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C宽带网络建设如何选择同轴电缆

HFC宽带网络建设如何选择同轴电缆

一、HFC宽带网络建设如何选用同轴电缆(论文文献综述)

李梦飞[1](2021)在《HFC网络主动运维故障智能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广电公司业务不断扩张,业务种类日渐丰富,网络规模逐渐庞大,网络状况变得更加复杂,网络维护工作的开展越加困难。为解决当前网络维护的窘境,实现智能化主动运维,在网络线路故障影响信号传输前对故障进行排查修复,提升HFC(Hybrid Fiber Coaxial)网络用户使用体验,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HFC网络的故障智能定位系统。本文对当前广电公司的HFC网络运维发展现状、当前面临的问题和需求进行了分析,本系统从主动运维概念出发,在WEB端基于MVC框架、My SQL数据库,使用JAVA和Java Server Pages进行开发;通过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协议采集数据,实现对网络中设备的运行状况及其各项指标监测;将置于用户家中的Cable Modem作为网络中故障的探针,通过预均衡系数计算系统运维指标和故障反射点间距并结合网络拓扑对线路故障进行初步定位;通过加权余弦相似度和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对故障Cable Modem用户地址和带内频响曲线进行相似度分析,智能区分Cable Modem所受故障为共路故障或单路故障;结合Cable Modem的发射电平、接收电平确定网络线路中是否存在接头故障;实现系统主动排查网络中的线缆故障,缩小网络故障查找范围。最后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测试,并现场验证系统功能的有效性,结果符合系统设计预期,能够明显提高公司进行网络运行维护的效率,提高电缆故障修复的准确率。

陆洋[2](2018)在《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宽带接入网是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重点与关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通信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对网络质量的需求逐渐提高,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的兴起也给网络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宽带接入网依然是通信网发展的瓶颈之一,选用适当的接入网技术高效地进行宽带接入网的建设部署是解决如今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本文围绕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展开实践研究,主要工作包括:(1)综述宽带接入网技术的总体发展状况,分析在工程实践中合理运用接入网技术的必要性;概述了宽带接入技术架构,对宽带接入网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多种宽带接入技术在传输效率、传输方式、部署成本、建设环境等方面的特性;(2)分析研究了FTTH技术的典型方案和部署原则,从网络结构对FTTH接入方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OLT、ONU和ODN的功能和具体的部署策略,分析说明了FTTH所适用的应用场景;通过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建模,提出了基于GPON的FTTH接入技术的多种建设方案模型;(3)基于GPON的FTTH接入技术,根据用户应用需求设计实现了淮阴师范学院两个校区的宽带接入方案,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接入层OLT、BRAS设备、网管系统、双机热备和光猫的部署。详细阐述了工程施工可行性、施工方法及施工验收测试结果。

