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电视的画面艺术

论音乐电视的画面艺术

一、试论音乐电视的画面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潇敏[1](2021)在《商业战略下我国音乐电视的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娱乐文化并不发达的中国,音乐电视,作为当今最为潮流年轻化、极具商业前景、以音乐为主音画结合为辅的视听语言之一,逐渐成为被遗弃于角落的消费文化。由此本文将用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跨学科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在商业战略下音乐电视在国内的市场定位与发展策略。

胡婷[2](2021)在《音乐电视的艺术表达形式及创意表现》文中认为音乐是一种历久弥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电视的出现,将音乐的声音与视频动画组合起来,从音乐电视的角度不断提高音乐的艺术表达形式,将音乐具象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音乐电视的品质追求也逐步提升。在音乐电视的发展过程当中,人们对音乐电视的品质要求逐步提升,不断地将音乐电视从画面、声音、剪辑等方面进行完善。本文将就这些特点进行阐述,逐步探究提高音乐电视艺术表达形式与创意表现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音乐电视的表现形式。

尤达[3](2021)在《网络时代美国创剧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创剧人,英文为the creator of American TV soaps,sitcoms and series,原指提供故事创意或者完成试播集剧本向各大电视网推销的人,在实际生产中演变为美剧的创作主体,即具有创作剧本能力的执行制片人。从历史观之,电视时代的创剧人在美剧生产过程中流露出普遍性特点,由此形成的群体特征深刻影响着创剧人自身的演变:从身份的确立到群体的形成,再到阶层的固化。网络时代的创剧人致力于群体特征的变革,以此打破阶层的桎梏。立足创剧人文本的内容与形式观之,所谓“变革”与以往并非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十分明晰。创剧人既对美剧成规化生产模式进行大胆革新,又依据“自我”的觉感与体认进行个性化创造。更为重要的是,创剧人调和了成规与个性间的对立关系,在文本的内容选择上追求“他者互文”与“自我表现”的紧密结合,表现形式上注重制作范式与创作风格的高度统一,由此在作品中反映出多元且精彩的主题,满足受众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娱乐需求。这便使得创剧人不再只是播出机构定义下一味媚俗的符号客体,而是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探讨美国创剧人群体的演变;从文本的内容选择与表现形式上深入考察网络时代创剧人的变革举措,指出其群体特征的两个维度;进而分析这两个维度的相互关系与共同作用;最后基于媒介场域的变化探讨群体特征发生变革的外在成因,从创剧人心理探讨变革的内在动因。如此,形成了对网络时代美国创剧人从表象到本质的考察。揆诸现实,这一研究的目的在于面对美剧在全球范围内卓越的传播力,从创作主体维度探寻美剧的成功之道,以求能在去芜存菁中有效“吸收外来”,为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带来启示意义。

