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揭晓

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揭晓

一、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揭晓(论文文献综述)

陈凯君[1](2020)在《财新传媒数据新闻的特色与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据新闻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是精确新闻的延伸。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资源呈爆炸式增长,“后真相”时代受众对新闻的精确和建设性有更多的要求,依托于大数据的数据新闻有了发展的最好契机。但是,国内最早开始尝试数据新闻制作的门户网站却于近些年相继停止数据新闻的报道。而同样于2012年开始数据新闻制作的财新传媒数据新闻中心,在2018年荣获“2018年度全球最佳数据新闻团队奖”,这是中国媒体首度获得这一重磅奖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行业背景下,财新传媒数据新闻的特色和成功经验有了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财新传媒数据新闻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深度访谈法对财新传媒数据新闻的生产、产品特色和特色形成的原因进行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的情况,发掘更多的关于财新传媒数据新闻做得好的原因。本文还选取财新传媒官网中的216篇数据新闻产品作为样本,旨在通过对大量的数据新闻进行分析,发现更多的规律。本文主要从财新传媒数据新闻产品的数据、内容、设计三个层面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在数据获取与处理、内容策划与报道、产品的设计和呈现上有诸多特点。同时从战略定位、生产团队、生产机制、传播渠道、市场培育等角度对财新传媒数据新闻特色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了财新传媒数据新闻目前还存在难以跟进热点话题、数据处理不够深入、缺乏数据验证环节、新闻价值与可视化呈现不平衡等问题。最后,从完善分级响应机制、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本文得出的几点启示如下:需牢固树立数据意识,紧跟国际前沿;需重视数据复合人才培养和激励;优质数据新闻应凸显建设性,彰显人文关怀;需重视市场培育,增强数据新闻应用。

王庆阳[2](2020)在《新世纪以来中国高校校园戏剧的接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研究新世纪以来中国高校校园戏剧的演出接受。无论就研究视角的选取还是时间范围的选择而言,涉足这个领域内的研究都比较少。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机遇与挑战。绪论部分厘清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及相关研究概况,并对本文研究思路、方法以及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进行必要的说明和阐述。第一章研究新世纪以来校园戏剧的接受轨迹。本文将新世纪校园戏剧的接受轨迹划分为两个阶段。1、2000—2007年为第一阶段,借助新的平台——中国大学生戏剧节,逐步扩大接受面和影响力。同时,校园戏剧也走出象牙塔,尝试社会商演。本阶段,实验类校园戏剧与校园题材类校园戏剧最受人们的关注,但接受相对单一。2、2008年—2019年为第二阶段,走向广泛、多元和深入的接受新阶段。本阶段校园戏剧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有了飞跃式地发展,其标志是中国校园戏剧节的成立和推广,校园戏剧的社会商演出现“现象级”作品,官方组织的校园戏剧巡演成为高校新的风景。本阶段,校园戏剧不再局限于实验类校园戏剧与校园题材类校园戏剧,经典、教育、娱乐等类型的校园戏剧也纷至沓来,好戏连台。第二章研究新世纪以来不同类型校园戏剧的接受。笔者按照校园戏剧的题材与风格,将之分类为实验类校园戏剧、经典类校园戏剧、教育类校园戏剧、原创类校园戏剧与娱乐类校园戏剧,依托于每一类校园戏剧中的现象级作品,分析其接受的情形,阐述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旨在对不同类型的校园戏剧进行“深描”。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在这部分对校园戏剧的分类并不严密,部分类型之间可能有重叠和交叉,为的是突出特点,大体反映校园戏剧的概貌。第三章在前两章基础上概括新世纪校园戏剧受众的构成特点与审美心理。校园戏剧的受众除了大学生观众,也可以是专家学者与一般社会观众,但考虑到校园戏剧观演双方的文化层次与年龄特征,以大学生观众为主,其受众构成特征呈现为为小众化、年轻化、单纯化、多地域、不稳定以及见识广等特点。而大学生观众的审美心理因之也表现出叛逆化、求异性、多元化等特点,需要我们客观对待。通过对新世纪以来校园戏剧演出接受的考察,可以发现新世纪以来校园戏剧创作和接受均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结语部分对校园戏剧接受与时代语境、观众构成以及戏剧教育的关系进行反思。

