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计预测的两个问题

关于统计预测的两个问题

一、关于统计预测的两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范程飞[1](2021)在《无线自组网中的协作定位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各种应用对位置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定位场景也变得更加复杂,传统定位方法(如,GNSS)的精度和可靠性面临严峻的挑战。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定位系统因为结构灵活、易于设置,已经成为恶劣环境下进行定位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案。协作定位技术通过引入用户节点之间的信息测量可以提高无线自组织定位系统的位置估计精度、可靠性和服务范围,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尽管有诸多的优点,但协作定位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非线性的观测模型使得测量信息的高效融合变得很困难,在节点稀疏分布的移动协作自组网中该问题变得尤其突出;在密集网络中,协作定位会明显增大系统的通信负担和能量消耗,并且与可靠性较差的邻居节点进行协作还会引起误差在全网络的传播;在车联网和无人机网络等节点位置和测量信息随时间快速变化的移动场景中,定位系统需要具有较高的位置信息更新速率和较小的信息传输时延,这给测量信息融合及资源分配优化带来了新的挑战。论文针对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协作定位系统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对节点稀疏分布的移动场景中的高可靠数据融合方法、密集网络中的节点选择和资源分配算法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受测量信息实时性影响的移动定位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论文的内容安排和主要结论如下:首先,针对节点稀疏分布的移动自组网,研究了高可靠的协作定位数据融合方法。一方面,论文提出一种基于节点运动状态约束的协作定位算法,该算法具有双层结构。内层算法利用和积算法与参数化的消息更新原则对测量信息进行融合,得到节点位置的初步估计值,作为外层算法的观测量。外层算法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框架对节点位置进行更新,同时可以得到节点运动状态信息。另一方面,论文提出一个有限回溯深度的扩展时空域联合协作定位模型。在每个时刻,基于节点的轨迹信息约束对所有节点在邻近几个时刻的测量信息进行时空域的联合处理,以得到节点在当前时刻的位置估计。基于该模型和最大似然准则,论文分别构造了集中式和分布式的多时刻测量信息联合处理问题,并利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求解。其中的分布式定位问题考虑了多跳节点对目标节点定位的贡献以及信息传输时延对定位性能的影响。另外,论文对集中式和分布式条件下基于扩展时空域联合协作模型的定位系统的费舍尔信息矩阵(Fisher Information Matrix,FIM)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节点运动状态约束的协作定位算法可以提高系统的定位精度,并且在邻居节点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扩展时空域联合协作定位模型的性能优于传统的基于单个时刻测量信息的定位模型。其次,针对资源受限(如,带宽、时间和能量等)、节点较多的无线协作自组网,研究了节点选择和资源分配算法。为了平衡各个节点的能量消耗,论文基于平方定位误差界(Squared Position Error Bound,SPEB)准则,分别构造出一个受隐式能量约束和一个受显式能量约束的节点选择问题。在隐式能量约束条件下,通过限定每个邻居节点在连续多个时刻内被选中的次数来平衡这些节点的能量消耗。在显式能量约束条件下,对节点选择和功率分配问题进行联合优化,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定位性能。两类问题中均包含了非线性的目标函数和二进制优化变量。论文首先通过合理引入辅助变量将原问题转化为更容易处理的形式,然后提出基于惩罚对偶分解优化框架的算法对转化后的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节点选择方案可以减小系统的通信负担和能量消耗,同时性能损失较小,并且能很好地平衡各个节点的能量消耗。论文所提算法的性能明显优于对比算法,对于受隐式能量约束的节点选择问题,所提算法能够达到近似最优的性能。最后,针对基于时分多址协议的定位系统,对受测量信息实时性影响的移动节点的定位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广播节点选择和时隙分配算法。论文首先利用信息年龄对测量信息的实时性进行建模。然后,结合节点的运动模型,推导了待定位节点在单个超帧内的FIM以及多个超帧内的联合FIM,并对稳定状态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为了减小测量信息实时性对定位性能的影响、提高位置信息更新频率,论文基于SPEB准则,构造出一个广播节点选择和时隙分配联合优化问题。根据所构造问题的特殊结构,论文将其分解为一个广播节点选择问题和一个时隙分配问题,然后提出基于惩罚对偶分解优化框架的算法和贪婪算法分别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惩罚对偶分解优化框架的广播节点选择算法的性能明显优于随机选择算法,基于贪婪算法的时隙分配策略的性能与时隙随机分配策略的性能基本一致,但贪婪算法的复杂度更低。

姜天文[2](2021)在《条件性知识图谱构建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知识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其获取与利用是智能的重要体现。知识图谱,作为自然语言处理和数据挖掘领域的热点问题,为实现人工智能提供知识引擎应对诸如机器问答、阅读理解、自动化文本生成等问题。在知识图谱中实体及其关系是核心要素:实体以节点形式呈现、关系以边形式呈现用以链接实体,最终表现为平坦网状的图结构。实体关系事实是当前知识图谱重要且唯一知识单元,但本文认为条件对于事实的验证性和可用性至关重要,知识图谱应当引入条件。条件的引入,一方面表征了条件性成立的事实知识、激活了知识图谱中事实的可验证性和可用性,将极大推动知识图谱研究发展;另一方面将条件与事实同时结构化表征在图谱中,极大地充分且有效利用文本知识、促使文本到知识的无损结构化成为可能。本文首次提出条件性知识图谱,研究设计条件性知识图谱网络结构表征,探索其自动化构建方法并研究其在下游任务上的应用。本文的研究内容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别对应于本文的四个核心创新点:·基于关系问询策略的实体关系同步联合抽取。实体及其关系抽取是知识图谱基础性研究,是探索条件性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的重要基础前提。现有的实体和关系联合抽取方法大多采用异步框架,但易产生中间冗余信息、组件之间交互受限,以及推理时暴露偏差等局限。同步抽取框架同步地学习实体和关系模型并同步输出抽取结果,可以避免这些局限性但却受累于重叠元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关系问询策略的同步抽取框架,更加充分地同步学习实体及其关系模型并实现无矛盾地抽取重叠元组。·条件性知识图谱表征设计及其构建。现有知识图谱将事实知识表示为概念的扁平关系网络,没有考虑事实的条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失去了知识图谱中事实的可验证性和条件完整性,降低了知识图谱中事实的可用性。本文首次提出条件性知识图谱,并为其设计了一种层次化网络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平坦网状结构,可以同时表征事实及其条件且结构更为灵活。另外,利用既有的关于实体关系抽取等自然语言技术的研究结果,提出一种基于多输入的事实-条件双输出的序列标注模型用以实现条件性知识图谱的自动化构建。·基于动态多输出的条件性知识图谱构建。研究表明多元组重叠、事实条件间角色分配冲突等问题是从文本中自动化构建条件性知识图谱的主要瓶颈。观察到93.8%的语句包含多事实或多条件元组,将抽取模型的单输出设计扩展到多输出是必要的,如何动态地确定元组数量成为关键性问题。利用既有的实体关系抽取所得结果和实体关系编码预训练模型,提出依据文本信息动态地抽取多事实多条件元组的多输出序列标注模型,突破性地提升了条件性知识图谱的构建精准度。·基于条件性知识图谱的文献搜索应用。条件性知识图谱保留文本中事实和条件,是一种低损耗结构化表征,对于众多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将文献搜索作为条件性知识图谱的应用目标,探索条件性知识图谱的普适性应用技术。现有的文献搜索系统主要基于文本层面提出搜索算法,不利于复杂知识结构的匹配。提出基于条件性知识图谱路径匹配和表征学习的方法,在复杂的事实-条件知识结构上解决文献搜索问题。综上所述,本文在知识图谱的背景下,从实体关系抽取的基础研究出发,到条件性知识图谱的自动化精准构建,最后探索条件性知识图谱的实际应用价值。希望本研究能够对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领域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陈愚夫[3](2021)在《基于LSTM与自编码器的高频金融时间序列预测与异常检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近期的比特币风潮,加密货币正引发着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加密货币丰富了高频金融时间序列的形式,促进了高频量化交易这一计算机与金融的交叉领域的发展。高频金融时间序列的研究,有助于参与者在市场中获利,也有助于监察者对市场进行监管。对应地,高频金融时间序列的预测与异常检测研究,是对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时间序列具有混沌、高噪声、非线性、非平稳等特点,高频金融时间序列则将这些特点在微观上放大,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挑战性,并伴随着一种“跟丢”现象的发生。本文对高频金融时间序列的预测与异常检测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对所采用的以太坊高频时间序列多特征数据集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进行特征量纲规范研究。