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断面球铁型材铸造工艺

超大断面球铁型材铸造工艺

一、超大断面球铁型材铸造工艺(论文文献综述)

武迈[1](2020)在《柱塞泵缸体用球铁型材氮碳共渗工艺及组织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水平连续铸造LZQT600-3球铁型材为研究对象,针对柱塞泵缸体专用球铁型材对组织与性能的要求,研究了球铁型材不同部位(边缘、1/2R、心部)组织与性能的特征,使用ImageJ软件对其铸态组织(石墨特征、珠光体含量及其片层间距)进行定量统计分析。为提高和改善柱塞泵缸体材料工作表面的硬度、耐磨性能,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LZQT600-3球铁型材三个部位材料进行表面氮碳共渗处理,对比分析了共渗参数对不同部位的表面渗层厚度、有效硬化层深度、表面硬度、耐磨性之间的演化规律,确定了实验最优参数。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LZQT600-3球铁型材的基体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从边缘、1/2R处至心部,石墨球大小等级从7级增至6级;球化级别从Ⅰ~Ⅱ级降至Ⅱ~Ⅲ级;通过统计,石墨球数量减小,石墨球平均形状因子逐渐减少;石墨球平均直径从29.86μm增加至31.03μm;基体中的珠光体含量从65%增加至75%,且珠光体片层间距呈增大趋势。(2)由于心部珠光体含量最多,且珠光体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同时由于心部珠光体片层间距最大,腐蚀液更易进入基体内进行腐蚀,因此,LZQT600-3球铁型材从边缘、1/2R处至心部的耐磨性逐渐提高,耐腐蚀性逐渐变差。(3)LZQT600-3球铁型材氮碳共渗态试样表面的渗层由ε-Fe2-3(N,C)相与γ’-Fe4N相组成的化合物层,以及由α-Fe相组成的扩散层共同构成。(4)LZQT600-3球铁型材三个部位氮碳共渗试验的共渗参数对渗层厚度的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共渗时间t>气体比例s>共渗温度T,最优方案为:580 ℃×6h,NH3:CO2为4:1。(5)LZQT600-3球铁型材不同部位氮碳共渗试验的共渗参数对表面硬度的影响主次顺序为:共渗时间t>共渗温度T>气体比例s,最优方案为:56℃×4h,NH3:CO2为4:1。(6)LZQT600-3球铁型材不同部位氮碳共渗试验的共渗参数对有效硬化层深度的影响主次顺序为:共渗温度T>气体比例s>共渗时间t,最优方案为:540 ℃×2h,NH3:CO2为 4:4。(7)LZQT600-3球铁型材不同部位氮碳共渗试验的共渗参数对摩擦磨损性能综合评分的影响主次顺序为:共渗温度T>气体比例s>共渗时间t,最优方案为:580℃×4 h,NH3:CO2 为 4:1。(8)通过综合平衡法对四个指标的最优条件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得出最优方案:580℃×4 h,NH3:CO2 为 4:1。

