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4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48例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48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宇[1](2021)在《输卵管炎性不孕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分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输卵管炎性不孕及输卵管阻塞黏连程度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输卵管炎性不孕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第一部分为病例对照研究,观察组选择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山西省中医院妇科住院部行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输卵管炎性不孕病例共48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入住妇科病房,因子宫内膜息肉或(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的不孕行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术中见输卵管外观正常者共46例。(1)指导患者填写既往生殖道感染情况表,收集有关数据;(2)采集患者下生殖道分泌物,采用细菌培养鉴定法检测患者生殖道细菌、霉菌、UU等,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CT、淋球菌;(3)宫腹腔镜术中察看盆腔状况,并对输卵管阻塞及盆腔粘连情况评分;(4)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6.0处理分析。第二部分为证型分布研究,资料均来自2017年至2019年期间因“慢性盆腔炎、不孕症”入住山西省中医院妇科病房,行宫腹腔镜检查证实为输卵管炎性不孕的患者,共187例。使用住院部病例系统筛选符合条件的病例,根据病例记录内容将相关信息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6.0处理分析。结果:(1)本研究中输卵管炎性不孕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如下:(1)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UU与输卵管炎性不孕存在相关关系(P=0.000,OR=21.489,95%CI[5.500~83.959]),盆腹腔手术史与输卵管炎性不孕存在相关关系(P=0.002,OR=6.368,95%CI[1.991~20.375]),二者均是导致输卵管炎性不孕的危险因素;CT、NG、BV、VVC、TV、人工流产史与输卵管炎性不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盆腹腔手术史(P=0.014,OR=8.628,95,95%CI[-3.865~-0.445])对输卵管评分存在显着影响,但尚不能认为人流史、UU、CT、VVC、TV、BV对输卵管评分有影响(P>0.05)。(2)本研究中输卵管炎性不孕的证型分布研究结果如下:(1)气滞血瘀型占21.4%、湿热瘀结型占67.4%、肾虚血瘀型、痰湿瘀滞型、寒凝血瘀型均较少,分别仅占2.1%、占2.1%、占4.8%,其他证型占1.6%;(2)中医证型之间人工流产史(X2=3.892,P=0.565)、盆腹腔手术史(X2=1.907,P=0.862)、生殖道感染史(X2=9.699,P=0.084)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44,P=0.020)。(4)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501,P=0.000),湿热瘀结型、气滞血瘀型、痰湿瘀滞型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肾虚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结论:(1)UU和盆腹腔手术史是输卵管炎性不孕的危险因素(OR>1);(2)盆腹腔手术史对输卵管阻塞黏连的严重程度影响显着(P<0.05)。(3)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证候分布以湿热瘀结型患者最多,气滞血瘀型次之;(4)年龄、病程长短均对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影响,盆腹腔手术史、人流史、盆腔感染史对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待进一步研究。

徐嘉新[2](2021)在《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盆腔炎性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方案》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在复杂真实的医疗环境下,总结我科盆腔炎性疾病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辅助检查、诊疗经过及预后,客观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梳理出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案,为盆腔炎性疾病规范化治疗提供临床证据。研究方法:根据真实世界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逐一查阅2005年10月-2021年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住院的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婚育史、既往史、病程长短、中医证型),主诉及妇科检查情况(包括发热、下腹压痛、反跳痛、异常阴道分泌物、子宫压痛、宫颈举摆痛、附件增厚及压痛情况、是否触及包块),辅助检查(包括妇科B超、血常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治愈、疾病进展、中转手术、遗留包块),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录入Microsoft Excel,应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各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我科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梳理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案。研究结果:1.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1)年龄分布:最小17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为40.01±10.11岁。(2)病程最短4小时,最长30天,平均病程(5.89±5.23)天。(3)生殖道感染情况:303例患者中,有187例患者阴道感染,占61.72%,且均为单纯性感染,其中线索细胞阳性者112例(59.89%),解脲支原体阳性者35例(18.72%),念珠菌阳性者32例(17.11%),滴虫阳性者6例(3.21%),沙眼衣原体阳性者2例(1.07%)。(4)中医证型以湿热蕴结证多见(45.54%),其次为湿毒壅盛证(24.75%),热毒炽盛证(17.16%),瘀热内结证(12.54%)。(5)疾病类型:腹痛128例(42.24%),腹痛+发热31例(10.23%),腹痛+发热+包块144例(47.52%)。(6)不同疾病类型中医证型分布:腹痛组中湿热蕴结证98例(76.6%),瘀热内结证30例(23.4%)。腹痛+发热组中热毒炽盛证5例(16.1%),湿毒壅盛证15例(48.4%),湿热蕴结证9例(29.0%),瘀热内结证2例(6.5%)。腹痛+发热+包块组中热毒炽盛证47例(32.6%),湿毒壅盛证60例(41.7%),湿热蕴结证31例(21.5%),瘀热内结证6例(4.2%)。2.治疗方案303例患者中采用中西医治疗方案的有297例(98.02%),我院西医治疗主要以抗菌药物为主,根据抗生素应用指南及患者病情程度酌情给药。中医治疗遵循辨证论治原则,采用中药口服、中医外治或二者联合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3.中西医治疗方案在不同疾病类型中的临床疗效(1)腹痛组:三种治疗方案治愈率均为100%。抗生素+中药口服+中医外治法患者腹痛消失时间(4.79±1.19d)显着小于抗生素+中药口服和抗生素+中医外治法(14.50±0.71d、8.47±2.53d),抗生素+中医外治法患者腹痛消失时间显着小于抗生素+中药口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腹痛+发热组:三种治疗方案治愈率均为100%。抗生素+中药口服+中医外治法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4.89±1.76d)、CRP复常时间(3.85±2.94d)、PCT复常时间(3.81±1.89d)均小于抗生素+中医外治法(9.67±2.52d、8.00±5.57d、6.33±0.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腹痛+发热+包块组:三种治疗方案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66.67%、57.69%、59.09%,疾病转归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生素+中药口服+中医外治法患者腹痛消失时间(7.56±1.85d)、体温复常时间(3.26±1.36d)、WBC复常时间(6.57±2.08d)、PCT复常时间(4.92±3.76d)均小于抗生素+中药口服(14.50±0.71d、7.00±1.41d、12.00±2.83d、12.00±2.83d)和抗生素+中医外治法(10.53±3.80d、4.80±1.72d、8.33±2.92d、8.13±5.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中药外治组在腹痛消失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均小于抗生素+中药口服组,两组在WBC复常时间、PCT复常时间无统计学差异。