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创业板 风雨后彩虹

香港创业板 风雨后彩虹

一、香港创业板 风雨过后是彩虹(论文文献综述)

周莹[1](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认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周子钧[2](2019)在《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研究(1978年-2018年)》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拟就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进行全面考察。主要从两个方面构建本论文的框架:一方面是划分和考察40年资本化进程经历的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三个阶段,把握期间演进的脉络和螺旋式上升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此形成了论文的第一、第二、第三章。另一方面是总结40年资本化进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此形成了论文的第四、第五章。第一章即1978年-1999年的市场化阶段。这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79年:“文革”后电影业的恢复;第二阶段1979年-1992年:电影业机制在转型时期的改良;第三阶段1993年-1999年:电影业体制改革全面启动。这个市场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破行业垄断,通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焕发电影业的活力,实现电影行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第二章即2000年-2008年的产业化阶段。这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2004年:电影业内改革向纵深发展;第二阶段2005年-2008年:电影业对非公资本和境外资本进一步开放。这个产业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推动由分散各自为政的状态走向集团化和院线化,实现电影行业向产业化转轨。第三章即2009年-2018年的证券化阶段。这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年-2012年是启动期;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是高潮期;第三阶段2016年-2018年是提升期。2009年10月创业板设立华谊兄弟上市标志证券化阶段来临,民营电影公司率先陆续登陆A股市场;2016年8月中国电影、上海电影两大国有电影公司在A股上市,标志着证券化成为主流。电影公司通过IPO或借壳实现在A股上市融到大量资金,上市以后通过增发、并购等金融手段实现做优做强健康发展。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升证券化的水平,实现中国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第四章是资本化进程的成效和问题。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取得的成效,首先是对于资本化规律和特点的把握、运行原理和阶段、启动和发展的认知。这是思想上的觉醒,是对于发展电影产业必须走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的道路,必须接纳、借力资本、资本市场和A股市场取得了广泛共识。政策的制定和推动是一直往这个正确的大方向前进,实际运行当中也取得了显着成效。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把握、处理好产业与资本的关系;产业为主资本为附,不能主次不分更不能本末倒置。对资本化的负面影响和破坏力,必须采取电影行业整顿、A股市场监管、财税严格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而又严格的治理。第五章是完善推动资本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梳理中国电影产业40年资本化进程,勾画资本化的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三大阶段脉络与走向,分析资本化进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都是为了提出更好的对策,以指导电影产业资本化历程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的更加扎实更加长远。其中,坚持保证资本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遵循借力资本市场融资做优做强产业、提高通过并购等金融手段实现健康发展、构建积极拥抱互联网资本实现影企自身发展、推动与资本化进程相适应的规范运行体制、把握“内容为王渠道致胜”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与资本化进程相一致控制好金融风险等七大原则至关重要。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资本化进程”观察中国电影产业1978年-2018年40年的发展,在学术研究上填补了一定的空白;从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三阶段把握40年资本化进程,揭示了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由浅入深、不断递进、螺旋式上升的逻辑进程;从产业与资本的博弈入手进行分析,指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效统一”是观察中国电影“资本化进程”的一个本质性把握;研究方法上融合历史学、金融学、电影产业理论于一体。本文认为,中国电影产业40年资本化进程有力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站在新起点上,充分吸取资本化进程呈现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必将更加充分,在把握和运用金融杠杆的“度”上必将更加精确,这必然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的空间和质量,推动中国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

潘炳军[3](2019)在《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文化产业是新世纪全球性朝阳产业,也是当前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路径,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是大国的重要象征。2009年,文化产业被确定为我国的战略性产业。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产业到2020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文化领域的核心与龙头地位,影视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推动力量。山东、青岛和西海岸政府发展规划分别强调加快文化强省和文化强区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引领、文化支撑和创新驱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西海岸新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承载着建设影视之都、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区的光荣使命,产业区设立四年来,影视之都的框架雏形已经初步显现。影视文化产业企业的共性特征是软资产较多、硬资产较少,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和知识、资本密集的行业特征,对投资和融资的依赖性较强。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企业普遍成立时间短、规模偏小,尚处于产业发展的投入和成长阶段,前期发起设立的投资主要是自有资金,后续经营发展的融资主要是内源融资,受投融资瓶颈的制约更加显着。投融资能力弱、投融资困难是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企业的普遍性难题,也是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析法和SWOT分析等研究方法,整理和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走访调研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企业,把握产业整体发展概况。吸收和借鉴国外文化产业投融资成功经验,运用MBA所学的金融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理论知识,用权衡、优序融资、企业金融成长周期和产业发展等投融资理论为指引,分析找出当前企业投融资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政府扶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支持、企业转型发展和社会资本多方参与等方面,提出投融资模式的优化方案,拓展投融资渠道,逐步创新构建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主体多元化、模式多样化的投融资体系,破解影视文化产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推动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助力青岛西海岸经济腾飞。

