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农网改造的思考

枝江农网改造的思考

一、关于枝江农村电网改造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1](2021)在《城市更新背景下温州市洞头区中心街社区电影院策划设计》文中指出本项目是浙江大学-洞头建筑与城乡发展联合中心洞头城市更新及风貌改造试点工程的一部分,由导师担任主创设计师,带领研究团队共同完成。本策划设计旨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此时此地进行建筑的在地性设计,二是如何进行社区电影院的策划与设计。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扩大,发展重心转移,原本处于城市核心地段的老城出现设施落后、人气流失等问题。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浙江省作为拥有长三角南部主要海岸线的地区,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温州市洞头区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城市范围南翼边缘,应当把握机遇,主动对接整个长三角的发展需求,统筹海岛资源,成为高质量的“海上花园”。洞头老城作为洞头区曾经最繁华的区域,拥有宝贵的旅游资源,将在洞头区全域旅游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次城市更新活动将承担老城经济复苏、文化传承、旅游开发以及社区建设等重要使命。本项目不是单纯的建筑设计,而是统筹老城特质性条件以及当地居民需求,融入城市整体发展的城市拼图。通过调研,认识到城市发展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空间形态上的连续性,同时还伴随着功能业态的延贯性。本文从物质形态与功能业态两个角度出发来解决建筑在地性设计问题:以尊重的态度,衔接旧城肌理,将建筑融入街道空间;通过补充功能业态,为社区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针对社区电影院的策划与设计,本文主要阐述的是探索在多厅化、小厅化发展趋势下的社区级电影院的策划设计方法。在策划阶段,本文通过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确定社区电影院的服务人群、服务范围、规模配置、档次定位、混合业态内容。设计阶段,对案例以及规范内容进行分析比对,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针对社区电影院的适应性做法,并选择先进的放映技术进行适用,为观众带来更高品质的观影体验。

张家胜[2](2021)在《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4日在宜昌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文中认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极不容易。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保持战略定力,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

阴继强[3](2020)在《精准扶贫下山西光伏产业扶贫政策执行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但这并不代表中国扶贫的结束,仅仅预示着绝对贫困也就是生存贫困的完成,相对贫困的问题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长期任务。产业扶贫则是乡村脱贫和振兴的根本措施。而乡村振兴作为国家脱贫战略的一个长效方针,它是从产业层面和精神层面着手,也是我国在精准扶贫进程中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必将长期进行下去。在产业扶贫的众多模式中,光伏扶贫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极具研究价值,而山西省又恰好具备开展光伏扶贫的这一优势,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研究其政策执行问题,又颇具现实意义。在研究过程中着力分析影响政策执行的各项因素,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各项影响因素的认识,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思路,帮助贫困地区激发自身潜力,进而顺利摆脱旧有的输血模式,实现造血式的方式转变。本文分五部分对山西省光伏产业扶贫的政策执行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介绍山西省光伏产业扶贫的背景、意义、方法、理论依据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为基本概念及光伏扶贫的必然性的介绍。第三部分首先列举了山西省在光伏产业扶贫方面的相关政策,紧接着又分析了政策执行的对象选择、运行机制、支持手段、保障措施、取得的整体成效和具体成效以及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阐明了当前山西政策执行的现状。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主要是从执行机构、目标、对象和环境这几方面展开的。第五部分,考虑到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干扰因素,分别从提高产业扶贫干部素质和能力、优化产业环境、加强产业扶贫的监督力量、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提高扶贫对象的经济能力和综合素质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光伏产业扶贫的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必要保证。产业扶贫的一个极大优势就是能够快速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因此它可以作为一项根本措施用于乡村脱贫和乡村振兴,同时可以有效的避免返贫巩固脱贫成果。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我们要摸清产业扶贫的根本特点。要明确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开拓进取,挖掘新的理念,并且要坚持不断地贯彻到底。我们要引领推广先进模式,让每一笔资金都真正发挥价值、用到实处。下功夫培养一批特色产业,创新开展优势主导产业,竭力推动新型主体带好头。扎扎实实让贫困地区人口增收,真真切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进一步推动乡村脱贫贡献力量。

