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功能与教师素质

论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功能与教师素质

一、论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功能与教师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刘雅丽[1](2021)在《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探讨》文中指出当前时期,国家政府对于高校多用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必须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多样化的策略和方式来展开教学引导,针对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应当要明确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同时要要做好积极有效性的应用和指导,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结合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展开了探讨和分析。

郑相兰[2](2020)在《论多媒体在特殊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特殊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积极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丰富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更为直观、形象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本文主要从多媒体技术在特殊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入手,重点介绍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科学可行的教学建议,为全面有效地提升特殊学校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

韩丽娜[3](2020)在《多媒体在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的应用研究 ——以平山县南贾壁小学为例》文中指出本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古诗词中高段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为依据,针对山区县城小学教育条件,以平山县南贾壁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中多媒体应用情况调查的数据和访谈为基础,结合中高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正面从教师应用多媒体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认识、应用方法、应用程度及自我评价,侧面从学生对于教师制作的古诗词多媒体课件的反应,分别进行调查及研究,思考问题所在,分析出相关原因,根据原因提供针对性的策略,并对一些已经实施的有效措施进行整理。希望为多媒体在山区县城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多媒体在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方法,对多媒体在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和策略逐一进行了梳理,并界定出论文关键词的概念。本论文的主体部分是第一章到第三章。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平山县南贾壁小学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词教学的代表性,其次通过对平山县南贾壁小学中高段师生利用多媒体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并且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最后总结出平山县南贾壁小学在利用多媒体进行中高段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章,根据问题分析出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教师不能很好地结合传统教学方法:难以传达古诗词的语言内涵;依据课件教学成为一种模式化教学。第二,教师过多依赖熟悉的方法和便捷的方式:教师不能得心应手应用多媒体;对多媒体的过多依赖降低了主观能动性;惯性思维,依赖熟悉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惰性思维,依赖便捷的教学方法。第三,教师忽视学生的学段特点和主体地位:未注重小学中高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教学互动。第四,学生缺乏专注力和主动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容易被多媒体的形式吸引,忽略教学内容。第三章,针对以上问题梳理出原因,从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第一,加强培训及总结,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的能力:加强培训,得心应手应用多媒体讲解古诗词;根据课堂效果对课件进行自我评价。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完整呈现古诗词,整体体会诗意;结合古诗词图片,感悟诗意;跟随播放音乐,渲染诗词韵味;链接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词。第三,在课堂设计和教学中突出学段特点:突出学段特点,根据学生学段特点制定古诗词教学方案;注重课堂交流,分学段特点增强师生互动。第四,根据学生能力开展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建立“诗词朗诵群”,增加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比拼”;分学段要求学生制作小课件,开展古诗词课堂知识讲解。结语部分,对本文研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杨蔓婷[4](2020)在《视频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的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一轮地理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育领域的变化日新月异,各种教学理念、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涌现在地理课堂之中。作为一种现代媒体,视频资源已经得到了广大地理教师的认可并广泛应用。视频资源应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展示了地理教学是与时俱进的,但同时也引发思考:视频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用得好吗?怎么用才是更好的呢?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探讨如何来评价中学地理课堂中应用的视频资源,这对促进教师更好地思考和改进应用视频资源的能力提升有现实意义。本文从三大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从背景分析入手,梳理了国内外目前地理视频资源研究现状,界定研究的范围,确定研究主体。基于地理教学论、建构主义理论、经验之塔理论和多媒体学习理论,架构了视频资源与地理教学之间的桥梁,夯实了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以评价指标设计为核心。首先,从评价理念和原则上规范评价指标拟定行为,通过课堂观察和文献分析法从地理教学要求、媒体特性和视频资源的实际应用三个角度归纳评价的各指标要点,从而构建初步的视频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邀请12名地理教学领域的相关专家,通过两轮问卷数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了视频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采用专家估测法确定了视频资源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第三部分,以实际应用为导向,采用基于录像的课堂观察方式,邀请3名研究者对两节课进行评分,依据评分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致性,并根据评分细则分析两节课的差异点,从而提出视频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的优化对策。通过三个部分,本文最终构建出完善的视频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教学目标维度、内容设计维度、教学实施维度、目标达成维度;12个二级指标: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设计依据、视频内容、视频质量、呈现方式、情境创设、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学生发展;26个三级指标。

