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AutoCAD 进行沙坝稳定性分析

使用 AutoCAD 进行沙坝稳定性分析

一、利用AutoCAD进行拦沙坝稳定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孙占祥,张燕卿,刘恩科,李凤鸣,李纯乾,李菲[1](2021)在《碳氮同位素结合稳定同位素模型解析沉积土壤碳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辽西褐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经侵蚀沉积过程沉积土壤碳来源,为合理调控小流域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碳流失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对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野外取样,研究小流域沉积土壤碳的来源并量化其贡献。通过GIS结合GPS技术对小流域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沟渠)表层土壤及小流域拦沙坝3个位点(S1坝前、S2坝中、S3坝后)0-100 cm土壤剖面进行取样,结合碳、氮同位素混合模型对沉积土壤碳源进行解析。【结果】利用13C和15N同位素特征及其元素组成(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对辽西丘陵沟壑区侵蚀沉积物土壤有机碳进行了定性和定量鉴定。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沉积物中有机碳主要来源为耕地,其次是沟渠、草地和林地。耕地贡献平均为58.75%,沟渠25.49%,草地6.49%,林地9.2%。【结论】碳氮稳定性同位素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指纹"工具可以成功应用于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沉积土壤碳来源定性及定量的分析。研究成果可以为受水力侵蚀的小流域的土壤保护和养分流失控制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参考。

黄成家,彭育,徐建荣,薛阳,汪振[2](2021)在《白鹤滩水电站大寨沟泥石流综合治理研究》文中指出大寨沟位于白鹤滩水电站右岸进水口上游约300 m,为低频率大型粘性泥石流沟,威胁电站的施工与运行。根据大寨沟泥石流特性和主体工程建设需要,采用"排导明渠(槽)+堆渣压坡+局部抗滑桩"进行综合处理,沟内修建拦沙坝、堆渣和排导渠,下游开挖山体形成排导槽将泥石流改道排出主体工程区,确保了电站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

崔博涛,刘小伟,邓良超,胡小凡[3](2021)在《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拦沙坝防渗墙深度优化及其防渗效果研究》文中认为针对拦沙坝坝基地质条件复杂的渗流场渗透特性问题,结合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拦沙坝区地质条件及拦沙坝设计原则,对现有垂直防渗墙深度方案开展敏感性分析,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下水库拦沙坝坝体和坝基的渗流场,分析防渗墙深度对坝体、坝基渗流场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防渗方案,可为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同类型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供参考。

杨文[4](2020)在《巴勒更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怀头他拉水库是怀头他拉镇最重要的水源地,引水口位于巴勒更河出山口处,上游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降水量集中,经常引发山洪,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水库,致使怀头他拉水库淤积严重,严重影响了水库使用寿命和安全,对怀头他拉水库控制的3.3万亩灌溉农田及全镇人口的吃水安全带来安全风险。巴勒更河综合治理工程的设计研究正是为了解决减少怀头他拉水库入库泥沙、减轻怀头他拉水库的防洪压力,延长水库使用寿命。通过在沟道内布设拦沙坝和谷坊抬高侵蚀基准面,有效控制沟道下切侵蚀;在河道布设护岸稳定侵蚀岸坡,有效减少河岸坍塌,防治发生山洪地质灾害。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改善巴勒更河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引起的泥沙大量进入库区。工程布置设计研究如下:(1)导流坝设计:导流坝布置在巴勒更河干流下游,位于怀头他拉水库引水枢纽下游1km。导流坝从左至右分别为导流闸、冲砂闸、溢流坝和非溢流坝组成。(2)导流渠设计:在导流闸后修建导流渠,导流渠首段连接导流闸的消力池。导流渠全长3.5km。(3)拦沙坝设计:巴勒更河及支沟修建拦沙坝,共修建7座拦沙坝。在巴勒更河干流河道中上游布置1座拦沙坝,巴勒更河支沟布置6座拦沙坝。拦沙坝采用固滨石笼,坝体下游设消力池和海漫,消力池和海漫采用固滨石笼。对拦沙坝前岸坡进行防护,防护采用固滨石笼护坡或喷10cm厚的C20砼护坡。非溢流段下游两岸根据实际地形进行岸坡防护,防护段采用固滨石笼结构。(4)谷坊设计:谷坊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3~6h最大暴雨,最易产生严重水土流失的短历时、高强度降雨进行设计。本次在巴勒更河两岸的10条支沟中布置57座谷坊。(5)岸坡防护设计:紧靠原有引水暗渠修建防护堤,长4.3km。防护堤采用坡式护岸结构型式,基础采用固滨石笼,基础深2m,护坡采用40cm厚固滨石笼,高度1m,坡比1:2。(6)在沟底下切较深的沟道修建控导工程潜坝,主要在支沟乌兰保姆和包尔扎图,共22座。潜坝总高2.5m,其中基础埋深2m,墙顶宽2m。(7)暗渠防护设计:靠原有引水暗渠西侧修建护岸,长度4.3km。护岸采用固滨石笼,基础为1m×1m固滨石笼,护坡采用40cm厚固滨石笼。

