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事干部建设

加强人事干部建设

一、加强人事干部队伍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吴英霞[1](2021)在《T旗税务局数字人事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先后提出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指示。随着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原有的干部队伍管理方式已然不能满足新时代的管理要求。数字人事管理则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其理念是用信息技术对干部队伍进行现代化的管理,围绕干部队伍基本信息、选拔任用、培养发展等方面做出优化与改革,为税务系统干部队伍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数字人事管理着眼于解决当前干部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强调把数据信息作为党管干部的重要手段。应用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思维,以数据形式全方位记录干部“德、能、勤、绩、廉”信息,并与干部选拔培养使用挂钩。本文以T旗税务局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围绕管理系统使用、管理制度知晓、总体评价三个方面分析了数字人事管理在T旗税务局的运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功能模块应用不足、宣传培训缺失严重、指标设置与实际工作脱节、数据整合化程度低、部门之间沟通衔接不顺畅、结果应用不完善、干部激励成效不足、日常监督管理不到位等等方面。对于这些问题的成因,本文从理念、制度、技术等层面做了归纳总结。最后,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了优化对策,即树立现代化人事管理理念、完善数字人事管理制度、优化考核考评体系、强化数据结果应用、加强技术保障五个方面,以期为T旗税务局数字人事管理优化完善提供参考。从而可以解决税务系统传统人事管理效率低下、权责不明等问题,激发干部队伍动力活力,为推动税收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朱洲[2](2021)在《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贯彻落实新时代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伟大实践中,党的干部队伍工作从研究探索到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其过程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光辉,又以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的干部队伍,为党国家事业的顺利发展和取得重大成就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科学提出了新时代好干部的标准,强化了党管干部、组织选人,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并修改完善党章,先后两次修订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在自我革命的优秀传统鞭策下,坚持守正创新,形成了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在干部队伍建设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做法以及由此淬炼的指导思想,已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着优势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世界观、方法论,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了遵循。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为研究对象,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关键问题展开探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对包括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及其建设等进行概念界定。重点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在理性甄别的基础上,分析中华优秀传统吏治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同时分析国外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作为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将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主要体现和价值所在。第三,归纳分析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重点阐述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组织、能力、作风以及纪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做法与基本经验。第四,总结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精髓和价值。在特点方面,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包括:体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要求,在形式上是经由党的主要领导人阐述,与时俱进丰富完善等。提出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贡献,包括: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建立的党员干部队伍保证了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贯彻落实。第五,分析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时代际遇,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在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经验、内容以及方法等问题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张婷[3](2021)在《H区税务局“数字人事”干部考评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干部考核是干部管理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是加强干部监督、督促干部履职、提升队伍建设、激发队伍活力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拿出了一系列“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具体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加强干部平时考核的重要性,为各地各部门落实干部考核提供了遵循。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持续推进和“大数据”时代的飞速到来,税务系统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改革干部管理机制,踏上了“数字人事”试点探索的广阔征程。近年来,H区税务局通过“数字人事”干部考评体系搭建起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全面对接、有效融合的桥梁,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岗位、考核到个人、监督到平时,既全景记录干部成长轨迹,又全面分析干部综合素质、发展水平以及未来潜力,确保了对干部的精准评价。但是由于制度设计与基层未充分结合、“数字人事”理念未深入人心、指标量化设置难取得突破、考评监督机制未有效落实、正向激励作用未充分发挥等原因,导致考评机制不够健全、考评氛围不够浓厚、考评指标设计不足、考评结果不够客观、结果运用不够充分。因此,针对H区“数字人事”干部考评体系的优化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干部考核精准度有效度,实现干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为税务系统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考核模式,为公务员考核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管理样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双因素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形式,对H区税务局“数字人事”干部考评体系实施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问题的成因,并立足税务系统实际,提出优化H区税务局“数字人事”干部考评体系的对策建议:(1)完善考评功能,优化考评体系;(2)厚植考评文化,提升思想认识;(3)导入个性指标,细化评鉴标准;(4)增加考评主体,强化监督实效;(5)注重措施集成,深化结果运用。

张国启[4](2020)在《安丘市乡镇干部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乡镇政权处于我国国家政权体系的末端,是农村基层治理的基础。乡镇干部属于我国干部体系的最基层,在国家政权体系运行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上级党委政府发布的各项政策需要通过乡镇干部落实到基层,乡镇干部也要负责把基层群众的意见反映到国家政权中去,可以说乡镇干部的素养与能力关系着国家兴衰与群众生产生活,影响着国计民生。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主力军,乡镇干部的工作千头万绪,具体复杂,无数乡镇干部的奉献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伟大建设成就的一个重要保障。但另一方面乡镇干部长期面临着工作任务重、社会期望高、个人发展空间缓慢、付出与收获之间不平衡、岗位环境差等诸多困境,不仅影响乡镇干部群体自身的稳定发展,更影响乡镇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会影响到乡村振兴的进程。本文考察了现阶段安丘乡镇干部现状及其组织、制度与管理措施,分析了安丘乡镇干部管理的运行机制与运行状况,探讨了安丘市在乡镇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乡镇干部交流机制不合理,乡镇干部的激励考核机制不科学,乡镇干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乡镇干部的保障机制不健全,乡镇干部数量与结构问题有待解决、管理观念滞后、法制化水平低等。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结合国内乡镇干部管理的主要模式,对乡镇干部管理提出下列对策与建议:通过深化机构改革、明晰县乡职责边界、岗位分析减轻工作与生活上的角色冲突、减少“文山会海”来合理配置乡镇干部的权利与责任;通过有计划地组织乡镇干部与县直干部进行交流、强化培训、乡镇内部调整岗位来建立畅通的干部培养与流动机制;通过健全完善乡镇干部惩戒退出机制、和增强组织关怀来建立上下并行的双轨监督机制;通过改善休假、适当补贴等方式优化干部保障激励机制;通过学法、知法、用法和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干部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