针对经过常见方法规范特征后,在回归预测中出现的“跟丢”现象,本文提出Pre-diff类标准化方法。用经过Pre-diff类标准化处理后的高频金融时间序列特征,训练神经网络,可以缓解预测曲线的“跟丢”。针对性对比实验显示,当潜在的“跟丢”发生时,Pre-diff类标准化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2)构建了基于双向长短记忆神经网络与注意力机制以及动态验证学习率机制的高频金融时间序列多分类预测模型。本文在长短记忆神经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双向机制强化对高频序列微观规律的提取,通过注意力机制补偿特征信息的衰减,提出动态验证学习率机制,以增强神经网络在时间上临近未来的数据段上的拟合能力,从而增强模型泛化能力。基于此模型,本文进行了模拟实盘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构建的模型在高频金融时间序列多分类预测任务上具备良好的性能;消融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提出或使用的模型机制的有效性。(3)构建了基于自编码器的高频金融时间序列异常检测模型。为了检测高频金融时序数据异常导致的潜在的“跟丢”现象的发生,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深度自编码器的异常检测模型;为了探索高频金融时间序列多分类预测的策略优化,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异常检测模型。本文对两个异常检测模型结合高频金融时间序列预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显示本文构建的异常检测模型有可能识别“跟丢”异常与优化预测结果,对问题的解决与优化有所促进。

裴红斌[4](2021)在《复杂网络的几何与稀疏表示学习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网络在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如社交网络、交通网络和蛋白质网络等。图是一种表示复杂网络的直观方式。然而,使用图表示复杂网络面临着以下两个问题:在网络分析任务中,图难以被基于向量的数据分析模型所处理;在隐含网络推断任务中,图中包含了过多的待估参数,难以从有限的网络动力学数据中推断。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本文分别从网络几何和稀疏约束的研究思路出发,围绕面向网络分析的网络分布表示学习和面向隐含网络推断的网络压缩表示学习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贡献如下:1)针对基于邻近性保留的图表征学习中表征流形扭曲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一个基本思路,即利用曲率正则项来约束表征流形的弯曲。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图表征学习的基于转角的截面曲率,称为ABS曲率,并相应地提出了曲率正则项,用于在图表征学习中诱导出低曲率的“平坦”表征流形。本文提出了两种高效的曲率正则项变体,以解决该方法的可扩展性问题,并设计了曲率正则项的优化策略。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曲率正则项普遍提升了现有图表征方法的性能。2)针对消息传递神经网络(MPNNs)聚合函数的两个本质缺陷,即邻域结构丢失和长程依赖获取困难,本文提出了利用网络背后的连续隐空间辅助MPNNs聚合的新思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几何聚合方案,它能够利用图表征空间中的几何信息,提取或“重构”传统聚合算子丢失的信息(即邻域结构和长程依赖),并设计了若干种几何图卷积网络(Geom-GCNs)实例化了该几何聚合方案。实验结果显示Geom--GCNs比现有最先进的MPNNs有更高的节点分类准确度,特别在异配网络数据中。3)针对隐含网络推断面临的不适定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组稀疏贝叶斯学习的隐含网络压缩表示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传播动力学的主动监控中,通过仅观测少量关键节点实现对整体系统动力学的预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重要性度量,即值,用以指示动力学预测任务中节点的观测优先级,从先验和后验两个角度理论地分析了值的合理性。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后向选择策略的哨点网络挖掘算法(SNMA),利用组稀疏贝叶斯学习技术在线性连续系统和逻辑离散系统中学习隐含网络的压缩表示。本文解决了SNMA的可扩展性问题,并通过基函数嵌入将SNMA扩展到了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中,以应对复杂的扩散机制。实验结果显示SNMA可有效学习到隐含网络的压缩表示,在主动监控任务中比现有最先进方法有更高的预测准确度。4)针对动态隐含网络推断面临的严重不适定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动态网络压缩表示学习方法,在保留原动态网络动力学功能的条件下,显着减少了网络推断的待估参数数量,使得从有限动力学数据中推断动态网络成为可能。本文以传染病的传播预测和防控为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染病模型的张量反卷积稀疏编码框架,该框架整合人口统计数据、流行病学数据和疫情监控数据等多个异构数据源,学习大规模人口动态社交接触网络的压缩表示。本文使用四种特定传染病(H1N1、腮腺炎、季节性流感和水痘)作为案例研究,经验性地验证了所提出框架的有效性,并对封闭学校和疫苗分配等传染病防控策略进行了模拟分析。

陈慧欣[5](2021)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方式。2019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发挥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职业院校应当持续更新并推进顶岗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表明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是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前提。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可用性更强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调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情况,为科学地构建评价体系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文献、政策、师生深入访谈三种材料编码来构建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三级构成要素,再逐步凝练出二级构成要素,最后基于CIPP评价模式形成4个一级构成要素。通过邀请17名专家开展三轮专家咨询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各构成要素及权重。评价体系共分两个部分,分别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构成要素、15个二级构成要素和42个三级构成要素;学生评价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构成要素、7个二级构成要素和23个三级构成要素。再根据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分别编制出具有针对性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教师评价卷)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学生评价卷)。将研究编制的教师评价卷与学生评价卷付于运用,对广东省内的高职学生及实践教学任课教师进行调查,对回收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得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根据问题所属的构成要素,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提出针对性建议;此外,结合评价体系中权重指标较高的构成要素,从而从评价体系的相关主体的角度出发,为高职院校或其他研究者提出评价体系构建的建议,分别有以下四点建议措施:(1)重视对学校在发展定位方面的评价。(2)提高教师培训、经历在评价体系的权重。(3)重视实践教学方法与内容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4)增强对企业影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转化的评价。

