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是疗养康复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教育是疗养康复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健康教育是疗养康复护理的重要环节(论文文献综述)

段晓茹,周书丽[1](2020)在《心理护理在老年疗养员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康复护理和临床常规护理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康复护理涉及的护理理念和护理内容更加全面,其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心理、生理和训练积极性等层面实现患者康复的目的[1]。心理疗养是康复疗养中最关键的环节,心理疗养和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康复效果有重要的影响[2]。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老年人口数量占比例日益增长。

张可心[2](2020)在《全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石家庄正定社区规划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末,我国60周岁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8.1%,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3.8%。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长,我国社会人口结构已经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伴随着城市人均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老年人对养老需求标准的提高,集中独立式的养老社区衍生出更多的社会问题,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适应市场发展的全龄养老社区应运而生。然而由于我国全龄养老社区兴起时间较短,学者们对该类型社区规划建设的研究较少,出现了建设模式单一、代际联系较弱、未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等现实问题。针对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当前情形,加快构建一种更为宜居和谐的养老社区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全龄养老社区,是指将社区服务对象从老年人扩展至婴幼儿、中青年、老年人的全年龄阶段人群,区别于单纯的养老社区,旨在塑造老年人与子女共同居住的一种理想化社区模式。首先,对国内外全龄养老社区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归纳,系统地对国内外养老社区的发展历程、建设模式及建设类型进行整理总结,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国家养老社区建设模式的特征。其次,分析了当前我国全龄养老社区的建设情况,并对社区的建设类型进行归纳;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中的规划设计经验和不足;针对老年人及一般人群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及居住需求展开调查研究;综合以上分析内容,总结出我国现阶段全龄养老社区在规划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对比国内全龄养老社区案例的基本信息,结合全龄人群的行为特征及需求特征,参考相关设计规范,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全龄养老社区选址依据、规模界定以及规划原则;以现状问题为导向,重点从配套设施、功能布局、步行交通、景观环境以及邻里文化方面详细阐述规划设计策略。最后,以河北省正定县为具体实证案例,探究正定县域老龄人口占比、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发展情况,深入分析研究地块的现状情况、圈层人口情况和医疗设施建设情况,综合评判地块的现状优劣势因素以及选址适宜性。基于前文的理论基础和规划设计策略,提出以全龄养老社区为定位的具体规划设计内容。文章通过对全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策略的研究,以期构建符合我国市场需求的社区规划方法,对未来塑造高品质养老居住环境和完善养老社区规划体系提供参考。

丁晗[3](2020)在《医养护一体化视角下养老机构康养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现阶段,我国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逐渐向高龄化推进。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老年、高龄疾病患者不断增多,导致相关机构对于社会医疗资源的需求总量不断扩大,因此需要创建符合当前医疗资源系统配置要求的复合式机构养老模式,从而满足愈加庞大的康复群体养老需求。“医养护一体化机构养老”理念的提出,不仅有助于提高机构养老的服务品质,更可以有效促进城市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丰富医疗服务种类,扩大医疗受众范围,为整个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为提高机构养老“医养护一体化”建设标准,本研究以养老机构中术后转院的康复老年人的整体需求为切入点,通过调研此类人群的服务需求,并以养老机构建筑类型的康养空间适应性设计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访谈、实地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发现康养空间存在的问题,并从基本医疗空间、康复理疗空间、护理照料空间三个方面深入研究讨论适用性设计策略,最终通过实际案例探讨了在医养护一体化整合思路下的养老机构康养空间的优化模式,利用建筑空间的优化实现患病康复老年人心理、生理、社会等全方位的需求满足。本次研究,首先建构了医养护一体化的理论框架体系,通过对于康复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征和护理需求的研究与明确,深入研究老化理论对老年人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空间适应性引入到养老机构建筑设计中的必要性;其次选取了适于本次研究的相关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同时对于转院康复进程中的老年人与照护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研,发现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再次通过对于不同类型康养空间的适应性优化设计推演,尤其是对于空间细节进行微调,建立了以老年人为照护主体的康养空间适应性提升策略,并提出了院前急救网络流线细部设计、适度创建挑战性环境、预防护理期间意外伤害等优化策略;同时,功能性场所的细节设计也为此类老年人的康养服务营造舒适温馨的人性化环境;最后以山东省聊城医养中心设计项目为实践案例,针对所总结出的优化设计策略进行了实证推演,总结出该医养中心“基本诊疗空间形式、康复理疗空间布局、护理照料空间重构”等具体设计模式,最终通过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探讨了未来养老机构的医养护一体化建设的参考性思路。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明晰总结当前养老机构建筑康养空间设计的模式与策略,对养老机构康养空间的未来发展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弥补我国康复老年人目前优质医疗资源需求的不足,并提出未来养老机构的主要发展方向与核心问题,期待为我国的养老建筑产业化发展提出理论性的参考依据。

张锐[4](2020)在《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条件下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和社会承担了巨大的养老压力;同时由于老年人易患各种慢性病、老年病,众多高龄、患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顾问题亟需解决,养老问题面临着重重压力。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医养结合可有效改变养老和医疗双轨分离的状态,有助于老年人“看病难”和“养老难”问题的解决。近年来,一些地区积极推动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实现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整合,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予以支持。然而,由于我国的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供需矛盾突出、服务质量不高、形式主义严重等多种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解决。本文以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的政策设计和实践探索。结合济南市实际,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完善专项政策强化‘人’‘物’补助”、“实施大健康战略培育老年市场”三方面的建议。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断优化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医养结合服务的质效。文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绪论和理论基础。绪论对文章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介绍,梳理目前学术界研究成果,指出论文的研究思路、论文框架、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然后是对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的分析,对医养结合、社区养老、社区医养结合概念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积极老龄化理论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介绍。第二部分是对济南市医养结合实践的介绍。其中第三章是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政策设计分析。对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行分析,梳理国家和济南市出台的政策,并总结济南市开展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举措。第四章是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实践探索介绍,总结为“历下模式”、“槐荫模式”、“章丘模式”三种形式。第三部分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思路。其中第五章围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五个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六章是对济南市全面推行和完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论文最后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反思了研究的不足之处。