李悦鸣[5](2020)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考核评价是党管干部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与工具,是对党政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执行效率等多方面的评判,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保障这一评判得以科学有效进行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党和国家治理主题发生多次转变,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亦适时调整以突出治理主题的地位和重要性,为党政领导干部的外在施政行为与内在动机提供导向,表现出极强的回应性与调试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与高压反腐常态化运行,党政领导干部的行为动机发生微妙变化,“为官不为”等消极不作为现象开始抬头,党政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性下降,致使其治理能力遭到削弱,激励党政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紧迫性不断增强。在此情形之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考核评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性,相继制定和出台《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条例、办法,注重突出考核评价的激励属性,以期激励党政领导干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进程中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评价和判断党政领导干部施政行为效果的基本保障,是考核评价工作有序运行的基础所在,具有天然的激励属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党和国家治理主题、发展战略以及制度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一个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审查机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干部考察鉴定机制、改革开放以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四个阶段,极大的激励了党政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治理能力、优化工作绩效,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激励效应得以凸显。考核评价内容体系与指标体系是党和国家治理主题的外显,是既定时期党和国家承担的主要任务与工作目标,对党政领导干部行为具有显着的导向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之上,架构起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评模式,将地区经济发展与党政领导干部政治晋升等个人利益有机结合,极大的激励了党政领导干部发展经济的热情,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绿色GDP、“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激发了党政领导干部注重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于此同时,在过度关注某一领域的过程中,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出现异化,如在“经济优先”的时期,党政领导干部注意力与资源向经济领域过度倾斜,导致经济片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在环保比重上升时期,随着生态问责等负向激励的不断强化,党政领导干部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环保一刀切”成为生态治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关停、工厂停工乃至“无猪县”等现象不断上演,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置于对立面,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本文采用晋升锦标赛理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绩效考核理论,探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问题,是因为其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衡量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路径方式,打破了政绩生成的黑箱,使政绩具有了可衡量性与可判断性,能有效激励党政领导干部围绕考评目标展开工作。党政领导干部不仅是“党性人”、“政治人”,同时也是理性“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是其行为动机的必然选择。激励党政领导干部担当作为是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核心要义,目标责任导向下的政绩发生行为扭曲效应、负向强激励指向下的履职行为替代效应以及正向强激励维度下考评激励的挤出效应是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异化的主要表现,致使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结果失真、考核评价激励约束失效,致使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沦为党政领导干部谋取个人利益和自保的工具,其激励效应出现异化。究其原因,一是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激励信息不对称。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自下而上考评信息获取阻塞、自上而下激励信息传递延迟以及考核激励信息黑箱共同作用,都为党政领导干部加工政绩信息、扭曲考评结果创造了条件。二是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自身缺陷。考核评价机制内生不完善性、外在环境制约以及自发性考核激励规范性失效削弱了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激励效应,为激励效应异化埋下了隐患。三是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失衡。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强化考评约束功能的同时弱化其激励功能,激励约束失衡导致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异化。四是党政领导干部考评机制激励行为动机异化。考评结果与党政领导干部个人利益获取密切相关,在利益刺激之下,党政领导干部的动机、行为都围绕利益展开,与维护公共利益价值相悖,引发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异化。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就是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党政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受考评机制不完善等多元因素的影响,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激励效应出现异化,出现“数字政绩”“积极避责”“为官不为”等现象。因此,提升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优化考评内容、明晰考评责任、创新考评方式、强化数据应用和注重考用结合等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一是优化考评内容,营造党政领导干部考评激励导向。通过突出考评政治标准、崇尚实绩和完善考评指标体系,为党政领导干部行为提供明确导向。二是明晰考评责任,强化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效果。通过健全考评主体责任体系、构建考准考实的考评理念和加强考评工作业务培训等方式,确保考评结果的准确性,为将激励做对奠定基础。三是创新考评方式,满足党政领导干部多元激励要求。探索正负向考评协调推进、长短期考评有序衔接、多元化考评同步展开和差异化考评精准发力等多元考评方式,从不同的维度对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进行评判,为多元激励创造条件。四是强化数据应用,提升党政领导干部考评激励精度。从考评数据采集、信息共享和数据平台层面着手,从而有效解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考评的精度。五是注重考用结合,保障党政领导干部考评激励落实。考评结果的及时反馈与激励手段的有效落实对党政领导干部具有激励作用,完善考评结果审核机制、构建激励标准体系、强化结果刚性运用和细化申诉救济机制等方面着手,提升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结果落实的时效性,确保考评激励的充分落实。通过完善和优化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考评激励刺激和引导党政领导干部的动机行为,激发党政领导干部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王科[6](2020)在《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93年实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来,党政机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逐步实现凡进必考、择优录用,以保障基层公务员具备应有的工作能力。