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On-Bu)_4 /AlEt_3-Et(Ind)_2-ZrCl_2/MAO双功能催化体系原位聚合制备LLDPE

Ti(On-Bu)_4 /AlEt_3-Et(Ind)_2-ZrCl_2/MAO双功能催化体系原位聚合制备LLDPE

一、LLDPE prepared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using a dual-functional catalytic system of Ti(On-Bu)_4 /AlEt_3-Et(Ind)_2-ZrCl_2/MAO(论文文献综述)

谢光勇,秦亚雯,罗德荣,李建,蒙祥[1](2021)在《乙烯原位共聚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双功能催化剂体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通用塑料.相较于传统的两步法,在一个反应器中同时加入齐聚催化剂和共聚催化剂组成双功能催化剂体系,催化乙烯原位共聚制备LLDPE,可以大大简化生产工艺和降低生产成本.综述了近年来乙烯原位共聚制备LLDPE的双功能催化剂体系的研究进展,分别从Ziegler-Natta催化剂/齐聚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齐聚催化剂和非茂金属催化剂/齐聚催化剂三种体系展开讨论,指出了原位共聚法对双功能催化剂的匹配性和反应速率搭配具有很高要求,并对双功能催化剂体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李秋霖,罗理琼,刘平伟,李伯耿,王文俊[2](2021)在《串级催化聚合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齐聚催化剂和共聚催化剂的有机结合和相互协同,可实现以乙烯为唯一单体的串级催化聚合,合成乙烯与α-烯烃共聚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但开发高选择性、高共聚能力、适合高温聚合的串级聚合催化体系仍极具挑战。本文围绕不同类型的乙烯齐聚/聚合反应,评述了乙烯二聚、三聚、四聚及聚烯烃大单体合成技术及其相应的串级催化聚合的研究进展。迄今,大部分串级催化聚合是在较低的聚合反应温度下进行的,有限的串级催化体系适合高温聚合;乙烯二聚和三聚串级催化聚合可合成短支链较均一的乙烯与α-烯烃共聚物,但在乙烯四聚串级催化聚合中1-辛烯的选择性亟待提高;此外,通过聚烯烃大单体的串级催化聚合,可为具有特殊链拓扑结构的高性能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的开发开拓新途径。

齐梦飞[3](2018)在《基于齐聚催化剂进料策略的乙烯串级催化聚合制备乙烯/1-己烯共聚物》文中研究表明聚烯烃应用广泛,其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程度的综合体现。串级催化聚合以乙烯为唯一单体在一个反应器内直接制备乙烯/αα-烯烃共聚物,避免了α-烯烃的生产、纯化、储存和运输等环节,可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对共单体含量高的聚合物,通常熔点偏低,影响聚合物热使用性能;目前缺乏对高温高压条件下的乙烯串级催化聚合制备POE的研究。控制单体进料策略可有效地进行聚合物链组成和结构以及聚合物聚集态结构的调控。类比单体进料策略,将齐聚催化剂进料策略与串级催化乙烯聚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制备乙烯/α-烯烃共聚物,以期在实现对共聚物组成分布调控的同时,赋予共聚物高熔点和低熔点组成。为此,本课题选用SNS-Cr为齐聚催化剂、CGC-Ti为共聚催化剂、MAO为助催化剂组成串级催化体系,考察了聚合温度、压力、齐聚催化剂进料方式等对共聚物组成、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规律,发现齐聚催化体系在75℃C下具有高反应活性,可制得高1-已烯含量共聚物;在相同齐聚催化剂用量条件下,增加齐聚催化剂分批加料次数可提高共聚物分子量,75℃C下齐聚催化剂分批进料得到的共聚物与一次进料得到的共聚物相比,在保持了低熔点部分不变的同时,提高了共聚物的高熔点。通过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的乙烯串级催化聚合,制备了1-已烯含量达9.59-12.0mol%的POE,与商品化POE相比,共聚物具有更好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恢复性能较差。本工作实现了以下创新:1)将齐聚催化剂进料策略与串级催化法有机地结合,使所制备的共聚物在保持了弹性的同时,提高了聚合物的熔点,使聚合物材料的弹性模量增加、断裂强度增大;2)实现了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利用乙烯串级催化聚合制备乙烯/1-已烯的热塑性弹性体POE,1-已烯的含量达9.59-12.0 mol%,共聚物具有更好的拉伸性能。

