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市分局积极做好国际收支工作

河北衡水市分局积极做好国际收支工作

一、河北衡水市支局积极做好国际收支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刘潇阳[1](2020)在《基层外汇管理内部绩效审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2011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方上浦在内控监督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转变外汇管理内审工作理念,在做好合规审计的基础上,转变到绩效审计和履职审计上来”。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基层外汇管理内部绩效审计问题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通过归纳整理国内外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基层外汇管理内部审计可以提升绩效水平,并对促进管理改革等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存在“绩效审计”定义不统一、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且有关基层外汇管理内部绩效审计实例较少。本文采用案例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运用受托责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在对基层外汇管理内部绩效审计的内涵、方法、特点以及评价标准等研究的基础上,从目标设定、审计内容、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审计流程等方面,深入剖析基层外汇管理内部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对S市所开展的外汇管理内部绩效审计进行研究,深入剖析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揭示其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明确目标重点审计和全流程审计的方法,优化内部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最后提出通过完善内审内控监督体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实施规范化的绩效评价流程、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法,提高基层外汇管理内部绩效审计的能力,进而提升基层外汇管理水平和履职能力。

陈凡[2](2020)在《财政扶持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迈入新台阶,但“三农”工作仍面临诸多矛盾,财政资金扶持是破解农业产业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财政资金通过发挥撬动、引导作用,可为产业化项目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保障。财政扶持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如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利用宏观统计数据及微观调研数据,运用统计分析、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展开研究。首先,提出本文的理论基础,并理论分析财政扶持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及面临的困境;然后,梳理财政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的缘由、历史演变及发展现状;最后,分别从微观视角、宏观视角探究财政扶持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农业龙头企业作为财政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的重要建设主体,以自身发展为抓手,微观意义上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显着影响。通过对河北省、天津市60家典型农业龙头企业的深入调研,搜集2014-2018年农业龙头企业规模、经营状况、投入产出情况及成长能力等方面的指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表明财政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资金每增加1个单位,将分别促进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净利润增加0.1207、0.1271个单位。第二,农民作为财政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的重要参与者及受益者,其收入状况是财政投入产出的微观“窗口”。探究项目区内农民是否增收、增收效果,可为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效果提供微观视角。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在消除差异与选择性偏误后准确估计,结果表明,财政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显着提高了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5.73%。第三,基于省级维度的分析表明,财政扶持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宏观效果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显着差异。分析表明,东部、中部、西部财政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0076、0.0120、0.0080。中部地区作为农业大区,财政投入发挥了较好的积极效果。第四,基于县级维度的分析表明,财政扶持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能够促进宏观农业经济增长。以北京、天津、湖南、湖北等省(市)作为调研区域,搜集财政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投入、第一产业总产值、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常规投入要素、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指标,运用DID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扶持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对宏观农业经济增长的净效果为0.3366。结合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健全财政资金投入增长及监管机制;建立并推进效果评价及纠偏机制;优化资金配置并推行差别化的扶持办法;提高财政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目标瞄准精度。

陈炳才[3](2018)在《对中美贸易争端下对外经济政策取向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美贸易争端下,我们需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不能简单地跟随美国的关税政策走,解决顺差问题的思路也不同于解决逆差。2018年3月至今,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升级。时值年中,如何看待中美贸易问题的实质、前景及政策选择?笔者思考如下。避免过度解读贸易战根据以往的经验,美国的经济增长只要在2%以上,欧洲增长1.5%以上,我国出口都会有相对较高的增长。所以对于出口增长,尤其对于欧美出口

