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钢(股份)第三炼钢厂140钢坯热送的探讨

关于马钢(股份)第三炼钢厂140钢坯热送的探讨

一、关于马钢(股)第三炼钢厂140方坯热送工作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石鑫越[1](2018)在《棒线材流程连铸—轧钢区段运行节奏优化及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钢铁工业也经历着不断优化、创新的过程。从过去的粗放式生产到现在的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从工序满足生产的需求到现在对全流程的生产组织协调、稳定。过去对钢铁制造流程中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体单元工序方面,而近些年对各主体单元工序之间衔接-匹配的“界面技术”开始关注和研究。连铸-轧钢区段是钢铁制造流程中关键“界面”之一,其界面的高效衔接匹配和动态有序运行对于全流程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着重要影响。作为钢铁半壁江山的棒线材生产流程的铸轧界面的研究,对于钢铁工业的绿色发展和实现智能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运输过程中的时间优化等问题,研究了不同企业连铸-轧钢区段的铸坯运输时间节奏和铸坯温度情况,应用排队理论对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运输过程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仿真模型,以Flexsim仿真软件进行优化。首先,选取沙钢永新钢轧厂、唐钢二钢轧厂和邯钢一炼钢厂等三家典型钢铁企业棒线材生产线的连铸-轧钢区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甘特图和统计学等方法对铸坯运输过程中的时间、温度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了不同平面布置方式、不同铸坯运输方式下的铸坯运输时间、温度等问题。结果表明:对于车间平面布置方式而言,连铸、轧钢工序呈直线分布且在同一水平面,加上运输方式采用辊道输送方式是比较合理的。其次,在对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运输过程解析的基础上,指出铸坯运输过程是一个由移钢车处理系统和铸坯进炉前等待系统串联构成的排队系统,二者可分别抽象为M/M/1/m、M/D/1排队系统,因此构建铸坯运输过程的各排队模型,并应用模型对所选取的典型钢厂铸坯运输过程进行计算分析,理论值与实际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钢永新钢轧厂、唐钢二钢轧厂一棒材、二棒材和邯钢一炼钢厂连铸-轧钢区段基于排队论计算的铸坯运输时间分别为31.55min、5.69min、4.31min和3.66min,与实际运输时间相比,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再次,基于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运输过程时间优化的基础上,建立铸-轧界面铸坯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模型,利用ANSYS模拟软件对模型进行计算,可预测铸坯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及铸坯进入加热炉的温度,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吻合。利用此模型对三家企业经排队论优化后的铸坯进入炉温度进行预测可知,沙钢永新钢轧厂、唐钢二钢轧厂一棒材、二棒材和邯钢一炼钢厂铸坯的入炉温度分别为630℃、820℃、877℃和707℃,较之前的入炉温度分别提高了22℃、58℃、19℃和96℃。最后,建立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运行节奏优化的模型,并利用Flexsim软件实现了对连铸-轧钢区段设备利用率、工序出坯节奏和生产组织优化三方面的功能,三家企业连铸出坯辊道的效率提高了810%;沙钢永新钢轧厂连铸出坯节奏、加热炉进坯节奏由之前的73s、86.7s变成优化后64.8s、68.4s,唐钢二钢轧厂一棒材铸连铸出坯节奏、加热炉进坯节奏由之前的98.4s、89s变成优化后72s、61.2s,与加热炉的出坯节奏匹配性更加合理;永新钢轧厂铸坯下线数量由每小时13根减少为每小时5根左右,唐钢二钢轧厂一棒材铸坯堆积数量由每小时13根减少为每小时6根左右。

郑团星[2](2018)在《低碳冷镦钢冷镦开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冷镦钢主要是用冷镦成型工艺来制造各种机械基础零部件,其主要作用是连接和紧固。紧固件虽小,但其重要性却不言而喻。若紧固件质量不合格,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灾难性的,用冷镦钢制作紧固件时,一个主要的衡量指标就是冷镦开裂率。韶钢参照日系标准先后开发了 SWRCH6A、SWRCH8A、SWRCH18A、SWRCH22A等低碳铝镇静冷镦钢。采取的主要工艺路线为:铁水脱硫→转炉冶炼→RH真空处理→LF炉精炼→小方坯连铸→高速线材轧制。产品抽样检验1/3冷镦开裂率达到12%,1/4冷镦开裂率达到46%,产品晶粒度在7.5~9.0级波动,无法适应高端产品加工需求。同时根据用户质量异议反馈,冷镦开裂问题占到异议反馈的62.4%。本文针对低碳冷镦钢冷镦开裂这一问题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现场长期跟踪整理得出韶钢低碳冷镦钢开裂主要有三种形貌:45°斜开裂;对称双线或单线开裂;密集微裂纹,且冷镦开裂以后两种裂纹形貌为主。(2)通过现场系统取样和实验检测方法等,研究了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表面质量、金相组织、夹杂物控制及轧制过程控制对冷镦钢冷镦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影响低碳冷镦钢冷镦开裂的主要原因。(3)通过现场跟踪及实验对比,分析了影响低碳冷镦钢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及表面和浅表层质量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冶炼连铸过程选择合理的钙处理工艺、加铝工艺及电磁搅拌工艺能够有效改善铸坯化学成分的均匀性及浅表层质量。轧制过程合理控制轧槽吨位、各道次料型能够有效提高变形的均匀性,对过钢通道的滚动化改造能够有效降低轧件划伤,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能够有效提高金相组织的均匀性,从而改善冷镦钢的冷镦性能。(4)通过研究,对轧钢线改进了 1~3#孔型及部分导卫轮结构,将飞剪、活套、18#轧机到精轧机组通道进行了滚动化改造,优化了控轧控冷工艺、轧槽使用吨位及冷却水路,从而使低碳冷镦钢的冷镦开裂率降至0.21%