罗燊[4](2020)在《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地生克万世,关系塑造乾坤,网络联结彼此,生活之光永存。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研究为重点,人地要素具有动态耦合性。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想在西方地理学界的崛起,关系思维成为理解人地空间系统的重要理论。而中国的道家思想自古就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当前中国地理学的系统思想之中也蕴含着关系精神。网络作为关系的一种空间结构表达,具有联结地域内外主体的开放性特征,正在成为流动地域之中的重要景观图示。生活是人类世代追求的理想,随着人类世的到来,地理学生活空间研究日益兴盛,中西方地理学生活空间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全球化时代的乡村地域日益显现出混杂性特征,乡村正面临身份危机和发展危机,乡村生活空间结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研究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展开的一次理论漫步。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79),基于“乡村人地关系—乡村生活空间网络—乡村空间系统”的逻辑主线,沿着“背景和问题—理论和框架—网络和规律—治理和调控—思考和展望”的研究进路,提出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基于地理学主体吸纳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着重探究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的结构和组织,尝试聚焦地域生活导向下的乡村空间系统模式和治理,意图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生活空间网络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思路。全文由七章组成:第1章为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的基础研究。认为乡村不是孤立均质的,其中充满多元异质关系。指出乡村生活空间网络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新议题。其后,指明研究意义、拟定研究思路,一幅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研究的蓝图徐徐展开。第2章为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的理论研究。通过审视乡村生活空间网络及其关联理论,基于理论稀缺性提出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研究的地理学理论框架,进一步对其地理学内涵进行分析。第3章为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的结构研究。将结构看作描述空间的一种方法,从物质-经济-社会三维共构视角解析网络结构。空间需求塑造四种生活空间网络类型,基于活动需求和空间功能特征解析其内涵。建立地理学网络分析方法库,江汉平原的案例研究表明,网络视角能科学识别乡村地域生活要素关系,为科学布局地域生活要素提供支撑。第4章为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的组织研究。将组织看作解析空间的一种方法,提出网络组织的涌现创生-协同发展-超循环重构的非线性系统动力路径,形成网络组织的三阶段过程。江汉平原的案例研究表明,网络视角能系统认知影响乡村地域生活要素关系的因子和作用过程,为科学组织地域乡村生活结构提供支撑。第5章为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的模式研究。将模式看作把握空间的一种方法,提出形态-发生-动力三层递进的网络模式解析思路。认为空间供求塑造多元生活空间网络模式,动力学视角具有超越形式、内涵的统一性,提出五种乡村生活空间网络模式。基于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度解析表明,网络视角能辩证理解乡村地域人地生活关系的矛盾性,为科学识别地域乡村生活模式提供支撑。第6章为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的治理研究。将治理看作塑造空间的一种过程,提出静态-动态结合的网络治理模型。基于治理主体、对象、单元、价值/目标四维框架,剖析了由治理情境塑造、治理联盟建立、治理规范运作、治理工具互动构成的网络治理作用框架,提出政策、规划、契约三种主要治理工具。以期产生物质环境演进效应、生活活动分工效应、社会文化共生效应。第7章为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的研究总结。基于人文地理学学科视角,尝试从乡村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出发,介入乡村生活空间研究,基本构建了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的理论框架,搭建了网络分析的方法库;在劳动空间分工基础上提出空间边际效用导向的生活空间组织分析思路;提出基于主体-对象-单元-价值/目标为一体的治理架构和天平模型。同时,从关系维度的生活理论转向、人地维度的人/非人地位认知、地域维度的地方/流动活动视野、系统维度的公平/效率价值取向四个方面提出研究反思和展望。