刘晓楠[4](2018)在《实现货物贸易跨境资金本外币一体化监管研究 ——以嘉兴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货物贸易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重要一栏,也是跨境资金流动的主要业务。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在近年来快速提升,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也在加速前进,本币与外币在货物贸易各类业务中的交叉使用越来越多。但目前,本币与外币监管的顶层设计截然不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引发监管者从新审视“外汇”的概念,对“跨境人民币”是否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人民币”也展开了激烈讨论。本文首先从货物贸易发展现状入手,介绍了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嘉兴市目前正在试点“跨境资金本外币一体化管理”的大背景,分析并阐述了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的现实意义。而后,梳理了现有学者在监管理论和本外币一体化监管两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出有效监管的重要性,以及本文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在明确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立足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贸易主体违规套利的原因,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货物贸易本外币一体化监管的重要性。接着,从大范围的跨境资金流动改革、货物贸易跨境资金监管的变化、嘉兴市跨境资金监管的改变,三方面回顾总结了货物贸易跨境资金监管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货物贸易跨进人民币、跨境外币监管现状的梳理和对比,详细阐述本外币监管中存在的差异,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指出货物贸易跨境资金本外币监管差异带来的问题。针对各类问题,着重介绍美国、英国、韩国在跨境资金监管方面的成功经验,重点突出有启示借鉴意义的优秀做法。同时总结国内本外币一体化管理中已有的探索成效,通过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提出构建货物贸易本外币一体化监管体系的建议。文章立足于已有研究,拟从总体目标和思路、统一法律和监管制度、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编写监测预警指标、标准化分类处罚机制五大方面,系统化构建货物贸易本外币一体化监管模式。本文提出的“大数据”平台构建、监测预警指标在现阶段就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的特点,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嘉兴市货物贸易本外币一体化工作的推进有一定应用价值,为经后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提供有用的经验。

李晓蕾[5](2018)在《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越来越成为统一的整体,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其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国际投资。作为国际投资基本形式的外商直接投资,其在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河北省位于我国的北部,地处渤海之滨,内环京津,是京津两市重要的经济腹地,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区位优势尤为突出,近年来,其无论是在利用外资上还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其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方面,从三次产业的构成看,与京津相比,河北第一,二产业的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产业升级相对缓慢,远远落后于京津两地;另一方面,其农业的基础地位仍不稳固,工业的技术水平不高,竞争能力较弱,传统服务业占据主体,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并且外资在各市间的分布不均衡;这显然说明河北省在利用外资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因此,如何有效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来转变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方式,力求产业间协调发展,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改革发展是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的现实问题。论文将河北省作为研究对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结合它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与产业结构发展方面的发展现状,重点考察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影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综述,并简要阐述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基础。主要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理论、外商直接投资理论,为下文的分析做铺垫。第三部分主要以列举图表的方式来说明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状况、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以及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构成。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本文的核心内容。一方面,基于京津的对比,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关系,其次,构建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有助于促进第一产业比重的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并且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落后于京津两地,仍需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基于河北省各市间的对比,同样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来定量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各市间的关系以及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各市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不一,为各市更好的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供参考。第五部分为政策建议。根据第四部分实证分析的结果,结合河北省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使河北省能够高效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有:调整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布局;拓宽外资引进来源;转变引资方式,扩大本土参与度;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建立合理产业集群;优化外资的区域分布和环境,健全法制体系等方面。