何富安,张黎明[4](2015)在《综述原位聚合法制备高性能聚乙烯基复合材料》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高性能聚乙烯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黏土/聚乙烯复合材料、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材料、石墨类填料/聚乙烯复合材料等体系,重点介绍了相关材料制备时所用负载型催化剂的聚合反应规律,以及所得聚乙烯基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与性能,还指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面临的一些挑战。

张军伟,代金松,李华姝,李伯耿[5](2014)在《串联催化剂合成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进展》文中提出用串联催化剂体系(tandem catalysis system)合成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是近十余年来聚烯烃催化剂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按照齐聚催化剂选择性的不同和共聚催化剂的不同分为低选择性体系、高选择性体系、长支链体系、负载型催化剂体系和双功能体系等5类催化剂体系,系统综述了串联催化剂体系原位合成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研究开发工作,着重阐述了不同选择性的齐聚催化剂与不同共聚能力的共聚催化剂的配伍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对聚合物性能、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串联催化剂体系的反应特点和优缺点。

曲佳燕,王曦,杨敏,任合刚,刘宾元,闫卫东[6](2011)在《多米诺催化乙烯聚合制备PE-LLD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综述了以乙烯为唯一单体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多米诺催化体系,按照催化方式的不同,分别介绍了齐聚主催化剂/共聚主催化剂/助催化剂体系、主催化剂/齐聚助催化剂/共聚助催化剂体系两大类型,其中按照不同类型主催化剂的组合进行了分类。着重阐述了各类乙烯多米诺催化体系的特点、制备的聚合物的特征及乙烯多米诺催化的优缺点等。

孟琳,杜威,姜涛[7](2009)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催化剂研究新进展》文中指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LLDPE催化剂的研发状况成为目前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LLDPE催化剂的发展历程,重点论述了乙烯原位共聚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制备LL-DPE的近况。LLDPE催化剂的研究方向是利用原位技术通过双功能催化剂的合理筛选达到对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调控,最终合成出性能优异的LLDPE。

杨敏[8](2009)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催化乙烯共聚及环烯烃聚合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提出——在乙烯多米诺反应体系中两种不同功能活性中心的存在是制备支化聚乙烯的关键这一设想,按照此思路设计了一种新型乙烯多米诺催化体系,即单一主催化剂与两种助催化剂组成的催化体系来催化乙烯共聚制备支化聚乙烯。对于非茂β-二酮锆催化体系,β-二酮锆/AlEt2Cl可以形成了乙烯齐聚活性中心催化乙烯聚合得到了碳数分布在C4-C12、含量达到70 %以上的α-烯烃。β-二酮锆/MAO (Al(i-Bu)3、AlEt3)可以形成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活性中心,催化乙烯与特定链长的α-烯烃共聚得到了支化聚乙烯。β-二酮锆/AlEt2Cl/MAO(Al(i-Bu)3、AlEt3)多米诺催化体系,可以催化乙烯共聚制备含有一定支链长度分布的支化聚乙烯,活性达到6×104 g/(molZr?h),但其支化度不高。两种助催化剂比例、铝锆比、催化剂浓度、聚合温度对催化活性、产物性质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茂金属Et(Ind)2ZrCl2催化体系中,Et(Ind)2ZrCl2/AlEt2Cl在一定压力下可以催化乙烯得到碳数分布在C4-C16、含量高达91 %的α-烯烃。聚合条件对乙烯齐聚活性及α-烯烃分布的影响很大。Et(Ind)2ZrCl2/AlEt2Cl/MAO多米诺体系的催化活性高于7×105 g/(molZr?h),得到的聚乙烯支化度可达到20/1000C以上。聚合反应条件对聚合结果都有很明显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商品化的茂金属到合成简便的非茂金属都适用于这种方法,此体系具有普遍的应用性。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β-二酮催化剂(dbm)2ZrCl2分别与两种不同助催化剂(AlEt2Cl, MAO)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无论是AlEt2Cl还是MAO,少量的助催化剂首先使催化剂发生单烷基化反应,主催化剂金属中心的最大吸收峰波长发生蓝移,而当助催化剂量进一步增加时,金属中心的最大吸收峰波长红移,单烷基取代的催化剂被大量的助催化剂夺去电子成为缺电子的阳离子活性中心,以便烯烃单体的配位插入。采用三种新型的碳硅异双桥联茂金属催化剂(Me2C)(Me2Si)Cp2TiCl2、[(CH2)5C](Me2Si)Cp2TiCl2、(Me2C)(Me2Si)Cp2ZrCl2催化乙烯均聚,锆催化剂对乙烯几乎无活性。两种钛催化剂能够催化乙烯与不同链长的α-烯烃共聚。催化剂桥基长度的缩短、两茂环之间的二面角及立体刚性的增大、两桥联基团的结构差异等因素对催化剂的热稳性、聚合活性及共聚情况都有一定的影响。选择了β-二酮镍、钛、锆配合物催化环烯烃降冰片烯聚合。研究发现,β-二酮镍催化降冰片烯发生加成聚合,β-二酮钛、锆催化降冰片烯会同时发生开环易位聚合和加成聚合。β-二酮锆、钛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聚合物中开环结构的比例均随助催化剂的量、聚合温度的增加而提高。β-二酮镍配合物也可以催化降冰片烯与α-烯烃、双环戊二烯、乙叉基降冰片烯共聚,但β-二酮镍对降冰片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中α-烯烃的含量很低。降冰片烯分别与双环戊二烯、乙叉基降冰片烯共聚时,聚合方式仍然是按照加成方式,并且共聚物中的单体比例接近反应物比例。降冰片烯均聚物以及四种共聚物热稳定性都比较好。