(4)所有中西医治疗患者总体分析:三种治疗方案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80.0%、76.09%、81.71%,疾病转归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抗生素+中药口服+中医外治法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5.64±2.00d)、体温复常时间(3.13±1.22d)、WBC复常时间(5.79±2.42d)、CRP复常时间(5.68±3.20d)、PCT复常时间(4.03±3.76d)均小于抗生素+中药口服(14.50±0.58d、7.00±1.41d、12.00±2.83d、8.50±2.12d、12.00±2.83d)和抗生素+中医外治法(9.46±3.21d、4.44±1.72d、7.89±2.95d、8.28±4.01d、7.83±4.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中医外治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体温复常时间、WBC复常时间均小于抗生素+中药口服组,两组在CRP复常时间、PCT复常时间无统计学差异。4.抗生素+中药口服+中医外治法在不同疾病类型患者中疗效对比(1)腹痛组和腹痛+发热组治愈率(均为100%)显着高于腹痛+发热+包块组(59.1%),中转手术率、遗留包块率(均为0%)显着低于腹痛+发热+包块组(分别为26.4%、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腹痛组、腹痛+发热组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4.79±1.19d、4.89±1.76d)均显着小于腹痛+发热+包块组(7.56±1.85d)。腹痛+发热组患者体温复常时间(2.81±0.68d)、WBC复常时间(3.93±2.16d)、CRP复常时间(3.85±2.94d)、PCT复常时间(3.81±1.89d)均小于腹痛+发热+包块组(3.26±1.36d、6.57±2.08d、6.45±3.00d、4.92±3.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采用抗生素+中药口服+中医外治法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疗效对比(1)腹痛组:两种中医证型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疾病转归情况无统计学差异。湿热蕴结证患者腹痛消失时间(4.56±1.10d)小于瘀热内结证患者(5.08±1.29d)(P<0.05)。(2)腹痛+发热组:四种中医证型的患者治愈率均为100%,在疾病转归情况、腹痛消失时间(6.60±0.89d、4.92±1.88d、4.00±1.41d、4.00±1.41d)、体温复常时间(2.60±0.55d、2.75±0.62d、3.00±0.93d、3.00±0.00d)、WBC复常时间(5.80±1.10d、3.92±1.78d、3.00±1.83d、3.00±0.00d)、CRP复常时间(5.20±3.03d、3.67±2.93d、3.63±1.11d、3.53±1.51d)、PCT复常时间(4.60±2.88d、2.91±1.58d、2.32±1.37d、2.82±1.00d)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3)腹痛+发热+包块组:,热毒炽盛证(44.7%)的中转手术率与湿毒壅盛证(22.0%)、湿热蕴结证(12.0%)无统计学差异,但显着高于瘀热内结证(0%)(P=0.005)。热毒炽盛证(5.3%)、湿毒壅盛证(17.0%)、湿热蕴结证(12.0%)的遗留包块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均低于瘀热内结证(66.7%)(P>0.05)。热毒炽盛证患者腹痛消失时间(8.74±1.41d)、体温复常时间(4.21±1.62d)均大于湿毒壅盛证(分别为7.36±1.63d、2.92±1.08d)、湿热蕴结证(6.84±2.03d、2.89±0.99d)和瘀热内结证(6.00±1.41d、2.00±0.00d)(P<0.05)。(4)三种疾病类型患者中医证型总体分析:湿热蕴结证患者治愈率(94.8%)显着高于热毒炽盛证(55.8%)和湿毒壅盛证(69.8%)(P<0.05),湿热蕴结证与瘀热内结证(87.9%)无统计学差异。湿热蕴结证中转手术率(2.6%)和瘀热内结证(0%)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显着低于热毒炽盛证(39.5%)(P<0.05)。热毒炽盛证患者腹痛消失时间(8.29±1.57d)显着大于湿毒壅盛证(6.57±2.05d)、湿热蕴结证(5.11±2.69d)和瘀热内结证(4.75±2.06d)(P<0.05)。湿毒壅盛证显着大于湿热蕴结和瘀热内结证(P<0.05),湿热蕴结和瘀热内结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热毒炽盛证患者体温复常时间(3.87±1.60d)大于瘀热内结证(2.50±0.58d),热毒炽盛证、湿热蕴结证、湿毒壅盛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湿热蕴结证、湿毒壅盛证、瘀热内结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热毒炽盛证患者PCT复常时间(6.21±3.78d)显着大于湿毒壅盛证(3.03±3.71d)和湿热蕴结证(3.52±2.12d)(P<0.05),热毒炽盛证与瘀热内结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湿毒壅盛证、湿热蕴结证、瘀热内结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PID发病人群以育龄期女性为主,多急性起病,频繁的宫腔操作、多育多产、阴道感染是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故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房劳过度,加强健康宣教,减少性传播疾病的发生。2.本研究PID患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抗生素的基础上根据辨证论治将中药口服和中医外治联合应用,对单纯腹痛和腹痛伴发热患者疗效显着,治愈率均可达100%,对于形成盆腔包块的患者治愈率可达59.1%。抗生素联合中药口服和中医外治能有效改善PID患者的临床症状,WBC、CRP、PCT等炎性指标恢复正常用时短,且对腹痛伴发热及盆腔包块患者中转手术率仅为26.4%。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做到及时发现症状、早期诊断并采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同时减少PID后遗症的发生。3.PID的常见中医证型包括热毒炽盛证、湿毒壅盛证、湿热蕴结证、瘀热内结证四型,疾病初期以湿热蕴结证多见。随着疾病进展,出现发热,伴或不伴炎性指标升高的患者以湿毒壅盛证居多,若病情持续进展,热势较高,伴炎性指标升高,或形成盆腔包块者多以湿毒壅盛证和热毒炽盛证为主。4.本研究中抗生素联合中药口服和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热蕴结证和瘀热内结证疗效显着,且在疾病转归、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等方面均优于热毒炽盛证和湿毒壅盛证。

孟倩[3](2020)在《萆薢分清饮对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非淋菌性阴道炎小鼠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利用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感染小鼠,制备非淋菌性阴道炎(non-gonococcal vaginitis,NGV)动物模型,通过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的阴道微生态整体菌群的消长变化、血清免疫因子的改变以及生殖器组织病理变化等指标评价疗效,探索萆薢分清饮治疗NGV疗效机制,为该方进一步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中药金刚藤糖浆组、阳性西药罗红霉素组和萆薢分清饮高剂量组、萆薢分清饮中剂量组、萆薢分清饮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小鼠经雌激素预处理后使用Uu感染液接种,制备Uu阴道感染致NGV模型。2.造模成功后除模型组外,各组小鼠分别给予上述药物进行治疗。在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检测各组动物精神状态、体重。取阴道粘膜分泌物进行革兰氏染色,检测各组药物对小鼠阴道微生态的影响。3.给药第0天(造模第7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收集各组小鼠血清,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T细胞群中CD3+、CD4+和CD8+比例变化,探索萆薢分清饮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4.给药第21天后处死小鼠,采集各组小鼠生殖道粘膜样本和血清,HE染色和IL-6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病理学分析萆薢分清饮对Uu所致的NGV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免疫的改善作用。ELISA测定血清中的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IL-8)水平、抗炎症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水平变化,探索萆薢分清饮对Uu引起的NGV病理损伤所起作用。结果:1.行为学观察:萆薢分清饮可以改善Uu所致的NGV小鼠的精神状态和体重下降等行为学指标,给药第21天,金刚藤糖浆、萆薢分清饮中剂量和高剂量组与西药罗红霉素组相比改善效果好,其中高剂量萆薢分清饮改善效果最优。2.阴道微生态的检测: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给药第7天,罗红霉素组对NGV小鼠阴道粘膜革兰氏阳性菌数目抑制作用最佳(P<0.01),但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给药第21天,金刚藤糖浆、中剂量和高剂量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阴道粘膜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均优于罗红霉素组(P<0.01),高剂量萆薢分清饮改善阴道部位细菌感染程度最为明显。3.