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对玉米种子萌发活力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钙对玉米种子萌发活力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一、钙对玉米种子活力和萌发过程中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邱雪梅[1](2021)在《甲基乙二醛脱毒系统和渗透调节系统对谷氨酸诱导玉米幼苗耐热性的调控》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热胁迫已成为制约作物产量的主要胁迫因子。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不仅是一种氨基酸,也是一种信号分子。我们前期研究初步表明,Glu处理可提高玉米(Zea mays L.)幼苗的耐热性,但其机理,尚未清楚。故本研究以第三大粮食作物和模式植物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脱毒系统和渗透调节系统对Glu诱导的玉米幼苗耐热性的调控。取得如下的结果:萌发60 h的玉米幼苗经不同浓度(0、0.5、1.0和1.5 mmol/L)Glu处理6 h后,经热胁迫16 h。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Glu处理可提高玉米幼苗的存活率和组织活力,缓解电解质渗漏,说明Glu处理可提高玉米幼苗的耐热性,并且0.5 mmol/LGlu较为适宜。为了研究MG脱毒系统是否参与Glu诱导的玉米幼苗耐热性,萌发60 h的玉米幼苗经0.5 mmol/L Glu处理6 h,而后热胁迫16 h。结果表明,非热胁迫下,与对照相比,Glu处理可提高玉米幼苗的MG含量,以及乙二醛酶Ⅰ(glyoxalaseⅠ,GlyⅠ)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活性,而降低醛糖/醛还原酶(aldose/aldehyde reductase,ALR)的活性;上调Zm AKR1基因表达。热胁迫下,与对照相比,Glu处理可提高玉米幼苗的MG含量,以及GlyⅠ、乙二醛酶Ⅱ(glyoxalaseⅡ,GlyⅡ)、乙二醛酶Ⅲ(glyoxalaseⅢ,GlyⅢ)和醛酮还原酶(aldo-keto reductase,AKR)的活性;上调Zm GlyⅡ、Zmaldr1和Zm AKR1的基因表达。这些说明MG脱毒系统调控Glu诱导玉米幼苗耐热性形成。为了进一步研究渗透调节系统在Glu诱导玉米幼苗耐热性形成中的作用,萌发60 h的玉米幼苗经0.5 mmol/LGlu处理6 h,而后热胁迫16 h。结果表明,非热胁迫下,与对照相比,Glu处理可提高玉米幼苗的脯氨酸(proline,Pro)、甘氨酸甜菜碱(glycine betaine,GB)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以及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delta1-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P5CS)、甜菜碱醛脱氢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BADH)和海藻糖-6-磷酸磷酸酶(trehalose-6-phosphate phosphatase,TPP)的活性。热胁迫下,与对照相比,Glu处理可提高玉米幼苗的Pro、GB、海藻糖(trehalase,Tre)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以及BADH、TPP和海藻糖酶的活性;上调Zm P5CS、Zm BADH和Zmtre1的基因表达。这些结果表明,渗透调节系统参与Glu诱导玉米幼苗耐热性的形成。综上所述,Glu处理可提高玉米幼苗的耐热性,且MG脱毒系统和渗透调节系统参与Glu诱导玉米幼苗耐热性的形成。

张尹[2](2021)在《人工老化对凤丹种子生理学特性及线粒体蛋白表达谱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牡丹为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Moutan)植物的统称。除了作为我国传统名花,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种子繁殖是牡丹新品种培育、嫁接砧木以及药用和油用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牡丹种子在采收后容易发生老化,造成种子活力低、萌发率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鉴于此,本研究以油用牡丹的主要栽培种凤丹(Paeonia ostii)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一方面,通过对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萌发率、超微结构以及抗氧化系统的研究,探究凤丹种子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通过ROS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种子进行预处理,探究老化过程中ROS对凤丹种子线粒体膜电位及呼吸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最后,通过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对老化过程中的差异线粒体蛋白质及相关通路进行分析,以期为揭示凤丹种子老化机理研究提供蛋白质表达水平的证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储藏年限的增加,凤丹种子的萌发率逐渐降低,室温储藏三年的种子萌发率仅为25±0.95%。在人工加速老化(40℃,100%RH)条件下,种子含水量逐渐增加并在老化13天达到最大值,而种子活力和萌发率逐渐降低,在老化29天后,所有种子均不能萌发。随着人工老化处理时间的延长,活性氧水平和电解质泄漏率逐渐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此外,在人工老化过程中,凤丹种胚超微结构逐渐受损,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变形、细胞膜破裂并伴随有细胞内含物外泄。同时,种胚细胞中DNA片段逐渐增加,且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TUNEL阳性细胞核数目不断增多,表明凤丹种子在人工老化过程中存在程序性细胞死亡现象。(2)在凤丹种子人工老化过程中,线粒体膜电位、磷氧比、呼吸控制率以及细胞色素氧化酶(CCO)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活性逐渐降低,而线粒体内的O2-产生速率、H2O2含量、SOD、CAT和GR活性以及Ca2+的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 mmol/L NAC处理可以提高种子萌发率,尤其是老化21天和29天的种子,分别为13±1.0%和3±1.0%。在经过NAC处理后,种子萌发率分别提高到34±1.2%和13±1.0%。此外,NAC能够降低线粒体内O2-产生速率和H2O2的含量,提高SOD、CAT和GR的活性,并增加线粒体磷氧比、呼吸控制率、CCO以及MDH的活性。(3)利用iTRAQ标记结合UHPLC-MS/MS技术对未老化处理(C)、人工老化处理(W)及NAC(10mmol/L)处理(N)的线粒体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到1766个蛋白质,其中W-C、N-C以及N-W组中分别鉴定出218个(131个上调,87个下调)、231个(115个上调,116个下调)和169个(74个上调,95个下调)差异表达蛋白(DEPs)。采用PRM靶向质谱法对随机选取的8个DEPs表达模式进行检测,验证了 iTRAQ数据的准确、可靠。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次级代谢(氨基酸代谢、碳代谢、次级代谢物合成)、翻译、信号转导、复制和修复、运输和分解代谢以及折叠、分类和降解相关通路。与人工老化处理相比,NAC处理可以通过调节与DNA修复、ROS清除、环境胁迫响应以及呼吸能量代谢相关的蛋白来延缓凤丹种子老化。综上,凤丹种子在老化过程中活力和萌发率逐渐降低,种胚超微结构逐渐受损,种子内活性氧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同时,凤丹种子在人工老化过程中存在程序性细胞死亡现象。此外,NAC能够降低线粒体内ROS水平,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线粒体呼吸代谢;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NAC可以通过调节与DNA修复、ROS清除、环境胁迫响应以及呼吸能量代谢相关的蛋白来延缓凤丹种子老化。

刘娜[3](2021)在《外源褪黑素缓解黄瓜幼苗吡虫啉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文中认为在设施栽培生产中,高温高湿的环境造成黄瓜(Cucumis sativus L.)植株病虫害频发,在防治过程中农药施用量大、种类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污染环境,甚至通过食物链富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褪黑素(Mel)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调节物质,在响应逆境胁迫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目前,关于Mel在植物农药降解代谢方面鲜有研究。为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外源Mel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IMD)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As A-GSH循环、氮代谢、营养元素吸收以及转录组学的影响,探究外源Mel对IMD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生理和分子调控机制,为设施黄瓜栽培中减轻IMD药害提供理论依据。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2.75mM-IMD显着抑制了黄瓜植株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含量(Chl),影响了黄瓜幼苗的正常生长;外源根施50μM Mel显着提高了黄瓜幼苗气孔开放程度,降低了MDA含量,增加了叶绿素含量,有效缓解了IMD胁迫对植株造成的光合与膜损伤,并增加了黄瓜幼苗根系和叶片中的Mel含量,加速了IMD的降解。2.外源Mel显着提高了IMD胁迫下黄瓜幼苗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 L)及光系统II实际光量子产额(ΦPSII)。同时,外源Mel处理有助于修复IMD胁迫对叶片叶绿体结构造成的损伤,显着减少了嗜锇颗粒数量,维持了类囊体结构的相对完整。此外,外源Mel使叶片中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和果糖1,6-二磷酸酶(FBP)活性显着提高2.4%和38.9%,减轻了IMD胁迫对叶片造成的光合损伤;并通过降低果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生物合成,维持黄瓜幼苗正常的碳代谢和渗透调节过程。3.外源Mel显着抑制了IMD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O2·-)的积累,提高了叶肉细胞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催化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还原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再生成;同时,Mel还增强了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接受GSH生成的电子,使脱氢抗坏血酸(DHA)还原生成抗坏血酸(As A),提高了As A-GSH循环系统清除自由基的效率,增强了黄瓜幼苗的ROS清除能力,进而缓解了IMD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另外,Mel显着诱导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及其编码基因GST1、GST2、GST3的表达,从而促进IMD的降解代谢,维持了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稳态。4.外源Mel明显改善了IMD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氮同化过程中的相关酶—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 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的活性,维持了植株对养分的正常吸收。同时,外源Mel促进了IMD胁迫下黄瓜幼苗根、茎、叶中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微量元素(锌、铁、锰)的吸收,且在根系中的促进效果最为显着。5.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共有3042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在处理后的黄瓜叶片中得到鉴定。其中与IMD-Mel+IMD对比组合中有523个差异基因上调表达,118个下调表达。