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要城市蔬菜批发价目表

全国主要城市蔬菜批发价目表

一、全国主要城市蔬菜批发价格表(论文文献综述)

马佳,马莹[1](2021)在《超大型城市蔬菜价格波动特征研究——基于上海市蔬菜数据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深入分析超大型城市蔬菜价格波动的聚集性、非对称性,根据蔬菜价格波动特征构建价格调控政策,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农产品价格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上海市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18种蔬菜价格数据,运用ARCH效应、GARCH等模型对蔬菜周均价波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菠菜、大白菜等叶菜类蔬菜价格收益率具有波动集聚性。茭白、茄子、青椒等根茎类蔬菜的波动会迅速消失,其他7种蔬菜波动会缓慢消失。大白菜、大葱、茭白、鸡毛菜等叶菜类蔬菜价格不存在非对称性,刀豆、芹菜、茄子、青椒等根茎类蔬菜价格存在非对称性。对此,本文提出构建针对蔬菜不同品种的分类预警机制、完善蔬菜市场相关信息共享机制、提升优质品种蔬菜的保障能力等建议。

张磊,王娜,盛丽颖[2](2021)在《生鲜农产品“卖难买贵”原因解析及纾困策略——基于中间商购销行为的视角》文中指出近年来,生鲜农产品"卖难买贵"事件频发,农户和市民双双受损,解析其中缘由、探寻纾困之策对破除农产品上行困境、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批发市场主导模式下生鲜农产品产业链条为主线,剖析生鲜农产品各环节交易价格形成的过程,从中间商购销行为、经济动机角度解释生鲜农产品"卖难"与"买贵"同现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在农产品滞销情况下,由于露天市场的整治、电商对农产品的渗透率不高以及合作社发展不成熟等原因,农产品更多依赖于农产品批发商进城销售,然而农产品过剩时的批发商会采取谨慎的风险规避行为,减少收购量、抬高批发价格的这种行为动机加剧了滞销事态,成为农产品"卖难"的重要推手。而"最后一公里"存在的各项加价及零售摊贩赚取的用于维系生计的经营利润是终端零售价格大幅下降的重要阻力,最终形成"卖难"与"买贵"并存的窘境。可见,生鲜农产品流通中无论是批发商的避险减量收购,还是零售商的高幅加价售卖,其行为决策都符合理性经济人的逻辑,是利益权衡之下的无奈选择。实际上,中间商购销行为出现的偏颇只是引起"卖难买贵"的一隅,从深层次观察,"卖难买贵"呈现出的农产品供给脆弱性是多种问题倒逼下的结果。解决生鲜农产品"卖难买贵"难题,应搭建生鲜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销对接功能,促进农产品批发主体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构建公益性农产品流通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等。

