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信号装置的正确使用和故障排除

转向信号装置的正确使用和故障排除

一、转向信号装置的正确使用与故障排除(论文文献综述)

张书源[1](2021)在《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水平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已经成为装备的神经系统,发展电子技术不仅涉及到其本身,同时它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电子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高的同时对电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对快速培养电子技术人才的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传统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与社会上的岗位需求存在差距,急需进行并尝试中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同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中职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但是我国中职院校因为传统教育方法的落后和与普通高中生源差异的影响,电子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展存在如下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不平衡、学习过程中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缺乏以及毕业生的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等。本研究基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借助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为核心的CDIO工程教育理论将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为支撑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目前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现状以及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接着针对中职电子技能实训的改革进行了路径分析,研究基于CDIO理念的项目式的教学融入电子技能实训教学中的有效对策,根据现状的研究分析与改革路径及对策的分析,并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标准为依据从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教学评价方面进行构建,设计开发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实施案例。通过基础型教学案例、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验证与分析。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以CDIO理念来指导中职实训教学,将电子技能训练中单调的重复性训练合理地转化到产品的设计、加工、生产等一系列的工作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对于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同时以教育学理论与电子专业实际的深入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创新性改革,让技能实训教学在符合学习规律、应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冯雪[2](2021)在《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制造2025》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利好政策接连出台,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十分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前进的战略性方向。我国作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已发展成为新车最大销售市场,国内汽车保有量持续并快速增长。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定带动汽车后市场的崛起,汽车市场经济的繁荣依托于本行业的人才质量及就业发展前景。中职学校的职能之一是直接向社会及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2020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新增设汽车智能技术专业53所,增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62所,但是开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中职学校却寥寥无几。为了做好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转型升级,制定行之有效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研究是核心问题。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开展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研究:通过走访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与售后服务等多种类型的企业,与企业管理者和相关岗位从业者开展访谈交流。针对200家相关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并结合相关车企的网络招聘岗位设置及能力要求等调研情况,对数据利用SPSS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企业所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然后调研目前国内中职学校开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情况,并针对部分中职学校学生随机开展职业能力现状调研,经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对典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结合企业所需的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最后提出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评价体系要求。

郭益诚[3](2020)在《汽车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汽车故障的及时发现与处理,是保证驾驶安全的重要因素。当汽车因故障发出警报时,需要以恰当的方式引起驾驶人的注意与重视;因此,汽车故障警报信息的交互方式及面向不同驾驶经验驾驶人的交互界面的可用性研究,对驾驶人根据警报信息定位故障原因、判断故障潜在风险以及保障驾驶安全尤为重要。本文以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为研究对象,从驾驶人的认知过程入手,探究故障警报信息界面交互的认知影响因素,并通过优化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达到提高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可用性的目的。首先,对故障警报信息显示方式的不同发展阶段、故障警报信息内容与故障警报信息界面布局进行分析,并通过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的案例分析与可用性测试,挖掘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存在的问题;其次,利用信息认知加工模型对故障警报信息的认知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之后根据故障警报信息的认知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故障警报信息的认知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然后基于以上结论对故障警报处理的交互流程与交互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故障警报信息界面交互设计策略;最终,选择徐工重卡“HANVAN汉风”车型对其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进行优化设计。本文针对现有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可用性差的问题,对驾驶人故障警报信息的认知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汽车故障警报信息界面交互设计策略,为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可用性的提高以及汽车驾驶安全献计献策。本文有图50幅,表20个,参考文献78篇。

寇兴怡[4](2020)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动车组运营故障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修建逐步完善,我国高速铁路重心开始转向稳定的运营阶段。由于高速动车组技术装备的发展时间较晚,对于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仍需积累。在运营过程中,各子系统相互配合、联系紧密。某个部件发生微小故障,都极易引发连锁故障,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本文基于贝叶斯网络,对高速动车组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故障进行较全面地识别与分析,研究故障因素间的因果关系,量化相互影响强度,总结故障传播路径,计算发生概率并比较不同传播路径的差异,对进一步提升高速动车组运营维保单位的管控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介绍了贝叶斯网络相关的基本概念,比较了几种主流的结构学习与参数学习算法。针对本文数据样本的特点,选择了k2算法学习贝叶斯网络结构,引入因果效应公式确定节点优先次序作为k2算法的先验知识;由于数据来源是实际运营故障报告,针对故障报告可能存在记录缺失的情况,选择了EM算法学习贝叶斯网络参数。其次,本文以CRH系列动车组典型故障案例作为基础数据,整理每一个案例中出现的具体运营故障,结合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将运营故障因素划为人、机、环3类,从系统角度又将机器因素划为转向架系统、牵引供电系统、制动及供风系统、车门系统和网络系统五大子系统,共识别出27个出现频率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运营故障因素,建立了高速动车组运营故障分析指标体系。第三,将209个详细的运营故障报告从文字预处理为初始数据,并形成故障数据矩阵。引入因果效应公式计算网络节点优先次序。利用网络节点优先次序和故障数据矩阵,基于k2算法和EM算法学习贝叶斯网络的结构与参数;最终构建了高速动车组运营故障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最后,将构建好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应用于高速动车组的运营故障预测及运营故障诊断。针对单个故障因素,计算了每个故障因素的边缘概率并进行排序。针对两个故障因素,通过父节点及子节点的后验概率计算,量化了两个故障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强度。针对以单个因素为起点的故障传播链,通过故障预测分析,可基于不同条件,正向推理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提前做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通过故障诊断分析,可逆向推理找到最有可能引起该故障发生的节点,及时进行故障排除。针对实际运营过程中,两个故障因素同时发生,并耦合传播的情况,通过设置双证据节点,量化了两个故障因素对最终故障节点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表明,双因素耦合传播导致最终故障节点故障的概率显着大于由单因素引起的后验概率以及节点自身的边缘概率。