免疫水平和免疫损伤因子的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血清T细胞群中CD3+、CD4+和CD4+/CD8+水平降低、CD8+水平升高(P<0.01),萆薢分清饮给药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后,与模型组相比,血清T细胞群中CD3+、CD4+和CD4+/CD8+水平逐渐升高,并且CD8+水平降低(P<0.01)。并且,金刚藤糖浆组、萆薢分清饮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对CD3+、CD4+和CD4+/CD8+水平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罗红霉素组(P<0.01),提示了萆薢分清饮中药制剂对NGV小鼠具有良好的免疫力改善效果,且随着萆薢分清饮剂量增高,改善效果越明显。4.生殖道粘膜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HE染色结果显示萆薢分清饮对Uu所致NGV小鼠的阴道粘膜各层组织具有较好的修护作用,与罗红霉素组相比,萆薢分清饮中剂量和高剂量组明显抑制了阴道壁组织水肿和炎性浸润。IHC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萆薢分清饮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中炎症敏感因子IL-6的表达水平较低(P<0.01)。其中萆薢分清饮高剂量组对IL-6的改善效果优于罗红霉素组。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萆薢分清饮对Uu所致NGV小鼠血清中的促炎因子TNF-α、IL-1β及IL-8的水平具有抑制作用(P<0.01)和抗炎因子IL-4、IL-10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并且萆薢分清饮低、中、高剂量之间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提示了萆薢分清饮在Uu所致NGV模型中所发挥较好的抗炎作用。结论:萆薢分清饮可以改善Uu所致NGV小鼠的一般情况与体重,并且显着降低了NGV小鼠阴道部位革兰氏阳性菌的菌群密集度。通过检测比较各组小鼠的炎症因子以及免疫学指标,结果显示萆薢分清饮也可以改善Uu所致的NGV小鼠型免疫指标和炎症指标的变化,且中、高剂量下的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的治疗效果优于罗红霉素组,且萆薢分清饮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最优,提示萆薢分清饮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与目前临床上抗生素疗法相比,对治疗因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的非淋菌性阴道炎具有一定的优势,为中医药疗法改善阴道微生态、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解脲支原体所致的非淋菌性阴道炎提供理论依据。

齐伟平[4](2018)在《罗志娟教授治疗解脲支原体所致子宫颈炎的经验方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自拟经验方清解汤联合西药盐酸多西环素片治疗解脲支原体所致子宫颈炎(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证)的临床效果,以期探寻更佳的治疗方案。方法:60例解脲支原体阳性子宫颈炎患者(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实际完成病例各2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西环素片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用自拟经验方清解汤,两组患者治疗14天。分别在治疗前和停药后1周、3个月对患者进行观察记录。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评价分析其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变化、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变化、支原体转阴率以及复发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14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与对照组有效率(62.0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17.59±5.08,治疗后积分2.83±1.67;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17.03±3.57,治疗后积分6.97±2.83;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进行组内比较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将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情况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将两组患者治疗后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情况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组治疗14天后,支原体阳性患者1例,转阴率为96.55%(28/29),对照组治疗后支原体阳性患者8例,转阴率为72.41%(21/29),治疗组支原体转阴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7)在治疗用药期间(14天),治疗组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对照组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对治疗后(停药后1周)复查支原体转阴患者随访,治疗组转阴人数28人,停药后3月复发人数2人,复发率7.14%;对照组转阴人数21人,停药后3月复发人数8人,复发率3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经验方清解汤联合西药盐酸多西环素片,可有效治疗解脲支原体所致子宫颈炎,不仅能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阴道分泌物清洁度,而且提高了解脲支原体的转阴率,远期复发率也有所降低,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安全,值得推广。

赵自垒[5](2016)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所致男科疾病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男性科门诊近2年所检出的男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解脲支原体培养情况及其所患男科疾病,并对80例确诊单纯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男性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临床观察,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所致男科疾病及其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1、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男科门诊就诊的1463例男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结果及合并男科疾病进行分析总结。2、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解脲支原体感染的80例男性患者,釆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泌淋清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分散片和阿奇霉素肠溶胶囊),和对照组40例(左氧氟沙星分散片和阿奇霉素肠溶胶囊)。通过观察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中医症候积分改变来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1、1463例检出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中:小于20岁的患者共93例,2140岁的患者有466例,4160岁的患者有768例,61岁以上的患者有136例。解脲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2160岁的年龄段。2、1463例尿道支原体感染患者中: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有561例(38.35%),不育症的患者有402例(27.48%),附睾睾丸炎的患者有67例(4.58%),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143例(9.77%),早泄的患者108例(7.38%),精囊炎患者30例(2.05%),检出以上两种疾病的患者386例(26.38%),检出三种以上疾病的患者289例(19.75%),单纯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患者有473例(32.33%)。3、1463例解脲支原体培养结果显示: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n Uu)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21.46%、18.46%、16.24%,对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强力霉素耐药性较低;2年中解脲支原体对抗生素耐药性变化不一,Uu耐药性有升高趋势。4、符合纳入标准的解脲支原体感染的80例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观察组40例患者,痊愈30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0例,转阴率为97.4%;对照组40例患者,痊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0例,转阴率为89.7%;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改善各项症状(例如尿急、尿痛等)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解脲支原体感染常引起很多男科疾病,应给予高度重视。2、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对常见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临床上应行解脲支原体培养+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3、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转阴率高,症状改善明显,是目前最佳治疗方案。