周莹[3](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指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丁美玲(DINH MY LINH)[4](2019)在《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初,在全球合作共赢大趋势的影响下,各国影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与时俱进提出了“走出去”的影视战略。在此战略的引导下,中国影视从内容和技术形式上都进行了全面的革新,使得海外观众再次被中国影视的魅力所征服。越南作为中国邻邦,且两国关系历来友好,加上越南在新世纪提出了促进“融入国际文化”的策略,使中国影视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为中国影视如何“走出去”提供了重要的经验。作为一位越南留学生,对此我感受颇深。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影视投资“精品”制作与搭建网络传播平台,在越南引起了观赏中国影视的新潮流。我们在通过“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接受”的定量调查与定性调查,发现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观看选择模式主要有“发散效应”、“明星效应”、“舆论效应”等几种。相比之下,电视剧比电影的传播与接受效果更明显一些。对此,本文从传播学中的“编码/解码”理论对中国影视的传播与接受实践作了符号学分析。除了绪论和结语,具体分为五章:一是描述21世纪新时代下影视发展的大背景,诸如世界各国影视合作交流共赢、新媒体飞速发展、数字技术突飞猛进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二是基于时代的变迁,梳理21世纪初中国影视作品全面的艺术革新,包括西方格式化的创作、精品大制作的推进、视觉效应与画面刺激感的加强等。一方面,21世纪中国影视作品更加关注当代人的心理问题和人对命运的主动权问题,但另一面看又多少忽视了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从中反映出21世纪中国影视的一种新追求,从原来的人物心理演绎向特效画面感转移。三是考察发生变革了的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如何被接受。具体从播放形式、影视作品的组成要素以及审美观三大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认为21世纪初中国影视改变了越南观众对上世纪中国影视的原有印象。四是进一步探索人们在行为层面上的接受,同时揭示这些年越南人在精神文化、经济生活方面的改变,从中描绘出社会文化在新时代变化的全景。五是考察中国影视承载的深层的价值观在越南传播与接受的效果,按照霍尔“编码/解码”理论分析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解读方式与接受效果,以此推断中国影视业传播与发展的前景。

