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Excel处理集散控制系统接线图

用Excel处理集散控制系统接线图

一、用Excel处理分散控制系统接线图(论文文献综述)

李双[1](2021)在《多智能体电供暖控制系统的三相功率自平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电力的发展,新能源及低碳环保政策的推行实施,智能化电供暖逐步代替传统供暖方式。近年来,电供暖在学校、小区、公共场所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智能化电供暖系统在供暖过程中会伴随着三相功率不平衡、上电启动电流大、损耗大、要求运行维护水平高及自动控制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供电质量及系统稳定性,本文研究了基于预测专家控制的电供暖三相功率平衡控制系统,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有:本文根据房间的工作属性及供暖需求,首先提出了电供暖系统热负荷分级方法;由于电供暖温度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呈现出非线性、时滞性等特点,因此,基于负荷分级的电供暖温度控制方法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Smith-模糊PID温度控制算法,实现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稳定变化,经MATLAB仿真分析,对比出Smith-模糊PID温度控制效果比PID、模糊PID控制的稳定性好、响应快、稳态误差小;为了提高电供暖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本文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供暖设备进行故障诊断,识别故障类型,进而采用协调调控方法,保证了故障状态下的基本供暖要求。通过采集的数据建立温度线性回归预测模型,预测电供暖设备发生投切时间并对时间由大到小排序,以此来优化可以投切的电暖器位置;进而采用专家控制策略,建立数据库,制定专家控制规则,对电供暖推理机设计,实现电供暖系统在负荷侧解决三相功率自平衡问题。该方法不同于传统的补偿方法和换相平衡方法,它借助于电供暖控制系统自身的一个多智能体物联网系统的特点,无需增设检测装置,由于是在负荷侧自身平衡,也不需要在供电侧增加额外的平衡装置,从而降低了损耗和成本,提高了供电质量。当电供暖设备发生故障不能供暖时,供暖房间温度降低,负荷级别降低。为使该故障不供暖房间温度提高且不超过设定的舒适温度,根据传热原理,建立故障非供暖房间的热平衡温度模型,分析影响故障非供暖房间温度的主要因素,通过控制层发布协调调控非供暖房间温度的指令,由现场层对温度进行调节,进而解决故障状态下的基本供暖需求。使供暖更加智能化,更加节能。

陈佳欢[2](2020)在《浮选配药与加药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浮选是有色金属选矿的主要选别方法。浮选法还广泛用于稀有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非金属等矿石的选别。浮选药剂的配制与添加,是浮选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药液配制的精确性和添加量是否满足实际要求,直接影响着选矿厂的生产指标及经济效益。传统的配药和加药方式劳动强度高、不准确、不及时也不方便。而浮选配药与加药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但克服了人工调节存在的问题,而且能降低浮选生产的药耗,为选厂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减少岗位工人人数和降低劳动强度。随着矿产资源贫、细、杂的问题日益凸显,以及浮选工艺要求逐步提高,人工操作难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所以选矿厂浮选作业的配药与加药亟待进行自动化技术改造。本文深入研究了国内外浮选厂自动配药与加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配药与加药自动控制原理及工艺指标,为了克服目前浮选作业存在的主要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集配药、加药于一体的智能控制系统。本文首先阐述了浮选配药与加药智能控制的发展现状,针对选矿过程的配药与加药的特点进行了研究与设计,从成套设备到控制系统提出了比较全面的技术方案,研究与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配药成套设备集成、加药成套设备集成以及对配药与加药成套设备进行实时控制的智能控制系统。成套设备为组合式设计,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每一种药剂需要一套配药设备(起泡剂除外),配药成套设备主要包括:皮带货物输送装置、药剂拆袋装置、配药搅拌装置以及储药装置四大部分。主要分为运药、拆袋、下料、给水、搅拌、过滤、储药七个环节,能够实现自动配制、输送、过滤、储存、液位检测等功能。每一种药剂需要一套加药设备,加药设备主要包括:恒压箱、电磁阀、输送管道等,主要实现药液缓存和液位恒定、药液精确输出以及药液输送到加药点等功能。通过压力变送器检测储药箱和恒压缓存箱的液位,通过液位控制阀稳定恒压缓存箱的液位,通过PLC对电磁阀动作时间的控制来实现精准加药。设计采用了活接安装方式,简化了装置的装配程序,使加药系统整体安装更加地灵活方便。配药与加药设备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控制系统以西门子S7-1200 PLC作为下位机,触摸屏、微型计算机为上位机,实现了对配药和加药过程的实时控制和远程监控,触摸屏与PLC安装于现场控制柜内,计算机放置于控制室内,操作人员既可以通过触摸屏就地控制现场设备,也可以在监控室内通过计算机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操控,控制系统集检测、控制、管理等功能于一体,实现配药设备与加药设备的智能化控制。本文对控制系统进行了软件设计开发,主要包括:配药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加药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以及控制系统的监控。配药与加药的程序控制在PLC中实现,控制系统的监控在触摸屏和监控计算机中实现。人机界面的开发是现场工作人员与PLC控制器之间进行人机对话和相互交互信息的接口。为便于监控操作现场设备,对上位机组态画面进行设计,建立了操作面板画面、加药标定画面、加药点测试画面、储药箱与恒压缓存箱液位显示画面。此外,开发了数据库存储和查询功能,可以储存和查询多达几十年的历史数据,便于技术人员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来获得最佳的药剂条件。最后,本文对配药与加药系统进行了试验与验证研究,研究了加药流量与恒压缓存箱液位、电磁阀动作时间、电磁阀输出管径以及不同型号的不同电磁阀个体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电磁阀的温升与电磁阀动作时间的关系,验证了所设计的电磁阀控制装置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陈爽[3](2019)在《园区微电网群能量协调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工业园区能源系统由市电、光伏发电、储能装置、冰蓄冷空调等环节组成。