刘钢[3](2009)在《基于定制生产的炼钢厂生产调度过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回顾了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产生的背景,分析了大规模定制的原理构成、具体技术的应用及对炼钢厂生产调度过程产生的影响,利用组炉、组浇次、组坯等规模定制的成组技术解决炼钢厂生产计划中规模生产与定制生产的矛盾。通过对炼钢厂生产制造流程的解析,特别是对铁水供应、转炉炼钢、钢包精炼、连铸机浇铸等炼钢厂主要生产工序时间因素的解析,确定了各工序的生产周期。结合炼钢厂生产调度过程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利用概率模型中的排队理论,建立铁水罐等待混铁炉天车装运铁水这一关键工序的过程模型,保障炼钢生产所需主要原料铁水的及时有效供应。利用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理论,建立了以炉次为最小计划单位,以最小总流程时间为目标函数的三座混铁炉至四座转炉、四座转炉至五台连铸机的生产调度模型,通过对模型目标函数的最优评价,结合设备状况,确定了炼钢-连铸生产的5种调度方案。运用钢水作业排序模型和时序图等方法对5种生产调度方案进行了验证分析,利用精炼工序和不同铸机组合对转炉的缓冲作用,对调度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修正,确定了在何时、在何设备上以何种顺序安排钢水从转炉到连铸的生产过程,实现了连铸机多个炉次和浇次的连续浇铸,突出体现了中小型炼钢厂快节奏、高效率的生产调度特点。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了以生产调度为核心的炼钢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为生产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张清东,孙彦广,尹忠俊,秦勤,曹建国,刘国勇,阳建宏,闫晓强,苏兰海[4](2009)在《冶金机械及自动化分学科发展》文中提出一、引言冶金机械及自动化分学科发展报告(2008—2009)旨在概述2007年至2008年两年间,我国在冶金机械以及冶金自动化领域取得的新的理论、原理、观点、方法、成果及技术和在钢铁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应用、重大成果,并试图通过与国外的对比分析做出关于我国冶金机械及自动化领域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报告的撰写采取我国的学科分类习惯,按炼铁机械、炼钢机械、轧钢机械、冶金设备及产品检测、冶金过程自动控制五个方面分别进行分学科现状总结,并且将本领域的奖励、鉴定、专利、论文、重大课题、重大工程、企业重

张琦[5](2008)在《钢铁联合企业煤气资源合理利用及优化分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铁生产过程是复杂的铁—煤化工过程,洗精煤、高炉喷吹用煤等含碳能源经过转换、回收、使用等环节直到最终二氧化碳排放形成能量流,推动铁素流从天然资源到钢铁产品的转换,其中,碳素流是能量流的主体。煤气是碳素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钢铁联合企业中重要的二次能源,占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的30%左右。所以,正确地认识钢铁联合企业中煤气供需关系的变化规律,科学地规划、实施煤气的生产、储存、分配和利用,特别是富余煤气的缓冲使用策略,对优化利用钢铁联合企业的煤气资源,降低吨钢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系统地研究了钢铁联合企业煤气的生产与利用及煤气的供需关系变化规律;建立了煤气资源在若干用能设备上的优化分配以及富余煤气在煤气柜与自备电厂锅炉等缓冲用户的动态优化分配数学模型,为钢铁联合企业煤气合理利用、优化分配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工具。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典型高炉—转炉生产流程碳素流的输入、转换、耗散和排放过程,剖析了炼铁、炼焦和炼钢等生产工艺及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的回收与利用。从原燃料条件、热工操作、回收工艺及空气(煤气)预热、物料热装热送等方面分析了影响煤气回收与利用的各种因素。论述了钢铁联合企业煤气富余的原因以及富余煤气的发电方式,分析了热电联产的节能效果,提出富余煤气利用的基本原则,并展望了焦炉煤气制氢、生产甲醇和直接还原铁等再资源化途径。(2)建立了钢铁联合企业煤气供需预测模型,对回收量、需求量和富余量的预测表明,影响企业吨钢煤气产率、吨钢煤气燃耗及煤气富余量的因素主要是各工序的单位煤气产率、单位煤气燃耗和钢比系数。研究了钢铁联合企业煤气供需关系变化规律,提出煤气回收与利用水平的评价指标,主要有煤气回收率、煤气在用能设备的热能转换效率、煤气热电转换效率和煤气综合利用率;分析了煤气回收与利用对吨钢综合能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低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的措施主要有:①采用蓄热式燃烧、空气(煤气)预热等技术提高煤气的利用效率,降低用能设备单位煤气消耗;②采用干法除尘等技术完善回收工艺,增加煤气回收率;③采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高效利用富余煤气,提高煤气热电转换效率;④建设能源管理中心,提高煤气管理水平,减少或消除煤气放散损失。分析了钢铁联合企业富余煤气利用与“只买煤不买电”能源模式的相互关系,探讨了不同规模钢铁联合企业的煤气利用和“只买煤不买电”模式的实现方案。(3)研究了钢铁联合企业用能设备煤气的互换性和合理热值问题,根据煤气在不同设备上使用效率存在差异,用燃料利用系数与用能设备燃料改变前后的单位燃耗为基本参数,以用能设备能源需求、工艺要求、能源介质平衡等为约束条件建立了钢铁联合企业煤气优化分配模型,旨在对企业自产煤气进行最优分配,使能源消耗量最小。研究表明,煤气的替换不能简单按照不同煤气等价热量进行,而应该综合考虑煤气的数量和质量;合理热值的确定将煤气与用能设备的热工操作参数紧密结合,降低了加热过程中的传热火用损失;单品种煤气应优先使用,余量再并网,以减少高炉煤气、焦炉煤气混合过程的火用损失及管道、混合加压设备的投资费用。