王鹏[5](2014)在《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 ——以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文中研究表明文学评奖是文学价值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文学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评奖制度的建构总是与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文化政策、文学场域内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展开的大规模文学评奖实践活动密不可分。自“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首次以制度化的形式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正式确立以来,以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已经成为了 20世纪中国文学制度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文学评奖的动态化发展和评奖制度建构自身的缺陷,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研究始终没能摆脱视角狭窄、对象单一、系统研究相对匮乏的格局和主观性、盲目性、随意性的研究倾向。本论文以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主要依据,以“重回历史现场”的姿态,在深入挖掘评奖史料、展开理论思辨的基础上,将研究视野伸向整个20世纪的文学评奖活动之中,既填补了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历史源起”研究的诸多学术空白,又在质疑学界已有共识的基础上对理论偏误进行了“纠偏”;既对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确立、演进、修正进行了全景式的考察,又对这种变化背后凸显的、文学场域内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博弈、此消彼长进行了富有建构性的研究,同时,对因此而形成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的主导原则、审美偏向、制度性缺陷等从学理上给予了必要的辨析。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前制度设计”:中国当代文学评奖的历史源起。本章主要从中国现代文学评奖的三种机制、中国当代文学第一次评奖的制度构想、“十七年”时期中国当代文学评奖的重要收获等三个方面入手,力图找寻中国现代、“十七年”时期文学评奖与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确立之间的关联性。(1)中国现代文学评奖的三种机制。本节在打破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地域区隔”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文学评奖中民间奖励机制、文艺组织奖励机制、个人资助机制的丰富实践进行系统、翔实论述的同时,就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未能真正形成评奖制度、国家共识的个中缘由进行了理论阐明。(2)中国当代文学第一次评奖的制度构想。本节通过对《文艺报》试刊号第1-13期的搜集、整理、研读,从“无果而终”的构想和“广开言路”的求索两个方面入手,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鲜为人知的学术“盲点”——与第一次文代会同时进行的“文艺作品评选活动”展开论述,扭转了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中认识偏误的同时,填补了新中国文艺体制研究的一个空白。(3)“十七年”时期中国当代文学评奖的重要收获。本节主要通过“墙外花开”、“墙内凋敝”两种截然对立的景象,既肯定了中国当代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性影响”,又从一个侧面说明文学评奖作为“十七年”时期文学批评的一种陪衬,始终未能建构起制度化的文学价值评判方式。第二章,现代化诉求: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确立。本章主要从新时期文学体制的重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创立两个方面,在丰富翔实的史料钩吊中,深入探寻了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确立与新时期国家全新的现代性文化想象和文化意志之间;与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生动活泼的文艺局面,缓和文艺界内部分歧之间;与新时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合法性论证之间的密切联系。(1)新时期文学体制的重构。本节以新时期文学体制重构为突破口,进一步挖掘了文学组织恢复、文学刊物复刊、文艺政策调整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确立所起的重要作用。(2)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创立。本节以“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的开创性意义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茅盾文学奖的相继创立为核心,从创设缘由、制度设想、实践操作、意义价值等角度入手,对以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通向文学现代性并兼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确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透析。其中,对“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创立”的系统性研究、对“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从《设想》到《启事》以及评选中“三次篇目调整全过程”背后复杂机制成因的探求是本章力求有所突破的“难题”。第三章,介入式探索: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演进。本章从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革新与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遭遇“拐点”两个方面入手,运用数据统计学方法,对20世纪80年代以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演进轨迹进行了系统的阐明。(1)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革新。本节主要通过奖项设置、评委组成、评选机制等三个方面的制度性变化,对中国作家协会以介入性探索的方式改革文学评奖制度所作的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拐点”。本节主要通过对“非文学因素”的介入导致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文学评奖制度遭遇“拐点”的分析,从正反两方面既对评奖制度屡遭僭越进行学理批评,又对评奖审美范式发生的可喜变化持以肯定。尤其是对第九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7-1988)、第五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7-1988)合法性地位的认识、辨析上所作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扭转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认识偏误的作用。第四章,话语权博弈: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修正。本章从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困局、格局、变局三个维度着手,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为核心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修正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1)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困局。本节主要从公共生态与自身存在两个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困局的出现进行了学理思辨。(2)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格局。本节以20世纪90年代的“评奖热”为出发点,对官方政府奖、文学传媒奖、民间机构奖等多元文学评价主体共同构筑的文学价值评判新体系作出宏观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判断。对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为核心的全国性文学评奖中凸显出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文学自主性、文学精英话语与读者大众趣味、市场资本话语与文学独立性等评价元素之间的相互博弈进行了富有理论思辨的界说。(3)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变局。本节在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届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选条例》的细致比较中,对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修正过程中奖项设置与干预机制、评奖标准与调节机制、评奖运作与创新机制、评奖纪律与回避机制的利弊作出了一分为二的判断。

舒鹦姿,沈雷,唐颖[6](2013)在《江苏地区服装品牌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品牌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企业立足之本;江苏作为全国服装行业大省,纺织服装业是其传统优势产业。本文通过一系列客观数据分析了江苏地区品牌发展现状以及江苏地区的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据现状和特点提出具体对策,即通过品牌可持续发展等措施加快江苏地区品牌发展,进而提升江苏地区服装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品牌竞争力。

