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外经贸人才开发与培养

兵团外经贸人才开发与培养

一、兵团外经贸人才的开发与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蒙芳园[1](2020)在《兵团十三师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十三师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显着进展。2017年,兵团全面深化改革正式启动,兵团各级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重塑。2020年10月,召开了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新时期兵团履行“三大功能”,发挥“四大作用”离不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研究新时期十三师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对十三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兵地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十三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以兵团第十三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兵团十三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简要归纳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城镇化理论和实践研究情况,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城镇化进程研究理论,对城镇化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明晰。随后本文从兵团第十三师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和公共服务、市政设施等多个角度,对十三师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总结十三师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十三师城镇化发展存在三大优势、四大劣势、面临五大机遇以及四项威胁,并SWOT分析模型组合了优势-机会(SO)、劣势-机会(WO)、优势-威胁(ST)、劣势-威胁(WT)四种不同的策略思路,从而补足短板避开威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选择最佳的城镇化发展路径。最后本文从十三师城镇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功能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多维度,提出了推进十三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通过不断完善城镇管理职能,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十三师城镇化向高质量发展,满足十三师各族职工群众不断升级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希望为十三师城镇化建设提供决策思路和方向,同时也希望提供一些思路供兵团其他师市城镇化建设和发展借鉴。

李洁[2](2018)在《第十三师天元供销集团农资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农业大国,我国的耕地面积广大,农业人口众多,占世界7%的土地养育了世界24%的人口,因此中国政府从古至今始终关注、重视着农业的发展。国内的农资市场出现了历史以来的高峰期,但是随着市场化的开放进程,农资市场也发生着变化。一方面国外的农资产品,以争先恐后的状态涌入中国市场,造成国内农资产品品种过多,冲击了国内农资市场价格;另一方面经销商在农资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种大、中、小型的经销商营销了农资经销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且监管困难;农资销售沿用传统营销模式,销售业务人员水平有限,无法结合新型的科技产品助力销售,农资产品成本高、占用大额资金、利润薄,造成农资经销企业生存困难。本文通过对第十三师天元供销集团农资公司销售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兵团农资企业面临取消“五统一”、区域市场开放,以及第十三师天元供销集团农资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通过数据收集、实际调研,分析研究,提出解决目前困难的办法和适合企业现状的营销策略。一是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和营销手段进行经营,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明确片区及责任人,制定详细的营销策略,最大程度的提高营销服务能力,提高竞争力。二是加强和巩固现有的渠道。巩固、培养一批核心经销商,加强联系与合作,营造公司与经销商一体化的思想,建立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三是采取各种销售策略提高销售收入,通过采取价格策略等方式增加销售收入。通过引入新的销售理念、新的营销手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打造适合现代企业的营销策略。四是是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年轻人学习专业知识,同时招聘一些有专业技术知识的营销人员,根据他们的技术水平与自身素质,制定公司整体的销售方案,最后要完善销售团队考核体系,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谭晓玲[3](2017)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工程”)是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实施的一项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实施工程十多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力量的坚持和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普遍的认可,巩固了马克思主义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进一步繁荣发展了哲学社会科学,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可靠的保障。本论文以工程实施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过程,详细阐述工程实施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整体客观评价工程实施状况,从中总结经验与不足,以期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实施有所启示。论文共分10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本选题的研究述评,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思路、方法及基本框架,并对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做了说明。第一章主要分析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分析工程实施的社会历史背景基础上,重点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巩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章主要是整体介绍实施工程建立的组织机构和形成的运行机制情况。具体从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课题组等四个层面阐述组织机构的建立,并从项目、基地、团队这三方面的建设揭示工程所形成的运行机制。第三章主要考察工程实施的历史进程。根据工程实施过程中党中央召开的具有标志性的相关会议,着重从实施工程的提出部署、全面展开、全面推进及深入推进四个阶段对其历程进行系统梳理。第四章至第八章全面系统具体阐述实施工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其中,第四章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及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两方面,阐述了实施工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第五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学科建设依托机构、学科建设情况调研、学科高端学术平台、学科领航与支撑等五个方面,全面阐述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第六章从总体部署、编写成果、出版及使用、编写特点四个方面阐述工程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形成;第七章从举办高层次报告会、开展学术研讨会、开展国情调研、进行国外考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第八章从理论读物和主流媒体平台两方面阐述工程实施的宣传。第九章论述了十多年来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本章主要通过调查问卷中所体现出来的信息,在总结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工程实施中存在的转化运用、宣传普及不够等不足及原因,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工程工作提供借鉴。结束语部分主要是对进一步推进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索性思考,即从保持工程的常态化、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引领“四大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思考。

