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腺炎疫苗研究进展

奶牛乳腺炎疫苗研究进展

一、奶牛乳房炎疫苗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申纪饶,李新圃,武小虎,丁学智,严作廷,王胜义,李宏胜[1](2021)在《奶牛乳房炎疫苗研发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文中研究指明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可使奶产量和质量降低,给世界奶牛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奶牛乳房炎的病因非常复杂,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对于奶牛乳房炎的治疗首选还是使用抗生素,但因不规范使用,造成病原菌耐药性逐年增强,治疗效果不断下降,而疫苗具有使用方便、效果确切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由于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复杂,病原菌免疫原性差,同一种病原菌又有多个血清型,使得奶牛乳房炎疫苗的研究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防控奶牛乳房炎,本文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奶牛乳房炎的免疫机制、疫苗评价、各种奶牛乳房炎疫苗的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奶牛乳房炎疫苗研究前景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研发高质量的奶牛乳房炎疫苗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牛桂锋[2](2021)在《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与防控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的一种烈性疾病之一,它主要是由微生物、物理或化学等因素导致奶牛乳腺发生炎性变化引起。该病虽然不能引起奶牛的死亡,但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下降、牛奶的品质降低并增加治疗成本。虽然研究人员经过多年探索与研究,但目前仍未找到能够长期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奶牛乳房炎的可行方案。因此,本研究主要对奶牛乳房炎的流行情况、诊断及防控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以期为奶牛乳房炎的诊断和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

严勇[3](2021)在《治疗奶牛乳房炎中兽药地肤通乳口服液制备工艺优化、药效学及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奶牛乳房炎是乳腺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病理过程,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不仅导致牛奶产量和质量下降,还增加治疗费用,严重的还会造成奶牛淘汰和死亡,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地肤通乳口服液是由蒲公英、远志等配伍组成,多年临床使用已证明治疗奶牛乳房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本论文开展了地肤通乳煎煮工艺优化、抗炎试验、体外抑菌和临床疗效验证等试验。1.通过L16(44)正交试验优化地肤通乳口服液的液料比、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以干浸膏得率和总酚酸含量为考察指标,权重系数分别设置0.6、0.4,加权计算综合评分,确定了的最佳煎煮工艺为A1B2C3,即液料比8倍、煎煮时间1 h、煎煮次数3次。2.通过小鼠二甲苯耳廓致炎试验、醋酸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研究地肤通乳对急性炎症的抑制作用。比较耳廓肿胀度、腹腔液吸光度值发现,高剂量组的耳廓肿胀度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高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腹腔液的吸光度值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通过棉球致小鼠肉芽肿试验研究地肤通乳对慢性炎症的抑制作用,发现地肤通乳低、中、高、阿司匹林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显着(P<0.05)。结果表明,高剂量组地肤通乳对急性炎症、慢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阿司匹林抗炎推荐剂量的抑制作用相当。用牛津杯试验探究地肤通乳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有很好的体外抑菌效果,对0.25 g/m L地肤通乳仍保持极度敏感;对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有一定的体外抑菌效果。3.将50头临床乳房炎病例随机分为4个地肤通乳试验组和1个抗生素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分别灌服地肤通乳250 m L、500 m L、750 m L、1000 m L,每天一次,疗程3~6 d;对照组乳房内灌注普鲁卡因青霉素+硫酸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磷酸钠,每天两次,疗程1~6 d。临床治疗效果显示,各组地肤通乳的治愈率分别为60%、90%、80%、90%;抗生素组的治愈率为90%。对治疗前后乳区奶样进行LMT检测,结果显示,治愈牛的LMT检测结果由强阳性(+++)转为弱阳性或可疑(+、±)。本研究确定了地肤通乳的煎煮工艺,明确了药效学作用和临床疗效验证,为进一步的中试实验、新兽药申报提供数据支持。

王欣[4](2021)在《检测牛血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IsdB137-361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建立》文中研究表明奶牛乳腺炎(Bovine mastitis)是危害奶牛健康和影响奶业发展常见而重要的奶牛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是引起奶牛乳腺炎的重要病原菌。随着S.aureus的耐药性不断增强,特别是多耐药性菌株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无抗奶的要求,使用药物治疗S.aure us引起的奶牛乳腺炎无效且受到严格限制。因此,人们积极探索使用疫苗来预防S.aureus引起的奶牛乳腺炎。在此前的研究中,我们已经用S.aureus铁调节的表面决定簇B(IsdB)的免疫优势片段IsdB137-361与链球菌抗原成分构建了,同时预防S.aureus和链球菌感染的奶牛乳腺炎候选疫苗(命名为GIT)。