高榕蔚[5](2020)在《深度教学视域下初中散文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深度教学的提出源自于深度学习理念,最早开始对深度学习展开研究的是计算机科学、人工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而随着深度学习的概念在科学领域的飞速发展,引起了教育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学者们研究学生如何才能够进行更深刻的学习时,发现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由此提出了有关深度教学的相关策略,并逐渐发展成为较为完善的体系,应用于实践之中。深度教学理念以其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深度处理为着眼点,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我国教育面临转型的今天,阅读教学成为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而现当代散文又是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学习篇目,散文因其语言的适俗性、意义的深刻性、内涵的哲理性,也成为了初中学段阅读学习的无可替代的重要部分。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在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过于注重教学的工具性,技术取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没有深入内里,缺乏实质性意义的教学,亟需进行转变。因而深度教学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方式,能够改变缺乏深度,浮于表面,对知识的浅层理解、机械记忆、简单运用的教学现状,是对当前课堂纵深改革的正确方向,是对学生素养全面提升的发展之源。因此深度教学理念在初中散文教学的应用具有深远意义。本着将散文教学向深度化发展,全面提升学生各项素养的目的,本文将深度教学理念作为理论基础对初中阶段散文教学进行分析,共分为四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研究的缘起、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思路与方法、核心概念界定以及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对深度教学视域下初中散文教学的理解,具体包括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初中散文教学要求的阐释和深度教学视域下的初中散文教学内涵第三部分是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对当前深度教学理念在初中散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以及现存问题和原因的分析。第四部分是在深度教学视域下对初中散文教学提出的五项原则及师、生两个层面的具体教学策略,相关展开以深度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前提,以调研结果为基础,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初中散文课堂的教学现状为背景,将深度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以阅读学习的重点内容为载体,在准确把握学情和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以及批判性的认知理解,让学生在多维度的沟通交流中解决问题,建构知识体系,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等的长足发展。

李卓玮[6](2020)在《基于眼动技术的在线课程资源优化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一世纪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现代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关乎我国国际竞争力,信息化技术支持下的现代教育将为我国的人才输送提供强大动力。虽然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至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的生理数据测量技术的升级,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与研究。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索现代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并持续优化,努力将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场景中,提高现代化教育效果。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致力于将眼动追踪技术应用到在线课程资源的优化,通过对资源呈现方式的优化,提出基于眼动技术的在线课程资源认知负荷量化模型,并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探究在线课程的优化效果。围绕此目的,本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以认知负荷理论为基础,提出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在线学习认知负荷量化模型。本研究通过论述量化模型建构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剖析了在线环境下认知负荷的特点,解释了认知负荷控制对于在线课程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通过具体实验的方式完成了模型的建构。(2)以多媒体优化设计原则为依据,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着重探究在线课程资源的优化手段,展开优化原则构建,并围绕在线人机交互在线课程开展在线资源优化,为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优质教学资源。(3)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对照实验的方法分析研究数据,探究优化后的在线课程对学生认知负荷的影响变化,同时测量课程对学习者满意度、学习效果方面的影响。通过充分的学习测验与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1)理论支撑下的具有眼动技术的在线课程资源量化模型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能为在线课程认知负荷的测量提供了有效便捷的方法;(2)在线课程资源优化设计能有效降低学习者认知负荷,提升学习者学习效果,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且效果明显;(3)学习者对优化后的在线课程资源满意度较高,评价较高,并且对优化后的在线课程资源表现出的学习意愿。

田碧松[7](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要求我们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充分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服务基础教育。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教育领域的巨大影响,我国开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发展和改革基础教育。CAI(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得教学课堂区别于传统课堂而变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伴随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全面应用,作为多媒体教学的灵魂CAI课件迅速发展起来,使得政治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中最有前景、最具活力的新兴教学工具之一,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实效,有利于推动初中政治课程改革。多媒体课件课件设计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的优劣取决于政治教师的设计能力、技术水品。这更要求我们广大初中政治教师了解学习课件设计技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概述。本部分侧重分析多媒体课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内涵,以及阐述其主要特点和重要性。第二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运用现状和原因分析。本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设计所获成效,重点阐述课件设计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三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有效设计的策略。本部分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和具体的教学实例,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接受现代理念;教师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依据;着眼学生需求,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教师加强学习,注意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有效性等四个方面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有效运用策略。第四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有效设计的实践探索。本部分主要从实践经验的角度出发,从制作素材的收集准备、媒体终端的有效预设、设计方案的必要编制、教学课件的对标制作、教学反馈的评估修改等五个方面进行实践分析。同时,附上多媒体课件设计运用的教学案例,以供参考。