白天[5](2020)在《乐西高速S1标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拟建乐(山)西(昌)高速公路S1标段起于马边县永红乡,止于雷波县大谷堆村,路线全长40km。公路沿线地质构造复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对公路的施工及运行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本文在对沿线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调查基础上,对公路沿线不同类型斜坡变形破坏特征及机制分析,结合典型地质灾害分析,掌握了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一般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地质灾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取合适的评价因子,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进行危险性评价,通过Arc GIS平台,得到研究区危险性分区图,并且采用ROC曲线进行检验,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评价了研究区的危险性情况。最后根据公路线路布设,对沿线地质灾害的防治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为乐西高速公路线路的规划、设计及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公路区域性地质灾害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论文取得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通过收集研究区相关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分析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并根据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组、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将研究区岩土体类型划分为4个岩类,分别为坚硬岩类、半坚硬岩类、软岩类、松散岩类。(2)研究区斜坡类型分为岩质斜坡和土质斜坡两类,根据岩层走向与公路走向角度相交关系,将研究区斜坡分为顺向坡、逆向坡、横向坡、斜向坡。分析了各类斜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状况,掌握了研究区斜坡变形破坏的一般规律,斜坡主要破坏模式为滑移-拉裂型和滑移-弯曲型。土质斜坡以滑坡、泥石流堆积体为主,崩塌堆积体次之,冲洪积斜坡较少,其主要的破坏模式为界面滑动和圆弧滑动。在分析了斜坡类型和破坏模式的基础上,得到了研究区斜坡工程地质分段,并对不同斜坡提出了稳定性初步评价。(3)公路沿线调查地质灾害共34个,其中滑坡12个,崩塌8个,泥石流14条,对不同灾害类型及基本特征进行统计,并选取典型灾害点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分析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基本影响因素,结合研究区斜坡的破坏模式,选取坡度、高程、工程岩组、坡体结构、水系距离、降雨量6个评价因子,得到每个评级因子的栅格图。建立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量化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子权重。(4)将研究区按19m×19m的大小进行正方形网格划分,共划分为463286个栅格单元,利用Arc GIS软件绘制出各评价因子栅格图,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危险等级划分,对不同的评价因子采用隶属度函数,并在Arc GIS中计算出每个评价因子的低、中、高隶属度图,最后运用Arc GIS加权叠加得出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并用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根据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沿线灾害发育特点、斜坡工程地质分段等,将公路线路分为八个不同的区段,并对每个区段进行危险性综合评价,最后结合工程布置以及沿线灾害特点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郭晖[6](2020)在《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 ——以西柳沟流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水沙置换是为统筹解决内蒙古十大孔兑水土流失治理与鄂尔多斯新增工业用水需求而提出的全新思路,其基本思想是由有新增用水需求的工业企业出资,在十大孔兑修建拦沙坝,以此取得部分黄河下游节约的输沙水量作为生产用水。实施水沙置换,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水土保持学、生态学、制度经济学和水文水资源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开展研究,提出通过生态补偿实施水沙置换的路径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1)将拦沙工程建设与水权交易相结合,从理论上构建了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模式,其关键环节是设计和实施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2)利用SWAT模型定量模拟拦沙工程对流域水沙过程的影响,并以模拟结果为基础计算拦沙工程实现的减水减沙量。(3)通过流域水沙模拟分析,采用经验公式法计算水土保持工程拦沙可置换水量。(4)采用工程费用法核算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5)针对水沙置换特点,引入水权交易机制,设计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提出相应的交易机制和保障措施。(6)以西柳沟流域为例,对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计算得出,在设定的最可能出现的25a系列黄河干支流水沙方案组合下,新建79座拦沙坝,年均可减少入黄河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为288.22万m3和138.53万t,工程平均拦沙年限为28a,年均可节约输沙水量1173.51万m3,以工程建设投资为依据核算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为22934.93万元。设定年均可交易的拦沙置换水量为1000万m3/a,交易年限为25a,采用成本定价法和影子价格法计算,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基准价格范围在0.92元/m3·a至1.52元/m3·a之间。研究表明,在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建设拦沙工程,可以减少黄河干流河道淤积,进而节约下游输沙水量,虽然在拦沙的同时也拦蓄了部分进入干流的径流量,但其节约的输沙水量远大于工程拦截的水量,可以认为是相对增加了黄河流域的可利用水资源量,这是实施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基础。实施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有利于实现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和相关利益方的共赢。