冯弢[4](2021)在《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之影视音乐分析及应用状况研究 ——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版”“2019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使用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音乐作为普通高中美育基本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该标准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提出高中音乐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高中生的资讯主要有学校和大众传媒这两个来源。高中生每天都被电视、电影、广播、广告、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包围着,这些媒体所传播的信息量远远多于教科书,且质量良莠不齐,为此,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这一途径,发挥教科书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如何鉴赏影视音乐和其他大众音乐形式。使教科书的内容在满足音乐课程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时,也符合现在高中生的音乐喜好需求。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音乐教育跨学科、跨文化、多媒介融合日趋重要。音乐教科书是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媒介”,美国心理学家、医学博士和心理学专业哲学博士D.P.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等理论在我国广受传播,对课程与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理论参照作用。“编排得适当的教科书,能够在促进行为目标或其他形式的学习目标所规定的学习方面发生巨大的作用”。影视音乐是高中生喜爱的音乐类型,有着非影视音乐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兼具娱乐性和教育性。其教育性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艺术审美层次、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借影视音乐以鉴赏、艺术实践等教学方式向学生简介基本乐理、曲式、旋律等形式要素与相应影视片段的契合和培养作曲能力,以及如何在特定文化中理解音乐,或者说培养一种积极的跨文化意识;而表现为大众文化消费性的娱乐性,优秀影视歌曲有助于培育核心素养,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而平庸、制作粗糙的影视音乐则会误导学生,出现不努力学习、盲目追星等不良社会现象。作为一位非常关注高中音乐教科书编写的音乐教育研究生,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奥苏贝尔理论及高中音乐教科书的研究、以及国内奥苏贝尔理论视域下高中音乐教科书编写、高中影视音乐教学等研究进行回顾,并从影视音乐入手,以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等理论为参照,借鉴音乐传播学、音乐社会学等理论观点对国内使用范围较广的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版和2019版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中影视音乐采用文献法、比较法、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以六个章节的篇幅进行分析与思考,旨在为高中音乐教科书的编写、高中音乐教学与高中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本文立题有一定的独特性、创新性和新颖性。第一章主要对本文所涉及的概念进行释义和说明,如教科书、影视音乐,音乐教学大纲,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高中音乐课程核心素养等。第二章对我国解放前后高中音乐教科书的发展进行概述,主要是解放后高中音乐教科书发展及其影视音乐的收录情况。第三章阐述了影视音乐具有的烘托气氛描绘景物、抒发情感深化主题、参与控制剧情发展以及连接画面贯穿结构等作用。对电影音乐和电视音乐进行比较,说明电影音乐具有更多的是艺术性,而电视音乐则有更多的传播性,同时指出影视音乐所具有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第四章以影视音乐为例,列表从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整体内容、教与学环节、文化理解等三个部分对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2009版和2019版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2019版比2009版更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反映出2019版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编排更具科学性、民族性及音乐文化多元性。第五章通过采用问卷星软件对安徽省马鞍山市四所高中使用2009版、2019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的高中学生和高中音乐老师进行问卷调查,涉及教科书的编写、高中音乐的教与学以及评估等方面,从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等理论视角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第六章基于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等理论视域下,从影视音乐入手,以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呈现方式与内容之编写体例与课本内容、学习引导、文化理解方面,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之练习与实践设计、利用校外音乐资源、主动学习方面,以及教学评价方面结合教科书比较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对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版和2019版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的编写进行思考。提出了四条建议:吸收优秀教科书的编排理念、缩短教科书修订周期,把教科书变成学生培养兴趣、指引性学习、转变学习方式的工具,充实教材内容、为从学校走向社会做好铺垫,让现代科技的发展使音乐教科书编写产生相应的变化。最后的结语部分,借曾遂今教授之言提出多角度研究音乐教育和高中音乐教科书是必要的。以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等理论为参照,可以将高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音乐这个特殊类型作为高中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者。提出以多学科为基础,以多元文化理解融合为目标,多种现代化技术设施为手段的综合教学模式是今后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大胆预测可能由此产生的一门由音乐教育与社会学相结合对音乐教育更具指导性的音乐教育社会学学科的诞生。

王迁[5](2021)在《论视听作品的范围及权利归属》文中指出2020年修改的《着作权法》第17条用"视听作品"的名称取代了"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并将其分为"电影作品、电视剧作品"和"其他视听作品",分别规定了着作权归属。前者着作权由制作者享有,后者则由制作者与作者约定。该规定是建立在有关"视听作品"的范围大于"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误解基础上的。它导致难以划分两类视听作品,同时"其他视听作品"的着作权归属对于潜在利用者而言将难以确定,因为约定将产生着作权归制作者、合作作者或其中特定合作作者的复杂可能性。此类视听作品的交易安全将由此受到损害,交易成本将不可避免地上升。建议将"其他视听作品"的范围局限于电子游戏的连续画面,同时认定潜在利用者有权信赖此类视听作品版权标识中标注的人就是权利人,以此减少修改后《着作权法》中视听作品着作权归属规则带来的负面影响。

