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不难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不难治疗

一、类风湿关节炎其实不难治(论文文献综述)

马燕[1](2021)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其在长期带病生存状态下健康信息寻求的主要内容,以及在自我管理实践过程中寻求健康信息的真实体验,分析其采取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特征、影响因素等,以期为患者的健康信息服务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中最大差异抽样法,选取湖北省某三甲医院风湿病科病房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来收集资料。在对28名患者进行访谈后,资料达到饱和,停止资料收集工作。使用Nvivo 12.0质性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编码,采用Colaizzi的七步资料分析方法,形成最终主题。整个研究期间,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同时进行,其中阅读文献和撰写备忘录贯穿了整个研究过程。结果:通过对28名患者访谈内容的综合分析,本研究共提取5个主题,每个主题又包含若干个亚主题,分别为:主题1:寻求健康信息的内在动机包含4个亚主题为:掌控疾病的发展趋势、参与疾病的诊疗决策、参与疾病的健康管理、增进日后的健康福祉。主题2:寻求健康信息的内容包含4个亚主题为:疾病信息需求、实际支持需求、情感支持需求、社会支持需求。主题3:寻求健康信息的途径包含4个亚主题为:医务人员、同伴教育、传统媒体、互联网资源。主题4:寻求健康信息的影响因素包含5个亚主题为:个体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限制、疾病因素带来的身心转变、医疗系统因素存在的困扰、使用互联网资源的挑战、新冠疫情爆发带来的冲击。主题5:健康信息的倾向传递方式包含5个亚主题为:医务人员面对面交流、线上线下结合型专业讲座、书面健康信息宣教资料、专业人员电话咨询服务、在线医疗资源信息交互。结论: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多种健康信息需求,如用药指导、饮食及运动指导等的疾病信息需求;遭致负性情绪需要的情感支持需求;RA引发的关节畸形、残疾、机体功能丧失所需要的实际支持需求;医疗救助与保障等的社会支持需求,这些需求通常未得到满足,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信息寻求行为存在个体差异且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疾病情况、对待疾病的态度、获取信息的能力等而异,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提升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良好转变。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寻求健康信息的途径,尽管互联网具有潜在优势,解决患者的需求得到认可,但是互联网上的信息质量、个人的隐私性和数据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医疗机构本身可以建设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平台,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权威的、专业的健康信息。4.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信息的倾向传递方式有着明显的群体特征,主要以医务人员为主,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健康宣教方面的专业培训,形成一支高质量的类风湿关节炎慢病管理小组,增加健康宣教的有效性、趣味性、互动性。

马悦宁[2](2021)在《从“双毒学说”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学术思想总结及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基于应森林教授“双毒学说”学术思想,总结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法则及遣方用药思路。应森林教授认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为“双毒”所致,通过观察“清解双毒方”或甲氨蝶呤片治疗本病的疗效,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探讨“双毒学说”指导下的“清解双毒方”的实际临床疗效。概括“双毒学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痹证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1.理论研究:通过跟诊学习,整理应森林教授临证医案,总结导师从双毒致痹学说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学术思想。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运用等多角度阐明“双毒学说”的提出、形成再到发展的全过程,对“双毒学说”理论进行系统整理和阐述。2.临床研究: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2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应用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应用导师基于“双毒学说”制定的湿热痹阻证经验方“清解双毒方”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中第6周、治疗后第12周的临床效果。观察有效率、中医症候评分、DAS28评分、VAS评分、HAQ健康评估问卷、中医症候分级量化、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情况、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监测,采用软件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理论研究:(1)“双毒学说”之核心在于“内外双毒”,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外感邪毒”与“内生伏毒”两种,两种致病因素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相关转化或共同侵袭人体成痹。(2)应森林教授从“毒、邪、瘀”三方面总结出“双毒”学说,从病因病机、临证经验多方面阐释双毒学说的意义,临证时善用虫药及藤草、注重病证结合。以“清解双毒”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丰富了诊疗思路,提高了临床疗效。2.临床研究:(1)临床疗效方面:有效率比较:类风湿关节炎治疗12周后,试验组32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29例有效率为96.55%,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疗效略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DAS28评分比较,两组DAS28均出现明显下降,证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试验组整体疗效普遍优于对照组,说明“清解双毒方”在治疗过程中较对照组表现出色。(2)实验室指标方面:血沉比较:对照组较试验组改善更优。C反应蛋白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类风湿因子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两组在治疗后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数据在改善实验室指标时结果相似,多不存在明显差异。(3)症状、体征方面:在主要指标关节压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关节活动度、受累关节皮温方面,试验组具有优势;在关节疼痛评分、晨僵评分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基本相似。说明“清解双毒方”在改善症状、体征主要指标时比对照组略优。次要指标亦大致相同,说明“清解双毒方”在改善症状、体征次要指标时与对照组大体相似。(4)HAQ指数:因HAQ残疾指数、HAQ不适指数及HAQ总分在治疗前即存在差距,故治疗前后不存在可比性。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两者均有明显改善,故两组均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5)非甾体抗炎药减药情况:试验组减药比例较对照组更高,故试验组优于对照组。(6)不良反应分析: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9.4%;对照组不良反应率约为37.9%,且程度更轻,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评价较对照组具有优势。结论:1.理论研究:“双毒学说”作为治疗痹证的一种新理论,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将传统医疗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中西合参辨证施治,扩展了诊疗思路。本学说丰富了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基础,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疗效。2.临床研究:(1)本研究基于导师“双毒学说”理论,以“清解双毒”为法,使用“祛外感邪毒,解内生伏毒”方药,论治类风湿关节炎。针对不同证型,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法,并“因人、因证、因时”加减用药,在临床上均取得了满意疗效。(2)“清解双毒方”相较于传统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在总有效率上大体相似。在中医症候评分、VAS评分上,“清解双毒方”优于应用甲氨蝶呤。在DAS28评分上,“清解双毒方”组出现明显改善。(3)在实验室指标中,“清解双毒方”与甲氨蝶呤组基本相似。因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性质,病情复杂多变,迁延难治,故改善实验室指标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4)安全性方面,“清解双毒方”较单用甲氨蝶呤效果更佳。