本文提出的煤气优化分配模型为钢铁联合企业制定长、中、短期煤气规划,确定最佳煤气使用方案,进行计划预测和系统分析提供了有利工具。(4)引入惩罚函数方法,建立了富余煤气在煤气柜与自备电厂等缓冲用户的动态优化分配模型。该模型充分发挥了煤气柜、自备电厂锅炉对富余煤气的缓冲作用,提高煤气发电效率,使企业煤气放散或不足量最小。同时,改变了以往煤气柜只起保安作用、富余煤气利用以牺牲发电设备的效率为代价的做法。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自备电厂锅炉的容量、效率和使用燃料的种类,使煤气在若干效率不同的锅炉间得到合理分配且煤气柜的柜位在安全范围内;过剩或不足的煤气量通过改变煤气柜、自备电厂锅炉等缓冲用户的缓冲量得到调整,充分、高效地利用了钢铁生产中的富余煤气资源并减少了煤气放散。(5)针对鞍钢和迁钢的实际生产情况和煤气资源供需状况,分别应用煤气优化分配模型和富余煤气在缓冲用户的动态优化分配模型。根据鞍钢不同的生产工况、部分工序设备改造后的煤气资源供需变化,给出了煤气资源优化分配、高效利用的指导方案。结果表明:鞍钢应用优化分配模型后,降低了各工序用能设备的煤气发热值和单位产品煤气消耗;同时,假设富余煤气全部用于发电,且热电效率为37%,可降低吨钢综合能耗37.59kgce/t钢;针对新1#3200m3高炉休风、1780热轧生产线检修、新四炼焦一座6m焦炉检修等生产工况下煤气的优化分配表明,鞍钢煤气系统节能还有很大潜力,在满足生产要求和自备电厂煤气缓冲的范围内,尚有8.32万m3/h的焦炉煤气外供;对迁钢富余煤气进行优化分配后,富余的煤气在煤气柜和自备电厂锅炉中合理调配,使锅炉在适当的时候变换燃料且煤气柜的柜位在安全范围内,充分利用煤气资源,减少煤气放散。

赵涛[6](2008)在《涟源转炉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国内钢铁行业快速发展,各钢铁企业都在积极的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并通过新建、改建其基础设施,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增加产品产量。但是由于钢铁企业新建、改建工程基建项目施工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投资成本比较高;如果所以没有科学、合理的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将会导致工程质量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工程总成本增高,使企业自身利益受到损失。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组织形式,便于人们对各种资源的利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本论文以涟源钢铁厂100吨转炉二期工程项目管理为研究对象,在综述项目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涟源钢铁厂100吨转炉二期工程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指出实施二期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了使二期工程建设能在高效、快捷、安全、低成本的情况下完成,本文着重对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结合二期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以及公司在类似工程中积累的经验,编写了一整套相关的项目管理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以指导该项目的建安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对实践的指导性和应用性,提出的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文管理方案中所列举的控制方法和手段,不仅可以在今后实施的涟源钢铁厂100吨转炉二期工程中得到应用,而且对同类行业的大型建筑安装工程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汪开忠,孙维,刘学华[7](2005)在《无缺陷连铸异型坯生产及其热送热装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异型坯连铸工艺的优化、结晶器保护渣性能和连铸设备的改进,解决了连铸异型坯容易产生的表面纵向裂纹、表面横向裂纹、表面划痕和腹板中心线裂纹等质量问题,使异型坯质量大大提高,为连铸异型坯热送热装创造了条件。通过对生产调度系统的改进,实现了异型坯热送热装轧制,异型坯热送热装使热轧H型钢产量增加,能耗下降,经济效益显着。

陈伯瑜[8](2005)在《福建三钢100吨转炉二期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组织形式,便于人们对各种资源的利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在近几年国内钢铁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钢铁企业都在积极的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福建三钢集团公司主要生产建筑用盘圆和直条,其产品结构不容乐观。对于钢铁生产企业来说,用户的需求就是企业的营销中心,只有更好的满足用户对于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的需求,企业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本论文以福建三钢100吨转炉二期工程项目管理为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在综述项目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三钢100吨转炉二期工程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指出实施二期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了使二期工程建设能在高效、快捷、安全、低成本的情况下完成,本文着重对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结合二期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以及公司在类似工程中积累的经验,编写了一整套相关的项目管理