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院系资料室信息资源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新时期院系资料室信息资源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新时期院系资料室信息资源建设若干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敬海燕[1](2021)在《新时期我国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功能转化与核心价值研究》文中指出院系资料室作为学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重要补充,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双一流"建设方面不可或缺。其具备服务对象明确、图书资料专业性更强、近距离服务师生提高服务效率等优势。如今,智能5G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国内综合性大学的资料室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无论是资料室的建设规模,还是资料员能力水平、预算经费、信息资源的有效性等都参差不齐,管理形式各异。若想发挥院系资料室潜能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院系资料室的核心价值及由其决定的功能定位,包括对院系资料室进行功能调整与服务重定位,以及与学校图书馆建立互通,尽快完成院系资料室的现代化升级,从而使其为学科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发挥最大作用。

刘海鹏,李健[2](2019)在《学部制改革趋向下资料室转型学科分馆研究》文中指出以高校学部制改革为视角对院系资料室实施学科化分馆整合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首先介绍学部制改革的背景、内涵及实践探索,并选取国内42所"双一流"大学进行网站调研,考察其学部制改革、图书馆分馆建设情况,最后对整合院系资料室为学科分馆的意义、实施路径进行分析。

王红娟[3](2019)在《关于高校院系特色资料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文中研究说明高校院系资料室是高校图书情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发展现状令人担忧,其发展走向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对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发展走向曾提出了改革发展说、分馆说和撤销并入说三种观点。我们认为,建设具有学院和学科特色的资料室是院系资料室发展的方向。

汪妍泽[4](2019)在《学院式建筑教育的传承与变革 ——兼论东南大学建筑教育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建筑教育发展历程是中国建筑学科现代转型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其历史真源、思想脉络,探索其发展规律可以为当今中国建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提供重要参考。中国高等建筑教育承袭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建筑教育思想,并与中国高等建筑教育制度相结合形成了系统、高效的建筑教育模式。但是随着社会变革及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冲击,源自古典美学的巴黎美术学院建筑教育和时代发展愈显脱节,逐渐显露出认知落后、步伐蹒跚的疲态,一度被认为是保守思想的代名词,学界也曾因此而“一边倒”地认为其阻碍了中国建筑教育的现代转型。为了摒除观念偏见、还原史实的客观性,本文采用层次化的方法剖析巴黎美术学院建筑教育的本质,揭示这一经典教育模式的积极意义。研究的首要层次是全面、客观地重审巴黎美术学院建筑教育及其延续,打破中西壁垒以大历史观的视野重识其教学内涵,以时空交织的纵横网络从教育制度与知识体系两方面入手系统探讨“学院式建筑教育”这一命题;研究的更深层次在于梳理高等建筑教育发展脉络中的连贯线索,分析其中可以适应变革、历久弥新的内在因素,而中国建筑教育由移植到创新的发展历程也揭示了学院式建筑教育在中国建筑学科现代转型中的生命力。就以上问题,绪论部分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回顾提出研究的具体内容、创新点及框架。正文六个章节分两部分,就建筑教育制度与知识体系的建立、发展,分别论述自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西方建筑教育的历史渊源,以及以东南大学建筑教育为典型的中国建筑教育的演进。第一部分包含第一、二章。第一章从西方建筑教育组织方式梳理高等院校中建筑教育制度的建立过程,从中透析教育制度步步变革的影响因素。第二章从西方建筑教育知识结构演变展示高等建筑教育在多种思想源头的影响下呈现出的开放性知识体系,以此预示中国建筑教育思想现代转型的可能性。第二部分包含第三至六章。第三章通过各时期典型教学计划对比分析中国高等建筑教育制度的建立、发展及变革阶段的动态因素;第四、五章分别从知识体系的两个方面:设计方法和设计思想,论述中国建筑教育从吸收西方建筑思想到自主建立“中国建筑”的意识觉醒;第六章通过回顾文革及改革开放后东南大学教学改革成果,提出学院式建筑教育在中国建筑教育现代转型中的积极意义。结语部分回应绪论中提出的问题,总结中国建筑教育的多重源头以及中西建筑教育的谱系关系,揭示当代从事建筑教育发展研究的价值,并对可能的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全文约25.7万字,图片263幅,表格55幅。