如何最大化共享工业园区太阳能、协调控制多点储能、协同调节冰蓄冷空调系统等问题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本文以某现代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分别介绍了园区基本情况、传统微电网能量协调方法、园区微电网群的电气系统;对微电网中的主要环节进行了建模;采用相似日历史数据趋势拟合方案,预测园区微电网的功率变化,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2)对园区普遍使用的冰蓄冷空调系统冷量协调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先对决策日的供冷系统进行合理调配,经过软件算法,方可得到供冷系统的需求电能,成为园区电能协调调配的依据;(3)对园区所属子微电网电能调节能力进行研究。确定了各子微电网在决策时刻可发出或可吸纳的电能功率范围;基于园区微电网群二次能源网络协调系统,以调度运行时的经济性、变压器损耗为优化目标函数,电能平衡为约束条件,确立了经济调度模型。并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确立了园区的能量调度方法及策略。(4)采用智能电表、云客户端等手段搭建了系统硬件平台,通过组态王、MATLAB、MySQL等软件搭建系统软件平台。基于上述研究,建立了园区微电网群能量协调控制系统,与传统能量协调控制系统相比,更智能、更经济,降低了依赖专家经验的局限性。本文提出的微电网群能量协调方法,以及搭建的微电网群能量协调二次网络方案,可以减少弃光现象,降低储能装置容量,兼备“削峰填谷”的作用。本文研究结论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蔡玉婷[4](2018)在《TiCl4生产装置DCS监控系统设计》文中提出四氯化钛(TiCl4)是生产金属钛及其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随着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科技领域对高端钛材需求的不断增加,生产四氯化钛的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为了提高四氯化钛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益,本文针对某化工厂四氯化钛的生产环节,设计出一套TiCl4生产装置的分布式(DCS)监控系统。根据企业生产四氯化钛的工艺流程和控制技术要求,本文将四氯化钛生产监控系统分为下位机和上位机两大部分。下位机使用了 SHCAN系列智能测控组件,通过绘制双线回路图和端子接线图,并设计下位机组态表,实现了对四氯化钛生产流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等重要参数的采集和控制。上位机通过网卡实现与下位机通信,并且通过创建FIX通信变量表使得上位机实时数据库地址与下位机数据库地址一一对应,在建立实时数据库之后,利用FIX组态软件实现了人机交互、实时监控和故障报警等功能。本监控系统方案结合工程项目进行了智能组件安装和监控调试,实践结果表明该监控系统满足安全、稳定和高精度的工业现场控制要求。

李少杰[5](2017)在《乳胶浸渍线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根据青岛某安全套生产企业浸渍线的生产控制要求,对原有的生产线进行了自动化改造设计,采用基于PLC与组态软件的控制方式,同时加入了MES和ERP相关软件的数据交互功能。该系统包含PLC控制系统和上位机控制系统、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系统,将数据统计上传给客户的EPCS系统(企业生产控制系统)。改造设备控制系统主要包含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现场集中显示控制系统,通过对现有线体进行自动化改造,增加现场传感器、PLC和触摸屏,实现完全自动化的单体生产线控制方式。第二部分是上位机监视控制画面,通过上位机软件将工厂内所有的生产线集中在一台上位机画面中,实现了全生产线的集中监视和控制的目的。第三部分是大电视显示系统,通过对现场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生成各种数据报表并显示,以便相关人员进行查询观测。其中,现场集中显示系统采用欧姆龙PLC和触摸屏进行控制和显示,上位机采用西门子Wincc进行编程,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 2013开发软件进行开发,并通过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通过优化系统网络,采用OPC服务器进行数据的交换,将整个浸渍线系统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系统架构。本系统特点明显,实现了生产线的全自动无人值守,集中监视和控制;通过大电视显示系统提供数据报警和数据报告,报表自动统计和分析,实现无纸化的自动数据传送,并可将数据通过EPCS系统发送给集团总部。该系统经过多次调试,取得了良好的效力,改造后生产系统运行平稳,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行业推广有较大前景。

刘碧峰[6](2017)在《三安钢铁烧结余热发电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钢铁行业是我国工业领域的耗能大户,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其烧结工序能耗仅次于炼铁工序,节能潜力巨大。烧结余热发电是一项将烧结废气余热转化为电能的节能技术,也是当前提高二次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的一项有效措施,实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三安钢铁烧结余热发电工程为研究对象,以余热发电工程的控制系统为重点进行余热发电DCS系统的设计工作。主要包括DCS系统的机柜设计、DCS控制站的软硬件选型配置、控制逻辑组态设计、人机界面组态设计以及DCS系统联机调试等工作。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三安钢铁烧结余热发电工程的需求、余热锅炉参数、汽轮机发电机组参数以及发电工程热工自动化程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 DCS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以及网络架构,并介绍了本DCS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根据工艺规模及要求对DCS系统硬件进行选型及配置,设计出控制机柜、操作台及机柜内布置,并开发了机柜内I/0模块接线图自动生成软件,解决了人工重复劳动问题。其次根据余热发电工艺要求设计了 DCS的控制逻辑和人机界面。其控制逻辑,通过逻辑组态,设计出标准化的模拟量功能模块、驱动级功能模块、顺控功能模块等。根据工艺特点及连锁保护的要求,设计了数据采集系统(DAS)、顺序控制系统(SCS)、模拟量控制系统(MCS)、危急遮断系统(ETS)、事故顺序记录(SOE)、故障诊断系统等。设计了由锅筒液位、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构成的三冲量串级调节解决了锅筒液位稳定调节难的问题。其人机界面,根据工艺流程及系统的功能要求,设计出系统的工艺流程界面,并设计出开关量设备、模拟量设备操作面板,以及报警与光字牌画面、实时与历史趋势图、生产运行报表等功能性的人机交互界面。最后对控制系统进行联机调试,对相关设备进行连锁保护试验。在调试期间解决了调试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试运行期间通过对模拟量控制的参数整定以及对控制逻辑的改进和优化,提高了控制系统的自动调节性能。系统投运后已稳定、可靠运行至今。