刘艳[3](2021)在《大蒜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大蒜是我国重要的小宗农作物产品,近年来,我国大蒜产量和出口量在海外市场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山东省又是我国最重要的大蒜产地,其价格波动对全国的大蒜价格都具有较大的影响,但长期以来山东省大蒜产业仍以粗放的种植和经营模式为主,造成附加值较低,同时又易受气候,季节,民间资本炒作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较大幅度的价格波动现象,造成蒜农收入不稳定,也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有鉴于此,自从“十三五”以来,我国加强了农业改革和发展力度,这也给山东省的大蒜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大力发展大蒜产业关键在于产业链整体升级,进而提高蒜农的收入水平,增强抵御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近十多年来,山东省大蒜价格屡次发生异常波动,这也说明山东省的农产品市场监督与调节体系仍有待完善,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农民种植热情,损害大蒜产业的稳定发展,还会对农产品市场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针对山东省大蒜价格波动的特征并明晰造成波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有鉴于此,本文收集了近十年来山东省的大蒜批发价格并总结了其波动特征,分析了山东省大蒜批发价格对于全国和邻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X-12季节调整和H-P滤波法将大蒜价格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划分,并分析每种因素的影响规律,从供给和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大蒜价格波动的要素并量化分析了各个要素的影响程度以及作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大蒜价格与山东省保持高度一致,山东省大蒜批发价格对全国都有较大影响;目前山东省大蒜价格波动以震荡上升为主,虽然短期内有所波动但长期趋势保持不变,趋势性因素是影响大蒜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随机性波动因素在大蒜价格波动剧烈的年份影响较显着,季节性因素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对大蒜价格波动存在影响但可预测。目前,供给量与需求量的不平衡、洋葱对大蒜的替代作用以及货币供应量均会影响大蒜价格变动。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深化建设大蒜价格透明制度,优化大蒜价格形成体系;其次,推动大蒜生产规模化,提升大蒜种植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大蒜产量;第三,对全省大蒜市场和贮藏数量做出规划,合理安排大蒜的存储和出货量,保障有效供给,稳定大蒜价格;第四,优化大蒜出口结构,提升大蒜出口产品的多样性,保障出口稳定性;第五,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管理,抑制大蒜炒作,并及时发布市场相关的供求信息,增加市场透明度等。第六,优化大蒜出口结构,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闻卉[4](2020)在《不同主体主导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最大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以及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消费者更加追求生鲜农产品的质量。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节点企业任何一方的质量投入行为都会影响彼此的定价策略和利润,并且生鲜农产品流通中的损耗和产出的随机性也会影响生鲜农产品的定价,进而影响节点企业的利润。鉴于此,为了满足消费者追求生鲜农产品质优价低的需求,探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如何决策以期同时提高自身的利润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的总利润。本文以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两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以消费者追求生鲜农产品“质优价低”的需求为导向,结合生鲜农产品流通损耗大、易变质、需求和产出随机的特性,借助需求函数理论、价格理论、博弈论、效用理论、最优化理论、供应链的协调契约理论和数值计算等方法和研究工具,研究不同市场环境下,不同主体主导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定价策略、双边质量控制策略和政府补贴策略。首先,考虑普通生鲜农产品和绿色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差异对需求的影响,建立了单一零售商和两个竞争型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组成的两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博弈模型,引入了受生鲜农产品的绿色度、零售价格和新鲜度影响的消费者时变效用函数,研究了零售商主导下的销售模式选择及定价策略问题。然后建立了单一零售商和单一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组成的两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博弈模型,在考虑普通生鲜农产品和绿色生鲜农产品存在替代性,且市场需求受自身价格、新鲜度以及替代品价格共同影响、交货量受数量损耗影响的条件下研究了生鲜农产品供应商主导下差别定价策略以及实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协调契约。其次,针对只销售普通生鲜农产品或只销售绿色生鲜农产品的模式,基于生鲜农产品需求随机的特性,建立了单一零售商和单一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组成的两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博弈模型,引入了受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成员的双边质量控制水平、生鲜农产品的价格以及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共同影响的线性需求函数,并在考虑生鲜农产品的交货量受数量损耗影响的条件下研究了生鲜农产品供应商主导下的节点企业的质量投入水平策略以及实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协调契约。最后,针对只销售普通生鲜农产品或只销售绿色生鲜农产品的模式,基于自然灾害导致生鲜农产品产出随机的特性,设计了政府以“优先保证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基础上兼顾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增收”为补贴目标的灾害年的不同补贴政策,建立了政府、单一零售商和单一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组成的三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在零售商不具有合作偏好行为和具有合作偏好行为的不同背景下,研究了政府最优补贴政策的选择问题,分析了政府的补贴政策和合作偏好行为对企业决策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考虑绿色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和普通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生产的生鲜农产品存在绿色度差异,消费者的时变效用受农产品的绿色度、零售价格和新鲜度的影响,研究了零售商主导下的销售模式选择问题和定价策略,比较了只销售普通生鲜农产品、只销售绿色生鲜农产品以及同时销售普通生鲜农产品和绿色生鲜农产品三种销售模式下的最优定价和利润水平,讨论了主要参数的变化对最优策略和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绿色度的成本系数偏高时,零售商的最优销售模式为只销售普通生鲜农产品模式;当绿色度的成本系数偏低或适中时,(1)只要绿色度的成本系数满足普通生鲜农产品和绿色生鲜农产品同时销售的条件,则零售商的最优销售模式为同时销售普通生鲜农产品和绿色生鲜农产品模式;(2)若绿色度的成本系数低于某一临界值,则零售商的最优销售模式为只销售绿色生鲜农产品模式;反之,则零售商的最优销售模式为只销售普通生鲜农产品模式;(2)两产品的最优零售价格与绿色度的成本系数和新鲜度敏感系数正相关,与价格敏感系数负相关;零售商的利润与价格敏感系数和绿色度的成本系数负相关,与新鲜度敏感系数正相关。2.针对单一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同时供应普通生鲜农产品和绿色生鲜农产品的模式,考虑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受自身价格、新鲜度以及替代品价格的共同影响;针对单一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只供应普通生鲜农产品或绿色生鲜农产品的模式,考虑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受市场价格、供应链上下游成员的质量投入水平以及不可控的随机因素的共同影响,建立了受数量损耗影响的分散式决策和集中式决策下的两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模型,研究了生鲜农产品供应商主导下的定价策略、质量投入水平策略以及实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协调契约,讨论了主要参数的变化对最优策略和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批发价格契约不能实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1)在同时销售普通生鲜农产品和绿色生鲜农产品的模式下,只要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将批发价格压低至抵消数量损耗后的生产成本,并且零售商提供给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利润分享比例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则“利润共享契约”就能实现供应链的完美协调;(2)在只销售普通生鲜农产品或只销售绿色生鲜农产品的模式下,只要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将批发价格压低至抵消数量损耗后的生产成本,并且零售商的利润共享比例和预设的保留收益分别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则预设保留收益的利润共享契约不仅能实现供应链的完美协调,还能提高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和零售商的质量努力水平。3.在零售商具有合作偏好行为的背景下,针对自然灾害影响产出的特性,基于政府、零售商和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组成的三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政府以“优先保证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基础上兼顾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增收”为补贴目标的灾害年的最优补贴政策的选择问题,对比分析了政府的不同补贴政策以及零售商的合作偏好行为对政府的最优补贴率、零售商的最优收购价格、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优生产投入量和三方利益以及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丰收年”发生的概率适中或偏高时(若零售商具有合作偏好行为,则要求零售商的合作偏好程度低于某一临界值),政府的最优补贴政策是对生鲜农产品供应商提供补贴的政策,该补贴政策可以提高社会福利和消费者剩余,但生鲜农产品供应商不一定增收;其余情形下,政府的最优补贴政策是对零售商提供补贴的政策,该补贴政策不仅能提高社会福利和消费者剩余,也能促进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增收。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1.同时引入产品绿色度和新鲜度来探讨质量与价格竞争对销售模式和定价策略的影响。针对生鲜农产品差异化定价策略对供应链节点企业利润的影响,已有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纵向主从博弈的研究很少探讨同品种的绿色生鲜农产品和普通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竞争对零售商销售模式的选择及定价策略的影响,也尚未同时考虑生鲜农产品的绿色度、新鲜度和价格对消费者效用的影响。本文引入绿色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和普通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横向竞争关系,构建生鲜农产品的绿色度、新鲜度和价格共同影响下的消费者时变效用函数,建立不同销售模式下的利润函数模型,研究问题具有创新性。2.从双边质量控制和损耗率的视角分析质量投入水平对供应链系统绩效的影响。针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成员的纵向合作问题,已有的基于质量控制影响需求的供应链的协调契约的研究只考虑单方成员的质量努力水平对需求的影响,也没有同时考虑生鲜农产品需求随机且易损耗的特点。本文同时引入两个成员的质量投入水平这两个决策变量,构建成员双方的质量投入水平、不可控的随机因素、数量损耗以及价格共同影响的需求函数,建立更贴近现实的利润函数模型,设计契约激励成员双方共同提高质量投入水平实现供应链系统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研究视角上具有创新性。3.针对不同的补贴对象并考虑零售商的行为偏好特性来研究生鲜供应链的政府补贴策略。针对政府补贴政策对生鲜供应链成员的利润及社会福利改善问题,已有研究大多是从政府补贴灾害年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利润损失的视角来分析政府补贴政策的绩效问题,鲜有文献针对不同补贴对象下的补贴效果比较分析,也未考虑供应链成员的合作偏好行为。本文引入零售商的合作偏好行为,设计灾害年政府分别对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和处于强势地位的零售商提供补贴的补贴政策,以“优先保证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基础上兼顾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增收”为补贴目标,并结合零售商的合作偏好行为,探讨政府的最优补贴政策,研究问题具有创新性。

卞靖,陈曦[5](2020)在《中国蔬菜价格波动的特征、原因及调控思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中国蔬菜价格在总体保持上涨趋势的同时,呈现出季节性周期波动和冲击性大幅波动的特征,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较大损失。这主要是由生产过程中的金融和科技保障能力偏低、流通领域中间环节较多、储备制度体系尚不完善、消费环节的金融属性持续增强等原因造成的。但究其根源,主要在于蔬菜产业在新时代消费升级背景下,形成了小生产与大市场、集中生产与分散消费、全年总体平衡与短期结构性区域性失衡等三大矛盾。完善蔬菜价格调控机制非常必要,应坚持市场导向和间接调控的原则,以稳定蔬菜供求关系为根本,以实现"长期与短期均衡、总体与局部均衡"为主要目标,以提升蔬菜生产能力、流通能力、储备能力和监管能力为抓手,努力消除非市场因素引起的蔬菜价格大幅波动,保障相关各方利益,增进社会总体福利。