张云波[5](2018)在《高校院系资料室发展历程略论》文中提出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院系资料室,其大规模设置,始于建国初期的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当时主要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条件的高校办学模式与经验,对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与政治思想文化改造,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院系资料室与高校图书馆一起,对国内高校的教学科研,发挥着重要的文献信息保障功能。新世纪以来,随着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院系的资料室虽正失去很多过去曾经承担的重要作用,但它仍旧可以与时俱进,继续发挥其自身独特的文献信息中心职能。

唐文惠,赵惠婷[6](2017)在《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改造为学科群分馆探索——以三峡大学为例》文中认为学科群分馆是按照学科群相关学科专业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和开发的新型图书馆。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现状、学科群建设在高校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等,以三峡大学为例,探讨了高校改造院系图书资料室为学科群分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了高校学科群分馆建设的策略与措施。

胡志民[7](2017)在《论苏联法学理论对新中国法学的影响》文中提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法学是在苏联法学理论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这种影响持续了几十年。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逐步走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藩篱,步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在这一过程中,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法制建设的加强,以苏联法学理论为蓝本构建起来的我国法学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法制建设的需要,必须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法学界开始反思苏联法学理论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许多学者从负面的角度来看待这种影响,将清除、清算苏联法学理论及其影响视为构建新法学的前置性任务。三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经形成并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并逐渐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开辟并日益宽阔,因此我们急需构建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法治中国的目标。我们在构建这一法学理论和法学体系时,固然需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实践,也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法学知识资源,合理吸收、借鉴苏联法学理论、西方法律学说中有益的理论观点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和深入研究苏联法学理论对我国法学的影响就显得尤为必要,也很有价值,因为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弄清苏联法学理论对我国法学影响的具体表现和发展进程,而且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和法学体系的构建。研究苏联法学理论对我国法学的影响,首先必须对苏联法学理论的内容和特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苏联法学理论是苏联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法律观点和法律思想的系统阐述,也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对社会主义法律、法制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表达。它主要包括法的一般原理和社会主义法与法制原理两大部分。法的一般原理着重阐述了法的本质和目的,法与经济、政治、国家等社会现象的关系,法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法的历史类型等问题;社会主义法与法制原理着重论述了社会主义法产生的规律和必要性,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目的,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政治、国家等社会现象的关系,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法律秩序以及社会主义法的运行等问题。从苏联法学理论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属性,因为它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立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它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将法与国家结合起来加以研究;二是重点研究社会主义的法;三是作为建立部门法学的基础。但它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具体表现为在法的本质和功能上,过分强调法的阶级性,忽视法的社会性;在法与国家的关系上,过分强调国家对法的主导性,忽视法对国家的制约性;在法与政治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政策对法的决定作用,忽视法对政策的制约作用。上世纪50年代苏联法学理论引入中国后,对我国的理论法学和部门法学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我国的理论法学来说,它就是以苏联法学理论为蓝本,在全面继受其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首先,苏联法学理论关于法的一般原理为我国学者所接受,并被植入我国的法理学之中。我国学者按照苏联法学理论的观点,阐述法的本质和目的,法与经济、政治、国家等社会现象的关系,法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法的历史类型等问题。