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

广元市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

一、广元市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关春玉[1](2021)在《资源赋权、人力资本与有为政府:四川广元混合治理模式机理》文中认为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总结以四川广元市为代表的混合治理模式做法与经验,剖析"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混合治理模式提升效率的内在机理,通过资源赋权和激活人力资本释放了市场要素内在动能,东西合作、"三园"联动两个创新举措获取了竞争优势。广元模式证明混合治理模式可以有效化解乡村振兴中的矛盾,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

雷硕[2](2020)在《林下经济发展中的农户生态行为动因及激励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山区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也承载着当地原住居民的生计和发展功能,发展林下经济成为实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的最佳途径。农户是林下经济的经营主体和生态保护的直接受益者,但其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低效、传统的生产经营行为却产生了较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如何激励并提升农户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行为水平,从长远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及林业多目标经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以四川省森林资源丰富的山区乡村为例,遵循“行为现状→动因→效果→激励→优化”的研究范式,构建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户生态行为决策研究框架。首先,描述农户林业经营现状,并针对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生态旅游三种典型的林下经济经营模式,识别农户生态行为现状与特征,分析存在问题和生态影响;其次,从农户的生计能力和资源要素禀赋、社会观念、保障政策等方面出发,探究影响农户生态行为的关键动因及影响机理;然后,分析农户生态行为对林下经济经营成本收益及家庭总收入的影响,并探究生态保护政策对农户生态行为的激励效果及作用机理;最后,结合农户对生态行为激励形式的偏好与需求,提出对策优化建议。研究发现:(1)农户在产前、产中、产后等各经营环节均表现出了较多的生态不友好行为,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需要对其行为进行改进和优化;(2)农户的生态行为决策兼具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的特点,受到户主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劳动力结构、自然资源要素禀赋、传统经营习惯及父辈经营理念传承、资金补贴、合作组织参与、技术培训等政策的推动影响;(3)农户实施生态行为直接增加了经营成本,但也间接使得经营收益增加,长远来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一致性;然而,短期内农户对成本感知较为强烈,却尚未意识到其行为对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导致生态行为水平不高;(4)生态保护政策通过直接提升农户环境认知水平、作为主要的主观规范压力来源、改变农户的要素禀赋和能力等,改变了农户固有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从而对农户生态行为决策产生激励作用,且激励效果因农户特征异质性而有所不同;(5)针对农户生态行为的补偿激励政策优化要以农户需求为导向,而农户的偏好和需求从高到低依次为:提升资金补贴金额、提供专业培训、参与合作组织。综上所述,研究提出构建生态系统保护与森林多功能利用的利益联结和共享机制、提升农户环境认知、充分发挥乡村社会效应、完善针对农户生态行为的多元化补偿与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具体对策建议。通过聚焦林下经济发展中的农户行为主体视角,提炼农户生态行为的一般规律,提出促进农户绿色生计转型的优化路径,是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张媛[3](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南江县全域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乡村振兴是十九大提出的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国家战略,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拥有了崭新的使命和指导方向。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全域乡村旅游是将乡村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可以有效助推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本文在剖析乡村振兴相关内涵的基础上,首先从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切入,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剖析了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然后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乡村旅游发展“五全”体系,即基于产业兴旺的全产业融合,基于生态宜居的全要素优化,基于乡风文明的全品牌升级,基于治理有效的全组织创新,基于生活富裕的全民众参与。本文以南江县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在认真梳理了南江县全域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后,对南江县全域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并以此提出南江县全域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定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全产业融合、全要素优化、全品牌升级、全组织创新、全民众参与五个方面,探索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南江县全域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策略,并提出了南江县在实施全域乡村旅游过程中的重点及配套措施、难点及配套措施、风险防控建议。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研究,探索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全域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策略。本文提出的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乡村旅游发展“五全”体系以及对南江县全域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做出的实践性探讨,对于推动我国乡村地区脱贫致富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丁声俊[4](2020)在《以广元市为例谈对我国木本粮油产业发展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概述了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广元市振兴木本油特色产业的主要做法及经验启示。文章阐述了广元市以"两山论"为锁钥,打开"巴山蜀水"丰富的资源宝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因地制宜发展一批木本油料种植基地,探索"产供销"一体化的组织经营形式,推进"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项目化运作、科学化支撑"等"五化"的发展途径,开创出超60亿级木本油特色产业。文章最后提出结论和"三项建议":要把木本粮油特色产业置于重要战略地位;要把"巴蜀木本油"品牌打造得更加锃亮;补足木本油特色产业发展的"短板";要像"天府菜油"那样、打造"巴蜀木本油"品牌。