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以指导该项目的建安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对实践的指导性和应用性,提出的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文管理方案中所列举的控制方法和手段,不仅可以在今后实施的福建三钢100吨转炉二期工程工程中得到应用,而且对同类行业的大型建筑安装工程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宣炎,邵建平[9](2004)在《实施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节能、增产成效显着》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马钢实施热送热装以来在节能、增产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以及马钢第三炼钢厂连铸坯热送热装 工艺,并提出几点建议。

董炜[10](2002)在《关于马钢(股)第三炼钢厂140方坯热送工作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加入 WTO 对于处于国内同行激烈竞争的钢铁企业来讲,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面对国外公司先进技术、设备生产的科技含量高、质量优的产品,作为国内企业,在力争逐渐用新设备、新工艺改造我们现有工艺、设备的同时;当务之急,应是立足于目前技术、装备水平,在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而根据国内大部分企业的现状,在降本的各种途径中,铸坯红送是其中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关于马钢(股)第三炼钢厂140方坯热送工作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马钢(股)第三炼钢厂140方坯热送工作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棒线材流程连铸—轧钢区段运行节奏优化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连铸-轧钢区段工序概况
        1.1.1 连铸工序
        1.1.2 加热炉工序
        1.1.3 热轧工序
    1.2 连铸-轧钢区段研究内容
        1.2.1 连铸-轧钢区段的“界面技术”
        1.2.2 连铸-热轧区段铸坯热送热装
        1.2.3 连铸-轧钢区段运行动力学
        1.2.4 加热炉工序相关问题研究
        1.2.5 铸坯温降研究
    1.3 论文研究背景、内容及创新点
        1.3.1 论文研究背景
        1.3.2 论文研究内容
        1.3.3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典型企业连铸-轧钢区段运行解析
    2.1 沙钢永新钢轧厂连铸-轧钢区段运行解析
        2.1.1 连铸-轧钢区段当前生产组织模式
        2.1.2 永新钢轧厂棒材生产线连铸-轧钢区段平面布置图
        2.1.3 沙钢永新钢轧厂连铸-轧钢区段事件和时间解析
    2.2 唐钢二钢轧厂连铸-轧钢区段运行解析
        2.2.1 连铸-轧钢区段当前生产组织模式
        2.2.2 唐钢二钢轧厂连铸-轧钢区段平面布置图
        2.2.3 唐钢二钢轧厂连铸-轧钢区段解析
    2.3 邯钢一炼钢厂连铸-轧钢区段运行解析
        2.3.1 连铸-轧钢区段当前生产组织模式
        2.3.2 邯钢一炼钢连铸-轧钢区段平面布置图
        2.3.3 邯钢一炼钢厂连铸-轧钢区段解析
    2.4 典型钢厂连铸-轧钢区段情况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连铸-轧钢区段铸坯排队论研究
    3.1 连铸坯运输过程及事件解析
        3.1.1 辊道运输模式
        3.1.2 “辊道+天车”运输模式
        3.1.3 铸坯运输过程相关指标
    3.2 铸坯运输过程排队论模型
        3.2.1 排队理论基础
        3.2.2 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运输过程排队论模型
    3.3 基于排队论的连铸坯运输过程案例分析
        3.3.1 沙钢永新钢轧厂连铸-轧钢区段铸坯排队系统
        3.3.2 唐钢二钢轧厂连铸-轧钢区段铸坯排队系统
        3.3.3 邯钢一炼钢厂连铸-轧钢区段铸坯排队系统
    3.4 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运输过程时间优化
        3.4.1 沙钢永新钢轧厂铸坯运输时间优化
        3.4.2 唐钢二钢轧厂铸坯运输时间优化
        3.4.3 邯钢一炼钢厂铸坯运输时间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连铸-轧钢区段铸坯温度优化
    4.1 铸坯运输过程温降模型建立条件
        4.1.1 方坯热传导示意图
        4.1.2 基本假设
        4.1.3 方坯热传导的偏微分方程
        4.1.4 第三类边界条件
        4.1.5 数值模拟物性参数
    4.2 铸坯运输过程温降模型建立步骤
    4.3 铸坯运输过程温降模型模拟结果分析
        4.3.1 铸坯温度变化规律研究
        4.3.2 模拟结果验证
    4.4 铸坯入炉温度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连铸-轧钢区段FLEXSIM仿真模拟研究
    5.1 连铸-轧钢区段铸坯运行节奏仿真模型
        5.1.1 FLEXSIM仿真软件简介
        5.1.2 连铸-轧钢区段模块划分和建模
        5.1.3 连铸-轧钢区段仿真模型
    5.2 仿真模型的应用
        5.2.1 设备利用率优化
        5.2.2 连铸-轧钢区段生产组织优化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工作与学术成果

(2)低碳冷镦钢冷镦开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冷镦钢概述
        1.1.1 冷镦钢的生产特点
        1.1.2 冷镦工艺的特点
        1.1.3 冷镦钢的用途及用钢选择
        1.1.4 冷镦钢的市场前景