潘伟川[5](2020)在《面向民航精密进近的实时机载ARAIM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快速发展,卫星导航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且不断应用到如民航等与生命安全相关的领域。在民航领域,由于导航结果的可靠性关系着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国际民航组织ICAO(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对导航系统的性能有着严格的要求。ICAO的基于性能的导航PBN(Performance Based Navigation)从精度、连续性、完好性和可用性四个方面规定了民用航空导航系统的性能。其中完好性表征的是当导航系统性能达不到预期时,系统及时告警的能力,它反映了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对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来说,完好性是四个指标中最难满足的,而这也是阻碍其进一步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由于GNSS导航系统并不是经常可以满足民航精密进近的完好性需求,因此对进一步研究导航系统完好性监视算法是非常必要的。完好性是评价导航系统定位结果可靠性或者正确性的重要指标,而基于GNSS的RAIM(Receiver Autonomous Integrity Monitoring)和ARAIM(Advanced RAIM)算法被广泛用于评估民航GNSS导航系统的完好性。依托适航审定中心“C919大型客机机内数据通讯网络、卫星导航应用及EWIS适航审定技术研究”课题项目和霍尼韦尔“航空多星座卫星导航完好性研究”的课题项目,本文展开对面向民航精密进近的完好性监视技术的研究。本文研究了GNSS导航系统的RAIM和ARAIM以及GNSS/INS(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紧组合系统的ARAIM。本文着重研究了GNSS ARAIM的性能优化、GNSS/INS ARAIM的减小计算量的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无子集GNSS/INS ARAIM。本文的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由于仅使用GNSS的ARAIM的完好性性能不可以一直满足LPV-200的需求(“不可以一直”针对某些区域和某些时间点),本文设计了一个以牺牲部分定位精度为代价以提高GNSS ARAIM完好性和可用性性能的定位估计器,并介绍了基于此估计器的ARAIM算法且验证了其性能。(二)由于仅使用GNSS的ARAIM难以满足更高精密进近(如CAT-I)的完好性需求,本文展开了针对基于GNSS/INS紧组合的ARAIM研究。现有基于GNSS/INS紧组合的ARAIM算法未考虑常规偏差对完好性的影响,而这将导致估计的完好性风险上限不能囊括真实完好性风险的情况。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考虑常规偏差的GNSS/INS ARAIM算法,在该算法中评估了常规偏差对完好性的影响。同时针对随着卫星数目的增多,导航系统的连续性风险升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GNSS/INS ARAIM的故障排除算法。该算法在检测到故障后,可以准确找出并排除故障卫星,以继续提供导航服务,进而提高导航系统的连续性。为了囊括真实完好性风险,该故障排除算法将故障排除分为正确排除和错误排除两种情形以确保得到的完好性风险可以囊括真实完好性风险。本文给出了基于此故障排除算法的故障排除后完好性评估方法。(三)为了降低GNSS/INS ARAIM的计算复杂度,本文提出了子集精简的GNSS/INS ARAIM算法。由于GNSS/INS ARAIM算法的故障诊断测试是基于多假设解分离MHSS(Multiple Hypothesis Solution Separation)方法的,其故障诊断测试和故障排除测试均导致较高的计算复杂度。本文在分析MHSS故障诊断和排除算法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现有针对仅使用GNSS的ARAIM子集精简算法,同时利用INS提供的信息,提出了GNSS/INS ARAIM的子集精简算法。该算法的目的是以牺牲小部分完好性性能为代价换取大幅度降低故障子集数目进而降低计算量。该算法重新设计了故障诊断算法和故障排除算法,在故障诊断算法中,加入了基于预测状态估计的残差统计量。而在故障排除算法中,本文将考虑故障子集概率的子集标识统计量作为故障排除测试的统计量。本文同时给出了基于此故障诊断算法和故障排除算法的完好性评估方法。(四)为了进一步减小GNSS/INS ARAIM的计算量,本文提出了无子集GNSS/INS ARAIM算法。基于残差的RAIM计算量小,而基于MHSS的ARAIM的故障诊断区域在多数故障模型下更接近最优化的完好性故障诊断区域。本文在综合分析了两者的优缺点以及GNSS的ARAIM子集简化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民航飞机具有航空级INS的现状,提出了针对GNSS/INS ARAIM的无子集化算法。该算法以牺牲小部分完好性性能大幅度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同时得益于航空级INS的辅助信息,其完好性性能仍然可以满足CAT-I的需求。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如下:(一)针对GNSS ARAIM的完好性性能不可以一直满足民航精密进近完好性需求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可以优化GNSS ARAIM完好性的定位估计器,该定位估计器可以提高GNSS ARAIM的完好性和可用性性能。(二)针对多星座GNSS导航系统连续性风险升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应于GNSS/INS紧组合ARAIM的故障排除算法,该算法通过准确识别故障卫星和排除故障卫星,可以有效降低连续性风险。本文同时给出了基于此故障排除算法的故障排除后完好性评估算法。(三)针对GNSS/INS ARAIM子集数目多计算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子集精简的GNSS/INS ARAIM算法和无子集GNSS/INS ARAIM算法。得益于航空级INS的辅助,这两种算法均可以在降低计算量的同时保持满足民航精密进近的能力。