钟婷[8](2020)在《数据挖掘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师范认证工作的开展,重新将教学质量监控提为重要议题,要求师范专业在自身建设中将质量保障放在重要地位,要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然而,目前高校针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教学运行状态数据的利用率不高,还停留在最基本的统计分析阶段,没有进一步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实施教学质量监控,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数据挖掘技术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利用数据挖掘方法能更精细化的捕捉各个层面的变化数据及其复杂关系,帮助决策者更清晰的掌握现状,更全面的监控教学质量,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有效调控,从而实现保障教育质量的目的。本文借助SPSS和Weka数据挖掘工具,利用多种数据挖掘手段对各种教学运行状态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探索数据背后的复杂关系及其价值意义,然后进一步提出如何有效利用数据挖掘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和措施,并探讨如何结合分析结果用于优化学生评教数据的利用、完善学生学业监测和课程预警制度、创新学业评价和就业指导方式等,为我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提供有意义参考。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仔细研究师范认证标准和相关质量监控文献,从中整理出教学质量监控的相关要素,梳理出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方式途径。并且研究数据挖掘的工具和方法,选择适合用于教学质量监控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其次,利用挖掘工具和方法对收集到的质量监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提出一系列能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监控机制和措施,主要包括:1.将院系内的教师教学评价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纵向比较分析、聚类分析,提出优化评教数据的利用方法;2.将k-means聚类分析运用在学分监测中,实现了将学生按照学业表现分成不同类型的群体,从而可以为不同的群体提出不同的警告信息;3.将关联分析应用到学生成绩分析中,发现隐藏在成绩背后的课程之间的有意义联系,并据此提出课程预警机制;4.利用因子分析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实现了更科学客观的学生能力素质综合评价,使得学生个体特征明显,为完善学业评价制度找到了新的途径;5.利用决策树探究课程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生成相应的决策树模型,归纳出容易理解的预测规则,为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最后,总结归纳上述分析手段和结果,提出数据挖掘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应用优势和方法,包括优化学生评教数据的利用、完善学生学业监测和课程预警制度、创新学业评价和就业指导方式等,构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型,为我校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提供有意义参考。

杜毅迎[9](2020)在《多媒体技术支撑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以华理科高的柠檬课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当前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做法在中小学已经相当普遍,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实际调研中笔者发现虽然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普及,但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并未发挥真正作用。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本文对如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结合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对指导中小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帮助。本文通过对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的柠檬课堂辅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以学校创设的柠檬课堂为例,对多媒体技术支撑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掌握柠檬课堂在校内的使用情况和师生对于柠檬课堂辅助历史教学的看法;再将柠檬课堂的实际运用案例与传统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对比,来更加直观的体现柠檬课堂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劣势;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分析找出柠檬课堂与历史课堂教学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之策,以期对中小学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有所启示。从对柠檬课堂的研究中,笔者发现目前柠檬课堂虽然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但大部分教师仅利用了柠檬课堂的数字化教学系统和多媒体设备的展示作用,并未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大多数课程中依旧以教师讲述为主,教师没有充分利用柠檬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柠檬课堂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解决这一现状,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实践,提出了针对柠檬课堂与历史课堂结合的提升策略。

