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极限问题中的寻参方法

逆极限问题中的寻参方法

一、逆向极限问题中的参数求法(论文文献综述)

林博文[1](2019)在《降雨条件下基于GIS的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近几年我国的暴雨和洪涝频繁的出现,滑坡灾害在我国总地质灾害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在研究降雨后边坡的稳定性时,如何准确的判断是否会发生滑坡,以及预测滑坡发生的时间、位置、大小,成为国土部门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学者们在研究滑坡机理时最迫切希望能解决的问题。但目前对降雨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多集中在二维层面,忽略降雨过程中边坡的三维效应。为此,本文针对边坡模型的特点,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三维边坡建模方案,并在此模型中考虑了三维极限平衡法和降雨及重分布阶段的雨水入渗模型,再结合搜索最危险滑动面的算法,深入分析雨水入渗对三维边坡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针对边坡模型的特点,建立了 一套适用性强且理论完整的三维边坡建模方案。此方案以GRASS GIS和Python为主要工具,选择合理的插值理论拟合不同的地质体模型,并使用统一模型管理方法。通过研究不同平台间数据传输的构成,可利用自编译的计算程序完成已建模型与数值模拟软件的耦合,可以数值模拟软件的建模效率和精度。(2)利用Green-Ampt入渗模型及由此拓展而来的Moore双层入渗模型和雨水入渗-重分布模型,建立三维边坡的降雨及重分布阶段雨水入渗模型。此入渗模型程序化后,可以计算任一时间点的边坡湿润锋位置,且保证计算效率。计算结果表明,在降雨过程中,雨水入渗的速度较快,而在停雨后,雨水会在重力和土体基质吸力的双重作用下继续下渗。在停雨四天后,此过程会基本趋于稳定。(3)基于雨水入渗和三维极限平衡法的原理,在Hovland模型和三维Janbu模型中考虑雨水入渗对安全系数计算的影响。研究表明,特定时刻雨水入渗对边坡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可以用潜在滑动面、土层分界面、湿润锋三个关键位置的相对关系表示,并体现在三维极限平衡分析的抗滑力和滑动力计算中。(4)根据三维边坡模型的特点,将滑动面假定位椭球的下表面,并确定在GIS中滑动面的表现形式和几何关系,推导出三维安全系数计算中需要用到的几何参数的求法。(5)借助Monte Carlo法对场地内潜在滑动面进行搜索,以求得降雨及重分布阶段三维边坡的最小安全系数,并通过椭球面的各项参数确定最危险滑动面。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可对地表不规则的三维边坡进行包含雨水入渗的稳定性分析,具有较高的适应性。(6)利用Python语言编写了一系列插件和程序。包括可以在不同平台间进行数据传递的插件,实现xml、dwg、dxf、csv、slope等常用文件格式之间的快速转换;基于径向基函数插值法的基本理论,开发RST径向基函数法建模用插件,并用于三维边坡的建模中;将考虑雨水入渗的三维极限平衡计算模型程序化,在滑动面形式确定的前提下,能根据不同三维极限平衡法求得在特定降雨强度下不同时间点的安全系数;根据三维边坡的滑动面形式,编译一套三维边坡最危险滑动面的搜索算法。

曾祎瑾[2](2017)在《基于Agent技术的建设工程大气污染仿真研究》文中指出粗放型的工程活动模式,资源消耗多,给自然和社会环境都带来了极大压力。尽管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已经作为其顺利实施的必要审批条件多年,但现有评价方法仍以定性、静态为主,缺乏客观性,评价往往流于形式,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现代工程复杂性增加,需要以复杂性视角重新审视工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用复杂系统的研究方法来评价工程环境影响,Agent技术是解决工程与环境交互的有力工具。本文以系统生态学与复杂适应系统为理论基础,描述了工程生态系统的特性,并且从复杂适应系统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角度,对该系统的复杂适应性进行了定性分析;深入探讨了工程环境或社会评价问题与基于Agent的建模仿真方法之间的适用性,并对评价主体的选取和划分进行了研究;结合了复杂科学、多主体建模技术和系统计算仿真来实现工程环境的时空动态模拟。针对具体工程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抽象出工程Agent、大气Agent和植物Agent三类主体,并分别采用剂量-反应模型和高斯、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植物吸附污染物行为和大气污染物扩散行为进行建模。在基于JAVA开发语言的仿真平台Repast上,完成了系统模型程序框架设计,并实现了各主体模型以及PX项目大气环境仿真。研究表明,Agent技术能够运用于工程大气环境污染以及工程主体、大气主体和植物主体交互的动态表达与评价中,并且在基于CA的大气Agent扩散实现、植物Agent响应大气污染实现以及PX项目大气污染仿真评价中,基于Agent技术模拟仿真的不同条件下的工程环境交互结果都符合现实趋势。