李靓[6](2018)在《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蔬菜价格形成研究》文中认为蔬菜是我国农村种植户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我国居民的生活必需品。近年来,我国蔬菜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起伏较大,不仅影响了蔬菜种植户收益和蔬菜稳定供给,也影响了居民生活福利。可以说,蔬菜价格问题既是关系农民实际收益的三农问题,又是关系居民生活水平的民生问题,探讨蔬菜价格形成机制对稳定我国蔬菜市场价格、促进蔬菜市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产业链视角,分别对主要产业链模式和关键产业链环节的蔬菜价格形成进行研究。在梳理蔬菜价格形成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分析我国蔬菜价格及其波动特征,阐述蔬菜产业链与价格形成。其次,分析批发市场主导型模式、农超对接模式、电子商务模式三种主要产业链模式的蔬菜价格形成:批发市场主导型模式中,采用VAR模型、FDL模型分别分析蔬菜产销地批发价格间的横向联动关系、蔬菜批零价格间的纵向联动关系;农超对接模式中,运用均衡价格模型估计蔬菜收购价格和零售价格;电子商务模式中,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蔬菜在电商平台销售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大小。再次,运用通径分析法、联立方程模型分别对关键产业链环节的蔬菜价格形成进行分析。最后,对比分析主要产业链模式和关键产业链环节的蔬菜价格形成。主要研究结论概括如下:(1)对蔬菜价格形成理论的分析,主要基于价值规律、均衡价格理论、市场整合理论、商品价格均等化理论和价格歧视理论。价值规律是贯穿全文的基础理论、均衡价格理论是从供需角度分析蔬菜价格形成,市场整合理论、商品价格均等化理论是从价差角度分别分析不同蔬菜市场间、不同地区间蔬菜价格的联动关系,价格歧视理论为蔬菜销售商针对同种蔬菜的不同购买量制定不同价格提供了理论依据。(2)蔬菜价格在年度间呈逐年上涨趋势,在一年的周期内蔬菜价格季节波动特征明显,长期看蔬菜价格波动具有明显周期性。(3)批发市场主导型模式中,蔬菜产销地批发价格间存在横向联动关系,销地批发价格在蔬菜批发价格形成中具有引导作用,销地批发价格向产地的传导效率较高;蔬菜批零价格间存在纵向联动关系,蔬菜批发价格对零售价格具有引导作用,零售价格会向批发价格变动方向靠拢。(4)农超对接模式中,农户与蔬菜合作社的议价能力、农户生产蔬菜的机会成本是决定蔬菜收购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蔬菜零售价格形成由合作社采购成本、经销成本和目标利润共同决定,在合作社目标利润率为15%的情况下,蔬菜均衡零售价格与实际零售价格最接近。(5)电子商务模式中,根据蔬菜零售商服务特征差异,存在两种类型零售商群集,第一类以京东平台的零售商为代表,其蔬菜价格形成受零售商类型、差别定价机制等影响显着:第二类以1号店、淘宝、天猫的零售商为代表,其蔬菜价格形成受零售商信誉、服务特征影响显着。(6)蔬菜生产者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城镇居民收入密切相关,国际原油价格、城镇居民收入、通货膨胀对蔬菜生产者价格的直接影响较小,间接影响较大;货币政策的直接影响较大,间接影响较小,货币政策改变将直接影响蔬菜生产者价格。(7)蔬菜消费者价格受供需多种因素影响,前一期蔬菜产量和蔬菜生产价格指数、农业就业比例、总人口数对蔬菜消费者价格的影响富于弹性,这些因素容易引起蔬菜消费者价格波动。

刘玲[7](2017)在《我国蔬菜价格波动特征与传导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蔬菜是菜农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城乡居民生活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价格的稳定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安全,农民收入的稳定,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的有序运行,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我国菜价频繁出现大幅波动,甚至出现了“买菜贵、卖菜难”同时存在的怪状,迅速成为媒体、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随着蔬菜价格上涨和波动幅度的不断增强,深入探讨蔬菜价格上涨和波动的原因十分必要。因此,本文在总结关于蔬菜价格波动特征、原因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蔬菜价格实际波动及其相关数据,对我国蔬菜价格波动特征、影响因素及价格非对称传导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在蔬菜价格波动特征分析部分,首先对蔬菜价格的季节波动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然后利用HP滤波法,将蔬菜生产价格和零售价格经季节调整后的数据分解为增长趋势和波动因素两部分,分别考察蔬菜价格上涨和波动的特点。为便于分析,本文选取了农产品生产价格作为蔬菜生产价格的对比指标,食品零售价格作为蔬菜零售价格的对比指标。结果发现:第一,蔬菜价格的季度增长幅度差异并不大:其中第四季度的增速最快,第二季度的增速最慢。在波动方面各季度的差异则比较明显:其中第一季度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其他三个季度。第二,蔬菜生产价格波动频繁,但与对比指标的波动幅度并无明显差异,增长速度略高于对比指标。第三,蔬菜零售价格与食品零售价格相比,前者的增长速度、波动频率和幅度均明显大于后者。第四,蔬菜生产价格和零售价格具有相同的波动周期,但零售价格的波动幅度和增长速度明显大于生产价格,且两者差距呈现继续拉大的趋势。第五,蔬菜生产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带来种植利润的同步上涨。因此,在成本快速上涨的同时,生产价格并未得到合理上涨,从而影响到了菜农的合理收益。蔬菜零售价格的大幅增长和波动则对居民的日常消费带来不利的影响。在蔬菜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部分,首先在供求、成本、流通方面以及信息、天气和政府调控等方面对蔬菜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可量化的因素,分别对生产价格和零售价格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成本的增加和过多的流通环节是推动蔬菜价格快速上涨的关键因素。生产成本推高了蔬菜的生产价格,而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及经营成本则是推动零售价格上涨的三大成本。中间环节的层层加价,进一步推高了蔬菜的终端零售价格,从而拉大了蔬菜的产销价差。第二,供求矛盾是导致蔬菜价格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剩”与“不足”并存、“卖难”与“买难”同在的供求矛盾,造成了蔬菜产销价格差价过大和菜价的大幅波动。第三,自然灾害、信息不对称、政府调控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存在加剧了蔬菜价格的短期波动。文章的第五、第六部分从蔬菜价格非对称传导的视角深入分析蔬菜价格产销差价大、零售价格波动幅度大的问题。对于垂直价格传导,价格的非对称传导分为两类:一是价格对“顺逆”向传导间的非对称;二是价格对来自“正负”冲击的非对称反应。为了使分析能够涵盖蔬菜价格的主要传导途径,本文分别利用全国和典型蔬菜数据,对蔬菜“产销”价格和“产批销”价格间的非对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首先,蔬菜价格在沿产业链“顺向”和“逆向”传导的过程中,存在顺向传导的强度、效率和速度均明显强于逆向传导的非对称特征;其次,预测误差方差的分解说明,蔬菜生产价格的波动是导致总体菜价波动的主因,生产价格对产、批、零价格预测方差误差的贡献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三,蔬菜价格顺向传导过程中,下游价格对来自上游价格的正向冲击有着更为敏感的同向反应,且下游价格对均衡偏离的调整,存在向上调整快于向下调整的非对称。逆向传导过程中,无论是上游价格对来下游价格不同冲击的反应,还是上游价格对均衡偏离的调整速度均不存在明显的非对称特性;第四,蔬菜价格传导的一系列非对称特性,是导致蔬菜零售价格增长速度和波动幅度均明显快于零售价格的深层次原因。蔬菜价格“顺逆”向传导的非对称性,把上游价格的波动放大后传导给了下游价格,致使下游价格表现出了更大的波动幅度;下游价格对来自上游价格的“正”向冲击的敏感反应,则是拉大产销价格差距的深层原因。而市场势力的不均衡、调整成本的存在、蔬菜需求价格弹性小、信息不对称等一些列因素,则是造成蔬菜价格传导非对称的根本原因。基于以上分析,为破解菜价难题,文章最后提出了提高农民市场地位、完善蔬菜市场体系及配套服务功能的对策建议。建议包括:加强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大对批零市场的投资建设、加强蔬菜冷链系统建设、构建完善的信息平台、发展产销对接模式,减少流通环节、完善价格支持体系等。