张彦惠[4](2018)在《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文中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从实践上总结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对执政党主动迎接挑战和适应社会变革,实现长期执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非公企业起步早、发展快,非公企业党的建设也开展的比较早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国家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实践依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以“历史脉络”为线,以“典型个案”为点,以历史启示和“实践创新经验”为结论,分四个阶段分别考察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概括论述了整个国家对非公企业党建的探索过程。第一阶段,即1979年至1991年,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萌芽期。这个阶段深圳外资企业快速发展,深圳对外资企业党建的认识又分为两个阶段:1979年到1985年,理论探讨在外资企业里开展党组织建设的合法性和必要性;1986年到1991年,从实践上重点在外资企业里开展党组织建设。第二阶段,即1992年至2002年,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探索发展期。十年间,深圳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都迎来了大发展,深圳市对这三种不同类型的非公企业在党组织建设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对外资企业,坚持“业余”、“小型”、“分散”为主,采用机动灵活的弹性制度保证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对于股份制企业,坚持按照党章规定,与企业组建同步建立党组织;对个体私营企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按照党章规定组建党组织,加强对私营企业主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第三阶段,即2002年至2012年,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创新发展期。主要分析深圳在进行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为国家加强非公企业党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在领先于全国其他地方的同时,仍然遵循深圳特区一贯的创新路径,在公推直选、定岗定责、双培双推、新社会阶层发展党员、留学归国党员过党组织生活等都进行了试点,继续为全国的党建创新提供参考。第四阶段,即2012年十八大至今,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全面加强期。扩大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面,党组织建设向不断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目标迈进。通过对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发展历程的历史梳理,回顾总结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的经验,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必须坚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加强党建工作相结合;二是必须坚持探索先行与顶层设计相结合;三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发挥非公企业主积极性相结合;四是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李约瑟[5](2018)在《《囧》系列喜剧电影的审美文化透视》文中研究说明2010年由香港导演叶伟民执导的《人在囧途》在大陆上映以后,这部以800万的小成本投资获得了3960万的票房收入,一时间引起了网络以及各大媒体的讨论。2012年后,徐峥在此作品基础上再度挖掘它的市场潜力,自导自演了《泰囧》、《港囧》两部喜剧电影,在票房上首次实现了喜剧电影突破10亿大关的突出成绩。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大众对《囧》系列喜剧电影的期待和认可。但是在学界中尚未对《囧》系列喜剧电影进行充分的梳理和研究。因此本文主要立足于喜剧电影理论的知识视野,对《囧》系列喜剧电影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审美特征以及所反映的文化症候进行探析。以此来总结出中国商业喜剧电影的发展趋势及可供借鉴的相关经验。本文首先对《囧》系列喜剧电影的创作背景进行一番梳理,并自此基础上总结出此系列喜剧电影主要将美国公路电影作为参照对象,以满足受众心理需求为创作基点,把实现票房增长为引领创作的主要动力;在此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文本内部,以喜剧电影理论、电影叙事学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了《囧》系列喜剧电影的主体意蕴、人物形象、叙事特点以及视听语言,进一步归纳出此系列喜剧电影的审美特征。其次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入手,针对《囧》系列喜剧电影中出现的中产阶级的困境和危机,以及流动景观中的空间表达两个问题,具体探究当下社会中所出现的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解决的途径;最后,根据《囧》系列喜剧电影的审美价值以及文化内涵,结合当下喜剧电影中同质化、“山寨化”等问题,提出中国喜剧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及趋势。笔者认为只有具有喜剧精神的意识,以故事至上为创作理念,将品牌发展纳入到喜剧电影的产业化发展中来,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当下观众审美的实践之路。

陈胜利[6](2018)在《基于动态价值理论的投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为证券投资提供了条件,经济发展让资金有了剩余,投资理财市场需求巨大。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价值投资理念也逐渐被投资大众接受。价值投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被证明可以取得超额收益,但没有被所有投资者采纳,是因为实际应用时仍存在困难。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提出了动态价值投资理论。以此为基础,结合文献和本人投资经验,对价值投资涉及到的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格波动规律、价值来源、估值与安全边际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可行的投资方法。首先,在回顾传统价值投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价值理论。动态价值理论适用于成长股、周期股等各种股票的投资,同时为投资者避免陷入价值陷阱提供分析方法。分析表明买入价值成长股至少可以获得买入安全边际和持有期间价值成长带来的持有安全边际。价值的动态变化会形成预期,理性预期会让股价波动,从而反映价值的动态变化。股价走势是短期随机波动、中期趋势驱动和长期价值决定三种趋势叠加的结果。其次,本文提出清算模型、盈利模型、交易模型和幻想模型四种模型,用于判断股价高估还是低估。投资者可以利用清算模型买入传统价值股,也可以利用盈利模型买入成长股,利用交易模型卖出股票,幻想模型做空股市获利。同时,研究了股市泡沫成因与特征,投资者可以在泡沫破裂前卖出股票,也可以在泡沫破裂后买入廉价优质股票。文章还分析了企业价值创造过程和利润来源以及企业保持持续创造价值的方法。在理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未来市盈率和PEG作为选股指标,并用A股2000年到201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未来5年5倍市盈率股票和PEG<0.5的股票有非常好的优势,可以作为投资选股指标,所有的投资周期内都取得了超额收益和正收益。由于市场已经部分反映了企业经营情况,简单选用过去的财务数据计算市盈率和PEG很难获得满意的超额收益。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总结出动态价值投资方法,从买入标的、买卖时机、持股组合原则到安全边际、风险和业绩评价,提出了投资者应该参考的原则。动态价值理论表明,计算安全边际应该考虑卖出时股票的价值而不是买入时的价值。投资标的选择应考虑四维安全边际:买入安全边际、持有安全边际、价值重估和协同价值带来的安全边际,相比静态价值投资理论只有买入安全边际可以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预期。研究表明,由于股价存在中期趋势,投资期限1至3年的循环投资好于长期持有的投资效果。

刘洪[7](2017)在《中国新闻网新闻标题的修辞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在自建中国新闻网新闻标题语料库的基础上,运用修辞学理论,对6300条新闻标题做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并对时政、社会、娱乐新闻标题以及网络、报纸新闻标题做修辞比较,探讨中国新闻网新闻标题的修辞学特点。宏观修辞策略上,中国新闻网新闻标题的语体特点以准确、简练、通俗为主,表现风格较为多样。话题偏向新闻性和关注度,直接出示、问题引出和人物引出是展开话题的三种方式,含有两个话题的组合式标题会出现话题转换。概括-具体模式、问题-解决模式、问题-答案模式是中国新闻网新闻语篇建构的三种模式,概括-具体模式使用最频繁。中国新闻网新闻标题使用的微观修辞技巧非常丰富。遣词上,有语音、语义、色彩锤炼。合辙押韵、节奏鲜明、运用叠音增强了标题语言的音乐美。标题句式结构简单明了,有单一式标题、A:B式标题、组合式标题三种。陈述语气的标题高达标题总数的98.11%,疑问语气次之。辞格使用总类达到21种,其中引用辞格使用比率最高。每条新闻标题都使用了用以标明新闻类型的中括号,这是与其他新闻网站新闻标题的不同之处。此外,冒号也是高频使用的标点符号。中国新闻网时政新闻标题在选词用语上较为严肃庄重,体育新闻标题为营造激烈、紧张氛围多使用军事、战争、武侠类词语,娱乐新闻标题偏向口语化。句式上,体育和娱乐新闻标题多使用组合式,时政新闻标题以单一式为主。引用、比喻、设问是时政、体育和娱乐新闻标题最常用的辞格,夸张在体育新闻标题中使用次数最多,时政新闻标题未见使用夸张辞格。将中国新闻网与《中国新闻报》新闻标题相比较,可见其差异:前者以单行题为主,后者多是“上引下主”或“上主下副”的两行题;前者最多22个字,后者字数随意性很大;前者偏向使用积极修辞技巧和网络词汇,后者鲜少使用积极修辞方法。