徐纯[4](2017)在《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文中提出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2015年12月8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指出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审计制度,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2016年5月17日,审计署在《“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审计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能力,提高审计效率,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要文献中,多次强调要完善国家审计制度,这既是对过去三十多年审计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审计监督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更大作用的深切期待和更高的要求。我国国家审计机关自1983年成立以来,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维护财政经济秩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改革发展、强化权力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为我国国家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也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际,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国家审计制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成为了当今的重要课题。古人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总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明鉴。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部审计史也是一部国家的兴衰史,是一部国家治理发展史,是一部不同利益博弈、不同思想交锋、不同文化碰撞、不同制度更替的历史(刘家义,2015)。通过梳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自1983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为进一步完善现代国家审计制度提供分析依据。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文献资料不多,相关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领域,如绩效审计制度、环境审计制度、预算审计制度等;或者集中于国家审计制度的某一具体内容,如国家审计制度的文化变迁、审计对象的变迁、审计目的的变迁等,;亦或是集中于对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某一具体方面的研究,如审计制度变迁的表现、制度变迁的动因或者制度变迁的路径。为了进一步促进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完善,并为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因此有必要全面详细地梳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发展脉络。基于内容分析法,本文以1995年至2015年审计署发布的《关于上一年度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政府审计工作报告”)、1984年至2016年历任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下文简称“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2003年至2016年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等文本资料为研究切入点,梳理和把握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建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来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从而使内容描述获得了一定的历史价值。本文既从原理上阐明国家审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动因,又通过历史考察阐明国家审计制度演进的一般过程及变化发展规律,从而为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九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介绍本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本文的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制定了研究框架和各章写作安排。本章是本文的整体规划。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阐述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和内容分析法的相关研究,发现关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以及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三个方面;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情感分析、趋势分析和可读性分析五个方面。本章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研究机会,这是本文的研究前提。第三章:理论基础。本章首先对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深入辨析后,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然后,结合近代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新制度学派制度变迁理论、马克思主义制度变迁理论以及我国制度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探究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第四章: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章构建了由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组成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国家审计功能、国家审计根本目标和国家审计组织体制,探讨了国家审计体制。从审计组织方式、审计实施方式、审计评价方式、审计结论作出、审计报告方式、审计成果运用和审计人员管理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国家审计机制。通过构建该理论框架,为后文进一步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奠定基础。第五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切入点,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以上报告及公告进行词频分析、关键词分析、语义网分析、聚类分析、情感分析以及主题分析,全面细致地梳理和把握了从1983年我国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确立至今的发展变化情况,透过这些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内容的发展演变折射国家审计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第六章: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本章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分别计算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的可读性得分,并与相关审计信息接收者的受教育程度相配比,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检验国家审计信息的传递效率和效果。第七章: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本章基于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国家审计制度变迁发展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其中,根本原因是国家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和协调,直接原因是政治、经济、法律、文化以及技术环境的变化促进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第八章: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本章从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四方面提出了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具体政策建议。第九章: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本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研究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并对国家审计制度和内容分析法的后续研究方向和领域进行了展望。从主要方面归纳,本文的创新点集中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创造性地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国家审计研究目前,国外学者将内容分析法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在国内,内容分析法也已被逐步运用于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管理学等领域,但还没有专家学者将内容分析法运用于审计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国家审计研究。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国家审计-制度的变迁问题,一方面拓展了内容分析法的运用范围,另一方面,为研究国%审计问题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方法。可读性分析是内容分析法的重要内容。本文创造性地运用中文可读性公式研究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水平。目前,我国学者针对中文可读性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外国学者发明的可读性公式,如Flesch公式、Lix指数等,研究中英文教材、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以及上市公司年报、内部控制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的可读性问题。但不足之处在于直接借用英文可读性公式来测量中文文本,由于中英文句子结构和文字构造都不尽相同,这不免会造成削足适履的尴尬情形。本文基于台湾学者宋曜廷(2013)和刘忆年(2015)开发的中文可读性公式,综合研究了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问题,拓展了国家审计的研究空间。此外,本文还开发了研究国家审计报告的情感词典。Tim&Bill(2011)通过研究1994年至2008年间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发现根据《哈佛词典》的释义,在报告中有四分之三被认定为是消极词汇的词语在财务领域并不是消极词汇。同样地,在《辞海》或者《现代汉语词典》中被定义为消极的词汇在审计研究领域也不一定是消极词汇。基于此,本文开发出了一份适用于审计报告研究领域的情感词典,包含审计报告中常用的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以便更好地衡量审计信息所传递的情感内容。二、构建了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国家审计制度理论分析框架目前学术界关于国家审计制度的相关研究不少,但是系统地研究并构建国家审计制度分析体系的文献极少。厘清国家审计制度的内涵,并建立研究架构是分析国家审计制度及其变迁的根本。本文认为,国家审计制度是国家公共利益关系中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是国家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国家与相关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冲突、维护国家公共利益而作出的制度安排。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包含国家审计体制和国家审计机制两部分内容。国家审计体制包含国家审计的地位、功能、根本目标和组织体制等内容,国家审计机制包含审计组织方式、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结论作出、报告方式、成果运用、人员管理等。基于这一国家审计制度分析框架,本文对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会议报告以及审计结果公告进行了编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分析。三、创新性地阐释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目前学术界广泛接受的关于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主要有: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国家良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通过对上述理论的辨析和探讨,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本文提出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基础。国家通过治理体制及机制配置和运行权力,规定和调整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以及国家内部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国家审计就是国家、社会、个人利益关系的调整过程,是维护国家公共利益的过程。在国家代表和集中的利益关系中普遍存在着利益冲突的现象,利益冲突是利益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主要通过协商、调整、合作、互动等方式解决。国家审计就是为协商和调整国家代表的利益关系中的利益冲突而建立的制度安排。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由公共利益关系中的相关利益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的,是国家审计产生的重要基础。

