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可视化教学的几个问题

关于可视化教学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形象化教学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慧娟[1](2021)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对于国家实现强盛、民族走向复兴意义重大。文化自信直接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文化自信是一个历史命题、时代课题、实践问题,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转变,将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进行系统梳理,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有效整合,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相关问题。概念的明晰是进行研究的基石。逐层分析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明确基本概念区别与联系。文化自信强调文化主体对客体的肯定与认同。一般来说,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深刻认知和充分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秉持的坚定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其基本内容来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革命文化、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就自信主体而言,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的文化自信;就其定位来讲,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厘清基本概念,为深入研究奠定坚实学理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其深厚的思想来源和理论根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化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代共产党人关于文化问题的相关论述,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根基深厚。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察世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升话语权,维护国家安全,共建世界家园,坚定文化自信,道阻且长。观国情,中国要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塔西陀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行稳致远。看党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四种考验”,需抵御“四种危险”,增强“四种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党的领导下提升文化软实力,树立文明大国形象,使命艰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文化自信的形成奠定深厚的实践基础。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萌芽、提出、形成、成熟、继续发展等阶段,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坐标体系清晰呈现。以整体思维为主导,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整体构成、基本内容、重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索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路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建设,引领文化复兴,只有让文化创新传承,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要有更为深层的实践指向,最终要落脚到基本路径上来。第一,从源头入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向纵深发展。第二,深入价值观自信这一核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第三,以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意识形态为着眼点,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教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第四,从提升整体文化软实力的维度,改革文化体制,建设文化强国。第五,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加强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形成从内生动力到外在动力的文化自信构建体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作为重大的时代课题意义重大。从理论角度来看,是对马克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根基。从现实意义来看,定位于个人、国家、民族三个层面,事关人民多样化文化需要满足,事关文化强国建设、事关民族文化复兴。从世界发展角度来看,有利于融合世界文明,展现多元文化,为解决世界范围内的赤字、危机,提供中国方案,实现“美美与共”,共建人类家园,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要秉承问题意识、坚持科学方法、不忘初心、坚守正道。从民族文化复兴的高度、文化强国建设的维度、民众文化自信增强的角度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紧迫性,为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马仲虎[2](2021)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文中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从儿童期向青春期的过渡时期,这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心理发展发生骤变,自我意识和学习意识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也给其带来不少烦恼,若能在其语文学习中加入生活化教学内容,就能使学生的疑惑减轻,而且学习起来也能事半功倍。语文教学和生活教学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本文试图就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过程加以探讨,分析生活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和应用,从而能够解答小学语文教师的困惑,助力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参考思路。

徐敬华[3](2021)在《寓数于形 以形释数——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数和形是组成数学的两大基本属性,数和形不是单独存在毫无联系的.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以"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十分深刻又精辟地揭示了数形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基本数学思想,用数形结合思想思考和分析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何生霞[4](2021)在《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学习的参照目标,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和素养的基本素材。特别是在我国文化历史十分悠久的背景下,语文教材内容的选取意义重大。如何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文化灌输就取决于教材的选编,而古诗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突出的作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文章就人教版语文教材对古诗词选编进行了研究,并加以分析,提供可行性建议,为教材选编提供参考。

谢雪梅,梁敏,梁杏欢,罗佐杰,姜海行[5](2021)在《留学生全英诊断学临床见习带教方法探讨》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接收的外国留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医学是高等院校留学生中的热门专业。如何提高医学留学生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每个带教医学留学生的老师探索的问题。诊断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键桥梁,而诊断学临床见习是学好诊断学的重要环节,需要有合适的方法和技巧。本文结合留学生特点及全英诊断学的教学要求,从提高老师的英语听说能力、病例切入激发兴趣、艺术提问激发思考、"挑错"比赛促进体格检查技能练习、鼓励分享以激发由内而外的学习、运用多媒体和模拟人使学习内容形象化等方面来探讨留学生全英诊断学临床见习带教方法。

