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变压器连接组标签

记住变压器连接组标签

一、巧记变压器联结组标号(论文文献综述)

王飞[1](2017)在《基于线圈电流和振动信号分析的断路器机械状态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断路器是高压开关设备中最重要的电气设备,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切掉故障部分以保障非故障部分的正常运行,其可靠性关系到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对断路器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估十分重要。研究表明,断路器动作时的电磁铁线圈电流信号(即线圈电流)和振动信号包含了大量的设备状态信息,从线圈电流和振动信号中提取特征量,是实现断路器机械状态评估的可靠方法。本文设计完成了由信号传感器、数据采集卡、LabVIEW等软硬件构成的断路器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对断路器电流和振动信号的采集、存储、分析等功能。针对多种断路器(真空断路器、SF6断路器、GIS断路器等)开展了故障模拟试验,以真空断路器为例,现场模拟了电磁铁卡涩、电磁铁松动、高操作电压、低操作电压、缓冲器卡涩5种故障,采集了包括正常状态在内的6种状态下的8路振动信号、3路断口信号以及线圈电流信号。对线圈电流和振动信号从信号预处理、信号处理、特征量提取、特征量权重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利用小波包方法和形态学方法对线圈电流和振动信号进行了去噪分析;在振动信号时域和频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将短时能量法应用到振动信号分析中,并提取了振动事件极值点发生时刻、振动事件起始点时刻、小波包分层能量作为振动信号特征量;针对线圈电流信号,提取能够代表其特点的时间和幅值作为特征量;提出将Relief算法应用到特征量权重计算中,并根据权重值计算结果,实现特征量的优化。在线圈电流和振动信号特征量提取的基础上,展开断路器机械状态评估,通过使用模糊聚类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利用提取的线圈电流和振动信号的特征量,实现了断路器机械状态分类;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线圈电流特征量能够准确实现断路器机械状态评估;提取的振动信号振动事件起始点时刻/振动事件极值点时刻也能够实现断路器机械状态评估;但是,由于采集的振动信号在相同状态下的频域特征稳定性较差,利用振动信号小波包分层能量值用于断路器机械状态评估时准确率较差。断路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复杂多样,只靠一种信号来实现断路器状态评估时可能存在判断错误情况,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信号特征量融合与优化的状态评估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实现断路器复杂故障下的机械状态评估。

赵晨雪[2](2016)在《电压暂降监测点优化配置及故障源定位估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电网智能化的建设以及供用电双方对电能质量的关注,电网公司加大了对电能质量监测系统(Powe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PQMS)的投资建设。通过PQMS可以实现对全网电能质量的实时监控。在影响电能质量的诸多问题中,电压暂降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利用分布在电力系统中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从电力扰动的大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引起电压暂降的短路故障源进行定位,有助于供用电双方区分暂降责任,指导用户改进设备或采取其他补偿措施,或指导电网的建设、改造和运行,以避免或减少电压暂降的影响。同时,基于定位结果可以进一步分析电压暂降的影响,快速估计受电压暂降影响的用户区域,为事故安全调查和经济损失评估提供可靠数据。本文首先针对输电网和配电网的网络结构特点,分别设计了电压暂降分析方法。并对不同类型的短路故障引起的电压暂降,进行了编程实现及仿真验证。考虑到电压暂降在电网中的传播规律,本文制定了监测点优化配置的分区原则和循环嵌套的分区算法;对传统的监测点配置方法进行了改进,定义了线路MRA (Monitor Reach Area,可观测区域)矩阵和节点MRA矩阵,并在MATLAB中编程实现,该方法保持了线路的连续性,更加完善合理。目前已有的电压暂降故障源定位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仅根据电能质量监测信息,判断故障源与监测点的相对位置,这类方法并不能得到故障的准确位置;另一类方法是基于多重搜索条件或智能算法,对故障的准确位置定位,这些方法大多忽略了故障电阻对定位准确性的影响,或对故障电阻进行了简化处理,与实际情况不符,也没有实例验证。因此,本文在对PQMS监测点优化配置的基础上,获取其中的电压暂降信息,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故障电阻、故障位置的电压暂降故障源定位方法,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利用多源信息融合获取电网故障前系统模型,根据SCADA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测控制)系统的事故追忆(Post Disturbance Review, PDR)功能确定故障线路,缩小故障定位的搜索范围,提高定位效率和准确性;建立故障定位状态估计模型,估计故障位置和故障电阻,选择了自适应的粒子群算法对模型求解;并基于故障定位结果分析了电压暂降的影响域。以MATLAB为平台,程序化了故障定位算法。本文以IEEE30节点输电网系统为例,对所提出的故障定位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并分析了定位精度与监测装置测量精度,以及与监测点配置冗余之间的关系。基于我国某地区560节点输电网的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提高监测装置的测量精度和增加监测点冗余都会提高定位精度,前者对提高定位精度的影响更大,因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选择测量精度高的监测装置。