陆兴忍[7](2012)在《2011年度中国服装品牌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服装品牌价值排行榜研究、服装品牌价值的理论与市场度研究、服装品牌个性和案例研究、服装品牌的塑造与传播研究、服装品牌企划与营销研究、服装品牌学研究几个方面梳理和概述目前国内服装品牌的研究现状;以资服装理论研究界和业内人士了解中国服装品牌发展的大致状况;从而为提升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和市场拓展力,改变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在国际化发展中的被动局面,加快服装品牌的创建和推进中国服装品牌的深层次发展做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常君[8](2010)在《中英文企业简介人际功能对比探究》文中研究指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言的实际应用作为它的研究对象,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检验和不断改进。这表明了,系统功能语法是具有科学性、客观性以及实践性的。如果没有人类使用语言,也就不会有系统功能语法的存在了。前人研究的语料大多为人际意义较为明显的语类,而中英文的企业简介作为一种让读者获得企业信息的主要途径的形式在人际意义的研究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使有一些是关于企业简介人际意义的研究,但也几乎很少有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与探索。事实上,企业简介的人际意义是十分丰富的。近些年来,对于某些语篇人际功能的研究在语言学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例如,李战子(2000)对自传的人际功能的实现进行了研究,Sultan(1994)分析了关于医生的诊断报告的人际功能。然后有一些学者致力于演讲、文学作品、社评以及电视广告等语篇的人际功能的实现的研究。(李恩运,2006;王艳萍,2008;王琴,2008)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将30篇中国企业的中文简介以及30篇外国企业的英文简介,共60篇,作为语料来阐释人际功能是如何在企业简介这一文体中实现的。中英文企业简介的目的是让读者可以通过简介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目的是通过读者阅读企业简介,可以让读者对该企业产生信赖并对其产品或服务感兴趣从而成为该企业的顾客或服务对象。根据韩礼德的理论,每一种语言中都有三大元功能,其中之一就是人际功能。人际功能通过话语发出者日常生活中对语言的运用,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的,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韩礼德(1994)认为在交流过程中话语不仅体现说话者的态度、身份、角色、观点、意图和判断,而且还会影响到话语接收者的观点和采取的行动。话语发出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人际功能语法的研究一般是从人称、语气以及情态这三方面实现的。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两种方法。首先,定量分析统计了人称、语气以及情态等实现人际意义的语言资源在中英文企业中的运用频率及其分布。然后,定性分析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对这60篇中英文企业简介在人称、语气以及情态等语言资源的人际意义的实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根据对30篇中文企业简介以及30篇英文企业简介的分析发现:人际意义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中英文企业简介中人称代词、语气(包括陈述句、疑问句以及祈使句等)以及情态表达(包括情态动词、情态附加成分等)这三种途径。中英文企业简介的作者会常常通过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以及其他人称)的使用来实现人际意义。还会大量运用陈述句向读者传达信息,使用祈使句或感叹句促使读者立即采取行动购买其产品或服务。中文企业简介的作者有时会运用情态表达来表明企业所有员工的意愿以及一些表示频率的词语来表明事情发展的程度或者通过情态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企业员工的意愿及对未来所拥有的信心。但是在英文企业简介中,我们很少可以看到情态动词,情态附加语的手段来实现人际功能。因为情态系统的使用会添加不确定的情感在其中,但是企业简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读者提供精确的信息给读者,所以英语企业简介中大多数都是没有任何情态动词的非常平实的陈述句。总而言之,恰当的使用人称、语气以及情态等系统可以缩短企业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而读者中的某些是企业所面对的客户群,这样就可以提高企业的可信度并实现其目标。本文正是基于人际功能中人称、语气以及情态系统的理论基础,对中英文企业简介词语、句子的实例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并且从人称、语气以及情态三方面对中英文企业进行阐释、分析进而得出二者之间的异同之处,从而渴望达到对中英文企业简介人际功能对比的探索性研究,为中小型企业在撰写企业简介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相信该研究会为解读中英文企业简介的人际意义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高贵武[9](2008)在《社会(第三方)评价之于主持人管理的价值评析》文中研究说明为主持人定价,尤其是由独立于媒体与受众的社会第三方来对主持人的身价进行科学评估,不仅对受众、对媒体,而且对主持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目前应该思考和改善的绝不应该是要不要社会为主持人定价,而是如何根据国情来改善主持人的社会定价机制。