曾景宇[7](2017)在《冶炼过程喷溅特征信息提取及其抑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钢铁的冶炼过程中,喷溅事故时常发生,该事故直接影响冶炼的质量和整个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当喷溅现象严重时会导致生产设备受到损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危及到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对表征喷溅事故发生的特征信息的提取以及喷溅抑制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氩氧精炼铁合金冶炼过程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软测量技术思想找出了间接表征喷溅发生的特征信号,即冶炼过程中炉体发出的音频信号和振动信号,并且设计了一款基于LabVIEW的冶炼过程喷溅特征信号采集系统,成功实现了对声音信号和振动信号的采集和存储。接着利用小波包分解和希尔伯特-黄变换这两种算法对喷溅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小波包分解过程中对正常冶炼时的音频信号和即将发生喷溅时的音频信号进行三层及四层分解,确定了喷溅特征信息所在频段,并且根据该频段的能量值大小对喷溅的等级做了划分。在用希尔伯特-黄变换理论分析时对音频信号进行EMD分解,并且提取了信号的希尔伯特边际谱,根据特征频段的能量峰值对喷溅的等级做了划分。论文还对喷溅抑制技术展开了研究,对冶炼过程的各环节工艺进行设计,明确了抑制系统需要控制的参量,规划了喷溅抑制系统的总体方案,构建了底枪、顶枪和加料这三大子系统,通过对生产过程中氧气流量、氮气流量、氧枪高度和喷溅抑制剂的控制成功实现了对喷溅的抑制。最后论文设计了一套抑制喷溅的DCS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冶炼过程中各环节的相关参量在线进行监控和设定,该系统操作方便、运行稳定、可靠性高、在工业现场运行良好。本文成功提取了冶炼过程喷溅特征信息,设计的喷溅抑制系统也有效地抑制了喷溅,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同时也确保了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陈树松[8](2016)在《石百万输油首站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输油首站对原油进行集输处理并为原油管输提供能量,确保原油安全经济输送到石油炼化厂。输油首站监控系统对原油处理和输送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监控,以实现数据采集、运行分析、安全预警、参数调节、设备控制等功能。对于工艺流程复杂、生产设备众多的输油首站,性能可靠的实时监控系统在输油首站安全生产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针对延长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石百万输油首站监控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对石百万首站工艺流程的深入分析,确立石百万输油首站的控制需求与监控系统要求,研究一套满足石百万输油首站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系统。首先,现场数据通过智能仪表采集,输出4-20mA的标准工业信号;然后,通过传输介质把标准信号传输到控制柜中PLC,PLC再将数据传到监控计算机,实现输油首站生产过程实时自动化监控、报表与曲线显示以及安全预警等功能。监控系统研制中,硬件采用陕西沃德工业控制计算机进行实时监控,PLC采用施耐德产品Unity Quantum实现数据采集、监测、控制等,工业控制计算机和施耐德PLC采用MODBUS总线连接;软件采用PLC操作系统软件、Unity Pro、Vijeo Citect组态软件等;同时对系统适应性进行研究,建立了一套具有示范作用的输油首站监控解决方案与监控系统。实际应用表明,系统运行效果良好,所开发监控系统使石百万输油首站实现了现场设备的数据采集与输油工艺的过程控制,同时极大地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原油集输安全生产,使输油首站的自动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傅恩舟[9](2016)在《基于智能重构的高纯度乙醇回收过程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药提取生产中,乙醇作为溶剂被广泛应用。但使用后的废液如果直接排放,不仅造成浪费,更严重的是环境污染。按照国家GMP的要求,必须进行乙醇回收和循环利用。但乙醇回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非线性、大滞后的过程,以往的自动控制技术难以获得工艺要求的高纯度乙醇。因此,优化控制系统结构,研究先进控制策略,就成为乙醇回收过程控制的重要课题。对实现高效率、高纯度的乙醇回收,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通过了解目前乙醇回收过程的控制现状,通过查阅国内外过程智能重构控制技术领域的资料,研究了乙醇回收过程的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完成如下工作:通过分析乙醇回收过程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等;进行了测量参数和控制参数的选择,构建了乙醇回收过程测控系统总体方案。针对乙醇回收过程的三个阶段,在启动阶段研究构建了基于T-S模糊控制模型的塔底温度广义预测控制策略,在中期阶段研究构建了基于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的塔顶温度-回流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研究了过程智能重构方法,主要是不同阶段的判别方法和控制律的切换方法,提出了乙醇回收不同阶段的切换策略,实现了对乙醇回收的过程智能重构控制。进行了乙醇回收过程PLC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在硬件方面选择西门子SIMATIC S7-300PLC作为控制器,进行了模块选择、I/O电路设计及硬件组态等。在PLC程序设计方面,主要研究了数据采集与标度变换方法,智能控制技术的工程实现方法,并编写了相应的控制程序。研究了基于IPC+PLC的监控系统结构,以WinCC作为监控软件开发平台,开发了乙醇回收过程监控程序,实现流程监控、界面操作,实时曲线显示,用户管理等功能。运行结果表明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陶权[10](2013)在《先进控制技术在分子蒸馏设备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分子蒸馏技术是依据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不同而进行物质分离的一项新型分离技术,在提取物质未沸腾的情况下就能进行混合物的分离,这种特性在分离和净化天然物质、热敏性物质时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热分解带来的破坏和损失,因而可以很好地保护物质的天然特性,这也是分子蒸馏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天然物质提取和精细化工行业的主要原因。