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工商组织及其活动习俗

古城工商组织及其活动习俗

一、古代城市中的工商业组织及其活动习俗(论文文献综述)

姬海南[1](2019)在《明清至民国时期蒲州地区的商业习俗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商业习俗作为民俗学尤其是经济民俗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商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反映了商人的价值观念、心理态势和行为准则,并对商业行为有着较强的约束力。商业习俗不仅在过去,还是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其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商业习俗实用功能的研究价值愈发凸显,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但是目前学术界关于商业习俗的研究仍然存在某些缺陷,比如缺乏高屋建瓴的学术理论指导,未形成一定的研讨气候,研究成果大多是对商业习俗的泛化描写,缺乏对古今商业习俗社会变迁的探讨等等。明清至民国时期蒲州商业的发展为商业习俗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还衍生出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新的衣、食、住、婚丧、娱乐等习俗,对蒲州当地社会和俗民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研究这一时期蒲州地区的商业习俗有利于我们了解特定地域俗民的物质生产生活实践模式、社会风气和思维方式。有鉴于此,笔者选取明清至民国时期蒲州地区的商业习俗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商业习俗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环境中展开相关研究,对明清至民国时期蒲州的商业习俗事象包括广告习俗、交易习俗、行会管理习俗、商业禁忌与祭祀习俗等进行系统描述和梳理,同时对这一时期蒲州商业习俗形成的历史时代背景、发展变迁等展开深入探讨,进而对蒲州商业习俗的文化内涵、时代价值意义进行概况和归纳。在完整的时空坐标中全面审视俗民群体所创造和传承的商业习俗活动,弥补以往研究中对俗民生活和精神关注的缺失。文章通过对蒲州地区相关商业习俗文化的深入描述,致力于建立较为完整的商业习俗文化的研究体系框架,填补相关方面的研究空白,同时极力发掘传统商业习俗文化的合理内核,以期对现代商业经营管理者有所裨益。论文主要由六部分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交待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及难点。第二章主要运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考察蒲州商业兴起和繁荣发展的历史,并对明清至民国时期蒲州商业发展及其习俗的社会变迁进行简要描述和分析。第三章至第五章综合运用民俗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着重探讨蒲州地区的商业经营习俗、交易习俗和行会管理习俗等,进而剖析蒲州商人的精神领域和蒲州商业习俗的内在演化过程。第六章探讨蒲州商业及其习俗对地方社会和俗民生活的影响。最后在文末结语处通过对社会转型时期蒲州商业习俗传承与变异形式的总结和归纳,分析其对当今中国商业发展的时代启示。

束江涛[2](2012)在《西汉前期军功集团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文中研究说明西汉前期,私营工商业高度发展,为汉文帝免征十余年的田租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而军功集团的存在又推动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汉初,手握重权的军功集团为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权力基础,还通过特权,广占土地资源,发展私营工商业,而私营工商业发展后所散发的诱惑力,又把嗜利的军功集团紧紧吸引住,私营工商业也就能在相对不利的工商政策中不断发展;等到文景时期,专制皇权在打击军功集团时,又调整工商政策,私营工商业发展的环境不断宽松,而随着军功集团势力的衰退,其内部成员又逐渐演变,有不少成员加入到工商队伍中来,成为工商豪强,进一步推动了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体的模式也在自下而上的构建着。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动:从产业结构上看,“用本守之”现象逐渐兴起;从区域经济结构来看,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逐渐丧失;从消费结构来看,按爵位等级享受消费权力的体系逐渐走向混乱,这些变动都为汉武帝时大规模的社会经济改革奠定了历史基础。