倪晓明[6](2021)在《《论衡》会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会通”的角度切入《论衡》的研究。文章从书与人两条线交融的视角出发,试图挖掘作家身份与文本形态的融会贯通属性。总体上,文章又分文体、文本、文心、文脉四个范畴,而王充的士大夫身份是勾连四个范畴的桥梁。第一章谈王充的文体意识及其文化动因。《论衡》是王充创作实践与认识观念的统一体。在“论”体层面,王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文体意识。与兰台文人作家群相比,王充的批判气质使其能对“论”体进行深入探索。从王充到刘勰,展现的是文体探究由朦胧模糊到逐渐清晰的文体发展历程。“论”体的正俗功能,促使王充将其作为“疾虚妄”的选择;王充的博通之学,则为其驾驭“论”体提供客观保障。越文化、书肆、班氏家族,共同铸就王充的博通学风。王充的个人气质与学术素质使其与“论”体交融为一,相互成就。第二章从文本素材角度还原了王充的士大夫身份。《验符》篇涉及的素材大多是汉代的文书,王充对文书内容进行节录与转写处理后,将其移入《论衡》的文本之中,而官吏身份是其能够阅读官方文书的前提,他对文书的熟悉也是其官吏身份的反映。这表明王充的真实身份应当是融“文人”与“官吏”于一身的士大夫。王充征引文书有两大意义:其一是文书的史料价值。《论衡》所载汉事与常见史书存在详略不同、文字出入等差异。其二是征引素材的宣汉意义。王充将政府公文用于文章写作,含有宣汉的政治意味。此举致力于匡正儒生的复古观念,是从素材到理念的双重纠偏。第三章谈王充颂汉的文化意味。为汉辩护是王充创作《论衡》的首要动机,是其为文之用心。首先,王充的颂汉理念与其对《春秋》的继承密不可分。《春秋》“惩恶劝善”的理念为王充“颂汉”提供坚实的学术基础。其次,王充与东汉前期的其他文士存在颂汉理路的细微差异。王充依违五经,东汉文士依附五经。东汉其他文士对汉德的歌颂不出经义的范畴,王充的颂汉则超出了五经的界限。东汉文士通过依附往圣的方式抬高汉圣,王充则通过对比往圣的方式以凸显汉帝王的优越性。第四章谈《论衡》在后世的接受。总体来讲,20世纪以前的《论衡》评价呈现出褒贬不一的态势。由于历代的文章评判标准不同,《论衡》的评价也随之起伏不定。黄晖撰写的《论衡校释》是融“会校”与“通释”于一体的“会通型”学术专着。张舜徽先生对《论衡》之接受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其一,张氏由《论衡》崇博尚通的学风奠定自身博通的治学路径。其二,张氏服膺《论衡》贬斥师法与其自身转益多师的学术阅历有关。其三,张氏以《论衡》“作”、“述”、“论”三科为依托,由考辨体例到编纂语选,实现了体用的会通。其四,张氏由认同《论衡》“反是古非今”理念,到推崇知今之学,将教学与科研、时代与学术融会贯通,知行合一。

陈伯吹[7](2021)在《师范学校儿童文学讲授提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全国范围内各师范学校,大多数已经开设了"儿童文学"课程,对于未来的教师——师范生来说,这门课程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业务学习。因为将来毕业后当正式教师时,有关语文课本的阅读教学和一般儿童读物的阅读指导(包括课内和课外),也都是比较重要的业务工作。目前师范学校进行"儿童文学"教学,首先感到困难的是教材问题。这个册子——《师范学校儿童文学讲授提纲》,就是想来初步地解决这个困难,担任"儿童文学"的教师,用它作为在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上的一种参考资料。

林彩云[8](2021)在《情景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说明情景教学法具有将抽象化的文字、思想和问题等转化为形象化的图景的特征,契合农村小学生的形象化思维方式及简易化认知接受意愿,从而作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主要之法,作为促力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提升的可行、有效之渠存在。以探究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应用方式为目的,本文即做出了感知、理解、探究、深化四大环节的阐述,以分别教学生感知文本情景和内容整体、依据文本情景解析语言内容、基于解析基础探究文本疑点、依据图文理解深化人文艺术领悟。从而建构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关于"情景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模式"话题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周姚[9](2021)在《基于视频分析的新手型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杨云凯[10](2021)在《新课标下的历史地图运用研究 ——以《中外历史纲要》“抗日战争”部分为中心》文中提出