江小菊[6](2020)在《M5动力总成试验台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学改革不断的前进,经过多年探索,海南很多中职学校汽修专专开始从以往分解式教学向整体式教学转变,将以往单独的发动机课程,底盘课程,变速箱课程等,整合成两门课程《汽车整体认识课程》和《汽车故障诊断》两门课程,配套的教材也在跟着研发,我校就将以往的发动机课程、底盘课程、电控发动机课程、自动变速箱课程五门课程合成一门新车认识课程,并自主研发了配套的新车认识教材,可是目前市面上的教学台架还是单独的发动机试验台架和变速箱试验台架,变速箱和发动机结合在一起的动力总成实训台架很少,本论文主摘是想开发一套具有通用性,并且适合职专学校当前教学应用的动力总成试验台架。同时,为了满足当前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实现信息化教学进实验室的愿望,因此决定开发一套符合课程需求同时又具备网络连接app操作的综合性试验台架。马自达M5所采用的发动机是典型的缸内直喷四缸发动机,变速箱是5挡手自一体AT自动变速箱,而海南作为马自达生产基地,学校培养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进入海马汽车厂工作,本论文设计主摘针对海南学校学生,因此本论文选择M5动力总成作为研究载体,研究适合职专学校教导及学生适用的试验台架。论文内容包括对台架结构的设计、面板系统电路图及故障操作面板图,试验台架APP软件制作架及试验台的使用说明,其中包括试验台架的基本组成、各部分的功用、故障码及其设置故障和排故的流程与方法之外,同时针对试验台架故障设计了相对应的一体化教学的情境,每个情境包含有学习手册,任务工单,PPT等。教导可通过试验台在授课中展示实体结构和检修的操作步骤,学生也可自主学习,老导参与其中,在关键的地方提一些建议。学习手册主摘是为学生提供部分知识点,也可作为维修手册参照。任务工单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工作任务,也让学生能够自己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学生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不再只是学到一些死板的知识,而是更多实用的技能。

夏情[7](2020)在《《堆垛、储运系统说明书》汉英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号召下,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科技技术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加,中国制造的设备逐渐被外国企业引进以满足其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因而对设备说明书的英译不仅对于国内产品的出口和推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需求也随之越来越大。设备说明书常用于介绍设备的性能、规格、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属于应用文体中的科技文本,准确性、严谨性及简洁性是科技文体的基本特征,因此,这也对设备说明书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报告基于作者参与的由成都语言家翻译社承接的一项关于堆垛、储运系统说明书英译的翻译任务,以作者翻译的该套系统说明书为分析对象,总结科技文本的特点,并对该套说明书英译中所遇到的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本篇翻译实践报告以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为指导,卡特福德认为翻译并不是原文与译文形式上的简单对应,而是需要通过转换的方式来准确地表达原文内容,这与科技文本侧重传递内容的特点不谋而合。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本篇实践报告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介绍此次翻译任务的背景、重要性及要求。第二章介绍译前准备,包括前期对原文的分析、术语收集、平行文本的查找、翻译软件及理论的准备。第三章是最重要的一个章节,主要介绍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本次翻译实践中最大的困难是专业词汇、无主句、长句及“动词铺排”结构的翻译,专业词汇的翻译问题可通过系统内部转换加以解决,汉语中无主句的翻译可运用结构转换,并借助单位转换和类别转换解决汉语中长句及动词铺排”结构的翻译问题,报告依据翻译转换理论并结合案例对译者采用的解决办法进行分析。第四章是项目总结,包括客户评价和自我评价,并对将来的研究提出建议。通过此次翻译实践报告,作者运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并结合案例分析对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对此次翻译实践进行总结,对以后的科技文本翻译提出建议。在整个翻译实践过程中,作者能够运用翻译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并明白译前准备对优秀译文的重要性。同时译者的双语能力和宽广的知识领域也是高效完成译文的重要因素。