罗以澄,吕尚彬[10](2004)在《盘整资源与激情释放——2003~2004中国传媒市场盘点》文中研究指明 传媒市场的对外开放明显提速市场规制的建设显着加快传媒市场主体成长迅速传媒参与国际竞争的势头勃起传媒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新闻传播建构生活、监视环境的能量得到释放传媒市场的走势预测中国传媒市场的演进史上,2003、2004年必将留下流光溢彩的华章。在这两年里,以盘整资源和激情释放为主旋律,中国的传媒市场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景观。这些变化与景观,进一步改变着中国传媒市场的结构,优化着中国传媒市场的生态环境,建构着中国传媒市场的主体、规则和运作机制,从而也昭示着中国传媒的市场化进程不可逆转。

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揭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揭晓(论文提纲范文)

(1)财新传媒数据新闻的特色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内外数据新闻研究综述
        1.4.2 财新传媒数据新闻研究综述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7 创新之处
第二章 财新传媒数据新闻发展概况
    2.1 数据新闻概念界定
        2.1.1 “数据”概述
        2.1.2 “数据新闻”概述
    2.2 财新传媒数据新闻发展概况
        2.2.1 数据新闻发展概况
        2.2.2 财新传媒数据新闻发展沿革与现状
第三章 财新传媒数据新闻产品分析
    3.1 产品的数据特点
        3.1.1 数据来源:渠道多样化
        3.1.2 数据处理:寻找数据拐点和反常点
        3.1.3 数据分析:寻找数据规律
    3.2 产品的内容特点
        3.2.1 新闻选题:话题全面且时效性强
        3.2.2 报道领域:聚焦财经和民生新闻
        3.2.3 报道标题:提问语气增强数据意义
    3.3 产品的设计特点
        3.3.1 叙述方式:数据故事逻辑清晰
        3.3.2 可视化形式:静态与动态结合
        3.3.3 交互设计:由复杂设计转向简约设计
第四章 财新传媒数据新闻特色形成原因分析
    4.1 定位准确清晰
        4.1.1 内容定位:聚焦宏大视角选题
        4.1.2 品牌定位:做行业最好的数据内容
        4.1.3 受众定位:服务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受众群
    4.2 生产团队灵活多样
        4.2.1 以产品为导向,聚集综合性人才
        4.2.2 让程序员融入编辑团队,重视技术人才
        4.2.3 跟踪国际前沿,打造国际化人才
    4.3 生产机制完善
        4.3.1 数据生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3.2 可视化呈现:以用户体验为导向
    4.4 传播渠道简而精
        4.4.1 头条推荐:增强曝光度
        4.4.2 社交平台:传播新闻背后故事
    4.5 供需市场全面培育
        4.5.1 供方市场:培育后备人才
        4.5.2 需方市场:限时免费吸引新用户
    4.6 资金链稳定
第五章 财新传媒数据新闻存在问题和改善建议
    5.1 财新传媒数据新闻存在问题
        5.1.1 生产周期较长,难以跟进热点话题
        5.1.2 数据处理不够深入,缺乏数据验证环节
        5.1.3 传统新闻价值与可视化呈现不平衡
        5.1.4 用户普及率不高,新闻传播效果受限
    5.2 财新传媒数据新闻的改善建议
        5.2.1 完善分级响应机制,提高生产效率
        5.2.2 加大激励力度,重视复合人才培育
        5.2.3 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与可视化平衡发展
        5.2.4 增加传播渠道,提高数据新闻曝光度
第六章 启示
    6.1 媒体战略定位是影响数据新闻发展的重要因素
    6.2 牢固树立数据意识,重视数据人才培养和激励
    6.3 优质数据新闻应凸显建设性,彰显人文关怀
    6.4 强化数据新闻应用,培育数据新闻市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新世纪以来中国高校校园戏剧的接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新世纪以来校园戏剧的接受轨迹
    第一节: (2000—2007)借助新平台,逐步扩大接受面和影响力
    第二节: (2008—2019)走向广泛、多元和深入的接受新阶段
第二章 新世纪以来不同类型校园戏剧的接受
    第一节 实验类校园戏剧的接受
    第二节 经典类校园戏剧的接受
    第三节 教育类校园戏剧的接受
    第四节 原创类校园戏剧的接受
    第五节 娱乐类校园戏剧的接受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校园戏剧观众的构成特点和审美心理
    第一节 校园戏剧观众的构成特点
    第二节 校园戏剧观众的审美心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新世纪以来国内校园戏剧的演出报道
附录二: 新世纪以来部分校园戏剧剧目展示
附录三: 扬州大学校园戏剧现状的问卷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4)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中国学者对国产影视作品在国外传播与接受的研究
        二、越南学者对国内观众“接受心理”的研究
        三、中越两国对中国影视在越南传播与接受的研究
        四、中越两国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
        五、概念
    第三节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方法及资料来源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三、资料来源
第一章 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传播的背景
    第一节 影响21世纪中国影视在越南传播与接受的政策
        一、中国提升影视文化软实力的政策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走出去”政策
        三、21世纪越南融入国际经济与文化的政策
        四、越南电影法:规范化电影进口政策
    第二节 中越媒体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传播与接受的评论
        一、中国媒体对越南传播中国影视的评论
        二、越南媒体对中国影视的评论
    第三节 从传播渠道角度考察
        一、21世纪中国电影在越南影院放映情况
        二、21世纪中国电视剧在越南商业化电视频道播映情况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网络传播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变化及在越南的传播
    第一节 21世纪初中国影视叙事手法的创新
        一、21世纪初中国电影的典型故事与叙事手法
        二、21世纪初中国电视剧的典型故事与叙事手法
    第二节 21世纪初中国影视审美风格的新变
        一、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表演风格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摄影风格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布景风格
        四、21世纪初中国影视服装与道具风格
    第三节 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的传播
        一、21世纪初中国电影在越南传播的类型
        二、21世纪初中国电视剧在越南传播的代表作与优势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作品的接受