茆忠塘[10](2020)在《“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乒乓球是一项集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和社会性于一体的运动,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乒乓球课程。乒乓球小速度快、旋转变化多,初学者球性不熟,在短时间内很难掌握技术动作,相对于群体项目,乒乓球对个人技术要求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重视单一技术的教学,教学组织形式较单一,课堂的气氛较沉闷,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这与学生全面培养的课程指导纲要有一定差距。运动教育模式是由美国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提出的一种课程与教学模式,它是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学习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高能力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本文拟从学习能力、参与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三个指标与传统模式教学相比较。尝试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采用运动教育模式,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组织上以学生为主,不仅重视学生技术的教学,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愉快的交往中,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弥补高校乒乓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并为丰富高校乒乓球教学模式提供一些参考。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对照班”和“实验班”两个选项课的班级进行调查、研究,数据结果显示运动教育模式在乒乓球技能、课堂的参与能力和同学间的交往能力传统教育模式更有优势。研究结论如下:1.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5*10米往返跑、12分钟跑的身体素质方面,5*10米往返跑的P=0.988,12分钟跑的P=0.112,均大于0.05,说明两种模式在身体素质方面影响,不存在显着性差异。2.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乒乓球反手推挡的回合数和技术动作分方面,分别与实验前的数据对比分析,得到P值均为0,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后的数据对比分析,得到P值大于0.05,说明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但实验班的数据要稍好于对照班的数据,并且在乒乓球理论知识和基础裁判规则的理解应用上,运用运动教育模式的实验班教学效果更好。3.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参与能力的影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学生的合作精神方面,P(实)=0<0.05<P(对)=0.199;学习积极性方面,P(实)=0.001<0.05<P(对)=0.226,对比得到“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更加显着,说明“运动教育模式”更有助于学生参与能力的提高。4.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社交能力的影响运动教育模式教学下的实验班,课堂内容丰富,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更愿意和同学进行分享与交流。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下的对照班,课堂氛围单调,内容单一,学生觉得枯燥,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缺乏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说明“运动教育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结果分析显示:运动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参与能力和社交能力方面,教学效果都很显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在乒乓球反手推挡技术动作的学习能力方面,教学效果显着,在参与能力和社交能力方面教学效果一般。因此,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

二、论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功能与教师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功能与教师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存在的问题
    1.1 多媒体应用理念较为淡薄。
    1.2 教学师资队伍的影响
    1.3 国内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对多媒体机构运用认识不全面
    1.4 学生对多媒体技术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1.5 多媒体技术应用落后于其他第二语言教学
2 多媒体技术应用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3 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策略
    3.1 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认识,增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质量
    3.2 增加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
    3.3 做好教学队伍的培养
    3.4 强化组织设置,增强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探索
    3.5 展开课后巩固,强化学习效果
4 结语

(2)论多媒体在特殊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多媒体技术在特殊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特殊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不足
    1.过于形式化
    2.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三、多媒体技术在特殊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良好应用
    1.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2.由抽象知识向具体知识转变
    3.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4.丰富教学手段
结束语

(3)多媒体在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的应用研究 ——以平山县南贾壁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对象
    五、文献综述
    六、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应用多媒体的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平山县南贾壁小学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词教学的代表性
    第二节 平山县南贾壁小学中高段师生利用多媒体教学调研情况
    第三节 应用多媒体在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应用多媒体在古诗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节 教师不能很好地结合传统教学方法
    第二节 教师过多依赖熟悉的方法和便捷的方式
    第三节 教师忽视学生的学段特点和主体地位
    第四节 学生缺乏专注力和主动性
第三章 多媒体在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改进策略
    第一节 加强培训和总结,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的能力
    第二节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
    第三节 在课堂设计和教学中突出学段特点
    第四节 根据学生能力开展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4)视频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3.5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2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视频资源
        2.1.2 评价
    2.2 地理视频资源的类型
        2.2.1 专业教学类视频资源
        2.2.2 网络下载类视频资源
        2.2.3 自主录制类视频资源
    2.3 理论基础
        2.2.1 地理教学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2.2.4 多媒体学习理论
3 高中地理教学中视频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1 评价理念
    3.2 评价原则
        3.2.1 发展性原则
        3.2.2 整体性原则
        3.2.3 独立性原则
        3.2.4 可测性原则
    3.3 评价量表建立的步骤
        3.3.1 评价指标的拟定
        3.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3.3 评价指标信效度的检验
4 高中地理教学中视频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4.1 初拟地理教学中视频资源的评价指标
        4.1.1 确定评价依据
        4.1.2 初拟评价指标体系1.0
    4.2 修正地理教学中视频资源应用评价指标
        4.2.1 确定专家与数据分析
        4.2.2 第一轮专家问卷调查
        4.2.3 第二轮专家问卷调查
    4.3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4.3.1 专家估测问卷编制
        4.3.2 各指标权重计算
        4.3.3 确定评价量表4.0
5 基于课堂录像评分的评价指标一致性检验与应用分析
    5.1 评价指标体系的观察对象及评分者选取
        5.1.1 观察对象的选取
        5.1.2 评分者及评分表发放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致性检验与应用分析
        5.2.1 地理教学中视频资源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致性检验
        5.2.2 地理教学中视频资源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分析
        5.2.3 地理教学中视频资源应用的优化策略
6 研究结论和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一师一优课”视频网址
    附录二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三 第二轮专家咨询及估测问卷
    附录四 高中地理教学中视频资源各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专家估测结果
    附录五 高中地理教学中视频资源评价指标体系4.0版
    附录六 高中地理教学中视频资源应用的评价表
致谢