赵佳亮[3](2019)在《有线电视网络组合接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如何将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和 EOC(Ethernet Over Cable)技术应用于黑龙江有线电视网络的接入,并以更先进的技术实现传统HFC(Hybrid Fiber Coaxial)网的双向接入,使有线电视网络能够实现电视广播和有线网络为主的两类主要的业务,为黑龙江有线电视网络实现智能网络互联业务提供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本文针对有线电视网络接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入手,首先详细了解了有线电视网络及其接入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国内外有线电视网络接入技术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对文章的结构安排进行了部署。然后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HFC、EPON和EOC等单一有线电视接入网的相关技术及其各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为课题研究方向提供了选择空间。接着针对单一接入技术存在的缺陷问题,介绍了现阶段采用的一些解决缺陷问题的有线电视接入网的组合接入技术,同时也对相关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中提炼出了组合接入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其存在的问题,对本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针对前面单一和组合接入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分析了一种基于EPON、EOC和ASON(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的组合接入技术。并对该组合技术的实用性进行了研究,并以黑龙江省有线电视网络接入为例,详细介绍了黑龙江省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络规划,重点介绍了黑龙江省有线电视网络城区网络的总体结构,提出了网络结构规划。网络的每一级都有一个详细的计划。最后对网络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介绍了黑龙江省广播电视网设计完成后的传输指标分析和整体性能分析,介绍了可以开展的新业务,并对网络性能进行了测试。同时对本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的研究工作对于推动我国有线电视网络接入技术的发展具有实用价值,对于我国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具有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推动我国进行三网融合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拴祥[4](2019)在《RFoG双向光纤接入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关键设备的开发》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世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衍生的多媒体业务呈几何级爆炸增长,我国对于宽带速率要求也随之不断增高,100Mbps的宽带速率已经是基本要求,500Mbps接入速率的服务已经面市,政府总理的报告中也多次提及宽带业务要提速降费,因此,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Cable Modem体系为有线电视双向网服役的时间已经有20多年了,是有线电视双向业务网建设的最佳方案。其采用的DOCSIS3.0标准能提供下行1.6Gbps、上行240Mbps的高接入带宽。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是一种基于该体系和标准的光传输网络结构,利用RFoG技术进行网络扩容升级是众多解决方案中最经济高效的。本文深入研究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相关的各项技术和标准,针对传统RFoG扩容方案的常见故障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制定新的网络升级改造方案,并针对关键设备制定开发方案,完成设备开发。之后将研究的新方案和关键设备部署到试点的现有RFoG网络中进行测试验证,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总结了一套可推广部署的升级版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技术方案和应用技术规范。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传统RFoG扩容系统问题进行现场摸排。在DOCSIS3.0标准体系下启用上下行多频点绑定功能后,会出现反向通道载噪比和误码率指标明显下降等问题,导致系统稳定性明显降低。主要原因一是该网络在多频点回传时发生了OBI光差拍干扰问题,从而影响了反向信号质量,二是宽带用户数已经明显超过了网络服务组的承载能力。然后,针对以上问题原因,制定了升级版的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方案。一是每个反向服务组选用CWDM标准的不同光波长,这样即使多个光工作站同时发光也不会产生OBI问题,二是根据业务公式计算出合理的服务组规模来满足更高渗透率的业务需求,让网络不再拥塞。并且,针对FTTB和FTTH两种结构分别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方案,计算并规定了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技术参数,使得该网络方案能适应国内的大中小城市部署环境要求。其次,开发了一款新型RFoG光工作站,以适应国内的应用需求并降低成本。满足整体方案所制定的反向CWDM回传波长要求,发送光功率和覆盖能力要求。新设备的主要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C/N≥52dB,C/CSO≥65dB,C/CTB≥70dB,反向频宽扩展到85MHz,能提供更大的反向回传带宽。最后,将升级版接入方案和新型设备应用到试点项目现场进行试运行。经过三个月的持续监测,网络运行非常稳定,反向回传信号的信噪比由26dB提升到37dB以上,误码率水平全面提高,极大提高了接入带宽、承载能力和网络品质。本文所研发的RFoG双向光工作站是非常适合新形势和新需求的,既能成为试点地区未来大面积推进网络改造实现FTTB的最佳解决方案,也适合推广到全国各地采用了Cable Modem体系的广电网络,具有较强的科研意义和应用价值。

吴东平[5](2016)在《基于PON承载的接入网络技术与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是网络技术发展最活跃的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推动了信息和服务的革命,互联网+的概念引入,催生了以网络为平台的多样化的服务。通信网、计算机信息网、有线电视网三大行业逐渐的进行融合,渗透,形成广义的通信网络,各运营企业都在寻找突破自身限制的更大的市场空间,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不断向传统语音业务扩张,有线电视运营商也想提供宽带接入,因此,电信网、因特网、电视网三网合一的全业务接入网络成为今后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目前运营商网络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论文主要阐述了以PON为接入技术的新一代接入网络(包括EPON网络和GPON网络),对PON的网络原理进行了介绍,同时对目前存在几种接入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进行网络的对比,根据技术经济分析确认PON技术是符合网络发展实际的。论文根据目前各个运营商网络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种全业务接入模式的解决方案,还针对网络发展情况作了全业务接入模式的GPON网络网络建设工程设计实例,为今后GPON网络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网络建设基础。