为了检测该候选疫苗免疫奶牛后产生的S.aureus IsdB137-361相关抗原的血清抗体,我们用pGEX-6p-1载体表达的IsdB137-361蛋白作抗原建立了牛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通过对抗原包被浓度、血清稀释倍数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确定cut-off值,检测了血清交叉反应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最佳抗原使用浓度为2.5μg/m L,血清稀释度为1:1000,以p H 9.6的碳酸盐缓冲液稀释抗原后于4℃包被12 h、含5%脱脂乳的PBST于37℃封闭30 min、加入血清后于37℃孵育15min为工作条件。批内变异系数为4.3%~9.7%,批间变异系数为3.3%~9.2%,均小于10%,说明该方法稳定性良好。在cut-off值为0.45时,该间接ELISA牛血清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84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共检出阳性样本25份,阳性率为28.74%。以上研究表明,用pGEX-6p-1载体表达的IsdB137-361蛋白作抗原所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IsdB137-361相关抗原疫苗免疫牛血清抗体检测。该研究为奶牛乳腺炎候选疫苗GIT临床实验的IsdB137-361相关抗体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崔琦[5](2021)在《奶牛乳房炎源性肺炎克雷伯菌MrkD基因原核表达以及对乳腺上皮细胞黏附的研究》文中认为肺炎克雷伯(Klebsiella Pneumoniae,K.pn)是肠杆菌科克雷伯菌属中的一种常见条件致病菌。它能引起人畜感染发病,并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呈世界性分布。也是引起奶牛乳房炎重要的环境致病菌之一,由于治疗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使得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株增多,其耐药性增强,给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由于肺炎克雷伯菌致病感染的的关键是黏附,黏附素MrkD蛋白是决定其黏附的关键,如果阻断黏附,细菌就不能继续侵袭宿主细胞,因此针对其黏附进行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细菌黏附、乳房炎的防治以及亚单位疫苗打下基础。本研究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巴彦淖尔市两个地区48份奶牛乳房炎乳样品进行了肺炎克雷伯菌分离培养,选取一株疑似株,首先利用形态学和生化试验对分离菌进行鉴定,然后利用PCR对肺炎克雷伯菌特异性基因khe和16Sr RNA基因鉴定以及测序比对,最终确定分离株为肺炎克雷伯菌,命名为KP3;以分离株KP3基因为模板扩增出MrkD基因,并与载体p Cold I连接成功,获得重组质粒p Cold I-MrkD,通过诱导表达得到了可溶性MrkD重组蛋白,优化了表达条件;利用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MrkD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随后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黏附,通过使用MrkD重组蛋白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作用以后,再利用K.pn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黏附,从而证明了重组蛋白可以显着降低K.pn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黏附;并且重组蛋白血清与抗K.pn血清均能有效阻断K.pn的黏附。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到了奶牛乳房炎源性肺炎克雷伯菌,命名KP3;通过原核表达,诱导表达得到可溶性MrkD重组蛋白,并鉴定了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检测证明肺炎克雷伯菌可以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黏附,且证实了MrkD重组蛋白对K.pn黏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有显着影响,而制备的重组蛋白高免血清与抗K.pn血清均能有效抑制K.pn的黏附。为探究阻断细菌黏附以及防治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提供了技术储备。

许店文[6](2021)在《五味子甲素对LPS诱导的小鼠乳房炎的影响及其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大疾病之一,发病率极高且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目前,抗生素类药物仍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首选药物。但是抗生素的反复使用会催生耐药菌株的出现并且会造成乳汁中持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同时,虽然抗生素可以杀死病原菌,但是并不能阻止感染过程引起的乳房组织损伤。因此,研究开发新型高效、无耐药和无残留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五味子甲素是提取自五味子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木脂素类天然化合物。研究表明五味子甲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镇咳,治疗胃溃疡,抗氧化,抗艾滋病,提高免疫力及抗衰老等。但是,有关五味子甲素能否缓解奶牛乳房炎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有文献报道。故此,本研究拟通过建立LPS诱导的乳房炎小鼠模型和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模型,运用ELISA,Western blot以及HE染色等实验技术,明确五味子甲素对乳房炎的影响及机制。通过乳导管内灌注LPS的方式构建小鼠乳房炎模型。小鼠经腹腔注射五味子甲素(32 mg/kg)或地塞米松(5 mg/kg),1 h后经乳导管注射LPS(浓度为0.2 mg/kg),12 h后经腹腔注射五味子甲素(32 mg/kg)或地塞米松(5 mg/kg),12 h后收集乳腺组织,制作切片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LPS处理组小鼠乳腺组织腺泡腔内浸润的炎性细胞数量显着增多,而五味子甲素和地塞米松处理均显着减少LPS诱导的乳腺组织腺泡腔内的炎性细胞浸润,表明五味子甲素可减轻LPS诱导的乳腺组织损伤。分别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以及促炎酶类COX-2和i NOS的表达,结果显示,这四种促炎介质在LPS组的的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而在LPS+五味子甲素组和LPS组+地塞米松组的表达又显着低于LPS组,表明五味子甲素能够有效抑制LPS诱导的乳腺组织炎症反应。