张军伟[9](2008)在《乙烯选择性三聚与串联共聚催化体系制备LLDPE》文中提出本文以HN(C2H4SR)2·CrCl3/MAO为催化体系,实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乙烯三聚的选择性、活性及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并进一步实验考察了催化剂负载化对其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规律;又以HN(C2H4SC12H25)2·CrCl3/Et(Ind)2ZrCl2/MAO为串联催化体系催化乙烯三聚及共聚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乙烯/1-己烯共聚物,实验并建模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乙烯三聚选择性、乙烯/1-己烯共聚活性、齐聚与共聚动力学特性以及产物性能等的影响;考察了催化体系的负载化对串联反应过程及其产物性能的影响。HN(C2H4SR)2·CRCl3催化乙烯齐聚实验发现该催化剂在低压和较低的MAO用量下有非常高的三聚选择性(>99%)。当R基为-C2H5时,1atm下65℃时活性最高可达550kg hexene/(mol Crh),提高反应压力有助于得到更高的活性,但是会降低催化剂的选择性;当R基为-C12H25时,1atm下75℃时活性最高可达450kg hexene/(mol Crh)。实验发现,该类催化剂的最佳反应温度区间在55-75℃之间。将HN(C2H4SR)2·CrCl3催化剂负载于SiO2上,发现负载化对催化剂的三聚选择性没有影响,但是催化剂的活性有所下降,动力学曲线则更趋平缓。当R基为-C2H5时,负载型催化剂活性相对于均相催化剂下降了1 00 kg hexene/(mol Cr.h)左右;而当R基为-C12H25时,活性下降到其均相时的1/4。负载化对两种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程度不同,是由于R基为-C12H25时催化剂本身的位阻基团比较大,催化剂负载化加剧了位阻对乙烯配位、络合及插入的影响。三聚催化剂HN(C2H4SC12H25)2·CrCl3(1)与茂金属催化剂Et(Ind)2ZrCl2(2)配合组成串联催化剂体系,以乙烯为唯一原料,在同一个反应器中催化剂1催化乙烯选择性三聚生成1-己烯,而催化剂2催化乙烯与原位生成的1-己烯共聚生成乙烯/1-己烯共聚物。共聚物的性能可通过催化剂配比、反应温度等条件控制。13C-NMR表征发现,聚合物只含有C4支链,表明三聚催化剂的选择性在串联共聚时保持不变。当反应温度较低或者Cr/Zr较高时,串联催化体系得到的共聚物的DSC曲线分布较宽,甚至出现双峰分布。1-己烯的浓度累积与漂移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采用预齐聚的方法抑制这种漂移,得到结构更均一的共聚物。针对HN(C2H4SR)2·CrCl3催化剂,应用金属成环中间体三聚机理,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导出了常压下该类催化剂催化乙烯三聚的反应速率方程:Rp=k1.ka.CE2/ka-kd(e-kdt-e-kat).Mw,获得了对应的动力学参数。针对HN(C2H4SC12H25)2·CrCl3/Et(Ind)2ZrCl2/MAO串联催化体系,基于简化的金属成环中间体三聚机理和乙烯/1-己烯共聚机理,建立了一个半连续乙烯串联反应制备LLDPE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的预测反应速率、共聚单体浓度、共聚物组成、产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等。串联催化反应实验和仿真研究发现,反应过程中三聚反应和共聚反应存在着速度差;正是这一速度差导致了反应过程中1-己烯的浓度从零起不断累积增大;采用预齐聚的方法可使1-己烯先在短期内累积到比较高的浓度,进而使其消耗的速率与生成的速率达到平衡,得到组成结构更均一的共聚物。使用均相或负载化HN(C2H4SC12H25)2·CrCl3与均相或负载化Et(Ind)2ZrCl2组合成的不同的串联催化体系进行乙烯的化学反应,研究发现,共聚催化剂Et(Ind)2ZrCl2负载化对其活性和1-己烯的插入都有影响。固定Cr/Zr比条件下,串联催化体系的活性取决于共聚催化剂负载与否,与三聚催化剂的负载与否则没有关系;采用均相共聚催化剂,其聚合产物的分子量较小,分子量分布窄,DSC曲线呈单峰分布;采用负载型共聚催化剂,由于其具有多活性中心,产物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宽,DSC曲线比较复杂。使用双负载型串联催化剂活性比较高,产物中只有C4支链,熔点介于95℃到120℃之间,是典型的LLDPE。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双负载催化体系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最大。负载三聚催化剂降低了体系中1-己烯的浓度,而负载型共聚催化剂降低了链转移速率和β-氢消除速率,这两种作用共同影响了产物的分子量。