孙超然[6](2020)在《中美行政解释模式之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般而言,行政解释是指行政机关对广义的法律文本做出的解释或说明。在现代国家中,行政解释同时涉及立法、行政、司法等多种国家机关,处于国家权力的交叉地带。因此,一国的行政解释模式,即行政解释及其合法性控制的制度和实践,集中体现了该国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关系,也体现了一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特性。我国行政解释模式可以概括为职权模式,这一模式深受我国法律制度及实践的影响,鲜明地体现出我国行政机关的强势地位。我国法律解释制度建立时,原本以立法者解释为重;但行政机关的解释权获得法律认可之后,却凭借其强大的行政职权逐渐从制度和实践两个方面侵蚀立法机关的解释权。以1981年《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为基础,我国构建了独特的法律解释制度。为了尽快地解决改革开放初期行政机关在执行少数基本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尽可能地限制行政机关对法律的任意解释,避免行政解释突破法律文本,当时的立法者基于苏联式的“立法者解释至上”的法律解释观念,对不同法律解释问题的解释权进行了分配,把法律中的冲突漏洞和空白漏洞问题的解释权保留在立法机关手中,只允许行政机关解释除此之外的一般法律解释问题,希望借此控制行政解释内容的合法性。这一制度中的行政解释,以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为基础,以实践中的问题为中心、以主动和依申请制定规范性文件或公文为主要方式,是一种部门内的法律解释制度。然而这样严格和晦涩的分权规定,却没有同样严格的合法性控制机制,几乎只靠规定本身的权威性以及行政机关主动与立法机关进行互动来维持,立法机关并没有能力对行政解释的内容进行主动的控制,行政机关内部的程序则是封闭而偏颇的,司法机关的审查也一直相当乏力。因此,这一制度便迅速被行政机关的法律解释制度和实践所突破。在制度方面,行政机关对行政解释制度的规定,常常与立法者对行政解释制度的规定相矛盾。而在实践方面,行政机关一方面大量制作行政解释,其中有不少行政解释的内容都超出了立法机关规定的解释权限,对冲突漏洞和空白漏洞进行了解释,形成了解释权侵占现象;另一方面,行政机关大量制定解释或重复上位法的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将这些文件的解释权归于其制定者,使上位法的解释权层层下沉,形成了解释权下沉现象。而且,我国行政机关经常在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解释法律文本,这也是我国行政解释制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国行政解释制度之所以未能维持,并最终被行政解释制度和实践所突破,由立法者设计的立法者解释制度变为职权解释模式,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原因:表面上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行政解释制度过度以实践中的问题为导向,只重视行政问题的解决,而不重视行政解释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行政解释制度中的分权方式较为简陋,可操作性较差,使得行政解释很容易越界。其深层的原因则在于立法者解释观念与职权解释模式之间的冲突,以及行政解释合法性控制机制的普遍无力。此外,陈旧的“立法者解释至上”观念,也是导致我国行政解释制度长期滞后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有必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参考域外较为成功的行政解释模式,为我国行政解释制度的革新提供有益的借鉴。美国行政解释可以为我国行政解释制度的革新提供大量的经验和教训。美国行政解释模式可以概括为授权模式。因为其行政解释制度建立在国会立法授予行政机关的权力之上,其合法性得到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全面和动态的控制,在外部和内部、事前和事后、实体和程序的多种控制之下,行政解释得以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而不至于溢出其边界。其中,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对行政解释的合法性控制主要是事前和事中的控制,而事后的司法控制则是行政解释合法性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也可以将美国行政解释的合法性控制总结为“以司法控制为主的全面控制”。美国行政解释合法性控制中独特的“司法尊重”,鲜明地体现出国会的授权在行政解释问题上的极端重要性。“司法尊重”包含三种不同的行为模式,其一是法院对行政解释独特优势的承认,这种优势就来自于国会授予行政机关的职权;其二是法院审查范围受宪法或国会成文法限制的情况,它意味着法院对国会授予行政机关裁量权的维护;其三是法院基于对自身审查权限或能力的考虑而主动放松行政解释的审查标准,而法院这样做前提条件则是对国会是否授权行政机关解释特定法律文本的判断。不过,在司法尊重之外,法院还可能会对行政解释进行一般的高强度司法审查,甚至预设某种反对行政解释的态度。而且司法尊重并不是最高法院一时兴起,将控制行政解释合法性的职责拱手让出,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其法律制度和传统之中,并以行政解释的全面和动态控制为基础:法院对行政解释放松审查或审查受限,往往与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内部对行政解释的控制互为因果。因此,即使法院采取尊重态度,也并不意味着行政解释就可以为所欲为。由此可见,行政解释的合法性控制不能仅依靠司法机关来完成,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同样需要通过事前和事后的监督和控制手段,确保行政解释的合法性。而在其他控制手段乏力的情况下支持司法尊重的做法,将导致法律制度的毁灭。比较中美行政解释模式,我们会发现宪法制度和宪政实践、法律概念观和法律解释观念,以及对行政解释本身的认识程度,对一国的行政解释模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美国行政解释制度和实践的经验还向我们显示出,在民主立法、明确授权的制度基础上,如果行政解释能够得到全面和动态的控制,那么法律的含义就能够以较为健康的方式得到更新,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因此,理想的行政解释制度应当在激活立法机关活力和根本控制力的基础之上,以司法控制为基础全面盘活各种国家机关对行政解释含义的控制力,让行政解释能够更好地发挥在各国家机关之间传递信息的作用,以服务于法律含义的探究与更新。

谈星伟[7](2020)在《基于方面的情感分析中的方面表示与冲突情感识别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方面的情感分析是一项细粒度的情感分析任务,其目的在于分析预测句子中评论到的各个方面对应的情感极性。在本文中,我们发现并讨论了当前基于方面的情感分析任务中存在两个问题:方面表示中的方面类别与方面词在表示空间上的未对准问题,模型难以准确识别冲突情感的问题。前者讨论方面表示——这一在许多基于深度学习的方面级情感分析模型中负责提供方面的语义信息的重要组件。尽管方面表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并没有工作对方面表示相关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和研究。不同方面表示方法所提供的信息有什么不同?什么样的方面表示更有利于情感分析?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加深人们对方面表示的理解。此外,冲突情感是基于方面的情感分析中的一个有趣但经常被忽略的现象。我们认为有必要令方面级情感分析模型具备识别冲突情感的能力,我们在本文中深入地讨论了识别冲突情感的重要性。而现有的模型在识别冲突情感时面临着数据不平衡和无法完整捕捉冲突情感表达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需要提出新的模型以提高对冲突情感的识别效果。为解决以上的两个问题,本文分别提出了基于语义对齐的方面表示训练算法,和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冲突情感识别模型。基于语义对齐的方面表示训练算法根据数据集的信息将方面类别与方面词的关系表示成图(Graph),然后使用无监督的表示学习算法训练方面表示。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冲突情感识别模型,使用多标签分类的框架应对训练数据不平衡的问题;然后利用双重注意力机制,以更完整地识别冲突情感的表达。我们在Sem Eval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以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语义对齐的方面表示训练算法能够训练出更准确地反映方面类别与对应方面词间的紧密关系的方面表示,且使用该方面表示的方面级情感分析模型能够达到更高的准确率。而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冲突情感识别模型在方面级情感分析的准确率上,特别是对冲突情感的识别准确率超越了所有对比模型。

王宁[8](2020)在《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行为与公司财务困境》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令世人惊叹,曾经取得的成绩也令人瞩目,但近些年来却暴露出压力上升和风险加大的迹象。有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上市公司业绩不佳,部分公司商誉减值幅度大且亏损严重。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规律是不变的。因此,可以说内部管理层制定的各项经营决策决定了公司的生死存亡,那么管理层自身的能力和行为特征以及经营决策的具体内容就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将管理者过度自信作为起点,研究管理者心理偏差如何通过投资行为影响公司财务困境。自信是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自信的人有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激励人们推动事物向预期的方向发展,主观上的努力往往会大大提升成功的概率。根据优胜劣汰的观点,自信的人勇于创新、敢于接受挑战,从而增加成功的机会,所以更具有生存的竞争优势。但是,当自信的人们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沉浸于自己自信、果断、高效的决策所带来的成就感,自我肯定的认知不断强化,最终形成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随着行为金融学的深入发展,研究者认为心理因素会阻碍决策者理性行事,导致实践中出现两个阻碍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行为障碍,一个存在于公司内部,是管理者由于认知缺陷和情感影响而犯下的错误所带来的成本或价值损失;一个存在于公司外部,源于分析师和投资者的行为错误。公司内部的行为障碍直接影响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决策执行的后果,从而出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投资决策、投资决策影响财务困境的传导路径。