黄清明[3](2008)在《传统商业街的形态研究》文中指出传统商业街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建筑艺术里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它的建筑结构形式、空间形态以及各具特色的商业环境构成要素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缩影,是科技水平的一个反映,更是当时人们社会生活最真实的反映。它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对传统商业街形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了解传统商业街的形态及其演变过程。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我们在现代的商业活动中仍能看到过去的影子。这说明,传统的商业街并不只代表着过去,它在现在仍有它存在的价值。那么,我们对它研究的价值就不仅仅在于了解历史,而是在了解历史的过程当中,对传统商业街的形态做深入的了解,并挖掘出它现有的价值,从而为我们的现代生活服务。传统商业街是历史形成的,其形成是受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它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态语言、空间语言和环境语言。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商业街不但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创造了丰富的艺术和技术价值。随着现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传统商业街在现代商品社会中显现了自身独特的魅力。各地竞相出现了许多传统的商业街,但在对传统商业街形态的恢复和改造过程中,由于对它的历史成因及其特殊的形态了解不够,造成的后果就是这许多的传统商业街只是简单的从外表上给它穿上仿古的衣裳来体现传统的影子,形式主义或风格主义的影子极强。而对传统商业街极富亲和力和人情味的空间形态、空间尺度、环境构成要素及广告视听要素等形态却把握不够。没有体现传统商业街文化的精髓。针对这些现象,本文从传统商业街形成的根源出发,系统地阐述了它的形成、发展过程及中国古代商业建筑空间的演化过程。并通过大量的史料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了它的空间形态及特点、空间构成要素及特点和环境构成要素及特点等。

无为,叶茂,孔明,华伦,云泉,萧嘉,之恺[4](2001)在《1999—2000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文中提出

于云瀚[5](2000)在《古代城市中的工商业组织及其活动习俗》文中研究表明

二、古代城市中的工商业组织及其活动习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古代城市中的工商业组织及其活动习俗(论文提纲范文)