胡文艳[10](2008)在《单一非茂主催化剂与两种助催化剂催化乙烯原位共聚》文中认为与目前国内外其他学者研究思路相反,本论文采用单一主催化剂与2种不同的烷基铝助催化剂作用,分别形成乙烯齐聚和乙烯—α-烯烃共聚活性中心,“多米诺”催化乙烯原位共聚制备支化聚乙烯。对于这样的思路构成的催化体系国内外尚未见他人相关文献报道。本文合成了非茂主催化剂β-二酮类配合物,即乙酰丙酮二氯化锆((acac)2ZrCl2)、二苯甲酰甲烷二氯化锆((dbm)2ZrCl2)、(1-苯基-4, 4, 4-三氟-丁二酮)二氯化锆((bfa)2ZrCl2)和乙酰丙酮二氯化钛((acac)2TiCl2),分别考察了一氯二乙基铝(AlEt2Cl)、三乙基铝(AlEt3)、三异丁基铝(Al(i-Bu)3)与其作用催化乙烯齐聚性能;考察了甲基铝氧烷(MAO)、AlEt3、Al(i-Bu)3与其作用催化乙烯与特定链长的α-烯烃共聚性能;并考察了单一主催化剂β-二酮锆配合物与两种不同助催化剂“多米诺”催化乙烯原位共聚。β-二酮类配合物催化乙烯齐聚反应中,不同助催化剂对乙烯齐聚有很大影响;同时,增强β-二酮配体的吸电性可提高齐聚活性;对齐聚产物进行分析发现,在以AlEt2Cl为助催化剂时,β-二酮锆催化乙烯聚合产物主要为α-烯烃,β-二酮钛主要形成了烷烃;而助催化剂Al(i-Bu)3和AlEt3对乙烯齐聚生成α-烯烃的性能较差;β-二酮类配合物催化乙烯与特定链长的α-烯烃共聚结果表明,β-二酮类配合物与助催化剂MAO、AlEt3、Al(i-Bu)3作用,形成了共聚活性中心,13C-NMR证实聚合产物为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在乙烯原位共聚催化体系中,以β-二酮锆为单一主催化剂,以AlEt2Cl为齐聚助催化剂,共聚助催化剂则分别采用了MAO、AlEt3、Al(i-Bu)3。13C-NMR表征得到聚合产物为含有一定支链长度分布的支化聚乙烯。同时由于支化结构的存在,原位共聚产物的熔点和结晶度下降。由此证实了采用一种主催化剂与两种不同助催化剂作用可以形成2种不同功能的催化活性中心,从而也能实现乙烯原位共聚制备支化聚乙烯的构想。考察了两种助催化剂比例、催化剂浓度、铝锆比、聚合温度等反应条件对β-二酮锆/AlEt2Cl/MAO原位共聚催化体系的影响,确立了铝锆比n(Al)/n(Zr)=100,聚合温度为60℃时聚合活性最高;同时考察了两种助催化剂比例、铝锆比等聚合条件对β-二酮锆/AlEt2Cl/AlEt3、β-二酮锆/AlEt2Cl/Al(i-Bu)3原位共聚催化体系影响。