其次,苏联法学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法与法制原理也被引入我国,构成我国法理学的重要内容。我国学者按照苏联学者的基本观点,论述社会主义法产生的规律和必要性,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目的,社会主义法与经济、政治、国家等社会现象的关系,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法律秩序以及社会主义法的运行等问题。同时,苏联法学理论对于法学学科、法理学学科的阶级性质、批判和构建的基本任务、唯物辨证的研究方法的论述,也被引入我国法学理论之中,形成了我国学界对法学、法理学学科的基本认识。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学者们从质疑、批判法的阶级性这一基本观点入手,否定苏联法学理论的科学性,许多观点被抛弃或者被修改,他们在引进和借鉴西方国家法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学理论,从此苏联法学理论在我国理论法学中的影响日渐式微。苏联法学理论对我国部门法学的深刻影响,我们可以从宪法学、刑法学和民法学的分析中加以认识。苏联法学理论的引入首先对我国宪法学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宪法观、宪法制度理论和宪法学学科认识三个方面。从宪法观来看,在苏联法学理论关于法的本质、目的、功能和历史类型的理论指导下,我国宪法学确立了宪法的本质观、工具观和历史类型观。从宪法制度理论来看,我国宪法学以所形成的宪法观为指导,按照宪法的社会主义原则和民主原则,构建起以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内容的国家制度理论,以社会主义所有制、计划经济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为内容的经济制度理论,以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本质、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为内容的国家机构制度理论,以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基本权利的特性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致性为内容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制度理论。从宪法学学科认识来看,苏联法学理论关于法学性质、任务和方法的论述,帮助我们确立了对宪法学的阶级性质、批判和构建的基本任务、唯物辩证的研究方法的认识。自从上世纪80年代学苏联法学理论受到质疑和批判后,我国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宪法观,并创新宪法制度理论,从此苏联法学理论在我国宪法学中的影响开始衰落。苏联法学理论的引入对我国刑法学影响很大,它主要表现在刑法观、刑法制度理论和刑法学学科认识三个方面。从刑法观来看,在苏联法学理论关于法的本质、目的和功能的理论指导下,我国刑法学确立了刑法的本质观、工具观和机能观。从刑法制度理论来看,苏联法学理论关于法的阶级本质的观点,一方面使我国刑法学确立了刑法阶级性的观点,由此形成了以社会危害性为核心的犯罪的实质概念,并构建起犯罪构成、类推、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犯罪形态、共同犯罪等犯罪制度理论;另一方面使我国刑法学形成了刑罚阶级性的观点和刑罚目的的学说,并以此构建起刑罚体系、量刑、刑罚执行、时效等刑罚制度理论。从刑法学学科认识来看,苏联法学理论关于法学性质、任务和方法的论述,帮助我们确立了对刑法学的阶级性质、批判和构建的基本任务、唯物辩证的研究方法的认识。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苏联法学理论被否定,苏联法学理论对我国刑法学的影响逐渐减弱,刑法学的新观点、新理论不断推出。苏联法学理论的引入对我国民法学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民法观、民法制度理论和民法学学科认识三个方面。从民法观来看,在苏联法学理论关于法的本质、目的、功能和法与经济关系的理论指导下,我国民法学确立了民法的本质观、公法观和工具观。从民法制度理论来看,我国民法学以苏联法学理论形成的民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所有制和计划原则,构建起以公民、法人为内容的民事主体制度理论,以所有权的主体、客体和保护为内容的所有权制度理论,以债的原因、履行、担保和计划合同为内容的债的制度理论。从民法学学科认识来看,苏联法学理论关于法学性质、任务和方法的论述,帮助我们确立了对民法学的阶级性质、批判和构建的基本任务、唯物辩证的研究方法的认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学者逐步摆脱苏联法学理论的影响,提出新的民法观、民法制度理论和民法研究方法,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法学。揭示苏联法学理论对我国法学的影响及其变化过程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停留于此,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对这种影响进行深入思考,以此获得一些启示,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和法学体系的构建。首先,苏联法学理论对我国法学产生影响主要有两大原因,即直接原因和推动因素。一方面,新中国建立后,国民党六法全书被废除,我们急需构建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法学,但不具备完成此项任务的条件,而苏联经过30余年的探索已经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法学理论,这使得这种理论的引入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另一方面,我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成为苏联法学理论引入的重要推动力。其次,苏联法学理论影响我国法学有着两个重要途径:一是通过开展法学教育,学习和传播苏联法学,培养掌握苏联法学的人才,为苏联法学理论的影响奠定基础;二是通过批判和运动,清除旧法观点,清理、改造旧法人员,为苏联法学理论的影响扫清障碍。再次,苏联法学理论对我国法学产生了两大影响。从积极方面说,它帮助我国建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法学,培养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法学队伍;从消极方面说,知识资源和研究方法单一给我国法学的发展带来了困难。最后,苏联法学理论对我国法学的影响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和法学体系,提供了四个方面的重要启示,即坚持我国法学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方向,秉持我国法学发展的实践路径,拓展我国法学发展的知识资源,建立我国法学发展的良好学术环境。