田真[3](2020)在《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比较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及来氟米特单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lderly 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EORA)的疗效,评估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EORA的临床效果,并进一步分析其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实验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EORA 180例(部分资料来源于自本课题组的前期收集),均符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病学会(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2010 RA的相关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分别为A组、B组、C组,每组各60例,其中A组为实验组,采用的治疗方案为艾拉莫德片(先声药业,规格25mg)25mg,每日2次+来氟米特片(苏州长征-欣凯药业,规格10mg)最初3天予负荷量每日50mg,之后维持剂量20mg,每日1次,口服。B组采用的方案为甲氨蝶呤片(上海信宜药业,规格2.5mg)15mg,每周1次+来氟米特片(苏州长征-欣凯药业,规格10mg)最初3天予负荷量每日50mg,之后维持剂量20mg,每日1次,口服。C组采用的治疗方案为单独使用来氟米特片(苏州长征-欣凯药业,规格10mg)最初3天予负荷量每日50mg,之后维持剂量20mg,每日1次,口服。3组治疗疗程均为12个周,实验过程中共有2例病例脱落,其中A组脱落1例,B组脱落1例,C组无脱落,分别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补体C3、补体C4、RA病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患者疼痛VAS(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患者总体评估评分(patient global assessment,PGA)、医生总体评估评分(physician global assessment,PHGA)、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治疗后达到20%缓解(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20,ACR20)、50%缓解(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50,ACR50)的百分率,然后将3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相比较,并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DAS28疾病活动度分级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患者治疗前的ESR、CRP、RF、C3、C4、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ESR、CRP、RF、C3、C4、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进行各组内比较,其中A组治疗后的ESR、CRP、C3、C4、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C组治疗后的ESR、CRP、C3、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C4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三组患者治疗后的ESR、CRP、RF、C3、C4、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进行组间比较,C3、C4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ESR、CRP、RF、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行多样本的两两比较,其中ESR、CRP、RF、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组治疗后的ESR、CRP、RF、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指标高于A组与B组,对比治疗前的降低程度低于A组、B组,其效果逊于A组、B组;A组治疗后的ESR、CRP、RF、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指标均低于B组、C组,在改善ESR、CRP、RF、DAS28、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指标上效果最佳。(4)三组患者治疗后的DAS28疾病活动度分级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对比,其中A组与B组治疗后的DAS28疾病活动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治疗后的DAS28疾病活动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在降低疾病活动度分级上优于C组。(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达到ACR20、ACR50标准的百分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两两对比,A组与B组治疗后达到ACR20、ACR50标准的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治疗后达到ACR20、ACR50标准的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达到ACR20、ACR50标准的百分率高于C组。(6)治疗过程中共出现药物不良反应4例,其中A组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1例,调整艾拉莫德药物用量后复查肝功能恢复,B组出现胃肠道反应2例,C组出现皮肤皮疹1例,予对症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三组在不良反应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9,x2=0.525)。经治疗后的患者在血象、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上未见明显异常。结论:(1)联合用药用药(艾拉莫德+来氟米特、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EORA的临床疗效优于单药(来氟米特)治疗。(2)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在治疗EORA过程对补体C3、补体C4有改善作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来氟米特只对补体C3有改善作用。(3)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在治疗EORA时,能有效地改善病情,控制疾病进展,与传统联合方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相比,在改善ESR、CRP、RF、DAS28、患者疼痛VAS评分、PGA评分、PHGA评分、HAQ评分指标上效果更佳,在降低DAS28疾病活动度分级、达到ACR20、ACR50标准上与传统联合方案疗效大致相同,为治疗EORA提供了新方案。(4)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在治疗EORA上有较好的安全性。