Gene Ontology(GO)分析表明大多数DEGs被注释到过渡金属离子结合、膜组件和次生代谢过程。Kyoto Encylopeid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主要涉及谷胱甘肽代谢、MAPK信号通路-植物、苯丙氨酸代谢、植物激素转导和植物-病原互作。对GO和KEGG项中DEGs进一步分析发现,外源Mel可能通过调控漆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呼吸爆发氧化酶同源蛋白、细胞色素P450基因、WRKY转录因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乙烯响应因子、b HLH转录因子和MYC2转录因子等基因的表达促进黄瓜幼苗体内IMD降解。综上所述,外源Mel通过维持黄瓜幼苗光合系统稳定、调控氧化还原稳态、促进养分吸收以及诱导抗逆基因的表达,提高黄瓜幼苗对IMD的耐受性。本研究为设施黄瓜栽培中减轻农药药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妮[4](2021)在《外源Ca2+/CaM参与NO调控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盐胁迫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植物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伤害。一氧化氮(NO)和钙离子/钙调蛋白(Ca2+/CaM)作为植物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其也感知和响应植物遭遇环境胁迫。因此,本试验以番茄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Ca2+/CaM和NO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的生长、抗氧化系统和靶酶的活性,拟探讨Ca2+/CaM和NO在缓解盐胁迫中的作用及其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Ca2+/CaM和NO对盐胁迫条件下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Ca Cl2处理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150μM Ca Cl2的缓解效果最佳。此外,Ca Cl2+GSNO共处理缓解盐胁迫效果最显着。而Ca2+螯合剂(EGTA)、钙离子通道抑制剂氯化镧(La Cl3)或CaM拮抗剂(W7)显着抑制了NO供体GSNO对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根系活力、总根长和叶面积的促进作用。2.研究了盐胁迫条件下番茄的幼苗生长的抗氧化系统。结果表明,Ca Cl2+GSNO处理可有效提高番茄幼苗的抗盐能力,其中Ca Cl2+GSNO共处理时效果最显着。Ca Cl2、GSNO、和Ca Cl2+GSNO处理均能有效降低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显着提高了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苷肽还原酶(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其中Ca Cl2+GSNO处理比单一施加Ca Cl2或GSNO处理变化显着。而Ca2+/CaM的抑制剂处理显着降低了NO诱导的抗氧化酶活性。同时,对抗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的测定发现Ca2+和NO在盐胁迫条件下显着上调了SOD、CAT、APX1、APX2和P5CS的基因表达水平。这些结果说明Ca2+/CaM和NO通过增强番茄幼苗的抗氧化系统从而提高番茄的耐盐性。3.研究了盐胁迫条件下NO对番茄幼苗中Ca2+/CaM调控的靶酶活性。结果表明,Ca Cl2或GSNO处理可有效提高NAD激酶(NADK)、Ca2+-ATP酶(Ca2+-ATPase)、磷脂酶D(PLD)、磷酸二酯酶(PDE)和鸟苷酸环化酶(GC)活性,其中Ca Cl2+GSNO处理时效果最显着。而Ca2+/CaM的抑制剂处理显着降低了靶酶的活性。同时,加入c PTIO(NO的清除剂)时发现,NADK、Ca2+-ATPase、PDE和GC酶活性也受到了抑制而PLD酶活性抑制作用不明显。综上所述,Ca2+/CaM能够参与NO进行调控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的生理特性。同时,NO有可能也参与了Ca2+/CaM调控的下游靶酶共同作用的结果。

刘赵月[5](2021)在《京尼平苷增强玉米耐盐碱胁迫能力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玉米是全球重要的谷类作物之一,不仅营养价值较高,是优良的粮食作物,还具有极好的环境适应性,作为中国的高产粮食作物,玉米应用广泛,是不可或缺的粮食作物。玉米属于中度耐盐碱性作物,在苗期对盐碱胁迫较为敏感。土壤中可溶性的盐碱浓度过高会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发生盐碱胁迫,并且限制植物生长发育。松嫩平原是世界上最辽阔的盐碱地区之一,面积达到373万hm2,该平原位于我国东北部,并且盐碱地面积正逐年递增。京尼平苷(Geniposide,GD)是一种环烯醚萜葡萄糖苷,主要从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中提取而来。研究表明,GD对小麦、棉花、黄瓜和豇豆的生长和产量有促进作用。然而关于GD在盐碱胁迫下对玉米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尚缺乏深入研究。研究GD对盐碱胁迫下玉米适应逆境胁迫及其自身保护机制的影响作用,对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设置两个试验:(1)萌发试验,以两种不同耐盐碱性玉米‘吉龙2’(耐盐碱性)和‘欣煊58’(不耐盐碱性)为试验材料,设置1/2Hoagland营养液和150 mmol·L-1混合盐碱溶液(摩尔浓度比,NaCl:Na2SO4:NaHCO3:Na2CO3=1:9:9:1)模拟盐碱胁迫,结合外源GD,研究其对盐碱胁迫下玉米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2)采用水培法,以‘吉龙2’(耐盐碱性)和‘欣煊58’(不耐盐碱性)为试验材料,设置霍格兰营养液和150 mmol·L-1混合盐碱溶液(摩尔浓度比,NaCl:Na2SO4:NaHCO3:Na2CO3=1:9:9:1)模拟盐碱胁迫,结合外源GD施用,研究其对玉米幼苗生长形态及生物量、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抗氧化酶(APX、GR、MDHAR、DHAR)活性、叶片光合生理、抗氧化物(AsA、GSH)以及根系渗透调节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旨在明确GD提高玉米耐盐碱胁迫能力的生理途径,研究结果表明:(1)盐碱胁迫抑制了两品种玉米种子萌发,降低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外源GD处理能够促进盐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且对耐盐碱性较弱品种‘欣煊58’的缓解效果更为明显。本研究表明GD对‘欣煊58’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有显着提高,对耐盐碱性较强品种‘吉龙2’仅提高其发芽指数。(2)盐碱胁迫抑制了两品种玉米幼苗生长,降低了幼苗叶绿素含量,幼苗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导致幼苗干鲜重、株高和叶面积均明显降低,根冠比提高,使用外源GD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幼苗干鲜重、株高、叶面积和叶绿素总含量,降低根冠比,从而缓解盐碱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光合作用,且对‘欣煊58’缓解作用较为明显。(3)盐碱胁迫导致玉米根系中渗透调节物质发生变化,‘吉龙2’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加,而‘欣煊58’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外源GD通过调节渗透调节物质的进一步合成和积累来缓解幼苗受到的渗透胁迫伤害,提高玉米幼苗对盐碱逆境胁迫的适应性。(4)盐碱胁迫下,玉米幼苗体内光合电子传递发生紊乱,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均显着提高,活性氧的积累导致膜质过氧化程度加剧,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膜质透性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加。外源GD进一步提高了盐碱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中SOD、POD和CAT的活性,O2-.产生速率,,H2O2含量和MDA含量明显降低,这表明GD能够有效清除ROS,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维持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有利于提高玉米幼苗的耐盐碱性。(5)盐碱胁迫下,耐盐碱性较强品种‘吉龙2’根系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明显降低,脱落酸(ABA)含量显着增加,IAA/ABA和GA/ABA比值显着降低,而耐盐碱性较弱品种‘欣煊58’根系中IAA含量明显增加,GA、ZR和ABA含量则显着降低,IAA/ABA比值显着增加。施用外源GD可提高‘吉龙2’根系中IAA、GA和ZR含量,降低ABA含量,还能显着提高‘欣煊58’根系中IAA、GA和ZR含量,降低ABA含量,两品种玉米根系中IAA/ABA、GA/ABA和ZR/ABA比值均显着提高。GD对内源激素平衡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对内源激素的调解平衡可能与其对盐碱胁迫下提高玉米抗盐碱性能力密切相关。(6)盐碱胁迫下,两品种玉米幼苗叶片中光合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磷酸丙酮酸二激酶(PPDK)、NADP-苹果酸酶(NADP-ME)、苹果酸脱氢酶(NADP-MDH)和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 BPCase)活性均显着降低,而外源GD对相关光合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可有效减缓盐碱胁迫对光合作用的损害作用。(7)植物正常生长情况下植物体内活性氧处于动态平衡,盐碱胁迫下活性氧平衡被破坏,‘吉龙2’叶片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降低,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增加,还原态抗坏血酸(AsA)含量、还原态谷胱甘肽(GSH)含量、AsA/DHA和GSH/GSSG比值均显着降低,‘欣煊58’叶片中MDHAR活性降低,DHAR活性显着提高,AsA含量显着增加。外源GD能有效提高‘吉龙2’中APX、GR、MDHAR和DHAR活性以及AsA含量、GSH含量,AsA/DHA和GSH/GSSG比值,‘欣煊58’中GR和DHAR活性降低,MDHAR活性、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显着增加。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AsA-GSH循环)中抗氧化物质含量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有助于维持循环稳定,有效清除ROS,减缓氧化胁迫损害,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有助于提高植株的抗盐碱性。