宋丹[8](2020)在《基于物联网的数控机床远程故障诊断系统》文中提出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中重要的生产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可能导致零件报废、生产停滞,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机床远程故障诊断已成为可能。本文以数控机床为对象,研究和开发了基于物联网的数控机床远程故障诊断系统。主要内容如下:(1)在分析机床故障远程诊断系统功能目标及性能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其功能模块和逻辑结构,描述各模块和各层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提出基于NB-IoT技术的数控机床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总体方案。(2)通过开发OPC客户端获取机床运行状态数据,通过开发外接传感器的Lab VIEW客户端获得温度、噪声、振动等数据,通过NB-IoT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传输至One NET物联网云平台。(3)针对传统神经网络和极限学习机在故障诊断中存在诊断正确率较低、稳定性不高的问题,并且为了减小核极限学习中随机惩罚因子和随机核参数造成的网络结构波动,提出采用鲸鱼优化算法的核极限学习机(WOA-KELM)故障诊断模型。(4)以滚珠丝杠副振动信号作为模型的测试数据,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样本熵提取信号特征,通过核函数主元分析方法对提取的特征进行降维,得到模型的输入样本,将WOAKELM模型与WOA-ELM、CBA-KELM、BA-KELM模型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WOAKELM收敛速度快,收敛精度高、故障识别率高。(5)设计和开发了机床远程故障诊断客户端软件,以实现对故障诊断所涉及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包括用户管理、设备管理、故障分类管理、故障在线诊断等功能。

童叶群[9](2020)在《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探究 ——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浙江省中职学校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使用的统编教材大多存在时效性较差、操作性较低、针对性较弱等问题。校本教材开发可以弥补统编教材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学校打造特色专业,但现有校本教材开发和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东拼西凑、缺乏指导,致使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脱节;课时缺失、设备不足,致使校本教材应用与现实落差;内容枯燥、缺乏活动,致使校本教材不受学生欢迎。中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技能实训》校本教材开发聚集于教材内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能力考核方面,聚力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聚焦于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遵循组织建立、需求分析、目标拟定、方案编制、组织实施、修订完善的校本教材开发流程,依据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咨询了近10名汽修行业专家;调查、访谈了20余家汽修相关企业、204名浙江省内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并选择本校2017级、2018级汽修1班为实验班,汽修2为参照班,检验了校本教材开发与使用效果。校本教材开发应注意的核心问题是: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要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接、行业岗位标准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企业生产过程要与教学过程相对接、企业实际生产案例要与学校教学资源相对接、企业岗位能手要与学校专任教师相对接。据此,在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学时安排、场地安排、设备使用、班级规模等教学环节提出了新的教学设计。基本的教学建议在于:让岗位“近”一点,学生想学;让课堂“活“起来,学生爱学;让课程有趣,学生乐学;让教材有用,学生主动学;让学生“动”起来,学生能学;让方法多起来,学生易学。

何文豪[10](2019)在《塔式起重机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塔式起重机作为建筑机械中的关键设备,在建筑施工尤其是高层建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塔式起重机在这一阶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塔式起重机主要有三大机构:起升机构、回转机构和变幅机构,他们的作用分别是实现塔式起重机的升降、旋转和内外变幅三个基本操作.塔式起重机通过三大机构的工作,实现了将重物运输到指定位置的作用。虽然当前我国塔式起重机技术已经得到了发展,但是我国塔式起重机行业仍存在较多问题,大多仍以继电器接触器的控制方式来进行塔式起重机三大机构的控制,与现代智能化、数字化还有很大差距。根据本课题的要求和设计的目的,本文概述了设计思想的大体思路,阐述了各个部件设计电路设计,详细介绍了控制系统各个模块的工作原理,流程及方法。本文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结合我国塔式起重机特点设计了一款高度集成的电气控制系统方案。采用传感器,遥控器,联动操作台等采集塔式起重机的工作姿态、安全状态及动作机构的工作状态及操作指令,通过IMC A4040G PLC控制器作为主控制模块对变频器、三相电机、制动器等执行机构进行精细控制,使塔式起重机三个主要动作更智能、安全、可靠。采用一块触摸屏人机交互的显示设备,将采集的工作姿态,安全报警状态,控制运行状态等关键信息动态的呈现给操作者。并通过GPRS终端将信息传递到远程物联网监控平台,并通过物联网平台对塔式起重控制系统进行远程操作,协助实现远程信息化管理功能,进而避免塔式起重机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规范操作问题。该论文共有图64个,表37个,参考文献84篇。