杨彤[6](2018)在《充电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其博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充电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是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缓解传统能源压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由于经济社会发达程度、开放程度、政策支持程度以及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分布等因素的差异,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供给滞后,再加之产权关系混乱、经济效益小、缺乏资金等原因,建设运营的进展缓慢。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夯实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的同时,突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的市场化机制并推行第三方治理,特别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已经展开,但大多仍处在项目识别和准备阶段,落地趋势虽明显,但囿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及稳定运行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因此,有必要探讨分析影响充电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重要因素,梳理在此因素作用下参与主体间的博弈关系,分析博弈均衡下各参与主体的策略,并最终从政府、社会资本方、中介机构等层面提出引导我国充电基础设施PPP模式规范运行的政策建议,为充电基础设施PPP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本文遵循“理论分析—现状调查—质化研究—博弈分析—政策建议”的技术路线。首先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充电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供给的参与主体,基于试点示范项目的运行实践,搭建目前具有普适性的充电基础设施PPP模式框架。然后通过深入访谈和扎根理论方法找出影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供给的重要因素,并构建了充电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充电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供给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并依据充电基础设施PPP项目各参与方的大样本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指标以及不同参与组群的重要影响因素排序。依据关键影响因素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对其均衡点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分主体提出应对策略。最后结合质化、量化以及博弈分析的结果,探讨引导我国充电基础设施PPP模式规范发展的政策建议,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PPP和充电基础设施的概念界定。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拓展了PPP概念的新内涵,将其界定为通过政府公共部门与市场社会团体的合作,达成契约、提供公共品、分担风险、分享利润,使得各种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中,实现共赢;它的核心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它不仅是产品供给模式和融资模式,更是创新管理模式和社会治理模式,在经济新常态下将引领观念、技术和制度的创新。本文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概念和分类进行了阐释,认为充电基础设施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基础产业性部门,是为电动汽车运行提供能量补给的重要设施,仅包括集中在城市公共区域、高速公路、办公区域、商场超市等的社会公共充电站(桩)以及集中在公交、环卫、出租、工程、物流、产业园区等领域的公共专用充电站(桩),不包括私人自用充电桩。(2)文章从识别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供给参与主体出发,结合PPP模式在充电基础设施供给试点的现状,发现目前跨区统筹项目较少,项目多采用传统的BOT方式运作,均尚处在识别和准备的前期阶段,且大量示范项目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现行项目相对较少。认为目前PPP模式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推广应用,要结合具体区域的发展状况,脱离过往实践和经验的充电基础设施PPP模式在落地过程中可能冲撞市场秩序。随后,通过引入安庆市充电基础设施PPP示范项目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从合作环境的构建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引导,以及社会资本的规范参与等方面,对影响该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运行的重要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后续展开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提供现实基础,同时还结合试点、示范PPP项目的实践,构建了PPP模式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参与主体静态框架以及全生命周期的动态运行框架。(3)充电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供给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本文采用扎根分析这一质性研究方法对充电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供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质性分析。首先介绍原始资料的收集过程和方法;然后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以及选择性编码的流程对访谈资料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提炼出其中的核心范畴;最后构建了充电基础设施PPP模式供给的影响因素模型,提出经济影响因素是根本,政府治理因素是基础,产品服务内部因素为合作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是保障。(4)充电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供给重要影响因素的量化检验。综合运用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指标以及排序吻合因子等量化工具,提出了新的方法思路和研究视角。在借鉴国内外文献中已有相关成熟量表以及专家咨询访谈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完成了初始调查量表的开发设计,并在小范围内实施了预调研。根据预调研得到的数据,分别对初始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并修正初始题项,形成正式量表。通过重要性指数指标,根据问卷数据统计结果得出全部受访者对充电基础设施PPP模式供给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指数并排序,结果显示现阶段经济因素对充电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影响最大,也是完善该模式的主要突破口和首要因素。此外,利用排序吻合因子进一步验证分析了不同参与主体对各个影响因素重要性的判断,结果显示,两组数据确实存在差异,但无论是政府部门受访者还是社会资本方受访者都充分肯定了现阶段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经济激励政策对充电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不可替代的影响,是典型的重要影响因素。(5)构建基于重要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充电基础设施PPP模式参与主体间的演化博弈关系模型,将政府部门的行为分为提供激励措施和不提供激励措施,社会资本方分为采取积极合作行为和采用投机行为,研究合作中政府与社会资本参与方的均衡点及其稳定性,发现合作共赢是PPP模式构建的最终目标,并基于此构建了“激励-合作”演化博弈模型,进一步拓展了相关研究的范畴。为使该演化博弈向演化稳定策略发展,就政府部门而言,一方面应该建立全生命周期财政激励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合作,在项目初期加强补贴的引导、在项目运营过程中使用税收减免等经济激励手段,增加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和盈利空间;另一方面,应该增加对社会资本违规的处罚力度,促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我国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良性发展。就社会资本而言,一方面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建设效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为双方合作共赢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应该按照PPP项目相关的章程和规定,实施精细化管理,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6)促进充电基础设施PPP模式规范运行的政策研究。结合实证分析和博弈分析的结果,基于充电基础设施PPP模式运行现存的问题,从政府、社会资本方、中介机构等层面提出引导我国充电基础设施PPP模式规范运行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对充电基础设施领域PPP模式的应用有重要启示,对提升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有指导价值。