尹艳芳[6](2021)在《硫素对谷子抗旱性的调控及硫转运蛋白家族基因的克隆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硫素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意义。但迄今为止,关于硫素在作物干旱适应性中的调控作用研究的还很少。谷子(Setaria italica L.)是生长在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种传统的耐旱作物。本论文研究外施硫酸盐和SO2衍生物浸种对谷子幼苗干旱适应性的影响,探讨硫素对谷子抗旱性的调控作用;并从谷子中克隆硫转运蛋白家族基因(SiSULTR),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模式分析,为后续SiSULTR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也为进一步揭示硫素调节谷子抗旱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外施硫酸盐能够通过促进干旱条件下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合成和诱导叶面气孔关闭来增强谷子幼苗的抗旱性。干旱条件下,外施一定浓度的硫酸盐通过增强谷子幼苗中亚硫酸盐还原酶(Si R)和O-乙酰丝氨酸裂解酶(OASTL)的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刺激硫同化,从而增加半胱氨酸(Cys)的积累;Cys通过上调ABA合成关键酶基因Si ABA3和Si AAO3的表达来促进谷子幼苗叶片中ABA的生成,减小叶面气孔开度,从而降低叶片失水速率,增强谷子幼苗的抗旱性。(2)SO2衍生物浸种能够促进干旱胁迫下谷种萌发及幼苗生长。SO2衍生物浸种能够增强谷种中淀粉酶的活性,从而促进干旱条件下谷种的萌发。同时,干旱胁迫下,SO2衍生物浸种一方面通过增强谷子胚根中抗氧化酶的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来缓解干旱导致的氧化损伤;另一方面,SO2衍生物浸种还能够通过增强Si R和OASTL酶的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来促进Cys和谷胱甘肽(GSH)的积累,进而提高谷子的抗氧化能力。在幼苗生长阶段,SO2衍生物浸种能够增强叶片中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活性,降低脯氨酸脱氢酶(PDH)活性,从而促进叶片中脯氨酸的积累,提高谷子幼苗的抗旱性。(3)本论文从谷子中克隆得到5个SiSULTR基因,根据它们在进化树中的分支情况,分别命名为SiSULTR1;1、SiSULTR1;2、SiSULTR2、SiSULTR3、SiSULTR4。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5个SiSULTR蛋白均含有跨膜结构域和1个C端的STAS功能结构域。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5个SiSULTR基因在谷子的根、茎、叶、穗状花序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SiSULTR2在茎中表达量最高,而其余4个基因成员则在谷子叶片中表达量最高;q RT-PCR表明,除SiSULTR1;1和SiSULTR2的表达分别不受高盐和ABA胁迫的诱导外,其余4个SiSULTR基因的转录表达均能够被干旱、高盐、重金属、ABA等非生物胁迫诱导。本论文旨在揭示硫素对谷子干旱适应性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结果能够为提高谷子抗旱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刘栩铭[7](2021)在《冷胁迫蓖麻蛋白质组解析及RcGPX基因的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低温是限制植物生长发育与作物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蓖麻起源于热带及亚热带,对低温胁迫极其敏感。通辽地区是我国蓖麻主产区之一,但受到地理因素影响,冷害成为该地区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严重影响蓖麻的产量与品质。因此挖掘蓖麻抗冷基因对选育蓖麻抗冷新种质具有现实意义。蛋白质是生理功能的最终执行者,同时也是种子养料的提供者与其内部生化反应和代谢过程的调控者。该研究以优良蓖麻抗冷品系“通蓖5号”为材料,采用i 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冷处理前后种子吸胀早期蛋白质丰度变化情况,基于蛋白质组学数据与生理指标测定提出了冷胁迫下蓖麻种子吸水早期的冷适应模型。进一步克隆蓖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RcGPX,通过构建过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解析其调控植物抗冷的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iTRAQ蛋白质组学共鉴定到蛋白1670个,差异积累蛋白(DAPS)127个。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碳和能量代谢、翻译和翻译后修饰、逆境响应、信号转导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表明该蛋白质组数据真实可靠。2.成功克隆RcGPX基因,包含711 bp的ORF,推测编码236个氨基酸,其包含植物GPX家族成员共有的3个保守结构域GKALLIVNVASQCG、LAFPCNQF、WNFSKF,推测Cys为催化位点,Gln(Q)、Trp(W)和Asn(N)可能形成一个潜在的氧化还原中心。RcGPX启动子区含有与逆境响应、激素诱导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推测具有调节植物非生物胁迫适应性的潜在功能。3.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通过转化拟南芥,获得单拷贝纯合体转基因植株。实验发现冷处理后,转基因拟南芥的萌发率均显着高于野生型,表明冷胁迫下RcGPX正调控转基因植株的种子萌发。而冻害胁迫下,野生型植株存活率约为80%,转基因植株存活率介于40-44%,表明RcGPX在苗期降低了转基因植株的抗冷性。4.qRT-PCR分析发现转基因种子萌发率的升高与抑制ABA和提高GA信号转导途径基因的表达有关。相比于野生型,转基因种子中ABI4、CYP707A1与GA2ox7均显着下调表达。5.生理指标测定与表达分析表明RcGPX对苗期转基因株系抗冷性的负调控与H2O2含量的升高有关。H2O2既能使转基因中积累较高的MDA导致膜脂过氧化,又可作为信号分子打破原有GSH-ASA循环的稳态,通过影响MAPK3-ICE1-CBF-COR级联以及ABA依赖性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进而降低植株的抗冷性。

鲍甜甜[8](2021)在《宛氏拟青霉菌对甜瓜盐胁迫的缓解效应》文中研究说明甜瓜(Cucumis melo L.)是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随着消费者对甜瓜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种植面积也日益增加。近年来,我国设施甜瓜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土壤盐渍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甜瓜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本试验以‘羊角蜜’甜瓜为材料,研究了微生物制剂‘智能聪’(ZNC)对盐胁迫下甜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其缓解盐胁迫的生理机制进行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ZNC能显着缓解盐胁迫对甜瓜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1)将甜瓜种子至于0、50、100、150、200 mmol·L-1 Na Cl溶液中进行催芽,发现100 mmol·L-1以上的Na Cl显着抑制了甜瓜种子发芽率、主根长、侧根数及幼苗鲜重;故选择100 mmol·L-1 Na Cl为有效胁迫处理,发芽7 d后,发现3~7 ng·ml-1的ZNC可以缓解盐胁迫,尤以7 ng·ml-1ZNC缓解效果最好。较盐胁迫处理显着提高了甜瓜种子发芽率(25.42%)、主根长(63.7%)、侧根数(176.7%)、幼苗鲜重(56.3%)。(2)7 ng·mL-1ZNC处理显着降低了Na Cl胁迫对子叶α-淀粉酶、β-淀粉酶及总淀粉酶活性的抑制,提高了胚根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降低了O2.-产生速率以及H2O2和丙二醛含量,缓解了盐胁迫对胚根的氧化胁迫。2.根施ZNC能显着缓解盐胁迫对甜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1)用0、50、100、150、200 mmol·L-1 Na Cl溶液处理甜瓜幼苗,发现150mmol·L-1以上浓度的Na Cl显着抑制了甜瓜幼苗株高、茎粗、茎叶和根系的生长,故选择150 mmol·L-1 Na Cl为有效胁迫处理。盐胁迫7 d后,3、5、7和10 ng·mL-1的ZNC溶液灌根均可显着缓解盐胁迫对甜瓜幼苗生长的抑制。(2)5 ng·mL-1 ZNC缓解效果最佳,显着提高了盐胁迫下甜瓜幼苗的光合性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氨酰胺合成酶(G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酸脱氢酶(GDH)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ZNC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盐胁迫诱导的丙二醛、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的积累;盐胁迫下甜瓜幼苗中Na+浓度显着上升,K+含量显着降低,植株体内离子平衡被打破,ZNC提高了盐胁迫下甜瓜幼苗体内K+含量,维持细胞膨压,调控运输蛋白的活性,外排降低了Na+含量。

林程[9](2021)在《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和低温、淹水及其复合逆境抗性调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杂交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提高杂交水稻陈种子利用价值和直播过程对低温、淹水及其复合逆境的抗性,对杂交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可以提高田间成苗率、田间逆境的抵抗能力,继而提高杂交水稻产量。通过种子处理可以提高种子活力,种子引发是种子处理中一种发展较快的方法。本文以杂交水稻Y两优689陈种子(YLY689)和领优华占(LYHZ)种子为材料,开展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陈种子和低温、淹水及其复合逆境下种子活力、生理生化和蛋白质组学影响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研究了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陈种子萌发的影响和机理。锌铁螯合物引发显着提高了Y两优689陈种子活力和生活力。与未引发对照比,发芽率从77.9%提高至87.4%,发芽指数从11.48提高至16.99。锌铁螯合物引发促进了ɑ-淀粉酶、过氧化物酶(P OD)、过氧化氢酶(CAT)、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合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显着提高了ɑ-淀粉酶、POD、CAT、APX活性和蔗糖、葡萄糖、GA含量及GA/ABA比率,显着降低ABA和丙二醛(MDA)含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锌铁螯合物引发调控种子萌发的差异蛋白主要与核糖体构成、RNA转运、蛋白质加工、蛋白质泛素化水解、吞噬体、过氧化酶体和氨基酸、核苷酸、脂类、蔗糖和淀粉新陈代谢、线粒体电子传递、糖酵解、TCA循环相关。锌铁螯合物引发促进核糖体蛋白、水通道蛋白、丝氨酸羧肽酶、ɑ,β-淀粉酶、蔗糖合酶、β-1,3-葡聚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精氨酸脱羧酶、脂氧合酶、异柠檬酸裂解酶、POD、CAT等蛋白的上调及其编码基因的表达。表明,锌铁螯合物引发可以提高杂交水稻陈种子的活力和生活力。研究了锌铁螯合物引发对低温逆境下(5℃)杂交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和机理。锌铁螯合物引发显着提高了领优华占种子低温逆境后恢复生长的种子活力和生活力。与未引发对照比,发芽率从82.7%提高至96.0%,发芽指数从18.41提高至31.73。锌铁螯合物引发促进了ɑ-淀粉酶、POD、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A和生长素(IAA)代谢和低温逆境响应基因的表达,显着提高了ɑ-淀粉酶、POD、APX和SOD活性和可溶性糖、GA、IAA含量及GA/ABA比率,显着降低过氧化氢(H2O2)含量。蛋白组分析发现锌铁螯合物引发调控种子萌发过程中对低温抗性的差异蛋白主要与核糖体构成、蛋白质加工和氨基酸、蔗糖和淀粉新陈代谢、木质素合成、线粒体电子传递、发酵作用、TCA循环、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反应相关。锌铁螯合物引发促进RNA、NAD、ATP结合蛋白、核糖体蛋白、G-box因子、乙醇脱氢酶、丝氨酸羧肽酶、己糖激酶、几丁质酶、丙酮酸脱氨酶、果糖激酶、POD、APX和ɑ-淀粉酶等蛋白的上调及其编码基因的表达。表明,锌铁螯合物引发可以提高杂交水稻种子对低温逆境的抗性,以及复合逆境后恢复生长的能力。研究了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淹水逆境下杂交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和机理。锌铁螯合物引发显着提高了淹水逆境后恢复生长种子的活力和生活力。与未引发对照比,发芽率从67.0%提高至93.3%,发芽指数从17.63提高至27.88。锌铁螯合物引发促进了ɑ-淀粉酶、β-淀粉酶、POD、GA和ABA代谢和淹水逆境响应基因的表达,显着提高了ɑ-淀粉酶、β-淀粉酶、POD活性和可溶性糖、GA含量及GA/ABA比率,显着降低ABA、超氧阴离子(O2-)和MDA含量。蛋白组分析发现锌铁螯合物引发调控种子萌发过程中对淹水抗性的差异蛋白主要与核糖体构成和氨基酸、核苷酸、脂类、蔗糖和淀粉新陈代谢、线粒体电子传递、糖酵解、TCA循环相关。锌铁螯合物引发促进RNA、ATP结合蛋白和NAD H脱氢酶、几丁质酶、丝氨酸羧肽酶、天冬氨酸肽链内切酶、脂肪氧化酶、β-葡糖苷酶、丙酮酸激酶、ɑ-淀粉酶、β-淀粉和POD等蛋白的上调及其编码基因的表达。表明,锌铁螯合物引发能提高杂交水稻种子对淹水逆境的抗性,以及淹水逆境后恢复生长的能力。研究了锌铁螯合物引发对低温-淹水复合逆境下杂交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和机理。锌铁螯合物引发显着提高了复合逆境后恢复生长种子活力和生活力,相对未引发,发芽率从81.0%提高至93.2%,发芽指数从19.79提高至28.43。锌铁螯合物引发促进了ɑ-淀粉酶、POD、CAT、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A、ABA代谢和低温、淹水逆境响应基因的表达,显着提高了ɑ-淀粉酶、POD、CAT、APX、SOD活性和可溶性糖、G A含量及GA/ABA比率,显着降低MDA和ABA含量。蛋白组分析发现锌铁螯合物引发调控种子萌发过程中对低温-淹水复合逆境抗性的差异蛋白主要与核糖体构成、蛋白质加工和脂类、酚类、氨基酸、蔗糖和淀粉新陈代谢、木质素合成、线粒体电子传递和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反应相关。锌铁螯合物引发促进金属阳离子结合、钙离子结合蛋白、细胞色素c和S-腺苷甲硫氨酸合酶、泛素化酶、苯丙氨酸脱羧酶、β-葡萄糖苷酶、果糖激酶、几丁质酶、丝氨酸羧肽酶、细胞色素氧化酶、ɑ-淀粉酶、β-淀粉酶、P OD和APX等蛋白的上调和编码基因表达。表明,锌铁螯合物引发能提高杂交水稻种子对复合逆境的抗性,以及复合逆境后恢复生长的能力。总之,锌铁螯合物引发后,随着杂交水稻种子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减弱,淀粉、GA代谢水平的增强,最终提高了杂交水稻陈种子和低温、淹水及其复合逆境下种子的活力和生活力,提高了杂交水稻种子对低温、淹水及其复合逆境抗性。

