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对复合肥中钾滞留的影响

木质素对复合肥中钾滞留的影响

一、木质素对复合肥中钾的保持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婷[1](2021)在《工业木质素在肥料领域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工业木质素用作肥料具有增强土壤保水性、通透性,改善土壤肥力,使营养元素缓慢释放,提高肥料利用率等优点。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木质素缓释氮肥、木质素螯合微肥、木质素复合肥在肥效等性能方面的研究,为木质素在肥料领域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有力依据。

郝志远[2](2020)在《砂质潮土夏玉米减氮增效配方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黄淮海平原豫北砂质潮土区是我国夏玉米种植的主要地区之一,为了高产而大量施肥,导致土壤恶化、水体污染,过量施肥影响夏玉米的品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新型肥料工艺技术来实现豫北地区砂质潮土夏玉米的减氮增效。通过田间肥效试验进行肥料的筛选,在筛选基础上进行减氮增效新型肥料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并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配方肥在土壤肥际微域转化和迁移过程,揭示配方肥增效机理,为优化肥料配方工艺提供依据,论文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田间肥效试验表明长效包膜缓释尿素减氮增效的可行性。当养分施用量为168 kg/ha(N)、90 kg/ha(P2O5)、120 kg/ha(K2O)时,长效包膜缓释尿素处理的夏玉米产量、经济系数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9564.75 kg/ha、36.37%、56.93 kg/kg,土壤速效氮、磷、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75.61、23.45、161.52 mg/kg,夏玉米氮、磷、钾的积累量分别为163.56、72.30、100.83 kg/ha。(2)以尿素、磷酸一铵和硫酸钾为原料对包膜缓释尿素进行包裹,制备具有不同氮释放速率的新型无机包裹型复合肥产品。养分施用量为168 kg/ha(N)、75 kg/ha(P2O5)、75 kg/ha(K2O)时的新型肥料最适宜工艺技术参数为粘结剂浓度为20 wt%、烘干温度为90°C、填料用量为6.55 kg,此时颗粒强度和核芯包裹率分别为34.6 N、97%。养分施用量为210 kg/ha(N)、75 kg/ha(P2O5)、75 kg/ha(K2O)时的新型肥料最佳工艺技术参数为粘结剂浓度为20 wt%、烘干温度为90°C、填料用量为10.42 kg,此时颗粒强度和核芯包裹率分别为33.7 N、97%。两种新型肥料具有良好的速释性和缓释性,速效氮在3 d内完全释放,在14 d时,两种新型肥料的尿素释放率分别为69.44%、70.01%。包裹过程为纯物理过程,产品热稳定性较好,包裹层与核芯颗粒之间结合紧密且无间隙,包裹层厚度均匀、表面光滑,颗粒大小为3-4 mm。(3)降低氮肥用量可提高养分的有效利用,促进养分在肥际微域中的迁移。低氮处理土壤p H为8.34,速效氮占总施氮量的比率和迁移距离分别为69.00%、62 mm,速效磷占总施磷量的比率和迁移距离分别为48.43%、26 mm,速效钾占总施钾量的比率和迁移距离分别为78.55%、44 mm。

秦亚旭[3](2020)在《生物质炭基专用肥对苹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文中提出为了探讨生物质炭基专用肥的效果,为有机肥替代化肥,减肥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长期定位试验,以课题组自行研制开发的生物质炭基专用肥为研究对象,以15年生乔化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用炭基肥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农户常规施肥处理,平均提高了6.08%,起到很好的保水作用;当炭基肥施用量为9072 kg·hm-2时,土壤p H较CK处理提高了3.87%和1.39%;土壤氮素和钾素养分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提高了果园土壤肥力;当炭基肥施用量和农户等养分量时,可显着增加表层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含量。2、与CK相比,施用炭基肥可使苹果增产5.65%~14.32%,当炭基肥施用量与农户等养分量时,产量最高,达到了42.18 t·hm-2。各施肥处理间果实的果形指数均在0.80以上,达到了优等果的标准;炭基肥的施用降低了果实的硬度;施用炭基肥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6.64%、28.24%、9.16%;施用炭基肥显着提高了果实的糖酸比,增幅为8.93%~29.05%;添加炭基肥对于苹果果实的Vc含量也有较大的影响,施用炭基肥处理的果实中Vc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5.05 mg·100g-1、2.40 mg·100g-1、0.32 mg·100g-1。3、施用炭基肥处理的叶片养分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添加炭基肥处理的苹果新梢长度最长达到25.42 cm,较CK提高了11.05%;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叶片的百叶重和百叶厚也随炭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处理间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当炭基肥施用量与农户等养分量时,苹果的光合作用最强。综上所述,生物质炭基苹果专用肥施入土壤后,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氮素、钾素和有机碳各组分的含量均有所提高,促进了果树的生长发育;同时也提高了苹果产量,改善了苹果品质,提升了果实风味。当炭基肥施用量为7392kg·hm-2时,不仅可以改良培肥果园土壤,提高产量品质,促进树体生长,还可以提高果园的经济效益。