以上结果表明五味子甲素对LPS诱导的小鼠乳房炎具有保护作用。为了进一步揭示五味子甲素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CCK8实验确定五味子甲素的安全浓度范围,结果显示在40~100μM的范围内,五味子甲素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无毒性作用。接着,将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LPS组(5μg/m L)和LPS+五味子甲素组(10μM、20μM和40μM),分别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乳腺上皮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以及促炎酶类COX-2和i NOS的表达,结果发现,五味子甲素能够显着抑制LPS诱导的这些促炎介质表达的升高。同时,五味子甲素能够促进Nrf2信号通路的活化,使用Nrf2抑制剂抑制Nrf2活化后,五味子甲素对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的下调作用减弱。此外,LPS刺激抑制自噬,而五味子甲素和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均上调自噬水平,下调炎症反应。并且,五味子甲素抑制LPS诱导的m TOR的磷酸化,并激活AMPK-ULK1信号通路。综上所述,五味子甲素在LPS诱导的乳房炎中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和诱导自噬发挥抗炎作用,并且,自噬是通过抑制m TOR信号通路和激活AMPK-ULK1信号通路来启动的。

彭群[7](2021)在《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评估》文中认为奶山羊乳房炎是养殖过程中对奶山羊产奶量和泌乳机能影响最严重的几种疾病之一,导致患病母羊泌乳量下降,影响羊奶品质,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甚至死亡,危害性很大。隐性乳房炎是一种隐性的感染形式,患畜的乳房和乳汁无肉眼可见明显变化,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为临床型乳房炎,损害母羊与羔羊的健康。因此,及早预防和诊断奶山羊隐性乳房炎,对消除奶山羊养殖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威胁,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营造健康生产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本试验选取千阳县某奶羊场进行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研究,以期为该羊场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本研究采集陕西省千阳县某羊场奶山羊隐性乳房炎乳样,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 DNA序列分析以及特异性PCR扩增等方法对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制备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灭活疫苗,对陕西省千阳县某羊场奶山羊进行免疫,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用乳房炎诊断液诊断隐性乳房炎的情况,评估疫苗免疫效果。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分离出千阳县某羊场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病原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2.分离出的病原菌均对红霉素,卡那霉素均表现出中度耐药性,对四环素、米诺环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3.本研究制备的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灭活疫苗可以刺激机体针对病原菌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免疫后免疫组隐性乳房炎整体发生率、隐性乳房炎+++发生率、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均下降,分别由一免前的49.6%降到一免后60 d的18.3%、23.8%降至12.5%,14.8%降至8.7%。对照组隐性乳房炎整体发生率以及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和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均无明显变化。及时明确养殖场内引起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种类,掌握其耐药性走向,有利于奶羊场对饲养管理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对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的临床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孟佳[8](2020)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奶牛乳腺菌群结构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解析奶牛乳腺菌群结构特征及奶牛品种和环境菌群对乳腺菌群形成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夏洛莱、西门塔尔和草原红牛三个品种共24头奶牛,分别收集牛奶样品及其饲养环境土壤样品,利用16S rRNA基因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各样品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微生物“属”的分类学水平上,奶样共检出256个属,优势菌以Acinetobacter、Chloroplast-Unclassified和Bacillus 为主,相对丰度分别为 11.06%、10.44%和4.13%。其中夏洛莱品种检出76个属,优势菌以Acinetobacter、Chloroplast-Unclassified和Bacillus为主,相对丰度分别为 17.38%、12.16%和7.57%;西门塔尔品种检出174个属,优势菌以Acinetobacter、Chloroplast-Unclassified和Aneurinibacillus为主,相对丰度分别为11.14%、8.14%和6.70%;草原红牛品种检出46个属,优势菌以Chloroplast-Unclassified、Streptomyce和Acinetobacter为主,相对丰度分别为29.67%、7.55%和7.47%。不同品种奶牛的优势属和丰度存在差异,三个品种均有共享菌属,但相似度不同。土样共检出32个属,优势菌以Bacillus、Sporosarcina和Ruminococcaceae为主,相对丰度分别为13.10%、12.89%和11.00%。