二、LLDPE prepared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using a dual-functional catalytic system of Ti(On-Bu)_4 /AlEt_3-Et(Ind)_2-ZrCl_2/MAO(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LDPE prepared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using a dual-functional catalytic system of Ti(On-Bu)_4 /AlEt_3-Et(Ind)_2-ZrCl_2/MAO(论文提纲范文)

(1)乙烯原位共聚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双功能催化剂体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双功能催化剂体系
    1.1 Ziegler-Natta催化剂作共聚催化剂
    1.2 茂金属作共聚催化剂
        1.2.1 与乙烯二聚催化剂组成双功能催化剂体系
        1.2.2 与乙烯三聚催化剂组成双功能催化剂体系
        1.2.3 与乙烯四聚或齐聚催化剂组成双功能催化剂体系
        1.2.4 桥联双功能催化剂体系
    1.3 非茂金属作共聚催化剂
2 结语

(2)串级催化聚合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乙烯二聚的串级催化聚合
    1.1 乙烯二聚技术
    1.2 二聚串级聚合
2 乙烯三聚的串级催化聚合
    2.1 乙烯三聚技术
    2.2 三聚串级聚合
3 乙烯四聚的串级催化
    3.1 乙烯四聚技术
    3.2 四聚串级聚合
4 聚烯烃大单体的串级催化
    4.1 聚烯烃大单体制备
    4.2 聚烯烃大单体串级聚合
5 结论与展望
符号说明

(3)基于齐聚催化剂进料策略的乙烯串级催化聚合制备乙烯/1-己烯共聚物(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烯烃材料
    1.2 LLDPE和POE的制备
        1.2.1 LLDPE和POE制备工艺与催化剂
        1.2.2 串级催化法制备LLDPE和POE
    1.3 串级催化体系
        1.3.1 乙烯低选择性串级催化体系
        1.3.2 乙烯二聚的串级催化体系
        1.3.3 乙烯三聚的串级催化体系
        1.3.4 乙烯其他串级催化体系
    1.4 控制单体进料策略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
        1.4.1 单体脉冲进料制备嵌段共聚物
        1.4.2 共聚单体周期性的进料制备抗冲聚丙烯
    1.5 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基于齐聚催化剂加料策略的乙烯串级催化聚合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乙烯三聚催化剂的合成
        2.2.3 乙烯齐聚反应
        2.2.4 常压乙烯串级催化聚合
        2.2.5 高压乙烯串级催化聚合
        2.2.6 基于齐聚催化剂加料策略的乙烯串级催化聚合
        2.2.7 分析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SNS-Cr/MAO催化乙烯三聚反应
        2.3.2 SNS-Cr/CGC-Ti/MAO串级催化乙烯制备乙烯/1-已烯共聚物
        2.3.3 SNS-Cr齐聚催化剂进料策略制备乙烯/1-已烯共聚物
        2.3.4 乙烯/1-已烯共聚物组成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齐聚催化剂进料策略制备的乙烯/1-已烯共聚物流变与力学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样品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齐聚催化剂多次进料制备乙烯/1-已烯共聚物流变性能
        3.3.2 齐聚催化剂多次进料制备乙烯/1-已烯共聚物拉伸性能
        3.3.3 齐聚催化剂多次进料制备乙烯/1-已烯共聚物DMA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温高压乙烯串级催化聚合制备聚烯烃弹性体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乙烯高温高压SNS-Cr/CGC-Ti/MAO串级催化聚合
        4.2.3 聚合物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聚合温度对乙烯串级催化聚合的影响
        4.3.2 齐聚催化剂用量对乙烯串级催化聚合的影响
        4.3.3 乙烯/1-已烯共聚物组成分析
        4.3.4 共聚物单轴拉伸性能分析
        4.3.5 共聚物动态机械性能分析
        4.3.6 共聚物弹性恢复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结论
    5.2 本文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综述原位聚合法制备高性能聚乙烯基复合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1黏土/聚乙烯复合材料
    1.1黏土负载Zeigler-Natta催化剂体系
        1.1.1单组分载体体系
        1.1.2复合载体体系
    1.2黏土负载茂金属催化剂体系
    1.3黏土负载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体系
2碳纳米管/聚乙烯复合材料
    2.1碳纳米管负载Zeigler-Natta催化剂体系
    2.2碳纳米管负载茂金属催化剂体系
    2.3碳纳米管负载后过渡金属催化剂体系
    2.4母料共混体系
3石墨类填料/聚乙烯复合材料
4原位聚合制备其它聚乙烯基复合材料
5结束语