2006年《公务员法》正式施行后,更是将对各级公务员的教育培训、挂职锻炼制度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各级地方政府也将提升公务员的政治胜任力放到了重要地位,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各级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的政治素质、政治胜任力得到很大提升。但是近年来,在提升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层公务员的政治胜任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要求,还有提升基层公务员的政治胜任力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等问题。鉴于基层公务员的重要地位,如何优化和改进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的提升方式的问题,制度性持续提升基层公务员的政治胜任力,就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了。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网络形式在全国东、中、西地区共26个省的基层公务员中,发放并回收528份调查问卷作为样本开展研究:(1)运用李克特五点量表、他人评价的方式测量了基层公务员的政治胜任力水平;(2)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测量了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对政治胜任力的影响作用,(3)运用文献分析法研究政治胜任力及提升的逻辑基础,提升方式作用机制及信度效度;(4)运用卡方拟合优度检验方法分析政治胜任力教育培训方式的问题和改进意见;(5)运用历史分析法研究交流锻炼和行政问责方式的发展逻辑、现实问题及原因;(6)运用比较分析法研究西方发达国家政治胜任力的提升方式来作为参考和借鉴;(7)综合全文提出政治胜任力提升方式的优化进路,为建设一支符合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履职尽责,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公务员队伍提供参考。一般来说,基层公务员的政治胜任力就是指其能够忠于国家、忠于宪法法律、忠于职守,从而能够客观、公正、公平履行职责的能力。与西方国家坚持“文官中立”原则不同,在中国,基层公务员的政治胜任力就是指公务员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职守,以及能够客观、公正、公平履行职责的能力。基层公务员的政治胜任力的提升,就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使基层公务员不断强化国家意识、宪法意识、职责意识,从而提升其在复杂环境下客观、公正、公平履行职责的能力。在中国,基层公务员的政治胜任力的提升,则指通过教育、实践等方式,使基层公务员不断增强理想信念、不断增强“两个维护”意识、以人民为中心意识、忠诚干净担当意识,从而提升其在复杂环境下履行职责的能力。本文的研究内容:(1)提出研究问题,并阐释选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梳理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创新;(2)对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评述,探索研究空间;通过对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政治胜任力提升等相关概念的涵义进行了界定,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根据研究的需要,对胜任力理论、公共产品理论、职位分类理论进行论述,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作用;(3)测量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现实水平及影响因素,通过他评的方式测量基层公务员当前的政治胜任力状况,并从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分析其影响效果,形成结论并为后文奠定基础;(4)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的教育培训方式的实证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政治胜任力教育培训方式的满意度、教育培训的有效性以及未来的改进策略;(5)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提升的交流锻炼方式和行政问责方式的规范研究,分析两种方式发展的历史逻辑,以及当前提升方式面临的问题,诸如法律建设不足,动力不够、保障欠佳和缺乏绩效评估等,并分析其原因;(6)国外公务员政治胜任力提升的域外经验,分析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国家的提升经验、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导向型的提升经验,以及两种提升方式对中国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提升的借鉴;(7)提出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提升的优化路径。从“教育培训”、“交流锻炼”和“行政问责”三个维度完善提升对策,主要包括加强法治建设、激发提升动力、实施管理创新、健全保障机制、强化监督评估等,以期实现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得到有效提升的目标;(8)总结主要研究结论,分析主要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本文的创新点如下:第一,本文针对基层公务员这一群体的政治胜任力提升开展研究,在研究对象上有所创新。基层公务员在公务员队伍中人数最多、分布广泛,且直接服务群众,是政府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政治胜任力应该是基层公务员首位胜任力。比较现有的研究成果将基层公务员能力或胜任力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本文提出政治胜任力的概念,并指出其在各项胜任力中的核心地位,深入研究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及其提升的有关问题,这样的研究对象确定是有比较明显的新意的。第二,本文将政治素质的研究由定性研究转入定量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既往的政治素质研究主要运用的是家庭出身和阶级成分的审查评价法、日常观察和谈话了解的评语鉴定法等定性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按照判定标准作出定性的文字描述,研究结论往往过于简单、主观性强、表述笼统,不利于全面客观的把握政治素质及其提升过程。定量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中比较容易操作、标准规范、易于比较、匿名性强、主观性少,研究资料也容易获取。通过采用成熟的调查问卷,运用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或者两者结合的测量方式,发放问卷并回收后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处理数据,得出结论。通过量化分析能够更为准确的分析政治胜任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升方式的现状与问题,并针对性的提供对策建议。第三,本文建立了一个“理论-实践-监督”的“三维框架”以提升基层公务员的政治胜任力,在研究框架上有所创新。在这个“三维框架”中,“理论”是教育培训方式;“实践”是交流锻炼方式;“监督”是“行政问责方式”。根据胜任力的冰山(洋葱)模型,这个“三维框架”能够改变胜任力模型中的五个要素(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动机),教育培训能够改变知识、自我概念和动机;交流锻炼能够改变技能、自我概念和特质;行政问责能够改变技能和自我概念。比较已有研究成果往往只关注“三维框架”中的某一个方面,比如教育培训一个维度,本文的观点不仅是全新的,而且对于政治胜任力的提升作用也应该是全面的。

段霁娥[7](2020)在《河口县税务局公务员队伍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我国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税务部门承担着依法组织国家税收收入、切实执行国家税收政策、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职责。基层税务部门作为税收征收一线部门,其工作质效不仅影响着国家税收收入情况,还影响着国家税收政策能否不折不扣地落实。在新时代,基层税务部门公务员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不但要全面掌握各项税收政策,还要具备与税收相关的法律、会计、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给税务部门公务员提出了新要求,也给税务部门管理者提出新的考题,特别是基层税务部门的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公务员队伍建设工作,运用现代公共管理理念,充分激活队伍动力,为基层税收事业凝聚强大的力量。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调查问卷及访谈四种方法,从河口县税务局的公务员队伍现状入手,提炼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做法和成效,同时,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深刻剖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借鉴国内发达地区税务部门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经验,提出河口县税务局公务员队伍建设可行的建议。从研究情况看,河口县税务局公务员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对公务员队伍总体情况把握不准确、公务员队伍管理方式僵化、公务员队伍发展与稳定措施合力不够三个大问题,详细说来存在队伍配置不合理、教育培训体制不系统、绩效考核机制不规范、人员选拔晋升渠道不畅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准确掌握公务员队伍整体情况:合理设置部门岗位、全面提升队伍专业素质;二是转变管理方式,提高公务员队伍科学化管理水平:构建合理的人员配置机制、科学的培训开发机制、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有效的人员晋升机制;三是突出文化与保障作用,增强公务员队伍稳定性:建设河口税务文化、制定职业发展计划、加强人文关怀的改进建议。