但是分子蒸馏装置的内部反应机理复杂,影响蒸馏效果的因素众多,迄今为止人们尚无法确切说明各因素对蒸馏过程的具体影响,也没有建立出可用于技术计算的完善的数学模型。实际工业生产所使用的装置多依赖于实验室的放大实验及工业领域的生产实践经验。本文针对分子蒸馏过程多变量、非线性、内部机理复杂、建模困难等问题,基于神经网络自学习、自适应及强非线性映射能力的特点,对神经网络在分子蒸馏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建立出了改进的BP神经网络产品纯度预测模型,通过软件分析了分子蒸馏参数对其生产过程的具体影响,通过建立输入层工艺参数到输出层产品纯度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生产进行之前利用已有的历史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对将要进行的生产过程做出预测性输出,从而指导实际的工业生产。仿真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分析工艺参数变化对蒸馏过程的影响,可以对产品纯度进行有效预测。其次,在详细分析了蒸馏参数对蒸馏过程影响的基础上,选取了对蒸馏过程影响效果最明显的两个参数(蒸发器温度和进料流量)作为被控对象。针对被控对象的非线性、延迟性的特点,这里采用先进控制技术中的神经网络控制,以误差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以控制器的三个参数P、I、D作为输出,设计了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实验效果验证了先进控制在此被控对象上的快速性和准确性。最后,将集散控制(DCS)系统的思想引入DCH-300三级分子蒸馏设备。根据DCH-300装置的工艺流程,设计了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和触摸屏(HMI)的分子蒸馏装置DCS控制系统。在过程控制层,根据工艺流程设计了上位机监控组态画面,建立数据监控与采集系统,设置报警处理措施。

二、用Excel处理分散控制系统接线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Excel处理分散控制系统接线图(论文提纲范文)

(1)多智能体电供暖控制系统的三相功率自平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温度控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故障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三相不平衡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电供暖分级温度控制及故障诊断
    2.1 电供暖温度变化特性
        2.1.1 电供暖系统热负荷分级
        2.1.2 电供暖温度模型的建立
    2.2 基于PID电供暖温度控制
        2.2.1 PID控制原理
        2.2.2 PID控制器的设计
        2.2.3 PID参数整定及优缺点
        2.2.4 电供暖PID温控系统仿真
    2.3 基于模糊PID的电供暖温度控制
        2.3.1 模糊PID控制原理
        2.3.2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2.3.3 基于模糊PID电供暖温度控制仿真
    2.4 Smith预估补偿模糊PID控制
        2.4.1 Smith预估补偿原理
        2.4.2 Smith-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2.4.3 电供暖温度控制Smith-模糊PID仿真及对比分析
    2.5 神经网络电供暖故障诊断
        2.5.1 温度传感器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
        2.5.2 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
        2.5.3 卷积神经网络原理
        2.5.4 卷积神经网络电供暖设备故障诊断
        2.5.5 电供暖设备温度传感器诊断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专家控制的电供暖三相功率平衡策略
    3.1 电供暖动态不平衡现象分析
    3.2 温度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3.2.1 线性回归原理
        3.2.2 电供暖回归预测模型
    3.3 专家控制系统电供暖三相功率平衡策略
        3.3.1 专家控制理论
        3.3.2 专家控制器结构
        3.3.3 电供暖系统知识库的设计
        3.3.4 电供暖系统投切规则的设计
        3.3.5 电供暖系统推理机的设计
        3.3.6 专家控制电供暖多智能体系统协调三相功率平衡
        3.3.7 电供暖三相功率平衡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故障状态下的电供暖协调控制研究
    4.1 热平衡原理及影响因素
        4.1.1 热平衡原理
        4.1.2 影响室内热平衡的因素
    4.2 电供暖协调传热温度模型
        4.2.1 故障非供暖房间热平衡及温度
        4.2.2 故障非供暖房间传热系数
    4.3 协调调控故障非供暖房间温度
    4.4 故障非供暖房间温度变化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供暖控制系统的实现
    5.1 DCS概述
    5.2 电供暖控制系统的硬件实现
        5.2.1 电供暖系统组成
        5.2.2 电供暖系统原理
        5.2.3 现场层控制
        5.2.4 电供暖控制柜台
    5.3 电供暖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3.1 单片机温度控制
        5.3.2 PLC控制层控制
    5.4 电供暖控制系统控制界面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浮选配药与加药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配药及加药自动控制发展现状
        1.2.1 配药自动控制发展现状
        1.2.2 加药自动控制发展现状
    1.3 配药与加药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 浮选配药与加药智能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2.1 控制系统概述
    2.2 配药与加药智能控制系统的总体架构
    2.3 配药与加药系统集成的总体规划
    2.4 主控柜的总体设计
第三章 浮选配药系统设计
    3.1 配药系统结构设计
    3.2 货物运输及拆袋设计
        3.2.1 码垛机器人的应用
        3.2.2 药剂运输设计
        3.2.3 药剂拆袋设计
    3.3 搅拌装置的应用设计
        3.3.1 配药原理