袁红霞[6](2014)在《从“脾”论治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简称Uu)感染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关系密切,目前临床上西医使用抗生素治疗存在着耐药、复发及混合感染等问题,治疗效果欠佳。目前国内已有部分研究提示中药在抗Uu感染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优势。Uu作为女性生殖道正常寄居菌之一,是条件致病菌,考虑其发病与人体正气的盛衰有关。人体的正气需要后天的充养,而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故本研究从“脾”论治,将以“健脾”立法组方的止带片用于脾虚湿蕴型女性生殖道Uu感染患者的治疗中,通过比较止带片、强力霉素、止带片联合强力霉素治疗女性生殖道Uu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探讨其在女性生殖道Uu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通过体外抑制实验,观察止带片对体外Uu的抑制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本试验采用随机、非盲法、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以强力霉素为阳性对照药,设试验组单纯中成药止带片组、联合组由中成药止带片+西药强力霉素。将150例脾虚湿蕴型女性生殖道Uu感染的患者分为止带片组、强力霉素组及联合组,三组病例数按照1:1:1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观察50例。止带片组口服止带片治疗,强力霉素组口服强力霉素治疗,联合组同时口服止带片及强力霉素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并结合解脲支原体、白带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来观察比较这三种方法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同时治疗前后还需检测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并记录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以评价其安全性。对转阴的病例进行追踪随访至少1个月以上,进行解脲支原体的复查,以观察比较各组的复发率。2.用中药颗粒剂制备止带片复方及8味组方中药的中药原液,分别测定上述药物对解脲支原体临床菌株及标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了解其对体外解脲支原体是否有抑制作用。结果1.临床研究结果(1)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止带片、强力霉素及联合用药均可有效降低女性生殖道Uu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各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临床疗效评定方面,止带片组、强力霉素组及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89.5%及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160,P<0.05)。临床疗效等级经秩和检验,三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5,P<0.01),其中以联合组疗效最好。(2)中医证候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止带片、强力霉素及联合用药均可有效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各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方面,止带片组、强力霉素组及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70.8%及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345,P<0.05)。中医证候疗效等级经秩和检验,三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65,P<0.01),其中以联合组疗效最好。(3)Uu转阴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止带片组、强力霉素组及联合组的Uu转阴率分别为48.9%、79.2%及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0.513,P<0.01)。经组间两两比较,认为联合组、强力霉素组的Uu转阴率相对高于止带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联合组与强力霉素组的Uu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止带片组、强力霉素组及联合组的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病率分别为6.7%、27.1%及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649,P<0.05)。其中,经组间两两比较,认为止带片组、联合组的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生率低于强力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止带片组与联合组的念珠菌性阴道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Uu复发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止带片组、强力霉素组及联合组的Uu复发率分别为9.1%、34.2%及1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900,P<0.05)。其中,经组间两两比较,认为止带片组、联合组的Uu复发率相对低于强力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与止带片的Uu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止带片组、联合组的患者于治疗前后均行血、尿、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安全性指标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不良反应方面,强力霉素组3例出现恶心反胃、1例出现头晕;止带片组1例出现大便秘结,联合组1例出现胃部胀痛,无重大不良反应,故三组用药均是安全的。2.实验研究结果(1)止带片复方制剂对临床菌株的MIC集中在50mg/ml,对标准菌株Uu血清4型(ATCC29557,相对浓度 104CCU/ml)的 MIC≤20mg/ml,对 Uu 血清 8 型(ATCC27618,相对浓度 102CCU/ml)的 MIC 为 50mg/ml。(2)完成中药体外抑制实验的59株临床菌株中,对4种或4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为14株,占23.7%。(3)临床耐药株及非耐药株的止带片复方MIC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75,P>0.05)。在对强力霉素耐药的4株菌株中,其中2株对止带片复方均敏感,MIC均为25mg/ml。(4)止带片复方及所含8味中药对59株临床菌株的MIC集中值分别为:复方制剂50mg/ml,鱼腥草≤5mg/ml,土茯苓≤5mg/ml,白芍在50mg/ml左右,泽泻>50mg/ml,车前子在 100mg/ml,粉萆薢 200mg/ml,白术>200mg/ml,山药>300mg/ml。(5)止带片复方及所含8味中药对标准菌株Uu血清4型(ATCC29557,相对浓度104CCU/ml)的 MIC 分别为:复方≤20mg/ml,鱼腥草≤5mg/ml,土茯苓≤5-20mg/ml,白芍 20-25mg/ml,泽泻 10-50mg/ml,车前子 50mg/ml,粉萆薢≤25-100mg/ml,白术25-200mg/ml,山药 100-300mg/ml。(6)止带片复方及所含8味中药对Uu血清8型(ATCC27618,相对浓度102CCU/ml)的MIC分别为:复方50mg/ml,土茯苓10-20mg/ml,白芍≤15-20mg/ml,鱼腥草20mg/ml,,泽泻≥50mg/ml,粉萆薢 50-100mg/ml,车前子 100mg/ml,白术 200mg/mml,山药≥300mg/ml。结论1.从“脾”论治的中成药止带片配合强力霉素可提高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同时降低治疗过程中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及Uu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2.临床上Uu多重耐药情况严重。止带片复方在体外对Uu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止带片所含8味中药里面,鱼腥草、土茯苓对Uu的抑制作用较强,而白术、山药对Uu基本上没有抑制作用。标准菌株及临床菌株的止带片复方MIC范围差异不大,临床耐药株及非耐药株的止带片复方M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启示我们对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对止带片复方不存在耐药现象,止带片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何婵英[7](2014)在《清热利湿法治疗湿热下注型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易黄汤联合强力霉素治疗女性湿热下注型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了解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湿热下注型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下注型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共60例,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易黄汤联合强力霉素),和对照组30例(单纯强力霉素)。