    1.2 冷镦钢的发展趋势
        1.2.1 国外冷镦钢的发展趋势
        1.2.2 国内冷镦钢的发展趋势
    1.3 冷镦开裂的影响因素
        1.3.1 冷镦性能的评价标准
        1.3.2 影响冷镦开裂的因素
        1.3.3 冷镦钢冷镦开裂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2章 低碳冷镦钢生产工艺开发
    2.1 韶钢冷镦钢生产的主要钢种介绍
    2.2 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参数
        2.2.1 生产工艺流程
        2.2.2 主要设备参数
    2.3 A系列冷镦钢生产工艺要求
        2.3.1 冶炼连铸工艺要求
        2.3.2 轧钢生产工艺要求
    2.4 冷镦钢性能及组织
        2.4.1 冷镦钢性能
        2.4.2 金相组织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碳冷镦钢冷镦开裂的研究
    3.1 低碳冷镦钢冷镦开裂形貌
    3.2 低碳冷镦钢冷镦开裂研究
        3.2.1 冷镦对比实验
        3.2.2 化学成分检测
        3.2.3 室温拉伸性能检测
        3.2.4 表面低倍、金相组织、夹杂物检测
    3.3 讨论与分析
第4章 提高冷镦性能的工艺技术研究
    4.1 炼钢工艺对冷镦钢性能影响
        4.1.1 化学成分
        4.1.2 冶炼控制
        4.1.3 连铸控制
    4.2 轧制工艺对冷镦钢性能影响
        4.2.1 坯料尺寸
        4.2.2 轧槽磨损
        4.2.3 钢坯的加热
        4.2.4 轧制变形的不均匀性
        4.2.5 轧制设备与备品备件
        4.2.6 生产工艺制度及操作调整
        4.2.7 检验手段
    4.3 工艺优化方案及实施
        4.3.1 制定详细的坯料验收标准
        4.3.2 细化成品验收与检验标准
        4.3.3 优化粗中轧料型及孔型系统
        4.3.4 优化过程控轧控冷工艺
        4.3.5 加强过程轧件监控
        4.3.6 防止轧件划伤的滑动件改造
    4.4 工艺改进效果
        4.4.1 轧钢指标
        4.4.2 钢成分控制水平
        4.4.3 盘条性能
        4.4.4 盘条金相组织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定制生产的炼钢厂生产调度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3 课题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课题研究的总体设计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大规模定制
        2.1.1 大规模定制的由来
        2.1.2 大规模定制的基本概念
        2.1.3 大规模定制的基本原理
        2.1.4 大规模定制的相关技术
    2.2 钢铁企业实施定制生产的必要性分析
    2.3 定制生产对炼钢厂生产调度的影响
    2.4 炼钢厂生产调度过程研究现状
        2.4.1 理论研究现状
        2.4.2 实际应用现状
第三章 炼钢厂生产制造流程解析
    3.1 流程型钢铁制造企业
    3.2 钢铁制造业流程解析
    3.3 炼钢厂流程解析
        3.3.1 铁水系统供应时间因素解析
        3.3.2 转炉炼钢系统时间因素解析
        3.3.3 精炼系统时间因素解析
        3.3.4 浇铸系统时间因素解析
第四章 炼钢厂生产调度模型研究
    4.1 炼钢厂生产调度计划
    4.2 炼钢厂生产调度控制原则
    4.3 炼钢厂生产调度模型研究
        4.3.1 铁水资源的供应模型研究
        4.3.2 三座混铁炉至四座转炉铁水分配的模型研究
        4.3.3 四座转炉至五台连铸机钢水分配的模型研究
        4.3.4 转炉至铸机钢水排序模型研究
        4.3.5 调度方案的验证
第五章 炼钢厂生产调度系统网络设计
    5.1 生产调度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
    5.2 生产调度网络系统的结点设计
    5.3 生产调度网络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5.4 生产调度网络系统实现功能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钢铁联合企业煤气资源合理利用及优化分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1.1.2 我国钢铁工业的节能降耗
    1.2 钢铁工业/企业系统节能理论的发展
        1.2.1 系统节能理论的研究方法
        1.2.2 钢铁企业能源模型研究进展
    1.3 钢铁联合企业煤气回收利用及优化分配研究进展
        1.3.1 我国钢铁联合企业煤气回收与利用历程
        1.3.1.1 煤气资源
        1.3.1.2 煤气回收与利用历程
        1.3.1.3 煤气富余的原因
        1.3.2 煤气供需平衡研究进展
        1.3.3 煤气优化分配研究进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第二章 钢铁联合企业煤气的生产与利用
    2.1 钢铁联合企业的碳素流及其与煤气的关系
        2.1.1 钢铁联合企业的碳素流
        2.1.2 碳素流与煤气的关系
    2.2 煤气的生产
        2.2.1 高炉煤气的生产
        2.2.1.1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及高炉煤气生产过程
        2.2.1.2 高炉煤气的回收及其影响因素
        2.2.2 焦炉煤气的生产
        2.2.2.1 焦炉炼焦工艺流程及焦炉煤气生产过程
        2.2.2.2 焦炉煤气的回收及其影响因素
        2.2.3 转炉煤气的生产
        2.2.3.1 转炉炼钢工艺流程及转炉煤气生产过程
        2.2.3.2 转炉煤气的回收及其影响因素
    2.3 煤气的利用
        2.3.1 煤气在主生产工序的利用
        2.3.1.1 焦化工序
        2.3.1.2 烧结工序
        2.3.1.3 炼铁工序