赵卓[6](2010)在《新型宽带网络光节点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ybrid Fiber Coax,简称HFC)是指采用光纤传输系统与同轴电缆分配网相结合的一个能为本地区(城市)提供多种信息业务服务的宽带多媒体通信平台,它以低成本、高质量的向普通家庭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网络接入服务,是一种非常有竞争力的综合信息接入网技术。下一代宽带网络,光纤向用户逐步延伸,光节点的服务半径越来越小双向用户逐渐增多,射频放大器的应用越来越少,光节点以后的网络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光节点最终将是无源分配网络。随着有线电视经营者为网络升级进行不懈的努力,他们不断寻求各种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以控制各种成本费用,同时又试图增强网络的能力,这一点最突出地体现在实施占带宽较多的交互多媒体通信的上行传输。为适应这一发展,解决双向用户共享带宽的制约,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可升级的新型宽带网络多业务的光节点应运而生,其将是宽带HFC用户接入网的主导设备。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宽带双向,可管可控的新型宽带网络多业务光节点的设计方案并加以实现。本论文主要阐述了新型宽带网络多业务光节点的系统分析和整机设计,通过理论计算来设定新型宽带网络多业务光节点中影响系统指标的各项关键参数,并对新型宽带网络多业务光节点在HFC系统中各种业务功能的可实现性进行了评估和分析。论文对光节点整机中的关键部分一分割与备份功能模块、射频主板、基带数字上行发射模块、上行通道噪声抑制和电缆调制解调终端系统(CMTS)射频接口等进行了硬件设计与实现。重点分析了系统控制原理、系统隔离的设计与实现和上行通道汇聚噪声控制,并展开对整机指标如失真、噪声、杂散、频率响应、反射、增益等设计与分析,并利用ADS (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件与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之间无缝连接仿真技术对电路进行了仿真和优化。

曾元[7](2010)在《HFC网络上行信道噪声特性研究及建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个网络系统投入运营之后,营运者最为关心的是系统的可靠性问题。目前影响HFC网络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是其上行信道复杂的噪声和干扰,以及由于网络结构本身决定的“噪声漏斗效应”而引起的信号损伤。为了提高HFC网络运行的可靠性以及网络维护的效率,必须结合实际HFC网络上行信道数据,获得上行信道中由于噪声和干扰引起的信号损伤的特征。然后提取出信号损伤特征并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噪声和干扰的本质特征。本文通过实时信号捕获和实时信号分析,给出了HFC网络上行信道中存在的主要噪声干扰的类型、产生原因、对信道的影响以及出现的频度等,并以频谱图和星座图的形式对典型噪声和干扰引起的信号损伤进行了描述;然后通过长期的大量观察和统计分析,提取出了典型噪声引起的信号损伤的特征;应用随机过程、数字通信等相关原理和知识,重点建立了高斯白噪声、窄带噪声的特征函数模型,并运用快速的级数展开方法,计算了基于噪声特征函数模型的上行信道QPSK或16QAM系统的误码率;运用MATLAB等仿真工具,对特征函数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给出了系统误码率与载噪比的关系曲线,即“瀑布曲线”。本文根据仿真结果,对建立的噪声和干扰模型的参数进行了反复修正和仿真验证,最后得出的研究成果,与实际网络系统中的信号损伤特征相符合,由此证明了本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同时,本研究成果是基于随机过程、数字通信中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推导过程也严格受这些理论的指导,因此,本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理论基础。本文对HFC网络上行信道中的噪声和干扰引起的信号损伤特征的总结、建立的典型噪声干扰的特征函数模型、基于这些模型得出的仿真结果及得出的结论等研究成果,对HFC网络上行信道的噪声识别和故障诊断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也为HFC网络系统的健康检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刘敏,滕华,董文,谯石[8](2008)在《HFC宽带网络的实现及其在智能小区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小区实现智能化,选择何种接入网是很重要的。基于HFC的宽带接入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避免了网络的重复建设,有效地解决了网络布线的困难,降低了小区整体投资成本。本文通过层层剖析,重点阐述了HFC宽带网络在现有网络基础上的实现方案,并以南充某小区为例分析了基于HFC的宽带接入技术在智能小区中的具体应用。