尚丹丹[5](2020)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文中指出目的在国内外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专科胜任力为理论依据,结合我国社区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初步探讨社区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以期促进我国社区护理的专科化发展进程,为我国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培养提供参考。方法1.文献回顾法:本研究对国内外数据库、护理院校及相关组织机构的网站进行检索,获取并筛选社区高级实践护士岗位胜任力、社区方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相关的文献及网站资料,以文献检索结果为基础,初步拟定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相关条目。2.半结构式访谈法:以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访谈提纲为工具,对研究领域为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以及全科医学的6名专家进行访谈,以获取与社区高级护理实践需求现状、社区护理服务内容及岗位胜任力情况等主题相关的信息,根据半结构访谈的结果对临床实践模式的指标体系进行补充、完善。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根据专家纳入标准,初步选取35名专家参与两轮专家函询。结合指标纳排标准以及专家和课题组的参考意见,最终确定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模式的指标体系。4.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 2016及SPSS 22.0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其中,采用均数、标准差及构成比对专家一般资料进行描述;采用问卷有效回收率对专家的积极性进行描述;采用专家权威系数(由专家学术水平、对研究的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决定)对专家权威性进行描述;采用肯德尔协调系数对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进行描述;采用重要性赋值均数、满分比以及权重值对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描述。本次研究中指标的权重通过比例分配法进行计算。结果1.文献回顾法结果: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及网站信息,最终确定将社区护理高级实践护士的专科胜任力作为本研究中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培养的核心目标,并围绕此目标初步确定了实践模式的基本框架,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考核评价以及培养环节质量控制。2.半结构式访谈法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共确定了3个主题(MNS专科化培养的认可度、社区护理MNS专科化培养的理论要点、社区护理MNS临床培养质量控制)以及6个亚主题(角色定位、实践培养目标、社区专科特色实践安排、考核评价体系、实践基地与带教师资质量、院校与实践基地间的交流)。3.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有27名专家完成两轮函询,两轮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5.71%和90.00%。本研究中的函询专家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山东、重庆等17个省市,其研究方向包括: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社区护理、全科医学。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2±0.05)。第一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87(P<0.05),第二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95(P<0.05)。4.指标修改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共删除指标13项,增加指标19项,修改指标36项。最终形成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共包括一级指标4项(培养目标、培养内容、考核评价、培养环节质量控制),二级指标21项,三级指标171项。在一级指标中,培养目标所占权重最高。在培养目标中,权重排名为前三位的指标分别为“社区全科护理实践能力”、“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及“教育指导能力”。结论本次函询的专家积极性与权威性较高,地域代表性较好,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体现社区高级护理实践的特点,可以为我国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环节的设置提供思路,对提高社区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社区护理服务水平,促进社区护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随着国内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完善及社区高级护理实践人才角色范畴的改变,该临床实践体系的内容仍需不断调整与更新。

钱高洁[6](2020)在《生活圈视角下的社区老年人医养设施配置策略研究 ——以北京市展览路街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空巢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对医疗与养老设施的需求水平逐渐增加,社区内现有的医养设施供应与老年人需求形成矛盾,出现医养分离以及供应对应性差等问题,社区医疗与养老设施配置亟待提升与改善。作为老年人日常出行主要活动范围,社区是老年人宜居养老规划与营造的重要区域,如何从老年人生活圈的需求与行为规律出发,结合当下社区医养设施供给现状对社区医疗与养老设施进行配置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生活圈视角出发,关注老年人的生理状况与现实需求,从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对社区老年人医疗养老设施的配置进行策略研究,提出社区老年人医养设施配置研究的新思路。本文对北京市医养设施现状分布进行提取与分析,选择典型性案例展览路街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案例社区医疗养老设施的现状调研、配置评价、设施需求分布以及设施建设备选点分布识别,总结得出了社区老年人医养设施现存的主要问题。首先是现状调研部分,运用实地调查、问卷发放以及访谈等方式,分别对展览路街道老年人生活圈需求行为特征及社区医疗养老服务设施使用现状进行调研,得出老年人的高频出行范围分布情况;其次是现状评价分析部分,将展览路街道根据居住组团空间范围及道路特征划分为28个居住地块,利用GIS网络分析对展览路街道的社区医养设施的配置内容、规模以及布局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三是设施需求分布识别,分析街道内部各区位不同的老年人需求特征,利用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设施与各居住地块的分配关系,识别医养设施设施缺乏的社区区位;最后是设施备选点分析,引入空间自足度和空间共享度的概念,运用前文对老年人生活圈需求及行为轨迹特征对展览路街道进行医养设施备选点空间的计算,在将结论与需求点进行覆盖叠加后,得到适宜建设设施的区位并分析其建设可行性。在对医养设施进行现状的分析及评价后,本文得出社区老年人医养设施的现存主要问题:一是设施的配建标准及层级内容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二是在多年代混杂社区中单一的布局模式亟需进行提升改造;三是医养设施在老城区空间内操作落地困难。针对以上三类问题,本文在第四章分别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在配置规模标准及内容方面,完善社区老年人医养设施体系并提出了合理设置配套总量、优化设施配建层级标准以及完善医疗服务内容的策略;在医养设施布局及建设方面,提出了提升可达性的布局优化方案设计、存量更新方式进行资源活化改造以及复合式中心多样化布局的策略;在医养设施落地困难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设管理方案、便捷适老化服务网络打造以及新技术提升社区场所营造等策略。本研究希望通过生活圈视角,针对社区医养设施现存问题提出策略,改善社区层面的老年人医养设施质量,实现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需求保障。

刘建平[7](2020)在《基于AIP在地安养理念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设计研究 ——以成都地区为例》文中认为我国自从2000年开始跻身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人口迅速增长、失能、半失能、高龄、空巢老人数量逐渐增加,老年人生活和照料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2017年,我国“十三五”规划体系指出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从政策背景中可以看出社区养老的重要性,然而现有的社区养老设施功能单一、环境品质恶劣,与社区老年人的美好期望相差甚远。社区嵌入式养老是社区养老的一种新型模式,为了提高社区养老的发展,丰富社区养老设施的种类,我国也在短时间内兴建了许多像老年服务中心、托老所、日间照料设施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但是由于其发展迅速、发展种类较多也暴露了很多问题。为了了解社区嵌入式养老的现状,作者做了如下工作:第一,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进行梳理与阅读,得出国外发展社区养老的经验以及国内关于社区嵌入式养老的不足。第二,梳理国外发达国家丹麦、日本的福利政策、养老模式的变迁以及养老设施建设的实例经验,希望为我国的社区嵌入养老设施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启发。第三,通过对成都市养老需求及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的实地调研,了解到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的多元化需求和设施环境现状,第四,选取成都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案例结合上海的网络案例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了解成都现有设施的软件和硬件设计的不足。第五,在前面的理论和实际调研基础上从嵌入式的主旨和策略、硬件环境设计、软件服务设计、AIP在地安养理念下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型的探索几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最后,通过实践改造项目论证了社区嵌入式养老设施的实践意义。