宋歌[3](2015)在《电力负荷实测建模及时变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荷模型的作用和影响很大,负荷建模工作的开展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而在我国近三十年来才受到重视,却因其复杂性进展缓慢。本文的研究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过去某一时刻的负荷进行建模,二是考虑时变性的负荷建模,前者侧重于基础研究,后者侧重于实用研究。数据源、模型结构和参数辨识方法是建立负荷模型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本文对目前三种可用数据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故障录波数据文件的筛选依据;对常用的负荷模型结构进行介绍,并选定TVA时变适应的综合负荷模型结构;选用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模型参数辨识,对交叉和变异算子的动态调整策略进行改进,并引入精英保留策略,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负荷建模软件平台。负荷特性时刻变化,对应的模型也时刻变化,从实用的角度,必须找到负荷时变性背后的规律。通过对某变电站在不同时刻、不同季节和不同年份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负荷特性的确存在一定的规律:对于同一季节的数据可以按是否休息时间分为两类,对于夏秋冬三个季节的数据可以按非休息时间、夏季休息时间和秋冬季休息时间分成三类,不同年份同一时段的两条数据也可以划为一类。但是,影响负荷特性的因素众多,影响方式难以量化,负荷时变性研究必须在对大量实测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解决负荷时变性问题的思路是采用聚类分析法对不同时刻、不同季节和不同年份的实测负荷进行分组,然后对属于同一组的实测数据进行多曲线拟合参数辨识得到一个负荷模型。聚类分析法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特征向量,研究表明,基于响应空间的特征向量是比较理想的,它指的是以实测负荷模型在同一电压激励下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响应数据作为特征向量。以往研究中采用的矩形波电压激励会造成大量数据的功率输出失稳,本文提出了一种梯形波电压激励,具有更高的数值稳定性,可以减少因功率输出失稳而造成的实测数据浪费。为了降低特征向量维数,对特征向量进行了基于时间序列的分段线性化处理,能够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聚类分析效率。

于莹莹[4](2014)在《基于锥优化的智能配电网优化问题建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分布式发电、SNOP、储能、需求侧响应等技术的广泛实施与应用,配电网已转变为集电能的收集、传输、存储与分配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能源系统,也是智能电网技术发展的核心。大量形式多样、特性不同装置的接入,会对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产生深远影响,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以保证电网改造的合理性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同时,在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模式下,配电网将主动地对分布式电源、SNOP、储能、智能终端等的运行进行调节与控制,从而实现电力潮流的有效管理。因此,智能配电网优化问题可分为两阶段的优化,即规划优化和运行优化,二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面对大量新型装置参与的配电网优化调节问题,其优化建模、计算求解以及与可再生能源的相互作用影响等问题将十分复杂,而对于此研究分析则需要以高效准确的建模仿真方法为依托。本文围绕基于锥优化的智能配电网优化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归纳如下:从智能配电网稳态建模出发,根据各元件功能将其归类建模。其中,功率转换类元件采用诺顿等效电路来表示;功率传输类元件通过导纳矩阵来表示;控制类元件自身不属于电气元件,因此并不参与形成系统方程;分别针对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SNOP运行优化和储能系统运行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锥优化的配电网优化问题建模方法。包括:对锥优化方法的理论基础、标准模型、对偶性质等进行简要介绍,阐明了锥优化的数学本质;在配电网基本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对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SNOP运行优化和储能系统运行优化的约束边界进行描述;根据锥优化的标准形式,通过目标函数线性化和约束条件的锥转化,对基本模型进行等价变换,形成配电网优化问题的锥优化模型;针对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进行分析,分别分析了不同渗透率、不同功率因数下的分布式电源优化结果以及对节能降损的作用;针对基于SNOP的配电网运行优化进行分析,将SNOP的优化效果和网络重构进行详细对比分析,从静态潮流优化、动态潮流优化两方面验证了SNOP的优势和潜在效益;针对储能系统参与配电网运行优化进行分析,将储能系统的优化方案与配电系统电能供求关系进行对照分析,验证了储能系统对于平滑可再生能源波动以及对电力潮流调节优化的作用效果;最后,对锥优化方法求解配电网优化问题的正确性和高效性进行测试,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快速性。