孙金龙[5](2017)在《坚决落实党中央对兵团的定位要求 履行兵团职责使命 发挥兵团特殊作用 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3月31日)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疆

李雪梅[6](2015)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历史经验研究》文中指出新疆是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民族地区,新疆的建设、发展、和谐构建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新疆问题突出,尤其是2013年下半年以来,暴动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损失,造成了新疆地区的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更易受到国际国内不和谐因素的影响,从而威胁到全国政局的稳定。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新疆问题,以改善当前新疆的情况。因此,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历史经验对新世纪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论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绪论——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理论基础与文化借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实践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经验与教训——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思考。论文着重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实践,从而总结出经验与教训,进而指导新的实践。各部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从当前研究的趋势、不足等确定本论文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创新等。第二部分,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概述,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入手,用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民族理论、宗教理论等进行阐述,从而揭示这些理论对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指导意义。总结历史上封建王朝治理新疆的主要理论,以史为鉴,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在新疆治理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第三部分,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实践历程,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在国内国际环境的影响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治理新疆的实践,对党在不同时期治理新疆的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为萃取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经验与教训作基础。第四部分,精炼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经验与教训。主要肯定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导向,揭示中国共产党遵循发展规律,依法治疆,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经济,坚持特殊问题特殊对待,为新疆发展制定自治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地方干部、建设生产建设兵团等。在肯定的同时,还要发现其中的不足,总结教训,以便在新的实践工作中进行改善,从而更好地治理新疆,发展新疆。第五部分,阐述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思考。分析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从而总结新时期治理新疆,应该继续坚持依法治疆、稳步建设法治新疆,坚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两个方向不变,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干部培养,在意识形态方面,更要强化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感,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国家和谐稳定发展。新疆是我国的边陲,更要注重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和谐发展。