黄健钧[5](2020)在《广元市昭化区政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消除贫困是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大现实问题,是国家现代化进程首先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国家脱贫政策框架以及各级在执行中所运用的理念、方法、措施,关系到整个扶贫战略成败,关系到扶贫工作的有效运转。在扶贫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的这一历史性时期,社会管理者和研究机构在观察与实践中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精神脱贫”这一理念逐渐达成共识,成为贯穿扶贫工作始终、驱动脱贫向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聚合“精神”与“物质”力量,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向心力,成为摆在治理者面前的重要议题。论文以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助力脱贫攻坚这一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向层次分析的研究思路和案例分析式的手段方法,在案例典型样本空间中研究探索可行解,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提炼案例典型特征进行详尽描述。基于案例背景和基本情况,解析案例执行的主体及其行为措施,归纳展示案例实施的主要成效,为案例分析提供充足素材。二是分析案例多元主体参与行为。基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基本方法论,对案例中服务主体的村级广播覆盖和道德积分评选两大特征行为进行抽取,分别探索主体行为对思想道德及脱贫工作的促进效果。三是探讨案例服务主体组织管理模式。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框架,对案例中政府的治理模式、多主体服务输送机制以及呈现的新组织状态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探索多服务主体对治理体系的贡献效果。四是研究案例框架体系保障措施办法。从宣传保障、思想建设保障、服务监督保障三个层面,梳理“虚化”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实化”的脱贫攻坚受力点,解构案例中保障思想道德和脱贫攻坚结合部的基本办法。论文结合案例讨论和分析,立足形成能够复盘和推广的启发性结论,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三点对策:第一、以政策导向推动脱贫思维转变;第二,以文明固化驱动脱贫风气好转;第三,以制度创新保障脱贫机制长效。建议从思想认同、文明占领和机制建设等维度突破发力,推动“精神脱贫”与“物质脱贫”向共同目标迈进。

罗映壮[6](2019)在《广元市昭化区栖凤峡综合生态康养旅游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逐渐增大,大多数人也正面临着身心健康的威胁,这致使人们对健康疗养等项目的关注日益密切。康养保健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康养保健中心,但是,与城市建设中的疗养保健场所相比而言,人们更加希望接触自然,去到景色秀丽、风光优美、空气清爽、配套设施齐全的自然风景区参加养生旅游活动,既可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又能放松了自己的身心,以此获得一种高质量的养生感受。在这种条件背景下生态康养旅游作为行业新秀迅兴起和发展。广元市在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的诸多方面具有鲜明的优势,首先,资源、环境条件和交通以及市场条件方面等优势尤为突出,条件非常好,有较为厚实的本底基础,非常适合进行生态康养旅游的发展。尽管广元市有着良好优越的基础优势,但它各方面的综合条件在生态康养旅游这个市场下却依然较缺乏综合竞争力。本文以广元市昭化区栖凤峡综合生态康养旅游项目,建设项目的背景情况、客源市场、规划设计以及效益风险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可得出广元市昭化区栖凤峡综合生态康养旅游建设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构想和可行性方案。通过可行性分析,本文得出结论认为,广元市昭化区栖凤峡综合生态康养旅游项目是可行性的,此项目不仅能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能提高第三产业在当地的比重值,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早日实现,对于促进就业也具有推进作用,从而实现贫富差距的缩小。并且。广元市昭化区栖凤峡综合生态康养旅游建设项目的开发除了经济效益外,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会更加重视,在响应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对于生态保护的号召下,努力打造绿色循环可持续的产业链,对于整个广元市的意义可以说是极为积极的。

尤春艳[7](2019)在《四川省广元市森林旅游规划的研究》文中认为森林旅游是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更是与文化、民俗、科技等方面的有机结合,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其发展势不可挡。由于我国森林旅游规划研究的发展起步较晚,针对森林旅游规划展开具体深入的研究还不足,加强森林旅游规划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时代紧迫性。本文以森林旅游规划研究为重点,利用旅游系统规划法和SWOT分析法,论述了森林旅游规划的内容构成及相互关系。将森林旅游规划分为规划总纲、现状分析、规划目标和规划编制四大部分。规划总纲包括规划背景、规划区域、规划期限、规划依据和规划原则;现状分析细分为森林旅游地系统和客源地系统,其中森林旅游地系统包括森林旅游环境分析、森林旅游资源分析,客源地系统主要为森林旅游市场分析;规划目标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生态目标;规划编制细分为吸引物系统和支持系统,其中吸引物系统包括森林旅游空间区划、森林旅游产品设计和森林旅游精品线路规划,支持系统主要为森林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森林旅游规划各子系统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森林旅游地系统和客源地系统是森林旅游规划的基础,吸引物系统是森林旅游规划的成果体现,支持系统是规划实现的保障。选择广元市进行实例研究,在对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森林旅游规划方案。将全市森林旅游发展空间划分为“一心、两带、四区”的空间布局;设计了多元化的核心产品、专项产品和新业态森林旅游产品以及五条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并开展旅游交通升级、专业人才培养、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和生态环境提升等公共服务体系规划。较系统地进行了广元市森林旅游规划实践,促进广元市森林旅游资源的良性开发和森林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森林旅游规划内容构成在实践中是适用的,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对森林旅游地系统和客源地系统的全面分析,切实明确地呈现出森林旅游规划地的比较优势、劣势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给吸引物系统和支持系统的构建提供清晰的思路。