赵振[2](2019)在《柱塞泵缸体用水平连铸球铁型材的组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两种不同牌号水平连铸球墨铸铁型材(LZQT500-7和LZQT600-3)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水平连铸生产工艺对型材不同部位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使用Image J软件对其组织(石墨球数量、直径、形状因子、珠光体数量和片层间距)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两种相应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不同部位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对ADI组织(贝氏体铁素体长度和厚度、残留奥氏体数量)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探讨了0.3%Cu对球墨铸铁型材及其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不同部位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LZQT500-7和LZQT600-3球铁型材不同部位的铸态组织均由铁素体、珠光体和石墨球组成。(2)按照水平连铸生产时铸铁型材所处的位置,LZQT500-7球铁型材左侧表层至心部石墨球数量减少、球化变差、球径增大,珠光体数量增多、片层间距减小。硬度水平方向关于型材中心基本对称,垂直方向硬度上下明显不对称,下侧硬度略高于上侧的同部位。表层和1/2R拉伸强度和扭转强度均优于心部。LZQT600-3球铁型材左侧表层至心部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变化趋势与LZQT500-7球铁型材相同。但铜元素的添加,不同部位石墨球数量增多、球径减小、珠光体数量增多、片间距减小,拉伸强度和扭转强度均得到了提高,断面敏感性降低。(3)LZQT500-7和LZQT600-3球铁型材的耐腐蚀性能从表层至心部逐渐变差。但铜元素的添加,由于增加了型材不同部位的珠光体数量,耐腐蚀性能均有所降低。(4)LZQT500-7和LZQT600-3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不同部位的组织均由贝氏体型铁素体、残留奥氏体和石墨球组成。(5)LZQT500-7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左侧表层至心部针状铁素体尺寸增长变厚,残留奥氏体数量减少。表层和1/2R拉伸强度和扭转强度均优于心部。LZQT600-3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左侧表层至心部针状铁素体尺寸和残留奥氏体数量变化趋势与LZQT500-7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相同。但铜元素的添加,不同部位的针状铁素体明显细化,变短变薄,残留残留奥氏体数量增多,拉伸强度和扭转强度均得到了提高。(6)LZQT500-7和LZQT600-3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耐腐蚀性能从表层至心部逐渐变差。铜元素的添加,由于增加了型材不同部位的残留奥氏体数量,耐腐蚀性能得到了提高。(7)LZQT500-7球铁型材及其ADI下侧表层至心部的组织与力学性能性能同左侧有相同的变化规律。由于重力作用,下侧1/2R处组织明显细小,拉伸强度和扭转强度较高,优于下侧表层。(8)LZQT500-7和LZQT600-3球铁型材及其相应的ADI拉伸试样的断裂机制均为微孔聚集型和解理混合型断裂,扭转试样的断裂机制均为纯剪切断裂。

鄢顺才[3](2016)在《水平连铸设备的优化设计与铸铁型材的缺陷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ZSL-02型水平连铸生产线存在的能生产型材的规格种类少、设备结构复杂等问题,对生产线进行了优化设计。对出现在球铁型材内部的夹杂缺陷,进行了全面地研究分析,明确了夹杂物的分布规律、元素组成、来源及形成原因,并就如何控制该缺陷的产生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对大断面型材表面出现的疤皮缺陷,分析了形成原因,讨论了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并提出了能有效消除疤皮缺陷的措施。优化设计后得到的新生产线,能够满足最大尺寸为400mm的型材的生产,且生产的工序简化,各设备的结构组成更为简单合理。球铁型材中的夹杂物主要聚集分布在其中心线上方约3/4半径处,其中大尺寸的夹杂物主要来源于球化和孕育处理,因此解决型材内部夹杂问题的关键是控制球化和孕育处理的相关参数。对于型材表面存在的疤皮缺陷,生产实践证明,采取提高铁水温度、保证铁水纯净度、适当提高拉拔速度、改进炉膛底部结构及阻断结晶器两段石墨套间横向传热的举措能够有效地消除。

李克锐,曾艺成,张忠仇,吴现龙[4](2011)在《我国铸铁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展望》文中提出我国是铸铁生产大国,铸铁件产量约占世界的40%。2010年我国铸铁件产量达到2 950万t,其中灰铸铁1 900万t,球墨铸铁990万t,铸铁件占全部铸件产量的74.5%。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球墨铸铁、等温淬火球铁(ADI)、蠕墨铸铁、灰铸铁等生产技术近年来的最新进展。对比分析了与国外先进工业国家的差距,阐述了铸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及对我国铸铁业的展望。

刘金海,李国禄,曾艺成,陆鑫民,闫晓峰[5](2010)在《铁液纯净度对铸铁件质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综述了微量元素Pb、Te、As、Ti对灰铸铁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对球铁件质量的影响情况;介绍了Ti、V、Pb、Te等元素含量与铸件加工性能的关系;认为可通过使用高纯生铁、优质铸造材料,优质废钢+增碳工艺的感应炉熔炼、冲天炉+感应电炉双联熔炼,利用RE消除微量元素的不利影响等措施来提高铁液的纯净度。

