航.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6]5E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乌海市某中学为例[D]. 邢颖.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7]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的现状研究 ——以C市某小学为例[D]. 吴苏惠.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8]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数学课程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统计与概率”为例[D]. 林玉兰.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9]铜川市初中生物学与小学科学“生命世界”部分教学衔接调查研究[D]. 苏娅萌. 延安大学, 2020(12)
  • [10]高中生物实验课中情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 ——以牡丹江市第二高中为例[D]. 盛艺.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0(02)

标签:;  ;  ;  ;  ;  

小学自然非实验班教学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