钟晨[8](2019)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的乡村性评价研究 ——以四川省广元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热点领域,同时也是广大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然而受城镇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很多地方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了乡村空间弱化和“千村一面”的现象,这直接导致了乡村旅游地乡村性的弱化,进而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乡村旅游发展中应强化乡村性评价,以此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本论文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与乡村性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体验经济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出乡村性评价指标因子,经过专家征询与打分确定了22个影响乡村性的指标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乡村旅游地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研究区所需要的资料与数据;最后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元市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乡村性进行评值。通过对四川省广元市的实地调研,对广元市乡村旅游地的乡村性进行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进行SWOT分析,从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创建乡村旅游品牌,保护生态环境与田园风光、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与建筑风貌,维护乡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增强旅游社区参与,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力度等方面对广元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蒲雪梅[9](2019)在《广元市昭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指明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以推动“三农”工作的进一步提升,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昭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广元市政府的组织和领导下得到顺利推广并取得一定经验和成果,但调查也发现,目前部分村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表面上看似轰轰烈烈,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很少,很多村镇现在还处于主要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传统零散农业模式。因此,如何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继续培育发展动力,真正做到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以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有关农民合作社经济组织的理论、发展研究动态和政策法规等文献进行查阅学习,再运用实地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调查有关昭化区经济、环境、资源等综合情况,总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和成效,然后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以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功经验为切入点,对昭化区整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顺利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本文经过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查,总结了昭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发展现状,即政府扶持力度逐年加大、传统农业产业基础雄厚、合作社数量和社员数量不断增加、以昭化茯苓为主的中药材和以紫云猕猴桃为代表的特色主导农业产业得到大力发展、优秀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加强,并分析认为运行模式逐渐完善、电商农业日趋成熟、农民收入增加、社会效益提升、农业品牌创建进展迅速等是昭化区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中取得的成效。第二,总结昭化区现已取得较大成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为:合作社在积极争取政府的扶持和指导下,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健全内部制度和规范运作管理,经营模式理念灵活先进,注重特色农业品牌发展和专业技术培训等;同时发现昭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整体质量不高、区内发展不平衡、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缺乏专业人才及管理水平低;然后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政策落实情况不足,难以获取足够的资金进行资本投入,农民成员普遍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较低,合作社内部缺乏适应大力发展需要的青壮年劳动力等方面。第三,针对昭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为促进昭化区农民专业合作的更好发展,提出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大力开展培训教育、健全管理制度和运作规范等对策建议。

郑光文[10](2019)在《广元市昭化区财政支农资金减贫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振兴乡村关键要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消除农村贫困,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是由我国根本国情决定的。我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化财政支农政策保障。财政支农资金是农村减贫投入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政策,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减贫效果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十三五”时期国家财政支农工作的主要任务。本文旨在着眼四川省川北(秦巴山片区)贫困县区贫困状况,从昭化区实际出发,分析昭化区当前贫困现状、贫困根源和减贫成效,以期为贫困地区减贫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对昭化区基本情况、贫困状况和2013-2017年财政收支规模、财政支农资金类型、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及结构、财政支农资金减贫主要方式、减贫效果的深入分析,探索昭化区在农业补贴、农业生产、农村公共服务、专项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等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农资金政策和投入对农村和贫困农户的减贫效果。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是贫困地区减贫的重要手段,农业生产、专项扶贫、基础设施类资金为地区减贫发挥了直接作用,农业GDP的增长有利于减贫作用的发挥,财政补贴类资金为贫困户减贫起到直接作用,农村公共服务类资金为贫困户减贫起到间接作用,减轻了农民教育、医疗、养老等支出压力,提高了农民精神和物质保障。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支出绩效管理力度,增强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受昭化区自身财力影响,投入过度依靠上级财政补助,从而影响了减贫效果发挥。环境保护类资金减贫效果更具长久性,但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结合昭化区自然资源状况来看,下一步对乡村区域发展将会带来机遇。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促进低收入群众增产增收;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大专项扶贫力度,减轻农村整体贫困状况;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条件;强化支农资金整合,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二、广元市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元市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资源赋权、人力资本与有为政府:四川广元混合治理模式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广元市推进乡村振兴的困境