本文首先在第2章中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财务困境、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投资行为对财务困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其中重点关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财务决策尤其是投资决策的影响以及财务困境成因的实证研究。此外,为配合后文关于中介效应研究假设的检验,对该问题涉及到的已有文献做必要梳理,为明确中介效应分析法对本文研究的适用性提供依据。第3章从行为金融的角度研究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因,重点讨论管理者过度自信和公司财务困境之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相对于理性公司而言,过度自信公司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盈利能力、公司治理水平和营运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缓解财务困境,而投资机会、管理层持股会使财务健康状况恶化。对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指标,文章在稳健性检验部分通过实证分析排除了管理层增持股票的其他潜在解释,包括内部消息、历史业绩、风险偏好和信号传递,证明该方法是稳健的。第4章从投资规模的角度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财务困境之间的作用机理,具体分为过度投资和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两个问题。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首先,当公司处于较为宽松的内外融资环境时,相对于理性公司而言,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更容易出现过度投资的现象;但在融资条件较为恶劣的环境下,虽然获取资金的成本较高,但管理者自信投资项目未来的高收益足以弥补融资成本,且自身控制风险的能力可以确保高收益的实现,因而投资水平并未相应降低,没有呈现出显着的投资不足。其次,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公司,相对于内部现金流上升的情况而言,内部现金流下降时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会变弱,即内部现金流下降并未带来投资规模相应下调,投资规模出现向下调整粘性,从而出现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非对称现象,而该现象在融资约束环境下虽然变弱但仍然存在。最后,过度投资现象和投资规模向下调整粘性即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非对称现象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财务困境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第5章选择多元化经营的视角,从投资方向的角度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财务困境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首先,相对于理性管理者而言,过度自信管理者更易选择多元化经营,且多元化经营程度更深,体现为过度自信管理者选择多元化经营的概率更高、当年出现新增收入来源的可能性更大、经营涉及的行业数目更多、赫芬达尔指数更小、熵指数更大,总体显示出过度自信管理者的扩张欲望。其次,相对于单一经营而言,多元化经营的公司更易陷入财务困境,表现为行业数目越多、赫芬达尔指数越小、熵指数越大则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越高。为进一步证实这个结论,文中对决策实施前后的不同时段进行区分,从时间序列的角度证明相对于多元化决策实施之前的财务状况而言,上市公司在决策实施之后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再次,如果公司在进入样本期之前是单一经营的状态,那么相对于经验丰富的多元化经营公司而言,这种公司在首次实施多元化决策之后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更高,在重复经历中汲取经验的学习能力是不同多元化行为产生差异化影响的原因。第四,多元化经营决策尤其是单一公司多元化一次的行为,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财务困境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第五,过度自信管理者实施多元化决策后陷入财务困境并至少持续三年,而理性管理者实施多元化决策后并不会陷入财务困境。第6章选择并购决策的视角,从投资行为的角度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财务困境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首先,相对于管理者理性的公司而言,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公司更易选择并购活动,而且连续并购的可能性更大、并购活动更频繁。其次,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更易选择非相关并购、跨地域并购,在并购时更易选择现金支付,而且会支付更高的并购溢价。进一步分析发现过度自信管理者往往忽视非相关并购交易资源整合的难度以及跨地域并购伴随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确定支付方式时不能充分考虑公司内部资源和所处市场环境,在确定交易金额时又夸大标的公司的潜在价值,从而不可避免的给出过度支付。再次,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的并购行为更易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最后,并购行为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财务困境关系中发挥的部分中介作用是显着的,管理者过度自信通过不恰当的并购行为间接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具体体现为非相关并购的中介效应、跨地域并购的中介效应、支付方式不当的中介效应和并购溢价过高中介效应。其中支付方式不当的中介效应体现为主并公司由于过高估计并购后资源整合带来的收益,在存有融资约束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用现金支付,进而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困境。

张博宇[9](2020)在《基于多源网络信息融合的用户物理属性推断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交媒体网络的迅速发展,利用用户的动态行为构建用户画像以解决对定制化信息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至关重要。用户会参与多个社交媒体网络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同一物理属性可由多个社交媒体网络上的行为推断出来。融合多源信息有利于推断用户属性,以提供更好的定制化信息服务。但是在多源用户物理属性推断中仍会面临三个问题:数据中存在矛盾、数据标签缺失和数据源缺失。因此,本文研究并解决了多源用户物理属性推断中遇到的三个问题,并在应用中验证了其实际效果。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如下:(1)提出了基于层次自编码器的多源用户物理属性推断方法。旨在解决多源用户物理属性推断中如下两个问题:1)数据中存在矛盾:动态行为与稳定物理属性之间存在矛盾,以及同一用户不同社交媒体网络上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矛盾。2)数据标签缺失。本文的基本思想是:同一用户不同社交媒体网络上行为之间的共享模式反映了他/她一致和稳定的物理属性。为了实现这一思想,本文提出了层次自编码器来挖掘不同社交媒体网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获得行为之间的共享模式。在学习共享模式时利用了无监督的方法,降低了层次自编码器对共同用户账号的要求,提升了模型的实用性。然后,使用SVM根据提取出的共享模式推断用户的物理属性。在从三个社交媒体网络上爬取的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2)提出了基于对抗学习的多源用户物理属性推断方法。旨在解决多源用户物理属性推断中的数据源缺失问题。基于不同社交媒体网络上的行为在统一用户属性空间中的映射结果与社交媒体网络的类别无关这一发现,所提方法同时在对抗环境下训练一个网络源分类网络,以降低层次自编码器对训练数据的要求。包含单网络用户在内的所有用户均可被用于挖掘动态行为特征空间和统一用户属性空间之间的关联。在数据源缺失的状况下,依然能在学习共享模式时发挥层次自编码器非线性的优势。在从三个社交媒体网络上爬取的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3)多源信用评估的应用。旨在验证多源用户物理属性推断的实际效果。把用户物理属性实例化为微博的阳光信用,爬取微博和网易云音乐两个中文社交媒体网络上的行为后,利用两层集成学习框架评估用户信用。在两层集成学习框架的第一层,使用了本文提出的层次自编码器,以无监督的方式解决了数据中存在的矛盾,提高了信用评估的准确率。通过具体的应用验证了多源用户物理属性推断的实际效果。