        3.3.2 配药箱除渣
        3.3.3 配药加水检测与控制
    3.4 储药设备的测控设计
第四章 加药系统的设计
    4.1 浮选智能加药系统总体设计
    4.2 恒压缓存装置设计
        4.2.1 控制要求
        4.2.2 液位稳定控制
        4.2.3 恒压缓存箱的液位检测
    4.3 加药控制装置的设计
        4.3.1 加药控制阀的选型
        4.3.2 电磁阀加药的流量分析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
    5.1 控制主机的选型及配置
        5.1.1 控制主机的选型
        5.1.2 PLC的硬件配置
    5.2 配药加药系统测控点配置
        5.2.1 配药系统的测控点配置
        5.2.2 加药系统的测控点配置
    5.3 PLC编程软件
        5.3.1 PLC编程软件的选择
        5.3.2 STEP7 Professional V13 编程软件的主要功能
    5.4 PLC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开发步骤
        5.4.1 软件设计开发的主要内容
        5.4.2 软件设计开发的主要步骤
    5.5 配药控制软件的开发
        5.5.1 配药的下料控制
        5.5.2 配药加水控制
        5.5.3 药剂搅拌溶解控制
        5.5.4 储药箱液位检测与报警
    5.6 加药控制软件开发
        5.6.1 加药控制流程
    5.7 电磁阀的温度检测与报警
        5.7.1 电磁阀的温度检测
        5.7.2 报警控制
第六章 监控系统设计开发
    6.1 监控系统概述
    6.2 触摸屏人机界面开发
        6.2.1 触摸屏的选型要求
        6.2.2 步科触摸屏的性能
        6.2.3 步科触摸屏开发工具介绍
        6.2.4 基于步科触摸屏的人机界面开发步骤
    6.3 监控计算机的人机界面开发
        6.3.1 监控计算机的人机界面概述
        6.3.2 监控组态软件简介
        6.3.3 组态王7.5软件
        6.3.4 组态王的组态步骤
    6.4 监控画面设计
        6.4.1 加药操作面板
        6.4.2 加药标定画面
        6.4.3 加药点测试画面
        6.4.4 储药箱及恒压缓存箱液位监控画面
        6.4.5 远程监控、诊断及维护
第七章 加药控制数学模型的数据回归方法
    7.1 概述
    7.2 回归分析常用方法
        7.2.1 变量间的关系
        7.2.2 回归分析的基本步骤
        7.2.3 回归分析的常用方法
    7.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7.4 数据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第八章 控制系统试验与数据分析
    8.1 加药系统建模步骤
    8.2 电磁阀动作时间与药液流量关系
        8.2.1 电磁阀动作时间与药液流量关系试验
        8.2.2 电磁阀动作时间与药液流量数据分析
    8.3 药液流量与恒压箱液位关系
        8.3.1 药液流量与恒压箱液位关系实验
        8.3.2 恒压箱液位与药液流量数据分析
    8.4 药液流量与电磁阀输出口径关系
        8.4.1 药液流量与电磁阀输出口径关系实验
        8.4.2 电磁阀输出口径与药液流量数据分析
    8.5 相同输出管径的不同电磁阀与药液流量关系
        8.5.1 相同输出管径的不同电磁阀与药液流量关系实验
        8.5.2 相同输出管径的不同电磁阀与药液流量数据分析
    8.6 恒压缓存箱药液流量关系试验
        8.6.1 恒压缓存箱药液流量关系实验
        8.6.2 恒压缓存箱药液流量数据分析
    8.7 电磁阀动作周期、动作时间与电磁阀温升关系
        8.7.1 电磁阀动作时间与电磁阀温升关系的实验
        8.7.2 电磁阀周期动作时间与电磁阀温升关系的实验
第九章 结论、主要创新点与展望
    9.1 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授权(受理)专利及发表论文目录

(3)园区微电网群能量协调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园区微电网能量协调控制系统概述
    2.1 园区微电网系统组成
    2.2 微电网各能量设备关键因素讨论
    2.3 能量协调控制模式分析
    2.4 园区微电网群能量协调控制系统结构方案提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园区供冷系统能量协调方法研究
    3.1 供冷系统能量协调方法提出
    3.2 冷能日前调度方法实现步骤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园区微电网群电能协调方法研究
    4.1 微电网群二次能量协调整体方案介绍
    4.2 子微电网调节能力的确定
    4.3 微电网群电能二次协调控制方案研究
    4.4 传统微电网能量协调控制方法介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园区微电网能量协调控制仿真验证
    5.1 园区供冷系统协调控制方法仿真验证
    5.2 微电网群电能二次协调控制方法仿真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软硬件系统设计
    6.1 微电网硬件结构
    6.2 软件设计介绍
    6.3 组态王人机界面介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TiCl4生产装置DCS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2.1 四氯化钛生产流程
    2.2 四氯化钛生产控制技术要求
    2.3 控制系统的选择
    2.4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硬件体系
        2.4.1 上位机的操作站
        2.4.2 网卡
        2.4.3 SHCAN2000型智能测控组件
    2.5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软件体系
        2.5.1 工控组态软件FIX
        2.5.2 I/O驱动程序
        2.5.3 DCS-CFG下载与调试
        2.5.4 下位机组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控制层设计
    3.1 下位机系统硬件资源分配
    3.2 双线回路图设计
    3.3 绘制配线图
    3.4 控制组态的设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监控层设计
    4.1 FIX通信变量表的设计
    4.2 设置I/O驱动
    4.3 创建过程数据库
    4.4 设计监控界面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安装与调试
    5.1 控制柜安装与测试
    5.2 DCS调试
    5.3 系统功能调试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控制参数总揽