高阳[8](2020)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在新形势下的强化策略》文中提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和医疗保险工作的多个方面均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包括现状、发展和改革,其对医疗保险工作的各个方面予以记载,随着形式的不断变化,我们一定要通过有效手段,积极改善和强化医保档案管理。本文以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为着手点,简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就新时期如何强化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展开深入探究,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效参考。

孙姝媛[9](2020)在《新时期我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党的干部人事档案的正式形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延安干部审查时期,其内容主要包括对领导干部的个人经历、品德行为作风和工作业务能力的详细记录,在当时便被赋予了查考干部的忠诚度和经历的凭证功能。新中国成立后,这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经过七十年的发展,这项工作也随之不断进步,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建设道路,档案内容不断丰富,干部人事档案始终作为了解和规范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党和国家的资源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的纵深推进,促使这项工作也随之进入发展的新阶段。本文对干部人事档案及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含义变化及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新时期背景下的工作诉求,根据对基层管理实践的调研,对如何完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以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进行了探究。

谢鹏[10](2020)在《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文中研究表明制度形塑个人,人是制度的产物。根据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是了解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的关键,也是建构社会主义特色政治学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制度变迁理论则认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共同构成了“制度集成”。这种“制度集成”倒映在基层社会,一方面是文本式的正式制度的规范和制约,另一方面是传统社会残留的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和侵染。然而,基层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有着自身的“情境”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层干部既是制度体系中的个人,深受政策法规条例等正式制度的规约,也是制度文化中的个人,深受“官本位”“乡土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基层干部是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要素,但作为“情境理性人”,有着追逐个体理性、寻求机会成本的目的和需求。加之,压力型体制的现实存在,势必会产生高度的挤压状态,基层干部很可能不堪重负,担当作为动力不足。因此,亟待进行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修复完善制度体系中的不合理成分,解除基层干部的制度和“情境”困扰。本文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制度变迁理论,聚焦“制度”这一变迁因素,全面梳理基层干部人事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总结提炼基层干部人事工作的现实困境,力图探究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历经近百年,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干部工作实践经验,其制度体系建设既是传统吏治思想的扬弃,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成。但是,当前现行的制度安排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从中央到省市县(区)一以贯之的现行的正式制度存在政策体系供给不足的困扰,制度缺位有待完善、制度衔接有待加强、制度理念有待提升;基层社会“情境”之下非正式制度约束存有的短缺和失衡,传统文化下的“官本位”倾向、“熟人社会”下的说情打招呼、思想观念局限下的“为官不为”、政绩观错位下的形式主义作祟等因素,深刻影响着干部工作的开展、作用的发挥;基层干部人事制度存在执行不力与实施机制不畅等问题,选拔任用精准度不高、教育培养针对性不足、管理监督系统性不够、激励约束实效性不强;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存在路径依赖,非制度化因素的消极影响造成了观念障碍,传统体制惯性导致改革滞后于社会转型步伐造成了体制障碍,党委及其组织部门错位、缺位的现象客观存在造成了组织行为障碍,缺乏科学论证、分析研判、吐故纳新等保障机制造成了机制障碍。因此,必须探究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应然路径,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自有其价值取向。总体设想重在“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选拔任用重在提高精准度,教育培养重在提升能力素质,管理监督重在严格执纪监督,激励约束重在促进担当作为。

二、加强人事干部队伍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人事干部队伍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T旗税务局数字人事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1.国外相关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3.综合评价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数字人事管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数字人事管理相关概念
        1.人事管理
        2.数字人事管理
    (二)数字人事管理理论基础
        1.公平理论
        2.期望理论
        3.目标管理理论
        4.数字化管理
二、T旗税务局数字人事管理现状
    (一)T旗税务局干部队伍基本概述
    (二)T旗税务局数字人事管理内容
    (三)T旗税务局实施数字人事管理意义
    (四)T旗税务局数字人事管理现状调查
        1.调查问卷设计
        2.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五)T旗税务局数字人事管理实施概述
        1.数字人事管理实施概述
        2.数字人事管理初见成效
三、T旗税务局数字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人事管理系统应用程度不高
        1.功能模块应用不足
        2.宣传培训缺失比较严重
        3.未能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二)数字人事管理缺乏统筹性
        1.指标设置与实际工作脱节
        2.数据整合化程度较低
        3.并未真正实现全员化管理
        4.部门之间沟通衔接不顺畅
    (三)数字人事管理执行不到位
        1.数据结果应用不完善
        2.干部激励成效不足
        3.日常监督管理不到位
四、T旗税务局数字人事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人事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1.管理理念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
        2.对数字人事管理重视不足
        3.教育培训理念方式固化
    (二)数字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
        1.制度设置不够科学全面
        2.数据结果应用制度不严
        3.部门岗责体系界定不明
        4.监管制度存在薄弱环节
        5.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三)数字人事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1.系统功能开发不足
        2.缺乏专业化信息人才
五、T旗税务局数字人事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树立现代化人事管理理念
        1.贯彻人本管理理念
        2.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
        3.深化数字管理理念
    (二)完善数字人事管理制度
        1.强化组织制度建设
        2.健全激励保障机制
        3.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三)优化数字人事管理考核考评体系
        1.规范考核考评体系
        2.优化考核指标设计
        3.完善岗责体系规划
    (四)强化数据结果应用
        1.强化数据结果多元化应用
        2.探索将数据结果应用于人力资源规划
    (五)加强数字人事管理技术保障
        1.优化管理系统设计
        2.组建专业化信息团队
        3.构建数字化教育培训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核心观点、创新点、重点及难点
        1.4.1 核心观点
        1.4.2 创新点
        1.4.3 重点及难点
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借鉴
    2.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相关概念
        2.1.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
        2.1.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