王双进[8](2016)在《近期蔬菜价格波动特征、主要影响及成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运用近期相关月度数据,分别从批发、零售和产销差价几个层面分析近期蔬菜价格波动情况和规律特点,并从CPI涨幅变化、城市居民生活等不同视角剖析蔬菜价格波动产生的主要影响。研究表明,城市郊区菜地面积变化、蔬菜消费量、中间流通环节、城市生活成本、异常天气、投机炒作等诸多因素是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调控蔬菜市场,稳定蔬菜价格,必须从上述几个方面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相应的机制与政策。

肖小勇[9](2015)在《蔬菜价格形成及传递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以食为天,蔬菜占半边。蔬菜在人们的饮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近30年来,我国蔬菜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蔬菜总面积由1978年的3371千公顷增长到2013年的20899千公顷,增长了 5倍。蔬菜产业在“保供、增收、创汇”等方面创造了巨大的效益。中国蔬菜产业在创造巨大效益、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牵涉面最广、关注度最高的是蔬菜的价格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蔬菜价格暴涨暴跌现象频发;二是蔬菜生产者难以分享价格上涨收益;三是蔬菜产销价差扩大。蔬菜价格问题关系着民生和三农,也是政府政策关注的重点,因而,研究蔬菜价格形成和传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一、本文总结了中国蔬菜价格特征,厘清了中国蔬菜价格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我国蔬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蔬菜价格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且蔬菜生产价、批发价和零售价波动较为同步。我国蔬菜价格存在暴涨暴跌、蔬菜生产者获利较少以及蔬菜产销价差拉大等三个问题。异常气候、近郊菜地减少和信息不对称是蔬菜价格暴涨暴跌的主要原因。蔬菜生产成本上升、蔬菜生产者缺少定价权和蔬菜产能过剩三个因素导致蔬菜生产者难以分享价格上涨收益。蔬菜产销分离、传统模式下中间流通环节过多等原因导致蔬菜流通成本上升,使得蔬菜产销价差拉大。二、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1.提出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在该理论分析框架中,本文界定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概念、厘清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内涵、阐述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组成部分及其运行机理。本文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界定为:蔬菜价格形成机制是指蔬菜交易过程中确定蔬菜价格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内涵为:短期内,蔬菜价格取决于蔬菜供求关系,长期内,蔬菜价格取决于行业平均成本,而且,短期均衡价格围绕行业长期平均成本波动。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包括动力系统、传导系统、工作系统和调控系统四部分,其运行机理为:在蔬菜供求关系的作用下,蔬菜市场充分竞争而形成蔬菜价格,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共同调节,以保障蔬菜价格的合理性。2.构建了蔬菜价格形成的一般均衡系统。该系统中有蔬菜产量、中间投入量、蔬菜生产者价格、中间投入品价格、蔬菜消费量、蔬菜消费者价格6个内生变量,并纳入蔬菜生产中的劳动力价格和资本价格、中间投入品的劳动力价格和资本价格、消费市场上替代品价格、居民消费支出等外生变量。该系统刻画了蔬菜生产者价格和蔬菜消费者价格的形成机制,并刻画出外生冲击对蔬菜生产者价格和蔬菜消费者价格的作用机制。3.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和总结了蔬菜流通的三种模式,并分析了三种流通模式的价格形成机制。寿光本地菜外销的流通模式归纳为三种:一是大型批发市场流通模式;二是地头市场流通模式;三是“农超对接”模式。三种流通模式及其蔬菜价格形成机制具有共性和个性。金乡大蒜价格形成有5月中旬新蒜上市、7月初新蒜入库、8月底封库三个时间节点,三个时间节点将大蒜价格形成分为三个阶段。三、本文对我国蔬菜价格的传递机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1.厘清了蔬菜价格传递机制的概念及模式。蔬菜价格传递是指某类蔬菜价格变化引起其他类蔬菜价格变化,其变动关系及变动过程称为蔬菜价格传递机制。按研究对象分类,将我国蔬菜价格传递机制分为蔬菜品种间价格传递机制、蔬菜产业链各环节间价格传递机制和蔬菜价格空间传递机制三类。2.从品种视角分析了我国蔬菜价格传递机制,发现蔬菜各品种间存在价格传递关系。①蔬菜市场是一个内生系统。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大白菜、黄瓜、菜椒和西红柿四类蔬菜所构成的蔬菜市场是一个内生系统。②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表明系统内各蔬菜存在替代关系。除西红柿外,来自蔬菜价格的冲击对其他三类蔬菜价格的冲击绝大多数为正向影响,而且,其他三类蔬菜价格受到冲击后依靠自身消化外生冲击的贡献度均较大。来自菜椒价格的冲击对蔬菜市场内其他各类蔬菜价格的影响最大。西红柿对大白菜、菜椒和黄瓜等其他蔬菜的替代作用相对较弱。③VAR-BEKK-GARCH(1,1)模型表明各品种蔬菜价格间存在溢出效应。具体地,菜椒和黄瓜价格对大白菜和西红柿价格存在单向均值溢出效应,而大白菜和西红柿价格之间存在双向均值溢出效应;蔬菜价格间存在显着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3.从产业链视角分析了我国蔬菜价格传递机制,发现蔬菜产业链各环节间价格传递存在非对称性。①无论蔬菜生产者价格还是零售价格,对正向冲击的调整速度大于负向冲击。②无论正向冲击还是负向冲击,蔬菜零售价格的调整幅度大于生产者价格。价格传递非对称性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市场力量、调整成本和菜单成本、政府干预、信息不对称等。4.从空间视角分析了我国蔬菜价格传递机制,发现我国蔬菜价格存在空间传递效应。①蔬菜价格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大白菜、茄子、西红柿和尖椒四种蔬菜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集中连片区域。总体来说,东部地区的蔬菜价格低于中西部地区。除西红柿价格外,大白菜、茄子、尖椒价格均有明显的“西高东低”特征。②我国蔬菜价格存在空间相关性。大白菜、黄瓜、西红柿和尖椒价格的Moran值分别为0.31、0.40、-0.11和0.27,这说明我国各地的蔬菜价格不是独立的,大白菜、黄瓜、尖椒价格存在空间正相关,而我国各地西红柿价格存在空间负相关。③我国蔬菜价格存在空间异质性。空间异质性突出表现在蔬菜价格存在高-高集聚、高-低集聚、低-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四种集聚类型。④空间杜宾模型表明我国蔬菜价格在各省之间存在显着的空间效应,而且,增加本地区蔬菜产量能够降低邻近地区蔬菜价格。⑤通过对“南菜北运”背景下国内蔬菜市场整合度的研究发现:“南菜北运”背景下北京与广西蔬菜市场整合度越来越高;南北蔬菜市场间的整合度低于北方蔬菜市场和南方蔬菜市场内部,而且北方蔬菜市场整合度高于南方。论文可能的创新点有:①提出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在该理论分析框架中,界定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概念、厘清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内涵、阐述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组成部分及其运行机理。②构建了我国蔬菜价格形成的一般均衡模型。该模型刻画了蔬菜生产者价格和蔬菜消费者价格的内在形成机理,并刻画出外生冲击对蔬菜生产者价格和蔬菜消费者价格的作用机制。③从品种、产业链和空间三种视角研究我国蔬菜价格传递机制,研究视角较为新颖。以往研究侧重于从产业链视角研究价格传递机制,对从品种和空间视角研究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缺少关注。