殷明思[5](2014)在《分裂式光伏升压变压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光伏升压变压器作为光伏电站的重要设备,它将逆变器中输送的交流电进行适当升压后输送给相应的电网。因此开展对光伏升压变压器的设计研究,使其具备一定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和良好的阻抗经济运行特性,满足光伏发电所具有的波动性、间歇性要求,保证大型并网光伏电站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在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将传统的光伏升压变压器结构设计为轴向双分裂这一结构型式。在建立了轴向双分裂变压器等效电路和磁路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其漏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另外,本文对轴向双分裂变压器经济运行时负荷技术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推导。其次,本文根据仿真后阻抗电压的大小,论证了分裂式光伏升压变压器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这一理论。通过对光伏电站的构成、运行方式和并网光伏电站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研究,完成了分裂式光伏升压变压器的具体电磁设计方案。并且依据变压器十年变电成本原理,得出分裂式光伏升压变压器的应用具有明显的节能经济效益。最后,利用ANSYS仿真软件对轴向双分裂光伏升压变压器的穿越阻抗、半穿越阻抗、分裂阻抗进行了分析计算,在仿真结果中验证了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阻抗电压的正确性和精准性。

李明[6](2013)在《一种三相变压器联结组别的巧识法》文中提出三相变压器联结组别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在实际中检测很重要,而学生在学习时不太容易掌握。该文首先分析了传统判定法,然后介绍采用巧识法来判定三相变压器的联结组标号。此方法简单、易懂,在实际应用中也很方便,便于学生学习和应用,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借鉴。

王存平,尹项根,张哲,文明浩,刘健,熊卿[7](2012)在《配电变一体化STATCOM结构设计及其控制方法》文中研究指明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配电变压器一体化静止无功补偿装置(DT-STATCOM)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将STATCOM从变压器高压绕组抽头接入,选择合适的接入电压等级,从而有利于减少功率单元级联数量,降低功率器件电流水平和发热损耗。同时,将STATCOM与变压器一体化设计,利用变压器绕组部分漏抗代替滤波器网侧电感,减小了注入系统的谐波含量;实现了对负载无功与变压器消耗无功的集中补偿,避免了线路无功传输造成的损耗。针对DT-STATCOM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功率平衡原理的无功指令电流计算方法,研究并采用了变环宽准恒定频率的滞环电流控制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DT-STATCOM系统结构及其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潘慧梅[8](2003)在《巧记变压器联结组标号》文中研究说明 两台或多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时,除了要知道一、二次绕组的连接方法外,还需知道一、二次绕组对应的线电势(线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以便确定能否并联运行。变压器的联结组标号就是用来表征上述相位关系的一种标志。现简介如下。