蒋旭[4](2020)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患病率约为0.5%-1%,临床表现以关节肿痛为主;大约40%的RA患者可出现关节外脏器受累,其中,RA累及呼吸系统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rheumatoid arthr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十分常见。RA-ILD确切的发病率、患病率尚不清楚,据估计约10%-40%的RA患者可发生RA-ILD;除心血管疾病外,RA-ILD是RA患者最主要的死因,且RA-ILD死亡率呈上升趋势。RA-ILD的发病机制不明,危险因素尚不十分清楚,临床表现多样,症状及体征多无特异性,主要依靠肺功能检查及胸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进行诊断,诊断困难者可行外科肺活检;目前尚无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RA-ILD的早期诊断、高危人群识别、治疗反应监测以及预后预测。此外,由于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RA-ILD的治疗主要基于经验判断;遗憾的是,多数治疗方案并无确切疗效。总体上,RA-ILD预后较差,研究显示确诊后其中位生存期仅3-10年。综上,作为RA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RA-ILD预后较差,很大程度地增加了 RA的疾病负担;但是,目前学界对于RA-ILD的认识有限,RA-ILD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与精准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治疗的延误,从而不利于预后的改善。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RA-ILD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疾病的临床特征,同时探讨其可能的危险因素,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于RA-ILD的认识,并为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部分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诊疗的86例RA-IL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该院同期住院的86例不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RA患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RA发病年龄、RA病程、症状与体征、吸烟史、实验室检查、肺功能、胸部HRCT以及药物应用等临床资料,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ILD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2例患者,RA-ILD组与对照组各86例。RA-ILD组男性患者所占百分比为34.88%,患者平均年龄为59.60±9.68岁,RA发病年龄平均为52.13± 11.86岁,RA病程平均为7.46±7.40年,吸烟的患者所占百分比为24.42%;与对照组相比,RA-ILD组患者男性构成比更高、年龄及RA发病年龄更大、RA病程更长,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吸烟史无统计学差异(P=0.076)。RA-ILD组,51例(59.30%)患者具有咳嗽症状(90.20%为干咳),40例(46.51%)患者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32例(37.21%)患者同时具有咳嗽和活动后呼吸困难症状,而表现为胸痛、乏力及发热等其他症状的患者仅有8例(9.30%),另有19例(22.09%)患者无临床症状。体征方面,RA-ILD组9例(10.47%)患者具有Velcro啰音体征,仅3例(3.49%)患者具有杵状指体征。RA-ILD组患者RF平均浓度为657.81(895.03)IU/mL,anti-CCP平均检测浓度为 416.24±396.66U/mL,CRP 与 ESR 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57.70±55.80mg/L和75.99±31.46mm/1h,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RF和anti-CCP的阳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67.44%vs.62.79%,P=0.405;87.21%vs.80.23%,P=0.524)。RA-ILD 组 TLC 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平均为89.09±15.64,低于对照组(100.02±16.2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的VC、FEV1以及FEV1/FVC(%)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RA-ILD组,53例(61.630%)患者肺功能检查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一氧化碳弥散量减低,15例(17.44%)患者表现为单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减低,7例(8.14%)患者表现为单纯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而11例(12.79%)患者的肺功能正常。胸部HRCT影像表现方面,RA-ILD组50例(58.14%)患者表现为网状影(主要分布于双下肺),32例(37.21%)患者表现为磨玻璃影(双肺分布为主),28例(32.56%)患者表现为磨玻璃影伴网状影,而具有蜂窝影表现的患者仅有18例(20.93%),结节影表现者15例(17.44%),仅1例(1.16%)患者表现为肺泡实变影;综合分析RA-ILD患者胸部HRCT表现,其中,UIP型HRCT表现所占百分比为20.93%,NSIP样HRCT表现所占百分比为37.21%。RA-ILD组雷公藤多苷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分别为13.95%和41.86%,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82%与25.5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及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率相比较(17.44%vs.22.09%,P=0.602;16.28%vs.15.12%,P=0.658;9.30%vs.6.98%,P=0.47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2.20,95%CI=[1.04,4.65],P=0.040)、RA 发病年龄(OR=2.55,95%CI=[1.11,5.90],P=0.028)以及 anti-CCP(OR=2.47,95%CI=[1.19,5.17],P=0.016)与 RA-ILD 存在关联。结论1 RA-ILD最常见的呼吸系统临床症状为干咳;2 RA-ILD患者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一氧化碳弥散量低;3 RA-ILD最常见的胸部高分辨率CT影像学表现为双下肺分布为主的网状影;4患者年龄、RA发病年龄、anti-CCP水平升高可能是RA-ILD的危险因素。