    (一)集体资源管理缺乏有效制度保障
    (二)劳动力流失导致人力资源匮乏
    (三)农户经济经营效率低下
    (四)农户参与市场交易受限
二、广元市混合治理模式的创新做法
    (一)以“七权联确”明晰产权基础
    (二)搭建产权交易、流转和托管平台
        1. 规范交易主体资格。
        2. 搭建产权交易平台。
        3. 营造透明的产权交易环境。
    (三)激活人力资本
        1. 农业职业经理人。
        2. 返乡创业精英。
        3. 驻村干部。
    (四)“农户+企业”纵向一体化合作模式
    (五)东西联动、跨省合作机制
    (六)科技赋智、“三园”联动机制
三、广元市混合治理模式的机理解析
    (一)依托市场释放动能
        1. 以产权改革,降低交易不确定。
        2. 以农户与企业耦合,确保资产专用性。
        3. 明晰市场主体身份,激活市场主体性。
    (二)依托有为政府获取竞争优势
四、结语

(2)林下经济发展中的农户生态行为动因及激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4.1 数据资料收集方法
        1.4.2 数据分析方法
    1.5 研究的基本观点与创新之处
        1.5.1 研究的基本观点
        1.5.2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户
        2.1.2 生态行为
        2.1.3 林下经济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2 森林多功能经营理论
        2.2.3 农户行为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林下经济发展研究
        2.3.2 农户林下经济经营及生态行为研究
        2.3.3 农户生态行为决策动因研究
        2.3.4 农户生态行为政策激励研究
        2.3.5 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评述
3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区域选择
    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3 样本初步描述
        3.3.1 农户样本描述
        3.3.2 管理者样本描述
4 林下经济发展中农户生态行为现状分析
    4.1 农户林业经营现状
        4.1.1 各类林业经营模式的比例
        4.1.2 各类林业经营模式的土地要素投入
        4.1.3 各类林业经营模式的劳动力要素投入
        4.1.4 各类林业经营模式的资本要素投入
    4.2 农户生态行为现状分析
        4.2.1 林下种植生态行为
        4.2.2 林下养殖生态行为
        4.2.3 生态旅游生态行为
    4.3 农户生态不友好行为结果的影响
        4.3.1 研究方法与模型建立
        4.3.2 指标选择与说明
        4.3.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林下经济发展中农户生态行为的决策动因分析
    5.1 理论假设
        5.1.1 农户生态行为决策特征
        5.1.2 农户生态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
    5.2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5.2.1 研究方法与模型建立
        5.2.2 变量选择与说明
    5.3 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5.4 进一步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林下经济发展中农户生态行为对家庭成本收益的影响分析
    6.1 理论假设
    6.2 研究方法与模型建立
    6.3 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6.3.1 模型检验
        6.3.2 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生态保护政策对农户林下经济生态行为的激励效果分析
    7.1 研究区保护与发展政策导向与特征
    7.2 理论假设
    7.3 研究方法
        7.3.1 研究方法与模型建立
        7.3.2 模型检验
    7.4 结果分析
        7.4.1 路径分析结果
        7.4.2 测量模型分析结果
        7.4.3 间接效应分析
        7.4.4 多群组分析
    7.5 进一步讨论
    7.6 本章小结
8 林下经济发展中农户对生态行为激励的需求与优化分析
    8.1 农户对生态行为激励措施的感知与评价分析
        8.1.1 研究方法
        8.1.2 指标选择与说明
        8.1.3 结果分析
    8.2 农户对生态行为激励的需求分析
        8.2.1 理论假设
        8.2.2 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8.2.3 模型建立
        8.2.4 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8.3 进一步讨论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对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1.1 林下经济发展中农户生态行为现状及问题
        9.1.2 林下经济发展中农户生态行为的决策动因及影响机理
        9.1.3 林下经济发展中农户生态行为对成本收益的影响效果
        9.1.4 生态保护政策对农户林下经济生态行为的激励效果
        9.1.5 林下经济发展中农户对生态行为激励的需求与优化
    9.2 对策建议
        9.2.1 构建生态系统保护与森林多功能利用利益联结和协同机制
        9.2.2 提升农户环境认知,充分发挥社会效应
        9.2.3 完善激励农户生态行为的多元化补偿形式与机制
    9.3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农村绿色发展有关政策文件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3)乡村振兴背景下南江县全域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创新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创新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 乡村振兴研究现状
        2.1.2 全域旅游研究现状
        2.1.3 全域乡村旅游研究现状
        2.1.4 研究述评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乡村振兴
        2.2.2 全域旅游
        2.2.3 全域乡村旅游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产业融合理论
        2.3.2 旅游空间理论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乡村旅游发展体系构建
    3.1 乡村振兴基础解读
        3.1.1 乡村振兴的五大任务
        3.1.2 乡村振兴总体要求
    3.2 乡村振兴与全域乡村旅游的内在联系
        3.2.1 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助推产业兴旺
        3.2.2 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助推生态宜居
        3.2.3 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助推乡风文明