曾艺成[6](2010)在《我国优质铸造生铁情况及高炉—感应炉熔炼工艺》文中研究指明一、生铁需求量2008年我国铸件年产量:3350万吨,其中铸铁件产量:2510万吨(灰铁:1640万吨,占49%;球铁:820万吨,占24.5%;可锻:50万吨,占1.5%),占75%。生铁需用量:2510×75%≈1880万吨,其中普通生铁1270万吨;普通低钛生铁100万吨;普通球铁、蠕铁用生铁460万吨;铸造大截面球铁、有低温性能要求及疲劳性能要求球铁及ADI球铁坯件生铁50万吨。按每年5%的增长,可大致算出2010年、2015年、2020年铸造生铁总需要量分别为:2070万吨、2600万吨、3300万吨。

刘金海,李国禄,曾艺成,陆鑫民,闫晓峰[7](2009)在《铁液纯净度—影响优质铸件生产的重要因素》文中认为本文仅就微量元素对铸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讨论如何提高铁液纯净度、控制铁液微量元素生产优质铸件。

李克锐,曾艺成,张忠仇[8](2009)在《参加美国2008球铁年会见闻》文中研究指明金融危机发生后,大家对美国铸造业的状况比较关心。笔者应邀参加了美国2008 Keith Millis球铁论坛,该论坛由美国铸造协会和美国球铁协会共同主办,于2008年10月20-22日在美国Las Vegas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等20余个国家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论坛,大会宣读论文29篇,内容涵盖球铁(DI)、等温淬火球铁(ADI)和蠕铁(CGI)等。会议期间,通过会议报告和会下交流,笔者了解到美国球铁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方面的一些最新信息,在此介绍给大家,仅供参考。