二、转向信号装置的正确使用与故障排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向信号装置的正确使用与故障排除(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
        1.1.2 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日益重视
        1.1.3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不断加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CDIO理念研究现状
        1.3.2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1.3.3 CDIO理念引入课程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电子技能实训
        2.1.2 中等职业教育
        2.1.3 职业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CDIO理论
        2.2.2 体验学习理论
        2.2.3 情境认知理论
        2.2.4 “知行合一”理论
        2.2.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分析——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3.1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3.1.1 就业面向岗位
        3.1.2 专业培养目标
        3.1.3 专业知识和技能
        3.1.4 教学标准分析
    3.2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3.2.1 教学目标
        3.2.2 课程内容及教材分析
    3.3 课程实施的现状调查分析及问题
        3.3.1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现状调查
        3.3.2 调查问卷设计
        3.3.3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学生卷)
        3.3.4 调查问卷情况分析(教师卷)
        3.3.5 调查问卷总结
    3.4 CDIO理念指导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
        3.4.1 CDIO理念符合电子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3.4.2 CDIO理念与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
        3.4.3 CDIO理念核心与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阶段性重点具有一致性
第4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改革路径
    4.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贴近实际工作岗位
        4.1.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
        4.1.2 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的转变
        4.1.3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块设计
    4.2 新技术新工艺的教学模块设置,拓宽课程教学资源
        4.2.1 教学内容中的“破旧立新”
        4.2.2 组装工艺的产品化标准化
        4.2.3 数据记录规范化和有效化
        4.2.4 教学资源的合理转化运用
    4.3 开放自主式应用教学案例设计,增强学生创新思维
    4.4 多层次电子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打造中职实训课标
    4.5 合理对接CDIO培养大纲与标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4.6 适用性、前瞻性的实训室建设,优化实训教学环境
第5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构建
    5.1 课程结构设计
        5.1.1 宏观课程框架结构选择
        5.1.2 具体内部课程结构构建
    5.2 课程标准构建
    5.3 课程目标构建
    5.4 课程内容构建
        5.4.1 课程内容选取原则
        5.4.2 课程内容的项目构建
    5.5 课程教学评价构建
第6章 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6.1 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流程
    6.2 前期准备
        6.2.1 实践目的
        6.2.2 实践内容
        6.2.3 授课对象
        6.2.4 环境设计
        6.2.5 教材准备
    6.3 基础型教学案例
        6.3.1 环境搭建
        6.3.2 材料准备
        6.3.3 案例实施
        6.3.4 分析调整
    6.4 综合设计型教学案例
        6.4.1 材料准备
        6.4.2 案例说明
        6.4.3 案例实施
        6.4.4 考核要求与方法
    6.5 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
        6.5.1 课程内容满意程度分析
        6.5.2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分析
        6.5.3 能力培养作用评价分析
        6.5.4 考核评价认可程度分析
        6.5.5 课程综合反馈效果分析
        6.5.6 课程成绩比较分析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与分析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Ⅰ 调查问卷(一)
附录Ⅱ 调查问卷(二)
附录Ⅲ 调查问卷(三)
附录Ⅳ 企业访谈提纲
附录Ⅴ 记录表及工作活页
附录Ⅵ 教学设计方案
附录Ⅶ 任务书