        2.1.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2.2 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2.2.1 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2.2.2 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2.2.3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2.3 中华优秀传统吏治思想
        2.3.1 中国传统吏治思想的传承
        2.3.2 中华传统吏治思想的批判与吸收
    2.4 国外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4.1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4.2 非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程
    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1.1 突出党员干部的阶级立场
        3.1.2 强调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
        3.1.3 重视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3.1.4 服从真理,改正错误
        3.1.5 坚持五湖四海,反对山头主义
    3.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2.1 注重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精神
        3.2.2 强调一切听从党安排
        3.2.3 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
        3.2.4 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3.2.5 经验教训
    3.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3.1 强调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方针
        3.3.2 强调党员干部具备开拓进取精神
        3.3.3 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与党性锻炼
        3.3.4 强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
        3.3.5 强调党员干部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
        3.3.6 注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4.1 提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忠诚干净担当
        3.4.2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3.4.3 坚持党管干部,强调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
        3.4.4 突出重点,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五大体系
        3.4.5 增强执政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4.6 组织选拔与群众拥护有机统一
        3.4.7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统一
4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4.1 干部队伍的政治建设
        4.1.1 对党绝对忠诚
        4.1.2 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能力
        4.1.3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4.2 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
        4.2.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2.2 坚定理想信念
        4.2.3 干群平等
        4.2.4 不谋私利
    4.3 干部队伍的组织建设
        4.3.1 根据党和国家事业的需要选人用人
        4.3.2 坚持民主集中制
        4.3.3 任人唯贤
        4.3.4 在实际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
        4.3.5 完善考核评价使用机制
        4.3.6 注重干部来源广泛性代表性
    4.4 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
        4.4.1 注重实绩
        4.4.2 突出胜任力
        4.4.3 注重实践锻炼
        4.4.4 强调斗争精神
        4.4.5 注重班子整体建设
    4.5 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4.5.1 密切联系群众
        4.5.2 理论联系实际
        4.5.3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4.5.4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4.5.5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4.5.6 惩治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
    4.6 干部队伍的纪律建设
        4.6.1 模范遵守纪律
        4.6.2 自觉接受监督
        4.6.3 实行问责制度
        4.6.4 开展反腐败斗争
        4.6.5 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5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精髓和价值
    5.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
        5.1.1 体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要求
        5.1.2 经由党的主要领导人阐述
        5.1.3 与时俱进丰富完善
    5.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精髓
        5.2.1 干部是党的正确路线确定后的决定因素
        5.2.2 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及杜绝个人依附
        5.2.3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暨任人唯贤
        5.2.4 坚持民主集中制决定干部问题
        5.2.5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5.2.6 干部权责一致
        5.2.7 干部成长体现组织培养与个人努力相统一
        5.2.8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5.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价值
        5.3.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5.3.2 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5.3.3 建立了保证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贯彻落实的干部队伍
6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时代际遇和创新发展
    6.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创新发展的境遇
        6.1.1 世情的深刻变革引发新的国际力量博弈
        6.1.2 国情的深刻变革要求统揽和推进“四个伟大”
        6.1.3 党情的深刻变革激励全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6.1.4 社情的深刻变革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6.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
        6.2.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6.2.2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6.2.3 全面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本领能力
        6.2.4 建立常态化考核评价机制
        6.2.5 健全科学选拔任用机制
        6.2.6 加强监督管理狠抓作风
        6.2.7 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
        6.2.8 完善人才工作体系
        6.2.9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7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H区税务局“数字人事”干部考评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析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数字人事”
        2.1.2 干部考评体系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双因素理论
        2.2.2 组织行为理论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3章 H区税务局“数字人事”干部考评体系实施现状
    3.1 税务系统“数字人事”概况
        3.1.1 税务系统“数字人事”的理念由来
        3.1.2 税务系统“数字人事”的发展历程
        3.1.3 税务系统“数字人事”的基本框架
    3.2 H区税务局概况
        3.2.1 机构设置情况
        3.2.2 队伍建设情况
    3.3 H区税务局“数字人事”干部考评体系实施情况介绍
        3.3.1 H区税务局“数字人事”干部考评体系整体推进情况
        3.3.2 H区税务局“数字人事”干部考评体系的具体规则
    3.4 H区税务局“数字人事”干部考评体系取得的初步成效
        3.4.1 实现结果量化记录
        3.4.2 实现数据集成累积
        3.4.3 实现数据实时对比