二、巧记变压器联结组标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巧记变压器联结组标号(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线圈电流和振动信号分析的断路器机械状态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断路器状态评估研究现状
        1.2.1 振动信号处理方法
        1.2.2 线圈电流及其他信号处理方法
        1.2.3 状态评估方法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断路器线圈电流和振动信号采集
    2.1 采集系统硬件
        2.1.1 电流传感器的选型
        2.1.2 振动传感器的选型及安装
        2.1.3 数据采集卡及工控机选型
    2.2 采集系统软件
        2.2.1 软件简介
        2.2.2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2.3 断路器故障模拟与采集的信号
        2.3.1 某真空断路器故障模拟与信号采集
        2.3.2 某SF6瓷柱式断路器故障模拟与信号采集
    2.4 本章小结
3 断路器线圈电流和振动信号分析
    3.1 信号的预处理
        3.1.1 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去噪
        3.1.2 基于形态学滤波的信号去噪
    3.2 线圈电流分析及特征量提取
        3.2.1 线圈电流分析
        3.2.2 特征量提取
    3.3 振动信号分析及特征量提取
        3.3.1 时域分析
        3.3.2 频域分析
        3.3.3 短时能量分析
        3.3.4 振动信号特征量提取
    3.4 特征量权重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断路器机械状态评估方法研究
    4.1 基于线圈电流的断路器机械状态评估
    4.2 基于振动事件发生时刻的断路器机械状态评估
    4.3 基于振动信号小波包分层能量的断路器机械状态评估
    4.4 基于线圈电流和振动信号的断路器机械状态评估
        4.4.1 信号特征量互补与状态评估
        4.4.2 特征量优化与状态评估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电压暂降监测点优化配置及故障源定位估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电压暂降分析的研究
        1.2.2 电能质量监测点优化配置的研究
        1.2.3 电压暂降故障定位的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电压暂降分析方法
    2.1 电压暂降相关概念
        2.1.1 电压暂降基本概念
        2.1.2 电压暂降的危害
        2.1.3 电压暂降分析方法
    2.2 电力系统常见元件模型
    2.3 输电网电压暂降分析方法
        2.3.1 输电网电压暂降计算
        2.3.2 仿真验证
    2.4 配电网电压暂降分析方法
        2.4.1 配电网电压暂降计算
        2.4.2 仿真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监测点优化配置
    3.1 电压暂降传播规律
    3.2 监测点优化配置方法
        3.2.1 电力系统分区原则和方法
        3.2.2 线路可观测矩阵
        3.2.3 节点可观测矩阵
    3.3 监测点优化配置模型
    3.4 仿真验证
        3.4.1 电压暂降传播
        3.4.2 监测点优化配置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故障定位估计方法及影响域分析
    4.1 多源信息融合
    4.2 故障定位估计方法
        4.2.1 故障定位估计模型
        4.2.2 粒子群算法及速度与位置更新
        4.2.3 故障引起的电压暂降影响域分析
    4.3 算例与应用
        4.3.1 IEEE30节点系统
        4.3.2 某地560节点系统故障定位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3)电力负荷实测建模及时变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电力负荷建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测负荷模型结构和参数辨识方法研究
    2.1 实测负荷建模的数据源
        2.1.1 负荷特性记录仪数据
        2.1.2 PMU-WAMS数据
        2.1.3 故障录波数据
    2.2 负荷模型结构
        2.2.1 静态负荷模型
        2.2.2 动态负荷模型
        2.2.3 综合负荷模型
        2.2.4 考虑配电网的综合负荷模型
    2.3 负荷模型参数的辨识
        2.3.1 负荷模型参数辨识的基本原理
        2.3.2 遗传算法在参数辨识中的应用
        2.3.3 自适应遗传算法及其改进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负荷时变性基础研究
    3.1 引言
    3.2 负荷的时段特性
    3.3 负荷的季节特性
    3.4 负荷的年份特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类分析理论在负荷时变性研究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负荷聚类分析方法
        4.2.1 聚类方法的介绍
        4.2.2 聚类数目的确定
    4.3 特征向量的选取
    4.4 电压激励的研究
        4.4.1 矩形波电压激励和梯形波电压激励
        4.4.2 两种电压激励下聚类结果的对比分析
    4.5 分段聚类逼近对特征向量的简化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4)基于锥优化的智能配电网优化问题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智能配电网稳态建模方法
    2.1 功率转换类元件建模方法
    2.2 功率传输类元件建模方法
    2.3 控制类元件建模方法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锥优化的智能配电网优化问题建模方法
    3.1 锥优化基本理论
        3.1.1 锥优化简述
        3.1.2 锥优化模型和性质
    3.2 配电网优化问题建模
        3.2.1 配电网基本优化模型
        3.2.2 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模型
        3.2.3 SNOP运行优化模型
        3.2.4 储能系统运行优化模型
    3.3 优化问题的锥转化
    3.4 小结
第四章 智能配电网锥优化建模方法分析与验证
    4.1 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分析
        4.1.1 不同渗透率水平下的DG优化定容
        4.1.2 不同功率因数下的DG优化定容
    4.2 基于SNOP的配电网运行优化分析
        4.2.1 SNOP静态潮流优化
        4.2.2 SNOP动态潮流优化
    4.3 储能系统参与配电网运行优化分析
        4.3.1 优化结果分析
        4.3.2 锥优化算法验证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分裂式光伏升压变压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工作与全文安排
第2章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及电磁模型的建立
    2.1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2.1.1 三相变压器铁芯结构型式
        2.1.2 双绕组和多绕组变压器
    2.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3 变压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2.4 分裂式变压器电磁模型的建立
        2.4.1 电磁场理论基础
        2.4.2 变压器的准静态磁场
        2.4.3 等效磁路模型的建立
        2.4.4 等效电路模型的建立
    2.5 分裂式变压器的漏磁分析
        2.5.1 有限元分析法
        2.5.2 有限元法计算变压器的漏磁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裂变压器的结构及经济运行
    3.1 分裂变压器的结构特点
    3.2 双分裂变压器的结构型式
    3.3 分裂变压器的参数和等效电路
        3.3.1 单相双绕组双分裂变压器
        3.3.2 三相双绕组双分裂变压器
    3.4 分裂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3.4.1 三相双绕组双分裂变压器的等效电路
        3.4.2 三相双绕组双分裂变压器的等效负载损耗分析
        3.4.3 分裂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效率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裂式光伏升压变压器的可行性分析与设计
    4.1 大型并网光伏电站接入系统的分析
        4.1.1 并网光伏电站的构成和接线方式
        4.1.2 并网光伏电站接入系统的基本要求
    4.2 分裂式光伏电站升压变压器的特性分析
        4.2.1 光伏电站升压变压器的接线方式
        4.2.2 分裂变压器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分析
    4.3 分裂式光伏升压变压器的设计应用
        4.3.1 谐波对电气设备的危害
        4.3.2 谐波电压对变压器的影响
        4.3.3 谐波电流对变压器的影响
        4.3.4 绕组接法对电势波形的影响
    4.4 分裂式光伏升压变压器经济效益分析
    4.5 分裂式光伏升压变压器电磁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轴向双分裂光伏升压变压器短路阻抗的计算
    5.1 引言
    5.2 短路阻抗的定义和计算
        5.2.1 短路阻抗的定义
        5.2.2 电抗分量的计算
    5.3 基于ANSYS的阻抗电压计算及漏磁场分析
        5.3.1 ANSYS软件介绍
        5.3.2 二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3.3 二维有限元模型的求解与漏磁场分析
        5.3.4 仿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完成总结
    6.2 课题下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6)一种三相变压器联结组别的巧识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本概念和常规的判定方法
2 联结组别的Y,y连接巧识法
3 联结组别的Y,d连接巧识法
4 结束语