贺睿杰[10](2020)在《统计活动视角下的高中生统计学习研究》文中指出面对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国的教育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统计学家逐渐重视学校统计的教学。我国在历次数学课程改革中也逐渐提升了统计内容在数学课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但尽管如此,学校的统计教学似乎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统计学习的需求,学习者在学习统计概念、知识后,不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统计活动的方式进行统计教学是增强统计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统计学习评价方式仅仅能够评测学生的知识和概念的掌握,不能从活动的角度的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所以构建一个符合统计学科特点的评价框架是十分必要的。基于上述考虑,本文的一个研究目标就是构建一个能够从统计活动的角度反映学生统计学习水平的评价框架,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学习高中统计前,学生的统计活动具有怎样的表现特征和水平?各个阶段中学生的统计活动具有怎样的表现特征和水平?不同类型班级学生之间的表现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差异,那么与差异相关的因素是什么?(2)高中统计学习后,学生的统计活动具有怎样的表现特征与水平?课堂教学期间学生统计活动水平如何?高中统计内容学习后学生在统计活动各个阶段具有怎样的表现特征和水平,相比于学习前是否有变化?不同类型班级学生之间的水平表现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是否有所改变?为了完成评价框架的构建,研究者以美国LOCUS统计水平测试的理论框架为基础,通过对相关资料和研究的梳理,对其进行补充和修订,得到统计活动水平测试框架。该框架将统计活动划分为计划和形成问题、收集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推断和说明结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每个水平学生会有不同的活动表现。在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本研究编制了相应的测试卷,通过对约170名高中生统计内容学习前后的活动水平变化分析,回答本研究的问题。此外,为了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本研究同时构建了一个课堂统计观察框架,通过课堂录像分析的方式从数据、情境、变异三个维度评价课堂统计活动的构建。在研究过程中同时对师生进行了访谈,以发现他们对统计活动的看法。经过量化和质性的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的主要结论:1.学生在高中统计学习前后统计活动表现特征和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提高;2.学生四个阶段整体水平处于知晓术语、概念和过程的水平,学生当并不能灵活运用统计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3.除形成和提出问题阶段外,文科班级学生表现优于理科班级学生。同时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统计变异性和学生统计活动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基于这个发现,笔者对统计教学的改革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建议:进一步改革考试题目关注点;增加统计教学课时;加强跨学科联动;加强信息技术使用;提高数学教师的统计活动水平;对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最后,笔者对说明了本研究的局限指出,并对后期可能做出的改进和后续研究提出了展望。

二、关于统计预测的两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统计预测的两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无线自组网中的协作定位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写词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协作定位数据融合方法
        1.2.2 节点选择和资源分配
        1.2.3 信息实时性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协作定位基础理论
    2.1 引言
    2.2 协作定位系统模型
    2.3 定位融合方法
        2.3.1 非贝叶斯定位方法
        2.3.2 贝叶斯定位方法
    2.4 协作定位系统误差评价指标
        2.4.1 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累积分布函数
        2.4.2 平方定位误差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移动自组网中协作定位数据融合方法设计与性能分析
    3.1 引言
    3.2 基于节点运动状态约束的协作定位算法
        3.2.1 系统模型
        3.2.2 基于EKF的外层位置信息更新算法
        3.2.3 基于和积算法的内层测量信息融合算法
        3.2.4 节点位置的迭代求解
    3.3 扩展时空域联合协作定位模型
    3.4 扩展时空域联合协作定位问题
        3.4.1 集中式定位问题
        3.4.2 分布式定位问题
    3.5 扩展时空域联合协作定位性能分析
        3.5.1 集中式性能分析
        3.5.2 分布式性能分析
    3.6 仿真结果与分析
        3.6.1 基于节点运动状态约束的协作定位算法仿真与分析
        3.6.2 扩展时空域联合协作定位模型仿真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资源受限的无线协作自组网中节点选择和资源分配算法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和优化问题
        4.2.1 系统模型
        4.2.2 优化问题
    4.3 PDD优化框架介绍
    4.4 隐式能量约束条件下的节点选择算法
        4.4.1 问题转化
        4.4.2 基于PDD的节点选择算法
    4.5 显式能量约束条件下的联合节点选择和功率分配算法
        4.5.1 问题转化
        4.5.2 基于PDD的联合节点选择和功率分配算法
    4.6 仿真结果与分析
        4.6.1 节点选择算法仿真与分析
        4.6.2 联合节点选择和功率分配算法仿真与分析
        4.6.3 算法复杂度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受信息实时性影响的无线协作自组网性能分析与算法设计
    5.1 引言
    5.2 系统模型
    5.3 定位性能分析
        5.3.1 单个超帧的定位性能分析
        5.3.2 多个超帧的定位性能以及稳定状态的定位性能分析
    5.4 广播节点选择和时隙分配算法
        5.4.1 问题描述
        5.4.2 广播节点选择算法
        5.4.3 时隙分配算法
    5.5 仿真结果与分析
        5.5.1 单个超帧的定位性能仿真与分析
        5.5.2 稳定状态下的定位性能仿真与分析
        5.5.3 广播节点选择和时隙分配算法仿真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条件性知识图谱构建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知识图谱简述与定义
        1.2.2 封闭式信息抽取技术研究
        1.2.3 开放式信息抽取技术研究
        1.2.4 基于知识图谱的应用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基于关系问询策略的实体关系同步联合抽取
    2.1 引言
    2.2 问题定义
    2.3 方法
        2.3.1 共享多头自注意力编码器
        2.3.2 关系判别解码器
        2.3.3 命名实体识别解码器
        2.3.4 关系元组实体检测
        2.3.5 损失函数
    2.4 实验结果
        2.4.1 实验设置
        2.4.2 结果对比与分析
        2.4.3 模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条件性知识图谱表征设计及其构建
    3.1 引言
    3.2 方法
        3.2.1 条件性知识图谱定义
        3.2.2 编码器-解码器模型
        3.2.3 条件-事实双输出模块
        3.2.4 多输入模块
        3.2.5 迭代自训练模块
    3.3 实验结果
        3.3.1 实验设置
        3.3.2 标签预测和事实/条件元组抽取的结果
        3.3.3 条件性知识图谱构建案例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动态多输出的条件性知识图谱构建
    4.1 引言
    4.2 数据集构建
    4.3 方法
        4.3.1 多输入模块
        4.3.2 多输出模块
        4.3.3 损失函数和训练
    4.4 实验结果
        4.4.1 实验设置
        4.4.2 BioCFE的结果
        4.4.3 BioNLP2013的结果
        4.4.4 可视化案例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条件性知识图谱的文献搜索应用
    5.1 引言
    5.2 基于条件性知识图谱路径匹配的文献搜索
        5.2.1 从内容到元组
        5.2.2 从元组到条件性知识图谱
        5.2.3 从条件性知识图谱到搜索算法
    5.3 基于条件性知识图谱路径匹配的实验结果
        5.3.1 实验设置
        5.3.2 结果分析
        5.3.3 案例研究
    5.4 基于条件性知识图谱表征学习的文献搜索
        5.4.1 问题定义
        5.4.2 基于多层条件性知识图谱的多层编码模型MEMK
        5.4.3 基于条件性知识图谱的查询扩展
        5.4.4 表征学习模型训练方法
    5.5 基于条件性知识图谱表征学习的的实验结果
        5.5.1 实验设置
        5.5.2 预处理
        5.5.3 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LSTM与自编码器的高频金融时间序列预测与异常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金融时间序列预测研究现状
        1.2.2 高频金融及加密货币预测研究现状