(1)明清至民国时期蒲州地区的商业习俗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时间、区域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综述
        1.3.1 商业习俗文化的相关研究
        1.3.2 蒲州商业习俗文化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及难点
2 明清至民国时期蒲州商业及其习俗的社会变迁
    2.1 蒲州商业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1.1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2.1.2 社会人文历史因素
    2.2 明清至民国时期蒲州商业的发展概况
        2.2.1 明初—清中叶:蒲州商业的兴盛与发展
        2.2.2 清中叶—20 世纪初:蒲州商业曲折发展,由盛转衰
        2.2.3 “十年省政建设时期”:蒲州商业出现短暂繁荣
        2.2.4 抗日战争时期:蒲州商业全面衰败,退出历史舞台
    2.3 蒲州商业发展及其习俗的社会变迁
    2.4 小结
3 明清至民国时期蒲州商业的经营习俗
    3.1 蒲州商业广告习俗
    3.2 蒲州商号店铺的经营之道
        3.2.1 知人善任,量才录用
        3.2.2 热情待客,服务周到
        3.2.3 生产销售,经营有方
        3.2.4 号规严格,赏罚分明
    3.3 小结
4 明清至民国时期蒲州商业的交易习俗
    4.1 集市庙会习俗
    4.2 货币流通习俗
        4.2.1 当铺
        4.2.2 钱庄
        4.2.3 近代银行
    4.3 小结
5 明清至民国时期蒲州商业的行会管理习俗
    5.1 蒲州传统商业行会组织
        5.1.1 业缘组织:行会与公所
        5.1.2 地缘组织:商帮与会馆
    5.2 由行会向近代商会的过渡
    5.3 蒲州商业行会组织的信仰与禁忌
    5.4 小结
6 蒲州商业及其习俗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6.1 引起了蒲州人口数量的增长和职业结构的改变
    6.2 引领了社会风尚的变化
        6.2.1 经商之风的盛行
        6.2.2 儒贾之风的盛行
    6.3 促进了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6.3.1 带来了服饰、饮食、建筑、婚丧等习俗的多样化
        6.3.2 “商路即戏路”:推动了蒲剧的产生与繁荣
    6.4 大力扶持社会公益事业
        6.4.1 推动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6.4.2 广泛参与社会慈善活动
        6.4.3 修筑公共基础设施,积极维护地方治安
    6.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西汉前期军功集团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对象与选题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文章内容
    四. 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西汉前期私营工商业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 西汉前期私营工商业发展的盛况
    第二节 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与汉文帝免征田租的关系
    第三节 西汉前期的工商政策及其特点
第二章 军功集团与西汉前期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第一节 军功集团与汉初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一. 军功集团的工商背景考证
        二. 军功集团促进私营工商业发展的途径
        三. 军功集团促进私营工商业发展的动机
    第二节 军功集团的演变与文景时期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一. 专制皇权的打击与军功集团势力的衰退
        二. 军功集团的演变与工商豪强势力的膨胀
        三. “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体说”再审视
第三章 军功集团与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一节 军功集团与产业结构的转变
        一. 汉初“用本守之”现象不具普遍性
        二. 文景时期“用本守之”现象的兴起
    第二节 军功集团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变迁
        一. 汉初侯国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 文景时期全国经济发展的趋同
    第三节 军功集团与消费结构的嬗变
        一. 汉初消费结构的有序性
        二. 文景时期消费结构的多样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3)传统商业街的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尊重历史,突显地域文化
    1.2 理论知识系统化
第2章 传统商业街的兴起、现状和发展
    2.1 传统商业街的兴起
    2.2 传统商业街的现状
        2.2.1 理论上
        2.2.2 实践上
    2.3 传统商业街的发展
        2.3.1 上海新天地
        2.3.2 神农架香溪街(木鱼古镇)
第3章 传统商业街的社会价值
    3.1 商业价值
    3.2 文化价值
第4章 传统商业建筑的环境和风格
    4.1 整体空间形态
    4.2 传统商业环境
    4.3 传统商业广告环境
第5章 中国古代商业建筑空间的演化过程
    5.1 "市"的起源
    5.2 "市肆"建筑的产生——集中的"点"、"面"商业建筑
    5.3 "市肆"建筑发展的高潮——"线"状街市的出现
第6章 传统商业空间及典型形态
    6.1 空间特点
        6.1.1 特定的空间尺度
        6.1.2 传统的商业空间秩序
        6.1.3 由牌坊界定的内聚效应
    6.2 传统商业街的典型形态
        6.2.1 线性发展的用地布局
        6.2.2 大街廓树型的道路体系
        6.2.3 窄小紧凑、参差不齐的地块肌理
    6.3 前店后宅、任选任购的经营方式
第7章 中国古建筑与风水
第8章 传统商业街的形态要素及特点
    8.1 商铺
        8.1.1 商业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8.1.2 牌匾、招幌、楹联
        8.1.3 店内装修
    8.2 街道
    8.3 牌楼
    8.4 戏台
    8.5 广场
    8.6 会馆
    8.7 钱庄、票号
    8.8 当铺
    8.9 旅馆
    8.10 茶馆
    8.11 标志点
第9章 传统商业空间的典型代表
第10章 案例分析
    10.1 项目名称:梁子岛老街风貌改造
        10.1.1 工程背景
        10.1.2 改造原则
        10.1.3 街道空间营造
        10.1.4 建筑立面改造
        10.1.5 材料
        10.1.6 小品
    10.2 项目名称:汉正街.百年汉正项目工程
        10.2.1 历史背景
        10.2.2 项目概况
        10.2.3 设计指导思想
        10.2.4 总体布局
        10.2.5 建筑设计
        10.2.6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1999—2000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总论
    农业、水利、饮食文化
    民族经济、地区经济与海洋经济
先秦、秦汉
    社会经济形态及其变革, 土地赋税制度
    农业与环境
    民族经济与地区经济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辽宋西夏金元
明 清
近 代
    农业与农村研究
    工商业研究
    财政和金融
    商人及其他社会阶层研究
    抗战时期经济
    现代化研究
    书
    会议
现 代
    关于中国现代经济史的分期与旧中国的经济遗产
    关于1949—1957年的中国经济
    关于1958—1978年的中国经济
    关于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
    西部开发问题的历史启迪
    对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的呼唤

四、古代城市中的工商业组织及其活动习俗(论文参考文献)

  • [1]明清至民国时期蒲州地区的商业习俗文化研究[D]. 姬海南.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2]西汉前期军功集团与私营工商业的发展[D]. 束江涛. 苏州大学, 2012(10)
  • [3]传统商业街的形态研究[D]. 黄清明. 武汉理工大学, 2008(09)
  • [4]1999—2000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J]. 无为,叶茂,孔明,华伦,云泉,萧嘉,之恺.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1(02)
  • [5]古代城市中的工商业组织及其活动习俗[J]. 于云瀚. 民俗研究, 2000(04)

标签:;  ;  ;  ;  ;  

古城工商组织及其活动习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