敖双奇[5](2019)在《生态理念下城市水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枝江市城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城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体。城市扩张的同时也导致了“城市病”,其中水生态环境恶化、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等城市水问题最为突出。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长江经济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目前城市水问题已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生态理念施行的明显短板。因此,开展城市水生态理念研究对解决城市水污染、提升水生态、营造水景观、发展水旅游都具有重要意义。水利工程是人类合理利用自然的证明,水利景观是水利工程发挥功能性的延伸,也是建立在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修复自然的责任体系中,生态理念下的水利景观规划体现了新时期城市对生态环境的不懈追求,也展现了人对自然主观能动性的提升,本文针对生态理念下城市水利景观规划进行研究,在国家、社会大的背景下从城市水利与水利景观理论基础出发,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了城市水利景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归纳和总结了城市水利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路径,以枝江市水利景观项目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制定了枝江城区水利景观生态规划具体方案。本文从生态的角度阐述了城市水利景观建设中有关理念指导、功能导向、生态系统、特色文化凸显、景区管理水平的现状及问题。制定了有关安全、系统、多样、生态、人性化原则。归纳了功能景观共同发展、水生态保护修复、配套管理营销提升这三项水利景观发展趋势。结合枝江城区水利景观具体项目,通过调研分析、指标评价、方案设计三个阶段制定出了枝江城区水利景观专项生态规划,并列举了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交通游线、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标识解说、水科技水文化传播、营销与管理在内十项相关的景观规划设计详细内容。并希望借助现状问题、规划原则、发展趋势、设计原则、设计过程、设计方案能对其他中小型滨水(沿江)城市水利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为水资源生态保护、水利景观生态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黄明海[6](2019)在《文化异位中的现代性想象 ——新时期以来广东流动作家小说创作考察》文中研究表明文学具有内在的地理学属性,一般作家所处的地理空间并非固定不变。新时期以来,广东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吸引大量外省流动人口,粤北粤西粤东等地原住民汇入珠三角,极大改变广东原初的文学地理格局。大批流动作家的创作成果,及其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异位现象,时刻参与广东文学发展进程。在流动性语境中,考察广东小说创作与作家地理流动的关系,从纵向上梳理发展脉络、总结内在规律,从横向上把握流动态势、比照全国文坛,对当下创作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新时期以来,老中青三代流动作家逐渐成为广东文坛主力,主要表现为“外省人来粤”、“乡下人进城”、“城里人返乡”三种流动类型,并呈现以珠三角为中心日益膨胀而边缘萎缩的分布局面。作家流动伴随“文学场”转换,形成“文化异位”的创作心态。以陈国凯、苏炜、田瑛、鲍十、魏微、张欣、黄咏梅、盛可以、王十月等流动作家的小说为例,考察“逸出本土现场的追忆”、“审视新旧题材的冲突”、“面对都市困顿的思索”三种创作走向,可以勾勒出广东小说样态中的现代性想象。这种源于不同地理空间而产生的“文化异位”心理现象,对小说创作既成优势又有局限,具体表现在“母语思维原色”、“乡土精神记忆”、“都市文化建构”等方面。而如何有效处理母语经验的干预,如何在“故乡”概念的象征与悬置的并存状态中寻求突破,如何在城市地理空间、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趋于共性的情况下避免创作同质化危机,都取决于流动作家对其自身及现实世界的“主体精神”的挖掘、应变与叙述。

冯志峰[7](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闫晨红[8](2015)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生产和生活”的空间管治研究 ——以湖北省五峰县为例》文中指出人地关系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经久讨论的命题,也是地理科学的主攻方向。为了妥善解决国土空间利用中的综合问题,国家出台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种类型,其中限制开发区又分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粮食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生态产品,保障生态安全,该任务实现的前提是构建区内和谐的人地关系,其目的是营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国土空间优化利用格局。五峰县作为湖北省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试点示范县,具有生态空间面积较大和经济发展底子薄的一般性特点,也具有地形地貌复杂和交通可达性差等“老少边穷”地区的特殊性。