王淑娟[7](2014)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兵团团场吸引人才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中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调查梳理兵团团场人才状况,针对目前兵团团场吸引人才存在的普遍问题,即兵团团场在吸引人才的观念,对人才的开发、培养以及宣传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提出了增强团场人才吸引力的有效措施。

张延安,李放滔[8](2013)在《新疆兵团科技人才工作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科技人才是兵团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加强新疆兵团科技人才工作研究,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科技支撑作用,有利于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分析了兵团科技人才的现状,指出了兵团科技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做好兵团科技人才开发工作的措施建议,以期为兵团科技人才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借鉴意义。

强始学,米会龙,支小军[9](2012)在《我国实施农业“走出去”发展战略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事关国家的经济社会安全。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加剧了耕地减少的趋势,加之世界粮食供应形势的严峻和一些主要农产品有效供应的不确定性,如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因此,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已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针对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农业"走出去"整体战略构想,提出提高对农业"走出去"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形成农业"走出去"的战略格局;成立领导机构;培育农业"走出去"的大企业集团;坚持多方式、多途径的农业"走出去";加强对外信息的收集、研究和咨询;加快对外经贸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加强对农业"走出去"企业的资金支持;加强对境外投资的监督管理等措施提出意见或建议。

李秀芩[10](2003)在《如何构筑兵团人才高地——兵团人才开发工作纵横谈》文中认为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国家对兵团在经济上、人才上、资金上的政策倾斜及兵团在吸纳人才上实行的宽松政策,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之士加入到兵团建设行列,在创造了兵团历史上第一次辉煌的同时,也使兵团成为全国的一个人才高地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由于经济、社会、政策等诸多因素的作用,兵团人才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才的大量外流、现有人才队伍的老化和新鲜急需人才的补给不足,使得兵团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与兵团屯垦戍边事业需要之间的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兵团曾作为全国人才高地的优势也丧失殆尽。这一情形引起了兵团上下的普遍关注和思考。

