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镜在下肢静脉癌栓治疗中的作用

血管镜在下肢静脉癌栓治疗中的作用

一、血管镜在下肢静脉癌性血栓治疗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冯秀利[1](2020)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方法与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欧洲静脉论坛中针对下肢静脉疾病制定的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诊断标准,且术前均完成下肢静脉的顺行造影、蛙式试验检查(评估患者血行),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评估治疗1周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36个月的随访。采用CEAP方法对两组手术前、手术后1周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手术参数,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记录两组手术前、手术后2周静脉管径、平均血流速度、返流持续时间;记录两组手术前、手术后36个月CEAP分级情况;记录并统计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复发率、破溃、切口感染、患肢疼痛、淋巴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治疗后1周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表浅静脉曲张、静脉性水肿、色素沉着、脂质硬化、疼痛、溃疡时间、溃疡大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短(少)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手术后1周静脉管径、返流持续时间,均低(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1周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4)两组治疗后1周各血流动力学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后1周C0、C1病例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1周CEAP分级C3病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1周CEAP分级C4、C5、C6病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6)两组手术完毕后均进行36个月随访,观察组术后复发率、破溃、切口感染、患肢疼痛、淋巴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联合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能显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手术创伤较小,风险性较低,能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常光其,陈翠菊,陈忠,董国祥,段志泉,符伟国,戈小虎,谷涌泉,管珩,郭平凡,郭曙光,郭伟,姜维良,蒋米尔,金毕,金辉,金星,景在平,赖传善,李鸣,李晓强,李毅清,李震,林勇杰,刘冰,刘昌伟,刘长建,刘鹏,马杰,潘松龄,时德,舒畅,谭最,王劲松,王深明,王玉琦,汪忠镐,吴丹明,吴庆华,吴向未,辛世杰,叶建荣,苑超,张柏根,张福先,张鸿坤,张纪蔚,张小明,赵纪春,赵渝,周晗[2](2014)在《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文中认为1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发病情况及治疗现状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是常见的血管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2008年,国际血管学杂志发表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治疗指南》指出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s,CVD)是因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而使静脉血回流不畅、静脉压力过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3](2014)在《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文中提出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发病情况及治疗现状慢性下肢静脉疾病是常见的血管病和多发病,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2008年,国际血管学杂志发表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下肢慢性静脉疾病治疗指南》指出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s,CVD)是因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而使静脉血回流不畅、静脉压力过高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为特征的综合征,以下肢沉重、疲劳和胀痛,水肿、静脉曲张、皮肤营养改变和静脉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2]。国内对慢性静脉疾病常用CVI的概念,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即,指静脉系统功能异