刘晶晶[7](2017)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研究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思想为指导》文中研究说明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会上,习总书记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7点要求。其中,第七点就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资源配置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即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京津冀都市圈自提出以来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生产要素流动差,而且由于存在着很强的行政干预,资源配置出现了极度的不平衡,逐渐形成了北京市一边独大的局面。从资本要素角度看,资本要素的流动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缩小国民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差距都有显着的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建立在京津冀三地互相协调、互相协作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京津冀三地需要通过合理的分工、打破资源流动障碍、互通有无,实现三地协同、共同发展。通过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资本要素的配置、流动现状可以从一个方面窥视出目前京津冀占着那么巨大的优势缘何抵不过南方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两个都市圈的发展,以便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三地资本要素的合理配置,带动整个地区的和谐、进步。所以,从资本要素、资本流动这一方面研究该地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劳动力的关注,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点话题,从封建社会严苛的户籍制度,限制劳动力的出行和流动,造成了中国人安土重迁的生活习惯,到如今工业化的日渐深入,城市化的日渐演进,人们越来越频繁地进行交往和人口流动。劳动力资源是一种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产要素,它的数量多少、结构比例、成本价格以及级别层次都对该要素的配置和生产活动中的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而技术要素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人力资本,如教育机构、和创新有关的人才等;社会环境,如创新文化、国家、地方宏观政策制度等。针对以上三种资源形式,学界政界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声音——市场主导、政府主导、二者兼而有之,在笔者看来,要将资源配置的决定权交还给市场,否则还是难以改变原有行政配置不平衡的状况。无论是从区域角度还是从推进城镇化角度,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都可以称得上是头等大事。希望可以通过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为其他城市、区域发展提供成功模式和制度性探索。而要实现中央“一号工程”——京津冀协同发展,就一定要协调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不能放弃根本性的导向作用,与此同时,尽快落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更多的权力交付市场。本文通过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技术等生产要素配置现状的考察、调研,深度挖掘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资源配置方式存在的问题,争取为京津冀能够更好、更快、更便捷地实现协同发展提供帮助。

孙丽君[8](2016)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趋同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我国区域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适度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有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超过一定限度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突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京津冀是我国第三经济增长极,同时也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国家高度重视京津冀区域的协调发展,2014年2月,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直接上升为国家战略。虽然京津冀地区在产业、要素市场与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三地的经济增长差异会阻碍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进程。因此,从趋同和趋异的角度来研究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特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借鉴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和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理论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及其1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与趋同性进行系统的分析。采用统计指标分析法从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来研究2001-2014年间京津冀增长差异特征;运用经济趋同理论与Barro和Sala-I-Martin提出的检验方法,对1995-2014年间京津冀地区进行绝对趋同和条件趋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首先运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测度了2001-2014年间京津冀地区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通过对京津冀区域以及河北省各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产业内部同构现象依然十分明显;在此基础上,从经济趋同角度,运用经典趋同模型检验了京津冀经济增长三类趋同状况,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在1995-2014年间发生了σ-趋同和绝对?-趋同,但在2001-2004年间京津冀区域内不存在σ-趋同和绝对?-趋同。之后,选取投资率、人力资本、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四个方面的指标作为单一稳态因子进行条件?-趋同分析,发现投资率、人力资本、对外开放程度、第二产业结构比重的系数都为正,有助于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增长,而第三产业结构比重的系数为负,阻碍了京津冀经济增长条件趋同。最后,在以上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以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目标,给出本文的对策建议:推动河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田静云[9](2015)在《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之一。通过区域金融合作,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区域内金融资源,促进金融要素的自由流动,提升区域整体的金融发展水平,逐渐消除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差异,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京津冀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在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推进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的开展,发挥金融合作的作用,有助于实现京津冀区域跨越式的发展,使其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增长极,最终实现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本文的研究是通过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以区域金融合作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对京津冀区域在协同发展背景下金融合作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首先,把本文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区域金融理论进行详细的论述,在此基础上研究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的根本原因。而后,对京津冀区域内北京、天津和河北的13个城市的金融发展状况进行论述,通过具体的数据对比,并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找出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所在,包括金融产业发展不平衡、金融资本过于集中、辐射能力不足和转移承接能力较差。然后,根据分析出的这些差异,结合京津冀区域现有的金融合作情况,分别论述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最后,借鉴较为成功的的区域金融合作的案例,对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提出建议,阐述其如何通过明确自身条件、平衡市场和政府行为、金融创新、改善金融环境和金融风险防范方面,来构建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的格局。

黄卉[10](2012)在《地方特色经济视角下的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步伐,而且也加快了全省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本省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和升级,但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该产业过快的发展速度也产生了一些发展桎梏。本省的滑雪旅游产业在国内主导地位正受到严峻的威胁与挑战,要保持我省滑雪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充分利用资源比较优势的同时切实发挥竞争优势,把本省的雪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在特色产品上下大文章,从而实现区域特色发展之路。本文通过运用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视角去研究黑龙江省的滑雪旅游产业,并充分分析国内外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梳理滑雪旅游产业的相关概念;以竞争优势理论方法分析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的现状,并构建特色滑雪旅游产业模型,以求把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快速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形成特色产品,最终形成我省滑雪旅游产业国内与国际的主导地位。