(5)深度教学视域下初中散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时代及政策要求
        (一)“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二)核心素养的要求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散文教学的需要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深度教学在语文学科的研究现状
        (二)初中散文教学研究现状
        三、述评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调查问卷法
        (三)访谈法
        (四)课堂观察法
    第五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深度教学
        二、现当代散文
    第六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比格斯SOLO分类理论
第一章 对深度教学视域下初中散文教学的理解
    第一节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初中散文教学要求的阐释
    第二节 深度教学视域下的初中散文教学内涵
        一、知识建构有宽度
        二、思维培养有高度
        三、批判理解有深度
        四、对话交流有广度
第二章 初中散文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具体设计及实施
        一、课堂观察
        二、调查问卷
        三、教师访谈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课堂观察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基本落实
        (二)对学生批判精神的培养不够注重
        (三)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不够到位
        (四)散文课堂中对话的形式不够多样
        二、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情况
        (二)学生情况
        三、访谈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结果总结
    第四节 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现存问题
        (一)深度教学理念了解不足
        (二)课堂对话形式比较单一
        (三)思维能力培养有所忽略
        (四)批判精神培养认知欠缺
        二、原因分析
        (一)角色认知偏差,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理论基础薄弱,导致课堂对话有所局限
        (三)过度重视预设,无法推动思维能力训练
        (四)缺乏正确认知,忽视对批判精神的培养
    第五节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现存问题
        (一)学习兴趣缺失
        (二)学习认知不足
        (三)对话意识欠缺
        二、原因分析
        (一)缺乏对于散文学习的重视
        (二)不了解课堂对话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 深度教学视域下的初中散文教学原则及策略
    第一节 深度教学视域下的初中散文教学原则
        一、对话性原则
        二、整合性原则
        三、理解性原则
        四、反思性原则
        五、建构性原则
    第二节 深度教学视域下的初中散文教学策略
        一、教师教学层面
        (一)注重思维发展,促进深刻理解
        (二)注重批判反思,提升探究能力
        (三)注重对话交流,激发阅读感受
        (四)注重共生教学,关注学生体验
        二、学生学习层面
        (一)关注散文发展性,推动深度学习实现
        (二)关注知识关联性,进行多维谱系整合
        (三)关注对话多元性,形成解决问题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6)基于眼动技术的在线课程资源优化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概念界定
        2.1.1 在线课程
        2.1.2 学习体验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负荷理论
        2.2.2 多媒体学习理论
    2.3 国内外应用研究
        2.3.1 在线课程应用研究
        2.3.2 眼动技术研究现状
第3章 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认知负荷量化模型建构
    3.1 量化模型建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3.2 量化模型架构的可行性论述
        3.2.1 眼动追踪技术
        3.2.2 理论支持
    3.3 模型建构方式与过程
        3.3.1 实验设计
        3.3.2 认知负荷测量值的确定
        3.3.3 模型确立及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在线课程资源优化设计与开发
    4.1 课程优化原则
        4.1.1 控制冗余-无关信息减负
        4.1.2 标记减负
        4.1.3 邻近效应减负
        4.1.4 分割/提前训练减负
    4.2 课程优化案例
        4.2.1 案例一:人的感知与认知基础
        4.2.2 案例二:计算机器
        4.2.3 案例三:Processing编程基础
        4.2.4 案例四:开发案例一
第5章 在线课程案例的优化实施
    5.1 学习活动案例的实施
        5.1.1 实验方法
        5.1.2 实验程序
    5.2 实验分析
        5.2.1 认知负荷分析
        5.2.2 学习效果方差分析
        5.2.3 满意度分析
        5.2.4 结构化访谈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与创新点
    6.2 局限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7)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设计相关概述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多媒体课件的内涵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内涵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的主要特点
        (一)内容的直观性
        (二)过程的交互性
        (三)强烈的时代性
        (四)多元的艺术性
        (五)极大的共享性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的重要性
        (一)教师教学“如虎添翼”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增加课堂信息容量
        (四)优化学生学习过程
        (五)师生互动及时反馈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设计的现状分析
    一、问卷基本情况简介
        (一)调查对象概况
        (二)问卷设计及调查目的
        (三)调查问卷的实施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设计取得的成效分析
        (一)多媒体课件教学得到师生的普遍认可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启发思维,促进师生互动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书本知识的简单堆积
        (二)片面追求形式的多样化
        (三)忽视学生的求知性
        (四)缺乏创新,过多依赖他人资源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设计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
        (二)部分教师缺乏对政治课件设计的明确定位
        (三)教师“单一视野”,师生缺乏沟通
        (四)部分教师素质和能力不强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有效设计的策略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接受现代理念
    二、教师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依据
        (一)依据教学目标
        (二)依据教学内容
        (三)依据学情分析
        (四)依据教师个性
    三、着眼学生需求,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四、教师加强学习,注意多媒体课件设计的有效性
        (一)突出主体,发挥辅助作用
        (二)量体裁衣,尊重对象差异
        (三)创设情景,做到有的放矢
        (四)设计合理,讲究艺术美感
第四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有效设计的实践探索
    一、制作素材的收集准备
    二、媒体终端的有效预设
    三、设计方案的必要编制
    四、教学课件的对标制作
    五、教学反馈的评估修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设计案例及课件
    附录二 :学生卷
    附录三 :教师卷
致谢