宫玉石[8](2020)在《我国“医养结合”养老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自1999年起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与日俱增的养老压力,传统的养老方式已无法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化的养老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国从2013年开始明确发展“医养结合”养老,这一新兴养老方式将养老与医疗服务相结合,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养老压力、提升老年服务质量。深入研究“医养结合”的多种实践方式、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明确政府职责、理顺相关主体的任务分工等具有很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在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的基础上,分类概括了“医养结合”的界定标准和三种主要方式,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医养结合”在发展初期面临的困境与主要问题,借鉴发达国家有关长期照护医养结合的先进经验,探索推动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的对策途径。首先,本文对“医养结合”养老的建设与发展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与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概述,立足于相关理论基础,结合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目前我国发展“医养结合”的实践方式和“内嵌”、“合作”、“辐射”三种主要的结合方式,选取典型案例对三种方式进行现状及优劣势的比较分析,剖析了我国“医养结合”在目前发展中存在的管理评估、资金资源、多头管理、人员质量等方面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其次,鉴于发达国家较我国提前近30年推广医与养的结合养老,很多国家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成熟的医养结合体系,本文选取了其中最为典型的美国PACE模式、日本介护模式和德国长期护理保险模式,总结成功经验,为我国“医养结合”的建设提供借鉴。最后,本文从公共管理三个参与主体的角度为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方式的发展提出建议:一是政府层面,要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设立老年工作局、建立长效的筹资机制等;二是“医养结合”机构层面,要促进多元主体协调合作、配备专业可靠的保障设备;三是社会层面,要培养专业人才、拓展筹资渠道、建立老年健康信息共享系统。

汤佳[9](2020)在《中期照护视角下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现在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达到新的高度,而健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刻不容缓。目前国内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只注重疾病本身的诊治,对于大型的综合性公立医院而言,主要负责我们国家绝大多数的医疗任务,目前存在着病人众多、现有医疗规模的限制、病患床位相对紧张等日益突出的问题。在所患疾病比例中,高血压、精神疾病、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等各种慢性疾病占绝大多数,慢性疾病和人口老龄化互相影响,这让在面临一般急性疾病后的患者在治疗后,会遇到更多的临床心理问题、生活自理能力问题,这使得康复时间变得更加漫长,而且需要投入更多介入措施,这在无形之中给大型公立医院增加了很多负担。大型公立医院通过快速康复等手段,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了医疗资源,更快的周转了病床。患者平均住院日下降,虽然身体疾患更快速的被治愈,可心理状况还没有能够达到满足立即返回家中的标准。平均住院日的缩短,不利于患者和医生产生良好的信任关系,而医生的短期治疗容易引起患者疾病治愈后复发,医生需要和患者保持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需要对患者进行连续的照护。因为患者难以控制病情或是病后匮乏的照护,而产生的入院治疗和使用药物的费用,对于医保部门的经费是极大的浪费。本研究立足于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进行论述。目的为了健全我国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弥补服务体系中的断层。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达到新的高度。目前国内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只注重疾病本身的诊治,对于每一级的综合性公立医院而言,主要负责大部分百姓的医疗救治,却存在目前患者数量众多、现有医疗规模的限制、病患床位相对紧张等日益突出的问题。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具体的服务形式,包括健康科普、院前急救、院中急性期照护、中期照护、长期照护、终末期照护,而目前在国内中期照护处于缺失状态,不仅造成了老年患者非计划性重返病房,浪费医疗资源,还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方法从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成入手,分析中期照护模式存在的必要性,阐述中期照护的理论、模式、软硬件,并以医联体中骨科、卒中、胸痛中期照护病房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中医药在中期照护领域中的作用,对目前医联体中开展中期照护服务的存在的技术和政策问题进行探讨,以求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来探讨中期照护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不可或缺,同时在医联体下基层医疗机构行中期照护是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其中理论研究先对国内外内的中期照护模式进行梳理,对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阐述,探讨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是一种契合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体现中国特色的服务模式,有助于老年医疗服务的整体化和延续性,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追溯了老年医疗服务的历史沿革和相关构成。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老年医疗服务古已有之,从衰老理论、预期寿命延长和疾病谱的转变等方面来论述构建整体化老年医疗服务的必要性;对目前国内提供的老年医疗的服务内容进行阐述,包括健康科普、院前救治、急性期照护、长期照护和终末期照护,急性期照护和长期照护之间存在断层,有些急性病出院后患者,因为未得到有效和安全的中期照护,导致非计划性重复入院或者身体功能未能良好恢复,甚至于致残,直接进入长期照护模式。还论述了中期照护相关概念及模式。明确阐述了中期照护模式的定义、照护对象和形式,以及开展中期照护所需的软硬件条件,通过对三家医院的2400名老年出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出中期照护的需求与日常生活能力正相关;并运用服务链理论、持续照顾理论、协同论对本研究进行了相关探讨。医疗服务是个整体的产品概念,而由于卫生体制等原因,本应该形成一条“价值链”的医疗服务流程,却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关注并落实老人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中各个方面的需求,是“持续照护”的理论最本质的核心点。“持续照护”让有着个性化需要的老人最大可能在固定熟悉的场所长期居住,以此受到良好的照顾。相关理论支撑了中期照护模式产生的必要性。为了阐述医联体中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的可行性,先从理论方面进行论述。医联体是在中国现有医疗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不同层次医疗机构联合而成的组织构架,而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形势堪忧,在医联体中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有效落实进行中期照护服务,它对于连续性健康管理的实行十分重要,同时还有政府支持、资源优势互补、更为便捷、提高收入、降低费用等优势,在政治、经济和技术三方面都具有理论可行性,因此在医联体中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势在必行。随后通过实证分析论述老年患者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行中期照护服务的有效性。取样扬州苏北人民医院肩袖损伤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其中52例为观察组,在医联体下汤汪骨科联合病房行中期照护,48例未行中期照护为对照组,对其行术后康复效果比对及UCLA评分统计学比较,显示行中期照护更加有效;取样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患者300例,分为两组,其中有162例作为观察组至医联体下木渎卫生院进行中期照护,138例作为对照组未接受,通过ADL量表、GDS-15量表、FRA量表、EQ-5D量表进行统计学比较,显示中期照护对急性期后老年脑卒中患者有着显着的临床效果,是一种能创造高附加值的新型照护模式,老年患者脑卒中后越早实施中期照护,效果越好;取样泰州市人民医院急性心梗行CPI手术患者208例,分为两组,其中有100例作为观察组转入高港区人民医院进行中期照护,108例出院回家普通康复未接受中期照护,通过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及术后并发症出现比例进行比较,显示中期照护有益于急性心梗CPI术后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实现了安全性与有效性兼得的身心康复效果。本文也对中期照护的中医药优势,在医联体下开展中期照护的政策、技术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进行补充说明。在中期照护中中医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中医药的独特理论和临床优势入手,分析了中期照护中中医药可以产生的相关作用,如如在情绪、饮食、用药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扬州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中医工作室运作较好,如中医骨伤专业历史悠久,和西医骨伤结合,在中期照护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的中期照护服务中要继续加强中医药理论的挖掘,促进中医药中期照护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强化中医药中期照护服务的网络建设,让中医药这一我国文化瑰宝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中绽放绚烂光彩。对医联体下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期照护服务目前存在的政策及技术问题进行梳理。康复技术和老年综合评估技术是中期照护服务中较为关键的两样技术,对医联体内实施中期照护(主要为康复治疗)的调查显示,基层康复医疗的能力较弱,老年综合评估技术在国内刚刚发展,尚未能推广使用。他问题还包括医保支付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三级医院无力开展相关服务、软硬件标准尚未形成、绩效分配方案待确定、利润待提高、具体疾病效果评价指标缺乏以及老人多重用药、谵妄管理、跌倒和误吸等相关问题都需要关注。对医联体下中期照护模式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互联网医院的兴起对中期照护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介绍了“互联网+”的中期照护模式及大数据在中期照护中的应用,并以苏北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相关服务对中期照护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来论证“互联网+”的中期照护模式大有可为;日间手术普及也为中期照护开展打开市场,医联体模式下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应加强协作,医院主要负责为患者进行日间手术,并在手术后将患者送往社区医疗机构继续进行中期护理治疗,以苏北人民医院日间手术患者在家康复和社区中期照护随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日间手术后社区中期照护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度,促进患者康复。增加了中期照护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在服务类型上更加多样,服务模式上更加完善,服务衔接上更加连续,具备了完整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要素,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信息平台难以共享、医保报销与服务脱节、老年医学统领机构缺乏、老年护理与康复人才短缺等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结果本研究立足于中国特色,找出最适合中期照护服务的医疗组织环境,即在医联体中社区或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服务,不仅符合国家上下转诊、急慢分治的要求,且有利于老年患者恢复身体机能,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打造全生命周期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不足是研究主要以理论推断为主,样本量较少,外推行有一定局限。结论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应对巨大的老年医疗需求,需要通过中期照护这一模式弥补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断层,以面对具有复杂需求的老年患者,同时有效衔接并整合医疗资源。在医联体中基层医疗单位开展中期照护服务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可以有效弥补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断层的较好模式。