各土样菌群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环境样品之间共享的优势属和丰度存在差异,最低相似度为5.88%,最高相似度为33.33%。将不同品种奶牛奶样菌群与相应的饲养环境土样菌群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均有共享菌属,但相似度各有差异。各样品菌群结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奶牛品种和环境菌群对本文所研究的奶牛乳腺菌群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控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朱宁[9](2020)在《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奶牛的乳房健康程度直接影响乳品质量安全,而病原微生物又是造成奶牛乳房炎的主要因素,牛乳及乳制品营养丰富,需求量高,其质量安全与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解上海地区部分规范化奶牛场的饲养及管理情况、牛乳中主要致病菌污染情况和耐药率情况,为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和临床诊治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对上海地区71个规模化奶牛场中奶牛进行采样并实地调研,采集患病混合牛乳71份(每个奶牛场采集10份具有代表性患乳腺炎奶牛奶样,并混匀为一个样品),根据细菌形态学和革兰氏染色法进行分离培养并纯化、再用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鉴定致病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进行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分析。结果:1、经调研,上海地区71个具有代表性的奶牛场,都能做到牛场规范管理,定期消毒,规范挤奶操作过程,大大减少了减少挤奶过程中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奶牛场均配有专职兽医,采用DHI(奶牛群体改良)测定技术评判奶牛健康,及时淘汰久治不愈的病牛所采集奶牛场存栏总量及产奶牛存栏数大部分集中在0499规模,日产奶量0t-5t、5t-10t、10t-20t、大于20t的牧场都均匀分布,且大部分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形性乳房炎发生情况都较为乐观,极少数牧场发生严重型乳房炎。调研发现存栏量在10003000范围里的奶牛场管理最为规范合理。2、本试验从上海地区规模化奶牛场采集71份样品,鉴定出目标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粪肠球菌的分离率是7.0%(5/71)、克雷伯氏菌的分离率是11.3%(8/71)、大肠杆菌的分离率是15.5%(11/7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是16.9%(12/71)。3、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均耐药性较低甚至无耐药产生,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呋、多西环素、利福平、万古霉素、环丙沙星、磺胺异恶唑和复方新诺明的敏率率较高,达60%-100%,对头孢噻吩完全耐药,耐药率100%,其次是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为60%,大肠杆菌仅对头孢噻吩表现出耐药,克雷伯氏菌对头孢噻呋、美罗培南、链霉素、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多粘菌素E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较高,敏感率达62.5%-100%,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四环素、磺胺异恶唑和复方新诺明表现耐药,耐药严重程度为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庆大霉素(75%)>四环素(62.5%)>复方新诺明(50%)。4、金黄色葡萄球菌无多重耐药情况,粪肠球菌的多药耐药结果主要集中在对3种药物耐药、对4种药物耐药、对5种药物耐药和6种药物耐药,大肠杆菌的多耐药结果主要集中在3耐、6耐和9耐,克雷伯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多药耐药情况最为严重,克雷伯氏菌主要集中在5耐、6耐、8耐和10耐;大肠杆菌达到对9、10种抗菌药物耐药。各菌株多重耐药性多集中在3耐、5耐和6耐,其中粪肠球菌4株,克雷伯氏菌5株,大肠杆菌3株,共12株,占4种分离菌株总数的33.33%。结论:上海部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生鲜乳中主要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四种致病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多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需规范使用抗生素;头孢噻呋、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抗生素可为该地区的推荐用药,结合奶牛场实际情况采取预防及用药措施,规范、合理用药,有效遏制多重耐药性的产生,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蔡丽蓉[10](2021)在《载BLfcin壳聚糖纳米粒温敏水凝胶的制备、表征及体外抑菌作用研究》文中认为奶牛乳房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奶牛乳头或乳腺组织发生炎症的疾病,病原微生物和环境共同作用可引起该疾病,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S.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是奶牛乳房炎的常见致病菌。目前,奶牛乳房炎的治疗仍依靠抗生素,但长期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治疗效果下降、乳汁中药物残留等问题,最终会威胁人类的健康。牛乳铁蛋白肽(Bovine lactoferricin,BLfcin)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肿瘤以及抗氧化等多重生物学功能的抗微生物肽。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可用于治疗因细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的纳米复合制剂,因此,选择BLfcin为原料药,制备负载BLfcin纳米粒的复合温敏水凝胶,为抗生素替代物以及奶牛乳房炎治疗提供新选择。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低分子量壳聚糖(LCS)为载体,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釆用离子凝胶法制备了壳聚糖纳米粒(LCS-NPs),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制备方案:在交联环境温度为0-4℃的条件下,将浓度为1 mg/m L的LCS溶液预热至60℃,随后滴加1 mg/m L的TPP溶液(LCS:TPP=3:1),继续搅拌30分钟。