徐传平[8](2016)在《杠杆率管理框架:理论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于金融因素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有关作用的认识,并促使金融实务界和理论界在金融监管、货币政策以及金融与经济的作用机制等领域进行多方面的反思与革新。在金融监管方面,金融危机所产生的巨大破坏力引发了全球范围内金融监管理念的重大转变,危机之前宽松化、自由化的监管方向得到较大程度的逆转。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监管当局纷纷出台更为严厉的监管措施,并随着巴塞尔协议Ⅲ的推出开始着手建立更为严格和全面的监管框架。立足于单个机构稳健性的微观审慎监管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形势下风险管理的要求,以整体视角将全部金融体系纳入监管范围的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已经日渐兴起并慢慢开始走向规范。微观审慎监管需要宏观审慎监管的引导,宏观审慎监管需要微观审慎监管的支持,两类监管需要更多的搭配与更好的融合已经成为当前监管理念的共识,而如何将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更好的结合起来以预防和控制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和传染也正是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经济话题之一。在货币政策方面,旧有的框架正在遭受越来越多的挑战,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与升级已经迫在眉睫。危机之前以物价稳定为主的最终目标正在遭受越来越多的质疑,货币政策也应该适度关注金融稳定问题已经慢慢成为新的共识。进一步的,如果货币政策确实应该关注金融稳定的话,货币政策应该如何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更好的融合?以利率为主的单一工具调控体系能否在新的环境下较好的行使货币政策的职能?新的政策工具能否被开发出来?既有的政策工具能否发挥更好的效力?传导机制是否已经在既有认识的基础上发生了某些或大或小的改变?等等这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都有待我们更为深入的研究。然而仔细梳理目前有关宏观审慎政策的有关研究我们却发现,立足于整个宏观审慎框架对其监管理念、最终目标、构成要素、工具构成以及框架实施等方面做全景式分析的研究较多,但是围绕着宏观审慎的目标来深入的挖掘其某一类政策工具的角色定位、传导机制、实施框架等方面内容的研究却较为缺乏。实际上,在目前宏观审慎的监管理念与实施框架已经慢慢走向成熟的背景下,这类工作往往却具有更为现实而重大的意义,因为宏观审慎政策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套政策合集,它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是由一个个更为具体的子政策框架构成,而不同的子政策也往往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笼统地以整个政策合集为对象来讨论它的政策构建与实施容易陷入泛泛而谈的窘境,这反而不如将精力集中于某一类子政策上对其深入挖掘更为具体和明晰。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试图选择杠杆率这一具有较长历史的政策工具进行研究,通过对杠杆率的决定机制、杠杆率管理的相关影响、杠杆率管理的指标选择、风险评估、政策校准、与其他政策的关系以及机制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最终来构建一个围绕着杠杆率这一政策工具为核心的合理可行的管理框架。杠杆率指标作为一种横跨货币政策、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工具,我相信关于它的深入挖掘对于各类政策的实施必将具有非常重大的启示意义。同时,在巴塞尔协议Ⅲ新引进的杠杆率要求即将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正式施行的关键时期,相信本文关于杠杆率管理框架的探讨对于巴塞尔协议中杠杆率监管的相关方面也必将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为完成杠杆率管理框架的构建,本论文分为9章依次展开论述。首先,我们在第1章讨论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与研究目的,揭示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以及主要的创新和不足。然后在第2章我们首先对本文中所使用杠杆率以及杠杆率管理框架的涵义进行了明确的界定,然后又围绕着我们所关注的几个核心问题回顾了相关的研究文献。之后,为探究杠杆率周期的变化规律以及杠杆率变化对经济的各类影响,我们在第3章首先从长期的视角对总杠杆率水平的演变状况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然后还分别针对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杠杆率变化状况进行了结构性分析。之后,我们还讨论了次贷危机以后全球范围内的杠杆率变化状况。此外,在本章的末尾我们还重点总结了杠杆率周期与经济周期演变关系、去杠杆过程的相关经验,并用描述性的方法详细分析了杠杆率的变化对产出、物价水平以及投资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从而先从定性方面对杠杆率在经济周期中的角色进行了揭示。在从定性方面回顾了杠杆率周期演变和其对经济影响的基础上,第4章我们开始从定量方面探讨杠杆率内生决定机制这一核心问题。为此,我们首先在一个抽象的抵押品资产市场上探讨了杠杆率的均衡决定过程,之后交代了杠杆率周期理论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杠杆率周期分析框架以分析杠杆率变动所产生的一系列微观层面的影响,而且在本章的最后基于这些分析我们还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为例对杠杆率周期机制的运用过程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对杠杆率周期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在第4章之后,为最终完成杠杆率管理框架的构建,我们还在第5章从演变历程与理论推演两个角度对杠杆率管理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从已有的杠杆率实施经验来看,虽然各国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了很多的难题和不确定性,但是总体来讲杠杆率管理政策已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此之后,为便于从理论上讨论杠杆率管理的影响,我们从信用供给端与信用需求端两个角度来分别展开分析。在供给端我们基于Kiema和Jokivuolle(2014)的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风险加权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双重资本要求的理论模型,在完全竞争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下讨论了杠杆率监管对资产价格以及风险状况的影响。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杠杆率监管的引入能够促使整个银行业朝着风险专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如果监管杠杆率的水平设定比较合理的话杠杆率监管的引入确实可以抑制资产价格的上涨,并且还可以降低整个银行业的风险状况,即杠杆率管理政策存在着“价格效应”与“风险效应”。这就从理论上说明了我们可以通过对杠杆率的控制有效预防杠杆率周期的产生和发展。但是如果杠杆率的监管水平设定的过低或过高都会对经济体系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这也要求我们必须非常审慎地设定杠杆率的监管水平以最大程度地平衡监管的收益和成本。而在信用需求端,我们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包含融资约束的跨期优化模型,以贷款价值比(LTV)上限管理为例来探讨了在信用需求端实施杠杆率管理的理论效果。经过求解与对均衡状态的分析我们发现,贷款价值比上限管理政策除了可以直接作用于资产杠杆率即存在“直接效应”之外,还会对抵押品需求产生正向的影响,即还具有“信用需求效应”。另外,在此部分我们还从定性方面讨论了信用需求端杠杆率管理的影响,指出了杠杆率的定性管理可以通过“稀缺性效应”与“结构性效应”对抵押品市场产生多种影响。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在第6章和第7章正式开始了杠杆率管理框架的构建工作。为此,我们在第6章先对杠杆率管理的政策含义及其构成要素进行明确界定,并详细讨论了杠杆率指标的选取与测算问题。之后我们又从杠杆率角度构建了对系统性风险进行评估的框架,此外在本章的最后两节我们还对杠杆率管理工具的选择以及设定与调整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以便为杠杆率管理工具自身的充分运用提供指导。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在第7章开始将杠杆率管理框架的构建与实施拓展到杠杆率政策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关系这一层面,基于杠杆率工具的交叉性特征,我们首先着重对杠杆率政策与风险加权资本充足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这三大政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此之后还对杠杆率政策的机制设计问题进行了论证。