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总体导向下,首要任务是科学解析现有国土空间利用状况,厘清空间管治中存在主要矛盾和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为地区发展和空间优化提出对策建议。现有研究成果中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这一特定类型的空间管治成果较少。本文以湖北省五峰县为研究样本,总体研究架构是在研究背景介绍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沿着理论方法支撑——空间管治历程评估——空间管治问题解析——空间管治优化策略的研究路径展开,具体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综述支持下形成本文研究基础。对国内外空间管治研究按照空间层次进行梳理,并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把握相关研究动态,确定重点生态功能区空间管治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形成研究思路。第二部分,确定本文的理论基础、概念和方法体系。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研究思路引入空间生产理论、协同论和人地关系理论为后文提供理论基础。进而确定管治和空间管治概念内涵,引入Hufty管治分析框架及其相关概念,进而界定本文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三个概念,厘清各自概念边界。按照研究思路对文中出现的主要方法依次进行介绍。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分类方法为依据,采用地类转换的方式,依据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概念内涵分别划定其对应实体国土空间,作为后文研究的空间基础;进而采用景观生态分析软件对划分后的国土空间进行格局评价,以便通过直观的指标数据了解空间利用现状;为避免简单加总造成对整体空间管治的误读,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判断三类子空间的耦合拮抗问题;最后建立起重点生态功能区空间管治分析模型,为五峰县空间管治问题解析提供工具。第三部分,历史与现状格局解析。为把握五峰县空间现状形成的根源和居民对空间利用、管治传统,依据史料对其建国后历史格局和空间管治变化进行整理,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对三类空间利用和管治情况进行分别介绍。其历史脉络显示,五峰县空间格局与管治的历史变化是分权化、市场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借助方法体系中提出的定量方法分别对五峰县国土空间进行划分,其空间划分结果与地形地貌特点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对其景观格局整体特征进行描述,表明整体景观格局具有典型的山区农业耕作模式特点;并对三类子空间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五峰县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之间处于低水平发展耦合协调状态。第四部分,三大子空间管治问题解析。在对各子空间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引入重点生态功能区空间管治模型对三类空间管治状况进行分析。在对生态空间进行研究时,从土地、水资源和林业资源三个生态问题管治方面展开,并以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治理过程为例进行纵面剖析。从三次产业的划分角度分别展开对生产空间管治问题的解析,着重选择茶叶生产、工业、矿产资源开发和旅游业空间进行探讨。生活空间管治的研究则从人口结构、聚落体系、公共服务三个方面论述,并以五峰县城搬迁这一生活空间拓展为案例,结合空间生产理论进行深入解读。第五部分,五峰县空间管治问题提炼与优化策略。主要集中在生态补偿机制、特色经济、管治手段和法律依据四个方面:一是脆弱生态基底现状影响到生态安全,且现有生态补偿制度偏重于生态空间保护,对生产、生活空间重视不足,使其难以真正发挥保护作用;二是特色经济整体竞争力薄弱,城镇化进程缓慢且发展不均衡;三是政府主导的管治过程考核导向明显,部门间规划衔接度低;四是法律依据模糊导致管治行为者定位不清,规范落实难度大。最后结合第三和第四部分空间问题解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空间优化策略。

王鸿行[9](2014)在《2008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民工家庭汇款行为的影响 ——基于田野调查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尽管不少文献研究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民工就业的影响,但是几乎没有学者关注金融危机对他们家庭汇款行为的影响。本文使用2006-2010年湖北省枝江市农村劳动者迁徙调查数据,研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民工家庭汇款行为的影响。本文研究有望补充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民工家庭汇款行为影响相关研究的空白。本文以汇款经济学(Economics of Remittances)中微观领域的汇款决定论为理论基础建立了实证模型。以沿海地区工作的农民工为实验组、内陆地区工作的农民工为参照组,用双重倍差(Difference-in-Difference, DID)分析发现,金融危机对沿海地区工作的劳动力的汇款增幅产生了额外的负面影响。鉴于农民工就业的地域流动性可能会对估计DID系数产生影响,本文进一步在剔除了金融危机前后改变工作地点的农民工后估计金融危机对农民工汇款的影响。估计的结果与不剔除这些农民工个体的估计结果一致。作为本文结论的稳健性检验,本文假设金融危机发生在2006与2007之间进行Placebo检验,结果显示此时人为设定的金融危机不再对农民工汇款造成影响。