周健[9](2007)在《基于HFC网的智能小区三网合一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近年来多功能的智能化小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为了在小区内营造一个宽带的数字化传输网络,推出了一个新的理念——将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与电话通信网三网合一。目前三网合一的历史并不长,出现了许多技术方法,它们各有优缺点,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利用光缆同轴电缆网(HFC)技术是当前三网合一应用研究的一个热点。作者参与了一些智能小区三网合一的设计开发,主持了一个智能小区三网合一的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和体会。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撰写,文中对技术方案的设计原则、网络结构的选择方法、业务频带的划分策略等给出了较详细的阐述;对网络信道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小区功能的实现进行了重点剖析。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智能小区和三网合一的相关基础,通过分析各网的现状,阐明了三网合一的可能性及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三网合一现有的技术要点。接着通过剖析各种接入网技术的特点,选择HFC网络,并将HFC双向网络的原理应用于智能小区的设计中。然后针对基于HFC技术的智能小区三网合一的设计方案及功能实现作了详细介绍,在设计中遵循软件工程的系统开发原则,具有超前意识,使小区的技术处于先进地位。作为对基于HFC技术的智能小区三网合一的可行性验证,论文的最后以某小区的三网合一工程为应用实例,通过实践表明了其设计具有相当的应用价值,并获得好评。本文所设计实现的基于HFC技术的智能小区,可以实现有线电视CATV、视频点播(VOD)、计算机网络、物业管理、室内防盗、紧急求助和信息查询等功能,不仅能使小区系统的功能得到扩展,而且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本设计为智能小区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案,具有参考价值和一定的推广性。

姚天明,张天民[10](2007)在《HFC网络双向化改造及组网方案的设计与探讨》文中研究表明介绍EPON的工作原理,提出对HFC网络光传输部分进行改造的方法,着重分析CMTS+CM、EPON+EoC/LAN和利用WDM实现FTTH组网的技术方案,并对其进行比较,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二、HFC宽带网络建设如何选用同轴电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FC宽带网络建设如何选用同轴电缆(论文提纲范文)