王柳青[5](2020)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8+CD25+T细胞的临床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及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打破了机体的免疫稳态,引起以关节为主的靶器官发生损害及功能障碍[1]。未得到合理有效治疗的RA患者全身多处关节骨质便会遭到破坏并逐渐丧失其功能,甚至还会造成人体肺脏、肾脏、心脏等多种功能器官的损害。所以,提高RA的诊疗水平,做到尽早发现、尽早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一直以来,T淋巴细胞在机体内被过渡激活是公认的RA的主要致病机制[2,3]。被过渡激活的T细胞常常在RA患者体内异常表达,导致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或比例也随之发生改变。目前有关RA发病的众多机体免疫细胞中,CD4+T细胞被认为是研究最多且公认度最高的细胞。RA在发病时,CD4+T细胞中包含的Th1和Th17型细胞高度活化[4],并且产生了像TNF-α、IFN-γ、IL-17等细胞因子,从而引发炎症状态。虽然CD4+T细胞在RA发病机制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其它免疫细胞的参与也是不可或缺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CD8+T细胞也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有研究显示,CD8+T细胞也可能是参与RA发病过程的重要一员[5,6],有研究人员在RA患者的血液以及关节液中发现了升高的CD8+CD25+T细胞,其在幼年型RA患者的血液及滑膜液中明显升高,并且经过常规的有效治疗后,患者血液及滑膜液中的CD8+CD25+T细胞又呈明显下降趋势。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CD8+T细胞可能在RA的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本实验主要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了 RA患者外周血PBMC中T细胞亚群的表达,分析CD8+CD25+T细胞与RA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探讨其在RA发病中的可能临床意义,对CD8+CD25+T在RA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1.研究对象:本实验收集了 2018年5月至12月期间来自北大人民医院的38例RA患者的相关资料及外周血。所选患者的就诊症状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7,8],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膝、腕、踝等处关节肿胀、疼痛、或活动受限。此外,本实验增加2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HC)CD8+CD25+T细胞的表达差异,分析CD8+CD25+T与RA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RA发病中的临床意义,并对CD8+CD25+T对RA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2.分离PBMCs:首先抽取RA患者2ml静脉血于标准的EDTA-NA2抗凝管内,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淋巴细胞,在分离出的淋巴细胞中加入生理盐水或者PBS缓冲液稀释备用。3.细胞染色:先用PBS将稀释后的淋巴细胞洗涤2次,在细胞悬液中依次加入荧光素标记的单抗染色后避光放置30min,然后再次用PBS洗掉细胞,最后加入标准浓度的多聚甲醛固定细胞备用上机。4.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是用SPSS 20.0软件完成,作图是用GraphPad Prism6软件完成。本实验的计量资料是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是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CD8+CD25+T细胞和临床指标的性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RA患者外周血CD8+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RA 患者外周血 CD8+CD25+T 细胞与 ESR(r=0.352,P=0.030)、CCP(r=0.312,P=0.047)、DAS28(r=0.330,P=0.043)呈现明显正相关(P<0.05);和C3(r=-0.354,P-0.046)、C4(r=-0.440,P=0.010)呈明显负相关(P<0.05),和其他指标 CRP、RF、ASO、D-dimer、HRF-IgG、IgG、IgA、IgM、WBC 等无明显相关。3.在实验室指标ESR、CCP、CRP、C3、C4、DAS28升高的患者中,其CD8+CD25+T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高于指标正常的患者(均P<0.05),而其他实验室指标在升高组和正常组患者中CD8+CD25+T细胞的表达无明显差别。4.RA患者外周血CD8+CD25+T细胞和疾病活动度明显相关,在低疾病活动度组和高疾病活动度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它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较健康对照组相比,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CD8+CD25+T细胞显着升高且与实验室指标和疾病活动度明显相关,其可能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CD8+CD25+T细胞群可能做为用于评估疾病是否处于活动期的指标之一。