秦岭[10](2013)在《在水一方——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文中研究说明前言:一次宿命的行走我穿行在荒山枯岭之中,却恰似一叶小舟,独行水上。水在哪里?抬望眼,到处都是旱地。安全的行走,却在考察中国农村饮水的安全与不安全。水,生命之源,它是在呼唤我吗?我宁可相信,给我安排这样一次行走的,是水,更是命运。二者必然是兼而有之的。水既然能成为生命之源,必然与命运有关。我的行走,由北国到江南,由内地到边陲,因水而来,为水而去。中国农民与安全的饮用水之间,撼动我的,是缺一口水而遭遇的死亡、流血以及满脸泥石流一样的眼泪;是得到一口水

二、关于枝江农村电网改造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枝江农村电网改造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更新背景下温州市洞头区中心街社区电影院策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1.1.2 电影院发展见证城市居民文化生活方式的转变
        1.1.3 社区电影院助力城市更新
        1.1.4 项目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社区电影院相关概念
        1.3.1 社区的概念
        1.3.2 “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概念
        1.3.3 社区电影院的概念
        1.3.4 社区电影院的类型及选址
        1.3.5 社区电影院的规模
        1.3.6 社区电影院的服务对象
        1.3.7 社区电影院的功能业态
    1.4 文献综述
        1.4.1 城市更新研究
        1.4.2 电影院改造研究
        1.4.3 电影院建筑设计研究
        1.4.4 观影文化研究
        1.4.5 社区电影院研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2 洞头区老城社区调查研究
    2.1 基础条件认知
        2.1.1 区位条件
        2.1.2 历史沿革
        2.1.3 旅游资源
        2.1.4 商业模式
        2.1.5 社区氛围
        2.1.6 建筑形式
    2.2 民众意愿调查
        2.2.1 改造意愿
        2.2.2 旅游开发
        2.2.3 业态需求
        2.2.4 社区配套设施
        2.2.5 社区文化服务
    2.3 本章小结
3 中心街社区电影院策划
    3.1 策划目标
    3.2 策划条件
        3.2.1 上位政策
        3.2.2 区位条件
        3.2.3 功能业态
        3.2.4 旅游价值
        3.2.5 文化价值
        3.2.6 产权结构
        3.2.7 市场条件
    3.3 策划结果
        3.3.1 功能业态
        3.3.2 电影院规模
    3.4 本章小结
4 中心街社区电影院设计
    4.1 总体设计
        4.1.1 边界控制
        4.1.2 高度控制
        4.1.3 容量控制
        4.1.4 出入口与外部流线
    4.2 立面设计
        4.2.1 材料
        4.2.2 门廊
    4.3 功能布局
        4.3.1 功能配置
        4.3.2 柱网设计
    4.4 日常流线设计
    4.5 公共空间设计
    4.6 消防设计
    4.7 工艺设计
        4.7.1 观众厅设计
        4.7.2 放映技术应用
        4.7.3 视线设计
        4.7.4 隔音设计
        4.7.5 观众席设计
    4.8 适老化设计
    4.9 本章小结
5 设计图纸部分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洞头老城区中心街调研问卷(居民)
    附录2 洞头老城区中心街调研问卷(商户)
    附录3 洞头老城区中心街调研问卷(消费者)
    附录4 中心街沿街业态内容
    附录5 广东大地院线2020年7月-2021年2月新开影院
    附录6 电影院案例整理
作者简历

(3)精准扶贫下山西光伏产业扶贫政策执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理论依据
第二章 概念内涵与光伏扶贫必然性
    2.1 相关概念
        2.1.1 精准扶贫
        2.1.2 产业扶贫
        2.1.3 光伏产业扶贫
    2.2 光伏扶贫必然性
        2.2.1 企业社会责任
        2.2.2 产业扶贫的作用
        2.2.3 光伏扶贫的意义
第三章 山西光伏产业扶贫政策执行现状
    3.1 光伏产业扶贫政策介绍
    3.2 政策执行对象的选择
    3.3 政策执行的运行机制
    3.4 政策执行的支持手段
    3.5 政策执行的保障措施
    3.6 政策执行取得的成效
        3.6.1 整体成效
        3.6.2 取得成效具体表现
    3.7 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
        3.7.1 选择性执行偏差
        3.7.2 敷衍型政策执行偏差
        3.7.3 照搬式政策执行偏差
第四章 影响山西光伏产业扶贫政策执行的因素
    4.1 政策执行机构因素
        4.1.1 人员素质与能力偏低
        4.1.2 组织机构欠缺
    4.2 政策执行的目标因素
    4.3 扶贫目标对象因素
        4.3.1 文化水平低
        4.3.2 思想落后
    4.4 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
        4.4.1 政策因素
        4.4.2 产业因素
        4.4.3 技术层面因素
        4.4.4 金融层面因素
第五章 提升光伏产业扶贫政策执行的对策及建议
    5.1 提高产业扶贫干部素质和能力
    5.2 优化产业环境