通过观察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中医症候积分改变来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患者,痊愈5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显效率83.3%;对照组30例患者,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11例,无效13例,总显效率1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改善各项症状(例如带下异常、小便短赤、阴部不适等)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黄汤联合强力霉素治疗生殖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对中医症状改善疗效显着,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值得进一步研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李贞莹[8](2013)在《清热解毒饮治疗解脲支原体所致湿热下注带下过多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清热解毒饮治疗解脲支原体所致湿热下注带下过多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解脲支原体所致带下过多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口服清热解毒饮)和对照组(30例,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清热解毒饮的临床疗效确切,总有效率为90%,痊愈率为46.67%,有效率为4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痊愈率为20%,有效率为56.67%。根据上述结果,中药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清热解毒饮治疗解脲支原体所致湿热下注带下过多有较好的疗效,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作用。

李楠[9](2013)在《苍柏湿毒清治疗支原体性宫颈炎(气虚湿毒证)的临床观察及对小鼠阴道解脲支原体定植干预的免疫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观察中药复方苍柏湿毒清治疗支原体性宫颈炎(气虚湿毒证)的临床疗效。2观察中药复方苍柏湿毒清干预BALB/C小鼠建立阴道感染UU动物模型效果。3从BALB/c(?)小鼠血IL-2水平、阴道黏膜组织IL-12和LTC4水平、阴道黏膜组织C3b受体表达方面探讨中药复方苍柏湿毒清治疗解脲支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可能免疫调节机制。方法本课题研究分两部分进行:1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苍柏湿毒清颗粒和热淋清颗粒加工成外包装一样的制剂统一编盲,入选支原体性宫颈炎(气虚湿毒证)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发药。治疗期间,患者均服用中药颗粒剂每次一袋,每日两次,疗程两周。用药前、用药2周后记录中医证候积分;用药前、用药2周后、停药1周、3周检测阴道pH值、宫颈分泌物白细胞计数、支原体培养,最终以判断疗效,实验结束后统一揭盲。2实验研究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1-1组10只、A1-2组10只、B1组10只、A2-1组10只、A2-2组10只、B2组10只、C组10只。2.1实验一2.1.1A1-1组、A1-2组经过中药苍柏湿毒清低剂量、高剂量干预7天后,B1组无干预7天后,分别对三组BALB/c小鼠建立阴道感染UU动物模型4周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小鼠阴道分泌物进行UU培养,计算UU定植成功率,观察中药干预后解脲支原体定植情况。2.1.2中药苍柏湿毒清对建立阴道感染UU动物模型干预的免疫机制研究。①采用ELISA法,在实验结束后检测三组BALB/c小鼠血白介素-2(IL-2)值。②采用ELISA (?)去,在实验结束后检测三组BALB/c小鼠阴道黏膜组织白介素-12(IL-12)和白三烯C4(LTC4)含量。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三组BALB/c小鼠阴道粘膜C3b受体进行染色,选择有意义的组织相,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后期处理,每例测5个视野,由计算机计算出所测阳性反应物相对含量的灰度‘值及面积即平均光密度(MOD)。2.2实验二2.2.1A2-1组、A2-2组、B2组BALB/c小鼠先建立阴道感染UU动物模型4周,其后A2-1组、A2-2组经过中药苍柏湿毒清低剂量、高剂量干预7天,B2组无中药干预7天,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小鼠阴道分泌物进行UU培养,计算UU定植成功率,观察中药干预后解脲支原体定植情况。2.2.2中药苍柏湿毒清对BALB/c小鼠阴道感染UU动物模型干预的免疫机制的研究。①采用ELISA法,在实验结束后检测三组BALB/c小鼠血IL-2。②采用ELISA法,在实验结束后检测三组BALB/c小鼠阴道黏膜组织IL-12和LTC4含量。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三组BALB/c小鼠阴道粘膜C3b受体进行染色,选择有意义的组织相,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后期处理,每例测5个视野,由计算机计算出所测阳性反应物相对含量的灰度值及面积即平均光密度(MOD)2.3C组为空白组,不进入实验一、二,实验一、二结束后与其他六组同时取阴道分泌物进行UU培养及各项指标检测。结果1临床研究1.1观察支原体性宫颈炎(气虚湿毒证)患者66例,苍柏湿毒清组33例患者中14例痊愈,6例显效,5例进步,8例无效,愈显率60.6%;热淋清组33例患者中8例痊愈,4例显效,6例进步,15例无效,愈显率36.4%。苍柏湿毒清组在治疗支原体性宫颈炎方面愈显率(60.6%)高于热淋清组(36.4%),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苍柏湿毒清组在治疗支原体性宫颈炎(气虚湿毒证)疗效优于热淋清组。1.2苍柏湿毒清组治疗后患者阴道pH值逐步下降,并趋于正常水平,热淋清组治疗后患者阴道pH值有所下降,并未达到正常值。苍柏湿毒清组在改善阴道pH值方面优于热淋清组。1.3治疗后,两组患者宫颈分泌物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极显着性下降(P<0.01),苍柏湿毒清组治疗后比热淋清组白细胞计数下降更明显。苍柏湿毒清组在降低宫颈分泌物白细胞计数方面优于热淋清组。1.4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显着性下降(P<0.05),苍柏湿毒清组比热淋清组下降更明显(P.<0.05)。苍柏湿毒清组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优于热淋清组。2实验研究2.1UU血清4型致病性实验二,29只BALB/c小鼠建立阴道感染UU动物模型结束后,对A2-1组、A2-2组、B2组BALB/c小鼠用无菌男用拭子取阴道分泌物,UU培养结果均为阳性,阳性定植率100%,提示UU血清4型可致BALB/c小鼠阴道感染。2.2成功建立了BALB/c小鼠阴道感染UU的动物模型对BALB/c小鼠采用颈部皮下注射雌二醇注射液0.2mg,每周一次,共四周;在第二次注射雌二醇注射液(即第二周)后,每天用无菌输液软管向BALB/c小鼠阴道注入预先制备的UU标准株菌液2O μ1(105CCU/ml),连续注入三天;此方法成功建立了BALB/c小鼠阴道感染UU的动物模型。2.3实验质控条件良好C组实验入组时、结束时UU阳性率均为0%,提示实验质控条件良好。2.4UU定植成功率实验一、二结束时,对A1-1组、A1-2组、B1组、A2-1组、A2-2组、B2组、C组BALB/c小鼠阴道分泌物进行UU培养,UU感染阳性率分别是70.00%(7/10)、66.67%(6/9)、90%(9/10)、66.67%(6/9)、70.00%(7/10)、100%(10/10)、0%(0/10)。实验一A1-1组、A1-2组小鼠经过苍柏湿毒清干预,部分实验小鼠阴道UU定植阴性。实验二A2-1组、A2-2组成功建立阴道感染UU的动物模型后,经过苍柏湿毒清干预,部分实验小鼠阴道感染UU转阴。但经统计学分析,六组组间UU阳性定植率比较,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2.5血IL-2实验一、二结束时,七组BALB/c小鼠血IL-2值由高到低依次是A1-1组(54.16±1.52)、A1-2组(51.86±1.51)、A2-1组(45.33±1.82)、A2-2组(44.45±2.75)、C组(44.02±2.14)、B1组(41.29±1.35)、B2组(35.40±1.78)。B1组、B2组BALB/c小鼠建立阴道感染UU动物模型血IL-2值低于C组(空白组),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UU感染后BALB/c小鼠血IL-2值呈低水平实验一A1-1组、A1-2组小鼠经过苍柏湿毒清干预后再建立动物模型,可提高血IL-2值;统计学上,与C组、B1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苍柏湿毒清可提高小鼠血IL-2水平,在防UU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实验A2-1组、A2-2组成功建立阴道感染UU的动物模型后经过苍柏湿毒清干预,提示苍柏湿毒清可提高UU感染小鼠血IL-2的低水平,统计学上,与B2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C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抗UU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苍柏湿毒清提高小鼠血IL-2水平,增加TH1细胞,激活或调动体液免疫功能,从而在防UU感染和抗UU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2.6阴道黏膜组织IL-12实验一、二结束时,七组BALB/c小鼠阴道黏膜组织IL-12由高到低依次是B2组(19.37±14.22)、B1组(18.41±13.23)、A2-2组(12.52±3.96)、A2-1组(12.06±4.92)、A1-1组(9.32±2.88)、C组(9.21±5.92)、A1-2组(7.52±3.25)。