李守江[4](2019)在《罗布泊硫酸盐型盐湖钾盐浮选的理论与工艺研究》文中指出新疆罗布泊盐湖是一典型硫酸盐型钾盐卤水矿床,以此为原矿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单体硫酸钾生产企业—国投罗钾公司。硫酸盐型卤水的构成复杂,晒盐析出的光卤石以及其分解固相通常伴生各种杂盐和杂质离子,导致国投罗钾公司的氯化钾浮选工段的分选效率较低和精矿中氯化钠含量较高。这个问题在高温季节尤为突出,是一大技术挑战。解决这个难题,不仅对国投罗钾公司高效开发利用罗布泊盐湖资源,也对世界上其它硫酸盐型钾盐矿床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经济价值。本论文通过纯矿物浮选、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界面化学仪器分析等研究了氯化钾与水界面性质、胺类捕收剂与氯化钾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吸附机理、氯化钾盐与氯化钠盐浮选分离机理;基于硫酸盐型盐湖的特殊体系,研究了Mg2+和SO42-杂质离子、微细粒钾盐镁矾等杂盐对氯化钾浮选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在上述理论研究和浮选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光卤石分解固相的高效浮选新工艺,并完成了实验室小型试验和现场的工业试验。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水化膜视角提出了新的氯化钾和氯化钠浮选分离机理,即:胺类捕收剂可以穿透氯化钾表面水化膜而吸附在氯化钾表面并使其疏水化,但不能穿透氯化钠表面水化膜,从而实现氯化钾与氯化钠的浮选分离。(2)胺类捕收剂在氯化钾/水溶液界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机理是基于静电作用力的物理吸附。(3)各种离子由于水化作用会以离子水化层的形式存在于氯化钾和氯化钠表面的水化膜中。离子水化作用越强,对氯化钾和氯化钠表面水化膜中水分子之间的内聚能的增强作用越大,胺类捕收剂穿透水化膜的难度也就越大。以此揭示了浮选矿浆中镁离子恶化氯化钾盐浮选归因于镁离子水化增大氯化钾表面水化膜中水分子内聚能,从而增大捕收剂在氯化钾表面的吸附难度。(4)光卤石分解固相中钾盐和钠盐矿物浮选动力学有很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在捕收剂用量低时更加显着;增加捕收剂用量不能改变钾盐和钠盐的分选效率,只能缩短浮选时间。(5)基于光卤石分解固相中氯化钾和氯化钠浮选动力学差异及微细粒钾盐镁矾的浮选特性,开发出饥饿给药-分速浮选新工艺应用于国投罗钾公司的硫酸盐型盐湖氯化钾盐浮选。该工艺可在低捕收剂用量下获得高品质氯化钾精矿(低杂质钠含量)。(6)饥饿给药-分速浮选新工艺的有效性被工业试验所证实,可将氯化钾精矿中钠含量降低16.53%,捕收剂用量减少36.55%。这不仅减轻氯化钾精矿再浆洗涤的强度和钾的溶解损失,而且实现矿耗成本、药耗成本和电耗成本的大幅下降,从而节省大量生产成本。

邓小楠[5](2019)在《环保型薄膜材料及包膜肥料制备与释放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缓/控释肥料由于可以显着提高传统肥料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生产和施用缓/控释肥料已经成为目前化肥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也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必然要求。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缓/控释肥料以脲甲醛缓/控释肥料为主,但是脲甲醛缓/控释肥料的养分释放周期长、无法实现养分控释。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缓/控释肥料不仅可以调节养分的释放速率,而且在土壤中不造成二次污染。本学位论文着眼于开发高效、环保型缓/控释肥料,以聚乳酸(PLA)、淀粉及腐植酸等原料制备包膜材料,设计了新型分段式流化床包膜装置,并制备了聚乳酸包膜缓/控释肥料;测试计算了包膜材料的渗透系数,建立了基于温差分段模拟的Shaviv模型预测包膜缓/控释肥料田间释放性能;分别研究了聚乳酸包膜肥料在水中和土壤中的缓释行为,考察了聚乳酸包膜肥料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1)制备了PLA、PLA/PS、PLA/HA复合薄膜,测定了288K、298K和308K温度和不同膜材料条件下尿素、磷酸二氢钠、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水蒸气和氮磷钾养分的渗透系数,并讨论了包膜材料的厚度和成膜温度对水蒸气和养分渗透性能的影响。(2)通过Novezyme435催化的淀粉酯化反应,成功合成了葵酸酯淀粉、月桂酸酯淀粉和棕榈酸酯淀粉。添加PEG-400可以提高DES的取代度,最佳酯化温度为338K。与原始淀粉相比,改性后淀粉的溶解、糊化、再结晶和酯化程度较小。随着脂肪酸中碳链长度的增加,淀粉颗粒间的聚集率提高,结晶度降低;同时研究了淀粉的成膜性能。(3)设计了覆膜段与成膜段分开的流化包膜工艺及装置。覆膜段采用全封闭带气流循环的伍斯特流化床,在常温下操作;成膜段采用沸腾流化床,在高温下操作。覆膜段与成膜段间物料的输送采用气力输送方式,可以减少颗粒之间的接触几率与接触时间,从而减少包膜颗粒之间的粘连。提高了包膜材料的利用率和包膜的均匀性。(4)制备了聚乳酸包膜尿素颗粒,测定计算了氮养分和水蒸气的渗透系数。优化了Shaviv等数学模型模拟条件,研究建立了以温差为依据的分段数学模拟方法,能较好地预测包膜尿素氮养分累积释放性能。分段数学模拟预测结果与田间试验结果相比,平均绝对偏差为1.74,平均相对偏差为3.01%。采用Shaviv等提出的数学模型并分段模拟的方法可较好地预测包膜肥料养分释放特征。(5)根据前面研究成果,针对棉花选择了合理的包膜材料,制备了聚乳酸包膜缓/控释尿素,通过对聚乳酸包膜缓/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对比试验,研究了两种尿素对棉花产量、N素利用率和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乳酸包膜缓/控释尿素能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