(1)HFC网络主动运维故障智能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HFC网络及主动运维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主动式网络运维技术基础
    2.1 主动式网络运维
    2.2 HFC网络基本原理
        2.2.1 HFC网络结构
        2.2.2 DOCSIS标准及其系统结构
        2.2.3 前端后端设备
        2.2.4 CM与 CMTS通信过程
    2.3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2.4 影响信号传输质量的因素
        2.4.1 阻抗
        2.4.2 传播速度比率
        2.4.3 线性失真
        2.4.4 群时延
    2.5 预均衡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故障定位系统关键技术
    3.1 系统建设目标及需求分析
    3.2 设备数据采集处理
        3.2.1 预均衡信息获取
        3.2.2 预均衡系数处理
        3.2.3 主动运维指标计算
    3.3 网络故障定位方案
        3.3.1 故障CM筛选
        3.3.2 网络故障定位
        3.3.3 网络接头故障定位
    3.4 共路故障识别算法选择
        3.4.1 共路故障识别原理
        3.4.2 相似度分析算法
        3.4.3 地址信息匹算法选择
        3.4.4 带内频响曲线匹配算法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故障定位系统功能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1.2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4.1.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2 设备信息采集处理模块设计
    4.3 异常CM的筛选功能设计
    4.4 共路故障识别功能设计
        4.4.1 地址匹配
        4.4.2 波形匹配
    4.5 网络故障定位模块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故障定位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功能模块实现
        5.1.1 全网CM健康状况统计
        5.1.2 系统用户管理
        5.1.3 系统参数修改
        5.1.4 异常CM详细信息
        5.1.5 故障处理情况统计
        5.1.6 网络故障分析
    5.2 系统测试
        5.2.1 系统功能测试
        5.2.2 系统功能现场验证
        5.2.3 验证结果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2)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宽带接入技术的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互联网宽带接入关键技术研究
    2.1 宽带接入技术架构
    2.2 ADSL接入技术
        2.2.1 ADSL技术特点与性能
        2.2.2 ADSL接入方式
        2.2.3 ADSL调制原理
        2.2.4 ADSL接入在信息化小区的应用
    2.3 光纤接入技术
        2.3.1 光纤接入方式的特点与结构
        2.3.2 PON技术结构与特点
        2.3.3 EPON接入技术
        2.3.4 GPON接入技术
        2.3.5 EPON与 GPON的对比
        2.3.6 光纤接入技术在信息化小区的应用
    2.4 HFC接入技术
        2.4.1 CATV网络简介
        2.4.2 HFC宽带接入技术
    2.5 几种有线接入技术的比较
    2.6 无线接入技术
        2.6.1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分类
        2.6.2 无线接入技术的优势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GPON的 FTTH接入方案分析
    3.1 基于GPON的 FTTH网络结构
    3.2 基于GPON的 FTTH部署规划
        3.2.1 OLT部署
        3.2.2 ONT/ONU部署
        3.2.3 ODN部署
    3.3 FTTH场景方案模型
        3.3.1 新建多层住宅方案模型
        3.3.2 新建高层住宅方案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PON的 FTTH接入技术工程实践
    4.1 淮阴师范学院FTTH接入方案设计
        4.1.1 网络拓扑结构及设计思路
        4.1.2 接入层OLT
        4.1.3 BRAS设备
        4.1.4 网管系统
        4.1.5 双机热备部署方案
        4.1.6 设备面板
        4.1.7 光猫
    4.2 宽带线路工程实施
        4.2.1 宽带线路工程概况
        4.2.2 工程施工方案
        4.2.3 分布施工方法
    4.3 宽带线路工程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有线电视网络组合接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有线电视网络技术
    2.1 宽带接入网技术
    2.2 HFC 技术
        2.2.1 HFC网络简述
        2.2.2 HFC网络结构
    2.3 PON技术
        2.3.1 EPON技术
        2.3.2 GPON技术
        2.3.3 PON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2.4 EOC技术
        2.4.1 EOC概述
        2.4.2 EOC技术原理
    2.5 ASON技术
        2.5.1 ASON概述
        2.5.2 ASON特点
    2.6 小结
第3章 组合接入技术
    3.1 需求分析
        3.1.1 功能需求分析
        3.1.2 非功能需求分析
        3.1.3 设计原则、目标及技术指标
    3.2 CMTS与CableModem组合
    3.3 EPON与LAN组合
    3.4 EPON与EOC组合
    3.5 组合技术比较
    3.6 三组合技术创新
    3.7 小结
第4章 EPON+EOC+ASON技术组合网络实践
    4.1 系统设计
        4.1.1 系统设计背景
        4.1.2 系统设计目标
        4.1.3 组合设计比较
        4.1.4 组合设计结构
    4.2 组合设备配置
    4.3 组合速率估算
    4.4 光损耗估算
    4.5 小结
第5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对象