二、关于形象化教学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形象化教学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化自信概念界定
    2.1 文化的界定
        2.1.1 文化的含义
        2.1.2 文化的分类
        2.1.3 文化的功能
    2.2 自信的界定
        2.2.1 自信的词源
        2.2.2 自信的含义
    2.3 文化自信的界定
        2.3.1 文化自信
        2.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2.3.3 文化自信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辨析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形成与发展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的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思想
        3.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1.3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文化的论述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的时代背景
        3.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面临的世情
        3.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面临的国情
        3.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面临的党情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的实践基础
        3.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的经济基础
        3.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的政治基础
        3.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的文化成就
        3.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的民生根基
        3.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形成的绿色底蕴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形成发展过程
        3.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萌芽阶段
        3.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确立阶段
        3.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完善阶段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特征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整体构成
        4.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主体
        4.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对象
        4.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中介
        4.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目标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内容
        4.2.1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4.2.2 对革命文化自信
        4.2.3 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
    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特征
        4.3.1 科学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4.3.2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4.3.3 时代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第五章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路径
    5.1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5.1.1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立论依据
        5.1.2 挖掘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1.3 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精神体现
        5.2.2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5.2.3 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建设
    5.3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5.3.1 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之基
        5.3.2 秉承正确原则,做好宣传工作
        5.3.3 巩固意识形态阵地,把握主动权
    5.4 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4.1 夯实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5.4.2 讲好中国故事
        5.4.3 树立国家形象
        5.4.4 提高国际话语权
    5.5 吸收借鉴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
        5.5.1 推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
        5.5.2 摒弃错误思想和观念
        5.5.3 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论意义
        6.1.1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6.1.2 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6.1.3 巩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根基
    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践意义
        6.2.1 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向往
        6.2.2 更好推动建设文化强国
        6.2.3 更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6.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世界意义
        6.3.1 有利于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
        6.3.2 有助于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6.3.3 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概念及内涵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涵养人文主义情怀
    (二)拓宽语文学习视野
    (三)激发综合学习潜能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预习环节的生活化
        1.
        2.
        3.
    (二)教学环节中的生活化
    (三)作业环节的生活化
四、结语

(3)寓数于形 以形释数——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在初中函数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必要性
2 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教学中的适度渗透
    2.1 在学习坐标及坐标系时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2.2 在学习作函数图象时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2.3 在教授函数图象性质时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2.4 在函数解题教学中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3 数形结合渗透教学中应该注意避免的几个问题
    3.1 在应用性问题中避免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实际情况不符
    3.2 在研究函数性质时避免由作出的图象直接猜测答案
4 结语

(4)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现状
三、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方法
四、 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选文方面的建议
    (一)注重题材的比例分配
    (二)选文范围进行扩大
五、 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方面的建议
    (一)主题选取要注重形象化
    (二)注重新词的导入学习
    (三)丰富单元主题
    (四)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六、 结束语