(5)串联催化剂合成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低选择性齐聚催化剂的串联催化体系
2 基于高选择性齐聚催化剂的串联催化体系
3 基于长链 α 烯烃齐聚催化剂的串联催化体系
4 基于负载化茂金属催化剂的串联催化体系
5 基于双功能催化剂的串联催化体系
6 结语与展望

(6)多米诺催化乙烯聚合制备PE-LLD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齐聚主催化剂/共聚主催化剂/助催化剂的体系
    1.1 齐聚催化剂和共聚催化剂都是Ziegler-Natta催化剂的体系
    1.2 齐聚催化剂是Ziegler-Natta催化剂、共聚催化剂是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体系
    1.3 齐聚催化剂是单活性中心催化剂, 共聚催化剂是Zie-gler-Natta催化剂
    1.4 齐聚催化剂和共聚催化剂都是单活性中心催化剂
        (1) 齐聚催化剂和共聚催化剂都是茂金属催化剂
        (2) 齐聚催化剂是非茂金属催化剂, 共聚催化剂是茂金属催化剂
        (1) 齐聚催化剂是前过渡金属催化剂
        (2) 齐聚催化剂是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3) 齐聚催化剂、共聚催化剂都是非茂金属催化剂
2 主催化剂/齐聚助催化剂/共聚助催化剂体系
3 结语