    第一节 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传播方式的接受度
        一、21世纪初越南观众的观影选择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的播放方式及其效果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传播方式对越南观众观影习惯的影响
    第二节 从传播效果看越南观众接受中国影视的情况
        一、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类型的认知度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作品受越南观众喜爱的元素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不太受越南观众喜爱的元素
    第三节 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审美风格的接受
        一、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演员之美的接受
        二、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美术设计的接受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改变越南观众的影视艺术观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接受看越南大众文化
    第一节 21世纪初中国影视对越南文化经济的刺激
        一、21世纪初中国影视对越南电影消费经济的影响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引导越南观众的购物新潮流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影响越南人旅游倾向
    第二节 21世纪初中国影视对越南观众生活习惯的重要影响
        一、上世纪中国影视对越南社会精神文化的影响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对越南社群起到了联结的作用
    第三节 官方舆论与公众舆论对21世纪中国影视的评价
        一、两国官方舆论对越南观众接受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评价
        二、越南观众对于媒体宣传21世纪初中国影视的评价
        三、越南观众对改善中国影视宣传方式的期待与建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21世纪初中国影视价值观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及其前景
    第一节 21世纪初中国影视价值观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
        一、21世纪初中国影视承载的核心价值观
        二、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中个人价值观的认同情况
        三、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中社会价值观的认同情况
    第二节 从价值观认同看21世纪初中国影视被越南观众接受与排斥的原因
        一、21世纪初中国影视传播的价值观
        二、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被接受的一种符号学分析
        三、21世纪初中国影视进入越南遇到的困难
    第三节 未来中国影视在越南传播与接受前景的展望
        一、越南人接受中国影视与他国影视的比较
        二、21世纪初越南与中国影视市场的比较
        三、中国影视在越南继续传播与接受的预判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越南观众对21世纪初中国影视评价调查问卷
    2.访谈提问表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 ——以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制度与文学制度研究
    二、文学评奖与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
    三、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四、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与基本设计
第一章 “前制度设计”:中国当代文学评奖的历史源起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评奖的三种机制
        一、民间奖励机制的形成
        二、文艺组织奖励机制的发挥
        三、个人资助机制的产生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第一次评奖的制度构想
        一、“无果而终”的构想
        二、“广开言路”的求索
    第三节 “十七年”时期中国当代文学评奖的重要收获
        一、“墙外开花”
        二、“墙内凋敝”
第二章 现代化诉求: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确立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体制的重构
        一、文学组织的恢复
        二、文学刊物的复刊
        三、文艺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创立
        一、“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的开创性意义
        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的创立
        三、茅盾文学奖的创立
        四、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初步建立
第三章 介入式探索: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演进
    第一节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革新
        一、奖项设置的扩容与新创
        二、评委组成的专业化与年轻化改革
        三、评选机制的革新与奖评机制的形成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拐点”
        一、制度“拐点”出现的缘由
        二、被僭越的评奖制度
        三、“反向”的艺术高峰
第四章 话语权博弈: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修正
    第一节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困局
        一、公共生态与制度危机
        二、自身存在与制度危机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格局
        一、多元评价主体的共生
        二、多元评价标准的交锋
    第三节 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变局
        一、奖项设置与干预机制
        二、评奖标准与调节机制
        三、评奖运作与创新机制
        四、评奖纪律与回避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6)江苏地区服装品牌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江苏地区服装品牌发展现状概述
2 各大品牌排行榜江苏服装品牌价值排名分析
    2.1 各大品牌排行榜江苏品牌排行情况
    2.2 品牌价值排行榜江苏服装品牌情况分析
3 江苏地区服装品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 江苏地区服装品牌战略及对策
    4.1 品牌可持续发展战略
    4.2 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4.3 人才战略
    4.4 技术战略
5 结语