        5.2.1 强化政策引导
        5.2.2 优化健全企业准入制度
        5.2.3 加大创新扶持和奖励机制
        5.2.4 扩展产业扶贫融资模式
    5.3 加强监督力度
        5.3.1 加强政府监督
        5.3.2 加强企业监督
        5.3.3 加强群众监督
    5.4 完善政策执行机制
        5.4.1 完善扶贫机构
        5.4.2 建立动态信息沟通机制
        5.4.3 建立联动机制
    5.5 提高扶贫对象的经济能力和综合素质
        5.5.1 提高扶贫对象的经济能力与生活水平
        5.5.2 在扶贫过程中实现“扶志”与“扶智”
        5.5.3 在扶贫过程中增强村民的规则意识与法制意识
        5.5.4 在扶贫过程中提高村民对党和政府的认同与感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乡村生括空间的回望
    1.1 选题背景
        1.1.1 实践背景:过去与现在的乡村生活空间
        1.1.2 理论背景:生活空间网络与地理学研究
        1.1.3 政策背景:全球乡村发展与中国乡村振兴实践
    1.2 研究评述
        1.2.1 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的国际研究
        1.2.2 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研究的国内进展
        1.2.3 乡村生活发展与网络研究的研究评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价值
    1.4 研究思路
        1.4.1 明确研究目标
        1.4.2 设计研究内容
        1.4.3 选择研究方法
        1.4.4 构建技术路线
        1.4.5 探索科学理论
2 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理论
    2.1 理论基础
        2.1.1 概念辨析
        2.1.2 理论来源
        2.1.3 理论评述
    2.2 理论框架
        2.2.1 理论稀缺性
        2.2.2 地理优势性
        2.2.3 地理学框架
    2.3 地理分析
        2.3.1 乡村网络互动理论
        2.3.2 乡村系统动力理论
        2.3.3 乡村综合发展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结构
    3.1 网络判别
        3.1.1 结构内涵
        3.1.2 网络结构
        3.1.3 地理描述
    3.2 网络类型
        3.2.1 居住空间网络
        3.2.2 就业空间网络
        3.2.3 消费空间网络
        3.2.4 休闲空间网络
    3.3 空间分析
        3.3.1 构网方法
        3.3.2 分析方法
        3.3.3 实证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组织
    4.1 系统分析
        4.1.1 组织内涵
        4.1.2 网络系统
        4.1.3 组织特性
    4.2 地理演化
        4.2.1 演化动力分析
        4.2.2 演化机制分析
        4.2.3 演化过程分析
    4.3 案例研究
        4.3.1 京山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的演化阶段识别
        4.3.2 京山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的演化动力刻画
        4.3.3 京山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的演化机制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乡村生活空间网络模式
    5.1 模式识别
        5.1.1 模式内涵
        5.1.2 网络模式
        5.1.3 地理逻辑
    5.2 模式类型
        5.2.1 形态学视角下的模式类别
        5.2.2 发生学视角下的模式类别
        5.2.3 动力学视角下的模式类别
    5.3 地理透视
        5.3.1 生态透视
        5.3.2 经济透视
        5.3.3 社会透视
    5.4 本章小结
6 乡村生活空间网络治理
    6.1 治理分析
        6.1.1 治理内涵
        6.1.2 治理框架
        6.1.3 治理过程
    6.2 治理工具
        6.2.1 空间凝聚力政策
        6.2.2 空间网络型规划
        6.2.3 空间非正规契约
    6.3 治理效应
        6.3.1 物质环境演进效应
        6.3.2 生活活动分工效应
        6.3.3 社会文化共生效应
    6.4 本章小结
7 乡村生活空间的未来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创新
    7.3 研究反思
        7.3.1 地理学生活视野与网络知识谱系
        7.3.2 超越人类关系的生活空间网络
        7.3.3 网络化的空间与流动的生活
        7.3.4 从差异vs大同到差异&大同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5)生态理念下城市水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枝江市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水环境的困境
        1.1.2 新形势下水利景观规划的要求