这样,在本章的最后一部分,我们最终提出了杠杆率管理的政策框架,从而就初步完成了本论文构建杠杆率管理框架的主要目的。在完成了这些主要工作之后,最后我们在第8章主要讨论杠杆率管理框架在中国的运用这一问题。沿着第6章与第7章所构建的杠杆率管理框架,在此章中我们分析了中国各部门的杠杆率水平并从杠杆率的视角对我国当前的系统性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回顾了我国银行业杠杆率监管的演变历程和实施状况,并试图运用杠杆率周期机制对A股和楼市最近一轮的周期运行给出一个杠杆率视角的解释。除此之外,我们还对我国银行业以及房地产市场杠杆率管理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自从我国银行业引入杠杆率监管政策以及房地产市场引入第二套房首付比上限动态变动政策以来,我国的信贷增长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而且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也受到了较好的约束,应该说我国杠杆率政策的实证结果较好的支持了本文前几章对于杠杆率管理效果的论证,同时也说明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信用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杠杆率管理以更好的预防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和传播。在第8章的末尾,我们还在第6、7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了我国杠杆率管理框架的构建问题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启示。最后,在第9章,我们对本论文的全部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若干有待解决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赵昭[9](2015)在《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是当今世界资本市场上的一个十分引人关注的重要话题。从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史来看,各国都走过了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运行实践证明,成熟的证券市场规模优势,是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内在基础,完善健全的法律监管制度体系,是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是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制度和背景不同,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在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中,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障碍,年轻的中国机构投资者队伍何去何从?如何让我国的资本市场从稚嫩走向成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擎起一片晴朗的天空,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以上述问题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理论,采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以及经济分析等方法,试图从法律角度阐述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内在机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美国早年股东积极主义兴起发展过程的回顾,对机构投资者在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历史经验和积极作用进行了积极的评价,针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历史及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探讨,并对我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本文共分六章。第1章绪论。主要对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了介绍,对国内外关于机构投资者及参与公司治理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文献综述进行了梳理,介绍了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畴。第2章对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在对机构投资者概念、特征及类型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缘起,追溯了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法律渊源。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机构投资者概念的不同理解,将机构投资者定义为:机构投资者是以其自有资金或在信托基础上募集而来的资金,以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各类证券投资的非个人化的金融机构。机构投资者包括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的法律渊源来自于民事信托向商事信托的转变。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产生的根源,来自于现代企业发展中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股东和管理者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极易损害委托人的利益,机构投资者利用自身的特性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可以最大限度地缓解这一问题。美国是最早兴起股东积极主义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机构投资者奉行“华尔街准则”,即“用脚投票”,对公司的经营与治理漠不关心。80年代以后,随着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持股规模的扩大以及由此导致“用脚投票”成本的攀升,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开始发生从“被动持股者”向“积极投资者”的转变。①第3章对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法律地位进行分析。从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机构投资者是受托人;从机构投资者与其持股公司的角度来说,机构投资者又是股东。机构投资者的双重身份是阻碍其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主要因素,本章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同时作为受托人和股东对上市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以解决进行了法律分析。第4章对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领域和方式进行阐述。认为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主要集中在公司的内部治理,反收购措施,公司业务以及公共政策四个领域。参与方式主要包括征集代理投票权和递交股东提案,公开发表意见和股东诉讼。在实践中,首先要选择好目标公司,然后与目标公司管理层磋商,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征集代理投票权和递交股东提案的方式行使自己的股东权利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公开目标公司治理意见和股东诉讼则是机构投资者最后采取的手段。第5章详细阐述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法律问题和完善措施。由于我国“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相关法律制度缺失的现状,机构投资者很难发挥自己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本章分析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法律问题和亟需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于如何用法律手段促进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提出了若干完善建议。第6章是结论。对于本文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文慧[10](2014)在《人民币汇率与股市行业板块指数间联动效应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的推进,包括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机制的出台、强制结售汇制度的废止等,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强化,境内机构及个人持有和使用外汇自主权逐渐增强,人民币汇率对国民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影响愈来愈大。汇率与股价之间的溢出效应和联动机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和金融界的关注热点,不同行业的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和行业股市价格波动是否会影响汇率的预期走势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方向。了解和把握人民币汇率与股市行业板块指数间联动效应,有助于处于不同行业背景下的上市公司及企业,知悉汇率变动对其股价表现、市场价值等方面的影响,对于提高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能力、完善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具有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采用小波分析和多元GARCH-BEKK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测度人民币汇率与股市行业板块指数之间的波动相关性和联动效应,不仅考虑到人民币汇率与股市行业板块指数间联动效应的双向传递效应,并且运用小波多分辨分解的特性及方法来刻画不同的交易周期下汇率和各个行业板块指数序列间的联动效应,具体测度了两者之间联动性的强度、方向和周期性。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与所有样本行业板块指数间都具有不同程度和周期性质交互影响的联动效应;整体来说汇率对股市行业板块指数的溢出效应强度大于行业板块指数对汇率自身,这种传导效应在较短交易周期下表现更为显着;基于实体经济性质的不同,汇率变动对不同行业及其企业的影响并不一致;随着近年来股市行业板块市值的扩大和价格表征作用的加强,大多数行业板块指数逐渐对汇率的价格走势和波动产生显着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