刘俞如[10](2020)在《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问题研究 ——以先行试点S区为例》文中提出2018年,上海市全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本文以此为背景,将长期护理保险的服务项目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实地调研,笔者阐述了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的现状,发现服务项目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此类现象产生的原因。本文是一篇定性研究论文,主要采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深度访谈法,笔者选取上海市S区作为调研区域,采用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抽样方法,抽取了 30名调查对象,分别包括长期护理机构工作人员、实施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以及接受护理服务的参保对象。具体而言,本文的写作结构是“现状-问题-原因-借鉴与对策”的形式,内容结构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绪论、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的现状、实际调研结果所呈现的问题表现、原因分析、其他国家关于服务项目的经验借鉴以及笔者提出的完善思路。根据调研结果,笔者发现,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确实为老年护理责任主体创造了喘息式服务,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老人和护理员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但与此同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表现出诸多问题,在以下几方面依旧呈现出弱势。从服务项目的内容来看,它们简单有限,部分项目表述模糊、存在偏倚与重叠现象,项目表格有出入,基本生活照料项目错位等;从服务项目的时间与频次来看,服务的时间较短、频次较少,且时间安排出现矛盾;从服务项目设置与需求匹配程度来看,缺少特定的服务项目,例如预防、康复、精神、心理、家务援助等。结合文献资料与访谈材料,笔者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几大原因:传统养老观念的挑战、长期护理保险等级评估的约束、服务过程的信息不对称、护理人员资质与待遇有限等。最后,本文借鉴国外既有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参考了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国家长期护理服务项目的设置,包括其服务项目的内容和时间安排等,由此得出一些解决既有问题的启示,并提供一些新思路。笔者认为,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类别与内容应再做调整,构建服务项目库以满足差异性老年人服务需求,建设与服务项目相配套的专业护理团队,通过等级评估再细化提升服务项目的精准度,以及为特殊群体开设专项服务等。

二、健康教育是疗养康复护理的重要环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健康教育是疗养康复护理的重要环节(论文提纲范文)

(1)心理护理在老年疗养员康复护理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心理护理在老年疗养员康复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老年疗养员常见心理症状
对老年疗养员实施心理护理的措施
总结