赵夜雨[6](2019)在《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多关节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患病率约为0.32%-0.36%,而发病后一年RA患者的致残率高达20%,是造成人群劳动力丧失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有激素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生物制剂等。对于RA的治疗,我国RA患者达到低疾病活动度及临床缓解率远低于预期,开发安全有效低毒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祖国医学在治疗本病方面可改善症状,协助西药控制病情,且不良反应较少。吾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病程超过5年或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易出现气阴两虚的证候表现,这些表现不能用以往的证型分类解释。在《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中,吾师主要负责类风湿关节炎气阴两虚型诊治部分的撰写工作。基于益气养阴法的理论与临床依据,并结合导师多年临证经验,最终确立治则为益气养阴通络法,方药为四神煎。四神煎收载于清代鲍相之《验方新编》,具有益气养阴,通络止痛的功效,可改善RA患者关节疼痛、晨僵、乏力、继发的口眼干燥等症状,在大量临床应用过程中疗效显着,但目前国外尚无本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机制研究,国内相关动物实验研究也较少。RA的近年机制探索,多集中在炎症信号通路调控上,众多炎症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关节的炎症反应。而起主要作用的是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等。核转录因子IRAK1/IKK/NF-κB通路、JAK2-STAT3通路是主要参与发病的炎症通路,也是近年研究热点之一。本实验研究以上述现状为出发点,首先验证四神煎治疗效果,为益气养阴通络法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方面提供重要依据,并通过转录因子IRAK1/IKK/NF-κB通路、JAK2-STAT3通路探讨本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旨在用科学的方法揭示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作用方面的独特优势、为中西医结合治疗RA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为未来新药创制提供第一手研究资料。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SD大鼠炎症指标的影响、探讨IRAK1/IKK/NF-κB、JAK2-STAT3通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50只,雄性,普通饲料喂养,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四神煎组、四神煎加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组,用佐剂关节炎法造模成AIA大鼠,持续给药8周。本实验分三部分。实验一: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炎症表达的影响1.测定不同组别SD大鼠踝关节肿胀度。2.用光镜观察不同组别SD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3.观察不同组别SD大鼠关节炎指数变化。4.ELISA法测不同组别SD大鼠血清CRP、ESR、IL-1、IL-6、TNF-α水平。实验二: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IRAK1/IK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分析大鼠滑膜组织中IRAK1、TRAF6、IKK、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实验三: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1.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JAK2、STAT3、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JAK2、STAT3mRNA表达水平。2.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SOCS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SOCS3mRNA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踝关节肿胀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踝关节肿胀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踝关节肿胀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踝关节肿胀度与甲氨蝶呤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踝关节肿胀度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正常组相比,正常组大鼠细胞排列整齐,踝关节软骨表面光滑无破坏,滑膜组织结构完整无破坏,无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性症状;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结构遭到破坏,滑膜细胞增生变形、纤维化,细胞排列紊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增生及滑膜血管翳形成;大鼠滑膜组织表面增厚,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滑膜细胞排列紊乱,有血管翳形成及少数软骨破坏;四神煎组、甲氨蝶呤组软骨破坏减轻,其滑膜组织增生较前减轻,所观察到的细胞形态稍有紊乱,血管翳形成减轻;四神煎+甲氨蝶呤组大鼠软骨组织相对光滑无破坏,滑膜细胞结构与形态相对正常,细胞排列相对整齐,无血管翳形成。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造模成功后的踝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踝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踝关节炎指数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踝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NF-α、IL-1、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的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的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的TNF-α、IL-1、IL-6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TNF-α、IL-1、IL-6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RAK1、TRAF6、IKK、NF-KB p65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IRAK1、TRAF6、IKK、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IRAK1、TRAF6、IKK、p65NF-κB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的IRAK1、TRAF6、IKK、NF-κBp65蛋白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IRAK1、TRAF6、IKK、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四神煎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炎症;益气养阴通络法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四神煎加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四神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鼠与甲氨蝶呤疗效大致相同;四神煎加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四神煎可以通过抑制TNF-α、IL-1、IL-6因子水平进而改善类风关节炎大鼠炎症。2.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四神煎通过对IRAK1/IKK/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机制之一。3.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四神煎通过对JAK2-STAT3信号通路及其负反馈因子SOCS3表达的抑制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机制之一。

李卫[7](2019)在《中医术语的翻译处理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中医是灿烂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经历几千年试验和探索的智慧结晶。推动中医走向世界,有利于推进中医国际化进程。中医翻译是中医国际化的桥梁,众多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发现,中医术语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中国的哲学、文化思想,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因此中医术语的翻译具有一定难度,导致诸多问题,阻碍了中医的传播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本翻译报告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视角,对《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中出现的一些中医术语如何翻译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较合适的译文并总结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期为今后的中医术语翻译工作提供一些借鉴。本翻译实践报告共五个部分对本次翻译实践展开回顾。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翻译背景和项目意义。第二部分说明了译前准备的任务分配、翻译辅助工具、原文描述,第三部分是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医术语英译研究现状以及翻译适应选择论,接下来是本报告的主体部分,首先简要说明了中医文本的翻译难点和解决方法,之后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视角分析了如何处理中医术语以及其他翻译问题,第五部分对翻译项目进行了总结以及不足之处。