        3.4.4 实现结果划段运用
第4章 H区税务局“数字人事”干部考评体系存在问题及成因
    4.1 H区税务局“数字人事”干部考评体系实施情况调研
        4.1.1 调查内容
        4.1.2 反馈结果
    4.2 H区税务局“数字人事”干部考评体系存在问题
        4.2.1 考评机制不够健全
        4.2.2 考评氛围不够浓厚
        4.2.3 考评指标设计不足
        4.2.4 考评结果不够客观
        4.2.5 结果运用不够充分
    4.3 H区税务局“数字人事”干部考评体系产生问题的原因
        4.3.1 制度设计与基层实际未充分结合
        4.3.2 “数字人事”理念未深入人心
        4.3.3 指标量化设置难取得突破
        4.3.4 考评监督机制未有效落实
        4.3.5 正向激励作用未充分发挥
第5章 优化H区税务局“数字人事”干部考评体系的对策建议
    5.1 完善考评功能,健全考评机制
        5.1.1 完善加分机制,发挥指标功能
        5.1.2 完善岗责体系,加强集成交融
    5.2 厚植考评文化,提升思想认识
        5.2.1 营造氛围深入宣传动员
        5.2.2 突出实效开展培训答疑
    5.3 导入个性指标,细化评鉴标准
    5.4 增加考评主体,强化监督实效
        5.4.1 适当增加考评主体
        5.4.2 完善全程监督机制
    5.5 注重措施集成,深化结果运用
        5.5.1 拓展正向激励举措
        5.5.2 强化负向约束功能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H区税务局“数字人事”干部考评体系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4)安丘市乡镇干部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乡镇干部管理概述
    第一节 乡镇政府的地位
    第二节 乡镇干部的构成
    第三节 乡镇干部工作的特点
    第四节 乡镇干部的管理
第二章 安丘乡镇干部管理现状
    第一节 安丘市乡镇发展基本情况
    第二节 安丘市乡镇干部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安丘市乡镇干部管理的组织、制度与措施
    第四节 安丘乡镇干部管理的运行机制与运行状况
第三章 安丘乡镇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乡镇干部交流机制不合理
    第二节 乡镇干部的激励考核机制不科学
    第三节 乡镇干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第四节 乡镇干部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第五节 乡镇干部数量与结构问题有待解决
    第六节 管理观念滞后,法制化水平低
    第七节 乡镇干部管理中的其他问题
第四章 国内乡镇干部管理的主要模式与启示
    第一节 国内乡镇干部管理的主要模式
    第二节 福建省自2012年以来培养年轻干部的引进生制度
    第三节 福建省芗城区芝山镇依据“匹配度分析”配班子
    第四节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多途径探索乡村人才培养新模式
第五章 完善安丘市乡镇干部管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合理配置乡镇干部的权利与责任
    第二节 建立畅通的干部培养与流动机制
    第三节 建立上下并行的双轨监督机制
    第四节 优化干部保障激励机制
    第五节 提高干部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关于乡镇干部管理状况调查问卷
致谢

(5)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框架
        1.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2 章节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的理论阐释
    2.1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的概念界定
        2.1.1 党政领导干部
        2.1.2 考核评价机制
        2.1.3 激励效应
    2.2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的理论分析
        2.2.1 激励效应的发生逻辑
        2.2.2 激励效应的主要表现
        2.2.3 激励效应的类型划分
    2.3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效应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晋升锦标赛理论
        2.3.2 行为主义激励理论
        2.3.3 绩效考核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效应的生成机理分析
    3.1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效应的生成机理
        3.1.1 目标管理责任制下的行政发包
        3.1.2 锦标赛体制下的政绩比拼行为
        3.1.3 财政联邦主义与地方经济增长
    3.2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的生成过程
        3.2.1 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生成函数
        3.2.2 党政领导干部考评政绩函数
        3.2.3 党政领导干部政绩收入函数
        3.2.4 党政领导干部考评激励函数
    3.3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的形态分析
        3.3.1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静态分析
        3.3.2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动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历史变迁
    4.1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历史变迁
        4.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干部审查机制
        4.1.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政领导干部考察鉴定机制
        4.1.3 改革开放时期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4.1.4 新时代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4.2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变迁的基本逻辑
        4.2.1 适应党和国家治理实践的战略需要
        4.2.2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回应性调适
        4.2.3 满足干部考核评价综合效应的价值诉求
        4.2.4 彰显中国特色干部考评理论的话语创新
    4.3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激励效果呈现
        4.3.1 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干部队伍政治认同
        4.3.2 提升治理能力,推进党的干部队伍建设
        4.3.3 刺激干部行为,优化党政领导干部政绩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的实证研究
    5.1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的基本假设
        5.1.1 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程度对干部行为的影响
        5.1.2 考评结果运用对干部行为选择的影响
        5.1.3 激励方式组合策略对干部行为选择的影响
    5.2 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初步验证:基于X县的个案分析
        5.2.1 考评驱动下的干部行为选择策略
        5.2.2 激励约束失衡情形下的考评漠视
    5.3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评价
        5.3.1 问卷编制
        5.3.2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5.3.3 变量说明
        5.3.4 研究方法与信度检验
        5.3.5 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异化表现
    6.1 目标责任导向下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行为扭曲
        6.1.1 过于突出政绩行为的时效性
        6.1.2 过度强化政绩行为的可见性
        6.1.3 过分关注政绩行为的自利性
    6.2 负向强激励指向下的党政领导干部履职行为替代
        6.2.1 “一票否决”机制下党政领导干部积极避责
        6.2.2 高压问责态势下党政领导干部消极不为
    6.3 正向强激励维度下的党政领导干部考评激励挤出
        6.3.1 指标维度:指标数量与权重决定其重要程度
        6.3.2 注意力维度:党政领导干部忽视非关键领域指标
        6.3.3 资源分配维度:发展资源分配和投入的倾斜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异化的成因分析
    7.1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激励信息不对称
        7.1.1 自下而上考评信息获取阻塞
        7.1.2 自上而下激励信息传递延迟
        7.1.3 考核激励信息不对称与“黑箱”共同作用
    7.2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自身缺陷
        7.2.1 考核评价机制内生不完善性
        7.2.2 考核评价机制外部环境制约
        7.2.3 自发性考核激励规范性缺失
    7.3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约束失衡
        7.3.1 党政领导干部考评正向激励效应弱化
        7.3.2 党政领导干部考评负向激励效应突出
        7.3.3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零激励效应较为显着
    7.4 党政领导干部考评机制激励行为动机异化
        7.4.1 党政领导干部考评激励动机异化