牛丽涓[10](2020)在《镉胁迫下蛋白质S-亚硝基化参与钙诱导黄瓜不定根发生》文中研究指明在重金属污染中,镉(Cd)被认为是最具植物毒性的污染物之一,它引起了植物中一系列从基因表达到细胞代谢的多种反应,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自由基参与调控植物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其中S-亚硝化修饰过程被认为是植物体内NO生物活性转导的最重要机制。此外,钙离子(Ca2+)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调节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时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在Cd胁迫下蛋白质S-亚硝基化修饰是否参与了Ca2+诱导的黄瓜外植体不定根的发生机制目前并不清楚。因此,本试验以黄瓜外植体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S-亚硝基化修饰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Cd胁迫下Ca2+对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相关亚硝基化水平的影响,揭示了S-亚硝基化作为一种蛋白质翻译修饰在调控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的功能性作用,为植物根系生长和发育的机理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一氧化氮(NO)诱导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S-亚硝基化蛋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试验结果表明,GSNO处理提高了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S-亚硝基硫醇(SNO)的含量和内源NO的水平,并降低了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的活性,表明S-亚硝化可能参与了NO诱导黄瓜不定根的发生。另外,利用生物素转化技术和质谱分析对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的S-亚硝化蛋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关键蛋白的S-亚硝化可能调节了不定根生根过程中的各种途径。2.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Cl2溶液显着抑制了黄瓜外植体不定根的根数和根长。本试验中1μM CdCl2处理的黄瓜不定根根数和根长减至对照处理根数和根长的一半,因此,在后续试验中选择1μM CdCl2作为Cd胁迫浓度。此外,试验验证了不同Ca2+浓度对Cd胁迫下黄瓜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在本试验中,200μM CaCl2在Cd胁迫条件下对促进不定根根数和根长具有最大生物学效应。然而,去除内源Ca2+后显着抑制了Cd胁迫下不定根的发生,这些结果说明Ca2+在促进Cd胁迫条件下黄瓜不定根的发生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3.研究了Cd胁迫下Ca2+对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亚硝基化水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a2+对Cd胁迫下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NO含量变化有显着影响。此外,Cd胁迫条件下外源加入Ca2+显着提高了内源SNO的水平。然而,外源加入CaCl2后,黄瓜外植体中GSNOR活性显着降低。这些结果说明Ca2+有可能通过调控黄瓜外植体内蛋白质S-亚硝基化修饰过程从而影响Cd胁迫条件下黄瓜不定根的发生。4.研究了蛋白质S-亚硝基化参与Cd胁迫下Ca2+对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细胞周期循环的影响。CdCl2处理显着降低了细胞周期循环中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相反地,外源添加CaCl2后显着上调了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这些结果说明Ca2+在调控Cd胁迫条件下细胞周期循环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此外,Ca2+的加入可以增强TUA被S-亚硝基化修饰的程度。然而,去除内源Ca2+后,TUA的S-亚硝基化水平又显着下调,进一步说明Ca2+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对TUA的S-亚硝基化修饰的积极作用。另外,CdCl2和CdCl2+CaCl2处理下共有13个蛋白可以与S-亚硝基化的TUA蛋白发生互作,说明S-亚硝基化的TUA不仅在不定根发生的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而且通过与碳和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转录和翻译及光合作用等相关蛋白的互作,从而影响了黄瓜外植体不定根的发生过程。5.研究了蛋白质S-亚硝基化参与Cd胁迫下Ca2+对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AsA-GSH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Ca2+可能作为一个积极的调控因子正向调节AsA-GSH循环相关物质含量及关键基因表达,从而缓解Cd胁迫对黄瓜不定根发生造成的氧化应激伤害,最终影响不定根的发生。另外,在Cd胁迫下Ca2+可能通过提高内源GR的酶活性激活抗氧化剂AsA或GSH的产生,同时显着增加了GR的S-亚硝基化程度,从而提高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的抗氧化水平,增强抗氧化防御。本试验为进一步验证S-亚硝基化的GR对下游蛋白的影响,检测了与发生S-亚硝基化的GR相互作用的蛋白。鉴定出的蛋白主要参与了Cd胁迫下Ca2+诱导的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细胞骨架发育、转录和翻译、响应DNA损伤、光合作用及细胞壁形成等过程。6.研究了蛋白质S-亚硝基化参与Cd胁迫下Ca2+对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糖酵解途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d胁迫显着下调了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糖酵解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然而,在Cd胁迫下外源加入Ca2+后会显着影响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说明Ca2+有可能通过调控糖酵解中关键酶的基因表达,从而增强了Cd胁迫条件下不定根发生过程中的糖酵解途径。此外,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Ca2+显着增强了GAPDH的S-亚硝基化水平,说明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Ca2+可能通过提高内源NO的水平增强了糖酵解关键酶GAPDH的S-亚硝基化修饰程度,相反地,却明显抑制了GAPDH活性,从而缓解Cd胁迫对不定根发生过程的负面效应。同样地,为了进一步研究在不定根发生过程中,S-亚硝基化的GAPDH是否与下游蛋白之间互作,从而继续传递氧化信号,本试验通过CO-IP和质谱分析鉴定了与S-亚硝基化的GAPDH互作的蛋白。鉴定到的蛋白主要参与了不定根发生过程中能量代谢、转录和翻译、细胞氧化还原平衡及激素响应等过程。

二、钙对玉米种子活力和萌发过程中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钙对玉米种子活力和萌发过程中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甲基乙二醛脱毒系统和渗透调节系统对谷氨酸诱导玉米幼苗耐热性的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表
第1章 引言
    1.1 谷氨酸(Glu)
    1.2 高温对植物的伤害
    1.3 甲基乙二醛脱毒系统
        1.3.1 甲基乙二醛酶脱毒系统
        1.3.2 非乙二醛酶系统
    1.4 渗透调节系统与植物耐热性的形成
        1.4.1 脯氨酸
        1.4.2 甘氨酸甜菜碱
        1.4.3 海藻糖
        1.4.4 可溶性糖
    1.5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谷氨酸诱导玉米幼苗耐热性的形成
    2.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玉米幼苗的培养
        2.2.2 玉米幼苗半致死强度温度的筛选
        2.2.3 谷氨酸处理适宜浓度的筛选
        2.2.4 取样
        2.2.5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2.2.6 组织活力的测定
        2.2.7 数据处理及分析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浓度Glu对热胁迫下玉米幼苗存活率的影响
        2.3.2 Glu对非热胁迫与热胁迫下玉米幼苗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2.3.3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组织活力的影响
    2.4 存活率与耐热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2.5 讨论
第3章 甲基乙二醛脱毒系统对谷氨酸诱导的玉米幼苗耐热性的调
    3.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3.1.1 材料
        3.1.2 主要仪器
        3.1.3 主要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甲基乙二醛含量测定
        3.2.2 甲基乙二醛还原酶活性测定
        3.2.3 乙二醛酶Ⅰ活性测定
        3.2.4 乙二醛酶Ⅱ活性测定
        3.2.5 乙二醛酶Ⅲ活性测定
        3.2.6 乳酸脱氢酶的测定方法
        3.2.7 醛糖/醛还原酶活性测定
        3.2.8 醛酮还原酶活性测定
        3.2.9 基因表达量的分析
        3.2.10 数据处理及分析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甲基乙二醛含量的影响
        3.3.2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甲基乙二醛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3.3.3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乙二醛酶Ⅰ活性的影响
        3.3.4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ZmGlyⅠ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3.5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乙二醛酶Ⅱ活性的影响
        3.3.6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ZmGlyⅡ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3.7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乙二醛酶Ⅲ活性的影响