        1.1.3 生态理念对水利景观规划的促进与推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小结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城市水利与水利景观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城市水利
        2.1.2 水利景观
        2.1.3 城市水利景观规划与水景观规划间的关系
    2.2 相关理论
        2.2.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2.2 LAC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4 环境心理学理论
第3章 城市水利景观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3.1 城市水利景观建设现状及问题
        3.1.1 理念指导问题
        3.1.2 功能导向问题
        3.1.3 生态系统问题
        3.1.4 特色凸显问题
        3.1.5 景区管理问题
        3.1.6 小结
    3.2 水利景观的发展趋势
        3.2.1 功能复合化趋势
        3.2.2 水体生态化趋势
        3.2.3 景区人性化趋势
第4章 城市生态水利景观规划设计路径
    4.1 规划设计原则
    4.2 规划设计主要内容
        4.2.1 水资源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
        4.2.2 水利工程景观规划
        4.2.3 功能配套设施规划
        4.2.4 交通及游览线路规划
        4.2.5 文化宣传与景区营销规划
    4.3 规划设计阶段
        4.3.1 调研分析阶段
        4.3.2 指标评价阶段
        4.3.3 方案设计阶段
第5章 枝江市城区生态水利景观规划设计
    5.1 枝江市城区水利景观项目概况
        5.1.1 枝江市水利概况
        5.1.2 枝江市城区项目概况
    5.2 枝江城区生态水利景观专项规划
        5.2.1 调研阶段
        5.2.2 评价阶段
        5.2.3 生态理念下的枝江城区水利景观规划方案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文化异位中的现代性想象 ——新时期以来广东流动作家小说创作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现状
    第二节 概念辨析及章节体例
        一、概念辨析
        二、章节体例
第一章 “流动”的分布与“文学场”转换
    第一节 作家本客籍分布
    第二节 流动成因及规律
    第三节 转换的创作影响
    小结
第二章 “流动”的创作走向与现代性想象
    第一节 逸出本土现场的追忆
    第二节 审视新旧题材的冲突
    第三节 面对都市困顿的思索
    小结
第三章 文化异位中“流动”的特质与局限
    第一节 母语思维原色:空间经验或干预
    第二节 乡土精神记忆:空间象征或悬置
    第三节 都市文化建构:空间外延或同化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全国主要小说奖(排行榜)获奖广东作家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一)现实问题聚焦
        (二)问题研究意义
        (三)问题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8)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生产和生活”的空间管治研究 ——以湖北省五峰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问题提出
        1.1.1 背景分析
        1.1.2 研究价值及问题思考
    1.2 相关研究述评
        1.2.1 空间管治研究进展
        1.2.2 重点生态功能区研究进展
        1.2.3 总体述评
    1.3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数据来源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理论、概念与方法体系
    2.1 论基础
        2.1.1 人地关系论
        2.1.2 空间生产论
        2.1.3 协同论
    2.2 概念体系
        2.2.1 管治及空间管治
        2.2.2 Hufty管治分析框架
        2.2.3 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
    2.3 方法体系
        2.3.1 空间功能分区
        2.3.2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
        2.3.3 空间协调度模型
        2.3.4 重点生态功能区空间管治分析模型
    2.4 小结与讨论
3 五峰县国土空间管治的演化格局
    3.1 建国后空间管治演变特征
        3.1.1 建国初期政策主导的强制性管治
        3.1.2 文革时期粮食生产主导的集权式管治
        3.1.3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主导的控制型管治
        3.1.4 设立自治县后多部门规划主导的管治
        3.1.5 历史格局变化及管治特征
    3.2 县域国土空间格局划分
    3.3 整体景观格局特征
    3.4 空间利用协调度评价
        3.4.1 协调发展指标值
        3.4.2 空间协调度评价
    3.5 小结与讨论
4 五峰县生态空间管治
    4.1 生态空间格局评价
    4.2 生态空间管治问题解析
        4.2.1 土地资源空间管治
        4.2.2 水资源空间管治
        4.2.3 林业资源空间管治
    4.3 典型案例: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治理过程
        4.3.1 管治现状