任政[9](2009)在《变形镁合金强韧化与电磁—悬浮连铸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镁及常用镁合金是密排六方结构,塑性成形能力差,所以铸造镁合金得到了大量应用,变形镁合金的发展严重滞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镁合金的发展和应用。变形镁合金比铸造镁合金具有更优越的性能,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塑性,可以制备更多样性的产品和满足更多工况条件下应用的结构件。因此,开发和制备具有高强韧的变形镁合金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工作重点是依据金属强韧化原理,开展变形镁合金的强韧化研究,探索变形镁合金强韧化的新思路,为制备高强韧的变形镁合金提供良好的基础研究。本文选用AZ31、AZ61和ZK60三种典型的变形镁合金为基础,依据金属强韧化原理,展开了变形镁合金微合金化、电磁连铸、电磁-悬浮成型、热挤压变形以及等温时效处理的实验研究。利用金相显微镜(MEF-4A)、X射线衍射仪(XRD-6000)、扫描电镜(JSM-5600LV)、电子探针(EPMA-1600)、透射电镜(TG220S-Twin JEM-100CXⅡ)、布氏硬度仪(HB-3000-1)和MTS实验机(MTS NEW-810)对变形镁合金进行了组织和性能分析,探讨了变形镁合金的强韧化机理。运用有限差分法(FDM)建立了变形镁合金AZ31圆柱锭电磁-悬浮连铸过程三维数学模型。论文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确定出镁合金电磁连铸的最佳工艺参数。利用微合金化和电磁场复合作用制备出表面光滑、无氧化夹杂和偏析瘤的高质量变形镁合金铸锭,并得到晶粒细小,析出相弥散的均匀组织。研究结果表明,微合金化和电磁场复合作用制备的电磁连铸锭力学性能较普通连铸锭均有较大提高。通过利用不同功率电磁场对变形镁合金ZK60进行电磁连铸的研究结果表明,当电磁场功率为10kW时,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均达到最佳。自行设计了电磁-悬浮成型设备,实现了变形镁合金的电磁-悬浮铸造和电磁-悬浮连铸。制备了适合于加入非金属颗粒的复合悬浮剂线材,提高了非金属颗粒与金属熔体的润湿性。利用镁粉颗粒作为单一悬浮剂和ZrB2/AZ31复合悬浮剂研究了变形镁合金电磁-悬浮铸造。研究结果表明,单一悬浮剂和复合悬浮剂均能改善合金的微观组织,单一悬浮剂能有效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复合悬浮剂的加入提高了合金的抗拉强度,但合金的伸长率有所降低。利用ZrB2/AZ31复合悬浮剂对变形镁合金AZ31电磁-悬浮连铸的实验研究表明,复合悬浮剂线材能实现变形镁合金的电磁-悬浮连铸,而且能改善合金的微观组织,得到铸锭内外均匀的细晶组织。利用电磁连铸温度场数值模拟的计算模型,对加入复合悬浮剂后合金的热物性参数进行了处理,同时对AZ31镁合金电磁-悬浮连铸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并验证了模拟程序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悬浮剂含量对温度场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悬浮剂含量的增加,合金初始温度降低,凝固时间缩短,导热能力下降,但冷却速度增加;随着悬浮剂含量的增加,稳态的液穴深度减小,凝固壳的起始位置升高,凝固壳的厚度增加,液穴坡度变小。通过对变形镁合金AZ31X、AZ61X和AZ61XE电磁连铸锭的热挤压研究结果表明,变形镁合金电磁连铸锭热挤压后均能得到由3-15μm的动态再结晶晶粒组成的均匀组织,同时合金的强度、硬度和伸长率均有很大提高。对变形镁合金AZ31X、AZ61X和AZ61XE挤压棒料进行时效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变形镁合金AZ31X时效处理后主要由弥散分布的不连续析出相组成,而变形镁合金AZ61X和AZ61XE主要由分布于晶界的不连续析出相和晶内的连续析出相混合组织组成。变形镁合金AZ31X力学性能表现出时效不敏感性,而变形镁合金AZ61X和AZ61XE表现出较好的时效热处理性。

李克锐,曾艺成,张忠仇[10](2008)在《我国球墨铸铁生产应用的进展》文中认为我国球铁2006年的产量已增长为680多万t,约占当年世界球铁总产量的31.6%。本文简要介绍我国球铁的生产工艺、力学性能、应用范围和质量控制及发展重点。