        3.3.8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3.3.9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ZmLDH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3.10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醛糖/醛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3.3.11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Zmald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3.3.12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醛酮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3.3.13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ZmAKR1 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3.4 存活率与MG脱毒系统相关性分析
        3.4.1 存活率与乙二醛酶系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4.2 存活率与非乙二醛酶系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5 讨论
第4章 渗透调节系统对谷氨酸诱导的玉米幼苗耐热的调控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仪器
        4.1.3 主要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脯氨酸含量测定
        4.2.2 甘氨酸甜菜碱含量测定
        4.2.3 海藻糖含量测定
        4.2.4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4.2.5 ?~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
        4.2.6 鸟氨酸转氨酶活性测定
        4.2.7 甜菜碱醛脱氢酶活性测定
        4.2.8 海藻糖-6-磷酸磷酸酶活性测定
        4.2.9 海藻糖酶活性测定
        4.2.10 基因表达量的分析
        4.2.11 数据处理及分析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的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3.2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甘氨酸甜菜碱含量的影响
        4.3.3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的海藻糖含量的影响
        4.3.4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3.5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的?~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4.3.6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的ZmP5CS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3.7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的鸟氨酸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4.3.8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的甜菜碱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4.3.9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的ZmBADH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4.3.10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的海藻糖-6-磷酸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4.3.11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的Zmtrpp14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3.12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的海藻糖酶活性的影响
        4.3.13 Glu对非热胁迫和热胁迫下玉米幼苗的Zmtre1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4 渗透调节系统指标与存活率及MG脱毒系统相关分析
        4.4.1 渗透调节系统与存活率相关性分析
        4.4.2 渗透调节系统与乙二醛酶脱毒系统相关性分析
        4.4.3 渗透调节系统与非乙二醛酶系统相关性分析
    4.5 讨论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资助项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人工老化对凤丹种子生理学特性及线粒体蛋白表达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影响种子老化的因素
        1.1.1 内在因素
        1.1.2 外在因素
    1.2 种子老化过程中的形态与生理学变化
        1.2.1 形态与结构变化
        1.2.2 遗传完整性的丧失
        1.2.3 呼吸和能量代谢的变化
        1.2.4 酶活性的丧失
        1.2.5 修复系统的破坏
    1.3 种子老化相关机制
        1.3.1 活性氧的产生
        1.3.2 脂质过氧化
        1.3.3 蛋白质修饰
        1.3.4 细胞程序性死亡
    1.4 蛋白质组学在种子老化研究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人工老化对凤丹种子形态与生理学特性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种子采集
        2.1.2 人工老化处理
        2.1.3 种子含水量的测定
        2.1.4 种子活力与萌发率测定
        2.1.5 透射电镜观察
        2.1.6 活性氧水平与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2.1.7 脂质过氧化相关指标测定
        2.1.8 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指标测定
        2.1.9 数据分析
    2.2 结果
        2.2.1 储藏年限对凤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2.2.2 人工老化对凤丹种子活力与萌发率的影响
        2.2.3 人工老化对凤丹种子超微结构的影响
        2.2.4 人工老化对凤丹种子ROS水平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2.5 人工老化对凤丹种子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2.2.6 程序性死亡特征观察
    2.3 讨论
第3章 人工老化和NAC对凤丹种子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1.1 种子采集
        3.1.2 人工老化和NAC处理
        3.1.3 种子萌发率测定
        3.1.4 线粒体提取
        3.1.5 线粒体膜电位测定
        3.1.6 线粒体呼吸代谢相关指标测定
        3.1.7 线粒体ROS水平及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3.1.8 线粒体钙离子含量测定
        3.1.9 数据分析
    3.2 结果
        3.2.1 人工老化和NAC处理对凤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3.2.2 人工老化和NAC处理对线粒体ROS水平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2.3 人工老化和NAC处理对线粒体呼吸代谢功能的影响
        3.2.4 人工老化和NAC处理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3.2.5 人工老化和NAC处理对线粒体Ca~(2+)含量的影响
    3.3 讨论
第4章 线粒体蛋白质组学分析NAC抑制种子老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种子处理
        4.1.2 线粒体蛋白质的提取与纯化
        4.1.3 线粒体蛋白质样品的制备
        4.1.4 线粒体蛋白质定量
        4.1.5 蛋白酶解
        4.1.6 肽段标记与分离
        4.1.7 串联质谱分析
        4.1.8 线粒体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
        4.1.9 差异蛋白PRM验证
    4.2 结果
        4.2.1 线粒体蛋白质量检测
        4.2.2 线粒体蛋白质谱鉴定结果和功能分析
        4.2.3 差异表达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2.4 差异表达蛋白的PRM验证
        4.2.5 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分类
    4.3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外源褪黑素缓解黄瓜幼苗吡虫啉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农药概述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1.1 农药的概念与分类
        1.1.2 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
        1.1.3 农药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1.1.4 农药对作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1.5 吡虫啉的危害
    1.2 农残的降解及植物解毒机理研究现状
        1.2.1 农残控制与预防
        1.2.2 环境中农药降解的技术与方法
        1.2.3 农药在植物中的代谢降解过程
        1.2.4 谷胱甘肽结合解毒途径
    1.3 褪黑素(Mel)的合成与含量
        1.3.1 Mel的生物合成
        1.3.2 植物内源Mel含量及影响因素
        1.3.3 Mel对植物生物胁迫的影响
        1.3.4 Mel对植物非生物胁迫的影响
    1.4 转录组学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中的研究
        1.4.1 转录组学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1.4.2 转录组测序在褪黑素响应非生物胁迫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吡虫啉对黄瓜幼苗的影响及不同褪黑素浓度的缓解作用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浓度吡虫啉对黄瓜幼苗光合参数Pn、Tr、Ci、Gs的影响
        2.2.2 外源施用褪黑素对黄瓜幼苗叶片和根系中褪黑素含量的影响
        2.2.3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吡虫啉残留的影响
        2.2.4 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中MDA的影响
        2.2.5 不同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2.2.6 不同浓度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7 外源褪黑素对黄瓜幼苗吡虫啉降解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能力及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2.2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光合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2.3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3.2.4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2.5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淀粉与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氧化还原稳态及解毒关键酶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O_2~(·-)及H_2O_2含量的影响