任雪飞[8](2016)在《浅谈高职高专院校系部资料室的管理与发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职高专院校系教学资源、资料数量规模不断增加,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适应教学要求,设立了系部资料室,如何有效管理系部资料室,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对师生的教学与科研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系资料室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系部资料室工作效率提出具体对策,旨在为高职高专院校系部资料室建设提供参考。

付光宇[9](2013)在《谈新时期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建设》文中研究指明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是图书馆的补充和延伸,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新时期院系资料室的发展方向和改进措施。

娜敏[10](2013)在《对我国高校院系专业资料室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分析过去十年(2001—2010)刊登在19种图书类核心期刊上的120篇有关专业资料室的文章,研究了资料室留存问题、资料室文献资源建设以及文献信息服务问题。发现该领域存在着论文数量较少,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对此,高校专业资料室应把握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良好契机,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资源建设、学科建设和文献体系建设,高质量地开展文献信息情报服务。

二、新时期院系资料室信息资源建设若干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时期院系资料室信息资源建设若干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期我国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功能转化与核心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高校院系资料室在中国高学图书馆系统中的独特优势
    1.1 院系资料室的服务维度体现其特有优势
    1.2 近距离服务提升重点学科建设质量
    1.3 为师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
2 高校院系资料室当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2.1 领导重视不够导致院系资料室地位被边缘化
    2.2 新增馆藏文献数量和质量有所下降
    2.3 服务模式陈旧深层次文献信息服务无法保障
3 新时期我国高校院系资料室的价值与功能的重要体现
    3.1 信息资源储备和信息交流平台
    3.2 新时期实现院系资料室的核心价值的具体发展路径
        3.2.1 尽快完成资料室的现代化升级
        3.2.2 加强特色资源与特色服务建设
4 结语

(2)学部制改革趋向下资料室转型学科分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学部制改革
    1.1 改革背景及内涵
    1.2 国内学部制改革探索实践
    1.3 学部制背景下的资料室转型
2 国内高校图书馆分馆化建设
3 实施资料室分馆化整合改造分析
    3.1 资料室转向分馆化的意义
        3.1.1 归并文献资料资源,助推学科交流融合
        3.1.2 保障文献经费,提升使用效益
        3.1.3 理顺文献资料管理机制,健全图书馆总分馆体系
    3.2 可行路径探讨
        3.2.1 成立领导协调组织
        3.2.2 调研规划方案
        3.2.3 分步骤分阶段推进
4 结语

(3)关于高校院系特色资料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院系资料室基本现状
    (一)尴尬的管理体制
    (二)陈旧的资料收藏
    (三)单调的服务内容
二、对院系资料室发展走向的讨论
三、院系资料室发展走向的思考与探索
    (一)理顺关系、科学管理
    (二)加强藏书的农学特色
    (三)加强文献的网络服务

(4)学院式建筑教育的传承与变革 ——兼论东南大学建筑教育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现实: 问题提出
        0.1.1 建筑师的多重身份
        0.1.2 建筑教育的单一源头
    0.2 研究:内容及范畴
        0.2.1 研究对象
        0.2.2 论述要点
        0.2.3 案例选择
        0.2.4 时间限定
    0.3 前期:国内外研究现状
        0.3.1 国外研究现状
        0.3.2 国内研究现状
    0.4 预期:目标及创新
        0.4.1 研究目标
        0.4.2 研究创新
        0.4.3 研究框架
第一章 大学样本:教育制度的移植与演化
    1.1 建筑教育制度的基本结构
        1.1.1 机构与职责
        1.1.2 课程与评价
    1.2 美国建筑教育的社会性
        1.2.1 美国建筑教育的兴起
        1.2.2 美国建筑师学会及建筑院校联盟
        1.2.3 布扎设计研究会
        1.2.4 民间画室
    1.3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1.3.1 课程基本架构
        1.3.2 课程构架扩展
        1.3.3 教学研究结合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本源重溯:教学思想的修正与再现
    2.1 巴黎美术学院教育思想要点
        2.1.1 设计
        2.1.2 表现
    2.2 古典思想的起伏
        2.2.1 推陈出新:崇古与尚新之辩
        2.2.2 另立门户:对美院办学宗旨的挑战
        2.2.3 分道扬镳:对古典文化根基的批判
    2.3 现代思想的冲击
        2.3.1 古典美学余温
        2.3.2 现代主义萌芽
        2.3.3 现代主义盛期
    2.4 终结及后续
        2.4.1 终结背后
        2.4.2 思想回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度异化:工学院中的美院教育
    3.1 大学建筑教育的建立
        3.1.1 行业背景
        3.1.2 工学根基
        3.1.3 美术缘起
    3.2 制度初成:三十年传统
        3.2.1 工学预设
        3.2.2 美术居上
        3.2.3 建国前后
    3.3 制度建立:十七年改革之
        3.3.1 院系调整
        3.3.2 教学机构的重组
        3.3.3 课程系统的再造
    3.4 制度创新:十七年改革之二
        3.4.1 实践意识的上升
        3.4.2 自主修正与探索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思维渐进:设计方法的纠偏与探索
    4.1 教学思想传播
        4.1.1 分解构图作为基础设计训练
        4.1.2 构图作为建筑设计训练
        4.1.3 初识与误读
    4.2 基础设计训练
        4.2.1 西方古典建筑分解构图
        4.2.2 中国传统建筑分解构图
        4.2.3 中西分解构图交替演化
    4.3 建筑设计训练
        4.3.1 设计命题的继承
        4.3.2 设计方法的变革
        4.3.3 设计理论的发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化踌躇:中国建筑的自觉与重建
    5.1 对传统形式的自觉
        5.1.1 对民族内容的定位
        5.1.2 对混合风格的辨析
    5.2 对现代建筑的认知
        5.2.1 “中国现代建筑
        5.2.2 技术为手段
        5.2.3 建造为目的
    5.3 对地域文化的重建
        5.3.1 地域建筑理念的建立
        5.3.2 地域建筑理念的发展
        5.3.3 建筑思潮的综合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性介入:中国教育的退守与新生
    6.1 十年断续
        6.1.1 工农兵学员
        6.1.2 新三届
        6.1.3 研究生
    6.2 改革前奏
        6.2.1 外界输入
        6.2.2 自发改革
    6.3 理性思想
        6.3.1 国际交流
        6.3.2 理性教改
    6.4 本章小结
结语
    7.1 学院式建筑教育作为历史线索
    7.2 学院式建筑教育作为体系范式
    7.3 学院式建筑教育的学科价值
    7.4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学术成果
致谢