夏晓露,冯宇子,陈松[7](2020)在《Rock manual公式在防波堤季风期防护计算的运用》文中研究指明结合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防波堤及护岸季风期结构临时防护成功案例,介绍在未按最终设计断面完成、现场防护石料不足的情况下,利用Rock manual中的Van der Meer和Hudson公式进行防波堤、护岸防护块体的计算及选型,提出较为稳妥的防护方案,确保受长周期强涌浪影响下的斜坡式防波堤、护岸结构安全度过季风期,为类似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

乔少南[8](2020)在《泥石流柔性网防护优化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在传统柔性网拦砂坝的基础上,设计出新型柔性网防护。与传统柔性网拦砂坝而言,该柔性网防护增加了柔性网层数,扩大柔性网防护适用范围;设计合理的层间距,使得堆积体达到最理想的稳定状态。为研究柔性网的使用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水槽模拟实验及堆积体数值模拟;并对秦岭某矿区矿渣堆积点谢家沟进行泥石流运动特征的分析及数值模拟,根据结果进行柔性网防护设计,为泥石流的防护提供参考。在实验、数值模拟及运用中发现:(1)柔性网防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重复性实验,误差对结果影响不大,具有良好的拦粗排细效果。(2)在确定柔性网防护适用范围的实验中,主要研究了容重对柔性网拦砂效果的分析,随着容重的增加,对大于柔性网防护网孔的颗粒都能较好的拦截,拦粗功能效果良好;而小于柔性网防护网孔的颗粒的,随着容重的增加,排细功能下降,被拦截后填充大颗粒的孔隙,影响柔性网防护的使用寿命;容重小于2.2 t/m3,柔性网防护效果较为拦粗排细效果显着。(3)同时研究了柔性网防护前的回淤形态变化,得出不同的层间距以及不同容重下回淤纵坡曲线特点。该曲线并非线性减少,而是先增加后减小的曲线关系;同一容重,随着层间距的增加,回淤纵坡厚度有所增加,同一层间距,随着容重的增加,回淤厚度增加。对柔性网防护间的堆积体按照1:500的比例增加后,对堆积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发现随着层间距的增加,堆积体稳定性增强。(4)对秦岭矿区矿渣堆积点谢家沟进行柔性网防护应用分析。沟道下游进行泥石流运动特征计算,假设百年一遇的降水中的清水洪峰量为8.1 m3/s,所形成的泥石流的峰值流量为12.74 m3/s;在泥石流峰值历时40 min情况下,一次过流总量为6176 m3,一次固体冲出量1853 m3;泥石流的平均流速为4.9 m/s,冲击力达到44.3 KN,最大冲起高度为1.96 m。同时利用数值模拟泥石流运动过程、流速及泥深变化,基于此对柔性网防护进行设计运用。