许浩[4](2008)在《VEGF抑制肝硬化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研究纤维血管镜技术在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肝窦毛细血管化包括内皮细胞的失窗孔和基底膜形成,是肝硬化过程中的重要病理改变。正常肝窦内皮细胞拥有跨肝窦内皮的窗孔,并且缺乏基底膜。窗孔、吞饮小泡及跨膜通道共同控制组织与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有窗孔的肝窦内皮的结构完整性是维持肝窦和肝细胞间体液、溶质、大分子颗粒、和代谢产物交换的基本保证。尽管导致肝硬化的原因多样,但共有的一点是内皮的失窗孔和基底膜形成。正常滤过屏障的消失将导致肝细胞和肝窦血液问的物质交换障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诱导血管发生、内皮细胞增殖及提高血管通透性,在调节血管生成方面起重要作用。近来,VEGF已被证实可促进内皮细胞的窗孔形成,增加内皮细胞通透性。通过点注射VEGF,在正常或者肝硬化的大鼠肝脏中促进了肝窦周围新生血管的形成。既然内皮细胞的失窗孔和基底膜形成导致了肝窦血液和肝细胞间的物质代谢紊乱。因此改善肝窦内皮细胞功能可以减轻肝硬化。同时,VEGF具有促进内皮细胞窗孔形成和提高渗透性的作用。据此,我们进行了VEGF转基因治疗肝硬化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初步研究。目的:1、分离培养大鼠肝脏细胞,以EGFP/VEGF质粒转染原代肝细胞,通过观察EGFP(绿色荧光蛋白)和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证实细胞转染的有效性。2、分离培养大鼠肝窦内皮细胞,以EGFP/VEGF质粒转染肝窦内皮细胞,观察VEGF对内皮细胞窗孔的影响。3、以硫代乙酰胺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电镜观察肝窦毛细血管化在肝硬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4、EGFP/VEGF质粒通过门静脉转染肝硬化大鼠活体肝脏,研究VEGF对肝窦内皮细胞化的影响。通过血管生成基因芯片探讨VEGF抑制肝窦内皮细胞化的机制。方法:1、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大鼠肝脏细胞,EGFP/VEGF质粒转染原代肝细胞,免疫荧光显微镜观测EGFP的表达,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的表达。2、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EGFP/VEGF质粒转染原代肝窦内皮细胞,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转染前后内皮细胞窗孔数量的变化。3、40只大鼠参与造模,采取前5周使用0.03%的硫代乙酰胺,后5周使用0.04%硫代乙酰胺作为其饮用水,共诱导10周成肝硬化模型。对成模大鼠测定门静脉压力,取硬化后肝脏标本,并门静脉内注入EGFP/VEGF质粒150μg。饲养三周后重复测定门静脉压力,处死全部大鼠,取肝组织标本。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转基因前后肝脏超微结构变化,统计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数量及门静脉压力在转基因前后的变化。取肝脏组织行基因芯片实验,比较转基因前后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1、原代肝细胞转基因后,免疫荧光显微镜下可观测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观测到VEGF的表达。2、肝窦内皮细胞转基因后,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可见窗孔数量和直径增加。3、在硫代乙酰胺诱导的肝硬化大鼠中,透射电镜下可见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数量明显减少,内皮细胞下基底膜形成,肝细胞微绒毛脱落,肝细胞坏死,胆红素外溢,纤维细胞、胶原增生。硬化肝脏PCHO&VEGF质粒经门静脉转基因后,伴随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的增加,门静脉压力显着降低,同时肝细胞微绒毛再生,肝细胞再生,胆红素外溢消失。4、基因芯片结果显示,肝硬化时,VEGF家族转录明显减少,而其受体家族转录增加;转基因后,VEGF家族转录增加,而其受体家族转录减少。结论:1、EGFP/VEGF质粒细胞转染,可使肝脏细胞分泌VEGF增多,并可使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直径增大、数量增多。2、肝窦毛细血管化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直径减小并数量减少,内皮细胞下基底膜形成使肝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减少,导致细胞缺氧、代谢产物聚集,肝细胞坏死,是门脉高压发生过程中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3、EGFP/VEGF质粒转染,可通过VEGF的表达促进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增加,基底膜降解,因此肝细胞与外界物质的交换恢复,肝细胞再生,门脉压力降低。VEGF导致的内皮细胞的窗孔化和通透性的增加在抑制肝窦毛细血管化方面起重要作用。4、VEGF转基因,是通过众多生长因子的交互作用,促进肝窦内皮细胞生长,基底膜降解的,其中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Figf(VEGFD)、Pgf、Vegf、Vegfb、Vegfc;Ephrin家族Efna2(EphrinA2)、Efnb2(Ephrin B2)、Ephb4(Ephrin B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aFGF)、Fgf6和其受体Fgfr3;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受体:Pdgfa、Pdgfb和其受体Pdgfrb,转化生长因子和受体Tgfb1、Tgfb2、Tgfb3和其受体Tgfbr2;其他生长因子: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皮生长因子Ege胰岛素样生长激素1Igf1、Gro1。

王深明,胡作军[5](2007)在《血管镜在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二稿)》文中研究指明内镜虽已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泌尿道胆道及支气管等管道系统,但血管镜自1913年 Rhea 等发明以来,人们至今仍一直在为它应用于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着不懈的努力。由于血管系统结构与血流动力学的复杂性,增加了技术研发与应用的难度。90年代以来新一代光导纤维等技术的发展为新型的血管镜(Angioscope)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因此, 近年血管镜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张苍[6](2007)在《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包括现代医学诊治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综述,中医学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综述、导师诊治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经验、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临床研究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基本概念,回顾了近二十年现代医学在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诊断治疗方面的概况。第二部分回顾了中医治疗水肿思路的演变过程,特别介绍了近二十余年中医界对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治疗经验。第三部分介绍了导师对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病位在血脉、病机特点为脉络湿瘀、治疗上强调在健脾利湿之外、配合活血通脉以消肿的独特经验。第四部分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比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组,应用祛湿消肿胶囊)和单纯健脾利湿法(对照组,参苓白术丸)治疗本病的疗效。其中治疗组57条患肢,对照组43条患肢。经过8周治疗,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总和、典型症状体征积分总和均明显减小(P < 0.01 ),说明治疗组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有肯定疗效。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87.72%、60.47%,显效率分别为68.42%、34.88%,均有显着性差异(P < 0.01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疗效变化值比较,P < 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彩超和无损伤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返流峰速减小,返流时间缩短,皮下组织厚度减小,皮肤厚度减小,平均VRT延长,平均MVO、SVC值减小(P < 0.05 ),说明治疗组能有效改善主干静脉回流状况,减轻血液在小腿肌肉静脉丛的瘀积,促进侧枝循环,促进回流,减轻返流,减轻体液在皮下组织和皮肤中的积聚。这些共同构成了治疗组的疗效机制。