二、兵团外经贸人才的开发与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兵团外经贸人才的开发与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兵团十三师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城镇化概念界定
        2.1.1 城镇与城镇化
        2.1.2 兵团城镇化
        2.1.3 城镇化发展战略
    2.2 城镇化相关理论
        2.2.1 新型城镇化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城镇空间布局理论
        2.2.4 特色小镇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十三师城镇化发展SWOT分析
    3.1 兵团十三师城镇化现状
        3.1.1 城镇体系
        3.1.2 空间分布
        3.1.3 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
        3.1.4 人口城镇化水平
        3.1.5 公共服务设施
    3.2 十三师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3 十三师城镇化发展SWOT分析
        3.2.1 优势分析
        3.2.2 劣势分析
        3.2.3 机会分析
        3.2.4 威胁分析
    3.4 十三师新型城镇化SWOT组合策略
    3.5 本章小结
4 十三师城镇发展定位与空间布局研究
    4.1 发展定位
        4.1.1 拟建新星市的发展定位
        4.1.2 各团场的发展定位
        4.1.3 城镇职能布局
    4.2 拟建新星市城镇空间布局战略
        4.2.1 中心城区空间规划设计要点
        4.2.2 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方向评价及策略
        4.2.3 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
    4.3 本章小结
5 十三师产业发展研究
    5.1 产业发展思路
    5.2 城镇产业布局
    5.3 产业发展策略
    5.4 本章小结
6 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研究
    6.1 道路交通体系
        6.1.1 道路交通体系发展思路
        6.1.2 交通体系发展路径
    6.2 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6.2.1 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
        6.2.2 引导空间布局,鼓励集中建设
        6.2.3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制度,由政府“主体”变政府“主导”
    6.3 市政配套设施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第十三师天元供销集团农资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4.1 市场营销概念
        1.4.2 营销策略组合
        1.4.3 STP理论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访谈法
        1.5.3 实地调查法
    1.6 技术路线
    1.7 创新点与不足
        1.7.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1.7.2 本文的不足
第2章 第十三师天元供销集团农资公司营销现状
    2.1 第十三师天元供销集团公司概况
        2.1.1 集团公司概况
        2.1.2 集团公司组织机构图
        2.1.3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情况
    2.2 第十三师天元供销集团农资公司概况
        2.2.1 农资公司概况
        2.2.2 农资公司组织构建
        2.2.3 人力资源
        2.2.4 主营产品
        2.2.5 物流配送
    2.3 第十三师天元供销集团及农资公司营销现状
        2.3.0 哈密地区及十三师农业种植结构现状及市场分布
        2.3.1 产品销售现状
        2.3.2 价格策略现状
        2.3.3 分销策略现状
        2.3.4 促销策略现状
第3章 第十三师天元供销集团农资营销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文化环境
        3.1.4 技术环境(自然环境)
    3.2 微观环境分析
        3.2.1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3.2.2 替代品分析
        3.2.3 供应商分析
        3.2.4 购买者分析
        3.2.5 潜在竞争对手分析
第4章 第十三师天元供销集团农资营销SWOT分析
    4.1 优势分析
    4.2 劣势分析
    4.3 机会分析
    4.4 威胁分析
第5章 第十三师天元供销集团农资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5.1 缺乏有效的市场分析
    5.2 营销渠道不畅
    5.3 营销人才缺乏
    5.4 网络营销水平低
第6章 第十三师天元供销集团农资营销策略设计和保障措施
    6.1 营销策略设计
        6.1.1 产品策略
        6.1.2 价格策略
        6.1.3 渠道策略
        6.1.4 促销策略
    6.2 营销保障措施
        6.2.1 目标市场细分
        6.2.2 营销渠道巩固
        6.2.3 营销队伍建设
        6.2.4 网络营销提升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拟创新之处
    六、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大举措
        (一) 抵御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渗透
        (二) 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中之重
        (一) 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
        (二)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石
        (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二) 实施工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
        (一) 实践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二) 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五、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
        (一)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根本所在
        (二) 实施工程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然
第二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一、组织机构
        (一) 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
        (二) 中央宣传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
        (三) 工程咨询委员会的设立及成员的确定
        (四) 课题组
    二、运行机制
        (一) 项目建设
        (二) 基地建设
        (三) 团队建设
第三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历史考察
    一、工程的提出和部署
        (一) 实施工程的提出
        (二) 实施工程的全面部署
    二、工程的全面展开
        (一) 工程多项具体工作先后启动
        (二) 深化对工程的认识
        (三) 工程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工程的全面推进
        (一) 工程实施四年的工作总结和随后五年工作设想
        (二) 工程成果丰硕
        (三) 工程实施八年的工作总结和继续推进
    四、十八大以来工程深入推进
        (一) 深入实施工程的战略部署
        (二) 深入实施工程的重要举措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编译和研究
        (一) 经典着作编译