        5.1.1 测试要求
        5.1.2 测试实施
    5.2 测试注意事项
    5.3 测试结果
        5.3.1 系统功能测试
        5.3.2 系统性能测试
        5.3.3 系统运行测试数据
    5.4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RFoG双向光纤接入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关键设备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1.1.2 全球固定宽带接入业务的发展
        1.1.3 国内固定宽带接入业务的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线电视网络由单向发展到双向
        1.2.2 Cable Modem双向网结构
        1.2.3 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的发展及应用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3.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1.3.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相关技术及分析
    2.1 DOCSIS技术标准
        2.1.1 DOCSIS技术标准的发展历程
        2.1.2 DOCSIS3.0 技术标准
    2.2 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
    2.3 RFOG双向光工作站
    2.4 光差拍干扰OBI
    2.5 传统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应用现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故障信息采集
        3.1.2 故障原因分析和需求
    3.2 传输结构设计
        3.2.1 反向回传光链路设计
        3.2.2 FTTB传输架构设计
        3.2.3 FTTH传输架构设计
    3.3 双向光工作站设计
        3.3.1 FTTB型双向光工作站性能指标
        3.3.2 FTTB型双向光工作站开发设计
        3.3.3 FTTH型双向光工作站性能指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方案及关键设备的功能参数测试
    4.1 FTTB型光工作站回传关键指标测试
    4.2 FTTB反向传输结构性能参数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性能指标对比
    5.1 采用新RFOG设计方案进行现网升级改造
    5.2 升级后系统指标测试
    5.3 指标测试及对比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PON承载的接入网络技术与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1.1、PON技术简介
        1.1.1、PON的定义
        1.1.2、PON的特征以及分类
    1.2、PON的技术分析
        1.2.1、PON原理
        1.2.2、EPON原理
        1.2.3、GPON原理
    1.3、论文的主要安排
第二章、PON技术的优势
    2.1、接入网的几种接入技术介绍
        2.1.1、铜线接入技术
        2.1.2、光纤接入技术
        2.1.3、HFC/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接入
        2.1.4、无线接入
        2.1.5、以太接入
    2.2、接入网的发展方向
    2.3、PON在接入方面的优势
        2.3.1、PON接入技术的特征
        2.3.2、PON与传统的接入网络结构相比的优势
    2.4、PON接入在全球范围的发展状况
第三章、以PON为结构的多业务模式网络关键技术分析
    3.1、宽带多业务的需求
    3.2、PON系统承载宽带多业务的技术
    3.3、多业务承载与VLAN规划
    3.4、PON与有线电视技术的实现
第四章、全业务接入模式下的通信与广电网络现状分析
    4.1、通信接入网络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4.1.1、通信网络的组成及结构
        4.1.2、通信接入网络的现状
        4.1.3、通信接入网络的发展趋势
    4.2、广电接入网络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4.2.1、广电接入网络的组成及结构
        4.2.2、广电网络的现状
        4.2.3、广电网络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以PON为结构的全业务接入网络的解决方案
    5.1、以EPON为结构的EPON+EOC的全业务解决方案
        5.1.1、EPON+EOC的全业务解决方案优点
        5.1.2、EPON+EOC的全业务解决方案的组成
        5.1.3、EPON+EOC的全业务解决方案的核心
    5.2、以EPON为结构的EPON+LAN的全业务解决方案
        5.2.1、EPON+LAN的全业务解决方案优点
        5.2.2、EPON+LAN的全业务解决方案的组成
        5.2.3、EPON+LAN的全业务解决方案的核心
第六章、PON接入网络工程设计实例
    6.1、PON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6.2、网络建设准备工作
        6.2.1、网络设计的数据收集
        6.2.2、网络结构的基本构想
    6.3、实际网络设计
        6.3.1、OLT组网
        6.3.2、网管系统结构设计
        6.3.3、PON设备配置系统
        6.3.4、IP地址及VLAN划分
        6.3.5、用户分类及认证、计费
        6.3.6、物理网络设计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新型宽带网络光节点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宽带网络多业务信息接入网现状与发展
        1.1.1 宽带网络多业务信息接入网概述
        1.1.2 宽带网络多业务信息接入网的优势
        1.1.3 宽带网络的关键设备---光节点
    1.2 本项目的任务来源与需求分析
        1.2.1 任务来源一光纤深入型解决方案
        1.2.2 市场需求分析
    1.3 本项目的研究意义
        1.3.1 本项目的意义
        1.3.2 作者承担的主要工作
        1.3.3 本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新型宽带网络多业务光节点的系统设计与分析
    2.1 系统设计目标
        2.1.1 新型宽带网络多业务光节点的系统规划
        2.1.2 新型宽带网络多业务光节点的性能指标要求