二、超大断面球铁型材铸造工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大断面球铁型材铸造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柱塞泵缸体用球铁型材氮碳共渗工艺及组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水平连铸铸造技术简介
        1.1.2 球墨铸铁柱塞泵缸体
    1.2 表面化学热处理研究
        1.2.1 渗碳
        1.2.2 渗氮
        1.2.3 碳氮共渗
        1.2.4 氮碳共渗
        1.2.5 氮碳共渗工艺研究现状
    1.3 摩擦磨损相关研究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原料及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2 实验过程
        2.2.1 试样制备
        2.2.2 实验方案
    2.3 分析方法
        2.3.1 铸态组织分析
        2.3.2 渗层厚度测量
        2.3.3 X射线衍射仪物相分析
        2.3.4 性能测试
        2.3.5 摩擦磨损性能
        2.3.6 电化学性能测试
    2.4 技术路线
    2.5 本章小结
3 铸态LZQT600-3球铁型材组织与性能
    3.1 LZQT600-3球铁型材石墨形态与显微组织
        3.1.1 石墨球数量
        3.1.2 石墨球形状因子
        3.1.3 石墨球分布
        3.1.4 珠光体含量
        3.1.5 珠光体形貌
    3.2 摩擦磨损性能
    3.3 电化学性能测试
    3.4 本章小结
4 表面氮碳共渗强化层的组织与性能
    4.1 氮碳共渗层的SEM表征
        4.1.1 渗层形貌
        4.1.2 表面强化层的XRD表征
        4.1.3 渗层厚度结果分析
    4.2 氮碳共渗态试样性能测试
        4.2.1 表面硬度
        4.2.2 显微硬度
        4.2.3 摩擦磨损性能
    4.3 工艺参数优化
        4.3.1 表面硬度
        4.3.2 显微硬度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柱塞泵缸体用水平连铸球铁型材的组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水平连铸铸铁型材
        1.1.1 水平连铸铸铁型材及特点
        1.1.2 化学元素对球墨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2 水平连铸等温淬火球墨铸铁
        1.2.1 ADI概述
        1.2.2 ADI等温转变及组织特点
        1.2.3 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参数
    1.3 DI与 ADI的腐蚀
        1.3.1 DI和 ADI腐蚀概述
        1.3.2 石墨球大小及数量对耐腐蚀性的影响
        1.3.3 基体组织对耐腐蚀性的影响
        1.3.4 化学元素对耐腐蚀性的影响
    1.4 本文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背景
        1.4.2 主要内容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取样说明
    2.3 组织分析
        2.3.1 石墨球数量
        2.3.2 石墨球形状因子
        2.3.3 石墨球直径分布
        2.3.4 珠光体数量
        2.3.5 珠光体片层间距
    2.4 力学性能测试
        2.4.1 硬度测试
        2.4.2 拉伸性能测试
        2.4.3 扭转性能测试
    2.5 浸泡失重实验
    2.6 电化学性能测试
        2.6.1 开路电位
        2.6.2 电化学阻抗谱
        2.6.3 动电位极化曲线
    2.7 技术路线
3 LZQT500-7 球铁型材铸态组织与性能
    3.1 LZQT500-7 球铁型材石墨形态与显微组织
        3.1.1 石墨球数量
        3.1.2 石墨球形状因子
        3.1.3 石墨球直径分布
        3.1.4 珠光体数量
        3.1.5 珠光体片层间距
    3.2 LZQT500-7 球铁型材铸态力学性能
        3.2.1 硬度测试
        3.2.2 拉伸测试
        3.2.3 扭转测试
    3.3 LZQT500-7 球铁型材铸态耐腐蚀性能
        3.3.1 浸泡失重实验
        3.3.2 电化学测试