欧阳铭葛[9](2018)在《阜康抽水蓄能电站防洪影响评价研究》文中指出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改变了河道的过洪段,水流的形态,影响了局部的淤积平衡,使得工程建设在汛期水位壅高,流速变慢,降低了水流的移动速度和挟沙能力,还会导致库中的泥沙淤积,抬升水库末端河床高度,从而对河道水流的稳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基于以上多种原因,对在河道上建设抽水蓄能电站进行防洪影响评价研究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本文以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为例,研究探讨了工程建设对河道防洪的影响。根据防洪影响评价工作主要内容,本文广泛收集工程所在河段的水文、地形和地质资料,对比了水文比拟法和暴雨产汇流法两种方法,最终采用较为安全的暴雨产汇流法的成果推求下水库坝址设计洪峰流量,得到如下结论:(1)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能最大暴雨地图集》可确定阜康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设计频率为0.1%、0.5%、1.0%、2%、5%、10%、20%时,24h设计面降雨量分别为 180mm、145 mm、130 mm、115 mm、94.5 mm、78.9 mm、63.0 mm;上水库设计频率为 0.1%、0.5%、1.0%、2%、5%、10%、20%时,1h 设计面降雨量分别为 72.0mm、55.0 mm、47.8mm、40.6 mm、31.3mm、24.4 mm、17.8mm。(2)采用水文比拟法可以确定阜康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坝址设计频率为0.1%、0.5%、1.0%、2%、5%、10%、20%时的设计洪峰流量分别为 306m3/s、269 m3/s、220m3/s、184m3/s、149m3/s、106 m3/s、74.9 m3/s、48.4 m3/s。(3)采用调蓄经验单位线法可以确定阜康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坝址设计频率为0.1%、0.5%、1.0%、2%、5%、10%、20%时的设计洪峰流量分别为 315m3/s、274 m3/s、228 m3/s、194 m3/s、158 m3/s、109 m3/s、78.7m3/s、52.2 m3/s。(4)采用推理公式法可以确定阜康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坝址设计频率为0.1%、0.5%、1.0%、2%、5%、10%、20%时的设计洪峰流量分别为 106m3/s、89.6 m3/s、69.8 m3/s、56.8 m3/s、44.2 m3/s、30.4 m3/s、21.0 m3/s、13.6 m3/s。(5)根据白杨河水文站泥沙资料,采用白杨河输沙模数法可知阜康站址上、下水库多年平均悬移质为0.138万t与2.53万t,多年平均推移质0.0414万t与0.759万t;采用白杨河多年平均含沙量法可知阜康站址上、下水库多年平均悬移质为0.135万t与2.894万t,多年平均推移质0.0405万t与0.867万t。(6)根据泄洪排沙洞水位泄量关系可知,为避免遇到含沙量大的洪水,需尽快补水,补水时的最高正常运行水位1806m;在补水时拦沙坝上游水位控制在1803m~1806m之间;5年一遇洪水流量坝前水位为1803.7m,为了安全,非汛期可能最高补水水位1806m向上游平推作为拦沙坝水库回水位。水库回水长度约0.1km。(7)根据沉积物淤积计算分析,下水库段(拦沙坝至挡水坝)几乎没有沉积物入库,上水库由于入库沉积物含量少,可以不用考虑沉积物淤积问题。(8)水库建成后库区沉积物淤积对河势的影响相对较小,河道的行洪能力并未发生大的变化。