        1.2.3 异常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1.2.4 金融时间序列异常检测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组织架构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2 论文的组织架构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引言与符号约定
    2.2 机器学习算法
        2.2.1 逻辑回归
        2.2.2 支持向量机
        2.2.3 随机森林
        2.2.4 梯度提升树
    2.3 深度学习算法
        2.3.1 深度前馈网络与激活函数
        2.3.2 循环神经网络
        2.3.3 长短记忆神经网络
        2.3.4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频金融时间序列数据集与特征工程
    3.1 引言
    3.2 数据集描述
        3.2.1 数据来源
        3.2.2 特征选择
        3.2.3 数据集分析
    3.3 特征量纲规范
        3.3.1 常用方法
        3.3.2 “跟丢”现象
        3.3.3 Pre-diff类标准化
        3.3.4 对比实验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频金融时间序列的多分类预测研究
    4.1 问题分析
        4.1.1 预测方式分析
        4.1.2 分类预测分析
    4.2 模型构建
        4.2.1 双向神经网络
        4.2.2 注意力机制
        4.2.3 动态验证学习率机制
        4.2.4 损失函数与过拟合缓解
    4.3 实验框架
        4.3.1 数据处理
        4.3.2 模型搭建
        4.3.3 实盘预测
        4.3.4 滑动窗口实验
    4.4 实验环境与设置
        4.4.1 模型参数设置
        4.4.2 实验环境与时间响应
        4.4.3 评价指标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1 对比实验算法
        4.5.2 对比实验
        4.5.3 消融实验
        4.5.4 显着性检验
        4.5.5 简单决策指导与净值曲线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频金融时间序列的异常检测研究
    5.1 问题描述
        5.1.1 “跟丢”现象检测
        5.1.2 预测策略优化
    5.2 基于自编码器的异常检测算法
        5.2.1 深度自编码器
        5.2.2 变分自编码器
        5.2.3 算法选择讨论
    5.3 针对两个问题的异常检测
        5.3.1 异常检测方案
        5.3.2 实验设置与环境
        5.3.3 评价方案
        5.3.4 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复杂网络的几何与稀疏表示学习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复杂网络的表示学习
        1.1.1 面向网络分析的分布表示学习
        1.1.2 面向隐含网络推断的压缩表示学习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特征保留的网络分布表示学习
        1.2.2 功能保留的网络压缩表示学习
    1.3 本文主线
第2章 抑制图表征扭曲的曲率正则项
    2.1 引言
        2.1.1 个案研究及必要性分析
        2.1.2 图表征的奥卡姆剃刀
        2.1.3 基本思路
    2.2 问题定义
    2.3 曲率正则项
        2.3.1 预备知识
        2.3.2 基于转角的截面曲率
        2.3.3 曲率正则项及优化算法
    2.4 实验
        2.4.1 实验设置
        2.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 讨论
        2.5.1 “好”曲率与“坏”曲率
        2.5.2 从扭曲抑制的视角反思负采样策略
        2.5.3 曲率正则项与中介中心性的联系
    2.6 本章小结
    2.7 本章附录
        2.7.1 个案研究的技术细节
        2.7.2 定理证明
        2.7.3 模型超参数设置
第3章 几何图卷积网络
    3.1 引言
    3.2 几何聚合方案
        3.2.1 节点表征
        3.2.2 结构化邻域
        3.2.3 双层聚合算子
    3.3 几何图卷积网络:几何聚合方案的实现
    3.4 实验
        3.4.1 实验设置
        3.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讨论
        3.5.1 相关模型对比
        3.5.2 区分非同构图的个例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隐含网络的组稀疏贝叶斯表示及主动监控应用
    4.1 引言
    4.2 主动监控的相关工作
        4.2.1 线性逆问题
        4.2.2 高斯过程插值
        4.2.3 矩阵填充技术
    4.3 主动监控框架
        4.3.1 问题描述与建模
        4.3.2 哨点识别
        4.3.3 哨点预测
        4.3.4 算法加速
        4.3.5 嵌入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4.4 实验验证
        4.4.1 人工合成动力学数据上的验证
        4.4.2 真实数据上的验证
    4.5 本章小结
    4.6 本章附录
        4.6.1 后验分布的推导
        4.6.2 超参数估计的推导
        4.6.3 高效矩阵运算的推导
        4.6.4 “峰谷”先验的绘制
第5章 动态网络的稀疏编码表示及社交接触网络推断应用
    5.1 引言
        5.1.1 社交接触结构获取的相关工作
        5.1.2 动机与贡献
    5.2 问题定义
    5.3 基于传染病模型的张量反卷积稀疏编码框架
        5.3.1 动态社交接触的张量表示
        5.3.2 社交接触基的构建
        5.3.3 时间维度的稀疏表示
        5.3.4 张量反卷积稀疏编码的目标函数
    5.4 SIR模型的个案研究
        5.4.1 疾病传播模型的扩展
        5.4.2 优化算法
    5.5 实验与应用
        5.5.1 人工合成数据实验
        5.5.2 真实传染病暴发数据上的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完成的相关学术成果

(5)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t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动态
        二、国外研究动态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与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实践教学质量
        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第二节 CIPP评价模式
        一、CIPP评价模式的含义
        二、CIPP评价模式的要素与特征
        三、CIPP评价模式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契合性
第三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构成要素与体系构建
    第一节 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确立依据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确立原则
    第二节 评价指标的实践选取
        一、文献研究选取指标
        二、政策研究选取指标
        三、实践研究选取指标
        四、评价指标合并与筛选
    第三节 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的专家法实施
        一、专家咨询问卷的确定
        二、专家咨询实施过程
        三、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四、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五、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的确定及其来源
    第四节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权重确立
        一、构建评价体系层次结构
        二、构成要素的权重计算
        三、构成要素的权重分析
第四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验证与分析
    第一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调查分析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编制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实施
    第二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一、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信度分析
        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效度分析
    第三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构成要素分析
        一、实践教学背景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二、实践教学投入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三、实践教学过程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四、实践教学成果评价构成要素分析