二、河北衡水市支局积极做好国际收支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北衡水市支局积极做好国际收支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基层外汇管理内部绩效审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3.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1.研究创新点
        2.研究难点
二、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绩效审计的内涵
        2.内部审计的内涵
    (二)理论基础
        1.受托责任理论
        2.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基层外汇管理内部绩效审计概述
    (一)基层外汇管理内部绩效审计含义及特征
        1.基层外汇管理内部绩效审计含义
        2.基层外汇管理内部绩效审计特征
    (二)审计目标、内容及重点
        1.审计目标
        2.审计内容及重点
    (三)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1.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2.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
        3.绩效审计方法
四、S市外汇管理内部绩效审计研究
    (一)S市外汇管理简介
    (二)内部绩效审计目标和内容
    (三)内部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四)内部绩效审计程序
        1.准备阶段
        2.审计实施
        3.审计报告
    (五)审计问题及建议
        1.审计问题
        2.审计建议
五、基层外汇管理内部绩效审计问题及原因
    (一)基层外汇管理内部绩效审计问题
        1.缺乏统一完备的内部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2.内部绩效审计缺乏独立性
        3.审计队伍综合业务能力不足
        4.内部绩效审计程序不规范
        5.内部绩效审计方法落后
    (二)基层外汇管理内部绩效审计问题的原因
        1.需求不同体系构建难以达成共识
        2.组织机构不健全,岗位设置不合理
        3.缺乏对绩效审计相关知识的培训
        4.内部绩效评价流程尚未标准化
        5.内部绩效审计观念转变滞后
六、优化基层外汇管理内部绩效审计的对策
    (一)优化内部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二)完善内审内控监督体制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1.提升审计队伍综合素质
        2.优化审计人员配置
    (四)实施规范化的绩效评价流程
    (五)加强信息技术在审计方法中的应用
七、结论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问卷设计
附录2 问卷设计

(2)财政扶持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农业产业化相关研究
        1.3.2 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相关研究
        1.3.3 关于财政投入农业发展相关研究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1.4.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分析
    2.1 理论基础
        2.1.1 农业的基础性及弱质性理论
        2.1.2 制度变迁与产业组织理论
        2.1.3 公共财政理论
    2.2 财政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的特殊性分析
        2.2.1 基于农业的视角
        2.2.2 基于政策目标的视角
        2.2.3 基于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视角
    2.3 财政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面临困境的博弈分析
        2.3.1 管理机制角度的分析
        2.3.2 利益联结机制角度的分析
    2.4 财政扶持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机理
        2.4.1 作用机制
        2.4.2 研究假设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财政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发展演进及现状分析
    3.1 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缘由及历史演变
        3.1.1 农业产业化内涵及成效分析
        3.1.2 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分析
        3.1.3 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历史变迁
    3.2 财政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的主体分析
        3.2.1 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的必要性
        3.2.2 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总体特征分析
        3.2.3 财政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分析
    3.3 财政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分析
        3.3.1 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基本情况分析
        3.3.2 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空间分布分析
        3.3.3 典型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财政扶持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微观视角
    4.1 背景分析
    4.2 财政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影响
        4.2.1 数据说明、指标选取及初步分析
        4.2.2 模型设计、选择及研究假说
        4.2.3 实证分析及结果
        4.2.4 农业龙头企业社会效益分析
    4.3 财政扶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4.3.1 理论分析及研究框架
        4.3.2 数据、模型及方法
        4.3.3 实证分析及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财政扶持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宏观视角
    5.1 分析框架及作用机制
        5.1.1 研究视角
        5.1.2 分析框架
        5.1.3 作用机制
    5.2 基于省级视角的分析
        5.2.1 财政扶持产业化项目及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5.2.2 变量设置及模型设定
        5.2.3 实证结果分析
    5.3 基于县级视角的分析
        5.3.1 理论框架
        5.3.2 数据分析与理论模型
        5.3.3 评估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作者简历

(3)对中美贸易争端下对外经济政策取向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避免过度解读贸易战
把握美国贸易战的目的
贸易争端下的政策建议