于立宏[10](2018)在《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勘测》文中提出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主要由三个大坝、最大埋深达670m的地下厂房洞室群组成。地层年代久远,火成岩、变质岩均有发育,结构面较发育,地下水发育规律性差。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测试等常规工程地质勘察手段基础上,积极应用钻孔CT测试、孔内电视录像等新技术,大量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仿真技术模拟计算分析,查清了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及控制性的关键工程地质问题,预测出工程建设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一步复核和深入研究,对工程建设提出前瞻性的指导建议,及时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为优化设计方案、工程监测方案提供了坚实的工程地质基础。

二、利用AutoCAD进行拦沙坝稳定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AutoCAD进行拦沙坝稳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碳氮同位素结合稳定同位素模型解析沉积土壤碳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 据分析与SIAR混合同位素模型概述
        1.3.1 模型概述
        1.3.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与沉积区土壤对比
    2.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沉积物土壤同位素特征值
    2.3 源土壤与沉积土壤的δ13C相关性分析
    2.4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沉积物表层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
3 讨论
4 结论

(2)白鹤滩水电站大寨沟泥石流综合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大寨沟泥石流特性
2 治理原则和设计标准
    2.1 治理原则
    2.2 设计标准
3 治理方案研究
4 综合治理方案设计
    4.1 治理工程布置
    4.2 拦沙坝设计
    4.3 潜坝设计
    4.4 排导渠(槽)设计
        4.4.1 排导渠(槽)布置
        4.4.2 排导渠(槽)纵坡
        4.4.3 排导渠(槽)断面
    4.5 监测设计
        4.5.1 排导渠结构监测
        4.5.2 排导渠边坡监测
        4.5.3 排导槽边坡监测
        4.5.4 潜坝监测
    4.6 监测结果分析
        4.6.1 变形监测
        4.6.2 应力应变监测
        4.6.3 地下水位监测
5 结语

(3)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拦沙坝防渗墙深度优化及其防渗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工程概况及材料参数
    2.1 工程概况
    2.2 材料参数
3 计算方法
    3.1 建立模型
    3.2 防渗效果分析
    3.3计算结果分析
        3.3.1坝址区渗流场
        3.3.2坝体和坝基的渗透坡降
4 结论与建议