(5)高校院系资料室发展历程略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高校院资料室的历史
二、当前高校院资料室的现状
    (一) 数字文献对纸质文献的冲击
    (二) 文献更新不及时
    (三) 资料室服务功能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 学校、院系重视程度不够, 经费投入不足
    (五) 硬件建设不能满足需要
三、院系资料室的未来趋势与发展对策
    (一) 提高服务质量, 积极参加图书情报专业的业务培训, 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
    (二) 在海量的纸质文献中发现精品, 把最好的图书及时补充进来
    (三) 力所能及地加大经费投入, 使有限的经费用在学术发展的前沿
    (四) 资料室学术服务功能的扩展
    (五) 加强人性化建设, 使资料室的各项实用功能实现最大化

(6)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改造为学科群分馆探索——以三峡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
    1. 院系图书资料室在高校建设中的优势散失
    2. 学科群建设在高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凸显
    3. 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意义
三、建设
    1. 学科群分馆的规划
    2. 学科群分馆的运行模式与管理体制
    3. 学科群分馆的功能定位与职责
    4. 学科群分馆的软硬件条件
        (1) 硬件条件。
        (2) 软件条件。
    5. 院系图书资料室改造为学科群分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7)论苏联法学理论对新中国法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苏联法学理论的界定
        (二)苏联法学理论引入与新中国法学的构建和发展
        (三)研究苏联法学理论对我国法学影响的价值
    二、研究综述
        (一)关于苏联法学理论及其评价的研究
        (二)关于苏联法学理论对我国法学影响的研究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苏联法学理论的基本阐释
    一、苏联法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法的一般原理
        (二)社会主义的法与法制原理
    二、苏联法学理论的基本评价
        (一)苏联法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属性
        (二)苏联法学理论的主要特点
        (三)苏联法学理论的根本缺陷
第二章 苏联法学理论对新中国法理学的影响
    一、苏联法学理论与我国法理学内容的构建
        (一)法的一般原理的构建
        (二)社会主义法与法制原理的构建
    二、苏联法学理论与我国法理学学科认识的形成
        (一)关于法学、法理学的性质
        (二)关于法学、法理学的任务
        (三)关于法学、法理学的方法
第三章 苏联法学理论对新中国宪法学的影响
    一、苏联法学理论与我国宪法观的确立
        (一)宪法本质观的确立
        (二)宪法类型观的确立
        (三)宪法工具观的确立
    二、苏联法学理论与我国宪法制度理论的构建
        (一)国家制度理论的构建
        (二)经济制度理论的构建
        (三)国家机构制度理论的构建
        (四)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制度理论的构建
    三、苏联法学理论与我国宪法学学科认识的形成
        (一)关于宪法学的性质
        (二)关于宪法学的任务
        (三)关于宪法学的方法
第四章 苏联法学理论对新中国刑法学的影响
    一、苏联法学理论与我国刑法观的确立
        (一)刑法本质观的确立
        (二)刑法工具观的确立
        (三)刑法机能观的确立
    二、苏联法学理论与我国刑法制度理论的构建
        (一)犯罪制度理论的构建
        (二)刑罚制度理论的构建
    三、苏联法学理论与我国刑法学学科认识的形成
        (一)关于刑法学的性质
        (二)关于刑法学的任务
        (三)关于刑法学的方法
第五章 苏联法学理论对新中国民法学的影响
    一、苏联法学理论与我国民法观的确立
        (一)民法本质观的确立
        (二)民法公法观的确立
        (三)民法工具观的确立
    二、苏联法学理论与我国民法制度理论的构建
        (一)民事主体制度理论的构建
        (二)所有权制度理论的构建
        (三)债的制度理论的构建
    三、苏联法学理论与我国民法学学科认识的形成
        (一)关于民法学的性质
        (二)关于民法学的任务
        (三)关于民法学的方法
第六章 苏联法学理论对新中国法学影响的反思
    一、苏联法学理论对我国法学影响的缘由
        (一)引入苏联法学理论的直接原因
        (二)引入苏联法学理论的推动因素
    二、苏联法学理论对我国法学影响的途径
        (一)通过学习和传播为苏联法学理论的影响奠定基础
        (二)通过批判和运动为苏联法学理论的影响扫除障碍
    三、苏联法学理论对我国法学影响的评价
        (一)评价的态度、标准和方法
        (二)评价的基本结论
    四、苏联法学理论对我国法学影响的启示
        (一)应当坚持我国法学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方向
        (二)应当秉持我国法学发展的实践路径
        (三)应当拓展我国法学发展的知识资源
        (四)应当建立我国法学发展的良好学术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浅谈高职高专院校系部资料室的管理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系部资料室特色分析
二、高职院校系部资料室的发展方向
三、系部资料室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对系部资料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系部资料室整体规划力度小
    (三)系部资料室建设经费紧缺
    (四)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四、加强高职院校系部资料室建设的具体对策
    (一)转变思想高度重视
    (二)加大系部资料室管理体制完善
    (三)强化系部资料室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培养
    (四)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投入
    (五)大力推进系部资料室数字化
    (六)实行系部资料室标准化管理
    (七)优化室藏文献结构
    (八)科学合理的组织馆藏文献