(4)实现货物贸易跨境资金本外币一体化监管研究 ——以嘉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监管理论的研究
        (一)公共利益理论
        (二)审慎监管理论
        (三)功能监管理论
        (四)信息不对称理论
        (五)博弈论
        二、对货物贸易本外币一体化监管的研究
        (一)关于国际经验的研究
        (二)对我国监管现状的研究
        三、文献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主要概念
        一、货物贸易
        二、货物贸易跨境资金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监管
        四、跨境贸易外币监管
        五、跨境资金本外币一化监管
    第二节 相关监管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概念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框架
        (三)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二、博弈论理论
        (一)博弈论理论概念
        (二)博弈要素
        (三)博弈论理论的逻辑起点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论在本文中的运用
        (一)从信息不对称视角看贸易主体违规套利产生的原因
        (二)从博弈论视角看一体化监管的重要性
第三章 货物贸易跨境资金本外币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货物贸易跨境资金监管历程
        一、跨境资金流动监管发展历程
        二、货物贸易跨境资金监管发展历程
        三、嘉兴市货物贸易跨境资金监管变化
    第二节 货物贸易跨境资金本币与外币监管现状——以嘉兴为例
        一、货物贸易跨境资金人民币监管现状
        (一)监管机构
        (二)监管原则
        二、货物贸易跨境资金外币监管现状
        (一)监管机构
        (二)监管原则:促便利和防风险
        三、货物贸易跨境资金本外币监管差异
        (一)监管机构
        (二)监管目标
        (三)监测数据
        (四)监管政策
    第三节 本外币监管差异导致的问题
        一、不利于法治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二、削弱监管效率
        三、易产生监管政策漏洞
        四、扰乱跨境资金正常流动
第四章 跨境资金监管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际本外币一体化监管经验
        一、美国跨境资金监管模式
        二、英国跨境资金监管模式
        三、韩国跨境资金监管模式
    第二节 我国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探索
        一、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管理
        二、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
    第三节 国内外经验总结和启示
        一、渐进式发展跨境资金管理
        二、构建职能明确、制度健全的管理体制
        三、完善信息采集、共享体系
第五章 推进货物贸易跨境资金本外币一体化监管的建议
    第一节 总体目标和思路
        一、总体目标
        二、总体思路
    第二节 形成本外币一体化监管法律
        一、完善上层法规、统一监管基础
        二、完善监管机构设置、实现主体式单一监管
    第三节 构建本外币一体化“大数据”分析库
        一、完善数据采集系统
        二、协作配合形成合力
    第四节 建立本外币一体化监测预警指标
        二、建立中观指标确定货物贸易资金重点流动渠道
        三、建立微观指标确定重点监管对象
    第五节 统一本外币一体化分类处罚标准
        一、统一主体监管分类方式
        二、完善处罚处理方式
        三、明确“展业三原则”的监管原则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研访谈(一)
    调研访谈(二)
    调研访谈(三)
    调研访谈(四)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外商直接投资理论
        1.垄断优势理论
        2.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3.雁形模式理论
        4.“两缺口”模型
    (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理论
        1.配第-克拉克定理
        2.库兹涅茨产业结构论
        3.钱纳里“标准结构”理论
        4.霍夫曼比例
三、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一)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
        1.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
        2.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
        3.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
        4.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构成
    (二)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1.产值结构的动态演进
        2.就业结构的动态演进
四、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北省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外商直接投资与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和回归分析
        1.基于京津对比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2.基于京津对比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回归分析
    (二)外商直接投资与各市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和回归分析
        1.外商直接投资与河北各市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2.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北各市产业结构影响的回归分析
五、河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一)调整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布局
        1.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
        2.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内合理分配
        3.加大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
    (二)拓宽外资引进来源与投资方式
        1.拓宽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来源
        2.转变引资方式,扩大本土参与
    (三)加强区域合作,建立产业集群
        1.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
        2.建立合理的产业集群
    (四)优化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
    (五)优化投资环境,健全法制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充电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其博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PPP模式的相关研究
    2.2 充电基础设施的相关研究
    2.3 研究述评
    2.4 本章小结
3 充电基础设施PPP模式供给的理论基础
    3.1 公共品理论
    3.2 项目区分理论
    3.3 公共品市场化供给的理论支持
    3.4 博弈论相关理论
    3.5 本章小结
4 充电基础设施PPP项目参与主体及现状
    4.1 充电基础设施PPP项目参与主体
    4.2 PPP模式在充电基础设施项目中试点运行
    4.3 充电基础设施PPP模式供给的案例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充电基础设施PPP模式供给影响因素的质性分析