二、香港创业板 风雨过后是彩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香港创业板 风雨过后是彩虹(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2)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研究(1978年-2018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缘起与概念界定
        (一) 论文缘起
        (二) 概念界定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一) 研究现状
        (二) 文献述评
    四、主要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主要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框架、创新点与不足
        (一) 框架
        (二) 创新点
        (三) 本文的不足
第一章 资本化的市场化阶段(1978年-1999年)
    一、第一阶段:“文革”以后电影业的恢复(1978年-1979年)
        (一) 电影业在新中国的发展与曲折进程
        (二) “文革”后恢复老电影放映时出现的盛况
    二、第二阶段:电影业体制在转型时期的改良(1979年-1992年)
        (一) 政策上重点是先后调动“制发放”行业的积极性
        (二) 电影单位由事业转为企业走市场化道路
        (三) 调整机构设置形成“影视合流”的局面
    三、第三阶段:电影业体制启动全面改革(1993年-1999年)
        (一) 打破中影集团一家独大统购统销的垄断
        (二) 打破中影集团和省级发行公司的垄断
        (三) 打破16家制片厂的垄断调动各界拍片积极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资本化的产业化阶段(2000年-2008年)
    一、第一阶段:电影行业内改革向纵深发展(2000年-2004年)
        (一) 政策上大力推进集团化和院线制改革,推动向产业化转向
        (二) 投融资上国企加快转企改制,民企扩大融资渠道
        (三) 资本多元化大力促进了电影产业发展
    二、第二阶段:电影行业对外开放打开大门(2005年-2008年)
        (一) 政策上对于境外资本和非公资本进一步开放
        (二) 投融资上中影发债民企谋求上市,行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三) 电影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加快资本化进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本化的证券化阶段(2009年-2018年)
    一、第一阶段:证券化的启动期(2009年-2012年)
        (一) 政策上加大金融政策推动企业上市成为着力点
        (二) 投融资上电影公司上市标志着证券化时代来临
        (三) 华谊兄弟首家在A股上市起到了示范效应
    二、第二阶段:证券化的高潮期(2013年-2015年)
        (一) 政策上继续鼓励公司上市,同时改进和完善电影审查
        (二) 投融资上互联网资本强势进入,电影产业基金十分活跃
        (三) 二级市场并购火爆与出现问题的表现与原因
    三、第三阶段:证券化的提升期(2016年-2018年)
        (一) 政策上对明星证券化的遏制和再融资疏堵结合
        (二) 投融资上资本有进有退步入去伪存真的提升期
        (三) 中影上影两大国企实现A股上市的标志性意义
        (四) “内容为王”获得支持,资本流向发生结构性变化
        (五) 互联网影业与国企和民企三分天下重塑行业格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资本化进程的成效与问题解析
    一、电影产业资本化的成效解析
        (一) 对资本化的运行规律和特点的认识更加清晰
        (二) 对资本化的运行原理和阶段的把握更加准确
        (三) 对资本化进程的启动和发展形成的共识更加坚定
        (四) 对借力A股市场做优做强的意义和路径更加明确
        (五) 对保持市场活力与严控风险之间的把控能力更加强大
        (六) 对建构产业与资本辩证关系的良好生态系统更加自觉
    二、电影产业资本化的问题解析
        (一) 电影公司存在诸多问题影响通过IPO进行融资
        (二) 跨界定增存在虚火与企业并购存在严重障碍
        (三) 证券化负面影响凸显影企上市后的风险边界
        (四) 资本的霸权导致电影产业的异化和扭曲行为
        (五) “保底发行”与“天价片酬”对于电影产业的侵蚀
        (六) 电影板块在A股市场回报率偏低、规模偏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推动资本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保证资本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原则
        (一) 把握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发生的方向性调整
        (二) 努力创作出资本与内容结合的佳作
    二、遵循借力资本市场融资做优做强产业的原则
        (一) 影企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在A股市场上市融资
        (二) 借力A股市场资源配置优势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三) 重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推动与A股市场对接
        (四) 打造影视企业融资渠道助力小微影企融资
    三、通过并购等金融手段实现影企健康发展
        (一) 发挥股市先发优势的公司在外延并购上的优势
        (二) 通过不断外延并购做优做强是必然选择
    四、积极拥抱互联网资本实现影企自身发展
        (一) 把握互联网资本在电影产业链地位主流化的趋势
        (二) 上市电影企业要积极拥抱互联网资本的进入
    五、构建与资本化进程相适应的规范运行体制
        (一) 应制定和出台规范资本运行的相关制度
        (二) 尽快组建电影经纪人群体的行业协会
    六、把握“内容为王渠道致胜”的原则,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一) 上市影企要打造全产业链模式防控业绩下滑的风险
        (二) 上市影企要瞄准“内容+渠道”模式以提高经营业绩
    七、完善与资本化进程相一致的产业规则和市场规则
        (一) 要遵从产业和市场规律推动资本化进程
        (二) 用大工业运行的方式分散和控制好金融风险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架构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架构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主要创新与不足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主要不足
第二章 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影视文化产业相关概念
        2.1.1 文化
        2.1.2 文化产业
        2.1.3 影视
        2.1.4 影视文化产业
    2.2 投融资相关概念
        2.2.1 投资
        2.2.2 融资
        2.2.3 投融资模式
    2.3 投融资相关基础理论
        2.3.1 MM理论
        2.3.2 权衡理论
        2.3.3 优序融资理论
        2.3.4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2.3.5 产业发展理论
第三章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现状
    3.1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概况
        3.1.1 影视文化产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3.1.2 龙头带动品牌引领效应初现
        3.1.3 影视文化产业链初步形成
    3.2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目前主要投融资模式
        3.2.1 内源融资
        3.2.2 商业银行信贷
        3.2.3 政府财政性投融资