(8)中英文企业简介人际功能对比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1 Introduction
1.1 Motive of This Research
1.2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1.3 The Layout of This Thesis 2 Literature Review
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2.2 The Notion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2.2.1 Halliday's Interpersonal Function
    2.2.2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Interpersonal Function
2.3 National Researches on Interpersonal Function
2.4 Features of General Introductions about Enterprises
2.5 Theoretical Frame of This Thesis 3 Research Design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Research Procedure and Data Collection 4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4.1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Personal System
    4.1.1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Three Kinds of Person in Chinese Introductions
    4.1.2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Three Kinds of Person in English Introductions
4.2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Mood- System
    4.2.1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the Mood- system in Chinese Introductions
    4.2.2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the Mood- system in English Introductions
4.3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Modal System
    4.3.1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Modality System in Chinese Introductions
    4.3.2 Interpersonal Function of Modality System in English Introductions 5 Conclusions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Acknowledgements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30 Chinese General Introductions of Enterprises Appendix Ⅱ30 English General Introductions of Enterprises

四、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揭晓(论文参考文献)

  • [1]财新传媒数据新闻的特色与启示[D]. 陈凯君. 广西大学, 2020(07)
  • [2]新世纪以来中国高校校园戏剧的接受研究[D]. 王庆阳. 扬州大学, 2020(06)
  •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4]21世纪初中国影视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研究[D]. 丁美玲(DINH MY LINH).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1)
  • [5]中国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研究 ——以全国性小说评奖为核心[D]. 王鹏. 南京大学, 2014(05)
  • [6]江苏地区服装品牌发展战略研究[J]. 舒鹦姿,沈雷,唐颖. 中国商贸, 2013(11)
  • [7]2011年度中国服装品牌研究综述(一)[J]. 陆兴忍. 服饰导刊, 2012(01)
  • [8]中英文企业简介人际功能对比探究[D]. 常君. 山西师范大学, 2010(06)
  • [9]社会(第三方)评价之于主持人管理的价值评析[J]. 高贵武. 国际新闻界, 2008(02)
  • [10]盘整资源与激情释放——2003~2004中国传媒市场盘点[J]. 罗以澄,吕尚彬.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04(Z1)

标签:;  ;  ;  ;  ;  

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揭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