    3.4 本章小结
4 LZQT500-7 球铁型材ADI组织与性能
    4.1 LZQT500-7 球铁型材ADI组织
    4.2 LZQT500-7 球铁型材ADI力学性能
        4.2.1 硬度测试
        4.2.2 拉伸测试
        4.2.3 扭转测试
    4.3 LZQT500-7 球铁型材ADI耐腐蚀性能
        4.3.1 开路电位
        4.3.2 电化学阻抗谱
        4.3.3 动电位极化
    4.4 本章小结
5 LZQT600-3 球铁型材铸态组织与性能
    5.1 LZQT600-3 球铁型材石墨形态与显微组织
        5.1.1 石墨球数量
        5.1.2 石墨球形状因子
        5.1.3 石墨球直径分布
        5.1.4 珠光体数量
        5.1.5 珠光体片层间距
    5.2 LZQT600-3 球铁型材铸态力学性能
        5.2.1 硬度测试
        5.2.2 拉伸测试
        5.2.3 扭转测试
    5.3 LZQT600-3 球铁型材铸态耐腐蚀性能
        5.3.1 开路电位
        5.3.2 电化学阻抗谱
        5.3.3 动电位极化
    5.4 本章小结
6 LZQT600-3 球铁型材ADI组织与性能
    6.1 LZQT600-3 球铁型材ADI组织
    6.2 LZQT600-3 球铁型材ADI力学性能
        6.2.1 硬度测试
        6.2.2 拉伸测试
        6.2.3 扭转测试
    6.3 LZQT600-3 球铁型材ADI耐腐蚀性能
        6.3.1 开路电位
        6.3.2 电化学阻抗谱
        6.3.3 动电位极化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水平连铸设备的优化设计与铸铁型材的缺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水平连铸技术的概述
        1.1.1 水平连铸的特征
        1.1.2 水平连铸的发展历程
    1.2 铸铁水平连铸系统
        1.2.1 保温炉
        1.2.2 结晶器
        1.2.3 牵引机
        1.2.4 同步切割机
        1.2.5 压断机
        1.2.6 辅助装置
        1.2.7 控制系统
        1.2.8 水冷系统
    1.3 铸铁型材概述
        1.3.1 铸铁型材的特点
        1.3.2 铸铁型材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2 ZSL-02 型水平连铸生产线设备的分析及优化设计
    2.1 生产线整体的分析及改进
    2.2 保温炉的分析及改进
        2.2.1 结构分析
        2.2.2 改进内容
        2.2.3 支撑装置的可靠性校算
    2.3 牵引机的分析及改进
        2.3.1 结构分析
        2.3.2 改进内容
    2.4 切割机的分析及改进
        2.4.1 结构分析
        2.4.2 改进内容
    2.5 压断机的分析及改进
    2.6 辅助装置的改进
        2.6.1 炉前悬臂吊的改进
        2.6.2 炉前加热设备的改进
        2.6.3 支撑辊的改进
    2.7 控制系统的改进
    2.8 水冷系统的改进
    2.9 小结
3 铸铁型材内部夹杂缺陷的研究
    3.1 研究对象的选取
    3.2 研究方法
        3.2.1 球铁型材中夹杂物的形成趋势判断
        3.2.2 夹杂物参数测试的试样截取
        3.2.3 分布及尺寸测试
        3.2.4 形貌及成分测试
        3.2.5 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测试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1 型材的显微组织
        3.3.2 夹杂物形成趋势判断的结果分析
        3.3.3 夹杂物尺寸及分布测试结果分析
        3.3.4 夹杂物形貌及成分测试结果分析
        3.3.5 夹杂物来源及形成原因分析
        3.3.6 夹杂物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3.3.7 球铁型材中夹杂物的控制措施
    3.4 小结
4 铸铁型材表面疤皮缺陷的研究
    4.1 疤皮的形成原因分析
    4.2 影响疤皮缺陷产生的因素
        4.2.1 有异质质点的疤皮
        4.2.2 无异质质点的疤皮
    4.3 型材表面疤皮缺陷的解决措施
    4.4 解决措施效果的生产验证
    4.5 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成果