杨振伟[3](2014)在《瞬时混合信号源盲分离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号源盲分离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号源盲分离在大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挖掘。在信号源盲分离应用中,最为广泛的就是瞬时混合信号源盲分离,该类方法具有贴合实际、实现简单、计算复杂度低等优点,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自适应瞬时混合信号源盲分离方法。其中,主要介绍了自然梯度算法及在此基础上的改进算法,并针对这些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分析了各算法中影响算法性能的关键因素,总结了参数选取的一些规律,并利用语音瞬时混合数据测试了算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其次,本文介绍了几种思想各异的瞬时混合信号源盲分离批处理方法并结合方法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从联合对角化程度、人工合成数据分离、语音信号分离等方面进行了仿真。此外,对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和应用条件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最后,对工作过程进行总结,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张剑[4](2008)在《逆向极限问题中参数的求法》文中研究指明已知数列的极限,倒过来求其中的参变量的值或变化范围,这是一类常见的逆向极限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是:从已知的极限入手,建立关于参数的方程(组)或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值或参数的变化范围.

杨新兰[5](2005)在《逆向极限问题中的参数求法》文中研究说明 已知数列的极限,倒过来求其中的参变量的值或取值范围,是一类常见的逆向极限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是:从已知的极限入手,建立关于参数的方程(组)或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值或参数的取值范围。一、待定系数法,求参变量的值

杨新兰[6](2004)在《逆向极限问题中的参数求法》文中指出 同学们习惯于求已知式的极限这样一类常规的正向思维过程,而已知数列的极限,求其中参变量的值或变化范围,是一类常见的逆向极限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是:从已知的极限入手,建立关于参数的方程(组)或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值或参数的变化

赵春祥[7](2002)在《逆向极限问题中的参数求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同学们习惯于求已知式的极限这样一类常规的正向思维过程的问题,而已知数列的极限, 倒过来求其中的参量的值或变化范围,是一类常见的逆向极限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是:从已知的极限入手,建立关于参数的方程(组)或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值或参数的变化范围. 一、待定系数法,求参变量的值 ,3n‘+on+l。,。。 例 1 已知lim n→∞(3n2+cn+1/an2+bn-4n)=5,求常数a、b、c的值.

二、逆向极限问题中的参数求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逆向极限问题中的参数求法(论文提纲范文)

(1)降雨条件下基于GIS的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三维边坡的建模方法
        1.2.2 三维极限平衡法
        1.2.3 最危险滑动面搜索
    1.3 边坡降雨入渗模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边坡降雨入渗模型
        1.3.2 Green-Ampt入渗模型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基于GIS的三维边坡建模方法
    2.1 引言
    2.2 方案结构
        2.2.1 地理信息系统
        2.2.2 建模方案整体架构
    2.3 三维建模步骤
        2.3.1 地表高程及钻孔数据的导入
        2.3.2 边坡三维模型的建立
        2.3.3 模型数据的存储与调用
    2.4 插值理论
    2.5 模型的初步分析求解及反馈
        2.5.1 xml模型文件的生成
        2.5.2 水文信息的导入
        2.5.3 具体求解
        2.5.4 计算结果反馈
    2.6 算例分析
        2.6.1 边坡地表建模
        2.6.2 土层建模
        2.6.3 模型文件导入和计算
        2.6.4 模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降雨及重分布阶段边坡的三维极限平衡计算模型
    3.1 引言
    3.2 降雨及重分布阶段雨水入渗模型
        3.2.1 降雨阶段双层土入渗模型
        3.2.2 雨水重分布阶段双层土入渗模型
    3.3 湿润锋及土体含水率的变化对边坡的影响研究
    3.4 三维极限平衡模型及其在非饱和土中的拓展应用
        3.4.1 Hovland模型及其在非饱和土中的拓展应用
        3.4.2 三维Janbu模型及其在非饱和土中的拓展应用
    3.5 算例分析
        3.5.1 计算参数
        3.5.2 双层边坡的渗流分析
        3.5.3 降雨及重分布阶段的稳定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降雨及重分布阶段三维边坡的最危险滑动面搜索研究
    4.1 引言
    4.2 三维边坡及滑动面的表示形式
        4.2.1 三维边坡模型在GRASS GIS中的表示形式
        4.2.2 滑动面在GRASS GIS中的表现形式
    4.3 最危险滑动面的搜索方法
        4.3.1 单一滑动面的确定方法
        4.3.2 潜在滑动面的确定方法及参数约束
    4.4 算例分析
        4.4.1 场地概况及三维建模
        4.4.2 计算参数
        4.4.3 潜在滑动面的参数确定
        4.4.4 降雨及重分布阶段安全系数的随机模拟研究
        4.4.5 最危险滑动面的搜索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成果与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2)基于Agent技术的建设工程大气污染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项目复杂性评价
        1.2.2 多主体仿真方法
        1.2.3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3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Agent的系统建模与仿真
    2.1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2.1.1 复杂适应系统基本思想
        2.1.2 复杂适应系统主体特性
    2.2 人工智能的前沿——Agent理论
        2.2.1 Agent的定义及特性
        2.2.2 Agent的研究领域
        2.2.3 Agent的体系结构
    2.3 复杂系统多Agent建模仿真方法
        2.3.1 基于Agent的系统建模及特点
        2.3.2 Agent的适应性算法研究
        2.3.3 Agent仿真的关键问题
第三章 基于Agent的工程生态环境评价
    3.1 工程生态系统
        3.1.1 工程生态系统的内涵与特点
        3.1.2 工程生态系统结构
        3.1.3 工程生态系统功能
    3.2 工程生态系统复杂适应性分析
        3.2.1 工程复杂适应系统的基本特征
        3.2.2 工程复杂适应系统的机制
        3.2.3 工程复杂适应系统的协同进化
    3.3 Agent技术在工程复杂性中的应用
        3.3.1 Agent仿真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3.3.2 基于Agent的工程环境响应仿真
第四章 面向工程大气污染仿真的Agent模型研究
    4.1 植物Agent形式化设计
        4.1.1 剂量-反应模型及参数化定义
        4.1.2 植物Agent内部状态集合
        4.1.3 植物Agent适应性行为规则
    4.2 大气Agent高斯形式化设计
        4.2.1 大气Agent高斯扩散属性
        4.2.2 基于高斯排放的工程Agent
        4.2.3 大气Agent高斯行为规则
    4.3 大气Agent元胞自动机形式化设计
        4.3.1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大气Agent
        4.3.2 大气Agent空间及元胞邻域
        4.3.3 大气Agent的CA规则建立
第五章 基于Agent的工程大气环境污染动态模型实现
    5.1 计算仿真框架设计
        5.1.1 基于Agent的仿真平台Repast
        5.1.2 复杂适应系统建模与仿真
        5.1.3 Repast仿真程序框架
    5.2 工程大气污染模型仿真实现
        5.2.1 工程大气污染模型及主体参数设计
        5.2.2 基于CA的大气Agent扩散实现
        5.2.3 植物Agent环境响应实现
    5.3 古雷PX项目大气环境仿真评价
        5.3.1 PX项目Agent评价模型建立
        5.3.2 区域大气环境仿真模拟
        5.3.3 关心位置和防护林带仿真模拟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未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参与科研与研究成果
致谢