所制得的LCS-NPs粒径在98~122 nm,呈单峰粒径分布,聚合物分散系数为0.225±0.015,LCS-NPs的平均表面电荷为+14.48±1.02 m V。(2)将BLfcin负载到LCS-NPs中,制成载牛乳铁蛋白肽纳米粒(BLfcin-NPs),并研究了其表征、细胞毒性以及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BLfcin添加量为1 mg时,药物包封率为72.18±0.78%,载药量为2.17±0.03%,BLfcin-NPs平均粒径为103.9±2.08 nm,PDI为0.223±0.004,电位为+20.57±0.80 m V,纳米体系较稳定,粒径较小,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为近似球形。细胞毒性试验表明BLfcin-NPs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SCs)无细胞毒性,且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BLfcin-NPs可通过持续的药物释放,抑制细菌增殖。向BLfcin-NPs水分散体系中加入等体积的5%蔗糖水溶液,经冷冻干燥后的纳米粒冻干粉呈饼状,再分散性好,且粒径、PDI变化率最小,便于储存和临床应用。(3)制备中分子量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温敏水凝胶(MCS/β-GP Hydrogel),向其中添加BLfcin-NPs制成载纳米粒复合温敏水凝胶(BLfcin-NPs Hydrogel),对其表征进行研究,并研究其生物降解性和体外抑菌活性。MCS/β-GP的最佳制备处方为:以0.1 mol/L稀盐酸溶液配制2%MCS溶液后,与β-GP溶液按7:3混合,其胶凝时间为4′12″±19.6″,p H值为7.09±0.14。冷冻电镜显示纳米复合水凝胶呈相互交联的网状结构。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结果显示,MCS和β-GP之间形成氢键和络合物,而BLfcin-NPs Hydrogel的红外吸收光谱中没有观察到BLfcin、BLfcin-NPs的特征吸收带。XRD结果表明BLfcin-NPs对水凝胶的结晶性能影响不大。通过流变学试验发现,BLfcin-NPs Hydrogel有较快的成胶时间,其相变点为24℃。体外降解试验发现BLfcin-NPs Hydrogel的剩余重量在21天后为30.54±3.82%,表明其生物降解性较好。细胞毒性试验表明载BLfcin-NPs水凝胶对BMSCs的增殖无明显的负面影响。体外抑菌试验证明该纳米复合水凝胶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综上所述,本试验优化了壳聚糖基纳米颗粒的制备条件,可制成粒径可控、分散性较好的壳聚糖纳米颗粒;制备的BLfcin-NPs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表征及体外抑菌作用,可作为一种有前途的抗微生物肽药物释放系统;制备的具有载牛乳铁蛋白肽纳米粒复合水凝胶温敏成胶化、可降解性、无细胞毒性和体外抑菌活性,该复合材料可成为临床治疗细菌性奶牛乳房炎的新选择。

二、奶牛乳房炎疫苗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奶牛乳房炎疫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奶牛乳房炎疫苗研发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 奶牛乳房炎疫苗研制面临的困难
    1.1 奶牛乳房炎致病菌复杂
    1.2 奶牛乳房炎免疫机制复杂
        1.2.1 先天性免疫
        1.2.2 适应性免疫
2 奶牛乳房炎疫苗种类
    2.1 灭活苗
    2.2 弱毒苗
    2.3 亚单位疫苗
    2.4 核酸疫苗
3 奶牛乳房炎疫苗研究进展
    3.1 大肠杆菌疫苗
    3.2 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
    3.3 链球菌疫苗
    3.4 多联苗
4 奶牛乳房炎疫苗免疫效果评估
    4.1 动物模型建立
    4.2 抗体效价检测
    4.3 抗人工感染效果观察
5 奶牛乳房炎疫苗研制面临的挑战
6 前景与展望

(2)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与防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奶牛乳房炎的流行情况
2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
    2.1 单重PCR检测方法
    2.2 多重PCR检测方法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2.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3 奶牛乳房炎的疫苗
    3.1 奶牛乳房炎灭活疫苗
    3.2 奶牛乳房炎弱毒疫苗
    3.3 奶牛乳房炎亚单位疫苗
4 总结

(3)治疗奶牛乳房炎中兽药地肤通乳口服液制备工艺优化、药效学及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
        1.1.1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
        1.1.2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检测技术
        1.1.3 奶牛乳房炎治疗
        1.1.4 中药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机制
        1.1.5 奶牛乳房炎免疫研究
        1.1.6 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控技术
        1.1.7 前景和展望
        1.1.8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地肤通乳口服液制备工艺优化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地肤通乳口服液煎煮工艺优化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地肤通乳口服液药效学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
        3.2.1 二甲苯耳廓肿胀试验
        3.2.2 醋酸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
        3.2.3 棉球致小鼠肉芽肿试验
        3.2.4 体外抗菌活性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地肤通乳口服液临床疗效验证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
        4.2.1 临床治疗效果