        3.2.4 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助推治理有效
        3.2.5 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助推生活富裕
    3.3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乡村旅游发展“五全”体系构建
        3.3.1 基于产业兴旺的全产业融合
        3.3.2 基于生态宜居的全要素优化
        3.3.3 基于乡风文明的全品牌升级
        3.3.4 基于治理有效的全组织创新
        3.3.5 基于生活富裕的全民众参与
第4章 南江县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分析
    4.1 内部环境分析
        4.1.1 研究区概况
        4.1.2 乡村基础现状分析
        4.1.3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4.1.4 乡村旅游发展问题
    4.2 外部环境分析
        4.2.1 市场趋势分析
        4.2.2 政策环境分析
        4.2.3 竞争对手分析
    4.3 南江县全域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2 劣势分析
        4.3.3 机遇分析
        4.3.4 挑战分析
        4.3.5 小结
第5章 乡村振兴背景下南江县全域乡村旅游发展主要策略
    5.1 全域乡村旅游战略目标及定位
        5.1.1 全域乡村旅游战略目标
        5.1.2 全域乡村旅游战略定位
    5.2 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全产业融合策略
        5.2.1 优化农旅融合产业空间
        5.2.2 完善农旅融合产品结构
    5.3 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全要素优化策略
        5.3.1 推进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5.3.2 完善“快旅慢游”交通网
        5.3.3 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
    5.4 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全品牌升级策略
        5.4.1 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
        5.4.2 构建全域乡村文化品牌
        5.4.3 健全品牌营销推广体系
    5.5 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全组织创新策略
        5.5.1 强化旅游产业型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5.5.2 积极培育多元化的乡村旅游自治组织
        5.5.3 壮大以旅游为特色的村集体经济组织
    5.6 全域乡村旅游发展全民众参与策略
        5.6.1 创新社区参与旅游形式
        5.6.2 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人才
第6章 南江县实施全域乡村旅游策略的其他措施及建议
    6.1 实施全域乡村旅游策略的重点及配套措施
        6.1.1 产业联动发展
        6.1.2 产品联动发展
        6.1.3 游线联动发展
        6.1.4 营销联动发展
    6.2 实施全域乡村旅游策略的难点及配套措施
        6.2.1 资金筹措难点及配套措施
        6.2.2 体制改革难点及配套措施
    6.3 实施全域乡村旅游策略的风险防控建议
        6.3.1 生态风险防控建议
        6.3.2 市场风险防控建议
        6.3.3 安全风险防控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4)以广元市为例谈对我国木本粮油产业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广元:雄厚的资源优势,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壮丽的广元山水,丰富的资源宝库
    (二)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建设种植基地
        1. 整合政策资源,优先照顾贫困户。
        2. 整合林业资源,创新经营形式。
        3. 整合项目资源,资金集中向贫困区。
    (三)精准施策,转变资源优势为产业经济优势
        1. 强力抓紧原料林良种培育、精深加工、市场流通三个关键环节。
        2. 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合作制,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发展方式。
        3. 着力开展木本油料产业基地,建设示范园区。
二、落实“两山论”:木本油特色产业蔚然兴起
    (一)采取“五抓”措施,振兴“小核桃、大产业”
        1. 核桃油料稳步成长为支柱产业。
        2.“三园联动”创建种植园示范基地。
        3. 振兴“小核桃、大产业”的措施。
    (二)遵循“五化”方向,开辟油橄榄产业广阔新路
        1. 政策保障,加强“四梁八柱”。
        2. 科技支撑,切实提质增效。
        3. 加强科研,推进油橄榄产业实现“四化”。
        4. 加强市场治理,促进市场规范化。
    (三)开辟“五业”领域,开拓“林下经济”新天地
        1. 林下种植模式不断创新。
        2. 林下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3. 野生采集产量逐年增加。
        4. 森林旅游疗养业蓬勃发展。
三、着力创新驱动:振兴木本油特色产业的密码
    (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强内生动能
        1. 深化集体林权“三权分置”改革。
        2. 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林区改革。
        3. 以林权改革为依托解决发展的“瓶颈”。
    (二)倡导新合作制,探索发展新路径
        1. 积极探索支持,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组织。
        2. 全程科技服务,提高木本油特色产业效率。
        3. 提供“三包”服务,助力精准脱贫。
    (三)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1. 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发挥本地自然资源禀赋优势。
        2. 大力提升种植基地质量,夯实木本油特色产业发展基础。
        3. 加强良种选育推广,实现产业良种化。
        4. 创新技术推广方式,促进种植科学化。
        5. 加强技术集成示范,提高技术服务实效化。
    (四)探索产销新模式,促进产品营销市场化
        1. 推广“1+3”新模式,保障产业效益。
        2. 新建“1+1”模式,开拓营销市场。
    (五)延长加工链条,促进木本油发展产业化
        1. 大力培育产业主体。
        2. 着力实施品牌战略。
        3. 强力科技研发跟进。
    (六)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助力农民增收奔小康
四、结论与建议
    (一)要把木本粮油特色产业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要把“巴蜀木本油”品牌打造得更加锃亮
    (三)要补足木本油特色产业发展的“短板”

(5)广元市昭化区政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问题及内容
    1.4 案列典型性和代表性分析
        1.4.1 典型性分析
        1.4.2 代表性分析
    1.5 相关理论及分析框架
        1.5.1 有关名词概念描述
        1.5.2 新公共服务理论
        1.5.3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论
        1.5.4 理论分析框架
    1.6 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法
        1.6.1 技术路线