(6)《论衡》会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综述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 “论”体意识与博通之学
    第一节 自然与自觉:王充文体意识的过渡性
        一、关于“文体意识”
        二、自然:王充文体意识的整体面貌
        三、自觉:王充“论”体意识的明确
        四、王充文体意识的过渡性
    第二节 王充“论”体意识的文学史意义
    第三节 “论”体与王充的博通学风
        一、王充与“论”体的交融
        二、博通与越文化
        三、博通与书肆
        四、博通与班氏家族
第二章 士大夫身份与《论衡》征引文书的意义
    第一节 文本素材与身份重估
        一、以叙述代议论:从《验符》篇“庐江湖水出金事件”谈起
        二、偏重主旨:《验符》篇研究史略
        三、以文书为素材:《验符》篇素材来源剖析
        四、士大夫:王充身份重估
    第二节 史料与宣汉:《论衡》征引文书的双重意义
        一、史料价值:对东汉史书记载的补充
        二、政治意味:文书与宣汉
第三章 《论衡》颂汉的文化意味
    第一节 《春秋》与颂汉:王充颂汉动因析论
        一、历史意识的缺失:王充颂汉动因研究史略
        二、采善贬恶:王充对《春秋》的接受及其颂汉学术基础的确立
    第二节 依违五经:王充颂美汉帝王的独特理路
        一、 “五、三”与王充颂美汉帝王的背景
        二、高汉于周:王充对汉代圣王图谱的勾勒
        三、依违与依附:王充与东汉文士颂汉的差异
    第三节 颂汉视野与王充对东汉文章的推崇
        一、知行合一:王充对兰台文士颂汉理念的认同与实践
        二、颂汉无罪:王充赋论观平议
第四章 《论衡》接受发微
    第一节 历代《论衡》接受举隅
        一、六朝:对书与人的全面肯定
        二、唐代:肯定《论衡》与贬低王充
        三、宋代:“非圣无法”与“以人废言”
        四、清代:官学打压与私学赞扬
    第二节 文脉不绝:黄晖及其《论衡校释》平议
        一、黄晖与《论衡校释》成书始末
        二、“会校”:校勘的方法与理念
        三、“通释”:归纳与分类方法的结合
    第三节 通人通学:《论衡》对张舜徽先生治学理路的影响
        一、弃专尚通:博通的治学路径
        二、不拘师法:学术为天下公器
        三、体用结合:考辨体例与撰述实践
        四、古为今用:知今之学最要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7)师范学校儿童文学讲授提纲(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说明
提纲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意义(6课时)
        一、从文学的基础上理解儿童文学
        二、从教育学的基础上理解儿童文学
        三、从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基础上理解儿童文学
    第二章儿童文学的来源和范围(6课时)
        一、儿童适用的人民口头文学作品
        二、儿童适用的成人文学作品
        三、为儿童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
    第三章儿童文学的成长和发展(4课时)
        一、“五四”运动前的萌芽时期(1911—1918)
        二、“五四”运动后的成长时期(1919—1925)
        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6—1930)
        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1—1937)
        五、抗日战争时期(1)(1937—1945)
        六、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七、革命胜利解放以后(1949—)
    第四章儿童文学的体裁(18课时)
        一、诗歌
        二、童话
        三、寓言
        四、小说
        五、戏剧
        六、传记
        七、游记
        八、科学文艺
附录
    一、少年儿童读物介绍
    二、少年儿童报刊介绍

(8)情景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感知:从文导图,感知文本情景和内容整体
二、理解:从图导文,依据文本情景解析语言内容
三、探究:结合图文,基于解析基础探究文本疑点
四、深化:按图说文,依据图文理解深化人文艺术领悟

四、关于形象化教学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D]. 李慧娟. 河北大学, 2021
  • [2]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 马仲虎. 读写算, 2021(33)
  • [3]寓数于形 以形释数——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J]. 徐敬华. 中学数学月刊, 2021(11)
  • [4]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方法研究[J]. 何生霞. 考试周刊, 2021(84)
  • [5]留学生全英诊断学临床见习带教方法探讨[J]. 谢雪梅,梁敏,梁杏欢,罗佐杰,姜海行.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26)
  • [6]《论衡》会通研究[D]. 倪晓明. 吉林大学, 2021(01)
  • [7]师范学校儿童文学讲授提纲[J]. 陈伯吹.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1(08)
  • [8]情景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林彩云. 读写算, 2021(20)
  • [9]基于视频分析的新手型国际汉语教师能力研究[D]. 周姚. 青岛大学, 2021
  • [10]新课标下的历史地图运用研究 ——以《中外历史纲要》“抗日战争”部分为中心[D]. 杨云凯.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标签:;  ;  ;  

关于可视化教学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