杨淑娴,初广志[6](2020)在《数字化背景下抗疫音乐视频(MV)的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来自不同主体的公益音乐视频(MV)纷纷涌现,在鼓舞士气、凝聚人心、情感沟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视频主要在网络平台发布和传播,在制作和发布主体、内容、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与以往的公益歌曲MV不同的特点。本文立足于数字化背景,对抗疫MV的特色、传播效果、社会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于冬梅[7](2020)在《基于传媒视角下中国少儿声乐表演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声乐艺术是集合了表演、演唱、器乐以及舞美等元素的综合表演艺术形式,能够带给观众极佳的观赏体验以及丰富的情感共鸣。同时声乐艺术的演唱也是通过利用人体作为表演乐器,能够抒发出最直观也是最自然的感情,这是乐器演奏所不能取代的。而少儿声乐表演更是其中的翘楚,通过少儿纯真的声音能够让听众得到放松、体会最纯真的美好。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对于教育的需求驱使着越来越多的少儿参与到对声乐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期望能够通过学习声乐表演的方式来提高少儿的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当中,传统的声乐表演教育手段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少儿的教育需求,只有结合新型的手段才能够让少儿声乐表演焕发出新的光彩。传媒产业是通过各种传播信息类的传媒实体所构成的产业,通过各种各样的传媒手段能够造成巨大的影响力。将传媒手段应用在对少儿声乐表演的教育当中能够让少儿声乐表演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文主要是针对在传媒视角下中国少儿声乐表演的现状展开了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国少儿声乐表演的定义以及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二部分介绍而中国少儿声乐表演的传媒途径,其中分为五个小点分别为整合传媒、网络传媒、渠道传媒、商业传媒以及政府媒体;第三部分介绍了在传媒视角下中国少儿声乐表演当中的创新点;第四部分介绍了在当前发展情况的基础之上对中国少儿声乐表演的改进。本文希望通过以上的探索为中国少儿声乐表演的未来发展添砖加瓦。

任德仪[8](2020)在《吹响战“疫”集结号 凝聚民族手足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抗疫音乐电视作品评析》文中研究说明在疫情面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一时间进入战"疫"状态,不仅做到新闻信息的快速播发、权威声音的准确传达、人民诉求的及时回应,还关切疫情面前公众心理的波动,制作了一系列温暖且有力量的文艺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传播效果。本文对总台出品的五首抗疫主题音乐电视作品进行分析,论述音乐电视是如何达到助力抗疫、打动人心的传播效果的。

陆情[9](2020)在《白志群电视舞蹈创作审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社会激荡发展的模式中,对电视舞蹈所抱有的美好初衷被潜在观众错位的审美观念所消耗和修改。随着电视舞蹈所在文化场域的不断更迭与演进,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舞蹈越来越不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里。本文以白志群电视舞蹈创作审美为主题展开论述,主要内容包括:1、白志群作为电视舞蹈发展路上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坚守者,多重身份的转换让其在对电视舞蹈的实验性探索与创作理论思考中,为电视舞蹈的发展寻找到一条新路径。面对电视舞蹈相关概念并未明晰等问题,本文尝试对电视舞蹈概念进行阐释,并对电视舞蹈形态及类型合理的界定与认识。2、本文通过电视舞蹈对表演时空的打破与规整以及电视声画语言的塑形同构等角度分析《白志群电视舞蹈作品集》作品,并尝试总结白志群电视舞蹈多维的身体、选择的动作、隐喻的舞蹈、自省的意识等审美特质。3、分析电视舞蹈的发展生态环境,并肯定白志群电视舞蹈创作对中国舞蹈艺术、电视艺术发展的贡献。阐述当下重提白志群电视舞蹈创作审美的意义,并总结其对舞蹈艺术发展的启示,以期对国内影视舞蹈创作审美实践与理论研究作出一些文字注脚。

冯亚[10](2020)在《论电视音乐艺术的分类》文中指出电视音乐艺术的内涵是什么?与之相关联的是它的上一级概念——电视艺术和电视文艺。界定电视音乐艺术,首先要厘清电视艺术和电视文艺之间的关系。什么是电视文艺呢?《电视艺术辞典》指出:"电视文艺指通过电视传播媒介而播出的各类文艺节目,是电视台文艺性节目的总称。广义地说,电视文艺包括电视剧和其他各类电视文艺节目;狭义地说,电视文艺是指电视剧之外的其他各类电视文艺节目。"[1]通常,研究取其广义。

二、试论音乐电视的画面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音乐电视的画面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1)商业战略下我国音乐电视的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行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合理转换,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建立灵活创新型产业链,实现资源价值共享
三、反长尾理论和大数据时代下的音乐电视发展启示
四、结语