李桂芹[10](2015)在《蔬菜全产业链价格形成及稳定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蔬菜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蔬菜价格影响因素日益增多,自然灾害、货币流动性、柴油价格等各种因素,都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对蔬菜价格施加不同影响。在“小生产、大市场”蔬菜生产流通格局下,我国蔬菜价格剧烈波动,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居民日常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科学形成蔬菜价格并有效调控,成为新时期摆在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全产业链”、“价格形成”和“价格稳定”三个方面、分三大部分,对蔬菜全产业链价格形成及稳定措施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第一部分研究蔬菜产业链交易流程。第三章从“场间交易”和“场内交易”两个角度分析蔬菜产业链条交易流程。根据批发市场类型,分别分析产地批发市场、中转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场内交易流程;从流通渠道角度,分析蔬菜全产业链各种流通渠道或场间交易流程,最后提出蔬菜全产业链条交易流程优化模式。第二部分是本文研究核心,集中研究蔬菜价格形成机制。首先,第四章分析菜农销售量与蔬菜生产价格形成之间关系。根据2002年1季度至2010年4季度数据,农村人均蔬菜出售量呈明显季节性,但互相关分析图和格兰杰检验却显示,农村人均蔬菜出售量对蔬菜生产价格影响并不大。同时,灰色关联分析也显示:蔬菜销售量与生产价格指数之间整体关联度偏低,生产价格对销售量无直接影响,蔬菜销售量对生产价格影响也较低。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基于ADL模型,当期农村人均蔬菜出售量对当期蔬菜生产价格也没有显着影响,蔬菜生产价格形成具有较强的“单向决定”或“非对称性”。第五章实证分析蔬菜批零价格之间的联动性。首先,根据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蔬菜批零价格月度数据,通过交互作用存在性检验,得出季节因子对批零价格影响相对独立。其次,利用聚类分析判断蔬菜价格各影响因素之间疏密程度,得出超农比和公路里程存在较强相关性。然后根据主成分分析确定影响批发价格的三个主要因素:农产品产量、燃料价格指数和超农比。最后,对批零价格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批发价格对零售价格影响显着。在实证分析环节,利用VAR模型实证分析蔬菜批发与零售价格的相互传导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批发市场价格是引起零售价格变化的主要原因。而脉冲响应函数则表明,批发市场信息对零售价格冲击影响大且持续时间长。总体上,批发市场在批零市场价格形成中居主导地位。同时,由于所研究问题满足灰色系统特征,本章运用灰色系统在批零价格间建立相对直接函数关系,并验证得出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显着相关,存在相互传导关系。这与VAR模型实证分析结果完全一致,并进一步验证了研究假说。最后,建立ADL分布滞后模型,结果表明,批零价格均受自身滞后项影响,二者之间影响关系呈现一定“对称性”。纵观实证分析,蔬菜批零价格显着相关,且均受自身滞后项显着影响。零售市场蔬菜价格标准差小于批发市场,零售市场比批发市场具有更稳定价格运行机制。第六章实证分析蔬菜全产业链条价格形成机制。根据主成分分析,生产成本和蔬菜产量对蔬菜零售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利用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月度数据,基于VAR模型,根据脉冲响应图,蔬菜生产和批发价格上涨,会大幅度推动零售价格上涨,而零售价格上涨则不会大幅度拉动生产和批发价格上涨。这充分说明蔬菜全产业链条价格传递已经超越传统“线性”传递关系,呈现明显“非均衡性”。同时,蔬菜批发价格对生产价格有明显拉动作用。最后,第七章从交易方式和结算方式两个角度分析批发市场价格形成方式。从交易方式角度,首先分析批发市场目前交易现状,包括交易主体、管理主体和收入构成分析。对关联主体建立动态四方博弈模型,寻求蔬菜生产者、批发市场管理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四方相互博弈之后纳什均衡解。其次,分析批发市场主要存在的四种交易方式:对手交易、拍卖交易、网上交易和电子交易。目前,我国批发市场交易方式依然以“对手交易”为主,与此对应,结算方式也以“现金结算”为主。为提高价格形成准确度和科学性,必须大力发展电子结算。为此,本章随后分析批发市场电子结算方式,包括电子结算的模式选择、运行机制、实施困境及保障措施。模式选择包括“商场化”电子结算模式和“拟银行化”电子秤结算两种模式,运行机制可概括为“入场办卡、持卡交易、查询交易记录、凭票出场”。第三部分主要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期蔬菜价格稳定措施。其政策选择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创新价格信息形成和传递;二是打造稳定流通链条;三是优化政府蔬菜储备投放。