B1组、B2组BALB/c小鼠建立阴道感染UU动物模型阴道黏膜组织IL-12值高于C组(空白组),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UU感染后阴道黏膜组织IL-12值呈高水平。实验一A1-1组、A1-2组小鼠经过苍柏湿毒清干预后再建立动物模型,可降低阴道黏膜组织IL-12值;统计学上,与B1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C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苍柏湿毒清可降低阴道黏膜组织IL-12水平,在防UU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实验二A2-1组、A2-2组成功建立阴道感染UU的动物模型后经过苍柏湿毒清干预,可降低阴道黏膜组织IL-12值,统计学上,与B2组、C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苍柏湿毒清降低UU感染小鼠阴道黏膜组织IL-12的高水平作用不显着。苍柏湿毒清降低小鼠阴道黏膜组织IL-12水平,在防UU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抗UU感染中作用不显着。2.7阴道黏膜组织LTC4实验一、二结束时,七组BALB/c小鼠阴道黏膜组织LTC4由高到低依次是B2组(485.61±387.36)、B1组(399.88±297.61)、A2-1组(288.54±113.48)、A2-2组(244.91±52.65)、A1-1组(198.90±54.36)、C组(172.71±75.44)、A1-2组(162.77±66.84)。B1组、B2组BALB/c(?)小建立阴道感染UU动物模型阴道黏膜组织LTC4值高于C组(空白组),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UU感染后阴道黏膜组织LTC4值呈高水平。实验一A1-1组、A1-2组小鼠经过苍柏湿毒清干预后再建立动物模型,可降低阴道黏膜组织LTC4值;统计学上,与B1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C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苍柏湿毒清可降低阴道黏膜组织LTC4水平,在防UU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实验二A2-1组、A2-2组成功建立阴道感染UU的动物模型后经过苍柏湿毒清干预,可降低阴道黏膜组织LTC4值,统计学上,与B2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C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苍柏湿毒清降低UU感染小鼠阴道黏膜组织LTC4的高水平,在抗UU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苍柏湿毒清降低阴道黏膜组织LTC4的水平,可控制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保持阴道粘膜屏障完整,可大大减少UU入侵途径,从而在防UU感染和抗UU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2.8BALB/c小鼠阴道黏膜组织C3b受体实验一、二结束时,七组BALB/c小鼠阴道黏膜组织C3b受体平均光密度(MOD),结果:A1-1组(0.038±0.013)、A1-2组(0.045±0.087)、A2-1组(0.039±0.011)、A2-2组(0.042±0.009)、B1组(0.041±0.009)、B2组(0.042±0.012)、C组(0.042±0.010),七组BALB/c(?)小鼠阴道黏膜组织C3b受体平均光密度差异不显着(P>0.05),提示苍柏湿毒清可能不是通过调节C3b受体起到免疫调节作用。结论中药复方苍柏湿毒清在治疗支原体性宫颈炎(气虚湿毒证)疗效优于热淋清颗粒,苍柏湿毒清能够有效地降低阴道pH值,并趋向正常,减少宫颈分泌物白细胞计数,以保持局部黏膜完整;中药复方苍柏湿毒清有明显地改善全身及局部症状的作用,具有较强抗支原体的作用。经过苍柏湿毒清干预,部分实验小鼠阴道uu定植阴性;成功建立阴道感染uu的动物模型后,经过苍柏湿毒清干预,部分实验小鼠阴道感染uu转阴。苍柏湿毒清能够提高小鼠血IL-2,降低小鼠降低阴道黏膜组织IL-12,降低小鼠阴道黏膜组织LTC4,可能不是通过调节小鼠阴道黏膜组织C3b受体起到免疫调节作用,该方在防uu感染和抗uu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课题创新点是首次从小鼠血IL-2、阴道黏膜组织IL-12和LTC4、阴道黏膜组织C3b受体水平探讨中药复方苍柏湿毒清在防uu感染和抗uu感染两方面的免疫调节机制。

常玉慧,夏亲华[10](2013)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文中认为在解脲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治疗方面,主要有抗炎和手术,抗生素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疗效,但应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筛选敏感高效,足量规则用药,对于有迫切生育要求的患者,应结合手术治疗,同时配合中医药治疗,从而增强疗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今后我们应不断学习,在支原体发病机制包括免疫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及免疫病理等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以便进一步明确病因,为解脲支原体感染引起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患者带来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进一步提高治愈率与远期疗效,缩短疗程,减少患者的痛苦,全面提高临床输卵管性不孕的治疗水平。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4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48例(论文提纲范文)

(1)输卵管炎性不孕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主要观察内容及指标收集、检测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1.6 .结果
2.讨论
    2.1 输卵管炎性不孕与年龄、病程
    2.2 输卵管炎性不孕与生殖道感染
    2.3 输卵管炎性不孕与盆腹腔手术史、人工流产史
    2.4 输卵管评分与盆腹腔手术史及生殖道感染情况的关系
    2.5 输卵管炎性不孕的中医证型分布
    2.6 病史、病程、年龄与中医证型分布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输卵管炎性不孕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三:英文缩略语对照
附录四:患者既往生殖道感染情况表
致谢

(2)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盆腔炎性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方法
        2.2 观察内容及方法
        2.3 疗效评定标准
    3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结果
    1 临床特点
        1.1 年龄分布情况
        1.2 病程分布情况
        1.3 孕产次情况
        1.4 生殖道病原体感染情况
        1.5 中医证型分布
        1.6 疾病类型
        1.7 不同疾病类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2 治疗方案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3.1 腹痛组
        3.2 腹痛+发热组
        3.3 腹痛+发热+包块组
        3.4 三组患者疾病转归情况总体分析
        3.5 三组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复常时间总体分析
    4 抗生素+中药口服+中医外治法在不同疾病类型患者中疗效对比
        4.1 患者疾病转归情况
        4.2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复常情况
    5 采用抗生素+中药口服+中医外治法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疗效对比
        5.1 不同疾病类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5.2 腹痛组
        5.3 腹痛+发热组
        5.4 腹痛+发热+包块组
        5.5 三组疾病类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疾病转归情况总体分析
        5.6 三组疾病类型治愈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复常情况总体分析
讨论
    1 盆腔炎性疾病概况
    2 真实世界研究
    3 患者临床特点
    4 PID的治疗方案
        4.1 西医治疗
        4.2 中医治疗
        4.3 不同中医证型疗效对比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医证候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萆薢分清饮对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非淋菌性阴道炎小鼠阴道微生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与实验菌种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给药剂量设计
        2.2 Uu感染液的制备
        2.3 Uu感染致NGV模型的构建
        2.4 检测指标及方法
        2.4.1 小鼠一般情况观察
        2.4.2 小鼠阴道细菌革兰氏染色