        1.6.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广元市昭化区政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脱贫攻坚案例描述
    2.1 案例来源及相关政策背景
        2.1.1 案例来源
        2.1.2 国家扶贫相关扶持政策
        2.1.3 地方扶贫相关扶持政策
    2.2 案例总体情况
        2.2.1 广元市昭化区概况
        2.2.2 广元市昭化区经济发展状况
        2.2.3 广元市昭化区思想道德建设概述
    2.3 案例发展历程
        2.3.1 起步阶段:2015年1月--2016年6月
        2.3.2 发展阶段:2016年7月--2018年6月
        2.3.3 完善阶段:2018年7月--2019年5月
    2.4 案例参与主体和具体做法
        2.4.1 案例参与主体
        2.4.2 案例具体做法
    2.5 案例主要成效
        2.5.1 增强了公共服务意识
        2.5.2 占领了思想道德阵地
        2.5.3 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2.5.4 推动了群众积极脱贫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元市昭化区政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脱贫攻坚多元主体参与分析
    3.1 村级广播全覆盖工作中的多元主体行为
        3.1.1 政府主导制定发展计划
        3.1.2 企业对标完善服务标准
        3.1.3 多级联动发挥宣传效益
    3.2 村民道德积分评选中的多元主体行为
        3.2.1 通过制定政策建立完善体系
        3.2.2 组织乡镇试点和发动企业参与
        3.2.3 调动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元市昭化区政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组织管理分析
    4.1 建立面向服务的政府治理新模式
        4.1.1 组织管理的思路由“掌舵”转变为“引导”
        4.1.2 组织管理的模式由“集中”转变为“分布”
    4.2 建立面向输送的思想道德建设新机制
        4.2.1 目标驱动的思想道德建设绩效评价
        4.2.2 各级参与的思想道德建设治理流程
        4.2.3 服务合产的思想道德建设成果供给
    4.3 建立面向协作的公共行政新组织状态
        4.3.1 组织制度与行为标准的建立
        4.3.2 合作框架与合作关系的运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元市昭化区政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脱贫攻坚保障措施分析
    5.1 基于村级广播的宣传舆论保障体系
        5.1.1 扩建应急广播网络
        5.1.2 抓好节目内容质量
        5.1.3 严格考核讲评问责
    5.2 基于道德积分的思想建设保障体系
        5.2.1 建立常态积分机制
        5.2.2 严格执行管理标准
        5.2.3 打开道德治理局面
    5.3 基于即查即评的服务监督保障体系
        5.3.1 监督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分析
        5.3.2 监督评估方法的多样性分析
        5.3.3 监督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元市昭化区政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脱贫攻坚案例启示
    6.1 以政策导向推动脱贫思维转变
        6.1.1 认同精神扶贫是先决条件
        6.1.2 思想道德建设要贯穿始终
        6.1.3 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6.2 以文明固化驱动脱贫风气好转
        6.2.1 推广文体活动丰富精神世界
        6.2.2 发展文化产业激活致富开关
        6.2.3 开展文明比拼净化环境风气
    6.3 以制度创新保障脱贫机制长效
        6.3.1 创新脱贫攻坚的主体治理机制
        6.3.2 创新脱贫攻坚的督导评估机制
        6.3.3 创新脱贫攻坚的责任考核机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广元市昭化区栖凤峡综合生态康养旅游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生态康养旅游的背景
        2.1.2 生态康养旅游的内涵
        2.1.3 生态康养旅游资源的类型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六度理论
        2.2.2 产业融合理论
        2.2.3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3 旅游开发项目的一般流程
    2.4 可行性研究概念
        2.4.1 可行性研究的含义和目的
        2.4.2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4.3 旅游项目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2.4.4 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3 生态康养旅游现状分析
    3.1 我国生态康养旅游发展状况
    3.2 四川省生态康养旅游发展现状
    3.3 广元市生态康养旅游现状分析
        3.3.1 广元市康养旅游资源现状
        3.3.2 广元市康养旅游产品及康养旅游市场现状
    3.4 广元市生态康养旅游SWOT分析
        3.4.1 广元市发展生态康养旅游的优势
        3.4.2 广元市发展生态康养旅游的劣势
        3.4.3 广元市发展生态康养旅游的机遇
        3.4.4 广元市发展生态康养旅游的挑战
4 广元市昭化区栖凤峡综合生态康养旅游项目概况
    4.1 栖凤峡综合康养旅游项目建设背景
    4.2 栖凤峡综合康养旅游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3 区位概况
    4.4 自然条件
    4.5 社会经济现状
    4.6 规划背景
5 栖凤峡综合康养旅游项目现状分析
    5.1 区位分析
    5.2 现状土地利用
    5.3 建筑现状
    5.4 旅游资源
    5.5 客源市场分析
    5.6 栖凤峡综合康养旅游项目游客容量概算
    5.7 地形分析
    5.8 现状情况总结
6 广元市昭化区栖凤峡综合生态康养旅游 项目规划方案研究
    6.1 案例相关研究分析
        6.1.1 无锡田园东方
        6.1.2 成都三圣花乡
        6.1.3 美国田纳西州·多利伍德森林公园
    6.2 栖凤峡综合康养旅游项目规划
        6.2.1 项目规划原则
        6.2.2 项目定位
        6.2.3 项目空间布局
        6.2.4 项目规划总平面
        6.2.5 项目景观系统规划
        6.2.6 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系统
        6.2.7 绿地系统及植被配置规划
    6.3 项目总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3.1 投资估算原则及依据
        6.3.2 投资估算
    6.4 财务分析
        6.4.1 分析依据
        6.4.2 分析说明
        6.4.3 基础数据
        6.4.4 项目收入测算
        6.4.5 成本费用估算
    6.5 栖凤峡综合康养旅游项目成果
    6.6 栖凤峡综合康养旅游项目的不足之处
7 结论
    7.1 论文的研究结论
    7.2 论文的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四川省广元市森林旅游规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森林旅游的概念和发展
        1.2.2 旅游系统规划研究
        1.2.3 森林旅游规划研究
        1.2.4 小结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技术路线
2 森林旅游规划主体内容
    2.1 规划总纲
        2.1.1 规划背景
        2.1.2 规划区域
        2.1.3 规划期限
        2.1.4 规划依据
        2.1.5 规划原则