    第四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构成要素的反映情况
        一、实践教学背景情况
        二、实践教学投入情况
        三、实践教学过程情况
        四、实践教学成果情况
第五章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措施
    第一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启示
        一、学校层面问题及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二、教师层面问题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三、学生层面问题对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
    第二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权重反映
        一、学校发展定位在背景评价中的权重高
        二、师资队伍建设在投入评价中的权重高
        三、实践教学方法在过程评价中的权重高
        四、企业认可度在成果评价中的权重高
    第三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建议
        一、重视对学校在发展定位方面的评价
        二、提高教师培训、经历在评价体系的权重
        三、重视实践教学方法与内容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四、增强对企业影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转化的评价
    第四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局限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咨询(第一轮专家咨询)
附录2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咨询(第二轮专家咨询)
附录3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成要素权重咨询(第三轮专家咨询)
附录4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教师评价问卷)
附录5 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问卷(学生评价问卷)
附录6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构成要素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6)中美行政解释模式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中国研究综述
        (一)对中国行政解释的研究
        (二)对外国行政解释的研究
        (三)对中国现有研究成果的总体评述
    三、外国研究综述
        (一)美国研究综述
        (二)其他国家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行政解释的概念
    一、作为行政解释上位概念的法律解释
        (一)法律解释概念简述
        (二)法律解释与解释法律辨析
        (三)法律解释与涵摄辨析
    二、中国行政解释概念
        (一)规范的行政解释概念
        (二)学理的行政解释概念
    三、美国行政解释概念
        (一)美国常见“行政解释”概念
        (二)美国常见“行政解释”概念辨析
        (三)美国行政解释概念的特点
    四、统一行政解释概念的尝试
        (一)中美行政解释概念辨析
        (二)中美行政解释概念之统一
    五、行政解释的特点
        (一)行政解释的必然性
        (二)行政解释与相似概念辨析
第二章 中国行政解释模式
    一、中国行政解释法律规范体系
        (一)立法机关对行政解释的规定
        (二)行政机关对行政解释的规定
        (三)对中国行政解释法律规范体系的总结
    二、中国行政解释体制
        (一)中国行政解释的对象
        (二)中国行政解释的主体
        (三)中国行政解释主体与解释情形的对应关系
    三、中国行政解释机制
        (一)中国行政解释程序
        (二)中国行政解释的合法性控制
    四、中国行政解释模式:职权解释
        (一)行政解释制度设计时的冲突
        (二)行政解释制度发展中的冲突
第三章 中国行政解释模式之实践
    一、中国行政解释文件的制作
        (一)解释主体之确定
        (二)解释草案的起草
        (三)解释的成果
    二、中国行政解释文件的实效
        (一)在行政实践中,行政解释作为法源
        (二)在审判实践中,法院对行政解释处理方式不一
        (三)联合解释对立法的影响
    三、对中国行政解释模式实践的总结与评析
        (一)中国行政解释模式实践概况
        (二)中国行政解释实践存在的问题
        (三)中国行政解释实践存在问题的原因
    四、中国行政解释模式的可能改进方向:初步的分析
        (一)激进的改进方案
        (二)保守的改进方案
第四章 美国行政解释模式
    一、美国行政解释相关制度简述
        (一)美国宪法对行政解释的影响
        (二)两党政治与行政解释
        (三)普通法与法律解释
    二、美国行政解释体制
        (一)美国行政解释体制
        (二)美国行政解释的类型
    三、美国行政解释机制
        (一)行政解释的程序与行政机关的内部控制
        (二)立法机关对行政解释的控制
        (三)司法机关对行政解释的控制
    四、美国行政解释模式:授权模式
        (一)全面的合法性控制
        (二)法院对行政解释权的审查和“司法尊重”
第五章 美国行政解释“司法尊重”理论的发展与实践意义
    一、美国行政解释司法尊重之界定
        (一)“司法尊重”的内涵
        (二)行政解释司法尊重的外延:典型案例的类型化
        (三)行政解释司法尊重的重新界定
        (四)司法尊重与国会授权的关系
    二、美国行政解释司法尊重的发展
        (一)早期的行政解释“司法尊重”
        (二)规制国家中行政解释司法尊重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三)行政解释司法审查的现状与地位:“审查强度光谱”
    三、美国联邦法院尊重行政解释的实践基础
        (一)历史原因:有限审查的传统与尊重观念
        (二)现实原因:法院与行政机关的现实差异
        (三)司法尊重的保障
    四、美国行政解释司法尊重实践的总结
结论
    一、中美行政解释模式之比较
        (一)中美行政解释概念比较
        (二)中美行政解释制度及实践比较
    二、影响行政解释模式的因素
        (一)宪法制度和宪政实践
        (二)法律概念观和法律解释观念
        (三)对行政解释必要性和行政权扩张性的认识
    三、中国行政解释改进方案
        (一)走向授权模式:权力关系的理顺与行政解释权来源的更正
        (二)以司法控制为重点,全面激活行政解释的合法性控制机制
        (三)发挥行政解释的作用:让行政解释服务于法律含义之探究与更新
参考文献
    一、着作
        (一)中文着作
        (二)中文译着
        (三)英文着作
    二、会议论文
    三、学位论文
    四、期刊析出文献
        (一)中文期刊文献
        (二)中文期刊译文
        (三)英文期刊文献
    五、报纸析出文献
    六、电子文献
        (一)中文电子文献
        (二)英文电子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7)基于方面的情感分析中的方面表示与冲突情感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方面的情感分析研究现状
        1.2.2 基于方面的情感分析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贡献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背景分析
    2.1 引言
    2.2 文本表示
    2.3 文本情感分析
    2.4 基于方面的情感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有方法的缺陷分析
    3.1 引言
    3.2 方面表示的缺陷
    3.3 无法准确地识别方面的冲突情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语义对齐的方面表示训练算法
    4.1 引言
    4.2 解决思路
    4.3 方法实现
        4.3.1 建模方面类别与方面词间的对应关系
        4.3.2 基于图的表示学习
    4.4 方面类别表示的距离衡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冲突情感识别模型
    5.1 引言
    5.2 解决思路
    5.3 方法实现
        5.3.1 上下文信息的编码
        5.3.2 双重注意力
        5.3.3 标签的转换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与分析
    6.1 引言
    6.2 数据集介绍
    6.3 基于语义对齐的方面表示训练算法相关实验
        6.3.1 训练基于语义对齐的方面表示
        6.3.2 基于方面的情感分析
        6.3.3 实例研究
    6.4 基于双重注意力机制的冲突情感识别模型相关实验
        6.4.1 对比实验
        6.4.2 消融实验
        6.4.3 实例研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附件

(8)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行为与公司财务困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基本概念界定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1.5 结构安排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管理者过度自信