        2.4.3 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中CD3~+、CD4~+、CD8~+水平
        2.4.4 HE染色检测小鼠阴道粘膜病理学变化
        2.4.5 免疫组化检测小鼠阴道粘膜IL-6表达变化
        2.4.6 ELISA实验检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2.5 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1.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一般情况影响
    2.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菌群密集度的影响
    3.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阴道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4.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外周血CD3~+、CD4~+、CD8~+水平的影响
    5.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6.萆薢分清饮对NGV小鼠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解脲支原体所致疾病及中西医治疗概况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中西医治疗非淋菌性阴道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4)罗志娟教授治疗解脲支原体所致子宫颈炎的经验方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1.3 标本采集
        1.3.1 分泌物采集
        1.3.2 标本检测及结果判读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
        1.7 脱落病例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分组方法
        2.2 盲法实施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时点与指标
        2.5 安全性指标的监测方法
        2.6 疗效评定标准
        2.7 随访
        2.8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临床疗效结果
        3.3 脱落病例的观察处理结果
        3.4 安全性评估结果
第二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中医对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认识
        1.1 古籍记载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
        1.3.1 辨证论治
        1.3.2 经验方治疗
        1.3.3 中成药治疗
        1.3.4 中医药外治法
        1.3.5 中西医结合治疗
    2 西医对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研究现状
        2.1 感染的高危因素
        2.2 危害及其流行病学
        2.3 致病机制
        2.4 治疗现状
        2.4.1 耐药现象
        2.4.2 敏感药物
        2.4.3 联合用药
        2.4.4 阴道联合给药
    3 导师对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子宫颈炎的认识
        3.1 湿热下注、虫毒侵蚀为主要致病机理
        3.2 治以清热祛湿,杀虫止痒
        3.3 调养并重,以善其后
    4 中药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4.1 中药组方分析
        4.2 现代药理研究
    5 研究结果分析
    6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7 设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所致男科疾病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疗效评定标准
        3.1 综合疗效的评定标准
        3.2 中医症候的评定标准
    4 入选标准
    5 排除标准
    6 剔除和脱落标准
    7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标准:(见表 1)
    8 治疗方法及疗程
        8.1 治疗用药
        8.2 用药方案
    9 检验方法
    10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
    一 统计结果
    二 临床观察结果
        1 两组背景资料比较
        2 结果比较
第三章 讨论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1.1 古代医家对本病症候、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1.2.1 病因病机认识
        1.2.2 中医药治疗的认识
    2 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各年龄段的讨论
    3 解脲支原体所致男科疾病的讨论
        3.1 解脲支原体所致前列腺炎的讨论
        3.2 解脲支原体所致不育症的讨论
        3.3 解脲支原体所致ED和PE的研究
        3.4 解脲支原体所致附睾睾丸炎和精囊炎的研究
    4 对Uu标本的采取和检测方法的讨论
    5 中西结合治疗讨论
        5.1 泌淋清胶囊药物分析及优势
        5.2 中西医结合疗效讨论
    6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解脲支原体感染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从“脾”论治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一、解脲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二、解脲支原体的致病性
        三、致病机制
        四、临床治疗中的问题
        五、治疗方案
    第二节 中医药研究概况
        一、病名研究
        二、病因病机
        三、中医治疗研究
        四、中医药实验研究
第二章 止带片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病例来源及样本量估算
        三、诊断标准
        四、纳入标准
        五、排除标准
        六、剔除和脱落标准
        七、试验设计及分组
        八、用药方案
        九、观测指标与观察时点
        十、疗效判定标准
        十一、安全性评价标准
        十二、研究质量控制
        十三、依从性测评
        十四、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十五、技术路线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基线资料
        二、疗效结果和分析
第三章 止带片复方及组方中药对解脲支原体体外抑制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内容及目的
        二、实验材料准备
        三、预实验
        四、正式实验
    第二节 实验结果
        一、临床菌株
        二、标准菌株
第四章 讨论
    一、从“脾”论治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可行性分析
    二、止带片的方药分析
    三、止带片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分析
    四、止带片作用于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机理分析
    五、止带片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安全性和依从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详细摘要

(7)清热利湿法治疗湿热下注型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引起的生殖道感染的认识
        一、古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二、现代中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三、中医对本病的治疗现状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生殖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感染的认识
        一、生殖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研究进展
        二、与本病相关的主要疾病
        三、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病例来源
        三、诊断标准
        四、纳入标准
        五、排除标准
        六、剔除和脱落标准
        七、试验设计
        八、药物及方法
        九、观察指标
        十、不良事件的记录、报告、处理
        十一、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研究分析
        一、基线分析
        二、结果分析
    第三节 讨论
        一、易黄汤治疗湿热下注型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选题依据
        二、易黄汤的组方依据及药物组成
        三、易黄汤冲剂治疗生殖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的优势分析