        4.3.2 空间管治问题解析
    4.4 小结与讨论
5 五峰县生产空间管治
    5.1 生产空间格局分析
    5.2 第一产业空间管治问题解析
        5.2.1 整体现状及管治问题
        5.2.2 茶叶生产整体概况及管治问题
    5.3 第二产业空间管治问题解析
        5.3.1 县域内工业生产空间整体特点
        5.3.2 矿产资源空间管治问题解析
        5.3.3 工业生产拓展空间管治问题解析
    5.4 第三产业空间管治问题解析
        5.4.1 旅游业空间发展现状
        5.4.2 旅游空间管治问题解析
    5.5 小结与讨论
6 五峰县生活空间管治
    6.1 生活空间格局分析
    6.2 人口结构与聚落体系管治问题解析
        6.2.1 人口结构管治问题解析
        6.2.2 聚落体系管治问题解析
    6.3 基本公共服务管治问题解析
        6.3.1 研究方法
        6.3.2 教育服务
        6.3.3 医疗服务
        6.3.4 管治问题分析
    6.4 典型案例:五峰县城搬迁空间管治问题解析
        6.4.1 新县城生活空间变化
        6.4.2 管治问题分析
    6.5 小结与讨论
7 五峰县国土空间管治及优化策略
    7.1 空间管治问题提炼
        7.1.1 生态本底脆弱亟待治理,补偿机制偏重生态修复和维护
        7.1.2 特色生态经济竞争力薄弱,城镇化进程缓慢欠均衡
        7.1.3 政府主导的管治过程考核导向明显,规划衔接度低
        7.1.4 法律依据模糊导致主体定位不清,居民和社区参与被动
    7.2 空间管治优化策略
        7.2.1 生态空间保护策略
        7.2.2 生产空间发展策略
        7.2.3 生活空间提升策略
        7.2.4 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关系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及创新
        8.1.1 主要结论
        8.1.2 本文的创新点
    8.2 研究不足及展望
        8.2.1 研究不足
        8.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2008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民工家庭汇款行为的影响 ——基于田野调查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本文创新与局限
    1.3 结构安排
第二章 背景回顾:金融危机与宏观政策
    2.1 金融危机期间的宏观经济表现
    2.2 四万亿投资计划
第三章 文献综述
    3.1 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
    3.2 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周期
    3.3 金融危机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
    3.4 金融危机对其他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第四章 汇款经济学(Economics of Migrants’Remittances)
    4.1 汇款经济学微宏观理论
    4.2 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汇款的可能渠道
第五章 数据
    5.1 数据介绍
    5.2 描述性统计:控制组和实验组相似性对比
第六章 模型设定与参数估计
    6.1 模型设定
    6.2 实验组和控制组面临的三个问题
    6.3 参数估计与解读
    6.4 稳健性检验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关于枝江农村电网改造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更新背景下温州市洞头区中心街社区电影院策划设计[D]. 张瑞. 浙江大学, 2021(02)
  • [2]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4日在宜昌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J]. 张家胜. 宜昌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1)
  • [3]精准扶贫下山西光伏产业扶贫政策执行的研究[D]. 阴继强. 山西大学, 2020(01)
  • [4]乡村生活空间网络研究[D]. 罗燊. 华中师范大学, 2020
  • [5]生态理念下城市水利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枝江市城区为例[D]. 敖双奇. 湖北工业大学, 2019(11)
  • [6]文化异位中的现代性想象 ——新时期以来广东流动作家小说创作考察[D]. 黄明海.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5)
  • [7]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8]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生产和生活”的空间管治研究 ——以湖北省五峰县为例[D]. 闫晨红.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7)
  • [9]2008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农民工家庭汇款行为的影响 ——基于田野调查的实证研究[D]. 王鸿行. 厦门大学, 2014(08)
  • [10]在水一方——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J]. 秦岭. 中国作家, 2013(06)

标签:;  ;  ;  ;  ;  

枝江农网改造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