陈介南,闫豪,张林,詹鹏,李超[6](2017)在《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制备及应用评价》文中认为木质素是可再生资源,为世界第二大天然有机物,利用潜力巨大。目前,木质素主要来自木质纤维乙醇和造纸等生物质精炼行业废弃物,其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且易污染环境。介绍了木质素特性与缓释机理,重点阐述了包膜法、吸附及螯合法、氧化氨化法制备木质素缓释肥料工艺及其应用评价,为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徐强[7](2017)在《工业碱木质素基缓释氮肥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缓释肥作为未来化学肥料的主要发展方向,将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因缓释肥高效、环保和节省劳动力而备受关注。以工业木质素作为材料研制缓释肥相比其他材料具有更大优势:木质素是天然高分子有机物,制备的缓释肥对环境无污染;木质素能够延缓肥料中养分溶解,降低肥料水溶性,进一步提高肥料缓释性能;木质素能抑制脲酶活性,降低NO3-N释放,减少氨挥发,增加NH4+-N利用率;以工业木质素为原料将解决制浆造纸业所产生工业木质素资源浪费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此外也避免了黒液(工业木质素)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本文以工业碱木质素为主要材料制备缓释氮肥。羟甲基化可以显着提高碱木质素羟基含量,是增强木质素反应活性的有效改性方法。在对工业木质素羟甲基化改性过程中,通过红外光谱(FTIR)、碳谱(DEPT 135)和异核单量子关系(HSQC)对改性前后木质素结构分别进行表征,分析碱木质素在反应过程中结构变化,并对反应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和验证。在此基础上以改性后的羟甲基化木质素构建缓释模型:通过自身缩合构建缓释模型和以羟甲基化木质素、海藻酸钙凝胶和钠基-蒙脱土共同组建缓释模型制备缓释氮肥。本文系统探讨了这两种肥料的缓释性能,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木质素羟甲基化反应主要有两种反应过程,在侧链区域甲醛和对羟基肉桂酸或阿魏酸单元侧链的双键发生Prings反应形成羟甲基;在芳香区域甲醛和对羟基苯基C-3、C-5,愈创木基C-5上发生Lederer-Manasse反应形成羟甲基。而木质素其他结构单元,如紫丁香基单元,β-O-4醚键结构,苯基香豆满均未与甲醛发生羟甲基化反应。(2)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羟甲基化反应,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 h,pH为11,m(木质素):m(甲醛)为6:1,在此最优条件下羟甲基的质量分数为2.32%。(3)通过羟甲基化木质素自身缩合构建紧密三维网络结构,包裹、嵌入游离尿素、羟甲基脲和脲甲醛制备缓释氮肥。结果表明该肥料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土壤淋溶25天后,氮的释放量不超过75%。(4)以羟甲基化木质素、钠基-蒙脱土和海藻酸钙凝胶共同组建缓释模型制备缓释氮肥。该肥料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海藻酸钙凝胶作为尿素主要载体,其浓度高低直接决定了游离尿素“包裹”量。以2%海藻酸钠作为基质相比3%、4%的海藻酸钠对尿素有更好缓释效果。羟甲基化木质素在海藻酸钙凝胶基质中主要起到疏松结构作用,提高“包裹”游离尿素的缓释活性,改善肥料缓释性能。羟甲基化木质素占海藻酸钙凝胶的150%时,具有的缓释性能最好,其累计释放率达到19.13%,潜在释放率达到5.83%。具有片层结构的钠基-蒙脱土可以较好调节羟甲基化木质素和海藻酸钙凝胶基质二者的关系。钠基-蒙脱土构成更多的微孔隙,更加有效包裹尿素。当钠基-蒙脱土含量为羟甲基化木质素含量的1/3时,构建的三维网络结构对游离尿素的“包裹”效果最好,其肥料的缓释性能也最好。

吕婷雯[8](2016)在《木质素对施用有机肥下盆栽平邑甜茶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中,以1年生的平邑甜茶苗木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探讨了木质素对施用有机肥下盆栽平邑甜茶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大田盆栽测定植株相关生理指标,地下部采集主要以平邑甜茶根际以及非根际土壤为主,分别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土壤的微生物数量进行检测,旨在探究木质素在农林业上的可能利用效果,为根区土壤微生态环境的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试验结果如下:1.在10%有机肥条件下,相比2.5 g·kg-1处理,1.5 g·kg-1处理明显提高了平邑甜茶株高、干径、净光合速率及叶片相对叶绿素的含量;两种浓度木质素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平邑甜茶根系活力,其中以2.5 g·kg-1处理提高最多。40%有机肥条件下,木质素有利于植株地上部生长,提高了地下部根系活力,2.5 g·kg-1处理最为显着。2.在施加有机肥条件下,木质素总体上有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但不同有机肥水平及不同浓度木质素促进土壤养分释放的程度不同。10%有机肥条件下,不同浓度木质素提高了根系土壤有机质、速效磷的含量,其中以2.5 g·kg-1处理最为显着。1.5 g·kg-1处理提高根际土壤速效钾和非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最多,而2.5 g·kg-1处理提高非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和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最多。根际土壤的速效磷、有机质含量略高于非根际,而其碱解氮、速效钾的含量低于非根际。40%有机肥条件下,两种浓度木质素均提高了根系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其中1.5 g·kg-1处理最为明显。2.5 g·kg-1处理提高根系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多,也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根系土壤速效钾含量。根际土壤的碱解氮、速效钾及有机质含量大于非根际,但非根际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大于根际。3.在施加有机肥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因有机肥含量的不同及不同浓度的木质素而各有差异。在10%有机肥条件下,木质素提高了根系土壤脱氢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其中根际土壤下1.5 g·kg-1处理最显着,非根际土壤下2.5 g·kg-1处理提高最明显。两种浓度木质素抑制了根际及非根际土壤脲酶、纤维素酶活性,提高了根系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以2.5 g·kg-1处理影响最明显。在40%有机肥条件下,两种浓度木质素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蔗糖酶、土壤脱氢酶、纤维素酶活性及蛋白酶活性,其中除1.5 g·kg-1处理提高蛋白酶活性最显着外,其它几种酶以2.5 g·kg-1处理的作用最为显着。木质素对根系土壤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幅度不大,2.5 g·kg-1处理组的根际效应表现最大。无论是10%或40%有机肥条件,根际土壤的脱氢酶、脲酶、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及蔗糖酶的活性均高于非根际,而纤维素酶活性略低于非根际。4.在施加有机肥条件下,微生物种类因木质素的浓度不同而产生差异。施加10%有机肥条件下,相比2.5 g·kg-1处理,1.5 g·kg-1处理表现出最佳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明显增加根际土壤的细菌、放线菌及真菌的数量。40%有机肥条件下,两种木质素均增加了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提高了微生物多样性,其中2.5 g·kg-1处理增加最多。综上所述,试验研究表明就提高植株生长、改善土壤环境而言,在施用有机肥条件下,添加适宜浓度的木质素有利于促进平邑甜茶生长发育,且有效地改善根系土壤环境。