        (二) 经典着作基本观点研究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研究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初步设立和逐步完善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简介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二级学科点布局
        (四) 国家重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一) 建设概况
        (二)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调研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调研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发展年度报告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端学术平台
        (一)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坛
        (二)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
        (三)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
        (四) 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
        (五)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协同创新中心
        (六)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刊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和支撑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发展
        (二)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支撑作用
第六章 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
    一、总体部署
        (一) 工程教材编写总要求
        (二) 成立教材编写课题组
        (三) 工程教材编写规划
    二、工程教材编写成果
        (一) 基础理论教材
        (二) 重点学科教材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四) 其他重点教材
    三、工程教材出版及使用
        (一) 统一规范工程教材编辑出版
        (二) 重点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出版和使用
    四、工程教材编写特点
        (一) 教材编写按照意识形态强弱先后顺序进行
        (二) 工程教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和人才队伍培养
    一、学术交流
        (一) 举办高层次报告会
        (二) 开展学术研讨会
    二、人才培养
        (一) 开展国情调研
        (二) 进行国外考察
        (三) 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开办
        (四) “四个一批”理论人才的纳入
        (五)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
        (七) 教育部工程重点教材专业师资队伍培训
第八章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宣传普及
    一、理论读物
        (一) 学习读本
        (二) 编写通俗理论读物
    二、主流媒体平台宣传
        (一) 报刊
        (二) 电视
        (三) 网络
        (四) 微式宣传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的整体评价
    一、实施工程的成效及经验
        (一) 工程实施取得突出成绩,达到预期效果
        (二) 工程实施十多年的基本经验
    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一) 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二) 工程实施中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结束语 进一步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应当探讨的若干问题
    一、保持工程的常态化,重点推进工程成果的学习转化运用
        (一)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大众化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
        (三) 加快教材优势向教学优势发展
        (四) 加强高端人才与教学一线教师深度培养
    二、大力开展工程的宣传推介,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一) 扩大宣传范围
        (二) 丰富宣传形式
        (三) 加强理论宣传力度
    三、引领“四大平台”建设,形成工程工作合力
        (一) “四大平台”建设
        (二) 充分发挥工程在思想理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四、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人才体系
        (一) 健全学科体系
        (二) 完善教材体系
        (三) 构建人才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2年——2015年“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教师名单及课题立项表
附录二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教师卷)(学生卷)(宣传部门卷)(共同卷)
附录三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情况认识》调查问卷分析表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4)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文献综述
        一、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过程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三、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路径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文献综述
        一、描述性分析文献综述
        二、比较分析文献综述
        三、情感分析文献综述
        四、趋势分析文献综述
        五、可读性分析文献综述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二、免疫系统理论
        三、国家良治理论
        四、新公共管理理论
        五、理论评述
    第二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相关理论
        一、制度变迁理论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
        三、理论评述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相关理论
        一、内容分析法的功能和应用目的
        二、内容分析法的认识论基础
第四章 国家审计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国家审计体制分析
        一、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
        二、国家审计功能
        三、国家审计的根本目标
        四、国家审计组织体制
    第二节 国家审计机制分析
        一、审计组织方式
        二、审计实施方式
        三、审计评价方式
        四、审计结论作出
        五、审计报告方式
        六、审计成果运用
        七、审计人员管理
第五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三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第四节 确定分析单位
    第五节 类目构建与编码
    第六节 编码中的效度和信度检验
        一、效度检验
        二、信度检验
    第七节 数据分析结果
        一、词频分析
        二、关键词分析
        三、语义网分析
        四、聚类分析
        五、情感分析
        六、主题分析
第六章 国家审计报告及公告的可读性分析
    第一节 可读性测量方法的选取
    第二节 可读性指标结果分析
    第三节 审计报告及公告信息接收者受教育程度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二、国务院领导平均受教育程度