(2)全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石家庄正定社区规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老龄化趋势加重导致社会养老困境不断
        1.1.2 非老年人群对医疗健康设施的需求明显加强
        1.1.3 传统养老模式存在弊端,全龄养老社区成为趋势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老年人
        1.2.2 养老社区
        1.2.3 全龄养老社区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2 国内外养老社区发展概述
        2.2.1 国外养老社区发展概述
        2.2.2 国内养老社区发展概述
    2.3 相关理论研究
        2.3.1 生态社区规划理念
        2.3.2 亲生物设计理论
        2.3.3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2.3.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全龄养老社区的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
    3.1 全龄养老社区的建设现状
        3.1.1 国内全龄养老社区的建设情况
        3.1.2 全龄养老社区的建设类型
    3.2 国内全龄养老社区的案例分析
        3.2.1 独立型:万科全龄养老社区模型
        3.2.2 独立型:三亚国寿嘉园逸景社区
        3.2.3 依附型:杭州良渚文化村随园嘉树
        3.2.4 共享型:苏州绿地21城孝贤坊
        3.2.5 国内全龄养老社区规划经验总结
    3.3 国外全龄养老社区的案例分析
        3.3.1 共享型:美国查尔斯新桥养老社区
        3.3.2 独立型:哥本哈根多龄化混居社区
        3.3.3 国外全龄养老社区规划经验借鉴
    3.4 城市全龄人群行为特征及居住需求分析
        3.4.1 城市全龄人群健康状况调查
        3.4.2 城市老年人群行为特征及居住需求分析
        3.4.3 城市全龄人群行为特征及居住需求调查
    3.5 国内全龄养老社区现存问题分析
        3.5.1 配套体系未满足全龄需求
        3.5.2 功能设施空间布局不均衡
        3.5.3 缺乏适老化步行交通组织
        3.5.4 景观环境未突显疗愈优势
        3.5.5 邻里文化较缺少共建机制
    3.6 本章小结
4 全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4.1 全龄养老社区选址策略
        4.1.1 社区选址依据
        4.1.2 社区选址对比
    4.2 全龄养老社区规模控制
        4.2.1 规模限制因素
        4.2.2 适宜规模界定
    4.3 全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原则
        4.3.1 全龄化人口原则
        4.3.2 适老化与去老化原则
        4.3.3 完整化功能体系原则
        4.3.4 便捷化空间布局原则
    4.4 全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策略
        4.4.1 配套设施的全龄化组织
        4.4.2 功能建筑的均衡性布局
        4.4.3 步行交通的适老化架构
        4.4.4 景观植物的适配型应用
        4.4.5 邻里文化的互促性建设
    4.5 本章小结
5 规划策略在石家庄正定社区的实践应用
    5.1 正定发展概况
        5.1.1 正定概述
        5.1.2 城市发展概况
    5.2 基地概况
        5.2.1 基地信息
        5.2.2 社会经济概况
        5.2.3 优劣势因素分析
    5.3 规划目标及理念
        5.3.1 规划目标
        5.3.2 规划理念
    5.4 具体规划设计策略
        5.4.1 全龄设施体系
        5.4.2 复合功能布局
        5.4.3 适老交通系统
        5.4.4 疗愈植物景观
        5.4.5 舒适邻里文化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市民对全龄养老社区环境的喜好与需求调查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医养护一体化视角下养老机构康养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现状研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医养护一体化
        1.5.2 养老机构康养空间
        1.5.3 适应性设计
    1.6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基础
    2.1 老化理论
        2.1.1 生物学层面研究
        2.1.2 心理学层面研究
        2.1.3 社会学层面研究
    2.2 康复老年人特点及护理需求
        2.2.1 康复老年人的特点
        2.2.2 康复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2.3 医养护一体化体系研究
        2.3.1 理论的完善
        2.3.2 体系的建立
        2.3.3 模式的探索
    2.4 空间适应性设计基本理论
        2.4.1 理论来源与概念界定
        2.4.2 空间适应性类型划分
        2.4.3 空间适应性层级理论
        2.4.4 养老机构康养空间适应性及案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养老机构医养护一体化使用实态分析
    3.1 调研背景
        3.1.1 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3.1.2 调研的对象、内容与方法
    3.2 养老机构医养护一体化问卷调研
        3.2.1 调研时间
        3.2.2 调研问卷结果
        3.2.3 调研问卷小结
    3.3 医养护一体化体养老机构康养空间实地观察
        3.3.1 观察概况
        3.3.2 基本诊疗空间分析
        3.3.3 康复理疗空间分析
        3.3.4 护理照料空间分析
    3.4 后续专家访谈
        3.4.1 完善建筑平面布局
        3.4.2 考虑机构急救系统
        3.4.3 强化医疗化细节设计
        3.4.4 优化护理行为习惯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机构适应性设计策略
    4.1 基本诊疗空间优化设计
        4.1.1 医疗救助区域的空间组合模式
        4.1.2 不同诊疗空间的优化设计
        4.1.3 梳理院前急救流线网络
    4.2 康复理疗空间优化设计
        4.2.1 内外康复区域的空间组合模式
        4.2.2 不同康复空间的优化设计
        4.2.3 增加适当的挑战性设计
    4.3 护理照料空间优化设计
        4.3.1 不同结构类型的空间组合模式
        4.3.2 护理医辅空间的优化设计
        4.3.3 预防护理期间的意外伤害
    4.4 养老机构环境整体优化设计策略补充
        4.4.1 舒适的物理环境
        4.4.2 适宜的色彩搭配
        4.4.3 合理的材料选择
        4.4.4 明快的艺术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养老机构适应性设计实践应用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区位及周边环境
        5.1.2 项目规划设计
    5.2 医养护一体化康养空间设计
        5.2.1 基本诊疗空间形式
        5.2.2 康复理疗空间布局
        5.2.3 护理照料空间优化
        5.2.4 室内物理环境空间补充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4)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医养结合
        2.1.2 社区养老
        2.1.3 社区医养结合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2.2.2 积极老龄化理论
        2.2.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第三章 济南市推进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设计
    3.1 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1.1 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必要性
        3.1.2 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重要性
    3.2 医养结合服务政策梳理
        3.2.1 医养结合服务的顶层政策设计
        3.2.2 济南市关于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梳理
    3.3 济南市推进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政策措施
        3.3.1 加强医养结合统筹谋划
        3.3.2 推动机构实现医养结合
        3.3.3 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服务
        3.3.4 强化政府社会资金投入
        3.3.5 加快医养领域队伍建设
        3.3.6 推进“互联网+”健康养老
第四章 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实践探索
    4.1 济南市历下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探索
        4.1.1 以医带养:以大型医院为依托的历下模式
        4.1.2 “历下模式”小结
    4.2 济南市槐荫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探索
        4.2.1 养中设医:以养老机构为依托的槐荫模式
        4.2.2 “槐荫模式”小结
    4.3 济南市章丘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探索
        4.3.1 以点带面:以医养机构为中心辐射周边社区的章丘模式
        4.3.2 “章丘模式”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 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存在问题
        5.1.1 服务主体动力不足
        5.1.2 服务客体缺乏界定
        5.1.3 服务内容较为简单
        5.1.4 结合方式形式主义突出
        5.1.5 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5.2 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2.1 老龄社会观念尚未形成
        5.2.2 市场消费潜力有待挖掘
        5.2.3 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
        5.2.4 监督管理机制没有建立
        5.2.5 政府管理体系需要理顺
第六章 济南市完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6.1 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体制机制
        6.1.1 加强顶层设计 统筹规划建设
        6.1.2 建立协调机制 强化部门协同
        6.1.3 建立监管机制 强化督查调度
    6.2 完善专项政策 强化“人”“物”补助