闫兴伟[9](2015)在《杨木发酵残渣用作缓释肥料的制备》文中研究表明木质纤维乙醇作为一种重要的低碳环保新兴能源,在全球气候与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以杨木为原料生产生物乙醇在我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存在大量残渣无法有效利用的难题。本文以杨木发酵残渣为研究对象,在考查了其主要成分的基础上,利用其特点研究制备了缓释肥料,并对缓释肥料的性能进行了检测,为木质纤维乙醇剩余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主要内容包括:1.分别用冷水、热水、1%NaOH和苯醇对原木样品,蒸汽爆破预处理样品和生物乙醇残渣进行抽提,抽提物的含量均为生物乙醇残渣>蒸汽爆破预处理样品>原木样品。对三种样品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蒸汽爆破预处理极大的改变了杨木本身的结构与化学构成,在保持纤维素含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降解了绝大多数的半纤维素。生物乙醇发酵残渣中的主要成分为木质素,含有少量的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对比杨木发酵残渣与杨木木质素的红外光谱图,杨木发酵残渣在保持明显的木质素的特征峰的同时,其中的羟基含量要多于杨木木质素,较高的羟基使得1000-1300 cm-1区域的醇和醚基峰不太明显。2.以氨水为氮源,过氧化氢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以杨木发酵残渣为原料制备缓释肥料,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残渣中木质素上的芳核易于反应生成含氮有机物,从而在土壤中达到缓慢降解的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反应条件,得出产量最优反应条件,即65%氨水、35%过氧化氢、温度120℃、反应时间90mmin,氨化产物总氮含量可达到9.14%,有机氮含量可达到5.46%。在此基础上利用数理分析,得出成本最优反应条件为45%氨水、25%过氧化氢、温度120℃、反应时间90min,氨化产物总氮含量7.55%,有机氮含量4.87%,相比较产量最优条件下总氮含量下降了17.4%,有机氮含量下降了10.8%,但是氨水用量节约了30.8%,过氧化氢用量节约了28.6%,原料的利用率显着提高。为了回收生产过程中多余的氨,在成本最优条件下的氨化产物中加入磷酸调节pH至4时,总氮含量可以达到12.04%。与以往的一些成果(氨化瓜子壳总氮7.26%,160℃;氨化核桃壳总氮5.68%,200℃;氨化杏核壳总氮5.12%,220℃)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3.相比于氨化氧化法,通过包膜法制备的缓释肥料更具有可控性。本文尝试了用聚乙烯醇作为粘接剂,以膨润土和尿素为肥芯,周围包膜发酵残渣制备缓释肥料。通过调整膨润土和尿素的比例及聚乙烯醇的浓度,从而达到尿素规律释放的目的。通过扫描电镜观测发现,残渣-膨润土缓释肥料的包膜层靠近肥芯的部分是由聚乙烯醇穿插杨木发酵残渣构成的,靠近外表的部分是在聚乙烯醇的粘结作用下,杨木发酵残渣粉末以及其团聚体堆砌形成。在对缓释肥料进行溶出率研究后,发现残渣-膨润土缓释肥料的释放速率与肥芯的配比有很大关系。而聚乙烯醇浓度的高低不影响包膜的通透性,仅通过改变包膜强度影响一定比例下肥芯的养分释放。同时,残渣-膨润土缓释肥料中的尿素在水中溶解释放是遵循先“扩散”后“崩溃”的释放机理。通过对不同肥芯比例的肥料释放曲线进行拟合,得出在尿素:膨润土为6:4时,残渣-膨润土缓释肥料在水中的释放曲线接近于立方曲线。而在纯尿素时,残渣-膨润土缓释肥料在水中的释放曲线接近于“S”曲线。通过调节肥芯中尿素与膨润土的比例,可制备出尿素释放曲线介于立方曲线和“S”型曲线之间的缓释肥料,从而达到养分的规律释放。

朱京妃[10](2011)在《球形木质素磺酸钠树脂的制备、改性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工业迅猛发展,中国各主要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已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的污染。重金属元素在蔬菜中的积累较明显,部分已达到了较高的残留水平,超过国家食品卫生限量标准。其污染主要是因为使用了受污染的灌溉水。重金属污染已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对灌溉水中的重金属的去除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重金属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沉淀法、电化学法、膜分离法、分子印迹法和吸附法。沉淀法因为沉淀剂的加入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电化学法主要用于电镀废水的处理,此法存在着耗电量大、成本高、析氧和析氢等副反应多的不足;膜分离法的主要问题是膜组件昂贵,且在使用过程中膜容易受到污染而导致通量下降,影响去除效果;分子印迹法因为多数分子印迹聚合物由有机物合成的或有有机溶剂参与,这样就使水质可能增加了新的有机污染物;利用吸附法进行水处理,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可回收有用物料以及吸附剂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环境保护、医药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木质素磺酸钠具有产量大、价格便宜、较多活性基团、可再生、可生物降解和无毒等优点,故其改性研究备受关注。粉状、细粒状木质素吸附剂孔结构不丰富,水力学性能差,难以在实际操作中大规模使用。而球形木质素吸附剂具有疏松、亲水的网络结构,另外,其具有表面积大、通透能力与水力学性能较好的特点,适合于床式吸附处理。同时,球状有利于装填、清洗、回收、活化等处理。未改性的球形木质素吸附能力不强,将其作为母体,对其进行了化学改性,引入一些含有杂环的配体,以提高木质素吸附剂的吸附效果。这样,既综合利用了天然高分子资源,又治理了造纸、水处理、湿法冶金等带来的环境污染。本文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和木质素一些概况的基础上,以去除重金属为目的,将纯化后的木质素磺酸钠粉末成功地制备成球形木质素,并以此为母体对其进行改性,系统研究了改性后球形木质素的吸附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了甲酚-浓硫酸法对木质素磺酸钠粉末进行了纯化。并对纯化前后水分、灰分和总糖等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纯化后水分降低了 57.1%,灰分降低了 76.1%,总糖降低了 71.5%。利用了红外光谱对纯化前后的结构进行了比较。利用热重分析技术,比较了纯化前后热稳定性的比较。2.利用反相悬浮原理,以精制木质素磺酸钠粉末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NaOH为催化剂,制备出球形木质素磺酸钠树脂。探讨了分散相种类与相比、分散剂种类与用量、原料的浓度、环氧氯丙烷的用量、搅拌速度、NaOH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成球的影响,通过单因素的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成球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成球工艺。利用红外光谱对精制木质素磺酸钠粉末和球形木质素磺酸钠树脂的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交联成功。热重分析表明,实验所制得的球形木质素磺酸钠树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3.以球形木质素磺酸钠树脂为母体,金属钠为催化剂,在适当的条件下与杂环配体发生反应,对球形木质素磺酸钠树脂进行改性。从2-氯甲基苯并咪唑和5-氯甲基四氮唑两种配体中,筛选出一种增重率较高的配体。并探讨了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物质量比等因素对改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的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改性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改性工艺。4.采用静态吸附比较了改性前后吸附量的大小,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球形木质素吸附能力比未改性的强。系统研究了改性球形木质素磺酸钠对 Cu(Ⅱ)、Ni(Ⅱ)、Zn(Ⅱ)、Pb(Ⅱ)、Cd(Ⅱ)和 Hg(Ⅱ)6 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静态研究表明,在T=298K,HAc-NaAc体系中,在各自最佳pH值下改性球形木质素对6种重金属离子均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静态吸附容量分别为74 mg/g、47 mg/g、42 mg/g、102 mg/g、54 mg/g和112 mg/g。实验还探讨了不同温度下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的吻合性,及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的浓度范围内,改性球形木质素对6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球形木质素对6种金属离子的吸附都较为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化学吸附是吸附速率的主控步骤。