    2.2 现状分析
        2.2.1 分析原则
        2.2.2 环境分析
        2.2.3 资源分析
        2.2.4 客源市场分析
        2.2.5 优劣势分析(SWOT分析)
    2.3 规划目标
        2.3.1 经济目标
        2.3.2 社会目标
        2.3.3 生态目标
    2.4 规划编制
        2.4.1 森林旅游空间区划
        2.4.2 森林旅游产品设计
        2.4.3 森林旅游精品线路规划
        2.4.4 森林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3 广元市森林旅游规划
    3.1 规划总纲
        3.1.1 规划背景
        3.1.2 规划区域
        3.1.3 规划期限
        3.1.4 规划依据
        3.1.5 规划原则
    3.2 森林旅游环境分析
        3.2.1 区位条件
        3.2.2 交通条件
        3.2.3 社会经济条件
        3.2.4 旅游产业基础条件
    3.3 森林旅游资源分析
        3.3.1 气候环境
        3.3.2 动植物资源
        3.3.3 景区景点
        3.3.4 资源特点
        3.3.5 资源分布
        3.3.6 资源承载力
        3.3.7 资源经济价值
    3.4 森林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3.4.1 四川省旅游客源市场
        3.4.2 广元市旅游客源市场
        3.4.3 广元市森林旅游客源市场
    3.5 广元市森林旅游SWOT分析
        3.5.1 优势分析
        3.5.2 劣势分析
        3.5.3 机遇分析
        3.5.4 威胁分析
    3.6 森林旅游规划目标
        3.6.1 近期目标(2019-2020年)——增速
        3.6.2 中期目标(2021-2025年)——提质
        3.6.3 远期目标(2026-2028年)——完善
    3.7 上位规划衔接
    3.8 森林旅游空间区划
        3.8.1 区划依据
        3.8.2 森林旅游空间区划
    3.9 森林旅游产品设计
        3.9.1 森林旅游核心产品
        3.9.2 森林旅游专项产品
        3.9.3 森林旅游新业态产品
    3.10 森林旅游精品线路规划
        3.10.1 剑门蜀道生态游
        3.10.2 嘉陵江山水生态游
        3.10.3 地质奇观生态游
        3.10.4 唐家河休闲生态游
        3.10.5 红色文化乡村游
    3.11 森林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3.11.1 旅游交通体系规划
        3.11.2 智慧旅游系统建设
        3.11.3 专业人才培养
        3.11.4 生态环境提升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8)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的乡村性评价研究 ——以四川省广元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正确方向
        1.1.2 乡村振兴战略对发展乡村旅游的促进
        1.1.3 城镇化发展对乡村旅游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乡村性研究
        1.3.2 乡村旅游研究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乡村性及其评价
        2.1.2 乡村旅游
    2.2 乡村旅游的理论基础
        2.2.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体验经济理论
第3章 乡村旅游地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1.1 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
        3.1.2 系统性与全面性原则
        3.1.3 明确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3.1.4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3.2 乡村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3.2.2 指标说明
        3.2.3 确定指标权重
        3.2.4 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第4章 广元市乡村旅游地乡村性评价
    4.1 广元市概况
        4.1.1 地理区位
        4.1.2 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4.1.3 乡村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现状
        4.1.4 乡村民俗文化
        4.1.5 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4.2 研究数据获取与分析
        4.2.1 数据获取
        4.2.2 数据分析
    4.3 评价结果
        4.3.1 准则层评价结果说明
        4.3.2 指标层评价结果说明
第5章 广元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5.1 广元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
    5.2 广元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具体对策
        5.2.1 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创建乡村旅游品牌
        5.2.2 保护生态环境与田园风光,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与建筑风貌
        5.2.3 维护乡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增强旅游社区参与
        5.2.4 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力度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A 广元市乡村旅游地的乡村性问卷调查

(9)广元市昭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背景
        1.1.2 微观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综述
        1.3.2 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综述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本文创新与不足
        1.6.1 本文创新
        1.6.2 本文不足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合作社
        2.1.2 农民专业合作社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民专业合作社思想
        2.2.2 相关理论
3 广元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3.1 广元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3.1.1 自然状况
        3.1.2 农业经济状况
        3.1.3 农民收入情况
    3.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
    3.3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情况
        3.3.1 政府扶持,推动发展
        3.3.2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3.3.3 支柱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3.3.4 供销社系统的带动作用
4 昭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成效