        2.3.1.4 炼钢(连铸)工序
        2.3.1.5 轧钢工序
        2.3.2 煤气在辅助生产工序的利用
        2.3.3 煤气的再资源化利用
    2.4 小结
第三章 钢铁联合企业煤气供需分析及评价指标
    3.1 钢铁联合企业煤气供需分析
        3.1.1 煤气供需预测
        3.1.1.1 煤气的回收量预测
        3.1.1.2 煤气的需求量预测
        3.1.1.3 煤气的富余量预测
        3.1.1.4 煤气的供需关系
        3.1.2 煤气供需平衡影响因素分析
        3.1.2.1 吨钢煤气产率及其影响因素
        3.1.2.2 吨钢煤气燃耗及其影响因素
        3.1.2.3 富余煤气利用及其影响因素
    3.2 钢铁联合企业煤气回收与利用水平的评价指标
        3.2.1 煤气回收水平评价指标
        3.2.2 煤气利用水平评价指标
        3.2.2.1 煤气的热能转换效率
        3.2.2.2 煤气的热电转换效率
        3.2.2.3 煤气综合利用率
        3.2.3 煤气回收与利用对吨钢综合能耗的影响
        3.2.4 提高煤气利用水平的主要措施
    3.3 典型钢铁联合企业煤气供需分析
        3.3.1 钢铁企业"只买煤不买电"模式分析
        3.3.2 不同规模钢铁企业"只买煤不买电"模式
    3.4 小结
第四章 钢铁联合企业煤气优化分配模型
    4.1 模型建立的思想
        4.2 煤气优化分配基本理论
        4.2.1 煤气的互换性
        4.2.1.1 煤气的燃烧特性
        4.2.1.2 煤气互换的条件
        4.2.2 煤气的合理发热值
        4.2.2.1 空气(煤气)预热对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
        4.2.2.2 用能设备所需煤气的合理发热值
        4.2.3 煤气的有序利用
    4.3 煤气优化分配数学模型
        4.3.1 基本参数的确定
        4.3.1.1 混合煤气的利用系数
        4.3.1.2 用能设备的单位燃耗
        4.3.2 模型的假设
        4.3.3 模型的建立
        4.3.3.1 目标函数的选取
        4.3.3.2 用能设备的能源需求约束
        4.3.3.3 用能设备的工艺约束
        4.3.3.4 能源介质约束
        4.3.3.5 混合煤气的混合比约束
        4.3.3.6 高焦煤气缓冲量约束
        4.3.3.7 其它约束
    4.4 模型的求解
    4.5 小结
第五章 富余煤气在缓冲用户的动态优化分配模型
    5.1 钢铁联合企业煤气缓冲用户的构成
    5.2 煤气柜与自备电厂锅炉的工作特点
        5.2.1 煤气柜工作特点
        5.2.2 自备电厂锅炉工作特点
        5.2.3 燃料负荷调节特点
    5.3 富余煤气的动态优化分配模型
        5.3.1 煤气柜的柜位操作约束
        5.3.2 自备电厂锅炉操作约束
        5.3.3 物料平衡约束
        5.3.4 其它约束
        5.3.5 优化分配模型的建立
        5.3.6 模型求解
    5.4 小结
第六章 煤气优化分配模型在钢铁联合企业的应用
    6.1 煤气优化分配模型在鞍钢的应用
        6.1.1 鞍钢基本情况
        6.1.1.1 能耗状况
        6.1.1.2 煤气系统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6.1.2 鞍钢煤气优化分配模型
        6.1.2.1 煤气优化分配模型的目标函数
        6.1.2.2 煤气优化分配模型的约束条件
        6.1.3 分析和讨论
        6.1.3.1 生产工况改变后煤气优化分配结果和分析
        6.1.3.2 部分工序设备改造后煤气优化分配结果和分析
        6.1.4 鞍钢煤气系统未来节能对策及效果分析
        6.1.4.1 未来生产规划
        6.1.4.2 煤气系统节能对策及效果
    6.2 富余煤气优化分配模型在迁钢的应用
        6.2.1 迁钢基本情况
        6.2.1.1 能耗状况
        6.2.1.2 煤气系统构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6.2.2 迁钢富余煤气优化分配模型
        6.2.2.1 富余煤气优化分配模型的建立
        6.2.2.2 结果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与发表的论文

(6)涟源转炉工程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项目管理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状况
        1.2.2 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状况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2 工程项目管理理论
    2.1 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
        2.1.1 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涵义
        2.1.2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基本理论
        2.1.3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2.1.4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
    2.2 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2.2.1 工程进度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2.2.2 项目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
        2.2.3 并行工程方法
        2.2.4 等级系数法
3 转炉工程项目建设环境分析
    3.1 转炉工程项目设计单位的状况分析