二、木质素对复合肥中钾的保持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木质素对复合肥中钾的保持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工业木质素在肥料领域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木质素在肥料中的应用
    1.1 缓释氮肥
    1.2 螯合微肥
    1.3 木质素复合肥
2 结语

(2)砂质潮土夏玉米减氮增效配方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新型肥料的研究进展
        1.2.1 新型肥料分类
        1.2.2 新型肥料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选题依据
    1.4 研究内容
2 砂质潮土夏玉米肥料筛选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区概况
        2.2.2 供试材料
        2.2.3 试剂及仪器设备
        2.2.4 试验设计
        2.2.5 样品采集与处理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 产量、经济系数及产量构成要素的测定
        2.3.2 植株生物性状的测定
        2.3.3 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测定
        2.3.4 植株养分积累量的测定
        2.3.5 氮肥偏生产力的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产量、经济系数及产量构成要素
        2.4.2 植株生物性状
        2.4.3 土壤速效养分含量
        2.4.4 植株养分积累量
        2.4.5 氮肥偏生产力
    2.5 本章小结
3 砂质潮土夏玉米高效配方肥工艺技术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3.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3.3 实验设计
        3.3.1 粘结剂浓度
        3.3.2 烘干温度
        3.3.3 填料用量
    3.4 产品性能的测定
        3.4.1 颗粒强度的测定
        3.4.2 核芯包裹率的测定
        3.4.3 尿素释放速率测试
    3.5 产品的表征
        3.5.1 红外光谱表征
        3.5.2 扫描电镜表征
        3.5.3 热重表征
    3.6 结果与分析
        3.6.1 粘结剂浓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6.2 烘干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6.3 填料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6.4 尿素释放速率分析
        3.6.5 红外光谱分析
        3.6.6 扫描电镜分析
        3.6.7 热重分析
    3.7 产品展示
    3.8 本章小结
4 砂质潮土夏玉米配方肥减氮增效机理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材料
        4.2.2 试剂及仪器设备
        4.2.3 试验设计
        4.2.4 试验方法
    4.3 测定项目及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土柱养分含量和土壤含水量
        4.4.2 土壤肥际微域的pH
        4.4.3 氮在土壤肥际微域中的迁移
        4.4.4 磷在土壤肥际微域中的迁移
        4.4.5 钾在土壤肥际微域中的迁移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3)生物质炭基专用肥对苹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生物炭的特性
    1.2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2.1 生物炭对土壤物理结构的影响
        1.2.2 生物炭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1.2.3 生物炭对土壤总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1.2.4 生物炭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3 生物炭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1.4 生物炭基肥的应用现状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生物质炭基专用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园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2.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园土壤pH的影响
        2.2.3 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园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2.2.4 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园土壤磷素含量的影响
        2.2.5 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园土壤钾素含量的影响
        2.2.6 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园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2.2.7 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园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生物质炭基专用肥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设计
        3.1.3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3.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果实养分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生物质炭基专用肥对果树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设计
        4.1.3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叶片养分的影响
        4.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4.2.3 不同施肥处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罗布泊硫酸盐型盐湖钾盐浮选的理论与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钾肥的重要性
        1.1.2 .我国钾盐资源分布
        1.1.3 .罗布泊盐湖卤水特征及工艺
        1.1.4 .罗布泊硫酸盐型盐湖氯化钾浮选的难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钾盐浮选文献综述
    2.1 .氯化钾、氯化钠晶体结构
        2.1.1 .氯化钾
        2.1.2 .氯化钠
    2.2 .氯化钾、氯化钠的基本物化特性
        2.2.1 .氯化钾物化特性
        2.2.2 .氯化钠物化特性
    2.3 .钾盐浮选研究进展
        2.3.1 .浮选工艺研究进展
        2.3.2 .浮选药剂研究进展
        2.3.3 .杂质离子的影响
        2.3.4 .氯化钾浮选理论研究进展
第3章 试验样品及研究方法
    3.1 .试验样品
        3.1.1 .纯矿物浮选试验样品
        3.1.2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样品
    3.2 .试验仪器设备及药剂
    3.3 .试验方法
        3.3.1 .纯矿物浮选试验方法
        3.3.2 .分子动力学模拟
        3.3.3 .吸附试验
        3.3.4 .实际矿石浮选试验