        4.2.2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As A、DHA、GSH和 GSSG含量的影响
        4.2.4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APX和 AAO活性的影响
        4.2.5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MDHAR、DHAR、GR活性的影响
        4.2.6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GST活性的影响
        4.2.7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解毒基因的影响
        4.2.8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降解中的作用模型
    4.3 讨论
第五章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氮代谢和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NR、Ni R活性的影响
        5.2.2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GS和 GOGAT活性的影响
        5.2.3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5.2.4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中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5.2.5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5.3 讨论
第六章 外源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幼苗转录组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样品制备
        6.1.4 RNA提取和纯化
        6.1.5 RNA样本质量检测
        6.1.6 mRNA文库的建立和测序
        6.1.7 测序数据处理
        6.1.8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6.1.9 qRT-PCR实时荧光定量验证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黄瓜叶片总RNA质控分析
        6.2.2 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分析
        6.2.3 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6.2.4 褪黑素对吡虫啉胁迫下黄瓜叶片差异表达基因KEGG分析
        6.2.5 黄瓜叶片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注释
        6.2.6 qRT-PCR(实时荧光定量)验证
    6.3 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4)外源Ca2+/CaM参与NO调控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1 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1.2 植物中响应盐胁迫的相关基因
    2 植物一氧化氮(NO)的研究进展
        2.1 植物NO体内的合成途径
        2.2 植物NO对逆境胁迫的响应
    3 钙离子/钙调蛋白(Ca~(2+)/CaM)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3.1 Ca~(2+)/CaM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对逆境胁迫的响应
        3.2 Ca~(2+)/CaM与其他信号分子的互作
    4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内容
        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盐胁迫条件下Ca~(2+)/CaM和 NO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Ca~(2+)缓解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
        2.2 NO和 Ca~(2+)/CaM抑制剂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盐胁迫条件下NO和 Ca~(2+)/CaM抑制剂对番茄幼苗抗氧化系统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盐胁迫下NO和 Ca~(2+)/CaM抑制剂对番茄抗氧化系统活性的影响
        2.2 盐胁迫下NO和 Ca~(2+)/CaM抑制剂对番茄抗氧化系统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盐胁迫条件下NO对番茄叶片中Ca~(2+)/CaM调控的下游靶酶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酶活性的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NAD激酶活性
        2.2 Ca~(2+)-ATPase酶活性
        2.3 PLD酶活性
        2.4 PDE酶活性
        2.5 GC酶活性
    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
    1 全文结论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5)京尼平苷增强玉米耐盐碱胁迫能力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土壤盐碱化现状
    1.3 盐碱胁迫对植物毒害的机理
        1.3.1 对种子萌发及植物生长的危害
        1.3.2 对渗透物质的影响
        1.3.3 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3.4 对植物内源激素的影响
        1.3.5 对光合酶的影响
    1.4 提高植物抗盐碱能力的途径
        1.4.1 选育抗盐碱品种
        1.4.2 科学栽培管理
        1.4.3 使用外源物质提高植物耐盐碱性
    1.5 GD的研究进展
        1.5.1 GD的理化性质
        1.5.2 GD的应用
    1.6 技术路线图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发芽试验
        2.2.2 苗期试验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1 种子萌发指标
        2.3.2 幼苗形态和干鲜重指标
        2.3.3 渗透调节物质指标
        2.3.4 活性氧代谢指标
        2.3.5 抗氧化系统指标
        2.3.6 光合酶活性指标
        2.3.7 内源激素指标
    2.4 数据统计
3 结论与分析
    3.1 GD对盐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3.2 GD对盐碱胁迫下干鲜重、株高、根冠比、叶面积和叶绿素以及玉米生长表型的影响
        3.2.1 生长表型
        3.2.2 干鲜重、株高、根冠比、叶面积和叶绿素
    3.3 GD对盐碱胁迫下玉米根系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3.4 GD对盐碱胁迫下玉米根系氧化胁迫指标的影响
        3.4.1 O_2~-.产生速率、H_2O_2含量和MDA含量
        3.4.2 SOD、POD和CAT酶活性
    3.5 GD对盐碱胁迫下玉米根系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平衡的影响
    3.6 GD对盐碱胁迫下对玉米幼苗叶片中光合酶活性的影响
    3.7 GD对盐碱胁迫下对玉米幼苗叶片中AsA-GSH循环的影响
        3.7.1 APX、GR、MDHAR和DHAR活性
        3.7.2 AsA含量、GSH含量、AsA/DHA和GSH/GSSG比值
    3.8 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GD促进盐碱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4.2 GD调控盐碱胁迫下玉米根系渗透调节物质
    4.3 GD缓解盐碱胁迫下玉米根系氧化胁迫
    4.4 GD维持盐碱胁迫下玉米根系内源激素的平衡
    4.5 GD改善盐碱胁迫下玉米叶片中光合酶活性
    4.6 GD介导盐碱胁迫下玉米叶片中AsA-GSH循环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缩略词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硫素对谷子抗旱性的调控及硫转运蛋白家族基因的克隆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1.2 硫酸盐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的调控作用
    1.3 SO_2对植物的影响
        1.3.1 SO_2对植物体的毒害效应
        1.3.2 SO_2对植物逆境生理的调节作用
    1.4 硫转运蛋白基因
    1.5 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外施硫酸盐对谷子幼苗干旱适应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植物材料培养与处理
        2.2.2 植株存活率及叶片相对含水量测定
        2.2.3 内源硫酸盐含量测定
        2.2.4 气孔观察与气孔开度统计
        2.2.5 硫同化相关酶活性及Cys含量测定
        2.2.6 ABA含量测定
        2.2.7 离体叶片失水率测定
        2.2.8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2.2.9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外施硫酸盐提高干旱胁迫下谷子叶片的相对含水量
        2.3.2 外施硫酸盐促进干旱胁迫下谷子叶片中硫酸盐的积累
        2.3.3 外施硫酸盐增加干旱胁迫下谷子叶片中的Cys积累
        2.3.4 外施硫酸盐促进干旱条件下谷子叶片中ABA的合成
        2.3.5 外施硫酸盐促进干旱胁迫下谷子叶片气孔关闭并降低离体叶片的失水速率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二氧化硫衍生物浸种对干旱条件下谷种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植物材料培养及处理
        3.2.2 萌发率统计
        3.2.3 总淀粉酶活性测定
        3.2.4 H_2O_2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3.2.5 谷子根系组织化学染色
        3.2.6 硫同化相关酶活性及Cys、GSH含量测定
        3.2.7 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测定
        3.2.8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3.2.9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和分析
        3.3.1 PEG对谷种萌发的抑制效应
        3.3.2 SO_2衍生物浸种促进PEG胁迫下谷种的萌发
        3.3.3 SO_2衍生物浸种增强PEG胁迫下谷种的淀粉酶活性
        3.3.4 SO_2衍生物浸种缓解PEG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
        3.3.5 SO_2衍生物浸种增强硫同化作用及Cys、GSH合成
        3.3.6 SO_2衍生物浸种提高干旱胁迫下谷子叶片中的相对含水量和脯氨酸积累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谷子硫转运蛋白家族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培养与处理
        4.2.2 试剂
        4.2.3 培养基与溶液配制
        4.2.4 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4.2.5 进化树分析
        4.2.6 氨基酸序列比对及功能结构域分析
        4.2.7 亚细胞定位预测
        4.2.8 基因启动子预测及顺式作用元件分析
        4.2.9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4.2.10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SiSULTR家族基因的克隆