        3.2.4 股权债券融资
第四章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4.1.1 投融资渠道狭窄单一
        4.1.2 投融资结构不尽合理
        4.1.3 投融资时间长成本高
    4.2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内部产业自身原因
        4.2.2 外部制度性障碍
第五章 国外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成功模式借鉴
    5.1 美国—无为而治自由竞争的市场主导模式
        5.1.1 美国营利性文化产业投融资
        5.1.2 美国非营利性文化产业投融资
    5.2 英国—细化分类差异支持的政府引导模式
    5.3 法国—自动化和选择化资助区别对待的政府资助模式
    5.4 日本和韩国—宏观布局政策扶持的政府主导模式
    5.5 国外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成功模式借鉴
第六章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优化
    6.1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环境SWOT分析
        6.1.1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环境分析
        6.1.2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战略分析
    6.2 政府角度,营造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环境
        6.2.1 整体规划政策引导,扶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
        6.2.2 完善政府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
        6.2.3 建设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保障平台
    6.3 金融机构角度,加快服务影视文化产业的金融体制和产品创新
        6.3.1 突出商业银行主渠道,提高影视文化产业信贷比重
        6.3.2 创新金融体制,设立影视文化产业特色银行
        6.3.3 提升影视文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
    6.4 企业自身角度,加强影视文化创新融合发展
        6.4.1 提升影视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6.4.2 引进培养高端人才,提升企业财务综合管理水平
        6.4.3 塑造企业品牌,注重品牌引领
    6.5 社会资本参与角度,宣传鼓励多方社会资本参与
        6.5.1 尝试推广保底发行融资
        6.5.2 探索尝试网络投资和影视众筹等模式融资
第七章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优化保障措施
    7.1 深化改革管理体制、政策扶持引导的政府宏观政策保障
        7.1.1 深化改革管理体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7.1.2 落实影视优惠政策,完善政策引导保障体系
    7.2 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畅通企业资本市场投融资渠道保障
        7.2.1 .鼓励影视文化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
        7.2.2 .完善企业信用档案推动银企合作机制
        7.2.3 .推进版权评估抵押质押交易体系
    7.3 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模式优化的法律体系保障
    7.4 完善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中介服务和保险保障体系
        7.4.1 .完善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中介服务体系
        7.4.2 .完善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保险保障体系
        7.4.3 .完善影视影视众筹和网络投资保障体系
第八章 研究结论局限及对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4)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及难点
    六、研究思路
第一章 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考察
    第一节 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萌芽期(1979年-1992年)
        一、吸引外资的前奏
        二、外资企业进入
        三、民营经济起步
        四、股份制企业悄然兴起
    第二节 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期(1992年-2002年)
        一、南方谈话促外资企业再崛起
        二、股份制企业发展
        三、民营企业迎来春天
    第三节 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转型期(2002年至今)
        一、民营经济继续转型升级
        二、新常态下深圳非公经济创新新发展
第二章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萌芽起步期(1979年-1992年)
    第一节 南方谈话前中国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发展历程
        一、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非公企业党建的初步提出、曲折认识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启非公企业党建的中央顶层设计
        三、地方党委对非公企业党建的实践探索
    第二节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萌芽探索
        一、理论探索(1979年-1985年)
        二、理论探索指导实践运用阶段(1986年-1992年)
        三、外商投资企业党的建设的主要成绩
        四、外商投资企业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中问题采取的措施
第三章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探索发展期(1992年-2002年)
    第一节 深圳市不断扩大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一、南方谈话引起中央对非公企业党建的重视
        二、深圳市理顺非公企业党建的领导管理体制
        三、南方谈话后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快速发展
    第二节 深圳市外资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探索
        一、深圳市探索外资企业党建工作总体情况
        二、深圳市探索外资企业党建的具体策略
    第三节 深圳市股份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探索
        一、认识股份制企业中党的工作的特殊性
        二、深圳市股份制企业党建的探索过程
        三、深圳市股份制企业党建的思路对策
    第四节 深圳市个体私营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探索
        一、中央认识到私营企业党建的重要性
        二、深圳市对个体私营企业党建的探索发展
        三、个体私营企业要不要党建已经成为无需争论的真理
第四章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创新发展期(2002年-2012年)
    第一节 全国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进入大力发展时期
        一、十六大开启非公企业党的工作新篇章
        二、十六大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特点
    第二节 深圳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开启新局面
        一、认真传达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会议精神
        二、中共深圳市民营经济工作委员会的成立
        三、全面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第三节 开展各种主题学习,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常态化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三、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第四节 创新非公企业党组织及发展党员试点工作
        一、开展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试点工作
        二、认真开展党员信息采集及IC卡试点工作
        三、开展“公推直选”试点工作
        四、做好发展党员规范化和留学回国党员恢复组织生活试点工作
第五章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期(2012年-)
    第一节 强化思想建党开创非公企业党建新局面
        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三、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第二节 全面探索新时期非公企业党建的新模式