附录B 端子接线图(节选)
附录C 组态模块一览表
致谢

(5)乳胶浸渍线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生产工艺及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2.1 安全套浸渍线生产工艺流程及要求
        2.1.1 浸渍线介绍
        2.1.2 浸渍线生产工艺
        2.1.3 浸渍线改造工艺要求
    2.2 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硬件改造的优势及目的
    3.2 浸渍线改造硬件系统设计的原则
    3.3 硬件系统的搭建
    3.4 硬件系统的具体实现
        3.4.1 中央监控系统
        3.4.2 现场集中显示系统
        3.4.3 就地控制及显示系统集中设计
        3.4.4 计数PLC控制系统
        3.4.5 现场触摸显示和控制系统
        3.4.6 现场安全设备的安装及控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软件建设目的
    4.2 系统软件网络架构建设的原则
        4.2.1 整体布局原则
        4.2.2 技术先进性及可扩展性的应用主导的原则
        4.2.3 开放性原则
    4.3 系统软件架构特点
    4.4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4.4.1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4.4.2 系统软件体系架构设计
        4.4.3 系统软件网络设计
        4.4.4 系统软件开发运行环境
        4.4.5 计算服务
        4.4.6 计数服务
        4.4.7 浸渍数据采集
        4.4.8 大电视显示系统
        4.4.9 小电视显示系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调试与改进
    5.1 系统调试说明
    5.2 单机调试
        5.2.1 设备安装及散热问题
        5.2.2 通讯干扰问题
        5.2.3 加热电流不稳定问题
        5.2.4 传感器不稳定问题
    5.3 上位机调试
        5.3.1 系统网络架构的调试和改进
    5.4 软件调试
        5.4.1 电检数据和浸渍数据交互问题
        5.4.2 数据上传SAP问题
        5.4.3 邮件发送问题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三安钢铁烧结余热发电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烧结余热发电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烧结余热发电研究现状
        1.2.2 国内烧结余热发电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余热发电控制系统的设计
    2.1 三安钢铁烧结余热发电工程
        2.1.1 工程概况
        2.1.2 烧结余热锅炉特点
        2.1.3 汽轮机发电机组特点
        2.1.4 热工自动化要求
    2.2 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2.1 控制系统结构
        2.2.2 系统功能特点
    2.3 系统选型及配置
        2.3.1 系统硬件选型设计
        2.3.2 控制组态软件选型设计
        2.3.3 人机界面软件选型设计
    2.4 控制系统的网络架构
        2.4.1 自动化层网络设计
        2.4.2 监控层网络设计
    2.5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2.5.1 操作台设计
        2.5.2 电源柜设计
        2.5.3 控制柜设计
    2.6 I/O模块接线图自动生成软件的设计
        2.6.1 创建I/O清单数据库
        2.6.2 设计I/O模块接线图模板
        2.6.3 生成I/O模块接线图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余热发电系统逻辑设计
    3.1 数据采集功能(DAS)设计
        3.1.1 电流信号采集
        3.1.2 温度信号采集
        3.1.3 锅筒液位计算
        3.1.4 流量计算与累积
    3.2 设备驱动级逻辑设计
        3.2.1 电磁阀类驱动级
        3.2.2 电动阀类驱动级
        3.2.3 水泵类驱动级
        3.2.4 风机类驱动级
    3.3 顺序控制系统(SCS)设计
        3.3.1 顺序控制介绍
        3.3.2 顺控STEP功能块设计
        3.3.3 顺序控制功能组设计
    3.4 模拟量控制系统(MCS)设计
        3.4.1 模拟量控制系统介绍
        3.4.2 过程控制回路设计
        3.4.3 PID控制功能块介绍
        3.4.4 锅筒液位三冲量控制
    3.5 危急遮断系统(ETS)设计
        3.5.1 ETS系统
        3.5.2 ETS系统设计原则
        3.5.3 ETS系统逻辑设计
    3.6 事故顺序记录(SOE)设计
        3.6.1 事故顺序记录
        3.6.2 SOE功能的组态
        3.6.3 事故顺序记录逻辑设计
    3.7 系统故障诊断功能设计
        3.7.1 故障组织处理块
        3.7.2 故障诊断功能块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余热发电系统人机界面设计
    4.1 人机界面的基本架构
        4.1.1 画面符号的设计
        4.1.2 画面颜色的设计
        4.1.3 画面布局及菜单的设计
    4.2 人机界面数据库设计
        4.2.1 数据标签定义
        4.2.2 数据类型定义
        4.2.3 建立过程数据库
    4.3 工艺流程画面设计
        4.3.1 锅炉工艺流程画面
        4.3.2 汽机工艺流程画面
    4.4 操作面板设计
        4.4.1 阀门类操作面板
        4.4.2 电机类操作面板
        4.4.3 调节阀类操作面板
    4.5 ETS及SOE画面设计
        4.5.1 ETS画面设计
        4.5.2 SOE画面设计
    4.6 报警及连锁画面设计
        4.6.1 报警画面设计
        4.6.2 连锁画面设计
    4.7 趋势及报表画面设计
        4.7.1 趋势画面设计
        4.7.2 报表画面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余热发电系统调试
    5.1 仿真调试及在线调试
    5.2 控制系统联机调试
        5.2.1 联机调试具备条件
        5.2.2 控制系统接地要求
        5.2.3 控制系统受电
        5.2.4 联机调试内容
        5.2.5 调试期间问题及解决
        5.2.6 锅筒液位三冲量调节参数整定