二、全国主要城市蔬菜批发价格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主要城市蔬菜批发价格表(论文提纲范文)

(2)生鲜农产品“卖难买贵”原因解析及纾困策略——基于中间商购销行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生鲜农产品销售价格形成的过程
    (一)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分析
    (二)生鲜农产品批发价格形成的过程分析
        1. 中小型批发商的定价行为
        2. 大型批发商的定价行为
        3. 市场间价格的整合分析
三、生鲜农产品“卖难买贵”原因分析
    (一)生鲜农产品“卖难”原因分析
        1. 农户销售渠道单一
        2. 批发商的风险规避行为是农产品“卖难”的重要推手
        3. 滞销期批发商的两难选择
    (二)生鲜农产品“买贵”原因分析
        1. 批发环节加价分析
        2. 零售环节加价分析
四、结论、建议与未来研究方向
    (一)结论
    (二)建议
        1. 搭建生鲜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
        2. 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销对接功能
        3. 促进农产品批发主体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4. 构建公益性农产品流通体系
        5. 完善农产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
    (三)本文贡献和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3)大蒜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农产品价格波动
        二 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研究
        三 大蒜价格波动特征研究
        四 大蒜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研究
    第三节 研究框架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 技术路线
        五 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价格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大蒜价格
        二 大蒜价格形成机制
    第二节 研究理论基础
        一 市场供求理论
        二 蛛网模型
        三 均衡价格的形成
        四 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理论
第三章 山东省大蒜价格波动分析
    第一节 数据来源
    第二节 指标选取
        一 大蒜价格波动情况分析
        二 山东省与其他大蒜产区价格波动的同步性
    第三节 山东省大蒜价格波动特征的实证分析
        一 研究方法
        二 大蒜价格波动的季节性和趋势性特征
        三 大蒜价格长期趋势和周期特征
        四 不同波动成分贡献率
        五 研究结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蒜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供给方面
        一 大蒜的生产情况
        二 大蒜的库存量
        三 农产品炒作
    第二节 需求方面
        一 大蒜的国外需求情况
        二 大蒜的国内消费情况
        三 大蒜的加工情况
    第三节 其他因素分析
        一 季节因素
        二 成本因素
        三 全国货币供给量
        四 自然灾害
        五 市场炒作
        六 替代品价格
    第四节 大蒜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 研究方法和指标选取
        二 实证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 深化建设农产品价格透明制度,优化大蒜价格形成体系
        二 改善个人农户种植机制,完善农产品价格保险
        三 加强对炒蒜行为的管控,平稳大蒜价格
        四 提升大蒜精加工水平,告别粗放型加工
        五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抵御气候等风险的能力
        六 优化大蒜出口结构,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不同主体主导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最大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安排
    1.4 研究方案: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生鲜农产品
        2.1.2 绿色生鲜农产品
        2.1.3 普通生鲜农产品
        2.1.4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2.1.5 供应商主导
        2.1.6 零售商主导
    2.2 理论基础
        2.2.1 效用理论
        2.2.2 需求函数理论
        2.2.3 价格理论
        2.2.4 博弈论
        2.2.5 最优化理论
        2.2.6 供应链的协调契约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模式及特点研究
        2.3.2 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者行为研究
        2.3.3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3.4 政府补贴效率研究
    2.4 本章小结与问题提出
3 零售商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定价策略
    3.1 问题提出
    3.2 理论模型及假设
        3.2.1 不同市场条件下的最优定价策略
        3.2.2 不同情形下均衡结果的分析
    3.3 仿真分析
        3.3.1 主要参数的变化对零售商最优销售模式选择的影响
        3.3.2 主要参数的变化对零售商最优定价策略的影响
    3.4 案例分析
    3.5 主要结论
4 供应商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定价策略
    4.1 问题提出
    4.2 理论模型及假设
        4.2.1 分散决策下的最优定价策略
        4.2.2 集中决策下的最优定价策略
        4.2.3 利润共享契约模型
        4.2.4 敏感性分析
    4.3 仿真分析
    4.4 案例分析
    4.5 主要结论
5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双边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理论模型及假设
        5.2.1 分散决策下的最优策略
        5.2.2 集中决策下的最优策略
        5.2.3 基于保留收益的利润共享契约模型
        5.2.4 敏感性分析
    5.3 仿真分析
    5.4 案例分析
    5.5 主要结论
6 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下生鲜供应链的政府补贴策略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
    6.2 理论模型及假设
        6.2.1 政府对生鲜农产品供应商的最优补贴策略
        6.2.2 政府对零售商的最优补贴策略
    6.3 不同模型下均衡结果的分析
        6.3.1 合作偏好程度的变化对均衡结果的影响
        6.3.2 不同模型下均衡结果的比较
    6.4 仿真分析
        6.4.1 零售商具有合作偏好行为情形
        6.4.2 零售商不具有合作偏好行为情形
    6.5 主要结论
7 研究结论、对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学术论文及主持的科研项目
    附录B.第3章主要结论的证明
    附录C.第4章主要结论的证明
    附录D.第5章主要结论的证明
    附录E.第6章主要结论的证明
致谢