(8)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催化乙烯共聚及环烯烃聚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支化聚乙烯的合成
        1-2-1 乙烯与α-烯烃共聚合
        1-2-2 活性中心“链行走”制备支化聚乙烯
        1-2-3 多米诺催化体系催化乙烯原位聚合
        1-2-4 其他方法
    §1-3 多米诺催化乙烯共聚制备支化聚乙烯
        1-3-1 齐聚催化剂和共聚催化剂都是 Ziegler-Natta 催化剂
        1-3-2 齐聚催化剂是 Ziegler-Natta 催化剂、共聚催化剂是单活性中心催化剂
        1-3-3 齐聚催化剂是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共聚催化剂是 Ziegler-Natta 催化剂
        1-3-4 齐聚催化剂和共聚催化剂都是单活性催化剂
    §1-4 环烯烃的聚合研究
        1-4-1 环烯烃结构与性能
        1-4-2 环烯烃的聚合方式
        1-4-3 环烯烃的开环易位聚合
        1-4-4 环烯烃的加成聚合
    §1-5 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5-2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单一非茂催化剂多米诺催化乙烯共聚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β-二酮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
        2-3-1 β-二酮钛催化乙烯齐聚
        2-3-2 β-二酮锆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
        2-3-3 不同催化剂(助催化剂)对聚合活性的影响
        2-3-4 铝锆比对齐聚活性的影响
    §2-4 β-二酮锆催化剂催化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
    §2-5 β-二酮锆/两种助催化剂多米诺催化乙烯共聚
        2-5-1 两种助催化剂比例对多米诺催化乙烯共聚的影响
        2-5-2 总铝锆比对多米诺催化乙烯共聚的影响
        2-5-3 催化剂浓度对多米诺催化乙烯共聚的影响
        2-5-4 聚合温度对多米诺催化乙烯共聚的影响
        2-5-5 多米诺催化乙烯聚合产物结构分析
    §2-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活性中心
        2-6-1 (dbm)_2ZrC1_2/AlEt_2Cl体系
        2-6-2 (dbm)_2ZrC1_2/MAO体系
        2-6-3 (dbm)_2ZrC1_2/AlEt_2Cl/MAO体系
    §2-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单一茂金属催化剂多米诺催化乙烯共聚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Et(Ind)_2ZrCl_2/AlEt_2Cl催化乙烯齐聚
        3-3-1 铝锆比对乙烯齐聚反应的影响
        3-3-2 催化剂浓度对乙烯齐聚反应的影响
        3-3-3 聚合压力对乙烯齐聚反应的影响
        3-3-4 聚合温度对乙烯齐聚反应的影响
    §3-4 多米诺催化体系Et(Ind)_2ZrCl_2/AlEt_2Cl/MAO催化乙烯共聚
        3-4-1 两种助催化剂比例对多米诺催化乙烯共聚的影响
        3-4-2 齐聚助催化剂对多米诺催化乙烯共聚的影响
        3-4-3 共聚助催化剂对多米诺催化乙烯共聚的影响
        3-4-4 共聚温度对多米诺催化乙烯共聚的影响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异双桥联茂金属催化乙烯/α-烯烃共聚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异双桥联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均聚
        4-3-1 桥联茂金属结构分析
        4-3-2 异双桥联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均聚
    §4-4 异双桥联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共聚
        4-4-1 异双桥联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己烯、1-辛烯共聚
        4-4-2 异双桥联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十四烯、1-十六烯共聚
        4-4-3 同一催化剂催化乙烯与不同单体共聚比较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环烯烃聚合物的合成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3 环烯烃的均聚合
        5-3-1 反应条件对降冰片烯均聚的影响
        5-3-2 金属中心、反应条件对降冰片烯均聚物结构的影响
        5-3-3 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能研究
    §5-4 环烯烃的共聚合
        5-4-1 降冰片烯与α-烯烃的共聚
        5-4-2 降冰片烯与环烯烃的共聚
    §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9)乙烯选择性三聚与串联共聚催化体系制备LLDPE(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内容
2 文献综述
    2.1 α烯烃的合成
        2.1.1 非选择性乙烯齐聚
        2.1.1.1 典型的非选择性齐聚工艺
        2.1.1.2 三种齐聚工艺的比较
        2.1.1.3 其他非选择性齐聚催化剂
        2.1.2 乙烯选择性齐聚
        2.1.2.1 选择性二聚
        2.1.2.2 选择性三聚
        2.1.2.3 选择性四聚
        2.1.2.4 铬系催化剂的齐聚机理
    2.2 LLDPE的合成方式
        2.2.1 传统共聚法
        2.2.2 串联聚合法
    2.3 串联催化剂体系
        2.3.1 基于Z-N催化剂的串联催化体系
        2.3.2 基于均相茂金属催化剂的串联催化体系
        2.3.2.1 低选择性齐聚催化剂
        2.3.2.2 高选择性齐聚催化剂
        2.3.2.3 长链α烯烃齐聚催化剂
        2.3.3 基于负载化茂金属催化剂的串联催化体系
3 HN(C_2H_4SC_2H_5)_2·CrCl_3齐聚合成1-己烯及其动力学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三聚催化剂的合成
        3.2.3 HN(C_2H_4SC_2H_5)_2·CrCl_3负载化
        3.2.4 乙烯齐聚
        3.2.5 产物分析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温度效应
        3.3.2 压力效应
        3.3.3 Al/Cr效应
        3.3.4 负载化效应
        3.3.5 HN(C_2H_4SC_2H_5)_2·CrCl_2催化的乙烯均相齐聚动力学建模
    3.4 本章小结
4 均相串联催化体系合成LLDPE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三聚催化剂的合成
        4.2.3 乙烯齐聚
        4.2.4 乙烯均聚与串联共聚
        4.2.5 产物分析与表征
        4.2.5.1 齐聚产物的表征
        4.2.5.2 聚合产物的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乙烯齐聚
        4.3.2 乙烯均聚
        4.3.3 乙烯串联共聚
        4.3.3.1 Cr/Zr及反应温度对乙烯串联共聚的影响
        4.3.3.2 低温或高Cr/Zr条件下乙烯串联共聚产物的组成
        4.3.3.3 预齐聚对乙烯串联共聚产物组成分布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均相串联催化合成LLDPE的动力学及其过程模型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3 模型的建立
        5.3.1 乙烯三聚模型
        5.3.2 乙烯共聚模型
        5.3.3 乙烯串联共聚模型
    5.4 结果与讨论
        5.4.1 模型参数的选择
        5.4.2 串联催化乙烯/1-己烯共聚的模拟
        5.4.3 含有预齐聚的串联催化乙烯/1-己烯共聚的模拟
    5.5 本章小结
6 负载串联催化体系合成LLDPE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原料
        6.2.2 催化剂负载
        6.2.3 催化剂的表征
        6.2.4 聚合实验及产物分析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负载型乙烯三聚催化剂
        6.3.2 不同负载方式对催化体系活性的影响
        6.3.3 不同催化体系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单一非茂主催化剂与两种助催化剂催化乙烯原位共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支化聚乙烯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1-2-1 乙烯与α-烯烃共聚合
        1-2-2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均聚
    §1-3 原位共聚制备支化聚乙烯
        1-3-1 Ziegler-Natta 催化体系
        1-3-2 茂金属催化体系
        1-3-3 非茂金属催化体系
    §1-4 本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1-4-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4-2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4-3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试剂与仪器
        2-1-1 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催化剂的合成
        2-2-2 乙烯聚合反应
        2-2-3 分析测试
第三章 β-二酮类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
    §3-1 β-二酮锆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
        3-1-1 不同助催化剂对β-二酮锆催化乙烯齐聚影响
        3-1-2 齐聚产物分析
        3-1-3 n(Al)/n(Zr)对齐聚活性的影响
    §3-2 β-二酮钛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
        3-2-1 (acac)_2TiCl_2 在不同助催化剂下催化乙烯聚合
        3-2-2 齐聚产物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β-二酮类催化剂催化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
    §4-1 β-二酮锆类配合物催化乙烯与α-烯烃共聚
        4-1-1 (acac)_2ZrCl_2/MAO 催化乙烯和α-烯烃共聚
        4-1-2 (acac)_2ZrCl_2/其他烷基铝催化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
        4-1-3 (dbm)_2ZrCl_2/MAO 催化乙烯和α-烯烃共聚
        4-1-4 (dbm)_2ZrCl_2/其他烷基铝催化乙烯与α-烯烃共聚
        4-1-5 (bfa)_2ZrCl_2 催化乙烯和α-烯烃共聚
    §4-2 β-二酮钛类配合物催化乙烯与α-烯烃共聚
        4-2-1 (acac)_2TiCl_2/MAO 催化乙烯与α-烯烃共聚
        4-2-2 (acac)_2TiCl_2/其他烷基铝催化乙烯与α-烯烃共聚
    §4-3 小结
第五章 单一主催化剂与两种助催化剂催化乙烯原位共聚
    §5-1 β-二酮锆/AlEt_2Cl/MAO 催化乙烯原位共聚
        5-1-1 不同主催化剂催化乙烯原位共聚
        5-1-2 两种助催化剂对原位共聚的影响
        5-1-3 催化剂浓度对原位共聚的影响
        5-1-4 铝锆比对原位聚合的影响
        5-1-5 温度对原位共聚的影响
    §5-2 β-二酮锆/AlEt_2Cl/其他烷基铝催化乙烯原位共聚
        5-2-1 β-二酮锆/AlEt_2Cl/AlEt_3催化乙烯原位共聚
        5-2-2 β-二酮锆/AlEt_2Cl/Al(i-Bu)_3 催化乙烯原位共聚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四、LLDPE prepared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using a dual-functional catalytic system of Ti(On-Bu)_4 /AlEt_3-Et(Ind)_2-ZrCl_2/MAO(论文参考文献)