        6.2.1 完善医保制度 优化长护险制度
        6.2.2 加强政府补贴 鼓励项目创新
        6.2.3 破解职称瓶颈 培养医护人才
    6.3 实施大健康战略 培育老年市场
        6.3.1 树立老龄社会理念 实施预防为主战略
        6.3.2 设立引导资金 吸引社会力量
        6.3.3 发展智慧医养 推动融合发展
结论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
        3.1 胜任力(Competency)
        3.2 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3.3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
        3.4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
        3.5 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与专科护士(Specialist Nurse,SN)
        3.6 临床实践模式(Clinical practice patterns)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2 文献回顾法
        2.3 半结构式访谈法
        2.4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
    3 统计学方法
        3.1 专家一般资料
        3.2 专家积极性
        3.3 专家权威系数
        3.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
        3.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3.6 指标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3.7 指标权重
    4 技术路线图
    5 质量控制
        5.1 问卷编制阶段
        5.2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阶段
        5.3 数据统计阶段
结果
    1 文献回顾法结果
    2 半结构式访谈法结果
        2.1 访谈专家基本资料
        2.2 专家访谈结果
    3 预函询结果
        3.1 专家基本资料
        3.2 预函询指标修改情况
    4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结果
        4.1 函询专家基本资料
        4.2 专家积极性
        4.3 函询专家权威程度
        4.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与离散程度
        4.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4.6 第一轮指标体系函询结果
        4.7 第二轮指标体系函询结果
讨论
    1 本研究中培养模式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1.1 课题研究小组对MNS教育领域的研究经验丰富
        1.2 实践模式目标明确,内容量化,可操作性强
        1.3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法——保障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2 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成
        2.1 培养目标明确,指标全面,充分体现社区护理MNS的专业角色特点
        2.2 培养内容详细,要求具体,可操作性强
        2.3 考核体系科学,可动态反馈培养效果
        2.4 严抓培养环节,全面保障培养质量
结论
    1 本研究的创新性
    2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6)生活圈视角下的社区老年人医养设施配置策略研究 ——以北京市展览路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社区
        1.3.2 社区生活圈
        1.3.3 医养设施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1 境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相关研究简析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研究基础
    2.1 生活圈相关理论
        2.1.1 圈层式空间结构
        2.1.2 时间地理学
        2.1.3 需求层次理论
    2.2 社区生活圈划分标准及实践
        2.2.1 社区生活圈划分标准
        2.2.2 社区生活圈空间识别与划定
        2.2.3 社区生活圈规划实践
    2.3 医养设施的相关理论
        2.3.1 积极老龄化理论
        2.3.2 持续照护理念
        2.3.3 社会分层理论
    2.4 医养设施的实践探索
        2.4.1 社区医养设施配置内容规模及分类
        2.4.2 医养设施相关政策标准及评价方式
        2.4.3 社区医养结合实践案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生活圈的社区老年人医养设施问题解析
    3.1 老年人社区生活圈需求及行为调研
        3.1.1 研究方法及调研设计
        3.1.2 调研社区基本情况
        3.1.3 社区老年人医养设施需求意愿
        3.1.4 社区老年人活动行为特征
        3.1.5 调研现状小结
    3.2 医养设施配置基本情况
        3.2.1 医养设施调研范围
        3.2.2 社区医疗服务设施现状
        3.2.3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现状
        3.2.4 社区医养设施使用情况
        3.2.5 调研现状小结
    3.3 社区老年人医养设施配置分析与评价
        3.3.1 医养设施配置影响因素分析
        3.3.2 社区医养设施现状配置分析
        3.3.3 社区医养设施需求点分析
        3.3.4 社区医养设施备选点模拟分析
        3.3.5 医养设施分析小结
    3.4 社区老年人医养设施问题总结
        3.4.1 配建标准层级及内容问题
        3.4.2 设施规划布局及建设问题
        3.4.3 设施空间落地及管理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生活圈的社区老年人医养设施配置综合策略
    4.1 医养设施配置规模标准及内容策略
        4.1.1 明确设施定位及配置原则
        4.1.2 优化设施配建体系层级标准
        4.1.3 确定合理设施配置规模
        4.1.4 完善医养设施服务内容
    4.2 医养设施空间布局及建设策略
        4.2.1 提升可达性的布局优化
        4.2.2 存量更新的资源活化改造
        4.2.3 复合式中心多样化布局
    4.3 医养设施建设管理策略
        4.3.1 医疗养老管理体系融合发展
        4.3.2 打造便捷适老化服务网络
        4.3.3 运用新技术提升场所营造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基于AIP在地安养理念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设计研究 ——以成都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社会背景
        1.1.1 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
        1.1.2 政策背景对在地安养的支持
        1.1.3 我国养老模式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社区嵌入式养老的兴起和国外养老经验借鉴
    2.1 国内养老模式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2.1.1 居家养老压力过大
        2.1.2 机构养老床位不足
        2.1.3 社区养老桥梁作用不明显
    2.2 AIP在地安养理念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的兴起
        2.2.1 相关基础知识
        2.2.2 相关理论支撑
        2.2.3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及其优越性
    2.3 国外养老模式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相关经验
        2.3.1 丹麦的福利政策与养老设施建设
        2.3.2 日本的福利政策与养老设施建设
        2.3.3 我国的养老设施类型体系现状
        2.3.4 启示与建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成都市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需求及环境现状调研
    3.1 调研概要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对象
    3.2 调研问卷分析
        3.2.1 养老模式
        3.2.2 养老需求
        3.2.3 环境现状
        3.2.4 运营现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成都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案例分析
    4.1 案例选择概况
    4.2 案例A
    4.3 案例B
    4.4 案例C
    4.5 案例D
    4.6 各案例比较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设计策略研究
    5.1 成都市嵌入式养老设施的现状
        5.1.1 老旧居住社区发展的需要
        5.1.2 成都市的地域性考虑不周
        5.1.3 政策导向对嵌入式的支持
    5.2 嵌入式的主旨和策略
        5.2.1 嵌入式的主旨
        5.2.2 嵌入式的策略
    5.3 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硬件环境建设
        5.3.1 规划选址
        5.3.2 功能空间
        5.3.3 适老环境
    5.4 嵌入式养老设施软件服务建设
        5.4.1 专业服务内容
        5.4.2 完善行动体系
        5.4.3 网络人才发展
    5.5 AIP在地安养理念下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型探索
        5.5.1 探索嵌入式养老服务的内容
        5.5.2 实现嵌入式医养融合串联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成都AIP在地安养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实践
    6.1 规划选址
        6.1.1 宏观区位
        6.1.2 周边配套
        6.1.3 选址优越性
    6.2 类型规模
        6.2.1 设施类型
        6.2.2 设施规模
        6.2.3 嵌入型式
    6.3 基地环境及建筑现状
        6.3.1 基地环境现状
        6.3.2 建筑环境现状
    6.4 改造需求
        6.4.1 运营现状
        6.4.2 运营需求
        6.4.3 政府意见
    6.5 改造策略
        6.5.1 功能空间
        6.5.2 无障碍设计
        6.5.3 项目亮点意向图
    6.6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