    3.4 .测试表征技术
        3.4.1 .筛分分析
        3.4.2 .接触角测定
        3.4.3 .X射线衍射(XRD)
        3.4.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3.4.5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能谱分析(EDS)
        3.4.6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第4章 硫酸盐型盐湖氯化钾的浮选行为与规律
    4.1 .氯化钾纯矿物浮选
        4.1.1 .氯化钾和氯化钠可浮性
        4.1.2 .胺类捕收剂碳链长度对氯化钾浮选的影响
        4.1.3 .混合胺类捕收剂对氯化钾浮选的影响
        4.1.4 .十八胺作捕收剂的氯化钾浮选动力学
    4.2 .杂质离子对氯化钾纯矿物浮选的影响
    4.3 .杂盐矿物对氯化钾纯矿物浮选的影响
        4.3.1 .杂盐矿物的生成
        4.3.2 .杂盐矿物对氯化钾与氯化钠浮选分离的影响
    4.4 .罗布泊盐湖光卤石分解固相浮选
        4.4.1 .捕收剂种类及用量对光卤石分解固相浮选的影响
        4.4.2 .分散剂对光卤石分解固相浮选的影响
    4.5 .小结
第5章 硫酸盐型盐湖氯化钾浮选机理
    5.1 .氯化钾与氯化钠浮选分离的机理
        5.1.1 .氯化钾、氯化钠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
        5.1.2 .氯化钾、氯化钠与胺类捕收剂的相互作用
        5.1.3 .水化膜对氯化钾/氯化钠浮选分离的影响
    5.2 .胺类捕收剂在氯化钾/水溶液界面的吸附
        5.2.1 .胺类捕收剂在氯化钾/水界面的吸附等温线
        5.2.2 .胺类捕收剂在氯化钾表面的吸附机理
    5.3 .离子水化对氯化钾浮选影响的机理
    5.4 .钾盐镁矾恶化氯化钾浮选的作用机制
    5.5 .小结
第6章 光卤石分解固相浮选新工艺:饥饿给药-分速浮选
    6.1 .光卤石分解固相的原矿性质
        6.1.1 .光卤石、混合母液和调浆母液的化学成分
        6.1.2 .光卤石分解固相的XRD和 SEM-EDS分析
        6.1.3 .光卤石分解固相的筛析分析
    6.2 .光卤石分解固相钾盐浮选动力学
    6.3 .钾盐浮选精矿中回收率与品位的相互关系
    6.4 .饥饿给药-分速浮选工艺
        6.4.1 .饥饿给药-分速浮选开路试验
        6.4.2 .饥饿给药-分速浮选闭路试验
    6.5 饥饿给药-分速浮选工艺参数优化
        6.5.1 .单因素浮选试验研究
        6.5.2 .正交浮选试验研究
    6.6 .小结
第7章 饥饿给药-分速浮选工艺的工业试验
    7.1 .工业试验
        7.1.1 .工业试验流程及改造
        7.1.2 .中控数据采集
        7.1.3 .综合样采取
        7.1.4 .基准期
        7.1.5 .工业试验调试期
        7.1.6 .工业试验稳定期
    7.2 .工业试验技术指标
        7.2.1 .生产指标对比
        7.2.2 .流程计算对比
    7.3 .初步技术经济分析
        7.3.1 .原材料消耗
        7.3.2 .能源消耗
    7.4 .小结
第8章 结论及创新点
    8.1 结论
    8.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环保型薄膜材料及包膜肥料制备与释放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缓/控释肥料的定义
        1.2.2 缓/控释肥料的类型
        1.2.3 缓/控释肥料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2.4 缓/控释肥料的国内外应用状况
    1.3 缓/控释肥料的释放机理
    1.4 缓/控释肥料的释放性能评价
    1.5 缓/控释肥料的包膜工艺设备
        1.5.1 转鼓包衣工艺
        1.5.2 流化床包膜工艺
    1.6 存在问题及展望
    1.7 本学位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包膜材料制备及性能表征
    2.1 引言
        2.1.1 聚乳酸的降解性能
        2.1.2 聚乳酸的应用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仪器和药品
        2.2.2 聚乳酸及其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2.2.3 聚乳酸复合薄膜氮养分和水蒸汽渗透系数的测定
        2.2.4 养分的分析测定方法
    2.3 聚乳酸复合膜的渗透性能
        2.3.1 聚乳酸及其复合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表征
        2.3.2 聚乳酸及其复合膜的DSC表征
        2.3.3 氮磷钾养分和水蒸气透过PLA/PS复合薄膜的渗透系数
        2.3.4 氮磷钾养分和水蒸气透过PLA/HA复合薄膜的渗透系数
        2.3.5 温度对渗透性能的影响
        2.3.6 膜厚对渗透性能的影响
    2.4 淀粉包膜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2.4.1 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
        2.4.2 酯化淀粉的制备
    2.5 酯化淀粉的性能表征
        2.5.1 温度以及相转移催化剂对于淀粉取代度(DS)的影响
        2.5.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5.3 核磁共振分析
        2.5.4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2.5.5 SEM分析
        2.5.6 XRD分析
        2.5.7 DSC分析
        2.5.8 酶催化淀粉酯化在DES中的作用
        2.5.9 酯化淀粉的成膜性能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包膜装置设计及应用
    3.1 引言
    3.2 分段式流化床包膜装置设计
        3.2.1 设计思路
        3.2.2 装置总体设计
        3.2.3 流化床设计
        3.2.4 部件设计
        3.2.5 设计参数表
    3.3 装置应用
        3.3.1 简易装置图
        3.3.2 装置基本操作步骤
        3.3.3 具体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包膜肥料释放模型及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原料及仪器
        4.2.2 聚乳酸包膜尿素的制备
        4.2.3 包膜尿素田间试验设计
    4.3 结果
        4.3.1 聚乳酸包膜尿素田间的氮养分释放特征
        4.3.2 聚乳酸包膜尿素在静水中的养分释放特征
        4.3.3 聚乳酸包膜尿素模型预测的氮养分释放特征
        4.3.4 聚乳酸包膜尿素分段模型预测的氮养分释放特征
        4.3.5 聚乳酸包膜复合肥模型预测的氮磷钾养分释放特征
    4.4 讨论
        4.4.1 聚乳酸包膜尿素在不同介质中的释放情况比较
        4.4.2 数学模型预测田间试验的可行性
        4.4.3 数学模型预测偏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包膜肥料的应用效果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地点与土壤
        5.2.2 实验设计
        5.2.3 大田试验图
        5.2.4 干物质积累
        5.2.5 氮养分含量及氮肥利用效率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处理方法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5.3.2 不同处理方法对棉花干物质的影响
        5.3.3 不同处理方法对棉花植株氮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5.3.4 施氮量对棉花产值和效益增加量的影响
        5.3.5 施用缓/控释氮肥的环境效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符号说明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与成果