        4.3.2 SiSULTR基因的进化树分析
        4.3.3 SiSULTR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4.3.4 SiSULTR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预测
        4.3.5 SiSULTR基因的启动子分析
        4.3.6 SiSULTR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分析
        4.3.7 SiSULTR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4.4 讨论
    4.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冷胁迫蓖麻蛋白质组解析及RcGPX基因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冷害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 植物抗冷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1.2.1 冷害对植物膜系统的影响
        1.2.2 冷害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2.3 冷害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1.3 植物抗冷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3.1 ICE1-CBF-COR冷反应途径
        1.3.2 ABA信号转导途径
    1.4 植物冷胁迫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1.5 植物GPX基因的研究概况
        1.5.1 GPX基因的生物学特征
        1.5.2 GPX基因的功能研究
    1.6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2 冷胁迫下蓖麻种子吸胀早期蛋白质组测序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蛋白质的提取
        2.1.3 蛋白质的鉴定及其质控
        2.1.4 蛋白质的定量及其质控
        2.1.5 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1.6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蓖麻种子萌发期的吸水特征
        2.2.2 蛋白质鉴定质控
        2.2.3 蛋白质鉴定结果
        2.2.4 差异积累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2.5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验证DAPS
    2.3 讨论
        2.3.1 DAPS参与翻译和翻译后修饰
        2.3.2 DAPS参与胁迫响应
        2.3.3 DAPS参与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
        2.3.4 DAPS参与脂质转运和代谢
        2.3.5 DAPS参与信号转导
        2.3.6 蓖麻种子萌发吸胀早期响应低温胁迫的代谢途径
3 蓖麻RcGPX基因克隆及冷胁迫下的功能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1.4 蓖麻RcGPX基因克隆
        3.1.5 RcGPX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3.1.6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遗传转化
        3.1.7 RcGPX基因功能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RcGPX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3.2.2 RcGPX基因在拟南芥中的遗传转化
        3.2.3 过表达RcGPX基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2.4 过表达RcGPX基因对植株抗冷的影响
    3.3 讨论
        3.3.1 RcGPX基因对种子低温萌发的分子调控
        3.3.2 RcGPX基因对幼苗低温抗性的生理调控
        3.3.3 RcGPX基因对幼苗低温抗性的分子调控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宛氏拟青霉菌对甜瓜盐胁迫的缓解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1.2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抗盐机制
        1.2.1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2 盐胁迫对渗透调节的影响
        1.2.3 盐胁迫对离子平衡的影响
        1.2.4 盐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2.5 盐胁迫对氮代谢的影响
        1.2.6 盐胁迫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3 植物ZNC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盐胁迫下ZNC对甜瓜种子萌发的调控
        2.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2.1.2 试验方法
    2.2 ZNC缓解甜瓜幼苗盐胁迫的生理效应
        2.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2.2.2 试验方法
    2.3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ZNC对NaCl胁迫下甜瓜种子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3.1.1 不同浓度NaCl对甜瓜种子萌发特征的影响
        3.1.2 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种子胚根生长的影响
        3.1.3 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种子中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3.1.4 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种子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3.1.5 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胚根中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1.6 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胚根活性的影响
        3.1.7 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胚根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
        3.1.8 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胚根中O_2.~-产生速率、H_2O_2和MDA含量的影响
        3.1.9 ZNC对NaCl胁迫下甜瓜胚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10 ZNC对NaCl胁迫下甜瓜胚根中耐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2 ZNC缓解甜瓜幼苗NaCl胁迫的生理效应
        3.2.1 不同浓度NaCl对甜瓜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3.2.2 不同浓度NaCl对甜瓜幼苗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浓度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幼苗生长指标影响
        3.2.4 不同浓度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3.2.5 不同浓度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幼苗离子含量的影响
        3.2.6 不同浓度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幼苗植株膜脂过氧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2.7 不同浓度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幼苗植株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3.2.8 不同浓度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幼苗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2.9 不同浓度ZNC处理对NaCl胁迫下甜瓜幼苗耐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ZNC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甜瓜种子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4.2 ZNC缓解甜瓜幼苗NaCl胁迫的生理效应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和低温、淹水及其复合逆境抗性调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水稻陈种子活力研究
        1.1.1 水稻陈种子活力变化机理
        1.1.2 提高水稻陈种子活力的措施
    1.2 水稻直播的研究
        1.2.1 水稻直播的利弊
        1.2.2 低温对水稻直播生长发育的影响
        1.2.3 提高水稻直播过程中种子低温抗性的措施
        1.2.4 淹水对水稻直播生长发育的影响
        1.2.5 提高水稻种子直播过程中淹水抗性的措施
    1.3 锌铁元素和烟酰胺对水稻发芽和生长的影响
        1.3.1 锌元素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
        1.3.2 铁元素对水稻种子发芽的影响
        1.3.3 烟酰胺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1.4 种子引发方式与效应
        1.4.1 水引发
        1.4.2 渗调引发
        1.4.3 激素引发
    1.5 水稻蛋白质组学研究
        1.5.1 水稻种子活力蛋白质组学研究
        1.5.2 水稻低温、淹水逆境蛋白质组学研究
第二章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陈种子活力和生活力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和分析
        2.2.1 不同引发处理效果比较
        2.2.2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陈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2.3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陈种子模拟田间生长的影响
        2.2.4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陈种子和幼苗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2.2.5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陈种子和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2.2.6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陈种子和幼苗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2.7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陈种子和幼苗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2.8 锌铁螯合物引发的杂交水稻陈种子差异蛋白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抗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和分析
        3.2.1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逆境下种子活力和生活力的影响