(2)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职业能力研究基础理论
    2.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相关政策
    2.2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相关理论基础
    2.3 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理论基础
    2.4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与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需求发展
    2.5 职业能力相关理论基础
        2.5.1 发达国家对职业能力的认识及研究
        2.5.2 我国对职业能力的认识及研究
    2.6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岗位职业能力概念的界定
        2.6.1 职业能力的概念界定
        2.6.2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概念界定
第3章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岗位职业能力构建
    3.1 人才需求调研
        3.1.1 调研方法与调研对象
        3.1.2 职业能力初级模型构建
    3.2 调研问卷量表设计
    3.3 问卷预调研统计与分析
    3.4 正式问卷的发放
第4章 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调研结果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4.1 问卷调研结果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信度分析
    4.3 因子分析
    4.4 权重分析
    4.5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第5章 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5.1 存在问题
    5.2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5.3 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
    5.4 典型工作任务向行动领域及学习领域的转化
    5.5 构建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
        5.5.1 专业课程设置及结构
        5.5.2 课程体系结构设计
        5.5.3 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计划表
    5.6 职业能力培养评价体系要求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附录1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访谈提纲
    附录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3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3)汽车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路线
2 汽车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问题分析
    2.1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2.2 汽车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分析
    2.3 汽车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的可用性测试
    2.4 汽车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问题分析与总结
    2.5 本章小结
3 汽车故障警报信息的认知影响因素研究
    3.1 故障警报信息认知过程及其认知影响因素分析
    3.2 基于驾驶经验的认知影响因素调研
    3.3 基于驾驶经验的认知影响因素差异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汽车故障警报信息界面交互设计策略分析
    4.1 不同屏幕载体的故障警报处理交互任务流程分析
    4.2 操作任务特征与交互方式分析
    4.3 故障警报信息界面的交互设计策略
    4.4 本章小结
5 汽车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设计实践
    5.1 汽车故障警报信息界面优化设计背景总述
    5.2 重卡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功能需求分析
    5.3 汽车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设计过程展开
    5.4 低保真方案可用性测试
    5.5 汽车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设计方案展开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故障警报信息界面案例整理
附录2 驾驶人招募基本信息收集
附录3 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可用性测试访谈提纲
附录4 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可用性测试量表
附录5 故障警报信息认知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6 驾驶人基本信息统计表
附录7 重卡驾驶人需求调研访谈提纲
附录8 展板1
附录9 展板2
附录10 展板3
附录11 展板4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动车组运营故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动车组运营故障相关研究
        1.3.2 国内外贝叶斯网络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动车组运营故障相关研究
    1.4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引入与算法选择
    2.1 贝叶斯网络概述
        2.1.1 贝叶斯网络基本概念
        2.1.2 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算法选择
        2.1.3 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算法选择
    2.2 因果效应概述
        2.2.1 因果关系
        2.2.2 因果效应
        2.2.3 因果效应对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的优化
    2.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故障分析模型算法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速动车组运营故障因素识别
    3.1 动车组概述
        3.1.1 概念界定
        3.1.2 我国动车组概述
        3.1.3 动车组子系统简介
    3.2 高速动车组运营故障分析指标体系建立
        3.2.1 分析指标选取原则
        3.2.2 运营故障识别
        3.2.3 分析指标体系构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运营故障分析模型构建
    4.1 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与参数学习数据来源
        4.1.1 原始数据收集
        4.1.2 原始数据预处理
        4.1.3 故障数据矩阵构建
    4.2 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4.2.1 网络节点确定
        4.2.2 因果效应确定节点优先次序
        4.2.3 基于k2算法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4.3 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
        4.3.1 基于EM算法的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
    4.4 高速动车组运营故障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确定
    4.5 动车组运营故障的贝叶斯网络模型推理
        4.5.1 因果推理
        4.5.2 诊断推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例分析
    5.1 高速动车组运营故障数据矩阵分析
        5.1.1 故障发生频次分析
        5.1.2 故障耦合分析
    5.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运营故障分析
        5.2.1 故障因素发生概率排序
        5.2.2 故障因素影响强度分析
        5.2.3 故障因素灵敏度分析
        5.2.4 父节点与子节点间相互影响强度分析
        5.2.5 单因素故障传播及概率分析
        5.2.6 双因素故障传播及概率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

(5)面向民航精密进近的实时机载ARAIM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PBN导航规范
        1.1.2 民航航段的划分
        1.1.3 航空导航性能需求
        1.1.4 航空导航系统
        1.1.5 卫星导航系统
    1.2 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视算法研究现状
        1.2.1 RAIM算法研究现状
        1.2.2 先进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算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ARAIM定位估计器完好性优化研究
    2.1 引言
    2.2 GNSS误差模型和最小二乘定位估计器
        2.2.1 GNSS误差模型
        2.2.2 最小二乘定位估计器
    2.3 ARAIM定位估计器的完好性优化
        2.3.1 LPV-200 性能需求
        2.3.2 测距信号误差
        2.3.3 故障模型
        2.3.4 MHSS故障诊断测试
        2.3.5 基于MHSS故障诊断测试的完好性评估
        2.3.6 定位估计器的计算
        2.3.7 完好性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GNSS/INS紧组合的完好性算法
    3.1 引言
    3.2 INS误差模型
    3.3 GNSS/INS紧组合算法
    3.4 常规偏差对完好性影响的评估算法
        3.4.1 研究目的
        3.4.2 基于GNSS/INS紧组合的ARAIM算法
        3.4.3 常规偏差对完好性的影响的评估方法
        3.4.4 完好性评估算法
        3.4.5 故障诊断测试的性能分析
        3.4.6 性能验证
    3.5 GNSS/INS ARAIM的故障排除算法
        3.5.1 研究目的
        3.5.2 故障诊断测试
        3.5.3 故障排除测试
        3.5.4 故障排除后的完好性评估
        3.5.5 故障排除后的有效性监视门限
        3.5.6 故障排除后定位精度
        3.5.7 性能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子集精简的GNSS/INS ARAIM算法
    4.1 引言
    4.2 故障子集数量
        4.2.1 GNSS/INS ARAIM故障子集数量
        4.2.2 子集精简算法研究现状
        4.2.3 子集精简的GNSS/INS ARAIM算法的子集数目
    4.3 子集精简GNSS/INS ARAIM的故障诊断测试算法
        4.3.1 MHSS故障诊断测试
        4.3.2 基于残差的故障诊断测试
    4.4 无故障检测到时的完好性评估
    4.5 子集精简的故障排除算法
        4.5.1 故障排除测试
        4.5.2 故障排除后的完好性
    4.6 性能验证评估
        4.6.1 子集精简的有效性监视门限
        4.6.2 完好性性能评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子集GNSS/INS ARAIM算法
    5.1 引言
    5.2 无子集GNSS/INS ARAIM
        5.2.1 无子集算法研究现状
        5.2.2 无子集故障诊断测试
        5.2.3 无子集定位标准差
        5.2.4 无子集GNSS/INS ARAIM完好性评估
        5.2.5 无子集有效性监视门限
        5.2.6 定位精度的计算
    5.3 无子集GNSS/INS ARAIM性能评估
        5.3.1 仿真条件
        5.3.2 性能验证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附录 A 公式(5-18)推导过程
附录 B 公式(5-20)推导过程
附录 C 公式(5-21)推导过程
附录 D 位置偏差影响的评估
附录 E 缩略语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工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审稿工作
致谢