(6)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制备及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木质素特性及缓释机理
2 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制备方法
    2.1 包膜法制备木质素缓释肥料
    2.2 吸附及螯合法制备木质素缓释肥料
    2.3 氧化氨化法制备木质素缓释肥料
3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应用评价
4 结论

(7)工业碱木质素基缓释氮肥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缓、控释肥简介
        1.1.1 研究背景
        1.1.2 缓、控释肥的概念
        1.1.3 缓、控释肥的类型
        1.1.3.1 非包膜肥料
        1.1.3.2 包膜肥料
        1.1.4 缓、控释肥养分释放机制
        1.1.4.1 缓释释放机理
        1.1.4.2 控释释放机理
        1.1.5 缓、控释肥评价方法
        1.1.6 缓、控释肥国内外研究现状
        1.1.6.1 国外缓、释肥研究进展
        1.1.6.2 国内缓、控释肥研究进展
    1.2 木质素简介
        1.2.1 木质素的结构
        1.2.2 木质素间的连接方式
        1.2.3 木质素的分布
        1.2.4 工业木质素的种类
        1.2.4.1 有机溶剂木质素
        1.2.4.2 木质素磺酸盐(酸法)
        1.2.4.3 碱木质素 (碱法)
        1.2.5 碱木质素的物理性质
        1.2.6 碱木质素化学性质
        1.2.6.1 羟甲基化反应
        1.2.6.2 磺化反应
        1.2.6.3 氧化反应
        1.2.6.4 烷基化反应
        1.2.6.6 胺甲基化反应
        1.2.6.7 接枝共聚反应
    1.3 木质素在缓释肥中的应用现状
        1.3.1 概述
        1.3.2 木质素缓、控释肥发展状况
        1.3.3 木质素缓、控释肥发展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4.1 关键科学问题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业碱木质素的羟甲基化改性研究
    2.1 试验药品和仪器
        2.1.1 试验药品
        2.1.2 试验仪器
    2.2 羟甲基化碱木质素的制备
    2.3 性能测试
        2.3.1 红外光谱分析
        2.3.2 核磁共振分析
        2.3.3 游离甲醛含量的测定
        2.3.4 羟甲基含量的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红外光谱表征
        2.4.2 DEPT 135 表征
        2.4.3 二维HSQC谱表征
        2.4.4 羟甲基质量分数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羟甲基木质素载体脲甲醛缓释氮肥的研究
    3.1 试验药品与仪器
        3.1.1 试验药品
        3.1.2 试验仪器
        3.1.3 试验方法
        3.1.4 肥料的配比与缓释模型的构建
        3.1.4.1 肥料的配比
        3.1.4.2 缓释模型的构建
    3.2 性能测定
        3.2.1 红外光谱分析
        3.2.2 核磁共振分析
        3.2.3 热重分析
        3.2.4 土壤淋溶试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红外光谱表征
        3.3.2 碳谱表征
        3.3.3 热重表征
        3.3.4 缓释肥缓释性能测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羟甲基木质素、海藻酸钠和蒙脱土载体尿素缓释氮肥的研究
    4.1 试验药品与仪器
        4.1.1 试验药品
        4.1.2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探究羟甲基化碱木质素含量对缓释性能的影响
        4.2.2 探究钠基-蒙脱土含量对缓释性能的影响
        4.2.3 探究海藻酸钠含量对缓释性能的影响
        4.2.4 肥料的配比与缓释模型的构建
        4.2.4.1 肥料的配比
        4.2.4.2 缓释模型的构建
    4.3 水溶出率试验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缓释肥缓释性能的测定
        4.4.1.1 探究羟甲基化碱木质素含量对缓释性能的影响
        4.4.1.2 探究钠基蒙脱土含量对缓释性能的影响
        4.4.1.3 探究海藻酸钠含量对缓释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木质素对施用有机肥下盆栽平邑甜茶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木质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2 木质素在农林业中的应用
        1.2.1 木质素作为复混肥的应用
        1.2.2 木质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3 木质素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1.3.1 木质素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3.2 木质素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3.3 木质素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4 平邑甜茶的研究现状
        1.4.1 光合作用
        1.4.2 根系生长
        1.4.3 土壤酶活性
        1.4.4 土壤微生物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及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1 生物量的测定
        2.4.2 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的测定
        2.4.3 根系形态参数的测定
        2.4.4 根系活力的测定
        2.4.5 土壤养分的测定
        2.4.6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2.4.7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2.4.7.1 细菌数量的测定方法
        2.4.7.2 真菌数量的测定方法
        2.4.7.3 放线菌数量的测定方法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木质素对施加有机肥条件下平邑甜茶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 木质素对施加有机肥条件下平邑甜茶叶片光合蒸腾的影响
        3.2.1 木质素对施加有机肥条件下平邑甜茶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2.2 木质素对施加有机肥条件下平邑甜茶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3.3 木质素对施加有机肥条件下平邑甜茶生长及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
    3.4 木质素对施加有机肥条件下平邑甜茶根系活力的影响
    3.5 木质素对平邑甜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3.5.1 木质素对平邑甜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碱解氮的影响
        3.5.2 木质素对平邑甜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3.5.3 木质素对平邑甜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速效钾的影响
        3.5.4 木质素对平邑甜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3.6 木质素对平邑甜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6.1 木质素对平邑甜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3.6.2 木质素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3.6.3 木质素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6.4 木质素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3.6.5 木质素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3.6.6 木质素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7 木质素对平邑甜茶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施用木质素对平邑甜茶地上部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4.2 平邑甜茶根系土壤养分的变化对施用木质素的响应
    4.3 施用木质素下平邑甜茶根系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4.4 施用木质素下平邑甜茶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特征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投寄的论文情况