(2)音乐电视的艺术表达形式及创意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音乐电视的特征
    (一)快节奏剪辑
    (二)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
    (三)创新艺术
二、音乐电视的剪辑技巧
    (一)音乐电视剪辑的节奏处理
    (二)音乐电视剪辑的景别选取
    (三)音乐电视剪辑的动静结合
三、音乐电视创作中的创意形式
    (一)画面创意
    (二)结构创新
四、结束语

(3)网络时代美国创剧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对象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身份与阶层:美国创剧人群体的演变
    第一节 电视时代创剧人的身份界定(1928-1963)
        一、创剧人身份的探索:从发明家到电视人
        二、创剧人身份的确立:首席编剧与执行制片人
    第二节 电视时代创剧人的阶层分析(1964-1998)
        一、创剧人群体的形成:三大剧种创剧人群体
        二、创剧人阶层的出现:三大阶层创剧人分布
    第三节 网络时代创剧人的阶层突破(1999-2019)
        一、模型构建:多源异构数据下的第一阶层创剧人画像
        二、画像分析:从第一阶层创剧人到创剧人“职业群体”
第二章 他者与自我:网络时代创剧人文本的内容选择
    第一节 他者互文:临摹现实文本下的客观写实
        一、效仿现实生活:从真人真事中取材
        二、互文经典作品:从文学与影视中取材
    第二节 自我表现:“三重自我建构”下的主观抒情
        一、对“个体自我”的探寻
        二、对“关系自我”的定位
        三、对“集体自我”的认知
    第三节 紧密结合:创剧人文本内容层面的群体特征
        一、他者故事中自我的汇入
        二、自我镜像中他者的虚构
第三章 制作与创作:网络时代创剧人文本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制作范式:视听电影化与叙事文学性
        一、电影化影像策略:质感营造与“景观”制造
        二、文学性叙事策略:叙事结构与叙事线索
    第二节 创作风格:视听个性化与叙事风格化
        一、个性化的长镜头与蒙太奇
        二、风格化的“话语”建构
    第三节 高度统一:创剧人文本形式层面的群体特征
        一、制作范式中个性的凸显
        二、创作风格中成规的体现
第四章 互构与升华:群体特征两个维度的相互关系与共同作用
    第一节 相互关系:成规与个性的互构
        一、同源性:相近起源与发展
        二、同构性:相互建塑和形构
        三、共生性:互相依存与协作
    第二节 共同作用:多元且精彩的主题
        一、世界观的引导:个人信仰与哲学思辨
        二、人生观的认同:女性主义、反同性歧视和反种族歧视
        三、价值观的迎合:反英雄、非英雄与集体无意识
第五章 环境与心理:网络时代创剧人群体特征的成因
    第一节 外在环境之变:媒介场域架构下的特征成因
        一、网络时代媒介场域的架构变化
        二、媒介与受众博弈下的底层逻辑
    第二节 内在心理动因:“人类动机理论”下的特征成因
        一、自我求生:生活困难者的生理需要
        二、自我救赎:面临威胁者的安全需要
        三、自我倾诉:身份认同困惑者的归属需要与情感缺失者的情感需要
        四、自我证明:事业受挫者的尊重需要
        五、自我实现:美国创剧人的终极追求
结语
    第一节 从传播到效仿:美剧强大的影响力
    第二节 在分辨中学习:现状、启示与反思
附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4)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之影视音乐分析及应用状况研究 ——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版”“2019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来源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国外有关奥苏贝尔理论及高中音乐教科书的研究
        2.国内有关奥苏贝尔理论及高中音乐教科书研究
        2.1 .有关高中音乐教科书的研究
        2.2 .有关高中影视音乐教学的研究
        2.3 .有关奥苏贝尔理论的研究
        2.4 .有关奥苏贝尔理论视域下高中音乐教科书编写的研究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我国高中音乐教科书的历史沿革
    (一)解放前我国高中音乐教科书的发展概况及电影音乐收录情况
    (二)解放后我国高中音乐教科书的发展概况及影视音乐收录情况
三、影视音乐及其作用
    (一)影视音乐的作用与优势
        1.烘托气氛描绘景物
        2.抒发情感深化主题
        3.参与控制剧情发展
        4.连接画面贯穿结构
    (二)电影音乐与电视音乐的比较
    (三)影视音乐的负面影响
四、人民音乐出版社不同版本高中音乐鉴赏之影视音乐分析
    (一)整体内容比较与分析
    (二)教与学环节比较和分析
    (三)文化理解
五、关于音乐教科书及其影视音乐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范围
        1.调查对象及范围
        2 四所高级中学简介
        2.1.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
        2.2.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2.3.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
        2.4.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
    (二)学生问卷及问卷分析
        1.有关教科书编写
        2.学习或者获取音乐的途径
        3.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三)教师问卷调查及分析
        1.教学意识
        2.教学内容
        3.教学手段
        4.教学评估
六、基于奥苏贝尔理论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编写的思考与建议
    (一)基于奥苏贝尔理论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教科书编写的思考
        1.呈现方式与内容
        1.1 编写体例与课本内容
        1.2 .学习引导
        1.3 .文化理解
        2.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
        2.1 练习与实践设计与课堂学习一致,力求体现理念
        2.1.1 充分利用课后校外音乐资源
        2.1.2 主动学习
        3.评价机制
    (二)基于奥苏贝尔理论视域下对高中音乐鉴赏编写的建议
        1.吸收优秀教科书的编排理念,缩短教科书修订周期
        2.让教科书成为学生培养兴趣、指引性学习、转变学习方式的工具
        3.充实教材内容,为从学校走向社会做好铺垫
        4.让现代科技的发展使音乐教科书产生相应的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二、教师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期内发表论文
致谢