张天成[8](2019)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六经辨证证候分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六经辨证及临床观察分析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六经证候分布情况,研究三阴三阳各经证候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病情、病势、病程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联。方法:本课题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238例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基本病情资料进行收集,包括患者中医四诊的基本信息、病程、年龄、性别,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抗体、血沉、C-反应蛋白等,采用六经辨证的方法辨别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证候,获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六经证候分布情况,并采用统计学分析分析探索其六经证候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238例RA患者有15个六经证型出现,其中包含了 6个单经病证型,以及9个六经合病证型。15个六经证型中以单经证候太阴病最多,共56例,占23.5%,其次是少阳病14.7%,少阴病11.8%,少阳太阴合病10.1%,少阳太阴病是六经合病证型中最为常见的证型,共有24例,占10.09%。患者症状表现多而复杂,总结统计RA患者较多出现的症状,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关节疼痛、晨僵、怕冷、关节发热、胃不适、大便烂、四肢冰凉、口苦。舌脉方面,最为常见的舌象是舌质淡嫩苔白,最为常见的脉象是脉细弱。2.统计各经病出现频率,经统计,各经病证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太阴病,占40.3%,其次为少阳病,占33.2%,用黄金分割法计算,40.3%+33.2%>61.8%,可知患者主要辨证分型为太阴病和少阳病。阳明病出现频率最低,占6.7%。3.研究性别、年龄、病程以及RA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指标ESR、ACCP、RF、CRP和六经证候之间的关系。经分析,在ACCP的数值大小分布上,六经证候之间并无显着差异,说明RA的特异性抗体ACCP并不影响六经证候的形成。而在其余临床指标上,六经证候各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这些指标可能影响六经证候的形成。结论:本次研究的男女比例为1:3.67,与既往研究基本符合。发病年龄上,41-60岁为RA发病的主要人群。病程在0-5年的病人数量最多。这可能与患者确诊RA后,每次复诊时间逐渐延长等因素有关。患者症状出现最多的依次为关节疼痛、晨僵、怕冷、关节发热、胃不适、大便烂、四肢冰凉、口苦。最为常见的舌象是舌质淡嫩苔白,最为常见的脉象是脉细弱。在六经各经证候分布上,太阴病和少阳病出现频率最高。基本临床资料如年龄、病程和性别等可能影响六经证候的形成。在各证型组实验室指标对比上,炎症指标ESR和和C反应蛋白在各证型之间都有显着差异,说明ESR、CRP的高低可能影响六经证候的形成。RF在各证型之变分布是有显着差异的。说明RF高低影响六经证候的形成。

李广慧[9](2019)在《基于SSDM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评估病情活动、精神状态与生命质量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智能疾病管理系统(Smart System of Disease Management,SSDM)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多次自行评估其疾病活动度、抑郁、焦虑、生命质量指标,观察RA患者真实的病情活动、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2017年02月-2019年1月期间苏北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382例RA患者使用SSDM多次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S28)、晨僵、斯坦福健康评估问卷(HAQ)、汉密尔顿表(HADS)、健康调查简表(SF-36)等量表,时间分别为基线、6个月、12个月。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线:患者自我评估值小于60分(OR=2.454,95%CI:1.32-4.56)、关节压痛(OR=3.096,95%CI:1.71-5.62)是RA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的主要因素。血沉阳性(OR=1.968,95%CI:1.09-3.56,p=0.025)、有关节压痛(OR=2.672,95%CI:1.17-6.12,p=0.02)、有躯体功能障碍(OR=2.313,95%CI:1.24-4.33,p=0.009)的 RA 患者发生焦虑的风险明显增加。线性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4,377)=168.958(P<0.001),调整后R2=63.8%.纳入模型的中焦虑、抑郁、DAS28、HAQ对RA生命质量的独立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6个月时:6个月抗风湿治疗后患者斯坦福健康评估问卷评分(Z=-6.825,P<0.001)、晨僵时间(Z=-3.811,P<0.001)、DAS28(Z=-2.857,P<0.001)、抑郁评分(Z=-7.749,P<0.001)、焦虑评分(Z=-7.097,P<0.001)、生命质量(Z=-8.988,P<0.001)、生理健康总分(Z=-8.391,P<0.001)、心理健康总分(Z=-7.240,P<0.001)均明显改善。基线有抑郁的RA患者和无抑郁的RA患者疾病活动度在6个月时均明显下降,但两组患者组间无差异性(p=0.198)。有基线焦虑的RA患者和无焦虑的RA患者疾病活动度在6个月时均明显下降,但6个月时有基线焦虑的患者疾病活动度仍明显高于无焦虑的患者。有基线抑郁的RA患者和无抑郁的RA患者生命质量在6个月时均明显好转,但6个月时有基线抑郁的患者生命质量仍明显差于无抑郁的患者。有基线焦虑的RA患者和无焦虑的RA患者疾病活动度在6个月时均明显好转,但6个月时有基线焦虑的患者生命质量仍明显差于无焦虑的患者。12个月时:RA患者12个月治疗期间,关节压痛数、血沉、C-反应蛋白等疾病活动指标、抑郁、焦虑、生命质量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有抑郁的RA患者和无抑郁的RA患者疾病活动度在12个月时均明显下降,但两组患者组间无差异性(p=0.574);有基线焦虑的RA患者和无焦虑的RA患者疾病活动度在12个月时均明显下降,但两组患者组间无差异性(p=0.117)。有基线抑郁的RA患者和无抑郁的RA患者生命质量在12个月时均明显好转,但12个月时有基线抑郁的患者生命质量仍明显差于无抑郁的患者;有基线焦虑的RA患者和无焦虑的RA患者生命质量在12个月时均明显好转,但12个月时有基线焦虑的患者生命质量仍明显差于无焦虑的患者。结论RA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伴发抑郁、焦虑情绪与RA患者疾病活动有关,其中关节压痛是RA患者伴发心理症状的主要因素。RA患者生命质量低于一般人群,除了与RA疾病活动、躯体功能有关外,还受其抑郁、焦虑情绪影响。抑郁不影响RA患者6个月时的疾病活动度的改善,焦虑影响6个月时疾病活动的改善,抑郁、焦虑均不影响12个月时疾病活动的改善,抑郁、焦虑均影响RA患者生命质量的改善,故需要重视RA患者的心理症状,必要时予以干预以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经过12个月的合理的抗风湿治疗,规律的门诊复诊,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疾病活动、躯体功能、心理症状和生命质量均较前缓解。可见合理使用SSDM可方便患者了解病情,规律服药,提高依从性,更好地缓解病情,提高生命质量。