        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委员平均受教育程度
        四、社会公众平均受教育程度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分析
        一、审计信息接收者平均受教育年数
        二、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可读性分析
        三、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报告可读性分析
        四、审计结果公告可读性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因——利益冲突与协调
        一、国家审计制度利益冲突与协调的功能体现
        二、国家审计制度变迁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第二节 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因
        一、经济环境变迁拓展了国家审计的范围
        二、政治环境变迁丰富了国家审计的内容
        三、法律环境变迁增强了国家审计的权威性
        四、文化环境变迁更新了国家审计理念
        五、技术环境变迁创新了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完善国家审计制度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一、明确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对象和内容
        二、定期评估并更新审计对象和内容
        三、关注民营资本的运营管理情况
        四、构建对监管者再监督的有效机制
    第二节 创新国家审计的方式方法
        一、合理加大专项审计调查的比重
        二、适当增加统一组织大型审计项目的数量
        三、探索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路径
        四、全面推进数字化审计
    第三节 完善审计结果报告及公告制度
        一、明确区分政府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的内容范围
        二、扩充政府审计工作报告的内容
        三、控制审计结果公告中正面评价的词汇数量
        四、进一步提高审计结果公告的可读性水平
    第四节 完善审计结果落实制度
        一、完善审计决定执行机制
        二、完善审计建议采纳机制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
    第三节 未来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5)坚决落实党中央对兵团的定位要求 履行兵团职责使命 发挥兵团特殊作用 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指引下,兵团各项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二、准确把握新时期新要求,进一步发挥好兵团特殊作用
三、发挥兵团特殊作用,必须强化看家本领
四、发挥兵团特殊作用,必须坚定深化兵团改革
五、发挥兵团特殊作用,必须不断壮大综合实力
六、发挥兵团特殊作用,必须推进兵地融合民族团结
七、发挥兵团特殊作用,必须坚决推进向南发展
八、发挥兵团特殊作用,必须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九、发挥兵团特殊作用,必须推动兵团文化发展繁荣
十、发挥兵团特殊作用,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6)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历史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2 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理论基础与文化借鉴
    2.1 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2.1.2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1.3 马克思主义国家管理理论
        2.1.4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2.1.5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2.2 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文化借鉴
        2.2.1 西汉的募民实边书与屯垦书
        2.2.2 唐代的府兵制理论
        2.2.3 清代的督抚第一要政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实践历程
    3.1 新中国成立以来到文化大革命前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举措
        3.1.1 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巩固新疆政权
        3.1.2 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推行社会改革
    3.2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举措
        3.2.1 中国共产党坚持用兵团屯垦戍边
        3.2.2 中国共产党进行反对分裂势力的斗争
    3.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举措
        3.3.1 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实行改革开放
        3.3.2 中国共产党推进新疆的跨越式发展
    3.4 本章小结
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经验与教训
    4.1 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宝贵经验
        4.1.1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导向
        4.1.2 “一反两讲”是建设法治新疆的成功方略
        4.1.3 遵循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经济
        4.1.4 民族团结是治疆之本
        4.1.5 注重完善民族区域自治与少数民族干部培养
        4.1.6 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安定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4.1.7 党中央政策对新疆发展的扶持与帮助
    4.2 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教训
        4.2.1 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新疆工作的挫败
        4.2.2 缺乏整体布局与长期规划
        4.2.3 过于强调少数民族问题
        4.2.4 文化事业建设缓慢
    4.3 本章小结
5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思考
    5.1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面临的现实挑战
        5.1.1 国际分裂势力威胁
        5.1.2 国内形势面临三大问题
    5.2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思路
        5.2.1 坚持依法治疆、稳步建设法治新疆
        5.2.2 坚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两大方向不变
        5.2.3 强化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感
        5.2.4 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5.2.5 加强民族干部培养
        5.2.6 强化兵团的作用和使命
        5.2.7 注重国际环境与周边国家建立和谐关系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兵团团场吸引人才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推进团场跨越式发展面临吸引人才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创新高度不够
    (二)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三)素质培养深度不足
    (四)氛围宣传力度不强
二、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拓宽团场吸引人才的基本思路
    (一)创新观念广纳人才
    (二)加大开发投资力度
    (三)深化拓宽素质培养