(5)论视听作品的范围及权利归属(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视听作品的范围
    (一)“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起源与范围
    (二)“视听作品”的起源与范围
    (三)“视听作品”与“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在我国的关系
二、“电影、电视剧作品”和“其他视听作品”的区分
    (一)区分“电影、电视剧作品”和“其他视听作品”的意义
    (二)区分“电影、电视剧作品”和“其他视听作品”的标准
三、“其他视听作品”着作权归属的确定
    (一)允许对“其他视听作品”约定着作权归属对视听作品着作权许可的影响
    (二)允许对“其他视听作品”约定着作权归属对视听作品中表演者权归属的影响
四、区分对待“电影、电视剧作品”和“其他视听作品”的思维之误及化解之道
五、结语

(6)数字化背景下抗疫音乐视频(MV)的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文献综述
    (一)MV
    (二)公益歌曲
创作方式
    (一)多元性
    (二)时效性
    (三)协同性
歌词内容
    (一)歌颂医护人员
    (二)祝福武汉
    (三)激发斗志
    (四)坚定信心
    (五)表达人间大爱
    (六)展示企业责任
表现风格
    (一)音乐类型
    (二)叙事形式
视听语言
    (一)空镜头的大量使用
    (二)感人场景与人物特写叠加
    (三)抗疫人员及家属的独白
    (四)富有冲击力的色彩蒙太奇
    (五)画龙点睛的字幕
传播效果分析
    (一)样本特征
    (二)评论内容分析
结论与讨论

(7)基于传媒视角下中国少儿声乐表演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传媒视角下少儿声乐表演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中国少儿声乐表演沿革
    一、界定
    二、历史发展
        (一)少儿声乐的萌芽期
        (二)少儿声乐的初步发展
        (三)少儿声乐表演歌曲的进一步发展
        (四)少儿歌曲的繁荣发展
        (五)改革开放少儿歌曲的发展
第二章 中国少儿声乐表演的传媒途经
    一、整合传媒
        (一)比赛类
        (二)专题节目类
        (三)插入类
    二、网络传媒
    三、渠道传媒
    四、商业传媒
    五、政府媒体
    六、大众传媒
        (一)大众传媒的特点与功能
        (二)大众传媒对少儿声乐表演带来的积极的影响
        (三)大众传媒视角下对少儿声乐传承和发展的路径
第三章 传媒视角下中国少儿声乐表演的创新
    一、演唱技巧
        (一)打开心扉,放飞自我
        (二)矫正姿势,流畅气息
        (三)重视状态,包含情感
        (四)重视气息,加强训练
        (五)纠正音准,注意节奏
    二、表演侧重
        (一)加强对表演当中情感和动作的重视
        (二)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于声乐美的感受
        (三)增强儿童对于音乐的感觉
        (四)针对不同的演唱形式对儿童进行培养
        (五)努力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
        (六)加强儿童在舞台上面的表现
    三、传承发展
        (一)社会变革
        (二)大众审美
        (三)科技手段
    四、整体包装
        (一)舞台设计
        (二)灯光舞美
        (三)形体表演
        (四)节目宣传
第四章 基于现状发展的改进与拓展
    一、少儿声乐舞台表演的风度与形体表达
    二、少儿声乐舞台表演的心理探究
    三、少儿声乐舞台表演的审美分析
        (一)对于少儿声乐演唱者的审美要求
        (二)欣赏表演者的过程中对于鉴赏者的审美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吹响战“疫”集结号 凝聚民族手足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抗疫音乐电视作品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疫情就是命令,主流媒体强势出击
二、助力抗疫,音乐电视传递精神力量
三、以平实质朴的风格打动人心
四、结语