        4.2.2 体细胞检测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检测牛血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IsdB137-361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表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机制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研究进展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铁表面决定簇B(IsdB)研究进展
    1.5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抗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质粒和血清
        2.1.2 使用的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设计引物与合成
        2.2.2 DNA质粒提取
        2.2.3 基因的PCR扩增
        2.2.4 PCR扩增产物纯化
        2.2.5 目的基因片段与T载体连接
        2.2.6 目的基因片段与表达载体连接
        2.2.7 重组目的蛋白表达、纯化和鉴定
        2.2.8 动物免疫接种与血清制备
        2.2.9 间接ELISA工作程序
        2.2.10 抗原包被量与血清稀释度优化
        2.2.11 优化间接ELISA反应条件
        2.2.12 Cut-off值确定
        2.2.13 特异性与敏感性分析
        2.2.14 稳定性检测
        2.2.15 临床样本检测
        2.2.16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重组IsdB_(137-361)表达、纯化和鉴定
    3.2 包被抗原浓度与血清稀释度优化
    3.3 间接ELISA反应条件优化结果
        3.3.1 包被液及包被条件优化
        3.3.2 封闭液及封闭条件优化
        3.3.3 血清孵育条件的优化
    3.4 Cut-off值确定
    3.5 间接ELISA的特异性与敏感性
    3.6 间接ELISA的稳定性结果
    3.7 临床样本检测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常用试剂配置
个人简历

(5)奶牛乳房炎源性肺炎克雷伯菌MrkD基因原核表达以及对乳腺上皮细胞黏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 略 词 表
1 引言
    1.1 奶牛乳房炎概述
    1.2 病原菌分类
        1.2.1 传染性病原菌
        1.2.2 环境型病原菌
    1.3 肺炎克雷伯菌
        1.3.1 毒力因子
        1.3.2 铁载体
        1.3.3 耐药机制
        1.3.4 防治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奶牛乳房炎源性肺炎克雷伯菌分离鉴定
    2.1 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培养基制备
        2.2.2 细菌分离培养
        2.2.3 分离菌的鉴定
        2.2.4 药敏试验
    2.3 结果
        2.3.1 细菌镜检结果
        2.3.2 生化鉴定结果
        2.3.3 细菌khe基因的PCR鉴定结果
        2.3.4 细菌16S rRNA基因的PCR鉴定结果
        2.3.5 药敏试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3 MrkD蛋白的原核表达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和质粒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1.4 主要培养基和溶液
    3.2 实验方法
        3.2.1 分离株MrkD基因的扩增
        3.2.2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3.2.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3.2.4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鉴定
        3.2.5 重组蛋白浓度测定
    3.3 结果
        3.3.1 目的基因的扩增结果
        3.3.2 重组质粒鉴定结果
        3.3.3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可溶性分析结果
        3.3.4 重组蛋白的最佳诱条件筛选结果
        3.3.5 重组蛋白的纯化结果
        3.3.6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3.3.7 重组蛋白浓度测定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4 肺炎克雷伯菌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黏附的研究
    4.1 材料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重组蛋白高免血清的制备以及抗体效价测定
        4.2.2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培养、传代和冻存
        4.2.3 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细胞表面标志
        4.2.4 肺炎克雷伯菌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黏附的检测
        4.2.5 重组蛋白对肺炎克雷伯菌黏附抑制实验
        4.2.6 抗K.pn血清与重组蛋白血清对肺炎克雷伯菌黏附抑制实验
        4.2.7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多克隆抗体效价检测
        4.3.2 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结果
        4.3.3 肺炎克雷伯菌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黏附的检测结果
        4.3.4 黏附抑制实验结果
        4.3.5 抗K.pn血清与重组蛋白血清对肺炎克雷伯菌黏附抑制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5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五味子甲素对LPS诱导的小鼠乳房炎的影响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1.1 奶牛乳房炎概述
        1.2 乳房炎的分类
        1.3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
        1.4 奶牛乳房炎的致病因素
        1.5 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
        1.6 小结
    第二章 五味子研究进展
        2.1 五味子概述