    5.1 质性研究设计
    5.2 质性研究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充电基础设施PPP模式供给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6.1 问卷开发设计的流程
    6.2 初始问卷量表构成
    6.3 预调研与量表检验修订
    6.4 正式问卷量表发放及样本概况
    6.5 正式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
    6.6 充电基础设施PPP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充电基础设施PPP模式参与主体的博弈分析
    7.1 演化博弈理论
    7.2 充电基础础设施PPP模式博弈模型构建
    7.3 博弈分析:博弈模型均衡解分析
    7.4 博弈均衡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充电基础设施供给PPP模式规范发展的政策保障
    8.1 充电基础设施供给PPP模式的政府保障
    8.2 充电基础设施供给PPP模式的社会资本方运作保障
    8.3 充电基础设施供给PPP模式的中介支持保障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及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研究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思想为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预期创新点
第二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和阶段
    2.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
    2.2 京津冀协同发展所处阶段
第三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资源配置方式的现状
    3.1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资本要素的配置现状
        3.1.1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
        3.1.2 企业数量和级别
        3.1.3 国内生产总值
        3.1.4 外商对不同地区的直接投资
        3.1.5 银行资金
        3.1.6 人均可支配收入
        3.1.7 政府预算资金
    3.2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要素的配置现状
        3.2.1 人口规模
        3.2.2 人口素质
        3.2.3 劳动力受教育水平
        3.2.4 工资收入
        3.2.5 劳动生产率
    3.3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技术要素的配置现状
        3.3.1 教育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和分布密度
        3.3.2 教师资源
        3.3.3 高等教育结构
        3.3.4 科研基础
        3.3.5 居民可分担教育支出的潜力
        3.3.6 科研技术人员数量和科学财政支出
        3.3.7 技术市场
第四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资源配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4.1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资本要素配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4.1.1 行政政策干预
        4.1.2 行政区经济
        4.1.3 心理壁垒
    4.2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要素配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4.2.1 二元经济结构
        4.2.2 户籍、户口制度
        4.2.3 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
    4.3 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技术要素配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4.4 京津冀协同发展走市场配置之路
        4.4.1 解铃还须系铃人——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协调机构
        4.4.2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政府+市场
        4.4.3 外来的和尚可念经——国外都市圈发展借鉴
        4.4.4 打铁还需自身硬——明确各自的定位功能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趋同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研究现状
    2.3 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研究现状
3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测度方法
    3.1 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
        3.1.1 缪尔达尔的循环累计因果论
        3.1.2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3.1.3 赫希曼的不均衡增长理论
        3.1.4 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
        3.1.5 倒“U”型假说
    3.2 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理论
    3.3 测度方法
        3.3.1 经济增长差异研究方法
        3.3.2 经济增长趋同研究方法
4 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特征分析
    4.1 京津冀区域经济现状分析
    4.2 京津冀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差异
        4.2.1 京津冀区域间的绝对差异
        4.2.2 河北省内部的绝对差异
    4.3 京津冀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对差异
        4.3.1 京津冀区域间的相对差异
        4.3.2 河北省内部的相对差异
    4.4 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差异
        4.4.1 京津冀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
        4.4.2 河北省内部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
    4.5 本章小结
5 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与影响因素分析
    5.1 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的 σ-趋同检验
    5.2 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的绝对b-趋同检验
    5.3 条件b-趋同的影响因素
        5.3.1 投资率因素(Inv)
        5.3.2 人力资本因素(Hum)
        5.3.3 对外开放因素(FVG)
        5.3.4 产业结构因素(CYJG)
    5.4 条件b-趋同结果分析
        5.4.1 投资率(Inv)因素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
        5.4.2 人力资本(Hum)因素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
        5.4.3 对外开放程度(FVG)因素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
        5.4.4 产业结构(CYJG)因素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建议
        6.2.1 推动河北经济的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6.2.2 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
        6.2.3 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明确区域分工