(8)数据挖掘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现状
        1.2.2 数据挖掘的研究现状
        1.2.3 数据挖掘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应用现状
        1.2.4 总结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1.5 小结
2 数据挖掘简介
    2.1 数据挖掘概述
    2.2 数据分析软件
        2.2.1 SPSS概述
        2.2.2 Weka概述
    2.3 数据挖掘的过程
        2.3.1 数据预处理阶段
        2.3.2 数据挖掘阶段
        2.3.3 结果评价
    2.4 数据挖掘的方法
        2.4.1 统计分析
        2.4.2 聚类分析
        2.4.3 关联分析
        2.4.4 决策树分析
    2.5 小结
3 师范认证背景下的教学质量监控
    3.1 师范认证标准概述
    3.2 师范认证背景下的教学质量监控
    3.3 师范认证背景下的教学质量监控途径
        3.3.1 教师教学水平
        3.3.2 学生学业状况
        3.3.3 课程学习成效
        3.3.4 学生能力素质
        3.3.5 学生就业状况
    3.4 小结
4 数据挖掘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应用
    4.1 基于数据挖掘的教学质量监控技术路线
    4.2 k-means聚类在学生评教中的应用
        4.2.1 学生评教数据分析任务
        4.2.2 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4.2.3 数据分析过程及结果
    4.3 k-Means聚类在学分监测中的应用
        4.3.1 学分监测数据分析任务
        4.3.2 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4.3.3 数据分析过程及结果
    4.4 关联规则在课程学习成效中的应用
        4.4.1 课程预警数据分析任务
        4.4.2 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4.4.3 数据分析过程及结果
    4.5 因子分析在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应用
        4.5.1 学业水平评价分析任务
        4.5.2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4.5.3 数据分析过程及结果
    4.6 决策树在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
        4.6.1 就业数据分析任务
        4.6.2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4.6.3 数据分析过程及结果
    4.7 小结
5 数据挖掘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应用策略
    5.1 数据挖掘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应用优势和方法
        5.1.1 优化评教数据利用
        5.1.2 建立学业预警机制
        5.1.3 建立课程预警机制
        5.1.4 完善学业评价制度
        5.1.5 创新就业指导方式
    5.2 基于数据挖掘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型的构建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9)多媒体技术支撑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以华理科高的柠檬课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柠檬课堂相关概念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 章节安排
    六 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柠檬课堂与历史课堂结合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柠檬课堂与历史课堂结合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柠檬课堂与历史课堂结合的必要性
第二章 柠檬课堂在历史课堂中的教学案例分析
    第一节 柠檬课堂实际运用案例
    第二节 柠檬课堂与传统课堂历史教学的对比
第三章 柠檬课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设计
    第二节 数据与材料分析
    第三节 柠檬课堂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成效与不足
第四章 柠檬课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行提升策略
    第一节 教师方面的提升策略
    第二节 课堂教学方面的提升策略
    第三节 学校方面的提升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能力概念界定
        2.1.1 学习能力
        2.1.2 参与能力
        2.1.3 社交能力
    2.2 传统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2.3 运动教育模式概念界定
    2.4 国内研究综述
        2.4.1 国内运动教育模式相关研究
        2.4.2 国内高校乒乓球教学相关研究
        2.4.3 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关于运动教育模式的相关研究
        2.4.4 运动教育模式的局限性研究
        2.4.5 与已有的运动教育模式研究的论文在评价指标上的不同