    5.3 控制系统投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7)冶炼过程喷溅特征信息提取及其抑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
    1.2 特征提取方法综述
        1.2.1 传统信号处理方法
        1.2.2 现代信号处理技术
    1.3 喷溅抑制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抑制喷溅技术的国外现状
        1.3.2 抑制喷溅技术的国内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基于LabVIEW的喷溅特征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2.1 表征喷溅的特征信号
    2.2 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2.2.1 特征信号采集系统的总体设计
        2.2.2 采集系统硬件型号选取
    2.3 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
        2.3.1 LabVIEW简介
        2.3.2 数据采集系统程序设计
        2.3.3 原始数据的回放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冶炼过程喷溅特征信息的提取
    3.1 特征信息提取的目的
    3.2 基于小波包分解的喷溅特征信息提取
        3.2.1 小波分析理论
        3.2.2 多分辨分析与小波包理论
        3.2.3 音频信号的各小波包能量分析
        3.2.4 音频信号的能量特征信息提取
    3.3 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边际谱特征提取
        3.3.1 希尔伯特-黄变换理论
        3.3.2 固有模态函数
        3.3.3 经验模态分解
        3.3.4 希尔伯特普和边际普
        3.3.5 基于HHT的喷溅特征信号分析
        3.3.6 基于HHT的边际谱特征提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冶炼过程喷溅抑制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4.1 喷溅抑制系统总体方案规划
        4.1.1 喷溅抑制系统的主要控制量
        4.1.2 喷溅抑制系统总体方案
    4.2 底枪系统设计
        4.2.1 底枪工艺设计
        4.2.2 底枪电气系统设计
    4.3 顶枪系统设计
        4.3.1 顶枪工艺设计
        4.3.2 顶枪电气系统设计
    4.4 加料控制系统设计
        4.4.1 加料工艺设计
        4.4.2 加料控制系统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冶炼过程喷溅抑制DCS系统的实现
    5.1 集散控制系统简介
    5.2 喷溅抑制DCS系统层级结构图
    5.3 喷溅抑制DCS系统的设计
        5.3.1 控气系统
        5.3.2 炉体及氧枪位置控制系统
        5.3.3 加料控制系统
    5.4 系统应用效果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8)石百万输油首站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输油站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2.1 国外输油站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2.2 国内输油站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输油首站监控系统的理论与技术
    2.1 SCADA系统概念与特点
        2.1.1 SCADA系统概念
        2.1.2 SCADA系统的特点
    2.2 现场总线技术
        2.2.1 以太网
        2.2.2 Modbus总线
    2.3 相关软件介绍
        2.3.1 Unity Pro组态软件
        2.3.2 Vijeo Citect软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石百万输油首站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3.1 石百万输油首站概况
    3.2 石百万输油首站场站平面布置
    3.3 石百万输油首站工艺及自控流程
    3.4 石百万输油首站主要设备设施
        3.4.1 输油泵
        3.4.2 储油罐
        3.4.3 蒸汽锅炉
        3.4.4 消防设施
        3.4.5 供电设备
        3.4.6 其它设备
    3.5 输油首站监控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石百万输油首站监控系统设计
    4.1 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4.2 石百万输油首站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4.2.1 监控系统硬件功能要求
        4.2.2 监控系统硬件架构
    4.3 石百万输油首站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3.1 监控系统软件功能要求
        4.3.2 监控系统软件架构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石百万输油首站监控系统硬件与软件的实现
    5.1 监控系统硬件实现
        5.1.1 系统硬件配置
        5.1.2 PLC配置
        5.1.3 PLC输入输出接线原理
        5.1.4 PLC系统检测I/O接口
        5.1.5 PLC监控系统的安装
    5.2 通信系统的实现
        5.2.1 通信系统性能要求
        5.2.2 通信系统的实现
    5.3 监控系统软件实现
        5.3.1 系统软件配置
        5.3.2 系统程序设计
        5.3.3 系统软件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石百万输油首站监控系统调试与运行
    6.1 系统控制内容调试与运行
        6.1.1 操作权限
        6.1.2 站控级输油泵起/停操作
        6.1.3 站控级开关阀的开/关控制
        6.1.4 站控级调节阀开度设定
    6.2 监测内容调试与运行
    6.3 PID控制的调试与运行
        6.3.1 泵的PID控制
        6.3.2 温度调节阀的PID控制
    6.4 单台设备运行保护调试与运行
        6.4.1 输油泵的运行保护
        6.4.2 喂油泵的运行保护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9)基于智能重构的高纯度乙醇回收过程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中药生产中乙醇回收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3 过程智能重构控制技术及研究现状