杨岫岩[10](2019)在《戒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鸦片——激素》文中研究说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难治性的风湿病。上世纪80年代以前,医学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无能,使许多患者对现代医学丧失信心,寄希望于寻找祖传秘方;循广告去找所谓攻克了类风湿难关的"专家";或花大量钱财去购买稀贵药材等等。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策略重新作了调整。强调早期使用抗风湿药控制病

二、类风湿关节炎其实不难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类风湿关节炎其实不难治(论文提纲范文)

(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部分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相关概念
        2.1 类风湿关节炎
        2.2 健康信息寻求行为
    3 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3.2 国内研究现状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意义
第2部分 研究设计
    1 研究方法
        1.1 质性研究
        1.2 现象学研究方法
    2 研究对象
        2.1 样本来源
        2.2 抽样方法
        2.3 纳入和排除标准
        2.4 样本量
    3 研究工具与器材
        3.1 研究工具
        3.2 访谈工具
        3.3 研究器材
    4 资料收集
        4.1 访谈前准备
        4.2 访谈进行中
        4.3 访谈结束
    5 资料整理与分析
        5.1 资料的整理
        5.2 资料的分析
    6 质量控制
    7 伦理原则
    8 技术路线图
第3部分 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1.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1.2 研究对象的疾病相关特征
    2 访谈结果
        2.1 主题1:寻求健康信息的内在动机
        2.2 主题2:寻求健康信息的内容
        2.3 主题3:寻求健康信息的途径
        2.4 主题4:寻求健康信息的影响因素
        2.5 主题5:健康信息的倾向传递方式
第4部分 讨论
    1 关注RA患者多样化的健康信息需求
    2 理解RA患者寻求健康信息的个体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3 聚焦RA患者寻求健康信息的途径及倾向传递方式
    4 建议
        4.1 建立一支多学科协作的RA慢病管理小组
        4.2 推动建设在线医疗社区信息交互平台
第5部分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点
    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3 访谈提纲
    附录4 知情同意书
    附录5 访谈备忘录
    附录6 访谈转录录音节选
    附录7 访谈内容编码图
    附录8 个人简历
致谢