(7)配电变一体化STATCOM结构设计及其控制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DT-STATCOM系统结构设计及变压器抽头电压选择
    2.1 DT-STATCOM系统结构设计
    2.2 DT-STATCOM变压器抽头电压选择
3 基于功率平衡的DT-STATCOM指令电流计算方法
4 DT-STATCOM变环宽准恒频滞环电流跟踪控制方法
5 仿真分析
6 结论

四、巧记变压器联结组标号(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线圈电流和振动信号分析的断路器机械状态评估方法研究[D]. 王飞.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6)
  • [2]电压暂降监测点优化配置及故障源定位估计研究[D]. 赵晨雪.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3]电力负荷实测建模及时变性研究[D]. 宋歌. 华北电力大学, 2015(02)
  • [4]基于锥优化的智能配电网优化问题建模方法研究[D]. 于莹莹. 天津大学, 2014(03)
  • [5]分裂式光伏升压变压器的研究与设计[D]. 殷明思. 东北大学, 2014(08)
  • [6]一种三相变压器联结组别的巧识法[J]. 李明. 机电一体化, 2013(02)
  • [7]配电变一体化STATCOM结构设计及其控制方法[J]. 王存平,尹项根,张哲,文明浩,刘健,熊卿. 电工技术学报, 2012(09)
  • [8]巧记变压器联结组标号[J]. 潘慧梅. 电世界, 2003(01)

标签:;  ;  ;  ;  ;  

记住变压器连接组标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