(8)新疆兵团科技人才工作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研概况
二、兵团科技人才工作现状
    (一) 兵团科技人才总量少
    (二) 人才结构不合理, 人才素质结构偏低
    (三) 兵团科技人才中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匮乏
    (四)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五) 兵团科技人才行业及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1. 行业分布不协调。
        2. 人才职级结构层次低。
        3. 人才地区分布不均衡。
三、兵团科技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观念陈旧严重影响科技人才开发
    (二) 引进力度不足, 外流现象严重
    (三) 科技投入总量、人均都相对较低
    (四) 条件保障体系尚待建设
    (五) 科技人才管理机制尚需完善
    (六) 科技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四、兵团科技人才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 营造引进人才的宽松环境
    (二) 搭建平台, 提供舞台, 促进现有科技人才向高层次发展
    (三)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完善人才服务体系
    (四) 加强兵团重点发展领域的科技人才开发
        1. 推进科技入才向重点发展领域集聚。
        2. 加大重点发展领域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3. 鼓励高等院校以培养科技人才的自主创
    (五) 加强科技人才供需指导, 调控兵团科技人才合理分布
    (六) 完善团场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构筑促进团场发展的科技人才洼地

(9)我国实施农业“走出去”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高对农业“走出去”战略地位的认识
    (一)因人均占有水和耕地少而出现的粮食、油料安全态势迫切要求我们尽快地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二)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的频繁影响要求我们尽快地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三)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要求我们尽快地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四)降低主要农产品依赖大量进口带来的经济社会风险要求我们尽快地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四)减轻人口就业压力要求我们尽快地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五)发挥比较优势要求我们尽快地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二、农业“走出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农业“走出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战略构想
    (二)农业“走出去”的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较弱
    (三)农业“走出去”存在短期行为
    (四)“走出去”面临资金短缺,融资能力弱
    (五)“走出去”所需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短缺
    (六)“走出去”的内部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我国实施农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应遵循的原则
    (一)效益优先、发挥优势
    (二)统筹规划、稳步推进
    (三)形式多样、突出重点
四、农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
    (一)提高对农业“走出去”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形成农业“走出去”的战略格局
    (二)成立领导机构
    (三)培育农业“走出去”的大企业集团
    (四)坚持多方式、多途径的农业“走出去”
        1. 扩大境外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2. 大力发展境外农产品加工贸易。
        3. 积极探索农业“走出去”投资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五)加强对外信息的收集、研究和咨询
    (六)加快对外经贸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七)加强对农业“走出去”企业的资金支持
        1. 加强对农业“走出去”企业的财政资金支持。
        2. 加强对农业“走出去”企业的信贷支持。
    (八)加强对境外投资的监督管理

四、兵团外经贸人才的开发与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兵团十三师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 蒙芳园.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2]第十三师天元供销集团农资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李洁.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D]. 谭晓玲. 武汉大学, 2017(06)
  • [4]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法[D]. 徐纯. 武汉大学, 2017(06)
  • [5]坚决落实党中央对兵团的定位要求 履行兵团职责使命 发挥兵团特殊作用 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孙金龙. 当代兵团, 2017(08)
  • [6]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历史经验研究[D]. 李雪梅. 东北林业大学, 2015(01)
  • [7]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兵团团场吸引人才的思考[J]. 王淑娟.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4(04)
  • [8]新疆兵团科技人才工作调查研究[J]. 张延安,李放滔. 新疆农垦经济, 2013(07)
  • [9]我国实施农业“走出去”发展战略问题研究[J]. 强始学,米会龙,支小军. 兵团党校学报, 2012(01)
  • [10]如何构筑兵团人才高地——兵团人才开发工作纵横谈[J]. 李秀芩. 兵团建设, 2003(09)

标签:;  ;  ;  ;  ;  

兵团外经贸人才开发与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