        四、疗效分析
        五、安全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清热解毒饮治疗解脲支原体所致湿热下注带下过多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选择标准
        (三)一般资料
    二、方法
        (一)治疗方法
        (二)观察指标与方法
        (三)疗效判定标准
        (四)统计学处理
    三、结果
讨论
    一、中医学对解脲支原体所致带下过多的认识
    二、西医学对解脲支原体的认识
        (一)形态与结构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感染症状、感染途径及并发症
    三、病因病机探讨
    四、辨证论治解析
    五、组方方解
    六、现代药理研究
    七、临床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9)苍柏湿毒清治疗支原体性宫颈炎(气虚湿毒证)的临床观察及对小鼠阴道解脲支原体定植干预的免疫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
        1. 古代医家对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带下病的病因病机
        1.2 阴痒的病因病机
        2. 当代中医对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湿热毒邪
        2.2 湿邪为患,气血不和
        2.3 虫蚀阴内
        2.4 正气亏虚
        3. 古代医家对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3.1 带下病
        3.2 阴痒
        4. 现代中医对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4.1 辨证分型论治
        4.2 中药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
        4.3 中西结合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
        5. 中药实验研究
        5.1 体外抑菌实验
        5.2 中药动物实验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解脲支原体的研究进展
        1. 解脲支原体生物学特性
        2. 解脲支原体分群分型
        3. 解脲支原体的致病性
        3.1 解脲支原体是女性生殖道正常寄生菌群之一
        3.2 解脲支原体致病性与分群分型
        3.3 解脲支原体致病性与特定的数量、特定的浓度
        4. 解脲支原体致病机制
        4.1 解脲支原体的毒力
        4.2 解脲支原体的发病机制
        5. 解脲支原体耐药性
        6. 解脲支原体检测方法
        6.1 形态学检测-超高倍显微镜法
        6.2 培养法
        6.2.1 液体培养法
        6.2.2 固体培养法
        6.3 免疫学方法
        6.3.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6.3.2 免疫结合试验
        6.3.3 免疫荧光法
        6.4 分子生物学方法
        6.4.1 DNA探针技术
        6.4.2 聚合酶链反应(PCR)
        6.4.3 荧光定量PCR
        6.4.4 连接酶链反应(LCR)
        6.5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
        7. 解脲支原体生殖道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解脲支原体感染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1. 实验动物
        2. 接种方法
        2.1 膀胱内接种
        2.2 官腔内接种
        2.3 输卵管局部接种
        2.4 阴道内接种
        3. 解脲支原体感染动物模型
        3.1 肺部感染的模型
        3.2 解脲支原体宫内感染动物模型
        3.3 解脲支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动物模型
        3.3.1 大鼠、小鼠模型的建立
        3.3.2 新西兰白兔模型建立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苍柏湿毒清治疗支原体性宫颈炎(气虚湿毒证)的临床观察
    1. 前言
    2. 临床资料
    3. 病例选择
        3.1 诊断标准
        3.1.1 西医诊断标准
        3.1.2 气虚湿毒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研究药物
        4.2 随机分组
        4.3 相关检测指标
        4.3.1 阴道pH值检测
        4.3.2 支原体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4.3.3 宫颈分泌物白细胞计数
        4.3.4 中医证候积分
    5. 疗效判断标准
    6. 统计方法
    7. 研究结果
        7.1 两组治疗前后阴道pH变化的情况
        7.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宫颈分泌物白细胞计数检测结果分析
        7.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7.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8. 结论
    9.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苍柏湿毒清对小鼠阴道解脲支原体定植干预的免疫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
    1. 实验材料
        1.1 菌株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1.5 实验药物
        1.6 培养繁殖UU标准株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技术路线
    5. 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BALB/c小鼠阴道感染UU定植率
        5.3 采用ELISA法检测BALB/c小鼠血IL-2
        5.4 根据BCA法测定样品中阴道黏膜总蛋白的浓度
        5.5 采用ELISA法检测BALB/c小鼠阴道黏膜组织IL-12
        5.6 采用ELISA法检测BALB/c小鼠阴道黏膜组织LTC-4
        5.7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BALB/c小鼠阴道黏膜组织C3b受体的表达
    6. 结论
    7. 讨论
    8.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发病机制
3 治疗
    3.1 中医治疗
        3.1.1 中药内服
        3.1.2 中药外用
    3.2 西医治疗
        3.2.1 抗生素的应用
        3.2.2 手术治疗
        3.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4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输卵管炎性不孕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及中医证型分布研究[D]. 张宇.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1(09)
  • [2]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盆腔炎性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方案[D]. 徐嘉新.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萆薢分清饮对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非淋菌性阴道炎小鼠阴道微生态的影响[D]. 孟倩.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4]罗志娟教授治疗解脲支原体所致子宫颈炎的经验方临床研究[D]. 齐伟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所致男科疾病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D]. 赵自垒.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5)
  • [6]从“脾”论治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袁红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6)
  • [7]清热利湿法治疗湿热下注型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D]. 何婵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8]清热解毒饮治疗解脲支原体所致湿热下注带下过多的临床研究[D]. 李贞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9]苍柏湿毒清治疗支原体性宫颈炎(气虚湿毒证)的临床观察及对小鼠阴道解脲支原体定植干预的免疫机制研究[D]. 李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10]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J]. 常玉慧,夏亲华. 河南中医, 2013(04)

标签:;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4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