(8)我国“医养结合”养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养老方式
        2.1.2 “医养结合”
    2.2 理论基础
        2.2.1 福利多元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需求层次理论
3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的主要方式
    3.1 机构内嵌型
        3.1.1 机构内嵌型“医养结合”养老方式的内涵
        3.1.2 机构内嵌型“医养结合”养老的运行现状
    3.2 合作联动型
        3.2.1 合作联动型“医养结合”养老方式的内涵
        3.2.2 合作联动型“医养结合”养老的运行现状
    3.3 支撑辐射型
        3.3.1 支撑辐射型“医养结合”养老方式的内涵
        3.3.2 支撑辐射型“医养结合”养老的运行现状
    3.4 “医养结合”养老三种方式的比较分析
        3.4.1 三种“医养结合”方式的特点比较
        3.4.2 不同“医养结合”方式的应用范围
4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1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管理与评估标准缺失
        4.1.2 “医养结合”资金缺乏及配套资源不足
        4.1.3 相关机构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
        4.1.4 从业人员供给不足且服务质量低
    4.2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医养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4.2.2 尚未建立起长效的医养结合筹资机制
        4.2.3 “医养结合”管理体系尚不成熟
        4.2.4 缺乏老年医养护理专业人才
5 国外典型国家“医养结合”养老的经验及借鉴
    5.1 国外典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5.1.1 美国PACE养老模式
        5.1.2 日本介护保险养老模式
        5.1.3 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5.2 国外典型国家“医养结合”养老经验的借鉴
        5.2.1 多元化主体积极有效参与
        5.2.2 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5.2.3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6 完善我国“医养结合”养老的对策
    6.1 政府层面
        6.1.1 健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相关法律法规
        6.1.2 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责任
        6.1.3 健全“医养结合”机构管理规章制度
        6.1.4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6.1.5 建立质量评估与监督保障体系
        6.1.6 设立老年工作局
    6.2 养老机构层面
        6.2.1 配备专业的配套服务设施
        6.2.2 促进多元化医养机构服务供给
    6.3 社会层面
        6.3.1 培养专业老年护理服务人才
        6.3.2 构建“医养结合”信息共享平台
        6.3.3 拓展多样化“医养结合”筹资渠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中期照护视角下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研究现状和述评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述评
    3 研究思路和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3.3 技术路线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老年医疗服务历史沿革及相关构成
    1 老年医疗服务历史沿革
        1.1 古代老年医疗服务历史记载
        1.2 现代老年医疗服务现状
    2 构建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2.1 自然衰老的需求
        2.2 预期寿命的延长
        2.3 疾病谱的转变
    3 当前老年医疗服务主要构成
        3.1 健康科普
        3.2 院前急救
        3.3 院内救治(急性期照护)
        3.4 长期照护
        3.5 终末期照护
        3.6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断层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期照护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 概念界定
        1.1 中期照护
        1.2 中期照护对象
        1.3 中期照护模式
    2 开展中期照护服务需要的软硬件
        2.1 硬件条件
        2.2 软件配备
    3 老年患者中期照护需求相关性分析
        3.1 出院老年患者的中期照护需求问卷分析
        3.2 结果分析
    4 相关理论基础
        4.1 服务供应链理论
        4.2 持续照顾理论
        4.3 协同理论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行中期照护的理论可行性研究
    1 医联体的概念及成效
        1.1 医联体的概念
        1.2 医联体建设成效
    2 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
    3 在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行中期照护的理论可行性
        3.1 政治可行性
        3.2 经济可行性
        3.3 技术可行性
    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行中期照护的实践可行性研究
    1 扬州广陵汤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科中期照护
        1.1 肩袖损伤患者康复不足
        1.2 肩袖损伤患者中期照护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中期照护医护人员分工
        1.4 实证分析
    2 苏州木渎卫生院卒中中期照护
        2.1 卒中患者康复不足
        2.2 卒中患者中期照护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2.3 中期照护医护人员分工
        2.4 实证分析
    3 泰州高港区人民医院心梗中期照护
        3.1 心梗患者康复不足
        3.2 急性心梗患者中期照护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3.3 中期照护医护人员分工
        3.4 实证分析
    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医特色的中期照护条件分析及实践
    1 中医的独特理论和临床优势
        1.1 丰富的中医理论优势
        1.2 非药物治疗的临床优势
        1.3 多管齐下的兼并优势
    2 中期照护中的中医应用
        2.1 情绪护理
        2.2 饮食护理
        2.3 中药护理
        2.4 恢复护理
    3 扬州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期照护的中医实践
        3.1 扬州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中医工作室
        3.2 中期照护的中医骨伤应用
    4 中医特色中期照护发展的相关建议
        4.1 加强对中医中期照护理论的挖掘
        4.2 促进中医中期照护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4.3 强化中医中期照护服务的网络建设
    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期照护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1 老年康复技术不成熟
        1.1 医务人员中期照护康复技术应用调查
        1.2 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治疗现状
    2 老年综合评估技术未普及
        2.1 老年综合评估内涵
        2.2 老年综合评估流程
        2.3 在中期照护服务中的应用
        2.4 老年综合评估的效用
        2.5 实践应用尚未普及
    3 医保支付方式需转变
        3.1 工作机制要创新
        3.2 付费方式要协同
        3.3 收费标准要统一
    4 其他相关问题
        4.1 三级医院无力开展
        4.2 硬件设施尚无标准
        4.3 软件配备缺乏规范
        4.4 绩效分配有待确定
        4.5 药品耗材利润不高
        4.6 具体疾病指标缺乏
        4.7 老年多重用药需关注
        4.8 谵妄管理有待加强
        4.9 吞咽误吸需要重视
    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期照护发展前景与机遇
    1 “互联网+”医院为中期照护带来新机遇
        1.1 “互联网+”中期照护模式
        1.2 大数据在中期照护中的应用
        1.3 苏北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中期照护实践
    2 日间手术开展为中期照护带来新市场
        2.1 日间手术概念
        2.2 日间手术适用范围
        2.3 基层医疗机构日间手术中期照护成效
        2.4 日间手术普及为中期照护开展带来市场