        2.1.1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基本内涵
        2.1.2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
        2.1.3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其他决策
    2.2 财务困境
        2.2.1 财务困境理论
        2.2.2 财务困境成因实证研究
    2.3 中介效应
        2.3.1 中介效应及其应用
        2.3.2 中介效应分析法对本研究的适用性
        2.3.3 中介效应检验方法
        2.3.4 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2.4 文献评述
        2.4.1 指标选取问题
        2.4.2 过度自信的双重效应
        2.4.3 过度自信与财务困境
第3章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财务困境
    3.1 引言
    3.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3 研究设计
        3.3.1 模型设定
        3.3.2 变量选取
        3.3.3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3.4 实证检验
        3.4.1 描述性统计
        3.4.2 变量相关性分析
        3.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5 稳健性检验
        3.5.1 过度自信度量方法的适用性
        3.5.2 其他度量过度自信的方法
        3.5.3 样本自选择偏误问题
    3.6 基本结论
第4章 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规模与公司财务困境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
        4.2.2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4.2.3 投资规模中介效应
    4.3 研究设计
        4.3.1 模型设定
        4.3.2 变量选取
        4.3.3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4.4 实证检验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变量相关性分析
        4.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5 稳健性分析
        4.5.1 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的适用性
        4.5.2 实证结果与分析
    4.6 基本结论
第5章 管理者过度自信、多元化经营与公司财务困境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多元化经营决策
        5.2.2 多元化经营与公司财务困境
        5.2.3 多元化经营中介效应
    5.3 研究设计
        5.3.1 模型设定
        5.3.2 变量选取
        5.3.3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5.4 实证检验
        5.4.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多元化经营决策
        5.4.2 多元化经营与公司财务困境
        5.4.3 多元化经营中介效应
        5.4.4 进一步分析:多元化经营导致财务困境的持续时间
    5.5 稳健性检验
        5.5.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归核化
        5.5.2 过度自信管理者归核化后的财务状况
    5.6 基本结论
    附表
第6章 管理者过度自信、并购决策与公司财务困境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1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决策
        6.2.2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行为特征
        6.2.3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主并公司财务困境
        6.2.4 并购行为中介效应
    6.3 研究设计
        6.3.1 模型设定
        6.3.2 变量选取
        6.3.3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6.4 实证检验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变量相关性分析
        6.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6.6 基本结论
    附表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多源网络信息融合的用户物理属性推断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2.1 基于层次自编码器的多源用户物理属性推断
        1.2.2 基于对抗学习的多源用户物理属性推断
        1.2.3 多源信用评估的应用
    1.3 研究现状概述
    1.4 本章小结
2 基于层次自编码器的多源用户物理属性推断
    2.1 引言
    2.2 相关工作
    2.3 本章方法
        2.3.1 问题定义
        2.3.2 具体实现
    2.4 实验
        2.4.1 数据集和特征提取
        2.4.2 评价指标
        2.4.3 实验设置
        2.4.4 实验结果和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对抗学习的多源用户物理属性推断
    3.1 引言
    3.2 相关工作
    3.3 本章方法
        3.3.1 问题定义
        3.3.2 具体实现
    3.4 实验
        3.4.1 数据集和特征提取
        3.4.2 实验设置
        3.4.3 实验结果和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多源信用评估的应用
    4.1 引言
    4.2 具体方法
    4.3 实验
        4.3.1 数据集和特征提取
        4.3.2 实验设置
        4.3.3 实验结果和系统展示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统计活动视角下的高中生统计学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统计学科的发展与特点
    2.2 统计活动的过程与水平
    2.3 统计的课堂教学
    2.4 学生统计学习的评价与测试
第三章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评价框架
    3.4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第四章 高中生统计学习前的统计活动特征表现
    4.1 学生计划和形成问题的表现
    4.2 学生收集数据的表现
    4.3 学生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表现
    4.4 学生推断和说明结论的表现
    4.5 高中统计学习前学生统计活动的特征
第五章 统计活动视角下的高中生统计学习分析
    5.1 计划和形成问题的学习
    5.2 收集数据的学习
    5.3 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学习
    5.4 推断和说明结论的学习
    5.5 高中统计课堂教学和统计学习的特征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
    6.3 教学建议
    6.4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关于统计预测的两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无线自组网中的协作定位关键技术研究[D]. 范程飞. 浙江大学, 2021(01)
  • [2]条件性知识图谱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 姜天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
  • [3]基于LSTM与自编码器的高频金融时间序列预测与异常检测[D]. 陈愚夫. 四川大学, 2021(02)
  • [4]复杂网络的几何与稀疏表示学习方法研究[D]. 裴红斌. 吉林大学, 2021(01)
  • [5]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 陈慧欣.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6]中美行政解释模式之比较研究[D]. 孙超然. 吉林大学, 2020(02)
  • [7]基于方面的情感分析中的方面表示与冲突情感识别研究[D]. 谈星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行为与公司财务困境[D]. 王宁. 吉林大学, 2020(08)
  • [9]基于多源网络信息融合的用户物理属性推断研究及应用[D]. 张博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10]统计活动视角下的高中生统计学习研究[D]. 贺睿杰.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关于统计预测的两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