        2.2 五味子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2.3 五味子甲素研究进展
        2.4 小结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五味子甲素对LPS诱导的小鼠乳房炎的作用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五味子甲素对LPS刺激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奶山羊乳房炎研究进展
    1.1 乳房炎发病因素
        1.1.1 病原微生物因素
        1.1.2 饲养管理因素
        1.1.3 动物自身因素
    1.2 奶山羊乳房炎主要致病机制
        1.2.1 病原菌致病因素
        1.2.2 乳房主要免疫应答反应
    1.3 乳房炎的危害
        1.3.1 产奶量下降
        1.3.2 羊奶品质下降
        1.3.3 经济损失
    1.4 乳房炎的诊断
        1.4.1 乳汁病原微生物检测
        1.4.2 乳汁理化性质检测
        1.4.3 乳汁体细胞计数法
        1.4.4 乳汁PCR检测
        1.4.5 蛋白质组学技术
    1.5 乳房炎疫苗研究进展
        1.5.1 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
        1.5.2 大肠杆菌疫苗
        1.5.3 其它疫苗
        1.5.4 免疫佐剂的选取
    1.6 乳房炎其它防治方法
第二章 奶山羊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2.1 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隐性乳房炎诊断及乳样采集
        2.2.2 主要培养基的制备
        2.2.3 病原菌分离培养
        2.2.4 病原菌鉴定
        2.2.5 病原菌药敏试验
    2.3 结果
        2.3.1 病原菌分离结果
        2.3.2 病原菌鉴定结果
        2.3.3 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奶山羊乳房炎灭活疫苗制备及免疫效果评估
    3.1 材料
        3.1.1 试验动物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1.4 菌株
        3.1.5 主要溶液及配方
    3.2 方法
        3.2.1 细菌复苏
        3.2.2 细菌计数
        3.2.3 细菌灭活
        3.2.4 制备铝胶盐佐剂
        3.2.5 疫苗的制备
        3.2.6 免疫实验
        3.2.7 隐性乳房炎检测及样本采集
        3.2.8 抗体效价测定
        3.2.9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乳汁中病原菌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3.3.2 血液中病原菌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3.3.3 隐性乳房炎检出率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个人简历

(8)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奶牛乳腺菌群结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
        1.1.1 奶牛乳房炎致病因素
        1.1.2 奶牛乳房炎各类型的临床表现
        1.1.3 奶牛乳腺菌群与奶牛乳房炎
        1.1.4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措施
        1.1.5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
        1.1.6 目前在奶牛乳房炎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1.2 高通量测序技术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收集
        2.2.2 高通量测序
        2.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统计
    3.1 奶样高通量测序结果
        3.1.1 奶样高通量测序总体结果
        3.1.2 不同品种奶牛奶样高通量测序结果
        3.1.3 不同品种间比较分析结果
    3.2 土样高通量测序结果
        3.2.1 土样高通量测序总体结果
        3.2.2 不同环境土样高通量测序结果
        3.2.3 不同环境间比较分析结果
    3.3 环境菌群对奶牛乳腺菌群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9)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奶牛乳房炎的分类及牛乳致病菌概述
        1.1.1 奶牛乳房炎的分类
        1.1.2 奶牛乳房炎致病菌概述
    1.2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
        1.2.1 降低奶牛的产奶量
        1.2.2 牛奶的品质下降
        1.2.3 乳房炎对受众群体造成的影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奶牛场调研情况分析
    2.1 材料
    2.2 调查方法
    2.3 结果
        2.3.1 上海地区奶牛场饲养及管理情况
        2.3.1.1 卫生环境管理状况
        2.3.1.2 乳房炎的DHI监测和疫苗免疫
        2.3.1.3 奶牛干奶期的管理情况
        2.3.2 奶牛场规模情况分析
        2.3.3 奶牛场乳房炎调查情况
        2.3.4 奶牛饮水方式、挤奶场地、兽医用药依据随牛场规模(存栏量)的变化情况(不同规模存栏量奶牛场对比情况)
    2.4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上海地区牛乳病原菌分离鉴定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实验样品制备
        3.2.2 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3.2.3 可疑菌的纯化
        3.2.4 革兰氏染色
        3.2.5 分离菌的生化试验
        3.2.6 疑似致病菌生化鉴定
        3.2.7 细菌DNA提取、PCR扩增及凝胶电泳试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
        3.3.2 致病菌生化鉴定结果
        3.3.3 凝胶电泳试验结果
        3.3.4 PCR鉴定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上海地区牛乳中致病菌的药敏试验