(5)中国蔬菜价格波动的特征、原因及调控思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近年来蔬菜价格走势特征
二、蔬菜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
    (一)生产领域金融支持不足、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二)流通领域成本快速上升、中间环节较多
    (三)储备领域制度体系尚不完善、应急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四)消费领域金融属性持续增强、电子交易监管难度加大
三、蔬菜价格调控需要破解的三大矛盾
    (一)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二)集中生产与分散消费之间的矛盾
    (三)供求全年总体平衡与短期结构性区域性失衡之间的矛盾
四、完善蔬菜价格调控机制的思路及政策建议
    (一)需要重点调控和储备的蔬菜品种选择
    (二)完善蔬菜价格调控的主要思路
    (三)以四大能力建设为抓手,完善蔬菜价格调控机制
        1.提升蔬菜生产能力
        2.增强高效运输能力
        3.有效发挥储备功能
        4.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6)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蔬菜价格形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蔬菜价格形成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蔬菜价格形成的理论分析
    2.3 关于蔬菜价格形成的研究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蔬菜价格及其波动分析
    3.1 蔬菜价格波动的时间特征分析
    3.2 蔬菜价格波动现状的对比分析
    3.3 蔬菜价格波动特征的分解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蔬菜产业链与价格形成
    4.1 蔬菜产业链及理论分析
    4.2 蔬菜产业链特点
    4.3 蔬菜产业链与价格形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批发市场主导型模式中蔬菜价格的形成
    5.1 中间收购商介入模式的蔬菜价格构成
    5.2 蔬菜主产地与主销地批发市场价格的横向联动分析
    5.3 蔬菜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间的纵向联动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超对接模式中蔬菜价格的形成
    6.1 农超对接的四种模式
    6.2 基于厂商理论的蔬菜生产经营者行为分析
    6.3 “农户+合作社+超市”的蔬菜价格形成的模型构建
    6.4 “农户十合作社+超市”的蔬菜价格形成的实证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电子商务模式下蔬菜价格的形成
    7.1 基于价格歧视理论的电商行为分析
    7.2 电子商务模式蔬菜价格形成的因子分析
    7.3 电子商务模式蔬菜价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7.4 电子商务模式蔬菜价格形成的实证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蔬菜生产者价格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8.1 蔬菜生产者价格形成的理论分析框架
    8.2 蔬菜生产者价格形成的通径分析
    8.3 蔬菜生产者价格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蔬菜消费者价格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9.1 供给反应模型的构建
    9.2 需求反应模型的构建
    9.3 基于均衡价格理论的联立方程构建
    9.4 蔬菜消费者价格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9.5 本章小结
第十章 蔬菜不同产业链模式和关键环节价格形成比较
    10.1 不同产业链模式蔬菜价格形成的比较
    10.2 关键产业链环节蔬菜价格形成的比较
    10.3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1.1 主要研究结论
    11.2 相关政策建议
    11.3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7)我国蔬菜价格波动特征与传导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蔬菜价格波动研究回顾
        1.2.2 价格传导研究回顾
        1.2.3 综述小结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
        1.5.2 研究的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农产品价格分类及特点
        2.1.1 农产品价格分类
        2.1.2 农产品价格的特点
    2.2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与传导
        2.2.1 农产品价格波动
        2.2.2 农产品价格传导
        2.2.3 价格非对称传导及分类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经济波动理论
        2.3.2 价值理论
        2.3.3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
        2.3.4 蛛网理论
        2.3.5 交易费用理论
3 蔬菜价格波动的特征分析
    3.1 数据来源及说明
    3.2 研究方法的选择
        3.2.1 速度法
        3.2.2 趋势分离法
        3.2.3 HP滤波法
    3.3 蔬菜价格波动特征
        3.3.1 蔬菜价格波动的季节特征
        3.3.2 蔬菜价格的长期趋势与周期波动
    3.4 蔬菜价格波动特征的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蔬菜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蔬菜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4.1.1 供求方面
        4.1.2 成本方面
        4.1.3 流通方面
        4.1.4 异常天气是导致蔬菜价格局部波动的重要因素
        4.1.5 信息不对称加剧了蔬菜价格的波动
        4.1.6 政府调控不利
    4.2 蔬菜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4.2.1 变量选择
        4.2.2 计量分析
        4.2.3 对油价和M2的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蔬菜价格传导路径的非对称分析
    5.1 全国蔬菜价格间传导机制
        5.1.1 单位根及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
        5.1.2 协整检验
        5.1.3 传导强度的非对称
        5.1.4 脉冲响应函数(IRF)
        5.1.5 预测误差方差分析(FEVD)
        5.1.6 研究结论
    5.2 典型蔬菜价格间的传导
        5.2.1 变量与数据
        5.2.2 单位根检验
        5.2.3 传导强度的非对称性
        5.2.4 脉冲响应函数(IRF)
        5.2.5 预测误差方差(FEVD)
        5.2.6 研究结论
    5.3 原因分析
        5.3.1 市场力量的差异是导致传导路径非对称的主要原因
        5.3.2 蔬菜的供求价格弹性较小是产生放大效应的关键因素
    5.4 本章小结
6 蔬菜价格正负向冲击的非对称传导分析
    6.1 模型方法与步骤
        6.1.1 协整检验
        6.1.2 误差修正模型
    6.2 全国蔬菜价格间的传导实证
        6.2.1 协整检验
        6.2.2 误差修正模型
        6.2.3 小结
    6.3 典型蔬菜价格间的传导实证
        6.3.1 协整检验
        6.3.2 误差修正模型
        6.3.3 小结
    6.4 原因分析
        6.4.1 市场结构
        6.4.2 调整成本
        6.4.3 供求价格弹性
        6.4.4 信息不对称
        6.4.5 棘轮效应
        6.4.6 其他原因
    6.5 本章小结
7.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蔬菜市场调控政策的历史演进与现状评价
        7.2.1 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转变
        7.2.2 蔬菜产业调控政策
        7.2.3 对政府调控政策的评价
    7.3 政策建议
        7.3.1 加强农民组织化程度
        7.3.2 加大对蔬菜批零市场的投资建设
        7.3.3 加强蔬菜冷链系统的建设
        7.3.4 构建完善的信息平台
        7.3.5 发展产销对接销售模式,减少流通环节
        7.3.6 完善蔬菜价格支持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近期蔬菜价格波动特征、主要影响及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近期蔬菜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一)今年前5个月蔬菜批发价格环比和同比波动均有所扩大
    (二)不同蔬菜品种零售价格波动特征各异
    (三)蔬菜产销差价巨大
二、蔬菜价格波动对CPI和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分析
    (一)对CPI涨幅变化的影响分析
    (二)对城市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分析
三、造成近期蔬菜价格同比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
    (一)部分大中城市郊区菜地面积明显减少
    (二)城乡人口结构变动引致需求变化、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三)蔬菜中间流通环节较多、层层加价
    (四)近年来城市生活成本上升较多
    (五)异常天气、投机炒作、M2增发等因素对菜价上涨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六)蔬菜生产区域分布不均衡、产销衔接不畅
四、几点政策建议