    2.5 国外研究综述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3 理论基础
        3.3.1 团队学习理论
        3.3.2 情景学习理论
        3.3.3 社会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4 实验设计
    4.1 对照班教学设计
        4.1.1 教学理念
        4.1.2 课堂教学实施安排
        4.1.3 教学进度
        4.1.4 教学分组
        4.1.5 教学比赛
        4.1.6 成绩考核
    4.2 实验班教学设计
        4.2.1 教学理念
        4.2.2 运动季的设置
        4.2.3 实验班教学进度
        4.2.4 学生分组设计
        4.2.5 课堂教学实施阶段
        4.2.6 角色分配
        4.2.7 比赛的设计和裁判实施
        4.2.8 总结和考核的设计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班和对照班身体素质分析
        5.1.1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5~*10米往返跑的对比分析
        5.1.2 实验班和对照班12分钟跑的对比分析
    5.2 乒乓球学习能力分析
        5.2.1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反手推挡个数测试情况
        5.2.2 实验班实验前后反手推挡个数测试情况
        5.2.3 对照班实验前后反手推挡个数测试情况
        5.2.4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反手推挡个数测试情况
    5.3 运动参与能力分析
        5.3.1 实验班和对照班合作精神的对比分析
        5.3.2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积极性的对比分析
    5.4 学生社交能力分析
        5.4.1 样本总体情况
        5.4.2 社交能力状况分析
    5.5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访谈评价调查结果与分析
        5.5.1 实验班学生的评价
        5.5.2 对照班访谈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6.1.2 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
        6.1.3 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参与能力的影响
        6.1.4 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社交能力的影响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专家访谈内容大纲
附录B 运动参与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C 社会交往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D 实验班分组及比赛统计表
附录E 课堂具体实施过程
附录F 身体素质测试记录表
附录G 技术等级评分标准表
    附录G-1 实验班反手推挡测试表
    附录G-2 对照班反手推挡测试表
附录H 实验班与对照班访谈记录
致谢

四、论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功能与教师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探讨[J]. 刘雅丽.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17)
  • [2]论多媒体在特殊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郑相兰. 安徽教育科研, 2020(23)
  • [3]多媒体在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的应用研究 ——以平山县南贾壁小学为例[D]. 韩丽娜.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视频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的评价研究[D]. 杨蔓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深度教学视域下初中散文教学研究[D]. 高榕蔚. 喀什大学, 2020(07)
  • [6]基于眼动技术的在线课程资源优化设计与研究[D]. 李卓玮.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7]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多媒体课件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田碧松. 西南大学, 2020(01)
  • [8]数据挖掘在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应用研究[D]. 钟婷.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9]多媒体技术支撑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以华理科高的柠檬课堂为例[D]. 杜毅迎.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运动教育模式”在普通高校乒乓球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D]. 茆忠塘. 苏州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论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功能与教师素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