(5)铁液纯净度对铸铁件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微量元素对灰铸铁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1 Pb的影响
    1.2 Te的影响
    1.3 As的影响
    1.4 Ti的影响
2 微量元素对铸件加工性能的影响
3 微量元素对优质球铁件质量的影响
4 获得高纯净度铁液的措施
5 结束语

(9)变形镁合金强韧化与电磁—悬浮连铸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变形镁合金研究现状
        1.2.1 变形镁合金的特性及分类
        1.2.2 变形镁合金的合金化研究
        1.2.3 变形镁合金塑性成形的研究
    1.3 镁合金热处理技术
    1.4 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1.5 镁合金半连续铸造技术
    1.6 镁合金电磁成型的研究
    1.7 悬浮铸造技术的研究
    1.8 金属强韧化原理
    1.9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2 变形镁合金电磁场和微合金化复合作用的研究
    2.1 引言
    2.2 电磁连铸中电磁场对金属熔体作用的理论解析
    2.3 实验方法
        2.3.1 电磁连铸系统
        2.3.2 实验方法
    2.4 电磁场和Ca微合金化对AZ31和AZ61镁合金复合作用的研究
        2.4.1 合金熔炼和连铸工艺的优化研究
        2.4.2 电磁场和Ca微合金化对AZ31和AZ61镁合金铸锭表面质量的影响
        2.4.3 电磁场和Ca微合金化对AZ31和AZ61镁合金组织的影响
        2.4.4 电磁场和Ca微合金化对AZ31和AZ61镁合金析出相及元素分布的影响
        2.4.5 电磁场和Ca微合金化对AZ31和AZ61镁合金力学性能影响
    2.5 Ca和稀土Sc、Er复合微合金化对电磁连铸AZ61镁合金的影响
    2.6 电磁场对变形镁合金ZK60的影响
        2.6.1 实验方法
        2.6.2 电磁场对变形镁合金ZK60组织的影响
        2.6.3 电磁场对变形镁合金ZK60力学性能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3 变形镁合金电磁-悬浮成型的研究
    3.1 引言
    3.2 电磁-悬浮铸造对变形镁合金的影响
        3.2.1 电磁-悬浮铸造系统的设计
        3.2.2 单一悬浮剂对变形镁合金电磁-悬浮铸造的影响
        3.2.3 复合悬浮剂的选择和制备
        3.2.4 复合悬浮剂对变形镁合金电磁-悬浮铸造的影响
    3.3 变形镁合金电磁-悬浮连铸的探索研究
        3.3.1 实验方法
        3.3.2 实验结果
        3.3.3 讨论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变形镁合金电磁-悬浮连铸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4.1 引言
    4.2 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基本方程差分化
    4.4 求解条件的处理
        4.4.1 计算区域与网格剖分
        4.4.2 初始条件
        4.4.3 边界条件
        4.4.4 热物性参数的取值
        4.4.5 潜热的处理
        4.4.6 感应热的处理
    4.5 温降和电磁-悬浮连铸合金的初始温度
    4.6 温度场数值模拟计算程序
    4.7 变形镁合金电磁-悬浮连续铸造温度场的测量
        4.7.1 温度场的测量方法
        4.7.2 测量结果
    4.8 模拟结果分析
        4.8.1 模型的验证
        4.8.2 悬浮剂含量对温度场的影响
    4.9 本章小结
5 变形镁合金热挤压变形和时效处理的研究
    5.1 引言
    5.2 热挤压变形对变形镁合金的影响
        5.2.1 实验方法
        5.2.2 热挤压对变形镁合金电磁连铸锭组织的影响
        5.2.3 热挤压对变形镁合金电磁连铸锭力学性能的影响
        5.2.4 讨论和分析
    5.3 变形镁合金挤压棒料等温时效处理的研究
        5.3.1 实验方法
        5.3.2 等温时效处理对变形镁合金AZ31X的影响
        5.3.3 等温时效处理对变形镁合金AZ61X的影响
        5.3.4 等温时效处理对变形镁合金AZ61XE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创新点摘要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超大断面球铁型材铸造工艺(论文参考文献)

  • [1]柱塞泵缸体用球铁型材氮碳共渗工艺及组织与性能研究[D]. 武迈. 西安理工大学, 2020
  • [2]柱塞泵缸体用水平连铸球铁型材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 赵振.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3]水平连铸设备的优化设计与铸铁型材的缺陷分析[D]. 鄢顺才. 西安理工大学, 2016(04)
  • [4]我国铸铁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展望[A]. 李克锐,曾艺成,张忠仇,吴现龙. 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 2011
  • [5]铁液纯净度对铸铁件质量的影响[J]. 刘金海,李国禄,曾艺成,陆鑫民,闫晓峰. 现代铸铁, 2010(03)
  • [6]我国优质铸造生铁情况及高炉—感应炉熔炼工艺[A]. 曾艺成. 第九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论文集, 2010
  • [7]铁液纯净度—影响优质铸件生产的重要因素[A]. 刘金海,李国禄,曾艺成,陆鑫民,闫晓峰. 2009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 2009
  • [8]参加美国2008球铁年会见闻[A]. 李克锐,曾艺成,张忠仇. 2009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 2009
  • [9]变形镁合金强韧化与电磁—悬浮连铸技术的研究[D]. 任政. 大连理工大学, 2009(07)
  • [10]我国球墨铸铁生产应用的进展[A]. 李克锐,曾艺成,张忠仇. 2008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 2008

标签:;  ;  ;  ;  

超大断面球铁型材铸造工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