  • [1]乙烯原位共聚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双功能催化剂体系研究进展[J]. 谢光勇,秦亚雯,罗德荣,李建,蒙祥.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4)
  • [2]串级催化聚合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J]. 李秋霖,罗理琼,刘平伟,李伯耿,王文俊. 化工学报, 2021(02)
  • [3]基于齐聚催化剂进料策略的乙烯串级催化聚合制备乙烯/1-己烯共聚物[D]. 齐梦飞. 浙江大学, 2018(01)
  • [4]综述原位聚合法制备高性能聚乙烯基复合材料[J]. 何富安,张黎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5(02)
  • [5]串联催化剂合成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进展[J]. 张军伟,代金松,李华姝,李伯耿. 化工进展, 2014(02)
  • [6]多米诺催化乙烯聚合制备PE-LLD的研究进展[J]. 曲佳燕,王曦,杨敏,任合刚,刘宾元,闫卫东. 工程塑料应用, 2011(01)
  • [7]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催化剂研究新进展[J]. 孟琳,杜威,姜涛.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9(04)
  • [8]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催化乙烯共聚及环烯烃聚合的研究[D]. 杨敏. 河北工业大学, 2009(12)
  • [9]乙烯选择性三聚与串联共聚催化体系制备LLDPE[D]. 张军伟. 浙江大学, 2008(03)
  • [10]单一非茂主催化剂与两种助催化剂催化乙烯原位共聚[D]. 胡文艳. 河北工业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Ti(On-Bu)_4 /AlEt_3-Et(Ind)_2-ZrCl_2/MAO双功能催化体系原位聚合制备LLDPE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