张强,韩伟,陈旭明,黄士明,孟路阳,娄尧强,王晓栋,王林君[7](2006)在《微创技术在血管外科的应用》文中指出[概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改变、生活方式变化以及临床医师对血管疾病的认识提高,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近10年来血管外科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尤其微创治疗技术更是层出不穷,目前“微创化治疗”已成为当今血管外科发展的主流。目前血管外科的微创治疗技术主要包括介入、腔镜两大内容。这些微创技术已应用于绝大部分血管疾病的治疗。因此,除了传统的开放

王深明,胡作军[8](2006)在《血管镜在静脉疾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

林少芒,姚燕丹,胡以则[9](2002)在《血管镜在下肢静脉癌性血栓治疗中的作用》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血管镜引导下局部化疗与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癌性血栓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应用血管镜具有直视下三维成像及活检功能的先进性 ,直视下及活检诊断癌性血栓 ,同时在血管镜引导下插管对癌性血栓给予局部化疗与溶栓 ,插管后注入 5 -Fu 0 .5 g ,天普洛欣 5 0万u ,再用 5 -Fu 1g 2 4h均匀滴入 ,拔管前再注入天普洛欣 5 0万u。结果 :血管镜直视下及活检病理切片诊断癌性血栓并在血管镜引导下插管局部化疗和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癌性血栓是可取的 ,12条患肢中有 9条 72h内完全消肿 ,治愈率 75 % ,有 2条腿部分消肿 ,总有效率达到 91.7%。结论 :血管镜在诊断下肢癌性血栓是有价值的 ,在血管镜引导下插管局部联合溶栓和化疗治疗下肢深静脉癌栓的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安全、疗效确切 ,并发症少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因癌细胞的生长未能有效控制 ,该治疗仅在减缓病情发展和减轻症状起到一定作用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张金池,蒋米尔,张培华[10](2001)在《内窥镜在血管外科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二、血管镜在下肢静脉癌性血栓治疗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管镜在下肢静脉癌性血栓治疗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纳入、排除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不可预测情况及质量控制
    3 方法
        3.1 术前准备
        3.2 手术方法
        3.3 术后处理
    4 观察指标
    5 统计分析
结果
    1 两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3 两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4 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
    5 两组CEAP分级比较
    6 两组远期治疗预后比较
讨论
    1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病情况分析
    2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3 腔内激光闭合术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4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5 三种手术联合使用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2)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发病情况及治疗现状
2 CVD病因及发病机制
    2.1病因
    2.2发病机制
        2.2.1下肢静脉高压
        2.2.2慢性炎症反应
        2.2.3静脉微循环受损
        2.2.4遗传易感性
3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及CEAP分级
    3.1 主要诊断方法
        3.1.1病史询问和体检
        3.1.2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Trendelenburg试验) 和深静脉通畅试验 (Perthes试验) [7]、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 (Pratt试验)
        3.1.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3.1.4体积描记检测
        3.1.5下肢动态静脉压 (ambulatory venous pressure, AVP) [11]
        3.1.6静脉造影 (包括顺行和逆行静脉造影)
        3.1.7 CT静脉造影 (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 CTV) 和磁共振静脉造影 (magnatic resonancevenography, MRV)
        3.1.8放射性核素扫描
        3.1.9 D- 二聚体检测
    3.2 CVD的CEAP分级
        3.2.1 CEAP分级
4 CVD治疗方法
    4.1 加压治疗和药物治疗
        4.1.1改变生活方式
        4.1.2加压治疗
        4.1.3药物治疗
    4.2 硬化剂治疗
    4.3手术治疗
        4.3.1传统手术
        4.3.2深静脉瓣膜修复术
        4.3.3现代微创手术
        4.3.4 PTS手术治疗
        4.3.5 PTS腔内治疗
        4.3.6静脉性溃疡的手术治疗
        4.3.7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
5 未来发展趋势
6 总结