    4.1 昭化区农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4.1.1 昭化区农村经济自然状况
        4.1.2 昭化区产业分布情况
        4.1.3 昭化区农业经济情况
        4.1.4 昭化区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4.2 昭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4.2.1 政府扶持力度逐步加大
        4.2.2 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持续增长
        4.2.3 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突出
    4.3 案例分析
        4.3.1 紫云猕猴桃专业合作社
        4.3.2 柳桥乡“一村一品”茯苓专业合作社
    4.4 昭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效
        4.4.1 特色主导产业获得一定发展
        4.4.2 农业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加快
        4.4.3 创建农业品牌获得进展
        4.4.4 农业经济效益显着提高
        4.4.5 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形式获得新的发展
5 昭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和存在问题
    5.1 昭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
    5.2 昭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2.1 总体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发展不均衡
        5.2.2 政策不完善,政府扶持力度有限
        5.2.3 制度不健全,运作管理不规范
        5.2.4 缺乏信任与规划
        5.2.5 农产品产销不畅、深加工不足
    5.3 昭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的原因
        5.3.1 缺乏足够的资本投入与财务保障
        5.3.2 政策落实情况不足
        5.3.3 部分人对合作社的性质、作用认识不清
        5.3.4 合作社成员自身素质较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5.3.5 合作社服务面不广,经营层次较低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10)广元市昭化区财政支农资金减贫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贫困及财政支农的概念
        1.3.1 贫困的概念及界定
        1.3.2 财政支农的概念及范围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2 昭化区财政支农资金类型及其结构分析
    2.1 昭化区财政收支规模
        2.1.1 财政收入规模
        2.1.2 财政支出规模
    2.2 昭化区财政支农资金类型
        2.2.1 补贴类支农资金类型
        2.2.2 农业生产类支农资金类型
        2.2.3 农村公共服务类支农资金类型
        2.2.4 专项扶贫类支农资金类型
        2.2.5 基础设施建设类支农资金类型
        2.2.6 生态环境类支农资金类型
    2.3 昭化区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及结构分析
        2.3.1 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及其特点
        2.3.2 财政支农资金结构
3 昭化区财政支农资金减贫的主要方式
    3.1 昭化区概况
        3.1.1 昭化区基本情况
        3.1.2 昭化区贫困状况
    3.2 昭化区财政支农资金减贫的主要方式
        3.2.1 财政补贴类资金减贫
        3.2.2 农业生产发展类资金减贫
        3.2.3 农村公共服务类资金减贫
        3.2.4 专项扶贫类资金减贫
        3.2.5 基础设施建设类资金减贫
        3.2.6 生态环境类资金减贫
4 昭化区财政支农资金减贫效果分析
    4.1 财政支农资金减贫原理分析
    4.2 财政支农宏观效果分析
        4.2.1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总量增加,农业产业内部结构更加优化
        4.2.2 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农产品更具市场化
        4.2.3 农业生产能力提升,农业资源结构逐步调整
        4.2.4 农民收入增长,收入结构明显转变
        4.2.5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4.2.6 农村贫困人员减少,贫困状况改变
    4.3 财政支农资金分类效果分析
        4.3.1 补贴类减贫支农资金投入效果分析
        4.3.2 农业生产类减贫支农资金投入效果分析
        4.3.3 农村公共服务类减贫支农资金投入效果分析
        4.3.4 专项扶贫类减贫支农资金投入效果分析
        4.3.5 基础设施建设类减贫支农资金投入效果分析
        4.3.6 生态环境类支农资金投入效果分析
5 昭化区财政支农资金减贫结论及建议
    5.1 财政支农资金减贫结论
    5.2 改进财政支农资金减贫效果的建议
        5.2.1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促进低收入群众增产增收
        5.2.2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5.2.3 加大农村社会事业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5.2.4 加大专项扶贫力度,减轻农村整体贫困状况
        5.2.5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条件
        5.2.6 强化支农资金整合,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广元市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资源赋权、人力资本与有为政府:四川广元混合治理模式机理[J]. 关春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1(04)
  • [2]林下经济发展中的农户生态行为动因及激励研究[D]. 雷硕.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3]乡村振兴背景下南江县全域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D]. 张媛.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5)
  • [4]以广元市为例谈对我国木本粮油产业发展的思考[J]. 丁声俊. 粮食问题研究, 2020(03)
  • [5]广元市昭化区政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研究[D]. 黄健钧.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6]广元市昭化区栖凤峡综合生态康养旅游项目的可行性研究[D]. 罗映壮.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7]四川省广元市森林旅游规划的研究[D]. 尤春艳.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8]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的乡村性评价研究 ——以四川省广元市为例[D]. 钟晨.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9]广元市昭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 蒲雪梅.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10]广元市昭化区财政支农资金减贫效果分析[D]. 郑光文.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广元市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