        2.1.3 其他要求
    2.2 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2.2.1 下行光接收和上行光发射电路模块
        2.2.2 射频主板电路系统
        2.2.3 光模块完全分割与备份配置电路
        2.2.4 主备光模块MCU控制流程图
        2.2.5 CMTS射频接口
        2.2.6 5-200MHz上行射频接口
        2.2.7 上行通道Ingress滤波器和三态门控制模块
        2.2.8 交流24-90V集中供电回路
    2.3 系统分析与理论计算
        2.3.1 宽带网络中的主要系统指标和理论计算
        2.3.2 新型宽带网络多业务光节点的系统指标分配
        2.3.3 电路模型的建立
        2.3.4 系统子电路模块的设计
        2.3.5 芯片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射频主板的设计与实现
    3.1 射频主板在实现宽带多业务的重要性
        3.1.1 高射频电平输出的选择
        3.1.2 高射频电平方案选择的优势
    3.2 射频主板的下行通道设计原理及主要结构
        3.2.1 射频主板下行通道主要结构与特征
        3.2.2 射频主板下行通道链路建立
        3.2.3 射频主板下行链路模型方案评估
    3.3 射频主板子电路组成及设计
        3.3.1 分割与冗余模块的设计原理与思路
        3.3.2 分割与备份配置模块的开发心得
        3.3.3 衰减器的设计与研发心得
        3.3.4 均衡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3.3.5 温补电路的设计
        3.3.6 放大芯片的设计与布板
        3.3.7 射频主板下行通道调试心得
    3.4 绿色节能设计
    3.5 ADS与Expedition PCB无缝连接仿真
        3.5.1 ADS软件的介绍
        3.5.2 ADS与Expedition PCB无缝连接仿真介绍
        3.5.3 基于无缝连接仿真技术的射频主板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宽带网络多业务光节点隔离度的设计与实现
    4.1 宽带多业务光节点的隔离度概念
        4.1.1 端口到端口的隔离度
        4.1.2 下行到上行的隔离度
        4.1.3 上行到下行的隔离度
        4.1.4 结论
    4.2 本项目射频主板隔离的设计与实现
        4.2.1 正反向之间的隔离--环路隔离
        4.2.2 交流回路与射频通路之间的隔离
        4.2.3 直流与射频之间的隔离
        4.2.4 数字信号与射频之间的隔离问题
    4.3 隔离度实现与研发心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字基带上行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1 上行通道面临的挑战
        5.1.1 传统的解决方案
        5.1.2 模拟光发射机的工作原理
        5.1.3 模拟上行发射机的关键指标分析
    5.2 上行通道面临的主要矛盾
        5.2.1 上行通道光传输问题
        5.2.2 解决方案-数字技术
        5.2.3 与模拟解决方案作比较
    5.3 基带数字上行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3.1 采样
        5.3.2 量化
        5.3.3 编码
        5.3.4 A/D的设计与实现
        5.3.5 FPGA的设计
        5.3.6 数字Laser发射模块
    5.4 基带数字上行模块链路测试
        5.4.1 测试方案
        5.4.2 测试设备
        5.4.3 基带数字上行链路平坦度测试
        5.4.4 热稳定性测试
        5.4.5 NPR和BER测试
        5.4.6 Spurious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CMTS射频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6.1 射频主板上行通道噪声的控制设计
        6.1.1 上行通道的噪声汇聚
        6.1.2 上行通道的噪声抑制
    6.2 本项目中上行通道的设计
        6.2.1 CMTS射频接口的开发
        6.2.2 CMTS射频接口的优势
    6.3 CMTS集成于光节点的系统应用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新型宽带网络多业务光节点测试
    7.1 新型宽带网络多业务光节点样机展示
    7.2 反射损耗的测试
    7.3 光节点系统平坦度的测试
    7.4 光节点系统CSO、CTB的测试
    7.5 光节点系统Path To Path隔离度的测试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HFC网络上行信道噪声特性研究及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HFC网络的背景及现状
        1.1.1 HFC网络概述
        1.1.2 HFC网络标准
        1.1.3 HFC网络的发展方向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1 HFC网络上行信道噪声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2 HFC网络上行信道噪声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步骤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HFC网络上行信道噪声分析
    2.1 噪声漏斗效应
        2.1.1 上行噪声漏斗形成原因
        2.1.2 漏斗效应的累积规律
    2.2 HFC网络上行信道损伤信号实时捕获
        2.2.1 DS1610 宽带网络监测系统
        2.2.2 损伤信号的测量和表征
    2.3 HFC网络上行信道噪声分析
        2.3.1 结构噪声
        2.3.2 光纤链路噪声
        2.3.3 侵入噪声
    2.4 主要噪声对上行信道影响特性
第三章 窄带噪声特性研究及建模
    3.1 窄带噪声模型假设
    3.2 窄带噪声的模型分析
        3.2.1 HFC网络上行信道调制解调原理
        3.2.2 窄带噪声模型分析
    3.3 噪声特征函数模型的理论验证
        3.3.1 HFC网络上行信道符号差错率计算
        3.3.2 级数展开法计算系统误码率的原理
第四章 脉冲噪声分析及其特性研究
    4.1 脉冲噪声类型及其描述
        4.1.1 脉冲噪声的分类
        4.1.2 脉冲噪声的描述
    4.2 HFC网络上行信道脉冲噪声模型假设
    4.3 利用马尔可夫过程建立脉冲噪声模型
        4.3.1 利用分群马尔可夫链建立脉冲噪声模型
        4.3.2 马尔可夫模型的参数确定
    4.4 典型噪声影响下的总特征函数模型