        2.5 推广医联体日间手术中期照护信息化平台
    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的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1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成
    2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存在问题
        2.1 管理体系条块分割
        2.2 信息平台难以共享
        2.3 医保报销与服务脱节
        2.4 老年医学统领机构缺乏
        2.5 老年护理、康复人才短缺
    3 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构建的相关建议
        3.1 探索整合型老年医疗服务体系
        3.2 建立全面的医疗服务信息档案
        3.3 整合医保方式和服务模式
        3.4 建立区域老年医学中心
        3.5 加强护理、康复人才的培养
    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1 研究总结
    2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2.1 研究意义深远
        2.2 研究内容创新
        2.3 研究方法创新
    3 研究不足
    4 研究展望
        4.1 理论研究将不断深入
        4.2 实证研究将更具经验
        4.3 指标模型将更加细化
    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问题研究 ——以先行试点S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4.1 概念界定
        1.4.2 理论依据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5.3 文献评述
    1.6 本文贡献
第2章 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的现状
    2.1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2.1.1 研究方法
        2.1.2 上海市S区A护理站基本情况
        2.1.3 研究对象
    2.2 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的背景
        2.2.1 服务项目设置的政策背景
        2.2.2 服务项目设置的依据
    2.3 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情况
        2.3.1 服务项目设置的类别与内容
        2.3.2 服务项目的时间与频次
    2.4 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的现实意义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存在的问题
    3.1 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内容设置问题
        3.1.1 服务项目内容简单、有限
        3.1.2 服务项目设置存在重叠和偏倚
        3.1.3 服务项目表格不统一、表述模糊
        3.1.4 生活护理服务项目存在错位现象
    3.2 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时间设置问题
        3.2.1 服务项目时间安排少、时长短
        3.2.2 服务项目设置的频次少
        3.2.3 服务项目的时间安排与实际生活存在矛盾现象
    3.3 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开展受限
        3.3.1 缺少针对失智老人的服务项目
        3.3.2 缺少专业的预防和康复护理项目
        3.3.3 缺少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类服务项目
        3.3.4 缺少家务援助类服务项目
        3.3.5 缺乏陪医服务项目和紧急情况应对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传统养老观念的约束
        4.1.1 失能、失智的概念尚未厘清
        4.1.2 传统的护理观念的桎梏
        4.1.3 护理与家政界限模糊
    4.2 受到等级评估的约束
        4.2.1 评估等级偏重医疗
        4.2.2 等级评估进度不一
        4.2.3 等级评估过程中存在道德风险
    4.3 服务项目涉及的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4.3.1 老人和护理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4.3.2 老人与护理员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4.3.3 护理员与护理机构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4.4 护理人员的资质与待遇有限
        4.4.1 护理人员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
        4.4.2 护理人员收入水平较低
        4.4.3 护理员的有效服务时间和持证率存在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外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经验借鉴
    5.1 美国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
        5.1.1 基本健康保险中的长期护理服务项目
        5.1.2 美国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内容
    5.2 德国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
        5.2.1 服务项目的内容
        5.2.2 服务项目的时间及频次
    5.3 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
        5.3.1 介护保险的服务项目
        5.3.2 介护保险的服务时间及频次
    5.4 国外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的启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完善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的对策建议
    6.1 调整服务项目的类别和内容
        6.1.1 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再细分
        6.1.2 补充特定服务项目类别
        6.1.3 根据老人失能程度扩展照护服务项目、延长照护时间
    6.2 构建服务项目库,满足差异性老年人服务需求
        6.2.1 服务项目设计与实际需求双向匹配
        6.2.2 服务项目由“结果式”转向“过程式”
    6.3 建设与服务项目配套的专业护理团队
        6.3.1 根据服务项目需要扩大护理供给规模
        6.3.2 开展与服务项目匹配的护理员培训
        6.3.3 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
    6.4 等级评估再细化,提升服务项目的精准度
        6.4.1 评估等级再细分,与服务项目相匹配
        6.4.2 优化评估流程,严格要求审核程序
    6.5 重视特殊群体,开展独立的服务项目
        6.5.1 为特殊群体开设专项服务
        6.5.2 发展商业护理保险,充实特殊人群护理的供给市场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结论
    7.2 讨论
    7.3 本文的不足之处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健康教育是疗养康复护理的重要环节(论文参考文献)

  • [1]心理护理在老年疗养员康复护理中的作用[J]. 段晓茹,周书丽. 家庭生活指南, 2020(09)
  • [2]全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石家庄正定社区规划为例[D]. 张可心.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3]医养护一体化视角下养老机构康养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D]. 丁晗.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1)
  • [4]济南市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研究[D]. 张锐. 山东大学, 2020(10)
  • [5]以胜任力为导向的社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D]. 尚丹丹. 青岛大学, 2020(01)
  • [6]生活圈视角下的社区老年人医养设施配置策略研究 ——以北京市展览路街道为例[D]. 钱高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7]基于AIP在地安养理念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设计研究 ——以成都地区为例[D]. 刘建平.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8]我国“医养结合”养老问题研究[D]. 宫玉石.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9]中期照护视角下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研究[D]. 汤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设置问题研究 ——以先行试点S区为例[D]. 刘俞如.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健康教育是疗养康复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