(4)巴勒更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研究的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程建设条件
    2.1 工程区自然条件
    2.2 水文
    2.3 工程地质
        2.3.1 概述
        2.3.2 导流坝及导流渠工程地质
        2.3.3 拦沙坝工程地质
        2.3.4 谷坊工程地质
        2.3.5 潜坝工程地质
        2.3.6 岸坡防护工程地质
        2.3.7 暗渠防护工程地质
第三章 工程总体布置与主要建筑物
    3.1 设计依据
        3.1.1 依据文件
        3.1.2 主要技术标准
    3.2 工程等别和标准
        3.2.1 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
        3.2.2 地震烈度
    3.3 工程总体布置
第四章 工程设计
    4.1 导流坝
        4.1.1 总体布置
        4.1.2 导流闸
        4.1.3 冲砂闸
        4.1.4 溢流坝
        4.1.5 非溢流坝
    4.2 导流渠
        4.2.1 导流渠布置
        4.2.2 渠道材料的确定
        4.2.3 导流渠断面设计
    4.3 拦沙坝
        4.3.1 防洪标准
        4.3.2 坝址选择
        4.3.3 坝体材料的选择
    4.4 谷坊
        4.4.1 防洪标准
        4.4.2 地质条件
        4.4.3 谷坊选址原则
        4.4.4 谷坊断面尺寸设计
    4.5 潜坝
        4.5.1 总体布置
        4.5.2 材料的比选
        4.5.3 冲刷深度计算
        4.5.4 结构型式
    4.6 岸坡防护
        4.6.1 总体布置
        4.6.2 材料的比选
        4.6.3 冲刷深度计算
        4.6.4 结构型式
    4.7 暗渠防护
    4.8 永久道路
第五章 主体工程施工
    5.1 导流坝工程
    5.2 拦沙坝工程、潜坝、支沟谷坊、导流渠工程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乐西高速S1标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崩塌灾害研究现状
        1.2.2 滑坡灾害研究现状
        1.2.3 泥石流灾害研究现状
        1.2.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
    2.1 自然环境
        2.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2.1.2 气象水文
    2.2 地质环境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2.2.5 水文地质条件
        2.2.6 人类工程活动
    2.3 工程岩组划分
第3章 斜坡结构类型及变形破坏特征
    3.1 斜坡地质结构类型
        3.1.1 层状结构类型斜坡
        3.1.2 土质斜坡
        3.1.3 斜坡结构发育分布状况
    3.2 斜坡变形破坏特征
        3.2.1 斜坡变形主要机制类型
        3.2.2 斜坡变形破坏的一般规律
    3.3 斜坡工程地质分段
第4章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4.1.1 灾害类型与基本特征
        4.1.2 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4.2 典型灾害分析
        4.2.1 雷马坪滑坡
        4.2.2 银厂沟滑坡
        4.2.3 五彝湾崩塌
        4.2.4 罗彻泥石流
    4.3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
        4.3.1 地形地貌
        4.3.2 地层岩性
        4.3.3 坡体结构
        4.3.4 水文气象
        4.3.5 人类工程活动
第5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5.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
        5.1.1 层次分析法
        5.1.2 模糊综合评判法
    5.2 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5.2.1 确定评价指标与评价单元
        5.2.2 评价因子的选取及栅格化处理
        5.2.3 计算评价因子权重
    5.3 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5.3.1 计算隶属度函数
        5.3.2 基于Arc GIS的隶属度操作
        5.3.3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5.3.4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段综合评价
第6章 沿线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6.1 滑坡防治建议
    6.2 崩塌防治建议
    6.3 泥石流防治建议
    6.4 路基段斜坡稳定性控制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 ——以西柳沟流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存在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2.1.1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1.2 生态环境价值理论
        2.1.3 公共产品理论
        2.1.4 经济外部性理论
        2.1.5 博弈论理论
    2.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相关理论
        2.2.1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理论
        2.2.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
    2.3 水权交易相关理论
        2.3.1 水权与可交易水权的法律界定
        2.3.2 水权交易基础理论
        2.3.3 水权交易定价理论
3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模式构建
    3.1 水土保持水沙置换的基本思路
        3.1.1 思路提出的背景
        3.1.2 思路的阐释
    3.2 相关实践与研究的启示和借鉴
        3.2.1 内蒙古黄河干流取水权交易的实践
        3.2.2 水权交易参与合同节水管理的研究
        3.2.3 水权交易参与流域生态补偿的研究
    3.3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模式设计
        3.3.1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可行性分析
        3.3.2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3.3.3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框架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模拟
    4.1 模型概述
        4.1.1 水文模型
        4.1.2 土壤侵蚀产沙模型
    4.2 模型选择
        4.2.1 SWAT模型结构
        4.2.2 SWAT模型原理
        4.2.3 SWAT模型适用性
    4.3 模型建立
        4.3.1 研究区域概况
        4.3.2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分析
        4.3.3 研究区域淤地坝概况
        4.3.4 拦沙工程对流域水沙影响的计算方法