        3.1.1 重庆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3.1.2 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3.1.3 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3.1.4 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3.2 转炉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的状况分析
        3.2.1 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
        3.2.2 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
        3.2.3 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
        3.2.4 中国第十三冶金建设公司
    3.3 转炉工程项目设备制造的状况分析
        3.3.1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3.3.2 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3.3.3 四川锅炉厂
        3.3.4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3.3.5 大连大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 涟源钢铁厂一期工程项目管理方案分析
    4.1 涟源钢铁厂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4.2 转炉一期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分析
        4.2.1 转炉一期工程项目的选址
        4.2.2 转炉一期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4.2.3 项目的设计、设备制造、土建、设备安装及监理
    4.3 转炉一期工程项目重点工作管理
5 转炉二期工程项目管理总体规划
    5.1 转炉二期工程项目概况
        5.1.1 二期工程项目的提出
        5.1.2 实施二期工程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5.1.3 二期工程项目的目标
        5.1.4 二期工程项目的要求
    5.2 转炉二期工程项目基本条件分析
        5.2.1 资金需求及筹措状况
        5.2.2 设计单位状况
        5.2.3 设备制造状况
        5.2.4 项目建安单位状况
        5.2.5 项目组织结构状况
        5.2.6 项目监理状况
    5.3 转炉二期工程建设
        5.3.1 总图设计中工艺布置的优化
        5.3.2 施工图设计进度与施工进程的匹配
        5.3.3 工程的施工组织及施工过程控制
        5.3.4 板坯连铸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收尾整改
6 转炉二期工程项目管理方案设计
    6.1 转炉二期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与框架
        6.1.1 转炉二期工程项目管理目标体系
        6.1.2 转炉二期工程项目管理方案设计原则
        6.1.3 转炉二期工程项目管理方案的设计思路
        6.1.4 转炉二期工程项目管理方案框架
    6.2 项目进度管理
        6.2.1 进度计划
        6.2.2 进度监控
        6.2.3 工程建设的分期管理
        6.2.4 平行交叉作业制
    6.3 项目质量管理
        6.3.1 项目质量计划
        6.3.2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6.3.3 项目质量控制
    6.4 项目的安全管理
        6.4.1 安全生产责任制
        6.4.2 安全教育与训练
        6.4.3 设备安装审查与现场安全检查
        6.4.4 利用等级系数法控制项目安全管理
    6.5 竣工验收与达产
        6.5.1 项目竣工验收
        6.5.2 项目达产管理
7 转炉二期工程项目管理方案实施建议
    7.1 建立项目组织机构
    7.2 队伍建设与管理
    7.3 项目管理制度完善
    7.4 横向沟通与协作
    7.5 完善项目监理制度
    7.6 加强项目风险控制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福建三钢100吨转炉二期工程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2 项目管理理论综述
    2.1 项目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1.1 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涵义
        2.1.2 项目管理理论的产生
        2.1.3 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
        2.1.4 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2.2 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
        2.2.1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基本理论
        2.2.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2.2.3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
    2.3 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2.3.1 工程进度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2.3.2 项目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
        2.3.3 并行工程
        2.3.4 等级系数法的概述
3 中国钢铁行业工程项目建设环境分析