        7.4.2 党政领导干部考评激励行为异化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提升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的路径选择
    8.1 优化考评内容,营造党政领导干部考评激励导向
        8.1.1 突出党政领导干部考评政治标准
        8.1.2 崇尚党政领导干部重实绩的导向
        8.1.3 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评指标体系
    8.2 明晰考评责任,强化党政领导干部考评激励效果
        8.2.1 健全考评主体的职责体系
        8.2.2 构建考准考实的考评观
        8.2.3 加强考评工作的业务培训
    8.3 创新考评方式,满足党政领导干部多元激励需求
        8.3.1 正负向考评协调推进,稳定保持激励效果
        8.3.2 长短期考评有效衔接,持续释放激励效应
        8.3.3 多元化考评同步展开,探索复合激励模式
        8.3.4 差异化考评精准发力,实现精准激励结果
    8.4 强化数据应用,提升党政领导干部考评激励精度
        8.4.1 优化党政领导干部考评信息采集机制
        8.4.2 畅通党政领导干部考评信息共享渠道
        8.4.3 打造党政领导干部考评激励数据平台
    8.5 注重考用结合,保障党政领导干部考评激励落实
        8.5.1 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评结果审核机制
        8.5.2 构建党政领导干部考评激励标准体系
        8.5.3 强化党政领导干部考评结果刚性运用
        8.5.4 细化党政领导干部考评申诉救济机制
    8.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访谈提纲
附录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效应调查问卷
附录三: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
附录四: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
博士阶段主要科研成果

(6)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五、研究创新
第一章 文献综述、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研究相关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二节 研究相关的概念界定
        一、公务员与基层公务员
        二、胜任力与政治胜任力
        三、政治胜任力提升一般方式
    第三节 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
        一、胜任力理论
        二、职位分类理论
        三、公共产品理论
第二章 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及其提升研究的逻辑框架
    第一节 政治胜任力研究的法律逻辑与政策逻辑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政治胜任力的论述
        二、法律法规关于政治胜任力的规定
        三、政策文件关于政治胜任力的要求
    第二节 政治胜任力提升方式的作用机制
        一、教育培训的作用机制
        二、交流锻炼的作用机制
        三、行政问责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政治胜任力提升的效度与限度
        一、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提升的效度
        二、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提升的限度
第三章 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的现实状态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 政治胜任力现实状态的数据描述与样本特征
        一、本章的数据来源
        二、政治胜任力的测量
        三、组织与个人因素的测量
    第二节 组织因素对政治胜任力的影响
        一、组织之间的政治胜任力差异
        二、职级之间的政治胜任力差异
        三、职务之间的政治胜任力差异
        四、专业之间的政治胜任力差异
        五、区域之间的政治胜任力差异
    第三节 个人因素对政治胜任力的影响
        一、个体性征的政治胜任力差异
        二、年龄区间的政治胜任力差异
        三、教育程度的政治胜任力差异
    第四节 本章的结论与启示
        一、政治胜任力现实状况的分析与启示
        二、组织和个人因素的影响效用的分析与启示
第四章 教育培训方式提升政治胜任力的现状研究
    第一节 政治胜任力教育培训方式的数据描述与样本特征
        一、本章的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二、教育培训方式的满意度调查
    第二节 政治胜任力教育培训方式的有效性调查
        一、培训内容方面的问题分析
        二、培训方式方法的问题分析
        三、培训监督管理的问题分析
    第三节 政治胜任力教育培训方式的改进意见调查
        一、培训分类方式的改进调查
        二、培训管理机制的改进调查
        三、培训教学师资的改进调查
    第四节 本章的结论与启示
        一、教育培训满意度分析的结论与启示
        二、教育培训有效性调查的结论与启示
        三、教育培训的改进意见的结论与启示
第五章 交流、问责方式提升政治胜任力的现状研究
    第一节 交流锻炼与行政问责的历史逻辑与现状分析
        一、交流锻炼的历史逻辑与现状分析
        二、行政问责的历史逻辑与现状分析
    第二节 交流锻炼方式现存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交流锻炼方式现存问题的分析
        二、交流锻炼方式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行政问责方式现存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行政问责方式现存问题的分析
        二、行政问责方式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 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提升的域外经验
    第一节 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型国家提升方式
        一、教育培训的经验启示
        二、交流锻炼的经验启示
        三、行政问责的经验启示
    第二节 日本为代表的政府导向型国家提升方式
        一、教育培训的经验启示
        二、交流锻炼的经验启示
        三、行政问责的经验启示
    第三节 域外公务员政治胜任力提升方式的启示
        一、教育培训的经验借鉴
        二、交流锻炼的经验借鉴
        三、行政问责的经验借鉴
第七章 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提升的优化进路
    第一节 教育培训方式的优化进路
        一、更新基层政府的培训理念
        二、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及方式
        三、优化与调整培训组织机构
        四、建立健全监督保障的机制
    第二节 交流锻炼方式的优化进路
        一、健全法规体系与统筹规划
        二、积极深化认识与转换观念
        三、完善工作流程与工作机制
        四、构建考核评价与奖惩机制
    第三节 行政问责方式的优化进路
        一、加强法治建设与事权划分
        二、理顺行政问责的工作机制
        三、构建多元的问责评估体系
        四、理顺党政问责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论及展望
    一、本文的研究结论
    二、本文研究的局限
    三、本文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附录一 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调查问卷
附录二 基层公务员教育培训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 多选题项的卡方显着性检验列表
致谢

(7)河口县税务局公务员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支撑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公务员
        二、公务员队伍建设
        三、基层税务部门公务员队伍建设
    第二节 基础理论
        一、整体性治理理论
        二、新人力资本理论
第二章 河口县税务局公务员队伍建设现状
    第一节 河口县税务局公务员队伍的历史沿革
        一、河口县税务局基本情况
        二、河口县税务局公务员队伍基本情况
    第二节 河口县税务局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开展公务员宗旨意识教育
        二、加强公务员队伍的作风建设
        三、探索公务员考核的有效途径
        四、开展核心环节的教育培训
    第三节 河口县税务局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公务员队伍政治信仰更加坚定
        二、公务员队伍作风更加清廉
        三、公务员队伍精气神不断提振
        四、公务员队伍能力素质不断提高
第三章 河口县税务局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河口县税务局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公务员队伍总体情况把握不准确
        二、公务员队伍管理方式僵化
        三、公务员队伍发展与稳定措施合力不够
    第二节 河口县税务局公务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边疆地区自然、经济环境相对落后
        二、管理理念滞后存在内部阻碍
        三、垂直管理方式带来外部阻碍
第四章 国内发达地区税务部门公务员队伍建设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内发达地区税务部门公务员队伍建设经验
        一、香港税务局公务员队伍建设经验
        二、原东营市国家税务局公务员队伍建设经验
        三、万盛经济开发区税务局公务员队伍建设经验
    第二节 国内发达地区税务部门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启示与借鉴
        一、注重队伍规划,分类别进行人员管理
        二、制定公正合理的考核制度,构建现代化队伍测评体系