(6)M5动力总成试验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意义
    1.2 设计与制作的主摘工作
        1.2.1 试验台架设计
        1.2.2 一体化试验台架课程开发
        1.2.3 马自达5动力总成排故思路与方法
第2章 M5动力总成试验台架设计
    2.1 试验台架总体设计
    2.2 试验台面电路板设计
    2.3 试验台故障控制设计
        2.3.1 故障设计总体思路
        2.3.2 故障点设计
        2.3.3 隐蔽式故障开关设计
    2.4 试验台架app软件设计
    2.5 试验台综合教学管管平台设计
第3章 马自达5动力总成排故思路与方法
    3.1 故障排除整体思路与方法研究
    3.2 故障码故故故障及排故流程
        3.2.1 曲轴位置位置传感器故障及其检测排故方法
        3.2.2 点火系统及火花塞故障及其检测排故方法
        3.2.3 变速器档位范围开关故障及其检测排故方法
        3.2.4 变速器压力控制电磁阀A故障及其检测排故方法
    3.3 动力总成故障现动排故思路与方法
        3.3.1 发动机运转不稳/怠速起伏排故流程
        3.3.2 自动变速器失效保护不能换挡排故流程
第4章 一体化课程开发与设计
    4.1 一体化概述
    4.2 一体化教学系统设计
    4.3 一体化课程设计
    4.4 一体化情境教学设计案例
    4.5 一体化教学任务工单设计
    4.6 一体化教学课件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堆垛、储运系统说明书》汉英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1.2 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ion Task
    1.3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Task
Chapter Two Preparation for Translation Task
    2.1 Analysis of Source Text
    2.2 Reference of Parallel Text and Translation Tools
        2.2.1 Reference of Parallel Text
        2.2.2 Translation Tools
    2.3 Building of Terminology Bank
    2.4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2.4.1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Shift Theory
        2.4.2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Shift Theory
Chapter Thre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and Relevant Solutions
    3.1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System Specifications
        3.1.1 Technical Terms
        3.1.2 Zero-subject Sentences
        3.1.3 Long Sentences
        3.1.4 Chinese Verb-laying Sentence
    3.2 Solution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ranslation Shift Theory
        3.2.1 Intra-system Shift for Technical Terms
        3.2.2 Structure Shift for Zero-subject Sentence
        3.2.3 Unit Shift for Long Sentence
        3.2.4 Class Shift for Verbs-laying Sentence
Chapter Four Reflections and Suggestions
    4.1 Feedback from Clients
    4.2 Self-assessment
    4.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Appendix