第五章 典型噪声模型的仿真验证
    5.1 高斯白噪声干扰影响下系统误码率
        5.1.1 基于特征函数模型的系统误码率的计算仿真
        5.1.2 高斯白噪声影响下系统误码率的计算仿真
    5.2 高斯白噪声和窄带噪声影响下的误码率
        5.2.1 高斯白噪声和窄带噪声作用下的误码率计算
        5.2.2 高斯白噪声和窄带噪声影响下的计算仿真结果
    5.3 噪声干扰特征函数模型计算仿真得出的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基于HFC网的智能小区三网合一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智能小区的概念
    1.2 三网合一的概念
    1.3 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论文结构
        1.4.1 本文主要工作
        1.4.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三网合一的技术论证及主要技术问题分析
    2.1 各网目前的主要状况及问题
        2.1.1 电信网
        2.1.2 有线电视网
        2.1.3 计算机互联网
    2.2 三网合一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3 三网合一的关键技术
    2.4 三网合一接入网技术分析
        2.4.1 数字用户环路(xDSL)接入技术
        2.4.2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接入网技术
        2.4.3 全光纤(FTTx)接入网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HFC 双向网络分析
    3.1 HFC 网的主要特点
    3.2 HFC 网的系统结构
    3.3 HFC 网的拓扑结构及结构形式
    3.4 HFC 网的频谱安排
    3.5 HFC 网双向传输的实现
        3.5.1 双向传输的实现方式
        3.5.2 数据语音的融合
    3.6 HFC 网络信道的问题处理
        3.6.1 HFC 网络的上行信道噪声来源及处理办法
        3.6.2 上行通道中的失真及解决
        3.6.3 HFC 网络中的冲突问题
    3.7 HFC 接入网的关键技术
        3.7.1 加扰与解扰技术
        3.7.2 软交换技术
        3.7.3 中间件技术
    3.8 HFC 接入网的关键设备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HFC 网的智能小区三网合一的设计方案
    4.1 网络设计的原则
    4.2 网络设计的目标
    4.3 网络设计的总体概述
    4.4 网络设计的总体结构分析
        4.4.1 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的组成
        4.4.2 小区双向HFC 网络的工作原理
        4.4.3 多功能业务的频带划分
    4.5 网络设计中的若干体会
        4.5.1 传输体制的确定
        4.5.2 光波长的确定
        4.5.3 光节点的确定
        4.5.4 光纤网络结构的确定
        4.5.5 同轴网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HFC 网的智能小区三网合一的功能实现
    5.1 基于HFC 网的智能小区的功能概述
        5.1.1 有线电视HFC 网的基本功能
        5.1.2 安全防范系统
        5.1.3 设备管理功能
        5.1.4 物业管理系统
    5.2 基于HFC 网的智能小区主要功能的实现
        5.2.1 基于HFC 网的VOD 视频点播系统的实现
        5.2.2 基于HFC 网的IP 电话系统的实现
        5.2.3 基于HFC 网的电子商务的实现
        5.2.4 基于HFC 网的设备管理的实现
        5.2.5 基于HFC 网的物业管理系统的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HFC 的智能小区应用实例
    6.1 系统概述
    6.2 HFC 网络多功能的频谱划分
    6.3 光节点的选取和双向网络的建立
        6.3.1 HFC 网射频指标的选择
    6.4 计算机联网
    6.5 VOD 系统的接入
    6.6 网络设计
        6.6.1 电缆分配网
        6.6.2 双向光纤到楼区设计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基于 MCNS DOCSIS1.0/1. 1 标准的 Cable Modem 及 CMTS 技术标准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HFC网络双向化改造及组网方案的设计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EPON的工作原理
2 HFC网络光传输部分的改造
3 HFC网络双向化改造的几种组网方案
    3.1 CMTS+CM组网方案
    3.2 EPON+EoC组网方案
        (1) 光传输部分的改造
        (2) 电缆部分的改造
        (3) EPON+EoC组网方案
    3.3 EPON+LAN组网方案
    3.4 利用WDM技术实现FTTH
4 几种方案的比较
5 结束语

四、HFC宽带网络建设如何选用同轴电缆(论文参考文献)

  • [1]HFC网络主动运维故障智能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梦飞.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互联网宽带接入技术及其工程实践研究[D]. 陆洋.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3]有线电视网络组合接入技术研究[D]. 赵佳亮. 吉林大学, 2019(03)
  • [4]RFoG双向光纤接入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关键设备的开发[D]. 王拴祥.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5]基于PON承载的接入网络技术与应用分析[D]. 吴东平. 南京邮电大学, 2016(02)
  • [6]新型宽带网络光节点的研究与实现[D]. 赵卓. 复旦大学, 2010(03)
  • [7]HFC网络上行信道噪声特性研究及建模[D]. 曾元. 天津大学, 2010(03)
  • [8]HFC宽带网络的实现及其在智能小区中的应用[J]. 刘敏,滕华,董文,谯石.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08(03)
  • [9]基于HFC网的智能小区三网合一的设计与实现[D]. 周健. 苏州大学, 2007(11)
  • [10]HFC网络双向化改造及组网方案的设计与探讨[J]. 姚天明,张天民. 中国有线电视, 2007(07)

标签:;  ;  ;  ;  ;  

HFC宽带网络建设如何选择同轴电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