        一、探索新的工作机制
        二、探索创新“总部经济”党建
        三、统筹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四、优化配备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
        五、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的教育引导
        六、统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第三节 对深圳非公企业全面加强期党建工作的思考
        一、非公企业党建存在的问题
        二、应对挑战解决非公企业党建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经验启示
    第一节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
        一、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探索发展过程中的思考及评价
        二、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第二节 新时代下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需要实践创新
        一、新时代下深圳非公企业党建面临的客观难题及遇到的发展短板
        二、对进一步完善深圳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5)《囧》系列喜剧电影的审美文化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特色
    五.概念界定
第一章 《囧》系列喜剧电影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特点
    第一节 《囧》系列喜剧电影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囧》系列喜剧电影创作特点
第二章 《囧》系列电影的审美特征研究
    第一节 主题意蕴:归家旅途中的自我追寻
    第二节 人物形象:差异化人物的严肃碰撞
    第三节 叙事建构:线性结构下零散拼贴的完整图式
    第四节 视听语言:奇观化审美的视觉快感
第三章 《囧》系列电影的文化表达探析
    第一节 镜像下中产阶级的困境与危机
    第二节 流动景观中的空间文化意义
第四章 当下中国商业喜剧电影的发展趋向
    第一节 掌握喜剧创作的内核——重拾喜剧精神
    第二节 故事内容至上的回归——打造“接地气”的故事
    第三节 合理化资源配置——树立品牌发展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后记

(6)基于动态价值理论的投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动态价值投资理论
    2.1 传统价值投资理论回顾与讨论
    2.2 动态价值投资理论
    2.3 投资的理性预期
    2.4 动态价值理论的选股方向
第三章 股价波动规律
    3.1 股价波动的规律
    3.2 股价泡沫研究
第四章 企业价值来源
    4.1 企业创造价值的方法
    4.2 利润的来源
第五章 价值评估方法与实证模型设计
    5.1 清算模型估值法
    5.2 盈利模型估值法
    5.3 交易模型估值法
    5.4 幻想模型估值法
    5.5 实证模型设计
第六章 实证分析
    6.1 市盈率与投资收益的关系
    6.2 低市盈率投资组合
    6.3 PEG组合实证分析
    6.4 实证研究结论
第七章 动态价值投资方法
    7.1 投资标的
    7.2 买卖时机
    7.3 分散与集中原则
    7.4 四维安全边际
    7.5 风险与业绩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1.实证分析样本中的843只股票
    附2.2000年初市值最小的20市值股票
    附3.2016年12月31市值最小的20市值股票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中国新闻网新闻标题的修辞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汉语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研究
        1.2.2 英语及其他语言的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研究
        1.2.3 研究缺失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3.1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1.3.2 论文的创新之处
    1.4 语料的获取与语料库的建立
        1.4.1 网站选择
        1.4.2 标题所在页面选择
        1.4.3 时间跨度选择
        1.4.4 语料获取方法
        1.4.5 语料库的建立
第2章 中国新闻网新闻标题的修辞分析
    2.1 宏观修辞策略分析
        2.1.1 中国新闻网新闻标题的语体选择
        2.1.2 中国新闻网新闻标题的风格运用
        2.1.3 中国新闻网新闻标题的话题设置
        2.1.4 中国新闻网新闻标题的语篇建构
    2.2 微观修辞学分析
        2.2.1 中国新闻网新闻标题的遣词
        2.2.2 中国新闻网新闻标题的炼句
        2.2.3 中国新闻网新闻标题的辞格
        2.2.4 中国新闻网新闻标题的辞趣
        2.2.5 中国新闻网新闻标题的标点符号
第3章 时政、体育、娱乐新闻标题的修辞比较
    3.1 概念界定
        3.1.1 时政新闻
        3.1.2 体育新闻
        3.1.3 娱乐新闻
    3.2 时政、体育、娱乐新闻标题的修辞比较
        3.2.1 词汇方面
        3.2.2 句子方面
        3.2.3 辞格方面
第4章 中国新闻网新闻标题与中国新闻报新闻标题的比较
    4.1 功能作用
    4.2 结构形式
        4.2.1 单行题和多行题
        4.2.2 单一式与组合式标题
        4.2.3 标题字数及标题长短的比较
    4.3 词汇使用
    4.4 修辞技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杠杆率管理框架:理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金融监管理念的变化
        1.1.2 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逻辑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杠杆率的涵义
        2.1.2 杠杆率管理的涵义
    2.2 文献综述
        2.2.1 有关杠杆率周期性变化状况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
        2.2.2 有关杠杆率管理方面的研究
第3章 杠杆率与经济周期——基于历史视角的分析
    3.1 杠杆率周期回顾
        3.1.1 长期视角的杠杆率周期状况
        3.1.2 分部门考察的杠杆率变化情况
    3.2 次贷危机之后杠杆率水平的变化
    3.3 杠杆率与经济周期
        3.3.1 杠杆率周期与经济周期
        3.3.2 去杠杆过程的相关经验总结
        3.3.3 杠杆率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4章 杠杆率的内生决定及其影响
    4.1 均衡杠杆率的决定:基于抵押交易型市场均衡的分析思路
    4.2 杠杆率周期理论的背景
        4.2.1 金融体系的证券化与抵押化
        4.2.2 投资者杠杆率的周期性特征
    4.3 杠杆率的变动及其影响:杠杆率周期理论
        4.3.1 杠杆率周期的触发:抵押品市场的变化
        4.3.2 单个市场的杠杆率周期机制
        4.3.3 金融资产市场与非金融资产市场的相互作用:双杠杆率周期机制
        4.3.4 杠杆率周期在不同资产市场之间的传染
    4.4 杠杆率周期理论的应用
        4.4.1 杠杆率周期理论对美国次贷危机的解释
        4.4.2 关于杠杆率周期管理的一些思考
第5章 杠杆率管理:经验及理论
    5.1 杠杆率监管的演进与现状
        5.1.1 杠杆率监管的演进历程
        5.1.2 杠杆率监管的经验
        5.1.3 巴塞尔协议III的杠杆率监管框架及其实施情况
    5.2 信用供给端的杠杆率管理及其影响:基于K-J框架的分析
        5.2.1 K-J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
        5.2.2 信用供给端杠杆率管理的影响
    5.3 信用需求端的杠杆率管理及其影响
        5.3.1 定量管理及其影响:一个基于两期模型的分析思路
        5.3.2 定性管理及其影响
    5.4 杠杆率管理对杠杆率周期的作用机制总结
第6章 杠杆率管理框架的构建与实施(一)
    6.1 杠杆率管理的涵义
        6.1.1 杠杆率管理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6.1.2 杠杆率管理政策的角色定位
        6.1.3 杠杆率管理框架的实施流程
    6.2 杠杆率管理中指标的选择与测算
        6.2.1 机构杠杆率管理指标的选择
        6.2.2 资产杠杆率的测算问题
    6.3 系统性风险的评估
        6.3.1 总体系统性风险的评估:IS-LG框架
        6.3.2 部门系统性风险的评估:五维分析法
        6.3.3 非金融企业风险的评估:一种基于杠杆率指标分解的思路
    6.4 杠杆率管理政策的选择
        6.4.1 杠杆率政策的工具箱
        6.4.2 杠杆率管理政策的选择: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6.5 杠杆率管理政策的设定与调整
        6.5.1 信用供给端杠杆率水平的设定与调整
        6.5.2 信用需求端杠杆率水平的设定与调整