(8)基于物联网的数控机床远程故障诊断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机床数据采集现状
        1.2.2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现状
        1.2.3 故障诊断技术现状研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机床远程故障诊断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的结构和故障分类
        2.1.1 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
        2.1.2 数控机床故障分类
    2.2 机床远程故障诊断系统需求分析
        2.2.1 系统的工作流程
        2.2.2 系统的功能目标
        2.2.3 系统的性能目标
    2.3 机床远程故障诊断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采集与无线通信模块
    3.1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3.1.1 基于OPC技术的数据采集
        3.1.2 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数据采集
    3.2 无线通信模块
        3.2.1 NB-IoT通信技术
        3.2.2 NB-IoT模块选型
        3.2.3 NB-IoT云平台的接入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号处理与故障诊断模型
    4.1 基于振动信号的滚珠丝杠副机理分析
    4.2 信号时频域分析
        4.2.1 时域分析及特征参数提取
        4.2.2 频域分析及特征参数提取
        4.2.3 时频域分析及特征参数提取
    4.3 基于核函数主元分析的特征筛选
        4.3.1 核函数主元分析原理
        4.3.2 基于KPCA方法的滚珠丝杠副状态信息特征筛选
    4.4 基于鲸鱼优化核极限学习机故障诊断模型
        4.4.1 极限学习机
        4.4.2 核极限学习机
        4.4.3 鲸鱼优化算法
        4.4.4 WOA-KELM诊断模型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远程故障诊断客户端软件设计
    5.1 系统的软件架构
    5.2 客户端软件设计与实现
        5.2.1 用户管理
        5.2.2 设备管理
        5.2.3 数据来源
        5.2.4 故障分类管理
        5.2.5 故障信息管理
        5.2.6 故障在线诊断
        5.2.7 历史数据查询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一 数控机床常见现象及原因表

(9)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探究 ——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校本教材、汽车电工电子教材研究
        1.2.2 国内校本教材、汽车电工电子教材研究
        1.2.3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开发研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校本教材开发的理论基础
    2.1 校本教材开发的理论依据
        2.1.1 斯基尔贝克的开发程序
        2.1.2 掌握学习理论
    2.2 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2.2.1 适应企业需求
        2.2.2 体现专业特色
        2.2.3 顺应新课程改革
        2.2.4 补齐现行教材短板
第三章 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
    3.1 基于校企合作的组织建立
        3.1.1 建立编写团队
        3.1.2 确定编写主题
    3.2 基于工作岗位的需求分析
        3.2.1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3.2.2 行业企业对汽修从业人员的需求情况调查
        3.2.3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3.3 基于职业能力的目标拟定
        3.3.1 总体目标
        3.3.2 基本框架
    3.4 基于工作任务的方案编制
        3.4.1 开发理念
        3.4.2 编制的可行性分析
        3.4.3 编制要求
    3.5 基于工作过程的组织实施
        3.5.1 筛选资料
        3.5.2 草拟初稿
        3.5.3教学实验
    3.6 基于工作情境的修订完善
        3.6.1 丰富教材
        3.6.2 编写定稿
第四章 校本教材开发应注意的核心问题
    4.1 岗位能力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相对接
    4.2 行业岗位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4.3 企业机电维修过程与教学过程相对接
    4.4 企业维修案例与学校教学资源相对接
    4.5 企业专业能手与学校专任教师相对接
第五章 校本教材的使用成效
    5.1 补齐现行教材短板
        5.1.1 操作性高,适应企业市场需求
        5.1.2 针对性强,适应中高职衔接需求
    5.2 体现汽修专业特色
        5.2.1 学生技能出类拔萃
        5.2.2 学生升学成绩突出
        5.2.3 学生就业渠道畅通
        5.2.4 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5.2.5 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第六章 校本教材使用的教学建议
    6.1 教学方法
    6.2 教学组织形式
    6.3 学时安排
    6.4 教学场地安排
    6.5 教学设备使用
    6.6 班级规模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教材教辅编写
附录一 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附录二 行业企业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需求情况调查
附录三 (校本教材样章) 项目1 白炽灯基本电路连接与检测
附录四 校本教材配套实训任务单样章 项目1 白炽灯基本电路连接与检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塔式起重机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塔式起重机行业发展现状
    1.3 塔式起重机行业发展前景
    1.4 论文研究来源及主要内容
    1.5 论文结构
2 塔式起重机控制系统研究方案
    2.1 塔式起重机的概述
    2.2 塔式起重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塔式起重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塔式起重机控制系统硬件选型
    3.2 塔式起重机电气系统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塔式起重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框图
    4.2 塔式起重机主动作程序设计
    4.3 塔式起重机系统预警和保护程序
    4.4 数据记录功能
    4.5 远程升级
    4.6 自动收车功能
    4.7 安全监控功能
    4.8 本章小结
5 人机交互与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5.1 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5.2 远程监控
    5.3 远程控制
    5.4 通信系统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转向信号装置的正确使用与故障排除(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DIO理念的中职《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 张书源.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2]中职学校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研究[D]. 冯雪.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3]汽车故障警报信息交互界面设计[D]. 郭益诚.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4]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动车组运营故障研究[D]. 寇兴怡.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5]面向民航精密进近的实时机载ARAIM研究[D]. 潘伟川.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6]M5动力总成试验台设计[D]. 江小菊.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 [7]《堆垛、储运系统说明书》汉英翻译实践报告[D]. 夏情.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5)
  • [8]基于物联网的数控机床远程故障诊断系统[D]. 宋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9]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探究 ——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为例[D]. 童叶群.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8)
  • [10]塔式起重机智能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D]. 何文豪.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转向信号装置的正确使用和故障排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