    6.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本文研究思路
        1.3.2 本文研究方法
        1.3.3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区域金融合作相关理论的论述
    2.1 最优货币区理论
    2.2 区域金融相关理论
        2.2.1 区域金融理论
        2.2.2 区域金融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的关系
        2.2.3 区域金融合作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
    2.3 区域金融合作相关理论
        2.3.1 区域金融合作的含义
        2.3.2 区域金融合作的特征
        2.3.3 区域金融合作形成的内在原因
    2.4 区域金融合作风险性的相关理论
第3章 京津冀区域金融现状的分析
    3.1 京津冀地区金融发展现状的分析
        3.1.1 银行业的发展现状
        3.1.2 证券业的发展状况
        3.1.3 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3.2 京津冀金融差异的分析
        3.2.1 北京、天津和河北的金融发展差异性
        3.2.2 河北省各市金融发展差异性
        3.2.3 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具体分析
    3.3 京津冀区域7个重点城市金融联系程度差异分析
第4章 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4.1 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的现状
    4.2 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的有利条件
    4.3 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中面对的问题
第5章 金融合作案例的借鉴与启示
    5.1 国内区域金融合作的案例
        5.1.1 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
        5.1.2 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
    5.2 国外区域金融合作的案例
        5.2.1 欧洲金融合作
        5.2.2 东京都市圈的金融合作
        5.2.3 纽约都市圈的金融合作
    5.3 国内外区域金融合作的启示
第6章 解决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问题的建议
    6.1 明确自身条件,找出发展规律
        6.1.1 北京集中金融产业优势,构建京津冀区域金融发展核心
        6.1.2 天津集中金融政策优势,构建京津冀区域金融试验中心
        6.1.3 河北集中金融地缘优势,构建京津冀区域金融承接区域
    6.2 发挥市场作用,平衡政府行为
    6.3 通过金融创新,拓宽合作范围
    6.4 完善信用体系,改善金融环境
    6.5 提升安全意识,加强风险防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0)地方特色经济视角下的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5 研究对象
    1.6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什么是特色
        2.1.2 特色经济
        2.1.3 旅游产业
        2.1.4 滑雪旅游产业
    2.2 理论基础
        2.2.1 特色经济理论
        2.2.1.1 特色经济的产生背景
        2.2.1.2 特色经济的特征
        2.2.1.3 特色经济的内涵
        2.2.1.4 特色经济的体系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2.1 比较优势理论的含义
        2.2.2.2 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
        2.2.3 竞争优势理论
        2.2.3.1 竞争优势理论的含义
        2.2.3.2 竞争优势理论的应用
3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
    3.2 滑雪旅游产业的现状
        3.2.1 国外滑雪产业的现状
        3.2.2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的现状
    3.3 竞争优势模型理论
        3.3.1 黑龙江省特色旅游业产的竞争力分析
        3.3.1.1 黑龙江省特色旅游产业的生产要素分析
        3.3.1.2 黑龙江省特色旅游产业的市场需求分析
        3.3.1.3 黑龙江省特色旅游产业的相关与支持产业分析
        3.3.1.4 黑龙江省特色旅游产业的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分析
        3.3.1.5 黑龙江省特色旅游产业的政府政策与机遇分析
    3.4 黑龙江省以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特征分析
    3.5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5.1 忽视产业链条的延伸
        3.5.2 市场营销缺乏包装和整合
        3.5.3 专业管理人员的匮乏
        3.5.4 缺乏有效的行业协调与监管
        3.5.5 服务应有的服务理念和意识
        3.5.6 缺乏行业整合
        3.5.7 缺乏统筹规划,合理开发
4. 黑龙江省以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特色地方经济的建议分析
    4.1 依托我省滑雪旅游产业稀缺资源,加快产业创新步伐
    4.2 多管齐下,切实提高我省滑雪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
        4.2.1 进一步扩大社会效益
        4.2.2 切实提高经济效益
    4.3 加大我省滑雪旅游产业的开放力度
    4.4 切实增强我省滑雪旅游产业的市场适应性
    4.5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重提高竞争优势
    4.6 积极探索我省滑雪旅游产业人才的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四、河北衡水市支局积极做好国际收支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层外汇管理内部绩效审计问题研究[D]. 刘潇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2]财政扶持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 陈凡.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3]对中美贸易争端下对外经济政策取向的思考[J]. 陈炳才. 中国外汇, 2018(15)
  • [4]实现货物贸易跨境资金本外币一体化监管研究 ——以嘉兴为例[D]. 刘晓楠.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5]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北省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 李晓蕾. 河北师范大学, 2018(07)
  • [6]充电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其博弈研究[D]. 杨彤. 中国矿业大学, 2018(12)
  • [7]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研究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思想为指导[D]. 刘晶晶. 天津商业大学, 2017(02)
  • [8]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趋同的实证分析[D]. 孙丽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02)
  • [9]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问题研究[D]. 田静云. 河北大学, 2015(11)
  • [10]地方特色经济视角下的黑龙江省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D]. 黄卉.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2(10)

标签:;  ;  ;  ;  ;  

河北衡水市分局积极做好国际收支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