(9)谈新时期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功能特点
2 院系图书资料室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健全
    2.2 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2.3 信息资源利用不能满足需求
    2.4 管理手段落后
3 新时期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建设对策
    3.1 尝试把院系资料室改建为二级学院分馆
    3.2 加强资料室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3.3 加强软硬件建设, 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3.4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提供专业化服务
    3.5 努力提高院系资料室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10)对我国高校院系专业资料室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院系专业资料室撤与留问题的研究
    1.主张撤销资料室。
    2.主张加强资料室建设。
    3.主张将资料室改制为专业分馆。
    4.主张图书馆与资料室整合与共建共享。
二、院系专业资料室文献资源建设问题的研究
    1.形成藏书特色。
    2.重点学科文献建设。
    3.适应学科发展研究需要。
    4.实现资源共享。
三、资料室文献信息服务的研究
    1.专业资料室的定位与发展方向。
    2.重点学科建设。
    3.专业资料室的数字化建设。
    4.开展知识服务。
四、结果分析与研究启示
    (一) 论文数量较少, 重视程度不够
    (二) 高校专业资料室应继续存在, 抓住机遇发挥其自身优势
    (三) 院系专业资料室资源历来是本专业教学科研的基本保障
    (四) 开展文献信息情报服务

四、新时期院系资料室信息资源建设若干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期我国高校院系资料室的功能转化与核心价值研究[J]. 敬海燕. 科技资讯, 2021(18)
  • [2]学部制改革趋向下资料室转型学科分馆研究[J]. 刘海鹏,李健. 图书馆, 2019(12)
  • [3]关于高校院系特色资料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 王红娟. 国际公关, 2019(08)
  • [4]学院式建筑教育的传承与变革 ——兼论东南大学建筑教育发展[D]. 汪妍泽. 东南大学, 2019(05)
  • [5]高校院系资料室发展历程略论[J]. 张云波.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8(05)
  • [6]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改造为学科群分馆探索——以三峡大学为例[J]. 唐文惠,赵惠婷.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 [7]论苏联法学理论对新中国法学的影响[D]. 胡志民.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5)
  • [8]浅谈高职高专院校系部资料室的管理与发展[J]. 任雪飞. 才智, 2016(19)
  • [9]谈新时期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建设[J]. 付光宇. 创新科技, 2013(09)
  • [10]对我国高校院系专业资料室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J]. 娜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03)

标签:;  ;  ;  ;  ;  

新时期院系资料室信息资源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