(9)杨木发酵残渣用作缓释肥料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2 木质素
        1.2.1 木质素的结构
        1.2.2 木质素的性质
    1.3 木质素用作缓释肥料的研究现状
        1.3.1 螯合作用法
        1.3.2 化学反应法
        1.3.3 膜包膜法
    1.4 包膜缓释肥料研究概况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的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杨木发酵残渣的化学成分变化分析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原料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2.1.4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抽提物
        2.2.2 灰分
        2.2.3 半纤维素与纤维素
        2.2.4 木质素
        2.2.5 蛋白质
        2.2.6 杨木发酵残渣红外光谱分析
    2.3 结论
第三章 以杨木发酵残渣为原料氨化法制备缓释肥料
    3.1 实验原理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2.4 产品检测与计算
    3.3 结果和讨论
        3.3.1 过氧化氢用量对氨化反应的影响
        3.3.2 反应时间对氨化反应的影响
        3.3.3 反应温度对氨化反应的影响
        3.3.4 氨水用量对氨化反应的影响
        3.3.5 残渣用量对氨化反应的影响
        3.3.6 正交试验设计
        3.3.7 优化组合的验证
        3.3.8 发酵残渣氨化产物的红外分析
        3.3.9 产物酸化以提高总氮含量
    3.4 结论
第四章 以杨木发酵残渣为原料制备包膜型缓释肥料
    4.1 包膜缓释肥料养分释放机理
        4.1.1 扩散机制
        4.1.2 崩溃机制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原料
        4.2.2 试验试剂
        4.2.3 试验仪器与设备
        4.2.4 试验方法
        4.2.5 产品检测与计算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残渣-膨润土缓释肥料的组成
        4.3.2 残渣-膨润土缓释肥料的膜层结构
        4.3.3 残渣-膨润土缓释肥料在水中的溶出性能与机理
    4.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3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5.4 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10)球形木质素磺酸钠树脂的制备、改性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蔬菜重金属的污染
        1.1.1 我国农田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来源
        1.1.2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2 重金属的处理方法
        1.2.1 沉淀法
        1.2.2 电化学法
        1.2.3 膜分离法
        1.2.4 分子印迹法
        1.2.5 吸附法
    1.3 重金属吸附剂的概况
        1.3.1 活性炭
        1.3.2 矿物类吸附剂
        1.3.3 单宁类吸附剂
        1.3.4 壳聚糖类的吸附剂
        1.3.5 改性淀粉类吸附剂
        1.3.6 改性纤维素类吸附剂
        1.3.8 木质素类吸附剂
    1.4 木质素的概况
        1.4.1 木质素的存在
        1.4.2 木质素的基本结构
        1.4.3 木质素的物理性质
        1.4.4 木质素的化学性质
    1.5 木质素及其衍生物对重金属吸附的研究进展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2章 木质素磺酸钠的纯化
    2.1 仪器与试剂
        2.1.1 仪器装置
        2.1.2 试剂材料
    2.2 实验内容
        2.2.1 实验原理
        2.2.2 实验步骤
        2.2.3 木质素磺酸钠的成分分析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木质素磺酸钠的成分分析
        2.3.2 木质素磺酸钠的红外光谱分析
        2.3.3 热重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球形木质素磺酸钠树脂的制备
    3.1 实验部分
        3.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3.1.2 球形木质素磺酸钠树脂的制备
        3.1.3 产品的粒度分布
        3.1.4 红外分析
        3.1.5 热重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外观
        3.2.2 反相悬浮聚合原理
        3.2.3 球形木质素磺酸钠树脂的制备机理
        3.2.4 球形木质素磺酸钠树脂制备的影响因素
        3.2.4.1 分散相的选择
        3.2.4.2 分散剂的选择
        3.2.4.3 分散相的用量
        3.2.4.4 分散剂的用量
        3.2.4.5 搅拌速度的影响
        3.2.4.6 环氧氯丙烷用量的影响
        3.2.4.7 木质素磺酸钠浓度的影响
        3.2.4.8 反应温度的影响
        3.2.4.9 NaOH浓度的影响
    3.3 利用响应面技术对成球工艺条件的优化
        3.3.1 响应面分析与试验结果
        3.3.2 模型的建立与显着性检验
        3.3.3 响应面分析
        3.3.4 最佳成球工艺
    3.4 红外光谱分析
    3.5 热重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球形木质素磺酸钠树脂的改性
    4.1 实验部分
        4.1.1 仪器装置
        4.1.2 主要原料和试剂
        4.1.3 球形木质素磺酸钠树脂的改性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树脂的最佳接枝条件探讨
        4.2.2 利用响应面对球形木质素磺酸钠树脂改性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4.2.2.1 响应面分析与试验结果
        4.2.2.2 模型的建立与显着性检验
        4.2.2.3 响应面分析图
        4.2.3 最佳改性条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改性球形木质素树脂的吸附性能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仪器装置
        5.1.2 主要原料及试剂
        5.1.3 实验方法
        5.1.3.1 吸附平衡实验
        5.1.3.2 介质pH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5.1.3.3 吸附动力学
        5.1.3.4 等温曲线
        5.1.3.5 吸附热力学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缓冲液pH对吸附的影响
        5.2.2 吸附动力学
        5.2.3 吸附等温线
        5.2.4 吸附热力学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木质素对复合肥中钾的保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工业木质素在肥料领域的研究进展[J]. 周婷. 山东化工, 2021(23)
  • [2]砂质潮土夏玉米减氮增效配方肥研究[D]. 郝志远. 郑州大学, 2020(02)
  • [3]生物质炭基专用肥对苹果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D]. 秦亚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4]罗布泊硫酸盐型盐湖钾盐浮选的理论与工艺研究[D]. 李守江.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1)
  • [5]环保型薄膜材料及包膜肥料制备与释放性能研究[D]. 邓小楠.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6]木质素缓释肥料的制备及应用评价[J]. 陈介南,闫豪,张林,詹鹏,李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7(04)
  • [7]工业碱木质素基缓释氮肥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D]. 徐强.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7(10)
  • [8]木质素对施用有机肥下盆栽平邑甜茶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D]. 吕婷雯. 山东农业大学, 2016(03)
  • [9]杨木发酵残渣用作缓释肥料的制备[D]. 闫兴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08)
  • [10]球形木质素磺酸钠树脂的制备、改性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D]. 朱京妃. 浙江工商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木质素对复合肥中钾滞留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