        1.3.1 过程智能重构控制技术
        1.3.2 过程智能重构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2 乙醇回收过程测控方案设计
    2.1 乙醇回收过程
    2.2 测量方案的确定
        2.2.1 测量参数的确定
        2.2.2 仪表选择
    2.3 控制系统设计
        2.3.1 控制方案的确定
        2.3.2 控制系统构成及分析
3 基于智能重构技术的乙醇回收控制策略的研究
    3.1 启动阶段乙醇回收的控制策略
        3.1.1 控制目标和控制思路
        3.1.2 T-S模糊控制模型
        3.1.3 广义预测控制
        3.1.4 基于T-S模糊模型的乙醇回收塔塔底温度广义预测控制策略
    3.2 中期阶段乙醇回收的控制策略
        3.2.1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3.2.2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算法
        3.2.3 创建控制总表
    3.3 控制策略切换的研究
4 乙醇回收过程PLC控制系统设计
    4.1 PLC的硬件设计
        4.1.1 乙醇回收过程控制的I/O点确定
        4.1.2 PLC模块选择
        4.1.3 I/O接口电路设计
    4.2 硬件组态及符号表定义
        4.2.1 硬件组态
        4.2.2 符号表定义
    4.3 PLC程序设计
        4.3.1 PLC程序整体架构
5 乙醇回收过程监控系统设计
    5.1 乙醇回收过程监控系统总体架构
        5.1.1 监控系统组成及功能
        5.1.2 监控系统通信方案
    5.2 乙醇回收过程监控软件开发
        5.2.1 建立变量
        5.2.2 数据的存储
        5.2.3 监控软件平台设计
    5.3 监控系统的运行
6 总结与展望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10)先进控制技术在分子蒸馏设备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1.1.1 本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分子蒸馏技术概述
        1.2.1 分子蒸馏的特点及优势
        1.2.2 分子蒸馏装置和分类
    1.3 分子蒸馏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分子蒸馏过程预测模型建立及分析
    2.1 分子蒸馏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
    2.2 人工神经网络综述
    2.3 分子蒸馏过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建立
        2.3.1 神经网络输入层参数选取
        2.3.2 改进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建立
        2.3.3 神经网络隐层结构设计
        2.3.4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2.4 分子蒸馏参数对其生产过程的具体影响
    2.5 粗糙集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建立
        2.5.1 决策表获取及离散化处理
        2.5.2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蒸馏过程神经网络控制方法研究
    3.1 神经网络控制原理概述
    3.2 蒸馏过程BP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
    3.3 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设计及实验分析
        3.3.1 蒸发器温度神经网络PID控制器设计及实验分析
        3.3.2 进料流量神经网络PID控制器设计及实验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子蒸馏过程DCS控制系统的设计
    4.1 DCS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1 PLC的选型与配置
        4.1.2 信号模块的选择
        4.1.3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4.1.4 流量控制系统设计
        4.1.5 控制系统硬件模块组态
        4.1.6 I/O接线图
    4.2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2.1 PLC程序设计
        4.2.2 WINCC FLEXIBLE组态设计
    4.3 通信方式选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分子蒸馏装置工艺流程示意图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用Excel处理分散控制系统接线图(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智能体电供暖控制系统的三相功率自平衡技术研究[D]. 李双.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2]浮选配药与加药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陈佳欢.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3]园区微电网群能量协调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陈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4]TiCl4生产装置DCS监控系统设计[D]. 蔡玉婷. 大连交通大学, 2018(04)
  • [5]乳胶浸渍线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设计[D]. 李少杰. 青岛大学, 2017(06)
  • [6]三安钢铁烧结余热发电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刘碧峰. 福州大学, 2017(05)
  • [7]冶炼过程喷溅特征信息提取及其抑制技术研究[D]. 曾景宇. 长春工业大学, 2017(01)
  • [8]石百万输油首站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D]. 陈树松. 西安石油大学, 2016(04)
  • [9]基于智能重构的高纯度乙醇回收过程控制技术研究[D]. 傅恩舟. 天津科技大学, 2016(07)
  • [10]先进控制技术在分子蒸馏设备中的应用与研究[D]. 陶权. 长春工业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用Excel处理集散控制系统接线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