    3.1 钢铁行业供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3.1.1 中国钢铁行业快速增长的背景
        3.1.2 中国钢材市场面临的问题
        3.1.3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 趋势
    3.2 转炉工程项目设计单位的状况分析
        3.2.1 重庆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3.2.2 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3.2.3 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3.2.4 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3.3 转炉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的状况分析
        3.3.1 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
        3.3.2 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
        3.3.3 中国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
        3.3.4 中国第十三冶金建设公司
    3.4 转炉工程项目设备制造的状况分析
        3.4.1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3.4.2 中冶连铸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3.4.3 四川锅炉厂
        3.4.4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3.4.5 大连大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 100吨转炉二期工程项目建设的内部条件分析
    4.1 福建三钢工程项目管理状况
    4.2 100吨转炉一期工程项目回顾
    4.3 100吨转炉二期工程项目概况
        4.3.1 二期工程项目的提出
        4.3.2 实施二期工程项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4.3.3 二期工程项目的目标
        4.3.4 二期工程项目的要求
    4.4 100吨转炉二期工程项目基本条件分析
        4.4.1 资金需求及筹措状况
        4.4.2 设计单位状况
        4.4.3 设备制造状况
        4.4.4 项目建安单位状况
        4.4.5 项目组织结构状况
        4.4.6 项目监理状况
    4.5 100吨转炉二期工程项目难点分析
        4.5.1 总图设计中工艺布置的优化
        4.5.2 施工图设计进度与施工进程的匹配
        4.5.3 工程的施工组织及施工过程控制
        4.5.4 板坯连铸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收尾整改
5 100吨转炉工程项目管理方案设计
    5.1 100吨转炉二期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与框架
        5.1.1 100吨转炉二期工程项目管理目标体系
        5.1.2 100吨转炉二期工程项目管理方案设计原则
        5.1.3 100吨转炉二期工程项目管理方案的设计思路
        5.1.4 100吨转炉二期工程项目管理方案框架
    5.2 项目进度管理
        5.2.1 进度计划
        5.2.2 进度监控
        5.2.3 工程建设的分期管理
        5.2.4 平行交叉作业制
    5.3 项目质量管理
        5.3.1 项目质量计划
        5.3.2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5.3.3 项目质量控制
    5.4 项目的安全管理
        5.4.1 安全生产责任制
        5.4.2 安全教育与训练
        5.4.3 设备安装审查与现场安全检查
        5.4.4 利用等级系数法控制项目安全管理
    5.5 竣工验收与达产
        5.5.1 项目竣工验收
        5.5.2 项目达产管理
6 100吨转炉二期项目管理方案实施建议
    6.1 建立项目组织机构
    6.2 队伍建设与管理
    6.3 项目管理制度完善
    6.4 横向沟通与协作
    6.5 完善项目监理制度
    6.6 加强项目风险控制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关于马钢(股)第三炼钢厂140方坯热送工作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棒线材流程连铸—轧钢区段运行节奏优化及仿真研究[D]. 石鑫越. 钢铁研究总院, 2018(12)
  • [2]低碳冷镦钢冷镦开裂研究[D]. 郑团星. 东北大学, 2018(02)
  • [3]基于定制生产的炼钢厂生产调度过程研究[D]. 刘钢. 山东大学, 2009(S1)
  • [4]冶金机械及自动化分学科发展[A]. 张清东,孙彦广,尹忠俊,秦勤,曹建国,刘国勇,阳建宏,闫晓强,苏兰海. 2008-2009冶金工程技术学科发展报告, 2009
  • [5]钢铁联合企业煤气资源合理利用及优化分配研究[D]. 张琦. 东北大学, 2008(06)
  • [6]涟源转炉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 赵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09)
  • [7]无缺陷连铸异型坯生产及其热送热装技术研究[J]. 汪开忠,孙维,刘学华. 钢铁, 2005(06)
  • [8]福建三钢100吨转炉二期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 陈伯瑜. 西安理工大学, 2005(03)
  • [9]实施连铸坯热送热装工艺节能、增产成效显着[J]. 宣炎,邵建平. 中国冶金, 2004(01)
  • [10]关于马钢(股)第三炼钢厂140方坯热送工作的探讨[J]. 董炜. 马钢职工大学学报, 2002(01)

标签:;  ;  ;  ;  ;  

关于马钢(股份)第三炼钢厂140钢坯热送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