        4.3.5 淤地坝模块设置
        4.3.6 模型输入
        4.3.7 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
    4.4 模型应用
        4.4.1 情景设置
        4.4.2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5.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计算
        5.1.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计算方法
        5.1.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计算结果
    5.2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5.2.1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
        5.2.2 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研究
    6.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基础条件
        6.1.1 交易需求条件
        6.1.2 经济可行条件
        6.1.3 工程技术条件
        6.1.4 政策引导条件
    6.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机制设计
        6.2.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主要原则
        6.2.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市场要素
        6.2.3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基本策略
        6.2.4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的运作流程
    6.3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保障措施
        6.3.1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风险防范
        6.3.2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政策保障
    6.4 水土保持拦沙置换水量交易模拟
        6.4.1 交易方案
        6.4.2 交易定价
        6.4.3 交易流程
        6.4.4 效益分析
        6.4.5 综合评价
    6.5 本章小结
7 讨论与结论
    7.1 讨论
    7.2 创新点
    7.3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8)泥石流柔性网防护优化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2.1 泥石流拦砂坝的研究现状
        1.2.2 柔性防护体系研究现状
        1.2.3 泥石流运动特征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泥石流柔性网防护实验设计
    2.1 实验目的
    2.2 水槽模拟实验
        2.2.1 实验装置
        2.2.2 实验比尺
        2.2.3 实验物料
        2.2.4 柔性网防护模型设计
        2.2.5 实验流程和观测项目
第三章 柔性网防护适用性实验
    3.1 实验准备
    3.2 实验重复性效果分析
    3.3 柔性网拦砂效果分析
        3.3.1 柔性网防护适用范围分析
        3.3.2 柔性网拦砂前后容重变化分析
    3.4 柔性防护适用范围确定
    3.5 小结
第四章 不同层间距下柔性网防护回淤形态研究
    4.1 回淤纵态分析
    4.2 回淤最高点与泥石流容重的关系研究
    4.3 不同层柔性网之间的堆积体数值模拟
        4.3.1 Midas-GTS软件介绍
        4.3.2 不同工况稳定性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柔性网防护分析与应用
    5.1 研究背景
    5.2 地理地质环境
        5.2.1 地形地貌
        5.2.2 气象、水文条件
    5.3 谢家沟泥石流特征分析
        5.3.1 矿渣粒度特征分析
        5.3.2 泥石流流速运动特征分析
    5.4 泥石流数值模拟分析
        5.4.1 数值模拟准备
        5.4.2 模拟结果与分析
    5.5 谢家沟柔性网防护设计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阜康抽水蓄能电站防洪影响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项目基本情况
    2.1 建设项目概况
    2.2 区域防洪基本情况
    2.3 现有水利工程基本情况
第3章 洪水影响评价计算与分析
    3.1 水文分析计算
    3.2 泥沙淤积计算
    3.3 壅水分析计算
    3.4 建库后河势稳定影响分析
    3.5 下游河道冲淤分析
第4章 防洪综合评价
    4.1 河道演变分析
    4.2 项目建设与现有水利水电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
    4.3 项目建设与河道防洪标准适应性分析
    4.4 项目建设对河道行洪安全的影响分析
    4.5 项目建设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4.6 项目建设对现有防洪工程和其它工程设施的影响分析
    4.7 项目建设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4.8 渣场对防洪的影响分析
    4.9 桥梁对防洪的影响分析
    4.10 项目建设对下游河道第三法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利用AutoCAD进行拦沙坝稳定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碳氮同位素结合稳定同位素模型解析沉积土壤碳源[J]. 李娜,孙占祥,张燕卿,刘恩科,李凤鸣,李纯乾,李菲. 中国农业科学, 2021(14)
  • [2]白鹤滩水电站大寨沟泥石流综合治理研究[J]. 黄成家,彭育,徐建荣,薛阳,汪振. 大坝与安全, 2021(03)
  • [3]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拦沙坝防渗墙深度优化及其防渗效果研究[J]. 崔博涛,刘小伟,邓良超,胡小凡. 陕西水利, 2021(01)
  • [4]巴勒更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研究[D]. 杨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5]乐西高速S1标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D]. 白天.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6]基于水沙置换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研究 ——以西柳沟流域为例[D]. 郭晖.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7]Rock manual公式在防波堤季风期防护计算的运用[J]. 夏晓露,冯宇子,陈松. 港工技术, 2020(03)
  • [8]泥石流柔性网防护优化设计与应用[D]. 乔少南. 西北大学, 2020(02)
  • [9]阜康抽水蓄能电站防洪影响评价研究[D]. 欧阳铭葛.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10]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勘测[A]. 于立宏. 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新技术应用, 2018

标签:;  ;  ;  ;  ;  

使用 AutoCAD 进行沙坝稳定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