(3)瞬时混合信号源盲分离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引言
    盲信号处理的发展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信号源盲分离基础知识
    引言
    2.1 盲分离算法的假设条件
    2.2 盲分离的模型
        2.2.1 自适应信号源盲分离模型
        2.2.2 瞬时混合信号源盲分离模型
        2.2.3 卷积混合信号源盲分离模型
    2.3 盲分离的不确定性和可解性
    2.4 信号源盲分离效果评价标准
    2.5 信号源盲分离代价函数
第三章 自适应瞬时混合信号源盲分离
    引言
    3.1 数据预处理
    3.2 自然梯度算法
    3.3 快速独立分量分析算法
    3.4 基于非完整约束的自然梯度算法
    3.5 基于正交性约束的自然黎曼梯度算法
    3.6 计算机仿真实验及分析
        3.6.1 对各算法进行功能性仿真
        3.6.2 步长因子对算法收敛的影响
        3.6.3 语音信号混合分离实验
第四章 瞬时混合信号源盲分离
    引言
    4.1 瞬时信号源盲分离模型
    4.2 快速 Frobenius 范数对角化方法
    4.3 二次对角化方法
        4.3.1 方法介绍
        4.3.2 计算复杂度分析
    4.4 交替行对角化方法
    4.5 基于三二次迭代的非正交联合对角化算法
        4.5.1 代价函数介绍
        4.5.2 三迭代算法
        4.5.3 三迭代算法步骤
    4.6 基于双迭代的非正交联合对角化方法
    4.7 计算机仿真实验
        4.7.1 联合对角化效果仿真
        4.7.2 人工合成数据仿真
        4.7.3 语音信号分离实验
    4.8 算法计算复杂度分析
    4.9 算法应用条件
第五章 结束语
    5.1 本文内容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逆向极限问题中的参数求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降雨条件下基于GIS的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D]. 林博文. 浙江大学, 2019(01)
  • [2]基于Agent技术的建设工程大气污染仿真研究[D]. 曾祎瑾. 厦门大学, 2017(07)
  • [3]瞬时混合信号源盲分离算法研究[D]. 杨振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11)
  • [4]逆向极限问题中参数的求法[J]. 张剑. 第二课堂(高中版), 2008(08)
  • [5]逆向极限问题中的参数求法[J]. 杨新兰. 数理化学习(高中版), 2005(02)
  • [6]逆向极限问题中的参数求法[J]. 杨新兰.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04(12)
  • [7]逆向极限问题中的参数求法[J]. 赵春祥. 数理化学习(高中版), 2002(01)

标签:;  ;  ;  ;  ;  

逆极限问题中的寻参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