第7章 杠杆率管理框架的构建与实施(二)
    7.1 杠杆率政策与其他政策的比较与协调
        7.1.1 杠杆率政策与风险加权资本充足率政策的搭配与使用
        7.1.2 杠杆率管理政策与传统货币政策的协调与使用
        7.1.3 杠杆率管理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7.2 杠杆率政策效力的评估与监测
        7.2.1 杠杆率政策效力的评估
        7.2.2 政策遗漏问题
    7.3 杠杆率管理政策的机制设计
    7.4 杠杆率管理框架的建立
第8章 杠杆率管理在中国的使用情况研究
    8.1 基于杠杆率视角的我国当前系统性风险分析
        8.1.1 我国各部门的杠杆率测算及风险分析
        8.1.2 我国经济杠杆水平的总体分析及当前系统性风险评估
    8.2 我国杠杆率管理工具的选择及其使用
        8.2.1 我国银行业杠杆率管理工具的运用状况
        8.2.2 我国证券市场杠杆率管理工具的运用状况
        8.2.3 我国房地产市场杠杆率管理工具的运用状况
    8.3 我国杠杆率管理政策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8.3.1 实证研究的设计
        8.3.2 我国房地产市场杠杆率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8.3.3 我国银行业杠杆率监管有效性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8.4 我国杠杆率管理框架的构建与政策启示
        8.4.1 我国杠杆率管理框架的构建
        8.4.2 我国杠杆率管理的政策启示
第9章 结论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9.1 主要的研究结论
    9.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1.3.2 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1.3.3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3 研究范畴的界定
第2章 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概述
    2.1 机构投资者的概念和特征
        2.1.1 机构投资者的概念
        2.1.2 机构投资者的特征
    2.2 机构投资者的法律属性
        2.2.1 信托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2.2 民事信托向商事信托的转变
        2.2.3 信托关系的法律构造
        2.2.4 信托与代理的比较和区别
    2.3 机构投资者的类型
        2.3.1 以资金来源为标准划分
        2.3.2 其他分类方法
    2.4 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缘起和发展
        2.4.1 公司治理的内涵和外延
        2.4.2 缘起:两权分离制度和委托代理问题
        2.4.3 发展:股东积极主义的兴起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法律地位
    3.1 机构投资者的双重身份
        3.1.1 作为受托人身份的机构投资者
        3.1.2 作为股东身份的机构投资者
    3.2 双重身份对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
        3.2.1 作为受托人的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
        3.2.2 作为股东的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
    3.3 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3.3.1 作为受托人的短期利益导向导致的问题
        3.3.2 作为股东投票权受限导致的问题
    3.4 解决双重身份带来问题的法律规制
        3.4.1 解决作为受托人参与治理存在的问题
        3.4.2 解决作为股东参与治理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领域和方式
    4.1 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领域
        4.1.1 公司内部治理
        4.1.2 反收购措施
        4.1.3 公司业务
        4.1.4 公共政策
    4.2 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方式
        4.2.1 选择目标公司
        4.2.2 征集代理投票权
        4.2.3 递交股东提案
        4.2.4 与目标公司管理层磋商
    4.3 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救济措施
        4.3.1 公开发表意见
        4.3.2 股东诉讼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法律问题和完善
    5.1 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现状
        5.1.1 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制度背景
        5.1.2 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5.2 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法律问题
        5.2.1 征集代理投票权的法律界限不明
        5.2.2 股东提案权的相关规定标准单一
        5.2.3 董事提名制度的缺失
        5.2.4 信义义务的适用标准模糊
    5.3 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法律措施
        5.3.1 完善征集代理投票权制度
        5.3.2 引入表决权信托制度
        5.3.3 细化股东提案权执行标准
        5.3.4 增加董事提名制度
        5.3.5 明确机构投资者的信义义务
        5.3.6 引入证券仲裁制度
        5.3.7 发挥机构投资者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10)人民币汇率与股市行业板块指数间联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评介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汇率与股市行业板块指数间联动效应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联动效应
        2.1.2 行业板块及其指数
    2.2 汇率与股价间联动效应的理论模型
        2.2.1 现金流导向模型
        2.2.2 资产组合导向模型
    2.3 汇率与股市行业板块指数间联动效应机制
        2.3.1 以货币供应量为媒介
        2.3.2 以利率为媒介
        2.3.3 以贸易余额为媒介
        2.3.4 以心理预期为媒介
第3章 研究方法设计
    3.1 联动效应度量模型的比较
        3.1.1 小波分析模型
        3.1.2 GARCH 类模型和 SV 类模型
    3.2 小波分析模型的确定
        3.2.1 小波分析模型基函数的选取
        3.2.2 小波分析模型分解尺度的选取
    3.3 度量模型的选取
        3.3.1 多元 GARCH-BEKK 模型的构造与估计
        3.3.2 多元 GARCH-BEKK 模型结果的 Wald 检验原理
第4章 实证研究
    4.1 基于小波分析模型的数据处理和基本统计分析
        4.1.1 样本数据选取
        4.1.2 小波多分辨分层过滤后的数据
        4.1.3 数据的基本统计分析
    4.2 人民币汇率与股市行业板块指数间联动效应的度量
        4.2.1 联动效应度量的估计方法
        4.2.2 联动效应的估计结果与分析
    4.3 人民币汇率与各行业板块指数间联动效应的比较分析
        4.3.1 联动效应的特征
        4.3.2 联动效应特征的形成原因分析
    4.4 管理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香港创业板 风雨过后是彩虹(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2]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研究(1978年-2018年)[D]. 周子钧. 山东大学, 2019(09)
  • [3]青岛西海岸影视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研究[D]. 潘炳军.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4]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D]. 张彦惠.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5]《囧》系列喜剧电影的审美文化透视[D]. 李约瑟. 暨南大学, 2018(01)
  • [6]基于动态价值理论的投资方法研究[D]. 陈胜利. 闽江学院, 2018(08)
  • [7]中国新闻网新闻标题的修辞学研究[D]. 刘洪. 阜阳师范学院, 2017(01)
  • [8]杠杆率管理框架:理论与应用[D]. 徐传平. 中国人民大学, 2016(03)
  • [9]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法律问题研究[D]. 赵昭. 大连海事大学, 2015(12)
  • [10]人民币汇率与股市行业板块指数间联动效应研究[D]. 文慧. 湖南大学, 2014(04)

标签:;  ;  ;  ;  

香港创业板 风雨后彩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