(9)白志群电视舞蹈创作审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成果文献综述
第一章 白志群的跨界艺术生涯
    第一节 从舞蹈演员到电视导演的身份转换
    第二节 从舞蹈动作到电视化语言转变
        一、对舞蹈动作、电视语言的理解与规训
        二、对音乐电视(MTV)的探索
    第三节 白志群电视舞蹈概念及类型辨析
        一、舞蹈电视化意识萌芽
        二、电视舞蹈的概念生成及类型辨析
第二章 白志群电视舞蹈作品艺术表达与审美特质分析
    第一节 电视舞蹈表演时空的打破与规整
        一、突破剧场空间媒介藩篱
        二、生活即是表演环境、历史即是表演空间
        三、虚实相衬、电视舞蹈时空得到前所未有解放
    第二节 电视舞蹈声画语言的塑形同构
        一、镜头设计与舞蹈语言多维审美呈现
        二、金三角式声画舞关系构成综合审美形象
    第三节 白志群电视舞蹈创作审美特征及价值分析
        一、电视舞蹈的审美特征
        二、电视舞蹈的审美价值呈现
第三章 白志群电视舞蹈创作审美之思
    第一节 白志群电视舞蹈创作价值分析
        一、促进舞蹈与电视互作嫁衣
        二、改变传统的舞蹈传承与发展方式
        三、开放更新电视舞蹈观念拓宽舞蹈发展空间
    第二节 当下重提电视舞蹈创作审美的意义
        一、电视舞蹈的发展生态
        二、电视舞蹈创作审美对舞蹈艺术发展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附录一:部分采访、谈话摘录
附录二:白志群作品创作要目一览表(以身份、年份笔者选定)
附录三:《白志群电视舞蹈作品集》

(10)论电视音乐艺术的分类(论文提纲范文)

一、音乐作为主角
    1. 音乐电视(MV或MTV)
    2. 电视舞台类节目音乐
    3. 非舞台类音乐节目的音乐
二、音乐作为配角
    1. 电视剧、动画片音乐
    2. 标志音乐
    3. 非剧类电视节目的背景音乐

四、试论音乐电视的画面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商业战略下我国音乐电视的发展策略研究[J]. 李潇敏. 传媒论坛, 2021(15)
  • [2]音乐电视的艺术表达形式及创意表现[J]. 胡婷. 艺术大观, 2021(18)
  • [3]网络时代美国创剧人研究[D]. 尤达.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4]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之影视音乐分析及应用状况研究 ——以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版”“2019版”为例[D]. 冯弢.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5]论视听作品的范围及权利归属[J]. 王迁. 中外法学, 2021(03)
  • [6]数字化背景下抗疫音乐视频(MV)的传播研究[J]. 杨淑娴,初广志. 广告大观(理论版), 2020(05)
  • [7]基于传媒视角下中国少儿声乐表演现状研究[D]. 于冬梅.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8]吹响战“疫”集结号 凝聚民族手足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抗疫音乐电视作品评析[J]. 任德仪. 中国广播, 2020(04)
  • [9]白志群电视舞蹈创作审美研究[D]. 陆情.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0(01)
  • [10]论电视音乐艺术的分类[J]. 冯亚. 艺术广角, 2020(01)

标签:;  ;  ;  ;  

论音乐电视的画面艺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