(9)蔬菜价格形成及传递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中国蔬菜产业:创造巨大效益的产业
        1.1.2 中国蔬菜价格:问题与挑战
        1.1.3 研究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思路、目的及主要内容
        1.2.1 研究对象界定及使用范围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不足与展望
2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价格形成理论
        2.1.2 价格传递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价格形成的文献回顾
        2.2.2 价格传递的文献回顾
        2.2.3 简评
    2.3 蔬菜价格形成及传递的理论分析框架
3 中国蔬菜价格特征及问题
    3.1 中国蔬菜价格总体特征
        3.1.1 中国蔬菜价格在波动中上升
        3.1.2 中国蔬菜价格波动剧烈
        3.1.3 中国蔬菜价格波动频繁
        3.1.4 中国蔬菜价格季节性波动特征
        3.1.5 中国蔬菜价格周期性波动特征
    3.2 中国蔬菜价格具体特征
        3.2.1 分环节蔬菜价格特征
        3.2.2 分品种蔬菜价格特征
        3.2.3 分地区蔬菜价格特征
    3.3 中国蔬菜价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3.1 中国蔬菜价格存在的问题
        3.3.2 中国蔬菜价格存在问题的原因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
    4.1 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理论框架
        4.1.1 蔬菜价格形成机制概念界定
        4.1.2 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构成及其运行机理
        4.1.3 现阶段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内涵及影响因素
        4.1.4 现阶段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的问题
    4.2 完全竞争市场下蔬菜价格形成的理论模型
        4.2.1 蔬菜生产者市场均衡
        4.2.2 蔬菜消费市场均衡
        4.2.3 蔬菜中间商市场均衡
        4.2.4 蔬菜生产者市场、中间商市场和消费者市场的均衡
    4.3 非完全竞争市场下蔬菜价格形成的理论模型
    4.4 中国蔬菜价格形成机制参数拟合
        4.4.1 理论模型的参数拟合
        4.4.2 外生冲击对蔬菜价格、产量和消费量的影响
        4.4.3 外生冲击对蔬菜生产者价格与消费者价格传递的影响
        4.4.4 关于蔬菜价格放大效应的验证
    4.5 我国蔬菜价格形成案例研究:以山东寿光和金乡为例
        4.5.1 山东寿光蔬菜价格形成:基于蔬菜产业链跟踪调查
        4.5.2 山东金乡大蒜价格形成机制案例
    4.6 本章小结
5 我国蔬菜价格传递机制
    5.1 蔬菜价格传递机制内涵及模式
    5.2 品种视角下蔬菜价格传递
        5.2.1 品种间蔬菜价格传递的内涵及特征
        5.2.2 品种间蔬菜价格传递效应研究方法:BEKK模型
        5.2.3 品种间蔬菜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
    5.3 产业链视角下蔬菜价格传递
        5.3.1 蔬菜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传递的内涵及特征
        5.3.2 蔬菜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传递的研究方法
        5.3.3 蔬菜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传递的实证研究
    5.4 空间视角下蔬菜价格传递
        5.4.1 蔬菜价格空间传递的运行机理及价格空间分布特征
        5.4.2 蔬菜价格空间传递的研究方法:空间计量模型
        5.4.3 蔬菜价格空间传递的实证研究
        5.4.4 “南菜北运”背景下我国蔬菜市场空间整合
    5.5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关于蔬菜价格形成机制研究结论
        6.1.2 关于蔬菜价格传递机制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完善蔬菜价格形成机制
        6.2.2 整合蔬菜价格传递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1 寿光产业链跟踪调研问卷
附录2 2003-2015年有关蔬菜调控政策一览表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10)蔬菜全产业链价格形成及稳定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问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价格形成理论
    2.2 价格波动理论
    2.3 价值链理论
第三章 蔬菜产业链条交易流程
    3.1 概念界定
        3.1.1 场间交易
        3.1.2 场内交易
    3.2 蔬菜场内交易流程
        3.2.1 产地批发市场
        3.2.2 中转地批发市场
        3.2.3 销地批发市场
    3.3 蔬菜场间交易流程
        3.3.1 销地大型批发商(中转商)+经纪人+农户
        3.3.2 销地大型批发商(中转商)+产地收购商+经纪人+农户
        3.3.3 销地中间批发商+中转商+产地收购商+经纪人+农户
    3.4 蔬菜交易流程优化模式
    3.5 小结
第四章 菜农销售量与蔬菜生产价格的形成
    4.1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4.2 蔬菜销售量及生产价格波动规律
        4.2.1 蔬菜销售量具有一定“季节性”
        4.2.2 蔬菜生产价格保持“相对稳定”态势
        4.2.3 蔬菜销售量对生产价格的“影响力”较低
    4.3 蔬菜销售量对生产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4.3.1 单位根检验
        4.3.2 实证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蔬菜批零价格联动性分析
    5.1 研究假说
    5.2 蔬菜批零价格波动及相关性分析
        5.2.1 波动性分析
        5.2.2 季节性分析
        5.2.3 相关性分析
    5.3 影响蔬菜批零价格因素分析
        5.3.1 影响批发价格的因素分析
        5.3.2 影响蔬菜零售价格因素分析
    5.4 蔬菜批零价格联动性的实证分析
        5.4.1 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5.4.2 灰色系统GM(1,1)模型实证分析
        5.4.3 ADL模型实证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蔬菜流通链条价格形成
    6.1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6.2 全产业链价格波动性分析
    6.3 全产业链价格相关性分析
    6.4 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6.4.1 模型相关检验
        6.4.2 实证分析结果
    6.5 小结
第七章 批发市场价格形成方式研究
    7.1 批发市场交易方式分析
        7.1.1 批发市场交易现状
        7.1.2 批发市场交易方式
    7.2.批发市场电子结算分析
        7.2.1 模式选择
        7.2.2 运行机制
        7.2.3 博弈困境
        7.2.4 保障措施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政府调控蔬菜价格的政策选择
    8.1 创新价格信息的形成和传递
        8.1.1 发展拍卖交易
        8.1.2 推广电子结算
        8.1.3 完善预测预警
        8.1.4 加强信息传递
    8.2 打造稳定的流通链条
        8.2.1 批发市场
        8.2.2 龙头企业
        8.2.3 合作社
    8.3 优化政府蔬菜储备投放
        8.3.1 依托企业实施蔬菜储备
        8.3.2 优化储藏设施空间布局
        8.3.3 拓宽储备菜投放渠道
    8.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附录博士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与取得的成果
附件
参考文献

四、全国主要城市蔬菜批发价格表(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大型城市蔬菜价格波动特征研究——基于上海市蔬菜数据的分析[J]. 马佳,马莹.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1(06)
  • [2]生鲜农产品“卖难买贵”原因解析及纾困策略——基于中间商购销行为的视角[J]. 张磊,王娜,盛丽颖. 中国流通经济, 2021(06)
  • [3]大蒜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D]. 刘艳. 烟台大学, 2021(02)
  • [4]不同主体主导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最大化策略研究[D]. 闻卉.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1)
  • [5]中国蔬菜价格波动的特征、原因及调控思路研究[J]. 卞靖,陈曦. 宏观经济研究, 2020(04)
  • [6]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蔬菜价格形成研究[D]. 李靓.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7]我国蔬菜价格波动特征与传导机制研究[D]. 刘玲.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8)
  • [8]近期蔬菜价格波动特征、主要影响及成因分析[J]. 王双进.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6(04)
  • [9]蔬菜价格形成及传递机制研究[D]. 肖小勇. 华中农业大学, 2015(04)
  • [10]蔬菜全产业链价格形成及稳定措施研究[D]. 李桂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全国主要城市蔬菜批发价目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