(2)从“双毒学说”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学术思想总结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从“双毒学说”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学术思想
    1.“双毒学说”的提出
        1.1 从“毒”论治痹证
        1.2 “双毒学说”的形成
    2.从“双毒学说”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2.1 从“双毒”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理论基础
        2.2 “双毒学说”与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
        2.3 “双毒学说”与类风湿关节炎临证经验
        2.4 “双毒学说”与类风湿关节炎用药经验
第二部分 “清解双毒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研究
    1.病例选择
        1.1 样本量计算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退出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对照组
        2.2 试验组
        2.3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2.4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2.5 健康评估问卷(HAQ)
        2.6 中医临床证候分级量化标准
        2.7 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情况
        2.8 实验室指标
        2.9 不良反应监测
    3.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治疗前基线资料分析
    2.治疗后资料分析
        2.1 治疗后(12 周)临床疗效
        2.2 中医证候量表指标
        2.3 DAS28 评分
        2.4 实验室指标
        2.5 关节压痛数
        2.6 关节肿胀数
        2.7 VAS评分
        2.8 中医证候评分
        2.9 HAQ指数
        2.10 非甾体抗炎药减药情况
        2.1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处理
讨论
    1. “双毒学说”与“清解双毒方”
    2.“清解双毒方”方解
    3.“清解双毒方”主要用药分析
    4.阳性对照用药选择依据
    5.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6.典型病案
    7.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2 病例选择
    1.3 临床资料
    1.4 治疗方案
    1.5 实验方法
    1.6 药物安全评估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例完成情况
    2.2 三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 ESR 指标的分析
    2.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CRP指标的分析
    2.5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RF指标的分析
    2.6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补体C3指标的分析
    2.7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补体C4指标的分析
    2.8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DAS28水平的分析
    2.9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疼痛VAS评分分析
    2.10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PGA评分分析
    2.1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PHGA评分分析
    2.1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Q评分分析
    2.13 三组患者治疗后的DAS28疾病活动度分级
    2.14 三组患者治疗后达到ACR20、ACR50标准百分率的分析
    2.15 三组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分析
3 讨论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4)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患者信息调查表
个人简历
致谢

(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8+CD25+T细胞的临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炎症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IRAK1/IK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JAK2/STAT3 信号通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中医术语的翻译处理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翻译任务概述
    1.1 翻译项目背景
    1.2 翻译项目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2.1 任务分配
    2.2 翻译辅助工具
    2.3 原文描述
        2.3.1 主要内容
        2.3.2 原文分析
第三章 翻译指导理论
    3.1 中医术语英译研究论述
    3.2 翻译适应选择论
        3.2.1 翻译过程
        3.2.2 翻译原则
        3.2.3 翻译方法
    3.3 小结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中医文本的翻译难点与解决方法
    4.2 翻译原则指导下的中医术语分析
    4.3 语言维度适应选择下的中医术语分析
    4.4 交际维度适应选择下的中医术语分析
    4.5 文化维度适应选择下的中医术语分析
    4.6 其他翻译问题和难点
        4.6.1 西医术语的翻译处理
        4.6.2 西医文本中的翻译对等问题
        4.6.3 长句的处理
        4.6.4 重复表达
        4.6.5 时态的选择
    4.7 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收获和启示
    5.2 待解决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附录2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3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附录4 翻译原文
附录5 翻译译文

(8)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六经辨证证候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部分 文献研究
    1.1 六经辨证的研究背景
        1.1.1 六经辨证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1.1.2 六经的实质研究
        1.1.3 六经辨证临床应用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3.1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1.3.2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六经辨治研究现状
        1.4.1 太阳经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1.4.2 阳明经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1.4.3 少阳经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1.4.4 太阴经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1.4.5 少阴经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1.4.6 厥阴经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1.5 小结与研究意义
第2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临床病例来源
        2.1.2 疾病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观察指标
        2.1.6 调查方法
    2.2 统计学分析
第3部分 临床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性别
        3.1.2 年龄
        3.1.3 病程分布情况
        3.1.4 症状体征分布情况
    3.2 患者六经分布情况
        3.2.1 六经辨证分型总体分布情况
        3.2.2 六经病主证出现频率
        3.2.3 单经及合病分布情况
    3.3 六经主证与相关观测指标的统计学研究
        3.3.1 性别与六经主证
        3.3.2 年龄分段与六经主证
        3.3.3 病程与六经主证
        3.3.4 实验室指标与六经主证
第4部分 讨论
    4.1 基本情况分析
    4.2 患者六经证候分布情况讨论
    4.3 六经证候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参与科研活动及获奖情况
致谢

(9)基于SSDM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评估病情活动、精神状态与生命质量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戒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鸦片——激素(论文提纲范文)

靠激素治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错误
使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须巧妙
科学戒断激素不会增加痛苦

四、类风湿关节炎其实不难治(论文参考文献)

  • [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健康信息寻求行为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D]. 马燕.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2]从“双毒学说”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学术思想总结及临床研究[D]. 马悦宁.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艾拉莫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估[D]. 田真.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4)
  • [4]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研究[D]. 蒋旭. 郑州大学, 2020(02)
  • [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8+CD25+T细胞的临床相关性研究[D]. 王柳青. 郑州大学, 2020(02)
  • [6]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赵夜雨.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中医术语的翻译处理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手册》翻译实践报告[D]. 李卫.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六经辨证证候分布研究[D]. 张天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基于SSDM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评估病情活动、精神状态与生命质量相关性的研究[D]. 李广慧. 扬州大学, 2019(02)
  • [10]戒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鸦片——激素[J]. 杨岫岩. 江苏卫生保健, 2019(01)

标签:;  ;  ;  ;  ;  

类风湿关节炎不难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