        3.2.2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逆境下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3.2.3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逆境下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4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逆境下淀粉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2.5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逆境下活性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2.6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逆境下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2.7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逆境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
        3.2.8 锌铁螯合物引发的杂交水稻种子低温逆境下差异蛋白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淹水抗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和分析
        4.2.1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淹水逆境下种子活力和生活力的影响
        4.2.2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淹水逆境下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4.2.3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淹水逆境下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2.4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淹水逆境下淀粉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2.5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淹水逆境下活性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2.6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淹水逆境下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2.7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淹水逆境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
        4.2.8 锌铁螯合物引发的杂交水稻种子淹水逆境下差异蛋白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淹水复合逆境抗性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和分析
        5.2.1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复合逆境下种子活力和生活力的影响
        5.2.2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复合逆境下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5.2.3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复合逆境下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5.2.4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复合逆境下淀粉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2.5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复合逆境下活性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2.6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复合逆境下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2.7 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低温或淹水逆境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
        5.2.8 锌铁螯合物引发的杂交水稻种子复合逆境下差异蛋白分析
        5.2.9 锌铁螯合物引发的杂交水稻种子低温、淹水及其复合逆境下共表达蛋白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10)镉胁迫下蛋白质S-亚硝基化参与钙诱导黄瓜不定根发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镉(Cd)胁迫
        1.1 Cd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 Cd胁迫响应机制
    2.植物中一氧化氮(NO)信号
        2.1 NO信号合成途径
        2.2 NO信号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影响
        2.3 NO与其他信号分子之间的信号转导
    3.植物蛋白质S-亚硝基化修饰
        3.1 蛋白质S-亚硝基化修饰机制
        3.2 蛋白质S-亚硝基化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4.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5.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一氧化氮诱导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S-亚硝基化蛋白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试验测定相关指标
        1.4 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分析
        2.1 外源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对黄瓜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2.2 一氧化氮清除剂(cPTIO)对黄瓜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2.3 GSNO对总S-亚硝基硫醇(SNO)含量的影响
        2.4 GSNO对内源NO水平的影响
        2.5 GSNO对 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活性的影响
        2.6 NO诱导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S-亚硝基化蛋白的鉴定
        2.7 GSNO对微管蛋白α链(TUA),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活性和S-亚硝基化水平的影响
    3.讨论
第三章 镉胁迫条件下钙离子诱导黄瓜不定根发生
    1.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2.结果分析
        2.1 不同浓度CdCl2溶液对黄瓜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2.2 Cd胁迫下外源CaCl2对黄瓜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2.3 去除内源Ca2+对Cd胁迫下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3.讨论
第四章 镉胁迫下钙离子对黄瓜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亚硝基化水平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2.结果分析
        2.1 镉胁迫下钙对内源NO水平的影响
        2.2 镉胁迫下钙对黄瓜外植体下胚轴内源NO荧光水平的影响
        2.3 镉胁迫下钙对内源SNO水平的影响
        2.4 镉胁迫下钙对GSNOR活性的影响
        2.5 镉胁迫下钙对总S-亚硝基化蛋白水平的影响
    3.讨论
第五章 蛋白质S-亚硝基化参与镉胁迫下钙离子对细胞周期循环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2.结果分析
        2.1 钙对镉胁迫条件下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2 钙对镉胁迫条件下TUA S-亚硝基化水平和TUA酶活性的影响
        2.3 免疫共沉淀与质谱联用检测与S-亚硝基化TUA相互作用蛋白
    3.讨论
第六章 蛋白质S-亚硝基化参与镉胁迫下钙离子对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2.结果分析
        2.1 镉胁迫下钙对AsA-GSH循环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
        2.2 镉胁迫下钙对APX、MDHAR、DHAR和 G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2.3 钙对镉胁迫条件下GRS-亚硝基化水平和GR酶活性的影响
        2.4 免疫共沉淀与质谱联用检测与S-亚硝基化GR相互作用蛋白
    3.讨论
第七章 蛋白质S-亚硝基化参与镉胁迫下钙离子对糖酵解途径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试验处理
        1.3 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2.结果分析
        2.1 镉胁迫下钙对糖酵解过程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2.2 镉胁迫下钙对GAPDH S-亚硝基化水平和GAPDH酶活性的影响
        2.3 免疫共沉淀与质谱联用检测与S-亚硝基化GAPDH相互作用蛋白
    3.讨论
第八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1.全文结论
    2.创新点
    3.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四、钙对玉米种子活力和萌发过程中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甲基乙二醛脱毒系统和渗透调节系统对谷氨酸诱导玉米幼苗耐热性的调控[D]. 邱雪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人工老化对凤丹种子生理学特性及线粒体蛋白表达谱的影响[D]. 张尹. 扬州大学, 2021(08)
  • [3]外源褪黑素缓解黄瓜幼苗吡虫啉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D]. 刘娜.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4]外源Ca2+/CaM参与NO调控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特性的研究[D]. 王妮.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 [5]京尼平苷增强玉米耐盐碱胁迫能力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D]. 刘赵月.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6]硫素对谷子抗旱性的调控及硫转运蛋白家族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 尹艳芳. 山西大学, 2021
  • [7]冷胁迫蓖麻蛋白质组解析及RcGPX基因的功能研究[D]. 刘栩铭.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1(12)
  • [8]宛氏拟青霉菌对甜瓜盐胁迫的缓解效应[D]. 鲍甜甜.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9]锌铁螯合物引发对杂交水稻种子活力和低温、淹水及其复合逆境抗性调控的研究[D]. 林程. 浙江大学, 2021(07)
  • [10]镉胁迫下蛋白质S-亚硝基化参与钙诱导黄瓜不定根发生[D]. 牛丽涓.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钙对玉米种子萌发活力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