(4)VEGF抑制肝硬化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研究纤维血管镜技术在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一 VEGF抑制肝硬化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和表
论文二 纤维血管镜技术在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及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外文论文

(6)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 摘要
    2.1 中文摘要
    2.2 英文摘要
    2.3 英文缩略语
3 文献综述
    3.1 现代医学诊断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文献综述
    3.2 中医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文献综述
    3.3 导师陈淑长教授对本病病机的认识和治疗经验
4 前言
5 临床资料
    5.1 病人来源
    5.2 “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诊断标准
    5.3 纳入标准
    5.4 排除标准
6 研究方法
    6.1 分组方法
    6.2 治疗方法
    6.3 观察方法
    6.4 观测指标
    6.5 疗效判定指标
    6.6 疗效判定标准
    6.7 统计学方法
7 结果
    7.1 一般资料
    7.2 可比性分析
    7.3 疗效分析
    7.4 客观检查
8 讨论
    8.1 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有效方法
    8.2 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中医探讨
    8.3 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优效性机制探讨
    8.4 客观检查证明临床疗效可信,结果可靠
    8.5 综合疗效评价对本病可行性更好
    8.6 一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个人简历

(8)血管镜在静脉疾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血管镜的技术发展状况
2 血管镜的结构
3 血管镜的临床应用进展
    3.1 动脉系统:
    3.2 静脉系统
        3.2.1 检查静脉瓣的功能情况并切除移植段内的瓣膜
        3.2.2 腔内直视引导下肢深静脉瓣膜修复成形术
        3.2.3 其他应用:
    3.3 血管镜的临床应用性质可分为诊断与治疗两大方面
        3.3.1 血管腔内血管镜诊断性检查
        3.3.2 血管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协助性应用
4 血管镜应用的主要并发症
    学习提纲
    试题

(10)内窥镜在血管外科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内窥镜下肢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
二、腹腔镜下动脉旁路术
三、腹腔镜在脾动脉瘤手术中应用
四、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上肢Buerger's病
五、血管镜在血管外科应用
    1.血管镜在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
    2.血管镜在动静脉血栓切除术中应用:
    3.血管镜在血管损伤中应用:
    4.血管镜在内支架技术中应用:
六、存在问题与展望

四、血管镜在下肢静脉癌性血栓治疗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D]. 冯秀利. 青岛大学, 2020(01)
  • [2]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常光其,陈翠菊,陈忠,董国祥,段志泉,符伟国,戈小虎,谷涌泉,管珩,郭平凡,郭曙光,郭伟,姜维良,蒋米尔,金毕,金辉,金星,景在平,赖传善,李鸣,李晓强,李毅清,李震,林勇杰,刘冰,刘昌伟,刘长建,刘鹏,马杰,潘松龄,时德,舒畅,谭最,王劲松,王深明,王玉琦,汪忠镐,吴丹明,吴庆华,吴向未,辛世杰,叶建荣,苑超,张柏根,张福先,张鸿坤,张纪蔚,张小明,赵纪春,赵渝,周晗.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03)
  • [3]慢性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4(04)
  • [4]VEGF抑制肝硬化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研究纤维血管镜技术在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D]. 许浩. 山东大学, 2008(01)
  • [5]血管镜在静脉疾病中的应用(二稿)[A]. 王深明,胡作军. 2007中国外科周暨第16届亚洲外科年会论文摘要集, 2007
  • [6]健脾利湿活血通脉法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的临床研究[D]. 张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7]微创技术在血管外科的应用[A]. 张强,韩伟,陈旭明,黄士明,孟路阳,娄尧强,王晓栋,王林君. 2006年浙江省微创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6
  • [8]血管镜在静脉疾病中的应用[J]. 王深明,胡作军. 继续医学教育, 2006(09)
  • [9]血管镜在下肢静脉癌性血栓治疗中的作用[J]. 林少芒,姚燕丹,胡以则. 中国内镜杂志, 2002(12)
  • [10]内窥镜在血管外科的应用研究[J]. 张金池,蒋米尔,张培华. 临床外科杂志, 2001(06)

标签:;  ;  ;  ;  ;  

血管镜在下肢静脉癌栓治疗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