        三、多角度加强培训力度,提高队伍素质能力
第五章 河口县税务局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第一节 准确掌握公务员队伍整体情况
        一、合理设置部门岗位,开展工作分析
        二、全面提升队伍专业素质
    第二节 转变管理方式,提高公务员队伍科学化管理水平
        一、构建合理的人员配置机制
        二、构建科学的培训开发机制
        三、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四、构建有效的人员晋升机制
    第三节 突出文化与保障作用,增强公务员队伍稳定性
        一、建设河口税务文化,增强税务人员荣誉感
        二、制定职业发展计划,增强税务人员留职意愿
        三、加强人文关怀,增强税务人员的归属感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在新形势下的强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
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强化策略
三、结语

(9)新时期我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概述
    第一节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含义及其发展历程
        一、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概念及特点
        二、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新时期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诉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
        二、全面从严管理
        三、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维护档案真实性
        五、注重效用发挥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状调研
    第一节 D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现状调查
        一、D市干部人事档案内容建设情况
        二、D市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情况
        三、D市干部人事档案的审核监督情况
        四、D市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五、D市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
    第二节 新时期我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需要完善的方面
        一、档案管理意识方面
        二、监督审核方面
        三、管理队伍方面
        四、档案收集整理方面
        五、利用与服务方面
        六、信息化建设方面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完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第一节 增强干部人事档案意识
        一、提升认识高度
        二、提升使命感
    第二节 建立健全监督和审核机制
        一、建立健全监督和问责机制
        二、建立健全审核机制
    第三节 完善档案内容
        一、根据新《条例》要求明确归档范围
        二、疏通干部人事档案来源渠道
        三、及时收集材料
    第四节 重视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和服务工作
        一、强化利用和服务观念
        二、拓展干部人事档案利用和服务的新方式
    第五节 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技术水平
        一、开展干部人事档案数字化工作
        二、完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二、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节 论文框架、研究方法和问题与不足
        一、论文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三、所遇问题
        四、不足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干部
        二、基层干部
        三、干部人事制度
    第二节 理论依据及主体框架
        一、宏观层面:马克思主义干部学说
        二、微观和中观层面:制度变迁理论
        三、搭建理论依据与主体架构的桥梁
第二章 政治现代化、基层治理与干部行为模式
    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下的基层治理结构
        一、基层权威结构的历时嬗变
        二、基层社会规则及其运行逻辑
        三、基层政权结构与治理形态
    第二节 基层干部的行为动机及其模式
        一、关于人性的三种理论假设
        二、“情境理性”:基层干部的人性假设
    第三节 压力型体制与干部行为逻辑
        一、数量化的任务分解机制
        二、指标化的责任考评体制
第三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传统吏治思想及其扬弃
        一、尊重人才,选贤任能
        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三、注重基层,历练培养
        四、加强考核,严格监管
        五、廉洁奉公,节操自爱
    第二节 制度建设的探索历程
        一、初创阶段:解放思想,破旧立新
        二、探索阶段:打牢基础,破冰前行
        三、改革阶段:积极探索,深化前行
        四、“新时代”:建章立制,全面发展
    第三节 基本经验及其启示
        一、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二、秉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三、强化理论武装和基层历练
        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
第四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困境
    第一节 正式制度下政策体系供给不足
        一、制度缺位有待完善
        二、制度衔接有待加强
        三、制度理念有待提升
    第二节 社会“情境”下非正式制度约束失衡
        一、传统文化下的“官本位”倾向
        二、“熟人社会”下的说情打招呼
        三、思想观念局限下的“为官不为”
        四、政绩观错位下的形式主义作祟
    第三节 制度执行不力与实施机制不畅
        一、选拔任用精准度不高
        二、教育培养针对性不足
        三、管理监督系统性不够
        四、激励约束实效性不强
    第四节 制度改革存在路径依赖
        一、观念障碍:非制度化因素的消极影响
        二、体制障碍:传统体制惯性导致改革“迟滞”
        三、组织行为障碍:党委及组织部门错位缺位
        四、机制障碍:缺乏吐故纳新的保障机制
第五章 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路径探索
    第一节 总体设想:“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
        一、涵盖选育管用四个方面
        二、“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有效管用”是关键
        三、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目标任务
    第二节 选拔任用:提高精准度
        一、考实政治素质,注重群众公论
        二、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实绩考量
        三、开展谈心谈话,强化分析研判
        四、细化完善机制,健全过程保障
    第三节 教育培养:提升能力素质
        一、分层分类分级推进培训
        二、完善学习培养系统方案
        三、强化基层一线实践历练
    第四节 管理监督:严格执纪监督
        一、严格遵守监管原则
        二、细化层级管理规定
        三、实施立体监管制度
        四、完善宽严相济体系
        五、正确处理各项关系
    第五节 激励约束:促进担当作为
        一、健全考核激励制度
        二、推进职务职级并行
        三、完善身心关爱机制
结语:通往现代干部人事管理之路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四、加强人事干部队伍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T旗税务局数字人事管理研究[D]. 吴英霞.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D]. 朱洲.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H区税务局“数字人事”干部考评体系优化研究[D]. 张婷. 扬州大学, 2021(09)
  • [4]安丘市乡镇干部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张国启. 青岛大学, 2020(02)
  • [5]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效应研究[D]. 李悦鸣. 湘潭大学, 2020(12)
  • [6]基层公务员政治胜任力提升研究[D]. 王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8)
  • [7]河口县税务局公务员队伍建设研究[D]. 段霁娥.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8]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在新形势下的强化策略[J]. 高阳. 办公室业务, 2020(08)
  • [9]新时期我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研究[D]. 孙姝媛.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10]基层干部人事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探论[D]. 谢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标签:;  ;  ;  ;  ;  

加强人事干部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