    4.1 材料与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菌株的活化
        4.2.2 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
    4.3 药敏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各地区药敏试验结果
        4.3.2 各菌药敏试验结果
        4.3.3 各菌株多重耐药结果对比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关于奶牛乳房炎科学防治、从源头保障乳品安全的分析
    5.1 奶牛乳房炎发生的基理及诱因
    5.2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手段
        5.2.1 卫生环境及饲料喂养
        5.2.2 新型防治方法及手段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PCR扩增产物序列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10)载BLfcin壳聚糖纳米粒温敏水凝胶的制备、表征及体外抑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略缩词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概况
        1.1 奶牛乳房炎的简介
        1.2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
        1.3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
        1.4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措施
    2 牛乳铁蛋白肽的研究进展
        2.1 抗微生物肽的概述
        2.2 牛乳铁蛋白肽的来源
        2.3 牛乳铁蛋白肽的生物学活性
        2.4 BLfcin在奶牛乳房炎防治方面的应用进展
    3 壳聚糖载药系统
        3.1 壳聚糖的简介
        3.2 壳聚糖纳米载药体系的发展现状
        3.3 壳聚糖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试验研究
    第一节 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2 方法
        2.1 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
        2.2 LCS-NPs粒径、PDI的测定
        2.3 LCS-NPs制备工艺的优化
        2.4 LCS-NPs的重现性试验
        3 结果
        3.1 LCS-NPs制备的结果
        3.2 纳米粒制备工艺优化的结果
        3.3 重现性试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载牛乳铁蛋白肽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和表征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试验菌株及细胞
        2 试验方法
        2.1 载BLfcin纳米粒的制备和表征
        2.2 BLfcin-NPs冻干粉制备工艺优化
        2.3 细胞毒性试验
        2.4 BLfcin-NPs的体外抑菌作用
        3 结果
        3.1 BLfcin-NPs的制备和表征结果
        3.2 BLfcin-NPs冻干粉制备工艺优化的结果
        3.3 细胞毒性试验结果
        3.4 BLfcin-NPs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
        4 小结
    第三节 载BLFCIN-NPS温敏水凝胶的制备和体外抑菌作用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试验菌株及细胞
        2 方法
        2.1 载BLfcin-NPs温敏水凝胶的制备
        2.2 载BLfcin-NPs温敏水凝胶的表征
        2.3 载BLfcin-NPs温敏水凝胶的体外降解
        2.4 细胞毒性试验
        2.5 体外抑菌试验
        3 结果
        3.1 载BLfcin-NPs温敏水凝胶的制备结果
        3.2 纳米复合水凝胶的表征结果
        3.3 水凝胶的体外降解结果
        3.4 细胞毒性试验的结果
        3.5 纳米复合水凝胶的体外抑菌结果
        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奶牛乳房炎疫苗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奶牛乳房炎疫苗研发现状及面临的挑战[J]. 申纪饶,李新圃,武小虎,丁学智,严作廷,王胜义,李宏胜.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1(06)
  • [2]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与防控的研究进展[J]. 牛桂锋. 中国动物保健, 2021(08)
  • [3]治疗奶牛乳房炎中兽药地肤通乳口服液制备工艺优化、药效学及临床疗效研究[D]. 严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4]检测牛血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IsdB137-361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建立[D]. 王欣.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5]奶牛乳房炎源性肺炎克雷伯菌MrkD基因原核表达以及对乳腺上皮细胞黏附的研究[D]. 崔琦.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6]五味子甲素对LPS诱导的小鼠乳房炎的影响及其机制[D]. 许店文. 吉林大学, 2021
  • [7]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评估[D]. 彭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8]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奶牛乳腺菌群结构的研究[D]. 孟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9]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D]. 朱宁.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10]载BLfcin壳聚糖纳米粒温敏水凝胶的制备、表征及体外抑菌作用研究[D]. 蔡丽蓉. 北京农学院, 2021(08)

标签:;  ;  ;  ;  ;  

奶牛乳腺炎疫苗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